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10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1
按照通知要求,匯報我縣20xx年上半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工作推進情況
我們先后召開3次縣委常委會議、3次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召開2次全縣領導干部大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制發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五年規劃,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思路。
(一)產業振興方面
一是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全縣雜糧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調減玉米種植面積4.57萬畝;新增設施農業440畝;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小區48個;新建標準化示范果園15個。
二是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移。鞏固和完善1個農產品加工園區、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建設成果。目前園區內標房建設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新增投資額達3.63億元。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組建注冊并正常運營土地股份合作社248個,成員總數達11900戶,入股土地18萬畝。新建農業綜合服務超市3家。
四是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助力鄉村振興。已爭取項目資金2.6億元。包括耕地輪作、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等十幾個項目。
(二)人才振興方面
一是把“大學進園區進企業”工程緊緊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個校企、院企項目對接與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8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950萬元;引進高科技項目4項,新增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雙創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業4家,大學與企業新增簽約項目3個;正在開展老企業轉型升級和對外合資合作項目7個,已完成投資1.06億元。
二是緊盯已經開展合作的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高校與園區、企業實現深度融合。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的“秸稈炭化與炭基肥生產”技術,已完成與xxx興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實質性對接。省農科院8名博士正在進行土壤改良、玉米種耐旱機理研究、作物超高產群體創建等實驗。
三是加強農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優化農業從業人員結構。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按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三)文化振興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領,豐富百姓生活。在全縣260個行政村建設“大喇叭”工程,實現縣域全覆蓋。建設和完善文化廣場280個、文化墻6萬延長米、農家書屋245個、文化活動室289個。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風。開設農村道德講堂,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學雷鋒先進個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道德模范70人,有1萬余戶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
(四)生態振興方面
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鎮村組街(巷)戶”同步推進,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裝路燈6200多盞,栽植樹木500萬株,栽植花草60萬平方米,建農村飲水工程1227處,建成特色示范村35個、推進村150個。
(五)組織振興方面
一是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通過清理退出一批、調整退出一批、選拔進入一批,將8名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對32名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調整21人;選拔26名選派干部、致富能手擔任村書記職務。
二是發展黨組織引領鄉村產業。新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經濟實體26個,黨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5個。
三是發揮選派干部在鄉村一線作用。在向上爭取扶持、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鄉鎮財政增收、抓班子帶隊伍、壯大集體經濟、創新社會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縣選派干部共幫助派駐鄉村協調項目294個,協調資金1.73億元。
二、存在問題
“一村一品”產業沒有亮點,產業附加值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指合作社)運行不規范;農村人居環境較差;鄉村人才資源匱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新亮點。依托本地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訂單農業,發展商貿物流、雜糧種植加工、蔬菜種植銷售、生豬和肉驢養殖加工、生態觀光旅游等產業。
(二)穩步構建農業共營制體系,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傾斜,力爭到20xx年底實現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蓋,規范達標土地股份合作社150個。
(三)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閑、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訓和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提升農民農技水平。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職業經理人90名、新型職業農民450名培訓培養任務。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2
xx年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實做好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現就今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
明確鎮黨委書記是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具體責任人,鎮村全體黨員干部具體抓落實。通過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錨緊責任鏈。壓實村兩委的主體責任,結合工作實際,謀劃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工作重點,確保工作具體到點、落實到人;壓實駐村工作隊駐村幫扶工作責任,協助村兩委做好產業項目謀劃、實施,引導已脫貧人口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條件的產業;動員和組織已脫貧人口參與村道、農田水利、生活用水、用電、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壓實幫扶干部責任,貧困戶脫貧后堅持每季度走訪幫扶對象戶不少于1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加強與幫扶對象的溝通聯絡,及時掌握幫扶對象的最新動態,幫助解決幫扶對象的合理訴求。
二、鞏固拓展成果,有序推進工作
1、扎實推進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工作。不定期對所有已脫貧戶和一般農戶開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基層主動發現機制,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充分發揮村民組長、村兩委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等力量,對低收入人口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對農村常住居民進行排查、識別。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做到早發現、早預警和早幫扶。重點關注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建立了鎮村排查、縣級審核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實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經排查截至5月底全鎮農村低保對象1793戶2375人、特困人口662戶674人、邊緣易致貧戶27戶83人、脫貧戶567戶1753人。
2、資金項目和扶貧資產管理有序。完成了xx年項目庫建設任務,首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150萬元的.雙豐村蔬菜大棚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預計8月上旬建成發揮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貧資產核查清算和確權工作;及時公告公示扶貧資產運營、收益分配、處置等情況,落實了管護責任,確保扶貧資產持續發揮效益。
3、完成總結和檔案整理工作。委托檔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實推進鎮村脫貧攻堅檔案規范整理,目前鎮級檔案已經基本完成,村級檔案分村推進。
三、突出銜接重點,接續落實政策
1、金融扶貧。全鎮現有存量貸款408.7萬元,使用合規,無逾期現象。同時加大對已貸出的扶貧小額貸款的監管和到期預警,確保了資金安全,到期能夠及時收回。
2、光伏扶貧。加大對全鎮10個光伏扶貧電站的現場管護,定期登錄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實時排查解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行告警、低效運行、故障損毀等問題,保障光伏扶貧電站正常運行,穩定發揮效益。
