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通用13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1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xx縣教育工會把發展自聘教師入會列入xx年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縣教育工會組織人員就全縣自聘教師情況開展了專項調研,通過走訪和座談,確定了以“黨建帶工建”的形式做好農村中心幼兒園自聘教師入會工作,為維護農村中心幼兒園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促進學前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發揮了工會應有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1.xx縣全縣面積1886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轄10鎮5鄉。全縣有公立幼兒園22所,其中農村中心幼兒園17所,下設96個村幼兒教學點。公辦教師166人,自聘教師364人。我縣學前教育兒童80%以上在農村幼兒園,42%以上在村幼兒教學點。
2.xx縣在1999年就出臺了《xx縣幼兒教育管理辦法》,明確了農村幼兒園100%公辦。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一鄉鎮一個農村中心幼兒園,一個中心一個法人,輻射管理至行政村幼兒教學點的管理模式。
3.為保障農村中心幼兒園的健康發展,縣政府為所有自聘幼兒教師辦理了“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逐步改善幼兒教師工作環境(配置辦公電腦、安裝空調和多媒體教學設備),提高自聘教師福利待遇。并從xx年開始,每年為農村中心幼兒園配備一定比例的公辦教師。提高保教質量。
4.從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我縣農村中心幼兒園所有自聘教師大都沒有入會,而在編幼兒公辦教師作為會員只是參加所在鄉鎮中心小學的工會活動。農村中心幼兒園尚未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認識上的不統一、對自聘教師群體的關注度不夠所致。
二、吸收自聘教師入會的幾點思考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條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縣教育工會常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就做好農村中心幼兒園的工會工作展開了認真的學習和討論,大家在統一認識后,將發展自聘教師入會列入了xx年工會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到5月底,在個人自愿申請的基礎上,364位自聘教師都愉快地加入了工會組織,并領到了會員證。
2.中央組織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了以“黨建帶工建”活動。要求通過加強黨建帶工建工作,進一步完善基層工會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堅持在組織建設上帶,擴大基層工會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由于我縣農村中心幼兒園的教職工人數大多不足25人,建立獨立的基層工會條件還不成熟,幼兒園黨員很少,且黨組織關系在所在鄉鎮小學支部,參加小學黨支部活動。因此,我們確定了以“黨建帶工建”的形式組建幼兒園工會小組,在17所農村中心幼兒園組建作為所在鄉鎮小學工會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工會小組,納入到小學工會工作管理中,新會員按規定交納會費,幼兒園工會小組長列席小學工會委員會每月例會,小學工會主席每月要到幼兒園走訪一次以上,了解自聘教職工的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好與園長的溝通交流。各學區工會工作委員會在對本區的自聘教職工情況摸底之后,及時召開本區小學工會主席和幼兒園園長聯席會議,布置發展自聘教師入會有關事項,要求維護好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
3.我縣xx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學前教育工作先進縣”稱號,目前,農村中心幼兒園和村教學點正成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村幼兒園的布點更趨合理,辦園條件不斷優化。由于政府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更多的精力投向提高辦園水平、提升辦園內涵上來,有效促進我縣學前教育特色化發展。農村中心幼兒園工會小組的組建,極大地調動了自聘教師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們都說早該入會了,雖然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文體活動早已一視同仁,而入會后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這為今后進一步參與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礎。
4.落實包括民辦學校在內的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的總體要求,農村中心幼兒園要逐步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本園各項規章制度和獎勵辦法,小學工會主席要到園指導并參加會議,力求相關制度科學、民主和公正。切實保障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
總之,依法維護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農村中心幼兒園工會小組組建之后,工會的活動經費如何籌集?如何盡快建立教職工大會制度?如何在創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發揮工會的作用?讓我們圍繞學前教育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工會工作,為推動學前教育事業和諧健康發展作出努力。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2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古到今,教師就是被人們稱作“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崇高的職業為人們所敬仰。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洶涌澎湃,許許多多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一種審美疲勞和倦怠感,盡管大多數人把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可從我們的行為看與社會所期望的還有一段距離。教師也是人,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和經驗,有自己的情感和個性,具有發展的愿望和潛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創造能力,當然也就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健康”的因素。而農村教育是四川教育的“重中之重。農村教師作為農村教育的主體,更值得關注。
現今,農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體――教師,身上擔負著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
據調查,每位農村教師的周平均課時均在20節以上,平均每天要上四節課,如果是寄宿制的學校,算上早晚自習,一天上到7節課是很正常的事。有人說,短短幾節課有什么,上了不就完了嗎?可是很多人不懂幾節課背后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寫教案。上完課還得有時間批改作業,研究學生,許多的教師真的是披星戴月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不僅體現在上課時間上,中小學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數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回家的家庭作業,教師還檢查批改主。除卻作業,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考試好像成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方法。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考、看卷,分析,著實忙!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復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不言而喻。沉重的心理負擔無形延續著教師全天候的工作,這是其它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城區學校,想盡一切法調動工作,好的教師都流向了城區學校,堅守的只有那一小部份人。
2、城鄉教師教育待遇的不等,讓農村師資流失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么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考調,調動等,想盡一切辦法走向城區學校造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二、硬件設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件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然而,在硬件設施上,農村學校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音樂課上沒有鋼琴、風琴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干吼。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而且,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都是由班主任上的。配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留守兒童”現象
90年代中后期,大批的農民工涌向城市,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這些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稱作“留守兒童”。農村教育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教師有著無以言狀的苦楚,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與方法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沖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四、教師工資待遇低
據調查了解,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農村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不到500元,有的教師說,98年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一個月只有285元,教了8年多的書,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700元,大部份的農村教師都是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養,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撫養。人際交往也得要錢,這一個月的工資到了月中就見光了。有的教師說:“,農村一個泥水匠一個月還1000多元呢?人家還不勞心。我們這樣辛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付出與回報的不成正比,讓許多教師消極無奈,成為農村教師的一種普遍現象。
根據以上幾種現狀,我們把農村教師的心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心態一:市場經濟的產物
(一)物欲的膨脹,精神的淪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影響著教師的心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數的人通過各種途徑走上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工資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輕松。就連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過頭看看我們的老師,固守于三尺講臺,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衣服永遠是最便宜的。買不起名牌。生活是清貧的。不管買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終其一生。教師都是寒酸的,物質上的清貧,讓許多老師多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懷疑。消極的情緒由此而來。但是卻又不舍得放棄。如許多老師所說,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市場經濟時代形成的浮躁心理大氣候動搖了很多老師“無私奉獻”的決心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一輩子,但是面對現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關心帶來誤解、認真視為呆板,負責卻認為多事,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談起過這一件事。他說,讀書的時候,教師對他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對他冷潮熱諷,說他只有賣氣力吃飯的份兒,他很恨這位教師,某一天,當他與教師重逢的時候,恰好教師有求于他,他顯得很冷淡,雖然,他幫教師的忙,但他也對教師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年,你說我很笨,只有賣氣力的份,是這樣說的嗎?”教師無語,聽到這兒的時候,我為我們的教育者們感到心疼,覺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能成才,恨鐵不成鋼,在教育方法上,或許有著許多的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好的,然而,又有幾個學生能真正懂得教師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不被理解,難怪我們的教師灰心了。
心態二:農村教師還有一種心態表現為“理想與現實差距大”
誠然,許多的老師在剛走上講臺時也曾有過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學校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的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師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辦公室三點一線的生活,讓許多老師喪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師認為在僻遠的鄉村教一輩子書。很難實現人生抱負,也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就視而不見了,對工作的熱忱也沒有,這種理想與現實巨大的反差讓許多老師悲觀失望。
心態三:農村教師的心態還表現為,公眾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述求,將農村教師推向迷茫。
