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3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1
一、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我是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國民產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縣的農村經濟同全國一樣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確立了蠶桑、畜牧兩項主導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一是全縣桑園面積達7萬畝,常年發種量15萬張,畜牧業生豬飼養量達49.2萬頭;二是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蠶桑、生豬產業目標從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已形成,畜牧業也通過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加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也雛形初現。三是在結構調整中,農民來自糧食的收入趨于下降,畜牧業與經濟作物的比重上升,結構調整真正讓農民在“看得見”中受教育,在“摸得著”中學本領,在“學得會中”得實惠,實現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收。xx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9063萬元 ,按參考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7.5%,比“xxx”末期達到6.1億元,凈增加1.8億元,年均增長7.6%,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45929萬元,較上年增長7.2%。比“xxx”末期達到3.9億元,凈增加0.69億元,年均增長7.3%,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1個百分點。
二、我縣目前農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礙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現狀不愿調。一些人小農經濟意識較強,習慣了“吃一點、賣一點、貯一點”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也有些人滿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調整的主動性。二是怕擔風險不敢調。怕種不好,沒有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的`經驗,怕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擔心普遍種植造成價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調。面對滾滾而來的結構調整大潮,一些人消極對待,被動應付心思嚴重,一味求穩、求準、不愿接受一丁點風險,滿足于微調、慢調,具體表現在品種選擇上,只選擇自己熟悉,會種、會養的品種,在調整進度上,看左右、隨大流,沒有一個時間表,調到幾時算幾時。產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較大,思想不解放,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機遇意識不強,對“結構調整”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傳教育不到位
一是廣大農民甚至個別鄉、村干部對種植業、養殖業、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大調、快調、多調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非調不可,不調不行的大趨勢認識不清,對結構調整的內涵搞不清。結構調整是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全面調整,是根據當地實際,按照宜農則農,宜牧且牧、宜林則林的原則調整,而不是種多種少的調整。三是市場波動大,在部分農民中產生了負面影響。
3、農業產業化進程遲緩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我縣所處地理位置,引資融資能力較弱,因而現有產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的有力拉動,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轉化,產業化進程遲緩。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不太明顯。二是產業化經營體制不完善,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連結不緊密。三是主導產業只注重規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優勢,主導產業無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識不強,雖有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但都沒有經過專業機構認證,更無叫得響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五是創新意識不強,新興產業挖掘力度不足,市場敏銳性不夠,總是跟著別人跑,搶站不了市場先機。六是主要農產品加工環節薄弱(加蠶桑、黃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多,高附值產品少;大路品種多,優質新品少,產品結構質量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難以參于國內市場競爭。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
根據我縣的地理環境、傳統習慣、自然資源、國內外市場多種因素分析我縣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為:一是繼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力把蠶桑、生豬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扶持壯大主導產為業的龍頭企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立足資源、面向市場,圍繞綠色農業開展開發特色產品。三是積極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銜接機制,促使一體化經營健康發展。
四、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1、抓調研、宣傳,切實轉變觀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轉變觀念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前提,今年以來我縣狠抓農業工作調研、宣傳。一是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縣直涉農部門一把手赴常州、壽光考察農業產業化建設,進一步開拓視野、更新觀念,認識到自身不足增強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二是深入農村調研,縣級每一名領導都有聯系鄉、村,使我們對本縣縣情有了更深刻認識。三是狠抓宣傳,我縣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標語、網絡等形式宣傳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廣大干部群眾意識到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農業結構調整的共識在全社會逐步形成。
