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通用6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1
實踐主題:
關于當代青年婚戀觀的調查研究
實踐時間:
20xx年7月7日—8月15日
實踐地點:
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學校園及其周邊地區,以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上古村
調研人員:
XXX
一、實踐背景及意義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愛情,人類永恒的話題。
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當代青年,或追求愛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兩情相悅;或身陷囹圄,奮不顧身。當代青年,或勤懇耕耘,養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兒女繞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戀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以至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思想觀念。愛情作為人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摯、美好的愛情能夠激勵人的進步、促進人各方面的發展。當代青年的愛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比如戀愛消費、婚前性行為及同居等。本次調研將當代青年的戀愛與婚姻相結合,積極探討他們對正確婚戀觀的感知,以期引導他們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培養積極、健康戀愛觀念,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二、問卷分析與總結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達到了84﹪,經過此次調查問卷我發現:
多數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半數左右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和家庭經濟背景,但以戀人品行為主要依據。
1、當代青年對愛情的認識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愛情依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們仍然期待純潔愛情的到來,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當代青年如何選擇男女朋友
被調研的青年多數將人品、性格作為選擇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樂于去選擇一個溫柔賢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睞一個關心自己有責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見,社會的價值趨向在青年的選擇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響。
3、當代青年的戀愛關系比較脆弱
當代青年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談戀愛一般不考慮經濟、地位、職業、家庭等社會性問題,浪漫色彩濃厚,表現為戀愛率高,鞏固率低,能發展到締結婚姻關系的寥寥無幾,大多數均落得個“畢業季即分手季”的無情命運。
考慮到婚戀問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我采訪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從中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展,社會閱歷的增加,青年的戀愛觀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現實。最初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然后覺得原來愛情也有苦澀的味道,但還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之后戀愛觀比較成熟,最后更加理性地對待戀愛,戀愛觀趨向成熟,責任感更強。
可是,還有一部分人的'婚戀觀很另類。
總之,當代青年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范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于當代青年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和完善;有助于當代青年處理好工作(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有助于培養當代青年健康的心理環境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當代青年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三、實踐感言
經歷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身體力行、社會實踐,接觸了形形色色兩種性別同齡抑或稍長一些的青年人,對“當代青年婚戀觀”這個問題日趨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不光是對別人的調研、對社會的調查、對愛情的解讀,也是對自我人格的一種修養,對自身未來、家庭、幸福的探討。所以,我認為:結婚是為了讓愛延續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鎖,信守承諾。
“吾友非他,即吾之半”。你和我從此關聯在一起,交出自由自然會限制你的自由,對你苛刻同時也會苛刻地對待自己,把欲望消磨在彼此的身體里,從此過著簡單樸素有約束的生活,這個世界上至少有一個靈魂屬于你我,使我們不再寂寞和孤獨。
愛和情感、沖動有關,和平等無關,而婚姻是理智、克制、平等,婚姻為愛的延續提供了庇護所。婚姻是契約,契約精神是信守承諾,這個承諾是要給她(他)幸福。
對于在校大學生,周圍接觸最多的人年齡相仿、價值觀相似,而戀愛對學業好壞均有,因人而異。畢業后即使信誓旦旦地異地戀,然迫于生活、事業的壓力,對這份情感是否還會堅守。社會競爭很殘酷,不上進意味著被淘汰。戀人不是靠尋找的,對方可以為了吸引你暫時改變自己;戀愛應該是日久生情,彼此非常熟知后自然地走在一起,甚至無需表白。不要認為對方人很好就輕易妥協,人好不是愛情的全部,你們必須為愛情的將來做打算。