千百年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圣而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焟蚷成灰淚始干”人們把教師奉為至高無上的神,把教育事業視作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特別是現今社會對教師職業更是有著多重的要求,既是學生群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導管理學生的權威,在一定時間他們又是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還是學生的朋友,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還要協調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關系,這種多元化的不同性質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師思想矛盾與沖突,公眾這種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述求,將農村教師推向了迷茫。
五、關注農村教育,也要關注農村教師
據我們的調查分析,農村教師也已加入到社會低層的弱勢群體中來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的?一直以來,社會都在呼吁“尊師重教”,相應地也不斷出臺了相關改善教師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號不落到實處的),但是這個時代社會發展太快,這邊條件還沒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進了一大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看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農村教師們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想只要教師在各方面都受到關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問題,農村教育是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的!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3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占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范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么這里還有這么多的代課教師呢?于是,我對這里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里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并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范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許多師范生畢業后寧愿托關系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于飽和狀態,也不愿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實習報告《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于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里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么養家糊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于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小學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于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里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于老師的幾次閑談,我才知道,于老師的心里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里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于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里,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于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于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于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后了。她也不知道為什么。
(五)值得討論的問題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后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于讓他們感到晚景凄涼吧。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4
地處xx省xx市北部,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13個鎮247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35.5萬人。
近年來,彬縣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得到大力發展,先后通過陜西省教育強縣驗收,成為陜西省首家“雙高雙普”達標縣,xx年全省縣級黨政領導優先發展教育現場會。幼兒教育事業隨著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而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
截止xx年年底,全縣共有幼兒園60所,其中公辦8家,民辦幼兒園52所。在園幼兒園14115名,其中公辦4049名,民辦10066名。在崗教師931名,其中正式編制254名。全縣共有省級示范園1家,市級示范園2家,該縣已將學前教育納入了免費教育序列。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該縣在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
1、總體數量增大。截止xx年底,全縣各級各類幼兒園共有教師931名,較xx年增加了285名,基本上能滿足14115名幼兒入園的需求,適應幼兒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2、素質得到了提升。截止xx年底,在全縣931名教師,本科學歷62名,大專學歷360名,中專學歷509名。較xx年本科增加43名,大專增加260名。有小學高級教師32名,小一以下(含小一)222名,縣級教學能手12名,市級骨干教師4名,縣級骨干教師15名,縣管專家2名。
3、待遇得到了改善。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該縣的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隨著其他事業單位員工工資而增長,月工資在3000元至5000元之間。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在900元至1500元之間。待遇明顯的得到了提高。
4、保教能力名下增強。隨著學歷層次的提升和園本培訓的開展以及教師從教年限的增加,保教能力明顯增強。
5、教師隊伍較為穩定。在調查我們發現,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連續從教五年以上的'能占百分之六十。說明大部分人能安心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該縣幼兒教師隊伍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幼兒教師缺口很大。
截止xx年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60所,在園幼兒14115名,按照國家規定師幼比1:6計算,全縣應有幼兒教師2353名,而實際有教職工931名,還差1422名。按照兩教一保的編制,全縣共有318班,應有幼兒教師954名,而實際有931名,還差23名。這不含幼兒園的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
2、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近年來該縣的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還是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幼兒教育。在一所公辦幼兒園中,全園60名準專任教師中,無一人能全面通過幼兒教師的6項技能測試,懂得閱歷鍵盤超不過10人,能進車型折紙的不足20人。這一現象,在民辦幼兒園中更為突出,教師學歷雖然提高了,但知識結構單一,文化功底薄弱,語言表達不強,邏輯性較差。
3、臨聘人員多,教師流動性大。
在全縣60所幼兒園中931名教師中,有正式編制269名,即使在全縣兩所最大幼兒園中,共聘任臨時教師50名。由于這些臨聘人員工資在900至1600元之間,與正式教師差距很大,加之寒暑假沒有工資,一旦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隨時就有流失的可能性,這給幼兒園的管理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困難。即使在平時的工作中,臨時人員缺乏主人翁感,缺乏歸屬感,影響著幼兒園的工作。任何一個團體,要謀求發展,必須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團體成員。而在現實中,諸多幼兒園都面臨著教師隨時流失的可能。
4、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
在全縣幼兒教師中,雖然大專本科學歷比比皆是,但真正是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是鳳毛麟角,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更少。在公辦幼兒園中,教師已轉崗居多,有一部分是師范專業畢業的。而在民辦幼兒園中,學醫學林學水者居多,還有相當一部分技工學校畢業的。這些駕駛連基本幼兒教育學心理學都沒學過,對幼兒教育規律缺乏正確的認識,就更談不上應用。保育保教活動的開展憑經驗辦事,不能遵循科學的規律辦事。
5、幼兒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
在全縣931名幼兒教師中,男教師90名,占10%。女教師841名,占90%,男女比例1:9而這些那教師基本上在幼兒嚴從事是管理工作或后勤服務,教學一線幾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師。這對于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清一色的女教師在培養幼兒勇氣膽量等方面存在欠缺,長期使幼兒生活在清一色的女老師的氛圍中,容易使幼兒性格女性化,是孩子性格產生缺陷,猶如一個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里。
6、幼兒教師整體事業心成就感職業幸福感不強
由于受世俗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和社會上,認為幼兒教師就是哄孩子的文明保姆,缺乏對幼兒就愛哦是職業的正確認識,影響到教師對從事職業不想中小學那樣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由于在工作缺乏名師骨干教師引領,好多教師忙于上班下班,缺乏對自己職業規劃,是的幼兒教師對自己職業看不到前景,從而缺乏事業心,成就感,進而缺乏職業幸福感。使許多教師為工作而工作,為生活而工作。
在認識到幼兒教師隊伍存在問題后,筆者經過思考后,提出以下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有計劃從省市師范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招錄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充實到幼兒教師隊伍中,逐年改善幼兒教師結果不合理的現象。在招聘過程要招錄一定數量的男教師,以改善幼兒教師性別比例。在財政和編制制約前提下,要鼓勵各園到師范院校招錄學前教育專業的臨時教師,為了是臨聘教師素質得到優化,對于工資,縣財政可分但一部分。在社會福利事業方面,要大力爭取把幼兒教師納入其中,特別是臨聘教師,特別對于經適房廉租房等方面,要積極為教師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是教師有歸屬感。
2、加大對幼兒教育宣傳。增強教師的自信心,職業幸福感。首先,要大力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讓全社會認識到幼兒教育重要性,改變公眾對學前教育認識。其次,要大力宣傳國家學前教育的政策,使人們認識到國家把學前教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再次,要大力宣傳那些在幼兒教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人和事。第四,在評優樹模方面要對幼兒教師予以傾斜。
3、規范幼兒教師聘用程序,保障臨聘教師的合法權益。對于臨聘教師的聘任,要在勞動部門備案,督促用人單位為其繳納“三金”。
4、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
對于新任教師,要堅持崗前培訓,使其熟悉《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學習指南》、使其熟悉幼兒園一日工作規范。對于現任教師,要堅持立足崗位,立足課堂,立足幼兒保教活動的開展,開展形式多樣業務技能比賽活動,提高其業務技能。在條件飲虛的情況下,可以組織教師到知名幼兒園參觀學習,聽課培訓,提高其業務技能。對于有發展潛力的教師,可采用置換培訓:與知名園所結對后,將知名園所教師派到自己園所,通過參與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示范引領,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將自己園所教師派往知名園所,通過跟崗培訓,參與名園的保教活動,回園后進行引領。其次,要鼓勵青年教師在學前師范專業院校進行學歷培新提高。要充分發揮現有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5
當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已陷入困境,正面臨著缺編、年齡結構老化、性別結構失調、待遇相對低、負擔重、教師控流難等諸多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鎮域范圍內教師配備總量嚴重不足,按枝編發【20xx】35號文件,問安鎮缺員25人。
(二)鎮域范圍內教師年齡結構嚴重老化,教師平均年齡46歲,122名教職工中,50歲以上占比近50%。
(三)教師流進流出嚴重失衡,近三年,問安鎮招錄21名教師,辭職、調出21人,退休35人,凈減少35人。
(四)教師負擔過重,學科結構失調,嚴重缺少體音美及科學、英語老師。
由于農村中小學編制不足、學科教師配置不均衡、教師年齡老化、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等問題,導致出現以下“幾難”現象:
(一)工作安排難
因為人員不足,有些工作安排上出現困難。像寢室管理、檔案管理、團隊工作、教育教輔、班主任等工作都很難安排到人,中層干部更是沒有人愿意擔任。
(二)干部培養難
工作能力較強、有責任心的教師是學校后備干部的培養對象。但是,這類教師,要么不愿意從事教學工作以外的其他管理工作,要么就是礙于面子,勉強答應,而一旦取得成績,條件成熟,就辭去職務或調出問安,或離開教育。最近幾年,問安各校培養的年輕中層干部,大多離開教育或調出問安,后備干部的培養問題成了農村學校的心病之一。
(三)教師控流難
最近3年,問安流出教師21人。他們中有骨干教師,有新發展的預備黨員,有取得部優課證書的年輕教師,有中層干部,有名師工作室成員,有優秀班主任。
(四)系統內外待遇平衡難
一是與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不對等。二是工作餐補助無政策、工會福利經費無保障、早晚自習、就寢管理補助無渠道。
農村教師與城區教師在收入上實際上存在著一定差距。問安鎮有兩所寄宿制學校,這兩所學校老師的早晚自習的報酬都是在學期績效工資中給付,老師們對此意見很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很茫然。
(五)教育質量進位難
農村學校的師資、生源、辦學條件等有農村特點,在教師總量缺員、年齡老化、學科結構失調的情況下,教育質量爭先進位成為難題。
