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經典15篇)
在現在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調查報告1
現在,隨著課業的增多,我們畢業班學生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再加上同學都沒有保護眼睛的意識,因此,我們的視力也越來越差。所以,這幾天我在班級里統計了同學們的視力情況。
調查結果
我調查了20位同學。其中,只有2位同學兩只眼睛視力都是5.0以上的,只占我調查人數的10%。而有一只眼睛在5.0以上,另一只在4.0-4.9的有7個。兩只眼睛都在4.0-4.9的有11個。可見同學們的視力情況很不好。
分析
同學們的視力不好完全是因為大家不好好保護眼睛而造成的。同學們寫作業時眼睛里本子因保持35厘米的距離,不能彎腰埋頭寫。長時間看電腦、電視對眼睛也有很大的傷害。很多同學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而視力變差的,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樹立保護眼睛的意識。
建議
不要在暗光下看有強光的東西。若要長時間地寫作業、看電腦和看電視應每半小時閉眼休息5-10分鐘或做一次眼保健操,讓眼睛能休息。
結論
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事,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我們應該馬上就樹立保護眼睛的意識,不然,我們將會永遠地失去光明!
關于小學生上興趣班的調查報告
每到周末,小學生們就會有上不完的興趣班,讓道路上車水馬龍,我很想知道其中的情況,于是我開始了問卷調查。
經過我的調查,城市的小孩一般都要上興趣班,而農村孩子百分之九十都不用上興趣班。報興趣班的數目一般都在八樣以下,多的六七樣,少的兩三樣,但大多數是在三到四樣之間。小學生報得幾乎都是學習類的,比如說:奧數,作文、英語……但是也有人報體藝類的,因為體藝類的內容比較有趣,比如乒乓求、畫畫、游泳等。說到這里,又有疑問了,為什么城市里的小學生幾乎都上興趣班呢?他們是自愿的還是家長要求的?調查告訴我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家長的要求下報的,有些甚至是家長強迫給報的,那么家長為什么要讓孩子上呢?經過我的調查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要上班,孩子沒人帶,一個人在又家不放心;
2、擔心小學生在家里玩電腦、看電視,損害眼睛;
3、 想在暑假里讓孩子學習點知識和技能;
4、別的孩子都報了,就自己的孩子不報說不過去;
可為什么農村孩子就不用上興趣班了呢?據我了解,是因為農村件條不好,沒有興趣班可上,即使有也付不起錢等等理由。
興趣班,就是有興趣的班,家長可不能給孩子盲目地亂報哦,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們覺得上興趣班是一件快樂的事!
關于小學生零花錢的研究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級里出現了一陣不良的“攀比之風”。今天他買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買了漂亮的掛件。那么,同學們的零花錢是從什么地方來的?零花錢的數量又有多少,是怎樣使用的?我們幾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調查問卷,進行全班性調查。
2.采訪個別同學,請他們談談零花錢的使用方法。
3.在網上查找有關同齡人使用零花錢的資料。
4.詢問家人,了解他們對孩子消費的建議。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父母每月收入。據統計,父母每月收入在xx—4000元的占了35%,4000元以上的占65%。
每星期零花錢數量。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每周在5元以下的占25%.每周在5~15元的占47.5%,每周在15元以上的占27.5%。
零花錢的來源。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是父母給的占了80%,從早餐節省的零花錢占了10%,自己賺的占了10%。
零花錢的用處據統計,零花錢主要用來購買零食的占了45%左右,買書的也占了40%左右,用來買玩具和游戲卡的約占15%。
壓歲錢的處理。據統計,同學中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的占35%,存入銀行的約為40%,用于買學習用品的約占25%。
零花錢使用是否合理。據統計,認為自己零花錢用得合理的占了92.5%。認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過合理使用零花錢。據統計,想過合理使用的占了92.5%,沒有想過合理使用的占了7.5%。
四、結論。
1.班級中的同學父母收入屬于中等偏上,生活條件也很不錯。因此,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多。
2.同學們的零花錢數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學的零花錢每周在15元左右。
3.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大多是父母給的,在家里,我們是純消費者。也有部分同學通過勞動來“賺取”零花錢,這一點很好。
五、建議。
1.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零花錢很有面子。但是,由于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應該根據孩子的消費量及用途適當增加或減少零花錢的數量,或讓孩子通過家務勞動獲得零花錢。
2.調查報告還顯示.同學們的零花錢大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同學們應該珍惜父母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不應該胡亂花錢。
3.也有同學會從早餐中節省零花錢,這是不正確的。早餐的營養在一天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早飯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錢不可以從早餐中節省。
4.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零花錢花得合理,但是,據統計,有部分同學會在學校禁止消費的小店中買零食。這樣做,不僅會浪費零花錢,而且有可能損害健康。零花錢應該多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如果還有剩余,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公益捐款。