3、勞務輸出。充分發揮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聯系人、扶貧專干等人員力量,通過微信、電話、上門走訪等形式,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摸清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返鄉回流”、穩崗留工、務工就業狀態、務工就業地點、務工就業意愿、聯系方式等數據信息,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穩崗就業。持續做好外出務工脫貧人口的跟蹤監測工作,實行臺賬管理,及時錄入國辦系統。截至5月底全鎮脫貧人口外出務工882人、邊緣易致貧人口外出18人。外出務工和本地就業總人數高于去年水平,確保應就業盡就業。
4、公益崗開發。為了促進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全鎮利用光伏、人社、林業等資金,開發保潔、宣傳、巡邏等公益崗233個,其中光伏公益崗199個、人社公益崗7個、林業公益崗17個、鄉村綜合財力公益崗10個。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1、加強全面排查。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核心指標,進村入戶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的拉網式大排查。
2、持續跟蹤監測。動員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干部,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戶為重點,持續開展跟蹤監測,重點監測家庭收入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情況,并與相關部門站所加強對接聯系和數據比對,對因自然災害、意外變故等出現返貧致貧風險的,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幫扶。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做到早發現、早預警和早幫扶。
3、強化精準幫扶。一是對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導致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時納入低收入人口監測和幫扶范圍。二是針對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的家庭現狀、發展能力、實際需求和真實意愿,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認真制定完善“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幫扶計劃,及時安排項目資金,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全面落實“五防”機制,堅持提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堅決防止出現返貧致貧現象。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胡陳鄉農業比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勢在必行、至關重要。為此,特圍繞胡陳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開展專題調研。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資金問題成鄉村振興“攔路虎”
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龐大資金,而胡陳鄉財政薄弱,難以長期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慮,好項目、大企業一般優先落戶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地帶,胡陳鄉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勢,在招商引資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二)創新不足制約鄉村振興推進
目前,胡陳鄉由于創新不足,發展模式僵化,導致原有優勢不顯、發展后勁不足,最終拖慢鄉村振興進度。以旅游工作為例,胡陳旅游具有“點多、面廣、環境好”的特點,并且擁有農事節慶、休閑農業、戶外運動等三大資源要素,優勢突出。但是,由于創新不足,胡陳綠水青山等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隨著周邊鄉鎮對鄉村旅游的日漸重視,胡陳旅游的優勢日益減弱。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今年胡陳桃花節外來游客人數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鄉鎮街道參加模式更新的櫻花節、油菜花節。
(三)群眾觀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傳統“小農思維”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抱地養老”、“抱房養老”的程度,農村一些閑置土地、房產難以通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花卉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業主因現代經營理念欠缺,產品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綜合價值相對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強資金管理,強化招商引資
一方面,加強鄉村振興資金監管,做到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定期審核,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鄉道路交通建設網絡,完善全域綠道功能,實現盛寧線力洋至胡陳段建成通車,爭取沿海高速互通連接線立項動工,推進鄉客運場站規劃建設,扭轉地理劣勢,強化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拓寬工作思路,增強發展后勁
一方面,積極組織鄉工作人員、村干部、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前往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進行考察學習,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陳鄉現有優勢,通過改革試點等方式,“老瓶裝新酒”,積極探索胡陳鄉村振興新模式。
(三)改善群眾觀念,推進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過村民說事、聊天長廊等平臺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群眾觀念,激活群眾主人翁意識,鼓勵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點小聚等活動,加強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者之間的交流,并安排相應的經營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經營水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4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游富民”工程,把鄉村旅游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著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養生、休閑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特別是在“尋夢·中國最美村鎮”評選中,康縣陽壩鎮、大水溝村被評選為全國最美村鎮。全市鄉村旅游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游脫貧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鄉村旅游模范村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20個,省級旅游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65個,農家客棧達到876家,8191張床位,農家樂達到1321戶,其中星級農家樂54戶,星級農家客棧8家;發展旅游專業合作社74家,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480家。20xx年,隴南市鄉村旅游接待人數82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0.5%,收入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
一、隴南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中“努力把隴南打造成為甘陜川毗鄰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這一目標,我市以創建全省旅游扶貧示范市為契機,在打造隴南十大旅游景區、提高旅游開發水平的同時,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打造隴南旅游品牌的重要內容,著力建設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在發展全域鄉村旅游中促進精準扶貧。
1、明確目標,聚力扶貧
全市各縣區以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為依托,把旅游扶貧村作為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游作為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游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精品,使鄉村旅游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突出“旅游扶貧”主題,緊緊圍繞旅游扶貧來做鄉村旅游建設項目,盡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讓精準扶貧的村民參與旅游發展,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旅游扶貧村建設依托當地旅游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為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游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2、政府引導,行業規范
制定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建設了康縣陽壩、宕昌哈達鋪等10個旅游名鎮和康縣大水溝、文縣哈南等一批歷史文化旅游名村。同時要求各縣區結合地域特點,儲備鄉村客棧建設圖紙,免費向鄉村旅游戶提供,并指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每建成一間鄉村旅游標準客房,政府補貼一部分,雙聯單位幫扶一部分,農戶自籌一部分,引導群眾打造標準化農家客棧。
