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1
課改xx年,教育最大的成就莫過于課堂的變化。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動并促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學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佳木斯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體有哪些變化?11月,小學部分三組深入到全市各小學進行調研。
我們這一組一行5人,先后進入佳木斯第六小學、郊區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實驗校、東風區松江小學、二十三小學、農墾小學等7所學校,平均每人聽課14節,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業、試卷。
從總體上看,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感觸最深的是發生在學生身心上的變化:他們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陽光開朗的氣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師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在游戲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師組織折紙、填圖等操作性活動,引導學生向更高一層的抽象思維發展:線段、長方形、圓等,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與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師與王麗丹老師的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發言時、思維活躍。佳二十三小李玉榮老師“珠心算”一課,展示了數學課堂靈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師的《可能性》教學,故事導入,充滿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學習任務單”后,讓操作性活動有序展開。孩子們分工明確,在游戲中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給學生的時間、空間,獨立學習的機會明顯比以前增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且有效,滿堂灌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王亮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導入精彩,從教學樓照片抽象出基本圖形,情境生動、貼近學生。導入部分的鋪設、面積公式復習等,關注了各層面學生發展。發揮了“小班額”優勢,學生數學思維處同齡孩子領先地位。生生間的深層次互動得益于王老師的獨特教學藝術。
3、師生角色的變化,帶來了課堂教學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能讓我說說自已的想法嗎?”“你們對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嗎?”。在十五小,所聽課題是:《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探究欲望較強;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不同算法的特點,盡可能選擇多種算法中較優化的一種,采用合理、簡潔、靈活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學氣氛寬松、和諧。農墾小學張海虹老師、王英濤老師、趙健老師、趙化連老師,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數學,問題由學生提出、由學生解決,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觀”。得益于校長、主任辦學理念新與創新意識強。
4、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教師十分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與方法的過程設計,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課堂上,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通過評價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東風區松江小學王桂凡老師的《筆算除法》注重試商方法的指導,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讓學生在經歷反復說、試商的過程中,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風樸實、扎實。給學生留出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對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標》學習還需加強,加強對十個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于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2、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新知識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很多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與創新之間關系還需進一步思考、認識與理清。
3、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于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鐘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于它的使用不當,挖掘不夠深刻。缺少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與分析。
4、評價。調研過程中發現,有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及時,但,激勵作用不足。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性、發展性評價。對發展性的評價的理解有所欠缺。發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結論性的語言。對優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比如:4行7字詩中含有字的個數,一名孩子匯報說:2x4加5x4我得到28個字。教師評語說:“錯了,老師的要求是用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你沒有按老師要求做。”課后與老師的交流改進建議:激勵為主;先肯定孩子把詩歌分兩部分后求字數是很好的辦法。之后,再追問孩子:如果用7的口訣,你怎么做?這樣一來,即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關注。
5、作業。教師都能及時、認真批改。還可有所創新與突破,教給學生科學的作業方法;比如:可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簿”,將錯題原原本本的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標注,然后在錯題下面,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類似的錯誤就不會再發生。也可嘗試學生編題,互評、互批等。開放性作業與評語、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設等,我們與發達地區還存在差距,需進一步努力。
6、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需要加強。用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語言是數學思維活動體現的重要的一部分。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外顯,如何讓學生把思考表達清楚?教師的重視與培養是關鍵。
三、下一步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加強讀書學習。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教研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與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這塊的陣地,加強集體備課。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后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扎扎實實地去研究。
3、專題研究,扎實實驗
近十年課改的實驗,趨于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比如: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計算教學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扎實實驗。
4、加強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
重視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
5、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2
課程改革在我區已經進行五年了,有力地促進了我區課堂教學。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區小學數學學科新課程實施—課堂教學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待著能夠找到推動并促進我區小學數學學科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根據我校整體工作安排,歷經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對全區十三所小學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我們數學教研室三位研訓員主要任務是分年段深入課堂聽課。共聽課121節。從總體上看,各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很重視本次調研。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地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一)教學目標體現了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達標才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的課堂改變了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淡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現象,課堂教學努力體現了三維目標全面有機結合,具體表現在:
(1)課堂上教師能把知識與技能目標作為基礎而重要的目標努力地凸現它的地位,很多教師的課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全面扎實,并能夠適時作相關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從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學習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多數課堂體現了平實、扎實、有效的特點。
(2)關注過程與方法目標,構建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數學有效活動的過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師們精心為學生創造了多種活動形式,能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嘗試與探索新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組織者與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明顯。東勝的趙麗華,實驗的侯曙光,育才的鄧麗紅,廣場的劉俊峰,牛心臺的趙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臺子的汪洪麗等老師在為學生構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數學活動做得比較好。他們所展示的課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透數學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們心中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觀”。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意適時、適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時機找得準,不進行刻意的與課堂教學豪無聯系的或比較牽強的情感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當。今天的數學教學雖然有它的來自于筆紙考試評價的牽制,多數老師們沒有把教學目光過分放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目標上,教學上仍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對學生終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標。老師們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中、為學生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及老師們對于學生的關切與賞識中讓人感覺課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體現完整性。老師們采用新課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結構模式來組織教學,教學環節清晰,能注意各構成要素的和諧。并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習慣。
1、注重生活情境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富有思考價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鮮活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由于創設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得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數學生活化,引發了學生認知經驗,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化思考。多數教師能夠借助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合理地提取數學信息,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是課堂教學主要環節。老師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領域下的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有效地開展建模活動。尤其是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老師們能夠抓住各領域的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各領域的教學理念。空間與圖形部分牢牢抓住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這個教學的核心,借助直觀,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主動建構的活動過程來建立新的數學模型。廣場的劉俊峰執教的六年級的《圓柱的表面積》,東勝的王慎云執教的四年級的《四邊形的分類》,實驗的趙娜老師指教的《辨別方向》,聯豐的馬世研執教的《認識路線》等等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領域教學特點。統計與概率部分以培養統計觀念為教學核心,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聯豐的王書執教的三年級的《平均數的意義與求法》,聯豐的劉俊薇執教的二年級的《統計圖表》、等都很重視學生的統計觀念的培養,重視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分析過程。教學效果良好。這兩個領域的內容老師們在建模環節中引領學生做的透徹。
3、解釋應用拓展環節設計有梯度,有層次。既考慮全體的達標,有基礎的解釋應用,又關注個體的發展,有數學深層次的拓展。教師們普遍再此環節用心設計。
整個教學個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了,銜接自然。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對各環節的教學把握適度,有所側重。
(三)教學內容體現合理性。
在教材的處理上,能夠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駕馭教材有機結合。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了些彈性空間,這無疑對教師在運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春明小學的劉希,新明小學的楊俊,廣場小學的陳艷,牛心臺小學的蔡慧英,臥龍的郝運豐,高臺子的劉娜等老師們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又根據學生實際和個人對數學教學的研究與自我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實,富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利于學生數學思考。
(四)概念性教學有所突破。數學概念是對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數學概念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由淺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復原概念的產生、形成及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實際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概念教學,而把目光對準實際應用,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會用就行,并且這種會用也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把它形式化,大多數學生僅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今天的概念學習,應該是把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與在實踐中運用概念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抓住概念本質.透析概念內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對于概念性教學我們看到了不少老師們成功的教學。高臺子富炎老師指教的《面積》一課,為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下充分理解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面積這一概念。學生對于物體的表面、封閉圖形、以及他們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再如不少老師上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老師們都努力為學生構建經歷認識分數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動手折、涂、畫的過程中感受分數的意義。走進概念的本質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記憶這一點很可喜。
(五)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充分運用
學校有電教設備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東勝小學,聯豐小學,春明小學,牛心臺小學,高臺子小學,新明小學,大峪小學的老師們現代電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師的課堂使用電教手段。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而且老師們具有一定的現代電教使用技術。
盡管我們在調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突破。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于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課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實平常的多。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的,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為數學知識載體的數學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簡約化的特點。教學上的很多東西要靠老師們潛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才能為學生的提供優化的學習內容以及關注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他不但呈現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教學的方式涉獵不少,新知識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老師們對于此把握得不夠好。