2、優化
優化區域化布局,必須因地制宜,才能促使農業規模化生產,在這方面縣政府已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先后出臺了《蠶桑產業化實施意見》、《畜牧產業化實施意見》,印發了高效農業示范帶《實施規劃》、《實施方案》,使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有序進行,促使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根據我縣情況在中高山重點發展畜牧業,在淺丘山區重點發展蠶桑,在川道重點發展優質糧、蠶桑。二是請省、市有關農業、氣象、水文等專家對我縣農業生產資源進一步合理規劃,做到宜桑則桑、宜糧宜糧、宜牧則牧、宜蔬則蔬。三是規劃突出主導產業,扶持后續產業,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抓好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
主導產業產品是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原料,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一是根據我縣實際,確立了畜牧、蠶桑三項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建設上我們首選項目應為畜牧業,其次是蠶桑、設施農業等。二是積極培育后續產業,后續產業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同時又要有市場前瞻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我們現已開發出的蠶桑系列產品。三是主導產業的發展要有品牌意識,力爭使我縣的一些產業產品盡快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農產品。
4、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帶,突出輻射帶動功能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選準項目、重點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帶動”的發展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聚集全縣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斜投入,加快農業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積極開拓大中城市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全力打造“綠色”品牌,促進農村經濟整體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見成效”的發展步驟,重點在池河、城關、銀龍、饒峰四鄉鎮19個村建設三大基地、兩大園區,即萬畝蠶桑基地、5萬頭畜牧基地和設施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示范園,使該區域內的產業經濟效益在較短時期內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遞增300元,對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5、創新科技推廣體制,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以全國農技推廣示XX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我們在業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首問責任制,否定報備制,責任追究制、干部職工績效考評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我縣農技推廣的實際,進一步完善并制定了XX縣農技推廣責任制,農技推廣管理職責、基層農技人員績效考評制度,聘用制度,培訓制度及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等多項制度,通過加強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評績效激勵人,嚴格監督約束人,樹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縣農業系統技術指導員敬崗愛業,奮發有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勵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建立起基層農技推廣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6、加大農業投入,強化基礎地位
當前,我縣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強農民和龍頭企業的“造血”功能。一是繼續堅持金融扶持、財政傾斜、部門幫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實處。二是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把農業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提供和農村教育培訓作為支持重點,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實現農產品的綠色環保、無公害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增強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通過對貸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其產業化發展,彌補其產業化經營的資金不足。四是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扶持,農業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率、效益,增加農業部門科技推廣經費,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7、發展生態農業,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結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廣無公害種植、標準化種養、沼氣等生態農業技術。一是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結合市政府實施的月河川道萬畝無公害蔬菜計劃,在城關、池河發展無公害蔬菜4000畝,以此為重點,在全縣逐步全面推廣無公害種植,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擴大生物技術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廣以舍飼養殖為重點標準種養技術,狠抓標準化建圈和人工種草以實現農業內部結構良性循環,降低放牧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三是推廣生態沼氣技術,為徹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目前我縣已建成萬余口沼氣池,結束了建設農戶煙熏火燎、蚊蠅滋生的生活環境,在村民中反響十分強烈,極大地調動了附近農戶對生態家園模式建設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講又減少了柴薪使用,鞏固了退耕還林、山川秀美工程來之不易的成果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2
