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3-03-01 10:45:38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7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7篇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對盛樂鎮發展現代農業的調研和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近年來,盛樂鎮“三農”工作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也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在推進盛樂鎮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必須要用科學發展觀的思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盛樂鎮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盛樂鎮依托龍頭企業,在發展現代農業上有了較快的進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的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民的勞動技能不斷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雛形正在形成。

  1、基本情況

  盛樂鎮位于和林格爾縣北部,是由原盛樂鎮(土城子鄉)、巧什營、公喇嘛、西溝門鄉合并而成。東西長58公里,南北寬30公里,總轄地面積587。16平方公里,東與烏蘭察布市涼城縣毗鄰,西與托克托縣接壤,北與土左旗、賽罕區相連,距呼和浩特市區25公里,距縣城35公里。全鎮現有39個行政村,85個自然村,總戶數11711戶,人口48553人。耕地22。65萬畝,其中水澆地12。5萬畝。盛樂鎮主要種植業以糧飼玉米、青貯玉米為主,主要養殖業以奶牛為主。奶牛存欄7。85萬頭。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652元。

  2、 思想觀念正在轉變,農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拓寬。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求及縣委、縣政府對現代農業的高度重視,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個增強、三個提高、四個集中、五個提升”和“六個突破”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具體方略。鎮村干部過去抓農業的觀念,也由傳統向現代轉變,進一步提高對農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工作思路。現階段,我鎮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是培養壯大了乳、肉、馬鈴薯、檸條沙棘四大產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依托龍頭企業,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以農業示范園區和規模化乳業基地為支撐,以加大投入為保障,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拓展農業發展領域,提高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水平,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

  3、農業產業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搭建了平臺。今年,全鎮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14.4萬畝,青貯玉米及牧草4.8萬畝,馬鈴薯2.1萬畝,全鎮總播面積達到22.65萬畝。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公喇嘛、西溝門和巧什營東西兩個十萬畝農業園區,園區形成了“田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效農業產業化示范帶。園區內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在種植、養殖、多種經營方面科技含量顯著提高,種植作物良種率達90%以上,主要玉米品種以金山12號、內單205等為主。在農業示范園區的輻射下,建成了以良種良法增產、增效為特點的40個“小農戶科技種植園”,種植面積20xx余畝,涉及32個村。“小農戶科技園”在農牧業生產中發揮出明顯的示范效應。

  在乳業基地建設方面,我鎮依托蒙牛、伊利乳業品牌和蒙羊公司,加大奶牛、肉羊和飼草料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為重點,加快推進乳產業基地建設。現已擁有建成的奶牛牧場、養殖場、小區18個,其中5000頭以上規模的2個,500頭以上規模的9個,100頭以上規模的7個,入區(場)奶牛達到16503頭。在建和擴建、籌建的牧場20個,總規模為1。17萬頭。年內計劃投入使用的牧場、小區16個,奶牛入場率有望突破50%;在肉羊、生豬產業方面,建成肉羊養殖小區1處,全鎮有100只以上基礎母羊養殖戶達到21戶,羊存欄達到4。1萬只。建成養豬場2處,存欄豬7400口;在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的帶動下,建起了科技含量高的“小農戶養殖園”10個,在廣大養殖戶中發揮出了明顯的示范效應。在主導產業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帶動下,全鎮有90%以上的農戶融入到產業化鏈條中,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的收入占總收入的80%以上。