(三)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于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鐘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第一,為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師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誤區使得課上有生活內容過于泛化之感。在開課伊始的問題情境創設環節,尤其突顯。很重要的來自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的數學情境似乎不見了,或者很少見。第二,所設計的情境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缺乏有效性。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于它的使用不當,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實效性,過于“泛化”。
教師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目前課堂教學看,熱情有所減退,老師們趨于理性思索,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時機及過程設計還不夠好。教師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①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②小組合作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③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大的探討價值,表現在有些教師把學生一看就懂的內容讓學生合作學習,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五)課堂教學缺乏有效評價。教師的評價是一堂數學課的關鍵,是每一個環節重要之處的點睛之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準確、到位的評價,必將引導學生朝準確的方向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調研,我們感覺教師普遍淡化評價活動的設計,課堂上對學生的情緒、行為的即時評價欠缺,評價表象淺層次的居多。一方面,說明老師們不夠重視評價,另一方面,說明老師們對學生學習行為關注不夠,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情關注不夠,不能適時抓住來自于學生的思維做有效的評價。還有,教師的教學機智不夠。
(六)數學活動缺乏體驗
在低年級的有些課堂上發現,學生一會兒忙話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是外在多于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較差,學生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活動的價值也就沒有了。中高年級的學生不缺乏活動的目的性,但活動體驗的深刻性不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思考少。缺乏創新與個性。
(七)預設性太強
課堂教學,沒有很好的預設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學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關注動態生成,講究有效教學。有效是教學之本。老師們所表現的
第一,超時授課。一節課有的老師們為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超時授課,也有老師對完不成全部內容心懷遺憾。
第二,對課堂上的生成關注不夠,一是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是紛呈的,有些內容需要老師創造機會,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主動思考,表達想法的欲望不夠強。來自于自我的生成的東西少,這說明教學關注程度不夠,二是對于學生已有的生成教師關注不夠到位。尤其是對與生成的問題不能做到是否予以關注,常常是草草處理。按既定預設的教學行進。
第三,學生缺少了主動思考的過程,學生被動得聽講與被動的執行老師的指令居多,鮮活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不多。
(八)課堂上缺乏深層次思考的問題。老師們給學生的思考的問題深度不夠。《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多數的課堂教師提出的諸多問題,學生順順利利解答。細思量,這些問題的解決,還不能足以說明學生已經經歷了數學思考和獲得了數學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也極少具有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失去合作探究的意義,有形無效的居多。就教師如何提問,什么樣的問題更具思考性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研究。
(九)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缺乏有效性
老師們有一定的電教應用意識和操作技術。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電教的使用達不到促進教學的需要。為電教而電教的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三、下一步學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數學學科的發展,離不開那些熱愛它的老師們。許多老師們源于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負責,對自我的積極求進,不斷地學習著思考著工作著,數學學科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老師,才得以快速發展。實驗小學的侯曙光老師密密麻麻的書頭教案,足以讓你震驚—真下功夫啊,不愧為市級優秀教師,東勝的王慎云自制精美實效的課件,不能不令你贊嘆—她的課件走進了各網絡成為共享的資源。高臺子的劉宏不失時機地與人交流研究教學問題,育才小學的鄧麗紅自己花錢買學習網站一直持續至今,這些都使你感覺到他們是求進的人。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研訓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以鼓舞,以弘揚。。
(二)用好校本教研這塊便捷的陣地。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很具有實效性與操作性,關鍵是領導要加強重視。據了解,我區的春明小學,廣場小學,新明小學,高臺子小學,聯豐小學在數學學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視。開學以來,他們分別在本校以課堂教學觀摩研討的形式對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以校為本的學科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后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扎扎實實地去研究,以提升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
(三) 專題研究,扎實實驗
針對以上調研的優點與不足,可以說我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過近五年課改的實驗,趨于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分專題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某些領域的某些內容我們的操作已符合新課程理念,能推廣的我們要在各個層面上推廣,在教學手段上,比如說自制電教手段的使用,在學習內容領域的研究上,比如說,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把我們的不足,比如說從內容領域看,計算教學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一專題研究為切入點,扎實實驗。
(四)加強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
在學科教學上,總是有些教師走在前列,我們要關注這些教師,用好這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各校均有能夠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科教師。重視學科教師的建設,讓骨干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從我區這個層面上,發揮學科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我們將繼續采取充分發揮明山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的輻射與引領作用,這些老師來自于各校學科骨干。用于全區及本校。另外,本學期正在評選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將為我區小學數學學科發展起推動作用。帶頭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發揮。
(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調研結束,我們三位研訓員會從整體的角度制定我們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全區專題式互動研討活動。
以明山師校的網站和明山區小學數學教師qq群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導我區小學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研究。
以各負責年段為單位,開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動。本次調研,我們分年段聽課的,不同的年段會有各自不同的問題與思考,每個人針對各自的年段開展適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動,以確保教研實效性。
以上的反饋如有不到不周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3
一、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目的:了解掌握我校目前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和效果,為課堂教學改革和今后的教學工作夯實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調研時間:20xx年9月28至10月5日
調研方式:全員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即:對數學任課教師進行全員調查,主要采用座談了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方式。調研內容:新課改中的新教學模式,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認知與控制情況,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情況。
二、調研過程與結果