對于社會青年人,在談戀愛是不要抱著不適合就分手的想法,慎慮之:女(男)朋友就是你未來的老婆(老公),結婚只不過是多一張無用的紙而已,結婚并不是為愛情加了鎖,真正的愛情從來就不需要任何的束縛。男士,一旦你選擇了戀愛,就要有一種責任感,你要為你父母的兒子、你老婆的丈夫、你未來孩子的爸爸負責!女士,你要有作為人妻的覺悟,勤儉持家,成為那個他的賢內助。
學校里的愛情是無知的,社會中的愛情可能是有目的的,只有遇到逆境仍走下去的愛情才是永恒的。愛情不是兩個人的眼睛對視,而是兩個人的眼光看著同一個方向。在你的理想戀人為出現時,要有毅力選擇一直單身。
一個優秀的人單身說明這人足夠優秀,一個再優秀的人早戀說明這人的優秀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希望對方好的,就是默默在背后關心對方。最好的承諾,不是愛你一萬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諾。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2
愛情,多么美好的東西。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婚姻觀不一樣。戀愛婚姻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調查方法和調查對象
1.調查方法:本次調查的調查問卷采用自編的《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詳見附錄一),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和混應,如何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試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和今后對待婚姻的態度。
2.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二的專科學生,對他們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份,收回問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為100%。
3.調查地點: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校內
4.調查時間:20xx年4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其中被調查對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據分析,本校大二學生的主要特點是:
1.對于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40%的人表示贊同,而更多的人表示無所謂。在調查中沒有一人表示反對。
2.對戀愛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為目的的尋找伴侶,以共同的生活為目的的。有50%的人是為了自己將來的事業而選擇;戀愛。
3.認識愛情的途徑,有40%的人是從同學、朋友和同齡伙伴之間的交流認識愛情的,而有60%的人覺得認識愛情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從而認識到了愛情。
4.現在戀愛的狀況,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觀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5.對于談戀愛的最佳年齡是否在大學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學并不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當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學期間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
6.大學談戀愛對只身的影響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學生談戀愛讓學習生活變
得更加的有動力,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僅有20%的人覺得在大學談戀愛只會分散精力,同時也是在浪費時間。
7.對于戀愛和婚姻是否掛鉤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為了單純的談一場戀愛,找一個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會精心的挑選對象,最后發展為結婚的對象。調查之中有20%的人覺得談戀愛就是玩玩而已,沒有不要當真。
8.在看待戀愛中大學生同居或婚前性行為中,有70%的人口覺得不支持,同時也不反對這種行為,僅有20%表示反對這一現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這一種行為很正常,沒有必要反對和不支持。
9.在每一個月的戀愛消費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圍在100-200元之間,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覺得對于每個月的戀愛消費是不確定的,隨心而定的。
10.根據這一次的調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會輕易的愛上一個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30%的人覺得戀愛是隨興而為的,是可以隨意的。不過沒有一個人贊同可以同時愛上多個人。
三、樹立合理的戀愛婚姻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范婚姻關系。對于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里、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發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于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游戲,因此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還在逐年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么能與道德無?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里,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例相當小。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托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后,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范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3
