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調研報告14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調研報告 篇1
我的家鄉在溫嶺濱海,溫嶺市地處浙江沿海中部,臺州市的南部,遠離大城市、遠離大市場,工業資源缺乏,國家無大中型項目投資,自古只有農民和漁民兩大生產群體,屬自給自足的小生產農業縣(市),人均只有半畝田。
一,自然資源特征
(一)土地資源特征
根據20xx年末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市土地面積92407.77公頃(不包括樂清市、玉環縣和臺州市黃巖區、路橋區的飛地52.82公頃、灘涂15663.78公頃),其利用現狀為:農用地70897公頃,占76.69%;建設用地14398.7公頃,占15.58%;未利用地4789.42公頃,占5.18%。
分類
農用地
其中:
耕地
園地
林地
其他農用地
面積(公頃)
70897.00
35557.70
5794.80
23617.80
5896.70
比例(%)
100
50.18
8.18
33.33
8.32
注:其他農用地為畜禽養殖、農村道路、坑塘、養殖水面、田坎及農田水利用地
溫嶺土地利用特點:一是耕地和林地的比重高,分別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8.48%和25.56%;二是土地利用率高,為92.27%;三是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僅為0.03公頃。
(二)水資源總體特征
溫嶺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3.21億立方米,平均降水深1581.10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8.0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6.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3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709立方米,為重缺水地區。
溫嶺市水資源以地表徑流為主,河川徑流是其主要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3億立方米。
溫嶺市水資源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降水時間不均衡。年降水量年內分配呈雙峰型,即6月梅雨期和7-10月臺風期為降水峰值;冬春期為少雨期,在臺風影響少的年份,夏秋干旱較為嚴重。二是降水空間分布不均衡。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中部平原,至西部丘陵山區遞增,并隨地勢的增高而增加;而蒸發量隨地勢的增加而減少。三是地下水資源少。溫嶺地下水資源主要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屬于消耗水,只能作為應急水源。
。ㄈ夂蛸Y源的總體特征
溫嶺市氣候特點是: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冬無嚴寒,熱量充裕;雨量豐沛,光照適宜;早春回溫遲,秋季降溫慢,無霜期長。就農業條件而言,全年光熱水匹配良好。但由于地形、地勢的差異,熱量、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和垂直差異。西部山區光、熱隨高度上升遞減,水分則隨高度上升而增加;平原地區光、熱、水等氣候因子分布狀況基本相同。溫嶺市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冬季冷害,梅季暴雨、臺風暴雨引起的洪澇,七、八月的高溫干旱,冷空氣和臺風等帶來的大風。
。ㄋ模┞糜钨Y源特征
溫嶺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長嶼硐天、方山—南嵩巖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江廈省級森林公園和新世紀中國第一縷曙光首照地—石塘。長嶼硐天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系南北朝以來人工開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方山—南嵩巖風景名勝區,系北雁蕩山余脈,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氣勢磅礴雄渾,伴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歷史。新世紀曙光首照地—石塘,石屋、石街、石巷、石級錯落有致,風格獨特,引人入勝。元寶山麓的“洞下”沙灘,是絕好的天然海濱浴場;南北沙鑊島的怪石、沙灘、石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海島景觀。此外,市境內其它人文景觀旅游資源也很豐富,主要有古遺址、古橋、古塔、古民居、古文物等,具有很高的旅游觀賞價值。
。ㄎ澹┖Q筚Y源特征
溫嶺市三面臨海,靠近東海漁場,擁有大洋港灣、隘頑灣、樂清灣三大港灣。海域地形平坦、底質細軟,近岸大小島嶼、礁石棋布,海域流速平緩,海水鹽度、溫度適宜,水(涂)質肥沃、餌料豐富,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繁衍、棲息,是得天獨厚的海洋牧場,是我省大小黃魚、墨魚、帶魚、三疣梭子蟹、青蟹、中國毛蝦、脊尾蝦、縊蟶、泥蚶、青蛤的主要產地。樂清灣和大洋港灣是貝類自然增殖苗種基地,尤其是樂清灣的`蟶苗具有重要的地位。
溫嶺沿海發育了廣闊的潮灘,灘涂資源豐富。全市可圍灘涂10955.33公頃,占潮間帶總面積的70.64%,其中,涂面高程在黃海零米以上的約5100公頃,占可圍灘涂的46.56%。全市灘涂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東部(大洋港灣)、南部(隘頑灣)面積達8046.67公頃,北部沿海(樂清灣)面積為1646.67公頃。海涂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圍墾后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種植業和作為建設用地等。
二,生態環境總體特征
溫嶺市生態系統類型主要包括森林、灌叢和灌草叢、農業、濕地、海洋、城鎮生態系統。總體來看,溫嶺保護得較好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比例較小,尤其是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現存的自然生態系統質量也較低。
據《20xx年溫嶺市環境狀況公報》,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上不樂觀。除城市主要飲用水源湖漫水庫、太湖水庫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外,市第二水廠取水源地松甘河的水質污染嚴重,不符合飲用水質要求。地表水水質以劣Ⅴ類為主,占84.42%;其次是Ⅲ類水質,占13.49%;Ⅴ類水質占2.09%。環境空氣質量尚屬清潔水平,優良天數為333天,但酸雨(類型為硫酸型)頻率高達77.8%,降水pH平均值為4.41,屬重酸雨區。
溫嶺市由于人多,水、土地等自然資源偏緊,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和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與環境容量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對環境的壓力還將加重,如不采取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將為影響溫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開發利用評價
改革開放以來溫嶺市強化農田基本建設,加強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較大的改善。同時,通過建設標準堤塘、河道疏浚等防洪排澇工程,增強了防災能力。
1、森林資源開發和保護
自19xx年溫嶺縣委提出“三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溫嶺”的目標以來,全市有計劃地開展綠化造林和林業基地建設,綠化已初見成效。森林覆蓋率達到35.3%(超過半平原縣市森林覆蓋率30%的指標),農田林網控制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88.2%,公路、河流堤防宜林地段綠化率91.1%,村莊綠化面積占25.6%。城區綠化面積284.2公頃,綠化覆蓋率40.6%,人均公共綠地8.35平方米。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04.94平方公里,其中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面積分別為22.68平方公里、15.4平方公里和5.53平方公里。
2、生態農業建設
溫嶺市是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三個試點縣(市)之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工程;就瓿闪宿r村改水、改廁工作;建設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8個,面積達6667公頃;綠色農業保護區11個,面積達9333公頃。
3、生態市建設
溫嶺市委府把發展綠色產業、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建設成效初步顯現,市域環境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歷年來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等榮譽稱號。為促進溫嶺市經濟增長方式的進一步轉變,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溫嶺市人大于20xx年7月29日通過了《溫嶺生態市建設規劃》,全面啟動了生態市創建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水污染形勢嚴峻。由于環;A建設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生活、生產產生的污染物和廢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加劇了地表水的污染,同時也污染了近海海域。二是農業面源污染依然嚴重;兽r藥的過量施用和農膜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對農業生態環境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三是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對農作物生長和人畜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家鄉調研報告 篇2
我的家鄉在威海,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環海,海產品豐富,環境優美。我居住的村莊叫蒲灣村,一個只要走上十幾分鐘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屬。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住上了樓房,但還是保留了幾個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邊,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帶草特別豐富。海草房屋頂用特有的海帶草苫成,堆尖如垛,淺褐色中帶著灰白色調,古樸中透著深沉的氣質。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長在5~10米淺海的大葉海苔等野生藻類。海草生鮮時顏色翠綠,曬干后變為紫褐色,非常柔韌。
蓋海草房最關鍵的步驟是往屋頂上苫海草了,當地人蓋房又稱“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實跟建造瓦房安裝瓦片有相通之處,只不過是用海草從下往上一層壓一層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門手藝,一棟海草房的好壞、使用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是否海草苫得嚴密。因為只要屋子不漏水,墻是很難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據說苫間海草房要三四個人花上十幾天才能搞好。然而現如今許多有手藝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經不在了,而能傳承這種手藝的人也是極少數的。與現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們的智慧與手藝,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結合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少了鋼筋水泥,這種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據我的調查,海草房從我們村子建設以來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歷史悠遠。由于新農村建設,許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海草房與現代建筑格格不入,漸漸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們村子還保留了幾個海草房,現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數是些老人,年輕人更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許多優點,古樸典雅,冬暖夏涼,是一個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建筑。從老人們口中,我感受到了她們對海草房獨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輕人卻僅限于知道其存在,對其歷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對海草房情有獨鐘,吳冠中這樣描述海草房:那松軟的草質感,調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有的人家將廢漁網套在草頂上,仿佛婦女的發網,卻也添幾分俏麗?匆谎勰菨O家院子,立即給你方穩、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墻,選材時隨方就圓,三角形的大山墻,在方形院子的整體基調中畫出了豐富的幾何形變化,它肩負著房蓋上外覆的一層厚厚的草頂。吳冠中優美的言辭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觀,令人充滿無限向往。海草房不華麗,不高貴,但如果你是親眼見到他的真面容,一定會被其古樸的'外表所打動,他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勤勞與樸素。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海草房的知名度也逐漸提高,許多人慕名而來參觀海草房,并想嘗試一下住在海草房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過近年來,海草房的情況卻令人堪憂。越來越多的近海養殖,使海草的數量越來越少,幾乎打撈不上來足夠的海草去搭建一個海草房,人們也越來越不樂意花費精力去搭建,所以海草房的光輝時代已經過去。
關于海草房的保護也是一個引人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村子零星分布著幾個海草房,多數年久失修,大隊也不會特別重修或加固。我認為海草房是幾代人記憶中的獨特建筑,我們應該加大保護力度,可是適當向村民宣傳保護僅有的海草房,大隊也應該從經費種拿出一部分用于海草房的修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保護海草房的重任,讓其不至于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家鄉調研報告 篇3
