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時間:2023-11-30 10:20:04 詩琳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通用18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公德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通用18篇)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

  一、調查目的:

  我們在20xx年11月——12月,對我校朝陽校區,兩個系部展開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目前,大學生公德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然而,我們卻缺少這方面的具體數據。我們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以豐富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積極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調查意義: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三、調查方法:

  調查以隨機抽樣為主,同時對本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面談。為了了解大學生道德現狀,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老生(注:大二學生)50份,新生(注:大一學生)50份,擔任學生干部的占30%。報告將基于這些調查數據對大學生的公德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調查對象: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朝陽校區部分在校大學生。

  四、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的調查數據分析

  1、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缺乏責任感的”。只有少數的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2、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于社會公益活動有37%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高達56%的人選擇“偶爾參加一次”,另外有7%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這樣一種結果我們認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在我們對無償獻血的問題上,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對于無償獻血,只有11%的同學積極參與,有70%的同學持中立態度,還有19%的同學認為影響身體健康不去獻血。這也說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3、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有較高的道德素養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65%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89%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6%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占了95%。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有較高的道德素養。

  4、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

  校園的優美環境與完整的公共設施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無疑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大學生是否會時時處處維護這種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呢?當問及“公共衛生間的水龍頭忘了關,正嘩嘩流水,你恰巧經過,你會怎么辦”時,有88%的大學生選擇“隨手關上”,只有2%的大學生會視若無睹,這個問題,學生的表現還是比較好的。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了解,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65%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19%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1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盡量逃避。對于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另外,對于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5、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6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五、大學生社會公德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并結合與部分學生的座談,基本可以看出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道德觀多元化與復雜化

  社會公德的這五個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來并不困難,對于常年受正規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應該是道德的底限。雖然多數大學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實到每一項,有很多同學達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這五個方面的學生的數量會更少一些,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道德觀雖然依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已非一統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觀、價值觀已經對社會主義道德觀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道德觀的多元化與復雜化有其家庭背景、學校背景與社會背景。

  1、首先是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

  2、是高校教師本身的道德觀具有多元化特點。

  3、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非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在社會上大量存在。

  總之,大學生道德觀的多元化、復雜不是某一因素造成的,是學校、社會包括家庭環境等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道德“知”“行”脫節道德標準的雙重化

  “知”“行”脫節問題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關注,而本次調查數據則很好的為這個結論提供支持。問及“在食堂打飯,遇到有人插隊,會如何反應”時,調查結果中48%選擇了“心中抱怨”,27%選擇“視而不見”,有超過7成的大學生明知應該通過言行去制止這種不道德行為,可是他們卻選擇了沉默。換句話,道德對于多數學生而言,僅是停留在“知”的層面,而已無法去“行”了。

  道德“知”“行”脫節原因多由以下引起:

  1、社會道德環境不佳、學校德育不力、互聯網負面信息毒害等。

  2、個人心理尚未成熟。大學生剛成年,其心理尚未成熟,知識雖然豐富,可是閱歷淺、生活經驗太少,對事情的認識容易限于表面。

  六、我們的建議

  (一)加強社會公德教育。

  1、樹立良好的公德意識。

  2、做好監督、引導作用。

  3、國家完善經濟市場體系,嚴懲損害公共利益行為。

  4、加快社會公德法規法章建設。

  (二)加強校園教育。

  1、學校積極舉辦公德素質宣傳,進行道德素質演講。

  2、進行公德素質大評比同學生年終考核結合起來,這樣更具有約束力。

  3、學校應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加強規章制度的管理。

  4、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創新社會公德教育方式。

  (三)加強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員積極參加各種公德講座并予以借鑒。

  2、家庭成員互相監督勸導,爭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應以身作則,提高重視度,為小孩做好榜樣。

  (四)加強個人學習。

  1、不斷加強學習,不斷豐富頭腦,增強修養,樹立浩然正氣。

  2、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牢記宗旨以守德。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2

  一、調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學習了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一課后,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質變化,我們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對公民的道德素質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對象涉及到不同年級、不同院系的同學以及部分校外人員。

  調查分為兩步進行:

  ①、 制作一份社會公德調查問卷,由小組成員到不同的地方進行實地調查,搜集數據和資料;

  ②、 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最后制定成調查報告。

  注:為了保證本次調查的真實性,采用了不記名的方式。總共制作了100分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00份。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人類社會是由以共同的狀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的人們組成的有機整體。秩序之于社會,就像規矩之于方圓;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秩序社會便會無法正常運行。秩序是由社會生活中的規范來制約和保障的。在當下社會,維護公共秩序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越加突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是當今時代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公民關于保護環境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第二題中在沒看見垃圾桶的情況下,我們調查的人中65%的人會拿著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會拿在手里一會,等在實在看不見垃圾桶了就扔。這說明人們在思想中還是有意識,認為亂丟垃圾是不道德的行為。第六題在吐痰這個人人都有的行為上,有62%的人會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見到溝渠或花壇再吐,3%的人會吞回去(雖然吞回去很不衛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從不吐痰)。在這個調查問題中,絕大多數人還是有不隨地吐痰的意識的,這說明人們這方面的素質還是有的。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帶頭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要求歐,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遵紀守法:在我們的問卷中,11,12這兩個題屬于這一范疇。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按照一定的標準來看,我們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們還是一致認為這兩個題應屬于這這范疇。從11題看來,75%得人對道德底線的接受程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還是有3%得人覺得無所謂,這部分人還有待加強道德認識。再從12題看,能時時刻刻按照道德準則來行事的人的比例明顯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約占了45%得人要根據情況才判斷能不能,甚至還有4%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這是有點讓人頭疼的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素質應該相對較高,必須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領域中的各項法律法規,爭取按照以遵紀守法為榮,一違法亂紀為恥行事。

  愛護公物:在我們的問卷中,第5這一個題屬于這一范疇。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那么根據我們的問卷內容,我們對第五題進行分析:在游覽古跡的時候,有37%的人會親自去阻止別人在古跡的柱子上刻字有17%的人選擇向相關工作人員反映,有33%的人會內心憤怒卻不制止,有11%的人認為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過結果表明,87%的人會覺得在古跡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為,覺得保護古跡才是道德好的表現,丹仍然有13%的人還沒意識到保護名勝古跡的重要性。愛護公物與破壞公物的行為還有很多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我們要增強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珍惜國家、集體財產,愛護公物,特別要保護社會公用設施,堅持同損害公共財產、破壞公物的行為作斗爭。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首先從第八題看,在進入安靜的公共場合中,75%的.人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會遵守正確的社會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會不顧他人感受,在這個問題上說明有些人還沒有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現今社會,手機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在有些場合,手機鈴聲會影響別人。而從第九題分析來看,絕大多數認識很自覺地注意到了不影響他人,這部分人占了68%;同時也有17%的人選擇C選項,不對其進行處理,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擔心錯過重要的事情。雖然這兩個問題并不能反應出很大的問題,但是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們相信人們都還是很有道德素質的,大家也應將這種沒得發揚下去。

  四、調查感想

  此次關于社會公德的調查使我們來到大學后的第一份以小組形式做的調查。雖然有朱衛嘉老師以及學長學姐的盡力指導,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題型不夠完備,甚至有些選項重復、不符合常理,選項不夠規范等等。即使是這樣,但至少我們已經賣出了實踐調查的第一步,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銘刻在心間,我們堅信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收獲。我們會在以后的調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訓,并爭取改進完善!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3

  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 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基本現狀

  近年來, 高等學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會公德教育逐步重視并得以大力加強, 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后, 各學校都積極 宣傳貫徹, 取得了明顯成效。從總體上看,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整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數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現代公德觀念、公德意識、公共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并能在行為層面上有所實現。絕大多數學生在觀念上認同“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的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認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大意義。

  但是, 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 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的缺點和弱點。比如: 公共衛生習慣差, 隨地吐痰, 亂丟雜物, 在課桌椅上亂涂和亂畫現象比較嚴重; 違反學校規章制度, 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 就餐時任意插隊, 偷竊等現象時有發生; 學習態度不端正, 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誠信意識淡薄, 助學貸款久拖不還; 基礎文明行為失范, 不能尊老愛幼, 尤其是男女生談戀愛時行為有失分寸; 集體主義觀念不強,不愿參加集體活動, 缺乏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艱苦奮斗精神差, 享樂主義思想有所抬頭, 不講節儉, 互相攀比, 時有酗酒、抽煙等不良習慣; 不能愛護公共財產, 圖書失竊, 教室、實驗室、宿舍等公共場所財物損毀嚴重, 等等。上述行為雖然不是大學生的主流, 但它產生的消極影響令人憂慮, 因為它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學習, 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顯得極為重要而緊迫。

  二、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 學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學生社會公德觀念的缺失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礎文明修養的重要內容, 重視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是學校教育的應有內容。但傳統的學校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多數學校往往過多地關心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來評判學生素質的好壞以及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思想品德、道德修養、思想政治等重視不夠, 特別是對社會公德教育缺乏計劃性、長期性, 即使重視和加強了這方面的教育, 多數學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標空泛、理想化, 教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公德教育過程抽象、空洞, 學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實踐, 道德行為能力不強, 進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為相矛盾的現象。

