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

時間:2023-06-13 21:03:3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4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鎮農村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4篇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鎮將如何依據實際,創造條件,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本人提出如下探索與思考。

  理性分析**鎮新農村建設的優勢和難點

  **鎮位于竹溪縣城東部,是竹溪縣東進車城十堰、西出渝陜的重要門戶。全鎮版圖面積192平方公里,轄43個村,鄉村戶12578戶,鄉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橫貫東西。鎮內工業基礎雄厚,產值2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達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帶農業發展基礎良好,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20xx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實現35442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2780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自然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農業發展條件,使**成為竹溪縣城的后花園和全縣新農村建設的高頻亮點。

  **鎮是典型的資源大鎮,現有茶園基地2.26萬畝,桑蠶基地3500畝,魔芋基地2500畝,板票等干鮮果基地5000畝,蔬菜基地8000畝。同時境內有豐富的板石材資源、建筑用石料資源等,這些資源分別分布于全鎮平壩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幾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鎮現有通村公路總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實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達41公里。20xx年正在施工興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絡,牢固的交通資源,為**鎮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鎮又是鄂西特產品加工的重要生產地,以前進茶場為龍頭的茶葉加工年產值達1500萬元,以漫液、船形灣、閻家壩為主的精細蔬菜產值達3500萬元,以沙壩大嶺等為主的魔芋年產值達600萬元,以塔二灣、小河邊等為主的干鮮水果年產值300萬元。

  以上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等,為**鎮快速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由于境內高山、二高村較多,平壩村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設施等級低,運行質量差,產業發展不平衡,經濟基礎薄弱,又給我鎮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平添了許多困難,成為我鎮新農村建設的難點,需要我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區別對待,全面權衡,最終達到整體推進。

  科學設計**鎮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

  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于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將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

  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采取外地學、當地看、比著干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干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鑒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同時,組織全鎮干部系統地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干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采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于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43個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2、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松,**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當然**有**的特色,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核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干部聯包1-2個示范村,每個行政干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干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系一個貧困戶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著一任干,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范,先易后難,最后攻堅,**的實際是平壩村條件基礎較好,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們規劃率先對鎮內前進村、閻家壩村、**街等12個平壩村,搶先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對條件基礎稍差的二高山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盡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對高山村則注重從改善群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4、充分體現民意,讓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群眾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們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采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創新思維,創造條件,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沒有固定、統一的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多建樓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腳點是解放生產力,實現生活幸福、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黨委、政府在主導、引導、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創新思維模式,探索新的建設創造條件,建設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農村。

  1、按城市化理念,經營新型農村,實現統籌發展

  集鎮與鄉村是**發展進步的兩只輪子,集鎮和鄉村的發展是互補式的發展,是比冀雙飛式的發展,集鎮化應該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集鎮化,新農村應該是集鎮化進程中的新農村,從**集鎮與鄉村發展情況看,仍然應該堅持“集鎮先行、鄉村跟進”發展模式,突出**街、閻家壩、前進等村的新農村建設,使中心集鎮達到5平方公里,居民達到1萬人以上,形成農村中的城市。同時對315省道沿線的洞子溝、胡柳樹、黃龍、漫液、康家嶺等村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長街”,形成“一線穿珠式”的新農村格局,對高山二高山則實施依灣就院生態家園式的發展,形成以自然村院為主體的“星羅棋布”式的新農村,進而實現各具特色的統籌發展。

  2、按工業化的理念,經營現化農業,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

  多年來,**鎮走的是一條農業支持鄉鎮工企業發展之路,工企業如今發展勢頭良好,但傳統農業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鎮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經營工企業的理念經營現化農業,突出發展以茶葉、蔬菜、魔芋、干鮮果為主導的特色農業,重點兼顧發展糧油種植、畜牧養殖等產業,在特色產業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走企業化經營之路,在傳統的種養業上重點依托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園和鎮內“新科牧業有限公司”、“順旺牧業有限公司”的養殖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現化養殖業和種植業。同時合理、有序組織勞務輸出,打造“品牌勞務”走活勞務輸出一盤棋,力爭通過農業向工業化轉型,傳統種養向現化集約方式種養轉型,分散型、打工型輸出向品牌型知識化轉型等實現農業、特色產業、勞務經濟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增加農業的綜合效益。

  3、按民營業化理念,經營現化特色產業,實現農民增收

  江蘇華西村、江西贛縣、嘉魚官橋8組、竹山、羅家坡等地經驗告訴我們,民營化是一條快速致富的法寶和通途,未來五年**鎮將按民營化的方式對鎮內產業資源、基地資源等進行重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過發展本地民營大戶、產業大戶,帶動全鎮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則,經營農村各項事業,實現民主管理

  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農民的主體地位,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逐步得到鞏固,主要是通過“四個還權”,即還農民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決策權,確保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動權,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全鎮形成、掀起新農村建設的高潮,推動新農村建設又快、又好的發展,最終實現整體推進目標。

  倉稟實知禮節,只要生產發展了,生活富裕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就不難實現。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2

  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經濟薄弱村和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找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并積極采取新的應對舉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根據石柱縣委、縣府、縣扶貧辦的要求,我鎮派出專人3名,前往沙子鎮魚泉村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魚泉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480戶,1540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53戶,建卡貧困人口40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104元,較全鎮人均純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貧困戶中的計劃生育戶153戶,未解決人飲安全衛生的750人,未通廣播的組7個,未通電話的組3個,電話普及率60%,電視入戶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農業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村內現有五保戶11戶(19人),鎮通往村內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組7個,涉及里程40余公里。農村住房磚混結構比例為4.37%,村內現有危房戶420戶,急需新、改建房270間10800平方米。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人飲、基本農田、農田水利、貧困戶住房、生態移民、村級組織建設、醫療衛生、文化陣地、農村通訊通電、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農技推廣)和發展產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等)上急需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魚泉村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長期不能擺脫貧困或脫貧后又返貧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基本還處于靠天吃飯階段,一遇災害,常常絕產絕收。

  二是農業生產長期處于傳統保守的粗放經營狀態,耕作粗放,廣種薄收,農民科技意識不強,對科技吸納能力差,生產力水平低下。

  三是結構單一,該村經濟以打工和種植業,特別是以種植玉米和洋芋等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產業,傳統的農牧業和非農產業弱小,其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增產不增收。

  四是地處偏遠,交通不暢,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

  五是信息閉塞,與市場對接能力弱,農業生產隨大流,盲目性大,農產品銷路不暢,產品難以轉化為商品。

  六是致貧因素多,返貧比例高。因多種自然災害、子女上學、因病就醫、市場風險、工程建設、工傷事故等因素影響,常年返貧人口與脫貧人口基本相當,減貧速度緩慢。

  因此,加大扶貧投入,特別是貧困村整村脫貧力度已刻不容緩。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農產品銷售難。由于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等多種原因,造成農產品銷售難,如果大規模發展某種優質、高效產品,勢必會影響農產品的價格,進而損傷農民的直接利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

  2、農業技術推廣難。由于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農業新技術難度大,并且基層現有的極少的農技人員主要精力放在種子、農藥、化肥的銷售上等多種原因,致使農業技術推廣難。

  3、農業項目選擇難。地方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的時候,一心想的是如何發展地方經濟,如何為民增收,如何讓農民致富,但農民認為調整產業結構除非包賺,否則很難調整,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包賺不賠的項目的確很難把握。

  4、規模經營運作難。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后,農戶對土地都有自己的經營權,地方政府只能進行指導和建議,很難進行規模生產和規模經營。

  四、建議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精神扶貧,激活農民的潛在發展動力,幫助農民轉變落后觀念,轉換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樹立自強自立觀念、自力更生觀念、市場經濟觀念、勤勞致富觀念、積累觀念、科技觀念等,盡早甩掉貧困落后的帽子。

  2、實施勞動力轉移,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充分挖掘勞動力潛力,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3、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結合當地實際,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選擇適合本地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和產品作為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引導農民規模生產,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使潛在的優勢盡快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創造最佳經濟效益。根據魚泉村的實際情況,應該在白果樹栽培、核桃樹培育、菜牛發展、中蜂養育四個方面有所突破,力爭在3年內達到白果樹1000畝、核桃樹1000畝、菜牛年出欄xx頭、中蜂3000群的規模,讓農民真正有致富項目。

  4、加強基礎設施建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根本途徑,是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決農民出行難;加大水利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衛生服務網絡,基本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鼓勵引導農民積極進行醫療投保,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病致貧、返貧。

  5、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貧困地區往往陷入“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惡性循環中。因此,要將計劃生育與扶貧開發密切聯系起來,控制貧困地區人口的過快增長。同時,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對實行計劃生育戶給予資金、物資、技術和教育等方面的優先扶持和適當的獎勵。

  6、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農民群眾的科技培訓,切實為農民群眾搞好服務。一方面,采取各種形式對農民進行種、養等實用技術培訓,同時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學率,減少失學率,加強基礎教育。

  7、把握好小額貸款和扶貧資金的使用。中央、市、縣為幫助農村貧困群眾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落實了一部分幫扶資金,發放一定數額的小額貸款。我們要堅持以項目扶貧為載體,提供信息資源,充分尊重經濟薄弱村干部群眾的意見,使扶貧資金和小額貸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辦好。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3