3、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各縣區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道路、供排水和房屋風貌改造、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快鄉村旅游示范村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山、水、田、林、建筑等原生資源的保護利用,標準化打造農家客棧,鄉村旅游示范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涌現出了一批道路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潔、彰顯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旅游示范村。市上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貫通兩縣三片區的五陽路,為向南開放、帶動沿線群眾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重要條件。全市旅游扶貧村通寬帶率達到90%以上,隴南市區公共場所和30個重點旅游景區、所有星級賓館飯店均實現了免費無線網全覆蓋。
4、統籌聯動,金融發力
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雙聯幫扶單位的優勢,幫助鄉村編制旅游發展規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旅游扶貧,引導企業在貧困村創辦旅游公司,鼓勵能人大戶領辦旅游合作社,帶領貧困群眾發展鄉村旅游,助力精準脫貧。市上重組市信通公司,追加1億元資本金,組建成立新的市級文化旅游投融資平臺公司,并要求每縣區至少成立一家旅游發展公司。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萬元的旅游發展基金,用于獎補貧困村編制旅游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5、創新模式,示范帶動
一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花橋模式。由市龍江公司投資,縣里提供土地,共同組建鄉村旅游發展公司。二是“幫扶單位+支部+公司+農戶”的鳳凰谷模式。康縣城關鎮鳳凰谷以村集體控股、群眾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成立鄉村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將幫扶單位和鎮上幫扶資金的一部分作為集體股由村上持有,另一部分按每戶3000元的標準作為19戶貧困戶的股金,其他農戶自籌資金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三是“合作社(協會)+農戶”的鹿仁模式。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成立了羌寨旅游專業合作社,將村內從事農家餐廳、農家客棧經營和旅游商品營銷的農戶納入合作社。四是經營大戶帶動的草河壩模式。文縣鐵樓鄉草河壩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能人大戶創辦白馬風情園,引導農戶發展農家客棧、農家餐廳,所需蔬菜、土雞、豬肉及各種雜糧均由周邊農戶供應,帶動當地農戶致富。
6、新媒助力,加大宣傳
全市大力推進“互聯網+旅游”戰略,整合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全市2690個政務微博、560多個政務微信公眾平臺和大量的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商業網站,海量發布與鄉村旅游等相關的攝影及圖片。許多農家樂、農家客棧與美團、去哪兒、攜程等全國知名平臺合作,實現了全民分銷和全網營銷,吃、住、行、游、娛、購全面觸網,為游客帶來多元立體的旅游服務體驗。
二、我市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但我市鄉村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斷完善。
對鄉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與強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目前,各縣區鄉村旅游發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對鄉村旅游示范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少。由于旅游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力度不夠大,投融資渠道較窄,鄉村旅游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態勢尚未形成,單純依靠政府開發投入,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籌資有限,資金、項目等原因嚴重制約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此外,當前的環保、土地政策也制約了鄉村旅游的規模化發展。
二是配套服務設施不盡完善。
鄉村旅游道路、環境衛生、旅游標識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路況差,標識標牌缺乏,不便于旅游車輛通行。鄉村旅游點的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購物商店、游覽步道、觀賞休憩、旅游廁所、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設施還不完善。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標準低,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開發層次低,產品形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鄉村“空巢化”現象嚴重,缺乏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游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大部分鄉村旅游項目在開發前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建設水平低,鄉村旅游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不能滿足游客需求。
四是鄉土文化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鄉村旅游內涵的認識不足,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游產品雷同現象突出。在鄉村旅游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風格雷同現象,人工痕跡過于明顯,無法體現鄉村旅游環境的生態、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內涵有待深度挖掘。
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中,對各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夠,致使景區開發檔次低、文化內涵少。特別是對散落在鄉村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保護挖掘開發不夠,致使鄉村旅游產品單一,體現不出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護工作滯后,對獨特的'無公害綠色農特產品開發滯后,鄉村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離規模化、品牌化還有很大差距。
六是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在實際的鄉村旅游實體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鄉(鎮)、村干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都是本地農民,旅游領域管理服務技能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其管理水平及綜合服務質量相對偏低。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矛盾突出,鄉村旅游處于粗放、低級的管理營運狀態,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三、做好全市鄉村旅游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1、制定扶持政策,創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
加強統籌,建立由旅游部門牽頭,文化、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參與配合的鄉村旅游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合作解決旅游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資金整合等問題。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游,推動農家樂的產業化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強與省農委、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的扶持。在重點推進農家樂集中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鄉村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鄉村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游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的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中心、餐飲服務、標識標牌、旅游廁所、村容村貌改造、農家客棧、農家樂等項目的建設進度,提升旅游接待條件。推廣鄉村旅游扶貧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興辦鄉村旅游經濟實體,形成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3、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與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政治引領、組織建設、政策宣傳、能人培養、機制建設等工作。積極落實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的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轉化為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結合當地實際,引導科學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做好鄉村旅游發展要素保障,“牽頭”形成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合力。通過“黨建+鄉村旅游”聯動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旅游和電商發展優勢,對于閑置農房,由村黨支部或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筑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并通過房屋修繕后,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游項目。