  (二) 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約了學生良好社會公德行為的形成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絕大多數家庭都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極為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投資, 也愿意花費時間去督促引導孩子的學習。但大多數家庭忽略了對孩子的社會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輕德育的傾向。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長輩對孩子寵愛有加,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犯的錯誤, 無原則地原諒,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導。長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獨尊、性格粗暴等不良習氣, 這種習氣伴隨孩子進入社會, 就會表現為目中無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識。同時, 很多父母也忽視了自身的人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現實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會公德, 不注重個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孩子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三) 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社會公德認知出現偏差

  大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通過不斷學習及不斷適應各種社會規范并成為正式社會成員的社會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 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尚處于未最后形成的階段, 仍然較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 受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助人為樂、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質被有些人認為是大話、空話、套話, 使其在調節、約束人們行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會風氣受到污染。面對社會上諸多的道德行為, 一部分大學生放棄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價值主體的唯我化、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價值評價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學生重利輕義、重個人輕集體、重眼前輕長遠, 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四) 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為弱點是其社會公德失范的內在原因

  作為當代大學生, 具有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創新的特點, 另一方面辨別是非能力不強,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躍與混亂、單純與復雜、自強與脆弱、理性與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狀態在他們身上同時存在。一些學生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得不到老師同學賞識等, 加上對社會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風氣不能夠正確認識, 使人生價值發生傾斜, 使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逐漸突出, 厭倦、自暴自棄、隨波逐流也隨之產生, 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煙、破壞公物等不良惡習, 生活中消極處世、冷漠待人, 造成道德觀念淡漠。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貧困等出現了多種心理問題, 孤獨、沉默、消極、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這也影響到了他們正確地待人處世, 如果處理不好, 將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公德行為。

  三、做好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 進一步優化校園公德環境, 切實強化對大學生的公德教育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制約和影響作用, 良好的公德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學校公德環境的優化來說, 一方面要重視人文環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 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為人師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來引導學生、帶動學生。其次, 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公德教育的積極性, 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并以實際行動維護學生形象、維護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養。第三, 積極發揮輿論在學校公德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倡導公德意識, 推崇先進模范, 宣傳優良的社會公德事跡, 譴責不講公德的行為, 鞭撻丑惡現象, 從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講公德、唾棄不文明行為的良好公德環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園美化工作, 以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 把社會公德教育納入思想品德課程教學

  高校要重視社會公德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 要把社會公德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納入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教育學生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待人禮貌、寬厚、誠實、守信、謙遜、恭敬、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克己自制等優良傳統。同時要努力用體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來教育學生, 以“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說教。促使他們利用認識到的社會公德規范, 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去, 有意識地不斷實踐,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為得到強化。

  (三) 強化社會實踐環節, 加強社會公德日常行為的訓練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實際、向人民群眾學習, 進一步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養大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和獻身精神的重要環節, 也是最直觀、最生動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學校可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科技、參與社區服務等活動,并力求使各項活動的開展形成一種制度, 以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大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 可以深刻體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發現人民群眾偉大, 增強勞動觀念, 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 進而增強他們的道德需要,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情境中去感知體驗, 從而在其中解決心理問題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公德認知和行為問題, 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與公德行為習慣; 根據形勢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機構, 開展心理工作,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為一些處于不良心態的特別不良道德心態的學生, 幫其分析導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擺脫矛盾和困擾, 正視自己的情況,找到如何解決不良心態的方法, 及時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 并通過開展學習、交往、情緒等方面的主體心理輔導, 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 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五) 優化社會大環境, 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氛圍之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 都要受到環境氛圍的各種影響。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是搞好社會公德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賴于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水準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大眾媒體的作用, 以正面宣傳為主, 弘揚正氣, 為社會公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 要在全社會努力營造一個揚善懲惡的社會倫理機制, 利用道德的約束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是無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講道德講禮貌的氛圍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三,要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在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以此促進和保障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和發展。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4

  調查人:

  地鋪三小502班xx

  調查指導:

  家長

  調查對象:

  社區,行人,校園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調查目的:

  在我們身邊,不文明的現象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亂占道、亂搭建、亂開墾、亂挖、亂扔、亂焚燒。四拋六亂,一團亂麻。這些,在明亮整潔的城市里看上去格外扎眼。針對這一現狀,對在社區,村,街道,學校周邊等地方開展四拋,六亂現狀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生活周邊的文明情況,找出不文明的現象,針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爭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麗學生!

  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幫助我了解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讓人們意識到文明就在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通過調查找出增強社會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上不文明行為現象

  1、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這些行為對人們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為這是小事,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為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可見,樹立人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2、地鋪中心菜場為人口密集體、橫街窄巷多、馬路規模不大,且馬路兩旁店鋪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萬左右,節假日高達10萬人左右,商業氛圍非常濃厚,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了大量無證商販聚集。據了解,聚集在該菜場的流動商販多數為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沒有保障。在城管監測他們的時候實施反監測,出現了城管進,走鬼退;城管走,走鬼進的現象。而且隨著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城管執法者與違法者的矛盾沖突在不斷升級,矛盾沖突由個體違法發展成為了有組織、有預謀地團伙違法;,城管執法環境管理難度非常大。

  由此可見,四拋,六亂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區開發配套設施不到位、物業管理不到位帶來的臟、亂、差及違章搭建;道路建管脫節,無人管理,保潔跟不上;拆遷管理不到位,拆遷現場變成新的衛生死角等等。這意味著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整個街道、整個城市健康成長的命脈。四拋,六亂管理的成效與城市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絕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人文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二、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現象

  在我們的校園里也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亂扔廢紙雜物,污損墻壁,隨地吐痰,罵人打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給我們整個校園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學校應做個好學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不隨地吐痰,不亂拋果殼紙屑,愛護學校公共財物,不亂花錢,不污損校園墻壁,不說粗話臟話。

  在社會應做個好公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吹牛奉承、出爾反爾,撒謊騙人;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不隨地亂扔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在公共設施上亂刻亂畫,遵守交通規則,要尊重他人,謙恭禮讓;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三、創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一些思考

  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為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要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文明宣傳。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誠、智、禮、信為標準,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不文明現象能夠慢慢杜絕,最終銷聲匿跡,到那時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我們家園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5

  調查課題:

  社會公德問題

  調查時間:

  4月29日——5月1日

  調查對象:

  社會所有人員

  調查類型:

  問卷調查形式

  調查地點:

  貴陽市境內

  社會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簡稱“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系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維護社會關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這5個方面。我們小組就這5個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并作出以下報告:

  本次社會公德問卷調查我們第五小組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過對回收問卷的統計、分析、計算,我們對數字進行處理并進行以下書面說明。

  在文明禮貌方面,被接受調查的民眾中,認為文明禮貌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眾認為自己平時做到對別人講文明,有禮貌。但是當問及您平時會不會說臟話和粗話時,8.74%的民眾表示會說,33%的民眾表示不會說,58.3%的民眾表示偶爾會說。另外就平時見到師長會不會主動問好方面,81.6%的民眾都表示會主動問好。在文明禮貌方面相對做的不好的就是臟話和粗話方面,其他方面也還帶進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為樂方面,被調查人群中,79.6%的民眾都有過助人為樂的經歷,只有少部分民眾表示沒有過助人為樂的經歷。在公交車上,68%的民眾表示愿意為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讓座,還有29.1%的民眾會看情況而決定為不為別人讓座,只有2.9%的民眾表示不愿為弱勢群體讓座。在當問及馬路上有人學要幫助,你會不會伸出援手時,只有31.1%的民眾表示會伸出援手,6.8%的民眾表示這種情況是不會伸出援手,看情況來定的民眾占63.1%,就這個問題,當繼續追問如果您決定不上前幫忙時的理由時,大多數的民眾都表示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世界太復雜,好心辦壞事的事件太多了。結果表明,在助人為樂方面,最嚴重的主要是當今的誠信問題缺失,導致許多人需要幫助,但沒人敢去幫。要解決這類問題還得從誠信方面做起。

  在愛護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壞公物你會不會去阻止時,34%的民眾表示會上前阻止,在這方面,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員更為主動一些。看情況再決定的民眾占了51.5%,他們表示當時情況下能阻止盡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圍就算了。還有14.6%的民眾表示這種情況自己不會去阻止。當碰倒標語牌時,絕大多數的民眾表示會把它撿起來放好,面對生活中的公共財產物品,73.8%的民眾表示會好好珍惜,23.3%的民眾表示有時會珍惜,低于2.9%的民眾不會珍惜公共物品。根據調查結果,說明在愛護公物方面還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眾的公共財產意識不強,還將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在保護環境方面,只有22.3%的民眾認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強,75.7%的民眾表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是一般,甚至還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沒有任何環境保護意識。在公共場合,還有6.8%的民眾表示會亂扔垃圾,偶爾會會亂扔的民眾也還高達38.8%,只有54.4%的民眾在公共場合是不會亂扔垃圾的。民眾針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做得怎么樣的問題,普遍都認為不好,其中,69.9%的民眾認為做得一般,24.3%民眾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處理問題上,68%的民眾表示都是直接就傾倒了,會分類在處理的民眾只占1/3。就當今我國的保護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保護環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的努力會匯成全人類的努力,憑借著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來還自然環境一份清白。