  鄉鎮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找準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特定目標,走出一條具有三門特色的新農村建設路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現實而迫切的課題。最近,縣委政研室會同縣農辦對小雄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對具體做法進行了總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

  項目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抓手,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載體。通過項目建設,對進一步明確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使新農村建設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實。“十一五”期間乃至今后的一段時期,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對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將不斷加大,盡可能多地爭取上級的資金扶持是欠發達縣市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當然還要爭取其它渠道的幫助,形成全社會共建的局面),但上級的資金支持多是跟著項目走。因此通過項目建設,能夠有效地爭取支農資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大事、難事。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建設,能使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指標量化,有利于通過項目效績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特別是對一些軟指標進行了項目化,使其督有主體、查有內容、考有依據,并讓農民群眾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氣象。

  (二)使新農村建設任務更加明確。中央提出的“20字方針”涵蓋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涵義深刻,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了目標。但長期以來,上級政府的政策有很強的城市偏向,公共投資的重點是城市,而占人口多數的廣大農村地區并沒有真正享受到多少公共財政雨露的滋潤。這也就導致我縣農業弱質、農村落后、農民弱勢的狀況得不到根本改變,與經濟發達縣市的差距逐步拉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后,各種資源開始重新轉向農村(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農村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這種背景下,經過長期自由化發展的舊農村要回到有規劃發展的新農村上來,自然地,建設“攤子”鋪得就很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成。這就啟示我們,建設新農村要有一個切實有效的`抓手,要合理分解目標、確定任務,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向前推進。通過項目建設,能使建設新農村的宏大目標變成一項項具體的行動,也能使我們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輕重緩急,進行分步實施,明確當前和長遠的建設任務,做到相互銜接、有機統一。

  (三)使農民的主體作用得到更好地發揮。農民最講實際也最講實惠,只有通過摸得見的工程、看得見的成效,才能激發他們巨大的創建熱情。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不能大而化之,搞形式主義,必須從農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扎扎實實地從實事做起,使新農村建設成為真正的 “德政工程”。通過項目,能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比如,小雄鎮蜍下村“年內建成5座公廁”,“年內實現200米通村道路硬化”、“3年內解決老年公寓建設”等,使農民有一個具體可期的愿景去追求,為新農村工作集聚了人心,贏得了民心。同時,項目篩選從農民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廣泛征求、農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則進行,選擇適宜的項目和他們理解認同的項目進行投資建設,更有利于發揮其主體地位,自覺地為新農村建設投工投勞。

  二、小雄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小雄鎮地處縣城東南,瀕臨浦壩港,下轄29個行政村,全鎮面積63.5平方公里,總人口2.9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9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鎮域山林面積5.21萬畝,水田面積0.81萬畝,耕地面積1.44萬畝,旱地果園0.59萬畝,灘涂1200畝。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村民大部分以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年人均純收入僅3050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1796元。廣大農民想富盼富、建設美好家園的愿望迫切。全鎮干部群眾立足鎮情,統一認識,在項目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調研,精心策劃,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環節。建立項目庫是實施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小雄鎮積極借鑒“項目推進年”活動成功經驗,樹立新農村建設項目化管理理念,結合上級有關政策資源,重視項目的策劃和細化工作。做法上,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與上下互動轉變,由主要為爭取上級資金向落實工作目標轉變。具體工作中著力抓好項目的排查、篩選和論證。小雄鎮按照“群眾需求定項目”的工作思路,向29個行政村下發了《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表》和《擬建項目調查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上門征詢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集眾人智慧,排摸梳理出本村擬辦實事,明確項目目標要求、具體措施、實施時間、投資概算和資金渠道,并落實項目相應責任人。進一步發揮所駐村工作指導員對農村情況比較熟悉、思路比較開闊的優勢,指導幫助村里解決項目編制中的困難和問題,提高項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切實增強駐村指導員業務水平,鎮里還先后5次邀請了相關部門科室的業務骨干,對全鎮40個駐村指導員及駐村干部,就如何做好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和編制進行了專題培訓輔導,使指導員指導水準有了新提高,使各村在項目安排上與新農村建設方向、上級政策與資金投向對口銜接。如岙底村在項目初排中,光整治村建設項目資金預算就達200多萬元,而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到2萬元,許多村干部把希望寄托在上級的資金補助上,在這樣情況下建設整治村難度可想而知。該村指導員朱漢利到任后通過對項目工程量、相關費率等重新論證和精心預算,最后縮減了資金50多萬元,并在來源渠道上提出了四條解決措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資源,爭取上級資金補助;二是廣泛征求村民意見,人均捐資300元;三是立足本村優勢,發展長毛兔和茶葉產業;四是動員在外經商致富能人資助家鄉新農村建設。以此進一步增強了整治村項目的可行性,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同時,鎮里在匯集各村上報的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圍繞產業發展、新村建設、社會事業和民主政治等4大類58個小項進行逐一細化,組織專門人員將上報項目進行再次審核和論證,對那些百姓共同迫切要求解決的、一個村無法解決的而又事關全局、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篩選進《小雄鎮鎮級項目庫》。然后根據輕重緩急,確定年內、屆內和“十一五”期間各村新農村重點建設項目,制訂《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讓各村明確項目建設的具體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小雄鎮各村初步確定的項目共678個,計劃總投資5019萬元,其中產業項目91個,投資2164萬元;新村建設項目134個,投資2658萬元;列入今年開始實施的項目共435個,投資1428萬元。列入鎮級項目45個,其中產業項目16個,新村建設項目8個,年內實施項目26個(其中年內需要完成的項目7個)。同時,積極抓住部門、企業結對幫建11個重點村的機遇,進一步做好與對口部門、幫建單位和企業的銜接和溝通,爭取上級重視和社會力量的支持。

  (二)加強宣傳,深化認識,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綜合工程。只有科學、全面地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和實質,才能使項目的規劃和實施更好地體現“20字目標”。小雄鎮黨委政府從干部群眾對新農村的認識實際出發,針對長期以來形成的“項目建設就是政府行為”的思維模式,整合各種宣教資源,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意義、內容和相關政策的宣傳,營造人人關心項目建設、支持項目建設的“大合唱”,真正讓老百姓認識到新農村項目建設得益的主體是群眾,是建設自己家園的善舉,從而變“要我建”為“我要建”。充分利用第 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組織村干部參觀學習示范村建設經驗,通過典型引路,讓農民看到新農村項目建設的具體成效,以點帶面,激發農民積極性,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營造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三)分類指導,量力而行,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辦法。小雄鎮各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設新農村難度可想而知,但沒錢辦事,并不意味著無事可辦。該鎮積極立足現狀,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努力推動新農村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在項目建設層次上,結合各村建設現狀、經濟實力、資源優勢,將全鎮項目分為基礎性項目、提高性項目和開發性項目。對于基礎性項目,重點要解決群眾目前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三清四改”、農業設施等基礎項目。對于條件較好的村,鼓勵其建設提高性項目,促進新農村建設標準向更高層次發展。如茂林村經過前幾年的努力已達到整治村要求,今年該村又通過安排建設市級一類基層文化俱樂部、休閑健身綠地、四級通村主干公路等提高性項目,向示范村方向靠攏。同時,結合各村實際,注重項目的開發工作,培育農村新特色,凸現農村新亮點。如塔坑村在柑桔種植規模和技術上做文章,爭創興津柑桔品牌;胡家峙村實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擴大茶葉種植基地;岙底村利用自身山水地貌,發展多元化休閑農莊。在建設時序上,讓干部積極性較高的村率先建設,讓群眾呼聲強烈和群眾廣泛支持的項目率先建設。對那些意義重大、群眾呼聲強烈,但一時又囿于資金限制確實難以實施的項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列入項目建設長遠規劃或分階段分批次逐步推進。由于各村發展的差距,項目建設必然也有進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該鎮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農民意愿,不圖大求快,盲目攀比。對集體經濟較強的村,多安排一些要求較高的項目,對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選擇一些投入少、搞得成的項目,分期分步實施,不求“齊步走”、“一個樣”。在實施過程中,充分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鼓勵引導村民就地取材,發動黨員干部群眾義務投工,用卵石鋪路、筑花壇,用鄉土苗木綠化……花小錢辦大事,共建美好家園。

  (四)建立機制,加強協調,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為確保建設項目落實,小雄鎮專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為成員的項目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指揮協調和組織落實。建立了鎮領導聯系重點項目責任制,做到每個項目定職責、定任務、定時限、定標準,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同時,鎮黨委政府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將以定期督查與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時反饋新農村項目建設進度、存在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建設順利實施。鎮黨委政府還建立鎮村兩級干部聯席會議制度,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商討,提出具體對策措施和解決辦法。各村建立了項目公示制,公開承諾項目實施和完成時間及相應負責人,自覺接受村民代表和群眾的監督。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4

  農村實用人才現狀調查

  ——關于石寶山村農村人才的調查報告

  前言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在農村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起示范和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并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結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鎮石寶山村,近期對本村的走訪調查,對本村實用人才總體規模、層次、結構和分布情況有了一些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村農村實用人才整體概況分析

