- 相關推薦
政協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政協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協調研報告1
為推動珠海市的老齡工作,走珠海自己的創新之路,市政協委托吉林大學"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協同調研工作的"珠海市人口老齡化現況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組,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了對珠海市老齡人口現況的調查。該項調查工作歷時一年半時間,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對珠海市1109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體格檢查與實驗室檢測。并形成了詳實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近年來,珠海市政府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完善了養老相關政策制度,制定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其次,形成了"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公民互助、規范推進"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方向。第三,推進了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初步建立了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四是加強了老年人的權益保障。綜合來看,珠海市總體上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專業化、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都與實際需求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超過六成老人患有高血壓
調查顯示,截至XX年末,珠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2.56萬人(數據來源于市公安局),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1.59%。在接受調查的1109名老年人中,最高年齡103歲,最低年齡60歲,平均年齡67.68±7.13歲。男性414人,占37.33%;女性695人,占62.67%。從不同年齡組老年人口構成來看,60-69歲組人口數量766人,所占比例最高,為69.07%;70-79歲組人口數量240人,所占比例為21.64%;80歲及以上(≥80)組人口數量103人,所占比例為9.29%。
根據老年人自報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和相關檢測診斷,慢性病排名前六位依次為高血壓(66.5%)、骨關節疾病(29.7%)、眼病(16.9%)、糖尿病(15.7%)、心臟病(11.0%)和腦血管病(6.7%)。
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
調查得知,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其中公立15所,民辦9所。珠海目前養老機構數量不少,但規模都不大,最大規模的一家床位數也只有180張,且整體上服務水平不高,高端養老機構在珠海暫時不存在。全市共有養老床位3387張,平均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約26.8張。XX年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24.4張。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珠海的數據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養老機構共入住老年人為1397人,入住率為49%。其中公辦入住率平均為36.4%;民辦入住率平均為65.5%。從入住率來看,雖然公立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低于1500元/人,而民辦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高于XX元/人,但由于地理位置、服務設施等因素的影響,民辦養老機構的入住率要高于公辦機構。同時,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選擇在環境熟悉的社區中居家養老。
建議制定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報告認為,珠海市還沒有充分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準備,社會上的中、青年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及早、及時備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部分人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
報告建議加強老齡政策及布局的頂層設計,制定老齡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部門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體制機制。
報告還建議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目前珠海市的老年護理康復服務設施和場所總量還顯不足,亟需優先發展社會化護理康復服務、健全醫療康復護理體系。構建大型醫院、專業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結合、有序銜接的康復護理體系,加快康復護理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康復護理保險參與體系。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切實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建設,并加強基層老年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完善防治結合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建立區域衛生和人群健康評價制度,完善居民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增加投入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報告建議增加政府投入;吸納社會資金;鼓勵個人投資,爭取有更多的'投入,促進包括醫院醫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旅游養生為鏈條的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促進疾病診療一條龍服務,醫聯體模式的建立[醫院(二甲、三甲)、診所、家庭病床]。有目的地完善教育、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評估及個體化生活飲食指導與保健、加強護理專職隊伍的培訓和全科醫生隊伍及人員的配備。
珠海目前從人們的觀念和選擇上,適宜以"居家養老"為主,模式應該是"健康加養老",輔以相應的政策支持。新建居住(小)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積極推動旅游養老的步伐。
政協調研報告2
為破解三峽工程百萬大移民難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搬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的三步走總體思路。曾為移民“搬得出”作出貢獻的重慶市萬州區政協,今年以來又向后移民時期的“安穩、致富”發起沖擊,在日前舉行的萬州區政協三屆八次常委會議上,提出了破解難題的意見和建議。
自三峽工程上馬以來,萬州區政協始終堅持“移民為先為重”的思想,先后圍繞移民安置、企業遷建、庫底清理、地質災害防治、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難題,開展大型調研和專題調研37次,累計建言立論逾30萬字。他們提出的`農村移民安置實施就地安置與外遷安置相結合,加強移民專項資金監管,推進三峽庫區青山綠水工程建設等意見建議,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為促進移民工作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三峽工程移民總體搬遷任務完成,移民“搬得出”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萬州區政協又把目光瞄準了后移民時期的“安得穩、逐步能致富”的新目標上,并于今年年初啟動了專題調研工作。