  在遵紀守法方面,調查顯示,僅有41.7%民眾做到從來不闖紅燈,絕大多數民眾都會不同程度的闖紅燈。在提到道德對公民的制約作用時,只有33%的民眾認為道德規范對民眾的制約作用很大,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應該是很大的,但是在當今誰會,它的作用不大,甚至還有0.97%的民眾認為道德對公民沒有作用。在公共場合,61.2%的民眾表示不會插隊,6.8%的民眾有時會插隊,4.9%的民眾經常插隊,27.2%的民眾表示會偶爾插隊。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眾僅占17.5%,絕大部分民眾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還有0.97%的民眾表示自己完全沒做到。就遵紀守法方面而言,從調查數據上來看,我們這方面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6

  一、調查背景

  我的家鄉大連市長海縣,近幾年來由于旅游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經濟變得繁榮,各種現代化的設施一應俱全,文化也逐步發展起來。同時,社會的變化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人們需要快速的去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社會,所以一些涉及社會公德的問題現在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我們社會前進的腳步。社會公德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

  那么什么是社會公德呢?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會被社會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其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須共同遵循的準則,是社會普遍公認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以及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部標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大力弘揚社會公德,倡導文明新風,對于培養人的高尚品質,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如今世界各民族的競爭已經從軍事、經濟領域延伸到文化領域,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公德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民族性格中的修養、素質,足以彰顯這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內涵。所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是中國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人民的道德素養、文明水準是整個民族素質的體現。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要從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養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質也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只有公民道德素質提高了,構建和諧社會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大連市長海縣民風相對來說是比較淳樸的,在經濟還為完全對外開放之前,這里的人們的素質水平比較高。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海縣涌入了大量的外來人開口,而且在節假日期間外來旅游人數也越來越多,我們可喜與于經濟的繁榮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這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我們不難發現,路面上的垃圾越來越多,酒駕案例攀升,污水亂排放導致河流污染,打架鬧事等現象屢見不鮮。由于社會存在上述問題,我想通過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了解當前社會現狀,改善目前社會公德問題的最有效辦法、一個人的價值取向、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比較嚴重、目前存在違反社會公德現象的原因等方面的問題。為此,我們圍繞長海縣人民社會公德做了一次社會調查,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繼續改進,共同創建和諧美麗的新長海。

  二、調研目的

  公德的培養是一項事關重大的事業,因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項事業。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中就明確指出國民公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國家也提出了"八榮八恥",明確區分破壞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高尚的社會公德行為。公德的培養關系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礎,因而全社會都有責任將社會公德建設好。

  如今大連市長海縣已經被當作旅游勝地重點建設,我們海島人民就更應該加強對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構建和諧美麗新長海,從而使外來旅游者感受到我們的淳樸民風,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長海縣觀光旅游,為長海縣的經濟騰飛做出貢獻。因此,我利用暑假長達40天的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假期的時間比較充裕,我會充分利用時間,拓寬調查渠道,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準確的資料,以此來確保調查結果的精準。

  三、調研范圍和對象

  (一)調研范圍

  我把長海縣的大長山島鎮作為主要的研究區域,并且側重對人口密集的社區進行調查。當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也是重點調查地點。

  (二)調查對象

  根據研究課題,我把調查對象歸納為上班族、學生以及老年居民。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層次劃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調查現象和結果之間的聯系,從而更深刻的認識并解決問題。

  四、調研方法

  (一)調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調研,我主要采用的調查方法有:抽樣調查法與問卷法相結合,訪談法,觀察法等。這次市民社會公德的調查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法,首先對樣本進行分配。計劃所調查的樣本數為100,針對不同的調查對象(老年居民,學生,上班族)進行分層抽樣。其次對樣本進行布點,以社區為單位發放調查問卷包括:塔山社區、東山社區、中山社區等,主要采用街頭攔截式方法進行問卷發放,為了調查的順利進行,為接受調查者贈送小禮物(一支筆)。

  在調查中期,采取觀察法對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進行觀察,以此獲得作直觀的資料;分別從不同層次的調查對象中選取一人作為訪談對象,獲得大量意見觀點。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審核問卷

  檢查回收的問卷是否齊全,有無重復、遺漏,剔除空白問卷,統計有效問卷數量。

  2.分組整理

  對經過審核的問卷分別歸入適當的類,根據調查問卷中的問題進行預先分組分類。

  3.統計分析

  對于分組整理的信息,計算相應的頻數與百分比,在此基礎上分析。

  五、經費預算及進度安排

  (一)經費預算:交通費用50元,問卷印刷費20元,禮物費用100元。

  (二)進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閱資料,設置問卷;7月23日至26日發放問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對問卷驚醒整理分類、統計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六、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經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長海縣地區人民社會公德現狀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和趨勢:

  (一)大多數被訪者認為,改善目前社會公德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輿論監督、制定和宣傳各類文明公約、實行嚴厲的罰款制度。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社會上有75%的市民認為加強輿論監督、制定和宣傳各類文明公約、實行嚴厲的罰款制度這種辦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認為要加強管理監督隊伍來維護社會公德問題。(注:藍色部分為強輿論監督、制定和宣傳各類文明公約、實行嚴厲的罰款制度;紅色部分為加強管理監督隊伍;黃色部分為加強教育宣傳;青色部分為其他觀點)。

  (二)多數被訪者認為目前存在違反社會公德現象的原因是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比較差。

  人們自身社會意識的薄弱引發了一系列違法的行為。下圖充分反映了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其中公德意識波若占整體被訪者的31%,輿論監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很大比例,分別是18%,29%,22%.可以發現個人公德意識直接影響社會的文明。

  (三)多數被訪者認為目前違反社會公德現象嚴重的是: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遵守公共秩序包括不文明乘車,隨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大聲喧嘩等等。違反社會公德的主要現象是不遵守公共秩序,這一項占32.1%;不遵守規章制度占22.3%;不遵守禮儀規范占21.3%沒有社會公德意識占24.4%。

  七、結論

  社會公德古人將其歸納為忠、孝、仁、義、禮。智、信,這種公德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孕育延伸,如今他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作為社會公民,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別人,如果每個人都樹立高尚的公德意識,那么我們的社會便會少了那些不文明的現象,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和諧美好。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在權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社會真的發展成了傳統意義上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么那將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社會啊,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人們才會真正地幸福起來。

  但是生活中仍然時時可見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例如,公共設施被破壞,攔路搶劫時路人卻視而不見,酒駕導致無辜路人喪生,旅游景點建筑上被亂寫亂畫,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等。面對這一切,我們熱切呼喚良好社會公德的回歸和重建。

  今天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公德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同時時代發展的進程給予了它新的內涵,這個新內涵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承擔起公民義務和責任,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首先塑造自己的個人品德,從而在全社會形成講公德樹新風的新風尚。當然政府也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相關職能部門要做好教育宣傳工作,并且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我相信通過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社會公德一定會重新綻放光彩。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7

  一、調查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越來越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提高整體民族素質的迫切要求,越來越成為我國公民的熱切愿望。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著廣泛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著廣泛深刻的變革。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廣大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會公德建設凸顯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使社會公德建設的價值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大工夫。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又好又快的運行軌道,這種“好”字當頭的快速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的實踐中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作為道德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公德與經濟交融為一體,成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

  二、調查意義

  社會公德是指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具有廣泛適應性、普遍認同性、歷史繼承性等特點。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正常運行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認同,是人類人際交往活動中道德智慧的歷史凝結,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通過勸導力和說服力,調節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最鮮明的標志,是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最基本的保證。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范。

  本文列舉了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公德層面所出現的幾點現象進行了調查,抽象總結其中蘊含的深層問題,淺析其成因,提出了基本的對策建議。

  三、調查方法

  調查以隨機抽樣為主,同時對本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面談。為了了解大學生道德現狀,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大二學生50份,大一學生50份,擔任學生干部的占30%。報告將基于這些調查數據對大學生的公德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

  調查對象:蘇州大學部分在校大學生。

  四、大學生社會公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1、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占了97%,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儀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2、課桌文化

  課桌文化對我們來說不算什么新名詞。課桌文化就是學生在課桌上涂寫的內容所映射的文化現象,從60后的“毛主席語錄”到90后的“城管”每個階段的課桌文化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特征。課桌文化也是學生發表個人情感和不滿的平臺。有的同學表示課桌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當草稿紙,也不是用來收集垃圾文字的。在對課桌文化的調查中,數據顯示16%人不以為然并表示干過此事;12%的人認為課桌文化很有品位;也有12%的人表示與我無關,而選擇最多的是討厭這種事,高達6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道德沒有淪陷,多數大學生不認可課桌文化。整體大學生素質還是良好的。

  3、環保意識

  環保意識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了解,當外出制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后再丟”,有6%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7%的人可能礙于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6%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80%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14%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盡量逃避。對于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

  4、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五、對策建議

  大學生社會公德建設方面存在些許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機制不夠完善,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確因素的影響及自身錯誤認識的影響。針對如此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項方法:

  第一、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教育體系。

  道德教育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外部機制的基礎。古語說:"德教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糾正大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細化道德行為,給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樹立具體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禮儀知識。新聞媒體開辟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集中宣傳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儀知識。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重點。在公共衛生方面著力培養責任意識,主動營造和愛護身邊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秩序方面著力培養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解決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在公共交往方面著力培養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寬容他人的意識;在公共觀賞領域全面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和觀賞禮儀知識,提高觀賞水平;在公共參與領域著力培養人人參與奧運、人人從自我做起的意識和行動。最后,構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體系。開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類的活動,將個人融入到集體的大環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修養體系。

  道德修養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內部機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強調的"修身為本"。道德修養是培養社會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徑。"助人為樂"這一社會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說的是把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快樂。然而,正是這通俗的4個字,道出了履行社會公德過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謂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進行道德修養,所達到的道德覺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狀況和精神情操水平。道德境界猶如階梯,從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間是漫長的中間境界。道德境界層次是基于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功夫而形成的。從社會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養包括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動態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會公德的要求,進行學習、體驗、對照、反省等心理活動和實踐活動;另一層含義是指靜態的"已經達到的功夫",即經過長期的修養之后所逐步達到的道德境界。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社會公德能否充分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應,關鍵在于它最終能否轉化為廣大同學的道德修養,并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創建體系。

  給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基層的機會。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深化社會公德的意識形成自己獨立的基于實踐的理論體系。我們可以組織"希望工程"、"送溫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等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去,使志愿服務覆蓋廣、參與人數多,這對社會公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源于基層、扎根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實踐才有意義,不要一味的搞形式主義。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公德建設穩步向前發展,促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再上一個臺階。第

  第四、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示范機制。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于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學生道德楷模,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自強之星”便是一個很成功的道德典范。在評選的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用自己的事跡感動著每一個人,同時也在其內心深處產生正面的影響,起到典范的積極作用。

  六、總結

  綜上所述,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但仍有不足之處。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徐再接再厲,爭當道德模范。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8

  一、引言: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是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范。所以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就所在院校(北京交通大學)電信學院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調查對象為大二學生。利用自制問卷預調查5份,結果發現在問卷的問題設計、語言文字以及格式排版等存在些問題。特別是在問題的設計上,起初有像“你覺得大學生社會公德素質怎么樣”的主觀問題,導致很多問卷在該問題上都是空白或寥寥幾句話,關鍵是這種問題對本次的調查無益,所以我對問卷進行一番調整,并自己填寫問卷,以被調查者的角度審視設計的問卷。隨后對40名電信學生進行了匿名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5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14份。

  二、調查數據分析:

  總體概況

  經過數據分析顯示,雖然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但當今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也就說明了對基本的道德行為和范疇,大家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更應認識到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踐行之,而要想提高社會公德意識,則要求我們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這次調查主要涉及文明禮貌,助人為樂和遵紀守法和對社會公德整體認識的問題。下面將就這幾方面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展現和分析。

  助人為樂

  關心體貼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時候,能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和照顧,急人之急,幫人之苦,憂人之憂,救人之危,在別人得到幫助的同時自已也能從中得到快樂,這是人的一種高尚行為。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中,對于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31.43%的人覺得很有意義并樂于參加,45.71%的人有時間才會去,22.86%的人則不樂于參加。而對于愛心募捐活動,經常參加的有34.29%,偶爾參加的為60%。而對于參加的動機,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得到的結果我覺得大學生雖然知曉這種活動的必要性,但未能踐行,說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對于乞討的態度,80%的'人會是視對象而定,只有17.14%的人會伸出援助之手。視對象而定的人覺得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應乞討,所以不幫,再者則是因為現在社會上騙子比較多;而幫的情況下主要是出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傳統文化的影響。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可以理解,社會的陰暗面多少會影響人們的判斷取向。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即使對方四肢健全,可以存在欺騙嫌疑,只要你幫助的人里面有真正需要幫助的,哪怕只有那么幾個,我覺得這是值得的,也許就是你那不起眼的一兩元錢,說不定就能幫助他們度過苦難。所以,這進一步說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確實有待提高。

  文明禮貌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貌,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也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

  當在公交車上遇到弱勢全體時,80%的人會主動讓座,其余20%的人則有時會讓,大家普遍尊老愛幼相當必要,需要給予弱勢群體以同情和幫助。說明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持肯定態度。

  對公共場合吸煙的行為74.29%的人很反感,17.14%的人較反感;而當公共場合有人插隊時,82.86%的會在內心抱怨,8.57%的人會馬上制止。

  以上數據都說明了在文明禮貌層面,大學生有較高的道德修養。

  遵紀守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讓遵紀守法成為我們的責任。

  調查結果顯示,20%的人堅決不會闖紅燈,45.71%的人在趕時間的時候會,而31.43%的人在沒有車經過的時候會;當撿到物品時,91.43%的人會主動交公;但當看到校園內的消防栓損壞時,會告知相關人員和若無其事的人則幾乎對半。以上數據都揭露出了當代大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有待加強。這是由于當今的特定社會現象使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而當問及對社會公德是什么概念時,68.57%的人認為是心理上對社會的熱愛從而希望它變得更好,并盡全力支持;而14.29%的人會偶爾用行動支持。這表明大學生對社會公德的理解是很準確的,沒有太大的偏差。

  三、大學生社會公德情況總結:

  通過如上數據的初步分析,可將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總結如下:

  遵守社會公德對于從小受正規教育的當今大學生而言,應該是道德的底限。雖然多數大學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實到每一項,有很多同學達不到公德的要求。換句話說,社會主義道德觀雖然依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也并不是一統天下,其它的道德觀、價值觀已經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列如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參差不齊從小就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如今社會處于轉型期,非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在社會上大量存在,也會使大學生的公德觀發生一定的改變。

  大學生在踐行社會公德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知”“行”脫節問題。當公共場所出現插隊情況時,82.86%的學生選擇了沉默,而只有8.57%的人會馬上制止的數據讓人難免有點心寒。所以道德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都只停留在“知”的層面,而沒能去“行”。而作為將“知行”作為校訓的交大學子更應盡快改變這種現狀。

  四、應對措施:

  作為個人,在平時要從我做起,嚴于律己,增強修養,樹立社會公德意識,不斷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庭中,父母應以身作則,提高重視度,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成員間可互相監督勸導,爭做模范家庭。

  學校則應積極舉辦公德素質宣傳,時常進行道德素質演講;盡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改善校園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道德觀念。

  國家社會要做好監督、引導工作,加大對損害公共利益行為的懲罰力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9

  一、XX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筑物上亂涂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為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XX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里我發現了一種矛盾:XX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XX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為,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為?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XX市民認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為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XX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為:遇事圍觀、起哄,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煙,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場所爭吵、說臟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XX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排序

  從總體上看,XX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群眾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并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為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為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于“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XX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為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做斗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于第一類,因此,XX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于違法行為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于違反公德行為,僅僅局限于輿論譴責,對于部分不文明行為并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為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為,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為得不到根治;相反對于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于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不利于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于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并不積極履行職責,對于罰款低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為,使管理措施成為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為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準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布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為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為。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于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里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為。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為。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占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為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 共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系列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社會公德作為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范,其意義更為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目的:

  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創建文明的校園。了解目前大學內存在的道德現象,目前大學生對于道德現象的看法及個人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作出進一步的分析。使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改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二、對象:

  xx商學院計電學院全體學生。

  三、調查形式:

  問卷形式。( 發放問卷 50 份,回收 有效 問卷50 份 。)

  四、調查內容簡介:

  調查大學生對道德行為的看法與做法。

  目前校園內的道德現象還存在著較大的卻像,對于校園來說,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應該學會這保護它;對于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來說,道德現象也正是我們自身道德素質不足的最好體現;對于現存于校園中的道德現象進行調查,了解目前大學內存在的不道德現象,目前大學生對于不道德現象的看法及個人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作出進一步的分析。使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改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性別:男() 女()

  1、 你認為學校大學生整體文明程度如何 ( )

  A.很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 E.很差

  2、 你認為大學生期間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 )

  A.樹立獨立意識 B.樹立學習理念 C.培養學風 D.享樂

  3、 你認為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

  A.愛國 B.追求理想 C.艱苦奮斗 D.享受生活

  4、 你認為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 )

  A.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B.在新起點上繼往開來 C.培養學風 D.迎接現實的挑戰

  5、 你認為大學生成才目標是 ( )

  A.品德優秀 B.聰明智慧 C.健全體魄 D.陶冶情操

  6、 你覺得當代大學生的嶄新形象是 ( )

  A.知行統一 B.德才兼備 C.胸懷廣闊 D.熱愛祖國

  7、 你認為大學生立志應該 ( )

  A.高遠 B.躬行 C.源于生活 D.合理 E.不切實際

  8、 你認為大學生愛國的重點 ( )

  A.矢志不渝 B.匹夫有責 C.維護統一 D.愛好和平 E.抵御外敵

  9、 你認為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重要的是 ( )

  A.愛國主義 B.團結統一 C.愛好和平 D.勤勞勇敢 E.自強不息

  10、 你認為和諧處事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 )

  A.平等 B.誠信 C.寬容 D.互助 E.個人主義

  11、 你覺得當代大學生的公共道德形象應該是 ( )

  A.無私奉獻 B.先公后私 C.公私兼顧 D.損公肥私

  12、 你覺得當代大學生的公共生活特征是 ( )

  A.廣泛性 B.公開性 C.復雜性 D.多樣性

  13、 你覺得你將來的職業形象是 ( )

  A.愛崗敬業 B.誠實守信 C.辦事公道 D.服務群眾 E.奉獻社會

  謝謝您的參與!

