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育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4-08-15 10:46:40 登綺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教育的調查報告(通用15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的調查報告(通用15篇)

  教育的調查報告 1

  依據學習實踐活動的安排,我們對全縣的教育現狀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學校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公辦學校325所(高中3所、職業學校1所、聾啞學校1所、初中26所、小學286所、幼兒園8所),在校學生125 109人(普通高中學生11 905人、職業類學生4461人、聾啞學校學生39人、初中學生40 375人、小學生68 329人、在園幼兒3 035人),在職教職工6 738人(高中538人、職業類295人、聾啞學校47人、初中2 219人、小學3 458人、幼教178人)。另有民辦學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學4所、幼兒園42所),共有在校學生10 805人,在職教職工828人。

  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縣教體局帶領全縣廣大教職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社會使命感,充分發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規范管理為抓手,以提升質量為目標,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提升質量,穩步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實,聚精會神謀發展,各項工作成績顯著。一是“兩基”迎檢進展順利。在歷次的督導檢查中,我縣的軟硬件建設情況,受到省、市督導組的充分肯定。二是素質教育碩果累累。以新課程全面推廣為契機,先后深入開展了中小學寫字比賽、作文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數十項素質教育活動,參與學生人數達10萬多人次,其中1866名學生獲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了教育質量的快速提高。特別是今年,高中招成績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數達1550人,500分以上人數達3276人,在全市兄弟縣(市)中遙遙領先;高招本科上線人數達到2554人,比去年凈增551人,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六個縣(市)之首,我縣考生徐鑫鑫以621分的優異成績摘取平頂山市文科狀元桂冠。三是危房改造扎實推進。xx年年,我縣落實校舍維修改造資金700萬元,改造危房39792平方米;20xx年爭取危改資金800萬元,已到位497.6萬元,計劃維修改造項目60個。實現了發現一處,改造一處的目標,確保了師生的安全。四是圓滿完成課桌凳更新工程,徹底解決了全縣義務教育階段課桌凳不足和殘破的問題。五是“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20xx年共落實“兩免一補”資金3034.6萬元,其中春季落實1876.4萬元,免費提供教科書資金827.8萬元,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213.7萬元,全縣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義務教育普及率穩步提升。六是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全縣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出臺后,縣教體局依據《意見》精神,先后印發了《縣教育系統教職工考勤制度》、《縣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縣教育系統重大事項報告審批制度》等18項規章制度,與此同時,各中心校、中小學校也依據工作實際,建立健全了本單位的`規章制度。目前,教育系統各項工作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遵。七是教師無序流動得到有效遏制。依據教育系統工作實際,縣教體局印發了《教育系統教職工考勤制度》,理順了教師工資和教育經費撥付渠道。建立了教師人事調配聯席會議制度,使教師的流動按照有利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體現教師資源均衡合理配置的原則有序進行。八是穩妥地完成了中小學校長、副校長的考核和重新聘任工作,為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九是教育系統思想作風整頓成效顯著,教育一盤棋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落實到了具體工作中。十是完成了三高與職教中心的分離,高中階段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職教強縣創建成果得到鞏固。十一是教育資源整合速度進一步加快。以中心校為單位,全縣中小學定點布局工作步伐加快,以更加科學的態度,更加長遠的眼光,更加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十二是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縣教體局把20xx年確定為“教師培訓年”,印發了《教師培訓年活動實施方案》,截止目前已開展了全縣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教師學歷提高培訓、高中一年級新課程培訓、暑期班主任培訓、小學三四年級數學、英語教師新教材培訓、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遠程教育培訓等數十項培訓,參與教師近4000人次。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藝術水平。十三是群眾體育運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了縣十一屆運動會和十二屆全民健身節,充分展示了昆陽兒女建設和諧鹽都的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十四是安全穩定工作成效顯著,全縣教育大局穩定。在穩定的敏感期未發生一起赴市以上集體上訪事件。目前可以說是政通人和。去年以來,我縣教育教學工作在省市評比中屢登榜首。教育體育工作獲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省職業教育強縣、省教育宣傳先進單位、市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市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市遠程教育管理與應用工作先進單位、市電教教材建設先進單位、市捐資助學先進單位、市第七屆運動會優秀組織獎、市第十一屆全民健身節組織獎、市教育局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市基礎教育先進集體、縣老干部工作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群眾對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看,教育工作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基礎設施底子薄,辦學規模與教育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突出表現為廣大農村學校布局分散,設施落后,教學資源匱乏,嚴重制約教學、教研的有效開展,制約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二是教育經費依然緊張。雖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對基礎異常薄弱的我縣教育來說,仍然捉襟見肘。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仍需大量的經費支持。三是教師結構不合理。一是學科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農村學校英語、音、體、美、計算機學科教師短缺;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90%以上都是六十七年代的民師轉正來的。自xx年教師上劃以來,6年間我縣沒有按正規渠道成批次招錄過教師,致使教師隊伍已出現結構性斷層。

