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

時間:2023-09-18 16:30:04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鎮工作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1

  為深入了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煉的機會,采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報告情況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于鄉鎮領導干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干部以規范依法行政行為為主,提高干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范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干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為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群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眾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干部認為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為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群眾義務多,宣傳群眾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干部群眾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才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干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干部兼任,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么避而不談,要么憑主觀臆斷,對復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么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后,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咨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需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為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么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干部群眾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干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群眾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愿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干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為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學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托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采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咨詢、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群眾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系;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干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禁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群(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為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2

  為了解鄉鎮人大主席單設后的工作情況,8月23日至30日,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盧知春帶領人事代工委的同志,深入到17個鄉鎮,分別召開鄉鎮人大工作座談會,了解當前鄉鎮人大在貫徹落實縣委人大工作會議和縣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堅持黨的領導,扎實工作、依法履職,推動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人大開展工作的情況

  縣委人大工作會議后,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干部職工學習討論,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半年來,各鄉鎮人大主席團在黨委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和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支持,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鎮黨委高度重視,支持人大主席團依法積極開展工作

  1、鄉鎮黨委切實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

  各鄉鎮黨委把人大工作作為黨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切實加強領導。

  一是黨委定期或不定期聽取主席團工作情況匯報,要求主席團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委的中心工作、政府的重點工作、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以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來開展。

  二是黨委定期研究人大主席團工作,及時解決反映的`問題,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人大實際工作中去。

  三是黨委主動征求人大主席團意見,重大事項認真聽取人大主席團建議,充分發揮鄉鎮人大的作用。劉營鎮黨委在重大事項決策前,要求人大主席團,組織代表進行調研、視察,邀請人大代表座談,為黨委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立新鎮黨委積極為人大代表搭建履職平臺,把人大代表小組活動同黨小組活動、村民代表活動統籌安排,每月村兩委辦公會都邀請人大代表參加,充分聽取人大代表對村務公開、經費收支情況的建議和意見,有效發揮了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和監督的作用。四是黨委積極支持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和人大代表活動,保證代表經費的落實,為人大主席團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后勤保障。

  (二)人大主席團認真履職,工作成效明顯

  1、完善規章制度,人大工作逐步規范。各鄉鎮人大主席團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本地實際,完善了人大主席團工作職責、主席團成員工作職責,建立了開展工作的各項制度和各種登記簿、表冊,各項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依法履職行權,充分發揮人大作用。一是按照《四川省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條例》,半年來,各鄉鎮人大主席團開展活動均達到兩次以上。二是圍繞黨委中心工作、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和人民群眾、難點問題組織人大代表調研、視察、座談,為黨委正確決策提供依據。三是適時組織代表小組開展活動。四是積極開展對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工作監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建設法制政府。

  3、規范召開人代會,組織得當程序合法。一是人代會籌備工作扎實,措施有力。二是會前認真審閱報告,及時提出建議,會中認真組織代表審議,依法作出決定。三是充分聽取代表意見,讓代表說真話,講實話。四是做好人代會資料收集歸檔工作。

  4、切實加強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人代會閉會后,各鄉鎮人大主席團積極清理歸類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及時轉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辦理,經常了解辦理進度,對重要建議、批評和意見主動參與,確保質量,督促落實。隨時了解代表對辦理工作的意見,及時與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溝通,確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到位,落實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隨著鄉鎮人大組織機構的健全,人大主席團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鄉鎮對人大的性質、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鄉鎮人大主席團作用發揮差,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不夠。個別職能部門特別是一些上級職能機構延伸到鄉鎮的部門,主動爭取、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還不強。

  (二)鄉鎮人大主席負責黨委、政府的具體事務較多,真正做人大業務工作較少,從事人大工作的干部人手不夠。

  (三)鄉鎮人大主席單設后,一方面新任人大主席多,角色轉換較慢,法律法規、業務知識不熟悉,另一方面部分人大主席職務升了、級別上了、待遇高了,思想卻退了,認為到頭了,學習不夠努力,工作不夠勤奮,爭名爭利。

  (四)代表履職能力不強,積極性不高,作用發揮不夠。一是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履職能力較差,不知道代表是什么?二是部分人大代表法律意識低,人大知識不夠,不知道代表干什么?三是鄉鎮人大代表小組開展活動不落實,不知道當代表怎么干?

  (五)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和代表活動經費未列入財政預算。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雖然實報實銷,但一些地方代表活動經費得不到落實。

  三、幾點建議

  (一)各鄉鎮黨委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各鄉鎮黨委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上來,切實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依法行政、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來認識人大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人大工作是黨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把人大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和研究人大工作,使鄉鎮人大在代表人民管理地方國家事務中有職、有責、有權。重大決策要征求人大意見,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以增強黨委對人大工作領導的責任心、人大接受黨委領導的自覺性以及人大主動開展工作的積極性。要為人大主席團配備專兼職的人大干部,提供適當的辦公條件,大力支持人大主席團開展工作。

  (二)各鄉鎮人大主席團要堅持黨的領導,依法開展各項活動。各鄉鎮人大主席團要圍繞黨委工作中心、政府重點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依法履職,認真開展好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做到在參與中監督,在監督中支持。加強同縣人大常委會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人大工作的新動向。充分發揮人大參謀助手的作用,認真組織開展代表小組活動,發揮好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進一步樹立人大意識,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擺正位置,主動向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重大事項決策要主動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要認真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要把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費和代表活動經費統一納入財政預算,為鄉鎮人大主席團開展工作提供物質保障。

  (四)各鄉鎮人大主席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各鄉鎮人大主席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以適應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需要。正確處理好黨委、人大、政府三者關系,淡薄名利,當好黨委參謀,積極支持政府工作,腳踏實地地干好人大工作,為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維護和諧穩定,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五)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宣傳,為人大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各鄉鎮黨委要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知識的學習納入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組織部門要把人大干部的培訓列入計劃,適時培訓,宣傳部門要把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法制建設及各級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職務、參與地方國家事務管理等內容列入宣傳計劃,縣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要把人大活動納入報道內容,廣泛宣傳報道營造人大工作良好的輿論氛圍。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3

  xx鎮是汝城縣人口大鎮,與兩省三縣五鎮四鄉一區一場接壤,轄20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7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890人(含xx林場和九龍村),其中已婚育齡婦女6561人。近年來,xx鎮計生工作緊扣“加大力度、夯實基礎、創新特色、保優爭先”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強領導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多管齊下抓計生,在繼續夯實基礎的同時強化優質服務,取得明顯成效。連續9年保持了優質服務鄉鎮榮譽。主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配強人員,落實責任

  xx鎮把計劃生育工作列為頭等大事來抓。一是調優配強計生工作隊伍。安排了5名領導和27名干部成立了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組,挑選出18名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工作熱情高的干部職工組成了計生工作外業常抓隊,村級計生專干平均年齡35周歲,其中85%的具有高中文化。二是嚴格落實計生工作責任。進一步完善了獎懲制度和措施,全面落實“一票否決制”、“責任追究制”,鎮、村兩級都由一把手擔任組長,親自抓、負總責,并與各村簽訂了責任狀,將計生工作任務與獎金、政績相掛鉤,聯系領導、駐村干部一并納入考核。今年,全鎮各村主干、駐村干部每人向鎮財政交納了300元風險責任金。

