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
為貫徹落實全市“項目攻堅年”和“產業提升年”任務要求,助推企業升級增效,實現全區經濟科學超常和諧發展,開發區扎實開展蹲點調研活動,按照兩委安排部署,鐵塔有限公司作為我的蹲點企業。本次蹲點調研活動中,我深入企業一線、實地走訪,問計于企,重點圍繞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產品營銷、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蹲點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基本情況
鐵塔制造有限公司是生產500KV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鐵塔、輸電線路鋼管桿、變電站構架、廣播電視塔、微波通訊塔及避雷裝飾塔的專業公司,屬制造、加工型企業。鐵塔占地面積5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企業總資產xx萬元,其中固定資產xx萬元,流動資產xx萬元,企業固定職工xx人,其中高級工程師xx名,工程師xx名,助理工程師xxxx名,具有較強的技術骨干力量。企業擁有鐵塔專業加工設備,其中包括三條角鋼自動流水線、三條半自動角鋼自動線,年生產能力達萬噸,公司于xx年xx月份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全面貫徹實施ISO9001—20xx標準,公司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或有優于國家標準。xx年,塔銷售收入達億,利稅xx萬元。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力資源緊缺。目前,企業雖已有固定職工xx余人,但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區域銷售人才及一線電焊、鐵塔放樣等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缺乏。
二是市場競爭力弱。目前全國已經獲得鐵塔類產品生產許可證得工廠約家,主要產品多為各類輸電塔和通訊塔。其中只有多家企業生產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控制著全國%左右的鐵塔市場份額。與國內一些強勢企業相比,鐵塔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市場份額比較小,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弱。
三是產品結構單一。隨著以特高壓網絡為主網架、超高壓網絡為主網架、超高壓網絡分區的運行,四柱管塔和鋼結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目前企業以輸電線路鐵塔、電力塔生產為主,對四柱管塔等一些新型生產項目有待進一步擴展,以便更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三、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一是國家持續加大電網投資的發展機遇。根據,xx年全國新增500KV、220KV和110KV輸電線路長度分別為萬公里、萬公里和萬公里,預測新增各類輸電塔萬噸;到xx年,我國將建成“四橫六縱多受端”的特高壓輸電網絡,國家對特高壓電網的投入將達到億元,國家持續加大電網投資的政策背景,給鐵塔企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二是城鄉農網改造升級換代的發展機遇。在xx年的投資規劃中,國家電網計劃固定資產投資將完成億元,其中電網投資完成億元,主要投向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等重點工程建設、新一輪農網改造等城鄉配電網建設,以及智能電網試點建設等;南方電網計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其中電網建設投資億元,主要著力城網改造和農網改造升級,全面加快各級電網發展。國家電網智能電網戰略研究報告明確提出:“xx年—xx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輸變電設備的升級換代、大容量輸電線路建設及改造、城網改造和農網完善等都將給鐵塔制造行業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三是國際鐵塔市場需求較大的發展機遇。全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電力資源的短缺問題,全世界用電量將持續增長,在電力能源建設中扮演“高速公路”角色的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必然成為重點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而電力塔是輸電線路上最大投資部分,預計未來10到30年,國際輸電塔市場必將呈現出旺盛的需求趨勢。預計從xx年到xx年,國際輸電塔市場年均需求將從目前的萬噸逐漸增加到萬噸左右。目前國際鐵塔市場的主要供應國是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由于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各種鐵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國內一些大型鐵塔生產企業已經擁有與發達國家同行業相近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因此鐵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向中國采購鐵塔產品的海外公司呈不斷增長態勢,這對公司今后的經營發展將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
四、推進企業科學超常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以管理為基,夯實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基礎。
一是加強質量管理,打造質量控制優勢。在質量管理方面,企業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從產品設計、生產、服務等各個方面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質量水平。同時,公司要嚴格按照行業、國家標準形成一套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并貫穿原材料采購、產品加工以及售后服務全過程,確保公司產品質量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為產品銷售量的增長提供有力保證。
二是加強環節管理,打造成本控制優勢。鐵塔屬加工型行業,一般采用型材進行加工,在原材料采購進程中,可通過向鋼廠直接采購,減少中間環節,節省采購成本;在生產方面,加強下料、放樣等各環節工序管理,避免放樣和沖孔加工出現錯誤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費,從而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公司在同類產品中更具有競爭優勢。
三是加強團隊管理,打造團隊競爭優勢。建立學習型技術團隊,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企業內部,企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引進機制的創新,引進和聘請學歷高、經驗豐富、資歷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區域管理人才,培育一支穩定的管理團隊,同時,要積極倡導新知識、新技術、新業務、新技能的學習,致力于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及時研究國內外市場需求和動向,努力與國際市場接軌,打造一支具有競爭力、凝聚力的團隊,通過科學高效的體制機制來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以科技為先,助推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提高鐵塔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隨著近幾年電力行業的崛起,鐵塔企業不斷增加,各企業在競爭的壓力面前,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充分運用現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企業技術核心競爭力。對廣廈鐵塔這樣一個加工型企業來講,企業技術的核心就是”放樣技術”,因此,我們必須廣泛應用使用鐵塔三維實體智能化放樣軟件,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與科學研究院所進行技術合作開發,改善焊接工藝方法,提高焊接工藝水平,提高公司的工藝技術含量,推進企業科學可持續發展。
(三)以創新為魂,提供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引擎。
一是在產品技術方面創新。由于鐵塔產品的生產一般是按圖紙進行加工制造的,工藝加工技術的優劣對企業的成本控制有較大影響,因此鐵塔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工藝加工技術上,公司要積極采取三維實體放樣軟件和專業的放樣技術,在保證放樣精度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在加工方面要提高弧形下料和火曲折彎的技術水平,降低產品生產成本,通過產品技術的創新,提高公司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優勢。
二是在產品品種方面創新。在未來經營中,公司要抓住世界制造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契機,以及電力行業和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為鐵塔行業帶來的機遇,在產品系列、配套能力、生產規模等方面實現創新,實現公司鐵塔產品的多樣規模化生產,不僅能夠生產加工符合省網、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設計標準的鐵塔產品,而且還要設計生產加工符合歐標等海外市場的鐵塔產品,擴大產能,持續滿足鐵塔市場的發展需要,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是在營銷市場方面創新。目前,企業產品涉及湖北、山東、河北、天津、江西等十幾個省網、國家電網、移動通信等領域,創新市場營銷,打造市場競爭優勢,加大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區電網、省級電網和大型通訊企業的業務合作,以電力鐵塔為主營市場銷售產品,積極穩妥的開拓國內市場,進一步穩固國內市場份額,提升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市場綜合能力。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2
一、實踐調查的內容
(1)引言
企業文化具有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功能,但能否真正發揮這一作用,取決于企業文化是否正確反映企業的本質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因此,企業文化創新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獨特的作用。企業文化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跨國公司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逐漸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中國企業只有培育和塑造核心競爭力,才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競爭能力,是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它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無論能力、資源、人才、技術、知識、制度、流程多么先進,都具有競爭優勢,這只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反映或表現,而不是核心競爭力本身和動力來源。那么,驅動技術、資源、人才的力量源泉是企業文化的創新還是優秀的柔性企業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企業文化創新“Heli ”。它來源于企業的獨特創新(包括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從動態經濟理論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企業可以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均衡發展,增強競爭力。解決的關鍵是企業文化的創新。企業文化創新是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障,擁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塑造和豐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員工的團隊精神和企業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員工的潛力。一方面,在企業文化中弘揚創新精神,讓所有員工在強大的創新精神的激勵下創造性地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配置各種資源,充分發揮企業的效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自然會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借鑒,可以完善和豐富企業文化的內容,實現企業文化的創新,使企業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二)公司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具有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功能,但能否真正發揮這一作用,取決于企業文化是否正確反映企業的本質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因此,企業文化創新對于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并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企業文化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跨國公司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逐漸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中國企業只有培育和塑造核心競爭力,才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競爭能力,是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它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無論能力、資源、人才、技術、知識、制度、流程多么先進,都具有競爭優勢,這只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反映或表現,而不是核心競爭力本身和動力來源。那么,驅動技術、資源、人才的力量源泉是企業文化的創新還是優秀的柔性企業文化。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企業文化創新“Heli ”。它來源于企業的獨特創新(包括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
從動態經濟理論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企業可以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均衡發展,增強競爭力。解決的關鍵是企業文化的創新。