  五、統計表及統計圖:(略)

  六、總結:

  道德觀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可以說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命運!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卻在下降,尤其體現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身上.作為知識青年的我們應增強我們的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我們大學生為什么要增強道德意識,使自己做一個守道德的人,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 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的決心和恒心。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條件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件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在電子信息網絡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絡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于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以上就是大學生樹立道德意識的原因,接下來我來出一下意見,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去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我認為要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多數青年學生在觀念上都能夠認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講究公共衛生,尊重他人,處理好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等公德意識的重要意義。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識行為的體現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水平卻表現的偏低。在大學的校園里,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不文明現象的存在。大庭廣眾之下,勾肩搭背,摟摟抱抱;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抽煙喝酒;打架斗毆;在墻壁上亂涂亂畫等。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僅是一部分人所為,但是卻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社會公德是維護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秩序順利進行所必須的,它是一種公共服務行為規范,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這種不文明行為也影響了大學生公德意識總體水平的提高。鑒于此,加強大學生的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為當前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1

  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完善,時代的不斷變遷,思想的不斷發展,人民的道德素質正接受著嚴峻的考驗。繼“彭宇案”、“萬鑫案”后時代信任危機再次重現;而“小悅悅”事件、“鄭老太”事件令人悲慟也發人深省。不知不覺中文明的足跡、愛心的影子,不再隨處可見。為廣泛、全面、準確地了解大眾法制知識、道德意識、對他人以及社會的信任感程度,特設本問卷調查表。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加強大眾維權的法制意識、提高大眾的道德意識,為構建文明美好的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研究決定,由內江師范學院社會調查團攜手法律協會主辦,針對全校學生展開了此次調查活動。

  一、 調查目的

  增進與兄弟協會間溝通交流的同時共同進步,形成優勢互補,多元化發展;為會員創造一個自我拓展、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豐富會員的課余生活以及提高社團的活動內涵;讓廣大會員進一步了解如何真實地進行一次調查活動,學會調查報告的寫作;廣泛、全面、準確地了解我校學生對道德素質、法制意識的認識及自身態度;讓我校在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

  二、調查對象及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社會各界人士

  一般情況:本次調查以內江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為主,作為師院的學生,他們是師院的主體,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對各類事情有著自

  己的見解和看法,對于師院的調查,他們也最具發言權。同時,以抽樣調查方式對內江市中心行人、商家進行隨機調查。

  二、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

  發放問卷是在內江師范學院校內寢室、班級、一食堂、四食堂、商業街當場發卷填寫以及在內江市市中心進行隨機調查,并當場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動發出調查問卷總計1000份,收回1000份,回收率100%。

  三、 調查時間

  xx

  四、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設計了一份總計11個問題的調查問卷,主要內容是調查大眾對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的認識態度,以及對法律的認識深度。(調查問卷見附表)

  五、 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

  本次接受調查的人大部分年齡在19—28歲之間,占總人數77%且絕大多數為在校大學生;其中,有20.8%的受采訪者年齡在12—18歲之間;有2.2%的受采訪者年齡29歲及以上。對于“所處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是否都有加大對提高人民道德素質、法制知識的相關宣傳和教育”這一問題,61.1%的調查者都表示認同,32.2%的人表示雖然生活中、學習中學校或政府在此方面進行了宣傳和教育,但進行得次數太少。不可否認,宣傳次數少、宣傳力度小、宣傳形式少,或多或少是造成人民大眾特別是學生群體的法制意識較薄弱的`原因之一。

  對于如果有一個很可憐的無腿中年向您乞討,您是否會施舍他這一問題上,可觀的是,絕大部分的人會對其進行施舍。其中49.8%的人出于本能的關愛、善意以及同情心,選擇了會對其進行施舍另外;另外,有20.3%人認反正也不會損失很多,而會對其進行施舍。另外,我校在校大學生對他人的信任度還是較高的。只有25.1%的人因為其很有可能是進行詐騙的,選擇了不會對其進行施舍。當然,也有4.9%的人因為自已日常生活也無能為力了、沒過多的余額的原因而選擇了拒接施舍。

  雖然社會生活中大眾間的信任度亮出了紅燈,但可喜的是我校在校大學生的愛心不減、對他人信任度較高。在看到一個陌生的老人跌到了,是否會過去扶他(她)這一問題上,61.6%的被調查者都表示會毫不猶豫地會過去扶他(她),而30.6%的被調查者則會等到有人上前扶,再上前扶,7.8%的人表示絕對不會上前扶。

  面對令人悲慟也法人深省的“小悅悅”事件,71.4%的被調查者都表示對路人冷漠無情的不道德行為表示完全不贊成。但也有不少人表達了相反的看法,因為社會生活中“好心惡報”的事情屢見不鮮,其中23.8%的被調查者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還有4.8%的調查者認為事不關己,對路人的行為表示贊同。

  目前大學生認為在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41.8%的調查者認為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認為缺乏法律知識和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并解決現實問題分別占38.1%和20.3%。在對法律問題的認識上,84.9%的被調查者都認為在校大學生可以跟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也就

  是說只有15.1%選擇了正確的答案:在校大學生不可以跟企業簽訂勞動合同;55.3%的被調查者對現今社會極為注重的“五險一金”的了解部分,完全了解和不知道的分別占5.8%和38.9%;在哪一天是全國法制宣傳日這一問題上55.5%的被調查者都答出了正確的答案。對于小華今年剛畢業,請問他在與公司簽約的時候要涉及到哪幾項法律在這一問題的認識上,得出以下結果:認為要涉及勞動法占34.6%,合同法占34.9%,婚姻法2.3%,知識產權法占10.1%,保險法占1.8%。

  在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英語四六級過級問題上,針對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這種做法是否合法,50%的同學都認為合法,認為不合法和不清楚的分別占46%和4%。其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為合法的主要覺得英語四級是對一個大學生最基本的要求,這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達到的;而認為不合法的同學主要認為大學生不能以同一個模式來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長,以英語來要求是不公平的。

  七、調查體會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校學生都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雖然繼“彭宇案”、“萬鑫案”后時代信任危機再次重現,但我校學生對社會、對彼此間仍有較高的信任度,關愛仍在繼續。但不得不說的是,雖然我校在校學生法制意識較強,但對法律的了解與運用較薄弱,可見學校、政府等相關部門在對在校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律知識的運用上需要大大增強宣傳與教育,對于整個社會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2

  一、前言

  在當今這個物質為主導是社會里,正確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為重要。對于當今的大學生而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立生做人的內在需要,更可以促進大學生腳踏實地的追求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甚至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意義。

  二、調研說明

  1、內容

  (1)對于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

  (2)遇到宿舍常流水、常明燈怎么做?你會怎么做?

  (3)對考試時的作弊行為有何看法?

  (4)社會不良風氣對個人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大不大?

  2、對象

  xx大學全體學生,考慮到科學性及可行性,在三號路隨機調查50名學生。

  三、調研結果說明

  1、對于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

  56.4%的人認為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松,那么就會參加;33.2%表示什么活動都愿意參加,10.7%的人不愿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鉤后,志愿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么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為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為志愿而志愿,只是為學分而志愿。但是試想,如果志愿者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2、遇到宿舍常流水、常明燈怎么做?你會怎么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里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

  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于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為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3、對考試時的作弊行為有何看法?

  69.8%的同學表示不能接受,16.1%表示可以理解,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我也做過。

  我們有什么好辦法來杜絕考試作弊這種不良行為呢?我想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培養自覺學習、勤奮讀書的不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考試作弊行為來小人之舉,這樣作弊的毒草就不可能在我們的學校生長。

  用再多的方法其實也是多余的,只要我們人人不去作弊,大家都抵制作弊,作弊兩字自然也就沒有了。

  4、社會不良風氣對個人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大不大

  25.7%的人會有影響,但影響不大,47.1%的人認為影響很大,6%的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影響。

  對于不道德的行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為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四、調研總結

  參與此次調查問卷的同學整體素質較好,對校園內不文明現象敢于否定,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自己的素質方面的欠缺有了清醒的認識,辯證的看待了學校、家庭及社會對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明確了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

  此次調查中,有超過70%的同學認為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比較好。大學生對于買飯排隊主動讓座表現出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于學校內部,尤其是對于當前校風建設,大多數同學認為當前校風建設有待提高,并對當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提高抱有很大的期望。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知道了大學生對于此次活動的期待,也確定了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心理素質的重點,希望通過我們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活動,能夠為我們大學生素質的提高盡一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3

  一、重視經濟轉軌引起的人文生態變化

  當前國家發展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如何加速從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轉軌,隨著經濟的轉軌,文化也必將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轉軌,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文化。從發展戰略來看,這完全是一個新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全民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經濟問題上,增長熱掩蓋了發展的一切層面,直到最近兩三年來,經濟高增長下的人文憂思才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前的告訴經濟增長引起了文化層面的快速變化,并出現新的發展勢頭,諸如:群眾性文化消費的巨大提高,世俗文化的興起與風格多樣化,旅游、飲食、服裝、影視等商業文化的涌現,書刊音像市場一派活躍,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空前增多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令人憂慮的文化滑坡、教育滯后、人文素質下降等突出現象,略加歸納如下:

  1.教育滯后,特別是基礎教育面臨困境

  2.社會風氣奢靡化,知識層面相對貧困化

  3.學術文化商品化

  4.社會生活中見物不見人

  5.盲目崇洋風

  6.人文素質反淘汰的危機

  以上六種扭曲現象,是文化教育適應向市場經濟接軌而出現的新問題。一言以蔽之,這是人文生態的畸形化,其中有些苗頭與趨向,有些已形成一種“潮”,有些則是未來的隱憂。這些新問題不僅會導致民族凝集力的渙散,而且會給改革與發展帶來很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對此,不得不引起對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深層次思考。

  二、從國際經驗看市場經濟與文化

  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高速度、大突進的發展戰略不可能是和諧增長。這樣質量落后于數量,文化關注落后于經濟關注。在想當一個發展階段,對此要付出很大的犧牲,造成忽略與延誤,這都是很難避免的,但必須有一定限度,不能完全放任自流。這個限度就是社會對這些代價的承受力,以及這些“犧牲、忽視、延誤”在總結算時可得到彌補而不至于付出超量的新代價。因此,對經濟高增長時期出現的人文生態的`危機,只要及時引起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加以扭轉的。

  有這樣一些論點:或認為市場競爭是自然的優選工具,優勝劣汰;或認為經濟振興自然會帶來文化振興;或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世風敗壞,腐化墮落是絕對不可避免的等等。都涉及如何認識市場經濟與人文生態關系的問題,目前在社會仍議論不一,莫衷一是。事實上,這類問題在各國現代化過程中也大都出現過。我認為,參考一下國際經驗,以為前車之鑒,對我國面臨的難題會是大有裨益的。這些經驗總結起來為以下三點:

  1.市場自然優選論

  2.經濟繁榮自然帶動文化發展論

  3.商品大潮必然敗壞世風論

  人們常常談到中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事實上,真正豐富的是我國的是我國的文化,這在世界上獨有的優勢,離開了我們的悠久而博大的文化傳統,就談不上懂得中國的國情。我們一直強調要探索具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如果忽視了發展中的文化要素,則所謂的中國特色就只是一句空話。

  三、對新奇無休止的迷戀

  ——我們這個世紀的劫難

  “生命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人與其他物種不同之處,在于人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而其他物種只生活在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為人獨有,因而是認得本質所在。

  有一種現象能幫助我們認識精神世界對人的作用:有的人在物質生活上應有盡有,可是并不幸福;相反,有的人物質生活清貧的多,卻活的很快樂,是什么決定他們的幸福與否呢?可知不取決于物質世界。僅有物質世界的富裕,除手段和程度差別,人與動物沒有根本不同,也不足以使人生活的美好。人的生存狀態怎么樣,歸根結底取決于人的精神世界是否滿足。當然不可能完全脫離物質條件,如果衣食溫飽與生存安全尚受威脅,很少有人能把精神世界放在首位。民間語言的形容是“沒有肚子哪有臉”。然而當基本的溫飽與安全得到滿足,評價人生的感受就將主要來自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生命沒有腸胃或生殖器那種物質生命的客觀載體,因而精神世界的組成和滿足都沒有客觀性與實在的對象。它只能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空無中發展,并非僅僅是客觀的“鏡像”,必須重新組織,有自身的條理,建立一個與物質世界不同的結構,并產生出超越。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4

  前言:道德觀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系系統的認識和看法。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卻在下降,尤其體現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身上。作為知識青年的我們應增強我們的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現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和道德水平,我們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要求,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展開活動,在12月5號晚的教學樓506對晚修的大學生派發些調查問卷,從而收集有關當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的第一手資料。

  主體:大學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軍,所以對于社會而言,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如何,將會影響社會的整體結構,也會對和諧社會產生影響。當代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是怎樣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業、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壓力下,大學生的道德現狀是值得思考的。

  我們對于當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主要從四個方面綜合考慮,情況如下:

  一、大學生對職業道德的關注

  大學生對自己以后要從事的職業的職業道德要求有26%表示清楚,69%的大學生表示很模糊,也有少部分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大學生在學習職業道德的目的,有21%表示是為以后進入相關行業打基礎,也有74%表示是為應付相關資格的'考試,也有少部分的大學生只為了應付老師的要求;大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在主動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有74%的大學生肯定自己在主動地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也有13%的大學生分別表示自己沒有或還沒想過自己在培養職業道德;最后一項,大學生主要通過什么方式習得職業道德知識,主要是通過各專業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校組織的專家講座和政治課理論課堂教學,也有少數大學生通過自學,自費參加相關講座等方式。

  從以上的情況分析,很明顯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認為職業道德對自己以后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大影響因素,也為自己以后要從事的職業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以便能獲得美好的未來,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可能認為現在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有點早,所以還沒想好什么去做些準備工作。在以上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大學生并沒有關注職業道德,或許是他們還沒接觸過職業環境的氣氛。我們建議大學生能有序地去了解自己該追求的目標,并認真著去完成,不要在大學這段美好的生活荒廢夢想的田園。

  二、大學生對職業道德在工作的看法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有過打工或社會時間活動經歷,我們從這一方面調查得出這樣的數據。在打工或社會時間活動中,有82%的大學生表示他們體會到職業道德素質在工作中很重要,并表示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易被開除,而剩下的18%沒有填答,主要是他們還沒工作過,在82%有過工作經歷中的43%表示表示他們現有的職業道德水平與單位要求相差較大,因為他們僅懂一點基本職業道德規范,對具體行業的一點不懂,而其余的大學生表示他們現有的職業道德水平與單位要求相差不大,基本上能符合單位的要求,從而勝任單位的工作;有88%的大學生對于課堂職業道德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與實際要求很貼近,而12%的大學生表示課堂職業道德教育與實際要求僅有很少部分有用,從這得到的情況,可想而知學校開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大部分的同學還是很有用,并且能很好的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繼而改善他們的職業道德。同樣的,對于用人單位而言,他們最反感的是什么呢?48%的大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反感的是做事吊兒郎當,用人單位提供薪酬,如果我們不認真做事,這樣用人單位還需要我們嗎?15%的大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反感的是缺乏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一個團隊或小組里最重要的,沒有好的團隊精神就沒有好的效率,還有20%和17%的大學生分別認為用人單位最反感的是打工者對薪酬要求過高和頻繁跳槽,這些都是打

  工者對自己認識不清,沒有明確的準則和基本原則。

  三、大學生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看法

  在對當前大學生的“誠信”水平,有91%的大學生認為大多數人講誠信,還有7%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普遍不講誠信,且僅1%的大學生表示在嚴格的監督下就講誠信,否則就不講,從這數據中可以得出,大學生的“誠信”水平表現良好,即大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和諧,且和善,“誠信”是職業道德的其中一個主要方面,如果在社會中,人人不講誠信的話,社會的整體結構還有完整嗎?在不完整的整體結構的社會,人人沒有真實可言,都生活在虛假的世界,就像電腦中的虛擬空間,是故人人得重視道德的培養。你認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是什么,我們提供了四個選項,分別是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和睦互助,團結協作;勇于競爭,不斷創新。我們根據調查的情況進行分析,分別得到72%,12%,11%,5%,從調查數據的情況統計分析,我們認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的是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因為對于工作單位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敬業,即能忠于自己的職業,也有不少的大學生認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不可缺少,在職業道德上各有重要的價值,是體現一個人身上最基礎的素質。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行業不斷涌現,隨之新的職業道德規范不斷出現,大學生如何適應這一變化,98%的大學生表示要不斷學習以適應各種能力,也有2%的大學生認為只具有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即可,還有一個好的情況,即沒人選擇不聞不問。是的,在21世紀的世界,不論經濟,還是政治總是在快速的發展,我們總得快速適應這一變化,而不斷學習以適應各種能力,便是快速適應這一變化。 在中國的大學中,每位新生在開學的第一學期都得上思想品德政治課,從這可以看出,國家滿重視大學生的思想品德。那么我們看看大學生對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的看法,65%認為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有必要,以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為教材了解更多,也有32%認為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只要在現行教材已有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即可,3%的大學生對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認為是不必要的,現行課程中所含的內容已足夠。

  四、大學生對學校的職業道德課的想法

  在調查問卷中最后的三項,我們對調查數據的情況統計分析,得到大學生普遍認為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從大一開始,也有少數大學生認為在大學三年都應該有且有各自的側重點,大學生認為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所采取的重要方式是76%的到相關企業或實習基地學習,3%的二課課堂教學,13%的專家講座,8%的各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加強自身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高,是我們認為大學生應該最起碼要做的基本原則,只有自身的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高,才能獲得前進的動力,即不會荒廢大學的時光。總體而言,大部分的學生對學校的職業道德課還是蠻認可,認為他們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也能培養自身道德踐行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

  結束語:通過調查我們感覺到當代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我們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我們的小組工作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經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終于把這份調查做完,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5

  一、通化市民存有的社會道德難題

  1、自然環境與環境衛生難題

  根據問卷調查,大家掌握到環境衛生與環境污染問題具體表現為:任由小寵物在公共場合隨處大小便、在客運站牌、廣告宣傳宣傳畫、房屋建筑上亂畫、隨意吐痰、亂扔臟物、將咬合過的泡泡糖到處黏附等日常日常生活的不注重清潔衛生的狀況;垃圾分類回收推廣、不應用纖薄包裝袋和不環境保護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蓄電池回收、尊重花草植物等每一個群眾都有意義的事的環境保護個人行為都還沒獲得充足的高度重視和普及化。由此可見,通化市民自身是十分日常日常生活的清潔衛生難題的(不然也不會體現這種難題),但從這兒我發現一種分歧:通化市民有較強的清潔衛生觀念,通化市的清潔衛生現況卻非常值得大家焦慮。這是否反映出了這一實際:大家都了解到清潔衛生的必要性、都是在討厭和斥責不注重清潔衛生的狀況和個人行為,但在不一樣的時間和場所,卻很有可能自身也是有違反清潔衛生社會公德的個人行為?