一、當代大學生群體婚戀現狀分析
作為尚未進入社會的成年人,當代大學生群體在需求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他們因未入社會而總體上思想單純,因已是成年人,而對婚戀存在著基本的需求,在我們本次進行的1000份問卷調查中,回收有效問卷985份,其中有強烈與異往意愿的男大學生占91.3%,女大學生占86.3%,可見,當代大學生因其思想單純和內在需要而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在學校期間談戀愛對他們來說已成為一種常見行為,同時他們相互之間也并不回避談論該類話題,實際上,當代大學生很多處在戀愛的狀態中或者正在走向戀愛。
針對戀愛與婚姻,我們在調查過程中選取了一些可能的影響因子,如外貌、身高、學習成績、財力、性格、品德、家庭出身、父母觀點、學位學歷及有無共同話題。據我們的調查,對戀愛與婚姻這二者存在著一些相同的影響因子,比如性格、品德、有無共同話題,這三個因素成為共性因素,還有一些因素實在戀愛時大學生們相對看重的,如外貌、身高、學習成績,而財力、家庭出身、父母觀點、學位學歷這幾個相對現實的方面則成為大學生們談婚論嫁時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大學生群體因為所處學校環境相對單純,所需考慮問題較為單一,他們在戀愛時很難有長遠規劃,即使有也常常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在當前就業難的大背景下,畢業時戀愛雙方找工作難以確保在同一個地方,加之大學生們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因此他們常常不得不充分尊重各自父母的意見,所以畢業時他們又常不得不因為各種現實因素而選擇分手。
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們雖然社會經驗普遍缺乏,但因為身處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接觸、了解的領域卻未必狹窄,見識未必少,同時他們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未必完全陷于感性,無論是通過上課,參加社會實踐,還是通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教導,他們的理性思維逐漸被培養起來,他們對社會的了解逐漸加深,這種理性思維以及對社會認知的加深使他們也逐漸對婚姻愛情有了相對理性的看法。
他們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假使不幸有離婚的可能,他們會出現兩種選擇,一種選擇:他們不會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已經沒有感情的婚姻;第二種:他們會考慮成本問題,可能選擇妥協將就。筆者認為,這兩者看起來相反的做法其實并不矛盾,相反是內在統一的,實際上,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正反映了不同大學生的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他們的不同三觀投射到具體的生活當中,他們當然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關鍵是他們會以一個理性思考的成熟個人的`狀態來看待婚戀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群體對的看法
我們中國社會傳統的婚戀模式是戀愛―結婚―模式。而現在的情況正逐漸發生著變化,據我們本次調查,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并不諱莫如深,他們能夠坦然地面對話題,甚至表現出了一定的開放性,他們大部分不同意婚前會對今后的婚姻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相反,他們認為是感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程度的一種自然行為,無須受到譴責,在戀愛的媒介方面,互聯網也深刻地影響著他們,通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軟件結交朋友也越來越成為他們戀愛的重要方式,他們對通過網絡結交的朋友產生感情進而發生也常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但同時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女大學生相對保守,我們還發現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當代大學生無論男女普遍缺乏性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識,這背后實際上反映了從社會、家庭到學校性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
1.將婚戀觀教育納入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據我們本次調查,當前大學生們基本只能在《思想道德修養》或《法律基礎》的個別章節中看到婚戀觀教育的細枝末節,一帶而過,粗淺而沒有說服力,更別提教導性了。教育中大道理偏多,生動活潑、鮮活的案例教育偏少。學校在婚戀思想上并沒有秉著“兼容并包”的思想,而是一味地回避,這只會更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得他們自己尋找途徑對自己進行教育,很有可能誤入非正常的渠道,也有可能得到錯誤的認知,使他們不能及時樹立一個良好的婚戀觀。因此,高校學生工作部門、團委一線應整合資源,把婚戀觀作為對廣大大學生們重要的思政教育內容,牢牢占領婚戀觀教育陣地。