企業文化創新是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證
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其市場競爭力是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塑造和豐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員工的團隊精神和企業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員工的潛力。一方面,在企業文化中弘揚創新精神,讓所有員工在強大的創新精神的激勵下創造性地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配置各種資源,充分發揮企業的效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自然會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學習,可以完善和豐富企業文化的內容,實現企業文化的創新,使企業更具活力和競爭力。企業管理理論中有三個里程碑式的理論:科學管理、行為管理和現代管理科學。企業文化理論是企業管理理論的第四個里程碑,標志著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新水平。企業文化理論的產生是人們有意識地研究企業文化現象和企業文化管理方法的本質、特征和運行規律的結果。它實現了從自發到自覺、從實踐到理論的飛躍,標志著管理的一場革命。旨在研究企業文化產生和發展規律的企業文化理論,不僅是企業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管理理論的新里程碑,標志著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新水平。企業文化理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尊重和信任人,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主體地位,強調文化認同和群體意識的作用,反對單純強調管理,注重在吸收傳統文化精髓和先進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為企業建立明確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實現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有機結合,實現內部物質、精神和制度的最佳結合和動態平衡。
首先,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企業文化是異質的,難以模仿的,具體表現在:一是在發展中形成的。有決策感,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在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其次,源于少數人的倡導和示范。在文化上,總有少數人提出反映客觀需求的文化理念,倡導改變舊的觀念和行為,成為企業文化的開拓者。少數領導者和先進元素的展示激勵和推動了企業中的其他人,形成了企業的新文化模式。第三,由于堅持標準化管理,企業文化本質上是一個用新的理念和行為克服舊的理念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新的想法和行為必須得到廣泛的宣傳和灌輸,才能逐漸被員工接受。因此,由于商業環境、行業和發展歷史的差異,不同的企業必然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和精神力量,是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興衰的一個長期的、基礎性的、戰略性的因素,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面鏡子。核心能力是在獨特的企業文化基礎上形成和積累的,以人才、文化和流程為載體。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培養,積累下來的.企業文化會和產品、品牌、專利等一起逐漸形成。,并演變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有機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缺乏優秀文化的企業不會打造持久的一流核心競爭力。相反,企業擁有和保持一流的競爭力往往根植于優秀的企業文化。核心能力是企業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同時,基于優秀文化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發揮,為企業文化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堅實而豐富的物質保障。
二、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提煉企業精神。優秀的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體系的核心。只有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提煉出企業的優秀理念,才能從核心體現企業的個性。因此,要培養和創造一種符合企業實際、催人奮進、開拓創新、勇爭一流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成長和培養起來的一種群體意識。建立強大的精神支柱,統一員工的要求,激發員工的創業熱情,形成各具特色的企業精神,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以無形的方式沉淀,形成企業的行為準則。
2.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是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培養員工的思想情感,鼓舞員工士氣,凝聚全體員工的集體智慧,形成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增強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增強團隊的活力和生機。
3.構建制度文化。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有制度保障,在這個制度保障中,要實現制度文化的創新。企業應根據自己的想法不斷引入適應新競爭形勢的管理體系,如成本管理模式、創建學習型組織和流程再造等。,用優秀的制度保證文化建設的實施。
4.崇尚行為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家應積極倡導和實踐優秀的行為文化。行為文化的倡導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企業家要有全新的管理行為,自己的管理行為處處體現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員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為,用敬業、努力、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勇于創新、持續改進、奉獻的行為具體踐行企業文化,讓公眾通過員工的行為更好地了解企業的文化內涵。企業的物質形態往往反映了企業的文化特征。這種物質形態表現在整潔的工廠外觀、現代化的工作設施和環境、理念先進、產品優質的辦公環境等。,在企業的“硬件”它體現了企業的文化追求,使員工處于良好的文化氛圍中。
5.堅持“以人為本。企業就是“以人為本。人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歸根結底,企業的命運必須由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來決定。廣大職工作為企業的主體,不僅是企業物質文化的創造者,也是企業精神的創造者。廣大員工能否在企業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直接關系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充分尊重、理解和關心人,滿足員工的要求,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積極因素,以實現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保持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一致是必要的。員工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是員工主體利益能否實現的重要標志。市場經濟是人才經濟。實踐證明,誰有足夠的天賦,誰就有競爭的決定性優勢。“以人為本。重點是提高人的素質,尊重人,尊重人的尊嚴和勞動,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愿望。
6.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方面,要通過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識別、規劃、培育、部署和維護在內的企業形象管理和維護體系,以利于員工對企業形象和獨特文化的公眾理解和認可。另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注意用企業的良好行為凈化社會氛圍,促進社會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健康均衡發展。企業應該重視自己的社會形象,這實際上是企業與社會的雙贏行為,也是企業利用優秀文化增強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最后要注意品牌效應。
三、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提升企業競爭力中的作用
1.企業文化建設對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凝聚作用。企業文化建設注重人的因素,其重要作用是將每個員工的個人目標統一到企業的總體目標上。企業文化的建設為員工創造了最合適的發展條件,為他們的自我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使他們有了穩定的歸屬感。它就像一個紐帶,將員工個人利益的追求與企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員工意識到只有企業不斷發展,才能實現個人目標和經濟利益。以共同的目標緊密團結員工,為企業實現整體目標聚集最大的力量。企業文化的這種凝聚力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巨大動力,也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基礎。
2.企業文化建設可以激發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就是強調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鼓勵員工發揮內部動力,朝著預期目標采取積極行動,發揮最大潛力,達到更高水平的個人心理需求。高級鑒定、技術職稱晉升、各類競賽、技術競賽、演講比賽等。在企業中通過有效的精神和物質激勵手段為個人價值的實現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把企業建成學習型組織,必須依靠企業文化建設,通過企業內外的專業學習和業務培訓,鼓勵員工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個人素質和企業整體水平,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企業文化建設對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規范作用。標準化經營是制約企業興衰的非技術因素。企業文化對員工行為具有有形和無形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不僅來自于企業內部一套先進的科學管理體系,還來自于一種企業群體道德意識、思想準則和行為規范所形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4.企業文化建設對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起著協調作用。為了在企業建設中實現更高的目標,有必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塑造企業員工的團隊意識。俗話說:“管理:一是理順程序,二是理順心態。”例如,動員員工在年度大會前后積極參與“我為企業提供建議。提出合理化建議活動,讓員工對企業發展、企業建設等問題提出有益的建議,讓企業領導和員工在理解中獲得認同感。企業文化的建設也要求企業管理者關心人,愛人,尊重員工的勞動成果,讓每一個員工在團隊中感到舒適,從而在行動上更加協調。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是由企業精心設計,管理層積極推動,得到全體員工廣泛認可和認可,成為自覺行為的過程。它是一個逐步培養和實踐的過程,必須堅持領導倡導、全員參與、持續推進;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統籌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以企業文化為載體,促進企業發展,提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和社會意識,是促進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3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區民營企業人才隊伍迅速壯大,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帶動了民營企業的飛速發展。但是與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引起重視和改進。
一、目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民營企業人才隊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據對武陵區20家重點民營企業的調查,民營企業近年來迅速做大做強,對人才特別是優秀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與需求十分強烈。但企業內人才總量不足、層次不高,市場配置供給渠道不暢通等問題也反映十分集中。截至2004年底,20家民營企業擁有職工1991人,從職稱結構看,擁有各種職稱的270人,其中高級職稱為37人,中級職稱121人,初級職稱為112人,高級人才比例明顯偏少。二是民營企業吸納、培養、使用人才的機制不夠健全。用人理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相當多的企業家在觀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重產出,不求投入,表現在人才的使用上″只用不養″或″重用輕養″,人才教育培訓投人不足,使人才的自我發展、提升空間受到限制。人才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科學的人才管理辦法。在人才選拔任用上存在不重業績,而看與企業主的親緣關系的現象。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和感情留人方面還存在不足。在薪酬方面,據調查,我區民營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年均薪酬2—4萬元。在保障方面,與外地相比差距較大,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我區的民營企業人才普遍存在″打工″的思想,企業對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三是黨委政府在推動民營企業人才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近年來,雖然區委、區政府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政策措施、引導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民營企業人才政策落實不到位。