  4、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形成了幾個亮點突

  出的新農村。盛樂鎮北倒拉板村是自治區級新農村示范點,該村的奶牛養殖和良種良法種植的科技園,為北倒拉板村的新農村建設注入了生命力。北倒拉板村是一個有人口2143人的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多年來一直種植糧飼玉米,畝產均在650公斤左右,該村被列入農業開發項目的重點村,自農業綜合開發以來,種養業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玉米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奶牛單產已達到6。5噸以上。20xx年成立了奶牛專業合作社,建成了奶牛小區,目前正在建設標準化奶牛牧場兩處,全村奶牛計劃全部入區入場飼養。20xx年以來,開始建設小農戶科技園,為提高種植業科技含量,增產真正達到了示范效果。目前,該村奶牛達到3400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奶牛養殖專業村,當地農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長。姑子板、公喇嘛、討速號等村也與北倒拉板村一樣成為我鎮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農村示范村,為建設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5、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在我鎮東西兩個十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累計建成400畝成方的網眼685個,改造中低產田14。6萬畝,其中建成高標準農田3萬畝,達到了渠、路、林、田、井、電六配套標準。幾年來,共打機電井614眼,修建防滲渠195公里,新增變壓器94臺,架設高低壓線路247。5公里,整修農田路188公里,栽植農防林1980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萬畝,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0。5萬畝。項目的實施加強了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農業綜合開發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和重要力量。

  6、農業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大。把農產品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橋梁。近年來,盛樂鎮先后成立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化經濟組織,如北倒拉板奶牛專業合作社、一家村奶聯社、農聯社、科技推廣協會等。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

  7、開展科技培訓,培養造就新型農民。近年來,盛樂鎮十分注重對新型農民的培養,通過加大農牧業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力度,實施“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基層黨員素質培訓工程,充分利用縣農牧民科技培訓中心、基層黨校、小農戶科技園田間學校,各村活動陣地,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站點對農民進行培訓,積極發展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各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經營主體。同時因人、因地制宜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培訓,大力提高農民工就業本領,從業技巧和維權意識。

  二、當前盛樂鎮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條件有限,投入不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中生產發展是前提。生產發展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對農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和農場化的生產活動。盛樂鎮從20xx年開始啟動新農村建設工作,到20xx年全鎮已有1個自治區級、1個市、1個縣級和4個鎮級新農村建設試點,上級直接投入的新農村建設資金很少,鎮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與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差距很大。

  2、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主導產業初步取得成效,但是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化經營,整體經濟效益未顯現。許多農戶仍習慣于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缺乏組織起來共同發展的熱情和信心。盡管也相繼成立了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加入其中的農戶并不多,且多半以上是一種沒有產權關系、松散型的團體,體現不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互助合作精神,合作組織的作用沒有有效發揮。

  3、科技投入不足,農民勞動技能普遍較低。我鎮的農業生產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由于財力困難,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還是不足,產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不高。大部分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勞動技能不強,生產仍然沿襲傳統模式,生產、生活方式與現代農業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接受和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科技的意識還不強。

  4、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落后。近幾年,國家對農村投入逐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農村面積廣大,底子薄、基礎差,農業生產條件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路、溝、渠、田、井、電、林等設施配套還需加快步伐,還有許多先進農業機械得不到推廣,規模化經營難。

  三、發展現代農業的幾點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盛樂鎮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存在問題,結合本人的工作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科學制訂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制訂科學可行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對于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至關重要。規劃要以科學的眼光和思維充分考慮農村實際,在發展規模、發展進度上務求實事求是,建立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坐標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示范帶動,在規模上做大,在鏈條上做長,在品牌上做響,促進新農村農業產業向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上級部門應對鄉鎮的資源情況、發展現狀進行詳細的摸底,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將產業發展規劃到鎮、村,將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同時,在落實規劃過程中,要力戒隨意性和短期行為。

  2、抓規模開發,促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生產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農業由零星分散的經營模式向規模經營轉變,形成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優勢農副產品產業帶,提升競爭能力。一是抓基地建設。二是給試點村定目標。三是政策傾斜和扶持,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資金,對試點村及專業大戶規模在資金上給予補助。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快建設適應主導產業發展的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渠、路、田、林、井、電的綜合配套,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促進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民生產積極性。以一家村為例,近幾年由于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專業合作化程度的提高,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初步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的雛形,今年的泰佳源牧場、奶聯社,也早早地與種地大戶簽訂了玉米種植合同,種植規模效益得到顯現。另外,要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快農業污染源治理,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全面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努力把“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小農戶科技園”建設工程,同現代農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增強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提高農民群眾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結合發展主導產業和實際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加大對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員的培訓,使他們成為現代農業知識的傳播者。