近幾年,經濟飛速發展,城鄉經濟差距也在漸漸減小,今年回到家,我也對家鄉的經濟發展狀況做了一些調查,下面是我談一下我的調查結果和對家鄉經濟發展的一些建議。
我的家鄉是山東德州寧津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山東與河北交界處,是一片大平原。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沒山沒水,只能發展農業,所以我們這里農業比較發達,但卻沒有擺脫小農思想,平均每人有幾畝田地,雖然人們經驗豐富,也很勤勞,可是在農田里也沒有致富。
幸好最近幾年,家鄉開始發展工業,人們在農閑時期去工廠里打工,補貼家用,才讓家鄉的經濟開始有了起色,逐漸發展起來。家鄉的工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小型私營的,以各種鐵器鑄造為主,還有一些車床加工等等,主要分布在農村,便于人們上下班,而企業主也多是農民,逐漸發展起來一批我稱之為農村特色的私營企業;另一方面是城鄉結合的中型的小企業,以各種鐵器加工為主,還有一些機器制造,食品加工等企業,主要分布在各開發區,企業主也是各種不同的人士,是一些比較正規的企業。
由于本村距離縣城較近,所以經濟也有一些發展,所以我對農村特色的私營小企業也比較了解,這些小企業的工人多是附近的農民,農忙和灌溉田地等農田里工作較為繁忙時會停止生產。下面我對農村特色私營小企業做一下SWOT分析。
1、優勢。位于農村地區,經濟開始發展,提供一定的工業基礎和交通基礎;工人多為附近農民,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有利于為商品提供更多的價格優勢,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政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鼓勵,讓這些小型企業有了發展之地;位于農村地區也有大量廉價土地,較城市企業有很大優勢。
2、劣勢。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缺乏資金支持;同樣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發展較為緩慢;交通狀況不好,無法促進經濟的發展;無法形成量產,不能保證商品的質量,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樣也不能形成品牌,無法做大,只能偏安一隅;接觸先進科技的機會較少,無法促進產業的快速升級,無法面對外界高節奏的技術更新換代,無法提升與外界企業的競爭實力;管理者多為小企業主,無法與外界企業的專業管理人員相比,在管理科學與企業發展遠見方面遠遠落后于外界企業管理者。
3、機遇。處于經濟的大發展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同時處于技術不太發達時期,廉價勞動力可以代替技術較為落后的弊端;政府也相對較為支持小企業的發展,以支持經濟的大發展;這些小企業主經過一定時期的經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生產。
4、危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力量逐漸顯現出來,寧津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山東與河北交界處,科技發展緩慢,勞動力已經逐漸不能取代科技,增快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型企業競爭力逐漸變低,外界企業經濟策略逐漸改變,小企業的生存能力逐漸變低;由于生產方式低下,無法保證商品質量,終將被外界企業代替。
所以,這些小企業主應該盡快轉移經濟發展中心,將經濟的`發展中心轉移到科技主導的方面來,促進科技推動經濟的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發展交通,促進與外界交流,加快商品流通。加強商品的質量檢測,保證商品質量,擴大市場,加快與外界商品溝通,樹立品牌策略。促進小企業主的合作,促進小企業商品的深加工,集合資金,集合優勢,增強競爭能力,樹立企業文化,加快經濟發展。
相對于農村特色小型企業的勞動力資源為基礎的經濟發展緩慢,城鄉中型企業則會正規很多,也會發展的快一些。
城鄉的中型企業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個人認為目前經濟的長遠發展看來,這些中型企業才是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量的,可以為地方經濟發展長期貢獻力量,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這些中型企業較為正規,擁有較為正規的企業規章和生產工藝,較早的接觸科技,能更早的使用科技為自己工廠生產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與外界進行商品溝通,交流商品的制作準則,便于商品量產,保證產品質量。
不過,我建議可以多建立一些機械加工制造的中型企業,結合農村特色的小型企業的狀況,加強小企業商品的深加工,形成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彌補農村特色小型企業難以掌握高等技術的不足,促進與小型企業的合作,綜合地方特色,形成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形成地方品牌,加強與其他企業的競爭力,合力雙贏,便于自身發展,同時刺激地方經濟的發展。
說完工業發展再說農業,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經濟產業。
寧津縣位于華北大平原,自古就是農業非常發達的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可以說是具備發展農業的所有條件,所以擁有悠久的農業發展的歷史,人們對農業生產的經驗非常豐富。不過也正是這樣悠久的農業歷史,使得很多古時農民在農業發展方面的弊端傳承了下來,小農思想非常嚴重,無法實現大機械工業化生產,生產水平低下,產量低。
家鄉的農業可以說沒怎么發展,只是將原來完全用人工的工作變成了機械與人工相結合,但是在對農業的思想方面沒有進步,仍然是想拿農業來喂飽自己,沒有將農業作為一個產業,或者說沒有將農業作為一個發財致富的產業,只是將之作為一個副業,無法與西方大農場相比較,如果沒有國家的保護,也許目前已經沒有了農業。技術方面,雖然也有發展,但是距離西方大機械化生產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灌溉仍然用大水漫觀的方式進行,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水資源,不利于節約成本。
對此,我建議,徹底改變農民思想,樹立農業產業化策略,改變小農思想,開展農田承包,建立農場,令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識的專業人員來承包,科學種田,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大機械改革,促進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增加大型產業對經濟促進作用,節約成本,增強中國農業與國外農業的競爭能力。解放勞動力,用于增強工業經濟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對于政府,在工業方面我建議應該加強引導,促進農村特色小型企業轉型,引導小企業主快速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科學,引進質量管理機制,引導小企業主進行產品深加工,引導小企業與城鄉中型企業合作,促進小企業正規化,引導小企業主最大的發揮廉價勞動力與人們具有一定技術的優勢,促進地方制造業的發展。而城鄉中型企業則應利用自己較早接觸新技術的優勢,最大程度的加深產業的深度,引導地方經濟發展一條龍式,增強地方企業合作。樹立自己的品牌,以地方特色為品牌,增強競爭力。充分利用限制的勞動力資源,促進企業正規化。
農業方面,加快土地確權,并加快對外承包,吸引農業專業化人才經營管理,最大程度的發揮土地資源的作用,解放大量勞動力,用于工業生產,實現地方一體化經濟的發展。
基礎建設方面,增加交通方面建設,增加與外界溝通,最好可以建設高速公路鐵路等,利于商品外銷和新技術引進。改善農村人居住狀況,建筑高樓,節省土地資源,為農業和工業生產提供土地。同時,改善基礎設施,主要豐富人們業余生活,首先是老年人的安置,讓老年人有地方養老,節省大量勞動力,投入經濟建設上來,同時,也提高人民精神文明建設。
家鄉調研報告 篇4
一、調查人:
xxx。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地點:
xx省xx市。
四、調查領域: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
五、主題:
家鄉整體社會調查報告。
六、前言:
“鉆石般晶瑩、火焰般活力、田園般美麗”。
七、歷史文化資源:
得天獨厚。
我的家鄉歷史文化沉淀深厚。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們就涉足淇水之濱,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戰國秦漢時期冶鐵,唐至元代制瓷,宋代采煤業,在中國文明史上占據一定地位。商代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國、趙國均定都于此。境內淇河是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譽為“北方漓江”!对娊洝分杏19篇專門描寫淇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
藥王孫思邈、一代文豪羅貫中曾隱居于此。淇河天然太極圖氣勢宏偉,是周文王演繹八卦之地,被稱為“太極之源”。所轄浚縣古稱黎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大伾山融儒、釋、道文化于一體,文物古跡薈萃,有“登大伾如臨東岳”之美譽。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國最早、北方最大。淇縣古稱朝歌,是殷商文化發源地,境內云夢山有“云夢仙境”之稱,戰國時期鬼谷子王禪曾在此授徒講學,培育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縱橫家,被譽為“中華第一古軍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全市共有8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的有?h泥塑、?h民間社火;省級的有浚縣泥塑、?h民間社火、正月古廟會、?h西路大平調、?h黃河古陶、淇縣落腔、淇濱區白蛇鬧許仙傳說和山城區的金龜舞。還有以辛村衛國貴族墓地和鶴壁古瓷窯遺址為主要內涵的'青銅文化和陶瓷文化,以子貢、鬼谷子等為代表的歷史名人文化,以黃河古陶、石雕、木雕、泥塑、泥玩、剪紙等為代表的民間藝術。
七、發達的交通條件:
鶴壁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區位優勢明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縱貫南北,鶴濮高速公路、壺臺公路橫穿東西,鶴壁正在成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八、豐富的礦產:
鶴壁物阜源豐,阡陌生金。礦產資源已發現 33種,且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東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玉米、花生、紅棗等。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凌草被譽為“淇河三珍”,久負盛名。
九、農業工業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鶴壁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畜牧業產值與加工產值的比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兩項指標居全國前列。()工業生產獨具特色。圍繞資源型工業、先進制造業、食品加工業“三大產業基地”,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強市”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水泥、金屬鎂、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環產業鏈,被河南省列為循環型城市試點。三大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已形成規模和特色。
十、生態狀況:
20xx年國家住房和城鄉xxx公布了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名單,全國共六個城市,河南省鶴壁榜上有名。河南省住建廳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鶴壁將按照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建設相關要求,建立長期、穩定的工作機制,細化深化試點示范內容,從城市規劃、基礎設施低碳綠色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綠色交通體系、生態綠地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究和建設。
十一、城鎮化進程中的成績存在的問題:
20xx年底,鶴壁市城鎮化率預計達到,比20xx年底的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這表明,鶴壁市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雖然說在一些政策上做了改進,比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尊重群眾、尊重規律、尊重實踐、尊重創造”的基本要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同時,鶴壁市還在戶籍、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具體可行、相輔相成的配套政策措施,讓廣大農民“從頭到腳”都成為城里人。另外,項目和產業的發展也為鶴壁市轉移農村人口創造了條件,去年,一批實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落戶鶴壁,就業崗位大幅增加。
可以說,鶴壁城鎮化率較高具備一定的基礎。但是,大量的問題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城鎮化,以煤炭化工為產業支撐的河南鶴壁,為了應對因煤炭開采而出現的采空區問題,1992年開始在老城區40公里外的地方建設新區,成為河南省第一個建設新區的地級市。然而,這個建設時間已經長達20多年的新區,到目前為止,還是個空心之城。建議:如今面對著大好的發展機遇----沿海城市建設投資加速向內地轉移,但是必須牢牢的抓住對的政策,腳踏實地實施對的政策,才能做到真正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解決目前鶴壁城鎮化發展問題的捷徑;及時解決對城鎮化的本質認識不清,總體規劃滯后,人才流失嚴重,土地制度不完善,政府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新型城鎮化不僅化“地”更要化“人”;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以文化建設為依托;注重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特征及經驗借鑒;樹立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新型城市文化觀念,樹立城市精明增長的觀念;構建新型城市產業分工,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完善戶籍管理、集體土地流轉、社會保障等各項機制,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新老區協調發展,實現新老區共生共榮。
只有認清形勢,大膽改革創新,年輕一代人智慧與心血的奉獻,家鄉才能越來越美好,祖國才能越來越強大!
