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生物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物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調研報告 1
加快生物資源開發是實現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工作的重點。做好此項工作,將對全縣整個農業農村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目前,全縣已基本形成以畜牧、薯類、蔬菜、林果、水產、種子和天然藥物為主導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格局。20xx年,全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產值達xxx億元,其中,畜牧產值達xx億元,薯類產值達xx億元,蔬菜產值達xx億元,林果產值達xx億元。
(二)產品開發企業時有進入
通過落實優惠政策,優化引資環境,吸引了一批客商落戶會澤投資辦廠,同時,也集聚了大量民間資本注入生物資源產品開發行列,并形成一定規模。黑龍江鱘龍有限責任公司在xx鎮投資300萬元進行水產養殖,20xx年后,公司將每年上市商品魚700噸,種苗500萬尾,產值超過1500萬元;xx畜牧養殖加工有限公司在者海鎮拖茨村投資300萬元建設了xx黑山羊選育擴繁基地,并在縣城籌建畜產品交易及加工市場,每年可實現產值500多萬元。
(三)產業化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
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畜牧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薯類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蔬菜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林果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種子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水產產業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縣內生物資源開發產業重點鄉(鎮)基本建立了信息服務網絡,各種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應運而生,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
(四)品牌戰略穩步推進
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及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產品質量監測為重點,加強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目前,全縣共認定無公害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產品基地4個,認證國家無公害農產品3個,樂業辣椒和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已被列為國家標準化示范基地,正積極申報認定xx四個鄉(鎮)三萬畝商品蔬菜基地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申報認證娜姑彎蔥、甜脆玉米、青花、花椰菜、蓮花白等五種產品為無公害農產品和馬鈴薯為綠色食品。
二、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仍然落后。我縣雖然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與生物資源開發配套的水利、電力、交通、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仍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制約著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發展。
(二)產業化程度低。我縣雖然出現了部分生物資源開發企業,但從總體上看,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帶動能力弱,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則更少,基本上處于原料銷售、粗加工階段,對原料的加工遠未形成規模,這與原材料的大量供應和市場的旺盛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不僅沒有能力進行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也不利于技術改進,這對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三)市場化程度不高。我縣現有的生物資源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仍較滯后,產品的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不健全,大多數生物資源產品銷路還不夠廣,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競爭力弱,產品的供應體系尚未健全,對生物資源產品的增值、增效貢獻能力不強,這與發展現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另外,現有的絕大多數中介組織、農村經紀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服務功能弱,難以實現“產供銷、貿工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生物資源產業組織化程度低,市場化程度不高。
(四)天然藥材及生物化工產業發展落后。由于起步較晚,我縣天然藥材產業只有大海承擔著建設“重要瀕危藥材雪上一枝蒿人工引種馴化栽培研究”項目和者海種植黃芩、柴胡、當歸、桔梗等。同時,藥材加工企業的資源消耗能力與現有藥材的供應還有一定差距,現有制藥廠對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有限。
三、加快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調整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區域布局
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的產業化發展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結構調整,逐步形成壩區、半山區和山區各具特色的優勢生物資源產品產業帶,實現生物資源創新產品從單一到多樣、從低品質到高品質、從低需求彈性到高需求彈性、從初級原料產品到精深加工產品轉變,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資源經濟效益。同時,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物資源產業,實現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大力推進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的標準化生產,積極發展綠色生物資源
一是建立健全生物資源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完善質量檢測和監督體系。二是積極擴大生物資源產品標準化生產的范圍和規模,大力發展無公害生物資源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強從“生產源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管理,提高我縣生物資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對生物資源標準化生產的投入,建設一批環境優美、資源利用合理、產品質量安全的綠色生物資源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示范鄉(鎮)。
(三)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提高生物資源創新產品的市場化程度
一是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網。以主導產業為依托,加快建立以批發市場為龍頭、專業市場為骨干、農貿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形成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以我縣主要的生物資源開發產業鄉(鎮)機關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線為依托,在生物資源產品集散鄉(鎮)興建具有一定規模和輻射能力的專業批發市場。二是加快建設農業信息網。建設好我縣農業信息平臺,加強各鄉(鎮)農業信息網點建設,形成信息網絡,定期不定期及時向農民和經濟實體發布政策、供求、價格、技術等方面的信息。有條件的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和專業大戶都要逐步開通農業信息網。三是大力發展農產品銷售網。以發展農產品流通中介組織和運銷大戶為重點,著力培育壯大民間銷售隊伍,鼓勵已經成立的協會等中介組織積極開展活動,促進產品、信息、資金的流通和周轉。四是加強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加大農產品流通領域整頓力度,嚴禁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強化農村市場的'管理和調控,依法治理市場,形成公開、平等競爭的良好市場秩序,確保產品順暢流通。五是健全法律支撐體系。貫徹落實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法律規章,按照與國際接軌的原則,建立完善我縣的地方性法規,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為促進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生物資源產業化發展
龍頭企業是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的關鍵,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壯大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加工企業。一是實施生物資源開發產業化,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產品、市場、產業相互聯動,集中力量重點培強壯大產品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型、專業市場型、中介與運銷服務型的多元化產業龍頭企業,使之成為我縣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市場主體。二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凡是能夠帶動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不論是何種經濟成分,誰有帶動能力,誰就是產業“龍頭”,就要重點扶持發展。同時,要把培強做大產業“龍頭”與發展農業六大主導產業相結合,使這類產業“龍頭”由弱到強,由少到多,創出名牌產品,帶動結構調整,帶動基地建設,實現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要支持重點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增強競爭力。
(五)實施科教人才戰略,增強自主開發創新能力
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必須依靠人才和科技,建立人才和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一是重視、培養、引進一批高素質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和市場營銷人才,同時,要充分發揮我縣現有的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的科研優勢,加強對主要優勢生物資源產品的技術研究,著力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建立科技人員培訓、輪訓制度,加快培養復合型人才和高新科技人才。三是強化科技推廣,形成以縣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業科技人員、專業大戶、生物資源產品加工企業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推廣網絡,不斷推廣普及實用技術。四是充分發揮農科所、畜牧站等科研單位的作用,創辦一批生物科技示范園,使之成為生物技術試驗示范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民營企業把市場前景好的科研項目和新成果拿到我縣試驗開發和示范推廣。五是建立完善科技推廣、科普服務體系,發揮縣、鄉農林牧等科技服務組織的作用。
(六)實施綜合開發,加快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發展
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實施綜合開發。一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夯實農業基礎,增強發展后勁。發展設施農業,抓好農田水利、農村電網、縣鄉公路、農村通訊、農業氣象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發展有較好的基礎條件。圍繞生態建設,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做好農業綜合開發,抓好小集鎮建設,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二是實施良種工程。以市場為導向,實行自育與引進相結合,開展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創造更多的良種品牌。建立和完善新品種選育,良種生產、加工、銷售和推廣服務體系,推動種子生產由粗放、分散向集約化、商品化生產轉變,實現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質量標準化、布局區域化。三是實施試驗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建設產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發揮試驗示范、典型引路作用。
(七)實施擴大開放戰略,促進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
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必須擴大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以招商引資促發展。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撐體系,用足用活對內對外開放、人才引進、財政稅收、高新技術發展、國企改革和非公經濟發展等優惠政策,并制定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具體政策措施,尤其是制定靈活具體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企業建設初期的生產用水、用電、用氣和通訊費用。取消產業發展限制,減少各項行政審批和檢查項目,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二是通過建立生物資源開發園區和示范園區以及制定優惠的投資政策,大力吸引國內外企業、社會和個人投資開發。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織設計包裝一批精品項目和產品,利用互聯網、展洽會等,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使大批資金、項目、企業涌入開發,成為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生力軍。
(八)實施名牌戰略,爭創國家、省級生物資源產品知名品牌
品牌是生物資源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入證”,名牌是生物資源產品占領市場的“綠卡”,產業化發展必須走品牌之路。根據國家生物資源產品質量標準,抓好產品的規范化生產和優質產品的品牌申報、認證工作,重點圍繞綠色食品、生物化工、天然藥物創辦品牌,積極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省級名牌產品,對創出國家、省級名牌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通過名牌帶動,擴大我縣生物資源產品知名度,促進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快速發展。
生物調研報告 2
一、教師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發生了變化。
教師對知識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教師普遍認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即知識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用探究、討論、實驗、猜測、游戲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在生物活動中,主動認知、主動建構,獲得充分發展。
教師把學生看作生物學習的主人。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不應是只發揮“耳朵”的作用,而應該是多種“器官”參與生物活動。也就是說學生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發揮,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陶冶,個性得以發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和諧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誠互動的,是共同探究知識的“學習共同體”。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1.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是生物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上,我們的老師能組織學生發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能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能充分與學生合作,讓學生始終處在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2.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等。
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生物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學生的智慧潛能,使“不同的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參與,“誰來回答他的問題?”“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誰還有疑問?”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
1、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工作量偏大
目前,農村中學生物教師年齡老化現象非常突出,平均年齡41.1歲,許多年過50歲的老師仍在教學第一線;教師數量偏少。教師包班上課,工作負擔重,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究教材和進行理論學習,對提高其教學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
2、農村中學教學現有條件和教學手段現代化要求之間的矛盾。
農村中學資金短缺、條件落后,有些學校連臺投影儀都沒有,很多教師上課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大黑板上過家家”的局面,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改倡導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等學習目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也是當前課改的當務之急。
3、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挫傷了教學的積極性。
城鄉教師工資差距過大,鄉鎮教師工資偏低、待遇教差。農村學校所處的位置往往在村中,交通不便,生活條件一般,現實狀況造成了青年教師吃住都不方便,很難安心工作。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
1、加快農村教師的新陳代謝,改善農村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數量偏少的現狀。建議各縣區每年選用一批師范類專科以上畢業生,補充“新鮮血液”;從城鎮學校富余人員中,選派部分優秀教師下到邊遠窮鄉支教。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著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一支業務精良的中學生物教師隊伍,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教師進行輪訓,使教師在業務知識、教育理論、教學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總之,盡管課程改革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仍任重道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進程中,還有許多認識問題需要梳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探索和完善,我們將群策群力,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共同努力。
生物調研報告 3
調研目的: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高度融合、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顯著發展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有利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本次調研所涉及的生物醫藥產業范圍主要包括: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和化學合成藥。本次調研旨在重點了解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推進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20xx年3月至4月,市政協經濟委員會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高新區管委會組成調研組,采取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下,按照“中藥材種植為基礎,化學原料藥及中成藥制劑為重點,建設西部現代中藥產業及原料藥基地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堅持以發展為先導,以項目為載體,采取“政策引領,打造發展平臺;強化創新,提升企業內涵;招大引強,優化產業布局;夯實基礎,完善產業鏈條;科學監管,規范產業發展”等措施,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等相關部門開拓創新、務實工作,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以原料藥為基礎,中、西成藥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為生物醫藥產業向園區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全市有規模以上制藥生產企業8戶,其中制劑企業4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2戶,生物科技企業1戶,醫用氧生產企業1戶。藥品生產企業均通過了國家藥品GMP認證。擁有國家藥品注冊品種144個,國家基本藥物品種31個,四川省及各省增補品種29個,常年生產制劑品種61個。藥品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70%以上的省份,部分產品已跨出國門。全市共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2個,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6萬畝,柴胡的種植規模居全省第一。
(一)產業產值保持快速增長。近年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物醫藥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其發展速度遠超其他行業,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據統計,20xx、20xx、20xx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分別是17.48億元、22.46億元、25.89億元,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分別為28.5%、29.20%。
(二)企業發展潛力不斷擴大。目前,以生物中間體生產為主的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四川安益生物科技產業園,已建成耗氧發酵生產線5條,厭氧發酵中間體生產線3條,下游產業生產線5條。四川旭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相繼投資組建以生產直接口服中藥飲片為主的四川金歲方藥業有限公司,以中藥種植為基礎的榮豐種植公司,以醫藥中間體、植物提取生產為主的四川恒生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擁有中成藥生產線6條,現代中藥飲片標準生產線3條,擁有藥品批準文號20個。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品種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調整,自主研發新品種30多個品種,已獲新品種藥品注冊證生產批件25個,20xx年新建和改建的七條生產線全部通過GMP認證。四川省旺林堂藥業有限公司擁有中西藥品種43個,年產中西藥45億片(粒)。隨著這些企業產能的充分釋放,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將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
(三)產品競爭力明顯提高。我市企業生產的原料藥、化學藥、中成藥制劑、現代中藥飲片和植物提取物等產品,具有明顯優勢、較高的市場聲譽、廣闊的市場前景。擁有全省獨家藥品品種(含劑型)19個。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自井牌”注射氯化鈉、注射氯化鉀產品是國內大的輸液生產廠家首選原料藥品牌。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磷酸鈉鹽散屬全球獨家產品。四川省旺林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膽舒滴丸、婦康膠囊、健兒樂顆粒屬全國獨家劑型。“正紫柴胡”名優品牌暢銷中外。全市年銷售收入上千萬元品種有碘酸鉀、二甲硅油、鋁碳酸鎂咀嚼片、克林霉素分散片、藿香正氣膠囊、阿膠益壽口服液等,藥品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70%以上的省份,部分產品已跨出國門。
