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養老調研報告

時間:2023-06-13 04:40:44 曉怡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養老調研報告(通用21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老調研報告(通用21篇)

  養老調研報告 篇1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解決養老保障問題,國家、省、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老齡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

  一、我縣社會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

  我縣老年人口基數大,空巢、獨居、失能老人逐年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特征日益顯現,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十分緊迫。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是:

  一是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xx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實現我省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決定》,20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xx年縣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政策體系和組織領導。

  二是基本模式初步確立。即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著眼于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優先保障孤老優撫對象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兼顧全體老年人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條件的要求。20xx年開始對全縣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

  三是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逐步推進。我縣為了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問題,進行了不斷努力和嘗試,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龍騰路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在歷市鎮楊梅村長樂三南大道西側選址興建老年公寓,并取得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四是老年福利養老機構建設明顯加強。我縣自20xx年8月實行敬老院、光榮院、福利院“三院”集中合一以來,對全縣五保人員、孤老優撫對象、城鎮“三無”人員實行集中供養,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使敬老院成為集休閑、養老、保健、娛樂為一體,設施較齊全的花園式示范養老機構。針對部分不愿意離開本鄉鎮故土的五保人員,20xx年初,全縣啟動了鎮敬老院建設,目前,大部分鎮敬老院已建好,有的鎮正在裝修。各鎮敬老院建成后,將使全縣五保人員符合入院供養條件的做到“愿住盡住”。

  二、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

  至今為止,我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興建老年公寓曾被列為縣政府民生工程之一,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至今還沒有人愿意到我縣投資興建老年公寓。民辦養老機構的最大門檻在于政策扶持,由于受土地使用、建設規劃、稅收減免、水電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嚴重制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和發展。

  (二)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發展緩慢

  目前,我縣實行的'“居家養老”試點,能夠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服務也僅限于生活照料層面,鮮能給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更少有專業培訓,服務質量不高。社區養老服務建設覆蓋面小。目前,我縣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還不完善,缺乏相關對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緊急援助、社區服務和機構服務等養老服務的制度和標準。

  (三)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缺失

  當前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贍養脫離,養兒難以防老,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更加嚴重,生活照料缺失問題普遍存在。受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落后、各種入住門檻限制和“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而我縣社會敬老院主要面向全縣“五保”老人,導致農村病殘、失能、空巢老人缺少有效照顧。隨著農村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和空巢化,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化和專業化照料與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

  三、對做好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根據我縣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要求,將養老服務事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合理確定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目標并組織實施。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服務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健全和完善縣、鎮(街)、村(居)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和工作體系,把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努力形成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認真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二)全面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水平

  通過新建、改(擴)建,不斷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基礎設施,著力培植一批由政府主辦的福利型、保障型、示范型養老機構,為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發揮引領作用。重點保障城鎮“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殘疾等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積極拓展服務功能,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三)不斷加快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

  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范服務標準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人和殘疾人康復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健康、快速發展。

  (四)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的建設內容,構建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使居家老年人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務。二是進一步加強社區養老服務。加快建設和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建立和健全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穩步推進老年公寓建設。要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大張旗鼓宣傳,以吸引外商投資興建老年公寓。同時,要把老年公寓建成集養老、托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懷為一體,收費檔次不一樣的新型養老服務機構,以適應不同群體的人員選擇居住。四是積極探索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模式。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養老服務業,積極探索和推行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服務模式。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老年公寓的情況下,建議將縣綜合福利中心(縣水亨水庫)的一棟房屋以承包、合作、租賃等方式出讓使用權和經營權,用于接收全縣自費收養老年人,以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對五保人員、城鎮“三無”人員和孤老重點優撫對象自愿要求入住公建民營或民辦養老機構的,應和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同等對待,由政府埋單或補貼,惠澤老人。

  (五)進一步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

  動員、組織和扶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鼓勵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規模、服務信譽優良、從業人員素質較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參與養老服務。采取政府資助、民間運作的辦法,政府在啟動時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在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在社區(村)的老年服務中心(站)除安排專業服務人員提供服務外,要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組織義工和志愿者為需要服務的高齡困難老人提供養護服務。要組建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和進行專業人員培訓,對養老服務機構人員由政府購買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

  養老調研報告 篇2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與完整,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如何管好用好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全國上下十分關注和十分突出的課題。然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性工作,而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程,需要政府各級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需要全社會全方位地進行監督,才能奏效。為此,本人就如何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強化審計部門的監管

  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具有對政府部門管理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的職責。因此,審計部門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應該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從近年各級審計機關審計工作情況來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已成為審計監督的一項重點內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沒有建立每年定審制度,各級審計機關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沒有正常化、制度化;二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不夠,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問題查處還不能完全到位;三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結果公示力度不夠,審計監督職能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等等。對此,審計機關必須轉變觀念,建章立制,著力強化審計部門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

  二、強化財政部門的監管

  財政部門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監管部門,具有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支付、投資、預算、決算等各個環節的監管職責,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與效益,合規與真實,規范與提高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財政部門:一是要切實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預決算管理。嚴格抓好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預決算的編制、執行和監督工作,及時檢查分析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運行中的不足,促進增收節支,堵塞跑冒滴漏。二是要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財政專戶核算管理;一切收入必須及時足額地繳入國庫,一切支出必須納入財政預算,收歸收,支歸支,確保專款專用,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擠占挪用。要切實加強和規范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工作,及時下撥資金,不得截留;及時搞好跟蹤監督,充分提高有限基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大社會保障投資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對社保機構的管理經費支出,必須由財政預算單獨安排,不得從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中提取列支。四是要嚴格管理社保積累基金。除按規定預留必要的支付費用外,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作進行嚴格的監管,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不得將結余基金用于平衡財政預算。

  三、強化主管部門的監管

  社會保險機構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管職能部門,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能否管好用好,直接取決于社保部門管理工作的好壞。因此,社保機構: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與監管。要全面落實《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各項規定,切實搞好擴面征繳工作,嚴格抓好社會保險登記和繳費申報制度,強化社會保險稽核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認真審核繳費單位的繳費基數,不得不核、少核、漏核,努力提高征繳率。凡是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對拒繳、瞞報少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依法處理;對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追繳力度,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應收盡收。對參保對象要建立繳費記錄,建立個人保險帳戶,并保證其完整、安全;對參保對象和離退休人員以及其工資基數增減變化情況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核對,嚴格新增離退休人員的審批,加強動態核查,嚴防弄虛作假、虛報冒領。二是要廣泛深入地搞好調研工作,不斷創新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統籌考慮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堅持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完善政策,健全機制,加強管理,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是要全面提高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要高度重視社會保險經辦能力建設,加快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網絡建設步伐,建立高效運轉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把社會保險的政策落到實處。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術標準,規范業務流程,實現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管理。同時,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四、強化社會各方面的監管

  一是要加大廣大職工群眾的監督力度。繳費單位應當每年向本單位職工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的監督。二是要加大社會監督力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和結余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包括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三是要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督力度。對企業進行營業執照年度檢查、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時,工商部門應當督促企業依法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對未履行義務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四是加大監察機關的監督力度。對國家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社會保險費征繳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實施監察。

  養老調研報告 篇3

  是我國進入老齡社會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XX年左右。以銅梁為例:據統計,我縣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5.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提前XX年達到全國老齡化水平。全縣有空巢老人8萬余人,占全縣老年人口的52%。老齡人口總體呈現出規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輕一代面臨的巨大社會競爭,單純由政府提供機構養老已不能滿足養老需求,實施養老服務社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基本內涵

  養老服務是指為滿足老年人物質、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為其提供的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化主要是指服務對象和服務提供主體的社會化轉變,不再是原來單一的政府福利供給方式,它是養老事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機構包辦養老事業的格局,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投資興辦社會化、市場化的養老機構,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資,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服務對象公眾化。改變傳統養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機構向“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養老服務的局面,面向全社會老人并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情況,實行有償、減負或無償等多種服務。

  (三)運營模式多樣化。改變以往養老福利機構全部由政府投資、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資建設,委托專業化管理,政府不投資建設而補貼部份入住老人費用;民間投資建設,按照市場化模式運營等多種運營模式。

  (四)服務形式多樣化。通過拓展養老機構社區服務等服務項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詢、康復治療等各種養老服務,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務參與公共化。養老服務網絡的構建,除了政府的主導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外,廣大志愿者的參與也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支持,特別是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大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還有利于加強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我縣實施養老社會化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實各項養老政策。我縣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養老工作擺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養、高齡補貼等政策的落實。全縣現有五保戶2599人,城市三無人員1754人。自XX年10月起,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原240元/人·月調整為270元/人·月,城市三無人員供養標準由原370元/人·月調整為415元/人·月,均達到市政府規定的供養標準。全縣1686名9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時領取了高齡生活補貼,其中,90—9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歲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補貼標準居全市前列。

  (二)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XX年,籌集資金1500萬元修建銅梁縣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損贈、市級支持、自籌等方式,籌集資金940余萬元,新建了土橋、二坪、安溪、白羊、蒲呂、圍龍敬老院;XX年,投資690萬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魚3所敬老院,擴建高樓敬老院;目前公辦養老機構74所,共有床位2400張。同時,鼓勵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目前民辦養老機構共6所,有床位800張,入住率達90%。我縣還建成老年大學1所、老年活動中心1所。

  (三)順利推進社區養老。XX年以來,我縣相繼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龍山、東方4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所,為老年人提供文體娛樂、培訓和免費體檢等服務。XX年,又在8個鎮街各選定1個社區或村作為全縣社區養老示范點建設,建成10個星光老年之家和12個社區綜合服務站,為老年人開展健康娛樂活動提供了陣地保障,為XX年前實現全縣50%的村、100%的社區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站做好示范、引領。

  (四)多舉措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敬老院實施“268”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敬老院的組織建設和日常管理。對民辦老年公寓實施“兩規范一標準”(即: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每年對全縣老年公寓和敬老院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每年選送部分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到市局進行培訓,縣民政局每年采取參觀見學、集中培訓、崗位練兵等形式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三是提高從業人員待遇。XX年以來,兩次提高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待遇。從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長,每月工資分別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員、護理員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與最低工資標準聯動機制,從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我縣最低工資標準生效之月起,以上四類人員分別按最低工資標準的1.4倍、1.3倍、1.2倍、1.1倍調整工資待遇。四是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全縣組織志愿者隊伍500余名聯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農村實行了鄰里親友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決糾紛等,極大地發揮了社會的關愛,提高了老人對社會的認可度。

  三、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規政策滯后,配套政策難落實。當前對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的法規如《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間制訂發布的。自XX年國家提出社會福利社會化改革思路以后,從上到下相繼出臺了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去年,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扶持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意見》(渝辦發〔20xx〕252號)。在實際執行中,由于涉及的單位多,沒有詳細的實施細則,兌現優惠政策的難度比較大,主要表現在落實土地難、享受補助難、審批時間長,嚴重制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二)布局規劃隨意,投資回報周期長。地方政府對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缺乏統一整體的規劃,沒有具體的網點布局,民辦養老機構在設點、數量、規模等方面的隨意性比較大,致使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比較零星,沒有統一的標準。另外,養老服務業初期投入較大、服務成本較高、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經營風險較大,致使投資者思想顧慮較大,投資積極性不高。據測算,新建養老機構平均每個床位要投入3萬元(不含土地費),辦一個1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投資要300萬以上。目前的補助標準是:新建100張床位以上且符合條件的每張給予4000元的補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辦50張以上床位的每張給予1000元的補貼,補助標準很低。

  (三)服務內容單一,從業人員水平低。目前,社會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仍側重于生活起居、日常護理,而對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法律維權等其它項目的服務重視不夠,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從業人員大多以臨時招聘為主,未經專業培訓,邊干邊學,同時因為待遇不高、勞動強度大、社會偏見等原因,專業的養老服務從業人才引不起、留不住,從業人員流動頻繁,工作穩定性不高。

  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對策建議

  (一)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一是要制定科學系統的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站在養老產業化的高度,以適度普惠為目標,建立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基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剛性指標,統盤考慮,同步實施。二是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根據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規劃好養老機構、養老設施的`整體布局,在土地劃撥、建設標準設置等方面進行宏觀考慮,項目設施要納入地方城鄉建設總體規劃,項目用地要納入土地使用總體規劃,多方籌措資金,保證項目如期實施。三是要細化各項指標,分步實施。政府要積極承擔養老事業的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職能,建立養老事業考核激勵機制,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年度考核指標。

  (二)政策層面給予足夠支持。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操作性很強的相關配套政策,不斷豐富和擴大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政策體系。可以考慮制定為民辦養老機構服務人員購買公益性崗位、提高床位補助費。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要幫助落實優惠政策,在審批、各種手續辦理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對有關手續費用給予減免。

  (三)拓寬投資渠道。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資金投入上對養老服務機構配套設施予以傾斜,逐年增加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重點建設一批基礎性、示范性的社會養老機構。同時,積極動員民間力量,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以投資、承包、租賃、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解決社會養老投資難的問題。

  (四) 積極鼓勵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是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養老方式,是今后老齡化社會的一種主要養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充分發揮社區在居家養老中的基礎性作用。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可由所在街道解決活動場所,市、區(縣)兩級財政補助必要的開辦資金。同時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并募捐,用于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帶動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以適應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區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服務平臺,其基本功能要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區老年娛樂活動中心,提供菜單式的服務;要整合現有養老資源向社區延伸,開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區的老年人;結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新、擴、改建,探索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型的養老機構,既滿足社會對托老機構的需求,又實現醫療機構非衛生渠道的床位擴張和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的完善。三是推進農村老年公寓建設。政府要予以鼓勵和支持,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在土地、規劃、消防以及財力方面制定相關規定,在土地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在規劃方面,對發展養老設施等社會公共事業在審批上予以支持;在財政方面,對村辦老年公寓給予資金補助,以推動農村老年公寓的建設。

  養老調研報告 篇4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實現“老有所養”,成為當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當前,從石哈河地區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國,養老服務仍然存在很多明顯的短板,人口老齡化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為此,石哈河鎮人大主席團在鎮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組織部分人大代表,通過深入村組入戶走訪、到互助院和養老院調研、組織代表小組研討以及聽取村“兩委”意見基礎上,以老年人多元的養老需求為導向,圍繞解決石哈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分析目前農村養老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建議,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石哈河地區養老現狀

