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

時間:2023-12-31 17:50:48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教育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

  一、當前形勢:農村職業教育既出現低迷,又面臨發展的機遇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目前農村人口仍占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開展縣級經濟教育調查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科教統籌結合”積極實施以“三教統籌”位主要內容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農村職業教育走進全國先進行列。近二十年來,全省農村職業教育共培養各類中初級人才70萬人,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近幾年安徽省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逆轉,發展規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學生數占高中階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癥結所在: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勢下走入低迷,起癥結在于指導思想,工作措施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急需調整。

  農村教育要轉軌的指導思想,即從升學教育轉移到主要為當地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和大面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的指導思想。應當說已經越來越明確。但是,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或者說辦學定位問題,顯然沒有很好解決。主要表現:一是對“農”字的理解太狹隘,往往局限于傳統農業;二是對培養目標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養“不離土,不離鄉”的“扎根派”三是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劃分不科學,統計口仍然局限于縣及縣以下,實際上城市里許多職業學校、大中專學校、民辦學校主要招收的是農村學生,僅以合肥市四所中華職業學校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農村招收學生占85%以上;四是對農村和就業時常的新需求不適應,仍然在開辦有游離于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對農民青年毫無吸引力的傳統專業;五是把農村職業教育限于高中階段或者職業高中,忽視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階段的初中畢業生,而這些占初中畢業生60%以上的農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有資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業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組織或介紹,其中在打工前經過培訓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所辦學校的教育培訓。

  (二)對教育結構的宏觀調控亟待加強

  高等職業學校擴招和職業中學對口招生規模的擴大,農村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對辦好農村職教育當是利大于弊。但從調查情況看,在貫徹執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一是對“兩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領導把其中的高中階段教育僅僅理解為普通高中,這種理解甚至出現在一些黨政領導重要的工作報告之中。二是對弄粗擬制業教育難得的發展機遇沒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放松了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統籌不夠,對農村職業學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門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再次抬頭,有些地方甚至面臨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成果毀于一旦的危險,三是農村職業教育仍然被曲解為終結性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未能形成體制上的聯系和溝通,“立交橋”尚未構建起來,當前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用于對口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學歷的輿論導向愈演愈烈,充斥報紙,電視是博士生、博導 、高考狀元等等,而對職業教育,對普通勞動者,對“行行出狀元|”的宣傳十分薄弱。三是對策建議:當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鍵在于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抓住癥結,創新制,突破難點,帶動全局。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新確定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

  (二)堅持政府統籌協調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大轉變政府職能的力度。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2

  就當今社會而言,中國教育問題是深受國家領導及各界人士的關注,它不僅關系著學生們的前途與未來,更關系著國家的發展與復興。但是,中國的教育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為了做進一步了解,現就農村教育問題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1日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人:

  調查方法:

  抽樣問卷調查

  調查分工:

  問卷由xxx共同設計,小組討論確定;由小組三人在不同地點發放問卷;數據統計處理由小組三人共同完成,小組全體成員對結果進行討論,并由小組三人共同擬稿,經討論修改后成文。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見附件)102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8%。其中大一學生49份,大二學生53份;男生占72%,女生占28%;理工類學生占79%,文科類學生占21%;?提及中國的教育問題,這不僅是國家領導的關心的問題,更是全國人民關心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當今比較普遍且文化素質較高的社會群體,其中也有不少來自農村的學生,大學生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能反映出一些社會問題。為此,我們在學校做了一個關于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

  我們本次設計的調查問卷共有十九個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調查對象的情況;第二部分是調查對象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及他們農村教育現狀的看法與建議;第三部分是調查對象對農村教育奉獻的看法。對每個部分,我們將調查對象按來自農村與非農村分為兩類,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其后在對每個部分進行總結分析。

  一、調查情況

  (一)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

  問題:你覺得對大多農村孩子來說,上學方便嗎?

  a、學校離家近,很方便

  b、不太方便,要坐一段路的車

  問題:你覺得鄉鎮學校硬件設施和校舍咋樣?