建議
建設教師隊伍,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是完成立德樹人任務之根本。在當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正處于困境的時候,我們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人社、財政)加大工作力度,以大投入,以強保障,切實解決好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問題。
(一)切實解決好學校教師缺編問題
解決缺編問題:一是按需確定招聘規模,要做好預測,提前招錄,足額招錄,盡量著眼于本土化,并分配到缺編學校。二是優化招聘條件,考慮義務教育階段“全科教師”(一專多能)的實際需求,有條件地淡化專業限制。三是確定以農村及農村寄宿制學校為特點,以“班師比”為依據的教師配置標準,并以制度保障配置到位,不能到位的應有財政相應投入或其他替代辦法,以解決學校缺員之憂。
(二)切實解決好教師待遇問題
《義務教育法》和中央有關文件規定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我們建議一是要加大落實教師工資待遇的力度。二是參照公務員及相關事業單位的做法,發放教師工作餐的補助。三是農村寄宿制學校早晚自習、就寢管理方面的費用,由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因為當前國家有相關晚托的政策)。四是由財政出臺工會活動經費兜底政策(公務員工會活動經費有財政負擔)。五是明確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范圍,該納入的納入,不該納入的則另行解決,以進一步釋放農村教師的工作熱情。
(三)推進崗位設置及職評工作的改革
一是建議人社部門擴大崗位設置中的晉升職數,并且規定從事一定年限后必須進入的.職級,以提高行業吸引力。過度的優勝劣汰和職數限制,并不利于行業的發展。二是建議人社部門向有關職評部門呼吁,去除中、高級職稱職評中關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撰寫省級及以上并發表論文、有市級科研成果等先決條件的限制。大家一致認為:論文應寫在課堂上,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但不是專門科研人員,他們的根本任務是立足課堂,在學習中,在研習中提升教育質量。沒有論文的老師,并不代表貢獻小。建議在給足質數的情況下,把職評中的按比例篩選調整為重在任職資格審查。基層依據貢獻選優推薦,職評部門依據任職資格從嚴審定。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6
前言:
黔西縣各級各類學校150余所,70%的學校都在農村,農村教師占全縣教師的68%。農村教師作為我縣基礎教育的主力,在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準確全面地了解農村教師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況,幫助農村教師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化發展,20xx年1月,通過對全縣11個鄉的部分學校進行專項問卷調查(收到有效問卷486份),對農村教師的經濟收入、工作環境、專業發展、身心健康、思想狀況等方面作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踐目的
當前,我縣農村教師隊伍面臨著諸多困境:學歷不低,但是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流失嚴重,補充困難;待遇偏低,生活困難。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體制,提高工資待遇,加強教師訓練力度等方面尋求教師隊伍建設的出路。
二、實踐內容
(一)黔西縣農村教育發展快,勢頭好,農村教師待遇逐步提高。
本次調查從教師層面和校長層面一致反映,近幾年我縣農村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級政府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級政府對教師的工資都能按時發放,保證到位。農村教師的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三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關注和重視。
(二)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1、邊遠鄉鎮學校教師嚴重缺乏。
全縣大部分農村學校都存在教師缺乏的現狀,尤其以協和鄉、太來鄉、鐘山鄉等邊遠鄉鎮的學校比較嚴重。有些學校一名教師要代三四門功課,有些學校因沒有教師,一些本應開設的課程無法開設,直接造成學生無法接受正常的教學和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農村教師工作負擔較重。
小學教師周平均課時22節左右;初中教師為節左右;在校工作時間平均達10個小時以上,還不包括教師備課、批改、查閱資料、參加會議、課外輔導、培訓學習、家庭訪問、興趣小組等所需時間。在調查到教師本人對工作量的感覺時,486人中感覺很重的是145人(占30%),較重的是196人(占40%),合適的是136人(占28%),較輕的是9人(占2%)。
3、農村教師日常生活存在諸多困難。
(1)交通方面。農村學校相對分散,比如協和鄉、太來鄉、鐘山鄉等鄉到縣城的距離比較遠。大部分農村教師住在學校,家在黔西縣縣城城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數周回家一次。有些學校分校比較偏遠,也沒通公共汽車,交通更不便利,老師回一次家只能坐老鄉的摩的到鄉鎮上再換乘汽車,既給農村教師造成經濟上的負擔,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住房方面。經對486位農村教師調查:享受單位分房的有69人占14%,已拿到一次性住房補貼的63人占13%,沒有享受過單位分房和沒有得到任何住房補貼的354人占72%,這些教師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學校集體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黔西縣房價這幾年漲幅較大,很多老師無力購買房子。雖然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邊遠鄉鎮學校都建了教師周轉房,極大地緩解了住校教師的住宿問題。同時在全縣內開展集資建房,解決了部分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住房,這也造成他們不安心工作。
(3)飲食方面。農村生活條件差,購買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質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漢族教師在生活上非常不習慣,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周五從學校回到黔西,買足一周所需的物資后,周日再帶去學校。這樣無疑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使他們無法安心工作,都想調離農村,或者至少調到離城近的學校。
4、農村教師心理壓力過大。據對486位教師的調查,感到經常身心疲憊的有177人(占36%);感到心理壓力較大,有時身心疲憊的262人(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憊的只有47人(占10%)。經與農村教師座談,他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來自工作。即工作負荷重,內容繁雜,工作時間長,問題學生難教,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教師付出了很多心血卻得不到回報等;二是來自環境。農村條件艱苦,信息閉塞,自我發展空間不大;三是來自生活。收入低,物價高,家庭負擔重,業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間狹窄,家庭照顧不上,婚戀不盡人意等;四是來自社會。教師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教師的付出和成績得不到社會的認同等。
農村教師因心理壓力較大,由此產生了一些軀體化癥狀,如情緒低落、焦慮煩燥、抑郁偏執等。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僅影響到教師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5、部分農村教師思想消極。調查反映,農村教師從整體上看思想狀況是健康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和困難,他們熱愛教師職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由于上述種種原因,也使一些農村教師對教師職業有不同的態度。據對486位教師調查,表示喜歡教師職業的有252人(占52%),不喜歡的是73人(占15%),認為說不清的是161人(占33%)。絕大部分農村教師覺得在農村當教師太沒意思。調查顯示,30%以上的農村教師積極想辦法往城鎮學校調,10%的教師表示想調其他單位,50%以上的教師表示如果有調城鎮學校的機會,會選擇離開農村學校。還有一些老師,尤其中老年教師,認為自己調城里學校不可能,在當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思想比較消極,缺乏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感。農村教師這些不穩定的思想因素,勢必影響到對學生的培養和農村教育發展的后勁。
6、農村教師的收入偏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月工資2000元左右,扣除養老保險等項后,剩下的就1600元左右,加上物價補貼也才2300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師拿到手的也就3000元左右,這在房價及其它各類物資價格飛漲的黔西來說,這點工資只夠解決溫飽,買房只能成為一種幻想。因此,一些教師對未來心灰意冷,一些教師寄希望于漲工資,可“物價總是比工資漲得快”仍是很多教師的無奈心聲。
三、實踐結果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點,切實為農村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尤其要加快改善邊遠鄉鎮的辦學條件,增強農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提高農村教師的穩定性。一是要積極實施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目標,加快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促進鄉鎮聯合辦學,擴大辦學規模,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實現規模效應;二是要確保教育經費按時足額到位,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及教師的辦公條件;三是要對農村教師適度傾斜政策,實行農村教師生活補貼制度,分級確定補貼額度。政府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注入專項資金來解決農村教師待遇低的問題,使他們享受到與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差不多的待遇;四是要特別關注農村困難教師群體,及時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統籌規劃,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工作。
要制定好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做到統籌安排。對于新課程的培訓,除了學習其觀念之外,還應該采取各種觀摩課、教材培訓、集體備課,幫助教師解決新課程應該是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等等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培訓內容和形式,在原有傳統授課培訓的基礎上,以現代化遠程教育為突破口,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師培訓質量。通過培訓,全面提高農村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村教師隊伍。
(三)進一步關心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為了吸引優秀青年投身農村基礎教育,以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除了要保證教師必要的物質待遇外,各級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關心教師的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采取有效的措施,營造出以教師為本的良好氛圍,從而使中小學教師崗位不僅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業平臺,而且是教師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精神家園,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吸引力。
(四)發揮政策優勢,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縣直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力度。鼓勵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去工作,鼓勵和引導縣直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對校”對口支援,鼓勵引導縣直學校的名教師、骨干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講課指導,幫助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業務水平。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縣直學校的部分教師必須到農村學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為評職評優的先決條件;農村學校也輪流選派部分教師到縣直學校從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關系保留在原單位,工資福利待遇都與原單位教師相同,即“人走關系留”。
(五)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的作用,用工會的臂膀搭起關愛農村教師的橋梁。農村學校工會首先要突出工會維權職能,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農村教師的實際困難,贏得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關注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爭取從體制、政策層面得到解決。進一步完善農村中小學校的教代會制度,讓教師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發言權、參與權、監督權,積極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讓教師在精神層面獲得滿足。其次工會組織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教職工的素質。一方面通過“三育人”等活動,提高農村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通過教學技能比武、勞動競賽等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可以通過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再次工會組織要增強服務意識,多為農村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特別要關注困難教職工群體,通過送溫暖、結對幫扶、愛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人間的真情。此外,工會組織還應關注農村教師的思想心理狀況,通過談心、心理咨詢熱線等形式及時與他們交流溝通,隨時了解教師真實的內心世界,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困擾,使教師消極的負面情緒向積極樂觀的情緒轉化,真正能彰顯工會組織在提高農村教師全面素質、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中的獨特作用。