二、加快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1、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黨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區委、區政府要加強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制定目標明確的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加強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的宏觀管理與指導。要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形成全社會“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
2、創新人才政策,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人才成長環境。出臺更加靈活優惠的人才政策。在經濟收入、技術入股、物質精神獎勵等方面作出明確的規定,形成人才″洼地效應″。要健全民營企業人才保障體系。要關心民營企業人才家屬就業等問題,解決人才后顧之憂。要加強民營企業人才職稱評定工作。要完善民營企業人才激勵機制。指導民營企業進行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實踐,積極推進和規范股權制、期權制、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激勵政策。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科學、有效的業績考評機制,保證企業內部公平。
3、強化政府服務功能,進一步推進民營企業人才服務社會化。要提高政府服務水平。集中精力創新行政體制,強化服務功能,使政府職能、政府行政行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要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積極應用現代化人才管理手段,建立具有我區特色的、貫通全國的統一開放的人才信息網,實現人才信息資源共享,要分門別類建立人才信息庫和專家信息庫,為我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信息服務。
4、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構筑民營企業教育培訓新體系。加大對教育培訓的投入。要通過各部門,邀請國內外專家,定期組織相關企業的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形成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多方負擔的教育培訓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人才資源開發管理機制,與國內外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訓學院。要面向市場,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鼓勵企業創辦重點行業實驗室,解決我區重點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吸引培養一批符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中高級人才。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4
潛虧,顧名思義,是指企業潛在虧損,即企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虛增利潤、出現隱性虧損,而不能反映真實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潛虧現象危害極大,它不但使投資者、管理層、債權人對企業經營狀況產生高于實際的盲目樂觀,不能真實客觀地了解財務狀況,致使信息失真,決策失誤;而且使企業出現超分配、超消費等一系列超過企業隨能力的付出現象。潛虧造成企業資產不實,資產質量低劣,潛虧還直接造成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甚至嚴重威脅著企業的正常經營和健康發展,甚或使企業走向破產,因此,必須引起各方尤其是企業股東(出資人)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財務管理方面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潛虧的主要形式和成因,對如何防范和治理施工企業潛虧作了一些初步探討。
一、潛虧存在的主要形式
施工企業潛虧存在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本文列舉以下幾種主要表現形式:
(一)收入、成本和費用方面
1、虛列收入,超前計算利潤。目前施工企業絕大多數都實行按已完成分部分項工程結算利潤,工程結算收入是由企業根據當期完成的工程量自行計價進行確認。各層次經營責任人出于短期利益的驅使或掩蓋某些管理上的漏洞,虛報當期工作量(或施工產值),虛增收入,超前計算利潤;或者在計算當期收入時沒有考慮合同讓利等優惠條件,工程竣工時也不作收入調整。有些工程結算時間拖得很長,這樣會造成已結轉的收入與工程竣工結算收入形成負差,產生潛虧,表現形式為應收賬款虛列。
2、虛留成本,調節和虛增利潤。經營責任人往往為了實現任期的效益指標,以在建工程未完施工未報工作量為由,虛留或少結轉已歸集的工程成本,調節利潤。而實際上留下的工程實際成本沒有收入來進行補償,形成了潛虧。或者竣工工程未辦結算時,過分估高結算成果,而預留一部分實際成本不結轉,最后結算審定時并無收入可結轉,形成潛虧。表現形式為預留的成本(“工程施工”科目余額)長期掛賬。
3、少提費用,產生包袱而形成潛虧。如對在用機械設備固定資產以封存的名義不提折舊,造成機械設備到報廢時凈值過高,留下包袱,形成潛虧。再如,對不能及時支付的銀行貸款利息不及時預提,虛增當期利潤,日后留下潛虧。這類潛虧存在的形式是隱形的。
(二)實物資產方面
1、資產丟失,隱瞞不報,形成潛虧。如工程施工現場的周轉材料丟失現象較為突出,有關項目部和責任人往往怕公司追究責任,對丟失的周轉材料隱瞞不報,年終清查工作不認真,照抄報表,實際上長期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
2、存貨積壓,形成不良資產,造成潛虧。由于采購計劃不夠準確,盲目采購,造成儲備量過大,或采購易淘汰產品和物資,日后無使用對象,造成積壓,這些物資價值已遠遠低于賬面價值甚或已沒有使用價值,只能收回部分殘值,相對賬面價值已構成損失。
3、固定資產中封存的淘汰設備和無法修復使用的機械設備,往往賬面凈值較大,長期不處置,實際無使用價值,只能收回部分殘值,最終也要產生潛虧。
4、施工企業的臨時設施以及未轉入臨時設施的專項工程,有些早已拆除,還長期作為資產掛賬,虛無的資產就是潛虧。
以上實物資產方面的潛虧,主要表現為有賬無實或者實際價值嚴重背離賬面價值。
(三)、債權債務方面
1、應收賬款長期收不回,形成壞賬,造成損失。施工企業被拖欠工程款普遍數額較大,拖欠時間久,難以收回。有些拖欠項目就是打贏了官司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收回,通過協商解決幾乎都要損失一部分。有些拖欠項目已超過訴訟時效,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應由賬款形成的壞賬損失數額較大,對經營者任期目標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些符合壞賬條件的也得不到及時核銷處理,繼續掛賬留給下一任,逐漸形成巨額潛虧。
2、隱形債務所隱藏的潛虧。施工企業由于資金短缺,所欠債務得不到及時償還,今后會不斷引發債務官司,所附帶的利息或違約金就是潛虧。
(四)投資損失和經營風險
1、施工企業往往熱衷于投資或聯營辦一些建筑材料的生產和加工企業,有些投資到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業,又沒有這方面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人才,結果大多數形成投資失誤,收不回投資本錢,一直掛在“長期投資”科目不處理,造成潛虧。
2、經營方面,由于與建設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附加條款不嚴密,或對一些限制條款重視不夠,往往會陷入違約的被動局面,留下被索賠的隱患,從而產生潛虧。
以上所列的施工企業潛虧形成雖不夠全面,但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主要潛虧因素。
二、企業潛虧形成的原因
施工企業潛虧的形成,追溯根源是公司領導層責任不明確、獎懲不嚴肅、監事會監督不到位等等。從企業內部來講,企業潛虧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由于內部經濟責任制的考核工作不夠嚴格,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一些素質較低的經營責任人出于任期內短期利益的驅使,虛報利潤,來掩蓋管理上的漏洞。如多列或提前結轉收入、少計或延后結轉費用所造成的虛盈實虧。
(二)企業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不到位,崗位責任制不落實,人員素質差,責任心不強,造成一些資產方面的損失。特別是清欠工作力度不夠,應收賬款形成不良資產的數額較大,這部分基本上無法收回。
(三)企業決策機制不健全重大事項未經過董事會同意、有些企業領導人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投資,興辦各種自身不熟悉行業的經濟實體,企業又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和管理經驗,造成經營和管理不善,形成投資損失。
(四)經營風險意識淡薄,重產值輕效益的思想嚴重,有些施工企業為資質需要盲目追求企業經營規模,對一些建設方的誠信和實力不了解,又不考慮自己的融資能力,承接一些條件十分苛刻墊資項目,結果越陷越深。不但工程款收不回,又使自己陷入違約的被動局面,所墊資就會產生一部分損失。再一種情況,就是為了追求產值,盲目給一些項目經理掛靠經營,又沒有有效監管,只收少量的管理費,結果掛靠項目經理得到的利益到手后即逃之夭夭,遺留很多債務由本企業承擔,掛靠分包的結算無法辦理,預付賬款長期掛賬得不到處理,形成一部分潛虧。這種粗放經營的不良后果在我市建筑施工企業非常普遍。
(五)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由于管理分散,一個大型施工企業往往存在上百個基層項目部和內部核算單位。每個核算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然會受到會計人員知識水平、業務能力、職業判斷和工作質量的影響,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財務工作地位、領導信任程度、各職能部門配合情況的制約。一個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較強的基層會計人員(特別是財務主管),其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反映出來的財務狀況就比較真實、可信;相反,一個責任心差、業務水平低、沒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會計人員,其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就無法保證。一個大型施工企業的會計信息是建立在這些基層核算單位層層上報的基礎上,因此,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和潛虧現象具有重要影響。
三、潛虧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一)潛虧是造成企業資金短缺的內在原因。首先,由于虛增收入,超前計算利潤,造成提前繳納營業稅,多交企業所得稅,增加了企業稅賦,使企業資金更趨緊張;其二,資產的損失直接造成了資金損失,由于積壓物資變現能力差,使企業的債務沒有資產作保障,給償還債務造成了更大的資金壓力;其三,壞賬或潛在壞賬損失,也直接造成了企業的資金損失,而且這部分損失的金額較大,這是企業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潛虧往往隱藏在企業的各項資產中,表面的虛假“繁榮”使企業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經營者無法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的實際情況,掩蓋了企業管理工作的實際現狀,容易誤導經營者的決策,從而忽略管理,追求企業的生產規模,管理上的漏洞產生的效益流失和財產損失得不到重視,企業就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積累。
(三)潛虧使企業的經濟實力不斷減弱,使企業外強中干,沒有發展后勁,長此下去會造成嚴重資不抵債,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在市場中逐漸失去競爭力,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四、防范和治理企業潛虧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認識,從潛虧產生的原因入手,加強對潛虧產生根源的治理。一是單位領導要充分認識潛虧的危害性,了解潛虧的表現形式,高度重視會計工作,為會計核算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防范潛虧現象的發生。比如必須將一切經濟活動,財務收支都納入財務管理范疇,必須要求各部門及時、充分地為會計核算提供真實、準確的原始資料。二是抓好防范潛虧的關鍵環節。比如對收入的確認要堅持穩健性原則,對分包成本的核算和配比要準確,要加強對各類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對債權的簽訂手續要完備,防止資產損失發生,加強對債務風險的控制,防范產生官司糾紛造成更多損失等等。這些必須由單位領導和各部門齊抓共管,僅靠財務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二)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強監督,防止短期行為的繼續膨脹。企業潛虧的形成與監督不嚴有關,因此,企業內部要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遏制潛虧的繼續發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內審人員,進行生產經營的過程審計。一些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內審人員由會計人員兼任,內部審計停留在只做一些經營者的離任審計工作,而事后審計根本無法起到監督作用。內部審計要常年的開展工作,發揮過程監督作用,特別是對資金緊張,債權債務多,出現官司糾紛的項目要及時查找原因,分析問題,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2)實行會計人員全員委派制,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強化會計監督。實行會計人員全員委派制,使基層會計人員既對本單位負責,又對上級派出機構(總公司)負責,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強項目監管。另外,要求財務部門和會計人員增強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查漏補遺,防微杜漸,建立健全潛虧監控體系,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時向單位領導提出潛虧警告和防范潛虧的建議,有效地防止潛虧發生。
(3)對經營責任人實行年度考核制度,特別是經營業績的實際情況要通過內部審計事實求是地進行評價,對經營業績反映嚴重不實、虛報利潤的行為要給予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杜絕虛盈實虧現象。
(三)完善企業內部的決策機制。企業對下屬經營單位按經濟責任合同有關規定給予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和管理權。但重大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力應該集中在公司。明確管理層的決策權,避免由于權力過于集中和個人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損失。如建立經理辦公會制度,對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都需由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