  a、很好,硬件設施完備,校舍寬敞明亮

  b、不是很好,硬件設施破舊,校舍陳舊

  問題:一些農村學生升入城市中學后有些課程跟不上,比如就英語而言,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就不如來自城市的學生,你認為主要原因是?

  a、工作環境簡陋

  b、經濟待遇較低

  c、教師教學任務繁重

  d、問題;

  大部分城市學生的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他們功課,你覺得農村小孩的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他們功課嗎?

  a、大部分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b、大部分家長有精力而無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c、少數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d、其他

  總結:就上學條件問題,大多來自農村的同學認為上學很不方便,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離學校較遠,上學不僅要坐車,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只有少部分學生離學校近。雖然非農村的同學不太了解農村,但大多非農村的同學認為農村學生上學不太方便。就校舍與學校設施設備問題,無論是農村的同學還是城里的同學都認為鄉鎮學校的校舍破舊,硬件設施不完善。

  就農村學生課程跟不上問題,農村與非農村學生看法差不多,大部分同學認為鄉鎮中學的教學質量跟不上是影響農村學生升入城鎮中學后學習主要原因。就鄉鎮優秀教師流失問題,無論農村還是非農村學生,大部分認為工作環境簡陋、經濟待遇較低等問題是大量鄉鎮優秀教師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就家長輔導問題,認為大部分家長有精力而無能力輔導孩子功課和少數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占的比重相當。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3

  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全民素質,是二十一世紀科技時代國家強大的基本體現,因此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們對知識的苛求程度越來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然而大多數人卻忽視了農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紀的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非常重要的時期。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為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新時代農村人材,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應當承認,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教育作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標,忽視中小學畢業生對生產知識和技術的需要。于是,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投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流失生或畢業生),農村吸收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較弱,貧困地區尤其突出。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上,長期是教育部門一家管教育,對農村的需要考慮較少,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造成教育在育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廣大農民參與辦學和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科教興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1

  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結合我國農村教育的大好形勢,本人在新學期之初對我縣部分農村小學進行了深入地走訪了解,從中總結出我縣現階段農村教育現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學校辦學經費緊張。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學校辦學經費主要由上級主管部門按照學校學生人數撥給,但農村學校規模較小,生源有限,回撥經費往往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維持學校正常辦公辦學。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于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層層克扣,造成辦公經費更加緊張。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卻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背負沉重的負擔。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巨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小學教育的課程不完備。由于鄉村小學比較分散,加上經濟的制約,農村小學課程除語文、數學之外,往往缺少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或有開設但無專業教師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師將所有課程一手包辦。但主科老師因缺乏足夠知識水平,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所以往往這些本該開設的科目就成了一種擺設,每天的課程表中雖說有這些科目,但結果上的卻是語文課、數學課或自習課,結果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配套設施不完善。由于鄉村經濟的不發達和學校辦公經費緊張,使許多必備的體育器材,實驗設備,音美工具等嚴重短缺,甚至是沒有,造成小學生的音體美發展不平衡。如科學課上,經常是老師照本宣科,把這一節課的內容從頭到尾講完就算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但學生卻無法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來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現象,這樣就制約了學生對大自然事物的認知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以聽和講為主,但學校因缺乏聽力器材,學生根本就無法通過聽來較對所講的內容,所以有的學生把英語單詞讀成漢語拼音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在體育課上,因無體育器材,我們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學生在操場上滿場飛奔的體育課。由于遠離城鎮,科技,通訊設備缺乏,諸如電腦多媒體教學等高科技產品和高科技知識亦無

  法在鄉村小學中普及開來。這些必備的體育器材,實驗設備,音美工具等配套設施的短缺,也是拖慢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客觀因素。