  四、下步打算及措施

  (一)繼續解放思想,學習先進,找出差距,采取強有力措施,促進我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積極應對經費緊張問題。縣教體局將想盡千方百計改善辦學條件。把學校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打造教育“綠色通道”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公用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同時,也建議縣委、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教育支持力度再大些。

  (三)針對教師結構不合理問題。一是打算加強教師培訓,培養多能一專的教師,以解燃眉之需;二是敞開教師進出口,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適時招錄合格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將不合格教師清除出教師隊伍,建立起人才能進能出的長效機制,保持我縣教育事業持久、協調發展。

  (四)狠抓工作落實。制度的意義在于落實。一是實行班子成員和股室負責人包鄉、包校制度,每項工作都責任到人,專職專責,盯死抓實,局長辦公會定期聽取工作進展匯報,推動工作落實;二是精簡會議,精簡文件,減少應酬和事務性活動,真正做到少發文、少開會,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用到抓工作、抓落實上;三是加強對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一把手對重要工作親歷親為,親自督查,保證每項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有成效;四是對局黨組定下來的工作說了算,定了干,做到雷厲風行,快速高效,令行禁止。

  特此報告。

  教育的調查報告 2

  一、考察主題:

  開展特色教育,提高教育質量。

  二、概述:

  xx年12月12日下午,教師學校培訓部組織全區中小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德育主任到鐵西區進行考察,重點考察了沈陽市鐵西區127中學、清樂中學兩所學校。

  127中學是一所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教育、教學、管理示范名校,學校歷史悠久,教學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學校規模大,辦學質量好,環境優美;走進清樂校園,“蘭風、梅骨、劍膽、棋心”八個字便會映入眼簾,這是清樂建校伊始的德育最高目標,其寓意在于培養學生具有“蘭之風雅、梅之傲骨、劍之利膽、棋之心智”。詩意雋永的育人境界道出了清樂創業者對莘莘學子的期待,也展現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多年來,清樂人以蘭之風梅之骨蘊蓄著凌云壯志,憑劍之膽棋之心譜寫了輝煌篇章。

  考察期間作為沈陽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中學的代表,李洪濤校長在會上介紹了127中學科技特色教育辦學經驗及所取得的成效;清樂中學教務主任代表學校向我們全體考察人員介紹了學校圍繞“圍棋”抓特色特長教育,將“圍棋”的立足點放在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上,使學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提高。

  總而言之,127中學和清樂中學,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和突出教育特色,譜寫了現代教育輝煌篇章。

  三、幾點體會

  (一)樹立全新的辦學理念

  在考察期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要有全新的辦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思想。

  1、樹立現代的教育觀。現代的教育,就是學校不要把學生當作貯存器,不能只關注學習,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現代教育提倡鼓勵性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和表揚激勵學生奮進。127中學“以科技教育為引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清樂中學倡導的“蘭風、梅骨、劍膽、棋心”,無不體現了先進的辦學理念

  2、現代的學習觀。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學習好,首先要發揮學生的內在動機;其次學生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還要開展多渠道、多途徑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同伴互助,情感溝通。事實上學生的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遠遠小于情感因素,學生只有在平等關愛的環境里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3、現代課程觀。127中學和清了中學都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編寫了校本教材,設置了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特色的體現,它是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基礎,具有高質量的校本課程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才能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4、現代的教學觀。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現代教學觀強調教師為學生學習服務,學生的'學習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因此,教學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活動,動員一切資源和手段為教學服務。