家鄉調研報告 篇5
寒假期間我校開展了大學生下鄉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的主題是家鄉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科技發展。
我將調研地點選在了山東省XX縣,這里是我的主要調研地點,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會處詢問,近年來,縣里的一些主要變化和重大舉措,村委會的有關領導便詳細的向我說起了,家鄉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發展進步方面的各項舉措。
調研實踐近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里,我調查走訪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經被污染然嚴重的地區已被徹底清理整頓,基本恢復了干凈整潔的面貌,不同地區的整頓效果雖不盡相同,但是整體有了很好的改觀。下面我就調查結果,做出了詳細的說明和總結。
我與家鄉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走訪調研,從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動。近幾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從前,家鄉建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是在培植樹木方面比較突出,建立防護林,防風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業方面,為了大力發展經濟,對于污染現象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條流經我縣的河,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造紙廠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從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現在生活垃圾四處飄浮,邊緣仿佛是污穢的溝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幾年縣里對于經濟建設的高漲熱情,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
近幾年,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的角色,縣里也開始抓起了生態文明建設,走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于一些違規操作的企事業單位,堅決給以整頓,甚至關停。不少企業受到影響,但是縣里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的很堅決徹底,對于像造紙廠這樣屢教不改的單位,堅決予以關停處理,禁止一切生產活動。其他企業的情況較好,都積極配合著縣里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污水先處理后排放,不處理不排放,從而很好的控制了環境的繼續污染。
生態環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招商引資一直是我縣發展的一項重要渠道,近年來有大量的國內外企業來我縣實習考察,投資建設不少工廠,發展了經濟的同時,科學技術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引進了外資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科技的進步,一舉多得。
我先秉承“建設生態文明、開發清潔能源、彰顯綠色魅力”的思想,開展生態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小流域治理、風沙源治理步伐,通過建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經濟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園,院內有很多品種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退耕還林也使得大面積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蓋率。
我縣嚴格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全民動手,全縣范圍內搞綠化,搞發展建設,大家積極參與,讓綠意充滿鄉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實感受綠意滿懷的感覺,街道兩旁路色的松柏排成兩行,每隔一段會有一棵其他樹種,還有已選花花草草,在體驗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質量提升之時,人們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又多了一份支持與認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鄉生態文明建設。從這些走訪中我可以看出,人們對于環保的問題,大都意識淺薄,并不以為然,似乎他們對這些問題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靜下來想想,也是,他們一直都在為生活忙碌著,都是在以被動的接受生活,從來都沒有主動的去發現問題。他們被習慣所掩埋了他們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拋開一切的問題,只讓他們考慮這些的話,我相信他們也會想我一樣的!現在人們的思維已成了定式,三言兩語是改變不了什么的,現在能做的只有從一些小事來感化他們,讓他們親身的體會到環境的嚴重性,他們才會有所改變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沒親身體味過你是永遠都不會明白的!這就像一句真理影響著廣大人民。舉一些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來讓他們自己感悟!我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著急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兩節課來讓他們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認識,由認識到理解,這一過程。
家鄉調研報告 篇6
調研地點:
湖南省鳳凰縣麻沖鄉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調研對象:
當地居民、學生、游客等
調研時間:
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16日
1、苗歌
聽扭仁小學龍校長、麻老師及麻志官老人說起:苗歌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就像我們現在的必修課,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賀喜歌,慶典歌,其中用到了許多隱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法,且這些喻體大都來自自然的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較高的觀察、鑒別、領悟和創作能力;可稱得上是心靈的造化,自然的靈現。苗歌一般沒有音樂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紹,鳳凰苗族鼓舞,大體上可分為猴兒鼓和花鼓兩大類。猴兒鼓是娛樂者模擬猴子的動作翩翩起舞,其動作詼諧,難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異常柔美,異常抒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鳳凰臘爾山、山江、麻沖、落潮井一帶苗區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兩個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還有一個站在鼓旁敲擊鼓梆,控制舞蹈節奏的,謂之敲邊鼓。
花鼓的基本功有三:
一是手功,
二是腰技,
三是步法。
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兩種,步法是否踩到點子上,直接關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關重要。
3、苗舞
盛傳在湘西鳳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這兩種舞蹈簡單易學。例如竹竿舞據說是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平行擺開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最好能跳出瀟灑自然的動作(我們的兩位隊員嘗試了一下,跳了幾下下就被嚇得跳了出來)。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個人同穿一雙“鞋”(兩根長板),苗家姑娘們很厲害,還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節奏感很強,游客觀眾們驚嘆不已。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主要表現在:服裝、頭飾、銀飾、銀梳、銀鐲、銀項幾個方面,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F在他們只有在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才穿上本族傳統服飾。
5、苗族傳統節日
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開年節、四月八、龍船節、六月六。節日那天,村民都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禮儀
當游客們進入苗寨時,苗家人們會進行苗家攔門“三道卡”風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謂“卡歌”,即當遠方的客人到苗寨來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卡鼓”,即在進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們會用擊鼓攔門的方式,同客人比試鼓藝,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門口端著自家釀造的包谷燒或米酒攔門,苗家人將農事或家事編成苗歌后向客人提問,客人答對并喝下攔門酒,則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試為最尊貴的客人。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6、湘西苗族文化現狀
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以及對歌舞的熱愛在這里表露無遺。記得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蕩的苗歌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來!調研中還得知扭仁村是周圍人口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達旦的歌聲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調查中發現這里的小孩幾乎都不懂不會這些傳統的東西,一方面是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時間也沒有這份心去教他們,另一方面是他們自己不喜歡難得靜下心來學習。當然這其中更大的是沒有被重視起來,社會風氣和現狀的驅使,大家都在忙于為生計奔波跟本就難以顧及這些。平時的對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種休閑和愛好,而沒有想過如何繼承和發展。這些事實的反映不得不讓我們為祖國文化遺產的繼承感到擔憂,即使在這種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蓋那些所謂的保護政策起到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政策那么簡單的事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整體形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們樂于奉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維護和繼承祖輩的傳統。這些都需要社會力量和國家政策的相應扶住,畢竟民以食為天只有在解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們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回來的前一天,麻老師跟說了許多關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還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據一段發生在清初民國時期的追求愛情自由的故事。并告訴我們他將用他的一生來繼承祖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并將其傳承下去。
家鄉調研報告 篇7
調查時間:xx年2月15日——2月20日
我的家鄉西安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周圍曲流環繞,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景色秀麗,我愛我的家鄉,可是家鄉有一些文化我還是不太了解,所以我借這次實踐調研,了解家鄉文化。
現在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去了解一下家鄉文化吧!
民以食為天,所以這第一站我來到西安有很成規模的小吃街也就是清真回民街!
這里的小吃又全又好吃,一到這里我先飽了個眼福,哇!這里的東西也真的太多了,我先走進一家賣牛肉夾饃的小店···
怎么樣好吃嗎?接下來我來到一家牛羊肉泡饃店,這家里的顧客十分的多,相信這家店做的泡饃也一定的香。
這家泡饃果然的.香,我平時都不太吃泡饃,今天吃了一大碗,沒想到家鄉的美食太好吃了,家鄉太偉大了
家中成員生日,全家吃面條,稱“長壽面”。寓意著這一家能長壽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5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后有余。以此預祝來年五谷豐登,吉慶有余。吃五豆在冬至過后,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
今天我來到一家西安特產店,德懋恭水晶餅、瓊鍋糖、酸梅粉、臘羊肉、黃桂稠酒、花生酥、臨潼火晶柿子、臨潼石榴、花饃、中華獼猴桃、板栗等特產一應俱全······
家鄉調研報告 篇8
【摘要】此調研報告的撰寫旨在展示我們“赤翼黔進”隊赴遵義暑期社會實踐隊圍繞“遵義紅色旅游的創新性開發利用”這個主題調研方向展開。我們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總結在紅色資源開發及紅色文化的創新性展示中出現的問題,向各方征求意見,為政府及景區獻策,積極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浪潮中,以實現我們大學生服務社會的目的。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了實地觀察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對課題展開調研。考慮到遵義市有很多紅色旅游區,外來游客眾多,故此次我們的問卷調點放在游客身上。同時為了使此次調查更真實、客觀、全面,我們也對部分當地居民展開了訪談。此次調研嚴謹客觀,我們根據調查問卷的答案反饋以及訪談的結果,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我們認為這對如何創新開發遵義紅色旅游資源能提供有效建議。我們共調查了200份調查問卷,并在發放調查問卷的同時與部分參與調查的人進行了訪談,獲知了他們對遵義會議的了解程度和評價,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紅色;調研;開發
1、引言
近年來,紅色景區已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因此吸引了不少崇拜紅色精神的游客。而貴州遵義紅色旅游資源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在近些年來對遵義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卻并沒有將其更好的開發出來。如何對遵義的紅色旅游更好的進行創新性開發利用,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實地調研方面,我們分別在遵義會議舊址、紅軍山、婁山關、紅軍街等紅色旅游景區對游客、當地居民、紅軍藝術團等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在一些游客對遵義景區的看法,以及游客提出的應當在景區內開展一些活動。讓大家參與到活動中去,加深廣大游客對革命紅色景區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推動遵義紅色革命景區的發展。
我們針對此次的調研問題以及通過查閱相關史料制定了有關調查問卷。通過回收的調查問卷上的數據統計,我們發現了以下幾點問題:(1)景區的活動跟游客的互動不足;(2)紅色革命精神與大學生結合度不高;(3)文物保護度還有待加強。
2、遵義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傳播現狀
。1)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氣息濃厚
通過幾日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遵義的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紅軍山、
紅軍街、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陳列館、故居、婁山關、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坡,讓我們真實的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所承載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在這些紅色旅游資源中,我們也被許些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所感染:有在紅軍街的紅歌臺上奏樂的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軍街合唱團;有在市區里貼滿遵義歷史文化的裝修和具有革命風格建筑的黔北人家菜館;有在婁山關上用高亢激昂的語氣誦讀革命前輩們所題的詞的導游;還有在紅軍山上將響亮的紅歌隨口即來的大姐。這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深深的將我們與那個時代的革命精神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2)具有自身獨特的紅色韻味,走不一樣的紅色路線
遵義不僅僅是一座紅色的革命老城,它還是一所具有自身獨特韻味的城市。當我們來到遵義時,遠遠望去,黔北人家獨特建筑風格的小屋坐落在街道兩旁;長長的紅軍街里,革命前輩的銅像栩栩如生,黔北的作家們用自己的文字訴說著對這座獨具風味的城市最美好的情感;遵義會議會址里,那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文物,一把把紅軍扛過的槍,一幅幅作戰地圖,體現出紅軍長征時期思維的縝密以及作戰條件的艱苦;那一支紅色娘子軍,為長征添上一片亮麗的色彩;婁山關上當年紅軍留下的戰壕,還有那顯赫的七十二道彎無一不是這座城市才具有的;遵義具有自身獨特的紅色韻味,應該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紅色路線,才能將遵義會議精神傳播的更為廣泛。
(3)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內容豐富,引人入勝
在我們調研考察的行程中,面對革命先烈的圖片、歷史遺物、場景,老師和同學們都深有感觸,震憾強烈,感切體會到: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遠遠沒有長征時期艱苦,雖然血雨腥風的革命歲月已不在,真槍實彈的戰爭也許離我們遠去,但是偉大的遵義會議精神卻是我們不能忘記的。遵義市委遵義會議精神課題組將遵義會議精神歸納為:“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堅定信念,民主團結,務求必勝!睘榱烁玫牧私庾窳x會議的精神,所到之處,紛紛拍照、記筆記,力求以這樣一種方式加深對革命老區的認識、理解,緊緊抓住這次實地考察學習的機會,深刻體會革命圣地的莊嚴,明確作為當代大學生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3、紅色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在此次的調研過程中,我們通過對當地居民和游客分發調查問卷,團隊的觀察以及隨機與游客交談的方式,了解到在當地居民和游客眼中遵義的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狀況。
。1)景區的活動與游客的互動不足缺乏管理
根據我們團隊的觀察以及隨機與游客交談的結果來看,景區的活動與游客的互動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沒有體現出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的差異
2)紅色旅游文化挖掘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上不夠完善;
3)缺乏相關活動讓游客更好了解紅色文化;
4)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問題。在開展這次紅色活動時,我們發現,沒有很好的展現出紅色旅游的獨特之處,讓其與其他旅游區別開來,有待加強;與我們交談的很多游客表示,遵義會議會址里面紅色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展館的內容大同小異,紅色文化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上不夠完善;在這些紅色旅游景點中,游客對其進行了解的方式多半是通過導游的講解,游客進行拍照留念,讓游客們吸收這些紅色文化的方式太單一;在來遵義旅游的游客中,也不乏有孩子們,老人們,在景區里,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們對紅色文化的吸收程度。
(2)紅色革命精神與大學生結合度不高
在有效調查問卷中“希望遵義的景點內舉辦什么活動”的問題,被訪問者有希望播放映xxx電影,其中40歲以上的人群達到的,他們是想讓青年人們通過紅色旅游多了解些中國的xxx歷史,xxx英雄的事跡,讓當代青年人有所啟發。還有的人群選擇了舉辦歷史歌舞劇,其中40歲以下的人群占到總人數的,看來歷史歌舞劇的表現形式比較受廣大中年人和青年人的青睞,通過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來為廣大游客展現遵義紅色歷史文化。還有的人群選擇了舉辦遵義紅色藝術文化節,其中30歲以下的人群占,30~40歲的人群占,40歲以上的人群占,從這項選擇大家可以看出希望遵義成為有特色的,可持續性的紅色旅游文化圣地。
家鄉調研報告 篇9
20xx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進行了一次關于本村的社會實踐。對于一直在外上學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一天時間,我感受了濃厚的家鄉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我們的村名叫做高家莊,位于青島市膠南市理務關鎮,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2300多畝,住戶面積350畝,315戶人家,800口人。村固定資產3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我們村的村書記丁書記自1999年上任以來,為村里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里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丁書記,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都稱贊他帶領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來到我們村里,首先引起會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是那美化環境的小松樹,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經硬化,村里布置得相當整潔,你會親切的感受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夸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領導介紹說,村里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林業,其中通過村里的主要干道兩旁的樹木和流經村南邊大河的沙地里的樹木總和有3000畝,村里采取政策進行集資,每份資產按股份制分配,誰投入的多,將來賣掉樹木盈利就多,利率能達到20%,也就是說,村里誰集資10000元就可獲利20xx元,對一個剛剛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這是村里主要的經濟收入。此外還有1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辣椒可達到了每畝6000元。村里有自辦的磚瓦廠,專門出產建筑用的水泥磚等材料。還有一個合資的面粉廠,大家可以就近原則解決糧食問題。