  二、夯實基礎,優質服務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和外來人員和增多,計生工作面臨著新的的壓力和考驗。xx鎮深入調查了解情況,結合鎮情,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扎實抓好了計生工作。一是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投入40萬元,建筑面積200平方米的計生服務大樓于xx年元月份竣工使用。新增了2臺電腦用于計生臺賬管理,達到計生辦工作人員人手一臺電腦。計生服務所設避孕藥具室,b超室,消毒供應室,悄悄話室。更新了b超機,測孕儀、手術包、康復床等一批設備。全鎮20個村、一個林場一個居委會都組建了服務室,全部配備了避孕藥具箱、工作臺,做到婦檢,藥具發放管理不出村。放環、取環、查孕、婦檢和康檢等不出鎮。二是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截止xx年7月底,共落實“四術”233例,其中上環133人,女扎65人,流引產35例,征收社會撫養費35萬元,認定獎勵扶助對象20人,每人600元存折全部發到群眾手中,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76人,每人60元。加大了“三結合”幫扶力度,落實幫扶資金6.4萬元,認真解決了全鎮全部純女戶子女上學減免費用。

  三、齊抓共管,控量提質

  xx鎮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多,xx年上半年外出務工流出人口2186人次,流入人口 256人次。針對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認真研究對策。一是部門聯動綜合抓。積極協調督促公安、工商、民政、衛生等有關部門共同抓好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形成“黨政負責,部門配合,群眾參與、優勢互補,齊抓共管”的格局。今年,召集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召開計生工作會議6次,特別針對流動人口、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并開展了專項治理。二是協會領頭群眾治。建立健全了22個計生協會組織,完善了協會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協會活動。充分發揮其聯系面廣的優勢,動員、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計劃生育的.各項管理和監督工作。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在自治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借助計劃生育服務站和衛生服務中心的陣地,為育齡群眾提供生殖健康檢查和服務。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融入文化教育和環境建設中,以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計劃生育政策規定和生殖健康知識,宣傳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以增強其自身生命力和凝聚力,真正使協會在村民自治中唱好主角,做到“兩委”負總責、協會當骨干。今年上半年,共開展計生協會幫扶活動2次,受助會員260人。開展計生協會實用農業技術交流活動3次,有420名會員學到了雜交扁豆、荷蘭豆、雞鴨養殖等技術。并在協會活動過程中宣傳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優生優育知識。使廣大育齡婦女認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的重要意義。三是流動人口流動管。今年與外出流動人口簽訂管理合同518份,合同簽定到位率98%以上。每月對外來流動人口進行地毯式清查。對外出務工育齡婦女,一律要求其每季寄回婦檢證明。上半年先后3次南下廣東、福建,北上郴州、長沙,了解外出務工育齡婦女情況。終止計劃外懷孕35例。有效地控制了計劃外出生。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4

  20xx年,xx省總工會組織部對全省鄉鎮街道工會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對全省14個市州所屬的全部鄉鎮街道工會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統計,對xxx家鄉鎮街道工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對長沙、株洲、邵陽和常德4個市進行了重點調研。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關于鄉鎮街道工會自身建設

  1.鄉鎮街道工會機構情況。目前,全省共有鄉鎮20xx個,街道393個,兩者合計共2412個,全部建立了工會組織。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形式共有三種,即鄉鎮街道工會聯合會、鄉鎮街道工會工作委員會和鄉鎮街道工會委員會,分別有1523個、879個和10個,所占比例分別為63.1%、36.4%和0.5%。省內尚沒有鄉鎮街道總工會。

  2.鄉鎮街道工會主席配備情況。當前,全省2412個鄉鎮街道工會,共有20xx個按同級黨政副職級干部配備了工會主席,占83.6%。其中,由黨委副書記兼任的有792人,占39.3%;由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任的有212人,占10.5%;由其他鄉鎮街道領導擔任的有1012人,占50.2%。全省尚有396個鄉鎮街道工會沒有按同級黨政副職級干部配備工會主席,占全部鄉鎮街道數的16.4%。對198個鄉鎮街道工會的問卷調查統計顯示:鄉鎮街道工會主席的平均年齡40.3歲;具有大學文化的115人,占58%,有大專文化的59人,占30%,有中專文化的24人,占12%。

  3.鄉鎮街道工會干部隊伍情況。全省鄉鎮街道工會共有專、兼職工作人員5285人,平均每個鄉鎮街道工會2.2人;共有專職工作人員741人,僅為全部工作人員的14%;共聘用工作人員513人,占全部工作人員的9.7%。

  4.鄉鎮街道工會會員發展情況。全省鄉鎮街道共有職工214.8萬人,其中農民工120.3萬人;共有基層工會23306個,所屬會員180.8萬人,職工入會率84.2%,會員中農民工87.6萬人,占全部會員數的48.4%。

  5.鄉鎮街道工會所屬基層工會建設情況。截至今年年底,鄉鎮街道工會所屬的23306個基層工會中,獲得各級模范職工之家稱號的共315個,占全部基層數的1.4%。其中,縣級192個,市級115個,省級8個。

  此外,對198個鄉鎮街道的問卷調查顯示,有10個鄉鎮街道工會尚無辦公場地,有7個單位尚無工會的牌子。

  (二)關于鄉鎮街道工會工作

  近幾年來,鄉鎮街道工會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工會組建。接受問卷調查的198個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共組建基層工會2185個,比上年增長10.3%;發展會員83114人,比上年增長4.8%;發展農民工會員46716人,占當年新發展會員數的56.2%。二是維權工作。一方面,狠抓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簽訂工作。接受問卷調查的198個鄉鎮街道工會,有137546名職工與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占全部職工總數的66.7%,其中,20xx年簽訂的64212人,占全部簽訂數的46.7%;有2790個基層工會與單位行政簽訂了集體合同,占全部基層數的60.4%。另一方面,積極進行侵權個案的職工權益維護工作。20xx年,198個鄉鎮街道工會共進行個案維權862起。三是扶貧幫困。198個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共向16129名困難職工送慰問金193.7萬元,大米229萬斤,衣服3萬多件。四是開展文娛體育活動。

  (三)關于鄉鎮街道工會經費

  從長沙、湘潭、邵陽、岳陽、常德、懷化、婁底和湘西8個市州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20xx年,8個市州的1537個鄉鎮街道工會經費共計797萬元,平均每個單位5185元。街道工會的經費情況好于鄉鎮,274個街道工會平均有經費9056元,1263個鄉鎮工會平均只有經費4345元,前者是后者的兩倍多。另外,鄉鎮街道工會經費受地區經濟的影響,存在區域不平衡性,經濟發達的地區比經濟落后地區要好。長沙市的165個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平均有經費23260元,是8個市州平均水平的4.5倍。懷化、湘西的情況最差,兩市州的494個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平均只有經費1487元。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上級工會下撥經費,約占27%;二是同級行政撥款,約占42%;三是本級收入,約占2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鄉鎮街道工會定位模糊。全總規定鄉鎮街道工會是一個介于地方工會與基層工會之間的工會組織。既可履行地方工會的職責,如組建工會、代表下級工會等;也可履行基層工會的職責,如簽訂區域性集體合同,建立區域性職代會等。但具體操作時存在一些困難,一方面,一些地方沒有為其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導致其開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

  一方面,由于鄉鎮街道工會履行基層工會職責的法律依據不充分,導致其作用難以發揮。

  2.工作人員缺乏。一是兼職人員偏多,全省70%以上的鄉鎮街道工會的工作人員是兼職的。二是部分專職工作人員素質偏低,不能勝任工會工作。

  3.經費不足。一是無規范、穩定的經費來源。在現行的工會體制中,鄉鎮街道工會是一個特殊的

  層級,既不屬于基層工會,也不屬于一級地方工會,基層工會60%的留成經費和地方工會40%的分成部分,鄉鎮街道工會都不能分享。目前,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同級政府補助撥款和上級工會下撥經費,而《工會法》和相關政策對這方面的規定又過于原則和籠統,因此,經費來源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既不規范,也不穩定。二是可用經費嚴重不足。我省除少數經濟發達地區以外,大多數鄉鎮街道財政只有“吃飯”的錢,而沒有辦事的錢。除少數財力稍好點的鄉鎮街道財政能給工會補助一點經費外,許多鄉鎮街道本身不具備這種財力,向工會補助撥款只能是一種侈談。縣級工會因自身經費有限,向鄉鎮街道工會下撥工作經費也只能是象征性的。