四、實踐總結
總之,要使農村學校數量不再萎縮,教育教學質量不再下滑,在政策上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為農村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是根本性的措施。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領導應該關注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呼吁當地政府都來支持農村教育、關注農村教師、善待農村教師,制定相應的優待政策,大幅度改善農村教師的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不要以行政手段大幅度調動。學校要營造寬松、民主的工作環境,學校領導必須樹立民主平等觀念,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理念,能夠真心實意的尊重和愛護教師,從教師的心理特點出發,盡可能實行人格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盡可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和心理負擔,對教師多關心,少冷淡;多表揚,少訓斥;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不人道。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寬松和諧的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使教師置身其中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7
近年來,農村小學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峰;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小學“超編與缺編問題并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小學為例:
一、基本情況
xx小學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小學。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30歲以下教師2人(20xx年9月新進的特崗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8.2%;30-45歲教師2人,占18.2%;45歲以上教師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將退休),占63.6%。
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工作量過大。
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占18.18%;大專學歷5人,占45.45%;本科學歷4人,占36.36%。
從數據上看,81.82%的教師在合格學歷的基礎上提升了學歷層次,但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按《安徽義務教育實驗課程設置安排表》“開齊開足開好課程”的要求,小學各個年級必須開齊音樂、體育、美術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小學三年級以上必須開設英語、計算機課,這些學科都需要專業對口的教師執教。現有教師中體育專業教師1人,英語專業教師1人(均為20xx年新補充的`特崗教師)。七個教學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課時,人均19.1課時,每天近4節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負荷。由于教師缺乏,教非所學、學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現象不可避免。另農村教師多是“半邊戶”,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還要回家干農活,由于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得教師疲憊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負擔沉重。
三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根據中央編辦發[20xx]72號(中央編辦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規定的師生比例核編,只能配備4名教師,嚴重超編。
四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三是“蘿卜煮蘿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二、幾點建議
一、探索并改革教師補充機制。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鑒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范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核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改革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我鄉農村小學何家坊小學、xx小學、教學點師生比分別是1∶11.94、1∶7.36、1∶4.9、1∶7.85,師生比遠高1∶19。班師比分別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師比分別1:2:43、1:157、1:1.67雖然中央編辦發[20xx]72號等文件沒有對農村小學的班師比作出明確規定,但班師比明顯偏低,農村小學教師實際卻屬缺編。
受現行的編制依據師生比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雖超編,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節課)。教學點班多學生少,多以復式教學,以師生比或班師比都不能很好解決解決這一矛盾。建議配置師資時應該考慮班師比、師生比、教師課時數等多個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學校在校生數、班級數(年級數)、課程數、教師課前課后工作量等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教師工作量來配置師資能夠做到因校而異,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
(二)要加大培訓和支教的執行力度。
一是農村小學教師培訓應盡可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以便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加強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老師培訓,針對農村小學存在學科薄弱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培訓一專多能型教師,滿足農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為載體,著力培養骨干教師,并向農村傾斜,使其成為新一輪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四是加強遠程培訓管理測。網絡學習平臺應開發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程序,既解決培訓硬件條件不足問題,又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施訓單位、地方教師培訓機構與受訓教師任職單位之間的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對參訓教師采取多方參與的全程綜合測評考核,提高培訓效果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8
為了了解并掌握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狀況,我們受教育部師范司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委托,分成五組在廣東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五個省(區)對中小學教師的狀況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領導、教師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我們順利完成了這次調研任務。本報告從農村教師隊伍的生存狀況、農村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狀況、農村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以及法律保障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與法律建議。
一、我國農村教師的基本生存狀況
農村教師的基本生存狀況總體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與城市地區教師的生存狀況相比較而言,農村教師在基本生存狀況仍然不容樂觀,農村教師生存狀況現在是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仍然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廣大的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是否受到了應有的關注,全社會應該為農村教師做些什么,農村教師自身又有著怎樣的訴求,這些問題表明農村教師生存狀況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一)農村教師的工資狀況
長期以來,拖欠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工資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憂思,因此保障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的發放是關系教師的基本生存和教育事業穩定發展的重大問題。
1、工資收入不均衡,同工不同酬。與城市教師比較,農村教師的工資收入是比較少的。一般而言,在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市縣,教師的工資收入上千元,而貧困地區財政困難,兌現教師工資已是舉全縣之財力。教師雖然能按月領取工資,但是工資收入還是偏低。農村學校收費嚴格實行“一費制”,財政對學校的預算低,學校沒有創收渠道,教師無獎金。農村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歷提高教育等,其培訓、差旅等費用也要由教師自己出錢。
2、存在一定程度的工資拖欠現象
通過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從所調查的五個省(自治區)來看,大約有23.2%的人認為有拖欠教師工資,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教師的工資拖欠更是嚴重。
四川省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83.4%教師回答其所在地區,目前并沒有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此外,通過對教育行政人員和一線教師的訪談也表明,目前教師的工資基本上都能較好的得到保證;但是是農村地區的教師工資還不是得到很好的保障。正如問卷結果顯示,16.6%的教師回答其所在地區存在有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其中,在被調查的城市教師中,回答有拖欠現象的占11.0%,在被調查的農村教師中,回答有拖欠的占27.3%,結果如下表所示:
絕大部分地區的教師工資能夠得到保障,但也有個別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相對于城市來講,更多地存在著教師工資拖欠的現象。此外,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到,農村退休教師的工資更容易被拖欠。
3、無法正常晉級增薪。在晉級增薪制度的建設上,各地特別是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總體來看,由于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勢,其教師在職稱的評定和聘任方面都能得到公正的對待,而農村教師則大都因為縣級財政的捉襟見肘,“評定難,聘任更難”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
由于福利發放主要依靠各地區、各學校收入狀況,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狀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待遇邊緣化。農村教師在獲得政治榮譽、晉級評職機會、完成各種培訓任務方面處于明顯弱勢。表現在:一是獲得榮譽的機會少。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的表彰沒有城鄉指標投放比例,農村教師出成績、有知名度的可能性很小,他們因此非常不容易獲得表彰獎勵。二是爭取評職、晉級的指標難。統計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的職稱評聘情況會發現,城市教師評中高級職稱的比例明顯高于農村。三是取得各種培訓合格的門檻高。教師要評職稱,需要教師基本技能合格證、計算機培訓合格證,需要論文、學歷,這些都是評評職的門檻。
2、農村教師的醫療得不到保障。農村教師生活的地方,其醫療條件普遍較城市差,他們常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因為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根本無暇顧及。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對農村教師健康的制度性關注極少,國家有關農村教師的健康問題尚無配套的政策和規定。根據調查問卷顯示,關于當地教師的醫療保證落實情況,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存在明顯的差異,農村教師回答落實得“很好”的僅占3.4%,而“回答基本能落實”和“根本無法保障”的分別達到55.7%和16.7%。
此外,教師法規定“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檢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修養。”這對于農村教師是不可想象的奢侈。對“學校組織教師體檢的情況”的調查統計中我們發現,回答“從來沒有”的更是達到65.1%,由此可見,農村教師能夠在學校的組織下進行的體檢的很少乃至沒有。而廣大一線農村老師長期為職業病所困擾,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教師的這種亞健康狀態會對教師的身心狀況和生活質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全社會更應該關注教師的健康問題。
2、農村教師的保險和福利
問卷調查顯示,在“學校給教師提供了哪些保險和福利?”一題中,教師們選擇最多的幾項依次是醫療保險(81.6%)、住房公積金(79.8%)和養老保險(66.6%),選擇最少的幾項依次是失業險(17.2%)、女職工生育險(14.4%)、住房補貼(3.2%)。農村教師選擇失業險和女職工生育險的比例更低,分別是5.2%和3.0%,尤其是學校提供“失業險”的比例如此之低值得人們關注。學校中教師聘任制的推行要求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而失業保險機制的不健全對教師聘任制的實施是極為不利的。
在住房補貼上,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提供此項福利,且農村學校的條件更差一些。由此可知,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實際狀況與教師法中規定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的建設、租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的規定相去甚遠。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如何解決住房問題,改善住房條件對于農村教師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二、我國農村教師的職業狀況