  5、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投資,盡快形成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二是要加大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力度。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徹底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落后思維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加快農業招商步伐,上大項目、上好項目;三是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開發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機遇,努力爭取更多資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四是積極吸收農民和社會力量的投入。充分發揮打工返鄉人員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參與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來,增加投入,提高科學經營水平。鼓勵民營資金投資現代農業,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活力。

  6、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應大力發展和普及農業科技,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以發展綠色農牧業為目標,努力普及新技術。重點發展種植、養殖、產品保鮮、深加工、病蟲害防治等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商品轉化率;二是要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公益性職能,充分發揮他們在推廣應用農業科技的作用;三是要搞好示范應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小農戶科技園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使之成為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

  與時俱進做好“三農”做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為新時期“三農”指明了方向,為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農村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了條件。

  一、農業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xx街道辦事處轄3個管理區、17個行政村、6500多農戶、農業人口23061人,總耕地面積139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

  2、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匱乏。近幾年,隨著招商引資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后有20余家項目在**建成投產,鵝莊管理區全部規劃為市開發區,所轄土地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發展;神洲生態樂園、濟南鮑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礦矸石熱電廠等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也占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使轄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相對狹小。②農業基礎薄弱。xx一直是傳統的工業強鎮,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經營為主,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農產品附加值低,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③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當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輕農耕的思想,有個別村的個別戶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現象,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3、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①道路暢通,交通方便。轄區內309國道橫穿東西,244省道縱貫南北,駐地位于垛莊、曹范等鄉鎮出入市區的交通要道,即將建成通車的濟萊高速路橫穿**南部山區并且開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條鄉村路網相連,交通十分方便,為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②距中心城區近,工商業基礎雄厚。**位于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離明水中心城區10分鐘車程,容易在信息、技術、市場、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工商業較為發達,駐地工商個體戶達到600多家,從業人員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③招商引資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契機。濟南植物園于去年國慶節前夕建成開園,其規模和植物物種數在全省都位于前列,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了良機;銀鷺食品項目近期在**開工建設,為開發種植糧食作物,加快小雜糧、蔬菜、果樹等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④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地下企業”到“地上企業”的'轉變和由“黑色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轉變,逐漸擺脫了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開創了生態旅游、機械加工、商品物流等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

  按照強項提升、弱項突破,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全力開啟**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垛莊水庫低壓灌溉工程效能,維護好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漸擴大水澆地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和畝產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設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計劃5年內擴大水澆地面積6000畝,使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2870畝,占耕地面積的62。進行科學施肥測土施肥試驗,大力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機肥,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單位土壤的產出率,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民增收工程。以產業調整為動力,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銀鷺集團,發展訂單農業20xx畝。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雞深加工項目,形成年加工肉雞10萬只的規模。打造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機綠色農副產品,做大做強牛羊肉、小雜糧批發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每年新增規模養殖戶10戶;每年遞增奶牛10頭以上,爭取到20xx年,奶牛養殖量達到200頭的規模;建設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處,達到每年產蛋量700噸的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在庭院中種植花卉、食用菌或從事小型加工業;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3、市場拓展工程。圍繞新農村建設,逐步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在完善駐地商業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業網點的基礎上,開展放心食品、藥品、農資進村活動,深化郵政服務“三農”,在各村加快建設配送中心和連鎖經營網點,建設改造規范化“農家店”。提高埠西農民公寓樓小區、楊家巷農民公寓樓小區、**煤礦西山生活區各項服務功能,增強市場的輻射能力,使市場服務網絡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區。在309國道、美食街西側分別規劃建設一處大型集貿市場,為周邊鎮、村服務。適時在濟萊路和244線交叉路口,規劃建設一處農副產品周轉批發市場,帶動各村農副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4、生態家園工程。以創建生態文明村村為抓手,大力推廣“一池三改”工程,計劃以埠東、埠西、楊家巷三村為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戶;進一步加快生態小區建設,每年新建包括沼氣池的生態養殖小區3處,爭取5年內所有養殖小區都配套建有沼氣池;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完善長效機制,引導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習慣。實施造林綠化工程,以南部沙灣村、月宮村、長青村、興旺村為主,繼續實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畝可視山頭綠化工程的基礎上,明、后兩年再分別綠化荒山1000畝,3年內在“四旁”植樹10萬株,使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