2.加強家校聯系,努力使家長與學校在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方面形成合力。經過艱辛的高考磨煉后,高中生的身份轉換成大學生,他們常常一進大學立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這其中當然有學生自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及中學老師的“高考成功,萬事大吉”的功利甚至錯誤理念的引導,特別是家長們,因為對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態度上的天然不重視,導致家長極少主動與高校教師溝通,不與高校溝通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極少主動涉及婚戀觀教育,使得他們不了解大學生在學校的真實生活情況,也使得大學生們在婚戀觀方面常缺乏基本的常識,加強家校聯系,正可以促使家長和學校兩個層面形成合力,提高婚戀觀教育的實效性。
3.社會應創造更積極向上的氛圍,以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婚戀觀。當代大學生群體生活在互聯網環境中,這一方面使得他們容易受到網上各種不良信息的干擾,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大學生們“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在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判斷力,特別在婚戀方面,逐漸形成自己成熟的看法。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應注重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在婚戀觀教育方面,互聯網是把雙刃劍,是機遇也帶來挑戰,挑戰在于教育主體很難樹立權威,機遇是如果能利用好網絡特別是新媒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那么婚戀觀教育的實效將大大提升。社會還應特別注意加強性教育,與文化傳統習慣有關,中國人對待性教育始終是采用一種含蓄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這使得大學生群體雖然已是成年人,但實際上性安全常識十分匱乏,因此,大學生群體性教育缺乏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社會性教育的缺失,而不僅僅是大學教育的問題,可以效仿國外從孩提時代進行性意識、性安全教育的做法,回避不能減少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更有利于全社會形成良好氛圍,利于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培育。
4.大學生群體自身應加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加強自控力。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變化的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因此,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雖然不言而喻,但是最終能否形成正確的婚戀觀,還是要看大學生群體自身,他們在學校期間如何把握好專業學習、日常生活、社會實踐與戀愛的平衡,處理好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有意識地思考個人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生活規劃,加強自控力,都將十分有助于他們陽光、健康婚戀觀的形成。
四、結語
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形成絕不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要密切配合,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婚戀觀,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成為棟梁之才,永遠健康幸福。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4
1、提出的背景
婚戀觀是個體對戀愛、婚姻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影響著個體對待戀愛、婚姻問題的態度和責任的承擔。傳統社會中由于男女性別社會分工所導致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角色一直主宰著人們的婚戀觀。隨著現代科學社會技術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社會分工的性別差異漸趨弱化、民主、自由,平等意識深入人心,男女固化的社會角色定位逐漸被打破,女性不再滿足自身的家庭角色,渴望獲得更多的社會地位。
近年來,大學生的發生率不斷上升,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發生率較高,嚴重威脅著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開放的性觀念和婚戀觀影響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大學生婚戀觀是大學生價值觀在戀愛和婚姻過程中的體現,是家庭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對戀愛、婚姻和性取向的基本看法。
1.1方法
本次采用自行設計的自填式問卷共計38個問題,包括基本情況、戀愛觀念、擇偶觀念、性觀念等。為研究大學生社會適應性問題,課題組對川南幼專2012級2-8班、14班,2015級18-25班1143名大專生發放了問卷調查表,結果報道如下。
1.2結果
本次調查采用抽樣調查法,在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中進行的,同質性較強。
(1)戀愛觀:調查結果顯示,64.6%的學生贊成談戀愛,只有5.9%明確表示反對;到目前為止,73.4%的學生談過或正在談戀愛,只有26.6的學生還未有戀愛的經歷;76%的學生希望在大學里能談戀愛,沒想過的只有24%。看來,大學生談戀愛的.愿望是很強烈的。在關于談戀愛的動機方面:被對方的某些優點吸引的占60.2%,因為對方追求不好拒絕的占9.9%,因為空虛尋求寄托的7.8%,看到別人談戀愛而跟風的有6.4%。
(2)消費上:40.6%的人主張應由男方買單,21.4%的認為應AA制。
(3)戀愛是否影響學習:40.8%的人認為不會有影響,42.6%的人認為積極影響多于消極影響。
(4)失戀方面:失戀后仍可做朋友的占45.4%,行同陌路和敵對關系的分別占35%和10.3%;在關于失戀對學習、生活的影響上,抱無所謂再找一個的有24.4%.積累戀愛經驗的50.2%。
2、婚姻觀
(1)在選擇人生伴侶最看重對方什么這個問題上:占第一的是對方的人品,其次是興趣愛好、發展潛力和外貌,看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的分別有13.9%和13.4%;認為門當戶對的有73.6%.