4、全面提升鄉村旅游要素品質。
緊盯旅游發展新業態,以旅游為導向,以“1+N(養老、養生、體育、親子、研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為模式,積極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林業等資源要素與旅游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閑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康養服務、旅居養老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著力打造現代農業莊園、鄉村旅游創客基地、特色小鎮、旅游特色村、農家客棧和鄉村旅游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帶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旅游景區周邊、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線地區的鄉村旅游,著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游聯動發展的有效平臺,實現鄉村旅游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
5、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以鄉村旅游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參與性、休閑性為賣點,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生態、農業、民俗等旅游產品轉變。注重打造鄉村旅游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讓旅游者親自參與操作、實踐、設計等環節,使旅游者體會勞動生產和產品制作的過程,既體現旅游者自身的價值,也顯示出其體驗的樂趣。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鄉土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鄉村旅游產品滿足游客對歷史知識、跨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鼓勵鄉鎮舉辦旅游藝術節慶活動、推廣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建設鄉村信息垂直平臺、發展鄉村電商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鄉村旅游宣傳營銷。
6、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育。
對從事鄉村旅游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旅游政策、市場動態、經營和操作程序、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利用旅游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以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方法培養一批鄉村旅游管理人才,為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注意從本地農民中培養一批導游人員,以密切旅游區和當地農民的相互關系。在原有康縣花橋村全省鄉村旅游培訓示范基地基礎上,增建幾處市級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游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戶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游解說、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5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永和鄉脫貧攻堅開展情況報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工作開展情況脫貧攻堅工作
(一)落實責任不打折扣當前,我鄉結合“兩聯一進”和“大走訪、大排查”、“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活動,走訪群眾,加強各項惠民政策宣傳以及繼續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一是嚴格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幫扶責任,做到脫貧摘帽后,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不摘;二是按照“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幫扶到人”的扶貧要求,進一步壓實壓緊幫扶、駐村干部責任,要求幫扶責任人及時更新戶檔資料;三是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力度,持續深化駐村工作隊責任,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要求。四是扎實開展“1+n”幫扶力量暨“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工作,每月召開聯席會,落實聯席會責任要求,及時解決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
(二)駐村幫扶持續推進一是結合“兩聯一進”、“大走訪”活動,全覆蓋入戶走訪貧困戶評定脫貧質量,對脫貧質量不高的已脫貧戶做好“回頭看”“回頭幫”工作。二是全面落實縣委政府關于“黨政一把手”走遍貧困村、貧困戶的方案方針,我鄉8個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各自負責村的貧困戶進行全覆蓋走訪,鄉黨委書記對我鄉149戶貧困戶中的120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走訪,剩余的28戶進行電話交流走訪,其中聯合村的高小林目前聯系不上,已安排幫扶責任人與村書記、主任負責聯系并調查了解基本情況。
(三)就業幫扶促農增收為切實提高永和鄉脫貧戶、群眾增收,使他們收入能夠穩定、不返貧,永和鄉積極動員各村組織群眾和脫貧戶積極參與縣委、縣政府主辦的招聘會,同時將現場招聘會引進永和鄉。我鄉組織50人次到黃埔大酒店參加現場招聘會。
(四)項目建設方面目前,我鄉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項目有2個。其中,永和鄉草坡村黨參加工廠項目240萬,現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了12.8%。城溝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370萬,按照縣級領導的要求需要對項目規劃內容進行從新編制。草坡村壯大集體經濟100萬項目,即札撻藏家農家樂打造,編制方案已完成并上報縣上,由縣上上報州上審核。涉農整合項目已全面開工,并在7月底前完成。鄉村振興工作:我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要求,開展全域旅游環境整治村莊潔美行動,對全鄉7個村村寨內外環境衛生,河道、道路沿線垃圾進行了大清理,同時將衛生保潔工作責任壓實給村兩委;按照村容村貌整治,對有礙觀瞻,喪失功能的建筑物進行拆除,目前草坡村、斜坡村、聯合村已全面按照土地增減掛鉤項目要求,對房屋進行撤除,并對村內空地進行綠化。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落實力度有所弱化。部分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到村開展工作的次數少,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未將“大走訪”、“大調研”及“兩聯一進”做實,落實力度較弱。
(二)個別人員內生動力還需加強。我鄉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政策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個別貧困戶還存在,要錢要物,對扶貧工作產生了依賴性,還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三)老齡戶中收入問題亟待解決。永和鄉貧困戶中因年齡超過65歲而不能擔任生態護林員的,在此次清理過程中共有21戶38人其中五保戶4戶4人。這些戶生態護林員崗位取消后收入驟減,從而影響脫貧質量,給我鄉的脫貧攻堅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也增加了社會矛盾。
(四)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目前草坡村黨參加工廠項目240萬,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了12.8%,但是資金未撥付無法支付前期費用和項目進度款。城溝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370萬,從新編制方案時間緊、難度大,對項目按期完成的進度將有所推遲。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脫貧攻堅方面一是落實政策強宣傳,結合“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加強與聯系戶的.溝通,了解聯系戶的所求所需和家庭生產生活狀況,做好脫貧攻堅政策的解釋,加強脫貧攻堅典型的宣傳和推介,強化就業政策的宣傳,積極引導脫貧戶通過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確保收入穩定。二是通過“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活動核實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戶“一超六有”指標達標情況,對照20xx年最新指標情況逐戶核實,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于不達標的情況及時梳理、因戶施策、對標補短,防止出現返貧。三是定期研究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細化措施,并結合實際抓好落實,確保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得到落實。四是對標省、州、縣相關文件,繼續做好檔案資料規范整理,檔案資料及時更新。