  5、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結合實際,加強農民培訓,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管理。一是加強科技培訓。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設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宣傳欄,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科教工程,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好送科技下鄉活動。二是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由街道勞動保障所牽頭,結合引進企業的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失地農民進行勞動就業培訓,健全完善“輸出有組織,權益有保障”的運作體系,提高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率。三是加強法制培訓。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開辦法制教育宣傳講座,建立企業調委會;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提高群眾的遵紀守法意識。四是加強文化培訓。充分發揮成教中心作用,針對群眾所需設置教學內容,除傳授實用技術外,有計劃地向農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育新型農民。

  6、農業觀光園區建設工程。依托濟南植物園的建設,在其周邊地區建設農業觀光園區,把**街道南部建設成為濟南美麗的后花園。在園區功能定位上,主要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發展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在強化生態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豐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發展綠色環保、休閑娛樂的新型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體驗農業等,并加快餐飲、住宿、車輛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把該區域真正建設成為濟南及周邊地區居民周末、節假日旅游度假的首選之地。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3

  為了了解我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市政協財農委于九月中旬組織部分委員并會同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在喬萬榮副主席的帶領下,先后赴靖邊、榆陽、神木等縣區進行了視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榆林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一)自然地理和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總土地面積43578平方公里,耕地總資源1646.3萬畝,農業人均5.6畝,常用耕地956萬畝。以古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占總面積的42%,土地廣闊,地勢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農業較為發達;南部為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58%,土層深厚、土質優良,主要為早作農業區。榆林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雨熱同季,四季分明,適宜谷類、豆類、薯類等多種作物生長。,全市農業總產值110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6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2元,糧食總產量132萬噸,農民人均占有糧452公斤。

  (二)現代特色農業的基本內涵

  特色農業是指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明顯的區域特征、特殊的產品品質和特定的消費市場的農業產業。現代特色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它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就是以資本、物質和技術等先進要素為基礎,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以工業化的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農業,以社會化的服務體系支持農業,以科學的經營理念管理農業,最終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從過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實現農業的集約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和產業化經營;從結果看,是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檔次,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現實條件

  一是榆林的工業化已進入中期階段。20人均gdp達到4360美元,在經濟規模上已具備反哺農業的條件和能力。二是榆林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優勢明顯。具備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土地優勢、生產優勢、品質優勢、規模優勢、市場優勢、生態優勢,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三是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已初見成效。

  (四)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榆林市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觀、全局、長遠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礦業開發強市,特色農業富民”的發展思路和建設“兩基地一中心”的發展戰略,現代特色農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全市“三田”面積達到410.8萬畝,其中水地111.3萬畝,壩地37.2萬畝,梯田262.3萬畝;建成各類水庫73座,總庫容量達到10.52億立方米;農業機械及配套農機具擁有量達到10萬多臺,農機總動力達到219.79萬千瓦;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達到2.3萬口,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明顯。“十五”以來,糧食產量基本穩定在100萬噸以上。主要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部分產品出現區域性、結構性過剩。