1)真正實現讓每位學生都學習,讓每個學生都進步這是分組教學(小組學習)的優勢,也符合我們的工作實際,進入學校的小學畢業生來自不同學校,差異較大。有優秀生,也有學習相當困難的學生,在小學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很難改變,總之“后頭”很大,基礎很差,只靠教師的力量顯得很微薄,分組教學可以適當彌補其不足,通過小組互助,結對幫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有位領導舉了這么一個生動的例子:這就好像幾個人一起走路,走得快的拉著走的慢的,不走就拽著走。這也許就是實實在在的農村基礎教育的寫照(其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次是導學稿,學困生是可以學會一些簡單的知識的。導學稿設計的基礎性問題,學困生通過自學和幫扶多少可以學點東西,可以在導學稿上做些題目,尤其是課堂活動,學困生比成績優秀的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學困生群體中活潑好動的居多,展示過程中它們顯得很從容,雖然時常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總之,優秀生在輔導學困生時會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更深刻,學困生也不像以前無所事事,能夠學些東西,教學相長,共同得到提高。所以,每個學生都學習,每個學生也都能有所進步。這樣的課堂也少了許多不和諧音符。原本好動的孩子們有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有了自己交流的機會,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少了,自然,頂撞教師的也就少了。
2)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集體備課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導學稿是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的集體備課成果。編寫導學稿一方面摒棄了傳統的備課、作業方式,也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農村中學教師素質偏低,有些教師甚至難于編寫一份可用的教案,因此集體備課,知識資源的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從目前來看,教師編寫的導學稿較課改之初有了質的變化,不僅選擇題目典型,而且能較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拔高也不降低教學標準。其他方面的素質也相應有所高,每一次突破教師們都付出了勞動和汗水。
3)教育教學成績有一定提高
教育教學的成績表現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評價教學改革效果時文化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學生學習習慣,動手操作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它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原則。實施課改以來,起初是以課改先進與普通教師的對比,課改中表現優秀的數學教師教學成績提高較快,說明本次教學改革對提高學生成績是有效的。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4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存在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不相符的地方。我們要及時的認清,并找到能有效解決的方法。
關鍵字:農村教學現狀、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情況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我們鎮各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我感到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舊,與新課程相對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農村小學校舍吃緊,沒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硬件建設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當前農村教師有下面幾種類型:
1、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在農村占多數,以男教師居多且接近退休。他們認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而且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升遷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樣。
2、牢騷滿腹型。這種類型較多存在于女教師身上。她們對學校的管理不滿,對青年教師的行為不滿,對現行的教育機制不滿。很多的不滿郁悶心頭,只能以“刻薄的語言”、“牢騷的行為”來緩解心中的壓力。
3、知足常樂型。這類教師對學校、對工作、對教育失去了曾經熾烈的熱情,僅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
4、積極進取型。這種類型的教師雖然在農村教師中比較少,但他們充滿朝氣,樂意和各種新理念、新思想。能夠主動和青年教師探討課堂。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增強自身實力,注重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起來。
(三)學生現狀
1、缺乏自信心
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
(1)膽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2)缺少主見,屈從別人,遇到一點困難尋求幫助。
(3)求知欲不強,口算慢,課堂上不積極思考問題。
(4)不愿主動發言,回答問題膽子小、聲音小。
(5)做作業速度慢,不敢讓老師面批,怕有錯題被批評。
(6)不敢接受挑戰,有畏難情緒,預料失敗。
(7)見到老師采取回避、退縮的態度。
(8)成績不如意有厭學傾向,甚至想到輟學。
2、不良學習習慣
農村孩子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馬虎了事。在缺乏嚴肅認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養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為:上課分神,不注意聽講;作業字跡馬虎,錯誤率高;不能認真進行預習、復習等。
(2)依賴懶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辦代替促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為:作業抄襲;作業依賴同學或父母完成;作業怕做、不做等。
(3)厭煩畏懼。在單調乏味的教學情況下,在屢遭失敗而得不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而缺乏興趣甚至喪失信心。具體表現為:厭惡上學,逃學;害怕老師;害怕測試等。
(四)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追求形式上的三維目標,缺乏真正落到實處的教學活動支撐,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發展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獲得過程,啟發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目標。[2]有部分小學教師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以及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夠,導致在教學中走過場,許多目標無法真正落實。
也有的教師對數學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有一定理解,教學目標定位相對準確,在課堂上也有體現,但從目標的達成來看,顯得不成熟。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無目標現象,他們教學無要求、無方向,走進課堂就是講,就是灌,講什么?隨意性很大,一下講這兒,一下講那兒,重點沒有突出,難點沒有突破,從上課一開始,除了幾個成績較好的外,其他都在霧里看花,不知本節課要學些什么,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是達不到新課標、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學方法傳統呆板占主導
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實際上是學生在已有舊知識、舊經驗等的基礎上自我構建,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層次,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加入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當下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依然熱忱于粉筆、教本加嘴巴,簡便;講解、練習加作業,一節課下來很難見到有生動有趣的體驗場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因過分強調以提高教學成績為前提,免不了會產生教學的“應試”現象,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通過大量的訓練來提高學習成績,片面地追求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教學方法有些變化,但因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而走了極端。如:因過分強調張揚學生個性、活潑好動,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缺乏勤奮刻苦、靜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因過分強調探究創新,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產生浮躁、華而不實的心理,引起教學質量整體下滑的趨勢等。
3、課堂缺少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不高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應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放手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變被動接收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上開展學習活動,近年來雖越來越愛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就目前的狀況看,情況并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教師雖注意學習活動的設計,但往往由于活動目標不明,只限于一些純操作的活動。
(2)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只從知識內容的需要出發,而沒有考慮采用符合學生需要的活動方式進行。
(3)活動的目的簡單、狹隘,局限于一種知識的習得活動,而往往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師現狀形成的原因
1、師資隊伍老年化。我們鎮7個村級小學一共12個數學老師,其中50歲以上的就有10人。年齡結構老化。從而導致目前農村小學數學師資質量、數學教學水平等因素顯得薄弱。
2、考核、評價制度與新理念不相符。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唯教學實績是舉受這一導向影響,數學教師們是盡其所有本領,盡其所有時間,堅持“題海戰術”,而對新課程新教學望而卻步,生怕誤了學生成績。在這樣情況下,數學新課程的推進就受到影響。