在前幾年自從國家推行農業補助計劃以后,農民在種植糧食的問題上給解決不少問題,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獲得去年的麥子款補助,其中包括農藥、化肥、種子等所需的費用都一包在內,減輕農民負擔。村里買了兩臺中型拖拉機,村里人可申請使用,在保證不損壞的前提下可以用來拖拉各種農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購買聯合收割機,村委和鎮政府都給與適當的補貼,幫助村民盈利,現在的農家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氛圍,畢竟,人們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觀念也改變了。
在醫療保健上,村民通過與醫院簽訂醫療合作協議,可享受醫療費用報銷,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憑保險卡到醫院獲得報銷費用,報銷費用達60%之多,醫療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為昂貴的醫藥費而發愁了。
在出行方面,村里人近80%的家庭擁有一輛手扶拖拉機,摩托車、電動車已經進入普通家庭,公交車也逐步往村里發展了。電話、手機、有線電視等通訊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隨著數字電視的推進,不有線電視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不久村里就會看上高清的數字電視,這確實是當今農村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只有電腦的數量在村里還是一個空白,極少數的農民擁有電腦,主要原因是電腦價格居高不下,還屬于高端消費,網絡的普及程度已處于低潮,這也將是村里發展的一個方面。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當天參觀村里的學校的過程中,把兒時的學校在一次展現在眼前。學校面積并不算大,大約20畝地,明亮的教室和和嶄新的課桌,與以前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相比,足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生所處的環境也有一些差別。想象著孩時的那種對學習的熱情和認真讓我深深的陶醉在童年的夢境中,想象著我們當時想要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學到手的沖動和熱情。
在和村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當我問他們以后回不回來的時候,也有孩子說要回到農村繼續為村里人做好事的。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生活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孩子們對未來充滿著無際的想象,希望他們將來成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
家鄉調研報告 篇10
【摘要】1987年,神州大地豎起了一面改革開放的大旗,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下,這桿大旗一直指引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而今,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間中國各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xx年寒假,以寒假返鄉為契機,北京科技大學560名同學在全國三十余省市進行“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變化”主題調研。調研采用統一調研標準,東中西部、城鄉進行區分,綜合運用訪談法、文獻法、調查法對家鄉的三十年變化進行調研。針對同學們反饋的大量調查問卷和調研報告,進行數據分析和調研報告整理后撰寫此文,以期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神州巨變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
【關鍵詞】改革開放三十年 變化 城鄉 區域 調研
【正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使得古老的中國主動的與世界接軌。時至今日,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個年頭,改革開放是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歷史決策,對中國步入世界強林之列起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無法比擬的。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這三十年期間全國各地究竟有什么變化?為此,北京科技大學以寒假假期為契機,組織學生對家鄉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進行調研。共有560名同學加入調研行列,計回收488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調研報告,同學們調研的足跡北抵齊齊哈爾南到南寧,東到上海西至張掖,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綜合運用訪談、調查問卷、查閱文獻相結合的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各自家鄉三十年間的變化進行調研,回校后,經過對同學們的調研報告進行整合并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撰寫此文,以期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神州巨變起到管中窺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問卷中,問卷填寫者的男女比例為2684:1181,年齡由最小18歲到最高81歲,年齡跨度為63歲,調查地區大城市、中小城市、鄉鎮(縣)、農村的比重大約為
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國各地區的變化。
一、東部發展
東部基本概況:中國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1個省市,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做出了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大幕正式拉開,古老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在改革開放歷程中,東部地區不僅自己保持快速、穩定發展,同時對西部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里,我們將分別就東部地區城市和農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的巨大變化進行比較分析。
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改革開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動起來。作為改革開放的“急先鋒”,城市在經過三十年的變化后呈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這種變化體現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此次調研結果表明城市的交通、住房、娛樂設施等方面的變化比較明顯。特別是在交通方面:改革開放之前,泥路散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有的甚至坑坑洼洼,很難行走,這樣的道路很難形成便利的交通,對城市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因此為了城市的快速發展,修路成了城市發展經濟越過的第一道障礙。
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三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的交通面貌煥然一新。技術的不斷革新使得公路改造速度不斷加快,路面質量也不斷提高,主要島嶼公路進行拓寬取直,降低坡度,提高道路質量,實現路面黑色化。為讓人們出門都能便利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交通工具,以快速的抵達目的地。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湘贛復線橫臥東西;高架橋懸臥各市,地鐵直通各地,沿海城市水上交通更是日新月異。
以河北遷安為例:遷安市區面積達到21.4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前僅有幾條破舊的公路,但截止到20xx年2月,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12.6公里,新建鄉村油路38.8公里,通油路村達到486個,占全部行政村的91%,形成了連接城區、建制鎮、旅游區和村的四級快速路網;不到一年時間,投資2.35億元的9公里鋼城路和1800米長的鋼城大橋竣工通車,建成了灤河第一長橋,也是河北省公路第一橋;建成河北省縣級第一條一級公路。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44公里, 形成了“四縱四橫”、“四環相繞”的城市道路網絡。全市用電總量達到22億千瓦時,日供水能力1.3萬噸,日處理污水能力8萬噸,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08萬平方米,形成了100%的集中供熱率、100%的自來水普及率等多元能源網絡。
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與完善,極大地保障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也為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各種便利。而今東部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城市公民就業及收入變化
對于城市人口來說,收入并不像農村那樣單一,其中包含著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純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等等。改革開放前,城市發展比較落后,即使身兼數職的居民也很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昂貴的消費。每個月僅50—100元的收入讓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勉強的維持生活。但是從改革開放以后,各大城市加快對外開放,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因地制宜發展各種工業,使全市工業進入較快發展階段。切實落實企業經濟責任制,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1987年工業企業普遍實行工效掛鉤、稅利包干等承包責任制,并不斷加以完善;1994年起,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在基本完成鄉鎮企業轉制的基礎上,對國有、城鎮集體企業實行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轉制工作,大膽采取股份合作、聯合、兼并、出售、破產等形式,注重盤活存量,重組優勢,整體搞活。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私營經濟的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改革開放以來,個體私營工業開始起步,政府通過放手發展、放開經營、加大扶持、擴大規模等方式,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個體私營工業異軍突起。加上工人的不懈努力,經濟技術的不斷進步,讓這個新生產業得以蓬勃發展,以浙江省舟山市的岱山縣為例:1999年,全縣的1182家個體、私營工業企業,占全縣工業企業的56.6%;實現工業產值7.42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56.6%。成為岱山工業經濟的主力軍和全縣經濟新的增長點。人們的收入成倍的增長,已經能夠極大地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自然就業率也呈好轉趨勢。比如:20xx年福建省武平縣新增就業2260人,143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各大城市都有獨特的發展模式,即使同屬東部也會有所差異。比如: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就會比較注重海上事業的發展。漁業,鹽業以及一些輕工業是其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仍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為例,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那里的漁農村經濟帶來了活力和生機,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生產力大幅度提高。1999年全縣漁農業總產值達到18.3億元,比1978年增長3.8倍,年均遞增7.8%。綜合利用漁業資源,漁船作業向鋼質化、大型化邁進。漁業是岱山的基礎產業和傳統優勢。1978年全縣機帆船總數為934艘、44055噸位,基本實現了漁業生產機械化。1984年,改革漁業經濟體制,從原來的“三定兩獎”、“定額包干”等生產責任制轉變為單對船核算。1993年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漁業股份合作制,對漁業的產權制度、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進行了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漁民的積極性,增加漁業投入,調整作業結構,船只向大型化、鋼質化、多功能化發展。1999年全縣有鋼質漁船861艘、112250噸位、264422馬力,分別占全縣漁船總數的30.5%、56.1%和54.4%;全縣漁業總產量達到35.7萬噸,5年間年均遞增11.1%。漁業經濟的繁榮發展使得漁民的收入大為增長,20xx年,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已達到了8432元。
在對東部城市的調查問卷統計中,83.33%的受訪者對改革開放中的一些政策的實施情況表示“滿意”或“一般”,僅有16.67%的受訪者認為“無所謂”或“不滿意”。東部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相較30年前有了質的飛躍,人們在改革開放中品嘗到了經濟發展的甘美瓊汁,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較高。
3、住房條件的變化
在我們的調查中,東部城市居民對居住條件30年來變化持“變化很大,居住面積、居住質量及環境大幅改善”的占78.2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城市的住房條件也大有改善的。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居住房屋最常見的是破舊的平房,而家中也沒有什么電器。臟衣服只能依賴手洗,做飯前需撿柴、燒火,就更難以奢望電視機等先進的娛樂設施了?扇缃,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住房裝修相當豪華。有的裝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幾萬元甚至更多。不僅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室外的娛樂設施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每個居民區都建起了公園供大家休息、娛樂。另外,城市的郵電通信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碼頭、電廠等其他一些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了快速的發展。正是這方方面面的發展才形成了今天如此完善的基礎設施系統。
4、醫療保險方面
改革開放以前,城市的醫療設備十分簡陋,醫療水平也相對低下。因一些小病就不治而亡的情況隨處可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各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大城市都開始行動起來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醫療設備,發展中國自己的醫療單位,領會西方醫學與中方醫學雙方面的知識,達到中西結合。并且建立起健全的醫療制度,促進市民的醫療保障。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衛生事業也取得明顯成效?墒,近年來我國又面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有的醫院看病,排隊甚至要排上幾個月。再者對一些并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來說,家里只要有一個人生了一場大病就基本上要搭進全家幾乎所有的財產,以至于有人寧愿選擇死亡也不愿去醫院就醫。目前國家已經就這方面問題進行了一些改革,控制醫院的醫療費用,并從一些小的方面幫人們省錢。例如:醫院的掛號費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而且在開藥方面不再是整盒整盒的賣,而是根據病人需要來開藥方。
在社會福利方面,國家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城市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險,而且國家還規定了最低收入保障,保證讓每個人都有基本生活保障。
5、教育方面的變化
發展迅速的城市自然不會輕視教育了。改革開放前,人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當時,教育機制不完善,教育工作者也比較少。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多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所以很少考慮過上學、讀書。調查中有人這樣描述“在我父輩一代,一家五六口人,最高學歷不過是初中。有的一家人都沒上過學。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減免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讓人人都有機會上學,都可以接受初級教育,以至中等”。改革開放之后,人們逐漸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明白知識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思想水平,還可以帶來財富。所以他們下決心讓自己的兒女進入學校接受教育。
在岱山縣,教育事業已取得長足發展,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全縣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弘揚尊師重教風氣,采取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學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辦學條件等多項措施使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99年全縣小學在校學生16612人,初級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鞏固率99.98%;初中在校學生8645人,初級中等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97.92%,鞏固率99.07%;初中升高中段比率達70.12%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人們的收入高了,居住條件好了,交通方便了,自然也就追求更高質量的文化生活。通過調查,人們以前的休閑方式大多為聽廣播,聊天,看報,可如今看電視,上網,聽mp3,休閑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只想溫飽問題,而更多的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思想解放了,人們開始燙頭開始打扮,80年代喇叭褲成為時尚,女青年開始穿紅裙子紅羽絨服,后來又出現了健美褲,牛仔褲等等;90年代人們開始與世界同步,追求名牌;而21世紀,人們關注個性,認為服裝是一種魅力個性的體現,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更加豐富。
農村的變化和發展相對于城市變化,東部農村變化就顯得慢一些,不過,同比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農村,東部農村的發展還是很快的。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改革開放前,大多數農村的人民生活在貧瘠土地的懷抱之中,特別是山里面,那里沒有一寸公路,沒有便利的交通設施,過的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生活。人們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閉貧困。自從國家進行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的百姓也漸漸覺醒了。他們不甘一輩子都困在這貧窮的大山里。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憧憬,于是借著這股改革開放的風他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開路不止,默默奉獻。于是,公路網如葉脈從城里向鄉村延伸,一條條公路拋向崇山峻嶺,一座座橋梁飛架于大河兩岸,鄉與鄉,山城與鄉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攜手連成一體。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機耕道,路面狹窄,被雨水沖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濘,路難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幾次沖擊下就坍塌了。而且農村人想出一趟遠門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為了去一個地方,人們常常要花上不少時間,有的時候還要車、船等不斷的周轉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擔心。不過20xx年以來,中央加大“三農”的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農村人民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全力拼搏,迎難而上,一場農村公路建設的攻堅戰全面打響!