  四、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農村學校任教的老師有很多是民辦教師或代課轉正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由于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是少之又少,月工資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于其他如考核獎,崗位津貼,職位補貼等其他福利則無談起,這樣就給教師的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農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征訂,繼續教育或參加種種培訓學習,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師反對,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受我縣經濟水平發展滯后的影響,政府在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沒有較好的吸引力,很多當地專(本)科師范畢業生畢業后根本不愿意回鄉任教。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大多數從事鄉村教學十幾年的老教師,缺乏現代高科技知識,連普通話都講的不是很標準。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其中問題最大還是在于農村學校教師編制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幾乎所有的.農村學校都面臨著教師緊缺的情況,這樣就造成教師的工作量不斷地增加。據統計,很多學校平均每個老師一星期要上18節課以上,而且還要兼顧不同年級的主副科教學,甚至是雙主科。老師們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是越來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課堂的教學質量也肯定會隨之下降。因此,解決農村教師問題是改變我縣農村教育現狀的之根本。

  五、資源分配不公平。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鎮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小學中我看到一種現

  象:籃球場是黃泥地,操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么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小學,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么?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六、輟學率居高不下。農村農民收入的影響對兒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家庭的經濟拮據,使兒童很早就離開學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斷升高。據很多學校校長反映,在農村學校中,一至六年級在校生人數都是呈現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級,學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約70%的為女生。如何控制學生不斷地流失,降低輟學率,這也是擺在教育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雖然我縣農村教育中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欣喜地看到我縣農村教育也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自然環境優勢:農村廣闊的土地,多彩的森林,連綿的山脈,蜿蜒的河流,使得農村學生掌握了好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二、社會環境優勢:農村學生遠離繁華的城市,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比起城鎮學生來說相對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和事物的腐蝕,能夠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社會環境中成長。

  三、農村人民的淳樸,善良,勤勞,勤儉的優秀的品質,從一點一滴中對鄉村兒童進行言傳身教。

  總結:

  我縣農村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小學教育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了廣大的農村兒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續發展,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然而我們并不能因為存在困難就畏手畏腳,全盤否定。我們還應該看到樂觀的前景,許多新畢業的青年教師正在鄉村小學教師隊伍中不斷壯大;各種教師培訓課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資不斷增多,新的小學課程像英語,體育等正在逐漸開設。諸如此類的現象正在農村教育改革中日漸成效。特別是從國家實行了農村學生免費入學,以及國家正大力實施農村教

  育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我相信我縣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會慢慢消失。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4

  一、基本概況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為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著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對農村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

  地點: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村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小學位于六堡鎮西北部,距離鎮中心15公里,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創建于1934年,建國后該為現名。學校建筑面積908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學校現有學生169名,開設了7個教學班,全校教師9人。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所集花園、學園于一體的村級小學。雖然不倚小學現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著幾個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不倚小學在教學樓和設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小學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一臺電腦還是人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后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于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不倚小學的教師隊伍存在著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學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

  第二、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在不倚小學的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為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于現在小學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三、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不倚小學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里的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布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了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涌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于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么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學都沒有畢業。

  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么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村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對現代的就業制度也不了解,認為大學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學沒有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幾年大學后仍舊找不到工作。懷有這種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灌輸這種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頭腦之中,使那些孩子對讀書失去興趣,讀完小學或者中學之后就輟學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讀書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可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他們的收入低,讓很多村民深感供養一個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難,并且現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造成了許多的村民無力供養,導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輟學。供一個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況供一個大學生呢!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范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農村學校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學師資隊伍穩定和擴沖。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于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獲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了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5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小學

  本次調查以小學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于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愿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采用采訪法。通過采訪,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于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于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愿鉆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他們不愿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發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于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了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閑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小學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小學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后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小學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干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小學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采取“復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小學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于真空狀態,為以后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里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6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對象:荒佃莊中心小學,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小學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小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了解家鄉中小學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于荒佃莊鎮的一所小學——荒佃莊中心小學、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于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于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于農村衛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于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么多師生來說,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臺二張,單、雙杠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閑置,這和城市學校里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每位老師配置一臺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志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說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煉一兩年后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著培養新型人才的艱巨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小學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后