  據調查,全村共有農村實用人才21人,占全村農村總人口的6%,涵蓋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經營、農村經紀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農業科技型、技能勞動型、文體藝術類和其它類10個方面。從區域分布,人才類別、內部結構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較快。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實用人才不斷涌現,且逐年呈上升趨勢。由單一的種植業、養殖業向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經營、農村專業合作帶頭人等行業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到了較大貢獻。

  (二)各行業農村實用人才層出不窮,涵蓋方方面面。調查結果顯示:全村農村實用人才21人中,生產能手有5人,其中種植能手有4人,養殖能手有4人;經營能手3人,其中企業經營人才1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頭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種植業、養殖業、企業經營人才比重較大,能工巧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農村實用人才年齡結構趨于中年化。在年齡結構上,全村30-40歲9人,占全村實用人才的42.9%;41-50歲的10人,占48.1%;51歲以上的占2人,占9%。

  (四)農村實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實用人才的66.7%;高中(中專)的3人,占15.7%;大專以上的4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約占七成,比重大。

  (五)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能情況:從調查看,農民技師2人,其余未申報專業職稱。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帶動作用及典型介紹

  (一)農村實用人才成了開發性農業的引路人。開發性農業人才主要是指種植業、養殖業。全村有8人,其中種植業4人,養殖業4人。他們在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優質稻生產、棉花優質高效栽培、農村土地流轉、規模養殖上,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他們當中有開發數千畝荒灘種糧做法,有土地向大戶流轉典型的經驗,有回鄉創業發展規模養殖的模式,有農技農機結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開始承包江心洲500畝荒灘試種小麥,當年獲得較好的收益。逐步發展到20xx年400余畝,添置了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抽水機,機動噴霧器,實行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李松林、施結木被授予市農村致富帶頭人。在生產能手的帶動下,僅江心村綜合開發利用荒灘2萬畝,全鎮土地向大戶集中流轉8000畝。

  (二)農村實用人才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生產效率低,市場信息不靈,農產品賣價低,銷路不暢,影響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東至縣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農戶十基地”的農業產業化路子,建立優質油菜生產基地5萬畝,訂單生產3萬畝,帶動1萬余戶增產增收。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至縣昌泰工貿責任公司,依托當地優質棉花,從事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農村實用人才盤活了農產品市場流通。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在流通領域,及時把握市場信息,將農民的稻谷、小麥、棉花、芝麻、花生、生豬、蔬菜等產品集中起來,銷售出去,以銷促產,帶活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我村村余衛兵年營銷糧食1000噸,劉玉學年營銷棉花500噸,辰鑫公司程根生營銷菜籽4000噸,阮雙林年營銷芝麻、花生等農產品3000噸,產品銷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個省、市,不僅自己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入,還帶動當地老百姓增產增收。

  (四)農村實用人才創新了農業經濟體制。章茂林創辦了同福水產合作社,陳立旺創辦了新華棉花專業合作社。運用產業化經營,通過示范,引導農民走集約化、標準化、產供銷一體化發展之路。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外面的大市場對接,實行訂單生產,以銷定產,帶領農民闖市場,提高農產品的賣點,使農民從中收益。

  (五)農村實用人才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創業找市場,組織本地農民有序流動。主要行業有建筑業、裝璜業、縫紉業、修理業等,我村向外輸送技能勞動型人才百余人,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時他們在外學習了技術、管理經驗,積累資本,回鄉創業,在農村大顯身手。

  (六)技能勞動型人才助推農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擁有一技之長,從事裝璜業,帶著村里人組成一個施工隊與金利來總公司達成裝飾協議,營業額逐年上升,20xx年達到500萬元,安置20余人就業。

  (七)復合型人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人才是關鍵。劉明華自學農村土建工程,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專業,掌握各種知識后,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去。承包窯廠,生產優質紅磚,從事農村公路、水利興修等工程建設,質量達標,深受老百姓歡迎。

  三、存在主要問題

  1、人才匱乏。我鎮是農業大鎮,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才是關鍵。據調查,全鎮農村實用人才僅人,占農村人口比重低,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與發達地區相比,顯得農村實用人才匱乏。

  2、結構不合理。從行業上分析,農村人才發展不平衡,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能手多于其它行業,科技型人才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帶頭人剛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從性別上看,農村實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從事生產的多,從事社會化服務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數占總數比重大,沒有經正規化訓練和學習,基本上都是靠自學或師傳,專業化水平不高。

  4、經濟實力不強。他們創業時間不長,從事行業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處在創業之初期,資本積累少,經濟實力明顯不強,參與市場競爭能力還很弱。

  5、帶動能力弱。我鎮有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各自圍繞自身產業優勢,僅帶動小部份農戶增產增收,大部份農戶還是靠自已發展,整體帶動能力不強。

  6、年齡中年以上。人才調查中,中年以上年齡偏多,年輕人極少,基本上到外地創業、發展。人才大量流失。

  7、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地方財政對農村實用人才建設的投入經費很少,工

  作環境不優,辦公場所、辦公設備條件差,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四、主要對策與建議

  1、統籌規劃,明確目標,培養造就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各級政府要把農村實用上擺上議事日程,確定主要領導親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從本地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制定發展規劃。二是認真組織實施。明確實施主體單位,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強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積極發展專業協會和農民經紀人等各類農村中介服務組織,暢通信息、開闊視野、加強互動、優化服務,不斷增強中介組織的服務功能。五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要開展農村實用人才技能認證評定工作,頒發“綠色證書、”技能證書,專業技能證書,做到持證上崗。

  2、加強培訓,提高素材,加快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步伐。要定期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季節性,如產業技術: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技術;工程技術: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質量安全工程等;服務技術:營銷、物流、信息、維修、保健等。確定相關部門具體落實。與此同時,通過輸送人才到大中學校進修,系統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還可通過陽光工程培訓,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養進程。

  3、加大投入,財力支持,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提供資金保障。財政要從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培訓、進修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尤其是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創業、發展生產上重點扶持,引導他們規模種植、規模養殖、規模加工,培育主導產業,形成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一村一品,有明顯的特色優勢。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農民相結合的投入機制。

  4、創新機制,政策扶持,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要從多方面,寬領域支持農村實用人才想事業、干事業、成就事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要出臺有關優惠政策,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扶持,解決信用融資、農業保險、技術支撐、稅收優惠等重點難題,真正發揮政府扶持農民、扶持農業、促進農村實用人才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農村,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作用。

  5、加強領導,組織引導,加快農村實用人才發展步伐。要從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的大局出發,從農民增收的長遠著眼,立足當前,著眼長年,把農村實用的培養和發揮作用擺上政府議事日程,確定主要領導親自抓,抓出成效。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農村實用人才,要給予獎勵和表彰。要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快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步伐,建設一批農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5

  為了全面了解我鎮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于近期就我鎮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此次調研,近年來,白沙鎮在區委、區政府以及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抓住農村公路建設政策機遇,克服建設資金短缺、建材價格高、道路條件差等種種困難,不遺余力地狠抓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與管理,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白沙鎮農村公路現狀

  (一)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梁與紐帶。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鎮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我鎮現已建成通車農村公路282公里,惠及19個村居,直接受益群眾8萬余人,其中縣道公里、鄉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鎮24個村居全部通了水泥路,通達率100%,通暢率均達100%。已下達計劃完成實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設24公里、正在實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設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設公里。我鎮現有永久性橋梁24座,今年,整修了有安全隱患的龍白路倒橋、千旦巖橋、堰口橋,新修了恒和便橋,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二)農村公路的建設加快了農民群眾致富的步伐

  我鎮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帶,有相當一部分村座落在山上,在未通公路前,農民出行只能靠步行,農產品的外運和生產資料的運入只能依靠“肩挑背負”,極大地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連續幾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群眾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三)我鎮農村公路建設的優勢

  一是我鎮作為全國行政試點改革鎮,區各部門權限的下放,農村公路建設的一些手續在本鎮即可完善,從而減少了一些審批環節,加快了公路建設進程。在重慶市實行“四好農村路”建設以來,一些新的措施和政策的出臺,都為進一步搞好農村公路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二是當前農民群眾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情高漲,要求建設改造農村道路的呼聲迫切。因此引導好村民“一事一議”,輔之以政策和適量資金支持,就能掀起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使“星星之火”達到燎原之勢。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鎮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配套資金缺口大。目前農村公路建設進入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頸實施階段,但越是這“最后一公里”,施工難度就越大,資金需求也越多,資金籌集也越困難。目前我鎮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上級財政補助(70萬元每公里);

  村民出資、出工及受益企業出資等彌補建設不足資金。但由于地方財力有限,投入到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且農村富裕程度不平衡,地理環境各異,依靠農民自身投工投勞或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籌資也非常有限,加上道路所需建材價格持續上漲及政府不能負債等原因,從而資金短缺成為了制約農村公路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目前白沙平均每公里造價在95萬元左右,現每公里有15萬元左右的資金缺口)。