  三、幾點建議

  1.明確職責,進一步規范鄉鎮街道工會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總《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工作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的職責,結合各地實際,切實加強鄉鎮街道工會規范化建設。建議全總在修改《中國工會章程》和提請全國人大修改《工會法》時,進一步明確鄉鎮街道工會的法律地位,將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2.落實工作人員,確保“有人”辦事。鄉鎮街道工會是否有人辦事,是鄉鎮街道工會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一是要按同級黨政副職的要求,選好配強鄉鎮街道工會主席。二是要爭取各級黨委的重視和組織、人事部門的支持配合,落實鄉鎮街道工會工作人員編制,確保每個鄉鎮街道工會有一名專職工會干部。不能在編內解決的,要在組織、人事部門的支持下向社會公開招聘工會工作人員。三是要明確兼職工會工作人員的職責要以工會工作為主,其他工作為輔,把主要精力用在工會工作上。四是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的培訓,提高鄉鎮街道工會干部的素質。同時,組織人事部門要轉變觀念,要把熱愛工會工作、德才兼備的干部選配到工會工作崗位上來。

  3.明確經費來源,確保“有錢”辦事。鄉鎮街道工會普遍無錢辦事,已成為制約鄉鎮街道工會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的一個瓶頸,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必須切實解決好這一問題。要從源頭抓起,通過制定政策,進一步明確鄉鎮街道工會的經費來源,確保鄉鎮街道工會開展工作必要的經費。上級工會要加大對鄉鎮街道工會的扶持力度,要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鄉鎮街道工會要積極爭取鄉鎮街道財政的支持,為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補充。同時,要加強對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管理,把有限的經費真正用到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刀刃上。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5

  為了了解鄉鎮對這次鄉鎮撤并工作的反映,市委辦、市委政研室組織人員于近期走訪了有關鄉鎮。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于后:

  一、鄉鎮高度重視,干群普遍關注這次鄉鎮撤并工作

  調查中,鄉鎮的干部群眾對這次撤鄉并鎮工作,總體反映是積極的。大家普遍認為,鄉鎮撤并是我國改革的大勢所趨,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廣大干部群眾目前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所走訪的鄉鎮都表示要服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認真按照上級要求把工作做好,金風鄉、駕虹鄉、土橋鄉、徐渡鄉、沿江鄉等都召開了班子成員會,從正面教育引導大家,堅持工作,堅守崗位,嚴肅紀律,嚴禁亂發財物,要經得起改革的考驗。從調查的幾個鄉鎮看,目前,沒出現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和現象。

  鄉鎮的干部群眾在理解、支持撤并工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擔心:

  一是擔心被撤并后受歧視。據一些鄉鎮主要領導反映,干部對過去“天時、地利、人和”的工作環境存在留戀心態,對過去的工作難以割舍。部分干部群眾可能有被“吞并”的感覺,在心理上可能存在暫時的不適應。部分干部擔心合并到其他鄉鎮后在工作安排、福利待遇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對待。部分干部職工擔心分流后得不到妥善安置。部分干部認為如果僅限于撤并的鄉鎮內部調整干部,會影響鄉鎮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擔心被撤并后影響發展。駕虹鄉、沿江鄉等邊沿鄉鎮部份干部群眾擔心撤并后,會出現社會治安更加復雜,群眾辦事更不方便的現象,場鎮人氣、商氣等受到影響,與外市縣區毗鄰地區的傳統商貿經濟聯系和人員交流會逐步削弱,影響區域發展。駕虹鄉反映,近幾年鄉域基礎設施發展較快,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發展勢頭良好,而擬合并的鄉鎮在鄉道等基礎建設方面欠賬較多,部分干部群眾擔心合并后,會削弱駕虹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影響經濟發展。大樂鄉認為,本地區電力資源充裕,以光明光電為重點的工業企業發展較好,經濟結構與以花卉苗木為重點的臨近鄉鎮有區別,合并后不利于發展,從交通、產業、區位特點等方面看,向S106線方向發展,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有利于區域長遠發展。

  三是擔心影響鄉鎮債務化解。有部分債務較輕的鄉鎮擔心,合并到債務較重的鄉鎮后,引起債權債務關系混淆,不利于調動鄉鎮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影響鄉鎮債務的化解。

  四是擔心鄉鎮撤并流于形式。部分干部認為,如果只是換一個牌子,換一個名稱,而不作機構和人員的改革,鄉鎮職能就很難轉變,應借鑒XX市和外地鄉鎮撤并和機構改革的經驗,使這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幾點建議

  1、鄉鎮的`行政區劃調整應考慮長遠、兼顧現實,強化中心、消減弱小,做到幾個結合

  一是與推進城市化相結合。充分考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轉移農村人口的需要,做大做強現有城市(城區)和青城山、石羊等區域重點中心(城)鎮。考慮遠期發展,城區按50萬人以上城市人口、青城山按20萬以上城市人口、石羊按10萬以上城市人口規模進行規劃布局調整。要考慮到將來進一步調整合并鄉鎮的可能,逐步弱化不具有區位和產業優勢的鄉(集)鎮的區域中心功能,城市邊沿的鄉鎮應盡量向城市靠攏,農村中心村的規劃建設應與中心城鎮的發展和工(產)業集中發展區域的建設相結合,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提高城鎮基礎設施投入效益。

  二是與產業布局調整相結合。充分考慮全市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輕型加工業(包括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服務業、糧油種植業、畜牧養殖業、花卉苗木和經濟林果種植業等產業帶(區)的發展,使之逐步形成規模優勢。鄉鎮撤并工作要充分考慮鄉鎮合并后,其資源、交通、經濟、發展基礎等因素的互補性,真正有利于發展。

  三是與吸納市境外經濟要素相結合。我市在平原方向與彭州、溫江、崇州接壤,市境兩邊,誰的發展速度快,誰的經濟活躍,誰的基礎條件好,誰的吸附力就強。駕虹從以前被別人吸附到現在吸引別人就是一個好的開端,而大觀與街子相比就缺乏較強的吸附力。因此,對街子、柳街、沿江、土橋、崇義、天馬、駕虹等邊沿地區的發展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使撤銷鄉鎮建制后也要制定和落實政策措施,增強這些地區的吸引力。要充分考慮邊沿鄉鎮在邊境貿易、邊境形象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所起的重要作用,防止出現經濟和社會治安的出現“空白點”。沙西線延伸線和沿江大橋的建設應盡快進行。

  2、合理設置服務管理機構

  鄉鎮撤并后,已撤鄉鎮,可設立黨總支和辦事處,公安派出所、司法局、農業服務等服務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設立好服務窗口,以方便群眾。

  3、有序精簡鄉鎮工作人員

  借這次鄉鎮機構撤并的機會,精簡全市鄉鎮工作人員,既可以減少干部自身壓力,又可以減少新一屆鄉鎮領導班子面臨的矛盾。

  對人員的分流應統一政策、明確界限、分別實施,以精減干部職數為主,一個鄉鎮宜只保留20人左右。可采取先領導干部,再一般干部,后事業單位的順序進行。

  對鄉鎮班子,不宜簡單組合,建議對全市各鄉鎮班子予以通盤考慮,全面調整,優化組合。

  多種途徑分流人員:對到一定年齡的人員實行“一刀切”,予以離崗;對愿意買斷工齡的,實行貨幣化一交性安置;對市級部門直管的國土、廣電等鄉鎮事業單位人員,由所屬市級部門自行解決,妥善安置,否則,財政在劃撥經費中扣減其經費;對鄉鎮、市級部門自聘人員進行全面清理,今后一律不準自聘人員(鄉鎮治安聯防人員除外)。