(二)鄉村振興方面一是結合我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和示范村建設詳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項目實施,全力發展優勢產業(花椒種植)、打造我鄉的特色產業。二是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統籌有序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堅持科學謀劃,分類指導,制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具體行動計劃,全面配套添置污水處理站、水源地保護、垃圾填埋場、垃圾池、垃圾清運車等收集設施,真正建立起戶集、村收、鄉運的辦法,實現增點擴面。三是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抓手,積極繼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民宿示范打造等建設工作,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推動各村突出優勢發展鄉村特殊產業,鼓勵引導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積極投身到鄉村發展創業中,拓寬可持續增收渠道。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6
自7月22日以來,駐鄉村振興服務隊第一時間集合隊伍,統一思想,樹立“入駐即開工”的工作理念,迅速轉變工作角色,扎實做好前期調研、對接聯系等工作。
一、工作開展情況
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課題,針對服務隊工作如何開局、如何開好局這一課題,我們認真思考和謀劃,確定了“謀定而后動”的思路,并迅速鋪開各項工作。
(一)學習先行,在交流思想中深化認識。鄉村振興服務隊入駐以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全員學習,認真學習領會省委、市委和區委相關會議精神,重點關注鄉村振興在產業發展、農村政策、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新知識、新動態,編印《鄉村振興名詞釋義》(第一期)、《鄉村振興先進經驗雜談》等學習材料,制定《服務隊學習制度》,并要求每名隊員建立學習檔案。集體學習后,每一名隊員談認識體會,在學習交流中加快工作轉軌、思想融合,也幫助隊員盡快掌握情況、熟悉工作、融入氛圍。同時,先后與鎮政府領導就鄉村振興有關工作進行溝通交流,增進共識、密切協作,為下步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二)明確分工,保障服務隊高效運行。為確保服務隊各項工作任務的`有效運轉,統籌考慮干部熟知領域和工作特點,對鄉村振興服務隊內部職責進行明確,成立了綜合組、組織組、項目推進組三個工作任務小組,工作任務組主要圍繞保障工作運行、完善組織機構、推進項目落地三個方面進行細化,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分工,壓實了工作責任。
(三)深入調研,推進工作穩步開局。在前期學習研討的基礎上,我們擬定了人口情況、產業經濟、黨組織建設、村級工程項目情況、歷史文化、前期幫扶情況、村級工程及項目推進情況、村內當期亟待解決問題、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等8個方面的調研提綱。利用一周時間,組織全體隊員到聯系的10個村居及所在片區進行詳細調研,進村入戶掌握第一手資料。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7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安排,x月下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鄉村產業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綜合生產能力總體穩定。堅持把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不斷夯實穩產保供促增收的產業基礎。全縣糧食產量連續x年保持在x萬噸以上。蔬菜、水產品產量穩中有升,x年蔬菜種植面積x公頃,總產x萬噸;水產品產量x萬噸;生豬產能加快恢復,x年全年生豬存欄x萬頭,同比上升x%;家禽存欄x萬羽,出欄x萬羽,同比分別上升x%、x%;肉蛋總產x萬噸,與x年基本持平。
(二)特色農業基礎不斷夯實。我縣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安徽省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x年食用菌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全省首批x個“一縣一業(特)”創建示范縣之一。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我縣首個獲此殊榮的產品。天鵝茶葉產業聯合體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源口村、梓桐村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全縣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x家,涉及糧食、油脂、茶葉、中藥材、竹木等,門類較為齊全。
(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序推進。現有龍頭企業牽頭成立的省、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縣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積極爭創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成功申報并全面創建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東流鎮、洋湖鎮入圍國家產業強鎮建設項目。成功創建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現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區x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區x家。涌現一批農村電商等“農業+”新業態。
(四)創業創新活力有效激發。一是打造一批創業創新平臺。依托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渡口農產品加工園,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等。二是組織參加創業創新大賽,培育創業創新帶頭人。推薦安徽巨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x家企業參加了安徽省創業創新大賽,伴畝東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鴻慧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分獲池州市優秀創業青年和創業之星光榮稱號。
(五)規劃體系逐步構建。相繼出臺《東至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x-x)》、《關于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東至縣農業特色產業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x)》。今年初經批準實施的《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新階段東至“一極三地一門戶”的發展定位,其中“三地”為我縣鄉村產業振興確定了方向。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主導產業不優不強。一是種養模式相對簡單。如x年我縣水稻種植面積約x萬畝,產量x萬噸,而綜合效益更高的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僅為x萬畝左右,優質稻蝦米產量僅x萬斤左右。二是地域品牌偏少。截止x年底,全縣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認證企業x家,農產品數量x個,企業數量占全縣各類農業生產主體的x%,數量偏少。品牌繁多混雜,效應不佳,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
(二)產業融合不夠緊密。一是產業鏈條較短。一產向后延伸不足,“接二連三”不夠緊密。農產品供應多以原始產品或初加工產品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發展滯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二是產業融合主體和平臺創建有待增強。我縣雖在大力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積極搭建融合發展平臺,但目前,仍然數量不多,規模不大。三是產業業態發展不成熟。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采摘農業尚未做大做強,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單調等問題。
(三)社會化服務能力較低。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社會化服務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產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務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產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的需要。鄉鎮農技人員工作精力不集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農技站所服務功能弱化。二是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匱乏。各類合作服務組織雖然在提高鄉村產業效益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發展中還普遍存在周轉資金困難、規模小、服務項目單一等問題。農戶與服務組織之間的關系松散,服務的普及度較低。三是產銷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倉儲物流、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設施相對落后,物流經營成本高。
(四)發展要素嚴重制約。科技方面,現代農業新技術的應用面較小,科技培訓覆蓋面不寬,部分農民仍沿用常規技術從事農業生產,特別是山區,農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資金方面,“勸耕貸”、紅色信e貸雖然為村集體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據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種養殖大戶反映,部分金融機構存在惜貸現象。人才方面,雖然縣里每年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培訓,但新型職業農民數量仍然偏少,能夠適應甚至引領電子商務、品牌策劃宣傳等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更少,更多的年輕人更愿意去大城市發展,導致農村新生代力量匱乏。人員的缺乏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在普通用工方面也存在較大缺口。在鄉村旅游業發展中,服務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缺乏,也影響了鄉村休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