(四)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近年來,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積極加強與國際、國內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的交流合作,開展新品種研發、工藝革新,生物醫藥產品不斷創新。市政府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利用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資源優勢,引進創新科技成果,打通實驗室成果到產業化實驗的全流程技術創新鏈,實現先進生物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和轉化。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川理工學院、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自貢市醫藥產業政企學研技術創新聯盟”,借助四川理工學院的技術、人才、教育等科技資源,為我市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和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了合作平臺。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天津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平臺,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和檢驗中心等研發平臺,公司擁有4個國際、15個國家級發明專利。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四川旭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不僅擁有自主研發團隊,還積極與國內研發機構、大專院校建立產學研聯盟,開展交流合作,提高研發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不高。從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市工業中的比重來看,生物醫藥產業占比偏小,20xx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25.89億元,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5%;從企業規模看,生物醫藥企業普遍規模不大,20xx年,全市生物醫藥僅有規模以上企業8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2戶(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旭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還缺乏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帶動力的龍頭企業。
(二)研發能力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由于我市生物醫藥企業普遍規模不大,資金不夠雄厚,研發的抗風險能力較低,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比重不高甚至偏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品科技含量低、品種結構老化,普通藥品多,高精尖產品少。目前,我市生物醫藥產品中還沒有屬于四川省戰略新興產業規劃所列重點發展的品種。產學研結合的緊密度不夠,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臨床實驗到藥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還沒形成。由于生物醫藥研發涉及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技術,因此對于生物醫藥的專業化人才如藥學信息、生物工程、藥學技術及管理人才缺乏,高級專業人才的引進、穩定困難,影響了產品升級換代和管理水平提升。
(三)產業發展缺乏規劃,專項扶持政策少。在過去較長時間,我市工業產業發展重點是鹽及鹽化工、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生物醫藥產業并非支柱性產業,缺乏專門的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戰略、目標、路徑不夠明晰,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扶持很少,對投資者無吸引力,企業缺乏動力,企業發展面臨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制約。
三、建議意見
通過對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調研,我們認為,我市的生物醫藥產業有現實基礎,有發展前景,目前急需解決認識不到位、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等突出問題。當前,應統一認識,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各方合力,進一步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培育發展,使之盡快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建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確發展思路,制定完善生物醫藥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生物醫藥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的高端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的特征。根據我市實際情況,要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西部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培育發展成支柱產業,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持發揮好現有產業優勢與招大引強相結合。堅持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和發展,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產業聚集,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優勢,推進產業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國際化進程,實現生物醫藥產業的跨越發展。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優勢,著力推進轉型升級,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重點培育發展生物制藥及中間體、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優勢企業。認真研究、利用國家、省上的有利政策,積極分析、對接國家、省上的發展規劃,充分考慮我市現有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三五”專業發展規劃,明確生物醫藥的發展路徑、發展方向、發展策略和支持政策,提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路線圖。結合南岸科技新區、G348產城融合發展帶的規劃布局,給生物醫藥產業預留發展空間。
(二)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培育生物醫藥產業龍頭企業。依托科研機構,深化我市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戰略合作,推進工業生物產業化試驗基地建設,重點培育以四川安益生物科技公司為龍頭的生物產業集群,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將自貢生物產業科技園打造成“百億產業園”。加快四川中新醫藥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集中成藥和保健食品的研發、生產,以及現代醫藥物流為一體的西南現代中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加大生物醫藥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鏈長、輻射帶動力強、符合國家、省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的項目,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增加生物產業投入和新藥材、新藥品開發,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效應。重點培育四川安益生物科技公司、四川旭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旺林堂藥業有限公司等一批現有骨干企業,盡快發揮輻射帶動效應。
(三)突出發展重點,完善生物醫藥產業政策支持體系。從打造西部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培育發展支柱性產業的高度出發,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納入政府每年財政預算,重點用于重大生物醫藥項目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企業重點技術改造升級項目的扶持,用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項目引進的扶持,用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扶持。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引導資金向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集中,向新領域、新技術集中,向核心型研發和重點技術水平提升項目集中。加大各種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形成資金合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調整和升級。研究制定更有效的優惠政策,借鑒泰州、成都等地發展生物醫藥的先進經驗,研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優勢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自主研發投入,開發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盡快轉化成生產力,生產出更多的新產品和新品種,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在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方面和服務上出臺具有強約束力的政策,協調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阻力和障礙。
(四)實施人才戰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等體制機制,完善人才薪酬、社保、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措施。鼓勵以技術創新成果參與企業效益分配,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對各種產學研聯合方式中的科技源進行資本化試點,使各種人才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本。堅持人才的“外引”與“內培”相結合。鼓勵“外引”生物醫藥產業高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充分利用我市大專院校、院士博士工作站、市中小企業技術培訓中心等平臺,加強對企業基礎技術人員、經營者、管理者的培養、培訓,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的知識技術水平,提高經營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駕馭市場的能力。逐步構建起完備的生物醫藥人才體系,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五)優化發展環境,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職能,迫切需要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合力。成立由市政府領導為組長,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等市級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協調小組,定期就重要問題進行協調,整合現有政策資源,研究制定重大規劃和政策措施,檢查重大決策的執行,提供產業信息,指導項目實施。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確保企業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出效益。著力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生物醫藥產業創業融資支撐體系、藥品報批服務體系、資訊資源共享體系,實現有限資源的功能延展和價值的提升,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物調研報告 4
實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實習中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者當學習結束時,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學到了什么,或者我們應該如何在實習中應用它。因為任何知識都來自實踐,屬于實踐。所以我們必須把它付諸實踐來檢驗我們所學的東西。現在我們就要畢業了,實習對我們越來越重要。剛剛結束的實習階段可以說是我大學四年來最艱難、最充實的時期。
努力工作是因為我剛剛開始工作,不能很快適應很多方面。然而,充實是在這段時間里無法在校園里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它進一步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同時,實習也給了我一定的工作經驗。這為將來找一份好工作奠定了基礎。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這些天我們工作中的成績和缺點。
首先,總結經驗,其次,有系統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當人們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時,他們對居住環境和居住的社區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業管理在我國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服務業,但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
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當人們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時,他們對居住環境和居住的社區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業管理在我國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服務業,但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應該說,它積累了一些經驗。從興起到發展,現已成為現代居民不可或缺的服務業。
物業管理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嗎?作為一名物業管理專業人員,我在畢業前做了一項實習研究。從xx年xx月xx日至xx年x月xx日,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我在xx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訪問和學習實習期間,我們受到xx市xx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熱情接待。通過在公司物業管理辦公室實習,我對各地的物業管理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物業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業務知識,豐富了學到的專業知識,為今后的正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市xx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5月。位于西城北門陽木橋社區二十號。東接西城路,南接滬寧鐵路,西接豐濱路,北接213國道。它是一家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獨立經營的企業。資質等級為三級,注冊資本100萬元。近年來,公司始終貫徹“以人為本、誠信服務”的理念,遵循“高質量、高效率、一流服務、信譽第一”的宗旨。擁有一批大專以上學歷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并取得國家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崗位證書。創建了一個思維積極、技術過硬、工作作風優良的物業管理團隊。公司成功接管xx、xx二期(民豐西苑)綠洲花園等住宅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面對物業管理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困難,公司規劃了良性發展循環。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準備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并已獲得內部審計師資格證書。公司承諾嚴格按照“城市物業管理優秀住宅小區”的標準制定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方法,確保工作順利完成,為業主創造文明、整潔、安全、有序的生活環境,創造舒適的生活空間。我們將繼續創新,努力為西城更多業主和居民提供優質、安全、舒適的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精心打造“新橋物業”企業品牌,讓新橋物業成為物業管理行業的一顆璀璨之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學習了三年的物業管理之后,我總是想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是我的研究目的之一。此外,我想了解現階段物業管理行業的社會發展情況,為今后正式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研究的第二個目的。雖然物業管理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從目前的物業管理現狀來看,行業內部和社會環境之間還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
只有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物業管理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行業內不斷自我完善,物業管理的美好前景才能成為現實我想通過這次實習,我將對物業管理有一個新的認識和體驗。我將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注意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物業管理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比較,用理論知識加深對實際工作的理解,用實踐驗證學到的物業管理理論,探索物業管理工作的本質和規律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會為自己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總的來說,它也為物業管理行業走向成熟和健康發展做出了自己微薄的努力。
三、研究方法和范圍
在本次調查中,我主要對新橋物業管理辦公室開展物業管理工作的特點、方法和操作規程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我還初步了解了管理辦公室的設施管理、事務管理和安全管理。調查期間,我主要通過現場采訪物業管理人員和現場調查來完成調查工作。新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現擁有xx、民豐西苑、綠洲花園三個管理區。
四、調查分析結果
實習期間,我深刻體會到新橋房產的優勢及其對黃翔街的影響。新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雖然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它離不開新橋人努力工作、創新和挑戰的精神。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影響新橋物業發展的問題,總結如下:
首先,內部管理不規范首先,幾個物業管理幾乎都遵循舊的管理模式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制度不完善,程序性和標準化工作流程少,大部分管理簡單粗放。
其次,由于物業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各地制度不完善,關系復雜,需要協調處理的關系眾多,物業管理部門投入了大量精力處理各種關系。處理這些關系當然有利于公司的發展。然而,當內部管理和外部服務被忽視時,不可避免的是本末倒置。這影響了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
第二,責任和權利不明確責任和權利不明確是公司發展的主要障礙。
例如,一些房屋維修問題和設施設備配套問題可以通過談判更好地解決。但更多的是使物業管理工作不能獨立進行,許多問題需要各級審批,導致多重管理,影響了物業管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和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此外,各物業管理辦公室內部和崗位之間權責不清、職責分工不合理、人員配備不科學,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鏈條斷裂、工作流程不暢,阻礙了部分工作正常、快速、有效地完成,極大地影響了服務水平的提高。
第三,缺乏專業管理人員由于員工相對缺乏專業知識,他們大多在過程中從事房地產。雖然他們比較有經驗,但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此外,由于觀念和資金問題,企業很少引進專業管理人員,導致服務意識差,觀念創新不足,物業管理難以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五、研究經驗和建議
通過對實習的理論研究和實習的磨合,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方法:
1.建立一支規范、高效、專業的團隊,做好基礎管理是關鍵。優秀的基礎管理是搞好物業管理的基本點,而員工素質是優質服務的決定性因素,是物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規范服務人員形象,加大企業宣傳力度標準圖像包括儀表、語言和行為。儀表標準要求我們的服務人員持有相關證書,穿戴整齊并佩戴明顯標志。語言形象要求服務接待人員說普通話例如,在服務人員的電話接待中,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新橋物業,我能為你做什么”,語言應該盡可能溫暖委婉,包括當與業主發生沖突時,“新橋物業”應該成為每個員工的口頭禪,這也有利于企業形象的提升。行為形象要求每個崗位的員工以標準的方式工作,展示他們的職業風格。這一點對我們的安全人員非常重要。保安人員負責維護社區的公共秩序。因此,他們應該盡力在工作中達到軍事標準。例如,他們不應該走路、抽煙或打架,以免對業主造成不良影響。房地產是一個服務行業,它的行為實際上是一個服務過程,也就是一個服務交付過程。快樂的員工可以平息服務缺陷給業主帶來的不滿和投訴。此外,服務人員的形象也是公司服務的有形展示,向用戶傳達公司的良好形象。
(2)完善與物業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各類檔案維護制度完善的規章制度可以規范員工的行為,有利于整個服務流程的再造,提升企業的外部形象,也是未來創造卓越和9000認證的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建立家庭員工崗位責任制和崗位內容要求,并確保其得以實施。內部系統的建立必須始終展現絕對服務提供商的形象——以所有者為中心,輻射每個員工的行為。在外部,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公共系統,包括裝修系統、房屋檢查系統、設備檔案管理系統等。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公共系統的建立都應以國家法律和法規為基礎,措辭應盡可能人道。這有利于建立一個清晰合理的服務流程,讓“人人負責一切”,讓每個責任事故都能找出相應的責任人,并能配合相應的獎懲激勵措施
(3)充分重視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作用,成為物業和業主之間的橋梁所有業主都是整個住宅物業的業主,而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是他們的代表組織和代表,也是住宅區重大決策的業主。因此,物業管理人員應充分重視自己的角色,處理好自己的關系。業主委員會是業主大會的執行機構,也是物業企業的監督者和助手。一些重大物業事項(物業維修基金的使用、年度預算、物業共用部位的管理等)。)必須得到行業委員會的批準,否則有時對財產的好想法可能成為非法行為。此外,在日常管理服務中,應定期或不定期與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代表舉行會議,就日常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征求意見,以提高自身水平。同時,應向業主委員會表達對業主的合理要求,以及個別業主的不合作,要求他們協助解決問題,以便雙方能夠充分了解,并在必要時達成書面協議
2.服務管理應以專業化為方向,融入法制化,走程序化的道路。
(1)在專業化的方向上,首先要做的是奠定其專業基礎,即讓大多數員工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所以企業應該建立一個活躍的氛圍,靈活的學習網絡例如,公司應及時、快速、方便地定制圖書、期刊、報紙等各種專業學習媒體,并配置現代信息網絡(互聯網、局域網等)。)使各種項目的高級視圖成為公司的共享信息。通過學習,員工可以“站在新橋上,跳出新橋”,用領先行業的思想和心態做好每件事。此外,公司還應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課程并外出學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外出中學到的東西不應該純粹是“借來的”,必須及時根據當地情況加以改變。它應該主要符合公司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否則只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實習期間,我在社區管理辦公室接觸到的專業書籍和期刊很少,所以這一點尤為重要。專業技能是服務質量的基礎,應鼓勵員工提出技能改革的方法,參加國家技能考試,獎勵取得一定成績的員工,形成“學有所得,學有所得”的良性循環。第三,專業化還要求明確的部門結構和改進專業結構。例如,綠洲花園在管理一些文件時有一點混亂,因為它的人員很少,而且一個人要負責很多事情。因此,我認為部門結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各部門應該形成自己的職責和工作規范,并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最后,專業重組是根據各部門所用專業的特點整合專業知識,使每個員工擁有一個專業和多種能力。例如,安全、綠化和工程部門可以在明確部門的基礎上實現“人人都應該學習和理解一切”,并可以在責任人員不在時處理緊急情況。
(2)將法律制度納入其中,就是要求公司的每一項行為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法律政策相聯系,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中保持積極地位的關鍵,特別是在處理不協調的糾紛方面。物業公司必須時刻具備法律自我保護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每一個潛在的法律糾紛中采取行動。例如,在綠洲花園,我看到住宅區的路面坑坑洼洼。如果屋主查看或檢查了房子,就有倒塌的潛在風險,我們的財產也沒有給出任何警告。這是我們的無所作為。萬一發生事故,我們將承擔責任。
如果我們給出一個引人注目的警告,那么我們只能不承擔任何責任或連帶責任。因此,每位員工都應該牢記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物業管理是集勞動服務、智能和管理于一體的特殊服務業。管理和服務的目標是“人”,最終目標是“滿足他人的需求”這里提到的“管理”絕不是簡單的“限制”“管理”是約束,“理性”是說服。只有將約束和說服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有序有效的管理過程。因此,其經營管理的復雜性不同于一般制造企業。它的運作和管理是系統的、科學的、積極的和富有人情味的。這是一個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廣闊領域。
未來,中國的物業管理水平將逐步與世界水平接軌。因此,發展的道路是漫長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下定決心為之不懈努力。我們相信物業管理行業會越來越好!