從3月上旬開始,萬州區政協發動和組織了區級部門、區政協專門委員會、各參加單位等共50余個,部分市、區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等共70余人,組成移民生產生活現狀、移民企業搬遷及產業發展、移民就業與穩定、生態環境建設、移民后期扶持5個課題組,深入有關部門、鎮鄉街道、移民村社、居委會和移民戶家中開展調研。6月下旬調研成果初步形成。各課題組在認真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形成了1份綜合調研報告和5份子課題報告,分別對移民生產生活現狀及后續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提出推進移民后續發展,促進移民安穩致富的對策建議70余條。
調研報告分析認為,歷經十余年移民大搬遷、大建設,三峽庫區移民總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表現為:地方經濟基礎薄弱,工業支撐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滯后;就業崗位不足,移民就業困難,落實社會保障壓力大;不少移民受搬遷影響,收入水平總體下降,貧困問題有所加。粠靺^穩定形勢嚴峻,矛盾隱患較多,維穩壓力較大;生態環保建設任務繁重,環境治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此,萬州區政協建議:要堅持開發性移民方針,推進移民安穩致富與庫區建設和環境保護有機統一;及時研究解決移民搬遷后的遺留問題,對城市功能恢復、移民統計漏項、因其他政策法規出臺增大與移民補償的差口等問題的加強個案研究,補充政策,解決落實;加大對移民社會保障的政策支持,增加對城市移民低保資金的轉移支付額度,建立完善的移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貧困移民救助專項基金;制定針對性強的三峽移民后期扶持專項政策,對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基礎條件改善和對移民生產生活等明確扶持標準,規范工作體系;盡快制定《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專項規劃》、《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條例》,設立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常設管理機構及生態環境建設專項基金,統攬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管理和監測;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工作,真正使對口支援在促進移民安穩致富、加快庫區發展上見到實效等。
政協調研報告3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確定了方向。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規范、有序地流轉,又如何通過有效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經濟科學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最近,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經營權流轉情況作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土地承包管理情況
各縣(市、區)以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維護好農民利益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土地承包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ㄒ唬┺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一步落實。1998年以來,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30年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縣(區)統一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屬證書。全市43個鄉鎮(管委會)518個行政村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應簽214298份, 3528654畝,已簽205973份,3431981畝,土地承包合同簽訂率96%;土地經營權屬證書已頒發207328份,土地經營權證書發放率97%。
。ǘ┺r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強。在土地承包30年工作基本完成后,及時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土地承包的規范化管理上來,把加強制度化建設作為促進農村承包關系長期穩定的首要措施.一是規范土地承包檔案管理。青銅峽市、鹽池縣對土地承包合同進行整理歸檔,統一編號,納入縣(市)一級統一管理,其他縣(區)由鄉鎮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各縣均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強化管理措施。二是妥善處理承包土地糾紛。以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定期報告、信訪、調節、糾紛處理及反饋等制度,規范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處理程序,確保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得到切實落實。三是嚴格耕地保護,遏制違法違規征用農村土地行為。各縣結合開展農村土地專項治理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土地承包自查和梳理工作。通過專項治理,土地承包規范管理得到加強,違法違規征占農村土地的突出問題得到明顯遏制。同時,還通過強化征地補償的審計監督工作,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ㄒ唬┝鬓D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體上還處于初始階段,規模較小。至20xx年涉及農戶19821戶,流轉總面積168611畝,占承包農戶的9.2%,占承包面積的4.8%,其中:轉包的4927戶,91131畝,占流轉總戶數的25%,占流轉總面積的54%;轉讓的797戶,4300畝,占流轉總戶數的4%,占流轉總面積的3%;互換的741戶,12373畝,占流轉總戶數的4%,占流轉總面積的7%;出租的13356戶,60807畝,占流轉總戶數的67%,占流轉總面積的36%。
(二)流轉特點
近年,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流轉的規模逐步擴大。20xx-20xx年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規模較為穩定,其中,20xx年全市流轉總面積只占到承包耕地面積的1.9%左右。近幾年呈加快趨勢,特別是到20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達168611畝,比20xx年增長71655畝,增幅7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明顯加快。
二是依法流轉的意識明顯增強。過去,農戶間土地流轉基本處于隨意和無序狀態,矛盾糾紛不斷!掇r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實施后,各縣(區)結合實際,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了農民依法流轉的意識。農戶更信任以鄉、村為中介的依法流轉。去年以來,流轉土地的農戶大都簽訂了合同,部分過去隨意流轉土地的農戶,也紛紛補簽了合同,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
三是流轉對象呈多元化趨勢。除農戶之間流轉外,近年來一些工商企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作為受讓方參與流轉,并呈逐步增加趨勢。
四是流轉形式以轉包、出租為主。盡管近幾年流轉的形式多樣,但轉包、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20xx年轉包、出租面積151938畝,占流轉總面積的90%。
五是流轉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設施農業、養殖園區用地不斷增加,僅利通區金積、高閘兩鎮近兩年通過土地流轉新增設施農業17000畝。同時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開展,構筑了加快發展的平臺,推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三)流轉成效