(一)制定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在《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框架下,科學制定我縣鄉村產業規劃,為鄉村產業發展、資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提供引領。鄉村產業規劃主要內容建議為:一是大宗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生豬、家禽、水產品等。二是特色農業。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x應為茶葉、皖南土雞、鱖魚和中藥材。三是農產品加工業。四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五是與產業相配套的共享設施,如烘干、倉儲、冷鏈、物流、信息與展示展銷平臺等。六是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應與縣域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相協調;一產(種植業)應尊重縣內種養傳統和文化,但不拘泥于此,保持必要的彈性,留有空白;二產(農產品加工業)應根據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等,按縣、鄉(鎮)、村三個層級安排,形成梯度。
(二)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或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x年創建x個左右示范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農業農村部從今年起,首批安排x個縣(市、區)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基于國家政策的鮮明導向,我縣應立足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天長市在省級園區基礎上成功獲批創建國家級園區),或對標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通過對標,找準差距,明確目標。通過爭創,補齊短板、增強弱項,推動我縣大宗農產品產業全面升級,邁向現代化。
(三)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我縣跨長江平原區與皖南山區兩個一級地貌區,南北相距近x個緯度,獨特的自然條件決定了縣域農業產業多樣性和規模參差不齊的特點。用現代農業的理念、技術、方法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是振興我縣鄉村產業的必然選擇。
1.突出重點、分級打造。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綜合分析產業規模、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和要素需求等因素,選擇x至x個產業由縣級重點打造,其余的分別由鄉(鎮)、村打造。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建的創業氛圍,構建“一縣一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2.發展多形式產業化經營。市場經濟條件下,特色農業發展需要多形式的產業化經營共同驅動。近年來,國內比較成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三是區域公用品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是電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是旅游+,通過旅游、休閑、民宿、體驗帶動農產品銷售、消費。目前,第一、第四種產業化經營形式在我縣運行較多,其他形式運行較少。
3.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產業園。特色產業園既是特色產業的載體,也是一、二、三產業(或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平臺。應以鄉(鎮)、村為主體,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鄉村特色產業園。因園施策,融入產品加工、旅游、休閑、民宿、體驗、文化等二、三產業(或業態),使特色產業園成為區域資源要素聚集區、生產標準化示范區、產業發展引領區、農民收入增長源。目前我縣有一批特色產業具備建設產業園的初步基礎,應按市場規則加強引導與支持,逐步打造。如大渡口的鱖魚、小龍蝦,東流的小龍蝦、茶油,香隅的蓮藕,堯渡三條嶺的梨,洋湖的黑木耳、瓜蔞、牡丹,官港的皖南土雞,泥溪的菊花,青山的中藥材,茶區的茶產業等。
4.全產業鏈檢視,補鏈、強鏈、延鏈。按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內在要求,對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各產業予以全面檢視,找準缺、弱鏈條,逐步進行補鏈、強鏈、延鏈。調研發現,我縣特色產業需要補鏈、強鏈的地方不少。補鏈:如食用菌產業,企業品牌極少,沒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精深加工缺乏。鱖魚產業,產前苗種培育、檢驗檢疫缺乏,產后冷鏈、加工缺乏。土禽產業,專業化屠宰、冷鏈缺乏。強鏈:如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規模化、集中度不夠。茶產業,x年我縣茶園面積x萬畝,干毛茶產量x噸,單產x公斤/畝,同期安徽省茶葉單產x公斤/畝,浙江省x公斤/畝。我縣茶葉單產底于全省x%、浙江省x%。茶葉單產低的主要原因是茶園老化、管理粗放、無性系良種茶園占比低(我縣x%、浙江省x%)。調研中,源口村茶農普遍反映茶園老化且零星分散,產量低,開辟新茶園的需求迫切。因生態紅線及公益林保護限制,愿望不能實現。延鏈:目前國內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開發已逐步向下游延伸,通過延鏈,打破農產品的傳統消費定位,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如茶產業,生產商研發茶系列飲料,主攻年青消費群體;研發茶系列化妝品、護膚品,主打女性消費群體。為此,我縣應予以重視,未雨綢繆,支持企業延鏈創新。
5.創建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品牌有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和產品品牌三種。區域公用品牌又分為全域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單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和單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類。從我縣目前的現狀看,農產品品牌主要是企業商標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缺乏。根據我縣實際,可先行選擇食用菌和茶葉兩個單項產業創建區域公用品牌。理由:一是東至食用菌為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示范縣,“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基礎較好,區域特色明顯。二是東至茶葉覆蓋全縣大部分鄉鎮,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茶產業有企業商標品牌x余個,小而雜,影響力不夠、品牌效應不足。三是需要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帶動食用菌和茶產業做精做強。
(四)多措并舉,強化要素保障。一是繼續有序推動土地流轉。目前我縣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土地流轉率圩區普遍高于丘陵及山區,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零星、碎片,規模化不夠。應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置換等措施,推動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為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充分利用鄉村存量國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支持。三是研究政策,破解茶農開辟茶園用地需求與生態保護紅線及公益林保護之間的矛盾。四是支持、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中央和省級支農項目。五是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年初,中央、省委、市委對鄉村振興戰略作了全面部署,分別下發了“一號文件”,明確了一系列目標、措施和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它是關系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布局,它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在高陽縣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關系到全縣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鎮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關系到全縣能否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為此,結合我縣實際,在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成效
今年以來,我縣按照中央、省、市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重點抓好鄉村振興工作,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一是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及示范區建設工作
制定下發《高陽縣鄉村振興工作要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搞好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鄉鎮(街道辦)、相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方案。
①1+5規劃體系編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結合縣情實際,《高陽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22)》委托第三方制定,5個方案由相應的部門承接,正在制定中。
②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情況。選定高陽縣龐口鄉村振興示范區為我縣的示范區,已經制定工作方案,先期對南龐口村、北龐口村進行了大范圍環境整治,下一步將對村內街道、村民活動廣場進行美化、綠化、亮化工作,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①農村廁所改造工作。今年是廁所革命攻堅年,省安排專項資金643萬元,縣級安排專項資金400萬元。3月份,到廊坊、文安、任丘的廁具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對比廁具質量、價格等。5月7日,組織相關人員去涿州、曲陽考察學習農村廁所改造有關事宜,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我縣20xx年農村旱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農村廁具進行政府采購招標,施工建設與安裝以鄉鎮、村為主體進行招投標,資金采取先建后補形式。6月12日,邀請省衛健委丁戰輝處長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村改廁工作培訓會,6月17日,省、市就改廁工作召開調度會,我縣被定為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逐步提高),要求各縣結合實際調整改廁任務數,我縣根據改廁資金情況給市里報的`調整數是8000座,待省里開常委會后下發各縣。目前,正在進行廁具招投標。招標完成后,在白洋淀上游1公里范圍內的39個村整村推進改廁工作。