  2、文明出行難題

  文明出行難題也是通化市民覺得情況嚴重的社會道德難題,在其中,搭乘公共性代步工具時爭奪、擁堵或行人闖紅燈、路人斜穿大馬路或翻過市政護欄等是反映猶為比較嚴重的難題。

  3、講文明懂禮貌難題

  調研數據信息說明,通化市民在講文明懂禮貌層面仍需再接再厲,以降低不文明、沒禮貌的個人行為。講文明懂禮貌難題具體表現為:做事看熱鬧、搗亂,夏季在公共場合光膀子、把鞋脫掉、吸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在公共場合爭執、說臟話,在公共場合異性朋友間過多親密無間等。

  二、通化市民最反感的違背社會道德的個人行為排列

  大體上看,通化市民最反感的違背社會道德的狀況占第一位的依然是隨意吐痰。群眾最反感的各種不良行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先后是:小寵物在公共場合隨處大小便后,主人家未予清除;亂扔臟物;搭乘城市公共交通時爭奪、擁堵;在公共場合異性朋友間過多親密無間。

  三、社會公德實踐活動與社會公德了解的較為

  在開展調研時,大家發覺很多人民群眾自發性地、積極地向大家體現她們所碰到的違背社會道德的個人行為,可是當被問到“見到有些人已經作出有悖社會道德的個人行為時,您會如何?”時,回應結果并不不盡人意。有25.4%的群眾表明會在沒有危害本身權益的前提條件下同意勸阻,若要放棄一定的本身權益,則僅有5%的群眾會同意勸阻;此外,26.6%的人表明會隨波逐流,有些人同意時也同意,沒有人同意也不左右;33%的人由于怕威脅恐嚇因此不敢說話;10%的人覺得勸阻有悖社會道德的個人行為是相關部門的事,與自身無關緊要。

  由此可見,大部分吉林省人或是歸屬于“理論上的大兒子,行動上的小矮個”,只說不做。依照調研新項目,能夠把通化市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確保本身權益狀況下能同意勸阻;第二類是可以為了更好地維護保養社會道德,放棄一定的本身權益;第三類是不管不顧個人得失,同違背社會道德的個人行為做斗爭。我們可以清晰的.見到,大部分人歸屬于第一類,因而,通化市的公民道德基本建設工作中任重道遠。

  四、違反社會道德狀況造成的緣故

  違反社會道德狀況時有造成的緣故歸結為起來關鍵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方法

  1、管理方案不健全或標準不科學。針對違紀行為而言,大家有確立的規章制度來管理方法、封禁違反規定分子結構,但針對違背社會公德個人行為,只是限于社會輿論斥責,針對一部分不文明現象并無要求評定這些個人行為不文明;也有一些有要求的個人行為,例如嚴禁隨意吐痰,但懲罰幅度還不夠,遂使這種不文明現象無法得到除根;反過來針對亂搭亂建那樣的懲罰對策過度嚴格,促使這種不文明現象越來越更為隱敝,不利相關部門地依法查處,難題仍無法得到處理。

  2、管理方法對策實行不到位。針對有懲罰對策的,一些工作部門并不積極主動做好本職工作,針對處罰低的違規操作置若罔聞,行政不作為,使管理方法對策變成空中閣樓。

  3、公共性服務設施不完善或設計方案時為使用人考慮到的不全面。

  (二)品德修養

  1、社會公德觀念不足。有的違反社會道德的人壓根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個人行為不是文明行為的,例如大家常常見到許多膀爺在街上隨便行走,很多膀爺原本感覺光不光膀子是自身的事,與他人無關緊要,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個人行為不是文明行為的。

  2、對公對私規范不一樣。“房間內人間天堂戶外垃圾站”便是這一點的典型性真實寫照。很多人將自身的家布局得雍容華貴,宛如人間天堂;樓梯道里卻被她們放滿臟物,宛如垃圾站。

  3、社會公德個人行為不可以主動化。有些人管控時要遵循社會公德,沒有人看管時就劣根性曝露,欠缺主動的、下意識的社會公德個人行為。

  (三)全部社會發展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有偏斜。社會發展的道德觀念有誤,人生價值觀過度嚴重,大家優勢以自我為中心,促使社會道德消除。

  (四)輿論引導有誤、社會輿論不足。

  (五)文化教育的不成功。如今的學校德育、親子教育都只僅限于書面形式口頭上文化教育,欠缺社會道德實踐活動文化教育,因此如今校園內那般的場地,社會公德實行狀況也不太好,校園里也充滿了不文明現象。乃至有一些老師、父母自身就沒有給孩子搞好楷模,本身就會有很多不道德品質。還有一些父母把違背社會道德、占便宜的錯誤觀點作為生活哲理傳授給下一代。

  五、提升社會公德水準的防范措施

  社會道德,是為社會發展的全體人員中國公民所認可和一同遵循的職業道德,是大家在長期性的社會發展日常生活一同產生的,用于保持公共性日常生活、調整人和人之間、本人與社會發展中間關聯的一系列規則。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發展,老百姓內部沒有壓根的利益輸送,社會道德做為全社會發展統一的職業道德,其實際意義至關重要,功效更為普遍。我國現行憲法明文規定,重視社會道德是公民的義務。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6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網絡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謠言、歪理邪說、乃至傳播色情信息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制作并發放了《大學生網絡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絡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絡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查看新聞、查找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了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互聯網這個并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里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絡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在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的網絡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六點:

  一、電腦、網絡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學配有電腦,35.7%的同學每天一般花1—2小時在電腦上,有42.6%的同學為3—4小時。從上網同學的比率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網絡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從各年級的分布來看,并不象一般認為的:大一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本身的了解中國范例及使用比較陌生,因此決定了對網絡的應用率也比較低。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已經低齡化,很多同學在高中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雖然對軟件、語言等并沒有熟悉的應用,但一提到上網,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經常接觸網絡的同學比較固定。也就是說,不常上網的有一部分,經常上網的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數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學由于自己沒有電腦,或是專注于學習,有其它事情纏身如打工、談戀愛等,所以沒有時間涉足于網絡;而有些同學則因為擁有個人電腦,用起來特別方便,或是時間較為寬松,所以有較多時間留駐于網絡。總體而言,經常上網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占全體同學的40%左右,同學總是與網絡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迷上了網絡。

  二、大學生中對網絡的價值利用率不高

  網絡的應用對于學生而言,主要應放在查找資料、開闊視野等層面上,一些大一的學生也承認,在沒有接觸到網絡之前,在他們的意識中,網絡應該是學習的輔助。但是事實上,真正使用網絡來查找資料幫助專業學習的同學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爾寫論文,甚至是直到交作業時,才到網上找找。調查表明,上網聊天的占34%,上網玩游戲的占28%,上網查資料的占38%。也就是說,有62%的學生在網絡里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活動。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調查的200個學生當中,全部都至少有一個qq號。

  三、“信息污染”嚴重

  網絡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絡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并且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著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6%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說明“信息污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絡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占44%,由此可見,網絡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峻。有86%的學生認為提倡網絡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絡里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絡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網絡管理不力

  互聯網的全球特征,使各類信息充斥網絡空間,包括淫穢、色情、暴力、各種人造謠言都在網上廣為傳播。而目前我國互聯網上信息管理力度還很薄弱,可見加強網絡建設、網絡管理的任務還是十分緊迫的。1996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管理暫行規定》是目前為止有關計算機網絡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其它的主要法規有《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等。但是,網絡立法工作相對于日益嚴重的網絡犯罪顯得較為滯后,不能有效及時地阻止網絡犯罪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同學對公安機關打擊網絡犯罪活動的力度都不滿意。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7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同樣,教師職業道德的立足點也是內在的、自發的。由于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和教師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的水平在發展教育、教書育人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國家的興衰。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選擇了鐵路子弟小學。之所以選擇了該所小學是因為該校1800名學生中有50%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其余則包括鐵路職工子女和城鄉結合部部分自由職業者的子女。由于組成成份的生活環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就更顯突出。其次,該校現有教師80余人,其中35名是青年教師。培養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是考驗青年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首要條件。