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關鍵詞:農村小學語言氣氛教育與環境覺悟;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禮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一、一、調查內容設計;(一)調查目的與內容;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的漢,是每一個中;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我對縣鶴鳴山小學、鄉軍大坪九校及筒車坪九校三至六;二、
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言氣氛 教育與環境 覺悟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禮儀之邦。特別是我們的漢語,也是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1973年12月18日,2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漢語為聯合國六種法定語言之一,其他五種語言分別為英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而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是現代中華民族共同的語言,使中國走向世界的標識語言。從中也可以看出普通話多么重要。而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方言復雜,十分需要統一語言。因此,為了了解我縣城鄉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XX年九月至十月我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小學不同年級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其中我采用了問卷、訪談、隨堂聽課等方法。此次調查活動讓我更進一步了解普通話,同時也給我的職業生涯添了一道風景,讓我多了一份責任感。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人們運用共同的語言來交流思想,才能互相了解和組織生產。語言文的運用是否合乎規范標準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隨著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語言文信息技術的不斷改革,對我們的普通話要求也越凸顯出來。要提高國民的普通話水平就得從小抓起,從農村抓起。農村是我們普通話的薄弱環節,而農村小學則是普通話的主要陣地。可是為什么如今的農村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依舊不正,腔不圓,而且有許多不規范的方言和土語呢?故此次我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和問卷等方法,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小學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即使發現問題以及自己的個人意見。
一、調查內容設計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的漢,是每一個中國的驕傲,是一個中國人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與他人交流、交際的必備技能。但在沅陵縣的廣大農村,大多數小學生卻因學習普通話的具體語境不良,學習時間不夠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響,錯過了學習普通話的大好時機,制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認為在教學及管理措施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和研究對策,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我對縣鶴鳴山小學、鄉軍大坪九校及筒車坪九校三至六年級共兩百名學生以及六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對學生主要采取問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師主要是訪談。
然后,跟堂聽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最后為了了解更多,還訪問了一些家長。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發放試卷共兩百份,回收及有效試卷均為兩百份。(——表述交叉了,分開說。)這次調查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憂的是看著他們那一張張天真可愛又沖滿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試卷顯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問題分析: (——刪去)
學生
1、1、在問及你認為普通話的重要性,96%的人認為重要,但在農村卻有4%
的人覺得無所謂。雖然只幾個人,也足看出農村在這方面的淡視。
2、2、 在城里90﹪學生會說普通話,有10﹪的學生不太理解普通話的意思,其實班上學生100﹪的學生都會說普通話,只是有個別學生發音不太準而已。而在農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師、家人等說普通話特別別扭難受。這能說明什么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79﹪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說普通話,例外有21﹪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提
醒下才能說普通話。不說的理由就是不會說就不愿說,不喜歡普通話就不愿意說。
4、18﹪學生在課間能與同學交流使用普通話,也是偶爾會說,偶爾嘣幾
句,一般不會堅持一天。有82﹪的學生在課間不使用普通話交流,
因為普通話說的不流利也就不愿意說,思想意識不強,習慣問題認為本是農村人就應該說土話,沒有人說就是說沒有好的環境影響。
5、68﹪的學生在課后與教師交流時不用普通話,原因是用普通話說不清
楚要說的話,沒有習慣說普通話,意識不強。
6、89﹪的學生在家與家長交流不使用普通話。原因是家庭的影響,家里人都不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沒有習慣說。思想意識不強,認為說普通話沒有必要,在家說土話家長都能聽懂。想法也不對認為說普通話不舒服,別扭。
7、聽到老師用方言上課,有40%的人覺得很親切,卻只有28%的人說老師不敬業??