3、新教材“難度大”。數學新教材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編寫成的,較之以前,知識難度在下降,但卻給學習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間,許多老年的數學教師常感覺課本中只有那么幾幅畫,沒什么東西好教,重點在哪,難點在哪,很難把握。相比較之下,老教材的設計不僅教什么給設計好了,連怎么教都安排好了,當然一些教師就適應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內容信息含量新,個性特點明顯,有時更切合城市里或網絡普及率高的地區孩子,與目前一部分邊沿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于衷、漠然置之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于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進課堂,如何用新的教學方法,如何引導學生用新的學習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數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形成。
(二)學生現狀形成的原因
1、對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既是與生俱來的個性特點,更與他們所在的地理環境、家庭條件和教育引導有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自卑心理較強是妨礙自信心樹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數學能力和水平不強
(3)教師教學態度和方法不當
(4)家庭教育嚴重缺乏
2、不良學習習慣成因
(1)教師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2)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影響
(3)不懂得合理支配時間,學習興趣不濃厚
(4)家庭環境的影響
(三)課堂教學現狀形成的原因
形成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教師自身認識與自身知識水平,其次就是農村學生的自身水平,農村孩子知識面窄,見識少,一節課全靠老師組織引導。
以上便是目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數學教師如何去做。而數學教師想要達到新課標要求下的課堂教學,以下幾個建議還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認識水平,為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確使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如何構建有活力的課堂,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5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及,新理念進入踐行期,正逐步走進課堂。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掌握一線發展情況,了解老師們所需,開展老師們愿意參與的教研活動。
這次調研,采用的方法是直接進入課堂,聽推門課,與老師們座談等。
最可喜的一面是:各校重視橫向溝通,外出學習被鼓勵與支持。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方面
品牌學校20小、11小、九小、六小穩步發展中,課堂教學又有新意。從生源方面也體現出社會對他們的認可。
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關鍵。
老師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已經知道豐富自己的課堂,創設情境,確立問題意識:用情感激發學生,形象化、具體化創設認知環境;在強化問題設計與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略顯不足。
重視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中,老師們與學生平等互動,在對話、討論與交流中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法指導已成為教學行為的重要取向。
重視練習,反饋調適:精心設計練習與作業;在全面分析學習中的.各種反饋信息方面,有待加強。
深化總結應用,使學生愛學。
學生探究學習后,要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的知識,并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熟練并創造性運用所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鞏固理解內化階段讓學生進行獨立練習,辨析練習及發展性練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更深刻,使知識內化為能力。
2、教師方面
愛讀書、重視學習。
在有效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其具有怎樣高級的專業化水平,而是他是否具有“激勵性人格”:能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并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學會。教師的激勵手段還有待加強。
對教師而言,追求高效課堂,比學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教師教育策略的積累成為成長的關鍵。
知識的變更日新月異,而方法是永遠不會過時。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應是以掌握學習方法為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是生活問題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我們的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多創設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進行直觀演示,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評價已呈現多元態勢,薄弱環節是過程性評價。
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教學生學會觀察,抓住題目本質,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從而使學生學得其樂融融。
3、學生方面
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表現出很大差異,課堂中,多數學生學習熱情比較高;少數有游離學習之外現象。
值得表揚的是郊區沿江小學,孩子們的表現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發言積極、思維活躍。
座談時了解到:他們的生源140名孩子進入市內小學讀書。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重視分數。
畢業班的情況:面對升學壓力,孩子們忽然沉寂,有了與年齡不相稱的表情。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解決以上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關注集體備課實效,營造民主、和諧教研氛圍。
2、發揮骨干教師、省級、市級、校級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6
為了更好推進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本學期學校開展以“在課改新背景下,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調研活動。我本著務實求真的精神隨同老師們結合區“閱讀、體驗、互動、鞏固課堂教學及導學案教學實踐活動,公開課、聯片教研活動展開“課堂教學有效性”專項調研活動。
在這次專項調研活動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幾年來,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教師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生動有效學習活動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學會學習。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有效情境創設
目前“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一些公開課,研討課中,老師們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本學校,石守琴老師上《圓的周長》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小猴和小兔賽跑的情境。小猴沿著正方形的路線跑,小兔沿著圓形路線跑,同學們,你們說的比賽公平嗎?為什么?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正方形周長類推遷移到圓的周長,使學生思維落到圓的周長上,要想知道他們不公平的比賽學習圓的周長后就知道了。
二、重視有效操作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內容。如我校,郭香果老師上的六年級《軸對稱圖形》這節課,郭老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來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和創造美。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努力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科學韓繼明老師教學《推和拉》一課時,為了實驗驗證推和拉是兩種方向相反的力,讓學生在小組中推手掌,拉手腕,并在小組中統計,記錄匯報,引導學生發現實驗結果。隨著學生在活動,探究,思考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體驗情感,獲得知識。
四、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特別是一些示范課、公開課、研討課,教師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實驗小學王建老師上四年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節課,利用直尺、三角板驗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王老師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動手操作,讓三角板緊靠直尺,然后在移動三角板驗證,然后互相交流結果。最后得出結論: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看到以這些課堂可喜變化同時,也不可否認是,目前小學數學常態下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以致課堂教學出現形式化,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冷靜思考,理性客觀地反思過去,實事求是面對今天,以平和心態面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存在問題:
1、個別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設計重教法、輕學法。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課堂上缺乏質疑討論,學生主體意識沒有得到很好發揮,沒有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一些學生而是在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