除了農村交通的變化,村里的其他設施也有了不小的變化。以前農村里沒有人會想到娛樂設施和公共設施,因為這些設施在農村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努力勞動下,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明顯的改善。他們注意到要加強農村衛生、娛樂、住房等設施的建設。20xx年國家加大對農村的建設以后,各村村長、支書就帶領著大家轟轟烈烈的展開了新一次的農村整改活動,盡快讓農村完善起來,讓村里的每一個人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有的鄉村認為在改革開放30年中家鄉變化最大的就是鄉村建設發展,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生活環境改善,即使是在農村也可以到處看見公園,里面的保健設施一應俱全;過去垃圾到處飛的情況也不會再出現,道路兩邊也設有垃圾筒,每天有專人負責清理;村子里的廁所也在村長的要求下統一進行了整修,讓村子里一下子干凈多了;村里還建起了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讓村民在閑余之時有了讀書、看報、娛樂的好去處;家門口的銀行,也為人們的資金來往提供了方便。
2、農村公民就業及收入變化
從農村基礎設施的進步到農村教育的深化,從農村政策的改良到農村休閑方式的更新,無不體現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前,農村人大多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來養活自己。這樣單一的勞動方式很難讓農村富裕起來。所以改革開放以后,農村也不斷引進新的技術,新的品種,實現多元化發展。
以福建某地為例,在農業品種的'引進方面,以前人們主要種植的是山藥,油菜籽,小麥等作物,目的是養家糊口,儲備糧食。隨著改革開放,外來品種的不斷引進,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胡蘿卜、藥材等經濟作物,來獲取更大的收入,發展本地經濟,建立胡蘿卜市場,發揮市場調節的重要作用。只有打開市場,才能引進更好品種,才能賣出農產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達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農業結構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河北某地農業結構30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單純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麥輪番種植,現在作物的種類已經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先前的麥地已經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棄置的荒地已經變成今天的蘑菇基地,當初不景氣的小店已經養起了奶牛為附近居民提供鮮奶,而原來被堆在路邊的秸稈現在已被放入沼氣池發酵成了燃氣。這些舉措不僅使人們腰包鼓起來,生活環境也改善了不少。與此同時,農村也發展了其他的經濟,希望以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促進農村的發展。特別是民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多,一些類似小作坊的手工業增多,隨著改革的浪潮,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活躍。以唐奉鎮為例,它依托區域優勢,培育絲網產業。目前,入駐唐奉鎮絲網小區的絲網企業已近20家。此類現象不勝枚舉。農村在民營企業發展浪潮中有了長足的發展。
3、住房條件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前,農村的人們大多居住在一間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兩戶人家共用一間房屋,村里的廁所也是亂七八糟、臭氣熏天。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經濟也發展的比較快。這時人們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進行了大范圍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來,農村里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套房逐漸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變,不論是在居住面積還是居住質量環境都改善了,過去是一大家子,祖孫三代,兄弟好幾房都擠在一個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擁擠。而現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個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層四層,即使是五層的也不少,這樣子居住面積便和空間伸展了,而房子的裝潢也十分豪華,里面的設施,如洗手間、浴室、廚房等都齊全,居住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醫療保險方面
農村醫療方面的改善,農業稅改的益處也同樣是令人欣慰的。農業醫療保險:改革開放以前農村鮮有人去買醫療保險,農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藥自己煎著吃,醫療狀況堪憂。隨著改革開放在不斷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斷改變,改革措施的不斷實施,使百姓越來越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基本上實現人人都有醫療保險,每人僅需交10元錢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險。國家的強大依賴于人民的強大,有了醫療保險,農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強大起來。
農業稅收方面,自從實行“三農”政策以后,國家減免了一切農業稅,農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優越性。農業稅還尚未減免的時候,有時稅收,政府人員強制執行政策。甚至拉馬,只要能抵償農業稅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讓農民用錢來贖,有時候會出現打斗現象,農民自行組織多次的上告現象,現在農業稅的減免,不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而且也穩定了社會,增進了農民務農的積極性,對于國家富強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5、教育方面的變化
作為覺悟比較早的東部人來說,是絕對不會置教育于不理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各縣各村就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來改善農村的教育狀況。東部人對外來的知識了解得比較多,他們明白正是知識讓美國、英國等地區迅猛發展起來的,所以他們對知識都有著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時就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這么想的。不過幸好有國家的政策幫助人們提高覺悟,國家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保證了每一個孩子都有上學的機會。對于一些實在有困難的家庭,國家和社會也是一直在幫助他們,保證讓他們都能上的起學。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現在農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隨著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也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這在改革開放之前人們是不敢想象的。雖然目前農村里的人們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樣以出國旅游來作為自己的休閑方式,但是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休閑方式: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獅等,這些娛樂方式豐富了農村人民的娛樂生活。而以前由于貧窮,很少有時間進行這樣的活動。近年來,人們的業余時間多了,原本許多瀕臨失傳的珍貴民間藝術也重放異彩。村中扭秧歌,唱戲,書法社等民俗活動近幾年更是發展迅速。人們在閑暇時或是拿起扇子跳兩下,或是撩起嗓子唱兩句。舞步與歌聲真正體現了人們日子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好。數字電視、電腦使人們在休閑的時候也與世界緊緊聯系在一起,時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種動態,而不僅僅只是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
從以上東部地區的城市以及農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的變化來看,改革開放對東部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城市的飛速發展,東部緊隨其后無不體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勢頭。
二、中部發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當位于中國中部的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的18戶農民為了擺脫貧窮的命運,冒著極大的風險,秘密簽訂契約,決定將屬于集體的耕地承包到戶,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產責任制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想到中國歷史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改革開放,就此拉開了序幕。
中部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三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城市到鄉村、從基礎設施到社會福利、從傳統農業、制造業到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從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從休閑方式到思想觀念,在各個地點、各個方面的變化都讓世人稱贊不已。
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和全國其他地區的各個城市一樣,三十年前中部地區各個城市的基礎設施是極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況差,下雨后有積水,沒有路燈;交通干線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規劃不科學;城市電網連接混亂,輸電能力差,斷電現象十分常見,有的小城甚至還沒有通電;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基本沒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區的各個城市,大部分城區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兩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還有較好的街邊綠化,F在各個城市的交通干線都經過了科學的規劃,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強。絕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電網改造工程,不僅輸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電網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樓群。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還表現在城市供熱供暖設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
據了解,近7年間,大同市區的配套城市道路燈光工程投資達6000多萬元,共安裝1.5萬盞燈。下面是對近七年來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設工程的簡單統計。
時間投資/元項目
20xx年9000萬新建北路、迎賓東西路、賓西街道
20xx年1.1億“三大五小”道路拓寬工程
20xx年4億“1111”道路拓寬工程
20xx年2.6億同泉路、新勝東西街、迎賓大道續建工程
20xx年1.4億同泉路等8條主干道拓寬工程
20xx年1.8億迎賓大道、環城高速公路建設工程
20xx年3.6億環城高速公路建設、新勝東西街延伸段續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業與收入方面
改革開放前,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中部地區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廠里的工人。他們的收入來源以工資收入為主。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整體低下和社會經濟的整體落后,工人們雖然端著“鐵飯碗”,但是“鐵飯碗”里的“饃饃”并不多。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比較少,而且他們的收入不穩定,生活相對比較困難。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資總收入在3050元左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大分工的細化,城市居民的組成早已變得多樣化了,有工人、教師、個體戶、商人、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等等。但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情況并不相同。從事高新技術行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自主經商的商業人員收入較高。這些人員的月收入大多在5000元以上。工薪階層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以河南平頂山市為例。該市在改革開放以來,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99年工薪階層平均工資水平為1000—1500元。而直至20xx年,已經提升至2500元。
當然,在工資水平提高的同時,城市居民的就業途徑就業方式比起30年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就業通常就意味著進入某個工廠或是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然后一直干下去。現在城市居民就業時更多的人進入了服務性行業。改革開放帶動了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為廣大的待業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了更豐富的就業資源,緩解了就業壓力,同時也緩解了社會壓力。由于服務業有污染小、回報快等特點,它已成為了為城市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
據調查,江西省宜春市30年前財政總收入只有1.04億元,,20xx年宜春市的財政總收入達到50.32億元,增長了48.38倍;1980年宜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30.04元,20xx年為1.1萬元,增長了20.75倍;
3、住房條件方面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部地區城市居民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三十年前,絕大多數民房面積小、裝修差,配套設施極不完善。那時人們住的是十分擁擠的筒子樓。九十年代寬敞明亮有獨立衛生間的三室一廳是人們追求的標準,到了21世紀人們對住房條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房屋本身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生活的需要,還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較好的環境、購物條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學等。
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該市6年來先后實施了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房建設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來越多。與此同時,513條老街小巷也舊貌換新顏,讓廣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已超過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xx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xx年的27.2平方米,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xx年末,擁有房屋所有權的家庭達到89%,住上了單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達到91.25%,擁有兩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氣、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家庭達到94.25%。
4、醫療社會保險方面