8、100﹪的學生認為說普通話是好事,這樣看來想改變現狀還是有機會的。
老師 城里:課堂上都用普通話,平時有和老師用方言交流,學校
方面也比較重視,經常舉行一些如詩歌朗誦等活動。
農村:部分用普通話,其他用方言,覺得好交流一些,學校的要求不是很強,但理論上要嚴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強。
家長:52﹪的家長不會使用普通話,48﹪的.家長會說普通話。但62﹪的家長愿意說普通話,38﹪的學生家長不愿意說普通話。
二、問題反思
1、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不良
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農村人,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更沒有意識要說普通話;并且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很多,多數家長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沒踏過學堂門。在學校,老師的年齡普遍偏高,教學也比較古板,思想教落后。教師只要求在課堂上說普通話而且要求不嚴格。在我隨堂聽課的時候有的老師整節課下來沒有一句普通話,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師在課堂上聽學生發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會太在意普通話是否正確。在課后教師自身并不太要求自己說普通話,更不會要求學生在課后與教師交流要說普通話。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平時能說普通話,教師在課間也能要求學生普通話。
2、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時間少,無法進行規范的學習
農村學生接觸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陣地是學校,而在實際中,學生學習普通話和運用普通話,也只有學校這一唯一的堡壘,學習的時間也僅限于在學校上課的幾節課。除此只外,再也沒有學習的場所和學習的時間。僅靠每節課的幾十分鐘,既要學習知識,又要訓練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學習普通話也只能放在附屬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話學習方法,普通話水平難以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3、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夠
學生認為沒有說普通話的必要,認為別人能聽懂就行,不需要時時說普通話。大家不需要說,就可以不說。個別人認為說普通話很別扭,不舒服,不好聽。對普通話不認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這樣的想法。
4、對說普通話產生懼怕感
大部分學生認為說普通話很難。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正確、流利地說出想說的意思,想表達的意思。又沒有人正確的引導鼓勵,長期就形成了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了。對自己說普通話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試著去克服這些困難能堅持說普通話。
三、對策與結論
一 改變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俗話說:“認識是一切行為動機的開端。”學生要學好普通話,需要有正確的認識,需要有較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家長雖不能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較好的語言環境,但不為學生學習設置障礙也算一種支持),要改變學生和家長的認識,需要整合社會的力量。近幾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因普通話不過硬或不會,在外地與他人交流時“不方便”、鬧笑話者不乏其人,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充分使用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開發,或讓他們“現身說法”,或編輯教材印發,讓學生和家長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觸;充分發揮學校的文化傳播的陣地作用,加強對普通話在交際中的實用性宣傳,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營造適合學生普通話學習的良好環境。
二 改革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方式,搭建學習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學校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陣地,學校對普通話重視程度高低,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具體語境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普通話效率的高低。為改變現狀,學校應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搭建平臺:首先,在校園內倡導一律使用普通話,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運用的空間;其次,加強校園普通話學習的環境建設,配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語言角、學校廣播室的建設使用,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再次,開展豐富的語言競賽活動,讓學生有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豐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
三 拓展學習渠道,豐富學習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在不斷改變農村的生活,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拓寬了渠道,學校與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家長會等達成共識 ,讓學生有意識的通過看新聞等方式學習普通話,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學習普通話,“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四 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一支高效的普通話教育隊伍
各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不斷的加強普通話的培訓、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發音方法,更正學生的方言習慣都需要過硬的普通話知識,學校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只有加強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對學生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有學生所屬的具體語境的原
因,也有所在學校的原因,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需要從改變學生的語言環境入手,從改變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入手,從改變學生的所在學校的普通話教育推廣方式入手
讓我們一起努力,放揚我們我們的母語!
學生調查報告2
一、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8%,中學生為55.2%,高中生為70.3%。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近視,與年齡有關系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并調查詢問同學,了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并發癥。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 不合理飲食;
9 在車廂里看書
10 遺傳因素
11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2)在這里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
1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字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三)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3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4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二、 小學生寒假調查報告
三、 1、我們居住的小區文化場所太少,學校或小區組織的活動幾乎沒有,因而我們大多
數同學除了做作業、看書外,就是看電視,不少同學看電視一次長達4小時。電視看多了,會影響我們的視力,還會影響學習。我們當中所參加的社會活動,類型單一,不豐富,且都是父母單位組織的。我們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注我們青少年的成長,為我們提供健康的文化、娛樂場所,豐富我們的生活,也建議同學們少看電視,能合理地安排生活。
四、 2、我們還發現很多家庭的電腦還沒連接上互聯網,原因是家長不放心讓我們上網,
怕我們上不健康網站。我們都知道家長是為我們著想,可家長有沒想到,現在是信息社會,知識瞬息萬變,老師經常讓我們搜集資料,網上能為我們提供大量詳實的知識,幫助
我們更好地學習。我希望學校能向我們的家長宣傳上網的好處,向家長宣傳我們都在“爭做網絡文明小使者”,向家長宣傳在家用電腦裝上過濾網。從統計結果可得知,我們的同學上網都是搜索信息,偶爾玩玩游戲而已,家長請您放心,我們能管好自己的。
五、 3、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上映,引起轟動,不要說我們小學生喜歡看,就
是大人們都爭取去看。適合我們看的電影、電視實在太少了,希望文藝界的叔叔、阿姨們多拍攝一些像《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影視。
六、 4、最后,我們希望同學們下個假期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使假期生活過得更加
充實、有意義。
七、 小學生調查報告精品范文 調查報告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是遇到一些題,一錯再錯,始終不會做?像這種問題應該用錯題集,來幫你。第一可以加深對這道題的印象,可以更加容易做。第二可以在腦子里把它們過濾一次,將不會做的題一次弄懂?...這是一種數學的學習方法。那么,在課堂上有多少同學會這樣做呢?