(一)農村教師的工作環境
1、物質環境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家教育的大力支持,學校的物質環境包括學校的辦公條件和硬件等設施在內的各個方面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一般來說農村學校的辦條件普遍比城市差,農村教師所在的學校擁有很少的像電腦等現代化教育設備,有的甚至全校沒有一臺電腦。農村教師也希望能夠像城市那樣更換掉現在已顯陳舊的設備,能夠擁有完備的教學環境。
2、制度環境
對于農村教師所在學校的管理制度,能保證學校的正常的日常運轉,但是仍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教師認為自己不能夠參與學校的管理,尤其是在一些關系學校發展的大政方針方面。教師和職工是他們參與學校管理的唯一途徑。調查及訪談表明:大多教師都認為教代會、職代會,能解決的問題畢竟是有限的,只能解決一般的小事情。教代會和職代會越來越形式化,不能有效的發揮教師的民主參與作用,不能保障教師合法權益。
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呢?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問卷的問題是“您所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存在哪些問題?本題為多項選擇題”):17.8%的人認為是限制教師調動和考學,18.5%的人認為是干涉教師的教學自主,4.6%的人認為是對教師進行打擊報復,59.9%的人認為是對教師的評價和待遇不公正,9.7%的人認為是人際關系緊張,25.3%的人認為是對教師私人空間干預過多。
3、人文環境
農村教師工作的人文環境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工作壓力和人際關系方面。在我們訪談的教師中,絕大多數農村教師都反映工作的壓力較大。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工作負荷重。工作負荷重突出表現為工作時間長。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對本職工作非常認真負責,但教師工作超課堂性的時間泛化,也導致教師超時勞動的現象非常普遍。一般教師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國家的標準。
第二,心理壓力大。由于過度著眼于考試競爭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壓力過大,已經超出了教師的承受能力。學生安全問題也給教師帶來一些壓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課程改革帶來的壓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的內容、形式以及教法在變革中也隨之發生了飛躍的發展。隨著課程變化過快,農村教師有應接不暇之感。農村教師多年沒有進修的機會,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識基礎,工作壓力也也隨之加大。
第四,農村老教師的工作壓力。農村老教師的工作壓力來自于對新課程等的不適應和下崗危機等,由于入學適齡兒童逐年減少,導致一些落后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面臨下崗的危機,如有的學區的教學點,甚至到了三個教師維持兩個學生的狀況,這使很多農村老教師產生擔心下崗的心理壓力,而退休后沒有別的技術用以維持生計,無形中又加劇了這種壓力的強度。
教師的人際關系也是影響教師工作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人際關系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構成: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和教師的關系,教師和學校領導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關系。教師所在學校的人際關系如何呢?56.7%的教師認為學校的人際關系融洽,42%的教師認為學校的人際關系一般,1.3%的教師認為學校的人際關系不太好,認為學校的人際關系很差的沒有。總體而言,農村教師認為校內的人際關系相對和諧,基本都能融洽相處。
(二)農村教師工作內容方面
1、教學自主
教學自主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主要權利。新課改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師們多多汲取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讓教師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發揮優質的教學水平。新課改要求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上的更新,而對于農村教師來說,他們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并且長期生活在消息閉塞的農村地區,對于新課改的理念的掌握難以達到要求。
2、對學生的管理
一方面由于關于學生權力和身體保護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的頒布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等現象在農村中小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農村教師在學生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對體罰這一詞盡管每個老師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一致的都認為不能造成學生身體上的傷害或者影響學生上課。
(三)教師的調動和流動情況
教師流動的原因在于教師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教師往外流動頻繁的地方和學校,其實際情況一般是拖欠教師工資,或者行業內部風氣不正。
從整體而言,農村教師的工作情況比較穩定,教師流動現象很少,一方面是因為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缺乏向上流動的資本,不得不安于現狀。另一方面農村教師擔心流動帶來的不穩定和不確定,他們更希望的是人事上的調動,調到更好的學校去。
(三)教師的滿意度方面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在“您對您目前的工作待遇滿意嗎?”一題的回答中,農村教師回答“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分別占1.7%、28.6%和69.7%,而城市教師回答“滿意”、“一般”、不滿意”的分別占15.6%、59.3%和25.1%,農村教師對自身待遇不滿意比例如何之高,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農村教師大多反應付出多而得到的少,一般而言,農村教師普遍感到雖然工作條件和以前相比是有所完善,但是工作壓力卻越來越大了。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社會以及家長和學生對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的承認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
三、我國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
(一)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
農村小學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現象突出;城市和農村呈現較大差異;農村小學教師的學歷以專科以下為主,學歷偏低;農村小學教師年齡老化,待遇偏低;新教師補充不力;師范學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四川省調查表明,農村教師來源和分布呈現這樣一種趨勢: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師范畢業生很難到農村小學任教,到農村小學任教的主要是中師或有中師經歷學校的畢業生。現有的教師學歷達標情況正在趨于合理,以內蒙古地區以包頭市為例,中小學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小學為98.47%,初中為95.52%,普通高中為79.10%,職業高中為61.45%,其中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59.05%,初中本科以上學歷達41.07%,高中教師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占1.49%。湖南省調查表明:就調查結果來看,89.7%的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大專、本科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3.7%,73.4%的教師年齡在40歲以下。張家界市教師學歷達標率是:幼兒園97%、小學100%、初中96.1%、高中81.3%、職業中學70%。而從性別結構來看,女教師數量明顯多于男教師。從總體來看,教師整體素質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是性別結構不夠合理。
(二)教師培訓
教師參加職后培訓的機會普遍增多,教師們除了參加由行政部門、學校組織的職后培訓之外,還根據自身需要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能夠提高自身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培訓活動。
職后培訓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教師的職后培訓中,形式化的現象還比較多,特別是一些牽涉職稱評定的培訓活動,嚴重缺失了職后培訓所本應具有的教育功能,一些教育學院等部門組織的學歷提高班,效果更是低下。
對于農村教師來說,培訓機會比較少,個別農村小學教師任教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培訓,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缺編。教師培訓與教學時間沖突導致了一部分農村教師不能參加培訓,當教師培訓結束后還要補課,無疑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給教師帶來了一些工作壓力。
在教師培訓經費的分擔方面,學校和個人是職后培訓經費的主要承擔者。教育行政部門對于自己組織的培訓會承擔一部分費用,剩下的由學校和教師分擔,在農村學校因為政府和學校也拿不出這部分錢,所以教師也需要承擔部分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的費用。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越是貧困的地區,教師越需要承擔培訓的費用。
(三)農村教師評價和考核
農村教師考核辭退工作的基本情況是:教師年度考核由縣教育局組織實施。辭退問題由縣教育局審批,報縣人事局備案。由此可見,教師考核的大權主要集中在教育局、人事局等職能部門,學校并沒有實權。
學校每年評定的教師職稱數是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很多教師達到了晉升的條件卻由于名額限制評不上。農村教師職稱問題解決尤為困難。在相當多的農村地區,教師的“評聘分開”管理制度導致了一些農村教師職稱解決了卻不能拿到與職稱相應的工資與待遇,這些問題解決與否對農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很大。
四、我國農村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以及法律保障情況調查
(一)農村教師的法律身份問題
現行《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相比較而言,農村教師希望被定位為公務員,現在教師的工資參照公務員。如果規定為公務員,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更有保障,是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的可行方法。
(二)教師聘任制的實施情況
從表面來看,農村學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聘任制度,規定和程序都有明確規定。事實上,聘任制大多是形式上的。教師聘任制能夠使學校的管理更靈活,促進教師積極性,但是還沒真正發揮作用。一般而言,資歷老和有后臺的教師學校一般不敢動,難以辭退。相反,一些能力稍弱又沒有后臺的農村教師,就有被調動和辭退的可能性。
(三)學校工會教代會的作用分析
學校工會、教代會在農村一些中小學很不健全。有的農村學校里學校工會、教代會制度尚未建立;有的學校雖然在制度建設方面還可以,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形同虛設。有不少學校的工會或者是教代會都是為數極少的幾個重要領導,或者是兩套組織都是“原班人馬”,有的學校工會和教代會幾乎不開展任何工作,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教職工尚能夠決定一些諸如教師福利待遇方面的問題,而工會只能起到調節糾紛、過年過節組織活動的作用,不能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的作用。
(四)教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申訴途徑
針對此問題,我們的問卷設計了以下題目:“如果您在教育工作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者對學校的處理決定不服,或者認為學校侵犯了您的合法權利,您一般會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可多選)”問卷數據顯示:有30.3%的教師會忍氣吞聲,有35.9%的教師會發牢騷,有7.6%的教師會辭職,有31.7%的教師找作出決定的機構協商,有48.7%的教師會向上級反映,有18.4%的教師會選擇申訴,只有3.5%的教師會選擇打官司,2.8%的教師選擇復議。息事寧人,受點小委屈也無所謂,打官司費時費力又費錢,而且還不一定能贏等思想在教師的頭腦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五)農村教師違法行為分析
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41.2%的被調查教師認為體罰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突出問題,而選擇非法辦班和弄虛作假行為的教師比例也超過了30%。對于體罰問題,絕大多數被訪談的校長和教師都有不同于現有《教育法》的觀點,絕大多數被訪談教師都認為,嚴格界定體罰的含義對于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是非常必要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接近一半的教師對體罰學生的教師持理解和同情的態度,被訪談教師中也有一半以上承認自己體罰過學生。
五、我國農村教師隊伍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一)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學校教師狀況存在著巨大差異。與城市學校教師相比,農村教師在工作環境、學歷水平、待遇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造成城鄉教師發展的不平衡和流動的困難。一方面城里的教師過剩要分流,另一方面教師又不愿去偏遠貧困的學校,這種狀況使農村地區的教育面臨著師資困難,也對我國整個教師隊伍的協調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1、教師的待遇差異明顯
近年來,教師工資由縣財政統一發放,農村教師的基本工資相比以前得到了較好的保證,從而使得城鄉教師之間的收入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均衡,但是就目前而言,城鄉教師之間待遇的差異仍然十分顯著。
調查和訪談表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仍然偏低,與教師工作的艱辛不成正比。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實施“一費制”后,教師獎金福利缺乏資金來源,工作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此外,農村教師的津貼也存在被拖欠和克扣的現象。內蒙古自治區的調查資料顯示,城市教師收入在801-1500元和1501-3000元的分別占50.3%和35.8%,而農村教師收入在801-1500元和1501-3000元的僅占30.8%和0.6%,大多數農村教師的月收入則是集中在401-800元(66.9%)。從訪談中了解到,一些農村教師除了基本工資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福利。另外,從教師培訓的費用上來講,在農村地區,培訓費用則一般是由學校和教師個人分擔,因此在目前對教師的職后培訓和繼續教育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培訓費用的支出也是農村教師不小的一筆費用。