(2)當愛情與親情、友情發生沖突時:選擇愛情的只有16.6%;當愛情與事業發生沖突時,以事業為重的占37.4%,不知咋辦的占30.5%;對于畢業后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這個問題上,49.6%的人認為先立業;在事業與家庭上,會把家庭放第一位的占38.7%。
(3)在結婚年齡上:47.9%認為25-29歲最好。
(4)關于婚后是否愿意與父母同住,只有21.2%的人愿意。
(5)對待離婚:23.2%的人認為離婚很正常,堅決不離婚的有15.3%;關于婚外情,不能接受的有41.8%,能理解但不接受的占46%。
3、教育引導的方法和途徑
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增強學生的鑒別是非的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全局工作。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健全社會、學校與家庭三位一體的婚戀教育聯動機制。
(1)從政府和社會層面來看,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婚戀教育。并從觀念、制度和資金方面予以指導、鼓勵和支持,依托大眾媒體創設弘揚科學婚戀觀、普及相關知識的網站和電視頻道或節目,節目的收益對象主要包括青少年、家長和教育工作者。
①加強網絡監管,凈化網絡氛圍。要規范網絡企業進入與退出門檻,加強日常網絡監管,推行網絡實名制,倡導網絡文明。加大對的綜合治理,推進網絡法制建設,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壯大執法隊伍,健全執法體系,做到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文明上網。
②規范電視文化。相對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同伴影響,電視媒介以其特定的傳播影響力對青少年人生觀、婚戀觀等諸多方面起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要著力加強對電視節目的監管力度,尤其要規范相親類、選秀類、感情類、婚姻類等與婚戀觀有關的電視節目,并對婚戀題材的電視劇、電影、電視廣告等嚴格把關。
(2)從高校的層面來看,要真正將大學生婚戀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進行落實。
①根據學生年齡特定開展專題婚戀教育講座。調查顯示,在“高校是否有必要開設婚戀教育課程”中9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同時,僅22.5%受訪者所在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高等學校要重視婚戀觀教育,凸顯性教育,把思想(下轉第38頁)(上接第27頁)品德修養、婚戀教育與性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我校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探索。每周,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以婚姻中的責任感為主題進行演講,營造良好的氛圍。定期由學校專業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婚戀教育的專題講座。因為我校是以女生為主體,針對大一新生,邀請了本地三甲醫院的婦產科醫生開展了如何認識青春期生理變化的知識講座。針對高年級學生處在容易發生戀愛行為的階段,學校心理專業老師以青春期異性的正確交往為主題開展了講座。此外,針對畢業班學生,我校心理老師進行了以如何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的專題講座。
②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滲透婚戀觀教育。我校每個專業都有心理健康課程。由我校教師編撰的校本教程中有專門的章節講授大學生婚戀觀。專業課程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思想認識,有利于正確婚戀觀的形成。
③班主任在班團活動中滲透婚戀觀教育。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滲透婚戀觀教育,在專題班會中通過團體輔導及專題講座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個別談話等形式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在戀愛方面的心理問題,為其排憂解難,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3)大學生自身需要端正婚戀動機,調適婚戀心態。
①大學生應該端正婚戀動機。戀愛動機好壞,關系到戀愛能否成功,婚姻能否天長地久,家庭能否幸福美滿。有了良好的戀愛動機,才能在戀愛過程中使愛情的心理結構逐步形成,才能建立起經得住一切考驗的高潔愛情和穩定婚姻。大學生應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良好的情感品質,端正戀愛動機。
②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婚戀責任意識。道德品質是后天環境教育和自我修養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增強婚戀責任意識,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自我道德修養。當代大學生首先要自尊自重,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婚戀責任意識。
③理性對待愛情與學業,以學業為重。大學生要正確看待愛情,必須明確大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本末倒置。當愛情與學業發生矛盾時,應理智地使愛情服從學業,保證完成學業。肩負重任的當代大學生應處理好愛情與學業的關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5
一、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使用自己設計的《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研究對象是浙江師范大學的學生,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卷為130份。調查時間為2017年3月。
二、調查目的