喜歡用錯題集的同學占不喜歡用錯題集的同學占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七十七
大多數的同學不喜歡用錯題本的原因是:覺得很麻煩,有一些同學甚至還說錯了就錯了沒什么大不了,下次做好就行了,沒必要。其實錯題集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事就應該小題大做,不能覺得沒必要。 我建議應該這樣做:
將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分清錯誤的原因:概念模糊類、粗心大意類、、圖型類、新概念類、等等,并將各題注明屬于某一頁某一節,這樣分類的優點在于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各章節易錯知識點查找,給今后的復習帶來簡便,另外也簡化了“錯題集”,整理時同一類型問題可只記錄典型的問題,不一定每個錯題都記。 老師試卷評講時,要注意老師對錯題的分析講解,思路突破方法、解題的`技巧、及小結等等。并在該錯題的一邊注釋,寫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小學生早餐調查報告
早飯其實很簡單:一杯牛奶、幾片面包、幾片水果??。這樣,就能讓你一上午不忍饑挨餓、疲憊不堪,可是,在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的早餐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例如:有一些家長是由于工作太忙或其它的原因,不能為自己的孩子做早飯;有的家長則是天天給自己的孩子做早餐。對此,我對幾位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詢問,家長對關于孩子的早餐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如下:(一)、做的家長的看法:
1、孩子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應該多補充一些營養,所以,早餐是一定要吃的。
2、如果不吃早餐,上午,孩子就會感到很疲憊。我有的時候早上起晚了,吃不飽,一上午都會感到很餓,感到很乏力。
(二)、不做的家長的看法:
1、大多數家長持漠不關心、滿不在乎的態度。覺得早餐是很微不足道的,吃不吃無所謂。
2、一小部分家長提出應該關心,但是,由于種種其它的原因而疏忽了這一環節。
3、還有的家長提出要馬上改進。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吃早餐的人占少數,那么——你就錯了。
通過調查,在我們五年級(5)班上,一共有33名同學,有一部分的人的早餐不夠科學。其中,吃的一共有16人,在家或在小攤上吃的各有8人,吃的均以包子面包、牛奶、雞蛋為主。不吃的有17人。具體情況如下:
由此可見,在眾多的同學當中,不吃早飯的竟然占到了全班的多一半!這是家長偶然的一次忘了嗎?根本不是,那是家長壓根兒就沒有在意這件事情。而在吃早飯的同學中,在小攤上吃得又占到了一半。大家要知道,小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極其不衛生的,吃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危害。日復一日地吃,一不留神恐怕就會染上疾病。
據資料顯示:按照我國學生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30%左右。而我們(青少年)現在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所以,早餐必須要吃一些有營養的食品。
按照“五谷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這樣的基本原則,我們應該做到盡可能使營養早餐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經日本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平均下來,一餐約占三分之一的熱量。早餐是高熱量的,在吃完之后,燃燒脂肪的速度就會降低,再配合低熱量的午、晚餐,脂肪就不容易囤積。而早餐不吃或吃得太簡單的人,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精神也會比較差;等到午、晚餐的時間,脂肪消耗的能力變差,而又吃進高熱量的食物,結果是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多。早飯是人們在午前進行活動、提高效率的重要能源。如果沒有吃好早飯,攝取的營養不夠充分,就會使人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一定要都吃早餐。營養早餐中應該由粥面類、面點類、冷菜類這三部分組成,在餐后加一、二份瓜果以補充一些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
最后,我祝全天下所有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幸福、快樂、健康地成長!
學生調查報告3
漢,即可以用來溝通,也可以用來欣賞,在我們的生活中,漢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無論是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正是因為這樣,一些人在使用漢時,由于各種原因,把原來要寫的,寫成了另外一個,所以,才出現了錯別。為此,我們小組對我們班同學作業本的錯別作了一次調查研究,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作了統計和歸類,我們發現了造成錯別大概有以下四種原因:
一、由于讀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
比如說“進”寫成了“近”,“珍惜”寫成了“珍稀”等等,我們班同學中出現錯別概率最高的.一組是“即”與“既”,把“即使”寫成了“既使”,把“既……也”寫成了“即……也”等。出現最多的一種現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師每碰到這種情況,都強調名詞前面一般用“的“,動詞前面一般用“地”,動詞和形容詞中間用“得”,可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其實,同音造成的錯別不是不可以預防的,只要在寫同音時,先想一想要寫的這個這個詞的意思,再確定,就不會出現錯別,至少不會太多錯別。
二、形近引起的錯別
“席”寫成了“度”,“期望”寫成了“欺望”,“虛心”寫成了“慮心”等。這種形近,一般都是形聲,老師說了,形聲是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的,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我們在寫句子時要先先想這個詞的意思,再來確定這個的偏旁部首,就不會出現錯誤。如果還是弄不清,就翻翻典,問問同學。千萬別亂寫,否定錯別會更多。
三、由于粗心造成的
比如說,“試”本來沒有撇的,又多了一撇;“武”也這樣,一不小心就畫蛇添足了。有些同學寫了前半個部件,后一半落了寫了。有些同學前半個是寫對的,后半個就會寫成別的了,比如“撕”,寫好提手旁和“其”,右邊就會寫成了“月”部,因為他還以為是寫星期的“期”了。這樣由粗心造成的錯別,還有很多,比如多點少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寫的時候,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因為這個你不會寫,而是你沒有靜心去寫。
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閃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個漢,正確書寫,合理運用漢,讓漢發揮其更大的魅力!