  二是招標方式有待進一步優化。20xx年3月以來,我鎮農村公路主要采用最低價評標法以及從行業主管部門項目庫中隨機抽取等方式。最低價評標法,雖然對于業主方來說節約了成本,但也存在惡意低價等情況的發生,由于惡意低價等方式中標價格較低,導致施工方利潤較低或者沒有利潤,施工方便會采取增量或者拖延的手段,從而給業主方帶來較大的監管壓力和成本。在隨機抽取中,經常會出現抽取到的施工單位無故棄標的情況,從而無法保證小康路的順利實施。

  三是由于公路重建輕管的觀念較為突出,長期以來對農村公路路面養護投入極少。雖然我鎮按照要求組織了相關村居對道路進行養護,但因養護資金較低,出現了養護人員不專業、養護積極性不高和養護人員流失現象,農村公路養護水平和養護質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加之少數群眾整體利益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致使農村公路的路產路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部分農村公路的.路況極差,車輛通達程度低,盡管公路修到了家門前,車輛也很難行至家門口。

  四是建設速度上不來,差距大。在今年全區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上明確提出,到20xx年11月底,白沙鎮20xx年小康路建設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設公里要求全部完工,但由于我鎮地處丘陵,施工難度大,資金不能入時到位,雨季較多,影響施工進程,目前20xx年小康路有公里及20xx年小康路公里仍在施工中,差距還很大,任務艱巨,按區里下達的任務,我們的建設速度明顯滯后。

  五是人員業務知識不夠,專業性不強,需加強業務培訓,強化業務能力。由于鎮街人員流動性較大,輪崗或者混崗使用的情況存在,在農村公路的管理上存在業務知識不夠,專業性不強的情況。建議上級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鎮街相關人員的管理能力,更好的服務于農村公路的建設和監管。

  三、建設好農村公路的建議及意見

  (一)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

  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工程建設中選擇合理線型和技術標準,不隨意征用農民宅基地和耕地,合理降低修路成本。可采取“交通部門爭取一點,上級財政部門補助一點,農村群眾籌集一點,社會捐資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的辦法,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鼓勵社會籌資、企業贊助、個人捐資等方式,切實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農村農民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的籌資。鑒于現有的財政體制,建議區政府對小康路除去群眾自籌部分進行全額補助(目前我鎮群眾自籌12萬元/公里),落實資金建設缺口問題,確保農村公路能順利實施。

  (二)完善評標方式

  建議在隨機抽取時,先由項目庫中現有的施工單位自主報名,再從報名的單位中抽取,避免出現中標單位無故棄標的現象。優化評標方法,多種評標方式相結合,以確保農村公路的順利實施。

  (三)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責任主體,加快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提高養護資金

  公路建成后,要取得預期效果,主要靠養護管理。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規范,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這一難題,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群眾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群眾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筑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二是要制度到位,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從業人員管理,認真搞好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月度檢查與日常抽查工作,實行獎罰措施,嚴格考核管理養護責任、機構和資金落實情況,考核結果與資金安排掛鉤;

  三是要責任到位,采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調動村組和廣大農民群眾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托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

  四是提高養護資金,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為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以便于相關村居能安排固定專業的公路養護人員,以提高養護水平,確保農村公路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管養,使公路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其發揮應有的運輸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建議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給農村公路建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各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做好涉及工程建設的征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橋涵等配套工程,上級各種補助的資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設。通村公路建設占用土地,按程序報國土部門審批,國土部門要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涉及農村公路的拆遷工作,相關單位和個人不得借故推諉、阻撓,涉及供電、林業、水利、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的拆遷工作,由各部門自行負責解決。通過各部門配合支持,加快我鎮公路建設步伐,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公路建設目標。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巨,它需要全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鎮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6

  為深入了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煉的機會,采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于鄉鎮領導干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干部以規范依法行政行為為主,提高干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范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干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為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群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眾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干部認為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為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群眾義務多,宣傳群眾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干部群眾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才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干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干部兼任,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么避而不談,要么憑主觀臆斷,對復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么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后,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咨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需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為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么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干部群眾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干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群眾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愿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干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為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學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托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采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咨詢、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群眾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系;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干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禁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群(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為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7

  為扎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農村環境質量,打造綠色、生態、清潔的美麗鄉村,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8-10月,由市政協副主席萬昌春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多層面座談會、外出考察等形式,對我市農村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樂清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主抓手,全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目前整治項目開工298個,開工率96.75%,完工266個,完工率86.36%,完成投資額13.42億元,投資完成率74.54%。累計創成省級衛生鄉鎮9個,溫州市級衛生鄉鎮16個。美麗鄉村建設方面,近三年創建培育村57個、精品村48個、示范村9個,8個村被評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6個村被列入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方面,xxxx年重點打造“雁山溪谷·秀麗田園”、“紅色傳承·狀元尋根”、“香馥田園·休閑文化”、“中雁綠道·鄉村致富”和西部休閑產業帶5條精品示范帶。

  目前,其中,大荊石斛田園綜合體、“鐵定溜溜”、雁南左舍田園綜合體、拾光里田園綜合體、溫州雁山生態農業觀光等xx個示范帶亮點項目均在有序推進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面,自xxxx年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以來,37個村列入省級試點,341個村列入溫州市級試點,先后投入資金1300萬元,建成機器處理終端6座,配置集中分類收集點1530個,垃圾分類運輸車128臺,參與分類農戶11萬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率達5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xxxx年以來,我市共投入資金11.03億元,啟動52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累計受益農戶95827戶,應建村農戶受益率達80%以上。農村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和處理廠處理的村莊有331個,今年基本可實現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方面,通過建立市域畜禽養殖污染線下網格化監管機制,全面整治規模生豬養殖場438家、水禽場256家,組建畜禽排泄物資源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2家;建立健全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無害化處置工作體系,xx17年完成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量40.3噸,回收率70.66%,無害化處置率99.06%。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全面整治規劃,因地制宜不足

  1.“多規合一”推進不夠。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與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村土地利用規劃、農村社區建設規劃等充分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同時,還要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但是,目前我市涉及鄉村的規劃就有市域鄉村建設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個規劃,缺乏村莊統一規劃,導致沒有全面統籌我市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2.規劃可操作性不強。以《樂清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為例,該規劃雖對鄉村建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因地制宜、量力而為的原則沒有很好體現。如市區范圍的一條村莊精品線,涉及城南街道的上米岙、界岙及翁垟街道的前西門、華新等共17個村,均以統一標準進行規劃設計,但由于這些精品線涉及到的村莊在環境現狀、經濟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規劃不能落地。

  3.村莊特點體現不充分。全市一些村莊的建設規劃編制形式單一,風格雷同,已完成的規劃大多是修修路、刷刷墻、種種樹、清清垃圾,沒有融合當地的鄉土風情和特色風貌。如,黃檀硐村在修建觀景臺時,使用了現代化的花崗巖,與古村落的特色格格不入。許多鄉村的建筑風貌、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參差不齊、風格凌亂,“城市化”越來越明顯,這使得原有的農村特色風貌逐漸褪色,整治改造難度較大,地方特色難以有效彰顯。甚至有村民覺得,每個村都差不多,快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二)責任單位合力不夠,工作機制不完善

  1.“各自為政”現象突出。農村環境整治涉及內容多、范圍廣,我市在這項工作上尚沒有確定一個牽頭部門,鄉鎮(街道)和職能部門、部門和部門之間在監管治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比如,鄉鎮(街道)作為農村環境整治責任主體,“事權分離”嚴重,工作中行政執法權有限,對私搭亂建、亂倒亂燒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執法難度很大。再如,在作為系統性工程的垃圾分類處理上,由于我市沒有配套建設危廢垃圾、餐廚垃圾的處理廠,也沒有固廢品的分揀中心,導致在垃圾收集環節,環衛所只能采用混合收集,影響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處理的效果。

  2.“考前突擊”現象突出。有些鄉鎮、村組突擊整治應付檢查考核和為“拿牌子”而創建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雖然有各種制度和方案,但真正執行到位的不多;部分鄉鎮注重集中整治,輕視日常管理,整治后不能長期保持;大部分鄉鎮、村只有兼職從事環境衛生監督管理的機構和人員,且流動性較大,導致日常監督管理及開展群眾宣傳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3.“重建輕管”現象突出。一些鄉鎮、村為了得到更多的建設資金,在項目建設上下足功夫,卻忽視管理工作。以農村公廁改造為例,今年以來,各鄉鎮、村積極參與農村公廁改造提升工作,但公廁管理卻跟不上改造提升的步伐。不少農村公廁長期無人管理,有的即使有人清理,也是敷衍了事。如樂成街道林場村西山水庫邊的公廁,外觀很漂亮,像小洋房,但圍欄內雜草叢生,里面更是臭氣熏天、臟亂不堪。同樣情況也發生在一些村屬公園里。如北白象鎮前岸公園內,所有娛樂設施已經不能正常使用,近乎廢鐵,堆積在公園的角落里,沒人處理,存在安全隱患。