生物調研報告 5
21世紀將是人類依靠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紀,世界將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機遇,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創新教育,讓科學的光芒普照中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的生物新課程改革,將科學探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展科學探究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與新課程的實施緊密相連,自20xx年秋學期新課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來,探究教學中暴露的諸多問題使我們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決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總結。
一、時代發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與素質教育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在教育領域里追求人的素質獲得全面發展,已經變成一種集體行動,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已經成為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主的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的關鍵之所在。
2、探究能力與創新教育
當前,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我國整個教育改革的靈魂。正如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認為的那樣,“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這種創造力集中體現的是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科學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喚醒”的東西。
3、探究能力與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然而,我們在科教興國的戰略問題上,往往過多地強調科技的經濟功能,偏于技術的、物質的乃至產品的層面,卻往往冷落了科學探究、科學理性和科學思想對人、對社會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總是與“應試教育”一起成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最大桎梏。探究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核心目的,通過科學方法、態度的訓練與養成教育,逐漸使科學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億萬人的心田,激發人們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不斷發現。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應該是科教興國戰略真正實施的表現之一。
二、課程改革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很顯然,探究能力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也是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學生在學校期間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活動,那么,當他離開學校時,對生物學會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積極、正面的態度。高中畢業前,學生們應該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至少進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探究時,學生們應該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探究現狀的思考
20xx年秋學期我省全面實施了新課程,通過一個多學期的探索和實踐,許多教師已經積累了眾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有待進一步挖掘,升華為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新課程的實施也對廣大師生在思想層面和操作層面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許多困惑和不解紛至踏來。在諸多問題中,“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首當其沖。學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師不知如何指導探究等新問題在每一所學校中都存在。根據對我市部分地區學生有關探究能力的問卷調查,比照其他省市、學科的調查結果,可以總結為以下方面:
1、學生層面。
從“高中生學習生物學的動機”調查結果看,“問題解決”作為學習生物學的動機,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機會”是大部分學生喜歡的。從“高中生對不同生物主題的興趣”調查結果來看,“與實際應用和實踐觀察”有關的內容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主題。從“高中生對生物學不同學習方式的興趣”調查顯示看,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是通過“參加野外實習”、“在實驗室里進行研究”和“執行一項個人計劃”等活動進行體驗式學習(劉植義,20xx)。這說明學生樂于探究,希望通過課內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決問題,發展探究能力。但是,從“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現狀”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高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論證能力,但缺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反思與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實驗中多數學生還只重結果而輕過程,重數據而輕本質,沒有學會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顧莉,20xx)。學生們渴望探究,但高考這根指揮棒多偏重結論性知識的考查,使得他們“不得不”忽視探究的過程,山東省有關高中生物新課程學習狀況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15](賀建東,20xx)。這些情況說明,高中學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還很弱,學生們的探究愿望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也沒有真正轉變為實際探究中的各項能力。
2、教師層面
從影響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因素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進行探究的內驅力、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的科學素養、學習資源和探究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教師的科學素養尤其是引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決定因素[29]。科學探究方法的獲得,除了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不斷積累以外,主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培養和訓練,教給思維方法,指導思維路徑,使學生領會并付諸實踐,以逐步形成習慣,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進一步強化[15](賀建東,20xx)。但是從“教師對探究性教學的理解和培養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的調查結果看,大部分教師雖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驟,但缺乏具體的教學策略。少部分教師甚至還不知道“什么是探究”,農村中學的有些教師對開展探究學習排斥性依然很強。這些現象充分的表明,大多數在非探究學習中培養出來的生物學教師,若不經過職后專門的探究教學策略的培養和實踐,一開始很難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學習指導(紀琴,陸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動的開展由于受到時間、學習資源等因素的影響開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調查結果反映了在“學生的探究動機、現實的探究能力與教師的指導策略“三個方面存在著多對矛盾。學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實踐,探究能力自然較低;教師想指導,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缺少解決探究活動中困難的途徑。面對這些問題和矛盾,畏難甚至退縮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與國家推進課程改革的決心相背離的。我們應該找原因、想辦法,不斷探索與總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為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推進提供支持。
四、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1.探究能力的結構與表現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征。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能力,它的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會相互產生影響。國外的研究表明,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具有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一般認為,科學探究能力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的具體方式和心理特征。對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體會,其語言、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關系、內省等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全面的認識探究能力。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探究能力評價應該采取多渠道、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
但是,從多元智能角度構建的探究能力結構模型國內外研究還比較少,這一點使得我們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測量上難以適從。國內有學者參照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構建了基本科學能力結構模型(申繼亮,20xx)。后來又有學者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以科學(探究)過程、科學內容和科學品質為三個基本維度的科學探究能力結構模型,并以科學品質為主要維度,列舉了評價學生探究能力的50條表現。
這50條探究能力的表現是從思維的深刻、靈活、敏捷、批判和獨創性角度編撰的,雖然滲透探究過程的要素,外顯性強,但與中學常用的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這些表現比較繁雜,中學教師難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課程三維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從科學過程這一角度出發,明確列舉了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學會的11個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現[1],可以說是體現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這些表現與探究教學(學習)的程序基本一致,將探究內容和品質滲透其中,以它為出發點形成教學策略,構建教學模式,進行探究能力的評價,目標明確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學模式
能力總是和人的某種活動相聯系并表現在活動中。只有從一個人所從事的某種活動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種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表現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反過來,這種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探究學習的效率和結果[17]。
探究式教學,亦稱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并獲得體驗的實踐活動。
探究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即是教給學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科學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學教育面向真實科學是當代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而科學教學要與真實的科學探究相接近,就必須首先呈現出科學探究的“形”,或者說與科學探究保持“形似”。
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時,為達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取向,而非特別限定的某種教學方法。
3.1強調“過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還原論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分析方法,將科學探究過程分解為一系列獨立的成分,如觀察、分類、假設、推論、預測等。相應地把科學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獨立的技能,如觀察技能、分類技能、假設技能、推論技能、預測技能等,稱為過程技能。其基本假設如下: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系列過程技能的集合;這些過程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獨立發展的;學生的過程技能得到發展后,就可以用來解決實際的科學問題,科學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發展。據此提出的教學策略是,首先讓學生獨立地練習和發展這些技能,然后再結合起來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3.2強調“控制變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認為,科學探究的本質是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運用邏輯推理來解釋相關證據。這樣就把“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聯系起來,并根據皮亞杰的理論,用控制變量的實驗來檢測學生的邏輯思維,把它作為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學探究能力的邏輯策略。這種策略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描述成能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的能力。從本體論意義上來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只是培養了“會進行控制變量的研究”這個突出的特征。
上述2種策略取向,無論是強調過程技能還是強調某一要素,都忽視了探究主體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探究能力形成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從認知科學角度出發的研究者把科學探究看做問題解決的一種形式。在開展探究時,探究者從自己的“工具箱”里選擇“工具”。對任何一個給定的探究任務,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確地挑選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將科學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為三類:一般的認知技能(例如觀察、分類等等)實踐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樣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復測量來提高測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礎上,英國約克大學的PACKS項目組提出了另一種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體系(RobinMillar,1998)。
這一策略體系將科學探究的主體和探究過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具體描述了學生原有的認識和技能對科學探究過程中各環節的影響,擺脫了機械決定論和經驗主義的科學觀,深化了對科學探究能力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對于研究和發展學生與科學探究相關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從上述文獻綜述我們可以知道,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具有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從探究能力結構的“過程維度”出發,明確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應該學會的各種探究能力,并以此開展教學和評價。在具體的探究教學過程中,應該繼續保持傳統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良好習慣,注意關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探究能力形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兼顧總體探究過程與各類探究技能的培養,同時加強對探究活動中核心要素的訓練,“以點促面”,使探究各環節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動開展的各個階段,要重視學生的自我監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終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生物調研報告 6