學生調查報告4
春節期間,各街道人山人海,但令人納悶的是乞丐也越來越多了。
一次,竟有三、四個赤膊端著乞丐碗的兒童繞著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又不難看出,那是一種有組織的`“丐幫集團”,那老太婆便一定是“丐幫幫主”了,他們正在開他們的丐幫代表大會,制定乞討綱領。大概過了10分鐘以后,他們便散了。回到他們自己的位置繼續它們的乞討。
更令人可憤的是在公交車站,為了乞討,一個小孩竟為一個年輕人下跪,那好心人便掏出了一角錢投入其碗中,出乎意料的是,那小孩卻嫌錢太少,便抱住了那人的腿苦苦哀求,讓人見了既可憤又可憐,那年輕人只好再掏出一元錢投入了那小孩的碗中,方才離開。
竟會出現這么荒唐的事,我便開始了一次社會調查。
乞丐主要集中在各公交車站、五馬街、人民路這三大版塊,可分為5大主要人種:
1、學生求學;
2、老人乞討;
3、殘疾求助;
4、兒童赤膊求助;
5、賣藝求生。
學生調查報告5
1.反饋時間過長
由于當前教師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師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之外,很多教師身兼多職,加上班主任的事務較多,每天要處理正常的日常工作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對學生的作業施行全批全改,可能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就造成每次作業批改的周期過長,反饋時間短則兩三天,長的竟達一個星期。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正確的得不到強化,錯誤的得不到及時改正,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改作業的信息價值,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2.反饋信息量過小
由于教師教學負擔過重,所謂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點水”一般,簡單劃上對、錯號,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給每個學生的作業認真評論或改正。等作業發下去,學生看到的只是對錯號,卻不明白錯因,如此反饋,信息量過小,作業利用價值不大。
3.反饋缺少新鮮感
在傳統的作業批改中,老師面對幾十本學生作業本,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完成情況。在采用了等級制的評價方法后,老師一般給答題正確、作業書寫認真的批上“優秀”、“良好”等的批語,長期采用這樣一種批改方法,學生就會缺乏新鮮感,往往作業本發到身邊,權當任務看一下就過去了,起不到矯正、反饋的作用,更談不上學生有內在的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的弊端經過研究,我認為以下做法能減少存在的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6
調查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選取了三、四、五年級的學生。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對收上來的學生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1、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背景,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甚至是部分老師對此的認識卻有所偏差。23%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在讀物的選擇上也偏重于一些學習輔導類。而家長們希望孩子時時看的也是學習輔導類而不是閑書,這樣才不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可見,由于長年來推行的應試教育,使得課外閱讀受到無辜的“冷落”,使得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
2、學生閱讀的自主性還不夠強。
從閱讀習慣的調查來看,有43%的學生每天沒有固定的時間閱讀,還有學生必須在老師或家長督促下閱讀,并且很多學生選書只選擇老師推薦過或課堂上講過的有關內容,這就說明,學生閱讀自主性不強,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處于被動狀態,存在著為完成任務而閱讀的現象。
3、課外閱讀的時間不是很均衡。
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條件。調查顯示,中年級同學每天花在看課外書的時間半小時以下的是25%,35%的同學每天看書時間半小時——1小時,36%的同學每天看書時間1小時以上;高年級同學每天花在看課外書的時間半小時以下的是28%,看課外書的時間是半小時——1小時的是66%,看課外書的時間是約1小時以上是6%,有部分同學閱讀時間能保證1小時左右,但這個比例很小。學生沒有從課外書籍中汲取足夠的“營養”,他們只是進行了“快餐式”閱讀。究其原因,電視、電腦游戲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極大的沖擊。94%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每天超過一小時,100%的學生每天超過半小時。數據表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賴這些,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學的能力。
4、家庭讀書氛圍不濃。
七八十年代的“讀書無用論”、“腦體倒掛”的現象,使如今年輕的家長成為犧牲品;如今又因社會競爭愈演愈烈,父母們一方面疲于工作,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又只顧娛樂放松,他們無暇或無能力顧及孩子的成長需求,為孩子創設條件。學生家庭藏書量少,27%的學生家庭藏書達不到10冊,60%的學生家庭藏書在50冊以下。學生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解決當前小學課外閱讀現狀的對策: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激發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如:給學生先講故事,再讓學生復述;經常鼓勵愛讀書、善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并讓他們談體會;以古今中外苦讀成才的故事激勵學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開展讀書筆記評展、課外閱讀故事會、精彩詩篇朗誦會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可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渴求性的自我行為。