2、教師鉆研教材不夠,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
3、小組合作學習有形式都無實質。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乏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4、課堂練習設計單一,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對知識的內在聯系挖掘不到位,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夠。
5、情境創設,牽強附會。有的課堂過于追求教學情境化,一些數學內容被機械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6、教學過于追求手段現代化。現在的觀摩課,似乎不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制作課件,可結果并不理想。有的課件只不過是課本搬家,有的教師因為有了多媒體,干脆不再寫板書了,以課件代替板書。
7、個別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教育機智,教學語言不夠準確,不夠生動、豐富。
建議: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科學合理創造性使用教材,設計好每節課的預案。
2、探討和研究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3、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學內容。
4、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5、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好教具、學具,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6、教師要能夠精心設計練習題,層次清楚,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思考性。
7、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要讓每個人都動起來,真正達到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圓滿解決問題。
8、不斷學習、實踐、反思來提升自己課堂教學機智和教育智慧,促進專業成長。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改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有效課堂教學之路,成為新課程改革實踐的需要,教師的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7
新課程在小學全面實施已經9個年頭,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新課程理念是否在教學各環節得到具體體現?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大教學資源觀是否樹立起來???帶著這些問題,我對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發現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教師依舊是“穿新鞋走老路”,與新課程相對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農村小學校舍吃緊,各功能室不齊全,大部分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只有簡單的遠程教室,學生平時輪流上課。學校電腦室的電腦配置不高,校校通網絡僅僅是擺設,學生和教師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學校硬件建設落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1、教師的思想現狀
我把所調查的126位農村小學教師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以男教師居多,農村部分教師是由民辦教師轉正且已接近退休,他們認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再說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也是白搭,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雷打不動”的架勢。這種類型占18%。
(2)牢騷滿腹型:這種類型較多存在于女教師身上。她們對學校的管理不滿,對青年教師的行為不滿,對現行的教育機制不滿,很多的不滿郁悶心頭,只能以“刻薄的語言”、“牢騷的行為”來緩解心中的壓力。長此以往,無心鉆研教學,得過且過。這種類型占16%。
(3)知足常樂型:這類教師對學校、對工作、對教育失去了曾經熾烈的熱情,有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僅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他們的生活長期定格在“不需要去問自己是否教給學生什么,只要讓
學生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就行了;不需要去問自己的職業生活是否有意義,只要平平安安就行了”的生存慣性之中。這種類型占46%。
(4)積極進取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充滿朝氣,樂意和各種新理念、新思想、新設備聯誼。能夠主動和其他教師探討課堂,他們認為“態度決定一切”,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增強自身實力,更注重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起來。“只要付出就有收獲”是他們一貫奉行的原則。這種類型占20%。
2、教師的教學現狀
(1)教師鉆研教材的深度不夠,課前準備不充分。
既要減輕學生負擔,又要提高教學質量,其關鍵就在于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想上好課,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很難奏效的。由此可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出路正是在于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但目前在農村小學,一般教師的課前準備往往是應付性的,是現成照抄的,并且在教案中例題和習題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例題和習題的課堂出示又是臨時書寫的多,課前書寫好的少。有時全班學生在課堂上干等老師在黑板上抄寫例題和習題,致使課內容量少,時間流失多,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師課堂提問因課前缺乏、推敲,所以課堂上臨時想到哪里,講到哪里,問到哪里。不少設計的問題所指不明確,突不出中心,學生往往摸不著頭腦,所答不對路。有的問題教師只要求學生作分散復述回答。如:某教師在“長方形的認識”教學前,問學生:“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有哪些?”學生答:“有長方形”。教者:“對的,請坐下。“還有哪些圖形?”又一學生答道:“還有正方形”。教者:“對的,坐下,還有嗎?”隨著五個學生依次說出五種平面圖形的名稱,教者依次出示一個個已經學過的五種基本平面圖形。一個只需提及、而無思考必要的問題,教者卻采用“分散式”提問,花去了好幾分鐘,費時低效。總之,不少教師既不能領會編者意圖,也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補充,有的教師甚至不會把書上的情境變成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只會流于形式,低能低效。
(2)教學目標追求形式上的三維目標,缺乏真正落到實處的教學活動支撐。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發展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獲得過程,啟發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目標。目前,小學相當一部分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對目標把握不全,一進課堂,就開始把目標緊緊鎖定在課本中的幾個知識點上,他們手里拿著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舊觀念,完成的是老目標——知識與技能,他們有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卻總不愿也不敢花時間等待,認為這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素不知自己的目標是一種偏面的目標觀。這在小學不同年齡的教師課堂中都有表現。也有的教師對數學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有一定理解,教學目標定位相對準確,在課堂上也有體現,但從目標的達成來看,顯得不成熟。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圓形硬紙板、軟布以及棉線等物品,組織學生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并嘗試發現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引導學生像祖沖之那樣去發現圓周率,這是非常好的。但在學生分組匯報結果教師為了盡快得出結果,只選擇了與圓周率3.14相差較近的數據,而相差較遠的一概不要。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卻向學生傳達著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呢?事情數據是可以人為的選擇的嗎?我們為了盡快教會學生新的知識,卻沒有教會學生去尊重客觀事實。這樣的知識掌握常常是以犧牲學生的創造性、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為代價的。這一狀況中青年教師在課堂上比較常見。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無目標現象,他們教學無要求、無方向,走進課堂就是講,就是灌,講什么?隨意性很大,一下講這兒,一下講那兒,重點沒有突出,難點沒有突破,似有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的教風,學生是附庸品,從上課一開始,除了幾個成績較好的外,其他都在霧里看花,不知本節課要學些什么、做些什么、達到什么目標,教師自己還認為新課標提出地預設與生成就這樣。
3、練習缺乏由淺入深的設計和相應的指導。
練習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數學課的整體性,設計練習應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而通過調查我發現課堂練習設計投入少,針對性不夠強。部分教師有時為圖省事,往往過于依賴書本,所有的練習來自于書本且不加選擇。書上的練習是共性的,如果我們能投入精力設計出一些針對本班學生情況的,土產、有版權的練習,會更省時更有效果的。其次就是、課堂練習的量不能很好地把握,有的教師新授課只有10來分鐘,其余30分鐘都是大量的練習充斥課堂,學生既煩有反感;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細細的講解,生怕學生不懂,結果練習的時間留在了課堂之外,
這更沒有效果。再就是有些課堂練習的反饋方式不太好,學生集體訂正比較多,這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效果不佳。