  (三)整治資金投入不暢,建設運維困難

  1.項目建設村級配套資金薄弱。目前,我市農村環境整治部分項目的資金來源由市財政補助、鄉鎮和村級組織自籌組成,但是村級組織自籌部分缺口仍然很大。如美麗鄉村建設的補助標準,示范村按照工程驗收結算審核價的80%進行補助,精品村按照70%進行補助,培育村按照60%進行補助。盡管財政補助力度不小,但對于一些集體經濟薄弱的村來說,無法解決村級組織自籌部分的資金,項目建設無從入手。

  2.設施運行經費保障困難。我市不少項目設計時只預算初建投資,沒有預留運行、維護、管理所需經費。以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終端處理點為例,某村負責人就表示“建得起養不起”,處理點內配備的垃圾處理器的電費、人工和維修開支巨大,村里拿不出資金支付運行所需經費,加上操作人員培訓困難等因素,影響設施運行效果。再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為例,隨著時間推移,設施老化、破損或故障增多,后續運維管理成本和難度將會逐年加大,如果資金保障不到位,致使維護不及時,甚至荒廢。

  3.日常保潔經費來源單一。農村日常環衛保潔工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全市均存在資金來源有限、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以“縣西”柳市、北白象等鎮為例,一個“千人村”一年就需要投入xx萬元的保潔費用,但是村民大多不愿繳納衛生保潔費,各村只能從村集體租金收入中列支。而“縣東”的嶺底鄉、智仁鄉、龍西鄉等地沒有設立環衛所,沒有專項環衛經費,僅靠鄉政府自行解決。

  (四)整治成效參差不齊,工作推進不平衡

  1.整治工作力度不足。目前,部分村莊的環境整治工作僅僅是路面保潔和垃圾清運等,停留于表面“治標”,針對一些影響環境的“頑疾”問題的辦法不多、力度不夠,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不夠。如,北白象鎮群眾反映,轄區內不少地方隨處可見“僵尸車”,有的聯系不上車主,有的聯系上了也不肯開走,只能清理出地方讓僵尸車堆放,嚴重占用了公共資源,影響了環境。又如石帆街道河沿村附近的慎海橫河,受污水亂排導致自凈能力減弱,水葫蘆繁殖旺盛,整個河道持續幾個月時間幾乎全被水葫蘆侵占,卻未見有人清理。

  2.治理工程質量不高。一些鄉鎮、村為了完成上級的.考核任務,在項目建設中趕進度,匆匆完工,導致工程質量差強人意。比如,污水管網工程建設,需要整個地區的系統規劃,對各地的地面高低和地面建筑物布局進行全面而精細的測量分析,有很強的技術和規劃要求。一些地方由于事先缺乏深入的調研和論證,導致施工過程中錯漏較多,后期運行過程中處理效果不佳。

  3.整體推進不平衡。在整治工作上,政府熱情高,村居一級較為被動,積極性沒有很好地調動,存在“上熱下冷”現象。同時,村與村之間開展不平衡,整治工作進度和水平存在差異。如淡溪鎮黃塘村集體經濟水平較高,樂成街道秦垟南村村級班子戰斗力強,整治工作成效較好;某些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班子渙散的村,在環境整治方面僅雇一名保潔員,在村內做簡單的垃圾清掃就完成了事,有的村甚至連保潔員都沒有配備。

  三、幾點建議

  (一)推動“多規合一”,分層推進環境整治

  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推動市域鄉村建設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合一”,形成系統、完整、科學的整體規劃,系統性指導今后的農村環境整治。建議將全市除城區核心區域外的村莊,結合其地理位置、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村級組織建設情況等,劃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環境整潔村,這類村莊主要解決環境整潔問題;第二類是環境提升村,這類村莊在環境整潔方面已經做得較好,但離美麗鄉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適當給予項目建設以繼續提升;第三類是美麗鄉村,這一類村莊的目標是生態宜居,下一步需要重點提升,在布局上注重連村成帶、連帶成片,使我市美麗鄉村既有“盆景”,更有“風景”。各村在編制整治規劃的過程中,要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突出經濟基礎、自然生態、民俗文化等特色要素,切忌用“一張圖紙、一個式樣、一種格調”搞建設或照搬城市模式。

  (二)著力提升治理層次,健全聯動協調機制

  將農村環境整治這項工作放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放到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來落實,全面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層次。建議借鑒省內其他地區做法,使環境衛生整治成為“一把手”工程,市領導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對落后村實行“一村一領導一團隊”,從上至下全面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市政府應定期召開聯席匯報會議,聽取有關責任單位階段工作完成情況的匯報,及時發現工作中暴露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相關部門、鄉鎮(街道)作為責任單位,要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將干部與行政村結對,建立溝通聯系機制。聯系干部要每年確定若干重點整治內容,將治理理念、經驗、體會、載體等輸送給農村,并切實幫助聯系村解難題、辦實事。

  (三)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培養農村“土專家”

  采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方式,積極鼓勵村級組織加大籌資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凡是有集體收入的村,每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環境治理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帶動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質量改善。要重點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推進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體育、娛樂、休閑等公共服務設施。要明確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統籌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類處理等任務,特別是要結合我市實際,有效推進垃圾處理終端建設,積極謀劃建設垃圾分揀中心,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同時,還要從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礎工作做起,培養一批真正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土專家”,使各類基礎設施能夠實質性運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再上新臺階。

  (四)發揮黨員先鋒作用,“黨建+”助力環境提升

  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和黨員在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各村要打造一支黨員“先鋒隊”,組織黨員從最難整治、最難打掃的區域入手,讓黨員成為普通群眾的示范榜樣,推行黨員“分區包干、分類減量、分片考核”精細化管理模式,并有效帶動黨員分片聯系群眾開展環境整治,讓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實現全民共同參與治理的目標。同時,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黨員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美麗鄉村創建以及小城鎮綜合整治等列入農村黨員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

  (五)豐富宣傳教育載體,營造共建共享氛圍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站、村微信群等宣傳載體積極宣傳我市北塘村支書蘇德生自掏腰包整治村貌等身邊的農村環境整治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對一些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則要加大輿論監督和曝光力度。同時,可以通過建立青年志愿服務隊,由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組成的勸導隊,以及組織轄區中小學生參與農村環境衛生監督治理活動等活動,營造全民攜手共建農村美麗家園的良好氛圍。對農村群眾要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全民素質。如垃圾分類工作,可以建立垃圾分類分層培訓制度,對一線垃圾分類指導員、監督員,對村小組長、黨員骨干、保潔員分別進行分類培訓,增強全民垃圾分類的意識,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良好習慣。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8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為進一步改善我區農村人居環境狀況,近期對全區的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委、政府堅持把改善農村環境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積極向上對接爭取項目資金1.27億元,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堅決打好打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場硬仗。

  (一)推動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理。

  積極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四級清運模式建成中心鄉鎮建垃圾中轉站9個,11個一般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同步推進,村、鎮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在東峰鎮大田村試點推行“財政補助一點、村集體投入一點、群眾自籌一點”多元投入機制,每戶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處理費,探索解決農村垃圾處理資金保障難題。

  (二)推動農村戶用廁所標準化改造。

  扎實開展農村戶用廁所摸底調查,全面鎖定xxxx年xx382戶目標任務,研究細化戶用廁所改造補貼標準、建設標準、驗收標準、驗收辦法,統籌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廁18xx8戶(含“三改兩建”4858戶)已完成7643戶。近期到丹山鎮大佛村、保和鎮明星村開展了調研。丹山鎮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農村廢物利用,且把民風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導效果;二期通過項目整治,準備引進蜀繡培訓基地落戶該村,以此來壯大集體經濟。保和鎮明星村因地制宜進行村容塑造,并開展廁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三)推動農村污水集中化治理。

  雁江區累計投入4590萬元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保和鎮明星村試點開展新標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54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成投用,1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全面摸底農村聚居點情況,包裝編制鄉村村莊連片治理項目,計劃xxxx和xxxx年分兩批實施410個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四)推動村莊環境清潔化治理。

  以“十清四化”為抓手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分層分類打造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清理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等xx00余噸,清理水塘、殘垣斷壁2600余處,完成貧困村“三改兩建”1235戶,著力營造清潔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環境。

  (五)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統籌推進畜禽養殖戶整治,關停養區內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戶2xx戶,治理適度規模養殖戶384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6.62%,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已達100%。啟動全區首個年產2萬噸生物有機肥廠建設,整合“點循環”(就地消納)“面循環”(管網灌溉)“跨域循環”(有機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二、存在問題

  農村建筑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治理、群眾生產生活觀念等方面,是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認識盲點多。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還是依靠以上率下、組織推動式展開,因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制約,部分村沒有將其擺在優先位置,導致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配置的資源、力量相對偏弱,村基建投資、環境整治、后期管理維護等方面主要還是依靠政府。雖然村民熱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傳統習慣、技能素養等各方面制約,部分農民認為環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勞投錢,不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二)農業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嚴重。

  隨著農業化的進一步普及發展,很多群眾不再使用傳統的農家肥種植,而是完全依靠農藥殺蟲、化肥催肥養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環保意識不強,施藥后隨手將包裝物就地亂扔,河道、灌溉溝渠、田邊地角農藥包裝袋和塑料瓶屢見不鮮,化肥農藥污染、白色污染等問題逐漸顯現,對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三)保障機制有待健全。