2、學校、家庭營造氛圍,促進閱讀。
教師可通過讀書角、圖書館等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使學生有足夠的書可讀;教師和學生可共讀一本書,共同分析,引起心靈的共鳴,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學校可按校園環境的規劃,精心設計每個空間,使整個校園既有優美的環境,又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這種無聲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興趣轉化為自覺的閱讀實踐。家庭是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場所,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行為。因此,應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共同閱讀,或者在孩子讀完一部書后,給自己講主要內容,或者家長和孩子比賽讀書,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3、指導閱讀方法。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均出自自發性并帶有盲目性。閱讀的方式也多為簡單的瀏覽。為了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合理運用精讀、細讀、劃線、加點、眉批、朗讀、默讀、速讀、精讀乃至背誦等方法閱讀課外讀物,既要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又要深入領會文章中寫得好的地方。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指導他們學會摘抄好詞佳句、作批注、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讀書方法,做好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經常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求他們將工具書放在案頭,凡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都要通過查閱工具書解決。
4、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
要讓學生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沒有整塊時間,就用零散時間,讓學生學會擠時間讀書,同時不局限閱讀地點,可以是教室、閱覽室,也可以是綠蔭下、操場上、走廊里等,另外也不強求獨立閱讀,可以是兩人、三人??甚至是小組閱讀。為此建議語文教師每天少布置些機械重復的作業,將閱讀帶進家庭作業時間,保證每個學生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鐘的“家庭閱讀”時間。“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蘇霍姆林斯基)
結束語
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這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學生調查報告7
調查人員:第一組組長左芮及其組員
地點:富縣高級中學
時間:20xx年10月1日
班級:高一一班
調查對象:高一級學生
調查方式:采集資料
調查對象的選擇:抽樣調查
1大部分學生都對網絡存在較高的興趣,比較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1) 中學生上網大多是玩游戲,其次是聊天,下載電影音樂或資料
圖片;
(2) 男生上網多為玩游戲,女生是聊天看影音;
(3) 瀏覽百度,新浪,騰訊等熱門網站。
3中學生上網的時間及網絡心理:大部分為節假日,平均上網時間為1到3小時,上網大多是由于盲目從眾,是在朋友和同學鼓動下去的。
4上網途徑:多數是在網吧,較少部分是在自己家或同學家。
5是否贊成中學生上網:家長持反對意見,認為上網會耽誤學習,浪費時間,網絡還從在不健康信息殘害學生身心健康。但是中學生較為贊同,認為上網可以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但要有較好的自控能力。
6上網的好處:
(1) 開闊眼界,擴展知識面,讓自己更充實;
(2) 信息量大,準確,快速;
(3) 可以與他人廣泛的交流,較為方便。
7上網的'弊端:
(1) 容易上癮,中學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網絡,耽誤學業;
(2) 如果上網時間較長,會影響歇息,上課瞌睡;
(3) 容易荒廢學業,容易受網絡上不健康文章所鼓動而放棄學業。
8調查結果:
(1) 富縣城區共有十多家網吧,其中有少量非法網吧;
(2) 我校周圍樂園網吧,異人類網吧客流量大,人員雜亂,多為青少年,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
9.現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沉迷于網絡游戲,不但荒廢了學業,而且身心健康受到了傷害。
10.解決辦法:
(1)學生要加強道德教育,提高自身修養;
(2)學校與家長要多聯絡,反應該生的學習情況;
(3)社會監督。
學生調查報告8
一、調查問題
中學生的消費與消費觀雖已漸漸獨立,但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由于中學生所處于的年齡階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學生的消費漸趨自主,但其經濟又不能獨立,學校應對學生加強教育,努力宣傳樸素的生活作風,引導適度的消費,健康的消費,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不能一味縱容,把握好度。社會也應對消費歪風與不正常的輿論進行糾正,規范中學生消費及消費觀,使中學生消費走入正軌。此項調查是對海棠中學八年級學生的消費情況,從而能初步反映當代中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問題。
二、調查范圍
xxx中學八年級學生
三、調查方法及時間
四、調查分析
調查男生占了被調查總數的44.68%,女生占了被調查總數的55.32%
分析調查統計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錢的情況
(二)中學生零花錢的消費情況
(1)中學生零花錢的消費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的這些零用錢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費,占了被調查總數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調查總數54.26%,跟父母一起消費的只占了被調查總數39.36%,其它的情況也占了30.85%,只要他們想要一般都會給的,那么他們都消費到那里去呢?