(四)與時俱進,體制創新,建立健全適應施工企業行業特點的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風險監控體系,加強對承攬、墊資、合作經營、抵押、擔保以及其他資本經營風險的控制,減少或避免環境和行業特殊性對潛虧的影響。要加強資產監管,特別是對各類容易形成潛虧的不良資產必須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努力盤活資產,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資產損失。要認真學習貫徹新會計制度,做好現行會計制度和新制度的過渡,解決好新制度與企業現行會計政策,稅收政策的銜接問題,特別是基于謹慎性原則而計提的8項減值準備金,提高會計人員執業水平,對于有效防范潛虧將起到重要作用。
(五)對已經形成潛虧的各項資產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對一些積壓物資及早變現,避免價值進一步損耗。對應收賬款要設法取得催收的文字證明,保護訴訟時效。對多轉收入和虛留的成本逐步進行消化,既可減輕企業負擔又能少繳企業所得稅。
綜上所述,潛虧現象是當前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其危害性,要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從根源的治理、過程的預防,關鍵環節的控制等諸多方面加強管理與監控,最大限度地避免潛虧,更好地保護投資人權益,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5
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后,檔案工作如何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這是當前檔案界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帶著這個課題我們XX區檔案局對企業檔案工作開展了一次深層次的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企業檔案工作的現狀:
(一)目前多數企業的檔案工作遠遠落后于現代化發展水平。有建檔意識的企業老總,檔案工作的好壞僅以文件材料收集得是否齊全完整為準,歸檔的案卷不進行整理、編目和排架管理,不進行企業檔案分類或分類不科學、不適用,整個檔案業務就必將發生管理混亂,直接影響到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
(二)長期以來,企業檔案工作一直是薄弱環節,從管理體制來看,很不適應檔案工作的發展,具體表現在:體制陳舊、機構重疊、關系交叉,致使檔案沒有一個好的歸宿,甚至認為無檔可建,有檔也無用,好壞都是老總說了算。形成了“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帳、各自為政”的分散、混亂管理現象。
(三)少數企業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被動的圈子里,缺少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不接受新信息、新知識的條件與機會。檔案材料任其亂堆亂放、蟲蛀鼠咬、霉爛變質,造成檔案材料的嚴重損失。在工作中需要查找檔案時,翻箱倒柜,到處尋找,找不到檔案就靠回憶、想當然處理了事,失去了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檔案工作的阻力:
(一)建檔無用論。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有的經營者認為自己的買賣自己做,建了檔案給自己看,是無效勞動;也有的經營者認為,納完稅,交夠費,一不違紀,二不違法,建檔案有什么用;還有的經營者覺得,帳目、技術與客戶都在心中裝著,何必勞神費勁建什么檔案呢,所以,他們對檔案人員和政府主管人員持冷漠態度,即便同意建檔,對一些至關重要的資料也不拿出來。
(二)怕泄密。這也是一些經營者不愿建檔的原因。一怕技術泄密,同行頂同行,對自己經營不利;二怕市場信息泄密,同行爭了利,效益下降;三怕帳目泄了密,露了富,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三)舍不得投入。有的經營者對建檔很熱心,認為是好事,但一聽說要花錢買用具、用品,而且要有專門的地方保管,就推托。
(四)資料不全,難以建檔。在建檔工作中一些經營者雖然同意建檔,但一接觸實際問題,一些原始單據、說明書、圖紙、文件證書、資料、協議、計帳單等不注意保存,隨手就扔掉了,使建檔工作難以做到齊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五)有的鄉鎮主管人員有畏難情緒。一是身兼多職時間搭不起;二是私營業主不配合,工作難作;三是經營不穩,怕今年建明年垮,建檔白費勁,因此遲遲打不開局面,工作一直上不去。
(六)檔案主管部門對建立個體私營經濟檔案的宣傳不夠。個別經營者對建檔沒有明確的認識,如有的提出“建立檔案對我們有什么好處?”“能使我們產品賣出去嗎?”有些建檔早的業主甚至還說“我們建檔好幾年了,我們的產品也沒打出去”等問題。
(七)存有小農經濟思想。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存在。在生產經營上缺乏現代工業管理意識。在技術創新上、管理方法上仍處于手工作坊的形式上,起點低、速度慢,束縛了生產的發展,經不起風浪,因此對建檔不感興趣。
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障礙了企業建檔工作的開展。為了開創企業檔案工作的新局面,我們應積極探索建檔新路子,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三、建立和完善企業檔案工作的方法及對策。
企業的轉軌變形和深化改革、開放搞活,促使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的內容、范圍和其復雜程度都在不斷地深化、擴展。從一個企業來看,其收藏管理的檔案信息數量日趨龐大,內容不斷豐富,利用查詢頻繁,要想做到科學有序管理,就必須首先依據企業檔案的自然形成規律,以及檔案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遵循一個統一的準則,將企業檔案分門別類,形成一個具有一定從屬關系或相關平行關系的有機系統,這就是企業檔案分類。這就要求我們檔案部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進行自身的改革、創新與完善,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找準為企業服務的切入點,使檔案部門成為企業的信息管理中心,使檔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發展,應做到:
1、在“爭”字上下功夫。檔案工作是個服務性的工作,而且效益是隱形的.,價值是潛在的,不容易引起領導的重視、支持、關注和理解。所以我們要主動樹立為私營企業建檔服務的思想,這就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建檔為用檔”在堅持《標準》的同時,保證私營企業建檔的質量。要視私營企業檔案資料的多少及私營企業規模的大小來確定企業檔案的類目設置,這里局指導人員可幫助企業建初期《企業檔案分類與實用參考》例如:一本原始檔案也許不能說明什么,但多份檔案,多年的檔案組合在一起,可能就會說明一個問題和一種發展趨勢。如果對這些檔案資料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比,從中找出一些經驗教訓,或是一些規律性東西,那么,這些檔案的潛在價值也就被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業務規范》一定要在立卷前制定出來,做到胸有成竹,切記急于求成,先立卷后制定規范,結果欲速則不達。
2、在“用”字上加大力度。重新審視“檔案”的概念和功能。例如:有的私營企業業主比較看中自己的發家史,善于積累資料,甚至一份往來信函都會保存起來,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不但懂經營、會管理,而且有建立檔案的愿望,具有檔案意識。針對有檔案利用要求的,可按事先選定的檔案類目,制定出更詳實的企業檔案歸檔范圍、保管期限、分類編號方案,以便統一立卷歸檔標準,使檔案對號入座,這樣才能保證檔私營檔案企業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保證了私營企業建檔質量的同時不要注重裝訂美觀整齊與否,要注重檔案的分類準確與否,這樣才能做到一份檔案追回無形資產,將對企業今后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在“新”字上搶在人先。前面談到目前多數企業的檔案工作現代化發展水平,工作的好壞僅以文件材料收集齊全得完整為準。正是這種工作方式使企業檔案人員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被動的圈子里,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部門存在,因而不受重視。所以在“新”字上搶在人先,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已勢在必行。企業的規模、資金、生產能力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今天,企業要想生存,就要了解市場、把握住商機才行。而最快捷、便利的獲得信息的方式就是企業檔案工作上網。但由于企業沒有專門的科研機構,沒有專人進行信息情報等方面的收集與研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我們檔案部門可將各企業的經營規模、產品類目、發展理念等樹立企業形象的宣傳材料及企業產品的性能、質量、規模、價格做成網頁,全天候推銷他們的產品。主動承擔起企業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4、在“教”字上強化培養。通過調研感到目前檔案隊伍現狀沒有經過專業培訓,難以勝任,加之屬于兼職,當作分外工作來干,很難干好。當前首先,要有針對性發現和培養典型主動幫教,示范指導,旨在樹立樣板。其次,抓典型樹樣板、搞培訓采取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學習觀摩、召開現場會等路子,組織檔案人員到檔案工作做得好的企業進行參觀學習,相互交流,互相促進,以看得見、信得過的實例,來示范帶動檔案工作的開展。這樣在拓寬企業檔案人員的知識面的同時又提高其業務水平,為的是使企業的檔案員從企業檔案的“守門員”轉變為“信息導航員”,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正規化的軌道。
總之,檔案這個知識和信息傳媒的主要載體。如何直接把知識信息作為一種資源轉化為企業的利潤和效益,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是我在這篇文章中所要研究的問題。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6
近幾年,不少企業都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為深入了解企業用工現狀,尋求解決招工難的對策,本人對企業招工難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調查,招工難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傳統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缺工現象比較突出,如制鞋、服裝、眼鏡等產業。企業反映最缺的是普工、技工等生產一線員工,占缺工總數的85%。最為緊缺的工種是服裝縫紉工、裁剪工、皮鞋制幫工等。
調查中還發現,大部分企業員工流失率偏高,一些企業新招進的大學生工作一年后流失率超過50%,大部分企業員工年均流失率在20%左右,有的企業甚至高達30-50%。為了招納和留住員工,今年以來,大多數企業都采取了提高工資的措施,漲幅普遍在10-30%之間。同時,由于員工流失率較高,企業的招聘費用和培訓開支加大,這些都從客觀上提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二、企業招工難的原因
(一)中西部經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減少
隨著西部大開發及中部崛起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的投資力度,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力度也逐年加大,為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農村的福利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東中西部的農民工工資待遇差距也已經逐步縮小,而生活成本差距越來越大。造成東部地區的吸引力減小,大量的農民工選擇就地就業創業成為新的趨勢。據市公安局統計,我市20xx年12月20日外來人員394.18萬(含兒童,不含市內,下同),20xx年同期為 338.38萬,20xx年同期為 291.29萬,由此可見,近幾年在溫外來人口以每年14%以上的比例在減少。
(二)新生代勞動者對就業環境要求提高
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他們的上輩人相比,他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一般初中或高中畢業就進城打工,多數人不會種地,對土地沒有依戀。新生代農民工在工作中關注管理人性化、工作前途及社會保障。他們不再受單一的經濟驅動、而更加重視個人的感受、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目前吸納農民工的中小企業“軟”環境的缺失,不重視對員工的人性化的關懷、技能培訓以及發展前景,不易獲得新生代農民工的青睞。
(三)企業用工不規范
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缺乏了解,經營者不按規定要求與職工建立勞動關系,用工不辦理相關手續、不簽訂勞動合同;有的勞動者怕麻煩,甚至認為簽勞動合同會約束其自由不愿訂立勞動合同。許多企業對技能培訓、安全培訓的認識不足,缺乏做好培訓工作的熱情。部分企業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差,工資待遇低,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忽視了為工人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難以留住職工。
(四)企業內部員工發展空間不大
企業不善于從內部培養人才,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一名員工進公司時是一線工人,幾年后還呆在這個企業里仍然是一線工人的比比皆是,而幾年后成為中高級主管的可謂是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下素質好,成長快的員工在掌握了熟練的技術,精通作業流程后就會選擇離開,到別的同行企業競聘管理崗位。由于平時企業不重視員工培養,不進行輪崗,員工不能做到一崗多能,一旦關鍵技術崗位的員工離職,至使企業短時間內難以招到合適的員工頂替,企業也會感到招工難。
(五)部分求職者的擇業觀念因素
一些求職者眼高手低,本身缺乏勞動技能,卻又好高騖遠,怕苦怕累,不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鍛煉學習,頻繁跳槽,導致員工隊伍穩定性差,流失率大,這也是企業員工流動頻繁的.主要原因,無形中給企業招工帶來了壓力。
(六)季節性用工影響
一些企業由于生產周期性、訂單不穩定等因素,用工短期化,生產淡季時裁員、減員,一旦企業訂單增加,進入生產旺季時,又大量招工。這些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勞動力的穩定性差,由于不能提供常年有效的工作崗位,導致勞動力流動加快,企業也難以留住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
分頁閱讀第1頁:一、基本情況第2頁:三、解決招工難問題的對策
三、解決招工難問題的對策
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涉及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勞動者自身等社會各個方面和層次,真正解決此問題決非一朝一夕,需要企業、政府互動,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改善務工環境