  石哈河鎮位于陰山北麓“高臺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區,鎮域面積1806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24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鎮以農牧業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齡老人多、貧困老人多是基本現狀。多數老人在村居家養老,子女不在身邊,存在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養老院養老,還有一部分老人隨同子女在周邊旗縣生活。20xx以來,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整合項目資金,利用閑置校舍、舊鄉鎮政府等閑置資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完善、人口相對集中的中心村建設幸福養老互助院2處,其中格日楚魯幸福養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鎮小學教學樓改造而成,占地21畝平米,建設規模100戶;白音廠汗幸福養老互助院在原楚魯圖鄉政府大院舊址建設,占地面積23畝,建設規模52戶。目前,幸福養老互助院已經住滿,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較認可政府在集鎮所在地集中自助養老的模式,許多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問題

  (一)大多數當地老人鄉愁情結較重,不愿離開生養他們的故土。許多當地的老人,一輩子在石哈河農耕放牧,對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了依戀,即便現在子女有條件接他們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養老體制,他們也更愿意留在當地安享晚年。

  (二)當地養老體系建設較為落后。石哈河地區貧困人口居多,醫療條件較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養老機構建設幾乎為零,當地農村人口的自我養老能力隨著年齡增大和身體狀況的弱化不斷降低。

  (三)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石哈河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流出現象嚴重,留守在當地的多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幫扶責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幫扶了當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幫扶責任人比子女都管用,這也在側面印證了當前許多農村青年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淡薄、不懂禮儀孝道、不盡贍養義務的客觀事實。

  (四)互助養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務不規范的問題。我鎮農村幸福互助院的資金基本上來源于自治區、市項目資助金,因無社會資本介入,導致互助院管理服務責任主體不明確,無法實現市場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導,在日常運營、管理服務、醫養結合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和隱患。

  三、對策建議

  (一)制定地方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由各村委負責對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子女外出情況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細致摸底,并匯總造冊,從而進一步明確我鎮需建設養老院和互助院等養老機構的`具體規模,并制定我鎮養老機構建設中長期規劃。

  (二)持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政府部門要妥善做好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工作,以明確的政策導向推動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三)推進養老機構落地生根。繼續推進幸福互助院的規范化管理和建設,并結合山旱區立地實際,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通過建設規范化的養老機構、實現在微利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養老產業的營利模式、鼓勵更多的返鄉青年投入養老服務創業隊伍等方式,進一步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市場化進程的同時,讓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得到滿足。

  (四)保障養老服務機構市場化運營。考慮到該鎮常住老人普遍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齡老人、貧困老人的實際,建議上級部門配套相應的土地流轉、宅基地抵押等相關政策作為享受相關服務的老人繳納相關服務費用的補償,并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等相關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該鎮養老服務產業。

  養老調研報告 篇5

  一、 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人口75.93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9.3萬人,占總人口的12.25%。其中,農村老年人32472人,占60歲以上老年人的34.9%;80歲以上老年人7361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0.97%;獨居老人13855人;空巢老人26860人;失能失智老人8000多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9%。現有老年活動中心5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27個,日間照料中心13個,農村幸福院48個。

  二、工作開展情況

  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著力打造“9073”養老模式,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各類養老機構協調發展,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保障

  市政府連續二年將居家養老工作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將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納入政府重點工作和考核范圍,建立領導責任制。經過多次調研,結合實際,市政府出臺了《XX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XX區出臺了《推行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實施意見》和《居家養老服務考核評估獎勵辦法》,為深入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和組織保障。市老齡辦按照自治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范站(中心)考評標準》,每年組織對縣區申報的示范點進行考核驗收,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每個示范站獎勵2萬元補助資金。縣區民政部門結合實際制定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管理制度,明確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服務熱線等內容。

  (二)夯實基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一是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積極爭取福利彩票公益金,先后投資1500萬元新建和改擴建了4所中心敬老院,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4所老年活動中心,引入民間資本4800多萬元建設了2所老年公寓。目前,全市共有老年活動中心5所,公辦綜合性養老福利機構5家,民辦托老福利機構3家,鄉鎮敬老院5家,共有床位1610張,供養老人1096人,床位占用率達68.1%。針對失能失智老人較多、社會和家庭養老壓力大問題,我市積極爭取民政部XX市失能失智護理院項目,占地面積8320平方米,建筑面積3530平方米,建成后可增加床位120張。該項目也是今年市政府承諾的十件民生事實之一,將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精神,落實各類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新建養老服務機構。為大武口逢干老年公寓和XX區老年公寓落實床位運營補助54.4萬元。吸引民間投資1.5億元在XX區新建XX市永峰養老院,建筑面積5.35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50張,今年“重陽節”已投入使用;吸引民間投資2億元在XX區新建龍辰苑老年公寓,設置床位1000張,目前正在積極建設。兩家養老服務機構建成后,我市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將達到40張以上。

  三是居家養老服務深入推進。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投入、社會參與、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樣、功能配套的原則,依托現有社區陣地和閑置資源,因地制宜,采取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等措施,全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了127個(城市102,農村25個)具有日間托管、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每個驗收合格自治區補助2萬元),14個日間照料中心。

  四是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同新農村建設、實施生態移民戰略相結合,選擇一些具有資源優勢,經濟基礎較好,留守老人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對集中的行政村或較大的村民小組,充分利用閑置的學校、農村閑置房屋、村委會活動場所,本著自治、自愿、自理、自助的原則,建設農村幸福院和互助養老院。XX區籌措120多萬率先在廟臺鄉樂土村探索出“政府支持、集中居住、分戶生活、互助服務”的“愛心家園”農村幸福大院;XX縣靈沙鄉投資230萬元,建設了勝利村互助養老院,探索建立“以地養老、以房養老”的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文化娛樂、健身康復、托養助餐等養老服務。20xx年,全市建成農村幸福院和互助養老院48個。

  五是著力加快“老飯桌”的培育。按照“因地制宜、因需所設,先行啟動,逐步完善”的原則,逐步開展老飯桌建設。目前,全市培育扶持老飯桌60個。凡用餐的老年人,依據年齡和困難情況給予低收費、保本、免費等不同程度的優待,為高齡、獨居、留守、空巢、殘疾、困難老人提供就餐、日間照料、談心交流,休閑娛樂的平臺。

  (三)服務聯動,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一是扎實推進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20xx年,市委、政府將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建設工作列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點項目。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了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3000余名老年人免費安裝了固定或移動式呼叫器,通過政策扶持和慈善資助等形式,采取專業化服務隊伍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有償、低償、無償服務與政府補貼服務相結合等方式,累計為萬余名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心理慰藉、智障老人走失定位等13類63項為老服務。

  二是加強養老技能培訓。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推進全市養老服務專業化。20xx年我市聯合農工黨寧夏區委會在市社會福利院創建了“同心”養老護理培訓基地,集中培訓全市養老護理員50名,并選派部分管理人員、護理員參加了民政部、民政廳專業培訓,持證上崗率達到80%以上,提高了為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養老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積極發動志愿者參與居家養老工作,組建“愛老敬老志愿者”、“黨員志愿者”、“鄰里互助志愿者”等近1000人的志愿服務隊伍。以“寧居通”求救求助服務呼叫為基礎,以“12349”便民服務熱線為載體,與轄區800多家商家建立了加盟合作聯系,并簽定了加盟服務協議,建立了專業服務、社會義工以及志愿者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采取專業化服務隊伍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有償、低償、無償服務與政府補貼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組織低齡老人志愿者參與社區助老活動,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采取專人上門服務,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多種需求。

  (四)培植典型,營造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良好氛圍

  認真總結推廣居家養老工作經驗,注重培育不同類型的'典型。每年召開全市老齡工作會議暨居家養老現場觀摩會,在全市選擇開展居家養老工作具有特色的社區(村),組織全市涉老單位負責人進行觀摩學習,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表現突出單位,進行表彰獎勵,累計發放獎勵資金20余萬元,重點抓好居家養老服務的典型培育和經驗的推廣工作,發揮典型經驗的交流、借鑒和引導作用,進一步發揮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發揮輿論引導和推動作用,通過電視、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相關政策及開展情況的宣傳力度,同時,以和諧社區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為載體,組織全市社區居干到XX市XX區觀摩學習交流居家養老方面的工作經驗,開展以尊老敬老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每年“敬老月”期間,組織全市各有關單位為社區老年人送溫暖、辦實事、獻愛心。每年制作尊老敬老專題片在石嘴山電視臺播放,宣傳、推廣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中好的典型和經驗,擴大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在全市進一步營造了“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調動了社會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全社會關注、關心養老服務事業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近年來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我市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閑置資源得到進一步有效挖掘和整合,為老服務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服務項目不斷豐富和深化,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存在著幾個問題:一是大多數老年人受傳統養老觀念的束縛,對居家養老服務抱著觀望的心態;二是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三是社區缺乏場地、缺少經費、經費無長效保障機制,制約了居家養老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四是社區服務站缺乏專業服務人員,絕大部分下崗人員都不愿意加入到社區養老服務護理員的隊伍中來。五是政府購買服務的面過窄,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的積極性不高等。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發展,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建議:

  (一)廣泛宣傳,營造社會氛圍。老年人受傳統節儉生活方式的影響,對“花錢買服務”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意識不強,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深化宣傳活動,讓轄區居民了解、支持、參與居家養老工作,提高全社會的孝親敬老意識,提升為老服務的社會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完善政策,強化保障措施。將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納入社區配套建設項目,對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社會服務機構出臺優惠政策,使社會服務機構在為老服務中得到一定經濟回報,激發社會服務機構的積極性、經營的持久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居家養老服務列入社會公益性崗位,在解決部分失業下崗人員的就業問題的同時,減輕社區人手不足和經費不足壓力。

  (三)整合資源,健全服務網絡。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樣、功能配套的要求,在轄區內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現有可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資源,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立足實際、適度超前,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改造成養老服務設施,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

  (四)健全隊伍,奠定服務基礎。加強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吸收更多符合條件的人員加入到為老志愿服務中。加強從業服務人員培訓,增強服務技能,提高服務水平。積極開展高齡獨居老人鄰里守望工作,發動社區黨員、熱心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站、法律工作者等定期上門為老年人服務。

  (五)適度加大政府購買服務。適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面,建立失能失智家庭護理人員補貼制度。引入市場機制繼續拓寬工作思路,改變單純的由政府、社區創辦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的思路,引入更多的中介服務組織參與服務和管理。以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家等民間資本投資興辦各類老年文體場所和設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區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市場服務,為養老服務業發展創造社會化、產業化條件。

  養老調研報告 篇6

  一、現狀

  xx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啟動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縣參保機關事業單位共有234個,其中:黨政機關46個,事業單位188個(鄉鎮轉制事業單位74個),現有參保人員2335人(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442人),退休人員425人,供養遺屬20人。在職參保人員與供養退休人員比例5.5:1。歷年累計征繳養老保險費5014 萬元,歷年累計發放退休人員養老金2868 萬元,歷年累計結余養老保險基金 2146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體制與州局及部分縣(市)不統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職能、資源整合、“五險合一,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標至今尚未實現。經辦機構尚未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

  (二)業務管理機制不健全,特別是控制機制、反饋機制、導向機制不夠完善,管理基礎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三)至今沒有統一政策和法規,工作處于被動狀態,與事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四)鄉鎮轉制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現行政策不完善,特別是計發養老金待遇的有關規定不盡合理,如繳費滿15年的人員,繳費每增加一年,計發比例提高1%,致使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的退休待遇與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差距越來越大,今年退休人員按上述辦法計發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門核定的退休費標準。

  三、對策

  (一)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模式。計劃經濟體制是以單位為管理主體,表現在社會保險管理上,主要是通過單位管理 “單位人”;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保險管理的是“社會人”,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從而減輕參保單位的事務性負擔。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如果不創新管理體制,管理就會遇到體制性障礙,而且難以提升。要遵循“機構職責明確、權限分配適度、制約配合平衡、控制調度及時”的原則。形成 “服務、管理、監督”三級管理模式框架,將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調整為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原來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明顯存在工作協調難和業務經辦權限過于集中兩個弊端,這對提高服務質量和職工綜合素質不利。而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也能提高辦事效率。因此,建議將縣(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盡快進行整合,通過 “五險合一”使機構設置上下統一,同時加強服務大廳建設,形成 “一站式”辦理業務的服務網絡,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業務的統一化、標準化、高效化。

  (二)強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環境。依托計算機系統規范業務管理,健全三大機制,一是控制機制。主要是控制業務經辦人員的具體操作情況;控制社保基金的資金流量。二是反饋機制。對一線操作和基層現場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采用全面反饋的.方法快捷處理,形成經辦業務網上運行,公開辦事制度和程序,實行陽光操作。三是導向機制。努力提高數據庫質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通過內部局域網絡對工作計劃、規范管理進行及時高效引導。

  (三)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政策。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一直沿用的是xx縣人民政府頒發的《xx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鶴政發[20xx]12號)。從現行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條款已不符合工作實際和新的政策規定,建議縣人民政府對12號文件進一步修訂補充和完善。

  (四)切實加強能力建設。各級黨委政府應盡快將社保經辦機構的參公管理落實到位,同時在隊伍建設和素質建設上下功夫。

  養老調研報告 篇7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一、社區養老的優勢

  (一)社會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資,一個社區只要有幾間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為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便快捷,費用低。

  (二)大量的資源將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飲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會繼續發揮作用。

  (三)所需費用低,服務方式靈活。社區給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免費服務,每位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服務方式,條件好的可以選更多一些的有償低償服務。

  (四)老人心情舒暢。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社區,不離開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滿親情的養老護理服務,老人們不會有失落感和壓抑感,而且,當兒孫們有時間時,只要回到家就能很方便地看望、照顧老人,親情融融。

  (五)轉變了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家庭養老有效地解決了“三無”老人、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實現了無兒也能防老,消除了獨生子女和無子女家庭養老的后顧之憂。

  (六)促進社區形成養老、敬老、護老的良好氛圍。在社區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有利于鄰里和睦,家庭幸福,從而實現社區大家庭的和諧。

  (七)創造大量就業的機會。社區居家養老需要大量的養老護理人員,從而為大批的“4050”人員創造了再就業的機會。

  二、緯十路社區養老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區老年人概況

  緯十路社區地處繁華的西市場商貿區,轄區北至經二路,南至經六路,東至緯九路,西至緯十二路,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居民戶數1712戶,共計4612人;暫住流動人口600余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顯現,社區的老年人口尤其是離退休人員顯著增加。根據入戶調查研究的情況與資料進行詳細統計,轄區有60歲以上老人712人,其中60-70的347(離退休人員340人,占97.98%);71-80的297人(離退休人員263人,占88.55%);81-100的83人(離退休人員57人,占68.67%)。社區老人多為離退休人員,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為這個群體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和生活服務,是社區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