根據鎮人大主席團工作要點和主席團會議的安排6月1日早,在鎮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帶領下,對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辣椒生產
全鎮共種植辣椒20000畝,品種主要以“長虹”、“足法”、“甜雜一號”等品種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結束,大田移
栽在5月30日結束。
2、萬壽菊生產
xx鎮在共種植萬壽菊9000余畝。技術人員在各村委會負責好技術指導,按規格移栽,已結束。
3、南瓜生產
古城村委會根據自身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找準市場,由村委會租地200畝,發展南瓜新型產業。5月20日移栽結束。
4、淺水藕生產
淺水藕生產的生產分別在淑足、海晏2個村委會,種植面積為200畝,3月25日種植結束。
5、水稻拋擺秧生產
分別在大堵、長橋、大同、捏龍4個村委會完成水稻拋擺秧5000余畝,在4月29日日移栽結束。此項技術能使每畝水稻比常規育苗增產30至100公斤。
二、產業結構調整所取得的成績
1、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使部分農民得到一定得實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增強。糯白村委會的山外村民小組,前幾年在甜椒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農戶種植甜椒的畝產值超過了烤煙,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甜椒的積極性。今年群眾自發種植“甜雜一號”品種400余畝,在市場中尋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獲季節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購。
2、村委會干部的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有的干部對闖市場充滿了自信心。特別是古城村委會干部,根據村委會土地少的現實情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畝種植南瓜,自發地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3、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戶xx。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集中力量發展辣椒產業,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張友清在長橋村委會建廠,到我鎮發展辣椒產業;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積極到xx簽訂20xx畝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1、群眾的整體素質弱,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弱,對市場認識不足,對政府依賴心較強。我鎮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部分群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緩慢,滿足于傳統的小農經濟,缺乏大市場意識,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持懷疑、觀望態度,就是在村組干部的勸導下,種植萬壽菊、青刀豆等產業,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吃虧;還有的農戶,今年種植辣椒得到實惠,如果明年種植辣椒吃虧,就對辣椒產業持否定態度,接受不了市場變化,害怕失敗,沒有闖市場的意念;再者,在哪一個村委會發展新興產業時,農戶最希望的就是種子錢免費,機耕費用由政府部門埋單,對政府的依賴心理較強,種出來的東西希望政府負責收購并付貨款。
2、群眾的短期盲目性種植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煙市場較好,使栽煙戶得到了實惠,今年絕大多數種植戶種植烤煙的面積比往年多了許多,而對于其他種植產品態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視了市場的變化,不遵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生產。這期間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實力的龍頭加工企業,老板和農戶的誠信度不高。這幾年產業結構調整中來xx發展產業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對種出來的產品如果市場行情好時就收購,如果市場行情不好時就難覓行蹤;同時有的群眾如果市場行情好時,產品的價格比老板的合同價高時,就會自發地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還有的老板,惡意拖欠群眾的貨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4、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特別是蔬菜產業,對水的需求很高,在種植的時候缺水,水庫的水又不下來,沒水澆灌,雨水多時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后。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藝發展的趨勢,而現在各家各戶在各自的承包田內,各種各的,不能進行產業布局,沒有形成產品競爭力。農戶的`觀念依然是傳統農業觀念,生產技術上也還習慣傳統的耕作方法,如拋擺秧推廣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門沒有補助,有的農戶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傳統技術。發生病蟲害了,沒有群防群治的觀念,也沒有綜合防治的觀念,你打你的農藥,我施我的化肥,最終造成土地越來越瘦,病蟲越來越難防治,生產承辦提高了,但產品的品質、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圍繞現代農業生產,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尋找產業發展突破點。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約化、操作機械化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積極引導農戶組成生產合作組織來發展產業,推廣新科技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量爭取資金支持,可以發展田間地窖,同時和水庫部門聯系,協調解決生產用水問題。