改革開放前,中部地區大小城市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后,醫療機構不多,從醫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因此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醫院都引進了許多國外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極大的促進了中部地區醫療條件的改善,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調查顯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醫療機構3305個,實有醫療床位2311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7張。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2186人,其中,職業醫師11924人,職業助理醫師1026人,注冊護士11634人。每千人擁有醫生4人。
5、教育觀念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居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來已經成為了頭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項投入的首位。同時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視教育,進一步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投資。
以山西省朔州市為例:改革開放以來,朔州市的教育事業以不斷改革為動力向前快速發展,截至到20xx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893所、幼兒園24個,教職工17853人,在校學生312105人,在園幼兒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對于人的行為具有極大的導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變都不如思想的改變來的深刻和影響持久。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F在的人們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觀念落后的民眾了。人們的思想一步一步的變得活躍和開放、變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三十年后,人們觀念早已完全變樣了。從衣著到化妝品再到發型發生的變化的確令人難以想象,F在,再鮮亮的顏色也有人敢穿,再大膽的式樣也有人敢試!皞性”和“品位”成了考慮著裝時的首選。服裝從70年代的的確良,到80年代的喇叭褲,再90年代的健美褲,一直到現在的各類休閑裝。
三十年前“愛情”是只能在心里想,羞于說出口的。三十年后“愛情”變成了“日常用品”。70年代說到愛情很多年輕人都會臉紅。80年代的愛情是用語言和文字“寫”出來的,90年代的愛情是靠嘴說出來的,而現在愛情更有唱出來的。當年的一首《致橡樹》喚醒了女性在愛情中的平等和獨立意識,F在,包辦婚姻幾乎絕跡,自由戀愛成為男女愛情的主要方式。
1978年計劃生育政策成了一項基本國策。人們關于養兒育女的思想也開始慢慢變化。三十年從曾經的多生、到少生優生,再到現在的一些“丁克”家族,從“一定要生兒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樣”,人們在生育觀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農村的變化和發展
農村——自古即是貧困之源,歷史的遺留問題加上現實的具體問題造就了農村在改革之初舉步維艱的局面。經過三十年的奮斗和努力,在我國中部地區農村的面貌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前中部地區農村的基礎設施極不完善,表現在鄉村道路公路極少、路況極差、水利基礎設施未得到較好保護,破壞嚴重,大部分地區不通電、通電的地區也常停電等。
現在中部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中部農村地區的公路建設!按宕逋ā惫こ淘谌珖秶鷥鹊膶嵤┦怪胁康貐^的道路交通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時交通工具也發生較大的變化,F在的農村居民出行也已十分方便,在公路上可以和城市里一樣搭到公交車了。
以河南省平頂山市某農村為例:“馬車、自行車、摩托車都曾經是那個時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現在城鄉間的公交車上,車廂內干凈整潔,乘客們對公交車都有掩飾不住的贊意。近年來全市累積農村公路建設投資達4.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共計1170公里。
2、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各個農村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據調研,1978年以前農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間的均占45%。而現在的中部地區農民腰包鼓起來了,農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間的占63%。很多鄉村的人均年收入已達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糧食產量增多價格升高,豬羊牛雞等副產品價格提高農民在農副產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收入自然多了,F在的農村大部分青壯年都會外出務工,大多數農村人從事建筑或服務等行業,還有的做小生意。
當然有的地區還利用了自身的特色優勢。比如有的農村地區可以利用某些歷史文化遺址來開發旅游業,增建一些文化設施,吸引游客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當地人的創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為例:1978年以來農民年人均收入情況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各年清徐縣農民年人均收入情況
年份/年197819821985199019952000201120112011
收入/元10615649476714553285516256826379
據了解,1978年清徐縣農民年人均收入為106元,20xx年人均收入6379元,是78年時的近60倍。
3、住房條件方面
改革開放前,中部地區相對于全國其他地區而言是較貧困的。農村居民的住房條件極差。相當一部分群眾住的仍是舊社會時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為屋頂以竹篾土胚為墻的房子,F在的中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還修起了小洋樓,過起了住別墅般的生活。
調查顯示,山西省昔陽縣三十年前人們住得是用石頭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窯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瀝小雨,鍋碗瓢盆擺了一地接著落下的雨水。窯洞里早已漫進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現在,小樓平地而起,配套著一個個清新干凈的小院,錯落有致的出現在這片土地上。寬敞明亮的屋子,喜氣洋洋的笑臉構成一幅和諧的畫卷。調查問卷顯示,有62、5%的人覺得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條件變化較大,居住質量及環境都大幅改善。
4、農村的醫療和保險
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很快。農村保險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再到壯大的發展歷程。三十年前的中部農村地區和全國其他地方的貧困地區一樣,醫療衛生條件極差。醫生少甚至沒有,醫生醫術、素質低。農村基本沒有醫院。在當時的農村保險事業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開放前的中部農村地區,大多數醫院設備落后,醫務人員少。因此在很多的時候,面對病情嚴重的患者,鄉里的醫生顧慮重重,都敢醫治,只有申請將患者轉到市醫院去。由于當時交通不發達,很多時候只能靠水路運輸或是直接步行,這很容易使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近幾年,公路的全面建設興起,交通的發展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于是醫院也引進了很多新的設備,鄉鎮居民的醫療條件有了保障。特別是近年來,醫療社保制度在農村的實施,使鄉民們在生病時終于可以不用那么擔心高昂的醫療費用,可以放心的到醫院就醫了。
5、教育觀念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部農村地區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村兒童的失學率是相當高的,個別地區甚至高達90%。女孩子的失學率比男孩子更高。這不僅僅是由于社會總體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有直接關系。近些年來,居民們逐漸認識到了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即使是十分貧困的家庭,家長們也會咬牙讓孩子上學,“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改革開放前的中部農村,重視教育的成年人較少,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許多孩子未讀完小學,父母們就迫不及待的把他們留在家里幫忙干活。那時經常這樣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大多數時間都在生產隊里抓緊做工分。于是,家務活、部分農活就落在孩子,特別是長子長女的肩上。農村的孩子的學習時間學習機會都很少。
隨著時代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投資和對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原來外出打工的人,由于學歷低、文化知識水平有限,只能從事十分辛苦但報酬又低的體力勞動。他們返鄉后教育后人,要珍惜上學的機會。于是,村里人也漸漸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改之后九年義務教育免交學費,更是極大地提高了父母讓其子女讀書的積極性,F在的農村就是十分困難的家庭,家長也會盡全力讓孩子上學。教育事業在鄉村中蓬勃發展,呈現了勃勃生機,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祖國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中部地區發生巨變的三十年。三十年來和祖國的其他地方一樣,中部地區的大街小巷、村舍田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西部地區的發展
建國以來至70年代前期,在國家建設三線地區等戰略的影響下,西部地區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業生產基地,在比較落后的地區形成了一批城鎮。而70年代中后期,國家的發展戰略發生轉變,經濟重點開始由內地轉向沿海地區,沿海地區在國民經濟中的投資比例開始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差異。而在世紀之交,西部大開放的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每時每刻都在以極快的步伐追趕東部地區的發展腳步。
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以前,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建設能力差,西部地區的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及建設極不完善。城鎮普遍存在工業區、居住區等布局不合理的情況,而城鎮里的交通及城鎮之間的公路聯通狀況均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復雜的地區,城鎮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區,由于電網及供水線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電方面存在問題,尤其是西北地區,由于水資源本身比較缺少,再加上沒有足夠設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導致居民用水困難。
西部地區城鎮存在的這些情況在改革開放至今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經過三十年的積極建設,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城鎮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區,尤其是地形復雜地區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質的飛躍。大多數城鎮內部的規劃越來越趨向合理化,環城路、網狀路等使城鎮內的交通越來越便捷;而城際間相互連接的鐵路、省道、國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來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會城市或旅游業較發達的城市,還建起了機場,方便當地居民及國內外的游客的出行與來訪。
在居民水電使用方面,西部地區的許多城鎮進行了電網改造,大大提高了電力運輸的能力,為缺電少電地區的居民用電提供了保障。而一系列針對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又給西部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帶來了便利。
另外,在城鎮的市容建設等方面,西部地區也取得了較大成就。在這次調研中,西部地區城鎮的受調查居民普遍反映這些年來家鄉的環境有較大改善,表現在城鎮綠化面積擴大,街道路燈、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城鎮衛生情況改善等方面。
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個城建工程為例:呼和浩特市在20xx年修建了其市近幾年來城市建設中投資規模最大、建設規模最大的城建工程——二環路。其規劃設計按照城市主干道建設的標準進行。道路設計采用機動車雙向八車道,中間用綠化帶隔開,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界限分明。呼和浩特市的二環路建成后,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區道路的壓力,使道路資源得到合理分配。二環路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二環路聯通了各開發區和旗縣,對貨物轉運起了極大的便利作用。企業的運輸成本降低,物流通暢,利于企業發展。與此同時,公交系統在二環路通車后增設了環城公交線路,這也給二環路附近的居民出行帶來了方便。
2、經濟收入方面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前,受地區環境及經濟政策的制約,西部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城鎮中第二產業不發達。據統計,1978年西部城鎮普通工人月工資總收入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產業,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更是不容樂觀,一些基本的服務行業由于受經濟政策等方面的制約,沒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的經濟政策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針對西部地區工業的發展政策,使西部地區的工業經濟有了極大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時,由于政策放寬,經濟體制改革,出現了不少以個體經營為主的第三產業,在給城鎮居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較大貢獻。
以地處西南的云南省騰沖市為例:改革開放以來,騰沖市的工業通過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工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xx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藥、林產品加工、綠色食品、礦業、旅游產品、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
3、居住條件方面的變化
通過這次調研發現,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西部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表現在住房條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邊的環境改善兩方面。
首先,在住房條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處在西部的城鎮地區,居民的住房條件也比較差,樓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積小。同時,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為磚混結構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數不高且封閉性差。
其次,在居住環境方面,以前對衛生、綠化等方面的重視度較差,居民居住的周邊環境并不是很舒適。同時,由于供水、供電、供氣等設施也不完備,給居民的生活也帶來一定麻煩。尤其是在西北地區,三十年前基本沒有集中供暖,冬天城鎮居民只能自己靠生爐火取暖,這樣既污染環境又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居民用水也很少有自來水,基本都是在院落中間打井取水,有些干旱地區甚至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