  4、從速進行,減少負面影響

  鄉鎮撤并工作要行動迅速,盡快入軌,穩妥推進,否則會影響社會穩定和下半年全市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

  目前,各鄉鎮正在進行產業布局規劃,建議此項工作暫緩進行,在鄉鎮撤并工作基本結束后再進行。

  要對鄉鎮公務用車進行嚴格管理,予以制度化、規范化,建議市上出臺鄉鎮公務用車管理辦法,防止公務用車中的腐敗滋生和鄉鎮的惡性攀比。

  鄉鎮撤并后,要切實加強對鄉鎮的管理,引導其職能的盡快轉變,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要加強鄉鎮“一把手”和“班子”的目標管理,特別要把“鄉鎮債務”和“經濟發展”納入一級目標,予以逗硬考核農民那么,逗硬獎懲。

  5、加強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對此項工作加以宣傳、報道。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6

  4月,鐵嶺市廣電局由副局長史茂存帶隊一行三人赴西豐縣對當地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改革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與當地廣電局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聽取了情況介紹,并深入到農村查看了涼泉鎮廣播電視站的運行情況,收獲較大。從調研的情況來看,該局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快西豐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步伐,在市廣播電視局的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結合實際,認真思考,大膽嘗試,以改革總攬全局,以宣傳工作為中心,以垂直管理、城鄉聯網為重點,以規范化管理、優質服務為保障,努力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積極穩妥地探索出廣播電視改革發展的新路子,開創了西豐縣廣播電視事業的嶄新局面,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一、實行垂直管理前的基本情況

  西豐縣地處山區,地理位置偏僻,致使無線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與覆蓋受到嚴重制約。廣大群眾信息閉塞,看不好甚至看不到電視(廣播也是一樣),不但經濟上欠發達,而且文化上也相應貧乏,在全省屬于貧困縣。

  20xx年以前,由于"五站"下放,鄉鎮廣播電視站歸鄉鎮政府管理,縣廣播電視局只負責技術上的指導和幫助,鐵嶺臺、西豐臺的覆蓋率不到20%,廣大農村群眾收看不到鐵嶺臺、西豐臺的電視節目,有的甚至收看不到省臺和中央臺的電視節目,有的只能靠自家的天線接收信號,老百姓常常是"聽完聲,看完影,不知哪個省"。當時鄉鎮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不平衡、管理混亂、鄉鎮廣播電視站的狀況是"二個多,三個不一樣"。"兩個多":一是衛星地面接收站多,全縣共有148個接收站,各自成網,各自為政,不便于管理,存在著嚴重的私播亂放現象。二是債務多,負擔沉重,有的站債務高達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全縣18個鄉、鎮廣播電視站共有債務334萬元。很多電視站難以正常運營,面臨著倒閉和轉播不了的危機"三個不一樣":一是管理不一樣。全縣18個鄉鎮站沒有規范的管理體制模式,由于建網投資渠道五花八門,管理和運營也是千差萬別,在當時安裝有線電視的222個行政村中,屬村管的就有52個,還有相當一部分承包給個人進行經營,工作無計劃,無章程,運營無序。二是轉播節目套數不一樣。由于設備陳舊(一個村一個小前端)、網絡老化(電纜網),故障率高,信號不好,收視質量極低,有的模糊不清。轉播電視節目套數存在很大差異,多的也就5—10套,少的只能收看到1—2套節目,市、縣臺的節目在鄉鎮根本無法收到,廣大農民無法了解和掌握市委、市政府的方針政策、重大決策輿論宣傳作用根本無法發揮,服務本地區、本縣的意義不大,群眾意見很大。三是收費標準不一樣。 收費3元到10元不等,隨意性很大,由于接受信息不好,有的用戶根本就不交收視維護費,造成資金匱乏,維護沒有費用,運行不良。總的來看,管理混亂,運行無序,雜亂無章,網絡難以維繼,轉播工作隨時都有癱瘓的可能。

  二、實行垂直管理工作情況

  xxx年西豐縣廣播電視局新的領導班子面對全縣廣播電視的現狀,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與論證的基礎上,大膽的提出了建立全縣城鄉一張網,統一轉播方式,對鄉、鎮廣播電視站全部上收實行垂直管理的意見,并報請了縣政府,20xx年3月20日西豐縣政府常務會通過了這個意見,城鄉有線電視光纜聯網工程被縣政府列為20xx年為民所辦的十二件實事之一。西豐廣電局迅速展開工作,兩條戰線同時進行城鄉聯網工程,他們面對現實,采用租用光纖、借雞下蛋的方式,租用通信公司光纜約394。7公里和吸引較有實力深圳優聯寬帶網絡公司資金投入,逐年償還的方式,解決了縣、鄉、村聯網的問題,鋪設光纜921公里,取消了所有的鄉、鎮、村、屯的小前端,將縣臺轉播的非常清晰的31套(包括市臺的一套新聞綜合頻道節目)有線電視節目傳送到全縣18個鄉鎮、174個行政村和560個自然屯。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了100%,實現了全縣城鄉一張網、信息傳輸一盤棋的設想,解決了廣大農民看電視難和看不到的問題,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由于光網到村,信息質量提升,傳輸套數的增加,吸引了農民紛紛入網,目前已達到50。552戶,入戶率達到67。2%。

  縣局對鄉、鎮廣播電視站垂管工作,他們首先以電話通知的形式,對各廣播電視站財物實行凍結。并在財政、審計、監察、人事、編委等部門的配合下,兵分三路,迅速展開了對全縣20個農村廣播電視站的全面接收工作。從3月末開始至5月末結束,僅用2個月的時間,全縣20個廣播電視站全部接收完。共計接收在編人員70人,固定資產392。97萬元,外債343。25萬元。其中個人承包的安民鎮、平崗鎮廣播電視站,個人投資部分由廣播電視局一次性付現金73萬元。西豐縣廣播電視局的主要做法是:

  1、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首先從問題少、容易接收的廣播電視站入手,先易后難,僅用5天時間就接收了12個廣播電視站,從而打開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2、堅持集中會戰、逐個擊破的原則。對于接收難度較大的個人承包的廣播電視站,在請專家對其投入情況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實行各個擊破。首先解決難度較大的安民鎮廣電站,承包人原準備上法院解決問題,經過幾次做工作,政策交待,,承包人終于同意以評估價格一次性返還后交出有線電視網絡,其后平崗等廣電站也順利收回。至此20個廣電站全部接收完。

  3、紀檢、監察介入的原則。突出財物接收,保證接收質量,在接收過程中,各站外債審核時,堅持查原始憑證,明確收支去向,對不合理支出堅決不予認可。在接收過程中,個別站出現了搶收費頂替債務的現象。紀檢監察及時介入,維護了工作的正常運轉,保證了接收工作的順利進行。

  4、堅持邊接收、邊管理的原則。保證接收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保證人員的相對穩定,原先用的臨時工暫時繼續工作,保證了有線電視網絡正常運轉。其次是配齊站長,個別不勝任的也及時地做了調整,局里下派5人任站長,共計調整10個站的站長。調整后的站長年齡降低,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為今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礎。三是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強了對各廣電站的規范管理。