  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種植業內部結構逐步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勢頭明顯加快,“北種、南豆、東棗、西薯”的特色優勢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3、農業科技研究推廣成效漸顯。近年來,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先后承擔中、省、市重大科技項目100多項(次);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各類作物新品種8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建立各類試驗示范基地(點)160多個,累計面積達200多萬畝。年馬鈴薯、玉米、蔬菜刷新7項全國高產記錄,小雜糧首次創立7項全國高產記錄。

  4、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5000多個,鄉級以上農產品購銷企業已有1000多家,擁有各類農產品營銷市場300余個。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各類加工、營銷企業逐步發展,“訂單農業”、“科研單位+企業+基地”等多種模式的產業化經營機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發展。

  5、土地流轉機制得到不斷創新。較為典型的有“孟岔模式”和“東坑模式”,米脂縣銀州鎮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戶承包的2142畝山地流轉到8戶農民手中,靖邊縣東坑鎮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設施農業,都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全市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5萬多份。

  6、農民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高。“十一五”以來,榆林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xx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10.24億元,實現增加值66.11億元,分別是的6倍和7倍。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比19增加了2442元,增長幅度達254%。

  二、制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對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重視和支持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政策層面上,優先發展工業的指導思想不僅要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糧食、原料、資金、勞動力和市場,還通過價格機制為工業發展提供資本積累及

  后續投資。長期以來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使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配置上形成了明顯的城市偏向。

  在現實發展中,以能源工業為動力的跨越式發展,凸顯出“三大失衡”問題:一是產業結構失衡。20xx年我市三次產業的增加值之比為6.5:78.7:14.8,呈現出明顯的一產弱、二產強、三產滯后的特點。二是區域南北經濟失衡。20xx年南六縣gdp總和72億元,僅占全市的7.1%;農民人均純收入290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3元。三是城鄉發展失衡。20xx年榆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為3.58:1,差距為8795元。農村在教育、就業、醫療、文化、衛生、社保、社會管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遠低于城市,社會事業發展與城市相比滯后明顯。

  在工作措施上,盡管已將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列入“兩基地一中心”三大任務之一,并制定出馬鈴薯、玉米、小雜糧、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任務目標等,但縣區及鄉鎮仍停留于只建點不擴面、只引進不創新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沒有有效地整合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資源,行政推動力不強。

  (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尚未形成

  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推動了整個經濟跨越發展,但由于資源開發體制以及財稅體制的不盡合理,導致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三農”。同時,“三農”工作與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沒有得到同等重視、同等加強、同等組織、同等支撐,缺乏政府的統籌運作。在能源化工建設浪潮中,廣大農民不僅沒能參與進來,分享工業利潤,一些農民還因此要成為“生態災民”。生態環境治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缺失,“誰破壞,誰治理”的責任難以落實,治理經費“懸空”,治理基金機制尚未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還停留在行政手段、政治號召的層面上,沒有形成制度機制,至20xx年,全市仍有貧困人口38.7萬。

  (三)農業投入、資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較好解決

  近年來,中央在增加農業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縣逐年增加的投資,農業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緩解。但從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需要看,農業投入仍然嚴重不足。這既表現在國家公共財政資金投入不足,并且過于分散,也表現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夠。

  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資源開發體制以及財稅體制的不盡合理,導致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三農”,直接用于農業科技推廣的投入少、涉及面小。一些增產效果明顯、經濟效益好的新品種、新技術基本上局限在示范區內。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用于農業科研推廣的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2%—4%,發展中國家平均約占1%,而我國只占0.5%,榆林市則更低,不足0.3%。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裝備簡陋,監測、分析化驗等設備嚴重短缺,多數鄉鎮農技部門名存實亡,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工作條件差,農業科技人員有技術、無設備,缺乏展示技能的平臺,服務手段落后,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約。