外來務工人員在溫州工作生活普遍感到有三難: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政府應加大對社會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對現有的各類工業園區應該抓緊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學校、衛生院、公交車站、娛樂設施等。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使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溫州社會繁榮發展的勞動成果,讓他們在溫州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把溫州變成務工者向往之地。
(二)加強勞務交流與合作
政府部門應與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加強協作,建立勞務輸出基地,不定期組織企業參加跨地區勞務交流活動,組織規模較大的人才交流會和入校招聘活動,積極引入勞務用工,從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引入畢業生。同時,委托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推薦城鄉勞動力來溫州就業。
(三)加快產業升級換代
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仍然存在著傳統產業結構升級不快、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等方面的問題。依靠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作為維持低價競爭的發展方式,已難以適應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形勢。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現實壓力,廣大中小企業必須緊緊地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加快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和企業升級的速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盈利空間,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加大技術進步的投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規范企業用工
企業要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重要理念,根據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勞動力市場價位,適當提高職工工資,杜絕隨意克扣或拖欠職工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強勞動強度的現象。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繳納各項保險費,保證員工的休息休假,改善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加強與員工的交流和溝通,努力構建積極、健康、和諧的企業文化,增進對企業員工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將員工前途和企業前途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為企業服務。
(五)加強勞動者自身素質培訓
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機構要及時掌握企業所需的工種和人數,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民工的就業意向進行培訓,加強培訓的實效和針對性,緩解企業技術工和熟練工的難題。企業方要加大對人力資源培訓的投入力度,做好與培訓機構的對接,加強對在職員工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7
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經濟發展一支主力軍。民營企業成為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民營實體經濟企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促進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民營經濟作為重要的經濟主體,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普遍面臨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妨礙著穩增長、調結構任務的實現,也對推進供給側改革、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這一問題,明確提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
當前,民營實體經濟企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生存問題,其次才是發展問題。初步調查資料顯示: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的產值雖然有所上升,但利潤卻有所下降。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由于成本高而導致生存狀況面臨著嚴峻考驗。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和措施扶持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幫助他們降低經營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然而,政府的扶持政策實施是否產生效果?如何繼續降低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其生存能力?這些問題仍有待探索。
在企業經營成本中,當前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其中以社保體系中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問題最為突出。
為準確掌握民營實體經濟經營成本的變化情況,本次調研在依托鄂爾多斯市工商聯指導,以《關于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調研的通知》為依據,深入企業考察為主,同時進行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充分顯示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變化情況。
(1)個別訪談。訪談主要鼓勵企業說實情、講真話、提建議。
(2)實地走訪。本次調研走訪考察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了解經營成本情況。
(3)個案研究。
(4)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發放兼顧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企業,調查問卷均由年輕一代民營實體經濟企業人士本人填寫。
降低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建議根據上述調查的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合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民營實體經濟企業人工成本的增加除了有物價上漲導致最低工資水平持續調整這一客觀因素,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人工成本管控不嚴,勞動生產率低。因此民營實體經濟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的最優比,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工成本管理戰略,確定科學的.管理目標,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業人工和管理等成本。建議合理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困難企業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提供有效繳費擔保后,經批準可緩繳除基本醫療保險費之外的社會保險費。支持企業通過轉型轉產、多種經營、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培訓轉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員,鼓勵企業少裁員、不裁員。
2、持續降低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政府應該繼續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范圍,落實國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負政策,消除重復征稅和多頭征稅,增強稅收政策的適應性。應取消一些行政事業性收費。要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對建設成效良好的眾創空間的用房、用水、用能、寬帶接入費用和用于創業服務的公共軟件、開發工具等給予適當獎補支持。引導企業落實好購置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政策。簡化認定流程,放寬認定條件,擴充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鼓勵和支持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及其產品稅收優惠政策,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國家、自治區部署,把“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展至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增值稅全面替代營業稅。制定相應標準,對符合產業政策、有較好發展前景、一時遇到較大困難的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內實行稅費緩收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3、降低銷售費用。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應該不斷探索新的生產經營和銷售方式,不斷創新,比如,在銷售渠道上,應該加大直銷渠道的比重;市場推廣上,不要過度依賴廣告來提高銷售量,而應該主要通過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通過引入新技術降低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銷售成本,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
4、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要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應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要著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應大力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進一步提升我市產權交易市場功能。政府還可以采用一系列市場化的手段,促進金融企業的兼并與重組,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對民營企業的融資,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產品、還款方式創新,減輕企業還款壓力,降低融資成本等。
5、進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要繼續降低企業用氣成本;對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價格要進一步下調;要開展大用戶優化用電服務,免費為企業提供優化用電建議書,合理配置變壓器容量,充分利用谷時段低電價,降低用電成本支出。應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重點保障年度重大項目中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用地,調整工業用地出讓方式,試行工業用地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供地方式,降低工業企業用地成本;要盤活存量用地;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定條件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重建、改建、擴建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8
一、公司概要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9年,是以鋼鐵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同步發展的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擁有從焦化、燒結、煉鐵、 煉鋼到軋材,前后工序能力配套的生產體系,主體生產設備達到了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本公司經營范圍為鋼鐵冶煉、鋼壓延加工,冶金技術開發、咨詢、轉讓、服務,銷售金屬材料、焦炭、化工產品等,具有完整的產供銷體系和獨立面向市場的經營能力。進入新世紀,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首鋼積極推進搬遷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推進創新優創業,開創了鋼鐵企業“一業多地”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從以長材生產為主向高檔板材生產為主的轉變,向打造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行業狀況
20xx年,我國經濟增速下降,鋼鐵產品市場需求萎縮,導致鋼材市場疲軟,產能嚴重過剩,部分行業用鋼量負增長,鋼鐵生產增速回落,鋼材價格低位徘徊且持續低迷;鐵礦石等原燃材料價格雖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鋼鐵企業在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雙重壓力下,經濟效益繼續下滑,行業處于虧損局面。
中國20xx年的鋼產量為7.2億噸,而美國僅為1.2億噸。自中國在200x年實施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鋼鐵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同產能過剩作斗爭的標志。 20xx年上半年中國鋼材價格震蕩下行。由于國內經濟持續減速、市場信心缺失、美聯儲退出QE去金融化的壓力,下半年鋼材市場行情仍將弱勢運行,并有可能再探新低,但其繼續跌幅有限。預計全年粗鋼產量將會達到7.5億噸,由此形成鐵礦石等上游原料需求較為旺盛的局面。全國粗鋼產能的大量釋放,在增大市場壓力的同時,使得鐵礦石等原材料需求有增無減。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走低,其主要因素在于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疲弱、美元匯率上升,以及人民幣大幅升值等多項因素的共同影響。
(二)公司業務
首鋼創建于1919年,目前已形成鋼鐵業為主,兼營采礦、機械、電子、建筑、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的跨國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國企業聯合會20xx年度中國企業500強中,首鋼位列39位。