一、林木有害生物發生現狀與趨勢
全市現有林地面積410萬畝,其中用材林120萬畝,其他均為經濟林。在用材林中,以楊、柳、榆、槐、椿、白蠟、泡桐、合歡為主,其中楊樹、柳樹面積約占到全市用材林總面積的90%,且多為近年來的工程造林。然而,隨著造林面積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蟲害發生也呈加重之勢,給我市林木生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一)主要病害
據調查,我市造林樹種楊屬、柳屬樹木中,以病源微生物為主的病害楊屬有25種,發生較普遍,經常造成災害或偶發造成災害。柳屬樹木病害有11種,能夠構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種,為枝枯病、冠癭病、腐爛病;葉部有1種,為斑病。同1980年全面調查相比,楊樹病害危害種類增加了9種,而1980年只有腐爛病和潰湯病2種能夠形成危害。在發病面積和發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趨勢。在1980年的28萬畝楊樹上僅發生0.3萬畝,發病率僅為1.1%,而目前全市110萬畝楊樹病害發生合計(含所有病害)為49.6萬畝,其中輕度為39.4萬畝,中度以上發生的為10.2萬畝,總發生率為45%。危害較重的病害是腐爛病、潰湯病、銹病、角斑病、冠癭病和楊樹斑枯病;柳樹在1980年調查時,沒有造成危害的種類,而20xx年則上升為4種。
林木病害的發生趨勢是:原來造成危害的種類繼續危害,發生面積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來不構成危害的,現已成為危害種類,主要發生和成災種類大幅增加,而且發生面積日趨增大,危害嚴重;同時傳入了外來病源微生物,如冠癭病、楊樹花葉病毒病。
冠癭病已侵入我市的滄縣、任丘、黃驊、東光、青縣,分布面積達2.2萬畝,楊樹花葉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青縣、獻縣、海興、孟村,分布面積為0.1萬畝。這些外來有害微生物將進一步擴大蔓延,危害加重。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條件適合有可能大面積暴發流行,例如今年楊樹腐爛病傳播十分迅速,現在已有5.4萬畝發病并造成部分樹木整株死亡。
(二)主要蟲害
目前以楊樹為寄主蟲類有154種,經常發生或偶發造成危害的枝干部的主要蟲害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黃斑星天牛、桑天牛等13種;危害根部的有螻蛄、暗黑鰓金龜等8種;危害葉部及枝梢害蟲有楊扇舟蛾、楊小舟蛾、美國白蛾等22種。以柳樹為寄主的蟲類有186種,經常發生或偶發造成危害的根及枝干部害蟲有螻蛄、光肩星天牛、柳干木蠹蛾、小褐木蠹蛾等16種;枝梢及葉部害蟲有綠盲蝽蟓、大青葉蟬、美國白蛾等18種。與1980年相比,楊樹蟲害主要種類增加了41種,而1980年僅有楊扇舟蛾、青楊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楊銀潛葉蛾5種。
同時,主要蟲害的發生率也大幅增加。1980年全市28萬畝的楊樹上,蟲害發生面積僅為7.6萬畝,發生率為27%;而目前全市110萬畝楊樹蟲害發生率高達264萬畝(含異種重復,同一種多代重復),發生最重的害蟲是綠盲蝽蟓、大青葉蟬、黑絨鰓金龜、銅綠麗金龜、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楊透翅蛾、楊扇舟蛾、盜毒蛾、春尺蛾、楊枯葉蛾等10種。
對柳樹造成危害的蟲害與1980年相比,種類增加28種,而1980年僅有柳毒蛾、藍目天蛾、光肩星天牛、黃刺蛾、柳癭蚊等6種。在發生面積上,1980年在3.7萬畝柳樹上發生4.4萬畝(含異種重復、同種多代重復),而在目前,全市在18.8萬畝(含四旁植樹折合)柳樹上,蟲害發生面積高達64.2萬畝(含異種重復、同種多代重復),發生較重的幾種蟲害主要有綠盲蝽蟓、蚱蟬、大青葉蟬、光肩星天牛、楊扇舟蛾、楊小舟蛾等12種。
林木蟲害的發生趨勢是:原來造成危害的種類繼續危害,發生程度加重,原來構不成危害的,現已變成危害種類,主要危害種類增加,發生面積增加,危害日趨嚴重。如:桑天牛隨著白楊樹種的引入,危害隨之發生;原來基本上不危害楊柳的皮暗斑螟、大青葉蟬現在對楊柳幼樹已造成危害,外來有害生物美國白蛾對楊柳等樹種的安全構成威脅。歷史上危害的較重楊扇舟蛾、春尺蛾、柳毒蛾等葉部害蟲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基數,一旦氣候條件適宜,有可能暴發成災。
(三)有害植物
1980年全面調查時,對有害動植物沒有做詳細調查,而在當前的調查中發現34種植物對林地有害,其中形成占據的有加拿大一只花等24種,形成攀援、覆蓋、纏繞的有律草、牽牛等5種,形成寄生的1種,為菟絲子。在林地中形成占據局部優勢的,一般發生在幼林地和疏林地。
栽植初期,同林木爭水、爭肥,當林木存活,生長2-3年以后,這類雜草就失去局部優勢,一般對林木不構成危害。形成攀援、覆蓋、纏繞、寄生的有害植物對林木的危害大,危害時期長,嚴重影響林木的存活和生長,去除時困難較大,在一些土肥條件較好、粗放管理的林地常見到這類植物危害,一般是連續多年發生。寄生類的菟絲子在林下有伴生豆科植物時才能見到,去除林下豆科植物即可將此根除,一般對林木危害不大。
二、林木有害生物嚴重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些縣市工程造林缺少防范有害生物的設計。工程造林一般規模較大,在進行造林設計時,應該很好地考慮到林木病蟲害的發生與管理。但一些縣市,栽植的樹種絕大多數是速生楊系列,如中林46、84K、107、108、20xx、毛白楊及三倍體毛白楊,樹種過于單一,雖然屬于不同的楊樹派系,但它們的共存有害生物相差無幾,適生的天敵種類相同,生物鏈較短,不能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生物種群之間制約程度低,為病蟲害的發生、擴散、暴發流行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同時,一些縣市在造林設計時過分強調景觀效應,株行距整齊劃一,沒有留出病蟲害防治專用作業道。成片的楊樹,生長速度較快,現有的已經達到12-14m,病蟲害大面積發生時無法應用高射程的機載機具進行防治。
二是一些工程造林未能很好地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特別是一些縣市在荒地、次耕地上栽植林木,一般沒有水源條件,土壤肥力較差,鹽堿化程度高,對這樣的地塊有的仍然選擇了需要高水肥的.速生楊系列品種,導致楊樹生長不良,樹勢變弱,極易感染病源微生物。
三是部分地方造林苗木質量把關不嚴。工程造林時,由于時間短、規模大、任務重,一旦苗木出現缺口,一些縣鄉就放松了對苗木質量的管理,造成根系不全、生長不良,甚至是沒有“兩證一簽”的苗木流入工程造林區,導致一些帶病苗、帶疫苗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使用這些苗木營造起來的林分生長衰弱,抗逆性差,成活率低,極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擴散和蔓延。
四是一些群眾林木管理過于粗放。多數農民對林木的管理意識不強,重造輕管,干旱時即便有條件的地方也很少澆水,樹下雜草叢生,放牧家畜咬啃、冬秋野火澆草,病蟲害發生時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控制,農民缺乏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動性。
五是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經費投入不足。對于農戶來說,由于發展速生林近期內沒有產出效益,投入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大戶承包造林,由于前期投入較多,占用了大量資金,受資金限制,管護投入不足;對于地方來說,病蟲防治費用尚未納入財政預算,缺乏投入,從而導致嚴重缺乏病蟲害防治經費,致使一些新型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得不到及時推廣和應用。
六是受氣候變化異常的影響。近幾年來,冬季氣溫偏高,春季持續干旱少雨,特別在今年遇到歷史上少有的干旱,直到7月中旬,全市沒有一次有效降雨,多數林地缺少澆水條件,在持續高溫干旱的情況下,使一些樹木生長不良,樹勢減弱,致使今年楊樹腐爛病廣泛發生,有些地塊甚至出現了成片感病,造成大量死樹。
三、治理對策
根據我市林木生產實際,針對病蟲害發生情況,筆者認為應采取“把好兩個關口,堅持四個加強”的治理對策。
(一)把好兩個關口:
1、嚴把造林方案關,堅持做到適地適樹。在進行造林設計時,要對造林地土肥條件進行測試評估,根據立地條件選擇樹種,做到適地適樹。要按著工程的要求進行設計,合理配置樹種,營造混交林,避免大規模的純林設計,徹底杜絕先造林后設計,減少樹種選擇的盲目性,從造林設計開始就應注意抗有害生物的設計,同病蟲感性樹種不能混交,并預留出有害生物防治作業道。
2、嚴把苗木質量關,確保造林使用優質苗木。各級要對造林苗木,進行嚴格的產地檢疫,對檢驗合格的核發產地檢疫合格證,對外地苗木要嚴格復檢,復檢合格的才準使用。要嚴格執行查驗“兩證一簽”制度,徹底杜絕有害生物隨著苗木傳入。
(二)堅持四個加強:
1、加強病蟲害監測,及時準確發布病蟲信息。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監控測報體系,對造林集中分布區和重點地塊要設立常年監測點,布設標準地,定時、定期、確定專人負責。同時結合線路踏查、群眾調查,最大限度地準確掌握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情況,做到發現及時。預報準確,發生防治信息傳遞迅速。
2、加強宣傳工作,增強對病蟲害的防范意識。林木病蟲的危害,是不起煙的“火災”,造成的損失巨大。要通過電視、廣播等多種輿論宣傳形式,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有害生物的危險性,宣傳有關法律法規,使當地政府、社會各界及群眾意識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群眾的自覺防護意識。
3、加強依法防治,努力使病蟲害防治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根據林權所有人成份復雜的實際,大力宣傳和貫徹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全面推行限期防治制度,對那些不執行防治義務的單位、集體、個人要依法追究責任。
4、加強綜合治理,實行分類施策。
(1)對主要病害的治理。
導致林木病害的病原菌絕大多數是弱寄生菌,控制其流行首先要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有條件的地塊做到適時澆水,及時排除積水,增強肥水供應,培養地力。在林地邊緣、迎風面栽植紫穗槐等灌木,要實行秋季樹干涂白進行保護。在已經發病的林木上要注意治理初侵染樹,首先刮除病斑,并噴涂50Be石硫合劑、或1:5福美砷、9281康復劑,對重病株、枯立木要及時除去。同時注意感染區樹木的傷口保護。
(2)對鉆蛀性害蟲的治理。
在有桑天牛危害的樹木周圍500cm內不要設計栽種白楊派樹種,在已經栽種白楊派樹種的地塊上,林地內及外圍500m內的無價值的桑科植物要去除。林地內要做到加強撫育,適度修枝,及時剔出無繼續培養價值的弱小樹、頻死樹、枯立木、蟲源樹。同時,要注意保護利用天敵,如啄木鳥、腫腿蜂。對已發生天牛危害的健壯樹木可用毒簽、毒膏及打孔注藥等方法防治。
(3)對食葉害蟲的治理。
特別是要加強對金龜子類、鱗翅目害蟲的監測,當危害程度超過經濟閾值時可采用誘蟲燈捕殺,人工輔助釋放天敵,利用性引誘劑誘殺等方法,必要時林地內可噴施Bt、滅幼脲、煙。參堿等無公害殺蟲劑。
(4)對有害植物的治理。
在幼林地內,對于有占據危害的植物可采取樹下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劑等方法滅草。對有攀援、覆蓋、寄生等危害的有害植物,要加強治理,可采用人工刈割后采取施用除草劑的方法,加速滅絕此類有害生物,以保護造林成果,推動全市林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生物調研報告 7
當前園區建設原則:300畝生物園產業發展區項目,借鑒臺灣新竹、江蘇泰州等地建設園區的經驗做法,按照集約土地、資源共享的原則,管委會統一規劃建設辦公樓、單身宿舍、商務中心、餐廳、停車場等公共配套設施,入駐企業采用購買、租用等方式共享共用;入駐企業按照管委會總的規劃要求,在所屬地塊上根據功能要求和生產需求,在確保達標排放的'基礎上,規劃設計廠房、庫房等生產設施,城投公司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統一負責土建工程,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生物園管理辦公室統一搞好項目區域內安保、物業等管理服務工作。通過前期規劃,生物醫藥園加速器確定5個入駐項目。
一、山東xxx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基因工程抗菌肽項目(以下簡稱該項目)。該項目用地面積43.5畝,總投資1.1億元,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主要建設2個GMP生產車間、實驗室和研發中心,購進8條生產裝配線、研發實驗設備和檢測設備等。產品規模化生產后,預計年產3000噸,實現銷售收入27000萬元,實現利稅7700萬元。
二、山東xxx骨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骨科內植入物生產項目(以下簡稱該項目)。該項目用地面積38.4畝,總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兩個聯合生產車間、實驗室和研發中心,購進11條柔性生產裝配線、研發實驗設備和檢測設備等。產品規模化生產后,預計年產萬向鎖定金屬接骨板5萬塊、金屬帶鎖髓內釘3萬支、三維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2萬套、金屬骨釘50萬支,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
三、濰坊xxx化學品有限公司L-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產業化項目項目(以下簡稱該項目)。該項目用地面積58.7畝,總投資1.5億元,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兩個聯合生產車間、實驗室和研發中心,購進四條柔性生產裝配線、研發實驗設備和檢測設備等。產品規模化生產后,預計年產20xx噸L-半胱氨酸,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
四、濰坊xxx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生物醫藥園綜合配套項目。該項目占地31畝,總投資8000萬元,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主要建設辦公、商貿、倉儲等園區配套工程。該項目主要是為生物園區配套,為生物園區的生產發展起到銜接紐帶的作用。
五、濰坊xxx生物有限公司高分子生物多糖類產品系列化生產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30畝,總投資6400萬元,新建實驗檢測中心、生產車間;新建庫房、動力車間等配套公用工程。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高分子生物多糖類產品1000噸,預計銷售收入7800萬元,利潤1700萬元,上繳稅金411萬元。
當前進展情況:xxx生物、xxx醫藥科技、xxx骨科醫療器械、城投綜合配套區四個項目均已動工建設,目前均按照項目建設計劃順利實施,形象進度良好。安捷宇生物已經完成圍墻圈建、地質勘探,正在進行單體設計,準備近期開工。目前天王藥業準備入駐,正在進行土地、規劃等前期手續準備。
生物調研報告 8
一、生物質能概述
生物質發電主要是利用農業、林業和工業廢棄物為原料,也可以將城市垃圾為原料,采取直接燃燒或氣化的發電方式。近年來中國能源、電力供求趨緊,國內外發電行業對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有利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應運而生。
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后,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發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中國擁有充足的可發展能源作物,同時還包括各種荒地、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等。如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為推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我國實施了生物質發電優惠上網電價等有關配套政策,從而使生物質發電,特別是秸稈發電迅速發展。最近幾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
至20xx年底,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容量5819MW,其中直燃發電是應用最廣泛的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其次為垃圾焚燒發電。國家在相關行業政策上給予了一系列的優惠,隨著產業政策的逐步完善,生物質能發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xx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針對當前我國生物質發電的現狀,擬從目前生物質發電的裝機容量及分布、政策、投資和建設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初步探討;并對當前我國生物質發電廠,在(融)投資機運營成本進行了簡要分析;同時對生物質混燃發電這種方式的優勢做出了論述;最終,提出了相關建議。
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及分布
中國生物質資源主要包括農用秸稈、畜禽糞便以及其他農作物副產品,據估計中國目前每年可開發利用的生物質約為7.96億t標煤,而目前的實際使用量僅為2.2億t標煤,每年在田間焚燒或丟棄的生物質約有2億t;預計到20xx年中國
可利用的農用秸稈及能源林產量將達到9億t。遠期可開發的生物質能可達10-15億t標煤。如將每年的4億t秸稈充分開發,可相當于8座三峽發電站,每年能幫農民創收800億到1000億元。
首先從發電方式上: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xx年的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不低于13000MW,具體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量8000MW,沼氣發電20xxMW,垃圾焚燒發電3000MW。這意味著到20xx年,秸稈直燃發電的比例在生物質發電裝機量中的比例高達61.5%。
其次從生物質發電的地域分布上:中國當前生物質發電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該地區的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的一半,其次是中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占22%和15%,華北、西南和西北地區一共占10%左右。20xx年,江蘇省生物質裝機容量已達613MW,其次為山東省496MW,其他幾個生物質發電大省如河南、浙江、安徽、湖北、黑龍江、廣東和吉林的裝機量在234-328MW之間,生物質發電在各省的分布與中國農業秸稈資源的分布是總體