②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按照省、市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高陽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先后召開3次會議 ,動員全縣黨員干部搞好村莊清潔行動,目前臟亂差基本得到有效解決,衛生狀況基本達到干凈、整潔、美好。
③高速沿線集中整治工作。高陽縣高速沿線涉及3個鄉鎮,5個村莊,分別是西演鎮北辛莊村,龐家佐鄉大興莊村、北歸還村,龐口鎮安莊村、北柳莊村。經多次督查,要求有關鄉鎮進行整改,并建立臺賬。目前,龐口鎮安莊村、龐佐鄉大興莊村對村里坑塘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恢復了坑塘原貌。
三是農業產業化工作
①完成對13個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和服務,按時完成上年年填報表工作。
②完成保定碩豐農產股份有限公司為20xx年創新型農業企業申報工作。
③完成保定碩豐農產股份有限公司申報20xx年度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建設項目工作。
④高陽縣碩豐現代農業園區被列為河北省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平臺。
⑤新增辛立莊葡萄種植、魏莊螞蚱養殖“一村一品”示范經濟村建設,發展規模經濟,鞏固壯大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⑥今年我們主動和市、縣統計部門溝通聯系,爭取把更多的企業列入農業產業化統計范疇,力爭今年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所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目標
①穩步推進農村改廁施工工作,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今年任務目標。
②9月底,基本完成164個村村莊清潔行動“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解決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
③繼續加強對13個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和服務,較好地完成下半年填報表工作。爭取培樹2-3家市級龍頭企業。
④趙官佐、莘橋、東趙堡3個中心村積極完善開工前的各項手續,爭取10月份開工建設。
三、剖析瓶頸問題
為把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貫徹好、領會好,高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實施,成效顯著,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成為制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瓶頸因素。
一是農村人才資源要素較少。農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匱乏,農業技術指導、管理服務跟不上。有許多在外務工和在縣城打工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另外,近年來,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農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要素向本地回輸較少,輸血功能較弱。
二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壓力仍然很大。農村垃圾服務設施仍不完善,垃圾處理辦法陳舊老套,村民環衛意識不強,環境整治資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環境仍存在“臟、亂、差”現象。
三是各村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仍舊存在。一方面是村與村之間的發展差距明顯,有的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發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集體經濟不強。另一方面是不同領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懸殊,伴隨有一定的社會矛盾隱患。同時,干群關系有待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實、落地,促進全鎮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是農業發展的內部支撐因素仍需進一步加強。一是農
業大而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一二三產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分散經營的大多數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難以建立,質量難以取信于眾。三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后。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四是依靠農業自身積累發展產業的模式沒有太大改觀,融資手續繁雜,時間長、可抵押擔保物少、貸款數額小、周期短等問題仍然存在。
四、意見建議
下一步要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主要矛盾,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針為指導,振興農業產業,促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促城鄉和諧,帶動綠色發展,促鄉村美麗。牢牢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是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①加快補齊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礎設施為突破口,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把道路、自來水管網、污水管網、通信、物流等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讓廣大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
②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在資金使用上,重點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引導產業發展、支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資金投入,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幫扶投入,鼓勵社會資本、農民投入資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更好。
③依法簡化項目程序。相關職能部門加大項目手續辦理方面的工作支持、業務指導,依法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和招投標程序。
二是搞好頂層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
①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突出城鎮帶動戰略。著眼于優化人口與生產力布局,從產業、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務等層面綜合考慮鄉村發展,以產業集聚區、城鎮新型農村、新型社區為點,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城市輻射鄉村的城鄉融合體。
②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全面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思想。與國民經濟增數相適應,建立“三農”投入增長機制,財政新增資金更多地投入農業農村。對于經營主體無力經營或利益不大的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由政府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有計劃、按步驟建設。把項目資金的整合權更多的下放給鎮街。
③統籌鄉村產業布局,確立適合區域化、規模化發展的優先及重點產業。建立科學的產業發展保護體系,發揮好政策的導向作用。在政策項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當地資源稟賦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產業,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的作法。
三是尊重市場規律,明確政府職責。全方位改革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進一步規范和明確政府職責,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①科學制定農業支持保護的政策體系。包括調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十九大精神相適應的新政策等,鼓勵什么、限制什么、懲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確,通過政策這個指揮棒,解決市場失靈方面的問題。
②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重點是在項目審批、權利下放、土地流轉、農業保險、融資保、用地用水用電、減輕企業負擔、綠色通道等方面,規范部門職責,防止不作為。同時,更要防止添亂添堵的亂作為。
③加大重點產業的組織保障。建立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工作隊伍、技術隊伍,健全網絡,配齊人員,保障經費。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9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農業和農村扮演著食物供給、要素貢獻的角色,生產功能、增產導向占主導地位。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發展對資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賴程度下降,這需要農業從增產轉向提質,農村從要素供給向生態空間、文化傳承、新消費載體等轉變。