  社區老年人中共有空巢家庭有130戶(其中有配偶的空巢家庭72戶,獨居的空巢家庭58戶)。58戶獨居老人中,60-65歲的4人;66-70歲的17人;71-75歲的17人;76-80歲的10人;81-85歲的6人;85歲以上的4人。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更加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

  (二)老年人生活情況調查分析

  在筆者對社區老年人走訪中發現,轄區的獨居老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難。有的看似微不足道,卻給老人帶來不少的煩惱。有的老人電線壞了,竟然不關電閘就用手拿剪刀去剪開;有的老人電燈壞了,每天只能點蠟燭過夜;有的下水堵塞,也不知找什么部門修理;有的電視顯像管壞了,不會修理,只好每天聽聽聲音……

  在走訪調查所詢問的20老人中,有19位認為理想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只有1位因為子女繁忙居住較遠愿意在退休人員公寓或其他養老機構養老。

  走訪的20位老人中均沒有雇用保姆或養老護理員,問及為何未雇用保姆或養老護理員時,有14人認為自己目前可以照料自己,有4的人認為子女居住比較近,不用請人照顧,有2位老人需要雇用保姆,但費用較高,負擔不起。

  三、緯十路社區居家養老思路方法

  為了適應緯十路社區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需要,滿足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20xx年西市場街道緯十路社區進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試點,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調查摸底建立獨居老人檔案

  首先,由居委會分管老年的人員對現居住地的老人生活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空巢老人飲食起居、經濟收入、身體狀況、子女情況,以及存在困難、需求。會員們根據空巢老人的情況,建立檔案掌握第一手資料。

  為了了解老人的需求,我們首先對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摸底,對有居家養老需求的老人進行登記。(見附表一:《緯十路社區獨居老人檔案》)

  (二)通過西市場社區重陽理事會,發揮轄區單位助老作用

  西市場重陽理事會成立于20xx年底,重陽理事會聯系了轄區大部分單位,統籌服務資源,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如法律政策咨詢、醫療保健服務、家政服務;健康保健講座、義務查體、文藝演出、座談會等。(見附表二:《西市場社區重陽理事會名單》)

  去年以來,緯十路社區以西市場重陽理事會為依托,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線,整合社區資源,多方發揮社區單位力量,為居民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務:與槐蔭醫院聯辦的社區醫療健康行免費為老年人查體;緯十路小學的學生們,主動給爺爺奶奶送報紙、打掃衛生;國美電器為老年人免費修理小家電;“心連心”家政服務社為有需要的老年朋友提供家政信息;星火藝術團給老黨員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并多次到康樂老年中心進行表演,為公寓的老年朋友送去歡樂……一系列的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利用“夕陽攜手”活動,發展鄰里養老互助

  助老結對的初衷: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人能得到家人的尊重,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也能夠得到左鄰右舍在日常生活中的幫忙,鄰里和睦。中國很多老人的傳統觀念難以接受公寓養老,因而居家養老這種養老模式,符合中國的國情;鄰里互助的方式,有其淵源,也方便可行。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把這種做法推廣出去,宣揚廣大,形成規模化。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也是每個居民都關注的熱點。一方面是自己照顧別家的老人;另一方面自己的老人住在別的社區也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從這個方面來說,這也是一種互助的行為。今天,是養老志愿者為老年人服務;明天,是新的志愿者為老年之后的志愿者服務,形成一個服務儲蓄的模式,從這方面看,又是一種自助行為。這種方式有利于形成長效機制。

  助老結對的做法:

  街道和社區責成人員負責為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建立檔案。為給獨居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社區開展了“夕陽攜手”助老活動,至今已有20對獨居老人和志愿者互贈了聯系卡。助老志愿者將按照“4+X”服務模式為獨居老人提供服務,“4”就是攜手人為老人提供四項固定、普遍的幫助:“每天登門問候一次;每天幫老人倒垃圾;每天陪老人聊天;每天給老人買菜。”“x”是攜手人根據每個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規范了每位志愿者的服務內容,并且突出了個性化服務,受到了老年人的好評。

  (四)利用特長服務隊,給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免費服務。

  比如家電、管道維修隊,理發隊,文藝宣傳隊,法律咨詢隊,醫療保健隊等等。近日,我們給轄區獨居老人進行免費查體,并且檢查了家中的線路安全情況。以后,老人有什么問題和需求,一個電話打到社區,馬上能夠得到解決,方便快捷。

  (四)建立載體豐富老人精神生活

  隨著老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斷迫切。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獨居的老年人生活孤單,特別需要精神慰籍。近1/5的老年人在離退休后處于孤獨、煩悶、喜怒無常的精神狀態,這類老人格外需要情感的慰藉。家庭是實現老人精神慰藉需求的主要場所,它對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群體或組織所不能替代的。除經常抽空陪老人聊天、解悶外,社區還根據老人的需求建立了一個個活動載體,讓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區。

  1、緯十路社區于20xx年成立星火藝術團,其建立目的是活躍社區文化生活,推進社區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星火藝術團由社區內離退休黨員和愛好文藝的居民積極分子組成,目前建有合唱隊、舞蹈隊、腰鼓隊、秧歌隊四支隊伍,有團員近40人,它為社區內離退休人員以及廣大居民帶來歡歌笑語,為離退休黨員和愛好文藝的居民展現自己才能的平臺。

  2、20xx年初成立“夕陽紅俱樂部”。夕陽紅俱樂部是以重陽理事會為依托,加強老年人間的聯誼,不斷滿足緯十路社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自我服務組織。其宗旨是:利用社區資源,本著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健康身心的目的,為老年人提供書法交流、棋藝比賽、歌舞學習等精神娛樂項目及老年鵲橋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建設和諧社區。夕陽紅俱樂部組織老年人參加社區、單位舉辦的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各種活動,增加獨居的老人與外界拉觸、交往的機會,設立老年人婚姻介紹所和老年人聊天站,為老年人聯姻牽線搭橋,使獨居的老年人能得到來自配偶的照料和陪伴。

  四、關于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

  推行居家養老的關鍵在于發展完善、有效的社區為老年人服務,必須以構建社區養老網絡為基礎,即以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為依托,以社區志愿者為補充,設立老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服務項目。

  (一)養護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社區養老服務站要將培訓專業的養老護理員作為重要的基礎來抓。可以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開展培訓。養護員的培訓應逐步具有職業特征,不僅要掌握餐飲、清掃等家務技能,而且要掌握老年心理學和按摩理療的基礎知識,學會從心理上為老人排解憂煩,從肢體上為老人解除疼痛,讓老人感到親情的溫暖。

  (二)服務對象公眾化。在確保獨居的老人養老需求的同時,為社會廣大老人提供有償低償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提高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老人自費享受居家養老服務。成立一個社區服務站,負責收集社區老年人的信息制定針對每個社區的特色制定專門的服務計劃,同時可以關心到每一個社區的老人。

  (三)構建服務網絡“人性化”。形成就近、便捷、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立起一個老年人的信息交流系統兼求救系統。為了擴大服務網絡,社區助老服務隊全部加入濟南市“泉映晚霞”志愿者隊伍,并為20對結對助老家庭申請“愛心門鈴”安裝。

  (四)養老服務制度化。探索如何建立評議小組對養老服務進行監督評議。在社區老年重陽理事會和養老服務站的統一管理下,逐步建立志愿者結對制度,簽訂結對承諾,并且進行評議小組,對結對助老的效果進行信息反饋。在社區服務的大框架下,使社區的養老服務走向正規化。(見附表三:《“夕陽攜手”養老結對信息反饋表》)

  (五)星級制激勵措施

  緯十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在每年12月份集中表彰星級志愿者。注冊志愿者的晉升將采取星級制。累計服務時間50小時為基數,以每累計服務時間20小時為一級晉升單位。

  服務時間滿150個小時,便能獲得一張榮譽卡,集滿兩張榮譽卡便能優先享受緯十路社區的推薦等活動。一年沒有做滿30個小時,下一年將不會頒發《社區注冊志愿者服務證》。年服務小時數不滿10小時或有其他不適現象時,將取消志愿者資格。

  養老調研報告 篇8

  根據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縣政協自8月中旬起,組織開展了全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后赴堯渡、東流、香隅等地,實地了解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以座談的形式聽取了3個鄉鎮和縣民政、衛生等部門的介紹和工作意見,并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據調查統計,截至到目前,我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6萬人,占總人口的15.8%;65歲以上老年人口5.8萬人,占總人口的'10.7%。預計到20xx年,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9.5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17%;65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6.6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12%。比例遠高于現行國際通行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說明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已引起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縣政協委員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養老服務業,縣政府積極貫徹《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皖政〔xx〕60號)和《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池政〔xx〕4號)文件精神,在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做了積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養老福利政策,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政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了《東至縣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東政〔xx〕15號),對全縣養老服務工作的體系框架、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并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責任單位、牽頭單位和時序進度,為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保障。

  (二)加快了公辦養老機構建設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夕陽紅工程”建設機遇,通過財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上級項目支持等途徑,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或改擴建21所農村敬老院,總床位達到3116張;投資2400萬元在縣城新建一所社會福利中心,占地10畝,建筑面積5100平方米,擁有床位168張。公辦養老機構已形成一定規模。

  (三)探索了多樣化養老服務

  一是拓展敬老院社會化養老。xx年以來,先后在堯渡、東流等13個鄉鎮敬老院,利用空置床位,劃設一個院落或一個區域,開展社會化養老,共收養老人50余人;二是探索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在東流鎮菊江社區、大渡口鎮渡口社區、堯渡鎮梅林社區建設社區日間照料站,可添置日托床位190張;三是探索“醫養結合”模式。利用縣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和中醫院的醫療資源,成立了“東至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四是鼓勵社會民間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目前有3家民辦養老所正在申請和建設之中。

  養老調研報告 篇9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XX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于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研報告調研范圍雖然僅限于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一、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社區位于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校,x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區;臨街就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千盛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地一大道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里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區處在一環以內,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園、百鳥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于1982年,三年后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后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xx社區。社區管轄著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戶居民,約10500人。

  二、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XX年8月17日,我來到位于xx區烏江街的xx社區辦事處咨詢情況。社區的王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了解,xx社區共有3371戶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XX多戶,占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說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xx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了解,動遷之前這里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筑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里居住,因此這里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xx社區位于一環以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后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臟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干凈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車,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xx其他地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里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里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價水平低。xx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著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嘆。xx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xx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說的那樣“這里到哪都近,買東西也便宜,在這里住著挺好!”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

  王主任說,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環境問題。說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占公共綠地,在里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在禽流感風行的那一年,我們曾經下大力氣對這些私自占用公共用地的居民進行規勸和強制沒收那些雞鴨等禽類,當時就有好多老人不愿意,他們中的一些人將這些雞鴨當成寵物養,完全不管那些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本來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這些東西了,這幾年又開始養這些雞鴨鵝了,現在更有的一邊侵占公用綠地開辟菜園,一邊肆意養雞鴨,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說。

  二是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三、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研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一)、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戶居民中,有8戶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戶中有3戶家中有兩名老人,其余5戶家中有一名老人。

  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余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占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占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二)、奶奶們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樓下的莽奶奶跟我們一家關系很好,因此我向她詢問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況。

  莽奶奶年輕時是冶煉廠的工人,因此現在每個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數量的養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住在一起,雖然房子不大,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卻也其樂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她不用負擔水電等費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面支出以及平時約200元錢用來買菜,老太太好抽煙,為了省錢她只抽散裝的旱煙,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這樣每個月莽奶奶其實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來的錢她就給他的小孫子當做上大學的學費。老人家窮了一輩子,晚年終于能過上富足的日子,她卻還是改不掉省錢的習慣,兒女們的工作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還要供他們的子女上學,因此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時還要花老人的養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時就不敢多花錢,省下來大部分的錢都給了孫子,供他上大學。

  而住在一樓的趙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難許多。

  她年輕時就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上了年紀,只有靠自己的兒女,可惜她的兒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輕時積攢下來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并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擁有的財富——兩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間,這樣每月能得到約700元的租金,無奈兒女們不僅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為誰多得了趙奶奶的租金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后來兒女們更是將臥病在床的趙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獲得租金。后來趙奶奶回到家里,就再沒和兒女聯系,靠著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開支和支付醫藥費。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里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并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四、調研總結——老年群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老年人口數量大。據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亞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將達到11.92%,比XX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xx年以后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于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于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發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并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溫飽和健康;

  最后,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范圍僅限于xx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了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盡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養老調研報告 篇10

  我縣屬偏遠山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縣,全縣人口56.4萬人,城鎮人口8.5萬人,農村人口占83%,全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5.518萬人,占全縣人口9.9%。由此可見,我縣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贍養矛盾也日益突出,農村社會養老已成為政府面前一個重大社會現實問題。

  一、農村社會家庭養老現狀

  我縣農村社會養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集中供養,縣內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建有光榮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養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養,以傳統家庭養老為主。20xx年4月,我們深入茨巖塘鎮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子女孝順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贍養義務的占60%;贍養問題上爭爭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盡贍養義務有困難的占30%;不盡贍養老人義務的占8%;因贍養問題引起糾紛,告狀訴訟的有2人。上述情況說明,政府組織辦光榮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養老有限,滿足不了社會老人需求;“養兒防老”已難適應現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需要。

  二、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的原因

  我們通過調查了和解,造成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青年人結婚后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已成為普遍現象,贍養老人意識逐漸淡薄;二是隨著農村產業結構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不再是維系家庭的主要生產關系,一些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給身在農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三是隨著人類壽命延長,獨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對夫婦上養四個老人,下養一個孩子的家庭單元結構(亦稱4-2-1結構),使家庭經濟上難以負擔,生活照料、精神撫慰更難以顧及。