最后從生物質發電在有關企業分布來看:目前生物質發電總裝機量最大的生物質發電企業分別為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及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投資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公司中,除五大發電集團外,還包括中節能、江蘇國信粵電、皖能電力及等眾多企業。由此可預見,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斷明確,及常規火力發電因市場煤價與計劃電價之間的矛盾而導致的效益問題,十二五期間,將有更多的電力企業投入到生物質發電的開發中來。
我國的生物質發電技術主要以秸稈直燃和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直到20xx年底,以農林廢棄物為燃料的規模化并網發電項目仍是空白。自20xx年12月國能集團單縣生物質發電工程作為中國第一個生物質直燃發電廠投入運行以來,秸稈直燃發電發展迅速,當年就核準了超過1000MW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之后,裝機規模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增長;到20xx年中期,已有18個生物質直燃電廠投產,總裝機容量450MW;到20xx年底,發改委核準的項目已經超過100個,生物質發電的總裝機規模達到3150MW。
到20xx年底,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廠已經超過30個,另外在建的30余個,生物質直燃發電的裝機容量約750MW;截止到20xx年6月底,已核準的生物質發電項目累計超過170個,總裝機規模達5500MW,其中并網發電的項目超過50個,生物質直燃發電的總裝機容量達到20xxMW以上。
20xx年底單縣生物質發電項目投運后,國家發改委就核準了約50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但因生物質直燃發電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并且需要1年多的建設周期,因此直到20xx年底,真正并網發電的直燃項目才在生物質發電總裝機量中占據主要份額。雖然到20xx年核準的項目已經超過170個,但真正并網發電的秸稈直燃項目也只有50多個,并網發電工程占已經核準的項目的比例僅為30%。這一現象的出現,既有個別地方政府核準欠嚴肅的原因,但電價及稅收等政策執行不到位、燃料價格的保障機制、及電網調度等問題,也是主要因素。
三、政策分析
從20xx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后,國家就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隨后又發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有關支持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質發電的辦法及條例。
20xx年初,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生物質發電的電價可獲得15年的0.25元//kWh的補貼,并規定混燃常規能源比例超過20%的不享受該補貼;
20xx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提出生物質發電的裝機規模在20xx年和20xx年分別達到5500MW和30000MW;
20xx年3月,《關于20xx年1-9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將部分虧損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的補貼額度從0.25元//kWh提高至0.35元//kWh;
20xx年底,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為生物質發電上網掃清了障礙;
到20xx年底,《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對秸稈發電項價統一提高到0.75元//kWh。與此同時,全國人大、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還及要文件的實施和推行。
四、生物質發電的投資、建設及運營分析
與常規的火電發電項目比,生物質發電使用資金的密度低,因此投資方在投資該類項目時往往比較謹慎,而中國又缺乏固定的大規模的能源基金用于生物質發電的開發,同時又缺乏有效的可再生能源融資機制。反觀歐美等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投資主體往往是政府、國際金融組織、風險投資及其它民間資本,相對來說該行業的融資渠道和來源較廣,這是未來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融資方面需要借鑒的一點。
以國能生物質公司為例:其在起步階段就分別得到了國家開發銀行和花期銀行的貸款和投資,并在后期得到了建行280億的貸款承諾,從而為其初期的圈地以及后期對歐洲百安納和歐洲鍋爐集團公司的收購奠定了良好的資金基礎,并擴大了中國生物質發電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可見沒有金融機構的支持,就很難有現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集團。
有關學者還對秸稈直燃發電在中國不同地區的經濟適宜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比較適宜建設生物質直燃電廠的省份,包括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河北、黑龍江、吉林等中國糧食主產區,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發達地區和青海、寧夏、甘肅、陜西等西北地區則不宜大量投資生物質直燃項目,而實際證明中國目前生物質發電50%的投資就集中在華東地區等經濟適宜度較高的地區。獨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初期建設成本及后期的燃料費用、運行費用都較高。目前的`初期的投資建設成本仍為8000-10000元//kW,初期投資就是常規火電投資的2倍;生物質發電企業的實際稅率通常達12,,也高于常規火電企業的6%一8%。
同時,秸稈直燃發電廠的運營效率較低,發電標煤耗較高。目前秸稈燃料的消耗率約為1300g/kWh,如按秸稈燃料的發熱量為標煤發熱量一半進行估算,生物質發電每發1kWh所耗標煤量約為650g;而20xx年全國火力發電的平均煤耗為335g/kWh,其中1000MW級的發電煤耗更是僅為285g/kWh左右,這就意味著生物質發電的煤耗高達常規火電煤耗的2倍或以上。
在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實際運營中,燃料成本更是占到了電廠運營成本的70%,設備折舊費及其他維護管理費用約占30%。這就意味著燃料價格將成為影響生物質電廠盈虧的最重要因素,隨著生物質發電在中國的興起,秸稈的燃料價格已經從最初的200元//t漲至現在的450元//t以上,據估計電價中的燃料成本就高達0.4元/kWh,遠高于燃煤發電。
生物質發電根據其燃燒方式的不同,分為燃燒發電和氣化發電,目前,生物質燃燒發電是生物質發電的主體,它又分作:純燃生物質發電和煤粉爐摻燒生物質發電。其中,純燃生物質發電重點需研究解決燃料供應、儲存和燃燒方式以及燃燒過程的結渣和腐蝕等問題;煤粉爐摻燒生物質發電則需重點解決好摻燒模式及摻燒比例等問題。
對比中節能宿遷生物質電廠、國能射陽生物質電廠、山東十里泉電廠及國電寶雞第二發電有限公司四個生物質發電項目運營的經濟情況來看:宿遷生物質電廠、射陽生物質電廠為純生物質發電,十里泉電廠及寶雞第二發電有限公司為火電廠摻燒模式。
山東十里泉電廠(2x100MW+2x300MW)投資近8000萬元人民幣從丹麥引進生物質預處理設備,對打包秸稈進行切割,然后通過鼓風機吹入爐膛,在原煤粉燃燒器二層中專門布置了一層生物質燃燒器。這套生物質預處理切割設備只適合切割打包秸稈,而秸稈燃料價格從最初建設時的200元//t漲到近500元//t,原料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引進的生物質預處理切割設備不能切割相對更便宜的玉米桿、樹枝或其它難以打包的生物質燃料,這使得降低燃料收購成本手段有限,好在山東十里泉電廠摻燒生物質得到了山東省0.08元//kWh的電價補助,故尚能維持。
而國電寶雞第二發電廠((4x300MW)在西安交通大學相關研究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種新的摻燒模式。電廠基本沒有對設備投資改造,采用現有的ZGM型中速磨直接粉碎壓型生物質燃料,避免了設備投資的增加,電廠直接收成型生物質燃料,提高了燃料品質保證性,也提高了電廠對生物質燃料的適應性。目前寶雞二電廠主要采購便宜的玉米桿、樹枝、鋸末、藥渣等壓型生物質成型燃料,運到電廠后,在一系列技術保障下,類似煤一樣處理燃燒。這樣,在生物質燃料供應不足時可以適當降低生物質摻燒比例,能較好控制生物質燃料價格,在目前沒有得到國家或省上財政補貼的情況下,還能維持摻燒,其發電成本遠低于純燒生物質電廠,也比十里泉電廠的摻燒模式要低得多。
生物質混燒相對于純燒有著巨大的經濟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首先,可以在秸稈燃料供應不足的季節降低生物質的摻燒比例,通過降低自身需要避免農民哄抬生物質的價格;
②不增加設備投資,直接采購壓型生物質摻燒模式,可大幅度降低投資和運行費用;
③在大型火電廠摻燒生物質,其機組的參數遠高于目前小型純燒生物質機組(水冷振動爐排或流化床機組),從而其機組的發電效率高,目前生物質直燃的發電效率僅為15%左右,而將生物質與煤在高參數的機組上混燃,發電效率可高達38%以上,是生物質直燃發電的兩倍,也就意味著在同樣的生物質發電量下。
生物調研報告 9
xx省生物產業發展大會指出,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繼續擴散蔓延,經濟面臨嚴峻形勢的情況下,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意義尤為重大,發展生物產業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增長的質量、速度與效益的統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社會進步的統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培育壯大生物產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全面推進生物產業上臺階、上水平的過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沿著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全面推進以煙草、畜牧、蔬菜、茶葉、薯類、生物藥、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膠、水果、木竹加工及漿紙為重點的12類優勢生物產業發展,爭取把xx建成全國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
根據紅政生物辦電〔20xx〕8號《關于開展全州生物產業開發工作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指示,我辦嚴格按照通知要求,認真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企業對全縣生物資源產業開發創新工作進行全面調研,現將調研的基本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縣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一)生物藥業發展成效明顯
1、燈盞花產業穩步推進
20xx年,我縣計劃推廣種植燈盞花10000畝。20xx年1至6月,龍頭企業紅河千山公司完成燈盞花一期(春季)種植面積5635畝,同比增長40.2%,主要分布在中樞鎮、舞街、永寧、舊城等鄉鎮。目前,已采收1150噸,平均畝產值達4150元,同比減少1.2%;農民創收2300萬元,同比增長64.3%;實行利稅1190萬元,同比增長42.5%;實行銷售收入3746萬元,同比減少9%;實行利潤590萬元。二期(夏季)已經落實種植面積4500畝,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種任務。
從今年一月份開始,公司在白水鎮工業園區內新廠開始大批量生產,同時還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擴大生產規模,生產質量穩定,至6月底已生產燈盞花素22.2噸,同比增長52%。銷售部門在維護好原有老客戶外,還開發了一些新客戶,目前銷售市場以xx制藥企業為主,輻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藥企業。
為更好地服務燈盞花產業開發,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辦專門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蹤企業服務,全力做好燈盞花產業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省、州項目的實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鎮山林哨村燈盞花產業片區開發工作中,部分群眾由于科技素質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發展起步受挫,我辦及時與舞街鎮黨委政府和紅河千山公司協商再扶持的辦法,使群眾的50多畝燈盞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畝600元的補嘗,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發展燈盞花產業的信心。
2、三七、草烏、半夏等中藥材發展向規模化邁步
三七、草烏、半夏是我縣繼除蟲菊、燈盞花之后發展起來的又一新興產業,已逐步成為我縣山區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為培植好三七、草烏、半夏等中藥材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辦經常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進行實地考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至20xx年6月,全縣共種植三七6300畝,其中,我縣群眾種植的460畝,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陽兩個鄉,比去年同期增940畝,增長17.5%。今年3月因受霜凍災害,全縣三七產業受災4600畝,直接經濟損失4600萬元;種植草烏4222畝,比去年同期增2925畝,增長225%,主要分別在三塘、向陽、白水三個鄉鎮;種植半夏1015畝,主要分別在三塘、向陽、白水、舊城四個鄉鎮。
在中藥材產業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們先后兩次分別與xx鴻翔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云河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洽談,邀請他們到我縣開發中藥材產業。針對我縣目前三七種植面積廣,管理技術相對不高的情況,為進一步整合全縣三七產業資源,提升xx三七品位,我辦到向陽鄉同該鄉黨委政府和三七種植戶一道,共同探討我縣三七產業發展事項。
(二)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形勢良好
1、除蟲菊產業在無公害需求拉動中發展
近來,隨著國際市場對無公害除蟲菊產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縣除蟲菊產業發展重獲生機。但是,由于紅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兌清前幾年收購的欠款,致使全縣廣大農民對除蟲菊產業發展前景仍持懷疑和等待觀望的態度,公司現已呈現出一邊是客商訂單積壓,產品供不應求,一邊是農戶不愿大面積種植,加工原料緊缺,公司一時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中。目前,公司已無原料加工,正在進行設備檢修、超聲波萃取生產線調試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產加工除蟲菊素原藥8噸,生產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1.5%可濕性粉劑、5%水乳劑等農藥產品約20噸;生產細度為80目99%過篩花渣粉300噸;細度為80目98%過篩花渣粉100噸;細度為80目99%過篩花粉100噸。在20xx年實現國內外銷售收入2500多萬元的基礎上,20xx年上半年實現國內外銷售收入425萬元。公司產品國內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山東、福建、江蘇、廣東等省市,國外銷往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歐盟、瑞士、美國、南美等國家。
20xx年,森菊公司計劃在全縣種植除蟲菊5萬畝,3月份,由于全縣遭受春季霜凍災害,除蟲菊產業受災5000畝,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種苗嚴重受損,全面完成今年生產任務困難加劇。災害發生后,我辦配合森菊公司及時深入到各鄉鎮調查了解受災情況,認真做好災情上報工作,指導廣大群眾搶抓節令,做好補植補栽工作,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蟲菊種植以小春為主,大春為輔,一年兩季種植的辦法來完成全年生產任務,解決目前原料短缺的問題,現在已育苗750畝,大田移栽1160余畝。為幫助森菊公司進一步落實今年種植任務,4月21日政府召開全縣除蟲菊生產工作座談會,會后我辦狠抓政府決策部署落實,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兌現花農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積極配合公司員工深入各鄉鎮宣傳發動,引導廣大農戶重樹除蟲菊產業發展信心,栽好除蟲菊。
2、萬壽菊產業穩步發展
萬壽菊是用途廣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xx年全縣種植3050畝,平均畝產值達1200元,農民實現創收363.6萬元。今年將在上年的基礎上穩中求進,擴大發展。現已在永寧、三塘兩鄉落實種植面積1650畝,大面積種植工作正在規劃布局中。
(三)綠色食品加工業效益可觀
1、魔芋產業種植及加工初見成效
魔芋是一種低熱量高膳食纖維食品,有排毒、減肥、通便、潔胃的功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大,產業前景廣闊。xx縣境內大部分地區較適宜種植魔芋,我縣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據魔芋生長環境要求及xx縣地質、地貌條件,結合我縣多年來廣大群眾自行種植魔芋的經驗,加大魔芋產業的開發力度,全力打造魔芋產業。今年,xx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計劃在縣內外推廣種植魔芋5000畝,為農民增收2500萬元,主要安排在我縣東部三塘、向陽等適宜山區鄉。目前,公司已經向群眾發出種子80噸,種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龍頭企業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產線4條,今年1至6月份共銷售魔芋精粉42噸、素食品190噸,實現銷售收入290萬元。
2、阿廬牌蕎系列食品開發前景廣闊