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戀愛觀,因此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處理戀愛關系的方法各不相同。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業與生活有促進的作用,消極錯誤的戀愛觀會給生活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一些大學生出現了錯誤消極的戀愛觀,如過分地看重對方的物質基礎、戀愛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對待愛情的態度不認真等等。這種戀愛關系容易導致雙方戀愛關系的破裂,也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甚至會釀成悲劇。出于這一現狀,我們對浙江師范大學的大學生的戀愛觀進行了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一步了解本校大學生的戀愛觀特點,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進入大學后,人們擺脫了高中重壓式的機械學習,時間變得隨機而自由,于是有了許多空閑時光。而且在大學生活中,人際交往、學習考試等都可能給大學生造成身心壓力。長期如此,內心的空虛日益加重,壓抑開始充滿心頭。現如今,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根據統計顯示,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32人,男生12人,女生20人。其中正在談戀愛的僅有2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當被問及網戀、姐弟戀、同居等問題,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不贊同的。關于遇見喜歡的人的做法時,80%的人表示會單相思,并不會采取行動。當被問及你期待的愛情是什么樣的?70%的同學向往的是浪漫純情的愛情。可見,大一的學生思想還是很純潔的,并沒有過多的考慮戀愛這一問題;且膽子比較小,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32人,男生10人,女生各22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調查顯示:40%的人處于戀愛狀態,相比大一的情況,戀愛人數明顯上升:對于網戀、姐弟戀、異地戀也表示接受,但70%的人表示無法接受未婚同居的情況,認為大學生的戀愛最終有結果的可能性比較小,很難實現。由此可以認為,大學生注重的只是戀愛的過程,輕視其結果的可能性很大,反過來也反映了現今大學生戀愛的狀況很難有結果。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戀愛觀念正在逐漸的形成與改變。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46人,從調查中分析出,認為應該男生付款的老一派的思想已經逐漸被抹殺,一方面可以體現出當前戀愛觀的進步性,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女生地位的不斷提升,女生經濟的獨立,使戀愛過程更簡單,純潔,更值得人們的向往。在此調查中發現有56.6%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失戀與戀愛”所帶來的諸多影響。有的同學認為:“失戀,是人生交響樂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豐富著自己的人生”,“這也并不是一件壞事”,“失戀可以磨練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堅強起來!”
(四)大四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四學生共有20人參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于是否與戀人走到最終的問題上,認為可以的只有7人。
2、對同居的態度,不贊成的有7人,其他人則持不反對態度。
3、對于網戀、姐弟戀、異地戀,大部分的都不贊同,只有5人贊同。
從以上幾個特點可以看出,大四學生的想法更為現實。經歷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務實。對于大學的`戀愛能否變成婚姻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悲觀的認為是不可能的,可見在大學生看來,大學戀愛是有花無果的事情。在“大學生是否可以同居”這個問題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對,采取了開明的態度。更多的人對于婚前的性行為已不再那么保守,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排斥婚前性行為。雖然大四的學生對于戀愛的思想更加成熟,可是他們對于戀愛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沒有完全認識清楚,許多人都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戀愛的。這樣的想法只會帶給自己與對方更大的傷害。所以,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懂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
四、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的戀愛動機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戀愛并不完全是對于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寂寞、好奇心、從眾心理等,只有極少一部分是為了婚姻而戀愛。毛澤東主席曾說過,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因此,學校有必要端正同學的戀愛動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二)態度不認真
從“你認為大學的愛情能走到最后嗎”的答案中,統計出60%的人認為是不會。目前戀愛的大學生,不注重戀愛的結果,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沒有考慮過畢業之后的發展,“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學生群體中。他們把戀愛當作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學不戀愛,便覺得大學不完整,而從未考慮過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這就造成“畢業那天一起失戀”成為一種正常現象。