  環保設施的長效管護運營機制、政府投入機制、資金保障機制、高效的治理評估機制與監督機制等還有待完善。

  (四)資金保障壓力較大。

  雖然我區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資金項目支持,但鄉村振興特別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點多面廣,在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較大資金缺口。比如,農村戶用廁所改造,按照我區現行改廁標準測算,平均每戶約需xx00元,僅此一項就需要資金近1.2億元。比如,農村垃圾處理目前尚無專項經費,資金保障困難。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大意義和迫切要求,聚焦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綜合施策,認真抓好農村環境垃圾治理、改廁、污水處理三大革命”,加快補齊短板,積極推動我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

  (二)堅持科學謀劃。

  農村環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立足長遠,科學謀劃。一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農村主要污染問題、主要污染源,根據污染特征,加大力度優先整治。要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建設等不同實際,合理確定整治任務目標,分步分類實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機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政府應發揮獨有的動員組織優勢,進步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運行費用的資金保障工作;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貧拆遷、危房改造等相關項目時,統籌考慮同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揮好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創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監督制度,將環境保護治理和環保項目建設等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責任目標,納入環保督查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環保日常監督考評,以考核為抓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

  三要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一方面要繼續加大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力度,形成“本級財政獎補、上級單位爭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體自籌、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格局,著重挖掘社會企業、在外鄉賢等資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爭取互利共贏。另一方面要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強化工程跟蹤管理,進步提高資金使用實效性及資金撥付的規范性。

  (四)營造良好氛圍。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不僅要提升“硬件”,“軟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會氛圍是提升“軟環境”,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群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9

  近年來,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對于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成為農民增收的引擎。為進一步掌握我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情況,我們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對下一步如何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狀況

  **鄉以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為突破口,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著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濟水平,精心打造特色優勢農業品牌。目前,全鄉已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專業協會)8個,涉及奶牛、桑蠶、棉花、養雞等12個行業。擁有會員400多戶,其中黨員43戶,占總數的12.9%。在這些協會中規模較大發揮效益較好的是奶牛養殖協會、桑蠶養殖協會、棉花種植協會。在黨委、政府引導下,李大莊木器加工協會正在積極籌建。就整體來看,專業協會規模小、力量弱、領域窄、功能小、市場競爭力弱。但由于存在較好的基礎,發展潛力較大。

  二、**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的作用(主要針對個別效益較好的專業協會)

  1、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專業協會及時把握市場信息,靈活運用市場法則,對市場需求狀況,價格浮動情況及時掌握,以便會員適時購入或售出。“跟著協會干,農民有錢賺”,嘗到甜頭的農民,增強了發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桑蠶養殖協會成立的當年,會員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會員近20戶。

  2、使農民掌握了技術,增加了收入。專業協會通過舉辦經驗交流會,邀請專家現場講課等多種形式,使會員掌握了專業技術,增加了收入。我鄉的前崗村是全鄉,甚至是全縣養殖奶牛較早的村。最初飼養奶牛時,農戶分散養殖,相互之間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種也種種不一。當時飼養奶牛,純粹是摸索養殖,缺乏科學經驗,奶牛飼料的配方五花八門,牛奶的質量參差不齊,牛奶的產量也較低,平均每天每頭奶牛的產奶量不足30斤。最關鍵的是牛奶的銷售問題,因為當時飼養奶牛的戶數少,牛奶質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廠不愿來收購牛奶。人們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農村銷售,每天為訂奶的農戶送奶。這種方法常常造成銷量不穩,極易造成滯銷。由于鮮奶保質期太短,賣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時心疼的飼養戶直掉眼淚。當時飼養一頭奶牛的利潤也不過3000元。很多飼養戶都喪失了信心。20xx年春天,在村奶牛養殖業最不景氣的時候,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倡導下,**村奶牛養殖協會成立了。**村村主任**被選為協會會長。協會成立后,經常召開養殖戶座談會,對飼養過程出現的問題,大伙討論,邀請奶牛養殖專家現場釋疑,并定期舉辦奶牛養殖技術培訓班,使會員逐步掌握了先進的奶牛養殖技術。協會成立的當年,奶牛的產奶量由原來的`日產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產50斤以上。為解決牛奶的銷售問題,協會多方聯系,最后與嘉祥縣鴻運牛奶加工廠達成長期供貨協議,飼養戶每天不用出門就把牛奶賣了。飼養一頭奶牛的利潤也由原來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同年12月,應會員、農戶的要求,協會在鄉黨委、政府和縣畜牧局幫助下,從***一次引進了40頭奶牛。現在的**奶牛養殖業,在協會的帶領下,紅紅火火地發展著。

  3、攜農入市。專業協會依據國家有關產業政策,按照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種養業結構,引導農民進入市場,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的對接,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規模效應,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前幾年由于棉花市場價格滑坡,我鄉棉農的種植積極性受挫,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20xx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倡導下,由鄉農辦牽頭,成立了棉花種植協會,協會根據市場信息,結合我鄉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農民大力發展棉花。協會實行統一進種,統一提供技術支持,找銷路,拓市場。今年全鄉發展春棉8600畝,夏棉3000畝。

  4、開拓了農村市場。專業協會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農用生產資料等工業品的有效需要。同時,使農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搞活了農村市場。

  三、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中的作用(主要針對個別效益較好的專業協會)

  1、扶持作用。各村黨支部對協會發展給予支持,在專業協會有關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對加入協會,發展項目的農戶,幫助協調資金或貸款。會員戶征地等方面給予優惠照顧。例如,前崗村黨支部,為解決奶牛養殖戶分散養殖帶來的不便,積極協調,劃出專門土地建養殖小區,對資金困難的養殖戶幫助協調貸款。保證了協會健康的發展。

  2、保障作用。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治安巡邏小組的作用,對擾亂、破壞協會正常發展的人員狠狠打擊。村干部當好協會的調解員,處理協會內部糾紛、爭議,增強協會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經濟合力。

  四、當前**農村合作

  經濟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1、協會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專業協會,應該圍繞產前、產中、產后切實為會員提供市場信息。讓會員根據市場供應、價格等情況及時調整種養殖規模和方向,以市場為導向,減少市場風險。但是目前我鄉的大部分專業協會受信息閉塞、管理不規范等因素的影響,給會員提供的支持少,增產增收效果不明顯。部分專業協會發揮的作用,是會員之間自發行為的結果。協會本身由于沒有帶來較好的作用,其影響力、號召力越來越小,會員也相應減少,這樣就導致不良循環,阻礙了協會的發展壯大。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協會內部建設,完善協會制度,加強對協會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協會人員綜合素質,增強其駕馭市場的能力,讓協會充分發揮其功能,帶領群眾致富。

  2、協會發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就我鄉專業協會的發展來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部分基層組織對專業協會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協會,對專業協會重視程度不夠。二是部分基層組織對專業協會的扶持力度不夠。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沒有落實到位。對此要加強宣傳力度,使干部群眾對專業協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形成“人人支持協會”的良好環境。

  3、協會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受資金、技術力量、銷售等原因的影響,目前我鄉專業協會發展規模小、力量弱、領域窄、功能小,難以產生較大的規模效益和品牌效應,產業化水平低,市場競爭力小。為改變這種現狀,可以動員行業相同或相近的農戶加入協會,使分散經營趨于集中,壯大協會規模,創新品牌,走產業化經營道路。

  五、對進一步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建議

  1、多措并舉,積極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一是要確立扶持的重點和方向,確定主管部門,并選派專人下基層指導工作,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二是要培養典型,組織觀摩交流,總結經驗,循序漸進地扶持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典范作用。三是開展培訓,提高管理者的經營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幫助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好組織規劃和產業發展計劃,建立健全行業自律制度,使其能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政策規定運行。

  2、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資金扶持。應協調財政、銀行、信用社等部門安排低息或無息周轉金貸款,扶持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關部門可在科技咨詢、指導、培訓管理人才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建立經濟技術協作關系,鼓勵農技推廣機構與農民聯合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三是切實保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亂收費、亂集資,不得侵占其合法財產等。

  3、組建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可以由農村能人和鄉村集體組織牽頭興辦,可以由村班子牽頭興辦,使班子與協會“合二為一”,也可以由經濟技術部門和企業牽頭興辦、不拘一格。

  4、建議幾種經營形式:一是“合作組織+專業大戶+農戶”。主要通過作為骨干成員的專業大戶開展生產示范和流通經營,為農戶提供間接服務。二是“合作組織+基地+農戶”。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過合作組織建立的生產基地,示范引導服務農戶。三是“公司+合作組織+農戶”。農民負責生產,企業負責加工流通,合作組織負責組織、協調和規范企業與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0

  一、農村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我鎮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城鎮化發展不斷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漸見明顯,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步伐加快;農村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觀,農村居民生活不斷改善,農村社會穩定。