(2)中學生零用錢的三大流向:購書、儲蓄、買零食
調查結果顯示:零用錢用來購買書籍的學生人數占了被調查總數的38.30%;進行儲蓄占了被調查總數的77.66%;買零食、飲料等占了被調查總數的39.36%,這3類用途的中選率明顯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戲(包括一些家庭用電腦游戲)的'占了被調查總數的23.40%;體育運動花費占了被調查總數的18.08%用自己零用錢買衣服的(包括服裝和鞋類) 占了被調查總數的19.15%。大多數的家長認為書籍是學生成長的精神養分,現在的文化書市也較為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說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所以家長對于孩子購買書籍也持贊成態度,總希望孩子能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零用錢的一大消費方向。他們購買的書籍大部分是報刊雜志、接著是漫畫書分別占了被調查總數的43.60%、34.04%。大多數中學生們都把自己的零用錢用在了購書上,這實際上是中學生們對于文化消費的一種表現,許多青少年們朋友對未來生活充滿著渴望,因此許多青少年通過各種各樣的書籍來填充自己的業余生活和精神需要,這一現象應該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三)、中學生的消費風格及消費觀
(四)中學生消費后的理念
五、調查結果
現在的消費市場上,我國目前中學生人數高達7300萬,中學生作為一個消費團體漸漸被注意。雖然沒有大學生那么多的空余時間,可是中學生也有我們獨特的消費觀念,我們一方面有著課業的壓力,經濟上沒有獨立;另一方面我們有著自己的消費需求,有時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我們可以花時間和盡力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是在中學生心智發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中學生已開始有獨立消費行為,我們一般每月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用錢),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并且對家庭消費也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六、調查建議
調查和分析中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狀態,對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定的參考意義。國內在消費觀念上還是比較落后,家長總希望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為孩子營造安逸舒心的成長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但在教育上可別大意了,拔苗助長不行,過于精心呵護更不可取!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況變化,要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強不息、不懈奮斗的美德與當代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勇于拼搏的精神。
學生調查報告9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8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大學生交往問題原因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后,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于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大學生由于閱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系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于后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沖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群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群體。主要癥狀:
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愿與他人交往。
②容易沖動:對于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為去解決。
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系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二、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
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
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里,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系,而且還存在"橫向"關系。"橫向"關系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后,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系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說不清是小兩口兒還是主仆關系。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于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著脖頸蠻有理:"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么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
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松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里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鉆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戀游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為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系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干,易于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后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著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說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里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后,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咨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
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秘密的欲望,一般來說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進別人的心里,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嘩,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咨詢服務,提高心理咨詢的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鉆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愿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但對心理咨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咨詢老師那里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采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咨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為主,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并不能及時了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學生調查報告10
調查人:
xx
調查時間:
XX年8月9日
調查地點:
xx小區
調查對象:
小區中學生
關于中學生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小區部分中學校的部分在校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中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的來源。
二.當代中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了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中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還有青春期特有的獵奇心,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中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的'名,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國家能在中國傳統節日里多舉辦文化活動普及文化知識,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于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學生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關于識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興趣和水平。
調查方法
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小學生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等方面調查問卷。
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1)小學生對識的基本態度。從動機、興趣、技能等多個方面了解小學生對待識的基本態度和能力掌握狀況。
(2)形成這種態度和能力的原因。根據調查反映情況進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形成種種態度的原因。
(3)對現狀的看法和建議。小結調查及分析狀況,并依據此提出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消除學生不認真的態度,提高能力。
(二)調查對象:一、二年級學生
(三)調查時間:xx.5. 6——xx.5.10
(三)調查方式:采用問卷、座談、聽課、看作業。調查中,發放、回收問卷80份,瀏覽教學作業50余本,聽識課6節,就不同對象召開座談會3次。基本情況如下。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的態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度。問卷顯示,討厭識的約68%。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的約2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度。問卷顯示,為識而識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一年級學生識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且形式多種多樣。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為了識而識,興趣明顯下降,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了厭惡的情緒。在一年級預習課文時,能積極主動的預習生,方法多樣,識記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但到了二年級由于識興趣下降,識方法越來越單一,識能力也隨之下降。相對于一年級時,識量有所降低。
表現為:
類型
識興趣、方法
所占比率
自主識型 能自主運用多種方法 5%
天天雷同型 每天采用相同的方法 35%
照貓畫虎型 仿照其他同學的完成 36%
隨意編造型 不查典,進行胡編亂造。24%
由上表可以看出,學生中為完成作業而完成占得比率較大,基本已經處于被動的識狀態。
綜上所是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創新意識是小學生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消極心態之成因的分析
對消極心態的成因,在做了調查研究后,綜合如下:
(一) 識教學方法的機械單一
在識教學中,一些教師把正確默寫出生新詞作為檢測識效果的最終目標,因此將抄寫、組詞、默寫等單一性的練習作為復習鞏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在看圖學句中識、歸類識、隨課文識等形式,但是師采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而很少采用隨課文分散識,即結合講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學生。識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的興趣,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過程使學習生時顯得枯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造成學生運用詞能力弱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學生識能力的培養欠缺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獨立識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強,識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學生學習生的方法比較單一。
(三)教師教學理念的缺乏
有些教師對教學理念的學習和認識不夠深入,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要認識常用漢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小學低年級語文,按目前小學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掌握455個生。到二年級,增加到1108個生,小學五年總識量為2615個。這樣的安排便于學生盡快盡多地識,為進行今后的閱讀和寫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然而,目前識教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一行,多則十遍幾十遍,由于學生只是一味的抄寫,在這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練習實效差。有些教師希望通過抄寫讓學生記,但往往學生在枯燥的抄寫過程中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而寫錯,這些是教師應該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調查后記及建議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性識活動培養學生的識興趣,教師要加強學習新的教學觀念并對學生加強指導,學習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改變識教學中高耗低效的現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其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調查報告12