  三、實行垂直管理改革的成果與優勢

  1、管理更加規范、科學,運行機制趨于完善。實行垂直管理后,西豐廣電局為加強財務管理,制定了《農村廣播電視站財物管理制度》,財物實行報賬制,并對收視費、招待費、差旅費等費用的收支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為加強站長的管理,考核各站取得的成績,制定了《站長責任制》,體現了獎罰分明,調動了各廣播電視站長的積極性。為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制定了《站長聘任制度》和《安裝維修服務制度》。為幫助各站解決實際困難,先后投資20多萬元,用于改善各農村廣播電視站的辦公條件。為規范收費,提高科學收費水平,先后投資6萬元在6個農村廣播電視站實行了微機收費。兩年來,農村各廣播電視站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20xx年農村收視費實現收入267。8萬元,20xx年農村收視費實現收入突破550 萬元,安裝費20 萬元,同比增長105 %。以西豐縣涼泉廣播電視站為例,未垂直管理前有正式職工3人,臨時工3人,能接收7套電視節目,管理混亂,債務高達25。4萬元,網絡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只能覆蓋不到3個村,電視效果根本無法保障,老百姓很不滿意。實行垂直管理后,調整了不勝任的原站長,縣局投入資金10多萬元,對癱瘓的網絡進行了改造,鋪設光纜39。2公里,將31套有線電視節目非常清晰地輸送到涼泉各村屯,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身邊的突發事、感人事,了解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滿足了老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需求。對此,用戶主動交費的積極性顯著提高,20xx年半年時間涼泉廣播電視站就完成收視費26。6萬元,20xx年36萬元。

  2、網絡管理得到加強。實行垂直管理后,廣播電視局還對各鄉鎮處于癱瘓的網絡逐步進行了維修改造,確保了有線電視信號的正常傳輸,讓老百姓收看到了聲色俱佳的電視節目。

  3、統一了收費標準。按照市物價局批復每個終端收取10元收視費,從而形成了正常的資金積累,現在無論哪個鄉鎮網絡出現問題都會舉全局的財力、物力、人力加之維護保障,這一點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個鄉鎮都無法辦到的事情。

  4、輿論宣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城鄉聯網后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聯網、垂直管理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當地的新聞節目很快就能通過廣播電視節目讓百姓"家喻戶曉",及時了解和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及天下大事。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7

  一、當前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問題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問題作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征地補償。隨著道路建設的發展和工業開發、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建設性項目征地范圍逐漸擴大,但由于不同期項目的補償政策不統一,就容易引起農民的不滿情緒。征地補償問題牽扯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在這個問題上是空前團結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現為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如果處理不妥,將可能會激化為xxxxx。從我鎮信訪形勢來看,反映土地方面問題的占相當一部分。村干部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因為群眾認為他們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講話,因此對他們不信任,有發言權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們在處理涉及征地事件時,一定要千萬謹慎。

  2、農村村務公開問題

  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農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多數農民對于這項關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當關心。但是,在有些村組,村干部卻對這項工作并不熱心,所以造成村務尤其是財務的公開不規范、不徹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發群眾上訪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

  3、農民法制意識問題

  雖然法制建設在農村逐步加強,但受觀念影響,部分農民還不習慣用法來解決爭端,而依靠單純的私力解決,明明違了法,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4、農村干部的工作問題

  一方面有些鎮村干部工作作風飄浮,群眾觀念淡薄,工作方法簡單,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關系緊張;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虛作假,要么侵犯農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農民的對立面。

  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加上農村文化的相對缺乏,賭博迷信、賣淫xx等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蔓延,已成為誘發多種犯罪的社會毒瘤。

  6、勞資矛盾問題

  我鎮屬于工業經濟發展鎮,基本上每家農戶都有人在企業工作,農民與企業主之間因工作、報酬引發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時由于目前辦企業的門檻較底,開關廠比較多,勞動法律制度執行不徹底,企業職工(農民)的權益不能有效保障,導致了群眾性事件的加劇。

  7、外來人員管理問題

  近幾年,我鎮的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穩定工作的壓力,主要包括流氓惡勢力、衛生防疫和計劃生育等。

  二、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1、經濟上的因素

  經濟的發展,拉大了貧富差距,加上外來人員大多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而來,巨大的差異特別是暴富的榜樣激發了人們對財富的欲望,與此同時,人們的致富能力卻顯得不足。這種欲望與能力的不相稱,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就導致不講信用、坑蒙拐騙和偷盜搶劫丑惡現象的增加,引民不穩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沒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來大民主。群眾有氣就要出,我們的辦法就是要使群眾有出氣的地方,有說話的地方,有申訴的地方。總之,要讓群眾能經常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會來大民主。群眾把氣出了,問題盡可能解決了,怎么還會有在民主呢?而從目前來看,鎮村干部下組入戶少了,針對農民的會議也開得少了,與農民面對面的溝通少了,群眾直接向干部和組織反映情況的機會也少了,農民參與政治的.渠道相對變窄了。這就使得農民對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尋求正規渠道、手段解決問題,造成群訪、圍堵公路等xxxxx的增長。

  3、文化上的因素

  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對農民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沖擊和影響。農村社會分化帶來多元化的社會形態,農民的社會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觀念亦面臨分解與重建的過程。但是由于規范的制定遠遠落后于變革的速度,舊的價值觀念喪失對大眾的內在約束力,而隨著外來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傳播,廣大農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結構將會不斷趨于豐富和多元化,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甚至相反的價值觀念也會大量涌現,致使各種觀念相互碰撞與沖突頻發。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準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在許多方面相背離,使得人們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義與利等重大問題上愈來愈向后者偏移,農村各類關系的調節由道德杠桿為主逐步演變為利益杠桿為主,利己主義思想逐漸抬頭。于是在圍繞宅基地、承包田、農民負擔、計劃生育、投工投勞等利益,產生了干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等諸多矛盾體。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導致經濟、民事糾紛上升,不穩定因素增多。

  4、組織上的因素

  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的改革極大地震撼和沖擊了我國的農村社會結構,各結構要素之間恒定的關系不復存在,分化與整合之間

  難免會出現失衡與失調現象,從而導致農村社會穩定難以持續維持,大量非穩定因素產生。進入社會轉型期之后,組織結構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經濟組織和民間組織,其結構模式多樣化及異質性特點十分明顯。實際情形是農村政治體制改革仍處于滯后狀態,作為國家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組織,及農村自治組織的村,在農村政治結構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別農村自治還在試驗階段,不能有效地整合農村新興的各種社會力量,就無法相應提供足夠的參與管道,致使沖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極易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農村的穩定。

  5、制度上的因素

  村級組織對社會穩定工作重要性缺乏認識,治保會、調解會力量不足、戰斗力不強,護村隊、護廠隊作用沒有發揮,各項工作措施沒有落到實處,導致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基層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實處,重宣傳輕管理。許多措施和制度在制定或者評比、掛牌后,就不注意加強經常性工作,出現號召多,過硬措施少,指導、推動、督促、檢查的力度更加不夠,造成責任不落實、工作沒人抓,引發安全責任事件。

  三、發揮基層黨委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主要措施

  1、完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社會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繼續發揚黨內民主,擴大群眾參與,深入實踐和推進村黨組織班子的直選 工作,夯實黨組織的群眾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治保會、村調委會等基層綜治機構建設,選好配強治保會主任、調委會主任,充實人員力量,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綜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們的地緣、人緣優勢,發揮他們在維護基層農村穩定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組建治安義務巡邏隊,充分挖掘民力資源,利用廣大群眾參與治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組織志愿者隊伍,結合各地實際,開展重點部位、重點地段、重點時段的治安巡邏。要發揮派出所、社區保安隊,作為治安巡防的主力軍作用,做好本轄區范圍內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時完善健全農村群防群治網絡。