  財政支農資金投入過于分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統計表明,政府對農業的投入渠道多而且亂,分散在10多個部門,約28個項目渠道,既增加了管理運行成本,又降低了農業資金投入使用效率。究其原由,一是由于資金來源分散,各級事權劃分不明確,資金使用范圍模糊。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有機協調,導致農業投入混亂,資金使用效益不高。二是資金分塊管理,難以形成整體合力。由于農業基礎設施、科研、生產、流通等方面的財政資金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造成了“撒胡椒面”的現象,財政資金難以合理配置。三是政出多門,監督不力,農業資金流失嚴重。盡管近幾年加強了農業財政資金的制度建設,但截留、挪用支農資金的現象仍屢見不鮮。

  農村經濟缺乏金融支持。一方面,金融資本集中于能源開發地區,廣大農村的資金來源渠道很窄。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在農村的撤并精簡也導致了農村資金投入不足。農民除在信用社獲得小額貸款外,在其他機構很難獲得金融支持。再則,一些涉農企業由于無資產抵押,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榆林市生財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陜西省“民營科技優秀企業”,先后開展了30多項農機新技術,獲國家專利6項,省、市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產品輻射周邊幾個省區,實用價廉供不應求。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因沒有銀行貸款所需的固定資產抵押,在微利經營的艱難生存發展過程中,全是靠高利息與私人貸款擴大生產規模的。

  (四)農副產品加工能力和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較弱

  全市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數量雖多,但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較低。相當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只是一種松散的買賣關系,沒有形成長期、穩定的一體化經營。同時在加工中存在著加工初級產品、傳統產品、低檔次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高科技產品、名牌產品少等問題,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村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化程度較低。全市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只占總產量的30%。農業產業鏈短,產銷環節關聯度不高,還沒有一項產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4

  盛夏,陽光燦爛,xx秋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小陽春”但是來得早,幾十“職業農民。在田間挖掘、開溝、播種、育苗,各司其職。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黃瓜苗在濕潤的土壤中展開枝葉,茁壯成長,綠色的桑園生機盎然。

  反彈琵琶:大宗蔬菜產業應該大有可為

  沒有糧食,沒有蔬菜,沒有山,沒有習俗,沒有季節。段,土生土長的農民,彈起了琵琶,奏起了現代農業的新樂章。“300畝早春蘿卜賣了100萬。”這就是散裝蔬菜的無窮魅力。

  農業產業也像金字塔。段曾從事高山蔬菜的購銷和特色農產品的經營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擺上臺面的'蘿卜白菜,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他選擇了正確的Taki ”追求。

  白菜,蘿卜,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復始,他種的蔬菜總能瞄準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壩蔬菜的空地,贏得最好的商機。

  “不要低估這幾天和十天價格幾倍十倍的懸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節性、錯位競爭、提高復種指數,低山區的散裝蔬菜產業就大有可為。

  多年來,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各地一直重視“特殊”Light “Pu ”。回望市場,權衡“數量”“效果”能否在抓住特色產業的同時,更多關注惠及百姓餐桌和農民的大型農業產業?

  困難:工業形成的道路有多遠

  xx年以來,秋瑾農業從一個只有幾十畝基地,啟動資金只有一萬元的大種植園主,成長為一個擁有500萬元資產,1000多畝基地,近千家萬戶的重要龍頭企業。

  今年短短幾個月,蘿卜就種了幾百萬。段沒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種喜悅,反而顯得憂心忡忡。因為今年春天下雨,蔬菜產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蘿卜賣到1.8元,相當于正常年份價格的4到5倍。“只要簡單腌制存放兩三個月,每公斤可以賣到1.2元。”

  “為什么不這樣做?”段告訴記者,建設一個500噸的氣調保鮮倉庫需要200多萬元,可以使時令蔬菜保鮮半年。由于市場需求大,在處理大宗蔬菜時,資金周轉速度極快。基地投入很大,沒有辦法貸款。段只能看著行情而發愁。

  資金瓶頸一直是困擾貧困地區中小企業特別是涉農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是各級政府和金融業亟待研究的課題。