  三、解決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的對策

  解決農村家庭養老之憂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建議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但是我們還應看到,農村社會家庭養老工作任務艱巨,我們必須認真加以對待和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維護家庭養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權益。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齡社會的`迅速到來,家庭養老功能也在不斷弱化。因此,要加快社會養老制度建設的步伐。我國是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家庭養老永遠是社會養老一個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補充。所以,社會保障網絡未健全之前,仍應要維護家庭養老功能,要通過加強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長的良好習慣,對無理不盡贍養義務,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懲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要大力推進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養老的路子。人們生老病死是誰也無法回避的現實,根據農村養老的現狀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老來難”已經成為農村一個十分突出的現實問題,過去子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今后自己養自己是必然趨勢,趁自己年輕有勞動能力的時候,為自己投一份養老保險,實際上是爭得了養老的自主權,在你喪失勞動能力時,養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經濟補償,當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時,養老保險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須的費用,幫助安度晚年。三是辦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決好老年對象的老有所養問題,使城鎮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處,農村無依靠的老年人可通過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務,使他安度晚年。

  養老調研報告 篇11

  加強失智專業的建議

  失智老人作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體,其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市失智老人約有20萬。由于針對失智老人的社會保障缺失,傳統家庭照護模式面臨社會變遷的挑戰以及社會化照護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亟須加強失智老人專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一、失智老人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照護服務供需矛盾凸顯。由于全社會防范老年失智的風險意識淡薄,失智老人規模不斷增加,而且這一趨勢今后三、五年內不僅不會緩解,還會進一步加重。當前,我市針對失智老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發展滯后,長期照料機構和護工嚴重缺乏,養老機構管理缺乏分類標準和管理規范,失智老人醫養結合的瓶頸尚未打通。

  (二)家庭照護矛盾突出。現階段家庭結構越趨小型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使得失智老人家庭養老方式難以為繼。失智老人加重了家庭日常、醫藥支出負擔,這既影響家庭成員的時間和精力,又增加家庭的經濟支出,降低了家庭贍養的能力。加之完全失智老人對長期照料護理有較高的專業化、規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親屬力不從心。

  (三)社會化服務亟須提升。由于失智老人的特殊性,一般的公辦養老機構不愿接收失智老人,而民辦養老院受條件限制無法承擔失智老人陪護。從社區到養老機構幾乎沒有失智老人專屬的資源,目前零星出現的一些長期照料失智老人的養老機構沒有獲得政策傾斜和特殊補貼,無法進一步鼓勵引導這些機構接收失智老人。

  (四)基本養老護理體系不成熟。目前,我市對失智老人仍以日常生活護理為主,缺乏專業性較強的醫學護理和康復治療,掌握失智老人精神康復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能的護工嚴重缺乏。因此,建設專業的'失智照護機構,為失智老人提供系統的長期照護服務和日常康復訓練勢在必行。此外,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參差不齊、待遇不高、社會認同不足等問題急需解決。

  二、完善失智老人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

  (一)將失智老人養老列為民生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政府應從政策引導、制度設計、經費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失智老人養老事業發展,建立、完善失智老人養老機構的管理規范、失智老人等級評估標準、失智老人補助機制等,引導養老機構多層次發展,保障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

  (二)推動現有醫療服務中心轉型服務,加快建設為失智老人服務的專業養老機構。積極推動一二級醫療機構改革,引進社會資本,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設立失智老人康復醫院、護理院等專業機構。放寬條件,通過稅收減免和補貼等方式,鼓勵社會和民間力量參與失智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支持部分閑置床位較多的一、二級醫院和療養院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轉型為失智老人特色專業護理院。依托社區醫療服務資源,增設針對失智老人的護理中心,創辦失智老人康復中心、護理院等專業養老服務機構。鼓勵街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特色科室。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門診部向以失智老人康復為主的養老服務機構轉型。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開展日間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種形式的照料服務,做好上門巡診等延伸服務。

  (三)構建失智老人層級化的養老服務體系。衛生機構應著手建立失智老人評估標準,對失智患者進行病情等級評估,民政等部門根據患者的病情等級,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和經濟補助。如輕度失智以生活護理為基礎,可安排社區服務養老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中、重度失智可根據病情由專業失智老人護理院和養老院接收,并根據標準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專業護理院根據失智老人評估等級進行分級護理,分級護理產生的額外收費應用于護工的收入增長方面。

  (四)實行養老護理資格準入制度。一是推行失智老人養老護理持證上崗制度。在養老機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中推行普通護理持證上崗,對從事失智老人護理進行專業培訓并發放特殊護理證,保證對失智老人的護理具有專業性、技能性。二是建立養老護理培訓制度。通過專門培養、在職培訓、崗位訓練等多種途徑,加大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以滿足失智老人社會化養老的需求。設置養老護理職業類別,設立高、中、初級職業等級,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并在護理崗位連續從業的人員給予補助。鼓勵醫學院校設置老年護理、康復訓練專業,開設失智老人專業護理課程、康復訓練課程。

  (五)將失智老人的照護費用納入醫療保險范疇。醫保、民政部門等部門應定期公布符合條件的專業失智老人護理院,并將失智老人護理院作為定點養老機構,失智老人的護理、康復訓練費用納入醫療保險。

  養老調研報告 篇12

  為積極探索和推進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根據政協年初工作安排,我們就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后到有關村鎮,了解敬老院、農村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的運行現狀,并到閻良區德瑞養老中心、安康市康復托養中心、漢陰縣城關鎮、澗池鎮等相關機構進行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一)老年人狀況

  截至20xx底,全縣總人口342141人,96819戶,戶均3.5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369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5.7 %,超過全國15.5%和全省15.48%的老齡化水平。其中,65歲及以上有 341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6%,70歲及以上有240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 %,百歲老人8人,有留守老人8110人,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對象5401人。總體情況是全縣老齡人口規模大、增速快,日趨高齡化的特點。

  (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縣委、政府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方針,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把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著力點,穩步推進我縣“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落實政策,有序推進社會養老服務工作。

  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工作目標,積極落實惠老優待政策,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養老事業發展的意見》、《紫陽縣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敬老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縣、鎮兩級設置了養老工作機構,制度、機制健全。將供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縣“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經費增加到5800元/年/人,分散供養經費增加到5300元/年/人。在有條件的10個集鎮設立“一站式”醫療救助業務,對“五保”老人實行全免費醫療。結合城鄉低保及醫療救助、高齡補貼等制度,對特困老人予以優先救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加大投入,逐步改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

  全縣累計投入資金5000萬元,修改擴建了22所農村敬老院、34所農村互助幸福院、3個日間照料中心。配備床位2676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2499人。投資1500萬元、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的養老公寓項目,已完成項目選址、征地、規劃設計等工作。吸納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江南華陽醫院項目的動工,標志我縣“醫養結合”模式的啟動。

  3、增加覆蓋面,穩步推進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

  全縣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574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810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90300人,其中60周歲以上發放基礎養老金人數49636人。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逐步提高,有4439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列入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全面落實,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參保人數8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69230人,參合率99.91 %。

  二、當前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全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還不相適應,與廣大老年人的需求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家庭養老功能趨于弱化。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隨著家庭規模的小型化而弱化。目前,我縣戶均人口3.5人,老年人能夠在家養老的比例在減少。隨著社會的轉型,競爭的激烈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在增大,部分子女不可能留在父母身邊,無暇也無力對老年人進行周全的照料,“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養兒防老”的傳統模式正面臨瓦解,因此社會各界應更加關注社會養老問題。

  (二)養老機構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縣敬老院總體上規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務能力有限。目前,入住敬老院的主要是“三無”、“五保”老人等民政救助對象,覆蓋面偏窄;敬老院主要為老人提供吃、住和看護等基本服務,休閑娛樂、醫療康復等服務缺失,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二是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運作難,市場運行機制尚未形成。三是農村互助幸福院缺乏項目支撐,建設資金不足,無法形成必要規模。四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較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居家養老的老人為服務對象,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雙重功能,是解決家庭日間無人或者無力照護老年人的重要平臺。目前,建成的3個日間照料中心,正常運轉的只有1個(會仙橋)。醫養結合尚未起步,所有養老機構都沒有醫療人員。

  (三)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無編制,服務人員待遇落實不到位。在全縣21所敬老院中,只有6所敬老院院長由鎮干部兼任。按照省編辦50號文件要求,縣級中心敬老院管理人員按每百名設1名事業編制配置,鎮敬老院管理人員按2名事業編制配置。聘用人員的工資(平均年收入約2.3萬余元)與上級文件規定有一定差距(基本工資1300元/月、生活補貼1000元/月、年終一次性獎金加發一個月基本工資),工傷保險沒有辦理(由政府補助、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代繳),敬老院的養老護理隊伍人員不足、年齡偏大、收入偏低,存在招聘困難、隊伍不穩定等問題。

  (四)養老政策宣傳不到位。參保單位對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工作缺乏主動性,對政策內容宣傳不到位,參保對象對政策了解不夠,影響了參保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參保的類型單一。

  (五)監管責任不到位。目前已運營的21個敬老院,有15個敬老院的管理人員屬于臨聘人員,因部分鎮對敬老院的監管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公共設施維護不及時,生活環境和服務態度差。

  三、建議

  根據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積極探索適宜紫陽縣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養老氛圍。一要通過各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及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性,增強全社會對養老事業的關注和支持。二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規的宣傳力度和執法監督力度,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自覺性和法律意識。三要擴大宣傳面,增加宣傳頻率,讓廣大群眾全面了解政策,積極參加養老保險。使養老保險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力爭達到應保盡保,多渠道,全覆蓋的目標。四要開展評選“敬老好兒女”、“尊老孝親模范”等活動,弘揚孝道文化,促進家庭和諧,營造濃厚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

  (二)加強養老機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和創新運營監管模式。我縣公辦敬老院承擔著“三無”、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老年人的養護、康復、托管等任務,發揮著托底保障與基礎支撐作用。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農村敬老院維修和改擴建力度,完善配套設施,創造良好的養老環境,使分散供養的老年人能夠自愿到敬老院安度晚年。創新管理機制,探索“公建民營”管理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運營,通過免租金、提供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公建民營”。同時加強監督管理,明晰權責關系,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增強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生機與活力。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等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為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文體娛樂、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務,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確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區和家庭安度晚年。建議在會仙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抓點示范,總結經驗,以期盡早在全縣推廣。住建、國土、民政、扶貧等部門,要結合遷移式扶貧集中安置房、城鎮建設,將農村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納入整體規劃,同步建設。要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平臺建設,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溝通等服務。

  (三)堅持“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高起點建設好縣養老公寓和江南華陽醫院建設。建議以縣養老公寓為突破口,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以承包、合資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標,鼓勵有一定經濟實力、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企業、個人來運營。縣養老公寓和江南華陽醫院從規劃建設到管理服務都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對兩個示范點堅持“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加強監管、市場運作”,在地點選址、建設規劃、配套設施等方面均需立足市場“創一流”,將縣養老公寓、江南華陽醫院建成省內外有影響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引領我縣養老產業的發展。

  (四)堅持標準化體系建設,抓好養老服務的規范提升。認真貫徹落實《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做好對管理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根據入住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護理等級,規范、科學地實施分級護理、分類管理,為老年人提供舒適、到位的服務;根據老人的心理特點,適時進行交流溝通,定期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和心理咨詢,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慰籍服務;加強對入住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評估,做好各項緊急狀態的告知、紀錄和應對預案。完善自查自糾制度,加強督查,及時發現隱患,使糾錯、整改常態化。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要加大對安全、環境衛生、食品衛生的監督檢查力度,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五)開展養老服務專業培訓,加強專業養老服務隊伍建設。一是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化培訓。將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養老護理員及其他各類從業人員納入政府培訓規劃,加強對老年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二是積極引進人才。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專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重點引進醫生、護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等具有執業或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三是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在養老機構和社區設置必要的公益崗位。堅持“培養、選拔、使用、激勵”并重的原則,在養老服務領域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過硬、以專業為主體,慈善義工、社工、志愿者廣泛參與的人才隊伍。積極開展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老年法律援助。搭建平臺,讓志愿者有渠道、有路徑,將愛心投入到養老服務中來。健全完善志愿者激勵和培訓機制,使志愿者在養老服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要完善領導機制。加強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的考評體系。二要建立部門協調機制。要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構,制定協調工作制度,積極整合資源,加強銜接,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健全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多渠道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養老工作事關廣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著力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在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結合縣情,查漏補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情懷來全面推進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養老調研報告 篇13

  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的機構,如老年社會福利院、養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主要承擔孤老優撫對象和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以及其他有機構養老需求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省委、省政府把養老機構建設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監測指標體系,市委、市政府也把養老機構建設作為落實民生幸福工程、構建社會建設“十大體系”的重要內容統籌謀劃、重點推進。為加快推進全市養老機構建設,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我們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調查等形式對我市養老機構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

  一、基本情況

  我市是全國進入老齡社會最早、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止6月底,全市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預測數)192萬。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養老機構建設進程明顯加快,今年全市共新建改擴建各類養老機構項目45個,總投資11.5億元、總床位數11085張。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養老機構230家(公辦養老機構110家、民辦養老機構120家),床位總數5.46萬張,位居全省第二。如東縣馬塘敬老院、港閘區陳橋敬老院等25家養老機構被評為全國模范敬老院、省級文明敬老院,市社會福利中心等11家養老機構被評為省示范性養老機構,啟東市榮獲全國農村五保工作先進集體,如皋市被評為全國第三批示范養老活動單位,啟東市的農村關愛之家建設經驗被國家民政部向全國推廣,海安縣曲塘鎮敬老院榮獲全國農村五保工作先進單位。