  2、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通過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會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文明示范戶、衛生示范戶評選廣泛開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用先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占領農村,推動農村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學校教育,注意對青少年的教育保護,預防違法犯罪。

  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在民主和法治的社會里,權利的行使與義務的履行一樣,都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穩定。人民群眾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穩定也就有了保障。而恰恰是當人民的民主權利沒有保障時,社會會陷入混亂。我們一定要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完善村級組織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提高決策水平,深入實施村務公開工作,提高村務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權利和民主權利。

  3、加強農村法制宣傳

  要以開展民主法制村建設為契機,針對農村和農民的特點,以普法為先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在普法的內容、形式、組織領導等方面都要有所創新。首先在普法的內容上,應著眼于提高廣大農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圍繞農業、農村中心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教育活動。著重抓好五大類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類的法律知識,二是維護穩定類的法律知識,三是民事經濟類的法律知識,四是基本國策類的法律知識,五是農業生產類的法律知識。通過這些與農村工作、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大提高農村群眾的法律知識水平,增強農村群眾的法制意識和觀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對村干部和普通村民應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組織集中學習培訓的方法進行,對普通村民則可由村干部帶動學法,向村民宣講法律知識,并利用有線電視、廣播、宣傳欄、圖片展覽、印發法制宣傳資料,舉行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開展經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傳教育,寓教于樂,使普法教育滲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農村普法的組織領導方面,農村基層組織應落實相關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學法制度、普法考試制度,落實一個固定的普法教育場所,建立一個固定的法制宣傳欄,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經費等,從而推動普法教育活動正常有序開展。加強村規民約的建立完善,從源頭上加強對不穩定因素的控制。

  4、加大對農村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

  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緩解和減輕群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努力提高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解決群眾后顧之憂。推進鎮慈善分會和愛心助學基金建設,擴大受益面。

  5、深化平安創建工作

  推進平安村(居)創建工作,鞏固創建成效,在創造特色、探索經驗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個地方和單位、每項活動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營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治安環境。創建過程中要切實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充分發揮村(居)委會、調委會、治保會等組織的作用,加強對黨員群眾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

  加強司法所建設,強化為農服務的法律援助職能,做好重點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歸正人員、涉毒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落實防范控制措施,防止、減少重新違法犯罪;加強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中心建設,做到底子清、臺帳齊、責任明。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農村惡勢力,堅持從重從快的的嚴打方針,對農村各種黑惡勢力團伙及其成員,進行全面及時的打擊,徹底摧毀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及其殘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別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技防促防范,通過安裝電子監控裝置等高科技手段,對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門實行全天候監控,提高專業防范水平。

  6、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要完善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發性、xxxxx的處置預案,建立健全不穩定因素排摸機制,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同時堅持集中排查和經常性排查相結合,及時掌握新問題、新矛盾。加強司法信訪聯動中心建設,完善調處網絡,發揮綜合優勢,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穩定評估預警體系。

  創新解決矛盾的體制改革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糾紛雙方自主談判協商制度,由鄉鎮或村為糾紛雙方提供一個平臺,鼓勵農民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解決問題,并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從法律服務市場尋求解決辦法,即政府面向社會將糾紛作為標的進行招標,由中標的社會法律中介機構負責解決糾紛。

  總之,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對我們基層黨委執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檢驗,我們一定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做好維護農村穩定各項工作,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8

  居強鄉鎮敬老院建設和管理,是關愛農村五保老人的必要舉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具體行動。**市民政局通過采取問卷調查、組織座談、明查暗訪等方式,對全市**0所鄉鎮敬老院進行了調查,并對鄉鎮敬老院現狀和今后的管理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鄉鎮敬老院建設與管理現狀

  **市現有鄉鎮敬老院**0所,為農村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創造了硬件條件,基本滿足了農村五保對象的養老需求。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農村敬老院“關愛工程”項目建設,農村敬老院得到全面改造,集中供養率大幅度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一)明確經費渠道,供養機制初步建立。目前,五保供養經費已經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為了從機制上保障五保對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建立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增長機制,20xx年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不低于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確定五保供養標準。

  (二)實施“關愛工程”,硬件設施明顯改善。20xx年以來,連續實施八年“關愛工程”建設,先后投入1.83億元,其中省補1.1億元、縣(區)配套0.21億元、鄉鎮自籌近0.52億元,對全市絕大多數敬老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增床位數1.3萬多張,新增附屬設施建筑面積近5.55萬平方米,敬老院硬件建設水平有了很大改觀。

  (三)創新管理制度,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為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內部管理服務水平,**市嘗試對全市農村敬老院按星級進行分類指導管理。星級敬老院是根據敬老院規模、設施配備、內部管理與服務等綜合條件,用星級表示敬老院的等級。目前,全市達到星級敬老院標準的共計92所,占敬老院總數的71%,其中三星級34所,占敬老院總數的37%。**縣**鎮敬老院20xx年獲得全國模范敬老院稱號,**市民政局“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等級管理措施”等做法于20xx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創新獎。20xx年,市民政局根據省廳部署,下發了《關于對全市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工作進行排查整改的通知》,進一步提高全市鄉鎮敬老院建設和管理工作水平。

  二、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目前,全市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主要存在“四缺”現象:一是機構性質缺失。敬老院在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前,均為鄉鎮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納入縣(區)人事部門事業單位管理。機構改革后,取消其事業單位性質。從此,敬老院再無合法“身份”,成為鄉鎮事業單位的“黑戶”,也無權在銀行開戶。二是工作人員缺編。全市每個敬老院平均供養五保對象88人,平均工作人員7.9人,工作人員與供養人員之比不足1:11,對供養人員的衣、食、住等大量服務管理工作只能疲于應付,敬老院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況。加之保險等相關福利待遇沒有解決,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直接導致管理水平下降。三是管理經費缺少。鄉鎮敬老院管理維修經費不足,部分鄉鎮敬老院設施陳舊、功能不全,有的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部分敬老院沒有院辦經濟,每年的供養經費要用于支付伙食費、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經費十分緊張。四是思想觀念缺位。受傳統思想、親屬阻攔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五保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還有少數敬老院不愿接納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對象。有部分敬老院院長多為照顧安排的離崗村干部,工作人員也多為農村留守人員。這些人員往往年齡偏大,文化層次較低,工作能力欠缺,積極性不高。

  三、進一步提高鄉鎮敬老院建設與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要將鄉鎮敬老院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同步規劃,同步實施。依法為鄉鎮敬老院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根據服務對象的數量和需求,配備工作人員,有條件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配備專業社會工作者。鄉鎮敬老院或者主辦機關應當與工作人員訂立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保障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為其辦理相應的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

  (二)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是保證敬老院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加大財政投入,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讓農村五保老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是確保正常運轉經費。財政要按照在院供養對象每人每月一定金額的標準安排管理運行經費和安排服務人員的“三險”經費、修繕經費等。二是合理安排敬老院升級改造經費。縣、鄉兩級政府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分步實施,將經費納入縣級財政社會保障專戶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三)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高、服務好的五保供養工作隊伍。公開招聘管理和服務人員,定期對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其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技能,嚴格落實“兩個公示承諾”項目內容,促進五保供養管理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轉變養老服務理念。社會養老服務既是涉及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大事,也是時代對民政工作的客觀要求。民政工作在社會養老方面要加快“四個轉變”,即養老服務主體由政府向政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轉變,養老體系內涵由單一機構養老向居家養老、社會養老與機構養老相銜接轉變,養老服務內容由單純的生活照料向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系列服務轉變,養老服務對象由傳統的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向全體老年人轉變,開展面向全社會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9