  打個比方:現代農業能開拓新的視野嗎

  20世紀80年代以來,傳統的單一家庭農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農村的繁榮成為新的時代問題。“過去,一畝地產生產400公斤糧食,全家人可以畫一幅畫& lsquo腹部是圓的。現在還有人在外打工,收入過萬。死了的農場只能永遠受窮。”大河鎮山木堂村留守農民張欣明顯感受到了生產生活的壓力。

  怎樣才能緩解這種壓力?農業企業無疑是生產和市場中最有效的“傳動軸”。

  xx縣農民有30年種植桑樹和養蠶的歷史。由于缺少“在短暫中成長。在市場沖擊波的影響下,大部分桑園被毀。近年來,老鄉依托秋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蠶桑產業..通過訂單生產方式,在桑園種植冬春蔬菜,與武漢市場對接,不僅實現了“桑椹和蔬菜相輔相成。并且可以規避單一行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三季蠶收入xx元,兩季菜收入3000元。農民對桑養蠶的熱情空前高漲,三年間增長到6000多畝,帶動了3000多農民。

  “只有把糧食、蔬菜等農產品作為商品,把山野和農村作為作坊,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個農民,開辟現代農業的新天地。”縣里的有關領導說。

  事業有成就是有錢。走大宗產品產銷之路是根本解決之道。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5

  xx市緊緊圍繞實現“四個轉變”戰略要求,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總任務,多措并舉,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培育現代農業新興支柱產業,為推動xx市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xx市轄3鎮1鄉、3個街道辦事處、51個行政村,農業戶8967戶,農業人口33924人。20xx年落實財政支農資金9000萬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0。4萬畝,枸杞種植面積增長2。6%,實現第一產業產值10。15億元,較上年增加1。14億元;增加值5。4億元,增長13。9%。露天蔬菜和日光節能溫室蔬果種植總產量達2。35萬噸,產值達0。52億元,蔬菜自給率56。5%,較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長期以來,全市以溫室大棚、節水灌溉、先進農機推廣為抓手,不斷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xx市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4530棟,規模化果蔬生產基地3個。

  二、存在的問題。一是受農作物經濟價值因素影響,導致枸杞種植戶增多,枸杞種植面積急劇擴大,基本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二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缺少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且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發揮不明顯,特色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鏈短,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經濟下行壓力對農牧業造成較大影響,導致農牧民就業面收窄、農畜產品價格下滑、農牧民收入增幅放緩。四是農畜產品市場和價格波動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

  三、對策及建議。一是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守住農牧民增收不逆轉,農牧區穩定不出問題兩條底線,將增收致富作為根本目標,將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結構調優,讓農牧民取得更多改革發展紅利。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培育扶持農牧業龍頭企業,推動枸杞、藜麥和生態畜牧業規范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強化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果蔬肉禽設施農牧業基地,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加速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完善各類農牧業支撐服務體系,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高原特色優勢生物資源,推動生物產業項目、深加工項目達成投產。三是力促枸杞產業提檔升級。堅持有機、綠色發展方向,進一步做大做強枸杞產業。重點依拖枸杞精深加工,做好做實種植、加工、儲藏、烘干、運輸等各個環節工作。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大力扶持培育枸杞精深加工企業,延伸鏈條,豐富產品。加強生產環節的有效管控,提升枸杞產品質量。