(三)道德觀念淡化。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5%的同學贊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體現出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及不負責的態度,很多學生從未考慮過未婚同居給他們帶來的潛在嚴重后果。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6
戀愛觀是指一個人對戀愛的認識和了解,對待愛情的態度、看法及行為傾向。當代大學生的優點是: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感覺敏銳、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強,缺點是:年輕氣盛、好奇心強、判斷能力較差。導致加強戀愛觀教育比過去困難、復雜。以大學生適應和擁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大學生如何處理好愛情、婚姻和家庭的關系,提高大學生愛的能力,忠于配偶的信念,確保愛情的純真度,來維護以后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
一、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觀的變化
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廢除在校大學生不準結婚的規定。高校戀愛情況也第一次以規定的形式出現在人們視線,這一規定在某種程度上接受了大學生在校戀愛的事實,讓社會對大學生戀愛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同時,人們開始關注大學生的戀愛、婚姻和的問題。從相關文章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做的調查問卷發現,有1/4的學生表示有過失戀的經歷,造成了心理的壓力和負擔,有1/4的學生處于戀愛期,將大半精力放在如何處理戀愛關系上,還有個別學生選擇同居或試婚,開始承擔“家庭”開銷,其余的調查對象則表示:大學沒有戀愛經歷,將是很遺憾的事。
(二)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壓力的減輕
高中時期學習任務繁重,考上大學是唯一的目標。為實現目標,每天都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相對來說高中時期的男女接觸較少,一般都是同學之間的關系。真正涉及到男女關系的感情的也會因考學而不敢表達。進入大學后,課程安排較少,學習壓力減輕,出現較多課余時間。課余時間的安排,男生上網打游戲,女生則是逛街、看韓劇。校園里流傳著“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使大學生產生了戀愛心理,看到別人成雙成對時,加上不良環境得影響,多數大學生會認為談戀愛是最好打發課余時間的方法。
(三)大學生戀愛的“追風”心理
寢室是大學生無所不談的場所,看到同寢室同學都在談戀愛,自己不談會沒面子,會產生自卑心理。尤其看到別人有男或女朋友陪時,自己一個人在寢室;每次聚餐朋友都帶著男或女朋友,自己卻孤苦伶仃;校園里隨處可見肩并肩、手拉手的情侶,自己會產生失落感,就會形成一種想“證明自己的魅力”,“吃飯、學習、逛街有個伴”的盲目追風心理。這樣的戀愛存在著沖動性和隨機性,也會形成不良的戀愛觀。盲目的“追風”心理是普通高等院校戀愛現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四)重戀愛過程,輕結果
大學生談論的話題不僅僅是社會、學習、人生等方面,追求的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更多大學生是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轟轟烈烈的戀愛過程,不在意戀愛結果的如何。多數男大學生認為戀愛和結婚是兩回事;女大學生在戀愛時會選擇浪漫的人,結婚時會選擇穩重踏實的人,這就體現大學生在戀愛對象與結婚對象選擇上的雙重標準。“畢業就等于失戀”是大學生面臨就業時、面對愛情與工作是否兩全時,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分手。這也就表明多數大學生戀愛的目的不是婚姻,而是在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反映出大學生對戀愛缺乏責任感。
(五)大學生開放的性觀念
在普通高等學校周圍出現最多的是出租房屋這樣小廣告,使得大學生同居、適婚現象較為突出。隨著思想的不斷開放,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性道德也發生了變化。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大學生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體現在女大學生把都能“看得開,給自己喜歡的人就可以”。男大學生的性觀念更開放,能對戀人以前的性經歷表現出較大的寬容之心。超過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能接受婚前,只有少數的大學生對婚前持反對態度。使得當前大學生對婚期的態度不斷寬容,大學生非法同居、適婚現象不斷提高。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道德觀和戀愛觀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榮辱觀教育
道德規范是約束行為,也是激勵行為約束力。我國傳統的婚戀道德規范以禁欲主義為基礎,封建思想明顯,與大學生戀愛觀呈現出許多沖突和不相適應性。需要從理論上指導大學生種種思想困惑,幫助大學生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系,讓大學生明確戀愛觀是理想、義務、事業與相結合,是愛的義務與愛的權利的統一。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融入有關大學生婚戀觀教育中,向大學生灌輸主流的性價值觀。要加強對男生的責任感教育,加強對女生的自尊、自愛、自強精神的培養,讓其知道榮、恥的涵意,只有旗幟鮮明地反對不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性道德觀念教育才能產生有效的力量,才能真正有益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課余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會吸引大學生的眼球,調動積極參與的熱情,大學生在充實及健康的業余文化活動中,能放寬眼界,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提升個人品位。可多舉辦豐富多彩與學習相關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學生特長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個性得到尊重,讓學生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要發揮校園文化的過濾功能,堅持弘揚主旋律,宣傳正面典型。