  我廳雙聯聯系點靜寧縣原安鄉,位于靜寧縣北部,南與靜寧縣的靈芝鄉和界石鋪鎮相連,西與靜寧縣三合鄉毗鄰,東北部與寧夏西吉縣的平峰、王民、公易等鄉鎮接壤。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約11公里,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全鄉轄14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有3636戶18225人,現有貧困村11個,貧困人口14580人,貧困面高達80%以上。全鄉共有耕地面積88350畝,人均4.8畝。20xx年底人均年純收入2656元,人均產糧420公斤。轄區海拔在1800米-2100米之間,降雨量在380-450毫米之間,屬西北部寒旱丘陵山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基礎條件薄弱,自然環境嚴酷,春夏連旱秋雨多,降雨量分布嚴重不均,且凍、旱、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干旱,靠天吃飯的貧困山區。目前,鄉政府共有干部職工106名。

  一、鄉鎮干部工作基本現狀

  鄉鎮處在最基層,肩負著維護一方穩定、發展一方經濟的重任,工作頭緒多、困難多、強度大、壓力大。概括起來,可以用“忙、累、窮、難”來形容。

  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部門涉及到的工作都要靠鄉鎮去落實,加之農村工作直接面向群眾,工作情況復雜,導致鄉鎮干部常年奔波于田間地埂、農家小院,上山下溝、進村入戶,尤其是春秋兩季,產業結構調整覆地膜、栽果樹、幼園管理、荒山荒溝造林、行道樹栽植、春季筑路等,時間緊迫,任務集中,量大面廣,三四十天不回家是常有的現象。鄉鎮干部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磨破了嘴皮子,走破了鞋底子。同時,計劃生育工作壓力很大,上面下達了各種考核指標,完不成的“一票否決”,計劃生育可以說是鄉鎮干部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結扎難、上環難、管理難、征費難,面對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計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艱難,讓鄉鎮干部陷入了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還有諸如惠農政策各項軟件資料的完善、低保五保的安排發放、新農合、新農保的征繳等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內容逐年增多,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在完成這些繁重事務時,法律所賦予鄉鎮的權力卻變得越來越小。缺失強制執行力的鄉鎮干部,抓計生靠磨,調矛盾靠講,收社保靠勸,說到底,就是靠一張“嘴”去做工作,結果是身心疲憊,收效甚微。

  累。主要體現在鄉鎮干部工作任務重,休假制度落實不夠,若遇上農忙時節,甚至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很多鄉鎮干部遠離家庭,一心撲在農村工作上,與家人的溝通和照顧少,與家人聚少離多,對父母缺少了盡孝,對子女缺少了教育,對愛人缺少了關懷,收入較低和無暇照顧家人的愧對心態,讓鄉鎮干部苦不堪言。有位鄉鎮干部曾這樣形象的表述自己的工作,“白 黑、5 2、8 x”,白 黑是指白天工作,()晚上加班;5 2是指一周5天工作時間,加上2天雙休日的時間,仍在工作,其實,在鄉鎮干部的眼里就從來沒有雙休日概念;8 x是指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的加班時間,加班的時間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未知數。

  窮。鄉鎮干部的窮,主要表現在收入與支出的差距上。在我所雙聯的靜寧縣原安鄉,鄉政府共有干部職工106名,最高的月工資3890元,最低的月收入1800元;年輕人居多,76人,月平均收入2100元,除去基本生活費,交通工具費用,所剩不足800元,結婚、安家、生子成了他們面臨的生活難題。在靜寧縣城,商品房漲到了每平米4500元,除商品房外,截止20xx年底,共有限價商品房194套,出售對象為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就業無房職工,而在靜寧縣每年考錄高校畢業生600多人,符合條件享受的很少,供不應求,限價商品房平均售價為3100元每平方米,仍然較高。廉租房截止20xx年底共計配售1020套,平均出售價為1210元每平方米,申報條件為:1、具有靜寧縣非農業戶籍2年以上;2、家庭成員之間具有法定的贍養、扶養或者撫養關系;3、人均住房建筑在13平方米以下;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按照這樣的條件,鄉鎮干部無條件享受。公租房20xx年底修成1316套,今年修建800套,因為省上政策沒有下來,暫未配售。對于當前鄉鎮干部的收入待遇,這些來自農村的年輕同志,是很難承受的起如此高昂的房價。為了工作方便,不至于常年騎摩托落下病根,部分干部東湊西挪借來幾萬元,買了小汽車,常年下村,往返于鄉政府和所駐的村子,有的干部所駐的村要20多公里,一年的油費超過1萬元。鄉政府是全額財政撥款單位,也是寅吃卯糧,運行狀況是東倒西湊。每年用于政府運行的資金為18萬元至20萬元之間,僅取暖、車輛加油維修就基本用光。吃飯、用電、用水等,需要一大筆的開支,單純依靠上級財政撥付,維持正常運轉非常困難。但是對于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后續工作則由鄉鎮政府組織實施,諸如道路養護、行道樹的栽植、荒山荒溝治理等,無論是公共服務還是公益事業,離開了資金都將是空談。許多鄉鎮領導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想辦法“化緣”.由此也導致了鄉鎮政府負債辦事,長此以往將難以為繼。

  難。歷經千辛萬苦,層層篩選,擠過這座獨木橋,遠離中心城市,來到偏遠落后的農村一線,勤勤懇懇,埋頭苦干,扎根于基層,一干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大多數鄉鎮干部的真實寫照。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鄉鎮干部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在靜寧這樣的大縣,24個鄉鎮,三分之二的鄉鎮已過百人,提拔使用是非常有限的,一個鄉鎮每年最多1名干部,有的`甚至幾年沒有提拔任用的,導致個別的鄉鎮年輕干部產生了無望思想,在工作中,消極怠慢,辦事效率低下,群眾意識淡漠,宗旨意識不強,根本沒有干事創業的熱情。這部分年輕干部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思想,嚴重影響了基層政府的健康發展。

  二、思考與建議

  鄉鎮政權的強與弱,鄉鎮干部的能與慵,鄉鎮工作的好與壞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和諧穩定。要破解鄉鎮工作出現和存在的困境與難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完善體制機制。一方面建議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既保證產業結構的順利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又尊重農民的意愿,融洽干群關系。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體恤鄉鎮干部實際,調整休假、薪資等生活保障制度。可以根據農村工作的性質,調整休假制度,保證鄉鎮干部在農忙時間應集中抓好農村工作,農閑時間集中補休,使鄉鎮干部每年能夠有一定的休整天數。建議制定切合實際的機關運轉預算支出和鄉鎮干部工資補助標準,綜合考慮鄉鎮干部的職務、工齡、表現、業績等, 制定統一的工資增長制度,解決他們收入不高,生活拮據的困難局面。建議在限價商品房、公租房等方面,適當向鄉鎮干部傾斜,使他們居有定所。

  二要深入改革創新。鄉鎮基層政府應堅持解放思想求新路,大膽創新破難題,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按照大部門體制改革的精神,探索建立鄉鎮政府機構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創新。著眼于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和提高服務效能,重新梳理和劃分政府各項職能,整合職能相近、業務相似的部門,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由一把手負總責,統籌調度工作人員,加強團隊協作,簡化辦事程序、減少中間環節、縮短辦事時間,降低辦事成本,增強工作效能。

  三要理順權責關系。針對當前鄉鎮存在的事權、責權失衡問題,建議相關部門要在深入調研、統籌考慮的基礎上,對鄉鎮的事權與責權關系進一步規范理順,要么收權收責,要么放權放利,對鄉鎮政權應該“管什么、怎么管、管多少”不斷細化和明確,破除單純以“屬地管理”的單一方式、把利益全部收歸上級、把責任無限下放鄉鎮的不合理做法。