  農村中小學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于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于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發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于一個狹窄的范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了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著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范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小學,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發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里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小學生,迷戀于網吧,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小學,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初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小學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于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后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于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吁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小學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了解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小學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了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7

  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后,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后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采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采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占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

“示范校”、“窗口校”,不遺余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后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后。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占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后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級加薪。于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沖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后的農村青年不能盡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后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于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于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并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并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于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于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于本鄉鎮最優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筆者家鄉這樣的“民辦” 學校面臨的沖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現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于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為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系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四、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筆者建議,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并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于受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由于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為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余力地為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為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對策四: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發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沖擊,致使現階段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8

  為進一步加深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同時提高自我實踐動手能力,增強自身的文字表達能力,我在寒假期間,對我所居住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馴龍鎮觀禮村的小學教育現狀展開調查。在著手調查之前,我首先查閱了我國農村教育的相關方針和政策。然后走訪了本村小學教師,從他們那里了解到近幾年學校的招生情況以及各年級學生的年齡、性別比例、平均成績、家庭狀況等信息。接著,我隨機選取了5名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采集他們對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和條件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最后作出如下報告。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變革與創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根據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科學的本質,其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長則需要依靠教育。

  20世紀90年代,“三農”問題浮出水面并逐漸成為全社會最為關切的問題。構成“三農”問題的原因,最為深刻的莫過于政策。解決“三農”問題,歸根結底依賴于政策調整和政策創新。為此,中共中央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后又確立了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接著中國共產黨又闡釋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理念,時至今日又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略與構想。而農村教育問題作為構成“三農”問題的重要原因,更應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

  1986年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001年,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這一決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完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農村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2002年,國務院又作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在這一決定中得到特別的重視與強調。

  2003年,國務院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并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這是進入新世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加強農村教育工作亦因此成為各級政府更重要的政策行動。

  2005年,國務院又發出了《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2006年發布的《義務教育法》將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重要政策上升為法律規定,形成了在法律層面上的農村教育公共政策。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的重大變革與調整,是對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積極回應,它基于解決現階段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并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觀禮村小學教學情況調查

  目前,觀禮村小學設有二、四、五、x個年級。每個年級只開辦一個班。另外,村上還辦有一個私人幼兒園。據觀禮村小學的教師組組長李貴章老師提供的信息顯示,馴龍鎮小學教務辦事處每年都會安排各村小教師負責統計其生產隊0~13周歲的兒童人數。今年我村0~13周歲的兒童總計225人。這當中,幼兒園在讀學生20名(含10名留守學生),二年級在讀學生17名(含10名留守學生),四年級在讀學生22名(含13名留守學生),五年級在讀學生15名(含7名留守學生),六年級在讀學生23名(含15名留守學生)。具體見下表。

  學生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本村共4名教師(不含幼兒教師),但除教師組組長李貴章老師為正式教師外,其余3名均為代課教師。其文化程度均達到初中以上水平。學校教學設施雖然簡陋,但校方仍然大量投資購買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用品以及各種學生讀本和供教師讀閱的報刊雜志。據隨機調查的五名學生及其家長透露,這4名教師全都盡職盡責,不僅誨人不倦。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多數具備了尊老愛幼,關心集體,熱愛家庭等優良行為品質。家長們還一致表示會大力配合老師們的工作,并將為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礎的希望全力寄托于老師。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9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育,而且當今時代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培養優秀的人才,而“農民問題是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問題”,農村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人才的支撐,農村要轉型,必須有農民思想、心態、人格的轉型,這使我們必須關注農村的教育事業。最近,我在我工作的地方建寧鄉作了一次關于農村教育的社會實踐調查,有很大的觸動。

  一事實調查

  我主要在小學詢問了一些情況,在每個班發出四十張問卷,一半是向學生調查課程開設,教師上課情況,及自己對學校、對老師有何建議,一半是向家長調查孩子的作業、成長和發展、對孩子所在班級的教師和學校是否滿意、對當前國家的教育政策有何看法。發出240張問卷全部收回。然后又去了初中對初二學生作了份問卷調查,我的同事們非常支持我的調查。我的問卷共發出了150張,收回有效問卷130張,調查了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對學校的看法,對家長的看法,對現在教育的看法。