土地流轉對改造我市傳統農業,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為建設區域特色農業,形成布局合理,規;洜I奠定了基礎,特色突出的甘草、奶牛、攤羊、高酸蘋果、葡萄、優質糧食、設施農業等十大農業基地建設,都規模不等地涉及到土地流轉。一些有資金有技術有意向擴大種養規模的大戶、企業和合作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二是促進了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騰出精力,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二、三產業。實現了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雙贏。青銅峽大壩鎮大壩、陳俊、利民等村,引進北京純真種子公司、區農技公司、北京先仁達公司等3家企業,以租賃承包形式租賃農民耕地20xx畝,種植無公害蔬菜發展設施園藝,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由原來的100人增加到800人,農民在得到每畝500元租金的基礎上,還為企業提供勞務服務,每月至少可增加600元收入。鹽池縣綠海苜蓿產業公司,租賃土地8000余畝,發展牧草產業,**沃能公司租賃1萬畝土地種植甘草。農民不但獲得部分土地租金,同時在公司打工,獲得務工收入,較好地解決了該地區閑散土地多,粗放經營效益低的問題。三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托牛所、奶牛養殖基地,形成占有**半壁江山的奶產業。娃哈哈看好**奶源來吳投資建廠。利通區高閘鎮馬興西瓜協會通過自身規模種植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早熟西瓜上萬畝。企業與農戶、協會與農戶以合同訂單把家庭經營過渡到公司+農戶、科技+農戶、協會+農戶,農民接受企業現代經營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場信息、經營戰略、經營目標實施標準化生產。四是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通過土地流轉,全市僅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0.37萬畝,改善了我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糠执褰M土地承包合同未簽,經營權屬證書未發。從各年度調查情況來看,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全市仍然有3%的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未簽和4%的經營權屬證書未發;特別是撤鄉并鎮等原因使合同丟失,土地臺賬不完善等問題均有存在,這些問題將為實施土地流轉帶來不利因素。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手續不完備,合同不規范。一是一些村對轉包、出租、互換和其他流轉形式不予備案,也不留存相關的流轉資料和記錄,發生流轉糾紛后無據可查。二是對承包地經營權已經變更,當事人已提出申請的流轉事項(轉讓)沒有做完整的變更登記。一旦發生糾紛或征、占用承包地,勢必造成轉讓方、受讓方的責、權、利不清,土地糾紛日益增多。三是部分村土地流轉合同格式不規范。流轉合同文本存在隨意制定、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和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情況。
。ㄈ┝鬓D短期行為較普遍,市場機制尚未形成。目前,農村二、三產業還不發達,農民仍把土地作為外出經營風險的退路,大多數采取短期流轉的方式(1-5年),造成承租戶在生產上的短期行為或掠奪經營,加之土地流轉形式單一,承包土地的流轉尚處于自發階段,缺乏流轉管理服務組織,沒有形成有效的流轉市場機制,通過各種流轉方式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加快尚有難度。
(四)農民轉移就業空間小,社會保障滯后。一方面,我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比較弱,就業壓力大,且平均工資水平比較低,缺乏吸引力。加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轉移就業的能力較差,目前針對農民的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維權服務等機制還不完善,要通過在城市和企業打工取得比經營土地更長久穩定的收益,難度仍然較大;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上學、養老等問題,普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素來看待,承包土地轉出存在后顧之憂。
。ㄎ澹C構職能弱化,執法力度不夠。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一直是由縣市農經部門來負責的,近幾年由于機構改革,各縣(市)農經部門由原來的正科級單位變為農(牧)業局的副科級事業單位,鄉農經站也因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改革成為無編機構,農經人員變為鄉鎮事業人員。雖然中央、自治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規和條例,賦予了農經部門行政執法權,但農村承包合同管理機構職能弱化、人員不穩定,在開展農村土地法律和政策執行方面缺乏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權威性,只能做一些指導性工作,一旦發生糾紛,農民利益受到侵害,將會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落實政策。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本著積極、穩妥、有序的思路,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前提下,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指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正確把握流轉的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干部,流轉的機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流轉的原則是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多種多樣,流轉的底線是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等政策界限,尊重農民的意愿,不搞一刀切,也不一哄而上,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
(二)擴大就業,完善保障。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土地流轉。堅持以轉移農民、減少農民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要進一步加大我市“兩大任務”工作力度,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力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認真落實全民創業計劃,培養造就更多的農民企業家和個體工商戶,使更多的農民成為市民,帶動土地流轉;加大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制,盡快把已經放棄經營土地、進城就業的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特別要加快解決60歲以上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社會保障問題,讓農民放心流轉土地。
。ㄈ﹥灮h境,培育龍頭。加強土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土地價值。改善土地生產條件,創造流轉優勢。一是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改造中低產田,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設施,建設穩產高產農田。二是以生態建設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強以道路、電信、電網、供水等為主體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增強綜合開發利用能力。四是以政策服務為中心,營造流轉氛圍。結合實際,制訂鼓勵流轉的政策,特別明確土地開發利用政策,權益保障、環境、信貸、服務方面政策。五是綜合規劃,選好發展項目。以“十大產業基地”建設為牽引,按照區域化、特色化、產業化思路,進行規模經營、集約經營規劃,著力招商引資,著眼農產品多層次增值,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營銷業、儲藏、保鮮、包裝產業。