  (一)公辦養老機構加快推進,示范托底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市共有公辦養老機構110家,其中城鎮社會福利中心13家,床位數3726張;農村敬老院97家,床位數23428張。一是城鎮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進程加快。“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近5億元,通州區社會福利中心、港閘區市北養老服務中心、海門市養老中心、崇川區觀音山鎮社會福利中心等一批規模大、設施新、檔次高的城市社會福利中心相繼開工建設。目前,市社會福利中心(陽光老年公寓)三期工程開業運營,如東縣社會福利中心工程已竣工驗收,開發區星湖護理院主體已建成。二是農村敬老院達標改造力度加大。今市共有70家敬老院達到“三有三能六達標”標準,占敬老院總數的72%。啟東市注重加強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制定了249項敬老院管理服務標準,通過了“國家級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驗收,全省僅此一家。三是公辦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已建成護理型養老機構(護理院)16家;在建護理型養老機構(護理院)14家。截止目前,全市“三無”、“五保”老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二)民辦養老機構快速發展,多元服務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民辦養老機構120家,床位數12695張。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銀行業扶持養老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省民政廳通報轉發了文件做法。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已有12家銀行向各類養老機構發放貸款7500萬元。一是促進了閑置資源轉化利用。全市已累計發放貸款2200多萬元,支持7家小企業改建為養老機構,盤活社會存量閑置資產超億元。二是加快了醫養融合發展。不少銀行對護理院和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投貸實行傾斜,如皋農商行對如皋博愛醫院發放貸款1000萬元,支持其推進老年護理院建設。三是推動了養老機構轉型升級。郵儲銀行啟東市支行向下崗女工盛葉紅發放貸款15萬元,支持其在創辦愛心托老所的基礎上,又成功創辦該市首個老年關愛之家;郵儲銀行海門市支行向海門康福托老院投資人發放貸款8萬元,支持其對床位、安全設施等進行升級改造并獲頒經營許可證。制定完成市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對市區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的近期、遠期()建設確定空間布局,做到“四定”(定點、定量、定序、定位)。各縣(市、區)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編制工作,啟東市在全省縣級市率先出臺《社會養老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為養老機構發展預留了生存空間。積極探索公辦民營模式。在堅持“原人員性質不變、老人生活質量不變、原有房屋性質不變”原則的前提下,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試點,目前如皋市社會福利中心、海門市老年活動中心、余東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已取得良好成效。民辦護理院發展勢頭良好。我市長青樂齡護理院、大生護理院等民辦護理院運營情況較好,入住率均達到50%左右,入住老人95%以上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問題,減輕其家人的負擔。

  (三)管理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社會認可程度不斷提高。一是加強機構監管服務。在蘇中蘇北率先出臺《南通市養老機構建設管理服務標準(試行)》,規范了公辦、民辦養老機構的內部管理,不斷提高全市公辦、民辦養老機構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不定期開展養老機構安全檢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管理隱患。對全市84家未注冊民辦養老機構進行了全面整治,共清理整改未注冊民辦養老機構35家。二是提高專業服務水平。今年以來,積極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和鑒定考核工作,依托體臣衛校和科技人員進修學院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培訓,今年 586名養老護理員接受了老年人心理、生理、護理等20項專業知識培訓,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培訓任務,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70.04%,有效提升養老護理員專業服務水平。三是積極培育機構品牌。通過開展養老機構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培育發展南通市養老機構的各類典型,涌現出南通市社會福利中心(陽光老年公寓)、啟東市中心敬老院、海安縣社會福利中心、常青樂齡護理院等一批在業內有較大影響、社會認可度較高的養老機構品牌。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養老機構建設盡管取得一些成績,但與上級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目標任務相比、與我市實際情況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養老床位建設任務重。從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看,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9073”格局(即至20,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和下一步“9064”格局(即至20,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6%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4%享受機構養老服務)的要求,我市養老床位總數還明顯不足。根據“十二五”目標,年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要達到30張,今明兩年全市需新增養老床位約1萬張以上,任務非常艱巨。

  二是養老床位結構不合理。公辦養老床位占比高、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床位占比偏低,一般性養老床位占比高、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偏低。目前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僅占40.1%(2015年目標為50%),護理型養老床位數平均占比僅為21.7%(2015年目標為30%)。

  三是專業服務力量比較薄弱。現有護理員隊伍存在文化水平較低、專業技能不熟、護理水平不高、性別比例失調等問題,整體水平滯后于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另外,由于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工作苦臟累等因素,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很少。我市雖然實施了護理員崗位補貼政策,但由于門檻較高,文化程度低無法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超過法定勞動年齡的護理員無法享受崗位補貼。一些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四是瓶頸制約問題突出。第一,用地難。由于認識問題和其他一些客觀原因,導致養老服務用地性質及指標等瓶頸因素長期得不到突破,制約了養老服務特別是民辦養老服務的發展。第二,融資難。由于民辦養老機構的資產屬性(租賃)和單位性質(民非)等原因,市場融資難度較大。第三,達標難。由于歷史的原因,過去養老機構在土地利用、規劃許可、建設等方面存在審批手續不齊全及消防不達標等情況,不少敬老院和民辦養老機構整改換證、達到新設立養老機構的條件難度較大。

  三、對策建議

  今后我們將以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35號),按照“政府主導、社會主體”的指導思想,確保托底功能、立足服務本地,以滿足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老年人需求為重點,堅持盤活存量與發展增量并重,規范管理與改革創新并舉,統籌推進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努力滿足不同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養、頤養天年。2015年目標任務是: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30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50%,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30%,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85%以上。年目標任務是:養老床位總數達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張,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占比達到70%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達到50%以上,養老護理人員崗前培訓率達到100%、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

  (一)著力健全完善規劃體系,引領養老機構科學發展。一是按照定點、定量、定序、定位的“四定”要求,制定出臺市區養老設施布局規劃,科學指導各類養老機構建設,加快形成覆蓋城鄉、區域均衡、層級清晰、功能完善、適度超前、全民共享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二是指導各縣(市)制定至2020年的養老設施布局規劃,重點把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落實到規劃和具體項目上,確保規劃指標落實到位,具體項目落地生根。三是充分利用閑置學校、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城中村改造等現有資源建設養老機構,使養老機構布局更加合理、方便入住。

  (二)大力加強養老機構建設,積極發揮支撐服務作用。一是加快城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通州區社會福利中心、海門市養老中心、港閘區市北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爭取早日建成運營,著力辦好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托底作用,重點為城鄉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落實好入住養老機構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的定額補貼。二是繼續推進農村敬老院升級改造。圍繞省、市相關目標任務,安排市級福彩公益金并爭取省級資金扶持,加大農村敬老院升級改造力度,2015年全市所有敬老院均達到三有三能六達標標準。在確保五保供養對象生活的前提下,拓展社會寄養、日托照料等多種功能,逐步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加大投入,擴大收住對象,無償或低收費收住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力爭選擇1家較好的敬老院作為試點,更新設施設備,老人房間內配備空調、電視機等電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地暖改造。三是加快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完善、落實各項民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準入門檻,為其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將養老機構建設納入全市服務業發展規劃,鼓勵個人舉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發展養老機構。新建的養老機構可設立單人間、雙人間、套間等不同房間,從而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合理定價;民辦養老機構要考慮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從而不斷提高入住率和老人滿意率。

  (三)穩步推進養老機制改革,逐步實施公建民營試點。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轉制運營的具體辦法,對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床位逐步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管理運營。重點支持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合作經營、承包經營、委托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的養老服務設施,今后新建公辦養老機構首選公建民營方式。逐步推進改革試點。對已投入運營的公辦養老機構(福利院、敬老院)進行認真調研分析,逐步推進運營機制的改革試點,發揮市場(社會)主體作用。在認真推廣如皋、海門公建民營試點做法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各地民間資本通過公建民營、委托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的養老服務設施。每個縣(市)和通州區年內至少選擇1家敬老院進行公建民營試點,進一步激活機制,提高入住率。

  (四)積極招引機構養老項目,努力打造養老服務園區。將招引養老服務項目納入招商引資的大盤子統籌考慮,重點招引品牌信譽好、連鎖規模大、服務能力強、市場開拓廣的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企業和項目到本地落戶,帶動本地養老服務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要求,合理規劃布局養老服務業集聚區和養老服務特色產業基地,培育打造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條完整、服務功能完善的養老服務業園區。認真落實《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的通知》,強化各項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實,積極化解養老服務項目用地難、融資難等問題。積極推動將養老服務產業重點項目納入省現代服務業“十百千”行動計劃,大力支持養老服務業企業創建“現代服務業創新示范企業”,推進品牌及標準化建設,爭取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支持。

  (五)大力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加快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一是推進醫養資源有效銜接。構建養老、醫護、康復、臨終關懷服務相互銜接模式,科學統籌規劃醫療設施和養老設施布局,實現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衛生健康服務便捷對接。支持社會資本舉辦護理院、康復醫院和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醫療機構。鼓勵一、二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或增掛、增設護理院,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及二級以下醫院新建或擴建床位中不少于50%的.床位為養老護理床位。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100張床位及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應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100張床位以下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可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也可與周邊醫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合作。二是健全醫療保險機制。對于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條件的,可申請納入定點范圍。完善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責任險。積極探索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研究起草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政策意見,增強老年人接受護理照料的支付能力。三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水平。提高社區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和咨詢、慢性病管理等社區衛生服務。市區老年人每年安排一次免費健康體檢。政府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配備康復輔助器具。

  (六)認真研究落實相關政策,努力破解發展要素瓶頸。一是研究落實相關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研究、完善我市鼓勵扶持政策。同時,充分利用南通陸海統籌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契機,加強上級政策對接,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對我市養老機構建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推動全市機構養老健康、快速發展。二是努力破解土地瓶頸。將養老機構用地納入年度用地計劃,推廣啟東經驗,加快研究出臺廠房、學校、衛生院等用地改為養老服務用地的具體政策措施,在土地出讓金和建設配套費征繳等方面給予優惠。三是著力加大監管力度。認真執行新實施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確保養老機構規范運營和管理。督促所有養老機構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范,細化預案措施,防止發生各類安全責任事故。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四是努力破解換證難題。對已經運營較長時間的養老機構相關手續不完備的,可明確替代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消防標準。

  (七)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養老專業服務水平。一是加強技能培訓。繼續加大對養老服務管理人才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目前全市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達70.1%。加強繼續教育培訓力度,提高中高級以上職稱護理員的比重。二是強化內部管理。不斷強化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妥善處理護理人員之間以及護理人員與老人之間的矛盾,同時加強對老人的精神關愛,不斷豐富老人的日間生活,創造和諧養護環境。三是提高人才待遇。落實好持證護工的特殊公益性崗位補貼,降低崗位補貼門檻,適時提高崗位補貼標準,對取得中高級以上職稱和護理工齡較長的護理員加大崗位補貼力度。落實養老機構醫護人員與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同等待遇的具體措施。增加敬老院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確保敬老院服務人員工資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1.5倍。四是營造社會氛圍。通過一年一度的“敬老月”等活動,開展優秀護理員或“最美護工”等評比活動,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愛、尊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

  養老調研報告 篇14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還是老人……。我村總人口1070人,其中60歲到70歲的老人有73人,70歲到90歲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從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兒媳唾罵,無人養老的事件屢見不鮮,讓人心痛。老人為子女忙碌一生,到頭來卻落得無人養老,遭人嫌棄……于是,我針對壩上老農的養老問題作了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農村養老問題現狀

  無兒無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對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進行了采訪。周占富,男,64歲,無兒無女、雙目失明,不從事任何勞動,生活完全靠別人給養。從談話中得知他的8畝口糧田已被弟弟耕種,每年弟弟給他兩袋麥粒兒,最多300斤。除了大隊每年給的4袋面粉,再無其他收入。當問及這些東西是否夠吃時,周老漢哽噎了,“餓不死就可以了!”這就是他隨后的回答。而她的醫療保障也只不過是撿破爛換來10塊錢的止痛片。我為這樣的回答而心痛,但傷心存疑惑:縣里有養老院,村支部為什么不將他送到那里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又采訪了村支書張守玉。他說,我們縣是貧困縣,我們村是貧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目前就將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養老費哪里掏得出呀,國家頒布了減負政策,也不敢往人頭上均攤啊,再說村民們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這么多了。

  有兒有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又走訪了村里的馮瑞蓮老人。馮瑞蓮,女,80歲。在農村80歲已是高齡,而她的養老問題卻成了全村人的話柄。她有5個兒子1個女兒,當她被問及關于養老問題時,老人就一個勁兒的哭,不作任何回答;當再問及關于兒女的贍養問題時,老人就開始裝聾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話。我想老人的兒女很是不孝順,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顧及面子或是怕子女們知道自己說他們的壞話便難以啟齒。對她的了解卻是從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糧地讓給二兒子種了,當她拿著口袋向二兒子要糧食的時候,遭來的總是二兒媳的一頓臭罵;再去其他的幾個兒子那里,得到的卻是同樣的結果,還怪她把地給別人種了。老人有兩個兒子住在城里卻很少回來看望她,沒辦法只好去了總給自己臉色看的女婿家。吃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老人每天還得干繁重的家務活,打掃家,喂雞、豬,做飯……樣樣離不開她啊。溫飽問題好不容易才解決,更不用提醫療費了。當然有的老人兒女好些,可是老人的醫療問題卻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無人管。父母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到頭來無人養老,或是看臉色活著,為什么呢?

  二、農村養老難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實無論老人有無兒女,養老難的原因是一樣的——農村人口素質低。沒文化使得媳婦女婿們不懂得愛屋及烏,沒有愛心,也使得村民們毫無同情心,我們的禮儀之邦禮儀何在?沒有文化使得人們不知親情的可貴,不知友情、鄉情的重要,使得人們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資的供應,還需要兒女的理解、關愛,以及心與心的交流。無知讓老人們的這點需要成為奢求,不可得;無知也讓鄉親們變成了吝嗇鬼,舍不得掏出均攤在自己頭上的幾十塊錢……硬是變成了魯迅筆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質低下已是農民養老難的根本原因。

  其次,農村經濟落后,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土地貧瘠,又沒有草坡,農業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幾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個高中以上的學生,就得靠借貸度日了。用一位農民的話來說就是“我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里顧得上我老媽呀!”