  (二)科學的管理模式

  127中學和清樂中學的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本要求是在發展中要統籌兼顧。

  這兩所學校以“科技益智”和“圍棋益智”的特色管理落實到了實處,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管理,科學的管理最終贏得的是科學的發展。因此,他們在追求科學發展的同時,謀求科學的管理。

  “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學會做事”是127和清樂中學的共同特點。正是他們有了科學的特色管理,才使學校以百倍的信心、昂揚的斗志、蓬勃的風姿和創新的精神走向輝煌!

  (三)突顯教育特色

  127和清樂中學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一是形成“辦學特色”選準了教改“突破口”。并表現出具有獨特的、優化的、穩定的教育特征,二是形成“辦學特色”的實質是為了創辦特色學校,由“突破口”帶動學校實現整體優化。三是以特色創名校,學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生存求發展、以發展求效益的工作思路。

  四、意見和看法

  特色學校必須依據先進的教育理論,從實際出發,對學校的發展做出全面的設計,把建設一整套的學校文化模式和營造獨特的學校組織作為學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學校具有全面、整體優化和相對穩定等特點。首先,特色學校具有全面性。這意味著一所學校的綜合個性的形成,并成功地營造出一種區別于他校的特殊的學校文化氛圍。它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與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發展為前提,通過創造性勞動,個性化地貫徹教育方針的結果。其次,特色學校應具有整體性,這是一個學校整體優化的系統工程,表現出一所學校的全局優化及整體效能。再次,特色學校應具有相對穩定性。從學校特色到特色學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規律,結合本校實際,順應時代要求,以特定的辦學價值觀為總體的辦學思想指導下,由學校全體成員參與的辦學實踐活動,它的形成有一個孕育、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可見,穩定性就是指辦學獨特風格的形成,并且學校成果能夠長期地顯示、保持和發展,能夠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并在校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標志著學校教育個性和管理個性的成熟。具體表現在辦學目的、宗旨、培養目標、組織管理和運作以及教育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上,核心是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然而,穩定并非絕對不變,創辦特色學校

  是個不斷積累、完善的工作過程,是不斷繼承發展、改造調整、自立自強的結果,體現了學校群體在辦學理念和主觀追求上達到完美的統一,并且日趨成熟,形成相對穩定的態勢。

  教育的調查報告 3

  應老師要求我們對某某鄉鎮 “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本次調查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為了更清楚家鄉的農村教育狀況,我為此在家鄉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共三個中小學,調查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二)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2、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實施更新壯大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3、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1、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2、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三)學生問題

  學生主自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四)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農村基

  (五)基礎教育學校“空巢”狀況

  1.現狀:農村的小學和初中由于招收不到學生、生源的缺失,所以學校空巢嚴重、學校撤并! 例子:校長老師的訪談或者真實的數據(師生流失);農村基礎設施與教育水平;家長的想法等

  2.原因:

  1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新生人口劇減,提倡晚婚晚育,老齡化加劇,學齡兒童少不能滿足學校的需求

  2國家經過教育改革教育發展迅速,農村的基礎教育學校愈加多與日益減少減少學齡兒童不相適應!

  農村人口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少生、優生、優育觀念”影響大!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與完善,養兒防老觀念愈加淡薄,少了后顧之憂!

  由于農村基礎教育設施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分散、國家經費投資巨大且整合難度大,為了提高教育水平、便于整合師資力量、教育經費的投入有效性所以撤并學校!

  經濟的大發展農村進程務工熱潮帶走了一批學生、而且農村愈加對教育的非常重視想方設法給孩子一個好機會上好的學校以便改變命運、光中耀祖!

  由于農村條件差、工作壓力大老師不愿去農村;托關系找人去好一點的地方教書!

  (六)農村留守兒童困境:

  1.現狀:父母進城務工,孩子留在農村上學無人照顧!