(二)學生現狀
農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教學水平等的影響,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的平均水平與城鎮的孩子相比都相對較低,知識面也相對比較狹隘。具體表現在:
1、缺乏自信心
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
(1)膽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2)缺少主見,屈從別人,遇到一點困難尋求幫助。
(3)求知欲不強,課堂上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愿主動發言。
(4)做作業速度慢,不敢讓老師面批,怕有錯題被批評。
(5)不敢接受挑戰,有畏難情緒,預料失敗。
(6)成績不如意有厭學傾向,甚至想到輟學。
通過對320位學生進行的綜合調查,基本結果為:“自信心強”的學生占8.3%,“自信心較強”的學生占31.7%,“自信心一般”的學生占41.7%,“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占18.3%。
2、不良學習習慣
農村孩子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馬虎了事。具體表現為:上課分神,不注意聽講;作業字跡馬虎,錯誤率高;不能認真進行預習、復習等。
(2)依賴懶惰。具體表現為:作業抄襲;作業依賴同學或父母完成;作業怕做、不做等。
(3)厭煩畏懼。具體表現為:厭惡上學,逃學;害怕老師;害怕測試等。通過對320位學生進行的學習習慣的調查,基本結果為:“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占11.5%,“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占42.8%,“在教師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占33.7%,“完成學習任務很困難”的學生占12%。
(三)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滯后,采用灌輸式教學,課堂上學生消極接受。
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
夠,缺乏進修學習的迫切性,即使參加一些進修,又缺少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因此,他們認為更新教學觀念是“虛”的和“軟”的,教學中僅滿足于下功夫“磨”,強調“見多識廣”地練,致使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講,學生消極被動地聽”的格式。如:在“圓周率”這一內容教學中,一位教師在復習與新課有關的知識后,手里拿著一個圓的教具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與圓有關的另一新內容,就是“圓的周長計算”(板書課題)”。在解釋了什么是圓的周長這一概念后,這位教師接著說:“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長有一個很重要的關系。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曾經對這個問題做了反復研究,并首先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還多一點。后來又經過其他科學家們研究和電子計算機的精確計算,證實了祖沖之的想法是正確的。這個不變的常數就是3.1415926。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板書圓周率和π)接著這位教師就用三個直徑不同的圓的教具在米尺上分別做滾動的演示實驗,并要求學生將各次實驗的結果作相應計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實驗和自己計算,最后教師自然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組織學生進行了有的練習。以上教學,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并由此所達到的教學水平來看,是屬于典型的理解水平教學。如果僅從掌握知識本身來衡量,可以說已達到了教學目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圓周長公式的推出較自然,學生對公式的來由比較清楚,記憶效果也較好,還向學生提出了進一步理解教材的要求。但若用新課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精神來分析其教學實質,不難看出:由于教師僅要求學生通過理解教材來進一步掌握知識,所以學生對教材是否真正理解就成了這一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演示、板書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是與新課改要求是有出入的。
2、教學方法傳統呆板占主導,課堂缺少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不高。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8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案例1:六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這節課里,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桂林山水、臉譜、千手觀音,出
示交通安全標志,汽車標志的一半,讓孩子們猜另一半是什么,這些精彩的華章都成為這節課的亮點,彰顯了數學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級“垂直與相交”
教者在課接近尾聲時,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意大利比薩斜塔,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比薩斜塔,同時思考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較堅固。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又在傳播數學文化的同時注重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的誤區
情境作為數學新課程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不可否認,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方面發揮著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調研中,卻看到了這樣的情境。
1、虛假情境創設
在二年級《生日》一課中,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過生日,你想對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心聲后,教師播放《生日歌》,又問學生:“你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呢?”這樣的虛假情境和無效提問,無非起到了喧賓奪主的作用,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2、虛擬人物設置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境。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鬧鐘)小鬧鐘說了給你們帶來了兩組測試題……我認為這樣的人物形同虛設,沒必要。
3、過于追求趣味性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
不明確,單純地追求有趣,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實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師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三個可愛的朋友……聽課者正沉浸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意境當中,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平面圖形,然后教師問大家喜歡這些圖形嗎,學生附和道喜歡。靜靜地反思,這樣情境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的意義。還不如直接出示幾個平面圖形,讓學生直接感知。
我覺得情境設計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擺架子、走過場,那種“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情境創設只能使學生眼花繚亂,偏離學習數學的軌道。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以解決問題作為基本思路,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作為情境素材的主要來源,以“最適合才是最好的”作為衡量情境設計的品位與標準的基本依據。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層次、有價值的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話題。因此,許多老師在每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總是要安排某一個環節去體現這樣的理念。在幾乎所有的數學課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說明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如果教師設計的合作問題沒有一定的難度,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小組合作往往成了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潛能受到抑制。
(三)課堂氣氛追求“表面活躍”
在我們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教師以認為課堂氣氛活躍就是表面的熱鬧。課堂上學生冷靜的思考被認為是冷場,安靜得做練習被認為是氣氛不好。存在以下誤區:
1、 評價語言模式化
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的情況下,老師說“表揚”,全體學生就會邊拍手邊說,“嘿嘿嘿!你真棒”。一節課出現幾次或者十幾次。看起來課堂氣氛很熱烈,實際上這樣的評價語不僅花哨,也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
2、 無效提問
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興啊?”學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著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興”。如果學生聲音小,教師還要再追問“到底高不高興?”學生無奈的回答“高興”。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動畫、要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幫小朋友解決問題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問學生,學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難道學生興奮地大喊好就是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嗎?