20xx年底公司鋼鐵主流程停產,公司只保留第一線材廠及冷軋公司繼續開展鋼鐵生產經營業務,公司抗風險能力受到不利影響。20xx年,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公司只有一線材廠及控股子公司冷軋公司正常生產經營。但一線材廠生產能力有限,因此冷軋公司是公司鋼鐵主業的主體。努力實現減虧、扭虧是冷軋公司20xx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著力點和工作重心。20xx年,冷軋公司利潤總額-59009萬元,比上年度減虧19134萬元,減虧幅度24.48%。
20xx年公司鋼材產銷量比20xx年減少4.3%,主要鋼材市場疲軟,為減少虧損主動壓縮產能。由于首黔公司楊山煤礦20xx年進行30萬噸技改工程,未生產原煤,造成煤炭收入同比大幅減少。
(三)公司近三年來財務狀況
首鋼股份20xx年營業收入1,251,648.62萬元,同比降低55.15%;營業利潤-29,039.43萬元,同比降低194.24%。20xx年,營業收入1,010,338.22萬元,同比降低19.28%;營業利潤-54,709.65萬元,同比降低88.40%。由此看來,首鋼近三年財務狀況一直處于下降狀態,之所以下降,主要是由于自200x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在全球經濟形勢尚未明顯反轉的情況下,未來國內宏觀經濟走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第二,針對國內通脹壓力逐步顯現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在緩解通貨膨脹的'同時,放緩鋼鐵下游包括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發展速度,會對本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第三,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擴產,產能結構性過剩仍十分突出,供大于求的局面難以改觀。
二、公司近三年財務狀況分析
1.分析目的:通過對近三年的財務數據比較,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性。通過對比分析發現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弄清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2.分析框架:通過會計分析和財務效率分析,綜合數據對比,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
3.分析步驟:
(1)對企業進行會計分析,首先是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包括資產負債表的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其次是對利潤表進行分析,包括利潤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分項分析,最后是對現金流量表分析,包括現金流量表的的水平分析與結構分析。
(2)對公司進行財務效率的分析,首先分析的是公司的償債能力分析,其次是公司營運能力的分析,然后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最后是公司發展能力的分析。
(3)對公司的財務進行綜合分析和業績評價,通過杜邦分析進行綜合全面改的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問題。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9
多年來,建筑業一直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的粗放經營的產業,只是為實現固定資產投資才到建設項目施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不夠。在建筑市場競爭較激烈的今天,仍然沒有完全糾正對建筑業的各種偏見和誤解。要實現XX市建筑業的發展,就務必爭取政府確立將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戰略,把建筑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真正把建筑業作為一個必不可少、前途無量、發展潛力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回報豐厚的支柱產業來發展。
要加強市場管理和行業管理力度。雖然政府轉變職能和退出市場已經逐步形成共識,但這一目標尚需要一個過程。在政府轉變職能和總體退出市場的同時,必須加強和加緊以新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從新的層次和角度實施對市場的干預、管理、引導,對促進和加速產業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政府作為建筑業發展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者,有責任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建筑業有序發展。加強政府服務功能,切實為建筑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政府職能部門要在體制改革、結構優化、市場凈化、施工保障等方面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使企業能夠順利開展生產和經營活動。并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保駕護航,為XX市建筑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建筑業過度競爭成為行業和社會的普遍反映,要求政府提高行業準入,減少企業數量,限制過度競爭的呼聲較高,要求提高行業集中度或行業適度壟斷程度的`呼聲較高。目前的過度競爭本質上是一種無序競爭、不規范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并存的反映。政府必須深刻剖析產業經濟諸問題的內在本質,進一步放松規制,進一步促進建筑業競爭,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實現建筑業的優勝劣汰,只有通過充分競爭實現的產業集中度才是資源的最佳配置方式。政府不僅要放開建筑業準入,促進充分競爭,還應考率通過加強對不正當競爭的管理,進一步強化市場的淘汰機制,提高競爭水平。
全社會共同努力,切實解決建設領域的拖欠工程款問題,并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要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結算制度,促進施工企業積極主動搞好竣工結算工作;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對建設單位故意拖欠不還的要訴諸法律;強化監控,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從根本上遏制“拖欠、墊支”等現象的蔓延。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0
市直供銷社企業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與發展,基本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經營管理體制和機制發生了變化;徹底杜絕了虧損的現象;一些新的發展項目,有的已投入運營,有的已開始起步運作,正在積蓄著后發優勢。但目前還有很多矛盾和問題仍然制約著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一是多數企業僅局限于資產運營,有些只是收收房租、交交保險,基本沒有開展商品經營,業務面極窄。二是沒有新的經營項目或品種,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三是缺乏既有強烈的事業心又有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知識的人才;四是企業還存在那些不合適宜的體制和機制,以及由此而來的責任心和進取心不強的問題。因此,要做大做強市直企業,必須通過改革、發展和強化監管的辦法來解決。
一、堅定信心,為做大做強統一思想
做大做強,是市直企業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如同自然法則那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市場經濟競爭,如同大海行舟,不進則退。因此,企業要長期生存下去,靠維持現狀是維持不下去的,只能靠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做大做強,否則就會成為競爭對手的食物。
做大做強,是帶動全市供銷合作事業發展的需要。直屬企業和系統工作是供銷社工作的兩條主線,各級供銷社既要做好直屬企業的改革改制,促進直屬企業的發展,又要做好系統工作的指導,切實提高為農服務功能,這二者必須兩翼齊飛、兩輪驅動、并駕齊驅、缺一不可。但相對來說,直屬企業是供銷社發展的經濟基礎,直屬企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供銷社為農服務作用的發揮,直屬企業的工作在市社總體工作中占有分量更重一些,社領導占用的精力也更多一些。系統工作出形象、直屬企業出效益。直屬企業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依托,只有直屬企業做好了,有了更多的積累,才能更好履行系統工作的指導責任,才能更好地加快聯合與合作。省社直屬企業4年內社有資產增長了60%,職工收入每年增長20%以上,新建了8萬多平方米的經營場所,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南陽市社直屬企業興辦了幾個大市場,同時又擁有“新合作”、“惠農達”這樣的企業龍頭,對全系統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財大才能氣粗”,發展才是硬道理,直屬企業做好了,也就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全系統的工作。市直企業通過做大做強,可以帶動和輻射全行業的企業,可以整合行業有效資源,發揮行業龍頭的作用。
做大做強,是重塑供銷社形象的需要。供銷社系統經過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曾經有過繁榮和輝煌,也有過迷茫和陣痛。總體來說,我們現在還處于比較困難的爬坡階段,我們很多直屬企業和計劃經濟時期相比已經輝煌不再,大量職工下崗,發展舉步維艱,供銷社系統的社會地位和形象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何事物都是有興有衰,這是規律。必須面對現實,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小富即安。要想重振雄風,最重要的就是加快發展。發展了才能有地位、才能有形象、才能被尊重。因此,每一位同志都要有發展的緊迫感,圍繞發展想辦法,圍繞發展做文章。通過做大做強直屬企業,可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可以向國家和地方政府交納更多的稅金,可以在社會上擴大影響和提高知名度,可以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進而獲得一個有利于發展的寬松環境。
目前市直企業面臨著許多困難,我們應當看到和正視,并給予足夠的估計,但是還應當看到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恰恰因為有這些困難和矛盾,才需要我們通過做大做強來克服、解決。我們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時還應當看到有利的條件。一是隨著國家新農村建設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和各種項目、投資的增多,為市直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新網工程項目,萬村千鄉項目,物流市場建設項目,;二是市委和市政府對供銷社及企業比較重視,有關部門也非常支持,這為做大做強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20xx年出臺了市委、市政府19號文件,有許多優惠政策;昨天市政府常務會研究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很快就將正式出臺;對供銷社系統職工的進再就業中心、失業保險中心等。三是市直企業有一支經多年培養和鍛煉的經營管理隊伍,有市社黨組高度的責任感、務實的工作作風、強烈的進取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這是做大做強的決定性因素;四是市直企業還具有一定規模且有開發潛力的有效資產,這是做大做強的物質基礎。可以說做大做強市直企業,實現二次創業的目標,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力、人和的條件。因此,做大做強市直企業是完全可能的。
二、深化改革,為做大做強提供動力
改革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雖然市直企業經過多次改革,但是體制性弊端沒有從根本上革除,內部活力沒有迸發出來,仍然障礙著市直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要對市直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消除體制性弊端,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新形勢要求的體制和機制,為做大做強提供動力支持。
1、要明確改革方向。市直企業的改革要以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可以嘗試對外開放產權,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科學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依據《公司法》建立健全制度,明確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并認真貫徹落實。目前市直多數企業,雖然在名稱上冠有股份有限或有限責任公司字樣,但有其名無其實,距離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相差甚遠。現代企業制度是具有生命力的制度,要做大做強市直企業,建立這種制度是其必然選擇。因此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這個改革方向。
2、要有一個團結協作的好班子。一是要顧全大局。不管是市社班子成員還是直屬單位班子成員,從工作上來說,都是組織的安排,是共同的事業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因此,必須以事業為重,以大局為重,這是最起碼的組織原則,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會辜負組織的期望,愧對組織的培養。班子中班長要有寬闊的胸懷,成員之間要有分工有協作,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二是要堅持民主集中制。一個好班子,首先必須是一個民主的班子、集中的班子。沒有民主就沒有活力,沒有集中就形不成高度的統一。要集思廣益,讓班子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說話的權利,都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萬馬齊喑是沒有戰斗力的。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通過充分的征求意見、醞釀溝通,最后達到意見的統一。特別是一旦組織決定了的事,就必須少數服從多數,不折不扣地執行。三是要堅持互諒互讓、互相幫助。一個班子能不能擱好,很大程度上在于班子每個同志自身的修養。團結是一種品質、一種能力。大家在一起共事,首先要有一種風格,能夠理解別人、體諒別人,不能總圍繞著自己的小圈子打算盤,不能總圍繞著自己印象好的部分人打算盤。其次要有一種胸懷,要海納百川,能夠容忍別人的不足甚至過錯,
不能凡事斤斤計較,更不能抓住一點不放。其三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態。每個班子成員分管的工作都是整體工作的一部分,沒有什么貴賤高低輕重之分,大家在工作中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協作,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同事。常言道,相互補臺,好戲連臺;相互拆臺,共同垮臺。只有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供銷社的事業才能不斷發展,供銷社的干部才能成長進步。