。ㄋ模┮幏豆芾恚瑥娀⻊铡R皇亲龊棉r村土地承包管理基礎性工作。通過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流轉等制度,全面落實好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盡快做好承包面積、地塊、合同和經營權屬證書“四到戶”工作。規范合同文書、檔案,確保合同、經營權屬證書、臺賬的一致性管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建立縣、鄉、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機構,明確職責、編制、人員;搭建土地流轉信息服務、法律咨詢、價格評估平臺。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加強土地流轉業務指導,在土地流轉期限、流轉價格、兌現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三是建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檢察機關、司法機關聯合辦案機制,落實各種行政處罰和責任追究,嚴厲打擊各種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妥善處理承包土地糾紛。堅持以鄉村調解、就地處理的原則,通過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和運用法律手段予以解決,避免因承包土地糾紛而引發的上訪案件的發生,確保土地經營者和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政協調研報告4
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本人就丁家營鎮xx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丁家營鎮最為偏僻、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檔立卡的重度貧困村之一。該村位于武當山南麓,面積30多平方公里,山大人稀,人均收入較低。全村貧困戶面為54。5%,目前下降到45。6%。該村耕地面積877畝,人均耕地約0。8畝,有6個村民小組310戶1086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為患病人群和60歲以上的留守老年人。
xx村主導產業為坡地種植、家庭小規模養殖和外出務工,以務工為主業的約50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60%以上。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占10。6%、養殖業收入占5。4%、務工收入占71%、其他收入占13%。
二、主要致貧原因
(一)交通不便、環境條件差導致貧困
xx村是丁家營鎮較為偏僻的一個行政村,距集鎮中心位置較遠,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地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滯后、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二)無產業支撐、集體經濟薄弱導致貧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常住該村的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多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但平均不到0。8畝土地,且90%的是貧瘠的山坡地,經營中需要投入的多,而產出少,幾乎無收入;部分家庭養的有一頭豬、幾只雞、幾只羊,但受交通、信息條件限制,大多自給,不能形成規模,村民沒有收入;村集體由于前幾年建村部,外欠近百萬外債,自己自身難保,更談不上扶持村民。
(三)自然災害造成貧困和返貧
該村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調研中,本人了解到,像杜明山、曹學勝等20多戶村民,都是因疾病或災害致貧,該種類型的貧困戶占全村20%左右。
(四)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導致貧困
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臺高筑。對該村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
前幾年義務教育沒有實行免費時,該村不少貧困人口因上學路途遙遠、家庭貧困等原因中途輟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該村村民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為20%多,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不足6年,大大低于全鎮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挖煤等體力活,是有些收入,但與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六)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沒有危機感導致貧困
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該村部份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于現狀。各單位部門、社會各界踴躍為貧困戶捐物捐資,部分貧困戶便產生嚴重依賴思想,甚至少數人認為,為他們捐物、捐錢是應該的,國家應該供養他們。
三、對策及建議
(一)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
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通過多方協調,xx村啟動了36戶生態移民搬遷工作,方式是農戶村民自主聯建,國家整合資金,每戶補助3萬元錢。從目前情況來看,該項優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資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戶數力度遠遠不夠,導致安置房屋建設進度較為滯后。
建議多部門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在楊家廟埡子、孫家院、徐家院、白衣庵、中嶺高標準建設五個院落,將全村310戶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線穿五珠"新農村局面,既解決農戶住房問題,又將院落建成了新農村景點,為今后旅游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大xx路改建力度
xx村通向集鎮的唯一通道——xx路,全長15公里左右,該路狹窄彎曲、凹凸不平,路況極差。雖然今年上半年借助三萬"村村通"活動,對該通村路進行了改造,修建了錯車臺、增設了標示牌,但還是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改建xx路、打通丁白路(丁家營——白楊坪),將以前3。5米寬的通村路按照山區二級路的標準進行改造,從而帶動該村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髽髻山、黃龍峽等景點旅游資源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脫貧。
(三)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xx村地大人稀,旅游資源豐富,如何發揮這些資源優勢,推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此輪精準扶貧重點解決的問題。
建議在該村進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實現綠色全覆蓋,形成山青水綠天藍的優美環境,為發展旅游業夯實基礎;通過土地流轉,在溝、峽等平地或坡地規模種植苗木花卉、中草藥、雜果等產業,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局面,實現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帶動了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髽髻山、髽髻大峽谷等景點旅游資源,鼓勵農戶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垂釣健身等產業,為農戶增設又一致富渠道。
(四)強化貧困戶"輸血"與"造血"功能
"扶貧關鍵是扶人"。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扶持的對象——貧困戶無動于衷,扶貧攻堅工作將徹底失敗。
對于此類對象,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繼續推進"金藍領"工程,為每戶貧困家庭培訓一至兩名掌握實用技術的勞力,讓他們通過勞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二是繼續推進"5541"工程,"輸血"與"造血"并重,鼓勵貧困戶利用山場等優勢資源,開展種植、養殖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收入推進"四雙"幫扶和金融幫扶,解決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融資難、辦事難問題,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平障礙。
(五)加大保障扶貧力度