我縣依托xx阿廬旅游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紅河潤高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生產苦蕎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產品有13個蕎系列食品和9個蕎系列保健用品,產品暢銷紅河、昆明、曲靖、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縣落實苦蕎種植面積10000畝;1至6月,龍頭企業公司生產加工蕎系列產品859噸,實現銷售收入808.3萬元,產值824萬元,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
(四)傳統產業發展不斷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縣完成無公害蔬菜種植31156畝次,實現產值1680萬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畝,品種主要是藩茄、萵筍、黃瓜、青蒜等;與曲靖、廣州等蔬菜客商簽訂蔬菜訂單1200余畝;水果39469畝,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產業740畝;完成生姜種植3000畝;油料11500畝。全縣部分傳統產業逐步向“品種優良化、布局區域化、管理規范化、生產規模化、銷售訂單化”五化方向發展邁進。
(五)其他新興產業正在起步中
1、花卉產業有新的突破
花卉產業是我縣一個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切實搶抓機遇,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加快發展,使之真正成為全縣農業產業開發中的又一個新亮點。目前,我縣有觀賞植物、綠化苗木基地2600畝(現在培育面積100畝,定植面積75畝,袋苗面積25畝),主要品種有清香木、石楠、擬單性木蘭、xx尖頂紅欒、xx櫻花、多花含笑、xx含笑、火棘、鵝掌楸、大葉樟、滇樸、黃連木、長青藤等一批鄉土苗木,年生產經營花卉盆景20xx多盆(株),觀賞綠化苗木50萬株,現已成為我縣重要的花卉生產基地,對全縣花卉產業及其他花木生產企業和專業戶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今年,我辦向州創新辦申報的《xx縣鄉土苗木及綠化樹種繁植基地建設項目》已下達,這標志著我縣花卉產業開發工作即將啟動,我們正積極配合縣林科所在白水鎮抓好項目工程的實施。近來,全縣新發展鮮切花100畝。
2、重樓、金銀花、紅花、鐵皮石斛等新興藥材正在引進試種中
在舊城鎮引進重樓、紅花、鐵皮石斛實驗栽培的基礎上,今年我縣在三塘鄉試驗種植金銀花100畝,該鄉黨委政府出臺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種植金銀花的農戶,鄉上將每畝給以1000元的扶持,這進一步豐富我縣特色生物藥業的種群。
二、發展生物產業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個重點
在產業開發工作中,我們抓重點、立主體、打品牌,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確定的產業工作重點,著力開發燈盞花、除蟲菊、草烏、半夏、魔芋、苦蕎等產業和產品,培育三七、萬壽菊、早實核桃等后續產業的指導思想,堅持做到重點產業重點培植,拳頭產業精心打造,全縣逐步形成一些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群。
(二)做到二個兼顧
在全縣生物產業開發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做到新老產業發展統籌兼顧,同步推進,既注重引進培植新興產業,又不丟傳統老產業。在繼續抓好蔬菜、水果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培植新興產業,全面增強全縣生物產業發展的儲備總量和種群數量。
(三)確保三個到位
一是領導到位。縣、鄉各級均成立生物產業開發工作領導小組,使全縣生物產業開發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年初層層簽訂生物產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組織實施有領導,工作任務有目標。
二是服務到位。縣、鄉各級和龍頭企業公司都配備精干高效的產業開發技術人員或生產輔導員,我辦干部職工積極配合相關技術指導員,經常深入到各鄉鎮村寨田間地頭跟蹤服務,督察指導生物產業開發工作,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在各生產環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宣傳到位。在生物資源產業開發創新工作中,我們結合全縣實際,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廣泛宣傳全縣在生物資源產業開發創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讓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知道當地該發展什么產業,怎樣發展這些產業。做到在宣傳面上抓廣泛,在宣傳點上抓特色,堅持重點產業重點宣傳,新興產業引導宣傳,傳統產業側重宣傳,引導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大力發展生物資源產業。
三、全縣生物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目前,我縣生物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從特色產業的培植來看,小而雜,什么都有點,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經多年培植的燈盞花、除蟲菊、草烏、半夏等特色產業現有規模仍然還小,沒有得到深層開發,特色效益不明顯。部分新產業缺乏市場前景分析,盲目上項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現象還存在,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二是初具規模的蔬菜、水果等傳統主導產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銷不能有效對接,產業鏈短,產品價格低,農民增產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資源,小產值的狀況;三是生物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大,企業信譽度低,群眾抗風險能力弱,某些農產品既使是訂單生產,企業也常出現“打白條”或擅自單方違約,政府與企業,企業與群眾打官司的現象時有發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產業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眾生產科技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對新產業的培植常持等待觀望思想,發展緩慢,產品質量不高,科技支撐不夠,缺乏市場競爭力;五是企業投資融資困難,貸款難度大,生產周轉資金普遍緊缺,擴大生產和產品深層開發困難重重。
四、生物資源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四個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產業的培植上,群眾往往持等待觀望的態度,需要各級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發展啟動資金,發揮小資金大效應的作用,扶之上馬,送之一程。三塘鄉在草烏產業培植中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在發展起步階段,由于政府每畝給予200元的扶持,發展速度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面積連年翻倍,從幾百畝一下子發展到幾千畝,成為我縣乃至全州生物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二要加大項目投資和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大項目帶來大發展的思想,多方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扶持帶動產業發展。同時又要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投資融資平臺,敞開投資融資渠道,跨區域協作,引進縣外實力較強的現代企業參與xx生物產業開發,提升xx生物產業品位。
三要加大開拓創新力度。尤其對我們生物資源產業創新部門來說,創新就是我們工作的靈魂,我們在產業培植中必須找準工作切入點,大膽嘗試,主動創新。對某些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我們可以每年只選1至2個產業品種在一些科技意識較強的示范戶中種上幾株、幾分或者幾畝進行試驗,成功了再推廣。同時要開展一些必要的產業考察學習活動,讓生物產業創新系統干部職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信心。
四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在生物資源產業開發創新工作中,我們要在深入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對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要大力宣傳引導,堅持重點產業重點宣傳,新興產業引導宣傳,傳統產業側重宣傳,做到宣傳引導而不誤導。引導群眾在產業培植中對比算賬,看前景、看長遠。
(二)要解決“五個問題”
一要通過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應,拓展銷售市場,延長產業鏈,依托龍頭企業帶動,解決產業做不大、做不強、走不遠的問題;二要通過優化布局,主打品牌,擴大規模,增加總量,解決產業小而雜,汽車拉不了,火車不夠拉的問題;三要通過加強現代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生產者科技水平,集約化生產管理,解決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四要通過建立科學的投資激勵機制,政府投資優先投向那些社會口碑好、誠信度高、群眾信賴、在當地有較強的發展實力和發展帶動力,發展前景較好的現代企業,利用投資激勵機制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和誠信度不高的問題;五要通過轉變作風,深入基層調查指導,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破解發展難題,切實解決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總之,生物產業種類多,產業發展周期相對較長,市場變化波動大,產業工作涉及面廣,加快我縣生物產業發展困難還很多,全縣現有的發展水平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遠,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增強責任使命感,用創新的思維解難題,用科學的眼光謀發展。
生物調研報告 10
本次調研歷時一個月,共走了7所學校,聽課21節,評課指導21節,導課5節,參加教研活動6次,在十五中親自上研討課1節。重點了解了九年級課堂教學現狀,調研了常規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和三級教研準備情況,具體關注和指導了學案研究、有效訓練、有效備課、教研組建設四個方面。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教師發展情況:
物理學科現有教師48人,其中在職教師40人,在職教師中有11名高級教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8人,在這8人中有退休教師3人。近兩年來,在學科有效教研的組織和引領下,教師的業務素質明顯提高。
1、骨干教師都已經處于教學研究的創新期,表現為課堂教學水平穩步提高,教學研究積極主動,富于鉆研精神,在學科教師中起到了引領和輻射作用。例如:15中學的鹿玉琴、趙丹、吳彩鳳和陳洪峻;23中的尹建光、王艷麗和佟莉;26中的張霞;25中李杰;59中的張玉芹、長春學校的楊晶梅等。
2、青年教師發展迅速,新教師投入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高。在骨干教師的幫帶下,素質較好的青年教師成長起來,例如長春學校的何靜今年上了省課;25中的姜華本學期上了市觀摩課;玉成中學朱x、趙x等青年教師也被學校重用,擔任了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他們虛心好學,積極性很高,課堂效果也很好。還有佳化學校的朱麟、長春學校于海洋、26中陳婷婷等,平時他們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備課用心,上課專心,他們的發展潛力很大,后勁也很足。
3、兩位新教師已經進入角色,她們是26中畢月和25中牟萍。由于她們起點高,有深厚的學科知識基礎,所以能很快適應學科教學,本學期他們主動要求在全區上研討課。借此機會我分別為她們安排了指導教師,并把她們結成幫帶的對子,希望她們在骨干教師的幫帶下,在學科教研的氛圍中盡快成長起來。
總之,物理教師隊伍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梯隊,整體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無論在教學水平,還是在中考成績上都有了明顯體現。
二、在常規教學中,集體備課實效性凸顯,真正實現了有效備課
1、集體備課的重心是備學案。學案的大面積推廣,讓教師在備課時有了抓手,組內提前進行了分工,一名教師先備學案初稿,備課時和全體教師進行研討,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成稿。這樣的做法改變了以往一名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使備課研討更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備學案時重點研討了問題設計、情境設計、活動設計、任務設計、習題設計、以及引言的設計等,使學案的設計更具有內涵,更具有可操作性,學案導學作用也越來越顯著。15中學依然走在學案設計與使用的前頭,26中學案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集體備課解決了教師的困惑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總能遇到一些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突破教學的難點的方法,或是對某個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或是如何改進實驗或補充實驗等,在具體備課中尋求他人的幫助,解決問題的同事,實現了共同提高。
3、集體備課中把對教材的挖掘變為具體問題。新教材使用已經有了8個年頭,xxxx年的時候我們針對如何使用新教材開展了全區的集體備課活動,在新舊教材的對比過程中,熟悉了新教材,很好地融合了新舊教材。如今,教師的對教材的理解越來越深課,對于教材資源的挖掘越來越深入,在集體備課中教師能夠做到對教材的某個資源進行再認識、再分析、再加工,充分挖掘了教材資源的內涵,使研究變得更加理性,使思維變得更加廣闊,這方面做得好的學校尤其以15中學為典型,他們教師整體素質高,實力強,為教學研究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在課堂教學中,學案導學分組聯動自主學習有效訓練,構建了有效課堂教學新模式?
1、區內有幾所學校在學鳳城六中分組聯動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中,這種模式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學生分組學習,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組內合作適合物理學科的問題討論和科學探究,由于要與組外競爭,組內合作就形成了生教生的可喜局面,促進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我認為在學習鳳城六中經驗的基礎上,長春學校的課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分組聯動自主學習有效訓練。
26中學的課堂分組競爭的特點并不明顯,他們課前展示做得還可以,能夠結合學習的重點內容,進行復習和預習,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不小的進步。
2、全區所有物理課堂教學都在使用學案,教師對學案的.作用認識得越來越深入,有的教師已經不習慣沒有學案的課堂教學。學案讓有經驗的教師教學思路更清晰,讓沒備課的教師也能上課,讓不會上課的新教師有了依據。學案的使用,使教師的經驗很好地融合和整合,使教師的智慧發揮得更加徹底,學案的使用使教師有精力關注預設,更有精力關注了生成。教學中學案的引導、引領作用發揮得最明顯,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因學案的使用而大大提高。
3、在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指導下,有效訓練變得更加有效。無論在九年級課堂,還是在八年級課堂,教師都能針對考點設置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最后根據考點設計反饋訓練。縱觀物理課堂的反饋訓練,體現如下五個方面的特點,實現了有效訓練。
針對性,教師能夠針對考點設計練習題;方向性,教師能夠選擇中考真題進行訓練;應用性,練習題的選擇重點體現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生成性,在反饋訓練的過程中除了評價學生的對與錯,還關注了學生的共性問題,反思教學的不足;方法意識,在解題訓練的過程中,注意了方法和規律的點撥。
四、關注教研組建設,發揮二級教研的中堅作用,為順利實施三級教研做了充分準備?
1、骨干教師和中心組教師的核心作用明顯。骨干教師是教研的核心力量,他們能自覺地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展研究,不斷地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是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主力軍,他們的經驗成為教學的寶貴資源。骨干教師資源利用得好,能極大地促進教師群體的發展。其次,骨干教師能夠自覺地幫帶青年教師,為青年教師成長進步做了示范、榜樣!骨干教師還能自覺地進行專題研究,主動上研討課,引領一個教研組、一個教師群體開展研究。
2、和氣和諧的研究氛圍,為開展二級教研做好了準備。多數學校的教研組人際關系和諧,研究意識增強,研究的問題越來越有價值。如15中、23中、25中、26中物理組,這些學校相對來說教師隊伍實力較強,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人品好、業務強,他們勇于擔當,善于研究,帶領教研組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活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全體的共同進步。這幾個物理組完全有能力獨立承擔研究任務和開展研究活動。
3、學科研究專題樹已經勾勒出雛形,為開展三級教研提供了研究專題。幾年來,本著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理念,物理學科已經研究了很多專題,積累了很多研究成果和經驗,在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指導下,學科構建了研究專題樹,使研究從實踐層面上升到理論高度,從具體研究向理性整合發展,研究的方向越來越明晰,研究的重點越來越突出,我們將適時地開展三級教研,力爭使研究成果有所突破。
五、存在問題分析與思考:
1、個別學校集體備課隨意性明顯,集體備課的制度監督不夠有力。分析原因,教師工作量較大,對集體備課的認識不深刻,惰性較強;學校檢查不及時。但是,不集中不代表不備課,教師的研究還是能夠隨時隨地的!