  (一)農村基本情況。我鎮下轄6個工作組,28個行政村,321個村民小組。據統計,全鎮農村住戶為13753戶,農村人口55679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7748人,占農村總人口的49.84%,第一產業從業人數10149人,其中農業5886人,占58%,漁業2740人,占27.4%,林業1000人,占9.8%,牧業532人,占5%;從事一、二、三產業人數比為36.4:30.3:33.3;耕地面積為3069.8公頃,其中水田1894.4公頃,旱地1175.4公頃;抗旱泵站66處,排澇泵站16處;水庫9座,小山塘148口。

  (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我鎮村級經濟總收入達到16.7615億元,增長8.8%;全鎮農業產值1.39457億元;據統計,全鎮有各類農業專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個,吸收會員20xx萬人,其中農業專業協會3個(市級專業行業協會1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8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專業性十分明顯,其中從事水果、蔬菜、禽畜、水產、糧食的占了85%。全鎮有農業龍頭企業3家,各類農業基地39個,形成了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優質糧油、林地雜果、生豬養殖等5大經濟板塊;有淡水魚罐頭、“杜洛克”生豬、xx湖王蟹、優質糧油等4大品牌產品,有各類種植、養殖專業戶93戶。全鎮薄弱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可達33.4萬元。12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已實施經濟開發項目16個,可使5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占全鎮薄弱村總數的41.7%。

  (三)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及社會事業發展情況。全鎮通自來水村(組)有5個;28個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通汽車村有27個村,占96.4%,通組公路達85%,硬化率達10%;通郵村達100%;通電話村達100%個;通電村達100%個;10個村通有線電視,占35.7%;到目前,全鎮農村電話用戶數達到5272戶,農村電話普及率為9.47部/百人。鎮中心衛生院1個,達乙級甲等標準,村衛生室32個,22個達甲級標準,占68.8%。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9%,農民因病返貧情況明顯下降。全鎮有小學26所,初中7所,高中1所,鎮級農民學校1所。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8%,農民培訓年均2次。全鎮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8人。

  (四)農民生活環境及質量。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全鎮有2個文明新村通過市級驗收。通過中心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全鎮已建5個中心村,有6個村創建文明新村,15個村開展村莊整治。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0平方米,75%以上的住房為兩層磚混結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92元,消費結構從自給自足向多元化轉變,整體生活水平向小康邁進。

  二、目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成績顯著,但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還存在很大差距,農村問題在相當程度上繼續存在,仍然是影響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一)農民文化水平低。農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導致了農民收入低。因而產生兩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農村勞動力價格低,外出務工的農民不能享受與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心理失衡現象加重;二是產生惡性循環,農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無法供應子女上學--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農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農村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就業難。從城市勞動力需求來看,一方面城市下崗職工和外來勞動力增多,農民進城尋找就業機會相對減少,鄉鎮企業吸納剩余勞動力有限。從二、三產業農村勞動力轉移來看,全鎮農村勞動力非農化進度放慢。同時,農業土地資源日趨緊張,農民就業問題逐漸突出。再加上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制約,市場就業競爭力相當弱,再就業很難。(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村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和垃圾成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農村環境衛生不容樂觀,農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嚴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區。全鎮農村污水集中處理率幾乎為零,自來水飲用率不高,還有許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教育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難大幅提高,推進城鄉一體化難度很大;此外農村衛生室、醫療條件比較差,沒達到標準衛生院的標準,需要提高;農村的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于城鎮。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1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姜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于薄弱。

  今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后。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于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布情況。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復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喂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凈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后。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制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于“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姜、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布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占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后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干實事,樂于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布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小學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姜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并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范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干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2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農村耕地的日益減少,臨海市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增加。大多數閑散婦女常年僅限于圍著鍋臺和孩子轉,生活來源主要靠丈夫打工和房租收入,既無一技之長,又無就業門路,平時一有空就扯扯家常、搓搓麻將、打打牌、唱唱ok,久而久之,家庭和睦遭受破壞……這些閑散農村婦女的存在,給社會、家庭的和諧穩定帶來了一定的隱患。為此,臨海鄉鎮婦聯應該如何激勵農村閑散婦女自主創業問題進行了以下思考:

  一、農村閑散婦女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文化程度低,年齡結構老化。本次調查的1000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0人,占6%;初中文化程度的430人,占43%;小學及以下的510人,占51%。且絕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的婦女都在“4050”就業困難階段。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又是家庭事務的主要承擔者,不可能長時間外出務工,只能從事傳統的生產方式,以打零工形式獲取微薄收入,如:產品包裝、流動菜場設攤、餐飲業洗菜工等。

  (二)勞動技能單一,擇業面窄。她們中的大部分人勞動技能單一,過去只掌握常規和傳統的種養技術,缺乏從事二、三產業的技能,已不適應市場對技術更新的要求,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不力。這有多方原因,一方面她們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之前,具有較濃厚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坐享其成”的思想觀念影響著學知識、學技術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她們雖接受技能培訓,但由于培訓機構開展的往往是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在短期內雖解決了就業問題,后又因企業轉產轉制等原因致使她們下崗失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她們的重新就業面臨諸多困難。

  (三)就業觀念落后,競爭意識薄弱。第一,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要求不切合實際。她們對于高素質、高層次的技術、管理型等工作崗位干不了,而對工作時間長、收入低、體力型特別是苦、臟、累的工種又不愿意干,有些人寧可在家賦閑等待其他就業機會。第二,存在“以農為本守家園”的保守就業觀念。這種就業觀念對大部分的農村婦女就業造成心理上的阻礙。有的家庭觀念較重,沿襲著相夫教子,贍老撫幼的傳統,不敢也不想外出就業;有的想外出就業但受夫權思想影響及顧及家中老小,孩子教育等現實問題,家門難離;有的缺乏主動擺脫貧困的'意識,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等、靠、要”思想嚴重。特別是近郊婦女,她們利用城市開發時劃撥的宅基地建房出租,收入遠遠大于外出打工,更使她們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思想。

  (四)社會環境變化,婦女被迫失業。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大批土地被征用,使原來那些以種植業為生的婦女因缺少土地而無法繼續從事傳統種養業。有些家庭雖然丈夫到外鄉鎮繼續從事傳統種養業,但由于那些婦女在家里承擔著家庭主婦的角色,不便背井離鄉隨夫外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沿海地區出口生產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品出口受到影響,導致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不少女農民工返鄉。返鄉女農民工要實現再就業或創業發展,將面臨就業形勢、年齡、創業條件等方面的困難。

  二、激勵農村閑散婦女就業創業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宣傳教育,轉變就業觀念,激勵農村閑散婦女自主創業要想使農村婦女走出家門,首先要轉變的是就業觀念。各級婦聯組織要把幫助農村婦女轉變就業觀念擺在首位,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宣傳欄等陣地和“三下鄉”等活動,向農村婦女宣傳黨的富民政策和各級政府有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政策規定,編印、發放宣傳婦女外出務工致富典型的小冊子,大力宣傳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性和只分行業不分貴賤的思想,努力在廣大婦女中營造“外出打工光榮,勞務輸出快富”的良好氛圍,幫助廣大農村婦女消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于拼搏,善于創業的新觀念,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比如,經常舉辦農村勞務洽談會,勞務懇談會、女能手、女強人先進事跡報告會,組織參加他鄉致富先進經驗等,使廣大婦女轉變思想觀念,振作精神,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奮力拼搏,逐步形成“勤勞致富”的共識。

  (二)加強技能培訓,改善就業環境,激勵農村閑散婦女自主創業。一要強化職業培訓,不斷完善鄉鎮婦女勞動就業信息網絡。要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新機制,促進培訓與就業的良性循環。要把婦女勞動力培訓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實事來辦。政府應增設培訓專項經費并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婦女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通過培訓致少使85%以上的婦女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二要在進行實用技能培訓的同時,注重提高農村女勞動力的文化素養,通過不斷積累,培養其自我學習與掌握技能的能力,變盲目流動、被動學習技術為有選擇、主動地接受培訓,建立起一支規范化、市場化的婦女勞動力轉移中介服務機構,為農村富余女勞動力轉移提供信息、培訓、職介服務,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分割的勞動力市場,創造城鄉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三要加強與工廠企業及有關部門的聯系,建立用工需求檔案,采用“訂單式”培訓,搶占先機,提前介入企業用工需要。

  (三)積極探索符合農村閑散婦女實際的就業創業新路子。一是引進來料加工業。“把活兒攬到家里來干,不出門就可賺到錢,還不耽誤照料家庭”,這種就業創業方式最符合當前農村閑散婦女實際。婦女在照顧好老人、孩子,管理好責任田,料理完家務之余,從事來料加工項目。又因該項目不需政府投資、批地,也無需加工人員出資購原料,風險小、見效快,特別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創業。二是利用山林資源,種植枇杷、楊梅、柑桔、大白桃等果木,同時建造夏天納涼避暑山莊,既可觀光休閑,又供品償。三是利用開辟花草苗木種植基地,為我市的花園城市建設提供優良的苗木,更能為婦女的創業開辟一條新的門路。