三、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一)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規劃先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前所未有的長遠性和全局性,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以各級相關文件精神為引領,根據農村實際,認真謀劃鄉村振興發展。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10
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朔良鎮立足區域特色,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總要求,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發展宗旨。現將我鎮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中幾個方面的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鄉村環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為抓手開展鄉村風貌提升
朔良鎮總面積39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屯、20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312戶,總人口3.51萬人。在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堅行動中,朔良鎮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以“六個一”工作法(一個集中整治日、一張工作任務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圖、一個曝光臺、一封信、一評比)為抓手,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據統計,“三清三拆”百日攻堅活動期間,全鎮共投入資金25萬元,清理村莊垃圾206噸、清理亂堆亂放1931處、清除池塘淤泥等149處91噸、拆除亂搭亂蓋370處2701㎡、拆除廣告招牌34個、拆除農村危舊房37棟1246㎡、拆除廢棄豬牛欄及露天茅廁100處、廢棄建筑殘垣斷壁3處。
(二)基本整治型村莊建設情況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鎮列入基本整治型村莊數量為13個屯,分別是杏花村百罡屯、那騰村塘江屯、那騰村那耀屯、寶達村那午屯、寶達村民錦屯、群敏村塘達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貢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巖樂屯、那婁村作月屯、靈龍村街上屯、靈龍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個都已經開工建設,開工率為100%。13個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經完成,11個屯已經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個村莊規劃也已經上報住建規劃部門。在工作中,我鎮圍繞“一戶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營造干凈整潔的鄉村環境、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二、鄉村自治建設
(一)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鎮始終把建設好的村委會放在首位,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堅持依法辦事,在全鎮范圍內形成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良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列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開展工作有領導、有組織地實施開展并抓出成效,鎮村分別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領導負責、落實各項工作職責。
(二)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
通過開會研討,進一步完善我鎮各村屯村規民約,加大對村規民約制定和實施程序的指導監督,確保村規民約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強村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強化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力樹新形象,展現新作為。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村級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健全機制,培養后備力量,盡量吸收農村優秀人才,壯大村級黨組織的人才隊伍,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探索“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的運行模式。
(四)進一步規范村務公開
為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各村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不斷規范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求公開的內容全面、形式規范、程序合法、檔案齊全。
三、鄉村法治建設
(一)以人為本,樹立鄉村法治思維
加強村級黨員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眾法制意識。定期組織村兩委干部集中開展法制學習,通過宣傳引導,強化群眾的法制意識。
(二)依法治村,規范鄉村法治行為
一是規范村級組織運行管理。加強監督各村落實黨建制度,確保村級黨組織運行規范化;二是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鎮班子成員加強對聯系村黨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導,確保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三是嚴格執行“四民主三公開”。進一步強化村干部工作實績民主評議制度,促進村干部的依法辦事的執行力。
(三)普治共舉,優化鄉村法治環境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基層治理防線,深化網格管理工作實效。同時優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警民聯調工作室建設,定期開展村級人民調解業務培訓。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設鄉村法治陣地。積極推廣“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力爭實現“民主法治村”全覆蓋。
三是貫徹落實“七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提高普法教育的覆蓋率和針對性、實效性。
四是村級法律顧問進村入企,延伸農村法律服務觸角,滿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機制,強化矛盾糾紛化解
一是調處組織網格化建設。嚴格要求網格中各相關部門、人員增強工作責任心,協同配合,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堅持調處會議制度常態化,定期召開調處工作例會、培訓會和推進會,對排查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梳理、上報。
三是完善逐級調處制度。從村級開始逐級調處,層層上報。對依法應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事項,轉司法部門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四是完善調處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網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準、排得快、上報及時為標準,真正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切實保證了矛盾糾紛信息準,情況明,底數清。
四、鄉村德治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整合相關資金,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障了群眾的文化需求。
二是著眼鄉風文明,留住鄉愁記憶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揚艱苦奮斗、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的淳樸民風。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集中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宣傳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推動優良民風、和諧村風、文明鄉風發展。
三是加強村級文藝骨干業務培訓,我鎮先后派出3名文藝業務骨干參加縣文化館舉辦小品、聲樂、嘹歌、舞蹈業務培訓班,有力提高我鎮今后文藝創作和各類表演的指導工作。
五、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朔良鎮是我縣較為偏遠的山區鄉鎮,受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比較薄弱。
2、資金制約問題。
3、群眾環衛、法制、自治等意識不強、還存在不少封建陋習。
六、下步工作方向
1、著力推進產業發展。依托脫貧攻堅戰加快產業轉型,引導扶持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業發展,不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2、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立足區域特色,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堤岸截污、生態水系等治理和建設,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3、著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02-14
鄉村振興調研報告11-21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12-27
村鄉村振興調研報告02-15
鄉村戰略振興調研報告04-07
個人鄉村振興調研報告范文10-09
關于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11-04
鄉村振興調研報告15篇04-03
鄉村振興暑期實踐調研報告04-07
街道:鄉村產業振興調研報告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