在xx村諸多貧困戶中,有一種貧困人口,既無勞動能力,又無致富門道,他們靠自身根本無法脫貧,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等。對此類對象如何開展精準扶貧,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建議加大保障扶貧力度,充分利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對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政府、幫扶單位籌資幫其購買社會保障,使貧困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通過獲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治病、養老等讓包袱沉重的貧困家庭,看到脫貧的希望,走上勤勞致富的路子。
政協調研報告5
按照區政協度常委會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專門成立了由一名政協副主席任組長,區政協相關委室和區農業局的有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就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張店區現有農業人口14.04萬人,耕地面積8.1萬畝,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86萬元。,為加快提升全區農業發展整體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確定了"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村環境,富裕農民生活,服務城市需要"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著力推進都市農業發展。成立了由政府牽頭、部門組成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導意見》,對加快發展中心城區都市農業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區都市農業發展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
1、科學規劃,合理定位
全區都市農業發展遵循"點線面相銜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因地制宜,著重建設"四個片區":一是建設優質糧食生產片區。主要是依托馬尚鎮、房鎮鎮、中埠鎮等區域內的農田,發展精準農業生產,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二是建設生態涵養發展區。以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區域為主,深入挖掘山區特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三是建設生態經濟林果帶。在傅家鎮、馬尚鎮、房鎮鎮重點實施濱博高速公路沿線經濟林產業。四是進一步打造城市綠地生態體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設綠色通道、防護林帶以及環村、環鎮生態林,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經濟林果帶。
2、突出特色,全面推進
我區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特色鮮明,農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生態綠化修復初見成效,都市型現代農業框架初步形成。目前,灃水鎮、中埠鎮、傅家鎮、杏園街道累計種植核桃8000余畝;初步完成大規模沿路、沿河綠化,種植園林綠化苗木9000余畝;黑鐵山區域生態修復規劃面積2230畝,已完成苗木種植1200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6萬畝,發展種植專業合作社8家。以建設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園區15個,總規劃面積8000余畝,計劃投資近9億元,已完成投資2.8億元,同時,注重引導園區積極與科研院所聯系,引入先進的科技項目,種植適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帶動都市農業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3、政策引導,全力扶持
區政府從財政上不斷增加對都市農業發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農業補助、獎勵政策。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的單位,區財政按照當年實際投資額的5-10%予以補助;對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按照其調整面積,區財政按每年300元/畝的標準連續補助三年,當年提供300-500元/畝的苗木補助;對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鎮,區財政按照每調整1000畝獎勵2萬元標準予以獎勵。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配套設施所需的用地指標,優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區已兌現各類苗木補助款490.31萬元;對5個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發放獎勵資金45萬元。同時,積極協助解決都市農業園區用地問題,已落實新增指標和掛鉤指標1654.2畝。
4、發展良好,成效初顯
目前,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過去的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向集體種植、優質種植、休閑觀光、增收增效于一體的多功能方向發展。華煜玫瑰生態莊園、吉田園、玉黛湖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淄博名典彩葉觀光園、淄博十三皇莊農業生態觀光園被命名為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按照"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苗則苗"的原則,對孝婦河、濱博高速公路、張周路等重點地段,沿河、沿路種植了經濟林,對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重點區域,實施大面積生態修復工程。土地流轉逐步規范有序,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得到了增強,在流轉的近2萬畝土地中,有98%以上的項目達到了50畝以上的規;洜I標準,促進了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當前,全區都市農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都市農業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對都市農業的認知度不夠高,對發展都市農業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認識不夠深,因此,對都市農業發展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尚未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良好氛圍。部分財政補助資金不能及時兌現,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不利于我區都市農業今后的健康發展。
2、發展都市農業與城市發展尚未實現有機統一。政府宏觀上對都市農業發展做出了部署,但難以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社會投資都市農業的信心不足。
3、土地使用效率有待于提高。有的園區和部門難以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對于國家有關土地政策未能吃透精神,靈活運用,限制了都市農業發展。
4、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有待于規范。政府宏觀的規劃需要進一步細化,使園區發展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和指導。目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沒有制定相配套的發展標準,多數園區存在發展自由現象,發展方向、目標不夠清晰,園區建設檔次低,發展層次不高,同時,容易造成個別園區變相圈地。
三、建議和對策