3、爭取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大力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加強農民對市場的認知。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3
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組:
根據丘政辦發200811號《丘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丘北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鄉高度重視,組織了農、牧、林、水等相關單位和人員,對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結合實際,對今后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作了認真的定位和思考。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近年來,按照中央“三農”政策及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工作要求,新店鄉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放在農村工作的首位,協同全鄉所有力量,結合新店實際,以畜牧養殖業、種植業為工作重點,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及畜牧養殖貼息貸款的發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等相關的優惠政策為契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最終確定畜牧、林業兩項產業為全鄉的支柱產業,農業種植業為基礎性產業,冬季農業(冬早蔬菜)、烤煙、甘蔗、辣椒、西瓜為開發性產業。目前,畜牧、林業、農業各項工作重點和布局已成雛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正進一步凸現。具體布局情況是:畜牧以新店、大路邊、沖頭3個村民委為主;林業以小平地、沖頭、蚌廠3個村民委為主;冬季農業以小江口、蚌廠2個村民委低熱河谷地區一帶為主;烤煙以新店、大路邊2個村民委及沖頭村民委的部分村寨為主。各項工作重點是:畜牧以養殖山羊、生豬為主;林業以紅豆杉為主,輔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種。截止2007年,共有生豬存欄14037頭,山羊存欄27209只,大牲畜存欄10908頭,家禽存欄37830只,肉牛出欄1552頭,家禽出欄38557只。實現糧食總產量796.3噸,糧經比例從2006年7.2:2.8調整為6.9:3.1。
二、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林業、畜牧兩大優勢產業,全力實施現有資源(水能、礦產、旅游)優勢開發,狠抓基礎設施、烤煙、集鎮開發、扶貧四個工作重點,實現財政增長、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努力構建和諧新店。簡稱為“2142”經濟社會發展思路。
目標任務:到2012年,爭取實現下列目標。冬季農業開發2500畝(主要以冬早玉米為主,1000畝)。甘蔗3590畝。林業以紅豆杉、核桃、花椒、膏桐為主,紅豆杉種植2萬畝;核桃5萬畝;花椒3000畝;膏桐14萬畝。烤煙2500畝。人均出欄一頭豬,戶均出欄一頭牛。糧經比例達到6:4。解決所有村寨的人畜飲水困難。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堅持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產業特色和資源優勢,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優質農產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努力實現農村經濟快速持續發展。
三、各項產業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林業產業。新店鄉依托兩個林場,是丘北紅豆杉發展的起源地,目前,全鄉共種植紅豆杉6000余畝。實踐證明,紅豆杉在新店鄉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通過分析,全鄉的新店、小平地、沖頭3個村民委24個村寨適宜發展紅豆杉,面積約2萬畝。在發展紅豆杉和核桃方面,認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由政府或企業扶持種植戶補助苗木費,等出效益后再從種植戶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對種植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提供技術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業與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提供市場銷售保障,減少風險。
今年初的冰凍災害,使全鄉大部分林農遭受了沉重的損失,據統計,全鄉受災面積3300畝,成災670畝,凍壞幼苗10萬余株,毀壞林木14.2萬株,造成經濟損失100余萬元。結合實際,為做好災后恢復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級林業部門提供苗木補助,幫助農戶做好補栽補種工作;
二是給予解決所毀林木采伐指標,使被毀林木盡其所用,降低林農經濟損失。
(二)畜牧業。
1、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是受地理條件及氣候因素的影響,生豬發展緩慢,鄉內能繁母豬較少(共有445頭),優良種公豬缺乏(只有1頭)。加之生豬飼養在高寒山區生長較慢,科學養殖水平不高,存在著與人爭糧的現象,所以精料投入較少,生豬生長和發展緩慢。
二是在山羊發展方面形不成規模,農戶實行散養放養管理模式,其品質個體較小和生長緩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發展方面,大部分群眾沒有把肉牛發展作為商品化方面轉移,多數農戶只飼養一至兩頭牛作為役用,而且由于我鄉群眾散居,民族雜居,地勢路途較險較遠,肉牛雜交利用率較低,覆蓋面較少。那種以“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犁田,養雞為花錢”的小農經濟意識依然存在。
四是沒有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場,牲畜市場信息閉塞,群眾所養家畜到市場上賣,路途較遠且交通不便,導致了牲畜販賣戶到家中收購,由于缺乏較大市場經濟信息,所賣畜禽都比市場價低,其次我鄉缺乏一個涉牧企業帶動發展和經營,導致群眾散養零賣,畜牧經濟效益和回報較低。
2、養殖大戶扶持情況。全鄉扶持養豬戶10戶,秸稈養羊戶20戶,養牛戶10戶,養禽戶2戶。鄉畜牧獸醫站對以上養殖示范戶采取定期免費防疫注射、驅蟲、健胃、畜廄改造與消毒,及科學飼養管理等,走“以點帶面、以戶帶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3、畜牧業發展思路。根據全鄉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適宜養殖的品種有黑山羊、牛、生豬、家禽等。今后的發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建一個牲畜集轉育肥場,把全鄉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轉賣,并以該場為中心組織外調、銷售活動,擴大全鄉畜牧產品流通規模。同時,突出山羊、生豬發展重點,以村民委為單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學飼養率,努力使畜牧養殖最終實現規模化、商品化、產業化發展。