3、要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首先班子成員辦事要公道正派。“公生明,嚴生威。”領導的表率是無聲的力量其次,在用人上要用其長避其短。“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要善于使用各種類型的人才。第三,建立獎罰分明的獎勵約束機制。用新的機制激勵人,用嚴明的紀律約束人,激發系統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第四,要注重培養選拔人才,提高人員素質。人才是第一資源,它決定著一個企業的.興衰。多年來市直企業培養了一批經營管理人才,由于近些年來企業經營不景氣,流失了一批,企業目前缺乏人才,特別是缺乏現代企業管理人才。要把市直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人員素質尤其是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和戰略選擇。提高人員素質,可以通過引進人才的辦法,但更重要的還是自主培養,尤其是要注重培養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在培養方式上以教育培訓為主。在當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知識層出不窮的時代,有計劃地開展繼續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應當擺到重要的日程上來。通過培訓,使經營管理人員逐步掌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在選拔、使用人才方面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而且要把德放在第一位,作為第一標準,作為一個否決條件。
4、改進作風,做到求真務實。一要研究問題。直屬單位班子成員不能整天埋頭于具體工作,而要站在更高的一個層次上,從實際出發,不斷地用新思想、新觀念研究問題,著力解決問題。要把問題分析透、找得準,眼界放的寬、目光看的遠,只有這樣,工作才能向前推進。二要多干實事。要根據各自單位的實際,每年理出幾件大事,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抓一抓。一年抓幾件,一件一件地抓,如此循環推進,用不了幾年,單位的面貌就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大的進步。三要不圖虛名。要做到“三個反對”:反對形式主義,反對短期行為,反對虛報浮夸。只談成績不談問題、只報喜不報憂的現象必須改變。
5、強化管理,維護大局穩定。一要高度重視。社會穩定的任務很重。各單位不僅要著眼于發展問題,還要高度重視穩定問題,確保既不給國家添亂子,又能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二要措施得力。直屬單位都要認真研究分析本單位在穩定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出嚴密的穩控措施,對關鍵部位、關鍵環節、關鍵人員,該排查的排查、該整改的整改,要做到防患未然,決不能出任何問題。三要嚴格責任。一把手要負總責,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誰出問題追究誰的責任,沒有任何遷就的余地。
三、加快發展,為做大做強提質提速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目前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最好辦法。發展要有一定的速度,每隔3-5年上一個新臺階,為做大做強提質提速。市直企業要加快發展,首先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用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來謀劃發展、指導實踐;其次要站在全市經濟發展和全系統企業發展這個層面上來規劃市直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項目等;第三發展的重點是項目建設。目前市直企業經營萎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新的經營項目。因此,項目建設就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做大做強市直企業的首要任務和工作的重中之重。
1、抓住機遇上項目,為做大做強搭建載體。新農村建設、新網工程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包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等,為我們市直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應該牢牢地抓住,不能錯過這個時機。重點加強與市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爭取我們已規劃的項目能夠得到立項,得到資金投資和優惠政策的支持,為市直企業的發展創造物質條件。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xx農資公司、xx棉麻公司項目和白云建材大市場開發建設等項目的推進工作。
2、招商引資上項目,為做大做強拓展資源。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實質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要緊密地結合起來。任何企業的項目建設都需要招商引資或向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的來源問題,單靠自有資金是做不到的,我們的市直企業更是如此。要加快做大做強市直企業的步伐,就得把招商引資工作列入市社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出成效。首先要建立項目庫。其次,對近期使用的項目進行包裝。第三,利用各種方式向外界推介。在推介項目的同時,還要介紹項目所在地政府關于招商引資方面的各種優惠政策,以此吸引、尋求合作伙伴。在招商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并舉的辦法,一方面利用市政府組團招商的機會,組織人員參加招商引資活動;另一方面市社也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走出去到南方和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招商引資活動;還可以通過網上進行招商。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來的不僅僅是項目資金,還可以引進人才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及先進的技術等,因此,通過招商引資對做大做強市直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以加快社有資產開發步伐為載體抓好項目建設。社有資產是幾代供銷人積累的寶貴財富,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我們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載體。在社有資產開發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科學規劃。要從長計議,整體規劃,分期分批建設。一定要論證好、規劃好,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要研究其是否符合經濟規律、企業發展方向,并按程序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可行性論證、若干方案優劣的篩選等,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另外,還要提高決策效率,避免錯失良機、增加資產開發成本和其他一些消極影響。二要高起點開發。開發起點一定要高,要有前瞻性,不一定都要建成標志性建筑,但最起碼要十年、二十年不落后。有條件的要自己開發,條件不具備的可以聯合開發。總之一句話,速度要快、標準要高、質量要好。三要陽光開發。所有開發都要在紀檢、審計部門的監督下進行,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項工程都要公開透明,該集體研究的集體研究,該征求意見的征求意見,該招標的招標,決不能一個人或幾個人說了算,不能房子建起來了,干部倒下去了。
四、關于對做大做強直屬企業的幾點建議
1、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用好班子、好思路、好作風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
2、要切實推進企業改革。改革出活力、出合力、出戰斗力,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3、要抓好社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強化資產意識。資產是根,失去了資產,就失去了一切。
4、要切實加強傳統業務的經營,不能輕易丟掉。傳統業務是供銷社幾十年的積淀,丟掉易,想再抓起來就難了。
5、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多業并舉,促進振興。
6、要引進人才,實施人才戰略。靠人才的優勢占領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1
為了進一步摸清慶元縣外貿企業的現狀,宣傳當前外經貿促進政策,切實有效的為外貿企業服務,近日,由經貿局分管領導組織外貿科相關人員,對全縣有自營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6月份,全縣外貿出口額1185萬美元,同比增長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農產品出口449萬美元,同比增長248.1%;輕工工藝品出口489萬美元,同比增長70.9%;機械產品出口221萬美元,同比增長71.3%;化工產品出口27萬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縣新增自營進出口主體3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26家。
二、各行業情況
(一)食品行業
食品行業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整個行業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出口額增長迅猛,1-6月份農產品出口額449萬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興食品公司1-6月累計出口額99萬美元,同比增長191.5%。大山菇業公司6月份出口達到260多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出口將比去年翻三番,達到500萬美元。但該行業在運行中遇到較多問題,主要有:
(1)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加強了對食品的檢測力度,在原先農藥殘留檢測的基礎上,增加了微生物檢測等項目,限制了我縣食用菌出口。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多菌靈”和“保水膜”等,在出口檢測中都會超標,而微生物超標問題,更是讓企業難以找到妥善解決的.方法。像江源菇品公司,在春季廣交會上接了一些訂單,產品出口檢測時由于微生物檢測不合格被退回,只好改做內銷,秋季廣交會也不準備參加了。
(2)商檢部門對食品的檢測程序復雜、時間跨度大,影響食品出口。如我縣唯一做鮮菇出口的企業斯大公司,由于鮮菇出口時每批都要檢測,而且要等企業收購齊產品后,由龍泉商檢部門派人來取樣,送到杭州檢驗,檢驗合格后才允許產品出口,整個過程要5個工作日以上,復雜的檢測程序增加了企業對產品的保鮮難度,對該企業外貿業務量影響較大。
(3)食用菌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在促進食用菌出口的同時,也增加了部分外貿企業的負擔。今年年初,針對食用菌出口退稅存在地區差異問題,我局分別向省外經貿廳和商務部領導作專題報告,反映食用菌出口退稅地區差異對我縣食用菌出口企業影響的問題。通過努力,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率從征13%退5%提高到征17%退15%,這一政策極大促進了我縣食用菌的出口。但增值稅稅率從13%提高到17%,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內銷外貿企業的負擔。如我縣綠爾佳公司,對外由于受微生物檢測影響出口受阻,多數轉為內銷,但由于原來是13%的稅率,現在內銷外銷都統一調整為17%,產品的價格沒有變,企業增加了4%的稅負,使該企業處于處于兩難境況。
(二)竹木行業
1、制筆行業。該行業有自營進出口企業8家,1-6月份全縣制筆行業產品出口額335萬美元,占全縣產品出口額的28.3%,同比增長101.9%。制筆行業外貿依存度較高,我縣生產產品98%以上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盡管全球的金融危機還沒有走出底谷,但對鉛筆產品而言,只是大單、長單變小單、短單,需求量影響不大。該行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1)久靈公司出口一支獨秀。1-6月,久靈進出口公司出口額289萬美元,占全縣制筆產品出口的86.3%,同比增長90.9%。我縣的億豐文具、攀首文具、先鋒制筆等企業都是通過接久靈公司的訂單生產。
(2)企業自營出口意識不強,為求方便,將產品由外地外貿公司代理。如鴻元文教公司,每年境外客戶直接向該企業下訂單有200多萬美元,但由于企業缺少外貿業務人員,將產品通過北京的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給自己客戶,就此一項,該公司每年被北京外貿公司賺取40多萬元。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2
為深入了解國際金融危機對XX企業生產經營、職工權益影響情況,準確把握我省職工隊伍動態,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XX省總工會黨組在全省工會系統部署了應對金融危機、切實維權維穩專題大調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統工會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省總工會組成8個調研組,分赴昆明、曲靖等11個州市和XX冶金、XX農墾等11個企業集團進行重點調研。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對XX實體經濟的沖擊是嚴重的,經濟增長明顯回落,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或預虧現象普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相繼停產、關閉;職工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明顯下降、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困難群體增大、職工隊伍穩定和職工權益保障形勢較為嚴峻,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金融危機對XX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XX實體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突出,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嚴重下滑,部分企業因市場萎縮或資金鏈斷裂而被迫減產、停產甚至倒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省16個州市共有917戶企業停產,1008戶企業半停產,部分企業已破產倒閉;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大多出現生產不正常、銷售總額減少、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企業虧損。
據省煤礦工會對全省1365個煤礦的調查,目前580個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此間原煤價格下降了40%左右。有色金屬行業的銅價由6.8萬元/噸降為3.18萬元/噸,錫價由16.3萬元/噸降為10.05萬元/噸,金屬硅價由1.8萬元/噸降為9000元/噸。云銅集團去年虧損達27億,XX冶金集團今年2月已虧損2.7億元。