都市農業是隨著城市化水平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把城區與郊區、農業和旅游,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產業,是依托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我區都市農業發展應立足區位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確定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形式、規模和布局。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形成都市農業發展合力。一是進一步加大發展都市農業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發展都市農業的認知度,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二是不斷強化基層政府對都市農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同時,農業部門要結合各鎮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導各鎮編制都市農業發展規劃,促進我區都市農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及時兌現有關都市農業發展的財政補助資金,充分調動和激發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
2、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夯實都市農業發展基礎。農業、規劃、土地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結合中心城區"十二五"發展規劃,針對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根據地理特點,進一步細化我區都市農業發展布局,使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科學合理,鑒于中心城區的發展規劃要求,建議我區都市農業今后可重點圍繞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東部地區進行發展。
3、科學實施土地流轉,充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一是主動爭取國土資源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以鎮、街道為單位,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平臺,將土地流轉納入基層政府管理,以鎮、街道為主導,統一調配使用,在嘗試聯租、聯包方式的同時,促進土地流轉有序進行。二是要結合城市規劃、土地規劃,預防因短期性用地給園區建設帶來的投資浪費。三是在實施土地流轉中,要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切實保護好群眾利益。
4、進一步細化產業規劃,規范都市農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逐步完善園區建設機制,制定出臺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標準,明確用地使用性質,實行園區準入制度,從建設面積、資金投入、種植標準、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規范,嚴把審批關口,建立農業、規劃、土地、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批制度,防止一窩蜂式發展,預防因盲目發展造成的投資浪費,杜絕變相圈地行為。同時,對園區發展情況定期進行檢查、驗收、考核,達到規范化發展。
5、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政策引導。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率,重點對有發展潛力,并能實現長期發展的都市農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落實都市型農業領導小組聯系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好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三是積極借鑒外地發展都市農業的成熟經驗,引導和鼓勵采用新技術生產手段和精細化管理方式。通過股份制等形式,建立健全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多元化投資機制,提升都市農業發展后勁。四是加快西五路南延工程等一系列都市農業園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環境。
附:1、本文有關名詞解釋;
2、都市農業15個重點建設園區。
政協調研報告6
為全面了解掌握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況,進一步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我市的貫徹落實,市政協于20xx年10月25日起,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和就我市如何進一步貫徹《兩法》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所提建議報告如下:
一、xx市近兩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和特點
(一)xx市近兩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況
從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xx市共有574名青少年違法犯罪,占全部違法犯罪人員(1164人)的49.3%。
1、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
20xx年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15人,青少年違法犯罪303人,青少年違法犯罪占49.2%。其中不滿14歲的14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6%。14至15歲的51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6.8%。16至17歲的69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22.7%。18至25歲的169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55.7%。
2、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
20xx年1-10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49人,青少年違法犯罪271人,占49.3%,其中不滿14歲的28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0.3%;14至15歲的41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5.1%;16至17歲的63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23.2%;18至25的131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8.3%。
。ǘ┣嗌倌赀`法犯罪的特點
1、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上升趨勢,18歲以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上升勢頭明顯。
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占違法犯罪總數的49.2%,其中14至17歲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34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4.2%。
20xx年1-10月,青少年違法犯罪比率已高于20xx年全年。
2、青少年違法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搶劫兩類侵財案件。
20xx年破獲盜竊案492起,搶劫案25起,其中青少年違法犯罪157起,占整個違法犯罪的30.3%。14歲以下違法犯罪人員14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6.35%。
20xx年1-10月20日,破獲盜竊案430起,搶劫案22起,其中青少年違法犯罪258起,占整個違法犯罪的57%。14歲以下違法犯罪人員28人,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3.5%。
3、共同犯罪占有相當的.比例。市法院20xx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的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57%;20xx年為62%;20xx年截止到10月份為65%。團伙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在結伙作案過程中,既互相壯膽,又逞強好勝,往往相互傳習,形成交叉感染,使許多團伙成員很快從作案的“單面手”變成“多面手”,社會危害極大。