2、教師數目存在缺口。這次調研發現,不少農村教師仍然存在缺編問題,特別是在較為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在訪談中了了解到,由于一些農村地區,條件艱苦,師范院校畢業生和一般的教師不愿意到農村去,因此只能聘請大量的代課老師,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此外,部分科目教師缺編現象嚴重,大多數村小音樂、美術、體育都沒有專業老師,全部都由其他專業的老師兼任,這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3、農村教師質量問題突出。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分析,可以看出農村老師隊伍學歷起點偏低,小學教師中的專科學歷、初中教師中的本科學歷的比重都不高,專業化程度較低。農村教師年齡偏大、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的基本技能無法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加之待遇偏低,年輕教師很難分得來、留得住。
4、農村教師的職后培訓急需改善。從調查中了解到,農村教師的所能接受的培訓資源極少,且類型較為單一,大多數老師反映沒有出去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即使有一些培訓機會,又由于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師培費用是由學校與教師共同承擔,且有很多學校由于經費緊張,培養培訓費用全部由教師本人承擔,因此培訓費用讓廣大農村教師望而卻步。很多農村學校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無法開展校本研究和培訓
5、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問題。在教師人員結構上,城區教師局部超編而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教師緊缺并存,余缺難以互補。以小學教師為例,四川省教育廳提供的資料顯示,近35%的教師集中在占學校總數不到12%的城鎮學校,近43%的教師集中在占學校總數18%的鄉中心校,而占學校總數70%的村小只有不到22%的教師。另外,當前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師結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年齡結構的老化,有些地方40歲以上的小學農村教師中約占了70%。由于農村教師待遇較低,新畢業的大學生很少能夠下到農村來,而老教師由于沒有到規定的退休年齡又出不去,以致形成“老的退不了,新的進不來”的較為封閉的尷尬格局。
6、農村代課教師的問題突出
第一,工作穩定性差,心理壓力大。由于不屬于國家編制,代課教師的工作缺乏法律保障,其作用只能是拾遺補缺,一旦正式教師補充上來,他們就面臨“下崗”。大部分代課教師未轉正,身份還是農民,他們經常面臨著諸如上課、學習和種田的矛盾。
第二,社會地位低,身份尷尬,經濟負擔重。代課教師因為頭上有個“代”字,所以其社會地位不同于一般公辦教師,處于一種邊緣化的位置,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自己感覺地位低下。幾乎所有的代課教師都企盼教育管理部門對自己進行考核、選拔,希望和正式教師一同競爭,優勝劣汰,但這些都因為一個“代”字而被拒之門外,他們覺得自己的身份很尷尬。
六、政策建議
(一)城鄉學校教師不平衡問題
我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鄉村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是由于地理、歷史的原因造成的,單靠本地區、本學校的力量已難以解決。要改變這種不平衡局面,必須制定相關政策,使財政撥款等向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支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對落后地區、落后學校給予足夠的補償或傾斜性支持。要建立全國性的、區域性的,乃至校際之間的教育資源配置的平衡機制,逐步縮小經濟、社會、教育發展不同水平地區、學校教育水平差異。建立城鄉學校幫扶制度。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簽定結對幫扶協議,通過聯合舉辦教研、資金和教育設備支持、貧困生結對等形式,實現理念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促進不同層次的學校共同發展,實現城鄉之間教育均衡發展。
(二)代課教師問題
目前代課教師普遍存在待遇偏低,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制定統一的工資標準,對其規范管理,以保證代課教師的質量和待遇。為了保證代課教師隊伍的質量,要加強對代課教師隊伍的管理,對代課教師隊伍進行清理整頓,對考核不合格的代課教師要堅決清退。在調整布局、定崗定員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控制代課教師人數,同時在聘用新的代課教師時,進行嚴格考試和考核,擇優聘用。聘用代課教師要簽定合同。明確聘期、權利、義務和待遇。在代課期間,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培養,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不斷提高代課教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
(三)農村教師聘任制問題
應該完善學校內部人事管理體制,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和有效的內部調節機制。要進一步深化教師工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實行聘任完善中小學教師資格制度,以便對中小學教師的任用條件、任用程序和教師來源等作出嚴格規定。
另外一個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就是教師聘任制度在農村的推行相較于城市更為艱難,因為教師聘任制度作為一種正式的法律制度,其在陌生人社會中更易推行,但是我國的農村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在這樣一個人際關系緊密、較少人員流動的社區中,村民必須相互依賴、相互幫助才能克服一些無法預料的事件。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無數次的小磨擦里,它們陶煉出一種熟悉,建立了這樣一種相互的預期”。因而農村學校的校長為了維持這種必要的和諧,必然會用其固有的“地方性知識”對正式的法律制度進行解構,難以真正按照聘任制的標準進行運作。
(四)農村教師培訓中的問題
制定培訓計劃時要深入了解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培訓內容應貼近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實際,解析教育理念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的多元化建設,建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系,形成以獨立設置的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結合的教師教育體系,使中小學教師來源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教師職后教育應以校本研修為重點,廣泛開發多種切實有效的教師培訓途徑,教師切實抓好多層次、多形式的短期集中培訓;加強制度與機構建設,保證教師繼續教育順利實施,促進教師終身學習。
在教師職后培訓經費上,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師繼續教育經費,逐步形成政府、學校、教師個人合理分擔的機制。同時應使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和師資培訓經費專項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每年按教師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安排。
(五)農村教師待遇問題
首先,關于教師享受公務員的待遇問題,調研中教師幾乎都一致呼吁將教師定位為公務員,認為這樣才能切實保障教師的經濟地位,增強教師隊伍的吸引力。我們在《教師法》的修訂報告中也提出應將公立學校的教師定位為公務員。
其次,教師的住房優惠和醫療待遇之所以不能得到保障,主要在于《教師法》的相關規定過于簡單和政策化,并未對承擔這些義務的相應部門進行具體的規定,也未給出這些待遇的具體內容和量化標準;除此之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未規定有關負責部門的法律責任,缺乏有力的約束機制。
(六)農村教師流動問題
建立教師合理流動的機制,建立和完善教師交流制度。運用政策導向,引導學科超員學校教師調整充實到其他學校任教,城區教師調整到農村和邊遠地區任教,使教師在本地區或不同地區之間流動得以順利進行,教育及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要為教師合理流動提供服務和幫助。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9
我們是一所鄉村級的初級中學,學校有77名教師,鄉村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主力,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準確全面地了解鄉村教師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況,幫助鄉村教師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穩定鄉村教師隊伍,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化發展,現學校工會對部分教師進行專項問卷調查,對鄉村教師的經濟收入、工作環境、專業發展、身心健康、思想狀況等方面作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情況
(一)農村教育發展快,勢頭好,農村教師待遇逐步提高。一是各級政府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級政府對教師的工資都能按時發放,保證到位。農村教師的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三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關注和重視。
(二)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1、學校教師配備不足,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同時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農村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初中教師為16節左右;在校工作時間平均達10 個小時以上,還不包括教師備課、批改作業、查閱資料、課外輔導、培訓學習、家庭訪問、興趣小組等所需時間。
3、農村教師日常生活存在諸多困難。
(1)住房方面。經對30位教師調查:學校建了教師周轉房,解決了部分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住房,沒有得到任何住房補貼,這也造成他們不安心工作。
(2)鄉村教師心理壓力過大。據對30位教師的調查,感到經常身心疲憊的有15 人(占50%);感到心理壓力較大,有時身心疲憊的9 人( 占30%);很少感到身心疲憊的只有6人(占20%)。通過與教師座談,他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工作。即工作負荷重,內容繁雜,工作時間長,問題學生難教,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教師付出了很多心血卻得不到回報等;二是來自生活。收入低,物價高,家庭負擔重,家庭照顧不上等;三是來自社會。教師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教師的付出和成績得不到社會的認同等。
(3)農村教師的收入偏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月工資2500 元左右,扣養老保險等項后,剩下的`就2000 元左右,加上鄉鎮補貼也才2500 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師拿到手的也就3000 元左右,這點工資只夠解決溫飽。因此,一些教師對未來心灰意冷,一些教師寄希望于漲工資,可“物價總是比工資漲得快”仍是很多教師的無奈心聲。
二、提出建議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點,切實為鄉村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尤其要加快改善鄉鎮的辦學條件,增強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提高鄉村教師的穩定性。一是要確保教育經費按時足額到位,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及教師的辦公條件;二是要對鄉村教師適度傾斜政策,實行農村教師生活補貼制度,分級確定補貼額度。政府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注入專項資金來解決鄉村教師待遇低的問題,使他們享受到與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差不多的待遇;三是要特別關注鄉村困難教師群體,及時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進一步關心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為了吸引優秀青年投身鄉村基礎教育,以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除了要保證教師必要的物質待遇外,各級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關心教師的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采取有效的措施,營造出以教師為本的良好氛圍,從而使中小學教師崗位不僅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業平臺,而且是教師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精神家園,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吸引力。
(三)充分發揮學校工會的作用,用工會的臂膀搭起關愛鄉村教師的橋梁。
學校工會首先要突出工會維權職能,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教師的實際困難,贏得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關注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爭取從體制、政策層面得到解決。進一步完善學校的教代會制度,讓教師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發言權、參與權、監督權,積極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讓教師在精神層面獲得滿足。其次工會組織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教職工的素質。首先通過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再次工會組織要增強服務意識,多為農村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特別要關注困難教職工群體,通過送溫暖、結對幫扶、愛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人間的真情。此外,工會組織還應關注教師的思想心理狀況,通過談心、心理咨詢熱線等形式及時與他們交流溝通,隨時了解教師真實的內心世界,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困擾,使教師消極的負面情緒向積極樂觀的情緒轉化,真正能彰顯工會組織在提高教師全面素質、穩定教師隊伍中的獨特作用。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10