2、備課中忽視了備學情。備課時多數教師只考慮自己要教給學生什么,不考慮學生基礎,學生的需要,這樣設計的教學往往是教學目標高于學生基礎,認為地增加了課程的難度,使學生達不到,學不會,認為物理很難學。尤其以農村學校、薄弱學校表現明顯。
3、個別學校對于學案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教師認為寫學案是負擔,不愿備學案。
4、教師發展不均衡,個別農村教師發展滯后,表現為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陳舊。
六、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打算:
1、對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指導教師認識和改進。具體在10月11月開展四節研討課觀摩活動,組織教師聽課、評課,具體指導教師備課時如何挖掘教材資源,用好教材資源;指導教師學會評課。
2、開展關于如何設計學案的第二次階段性總結,在20xx年第一次階段總結時,我們給出了三種課型的學案的建議,使用學案兩年后,我們對于設計學案又有了新的認識,有必要和教師一起交流和探討,形成新的設計學案的經驗。計劃本學期末進行一次學案設計比賽,促進學案研究更上一層樓。
3、嘗試開展三級教研活動。首先從一級教研開始,組織學科中心組,研究如何命題;二級教研組織東西片教研組開展教學研討課活動;三級教研的專題初步確定為學案設計與使用。三級教研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認識、嘗試、實踐、研究、總結的過程,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反思校正,而后才能有所發現、發展。
4、骨干教師培訓的專題是如何說課。以省里說課大賽為契機,以自己的說課經驗為基礎,對骨干教師進行一次實踐培訓,力爭改變以往的過于理論的陳述,而是多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
生物調研報告 11
一、調查概況
通過教師教學效果反饋分析,雖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績理想,但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還稍有欠缺,就這個問題我于xx年4月份,對我校的學生就生物課學習方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初中生的學習生物的學習發發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了準確把握初中生對生物這一非主課的課程的一般學習方法,就初中學生學習方法的情況,對課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的改進需要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學生在課前與課后預習復習情況;
2、學生上課情況;
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初一、初二共6個班進行調查共有310名學生進行了這次調查,接近理想的隨機樣本數量,使調查結果符合實際情況,更加可靠。調查內容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這三個時候學生所采取的學習方法,并包括學生對現今生物課的看法和建議等幾方面內容。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部分學生在生物的學習方法上依然存在著問題。
(一)課前預習情況
1、上課的預習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多能在課前自覺預習,但是19%的學生則是在課前翻一下書,對這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個大體的印象;而13%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12%的學生則是把預習當成是一種任務,老師要求就預習,若老師不要求就不預習;最后剩下4%的學生上課前不預習。
2、預習方法
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會找疑難點進行復習,而25%的`學生則是選擇找側重點;18%的學生會先發現問題,然后就根據問題來預習課本內容找出解決的答案;8%的學生會對照參考資料進行預習;最后16%的學生看一遍書。
通過這些數據,側面反映了學生不知道預習的目的,這就導致學生不知道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這種情況使學生分不清這節課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進一步使課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一個概念老師要重復幾次講解學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課情況
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覺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課堂上采取放任的態度。
1、上課聽課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是認為上課認真聽課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90%的學生都認真聽課;但是也有5%的學生是喜歡生物就聽;而還有4.5%的學生則是聽一下就不聽,剩下0.5%的學生則是從來不聽。
2、上課做筆記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了一半的學生不會做筆記和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其中46%的學生是老師所寫的全部記下來,筆記沒有分重點和非重點,如果課后沒有及時復習,筆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講的難點和考點,復習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且學習效果不好;而3.5%的學生則是不記講的和書上一樣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再強調書上的重點內容,但是學生聽老師講的內容跟書上講的一樣就沒有抄下筆記,甚至沒有將書上相關的內容劃下來,有時老師會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總結性歸納(如列表等方式)使學生復習起來更明了,可是學生就覺得跟書上一樣沒必要記,導致時間一久學生就把知識遺忘掉,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學生則以怕影響聽課為由,不記筆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效果不如其他同學,就是他們不了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的道理,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大腦能記住這節課老師講的內容,但是下課后就很容易忘掉,這也是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
生物調研報告 12
高中課程改革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場由課程改革牽動的整個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深刻變革。按省、市精神,我縣從20xx年8月起啟動高中課程改革,從高一年級進入新課改,高中生物學科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現將三年多以來我縣有關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調研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教體局對高度重視高中課程改革,先后組織縣一中、二中、職高普教部三所高中的全體生物教師參加了省、市、縣三級培訓。成立了縣高中新課程改革領導機構,下發了指導性文件,針對我縣高中生物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縣教研室多次派人到學校組織新課程調研活動。
1、師資情況:目前,全縣三所高中取得高中生物教師資格的在崗教師一共有16人,其中縣一中11人,中職5人,初職5人(其中2人為20xx年初新進生物專業研究生);縣二中3人,中職1人,初職2人;職高普教部2人,高職1人,中職1人。師資基本滿足需求,其中縣一中相對較緊張。
2、課程開設情況:縣一中新課改后前兩年(20xx級、20xx級)自高二起開設生物課程,每周5節,課時相對不足,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完成三本必修課程的教學任務很難到位,也給后步階段的教學和高三復習帶來很大的壓力;自20xx年秋,縣一中開始從高一開設生物課程,課時分配為每周高一3節、高二4節、高三5節,教師才真正做好按新教材有計劃的教學。縣二中自新課改就按生物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調整了生物課程設置,從高一開設生物課,課時分配為每周高一3節、高二4節、高三5節;縣職高自新課改至今一直任從高二開設生物課程,課時分配為每周高二4節、高三5節。
二、課改中的成效及經驗
我縣開展新課程實驗三年有余。在這場歷史性的變革中,生物教師經歷著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教學反思的過程。通過本人的走訪和聽課交流,初步了解到了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新教材知識點的把握、教材資源的有效利用、教法設計等方面的一些情況。使我感到:全縣高中生物教師為達成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在進行著艱辛的努力和探索,和新課程一起成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總體感覺是,各校領導非常重視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課改積極性也非常高,新的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生物教師接受和認同,并開始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發生了許多明顯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亮點。
(一)、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觀新轉變,新課程改革日益得到重視。
隨著新課改的啟動,由于師資的不足和不匹配,我縣三所高中先后招進了6名年輕的生物教師,他們的教齡幾乎還不到三年。面對這種生物教師隊伍整體上較年青、絕大多教師對新課程不適應等現狀,各校不僅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的各級、各類培訓,而且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如:縣一中自新課改以來,除組織全體生物教師先后參加新課程基本培訓學習外,還自主開展包括生物教師在內的校本培訓和校際交流多達20余次,經費投入達20余萬,并對新課程實施配套工程加以擴充和完善,制定下發了《銅陵縣一中新課程指導方案》和《銅陵縣一中新課程學科指導辦法》。這些都體現了教育管理者面對新課程改革所發生的教育觀念新轉變和堅持新課改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全縣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步入良性軌道。
(二)、教師教學理念新轉變,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構建。
1、注重角色轉換和情感觸發,課堂上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關系。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即為假教學。在這次教學聽課調查中我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較注重角色轉換和情感觸發,由過去教師一人講轉向師生共同講,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聽眾的現象有了很大的改變,課堂中出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討論、質疑的場面,師生情感交融課堂教學氛圍濃厚。如縣一中的王悍東老師、縣二中的程軍老師、縣職高的沈立華老師等都從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入手,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充分挖掘課堂活力點,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體會到自由、尊重、寬容、親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從中形成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那就是改變課程教授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注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課堂教學中心轉向以學生主體。
在新課程的生物教學中,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充滿了每一個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動口、動腦、動手,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縣一中的吳安平老師在教遺傳規律的習題課時提示同學們不要就題論題,要養成耐心仔細的審題習慣,并要求審題時要環環相扣,找出題干中的關鍵字和詞,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尤其要把隱含的信息挖掘出來,使之外顯化,要把題目的要點勾畫出來,突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使題目簡化,或可把題目用圖表示出來,使問題直觀化;費忠余老師在總結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特點時,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精心篩選典型的例子,讓學生合作探究總結出其規律之后師生共同編出口訣,這樣既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又幫助學生牢記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特點,促進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楊京舉老師積極嘗試“小型品網”課堂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在信息獲取、探求新知、同伴互助等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得到培養。以上這一切都體現出教師自身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注重。
3、注重信息技術等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課堂教學效果扎實有效。
調研中所聽的幾位老師的課上的都比較成功。成功之處體現在教師教學的新課程三維目標把握較準確,能切合每一堂課的課程內容特點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機應用。新課程實施三年來,我縣信息技術和試驗技術硬件設施有較大的改觀,三所高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微機中心、生物實驗室和相應的工作人員、實驗員,縣一中還引進了數字化實驗技術、實現了視頻終端進教室、建立了遠程化教學資源庫和生物學科教學資源服務和應用網站。這些都使得“多媒體課堂、實驗型課堂、網絡型課堂”成為可能。教師跟隨新課程目標產生的許多美好設想得以實踐,能在知識教育的同時交給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方法,并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的教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研究嘗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和新的教研方式
1、嘗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新課程倡導“關注學生發展;強調教師發展;重視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各校在生物教改中都能從課堂教學環節上探究新型符合新課程評價的.有效途徑。例如:縣一中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先后擬定了《高中生物中心備課組集體備課教案評薦制度》、《銅陵縣一中生物組學生生物學習評價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細則》、《中學生物課堂教學評價量化標準》和《生物實驗教學考核評價指標及目標準及目標》,定期開展了生物學堂教學評價問卷調查;開展校際交流和理論學習多次,課堂教學模式明顯改觀。
2、探索新的教研方式
過去的教研活動是教師以聽為主,被動地接受。在新課程教研培訓中,我們以典型課例為線索,以專題研討為核心,以教師的原有經驗為研究基礎,以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以參研教師的自我領悟、自我構建為目的,通過研讀—討論—總結;示范—總結—模仿;觀摩—評價—創新,使教師在主動參與中,在各種觀念的交鋒中,提高認識,達成共識。新環境下“校本特色培訓和教研”體系逐漸建立和完善。例如:縣一中充分利用校“每五周兩次的集中教研活動”、“青年教師視導課”、“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班”、“師徒制”、“教育科研系列講座”等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認真學習鉆研新課標和新教材,并指導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及時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解答教學疑難,開展學科教研,為教師搭建鍛煉和展示平臺,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才。
三、課改實施中出現的困難
1、教師實施新教學方式和理解,踐行課程標準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有的教師,特別是老教師對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自主、合作等教學方式的理解不夠到位,在應用過程中流于形式,各種教學方式所體現的教學有效性差。不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對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理解把握不夠準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思考還不到位,這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2、初、高中教材知識銜接上存在問題。
一是初中課標與高中課標內容標準的銜接,初中在某一知識點上要求較低,而高中在這個知識點的深化上要求較高。二是學科之間的銜接,在講解高中生物教材《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時需要應用到一些有機化學知識,而學生卻還沒學過這些知識,使學生理解產生困難。三是廣大教師都反映高一學生對初中所學的生物基礎很差,直接影響高中模塊的學習。為解決這一問題,部分學校不得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補習初中知識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比較簡單,首先是初中階段很多學校只對中考學科教學引起重視(學生和家長更是如此),而非中考學科的教學往往被忽略,如生物等學科教學或應付,或被縮減課時。其次是在初中不少生物教師因得不到應得的待遇(評優定職稱等),而紛紛改行去教所謂的主課,嚴重影響初中的生物教學。
3、課程資源問題
縣區總體上生物新課程資源仍相對缺乏。一方面是師生所需要的教材配套品種如參考書、教輔、課件積件素材的匱乏;一方面是實驗儀器設備、信息化條件等不足以支持新課程的要求。至于第一方面的問題,現在已通過各種途徑有所改善,已經日趨豐富了,只是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4、課時不足的問題。這在新課改早期表現突出。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對教材的難度處理缺少把握。二是許多教師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對某一知識點的內容教學“一步到位”,“一竿子插到底”,把許多高三復習知識點上的要求下放到高一。三是教師對新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不適應,教教材而沒有學會用教材,總覺得教材內容多,目前的課時完成不了這些教學內容。四是教材與教輔不配套,符合課標理念又與教材配套的教輔過少,市場上的教輔習題偏難偏舊,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應對將來的高考,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講解教輔上的習題。五是教師在進行探究、自主、合作教學方式的應用中,把握不好教學內容與課時的關系,經常因為探究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安排不當而浪費學時數。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1、廣大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深入鉆研新的課程標準,全面了解其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分析比較新課標和舊大綱,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內容;認真研究教材的結構體系,整體把握各模塊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高中生物新舊必修教材相關內容的變化,克服原有思維定勢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自身的知識更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學中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教會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勤于思考的習慣,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后期的新課程培訓要著實提高針對性,強化校本專題培訓,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業教研人員的專業指導和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教研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以問題驅動帶動教研修一體化,建立教師的發展性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加強初高中教師的教學交流,協調好初高中生物教學。讓初中教師了解高中教材的體系內容切實抓好初中生物教學,尤其是加強對初高中銜接知識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高中生物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讓高中教師了解初中教材的體系內容也是有針對性組織高中教學的一個好的辦法。
3、深入挖掘課內外資源,建立新課程資源體系。實驗和探究活動設備條件和新課程配套資源不足,這一問題要靠有關部門逐步解決。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因地制宜,因才施教,努力尋求新途徑和自主開發學科資源。在實驗設備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作為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校條件,對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逐一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哪些實驗是必做的,哪些實驗是爭取做的,哪些實驗是可以不做要求的,積極探索替代性實驗;而教材配套品種如參考書、教輔、課件積件素材的匱乏和缺乏系統性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高中新課程網絡資源,發揮參與開發課程資源的主觀能動性;按照新課程的要求,老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者,還應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本人認為發揮團隊力量,積極申報做好做實課生物程資源方面的課題研究和應用工作是當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總之,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以來我縣高中生物師資力量和課程開設情況、生物教師的新課程基本理論培訓和教育觀念轉變情況、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變革情況、生物新課程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情況,這將有利于進一步的指導今后的工作。同時,我們也真誠的希望市教育管理部門能多給全縣生物教師提供專業發展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平臺,從而促進市縣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體化發展。
生物調研報告 13
一、調查概況
通過教師教學效果反饋分析,雖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績理想,但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還稍有欠缺,就這個問題我于xx年4月份,對我校的學生就生物課學習方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初中生的學習生物的學習發發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了準確把握初中生對生物這一非主課的課程的一般學習方法,就初中學生學習方法的情況,對課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的改進需要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學生在課前與課后預習復習情況;