4、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集中化。從市法院近兩年來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來看,犯罪年齡多集中在16、17歲。此年齡段多為未成年人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知程度,但又較為模糊,極易受到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如,20xx年5月破獲的一起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案,有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16至18歲的就有14人,還有在校高中學生3名。
5、未成年人犯罪主體以在校學生和輟學學生為主,學生占有相當的比重。20xx年學生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為68%,20xx年截止10月份為45%。
6、未成年人犯罪中男性占絕對主流,女性犯罪較為少見。20xx年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件3人;20xx年截止10月份為1件1人,案件類型為盜竊、搶劫。
7、單親家庭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差,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大。如:20xx年11月破獲的二中學生王皓故意殺人案,就是因其父母離異,心理比較封閉,以致其母親的一句話使其陷于犯罪深淵。
8、網絡媒體上色情兇殺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盲目模仿,造成違法犯罪。
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應共同做好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
1、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在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要繼續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理工作獨具特色,充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2、建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長效機制。堅持并完善已有的法制教育工作體系。如,學校設立法制副校長,法律教育進校院、進課堂,學校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聘請專家作為校外法律輔導員,少年法庭工作向社會延伸,新聞媒體設立少年法制宣傳欄目,用形象生動的形式教育青少年等措施,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和防范意識,通過接受預防犯罪的教育使青少年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深刻認識到違法犯罪所應付出的代價,從而自警、自律、自強,遠離犯罪,達到教育、預防與矯治相得益彰。
3、加大青少年課外活動設施投入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動。各學校要克服文體設施單一的狀況,認真解決學生文體活動匱乏的問題,把有限的課外活動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
4、加強網吧、游戲廳的有效控制,嚴厲打擊違禁經營的網吧、游戲廳。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網吧、游戲廳進行合法經營大檢查,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游戲廳予以重罰和堅決取締,以凈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
5、依法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監護人予以必要的處罰,使監護人切實負起教育管理責任,形成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教育機制。
6、對已量刑的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學校、家庭時,全社會應一視同仁,不能另眼相看,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對未成年人犯罪者回歸社會時,在工作、就學等方面給予照顧,使未成年人罪犯真正走出歧途,走向光明。
7、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做好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礎工作。
一是要逐步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立社區青少年工作隊伍,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教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
二是要建立完善培訓、就業機制,配合人事勞動部門開展對初、高中畢業而未升上學的學生的職業技術培訓和就業扶持工作。
三是對流浪在社會上的少年兒童,要配合民政部門及時給予幫助,妥善處置。
四是切實落實社會保障措施,對因貧困而失、輟學的學生,要幫助他們重返學校就讀。
五是管段(片)民警要隨時掌握轄區內未成年人的動態,協同社區開展具體的幫教活動。
總之,要把各項預防措施落實到基層,把各種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險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哪個部門或哪些人的事,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配合。只有把保護未成年人作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切實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才能提高社會綜合保護能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政協調研報告7
XX年,河北省政協圍繞完善12個事關河北大局的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日前,記者從省政協獲悉,省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對省政協調研組所提建議進行全面梳理,并對成果運用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截至目前,12個調研報告所提69個方面建議,66個已被相關部門完全采納或部分采納,3個因與國家政策不符未被采納。
在"關于完善開發區體制問題"的調研報告中,省政協調研組建議,整合處于成熟期的開發區經濟功能和行政功能,實行"政區合一"模式。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采納。目前"政區合一"模式在部分有條件的開發區實行,設立了開發區人大、政協和法院、檢察院等相關機構。報告建議,下放審批權限,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省政府《關于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采納,積極開辟綠色通道,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受理開發區(園區)的報件,并簡化審批程序,優先予以辦理。
針對"關于推進河北省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問題",提出按照"12345"的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大目標"、突出"兩大重點"、實現"三大突破",用足"四大政策",強化"五大舉措"。我省正在草擬的'《河北省工業領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XX-)》對相關建議予以采納。提出,到,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400個,超50億元的達到200個,超100億元的達到100個;培育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50個以上,其中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5個以上。推廣"產業集群+技術平臺"模式,選擇50個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產業集群,京冀共建100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
政協調研報告8
按照市政協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調研工作安排,市婦聯結合實際,找準婦聯組織與全域旅游發展的結合點,對全市巾幗農家樂發展情況進行了面上調研,并到河東區、沂南縣、蒙陰縣、莒南縣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特點