  是啊!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即使是有孝心可也無能為力啊。難怪媳婦見了婆婆就像見了仇家似的,是貧窮讓人變成了吝嗇鬼。

  第三,國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國初期,為了推進工業的發展,國家頒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條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國家領取退休金。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受苦、受累的是農民;經濟收入低,地位最低還是農民。農民同樣會退休,但不會領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舊是田地、兒子啊!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民以食為天,農民做著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貢獻,農民老了之后卻得不到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這就是不公平。如果農民也可以領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為衣食而擔憂了,更不會擠在兒女屋檐下忍氣吞聲了。

  三、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都知道教育與經濟一環緊扣一環,一環影響一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落實物資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實踐“”創建和諧農村氛圍。我國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民已經先富起來了。現在先富的人和地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各鄉政府的基層干部、黨員更應該發揮領導作用,積極地為農民拓出一條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國家應盡快地做出調整。現在國家雖然也頒布了一些有利于農民的政策,收效卻甚微。國家干預經濟,提高了農產品的價格,而工業產品的價格也相應得提高了,所以,農產品的價格相對沒有改變多少。國家連續降低了3個百分點的農業稅,農民的農業負擔減輕了,可這點負擔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也沒幾個錢,效果也不明顯。希望國家的經濟專家們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查市場的經濟作用,探索出一條直接有效且明顯的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通道。

  今年農村已在統計年過六旬的老人,據估計要給予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雖然,這制度尚未落實,但人心已是一片沸騰。希望國家盡快實施并將此制度改為農民退休金制度,相信這一制度的落實會成為農民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我地區現行的養老方式仍然是家庭養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經濟支持、日常照顧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從經濟和社會兩個層面上認識。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經濟水平極低。農村老人的經濟來源都靠中青年的兒女,在中青年的兒女中,“重小輕老”的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小的.還沒錢照顧呢,何況老的?有些老人的兒女因生活瑣事,不履行贍養義務;有些老人的兒女惡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結果誰也不管這些老人。這樣不僅老人經濟困難,同時也給老人帶來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會養老雖然初見端倪,但不是主流。社會福利體制還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還沒有搭建起來,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在日趨喪失,老農的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綜觀這兩個層面,還是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得繼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于此次調查,雖然調查范圍有局限性,但是對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頗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群眾思想,自己在社會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進程中都在無形的用運馬克思主義原理,從而加深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其次,我認識到中國的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如果任由農村的老人像現在這樣生活下去,不僅是中國人性的退化,也是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覺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來發現問題,并絞盡腦汁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措施。雖然現在我還是一名學生,但是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養道德品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微薄之力。

  養老調研報告 篇15

  重陽節是我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之所以設置這個節日是基于中國已轉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以及呼吁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養老等問題。今年重陽節期間,我深入街辦轄區,就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街辦在居家養老方面取得的成績

  自XX年以來,我街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初步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轄區情況基本摸清。

  成立了街辦社會事務辦公室,主抓居家養老工作,同時街辦還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有我任組長,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對轄區內老年人的家庭狀況、身體狀況、居住狀況、

  2、基礎設施初步建立。

  去年街辦投入巨資,對破敗的車庫及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建設了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面積達x平方米。設有男、女休息室,閱覽室,診療,娛樂室,心理咨詢室并配有教為健全的體育健身器材,居家養老服務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體活動、休閑娛樂、康復保健于一體吸引老人從家中走進社區,得到區有關領導的好評,并擬申報市級居家養老示范點。

  3、保障水平促步邁進。

  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天寧路以北舊城改造而拆除,街辦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設法在異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請示經區政府第xx次常務會通過,區發改委在今年重陽節前夕印發了《關于xx區幸福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立項的批復》。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為x平方米,比原地擴大6倍,現在用地已落實,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我區乃全市居家養老建設的示點。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街辦居家養老服務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認知不到位。

  社會各方對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總體認識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識日漸淡化,行政推動和宣傳尚欠力度。調查發現,有些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對社區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聞所未聞。老年人“花錢買服務”的生活理念不強,對政府提供的無償服務接受快,對有償、低償服務接受慢,有時還存在質疑心理。一位基層工作人員向我道出苦衷:“我們能做好無償服務,難做好有償、低償服務。”一些人對養老服務工作存在偏見,大多年紀輕和文化程度較高的人不愿意從事此項工作,認為伺候老人的工作臟,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員在參加家政培訓后,寧愿當孩子保姆,不愿從事居家養老服務。

  2、人員配備不能完全到位。

  居家養老服務中站的服務人員主要以下崗失業人員、低齡老人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基本沒有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能,服務水平和質量打了折扣。服務人員只能應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檔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養老服務中站存在專職管理人員少、工作任務重的.窘境。

  3、服務質量不能完全到位。

  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場地、人員等因素制約,設施相對匱乏,活動開展不經常,服務內容單一,接受服務的人群只有本社區居民,其他幾個社區缺乏服務用房,有的連居委會正常辦公用房都非常緊缺,加上今年各社區都接收了2-3名網格員,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更顯得提襟見肘,這已經成為社區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普遍難題。一些新建小區對幼兒園、會所等均進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和規劃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預留了場地,在小區建成后便改為他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僅為“三無”、80歲以上、重點優撫人員,許多處于邊緣的老人還不能享受此項服務。

  4、運作機制不到位。

  目前,我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只有我街辦一家,別的鎮街都沒有涉足,其他社會力量沒有涉及這個領域,因為采取的不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導致資金投入主體單一、數量不足。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僅僅在吃、醫、娛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務,缺乏更高層次的消費項目,老年人很難從市場上買到滿意的服務品種。同時因為采用的不是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所以很難維持它的長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9億,占總人口的14.3%。目前我國各級養老機構的床位僅400萬個,近2億老齡人口“搶”400萬張床位,平均每50個老人才能“攤”到一個床位。據調查,有90%的老年人在養老方式上首選居家養老模式。在高度發達的美國有95%的老人過著居家養老生活,英國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養老院里。居家養老,逐漸替代傳統家庭養老而成為主流養老方式。在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均應釋放最大的誠意和人情溫暖,要讓老人們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我覺到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應該在以下六個方面予以加強。

  1、強化宣傳,推進服務意識自覺化。

  要在擴大宣傳的廣度、增強宣傳的深度上下功夫,盡快形成“政府熱心、部門齊心、群眾關心”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新格局。

  一是完善宣傳網絡。居家養老服務的宣傳不僅僅是街辦的獨角戲,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齡委等涉老部門單位共同參與配合的宣傳體系,完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宣傳網絡,做到集中宣傳和經常性宣傳相結合,切實提高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參與率,盡快形成有利于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是塑造先進典型。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先進鎮街評比活動,大力宣傳各地居家養老服務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在典型選取、典型塑造、典型宣傳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會、各級勞模評選等要增加一批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者的身影,扎實推動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三是創新宣傳手段。我國自漢代以后就有了“舉孝廉”的做法,孝順父母的人經推薦可直接入朝為官。現階段,要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從法律層面啟發人們增強養老、助老的自覺性。要積極引導老年人樹立新的養老消費觀念,擴大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為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創造條件。在五好家庭和優秀共產黨員的評比中,要把敬老養老助老列為考核內容,各級部門務必把好入圍關口。

  2、打造隊伍,推進服務人才專業化。

  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隊伍,是居家養老服務成敗的關鍵。一是打造專業化的居家養老護理員隊伍。這支隊伍應具備家政服務、康復服務等專業知識,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務需求。可以由衛校學生、社區下崗待業人員、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護工等組成,由政府為他們提供公益性崗位,并適當給予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等補貼。對這支隊伍要定期進行專業培訓,采取持證上崗的辦法,保證為老服務的質量。二是打造社區專職的管理人員隊伍。通過公開招考、招聘和定向培養,吸收一批學歷較高、年輕優秀的人才充實到居家養老服務的隊伍中來。要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建議采用XX年我區招聘鎮敬老院院長、會計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三是打造社區志愿者隊伍。對社區黨員,可將其納入黨員志愿者活動,作為社區黨員必須完成的活動內容并列入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轉正的“必修課“。對在校學生,可采取將為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學生社會實踐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明確規定一定的時間量。對社區低齡老人,可采用“時間銀行”的辦法,進行“勞務儲蓄”,通過對社區高齡和困難老人服務以換取將來別人為自己的服務。

  3、細化政策,推進服務支撐長期化。

  一是保證建設用地。根據老年人口數量,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予以優先規劃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點,預留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面積。新建小區應將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統一納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內容。鼓勵通過整合、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閑置的企業、學校、小旅館、小招待所等設施資源改造用于居家養老服務。

  二是實行收費優惠。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有線(數)電視等經營單位,對居家養老服務站一律按居民收費標準執行,電話、網絡、電視安裝實行半價優惠。公辦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收費標準要按補償成本原則確定,報同級發改、財政、民政部門核準。

  三是適當減免稅費。對新設立的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結構,應參照發展現代服務業、社會福利事業、老齡事業和就業再就業等有關稅費扶持政策執行。要按規定減免征收福利性、非營利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站的營業稅,符合條件的免征企業所得稅。要通過稅收優惠,發展龍頭服務企業,促進開展連鎖經營,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進服務資金多元化。

  應以財政投入為主,輔以社會資助和民間資本投入,加大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財力投入。各級政府要根據經濟發展和老年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老齡工作經費,并將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證。要明確將財政收入增長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續加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推動社會共建。建議通過發展民間資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辦法,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參與城鎮居家養老服務,不斷滿足老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建立準入制度、項目管理制度,以“購買服務”、“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種形式進行鼓勵和支持。加強同國內知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聯盟,投資設施、提供的獎項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資源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對社會組織興辦或者運營的,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資源。積極宣傳《公益事業捐贈法》,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實施性意見,鼓勵和發動有能力的團體和個人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捐資。每年都要從福利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5、整合資源,推進服務平臺一體化。

  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辦、社區單位以及個人等為老服務資源在社區各盡其能、優勢互補、合理配置。一是優化政府敬老資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區運作平臺和支持系統,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盡快整合基層民政、勞動、衛生以及教育、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對社區老人實行免費開放,最大程度地發揮現有設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會服務資源。要完善部門結對幫扶制度,鼓勵轄區內的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提供適當的資金、場地、設施等,并定期開展法律咨詢和援助、保健知識講座、健康體檢等活動。積極挖掘社區為老服務資源,開展項目化簽約承諾制服務,向資質高、信譽好的社會服務機構購買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發、洗浴等服務,拓寬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面。構建信息服務平臺,將簽約單位的各類服務信息在平臺上公開,架設起社區老人與服務單位的需求對接平臺,為社區老人提供適需服務。

  養老調研報告 篇16

  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養老服務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如何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民生大事。9月中旬,由市政協葉樂安副主席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就我市養老機構建設與管理情況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調查研究。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座談和學習考察等方式,了解相關情況和收集數據。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于進入人口老齡化城市行列,近年來老齡人口呈現出增長快、壽齡高、空巢多等特點。據統計,截至底,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為18.3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37%。我市老年人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9.8萬人。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養老服務問題日趨嚴峻。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市共有養老機構22家,其中鎮(街)敬老院20家,國辦社會福利院1家(市社會福利中心),合法民辦養老院1家。共擁有養老床位2731張,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較好地解決了500多名農村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問題,其中城鎮“三無”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100%和99.65%。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興樂集團投資5000萬建設溫州市首家高端養老機構——余霞樂園,20建成后無償捐贈給市慈善總會。民辦養老機構翁垟頤和老年公寓、北白象頤養老年公寓也已建成運行。

  二、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科學規劃。目前,我市尚沒有一個養老機構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對市、鎮(街道)、社區(村)三級養老服務機構的合理設置布局,以及在數量、規模上的標準都沒有明確,使得養老機構建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主觀隨意性,也導致了養老機構的用地無法得到保證。此外,由于養老機構未能像學校、幼兒園、菜場等納入小區建設的配套規劃之中,使得養老機構建設缺乏剛性規定,造成養老機構建設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二)資源投入不足。一是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我市養老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費用投入在社會事業發展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2013年市財政投入到社會養老事業的經費僅為386萬元,其中用于農村五保老人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的經費310萬元,鄉鎮敬老院建設經費76萬元。對民辦社會養老機構的投入和補助幾乎沒有,如運營資助、投資獎勵、從業人員培訓獎勵、貸款貼息補助等,均沒有落實到位。二是用地保障不足。新建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受到規劃、土地等政策的制約,土地指標難以落實。政府部門沒有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浙政發〔〕13號)規定預留、落實年度建設用地指標,新建養老機構落地難。三是優惠政策不到位。2013年溫州市委、市政府下發的《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若干意見》“1+5”文件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措施,但我市沒有出臺配套文件,養老機構在用水、用電、用氣(燃料、燃氣)、通信、有線(數字)電視優惠等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同時養老機構本應享受的各項稅費優惠難以到位,大大挫傷了民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

  (三)監管服務缺位。一是管理標準缺乏。我市尚未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養老機構管理標準和行業管理規范,對養老機構的建設和服務運營缺乏一套完整的準入、監控、管理標準和體系,在行業指導、接受監督和行業自律上非常欠缺。二是日常監管不到位。我市現有的一些民辦養老院硬件條件不達標,消防安全不合格,無證經營現象較普遍。如在大荊鎮一些小規模、小作坊式的家庭養老院,消防不達標,安全隱患嚴重。民政、消防等有關部門由于執法力量不足,未能進行必要的日常監管服務和指導。三是審批手續辦理緩慢。利用閑置房屋以租賃等形式舉辦的養老機構,由于房產功能的變更,補辦審批手續辦理緩慢,住建、消防、發改、環保等部門協調配合不夠,導致養老機構審批手續很難落實。

  (四)隊伍建設落后。一是從業人數匱乏。我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供養老年人多人,而現有的工作人員不足300人,供養人數與工作人員數約為7:1,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服務需求。養老服務機構專業護理人員缺乏,特別是鎮(街)敬老院未能按規配備養老護理員,專業服務人員嚴重短缺。二是專業素質不高。養老機構為降低運行成本,聘請的大部分工作人員、護工都是年齡偏大、沒有接受專業服務培訓的.農村婦女,大多負責買菜、燒飯和打掃衛生等工作,只能對老年人進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三是工資待遇偏低。社會養老服務人員待遇總體偏低,大部分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沒有達到我市最低工資標準,也沒有參加各種保險,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難以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加強養老機構規劃和組織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根據我市老年人口發展速度和養老服務需求狀況,加快制訂落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總體發展規劃和養老服務設施布點規劃,將各類養老機構建設布局納入市政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科學統籌安排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合理配套各類資源,實現養老服務資源優化配置,為未來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預留空間。

  二是健全組織體系。構建相應的養老服務平臺,建立具有組織、協調、指導、服務、培訓等功能的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完善市、鎮(街)、社區(村)三級網絡,強化對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和指導。加快出臺和完善我市的各項養老服務政策措施,明確目標、要求、任務、扶持政策等。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市政府要加大對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投入,將社會養老服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與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設立專項發展資金,積極支持鎮(街)福利院改擴建項目建設。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特別是農村敬老院的資金支持力度,抓好硬件改造,改善環境,提升服務水平。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步伐

  一是落實配套補貼。對符合建設標準、運營規范、合法登記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省財政按照核定的床位數給予補助的基礎上,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由市財政再給予配套補助到位。實施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做好對于重點項目一次性獎勵,新增護理型床位補助,收住本市戶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運營資助,從業人員培訓獎勵,貸款貼息等。