  四要積極開源節流。針對當前鄉鎮政權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債務沉重的問題。一是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二是鄉鎮政府應加大農業產業化服務力度,搭建平臺,積極扶持發展種、養、加、運、銷為主的農產品龍頭企業,鼓勵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中小企業投資興業,不斷增加鄉鎮財政收益。三是要提高鄉鎮政府的機關效能,引導廣大鄉鎮干部樹立勤儉節約、高效務實的勤儉節約意識。公司員工培訓情況調查報告和諧家村發展情況調查報告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10

  今年來,全國部分省市取消了農業稅,使鄉鎮干部從比較壓頭的稅費任務中解脫出來,但是,取消農業稅后鄉鎮干部“干什么,如何干”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針對這種情況,近段,我們組織專人對我縣20個鄉鎮工作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發現大多數鄉鎮能順應稅費改革的形勢,積極探索鄉鎮工作運行的新模式,創造了一些好的作法,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工作思路逐步轉向,但在抓落實、見成效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稅前,許多鄉鎮把稅費征繳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來抓,無論是干部力量的擺布,還是工作經費的安排,都把稅費征繳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取消農業稅后,大部分鄉鎮能適應形勢,果斷地把工作重心調整到發展經濟上來,提出集中主攻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的工作思路。但從目前具體實施來看,一部分鄉鎮雖然提出了較好的工作思路,但在如何組織實施,如何抓落實等方面還在徘徊觀望,一下子難以適應工作思路的轉變。

  二、運行機制正在轉變,但在促平衡、促發展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稅前,大多數鄉鎮實行“管線聯村”的運作機制,將鄉鎮所有干部劃分到各個村,村級各項工作都由駐村干部去落實。每名班子成員還聯系分管1—3線。稅費改革后,特別是今年,大多數鄉鎮打破了這種傳統的運作模式。從我們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有13個鄉鎮將干部分成了產業發展組(抓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組、綜合事務組(抓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農村黨建等)3個組,有5個鄉鎮將干部分成了城鎮開發組、招商引資組、產業發展組、綜合事務組4個組,還有2個特色產業比較明顯的鄉鎮將干部分成了煙葉產業組、苗木花卉組、綜合事務組。運行機制經過調整之后,很明顯地突出了改革發展主題。但從運作效果來看,產業發展、綜合事業、城鎮開發3個組因以往有一定的工作基礎,運作比較好,但分到招商引資組的干部,由于有的認為招商引資不確定因素多,勞神費力后不一定見成效,干脆不爭不跑,因此,招商引資這塊工作顯得滯后,從而影響整個鄉鎮工作的平衡推進。

  三、改革分流順勢推進,但在聚能人、優結構上有差距。

  隨著稅費改革的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人員分流也順勢而進。領導職數減少了,干部人數精簡了,但仍然存在部分鄉鎮干部年齡結構老化、能力水平不高等問題,從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XX年底,機關干部在冊人數530人,其中30歲以下的45人,31-45歲的275人,46-50歲的140人,50歲以上的70人。可以看出,部分鄉鎮干部年齡確實偏大。從工作水平上講,相當一部分干部屬于那種只會“管線聯村”的“萬金油”式的干部,思想比較封閉,競爭意識、開拓意識不強,經濟工作能力差,服務本領缺乏,難以幫助農民解決致富本領不高、信息不靈、產品銷路不暢等問題。

  四、干部管理繼續加強,但在改作風、樹形象上有差距。

  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特別是稅費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級各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采取加強教育培訓、嚴格責任考核、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相應的措施,切實加強對鄉鎮干部的管理。但從目前來看,部分鄉鎮干部責任心、事業心不強,認為取消農業稅后,最壓頭的“擔子”沒有了,可以輕松了,上班時看看報,象征性地在機關轉一轉,到村組跑一跑,工作浮于表面。特別是還有少數鄉鎮干部參與請吃請喝請玩,損壞了干部的形象,群眾反映差。

  五、財稅征繳壓力驟減,但在保運轉、減赤字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稅后,曾經是“鐵板一塊”的財稅壓力驟然沒有了,在讓鄉鎮干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內心里又開始擔憂工作經費從哪里來。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20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負債,少則幾十萬,多的上千萬元。只要鄉鎮工作在運轉,那么就要經費投入,小到電話費、電費等辦公經費,大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配套體系建設等方面經費的投入,盡管各級各部門對鄉鎮也加大了投入,但因鄉鎮工作頭緒多,經費來源相對不足,以后工作運轉特別消赤減債的錢從哪里來,90%以上的干部都比較擔憂。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必須要順應取消農業稅后鄉鎮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抓住發展的.新機遇,采取積極有效的新措施,乘勢而上,開創鄉鎮工作新局面。

  一、對鄉鎮干部的職責定位要有新突破。取消農業稅后,鄉鎮干部的工作職責就是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具體落實“三抓”。

  一是抓產業結構調整。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建設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主導工程來抓,在措施落實上要注意做到“兩個轉變”,即調整產業布局要由均衡分布向突出重點轉變,靠農村經濟大戶帶動促發展;指導農業生產要由管種管收向品牌培育、規模經營轉變,靠優化品牌和做大規模促增收。二是要抓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以經濟大戶為依托,大力培育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服務,包括信息、技術和銷售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要抓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尋找發展出路、加快消赤減債的根本舉措來抓,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文優勢,千方百計爭項目、爭資金、爭技術、爭人才,搞活農副產品深加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強農興工之路。

  二、對鄉鎮工作的運行機制要有新調整。

  農業稅取消后,鄉鎮干部要徹底從以往的“催糧要款”任務觀念中走出來,圍繞發展要務創新工作運行機制,要由包線、包片、包村逐步轉變到包產業、包行業、包項目上來,要敢于打破常規,果斷調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抓發展。如有些鄉鎮把工作力量分成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綜合事務幾塊,讓一些思想觀念較新、開拓意識較強、經濟工作本領較高的鄉鎮干部從事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就不啻為一個好的運行機制。因此,各鄉鎮要立足鄉情,根據自身特點創新工作機制。

  三、對鄉鎮干部的教育培訓要有新舉措。

  取消農業稅后,鄉鎮干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抓發展,因此,在要求鄉鎮干部有較強的政治理論素質的同時,必須要有較扎實的經濟工作本領。要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在摸清鄉鎮干部文化科技水平的基礎上,采取聘用專家上輔導課、開展遠程教育、創建科技示范基地、舉辦“學用科技大比武”活動、外派學習考察、實踐鍛煉等形式,對鄉鎮干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企業經營管理、投資融資、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

  四、對鄉鎮干部的考核管理要有新辦法。

  要樹立以政績論英雄的考核理念,建立健全考核管理體系。鄉鎮對干部下達考核指標時,要根據干部個人長處,在實行“因事擇人”的基礎上,科學量化考核內容,合理地配置工作責任金,既要考慮到工作的原有基礎,又要考慮到工作的難易程度,讓干部感到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同時,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自我考核與上級考核、黨組織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定期不定期地對鄉鎮干部所承擔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鄉鎮干部工資福利、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盡可能地拉大獎勵和處罰的差距,特別是對于連續三年處于考核最末位的,組織上要進行談話誡免,并調整崗位。

【鄉鎮工作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農業狀況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鄉鎮07-29

鄉鎮企業調查報告03-22

鄉鎮財政調查報告11-23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0-20

鄉鎮企業現狀分析調查報告07-29

鄉鎮工作職責07-25

鄉鎮教育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精選6篇)11-01

鄉鎮勞動力調查報告(精選6篇)03-18

鄉鎮鄉鎮民政所工作總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