  二、調查中得到的問題

  由于身處農村的影響,有些家長家中忙碌,只重視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了對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教育,造成有些學生進入學校后,不能很快的適應有序而有緊張的校園生活和學習節奏,同時就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困難和壓力。為了讓這些學生迅速走出困境,就需要教師用愛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愛心去糾正孩子的缺點,用愛心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用愛心去陪伴他們走過美好的童年。

  而一個合格的專業化教師,絕非一日之間就能產生,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有機融合的結果。既有從教之前個人受教育程度、思想修養、專業知識儲備、心理與智能養成等必備條件,又有從教之后熱愛事業、刻苦實踐、潛心鉆研、終身學習、不斷總結積累和提高;既有法制的規范保障、與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崇尚,也需要教育領域內部的吸引、極力、培養與競爭,和以學校為基礎的人力資源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

  這都說明,良好教師職業道德,學生成長成材的保障;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基礎。需要教師一生去追求的目標。

  三、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的客觀地位、歷史作用及其特點,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一是教師教育影響的客觀性與深刻性,是教育勞動的倫理特點之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未定型的青少年學生,可塑性特強。他們長期地、連續地同教師處于特定的關系中,受著教師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以雙方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具有客

  觀必然性。一般的說,教師不能自由地選擇學生,學生也不能自由地選擇教師;他們在社會活動或交往中,發生著相互影響,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學生的發展中將起著主導作用。所有這些相互影響,對學生來說,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即使教師也未必都是自覺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論他是否意識到,常常是無形的、潛在的、長遠的、深刻的,往往決定著學生一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的無意性,無形性,決定了影響的性質的兩種性,即可能是積極的,亦可能是消極的。可能由于一次作文講評,使一個學生走上作家的道路;可能由于一次道德談話或教師的一次道德行為,促使學生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人;也可能由于一句刺激的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心靈上終身的創傷,甚至斷送了學生的前途,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給學生以良好的影響。這就是教師職業獨特的倫理責任。

  二是教師職業勞動的某些自主性,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人們知道,一般地說,教師本人,不能自由地選擇教育和教學方針、目的、內容,甚至教師個人的知識、才能、性格、思想,也取決于社會發展水平。這就是教師職業的客觀制約性。同時,教師的工作還有其自主選擇性。他們在執行自己各項具體任務時,在不同情況下與學生及有關人員交往中,有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方式、方法的自主權。這種權力是職業本身賦予的,任何人無權亦無法剝奪,無權亦無法限制。教師使用這種權力,完全由自己的道德來調節。例如,在考場里,當發現學生作弊時,教師采取什么態度和對策,完全由教師本人自由選擇,作出決定,他可以采取熟視無睹的態度,放任不管;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促使其停止作弊;亦可以公開揭露學生的作弊行為,當眾訓斥;還可以殺一儆百,把該生逐出考場,等等。教師選擇任何一種態度、方式或方法,完全是自主的,自由的。雖然學校可以提出各種要求,制訂有關規定、守則,但所有這些,都無法限制或代替教師自由選擇具體態度和方法的權力,無法控制由教師采取的具體態度、方法而產生的后果。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學校的真正的性質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組織和良好愿望決定,不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也不由‘教學大綱’等等決定,而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由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職業道德決定的。可見,教師勞動中的某些自主性,決定了教師在職業實踐中肩負的倫理責任。

  三是教師職業道德本身,具有一種教育的職能,成為教師有力的教育手段。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迫使每個學生去檢點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和管住自己的那種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豐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 教育主體與教育工具或手段之間的統一性,是教師職業不同于任何其他職業的根本特點。通常所說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包含著這一層意思。教師除了運用教材和物質教具進行教育之外,主要運用自己的知識、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質等“精神教具”進行教育。尤其是教師的道德面目,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并且,教師所用的教材和物質教具,也要轉化為教師的精神財富,才能發揮教育作用。這種轉化的過程和程度,又取決于教師的倫理責任感,取決于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四、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以德正其身。人們公認的優秀教師,都是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言行堪為學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做“德藝雙馨”的人,才能贏得學生好評。所以在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教師無小節,樣樣是楷模。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才稱其職。凡是有著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在學識和才能方面一般都具有廣博的文化素養,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等等。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在教書育人中才能取得顯著成績。

  三是提高教育觀念——以學促其變。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著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為超前的教育理念,因而要成為一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比具體的教育行為更為迫切和重要。不斷的更新觀念,做到與時俱進、以學促其變,時刻一“三個面向”為進行自己的教育實踐。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18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道德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家庭內部的和睦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社會良好風俗習慣的形成和國家的安定團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就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生教育。因此,家長的道德修養、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的環境,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具大的影響。

  一、現代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誤區

  1、重智育,輕德育。一項調查表明:12—17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觀念相當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往往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們看來,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數代表一切”。在這種教育觀念指導下,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提出嚴格甚至茍刻的要求,至于子女有什么興趣、愛好和能力卻看不到,當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現問題時卻視而不見或不以為然,疏于引導、矯正,錯過德育時機。

  研究近年突出的青少年犯罪問題,不難發現與其家庭教育中忽視德育的誤區密切相關。家長在子女少兒時期過于溺愛、袒護子女,管束松散,放任自流,必然導致子女日后自私、任性、孤傲的性格特征,為青少年時期的走上犯罪之路埋下禍根。

  2、重學校,輕自身。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教師的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但相當數量的家長未能客觀地看待孩子教育的社會系統功能,未能正確地評估學校教師的作用與能力,過分依賴學校,過分期望教師,這種教育觀念無疑是片面的,與農村學校教育現狀產生矛盾。

  誠然,學校承擔著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發展的責任,但不應看作學校承擔教育學生的全部責任。有些家長把教育子女的全部責任推給學校,推給教師,忽視自己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家庭德育流于形式。

  3、重體罰,輕說教。這種“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當子女犯錯誤時,農村家長往往不分青紅皂白,采取簡單而粗暴的體罰方式,訓斥一頓,棒打一通,全然不顧子女感受。當然,農村家長有時也進行說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細致的態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決問題。

  教育心理學規律揭示:經常受到懲罰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自尊心、自信心十分脆弱,學習成績因而進步緩慢。農村家長“重體罰,輕說教”的家庭教育方法嚴重影響子女的健康成長。倘若家長發現子女問題后,能民主平等地與子女溝通,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給予溫暖的關懷和照顧,那么子女就不會朝著惡性的方向發展。

  4、重物質,輕精神。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些家庭還存在著重視物質給予與滿足、忽略精神需求與激勵的`誤區。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惜投入大量金錢,滿足子女衣、食、玩各方面的物質需求,借此鼓勵子女積極求學,或者送子女參加數學、英語、奧賽等智育培訓。鮮見有學生家長陪同子女逛書店買德育書籍、參觀烈士陵園等具有深刻德育意義的活動。

  實際上,對子女教育舍得物質及在智育上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學會做人,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這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才是高層次的教育投入。有的學生盡管家境貧窮,但是奮發圖強,刻苦學習,注重全面發展,成績優異,思想上積極進取;因為他們從父母那里汲取到精神上無形的鼓勵和滿足,內心充滿親情動力。

  二、現代家庭道德教育采取的策略

  1、更新觀念。在指導思想上,要從單純依靠學校轉變為與學校、社會配合;在培養目標上,要從養老防老、光宗耀祖,轉變為為國家培養各個領域的多層次的建設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從封閉轉向開放,支持孩子廣泛利用現代信息渠道接受知識,擴大視野,成為有創造志向、創造意志、創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態度上,從自由放任轉為自覺地系統地正確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從嬌慣溺愛或粗暴、包辦代替轉變為嚴愛結合、疏導,讓孩子學習生活自理等等。

  2、以身作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道德品質的形成會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首先應當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質。家長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教育、培養子女。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張,所以,家長要努力做孩子的學習榜樣。一方面,家長要通過繼續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文明修養;另一方面,要嚴于律己,始終保持良好形象,從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做到言行一致,舉止文明,勤勞奉獻,寬以待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的形成。

  3、說理導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必須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必須把說理教育與訓練行為結合起來,也就是講練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僅會說,而且會做。成為真正既有知識,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為的人。為此,家長必須在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的同時,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家規,在提出時講清道理,使之自覺實行,并且經常檢查督促,進行反復訓練,以養成良好習慣。孩子有了缺點和錯誤,固然要批評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開導,幫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啟發他們自覺改正。有不少家長習慣封建式管制,孩子動輒得咎,不是訓斥窮罵,就是動手體罰,既不講道理,更無明確家規。孩子當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談不上什么道德行為訓練。這樣的家長當然不可能真正地把孩子教好。

  4、教育合力。教育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是互動合作、協調一致的關系,首先家庭內部的教育力量要講相互配合、“教育一致”原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主動、經常地與學校聯系。經常校訪,進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生活狀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協調與教師的關系,加深與教師的感情,要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與教師達成共識,取得共同教育的效果,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總之,家庭德育在孩子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教育好下一代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我們家長應該竭力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心靈港灣,要不斷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孩子的楷模、良師、益友。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2-03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3-27

社會公德遵守調查報告09-30

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04-14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模板05-17

關于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12-10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4-17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14篇02-12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