  加快xx市(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擴大有機(綠色)枸杞標準化出口基地規模,繼續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推進綠色基地和有機基地認證工作,強化產品檢測和安全監管。加大柴達木枸杞品牌營銷推介力度和冷鮮果技術研發力度,為枸杞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四是加強宣傳力度打造品牌價值。以規范使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統領品牌建設,由行業協會授權誠信度高、精深加工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社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識,規范各企業使用地標、產地等包裝標識,合力打造柴達木枸杞品牌新高度。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特色農畜產品專題推介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加大xx農牧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采取電商銷售、宅配、專題推介、直銷點等營銷手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大標準化生產推行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基地備案、市場準入和準出制度。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鼓勵生產基地和生產主體使用無公害、綠色生產新技術,積極支持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品認證。六是加快農牧業經營組織建設。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產業組織,培養一批農村企業家、經紀人,完善扶持獎勵辦法,建立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帶動農牧區發展。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農工貿”“科工貿”一體化企業集團,全面提升特色農牧業精深加工水平。規范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農牧民以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強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農牧民和經營組織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七是打造城鄉結合部農牧業經濟帶。突出政策引領和規劃先行,打破城鄉之間、企地之間分割發展傳統格局,積極引導城鄉結合部農牧民圍繞服務城市、服務企業,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農牧業、觀光農牧業、餐飲娛樂業等多種經營,指導開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種植和農畜產品養殖,形成復合型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推農牧業加快轉型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6

  盛夏驕陽如火,xx縣金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小陽春”卻提早到來,幾十名“專業農民”在地里翻地、整畦、下種、育苗,各司其職。

  上蓋棚,下圍網,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黃瓜苗在濕潤的泥土里舒枝展葉,茁壯成長,碧綠的桑園生機盎然。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7

  科學把握農村經濟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做好“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為新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農村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了條件。

  一、農業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

  xx街道辦事處轄3個管理區、17個行政村、6500多農戶、農業人口23061人,總耕地面積139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

  2、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

  ①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匱乏。近幾年,隨著招商引資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后有20余家項目在xx建成投產,鵝莊管理區全部規劃為市開發區,所轄土地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發展;神洲生態樂園、濟南鮑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xx煤礦矸石熱電廠等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也占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使轄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相對狹小。

  ②農業基礎薄弱。xx一直是傳統的工業強鎮,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經營為主,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農產品附加值低,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

  ③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當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輕農耕的思想,有個別村的個別戶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現象,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3、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

  ①道路暢通,交通方便。轄區內309國道橫穿東西,244省道縱貫南北,駐地位于垛莊、曹范等鄉鎮出入市區的交通要道,即將建成通車的濟萊高速路橫穿xx南部山區并且開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條鄉村路網相連,交通十分方便,為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

  ②距中心城區近,工商業基礎雄厚。xx位于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離明水中心城區10分鐘車程,容易在信息、技術、市場、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xx工商業較為發達,駐地工商個體戶達到600多家,從業人員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

  ③招商引資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契機。濟南植物園于去年國慶節前夕建成開園,其規模和植物物種數在全省都位于前列,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了良機;銀鷺食品項目近期在xx開工建設,為開發種植糧食作物,加快小雜糧、蔬菜、果樹等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

  ④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地下企業”到“地上企業”的轉變和由“黑色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轉變,逐漸擺脫了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開創了生態旅游、機械加工、商品物流等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

  按照強項提升、弱項突破,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全力開啟xx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充分發揮垛莊水庫低壓灌溉工程效能,維護好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漸擴大水澆地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和畝產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設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工作,計劃5年內擴大水澆地面積6000畝,使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2870畝,占耕地面積的62。進行科學施肥測土施肥試驗,大力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機肥,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單位土壤的產出率,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民增收工程。

  以產業調整為動力,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銀鷺集團,發展訂單農業畝。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雞深加工項目,形成年加工肉雞10萬只的規模。打造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富有xx特色的有機綠色農副產品,做大做強牛羊肉、小雜糧批發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每年新增規模養殖戶10戶;每年遞增奶牛10頭以上,爭取到,奶牛養殖量達到200頭的規模;建設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處,達到每年產蛋量700噸的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在庭院中種植花卉、食用菌或從事小型加工業;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06-13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3-01

發展現代農業調研報告06-18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7篇)03-01

現代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集錦7篇)03-01

現代農業調研報告04-02

現代農業調研報告8篇04-02

發展的調研報告12-28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