(二)原材料價格與產品價格倒掛、市場銷售不暢,導致企業效益下滑。
國際金融危機前,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口了l70多萬噸硫磺,價格為每噸780美元,現已跌至每噸40美元左右,公這一項就損失了12.58億美元。生產設備屬國際一流的昆鋼板帶廠,由于產品銷售價比原材料購進價還低,生產越多越虧損,因而不得不采取停產放假的方式應對危機。
(三)部分中小企業受沖擊嚴重。
XX中小企業大多屬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弱、規模效益差、產業集中度和產品科技含量低等“軟肋”問題日益凸現,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劣勢就更加明顯,大量中小企業停產、半停產。臨滄市100多家茶廠大多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況。怒江州具有一定規模的近300戶中小企業一半以上停產、半停產。楚雄州重點監測的.166戶企業,有77戶虧損。玉溪市磷化工企業基本停產。
二、金融危機對職工權益的影響
(一)下崗失業職工增多。
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裁員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XX省16個州市新增下崗職工56102人、待崗職工68004人。據紅河州總工會對890家企業的調查,企業裁減職工15086人、輪崗1982人、放長假17848人、解除勞動關系1627人。楚雄州牟定興宏銅業公司裁員率達66%,萬紅藥業公司裁員率達71%,牟定興華食品公司裁員率達81%。到3月份,怒江州因企業關停已有5300多名職工下崗,4000多名季節性農民工失去工作機會。
(二)職工收入普遍降低。
據了解,昆鋼、云銅、云錫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被迫采取輪崗、減薪等辦法應對危機,職工平均月收入下降了500—800元;紅河州部分困難企業職工每月僅發166元生活費,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6元;玉溪市極少數停產企業甚至不發工資;農墾集團下屬的彌勒東風農場,去年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632元,80%以上的職工家庭都符合當地低保條件。
(三)職工權益難以保障。
一些中小企業借口國際金融危機刻意規避勞動法律法規,拖欠職工工資、任意加班加點而不發或少發加班費、裁員隨意性、用工短期化等“做空”勞動者權益現象突出。還有不少私營企業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因為沒有辦理社會保險,失業后就一無所有。大多數放假回家的職工由于未被登記為失業,也無法從社保部門領到失業救濟金。一些困難企業無力支付職工“五險一金”,職工自己交納完“五險一金”后,家庭可支配收入銳減,生活壓力驟然增大,成為新的社會救濟對象。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3
最近,xx縣工商局嚴格按照《關于對我縣企業對外合資合作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的通知》(高討論組發〔20xx〕5號)的要求,結合工商職能,就我縣加快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認真開展了調查研究,進行了專題查擺,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在對外合資、合作方面縣局所做的工作
目前我縣共有對外合資、合作企業18家,縣局緊緊圍繞這些企業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職能,積極開展“紅盾幫扶”工程。對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縣局積極開展幫扶工作,簽訂了幫扶協議,開展了走訪活動,向企業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時了解其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努力幫助其解決;
積極開展合同幫扶,指導其正確簽訂合同、履行合同,引導其參加各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活動。近年來已發展山東吉地爾有限公司、山東泉林包裝有限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2家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為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提高了其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意識;
鼓勵企業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其積極注冊商標,爭創名牌商標,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二)在登記注冊方面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設置了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專窗,實行首辦責任制,對企業的外合、合作項目實行專人接待,負責解答有關企業登記注冊事項問題。同時積極開展“照后行政建議”服務,指導企業及時申辦行業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申請銀行開戶等手續,努力做到使企業少走彎路。
(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縣局認真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嚴厲打擊商業賄賂、傳銷、商標侵權、虛假廣告和無照經營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積極開展消費維權工作,努力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經過認真調查,造成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與外地企業對接的產業和產品平臺。我縣有些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缺乏與外資企業配套的較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不少企業因自身產品老化、技術水平低,難以拿出與外商合資、合作的產品和技術。
(二)我縣境內現有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薄弱,規模偏小。
(三)一些企業和相關部門的領導在對外合資、合作工作上存在著畏難情緒,認識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難,不能正確認識我縣在對外合資、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種優勢和資源,在開展對外合資、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堅定不移的信心、迎難而上的勇氣和真抓實干的功夫。
(四)缺乏監督機制。目前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監控和管理手段,對一些已經簽訂協議的外資項目主動跟蹤抓落實的.力度不夠大,導致一些項目始終沒有投入生產。
(五)利用外資的政策優勢不明顯。隨著對外開放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縣在吸引外資的政策優勢上明顯不足,縣鄉兩級受財力限制,難以對外商給予進一步優惠,使外來投資缺乏成本優勢,比如稅收政策、土地價格及工業電價等,我縣在這些方面并不比周邊縣市優惠很多。
(六)對外合資、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創新。在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對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購、產權轉讓等方式,思想放不開,不敢運用或者很少運用。
三、采取措施
為進一步做好我縣企業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工作,縣局將采取如下措施:
(一)認真履行合同管理職能,大力實施合同幫扶。組織對外合資、合作企業開展合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增強企業的合同意識,提高合同簽約、履約能力和運用合同開拓市場的能力;
引導企業誠信經營、依法經營,積極爭創各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同時以發展訂單農業、合同農業為切入點,在對外合資、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積極在農戶和涉農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幫助涉農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二)繼續在注冊登記方面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縣局將充分發揮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專窗的作用,對我縣企業合資合作項目實行專人接待,全程服務,對企業的咨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擴大生產規模,拓展經營領域,發展科技型、外向型經濟。
(三)認真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縣局將加大對商業賄賂、傳銷、商標侵權、虛假廣告和無照經營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有序、和諧誠信的市場環境。
(四)認真履行商標管理職能,提高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服務措施,鼓勵幫扶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積極注冊商標,爭創馳名、著名商標,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積極開展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工商部門掌握的企業信息資源優勢,整合信息資源,打造信息平臺,努力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信息、政策法規咨詢服務。
總之,縣局將立足工商職能,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xx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 篇14
根據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農機辦、省經信委《關于貫徹實施國家四部門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的通知》(魯質監質發〔20xx〕115號文件)和魯農機修字〔20xx〕9號文件及市局濟農機函字〔20xx〕44號文件要求,我單位認真做好了農業機械三包維修企業情況調查摸底工作。
為確保調查摸底工作的順利進行,積極與質監局、工商局搞好聯合,組成檢查領導小組,由分管局長帶隊,深入到農業機械三包維修企業,就三包維修企業(服務組織)的基本情況和三包維修企業(服務組織)技術力量狀況、是否持有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主要承擔哪些農機生產企業的售后維修服務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并掌握我市三包維修企業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并提出三包維修行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形成調查總結如下:
一、我市農機三包維修業現狀及管理經驗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機具更新速度和新購數量急劇增加,截止到現在,我市農機總動力已達為71.3萬千瓦,各種配套機具2.9萬臺套。共有各類農機維修點62個,目前,一個多種經濟類型、多種經營形式、多種維修技術等級共同發展,遍布城鎮鄉村的農機維修網絡已基本形成,為發展農村經濟作出了應有貢獻。
1、全市共有農機三包維修企業12處,均為整機營銷和售后三包維修服務一體化私營企業,6家手扶拖拉機經銷商分布在鄒東山區不同鎮街,6家大經銷商集中在市區。
2、各企業都有2—3名維修服務人員,大部分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且都取得了《維修技術合格證》,企業有簡易維修車間、維修設備,可進行簡易三包維修,其中部分經銷企業把三包時間適當延長,有的開展上門維修服務,贏得了用戶的好評。
3、各經銷企業的進貨渠道、配件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受到有效監管。有些企業在本地沒有三包維修基地,出現質量問題維修三包難。
4、隨著大、新型農機具的廣泛推廣應用,維修技術、人員、設備的相對落后日益凸顯。
5、三夏、三秋期間,由于機械作業時間集中,特別是三夏生產過程中,機械晝夜連續作業,機械故障頻繁出現。雖然有生產廠家派駐三包維修技術人員包片服務,但仍有時滿足不了機主及時接受維修服務的要求,有時維修服務不到位、配件發送不及時。
6、雖然成立了農機質量投訴機構,但是缺乏必要的經費,不能保障正常的工作開展。
二、原因
1、雖然有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農機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對農機及配件經銷行業的質量監管職能,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強,無法真正實施有效監管。
2、農機使用者方面:農機使用者普遍認為農機是粗放技術,遇到機械故障自己敲敲打打或就近到維修鋪簡單處理能夠湊合就可使用,無需找專業廠修理,安全意識淡薄,質量意思不高。同時三包責任問題一般都是在生產操作過程中發生的,由于農機作業的特殊性,所以要提供專業的、有力的.證據比較困難。農機使用者缺乏維權意識,農機用戶舉證難,有的怕麻煩,不愿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得自己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3、現有機構體制導致我們與工商、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工作結合不夠緊密,無法組建政令統一,相輔相成,多部門聯動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三、建議
1、呼吁上級有關部門制定操作性強,執行力度大的法規或者實施細則,把行業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問題以法律形式給以明確,使農機三包維修行業管理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以便使農機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落到實處。
2、向上級財政部門申請檢測、培訓經費,以解決基層監督管理機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擾。
3、出臺相應政策,促進各質量監管部門的密切配合。
【企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制藥企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3
企業調研報告06-16
企業調研報告07-07
企業調研報告01-17
鄉鎮企業調研報告,鄉鎮企業調研10-26
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7-20
企業需求調研報告07-30
企業環保調研報告10-19
企業調研分析報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