3、 學具使用的隨意性
在課堂上學生使用學具教師不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看起來大家都“動”起來了,氣氛異常活躍。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利用好學具深入思考問題。
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真實、樸素的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讓學生“動”是一個好課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那么,充分條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這個“充分條件”,那么,這個“動”就會是“亂”,就會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而實質上并沒有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沖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三、反思與建議
(一)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長
相對來說,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的更新要求,比較容易把握,教學方式的變革要求,對教師具有更大的挑戰性。理解了課改的理念,要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動,也需要一個過程。那么,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首先要認準方向,不要急于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是繼承基礎上的擯棄,可以從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為著手。其次是從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著眼,構建如下等式:學習+實踐+反思=教師自我成長。要結合實踐,聯系原有的或新獲取的相應教學經歷、教學體驗,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貓畫虎”。
(二)加大校本研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座談過程中發現教師們都認識到進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師也指出,目前的進修培訓有問題,教師興趣不濃、收獲不大,學用脫節,影響到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使教師進修更加有針對性,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從國內外發展的趨勢看,加強校本培訓是有效的途徑。校本培訓強調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為出發點,它與學校的校情緊密相連,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校本培訓具有靈活性,它可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據學校具體工作的變動制宜,其次校本培訓的內容也有應變性,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隨學校的內容而定。
校本研訓的方式主要有五種:一是經驗交流。包括新老教師的交流、優秀教師和其他教師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師集結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課例進行商討研究;三是課堂研討,對課堂中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學生情感體驗等進行記錄與評價。四是在當前開展說課、評課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實踐表明,這是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五是開展一課多人上的活動,它是一種由多人在連續的教學時間內就同一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研討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過落實“備-講-聽-評”四環節,達到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簡易。同一集備組教師在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聽課、課后研討、改進教學方案、再聽課研討的過程中,都能夠學會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發展。用“一課多人上”的辦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啟發、幫助,共同研究、探討課堂教學實踐,才能盡快地、卓有成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改變教研方式,為教師成長服務
教研員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和教師構成一個研究的共同體。教研活動也應從單一、被動轉變為自主、合作、分享。
1、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如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就可以一改以往由專家點評的單一評課方式,嘗試由聽課教師自愿參與評課的“參與式”評課方式,從一言堂到群言堂,從而激發聽課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研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為開展教研活動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的提高取決于教師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2、力求教研與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和系列化。教學研究重在“研究”兩字,應確立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思路,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每一階段研究的主題,針對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求通過專題研究加以突破,并圍繞這些專題,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討活動與大規模的匯報、交流、推廣活動結合起來。如前面提到的課堂教學中面臨的種種困惑就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內容。
3、構建資源共享的平臺,減輕教師負擔。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為此,教師大多靠個人力量解決日常教學活動里的問題,往往忙碌于重復的、煩瑣的低效的勞動,沒有時間和精力及時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和提煉。而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資源之一,教研活動就應該為教師間的合作、研討搭橋鋪路,如可以建立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qq群,有問題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討、研究。備課這一項工作,也可以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備課”,即把一些優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資源庫中,教師隨時可以瀏覽、調用,從而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有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主動、自覺地提升教學實踐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4、注重學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動綜合化。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一節課是一個整體,一門學科是一個整體,在小學階段的各門學科又構成了一個整體教學內容,共同擔負著提高學生素質的任務,如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決不是某一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況且,學科教學的研究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教師必須淡化學科的意識,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教研活動更應該注意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溝通。
5、牽線搭橋,加強校際交流。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校際交流更能促進教研活動扎實開展。研訓部門牽線,把同級學校按需要建立起橫向的協作和互助網絡。通過結對子,搞聯誼等活動,交流好的經驗。同時搞好送課下鄉活動。
總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會和廣大一線教師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3-05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11-19
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7-3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的調研報告08-2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精選12篇)05-3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6篇)03-06
小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7-22
課堂教學調研報告范文05-27
課堂教學狀況調研報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