2、學生上課情況;
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初一、初二共6個班進行調查共有310名學生進行了這次調查,接近理想的隨機樣本數量,使調查結果符合實際情況,更加可靠。調查內容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這三個時候學生所采取的學習方法,并包括學生對現今生物課的看法和建議等幾方面內容。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部分學生在生物的學習方法上依然存在著問題。
(一)課前預習情況
1、上課的預習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多能在課前自覺預習,但是19%的學生則是在課前翻一下書,對這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個大體的印象;而13%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12%的學生則是把預習當成是一種任務,老師要求就預習,若老師不要求就不預習;最后剩下4%的學生上課前不預習。
2、預習方法
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會找疑難點進行復習,而25%的學生則是選擇找側重點;18%的學生會先發現問題,然后就根據問題來預習課本內容找出解決的答案;8%的學生會對照參考資料進行預習;最后16%的學生看一遍書。
通過這些數據,側面反映了學生不知道預習的目的.,這就導致學生不知道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這種情況使學生分不清這節課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進一步使課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一個概念老師要重復幾次講解學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課情況
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覺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課堂上采取放任的態度。
1、上課聽課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是認為上課認真聽課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90%的學生都認真聽課;但是也有5%的學生是喜歡生物就聽;而還有4.5%的學生則是聽一下就不聽,剩下0.5%的學生則是從來不聽。
2、上課做筆記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了一半的學生不會做筆記和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其中46%的學生是老師所寫的全部記下來,筆記沒有分重點和非重點,如果課后沒有及時復習,筆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講的難點和考點,復習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且學習效果不好;而3.5%的學生則是不記講的和書上一樣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再強調書上的重點內容,但是學生聽老師講的內容跟書上講的一樣就沒有抄下筆記,甚至沒有將書上相關的內容劃下來,有時老師會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總結性歸納(如列表等方式)使學生復習起來更明了,可是學生就覺得跟書上一樣沒必要記,導致時間一久學生就把知識遺忘掉,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學生則以怕影響聽課為由,不記筆記。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效果不如其他同學,就是他們不了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的道理,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大腦能記住這節課老師講的內容,但是下課后就很容易忘掉,這也是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
生物調研報告 14
園林工程建設是一項公益性、民生性工程,做好植物育種工作至關重要。新時期,傳統育種技術逐漸無法滿足育種工作需求。在園林植物育種中應用生物技術,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園林植物育種及綠化需求。
一、生物技術概述
生物技術屬于新型綜合性技術,該技術涵蓋了多項技術,包括:發酵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等等。生物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之上,融合現代技術的所形成的。傳統生物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種子選育、啤酒發酵等領域,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試管核酸技術、細胞生物學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等。和傳統生物技術相比較而言,現代生物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當中,為人們的工作及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與進步。
二、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一)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憑借自身的諸多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當中。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細胞工程育種技術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體現,利用該技術進行園林植物育種,主要以應用原生質體培養技術、體細胞融合及雜交技術等為主。充分結合園林植物的特點,對不同植物細胞進行融合,并借助細胞分子技術來改變植物原有性質,培養新型的植物品種。在細胞工程育種技術中,原生質體培養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生物學理論下,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相比較而言,具備了細胞壁,會給不同細胞的融合造成一定的影響。
然而借助原生質體培養技術,則能夠將上述阻礙消除掉,融合多種不同植物的細胞,并獲得新的植物種類,使得園林植物種類更加豐富。現階段,在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菊花為例,是園林綠化常見植物,具備較高的觀賞性,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借助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展開菊花育種,能夠實現組織培養、脫毒苗和大規模繁殖,并且能夠更加穩定地遺傳菊花的優良特性。在菊花育種的過程中,細胞工程育種技術應用價值較高,例如:輻射誘變育種,在應用時需要注意篩選不穩定的遺傳性狀。不僅如此,化學誘變在園林菊花育種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夠通過化學誘變的方式來改變菊花的形狀,包括菊花葉片顏色、菊花葉片形狀等。除此之外,體細胞融合及雜交技術,也是園林植物育種的一項重要技術。例如:將菊花和大籽蒿進行體細胞融合雜交,和智利喇叭花融合雜交,能夠改良菊花的花形、花色以及花莖。
(二)人工種子技術。現階段,在園林植物育種中,人工種子技術也起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在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下,能夠改變植物的育種方式,不進行花粉傳播授精也可培育新型植物品種。現階段,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現,利用人工種子技術實現了無性繁殖,在植物自身所具有的根莖葉的基礎之上,借助體細胞克隆技術能夠極大的縮短植物培育時間,并且在該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完成對大批量植物的培育,植物育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并且還更加有利于接下來的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園林植物育種整體成效,促進園林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以杜鵑花為例,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具備了較高的`園藝價值。杜鵑花總狀花序有5~22朵花,雖然不會完全開放,但是也有芳香氣味,為更好地發揮出其園藝價值,要重視對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
據相關專家學者試驗表明,利用人工種子技術對杜鵑花進行培育,在無菌的條件下所生長的胚狀體,能夠直接種植在土壤當中,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減少了在培育、移栽以及馴化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量,成本投入也隨之減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園林植物育種中對于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仍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撐,并且所研究出的人工種子的穩定性仍低于自然種子,這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保證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穩定性,達到更佳的園林植物育種效果。
(三)不定芽技術。結合生物學理論知識,大部分園林植物在發育中所出現的芽體,均是從植物的莖尖部位、葉腋部位所生長出的,這是621植物芽體生長的特定部位,包括:頂芽、腋芽等。將現代生物技術應用于園林植物育種中,能夠實現對芽體次出現部位的改變,在傳統部位的基礎之上,能夠在植物葉部、根部等多個部位發出芽體,這些芽體被稱之不定芽。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定芽技術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在任何部位都能夠產生芽體。在實際的應用實中,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方可更好地產生現不定芽體。將不定芽技術應用于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能夠增加芽體數量,促使其會更快的生長發育。為更好地保證不定芽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效果,要重視對低濃度生長素和高濃度6—苯基嗦嶺的應用。例如,在應用不定芽技術培育蘭花、紫羅蘭的時候,使得培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能夠提升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保證園林植物的良好生長。
(四)基因克隆技術。應用基因克隆技術,能夠實現對植物基因的相互移植,甚至能夠通過克隆植物基因的方式將其移植到另一種植物上,活著亦可采取基因相互轉化的方式,改良園林植物的品種。將基因克隆技術應用于園林植物培育中,能夠快速培育優良植物品種,使得園林植物育種具備更高的效果和積極意義。以園林花卉育種為例,在應用基因克隆技術后,對其基因結構進行改變,能夠控制花卉的顏色和花卉的形狀,并且能夠開出更多的花。與此同時,在玫瑰花、百合花、山茶花以及非洲菊等園林花卉進行培育的時候,借助轉基因技術即可改變花卉的顏色,提升其觀賞性。不僅如此,基因克隆技術的應用,能夠控制花卉的花香,例如:原本香味過于濃郁的花卉,可以變得清香,相反的,也可以增加花香,帶給人更加心曠神怡的感受。
除此之外,在園林植物育種中應用基因克隆技術,能夠極大地增加花卉的抗病蟲害性能。例如:英國科學家應用基因克隆技術所克隆出的雪花蓮凝集素,能夠有效防御蚜蟲、葉蟬等諸多的害蟲。或者可以將其移植到花卉中,防御害蟲。再例如:從楊樹中所提取并克隆CDNA,也能夠有效的防御害蟲。并病害防治方面,從國槐及刺槐等樹木中所提取的外源凝集素,對于植物真菌類病害能夠起到有效的防御效果,保證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最后,基因克隆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能夠延長花卉的花期,眾所周知,園林中大部分花卉的花期并不長,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花卉的觀賞價值,可以借助基因克隆技術來延長花期。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乙烯的濃度,控制乙烯合成,并最終實現對花期的延長。現階段,在康乃馨等花卉中提取NR基因、PG基因、氧化酶基因,即可抑制乙烯合成,減慢花卉的衰老速度,延長花期,提升其觀賞價值。
(五)改良植物的離體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要重視對改良植離體技術的應用。由于部分植物對于環境、溫度、氣候等方面的要求較高,部分植物在進入新環境后,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如果環境不適宜,極易導致植物死亡。
基于此,為更好地保證植物移植后的成活率,要做好技術改良工作,這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應用。在實踐應用中,需要有選擇性地培育離體的組織和細胞,保留有意部分,剔除糟粕部分,提升園林植物育種改良成功率,達到良好的整體綠化效果。
三、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的應用發展趨勢探討
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物技術將會更加的先進化,因此在園林植物育種方面的應用仍具備非常巨大的發展前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生物技術在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支撐下,將會實現跟多新型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達到更加良好的植物品種改良效果,保證園林植物生長質量。具體來說,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改變現有雄性不育基因,擴大置物的繁殖規模和繁殖速度,并提升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植物的生長,培育更多優良植物品種,保證新型園林植物品種的穩定性,提升其生命力和繁殖性能。其次,要重視起對園林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尤其是近年來植物生長所受到的巨大影響與制約,嚴重影響園林植物的育種效果,無法保證其成活率。然而借助先進的生物技術,即可實現對園林植物環境適應能力的改變,會更好地適應于不同地位領域的園林,促進園林植物的多元化生長。此外,還要進一步提升園林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確保不同類型的植物更好地適應于不同地區的生長環境,促進園林植物的良好生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隨著園林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對于園林植物育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先進的生物技術應用于園林植物育種中,能夠極大地豐富、改良物種,提升園林植物育種質量,提升園林植物的成活率,保證園林綠化整體效果,促進園林工程良好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生物調研報告 15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一)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及發生情況
區幅員總面積106731hm,其中林業用地72349.1hm,占幅員面積的67.8%;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61072.7hm,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4.4%;2013底全區活立木總蓄積46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3.0%。
區主要森林植物種類:針葉樹種有:杉木、柳杉、水杉、濕地松等,面積19866.7298hm;竹類有:慈竹、雜交竹、綿竹、麻竹、水竹、斑竹、楠竹等十多種,面積33666.7hm;闊葉樹人工栽植主要有樺木、榿木、桂花、銀杏、麻柳、旱蓮(千丈樹)、黃角樹等,天然起源主要有絲栗栲、櫟類、苦皮、鹽夫木、楠木等,面積13333.3hm。
我區林木病蟲害以竹子病害、長足大竹象、竹筍禾夜蛾、赤腹松鼠等為主。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逐年上升,對我區造林綠化成果構成威脅。
近年(2011-2013年)來,區發生的森林病蟲鼠害主要有:雜交竹枯梢病,水竹叢枝病、粗梢雙條杉天牛、柳杉長卷蛾、水杉紅蜘蛛、竹筍夜蛾、竹芽蟲、長足大象、竹螟、垂臀華枝修、麻柳葉甲、赤腹松鼠等。發生面積分別為:2011年3.898萬畝(其中:病害0.45萬畝,蟲害1.949萬畝,鼠害1.499萬畝);2012年3.496萬畝(其中:病害0.3萬畝,蟲害1.697萬畝,鼠害1.499萬畝);2013年3.985萬畝(其中:病害0.3萬畝,蟲害1.695萬畝,鼠害1.99萬畝)。每年對發生的病蟲鼠害均指導林農或業主進行了積極防治,防治率、無公害防治率分別在99%以上和96%以上。
2014全區發生病蟲害總計3.85萬畝,其中:病害0.25萬畝,蟲害1.6萬畝,鼠害2.0萬畝。發生病蟲害種類有:竹子枯梢病、水竹叢枝病、竹筍禾夜蛾、長足大象、粗梢雙條杉天牛和林木鼠害等,竹子害蟲—長足大象、粗梢雙條杉天牛和林木鼠害將發生嚴重。長足大象主要分布在,等鄉鎮慈竹林分內,粗梢雙條杉天牛主要分布在,對巖等鄉鎮柳杉中幼林林分內,林木鼠害主要分布在,等鄉鎮和國有林場后經、等工區柳杉、杉木中幼林林分內,因此,上述地點是今年發生和防控重點區域。
(二)森防機構及人員現狀
我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1個5人,全區測報站(點)26個,各森林管護站及林業工作站配有一名專(兼)測報人員。
(三)測報、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全區森防測報和防治工作主要依托26個測報站(點)開展各項工作。每年制定《區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方案》,強化森防目標管理,主要監測長足大竹象、赤腹松鼠、竹子病害的危害情況,積極開展越冬前后及發生期病蟲情調查,按時開展病蟲情況測報,及時發布病蟲情報,提供防治依據,并適時組織開展病蟲防治。積級開展森林植物調運檢疫和種苗產地檢疫工作,形成測報、檢疫、防治三個環節,相輔相承。
在防治模式上主要采取專業隊防治和群眾防治相結合,重點防治和一般防治相結合,限期防治和自覺防治相結合的模式。對主要通道綠化樹木、退耕還林樹木、天保樹木、名木古樹等進行重點防治。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信息、簡報以及印發宣傳資料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對本轄區的苗圃、種苗繁育場所、涉木企業進行檢疫登記和檢疫登記核查,并開展產地檢疫,確定執法重點。同時,林業部門積極籌資備藥和推薦購買藥物,主要領導親自抓防治工作,技術人員不辭勞苦,深入發生區調查蟲情,指導防治。從而保證了林木的正常生長,有效地保護了我區的造林綠化成果。
(四)監測防控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不斷加強和完善森林病蟲害測報防治體系建設,為保證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順利實施,區林業局成立由森防站站長任組長,相關科室、片區林業站負責人、鄉鎮林業員為成員的技術指導小組,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協調解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每年開展培訓,提高素質,利用多種形式搞好技術服務,推廣森防新技術,確保有蟲不成災。
二、森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我區森防機構級別低(股級)人員少,經費不足,且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基層森防人員少、素質偏低、并且不夠穩定,工作缺乏力度。
(二)測報、檢疫設備簡陋,測報手段落后,缺乏系統性,人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測報、防治和檢疫工作的質量。
(三)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且人工林多為單一樹種、單一結構的`純林,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病蟲害同步增加。
(四)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病蟲害發生后,一味依賴化學農藥,不僅殺傷大量天敵,使病蟲產生抗藥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適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客觀要求,缺少符合林業特點的防治藥劑和藥械,防治效率較低。
三、全面提升森防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的關系,充分發揮森防工作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造林綠化成果中的作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病蟲害防治貫穿于森林資源培育的全過程,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在營林的各個環節如選種、育苗、選地、造林、經營、撫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樹木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來源,協調各生物間關系,提高樹木抗性,是實施森林病蟲害由被動防治為主動防治的根本途徑。
(二)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一是要完善營造林的有關標準和方法,從制度上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全過程,逐步實現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二是切實加強監測預報工作,健全和完善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加快各級測報點建設速度,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三是加大檢疫執法力度,抓好無檢疫對象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依法建立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堵塞漏洞,嚴防危險性病蟲的傳播蔓延。
(三)搞好預防是實現可持續控制的基礎,必須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以營林為基礎,綜合性營林措施是防治病蟲害的治本之策,要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工作的始終,逐步實現森防工作的“四個轉變”,切實把森防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預防工作上來。
(四)應加強森防法規宣傳,普及森防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全社會對森防工作的認識;不斷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森防執法力度,嚴格執法,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從靠行政手段轉變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來,要對重大危險性病蟲害推行防治通知書制度,提高除治工作的強制性;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強化執法監督。
(五)將森防工作作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各級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要定期開展檢查,掌握森防工作開展情況,目標完成情況,并及時通報。對完成好的要通報表揚,并給予資金獎勵;對完成差的,要通報批評,并核減防治經費。
(六)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廣大群眾和全社會對森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印發宣傳材料、舉辦講座、病蟲災害宣傳、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宣傳等形式宣傳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擴大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社會參與程度。
【生物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生物調研報告12-23
生物調研報告(15篇)12-24
統計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5
消防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6-13
醫院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20
汽車調研報告范文_調研報告05-06
制藥企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04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3-21
調研報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