金融危機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金飯碗”時代一去不復返。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那么,作為這個問題的關鍵人物,大學生心里是怎么想的,職業規劃呢?對此,我在湖南財經學院和網上調查了一些學生。
在這次練習中,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很少,但代課教師占大多數。
我不禁在想:現在的師范生都說就業難,有的畢業幾年就去別的國家找工作了。為什么這里有這么多代課老師?所以,我查了一下這里的代課老師。
(一)由于代課教師人數眾多
地處偏遠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還要上下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去了外地工作,留下老弱病殘看家帶孩子。每個月,農村教師除了領取國家法律規定的工資外,還領取其他補貼。在職教師要在這里工作至少6年才能申請轉崗。現在的.師范生畢業的時候都快21,22了,6年后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許多師范生畢業后愿意自己照顧自己進入城鎮學校,即使那些現象已經飽和,他們也拒絕在農村教書。
代課老師大多是學校附近長命百歲的人,農村學校師資匱乏無疑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提。
(二)代課教師的資格
之所以叫代課老師,是因為他們是“臨時工”,因為他們在國外和學校簽訂了正式的公約,通過約定的正式教學渠道和在國外的正式風格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有的只上過初中,有的只上過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獲得其他大學文憑。但由于國家有法律規定代課教師年齡不得超過35歲,所以不得不連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報酬
從學校領導那里了解到,教學部分分配給代課老師的工資估計是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初中生的霜火沒有收,學校的滾動資金少了,所以學校只是劃出代課老師工資的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滾動資金,所以只有400多一點在代課老師手里。
400多一點,我的天。忍不住覺得遺憾,比在職老師少了差不多一倍。除此之外,代課老師以后在其他國家還是會有退休金的。這筆錢怎么養家?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
以學校余教授為例。她已經當了25年的替補。五年前,她通過約定的自考獲得了小學教學本科文憑。然而,她已經超過35歲了,無法獲得正式的風格。
在別人眼里,像于教授這么多來逃課,月工資又發了,家里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很多效益。
經過余教授的協商和反復漫談,我才知道余教授心里有很多苦水。
這里的學校是輪班制。除了學校師資力量不足,一個老師往往有好幾個班。于教授說平時還好。如果趕上農忙季節,她會在早上去谷倉前曬曬院子里的糧食。如果天氣變了,她不得不等待雨水沖走谷物。“我沒看出來要下雨,就跟門生說我不去上課了。我想回家收集食物。”于教授苦笑著說道。
說到代課老師的報酬,于教授也覺得挺彎的。她說她對學生的付出其實不亞于在職老師,偶爾還遠遠超過在職老師,但她最后得到的..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下課,以后在國外養老...但于教授補充說,這是真的,但當她抱著一本書走進報告廳,看到孩子們要求知識的目光時,她所有的抱怨和煩惱都被拋在了腦后。她不知道為什么。
(五)幾個值得評論和辯論的話題
既然國家允許代課教師的存在,能否適當提高他們的報酬?比如獎勵在教學戰線工作了幾年,做出了很多貢獻的代課老師,以后給他們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是很少,也不會讓他們在舊場景中感到難過的做法。
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代課老師也有一顆上進的心。原因是期限的限制。他們沒有接受正式的高級教學。現在他們通過自考或者函授拿到了大學畢業證,卻趕上了國家對代課教師年齡的限制。這是遺憾嗎?
如今,隨著高校擴招,師范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面對近期畢業生不斷向城市學校跑,即使有涉及,但農村學校荒廢的情況,國家能否采取一些措施,鼓勵師范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11
一、調查緣由
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農村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真實了解農村初中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狀況,促進教學教研管理,提升教師業務水平,適應教學改革和發展需要。筆者于今年3月、4月有針對性地對我縣的5所農村初級中學的教師信息技術狀況的作專項調查。
二、調查對象
選取我縣的義都中學、黃布中學、通衢中學、細坳中學、車田二中等五所農村初中的教師為調查對象。五所學校均屬鄉(鎮)農村中心初中,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具有典型性,所在學校的師資水平、教學業績具有一般性,被調查對象共涉及156名教師。
三、調查內容
1、指定內容調查。為調查方便,筆者設計調查內容,由被調查學校領導如實填寫。
附:農村初中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狀況調查
被調查學校:調查時間:
一、教師情況
①總數()
②專科及以上人數()
③高級教師數()
④計算機專業畢業教師數()
⑤信息技術初級培訓合格人數()
⑥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合格人數()
二、組織領導
①是否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領導小組()
②是否落實分管領導()
③是否有專職信息技術教師()
④信息技術教師人數()
三、教研活動
①是否有信息技術學科教研組()
②每學年學校開展專題教學研究活動次數()
③是否有專題教學研究活動記錄()
四、教研文章
近三年,教師信息技術教研文章在校級交流篇數(),在縣級發表(含獲獎)篇數(),在市級發表(含獲獎)篇數(),在省級及以上發表(含獲獎)篇數()。
五、教學應用
①能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上課的教師數()
②能獨立打印文稿的教師數()
③能獨立使用遠程教育衛星資源的教師數()
④能經常上網查閱教學資料的教師數()
⑤能自覺學習計算機知識、堅持計算機技能訓練的教師數()
2、隨意調查。主要通過與教師面對面交談、電話訪問、網絡聊xx形式,全面了解教師信息技術的整體情況。
四、現狀分析
1、意識不強。農村初中教師較普遍認為,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教師的事,山區教師能按常規、照傳統、憑經驗教學就夠了,不靠計算機、不在網上查資料,照樣能管好學生,照樣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與一些教師的走訪交談中了解到,他們上網往往只會對“斗地主”、“拱豬”、看稀奇圖片等閑聊活動充滿興趣,根本不知道有“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xx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xx市教育科研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等對自身專業成長、教育教學十分有用的網絡資源。造成這種思想認識的原因是農村初中教師缺乏信息技術優越性的了解,缺乏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積極的促進作用的了解。
2、知識偏少。在被接受調查的五所農村初中156名教師中,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教師4人,占2.6%;參加信息技術初級培訓合格的教師122人,占78.2%;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合格的教師8人,占5%;能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教師38人,占24.4%;能獨立打印文稿的教師51人,占32.7%;能獨立使用遠程教育衛星資源的教師31人,占19.9%;近3年來,在縣級以上報刊發表(含獲獎)信息技術論文篇數為0,在校級交流的信息技術經驗文章僅2篇。據了解,相當部分教師不懂計算機基本常識,連最基本的文檔編排都不能進行,想用而不敢用。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農村初中信息閉塞,師資力量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應用信息技術氛圍,加之教師工作條件差、思想壓力大、教學負擔重,整天與初中生打交道,抓安全、忙教學,時間和精力有限,沒有心思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3、學習較被動。據調查,能自覺學習計算機知識、堅持計算機技能訓練的教師16人,占10.3%。據了解,農村初中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初級培訓合格的占78.2%,這些教師往往是考慮職稱xx升、年度評優等自身利益而參加培訓,未參加信息技術初級培訓的占21.8%,這些教師往往因年齡、身體等不利因素自愿放棄培訓學習機會。造成農村初中教師學習信息技術較為被動的原因是:對學習信息技術缺乏興趣,沒有感受學習的樂趣,認為學不學、考不考對自身影響不大,自己年齡大、身體欠佳、記憶力不好,學也學不進去,干脆不學少麻煩。
4、培訓跟不上。現在,學校提倡校本培訓,培訓內容多為新課標學習、教法探討等,涉及的學科主要限于語文、數學、英語等應考學科,根本不把信息技術納入培訓內容。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專項培訓一般只有為期1周的集中培訓,培訓完考完,考完便完。筆者在與教師談到培訓檢測時,部分教師很是風趣的回答:“熱炒熱賣,人人喜愛;證書一發,啥也不牽掛!”被調查的5所農村初中中,2所學校設有信息技術教研組,占40%,每學年僅有兩所學校分別開展了僅僅2次校級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活動,活動也是只做做表面文章,不夠深入,研究的有效性不強。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是師資跟不上,信息技術教師自身專業知識較薄弱,培訓力度達不夠。二是培訓麻煩多,要動用計算機,要照顧年齡偏大者,要考慮培訓的效果等。
5、懶于應用。據調查,能經常上網查閱教學資料的教師52人,占33.3%。大多數教師不愿運用遠程教育課件資源,主動制作課件上課的教師更是寥寥無幾。農村教師普遍認為,查閱資料、制作課件上課,雖然形象直觀、學生樂意,但耗時費神,極不劃算。即使查資料、制作課件也得向校內“內行”請教,只要學校不做硬性要求,領導不做逗硬檢查,還是沿用“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上課省事。
五、幾點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人類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在信息化環境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明確《標準》的歷史價值:引領中國中初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歷史轉折。明確《標準》以“意識與態度”為動力,以“知識技能”為基礎,以“應用創新”為目標,以“社會責任”為價值取向。農村初中教師要自覺克服環境和條件帶來的困難與限制,堅持自我更新取向,自覺克服“自甘落后、不求進步”的思想,樹立扎根山鄉、爭創業績的專業思想,樹立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的信念。更新教育觀念,主動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需要,主動擔當培養人才的責任,主動擔當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責任,努力使自己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實踐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2、加強實用培訓。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技術,要讓農村初中教師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必須通過多元的培訓、學習。只有依據校情采取切實具體的培訓方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一方面市、縣教師培訓中心、教研部門、電教館(站)可組織信息技術骨干培訓,讓信息技術骨干在工作、學習中發揮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加強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能者為師、師徒結對。培訓內容應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文稿編排打印、郵件發送、網絡資源應用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實用性。再一方面鼓勵自主培訓,鼓勵自我提高,讓愿學、善學的教師成為學習的榜樣。
3、倡導教學應用。“應用與創新”是《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對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提出的根本目標。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應用的范圍很廣,但就教師而言,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素養,其根本目的在于運用所學知識為教育教學服務。首先,學校領導要帶頭學習,帶頭應用,不應借口“工作忙、事務多”而把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只停留在嘴邊,打印文稿、發送郵件、制作課件、查訊資料等常規性的工作要學會自己做,并力求做好。其次,學校應有相應的落實措施,對農村初中教師利用簡易多媒體上課要有明確要求、規定,每學期均應組織多媒體環境下的賽課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應用氛圍。再次,倡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應用信息技術與教師自主學習發展有機融合,應用信息技術與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相互促進。
4、實施政策傾斜。為保障教師學習、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教育主管部門應從實際出發,從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出發,制定教育技術培訓、考試與教師職務xx升、資格認定等掛鉤的具體辦法,形成促進教師參與信息技術培訓的激勵機制,對農村初中教師學習、應用信息技術應該有一定的政策傾斜。筆者認為,培養、選拔各級骨干教師應把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情況作為硬條件。年度評優需考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情況。評選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師德標兵等各級各類榮譽稱號時應充分考核其信息技術能力。教師職務xx升時也需考查其信息技術能力。對自愿購買電腦主動學習的教師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助。對主動學習,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可評選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等。這樣,農村初中教師潛在的學習激情將得以發揮,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便會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將不會成為一名空話。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12