  我在鄰居、親戚和我班學生家里對鄉親們作了許多詢問,并和老師們作了一些探討,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發現了不少問題。

  二調查結果

  1、小學的調查情況

  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85%的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上課積極,能夠自覺地獨立完成作業,1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有時需在家長的督促下才做作業,5%的學生害怕學習,節假日總是不能完成作業。100%的學生認為老師要求嚴格,9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按照課程表上課,尤其是體育和藝術,并且希望老師能夠多與同學們溝通。

  家長認為現在國家的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學不用交一分錢,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師上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對孩子的要求嚴格。20%的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70%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基本不看孩子做作業,只看最后的考試成績;10%的家長認為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沒有知識照樣能生活。

  2、中學的調查情況

  同學們對我的問卷作了非常認真的回答,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61%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9.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9.5%的學生害怕學習。而且,我在調查中還發現,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6%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其中大多數是男生。關于學習目的,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約一半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約五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就業,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還沒有考慮。約三分之一的同學有考大學的的打算。而有務農打算的學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學習態度上,同學們還都比較認真,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說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為老師講得不好或聽不懂老師的課。對老師的看法上,80%的同學認為老師的講課方法古板,和同學們的交流不多。還有一些同學不理解九年義務教育,說沒有學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學覺得家長教育很不得當,只關注自己的成績。

  許多鄉親認為有了錢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里農活家務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很難再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家長表示高中和大學高額的學費是他們更愿意認孩子學習一點專業技能(比如電工,修車,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三問題與分析

  (一)關于對學生的分析:

  1、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對同學們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愿望,約一半的同學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既興奮又陌生,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后

  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對未來感覺比較迷茫,學習目的不明確,與老師家長溝通不夠。

  (二)關于對家長的分析:

  1、只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思想道德建設。

  他們衡量一個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課的成績,總認為文化成績一好能帶百好,這樣的關心,給孩子產生一種概念,學習成績絲毫不能馬虎,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能受寵,家長也誤認為,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將來就能有出息,因而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擺不上位置,更談不到抓到點子上了。

  2、家長思想道德行為的誤導

  目前,農村家庭教育中對未成人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風水,,特別是農閑季節,有的家長有時還讓孩子“弄兩把”,缺乏孝敬意識,見利忘義等,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三)關于對老師和學校的分析:

  1、專業教師不足

  我們小學特別是在低年級和村小的學校普遍存在一個老師包班的情況,一個老師“包辦”所有科目。而且代課老師隊伍龐大。

  2、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正如我們幾個小學校長所言:村小的學校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占了絕大多數。而且他們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信息閉塞,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又沒有高素質的后備教師隊伍。

  四解決辦法分析

  1、制定合理標準,任用優秀教師人才。

  根據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制定嚴格的考試考核辦法,吸引農村中具備小學教師資格的人員受聘,堅決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課教師,甚至是公辦教師,以打開被擠占的編制空間。并且增加政策導向,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向基層,為農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優化教師隊伍,開足開全課程

  按照國家課程要求,配備各科專職教師,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課程,尤其是農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課程的開發。

  4、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完善鄉規民約,純正家風、民風,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納入鄉規民約,農民道德評議會把每個家庭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項評議,并且及時反饋到每個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規范每個監護人的言行,消除少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使未成年人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五總結

  農村教育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黨和政府一直關注解決的問題,我從自己身邊的事實出發,對周圍的農村教育有所了解,提出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這次實踐活動我試圖從學生本身、家庭、老師三個方面分析,可能分析有些膚淺和幼稚,但這是我努力調查之后并查閱相關資料之后才得到的結論,這次實踐活動我也有了很大的收獲。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7-08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7-03

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05-05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3-09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8-15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09-28

我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5-26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19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