4、今后發展建議。
一是由政府牽頭引進畜牧發展企業,以企業聯動市場,擴大市場流通。
二是建議把動物防疫工作納入政府考核范圍,列入政府議事日程,每年開展兩次技術培訓會。
5、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出臺和制定有關畜牧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配套相關項目和資金,扶持農戶和企業,夯實全鄉畜牧業發展基礎。
二是增加基層技術崗位編制,壯大基層畜牧技術人員力量。提高村室獸醫防疫員補助,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農業產業。
1、災后糧食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嚴重的冰凍災害,受災面積14324畝,其中,小麥5635畝,蠶豆1182畝,洋芋110畝,豌豆6880畝,蔬菜527畝,小春作物大面積減產已成定局。鑒于上述情況,目前群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小春受災嚴重,大部分顆粒無收,使得群眾生活更加困難;
二是今年由于各種農用物資漲價,群眾在春耕生產的備耕上存在較大困難;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澇災害,部分群眾的土地受到洪水的沖擊,現已無法耕種,群眾的土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給春耕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帶領群眾認真開展好災后重建工作;
二是爭取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資金,幫助災農做好春耕生產,盡最大的努力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議上級黨委、政府再加大給予受災群眾農用物資補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四是爭取建設資金,對水毀農田嚴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溝和防護墻,確保糧食安全。
2、各種農用物資調供情況。2008年,共調入種子21500公斤,銷售16000公斤,儲備5500公斤;農藥調入1000公斤,銷售130公斤;農膜調入500公斤。
四、農田水利。
1、基本情況。轄區集中供水水源點47個,因受水源點分散、各寨為點的條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為主要蓄水方式,沒有統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維護。其中,水費征收的'有沖頭和鄉機關駐地2個,其余為群眾投工投勞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積為4000多畝。全鄉25度以上坡耕地面積占全鄉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約為25000畝。當前,農田灌溉率為零,人畜飲水解決率72.3%。截止目前,全鄉尚有缺水人數1150戶5318人。
2、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急需興建的項目。
一是機關自來水供水水源點因流量小,枯水期嚴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壩;
二是花園、沙溝及蚌廠溝因遭受洪水沖擊面大,且每年都受災嚴重,需修建防護墻3道,造林15000畝。
3、對水利建設與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加大對小水窖建設的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對管引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飲水安全;
三是加大對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資力度,確保農田灌溉。
五、烤煙生產。
1、基本情況。2008年新店鄉烤煙生產收購任務是3300擔,對扶持政策及獎懲辦法無意見。在今年的烤房建設中,因為補助政策不變動,從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煙農的積極性,縣下達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鄉坡地較多,煙農種植地塊分散,很難集中連片。盡管如此,鄉黨委政府還是下了很大決心,采取掛鉤工作責任制,實行領導分片掛鉤、干部職工到點包干的方法進行,努力使具備連片條件的地塊盡量集中。同時,提高連片補助標準,50—100畝的連片每畝補助50元,提高煙農的積極性。在平衡收購過程中,由于路途較遠,給群眾增加了勞力、財力負擔,影響了群眾的種煙、交煙的積極性。建議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新店增設1個煙葉臨時收購點,以方便群眾交煙。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將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強煙葉烘烤、分級扎把和入戶預檢等工作環節的指導和督促,做好煙葉交售相關的服務協調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證煙農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議縣委、政府加強對山區烤煙產業發展政策的傾斜和支持,加大對煙水工程和臥式烤房群建設的補助,促進山區烤煙產業發展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是建議縣委、政府在我鄉設立一個煙葉收購點,以方便群眾交煙,減輕群眾負擔。
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實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硬件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群眾自籌能力相當有限,給整個工程建設帶來嚴重的不協調。同時,由于后續管理力度弱,項目村在產業開發促農增收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的困難。另外,在農村勞動力轉移、易地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等方面,建議多投入項目資金,加大力度。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03-05
農業產業的調研報告06-08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4
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06-09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精選23篇)08-24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5篇04-02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3篇03-19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精選18篇)09-14
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