一、問題提出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每年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打掃衛生,準備年貨,給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臘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歲,當新年鐘聲敲響時,鞭炮齊鳴。以后的幾天大家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壓歲錢、放鞭炮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春節習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過年的習俗也不一樣,我們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呢?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相比,春節的習俗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就決定開展關于春節習俗活動的實踐研究。
二、調查過程及研究方法
1、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于春節的研究小課題,并制定計劃。教師根據班級學生情況提出有關活動的注意事項。
2、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通過圖書、上網、訪問等多種渠道收集春節有關信息,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 并學習用交流的方法豐富自己的認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
3、跟爺爺奶奶準備、干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4、通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一)春節習俗。
通過對青州春節民俗文化的調查,我們總結了關于春節的一些習俗,包括了靜態民俗、動態民俗、飲食民俗。按時間順序具體有:
1、過小年。要說真正進入春節,那就理當從小年開始。在北方,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稱為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所以一大早人們就把印有灶王爺爺的年畫貼在灶臺旁,加以供奉。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另外這一天一定要吃水餃,取義送行餃子迎春風,在我們家鄉,剛出鍋的餃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爺爺面前,并擺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爺爺和他的兩位娘娘。
2、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么講究呢?爺爺告訴我:“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3.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
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人們還喜愛掛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4、守歲、年夜飯
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在我們家,每年的年夜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征年年有余,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還有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必不可少的當然要數餃子。大年三十包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于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5、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著"辭舊歲,迎新春"。放鞭炮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說起爆竹的起源,有個有趣的傳說。《神異經》上說:“西方山中有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燃竹而爆,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
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火災,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隨著社會和人們的文明進步,對春節放鞭炮這種習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視。以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定。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
7、壓歲錢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因為“歲”與“祟”諧音,它預示著鎮歲、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長者對晚輩的美好祝愿。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斗七星”、“龜蛇”、 “老虎”、“八卦”、“生肖”等紋飾。現在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賜于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
學生調查報告13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雖是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綜合型復合人才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的大學里,學生往往是只學習專業知識,并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采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么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于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為綜合型復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發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局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為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為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么,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么?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調查目的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的對象及范圍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邯鄲市內四所大學的.在校生,即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大學、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調查總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6份(來自城鎮大學生:512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434人),回收率:94.6%。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2、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為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3、調查的結果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里,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著自己的大學是什么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里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說:“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學生說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說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說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說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咨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著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為“小社會”。在這小社會里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里的活動,都認為在活動中,不僅能鍛煉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于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為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對象等。
學生調查報告14
經過了3個月的細致調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專門針對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38.1%的特困女大學生每個月從家里得到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5.3%的來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的特困女大學生一樣貧困;特困女大學生有三難:求學難,勤工儉學難,找工作難,甚至連談戀愛都是一種妄想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并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里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么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發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柜子里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范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范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里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于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余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余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閑、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學生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樹大大三學生的情感現狀
2。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3。當前大三學生情感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比較全面(見附)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個寢室的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對學生座談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 當代大三大學情感現狀分析
1。 交際困難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三學生在人際關系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往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2。 壓力大
調查顯示。約有30%的大三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并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于內在沖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3。 情感困惑
調查顯示,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為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張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3。 其他
調查顯示,還有12%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困惑。
(二) 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顯不同。
1。 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的加強。
2。 人際交往太過狹窄。
3。 戀愛與情感問題比較突出。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樹人大學大三學生情感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樹人大學大三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 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大三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已經深入到每個角落,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改革運動使中國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學校大學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畢業就失業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當代經濟浪潮中。
2。 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負擔讀大學的高額費用過高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 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大學教育變成大眾進程中,各地大學一味的追求高入學率,而忽視學生的培養。還有,由于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學生和社會的脫節。
4。 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也在擴大。
5。 社會的影響
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社會意義重大,但伴隨著也有很多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也帶進了學校,這對學生也產生了消極不良的影響。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務十分艱巨。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沖突如果存在過于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煉,心理較為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 學生的調查報告10-24
學生調查報告問題學生調查報告11-14
學生調查報告06-10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07-12
學生調查報告06-13
學生的調查報告11-13
學生調查報告08-23
學生調查報告08-24
學生兼職調查報告04-29
學生寫作調查報告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