  二是落實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省、溫州市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稅費扶持和融資優惠政策,對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征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免征企業所得稅和自用房產、土地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時,加大資源供給政策扶持,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要在土地規劃、稅費優惠、財政補獎、投資權益、金融信貸、收費價格等方面進一步給予政策扶持。

  三是落實土地指標。市政府要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要求規劃養老機構設置,預留和落實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切實落實養老服務業建設用地指標單列要求,對納入規范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應當采取行政劃撥的方式供地,并優先予以保障。

  (三)加強服務管理,推動養老機構規范發展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出臺我市城鄉養老機構服務管理辦法、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基本標準等相關行業指導性文件,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完善包括機構質量要求、發展規劃、服務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捐贈管理以及民主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制定養老機構人身意外傷害事故的保險和處理辦法,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和養老機構的利益提供基本依據。

  二是加強分類指導。規范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對全市范圍內養老機構進行全面排查,協調有關部門對民辦養老機構補辦相關手續。對有些確實無法取得完備手續的,在能確保建筑合格、消防、衛生安全的前提下,有關部門要給予協調配合,方便辦理相關手續;對于不符合安全要求且整改無效的,要由養老機構所在地鎮(街)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及時予以取締,同時穩妥處置好被撤銷、取締后民辦養老機構內供養的老人轉移安置問題。

  三是建立協調機制。要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構,制定部門協調工作制度,積極整合資源,加強相關政策銜接,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建立健全部門考核機制,在細化養老服務業主管部門的考核指標的基礎上,將土地、規劃、消防等相關涉老部門所承擔的養老工作內容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落實責任。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養老服務水平

  一是加大培訓力度。開展機構負責人培訓,提高管理者素質,增強管理能力;加強專項業務培訓,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醫護人員、護工進行專業培訓,實行持證上崗、規范服務,從而實現人性化關懷和專業化服務。

  二是提高工資待遇。建立養老機構護理員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和相適應的工資標準和福利待遇,實施護理員特殊崗位補貼制度,對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并從事養老護理崗位的從業人員,按照不同等級,分別予以補貼。逐步提高養老機構服務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完善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保持養老服務隊伍的穩定。

  三是培育志愿者隊伍。倡導社會各界志愿者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結對活動,建立起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群體。鼓勵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鼓勵健康老人、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努力形成以專業人員為骨干、服務從業人員為主體、志愿者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隊伍。

  《養老機構建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養老調研報告 篇17

  為了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全面建設幸福桂陽,今年6-7月,桂陽縣政協組成調研組對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后深入我縣浩塘鎮敬老院、寶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正和鎮正和村農村幸福院、神農蜂樂養園和北湖區小埠·鹿嶺生態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調查了解,并赴我省衡陽市衡南縣、雁峰區等縣區學習考察,現提出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一)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基本情況

  桂陽縣是郴州市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縣市區之一,也是全市老年人口最多的縣,目前,全縣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1.7萬人,占總人口的13.4%,其中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1.5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2.8%;空巢和獨居老人5.1萬人,占老年人口的43.5%。

  針對全縣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各類服務機構協調發展、多種服務形式相互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養老政策進一步完善。近年來,我縣先后出臺了《桂陽縣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實施辦法》、《桂陽縣民政事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桂陽縣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和《桂陽縣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二是養老機構建設不斷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養老服務機構37處,其中:縣屬福利院1家,鄉鎮敬老院32所,農村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4個,共有養老床位數165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15張。同時養老服務機構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敬老院年工作經費按入住人數人平1000元撥付,確保了機構正常運轉;20xx年開始,全縣敬老院進行了法人登記,進一步明確了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

  三是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強化。目前,全縣共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家、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2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村8個,登記在冊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有1800余人,其中由政府購買服務的老人有66余人。

  四是養老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目前,我縣城鄉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有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村“五保之家”和農村幸福院。全縣在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享受社區服務的老人有1800余人,在“五保之家”集中供養的老人有23人。20xx年農村幸福院已建設17家,今年計劃建設80-100家,到20xx年,全縣將建成150家,覆蓋全縣30%的行政村,受益老人4萬余人。

  五是養老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縣養老機構服務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并建立了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工資由縣財政按時統發,敬老院院長月工資不低于1000元,其他服務人員月工資不低于800元。目前,我縣養老服務機構共有護理人員236人,基本達到了護理人員與一般護理老人1:10配備比例的要求。

  (二)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養老服務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是發展速度較慢、規模較小、形式單一、市場化程度不高、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夠,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實際需求。

  1、傳統養老觀念束縛,養老服務業發展不快。中國幾千年來的養老觀念是“養兒防老”,老人難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自己有兒有女不是孤老,到福利機構養老覺得沒面子。另外一部分老人家庭觀念重,習慣與子孫待在一起,怕到了養老院后冷清,不熱鬧。同時還有許多兒女認為將老人送服務機構養老有不孝順的嫌疑,不愿意將老人送服務機構養老。

  2、投入不足,養老機構建設檔次較低。雖然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入,但仍然欠賬較多。如全縣農村敬老院建設發展慢、起點低、規模小、設施差、功能弱,建設投入資金沒有1家超過100萬元的.。只能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對入住老人所需求的娛樂、醫療、健身等設施還難以配套到位。由于資金投入的不足,導致大部分農村敬老院的土地性質仍然是集體所有的臨時用地,至今沒有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縣福利院因長期缺乏更新改造資金,各項設施陳舊老化,已落后于現代老人養老需求,對社會開放沒有吸引力,入住率不高。全縣敬老院和五保之家沒有專項經費,使敬老院和五保之家的維修、工作人員和入住老人合理比例搭配得不到保障,持續運轉困難大。

  3、管理欠缺,養老機構服務水平低下。全縣農村敬老院由于專職管理人員少、管理技能低,臨時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管理不夠規范等原因導致部分敬老院管理粗放,甚至發生入住老人因瑣事打架斗毆傷人事件;部分敬老院衛生環境差。近兩年建設的農村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同樣面臨沒有后續工作經費保障,致使缺乏專人管理,正常運轉困難,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質量較差。

  4、扶持力度不夠,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尚未起步。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養老機構建設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現有的37處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均為政府創辦,目前還沒有登記注冊的民辦養老機構。而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使得單純依靠政府投入和經辦來發展養老事業的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國家和省里提出了一些諸如“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原則和鼓勵辦法,但有關部門對政策的研究和貫徹落實力度不夠,社會關注度也不高,制約了我縣民間力量對養老服務業的參與。

  5、待遇較低,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短缺。我縣公辦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經費雖然納入財政預算,但還沒有達到我縣20xx年的最低工資標準(945元),加上按政策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應落實公益性崗位而未落實到位,同時社會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存在偏見,工作人員社會地位低、社會保障不到位,致使這些養老機構普遍缺乏管理、醫護、康復、健身、心理等專業人才,床位空置率較高,留不住到機構養老的對象長期居住,使在機構養老的老人仍然感到與在家養老沒有明顯的區別。另外,全縣養老機構所有工作人員除福利院職工平均文化程度達到高中水平以外,其他均在初中文化以下;除縣福利院20人外,其余都沒有經過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培訓,使一些依靠機構養老進行特別護理的老人得不到需求。

  二、外地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我省衡陽市衡南縣、雁峰區等地對養老服務業工作十分重視,其養老服務業工作走在全省各地的前列,在全省有較大的影響。他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有以下幾點:

  1、領導重視,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氛圍濃。我們所考察的2個縣(區)政府都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出臺了本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意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如雁峰區全面推行政府為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連續5年將此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臺多個政策性文件,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落實。鼓勵支持民間資本興辦養老機構,衡南、雁峰兩地都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老年人口的實際生活需要,在縣城規劃建設中,合理規范發展養老服務機構,將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和公辦養老機構一并納入公共服務行業政策扶持范圍,在用地、稅費、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

  2、多元投入,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水準高。兩地采取政府投入、社會捐助、原有資產變現等多種方式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并把“公辦民營”和“民辦公助”作為養老機構建設發展的主要方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方式多樣化,如衡南縣的敬老院建設資金社會募捐比例高達60%。衡南縣敬老院建設投資大、設施全、環境優,成為該縣民政工作的新亮點,近年來完成了全縣27所敬老院的擴建工作,每個敬老院的投資都在200萬元以上,投資最大的一家敬老院總造價達700多萬元。為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衡南縣還開展了星級敬老院評比。

  3、政策優惠,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蓬勃發展。兩地在民辦養老機構用地上都按成本地價提供出讓土地,在土地、建設手續費用上能減則減、能免則免,在基礎設施配套上水、電、路、訊等方面各部門及時配套到位。衡南縣的光彩·怡園老年度假公寓為我省首家最具規模、最規范的產權式養老公寓,并在郴州小埠·南嶺生態城和衡陽南岳風景區興建了異地養生基地。雁峰區夕陽紅公寓是一家老年人靜心頤養、文化休閑、康復保健于一體的大型養老公寓,主要為中高端客戶提供服務,為全省最具規模、管理科學、服務規范的專業養老機構,目前共有1200余位老人入住。

  三、關于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當前,我縣要以國家相關政策為導向,抓住機遇,制定符合我縣實際的政策、措施,促進我縣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一)大力宣傳,提高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思想認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引導全社會破除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健康的養老觀念、社會化養老的消費理念。大力開展各類敬老孝親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努力形成“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養老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完善制度,健全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5號)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我縣應盡快制定出國務院《意見》和湖南省《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具體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融資政策、土地供應政策、稅費優惠政策、補貼支持政策和人才培訓就業政策等,通過統籌規劃發展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繁榮養老服務消費市場、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等措施,加快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步伐。

  (三)加大扶持,努力推進社會養老機構發展。逐步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將養老服務項目納入公共財政預算,推動財政投入增長年均10%以上。積極探索社會投入機制,通過以獎代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提高社會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要把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作為我縣今后一段時間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點來抓,要努力創造有利于社會養老機構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相關社會力量在我縣舉辦養老機構,力爭培育3至5家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養老服務企業。在資本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手續、規范程序、公開信息,行政許可和登記機關要核定其經營和活動范圍,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社會力量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與公辦機構同等待遇。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必須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凡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要按標準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鼓勵縣內外資本投資我縣養老服務業。鼓勵個人舉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四)強化管理,提升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對全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指導,大力推進養老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大規模開展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能培訓,探索養老機構緊缺型技能人才補貼機制,提升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水平。對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和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生活照料、疾病護理的從業人員,按公益崗位對待,享受公益崗位從業人員的待遇;對臨終關懷型養老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由政府再給予特殊崗位補貼。逐步推行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積極探索建立引入專業社工人才機制,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設立社工崗位,探索建立護理人員薪酬遞增機制。

  (五)完善機制,形成整體推進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合力。堅持按照“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民政、發改、財政、老齡、教育、衛生、國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為成員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問題,努力形成牽頭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

  養老調研報告 篇18

  根據《四川省衛生廳關于開展鄉村醫生養老保險調研的通知》(川衛辦發[2009]164號)精神,為真實反映我區鄉村醫生現狀,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我局成立調研領導小組,選派專人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順慶區地處南充市中心城區,是南充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555平方公里,人口63.5萬人。轄20個鄉鎮,254個行政村,農村人口27.9萬人。全區共2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有在編在職職工187人;248個村衛生室,有鄉村醫生359人。鄉村醫生中小學學歷4人,初中學歷80人,高中學歷21人,職高4人,中專學歷165人;50歲以下49人,50歲以上310人;男性309人,女性50人。

  二、村衛生站設置及標準化建設情況

  順慶區20個鄉鎮衛生院均是1993年南充市區劃調整時,由原南充縣(現高坪區)劃歸順慶區管轄。當時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基本上是以家庭式的方式分散經營,管理混亂,公共服務功能弱化,醫療服務能力薄弱,設施設備落后。2004年國家要求鄉鎮衛生院上收上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管理,我區鄉鎮衛生院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但村衛生室的情況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全區大多數行政村雖然設置有村衛生室,卻全部由鄉村醫生個人舉辦,所有村衛生室設施設備落后,房屋簡陋破舊,面積不達標,且全部為鄉村醫生私房或租賃房屋,基本沒有任何診療器具,不符合醫療規范。由于政府沒有任何資金投入,標準化建設無法實施,其醫療條件已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服務需求。

  三、順慶區鄉村醫生工作現狀

  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隊伍,他們客觀上承擔了公共衛生體系網底建設的職能職責,但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現狀堪憂,急待國家給予大力扶持,以保證這支隊伍穩定。

  (一)客觀上承擔了公共衛生的職責

  我區各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承擔著本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鄉鎮衛生院指導下,負責本行政村傳染病防治、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及基本的婦幼衛生保健工作,盡管這些工作做得還不夠,還不能達到黨委政府的要求,但他們客觀上承擔起了公共衛生體系網底建設的職責。

  (二)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醫療服務

  我區鄉村醫生工作年限大部分都有20多年,他們基本上能獨立開展常見病的診治,農民群眾對常見病、慢性病會首先選擇到村衛生室就診。由于鄉村醫生學歷低、年齡大,醫療技術更新慢、水平低,農民群眾遇到急性病會選擇更上一級醫院就診;加之近幾年新農合開展后,農民群眾為方便醫療費用報銷,到村衛生室就診的病人大幅減少。

  (三)鄉村醫生面臨難以生存的困境

  鄉村醫生收入實行自負盈虧,年收入由預防保健費(即計免工作勞務費)、醫療收入、藥品收入組成,收入來源單一,大多數是邊看病、邊務農,以解決難以生存的窘境,收入不穩定,生活沒有保障,嚴重影響了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到整個鄉村醫生隊伍的`穩定。

  四、鄉村醫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鄉村醫生收入低,無保障,面臨生存壓力

  我區一批上世紀60、70年代的赤腳醫生,他們的年齡大都在65歲以上,這部分人由于年老體弱,已不能行醫和務農,由于沒有任何待遇和經濟來源,只有依靠兒女贍養,如果沒有兒女的贍養,他們的生活非常困難,有的老人只能以每月幾十、上百元的低保費維持生活。這部分人為我們的農村衛生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老了卻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生活艱辛。2008年順慶區低標準啟動了農村戶口人員養老保險,但所繳費用對于年齡大、收入低的鄉村醫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且每個月的養老金太低,不能保障基本生活。2009年通過我局與相關部門協調,解決了27名到退休年齡的鄉村醫生自費參加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其余鄉村醫生均未參加。而我區86%的鄉村醫生將在近10年內達到退休年齡,他們現在靠一邊承擔鄉村醫生職責,一邊務農保生存,而這些鄉村醫生一旦步入老齡后,生存問題令人擔憂。由于收入低,沒有社會保障,對退休后能否得到穩定的維持生計的收入沒有把握,已有部分年輕的鄉村醫生另謀出路或到條件好的地方從業,鄉村醫生隊伍存在流失現象。通過了解,區上原有的民辦教師、獸醫、村干部等政府已根據上級相關部門的剛性政策解決了相關待遇,其養老保險得到解決,并且還有保障性工資。因此,我們請求上級衛生部門協調人事、財政部門,通過上級政府對衛生人事工資性保障制定剛性政策,以使下級政府予以落實。