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促進課題研究在學校順利進行,根據課題組的安排部署,我校課題組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調查目的
進行此項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進行調查,對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一甄別,為課題研究“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服好務,確保此項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二、調查方法和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以不記名調查的方式對我鄉一至六年級的63名數學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年齡結構:35周歲以下的占25%,35周歲以上的占75%。教師年齡趨于老齡化。
2、教師在職期間接受的專業培訓:90%的教師是通過繼續教育接受培訓的,只有10%的教師是通過其他方式接受培訓的。從調查數據看教師接受培訓方式單一,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局限性。
3、教師課后交流:90%的教師都能比較主動通過教研活動或在遇到教學困惑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而運用網絡或博客進行交流的只占5%。從調查數據分析,教師進行課后交流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形式比較單一,僅限于本校或本區域內,缺乏與外部的交流。
4、教后記情況:有95%的教師常常或每節課后都思考一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經常寫教后記的占40%。
5、教學反思:有95%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比較有效。90%的教師每學期寫教學反思的篇數在7—10篇。每年撰寫教學反思性論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沒寫教學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沒時間的占80%。有50%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的反思已養成習慣,而50%的教師只是偶爾進行教學反思。
6、你認為阻礙個人成長的主要困難:認為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學校激勵機制不完善的10%,個人缺乏發展的熱情與動力的占10%。
7、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師認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師認為教學反思,10%的教師認為是準備公開課,10%的教師認為是專業基礎扎實、進修活動。
8、開展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教學反思,多開展系統的教研活動,完善學校激勵機制,形成制度形成長期的交流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1、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反思
開展教學反思不能夠只把眼光停留在本校的資源上,應該建立立體的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反思活動。
(1)自主學習反思:教師根據自己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的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作好讀書筆記,學校每學期要向教師推薦學習書目和文章。
(2)師徒結對反思:充分發揮本校優秀教師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采用師徒結對的方法,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轉化的步伐。
(3)觀摩研討反思:定期組織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活動。
(4)實踐反思:倡導反思性教學,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并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專題講座反思: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理論講座。
(6)網絡研修反思: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搭建網絡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解疑釋難,促進研究活動的深入、廣泛開展。
2、處理好教學反思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結合對理論和實踐的理解重點,要明確提出每位教師每個月寫4-10篇教學反思。抓住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況、實踐思路、效果反饋、原因分析,用以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是一個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和手段。反思中應要求每位教師從“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兩個角度進行反思。
3、建立規范的校本培訓激勵機制
建立起規范的教學反思的激勵機制,將教學反思與教師的晉級、年度考核、獎勵掛鉤,從制度上保障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實現。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 13
【摘要】據筆者了解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狀況,令人擔憂,還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不同類別的學校之間差距明顯。其主要原因是農村小學教師的老齡化嚴重,師資短缺,要開齊開全課程,教師的課業負擔過重,教師沒有時間,沒有精力讀書學習,要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學習、反思、研究是三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反思研究
一、調查目的
基于對區域內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注和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狀況的擔憂,我們開展了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狀況的調查,旨在通過調研獲得第一手的原始資料,為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提出建議。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總共發放調查問卷101份,回收答卷101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101份,對調查結果主要采用百分比統計。
2.訪談法。
三、調查問卷的編制
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兩個表。表1主要有教師的學歷、年齡、所學專業與所教學科是否對口;不同層次的教師閱讀教育理論專業書籍、閱讀與自己所教學科有關的專業書籍,閱讀文學名著的情況。表2是不同類別的學校、圖書室、圖書冊數是否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等情況,及不同類別的學校的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搞課題研究,師生關系和評課、評價學生的能力等的情況。
四、調查對象的確立
本次調查采取分層抽樣調查。抽取四類不同層次的學校共6所,一類學校一所鎮中心校;二類學校兩所;三類學校2所,村小3處。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統計結果看,該地區教師閱讀量較小,有的教師甚至連一本教育理論書籍都沒讀;閱讀與自己所教學科有關的書籍人數較多達74%;年輕教師閱讀量比較大,40歲以上的教師閱讀量比較小,閱讀文學名著的僅占9%。從統計結果來看教師讀書學習問題的嚴峻性與復雜性。
注:以上百分比是每項的人數與教師總數的比。
從以上統計結果來看,一類學校的圖書配備數量較多,村小為零;一類學校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較強,其它學校的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弱。因此,可以看出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我們要想辦法促進區域內各類學校的均衡發展,尤其是二、三類學校的發展,加大合校并點的力度,把村小合并到學區。
六、教師專業成長的歸因分析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與教師座談筆者了解到的一些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如學校圖書配備不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農村教師老齡化嚴重,要開齊、開全課題,教師的課業負擔過重等。
七、討論與建議
1.對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狀況的分析
從整體來看,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狀況堪憂,還處在較低的水平。我們必須想辦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因為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農村教育的質量和農村學生的素質,影響到農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內涵式發展,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從橫向維度看,教師的專業成長水平,不同類別的學校之間差距較大。如何縮短校與校的差別,促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這又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從分項的指標來看,教育閱讀教育理論書籍較少,這樣就不能將自己的實踐知識上升到理論水平;有部分教師甚至不能準確的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定位三維目標,這種狀況令人堪憂。
2.對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建議
(1)引領教師學習,構建學習型校園
學習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要素。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能幫助我們更新觀念,促進反思,提高水平。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開發自我,超越自我。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發展的場所,學校要成為學習型組織,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空間,我們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博覽群書,閱讀一定量的教育理論專著和優秀教育教學報刊,如《當代教育科學》、《山東教育》、《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同時還要閱讀經典美文,提高自身的修養。
(2)引領教師有效反思,讓教學反思日常化
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說過教十年書不一定成為名師,寫一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習慣的教學行為中解放出來,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要積極引導教師對自身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動和教育現象等進行認真審視,撰寫教學扎記,寫教學反思日記,進行敘事研究,開展案例研究等教學反思,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回顧,佳處回味,敗筆探究,作業反饋,教案修改,補救措施,資料補充等。
(3)營造濃厚科研氛圍,引領教師搞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我們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營造濃厚科研氛圍,搞課題研究,“問題既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個人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實現教師認知上的跨越。
(4)校長以身作則,實現專業引領“本土化”
校長是學校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校長的影響力是不可抵估的,校長的人格魅力,校長的專業水平,校長的示范帶頭作用,都實實在在地影響著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校長加強學習不但是能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還是教師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因此,校長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精品書,進一步提高學校文化內涵和辦學效益。一個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校長,能夠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幫助教師達到較高的專業發展水平。同時,校長還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師業績考評制度和激勵制度,給教師搭建展示才華和體驗成功的平臺,讓教師體驗到發展成長的快樂。
(5)同伴互助協作化,實現互惠共贏
“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助協作,開展課例研討,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實現雙贏。課例研討方式包括“多次實踐與反思”“一人同課多輪”“多人同課”等形式。包括三個階段:關注個人已有經驗的原行為階段,關注新理念下課例的新設計階段,關注學生獲得的新行為階段。反思已有行為與新理念、新經驗的差距,完成新理念的飛躍,反思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獲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為的轉移。
總之,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勢在必行。學習、反思、研究是三種有效的方法。校長的引領是前提,制度是保障。在今后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促進農村小學教師成長的有效方法,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教師調研報告11-20
鄉村教師的調研報告11-18
尋訪鄉村教師調研報告11-20
尋訪鄉村教師調研報告05-22
鄉村調研報告02-16
鄉村調研報告02-27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2
鄉村教師調研報告(精選11篇)11-21
鄉村教師調研報告11篇11-20
鄉村教師調研報告(11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