然而,通過這次調查發現,上述情況已有所改觀。西部好多城鎮大都建設了樓房供居民居住,這些樓房以鋼架結構居多,住房安全系數大大提高的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適度。由于將城市衛生、綠化等方面的建設提上了足夠的重視,西部城鎮的環境有了很大進步,日益變得整潔干凈。同時,在城鎮居民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許多居民小區,有專門的物業公司維護小區的環境等,也使居民居住環境極大改善。現在西部城鎮地區的用水用電問題早已解決,供暖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以對巴彥卓爾市的調查為例:改革開放以前,巴彥卓爾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舊的磚瓦房,人多空間小,經常是五、六口人擠在十幾平米的小房子內。城鎮的街道兩旁大都是比較低矮且衛生條件較差的店鋪。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面積大,居住條件好;而街道兩邊更是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商場等。
4、思想觀念方面的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喀什地區的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在整個地區全面落實“兩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教師隊伍的整頓與管理,做好免費義務教育和核定中小學機構編制及補充教師工作,推行教師平聘制度,改善教學條件。經過努力,喀什地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86.7%。
西部地區地處內陸,改革開放以前,一直是觀念比較保守落后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也逐漸對外開放起來,進步的思想逐漸進入并被當地居民所接受,居民逐漸認識到改革與開放的必要性,并嘗到了實惠。
這點在問卷調查中即有明顯的體現。在居民對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所持觀點這項調查中,近乎100%的被調查者認為改革開放是一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國策,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有著重要意義。而在對居民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變化最大的方面的調查中,80%以上的被調查的城鎮居民認為是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質量提高,達到小康水平。另有60%—70%的城鎮被調查者認為是市場經濟發展,商品多樣化,購物更加方便以及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周圍人的道德素質提升,社會和諧發展。
除了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接受與支持,西部地區居民思想觀念的變化還表現在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方面。隨著電視、網絡等媒體使用范圍的日益擴大,居民接受新鮮事物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與外界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居民逐漸對飲食、著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歡追求時尚。
農村的變化和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年,西部地區城鎮日新月異的同時,鄉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在本次調研中體現的甚至比城鎮更為明顯。
1、基礎設施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并不完善,西部的鄉村地區就更差了。鄉村內部以及與外界溝通的道路主要是土路,遇到陰雨天氣出行十分不便。鄉村的農田水利設施的不完備,阻礙了農民的生產,農民靠天吃飯的現象嚴重。
如今,西部地區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突破。經過多年的改造,鄉村的道路狀況有了極大改觀,許多地方鋪設了寬闊的柏油馬路。道路的暢通,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而水利工程的建設在西部地區的鄉村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地區,許多水利工程尤其是調水工程的建成極大提高了西北地區農業的生產力,改變了以往靠天吃飯的現象。在西部地區城鎮的中,幾乎100%的受訪者認為居住地的交通環境有所改善,同時水利等方面的建設也有較明顯的效果,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問題均得到較好解決。
2、經濟收入方面的變化
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三十年前居民的收入普遍較低,而對于西部地區的農民來說,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年景的好壞。但即使收成好的年份,由于技術等條件的落后,農民的收入仍然很低。
一組針對甘肅省天水鄉村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80年代初,該地區 60%以上的農村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30元,15%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50元,1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100元,只有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上,甚至還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元以下。
而目前,該地區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只有1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8%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甚至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已達到5000元以上。
3、居住條件方面的變化
受經濟條件制約,二三十年前,貧困的西部地區鄉村的住房條件非常差,大多村民居住的房屋為土坯房甚至茅草房,居住舒適度及安全系數極低。而村中的衛生條件也不好,“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影響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變化。低矮、危險的土坯房、茅草房被寬敞、明亮的平房取代了,甚至部分村民已經建起了小別墅,村民住房的面積明顯擴大。而農村的衛生狀況也有很大改觀,以前隨意堆放的垃圾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鄉村小路。
云南騰沖的調研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騰沖鄉村地區居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30年間,每戶都換了一套新房。在當地,每戶人家都蓋一架木架結構的正房,每棟耗資2萬元左右,裝修大抵也需要2萬元左右。而在騰沖地區的廣大農村,已有60%的農戶住房條件達到這樣的水平。
4、社會保障方面的變化
以前,同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情況類似,由于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沒有建立,以及醫療設施較差等原因,西部地區農村居民普遍存在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而如今,新型醫療合作制度已經在農村普遍建立起來,村民每年只需繳納10元的保險費就可以享受醫療補貼。這項政策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廣大農民的看病問題,有病不去治療的現象幾乎不再存在。農業補助方面,由于西部地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農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國家給農民直接補發糧食補助款,減輕了西部地區農民的負擔。
5、教育方面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的教育發展也很快。以前,由于觀念落后,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農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即使有少數人希望求學,也因為教育資源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現在,農村的教育觀念已經轉變,加上國家對鄉村教育的大力支持,這種情況大大得到改善。
以甘肅天水某村為例: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的教育狀況得到了極大改觀。現在的統計結果顯示,該農村25歲以下的村民,80%為初中以上學歷,其中50%是大學本科或大專學歷;25—40歲的村民,有60%是初中以上文憑。從這些數字當中可以看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人們對待教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部分農民深刻意識到知識對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符合了時代的需求,促進了當地農村與時代接軌,促進農村的進一步發展。
6、思想觀念方面的變化
近三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經歷了先慢后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受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后,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而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
發展到現在,所調查的農村家庭大多都看上了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5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甚至有10%左右的村民家中已經開始使用電腦。在被調查的村鎮中也出現了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制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7、文娛生活方面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前,農民整日勞作在田間,為生計奔忙,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進行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而今,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也有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和經濟能力,文化娛樂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建立了不少專供村民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也給村民的休閑提供了好去處。
重慶周邊農村的調查問卷顯示:該地區雖然80%的被調查者的休閑方式是電視媒體,有7%的被調查者選擇外出活動,而且還可以清楚的發現網絡媒體已經逐漸深入到了當地農村。最近幾年,甚至已經有部分村民放棄傳統的方式而選擇外出旅游的方式慶祝新春佳節。
【結語】
世事更替,滄海桑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初步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在持續高速的經濟發展中空前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種已持續30年的大發展與大繁榮不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出現而且也是1840年以來中國進入近代史以后前所未有的歷史現象。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不僅有賴于其對國內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實行漸近式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還得益于其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并制定了符合本國國情的、切實可行的開放戰略。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才始終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相輔相成,相互激蕩,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兩大動力和源泉。改革開放事業也必將成為我黨我國一直堅持的政策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向勝利!
家鄉調研報告 篇11
序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國家的改革政策,家鄉的變化也越 來越大了。我的家鄉是浙江建德,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個小鎮的一個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鄉,農民占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種草莓為主要經濟來源,草莓種植戶從一開始在自己村里到擴展到外省。村里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帶動了村里的發展。
主體:
我根據我的調查,從經濟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娛樂設施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汪家村這十年來的變化。
經濟水平:
十年前:經濟比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種草莓來獲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當時的草莓市場不是很景氣,只是靠種草莓,收入還是微薄的.,家中通常還有人在外地打工賺錢。并根據一年四季,種相應的作物,來獲取收入。
十年間:隨著草莓市場的擴大,大部分的種植戶了解了外省比如海南、廣東、福建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銷售量大,且這些地方供不應求的局面。于是,開始有幾乎村民出去種草莓,一、二年下來,收入不少,遠遠比在村里種草莓的收入高。于是,接下來,村里的種植戶知道了在外省能賺到更多的錢,大家都相繼離開村子出去種草莓了。在外地種草莓的人大部分賺到了錢,也嘗到了甜頭,就持續在外地承包土地種好幾畝的草莓。現在,很多在外省種植草莓的村民回來了。生活水平、經濟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來。
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還有比較陳舊的木頭房,有些房子已經經受不起風吹日曬了,有些已經被廢棄,面臨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陳舊了,當時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電器。
十年間:一幢幢陳舊的房子開始拆遷,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重視物質享受,首先就是住房問題,國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時,國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這也極大鼓勵了村名們建房。在這十年間,一幢幢漂亮的磚瓦房建成了,有錢的人家造了兩三層的樓房,緊接著,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磚瓦房取代了,村子顯更加鮮活和富有生氣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戶人家也都配齊了,電話,彩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漸漸住進了每位村民的家。人們的臉上也時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與鎮相連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別泥濘,村里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可以通過,自行車都很難通過。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說什么路燈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間:在政府的補貼下和村民集體的建議下,從村里到鎮上的這條路變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會泥濘了。村里的原來的小道也漸漸地被水泥道取代,擴寬了不少,別說自行車了,現在連小轎車都能通過。村里也安裝了路燈,以后晚上出去,就不會害怕看不到路了。因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教育:
十年前:記得我這輩和我的哥哥姐姐們上小學時在村里的小學校里,那里設備部齊全,教室很小,學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時候還會漏水,光線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間: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開始去鎮上的學校上學,那里設備齊全了,教室大了,學習資源也更豐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學生在外面學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錯,而且一些還為建設家鄉做出了不少貢獻。使家鄉更好的發展起來了。
家鄉調研報告 篇12
引言: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新中國社會經生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卻似乎沒有跟上節奏,特別是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利用寒假在家的時間,特地回了一趟農村老家進行了這次調研,農村和城市群眾文化生活上的差異令人感觸頗深。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村民、村委會工作人員
一、調查背景
老家是xxx縣320國道旁的一個小型自然村,我就是在那里度過我的童年,所以對鄉村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每年回那里的時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變化。以前寸步難行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大道,不足兩米寬的橋也修繕了,今年發現路邊還新裝上了路燈。但這么多年來,有一點卻幾乎沒怎么變過,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打牌打麻將,村民們的娛樂方式看起來似乎還是停滯不前甚至還退化了。針對這點現象,我認為對村民們平時的文化生活進行一次調研很有必要。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調查問卷和走訪觀察的形式
三、調查目的
通過社會實踐項目加深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了解,培養自己對家鄉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熱情和責任心,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自己觀察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調查內容
我調查的內容有:村民文化生活的時間、文化娛樂種類、文化娛樂設施、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首先,我對家鄉群眾的文化娛樂時間進行了調查,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勞動時間為8小時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時間,每天約有四小時用于文化娛樂活動。
然后是有關文化娛樂種類的調查,當前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的主體為30歲到50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還是自己家里,他們是文化娛樂活動組織方式和進行內容的主導者,我的調查顯示他們的文化娛樂活動方式有:20%在家看電視,32%打撲克,40%左右搓麻將,另外的8%做其它文化活動,可見打牌類占主導。而對于興起的新的文化娛樂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年輕人,大多數年輕人喜歡上網、聊天、玩游戲,打臺球等新型娛樂場所,其中喜歡上網的占74%,可見網絡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之大。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他們的文化娛樂生活相對于其他年齡的人群相對貧乏單一,由于家鄉的`老人們大多數不識字,不會填表,所以我采用了口頭調查的方式,發現絕大多數老人的文化生活以聽戲聊天為主,還有一些則喜歡串門和其他老人聊天。
其次,我對村里的娛樂文化設施做了實地調查。觀察發現,除了村口今年新增的幾件健身器材之外,村里沒有其他任何文娛設施。
最后,我對家鄉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也做了相應的調查。調查發現:82%的人認為當前文化娛樂設施非常不好,不能夠滿足自己的文化娛樂需求,其他人則覺得有無文娛設施無所謂;另外超過60%的人認為,農村需要建設更多更全的體育設施如籃球場等;
五、調查結果
經過以上調查發現,老家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確實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總結如下:
1、賭博現象很明顯
我這次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村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正月的時候隨處都可見擠了一大堆人的牌桌,麻將桌。由于農民生活的提高,賭博也變得日益盛行,以前只是玩玩的“小錢”現在逐漸變成了“大錢”,更有甚者,輸的乃至成千上萬。農村不像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賭博很難被發現,所以大家都有恃無恐,而且很多大人在賭博的時候有小孩子在一旁觀看,這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這種壞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否則后果會越來越嚴重。
2、村民參與文化生活的熱情不夠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視賺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娛樂生活熱情不高,參與較少。文化娛樂活動做為一個獨立的日常活動的組成部分沒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認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這個概念在人民群眾中還沒有普及甚至是不了解,使得人們無法重視起來,即對于文化娛樂活動的認知存在很大的障礙
3、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現狀還沒有改變
調查的時候在村里逛了一圈,幾乎沒有看到什么可以供村民娛樂的場所和設施。和村長周大伯談了談,他告訴我鎮里不是很重視這方面的建設,雖然今年給村里撥了30萬款項,但那都是用于道路等其他建設的?睿詻]有多余的錢來建設文化設施。聽到這里,我想起了今年在縣城看到的一個現象,所有政府單位甚至我的高中母校的外墻都安裝了絢麗的霓虹燈,而這一項完全沒有必要的“面子工程”耗費了政府好幾百萬。為什么這些錢不能夠用在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哪怕是給孩子們放上一兩個籃球架,擺幾張乒乓球桌也比那些沒用的霓虹燈來得實在!爸孛孀有蜗,輕社會效益”是我們當地某些領導部門的一貫作風,實在是應該有所改變。
六、我的建議
1、政府方面
(1)部分政府官員往往為了所謂的政績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這些建筑往往位于城市內部,與農村的群眾絕緣,只能優先滿足市民的意愿。如果政府能為農村文化生活投入更多,那農民的業余生活就有了活動陣地。同時要適應農村的特點,可以舉辦一些富有農村特色的活動如:農村運動會、插秧大賽、龍舟大賽等。
。2)鼓勵和扶植各種所有制的民間職業和業余文藝團體,支持他們采取多種方式拓寬文化服務渠道,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鼓勵各類民間藝人為農村文化多做工作。例如我們當地的“采茶戲”很富有地方特色,是村民們很喜歡的一種民間戲曲。但是那些會的藝人卻很零散,也沒有規;难莩。政府若能對他們加以扶持,這種戲曲定能很好的發展起來。
2、農村自身方面
。1)農民群眾應積極主動的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文化組織,如戲劇協會、棋牌協會等,主動發展適合自己的且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摒棄如賭博等惡習。
。2)農民群眾應主動的接受政府和社會群體各方面的幫助,主動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而且應當主動的通過合理的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文化娛樂訴求,從而豐富自己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家鄉調研報告 篇13
調查時間:
1月10日到1月15日
調查地點:
xxxx
調查對象:
滴水巖村村民
調查方法:
訪談、查閱
調查人:
20xx年我利用5天時間對我們的家鄉滴水巖村近十年來各個方面的變化展開了調查。這對于一直在外上學的我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同時也是更深層次了解家鄉的一次機會。
我的家鄉滴水巖村位于水城縣東南部,距縣城公里,水黃公路橫穿一字河、滴水巖村,全村峰巒疊嶂,海拔高度相差較大。滴水巖村轄區內有14個村民組,村中自然條件惡劣,石漠化嚴重,在道路、飲水、設施方面等都比較落后,14個村民組中,有四個村民組存在飲水困難,由于傳統農業落后,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僅5600元,在村民們眼中,滴水巖村是濫壩鎮最貧困的村子。
在xxxx年以前村中是沒有公路的,村民出入村中十分的.困難。半夜起來點這一盞煤油燈爬過姑娘山,小屯,梁子上的地方來到老鷹山鎮趕集。10多里的路多為山路危險叢叢,半夜從家中出發到老鷹山鎮天已大亮。而那人們的經濟來源多為趕集所賣糧食和在觀音山鎮礦上挖礦所得。村中多為高山,耕地少,土地貧瘠,家庭收入很低,人們都很貧窮。
xxxx年建成通車的水城至黃果樹高等級公路穿過水城縣猴場、蟠龍、濫壩、阿戛6個偏遠貧困鄉鎮。水黃公路正好滴水巖村村中穿過,這一條家門口的公路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交通頓時方便了許多。六盤水市、縣、鄉三級政府就著手依托水黃公路,利用交通的優勢,加快沿線鄉鎮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力打造“水黃新經濟帶”。目前,水黃沿線經濟帶已基本建成,濫壩鎮所屬的轄區多個村的交通,經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滴水巖村的黨員和村干部潛心實踐“雙帶”,使全村的蘿卜、大蒜、棒豆、青菜、芫荽等優質蔬菜種植達到500余畝,把村中打造成為蔬菜基地,這使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6000元。在范家壩組黨員何天林的示范帶動下,該組20多戶農戶已種植了150畝優質桃樹。村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干部幫助10戶危房戶完成新居建造及搬遷工作,幫助缺少勞動力的特困戶進行秋冬種,出資700元為3戶“五保戶”老人解決了用煤問題,每位黨員還根據自身條件向老人們捐贈了衣物、棉被等物品,使貧困黨員和群眾感受到了黨的溫暖。黨員和干部還帶領村民,完成廁所、豬圈、沼氣池一體化改造83口,修復村寨道路1300米,種植行道樹300余株,使全村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進一步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的景象。
扶持弱勢群體,借助小額扶貧貸款重點支持“五保戶”承包土地等,幫助他們優先發展。擴大畜牧產業規模,在100頭基礎母牛草區種植工作已完成的基礎上,繼續管好、利用好上級幫扶的資金,使基礎母牛發展到200~300頭。利用荒山林地放養本地土雞,協助村民購買全自動孵化設備。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使西紅柿等市場銷售好的新品種蔬菜成片種植擴大到1000畝,農戶種植牧草達到1000畝以上,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家鄉調研報告 篇14
我家鄉蒼山縣如今是國內有名的金針菇之鄉,在大蒜之鄉之后金針菇的種植也逐漸成了規模,現在,家鄉里金針菇基地就有十幾個,種植面積也已經占總面積二成以上。而我家也是金針菇種植戶,家里有大棚五個,可種植八萬斤金針菇。我趁寒假里有時間,決定進行一次社會實踐調查,到第一線去詳細了解金針菇的生產及其他情況。下面先介紹一下金針菇的種植價值:
首先,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俗稱構菌、樸菇、冬菇等,屬傘菌目口蘑科金針菇屬。金針菇是秋冬與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于世。金針菇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含有較全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和精氨酸尤其豐富,也含有豐富的鋅,對兒童的身高和智力發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針菇干品中含蛋白質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纖維達7.4%,經常食用可防治潰瘍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還含有一種樸菇素,可增強對癌細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針菇還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膽固醇。菌類食品本來就有純綠色標識,在越來越關注健康飲食、營養飲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針菇,同時網絡、養生節目也推薦金針菇。
目前,不只是我國,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加工的金針菇有很大比例銷往國外,外銷加內供,市場十分緊俏,各地方供不應求,金針菇前景十分廣闊。 我還了解到有關金針菇的市場信息:金針菇是一種穩賺不賠的行業,目前金針菇的平均價格在每斤2.3元左右,每畝一次投入原料3萬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產量在2.4萬斤左右,僅第一茬就會產生凈利潤1萬余元,以后的產量折算成利潤保守計算也有3萬元,經濟利益很高,其養殖周期為當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時間,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
由于種種優點,金針菇的種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可以想見家鄉的金針菇基地還會繼續擴增,事業會依然紅火。 我先從事的勞動就是整理大棚,這是個比較繁瑣的工作,需要搭建,鋪地,消毒等等環節。然后就是裝包了,所謂裝包呢,就是將菌絲生長所需要 的養料裝在一個小塑料袋里,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為常常一次需要將8000多斤的料裝在每一個小包里,通常我們都會請鄉親們來幫忙,然后付給他們工錢,也正是因為勞動的繁雜忙碌,經常是幾戶人家合伙經營,共同完成裝包這項程序。 裝包結束后,就要對這一個個小包進行消毒,需要將它們壘成一個大長方體,然后用大型的鍋爐進行高溫滅菌。一鍋料大約需要燒48個小時,耗費1500斤木炭。之后就是至關重要的接種環節。就是將菌種接在已經消過毒的小包里,這環節對無菌要求很嚴格,它是在專門的接菌箱內完成的.,箱內需要進行消毒,一般是通過煙霧消毒。整個暑假我所重復的工作就是這繁瑣的環節。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用統計與分析的理論對種植金針菇的成本與效益進行了估算,下面是結合家鄉蒼山縣的養殖和實際情況,以一畝的棚為例進行的全面分析:
2、 栽培時間。金針菇為低溫型真菌,,最適宜的溫度為8到10攝氏度,為當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為高溫型真菌,可根據品種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麥前養殖平菇,秋后養殖金針菇,可獲得雙贏雙利。出菇時間為年前年后,農閑時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陸續回家,不占用其他勞動時間。 建棚成本僅在第一年的時候產生,以后會大幅度減少,這樣算來,每年的凈利潤均在2萬元以上,金針菇養殖過程簡單易學,占用勞動力少,時間跨度短。讓我對這個產業產生了更多的興趣,也讓我更有耐心去繼續體驗這個勞動。在體驗的過程中我發現養殖金針菇沒有賠錢的,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產業,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產量與質量跟個人得管理水平有關。我開始為家鄉的特色產業感到無比的自豪,并愿意將我的體驗進行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到當地的金針菇加工基地去實習一個星期,在那里我了解到金針菇的幾種加工方式: 1.初加工 2.鹽漬 (1)預煮把5%~10%食鹽水置于鋁鍋內煮沸,倒入金針菇,煮沸5~7分鐘,撈出瀝去水分。 3.制罐頭 把優質的金針菇放在開水中燙幾分鐘撈起,進行脫色,然后放在生理鹽水中,制罐,高壓滅菌消毒,即制成罐頭。其工藝為:采收挑選殺青冷卻分裝加液排氣壓蓋殺菌(123~130℃,30分鐘~90分鐘)冷卻保溫(38℃)檢驗成品。 4.塑膜真空包裝 5.干制 在這個寒假里,我幫助家里裝包、接種,然后
又去了當地的金針菇加工基地了解了金針菇加工的幾種方法,感覺學習到不少知識,在農業技巧與常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為了家鄉的金針菇產業和父老鄉親們的勤勞與智慧感到自豪。
【家鄉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家鄉調研報告01-01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11-12
家鄉調研報告范文03-22
家鄉發展調研報告03-15
家鄉變化調研報告01-09
家鄉環境調研報告04-04
家鄉變化調研報告11-09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01-02
家鄉環境的調研報告03-28
關于家鄉變化調研報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