。ㄒ唬┌l展現狀。從發展數量上看,目前,全市有巾幗農家樂39xx家,在工商部門注冊的xxxx9家。從經營及投資規模上看,經營面積大多數集中在300平以上,以經營餐飲業為主,有床位5400余張,xx0xx年,接待游客557萬余人,經營總收入xx。46億元,帶動婦女就業xx180人。從分布區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及北部縣區,南部、東部較少;從經營模式及類型上看,有獨戶經營、“農戶+合作社”、“公司+社區+農戶”等形式,80%以上都是獨戶經營,有餐飲、住宿(民宿)、采摘、觀光農業、休閑垂釣、農耕體驗等多種形式,逐漸由單一的農家樂餐飲向綜合休閑服務轉變。
。ǘ┗咎攸c。一是發展速度快。市及各縣區婦聯突出蒙山沂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集現代鄉村特色餐飲、民宿民居、休閑娛樂和農副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農家樂”旅游,通過打造“沂蒙大姐居家靈活就業”農家樂旅游示范基地,帶動巾幗農家樂快速發展,尤其是餐飲業發展速度較快,范圍已由縣城周邊郊區擴充到鄉鎮村落,僅沂南縣就發展農家樂飯店500余家。二是經營特色各異。各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注重突出縣域特色,蒙陰縣抓住“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這一鄉村旅游特點,指導扶持婦女開辦巾幗農家樂,形成了以紅色游為代表的孟良崮,以神奇地貌岱崮為代表的崮鄉人家,以《舌尖上的中國--煎餅》為代表的椿樹溝,以桂花為代表的蒙山桂花園,以休閑采摘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山旺農莊、蔡莊等。郯城重坊鎮立足中華銀杏園,推出“三灣六園”鄉村旅游發展框架,全力打造集觀光、娛樂、垂釣、采摘、養生、福壽文化于一體的休閑觀光型鄉村旅游點。其中紅楓緣巾幗農家樂,僅xx0xx年就接待游客xx萬人,經營收入xx00多萬元。三是品牌化發展。以“沂蒙人家”為統領,各縣區紛紛推出農家樂品牌。沂南縣推出了“紅嫂人家”、蒙山旅游區推出“蒙山人家”、蒙陰縣推出“崮鄉人家”、蘭陵縣推出“蘭陵人家”等,農家樂品牌已然叫響。四是發展不平衡。由于區域位置不同,縣區重視程度不一,我市巾幗農家樂發展也極不平衡。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蒙山旅游區等北部、西部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迅速。河東、郯城、蘭陵、莒南、臨沭等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規模檔次有待提升,蘭山、羅莊、經濟開發區、高新區、臨港區等巾幗農家樂發展相對緩慢一些。
二、工作措施
一是推動出臺扶持政策。市及各縣區婦聯把發展巾幗農家樂作為解決婦女創業就業的有效抓手,作為推動全市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市婦聯推動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大力發展全市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工作的.意見》,聯合市旅發委、市扶貧辦、市廣播電視臺下發《關于開展巾幗鄉村旅游扶貧公益行動的通知》,鼓勵支持發展巾幗農家樂。蒙陰縣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家樂的實施意見》、《蒙陰縣旅游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將鄉鎮旅游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專項考核。沂南縣出臺《沂南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縣婦聯積極引導婦女投身旅游開發,以農家庭院為陣地,開展“農家樂”型旅游休閑服務,鼓勵婦女大力發展巾幗“農家樂”旅社、飯店。二是給予資金扶持獎勵。市婦聯爭取財政每年從婦女創業就業資金中列支部分資金,對發展勢頭好、年營業收入80萬元以上,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的巾幗農家樂每處給予5—8萬元不等的資金獎補。從上級婦聯爭取到貧困母親救助循環幫扶資金75萬元,
扶持平邑、費縣、蒙山旅游區等xx8名貧困婦女發展農家樂。蒙陰縣對新發展農家樂、采摘園達到縣級以上標準的貧困戶、旅游企業、新型旅游合作組織分別給予一次性5000元、xx000元、xx00元的獎勵。同時,積極為有發展愿望,但又缺少資金的農村婦女提供婦女創業擔保貼息貸款,xx0xx年全市發放婦女創業擔保貼息貸款3。45億元。三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各級婦聯組織把巾幗農家樂經營培訓作為新農村新生活培訓的重要內容,全市共培訓xx00萬余人。同時,組織巾幗農家樂經營戶負責人、巾幗鄉村旅游帶頭人等參加全省鄉村旅游女帶頭人培訓,著力提升巾幗農家樂從業者水平。組織縣區婦聯主席、巾幗鄉村旅游帶頭人到安徽、南京市、蘇州、常熟學習考察巾幗農家樂經驗,開闊眼界。四是強化示范帶動引領。市婦聯全員聯系蒙山旅游區,每位班子成員聯系一個村,指導xx戶、幫扶3戶,面對面授課,手把手指導,全力打造巾幗“農家樂”示范戶。命名并認定了一批沂蒙大姐居家創業就業農家樂示范基地,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巾幗農家樂發展。
三、存在問題及不足
一是基礎設施配套設施不夠完善。農家樂用房多為農民自家住房經過加工改造而成,大多是個體經營,房屋自己投資興建,早先建成的房子和設施早已老化,基礎設施簡陋。還有就是縣區鄉鎮已實現道路硬化,但是存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現象,大多數鄉村一天只有一趟公交車,還有部分無法實現公交直達,導致游客出行不便。
二是缺乏品種特色和文化內涵,項目單一。大多數“農家樂”規模較小,以農戶為單位負責接待和服務,絕大部分是餐飲服務,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垂釣、果蔬采摘、農業休閑觀光等,品種特色和文化內涵不夠豐富。對民俗文化、農家樂文化挖掘不夠,菜色單一,菜品服務項目相似,經營特色不夠明顯,經營無個性。城市化現象正在蔓延,有的蔬菜、水果、糧、油、飲料等從城里購買,飯菜與城市區別不大,鄉土風味不濃。
三是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巾幗農家樂屬于“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粗放管理、松散經營,小農思想嚴重,存在坐門等客現象。經營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管理經驗,市場意識淡薄,對農家樂管理跟不上,服務質量偏低。大部分未制定管理制度或者對于制定的制度難以落實,對顧客提出的問題,往往因為管理滯后、人員少等原因不能及時解決。
四是存在安全隱患。巾幗農家樂經營戶缺乏衛生、治安、消防等方面知識,未定期進行消防方面的知識培訓,不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沒有相應的夜間安保人員,夜間無人值班,住宿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存在隱患;廚房存在用火隱患,在做農家飯菜的過程中,違規操作,有可能因漏電漏氣引發火災。
四、建議及對策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調聯動。通過調研發現,巾幗農家樂發展各縣區重視程度不一,推進發展的力度不同。建議多部門合作,建立聯動機制,整體規劃布局,
在扶持政策、金融資金、衛生安全、星級標準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家樂發展。
二是加強學習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巾幗農家樂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餐飲業農家樂,有的還處于較低水平。建議今后加大對農家樂從業人員廚藝、營銷、管理、服務、禮儀、衛生等培訓,全方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組織農家樂負責人外出參觀,學習成功的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提高經理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是注重打造品牌,形成區域特色。農家樂品牌運作,單靠個體農家樂發展進程緩慢,建議政府介入做整體策劃宣傳,抓住區域特點,突出本土特色,作為區域公共品牌運作發展,才會有影響力,才會發展長遠。
【政協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政協委員的述職報告06-10
政協委員述職報告02-01
企業政協委員述職報告04-08
政協委員辭職報告04-09
縣政協委員述職報告04-10
政協委員的述職報告范例文02-11
政協委員個人述職報告范文11-30
政協委員個人述職報告(精選10篇)12-09
聽課調研報告12-02
實習調研報告的范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