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為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婚育文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借助優秀文學作品和經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培養高雅興趣和愛好,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人文修養,體驗健康、文明、純潔、崇高的校園愛情。通過課外科技活動、學術科技競賽及專家講座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實際競爭能力。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和其他公益活動等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從多方面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他們的能力,從而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的生活環境給大學生提供了男女交往便利的條件,因為他們正處在青春期,生理發育已完成。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不免會產生想與異性接觸、了解、交往等方面的強烈要求。正如心理學家所言:在生理上他們已達到成熟水平,但在心理方面還需繼續發展。只有讓大學生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方法,才能增強大學生受挫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戀愛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還有利于發現大學生中存在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患者,以便能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讓大學生減緩內心沖突,增強承受能力,減輕心理負擔。
(四)開展健康的性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日益提高,性信息快速的傳播,使大學生性生理成熟不斷超前,但大學生對性態度、的開放程度與性知識的貧乏、性心理的困惑狀態是矛盾的。只有通過正規、全面性教育的宣傳,讓大學生自己掌握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及性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對性能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讓大學生了解性疾病傳播的.途徑、預防措施和嚴重性的危害,增強大學生對性病的防范意識,不僅能有效預防性疾病及艾滋病的傳播,更能減少許多因懷孕、流產造成身心傷害的事情發生,以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
通過法律課程或法制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對婚姻權利與義務的正確認識,向大學生正面宣傳和解釋與規范婚姻關系有關的法律知識,尤其是婚姻法與刑法中相關內容。在兩性關系中讓大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是違法或犯罪的,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而法制觀念的強化也有助于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完善。
三、增強大學生失戀的承受能力,避免意外發生
有戀愛就不可避免產生失戀。失戀是指戀愛過程的中斷,它是人生中最嚴重的心理挫折之一。然而失戀會使人產生悲觀、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嚴重者會產生極端行為。近年來,在報刊經常可看到因愛情糾紛引發的流血性事件,遍布大學生的各個年級。由愛生恨,不惜毀人毀己。究其原因,除了大學生對婚戀問題認識不清楚、處理不理性外,還暴露出他們對生命的漠視及法律意識的淡薄。承受失戀的能力包括對待失戀應有正確的態度和失戀后能采取理智、道德的行為。戀愛無論成功和失敗,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要做到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失戀不失德。首先要正確對待失戀,擺脫自卑的束縛。失戀的人容易失去自信,認為失戀意味著自己無能。正如莫里哀所說:“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應該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愛情時時有知音。”大學生在培養承受失戀的能力時,應該學會調節情緒,從痛苦中振作起來,把情感轉移到更廣闊的領域,把精力傾注到對學業的追求和生活的摯愛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針對大學生的失戀問題,進行生命觀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克服婚戀中容易出現的挫折,減少危害生命的悲劇發生。必須學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教育大學生不應總活在昨天,明天會是嶄新的一天。應該學會笑對人生,培養自己樂觀豁達的性格。告訴大學生失戀也會是人生的必修課,失戀會讓人成長,讓人變得更加的成熟,以后的人生中會更加認真的對待愛情。教導大學生失戀過后不要誤把友誼當愛情,把愛情當游戲,這樣做不僅僅是傷害對方,最受苦的還是自己。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02-04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05-04
關于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04-21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5篇04-05
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04-20
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05-27
婚戀狀況調查報告06-28
婚戀狀況調查報告03-30
婚戀狀況調查報告最新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