  (四)培養典型,提供資金扶持,鼓勵和幫助農村婦女自主創業。扶持婦女創業,重要的是幫助解決資金和項目問題。一是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婦女創業小額貸款的扶持力度,針對女性創業普遍遇到的融資困難,建議政府設立女性創業發展專項基金,貼息或無息提供創業貸款。二是在項目儲備方面,要借助新聞媒體、深入企業和科研單位,廣泛搜集、精心篩選適合婦女的創業項目,建立婦女創業項目庫,以適應不同層次婦女的創業需要。三要對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創業婦女提供貸款擔保、政策扶持、技術引進等服務,鼓勵她們將項目做強做大,使她們成為婦女自主創業的榜樣。女經紀人、女能手聯系普通婦女活動等組織女干部、女黨員、女能手積極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在技術、信息、資金上給予傳授、扶持、幫助和帶動,掀起共同創業致富的熱潮。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3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縣先進性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展以“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內容的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我鎮于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鎮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轄7個村,其中6個農業村,一個蔬菜村,76個自然屯,農業人口8853戶3.47萬人,農村勞動力1.5萬人。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7萬畝,林地1.5萬畝,水田1.85萬畝。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XX年全鎮gdp總量9.5億元,增長7%,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2.02億元,增長11%。全鎮糧豆薯總產5.3萬噸,糧食單產430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5.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6%。日光溫室發展到51棟,面積2.3萬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個,面積16.7萬平方米,年產蔬菜2.44萬噸以上。畜牧產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XX年向縣內外輸出勞動力9120人(次),創收3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00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達3646元,比上年增長13%。實行村財鎮管,嚴格履行財務審批手續,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加強,XX年化解債務180萬元,沒有發生新的債務,農民政策性負擔為零。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村屯公路383公里,實現了村屯道路暢通;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進入農戶家庭,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農民自編自演開展文體活動,縣鎮組織的科技、文藝下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1所中學、18所小學,有3處晉升為省級標準學校,4處小學達到市級標準學校,12處小學實現了縣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1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干部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鎮7個村實行了村干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47名干部平均年齡為45.4歲,大專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專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此外,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合同不規范,訂單屢約率較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我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征農業稅后,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于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5%。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于包產到戶后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群眾有意見。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4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對共青團工作特別是農村基層團組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團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新走向、構筑新格局,保持農村團工作的發展勢頭,是我們必須探究和解決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近期我們通過分片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對當前我鎮農村基層團組織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鎮現有35歲以下的青年3750人,其中團員280人。共有1個團總支,19個基層團支部。鄉鎮團委干部平均年齡31歲,全部為大中專以上學歷;全鎮20個行政村團支部,配備團干部64名,配備率100%,村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28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名,占65%,村級團支部書記兼職率100%。

  近年來,在鎮黨委、鎮政府和上級團委的正確領導下,我鎮各級團組織能順應新形勢,以服務農村青年增收成才為中心,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對社會轉型帶來的青年群體的變化,基層團組織建設仍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1、農村基層團組織活動開展難。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年、團員紛紛流向企業、自謀職業或外出經商打工,一方面使團組織開展工作聯系不便,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兼職觀念取向的變化,很多團員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還是掙錢比較重要,忽視了自己的身份,疏遠了團的組織,脫離了團組織的管理。

  2、服務農村青年實際需求不夠。在服務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農村團組織來講,在滿足青年的文化娛樂需求,滿足當代青年在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還存在差距,這當然與當地青年的就業特點也有直接的關系。在“五四”期間,部分團組織雖能組織一些簡單的文體活動,但內容單一,加上青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現了青年需要的,團組織做不了,團組織要求的,團員不愿做的問題。

  3、團干部的政治和經濟待遇難以落實。一是部分黨組織對團支部書記的關心培養不夠,政治上關心少、工作上指導少、方法教得少。目前,村團支部書記應享受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是因人而異,因村而異,直接影響團的工作地位;二是由于絕大部分團支部書記是兼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團的工作和青年工作;三是在部分村,團支部書記轉崗很困難,部分團干部兼職過多,團支部書記從事團工作都是義務性質的,無相應的報酬和補貼。

  4、農村團干部隊伍素質亟需提升。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我鎮團支部書記的普遍為高中和初中文化,中專、大專的僅僅幾個。二是年齡偏大,在村級團支部書記中30歲以上的有8名,占總數的40%。

  5、團員教育管理工作困難大。調查發現,農村團員流失嚴重,發展團員困難等問題突出。我鎮280名農村團員中90%以上名團員在企業或鎮外工作。同時,由于團的組織生活不正常,再加上當代青年價值取向的變化,許多青年實際上又多在學校發展,使村級團的發展后勁不足,農村團員數量逐年減少。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層黨組織對團工作的重視不夠。共青團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但隨著經濟和形勢的發展,部分基層黨組織追求經濟效益,對團的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精力投入不足,關心程度不夠,本著“能維持、不指望、無任務”的態度來對待基層團的工作。在評價團干部工作時,只重視黨政統一部署,忽視團的自身工作。從各地基層團干部兼職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基層黨組織普遍認為團的工作是一種附帶“產業”。個別村主要領導把村團支部書記當作可有可無的角色,很不重視,對團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難度。這種現象,會導致整個村級干部隊伍的老化和后繼無人。

  二是農村基層團組織發揮作用不夠。在當前農村基層團組織中,還沒有比較成型的符合農村發展要求、適應廣大農村團員青年需要、緊密結合農村基層黨政中心工作的團的工作體系。面對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一些基層團組織不能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陳舊、工作手段落后,面對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新的措施,影響團組織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的發揮。

  三是部分團干部工作熱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團干部是兼職,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鄉鎮黨政布置的中心工作上,沒有足夠精力來思考和開展團的`工作,有的團干部對團工作缺乏熱情,責任感不強,被動應付,甚至不予理睬。還有部分團干部認為新形勢下團的工作開展難度很大,存在一種畏難情緒,不能充分認識到“有為才有位”。另外部分團干部的政治和經濟待遇難以落實,也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四是多數團員青年組織觀念淡薄。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團員青年自我價值實現方式的多元化,帶來了團員意識的淡薄,出現了“團員不愛團,青年不想團,團干不管團”的現象。

  三、加強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對策及措施

  1、以“黨建帶團建”為抓手,創新基層團的工作環境。“黨建帶團建”一直是我們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的一個成功經驗。新形勢下,基層團組織應緊密結合黨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動向同級黨組織匯報工作,使黨組織了解團組織,及時給團組織指路子、壓擔子,促使黨組織將團建納入議事日程,從人員、組織、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同時將團干部的選拔

  、培訓、使用以及待遇等問題納入黨的基層建設的總體規劃,使黨建和團建緊密結合。基層團組織要號召和帶領農村團員青年圍繞本級黨組織的工作中心,努力成為突擊隊,充分發揮助手和后備軍作用,以作為求地位,以此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

  2、以適應發展為目標,創新組織設置模式。創新團的基層組織設置模式,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青年群體結構和社會分布變化相適應,努力做到“哪里有團員青年,哪里就有團組織,哪里就有團的工作”。第一,強鎮強團,重點突破。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以社區、行政村、企業、學校齊頭并進的工作思路,探索組織設置科學化,工作載體職能化,陣地建設多樣化,實現對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模式的創新。第二,互聯共建、優勢互補。就是按照區域相聯原則,把人數少、活動難開展的團組織與相鄰人數多、活動開展正常的團組織聯合,共同開展團組織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增強團工作的活力。實現村村聯建、村校聯建、村企聯建,加大農村非公經濟組織建團力度,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覆蓋面,從而促進農村基層團組織的整體建設。

  3、以服務青年需求為中心,創新基層團組織的工作活動內容和方式。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加強與各類協會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體的人和事上,真正贏得青年信賴。根據農村生產實際、青年發展需求,在活動時間、活動方式、活動內容上靈活考慮,依靠活動內在的吸引力來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避免為活動而活動。從調研情況看,農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創業致富,為此,要重點做好青年創業致富工程的服務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訓力度,為他們盡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場信息,從而為農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4、以吸納優秀青年為重點,創新團的隊伍建設。

  一是優化團干部選拔機制。在農村大力開展以選配“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領青年創業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團干部,對年齡偏大、工作力度不大的團支部,積極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產生新的團支部書記和團干部,同時,大力推進鄉鎮團組織按期換屆。建立健全以工作實績為重點、以團員青年認可度為重要尺度的考核評價體系。同時聯合組織部門加大對基層團干部的協管力度,制定詳細的協管制度,從而充分調動基層團干部從事團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強化團干部的培訓。要大力加強基層團干部的業務培訓,每年至少要對村團委書記進行一次崗位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工作能力。在搞好團的業務知識培訓的同時,還應適當增加理論知識、科學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使基層團干部成為復合型人才,從而不斷提高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是創新團員隊伍的管理。根據青年流動日益加劇、工作生活變動日趨頻繁的特點,積極探索團員青年管理方式。按照證檔分離、交叉覆蓋、動態管理的原則,加強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銜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結合,以流入地管理為主,流出地管理為輔”的原則,重點解決好流動團員的管理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團員的教育管理,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改進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強化團員意識教育,充分發揮團員青年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模范作用。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1-30

鄉鎮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8-31

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12-04

鄉鎮調研報告11-17

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通用11-01

農村調研報告12-11

農村調研報告03-13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4-14

鄉鎮企業調研報告,鄉鎮企業調研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