  (二)醫學知識更新及醫療水平提高所面臨的困難

  我區鄉村醫生大部分學歷低,醫療水平不高,知識更新慢,參加培訓機會少,培訓方式單一,缺乏系統培訓,鄉村醫生學習意愿淡薄。

  五、幾點建議

  (一)建立鄉村醫生社會保障制度,使鄉村醫生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一是建立與城鎮居民相一致的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及醫療保障制度,為鄉村醫生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是對在職鄉村醫生給予工作補貼,使鄉村醫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過建立基本的鄉村醫生生活、養老保障制度,逐步加大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方面可以穩定醫生隊伍,減少鄉村醫生流失,提高農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鄉村醫生的工作、生活條件,減少鄉村醫生“邊勞動邊行醫”的狀況,使鄉村醫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醫療衛生工作中,以促進和諧農村建設。

  (二)努力提高現有鄉村醫生隊伍素質目前,我區鄉村醫生隊伍現狀是年齡老化,學歷偏低,醫療水平低,素質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

  一要實施人才培訓計劃,增加政府的財政投入;

  二要拓寬培訓領域,讓鄉村醫生在臨床實踐中長知識、見世面、學技術,全面豐富和提高鄉村醫生對農村多發病、常見病的診療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要創新培訓模式,根據鄉村醫生工作實際,注重培訓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把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操作技能以及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作為主要內容,出臺具體的培訓方法。

  養老調研報告 篇19

  為了統籌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推動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對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情況進行調研。

  一、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xx鎮總人口為37595人,農業人口有33000余人,非農業人口有4300余人。全鎮已將24499人應參保人員信息全部入網,其中累計參保繳費人數已達11900余人,60歲以上到齡人數5000余人,對60周歲以上的到齡人員已發放待遇,而且保證養老金每月按時足額發放到應享受待遇人員手中。

  二、xx鎮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自20xx年實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來,養老保險由小到大,參保人員由少到多,保證了城鄉60歲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總的來說,發展的還是很健康的。但由于農戶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實施時間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觀念滯后,參保意識淡薄

  雖然養老保險已實行三年了,但仍有一些人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有人認為,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是最安全的,沒有長遠的思想,拿到現錢是最重要的;有年輕人認為,錢交給國家,得等到六十歲才能享受,時間太久遠了,怕日久生變;有些家庭收入確實比較低,拿出部分參保也確實有困難。

  2、勞動力流動性強,制約全覆蓋工作

  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勞動力的流動性越來越強。xx鎮的.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流向了發達地區,就業對勞動者而言,要比社會保障更重要,如果就業的流動性和保障發生沖突,現實的選擇當然是先就業,掙錢保障生活,而且,外地也有些企業也會幫助員工繳社會保險,這就制約了xx鎮的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

  3、保險機制的缺陷,影響全覆蓋工作

  養老保險手續太繁瑣,年年得繳費,年年有票據,每張繳費票據都不能遺失,保存起來太麻煩了,有一點錯誤還得想盡辦法重獲取復印件,還有轉保、退保的時候必須先在鎮上辦手續,然后還得到縣城,這個程序十分麻煩,比如,如果一個人繳了200塊錢,今年出了什么事,來退保,還得來回跑到縣城,這200塊錢存了兩年,非但沒漲,還給折騰沒了,這樣繁瑣的程序,極大地消減了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三、對加強xx鎮養老保險工作的建議

  1、通過廣播、電視、村上公開欄、橫幅等農村常用的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養老保險政策,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手冊,動用鎮、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進行宣傳,讓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真正懂得養老保險的優惠政策,轉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消除其后顧之憂,讓其自愿主動參保。

  2、建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養老保險征繳清欠機制,實行多部門聯動,做好養老保險金的征繳、清欠工作,針對少報、漏報、瞞報繳費工資、拖欠養老保險等問題,由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及時做好征繳、清欠工作。

  3、權力下放,優化辦事程序。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細化養老金申領、審批、發放等辦事程序,規范經辦人員的服務內容,上級部門盡量權力下放,簡化相關手續,能在鎮區辦理的,盡量讓其在鎮服務站辦理,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

  4、科學核定經辦機構人員,保證工作順利進行。按照本鎮工作量的大小,依據上級有關規定,科學、合理地安排經辦機構的辦公人員和辦公經費,保證養老保險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大工程,養老保險的全面完善關系著群眾生活、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xx鎮養老保險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促進xx鎮的經濟發展。

  養老調研報告 篇20

  退休干部是人民的功臣,歷史的功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長期以來,廣大離退休干部為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離退休干部工作是黨的組織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離退休干部工作,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奮發有為。要堅持以人為本,關心照顧好離退休干部的生活,落實離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發揮離退休干部作用。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不斷開創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為老干部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創造良好條件。

  一、xx縣農機局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情況

  xx縣農機局黨組現有正式黨員35名,離退休干部17名,其中離退休黨員干部8名,占黨員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如何發揮離退休黨員的作用,落實好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使他們充分享受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頤養天年,非常重要。為此,xx縣農機局黨組為了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從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的高度,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針對老同志的思想特點和反映出的問題,從提高理論素養和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入手,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強離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當前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的工作思路和服務方式亟待轉變。

  當前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社會,老干部人員的增加、人員結構以及對服務工作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的形勢與任務面前,老干部工作如何創新,如何不斷開拓工作新思路,如何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是我們亟待轉變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2、離休干部與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亟待解決。

  當前離退休干部的整體狀況是,離休干部的人員比重越來越小,退休干部的人員比重越來越大,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在政策落實上要求向離休干部傾斜,實際工作量上以服務退休干部為主,這是現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管理型服務還是做勞務型服務,關系到今后的工作導向,這同樣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3、對老干部工作認識上不到位。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能突破多年來形成的老套路,缺乏創新意識和主動性,對上級精神吃不透,工作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成效不大。單位沒有管理老干部的職能部門,從事老干部工作的人員一直以來身兼數職,無法將精力完全放在老干部工作上,對老干部的跟蹤管理、教育、服務等方面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4、老干部服務工作

  一些老干部雖然退下來了,但獲知本單位工作信息很迫切,有時因信息傳遞不及時,思想上不重視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在情感上自感失落。

  5、老干部工作者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老干部工作對外要涉及勞動和社會保障、人事、財政等諸多方面,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必須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但有的同志不善于協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關系,不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的缺乏調查研究能力,不善于觀察分析,不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紛繁復雜的各種矛盾,影響了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

  三、強化老干部工作的幾點對策

  1、從事關農機事業發展大局的高度認識老干部工作。

  我們應切實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全局來考慮,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開展,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一是通過健全老干部組織建設,使每名老黨員都能過上組織生活,感受到黨的關懷。二是從人財物等方面傾斜,照顧好老同志的衣食住行,使老干部深切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要經常性地組織有意義的文化體育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操。三是增強服務意識,抓好老干部工作隊伍的自身建設。從單位領導到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老干部滿意不滿意來衡量工作的好壞,時刻關心老干部的疾苦,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四是增強老干部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增強為老干部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扎扎實實為老干部辦好事、辦實事。

  2、從政治上關心入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要按照“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從優”的原則,采取多種措施,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不斷強化對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在學習內容上,要做到與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相結合、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中心工作相結合、與老干部思想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在學習方式上,要針對部分老同志高齡、多病、居住分散、行動不便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組織好老干部閱讀文件、聽報告、參加重要會議和各種重大活動,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達給他們。要從從長期教育入手,組織老干部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用新的思想理論來充實自己,使老干部理論知識、法律知識、生活常識更加充實,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始終保持對共產主義理想不懈追求的信念。同時,廣泛開展老同志喜聞樂見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在組織學習、輔導報告、座談討論以及參觀考察等傳統的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創新工作載體。

  3、從強化服務觀念入手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

  一是要樹立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就是服務的觀念。雖然老同志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們依然關心農機事業的發展,這就要求上至領導、下到每位老干部工作者,都要最大限度地確保溝通渠道的暢通。堅持及時溝通、定期溝通和隨機溝通,對重大工作、重大項目及時向老干部傳達通報情況,并現場聽取老干部的意見或建議。同時,要把溝通的時機制度化、規范化,主要領導要與老干部建立聯系制度,不論工作多忙,時間多緊,都要堅持定期走訪、定期聯系和定期看望,當面傾聽老干部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老干部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通報國際國內形勢,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告訴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做到上情及時下達、下情及時上報,始終保持領導與老干部溝通渠道的暢通。通過溝通,多一份情感,增一份理解,也帶來一份穩定。二是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為他們“老有所學”創造條件。積極建立老干部學習活動室,充實學習資料,確保他們有書看、有資料閱讀;組織他們參觀學習,參觀考察重點稅源企業、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等,讓他們親自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出現的新氣象,加深他們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單位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樹立確保樹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服務理念。離退休是老干部人生和事業的轉折,也帶來心理和需求的變化。因此,我們應積極開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來滿足他們轉折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和需求,最大限度地為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創造條件。

  4、從創新工作機制入手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質。

  一是強化對老干部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要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加強使他們胸懷大局、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忠于事業、無怨無悔的使命感、責任感。使他們熱愛老干部,熱愛老干部事業,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細、做好、做活,讓老干部舒心,讓領導放心。二是強化對老干部工作者的文化培養,老干部工作者除了對老干部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深刻理解外,還必須掌握其他多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文化修養及藝術情趣,從而組織和引導老同志崇尚科學文明和健康向上,提高生活質量。三是強化對老干部工作者的業務培訓,老干部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善于觀察分析,及時發現新情況和新問題,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調查和科學的分析判斷,從中總結經驗,摸索規律,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四是強化對老干部工作者的心理培育。在實際工作中,老干部工作者往往處于

  矛盾的集點位置,既是黨和政府政策法規的宣傳執行者,又是老干部“兩個待遇”落實的協調督辦者,還是老干部反映問題、吐訴心聲的忠實傾聽者。因此,老干部工作者既要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抓好對老干部的服務,協調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使老干部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5、從創新服務入手提高老干部滿意度。

  讓老干部滿意是我們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老干部對我們的工作不滿意,就證明我們還沒有做好這項工作,或者說工作還不到位,那么,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讓老干部滿意呢?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做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新課題,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關鍵在于領導班子重視,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單位主要負責人重視老干部工作。建議在局網站增設“老干部工作”網頁,定期組織老干部健康查體等,遇到重大節日和老干部生日時,要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老干部家中。平時只要有老干部生病住院,都要到醫院去看望慰問;對異地安置的老干部,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電話問候。對老干部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和煩惱事要積極主動地靠上去做工作,要耐心接聽老干部的每一個電話,認真對待老干部的每一條信息,妥善解決老干部的每一個問題,真正把老干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讓老干部滿意。

  6、從發揮作用入手使老干部老有所為。

  廣大離退休干部是黨的寶貴財富。在戰爭年代,他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國以后,他們屯墾戍邊,艱苦奮斗,為改變新疆貧窮落后的面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但他們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發揮余熱,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發揮老干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參謀示范作用,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及時征求老干部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老干部的政治優勢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確保老干部老有所為。

  養老調研報告 篇21

  我縣屬偏遠山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縣,全縣人口56.4萬人,城鎮人口8.5萬人,農村人口占83%,全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5.518萬人,占全縣人口9.9%。由此可見,我縣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贍養矛盾也日益突出,農村社會養老已成為政府面前一個重大社會現實問題。

  一、農村社會家庭養老現狀

  我縣農村社會養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集中供養,縣內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建有光榮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養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養,以傳統家庭養老為主。20xx年4月,我們深入茨巖塘鎮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子女孝順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贍養義務的占60%;贍養問題上爭爭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盡贍養義務有困難的占30%;不盡贍養老人義務的占8%;因贍養問題引起糾紛,告狀訴訟的有2人。上述情況說明,政府組織辦光榮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養老有限,滿足不了社會老人需求;“養兒防老”已難適應現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需要。

  二、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的`原因

  我們通過調查了和解,造成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青年人結婚后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已成為普遍現象,贍養老人意識逐漸淡薄;二是隨著農村產業結構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不再是維系家庭的主要生產關系,一些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給身在農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三是隨著人類壽命延長,獨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對夫婦上養四個老人,下養一個孩子的家庭單元結構(亦稱4-2-1結構),使家庭經濟上難以負擔,生活照料、精神撫慰更難以顧及。

  三、解決農村家庭養老存在問題的對策

  解決農村家庭養老之憂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建議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但是我們還應看到,農村社會家庭養老工作任務艱巨,我們必須認真加以對待和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維護家庭養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權益。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齡社會的迅速到來,家庭養老功能也在不斷弱化。因此,要加快社會養老制度建設的步伐。我國是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家庭養老永遠是社會養老一個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補充。所以,社會保障網絡未健全之前,仍應要維護家庭養老功能,要通過加強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長的良好習慣,對無理不盡贍養義務,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懲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要大力推進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養老的路子。人們生老病死是誰也無法回避的現實,根據農村養老的現狀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老來難”已經成為農村一個十分突出的現實問題,過去子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今后自己養自己是必然趨勢,趁自己年輕有勞動能力的時候,為自己投一份養老保險,實際上是爭得了養老的自主權,在你喪失勞動能力時,養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經濟補償,當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時,養老保險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須的費用,幫助安度晚年。三是辦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決好老年對象的老有所養問題,使城鎮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處,農村無依靠的老年人可通過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務,使他安度晚年。

【養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養老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8-01

養老調研報告07-01

養老機構調研報告12-21

養老院調研報告12-13

關于農村養老的調研報告03-12

養老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7

養老院調研報告06-25

養老調研報告(精選18篇)07-28

養老服務業調研報告11-18

養老機構調研報告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