  例子:留守兒童的數據

  1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由于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象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3)學習問題。無人監管,逃學上課不學習沾惹社會惡習后輟學等

  3)生活問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不懂照顧自己致使生活混亂,容易受到社會習氣的.影響!

  2.對社會的影響: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有礙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不利于新型農民培養,新型農村的形成!

  原因:由于留守兒童缺少監督缺少關愛與落后的教育水平使得留守兒童人身體、心理、學習、生活問題嚴重對于他們成長成才和對建設和諧社會影響巨大!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二)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結語 :我們應時刻抓住時光帶來的機遇,盡力彌補農村基礎教育的短板,有計劃的發展農村基礎教育。 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順著時代潮流,著重培養有思想的新型人才,然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經濟發展的支持!

  教育的調查報告 4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匯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了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小學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對象,采用材料匯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匯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干隊伍偏于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布,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于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于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于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占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占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占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占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占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占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初中教師,在小學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初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于實踐,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于合作研究群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采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學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小學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干教師群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于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范。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了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占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范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范性、群眾性)”。百花洲小學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小學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小學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小學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扎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小學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范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扎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小學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扎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小學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于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采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盡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系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干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了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泛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范、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范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范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小學。而有些學校由于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范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范,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于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占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并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著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小學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周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于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著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干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扎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范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搜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小學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范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采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后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著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群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后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教育的調查報告 5

  自秀山街道辦事處開展“四群”教育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結合街道實際,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門和站所認真開展好工作,深入村組,作好民情調研。

  一、村情概況。

  萬家村轄8個村民小組,20xx年末,全村總人口4652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578人。全村總耕地面積1583畝,全村經濟總收入2537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5543元。

  萬家居委會唯一山區組白泥箐村民小組,地處街道辦事處南邊,距街道辦各下所在地5公里,從居委會到該村民小組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總人口161人。萬家居委會截止目前,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社區設立黨支部1個,現有黨員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幫扶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加之通海縣委縣政府加大蔬菜產業的發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據調查,單個農戶家庭總經濟收入高達百萬元,最低僅有5000元,兩極分化嚴重。村民主要以種植蔬菜和養殖蛋雞為主要經濟來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種養殖。

  二、入戶調研經濟收入情況。

  1、入戶調研總戶數、涉及總人數:5戶,共有人20口人。

  2、調研戶經濟來源:種植業、養殖業、務工收入。

  3、調研戶經濟總收入:5萬元

  4、調研農戶反映的主要存在問題:經濟來源單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程度。

  三、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

  1、是自然災害致貧。

  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資源。地勢所屬山區,蓄水條件差,降雨量少,經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沒有收成,就連生活用水現在都成了問題。

  2、是文化素質不高,無技能資源,缺乏經濟意識而引起的貧困。

  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落后是貧困的根源。少數群眾商品經濟意識不強,視農為本,寧愿守著土地受窮,也不愿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少許人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

  3、是因病、殘致貧。

  因病、殘導致貧困的原因。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在該村,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4、是缺勞動力致貧。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該村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多于農業收入,也許一個家庭有勞力外出打工,就能擺脫一個家庭的貧困。當然外出打工與外出勞動力的素質有關,素質越高,獲得的勞務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貧。

  由于生存問題,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會更加貧困。可能建房時借了一些債,后因種種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債又需要償還,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對該村經濟發展提出的建議。

  (1)改善人的生存環境仍然是今后扶貧工作的重點。

  在今后的扶貧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白泥箐生存環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進行扶貧決策、安排扶貧資金時,首先要考慮到人的生存問題這一點。建議加強水利設施,推廣節水農業種養植。

  (2)要重視文化扶貧。

  該村文化落后,農民缺文化是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民文化素質低又是影響脫貧的關鍵因素,因此,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文化素質是扶貧一項重要工作。扶貧工作中應專門安排文化扶貧資金和項目,對農民進行文化培訓和掃盲,幫助貧困地區提高文化,尤其對貧困地區農民要進行科技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幫助農民實行科學種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

  (3)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衛生扶貧工作。

  該村和其它村一樣因病、殘貧困的占貧困原因的人很多。現在不要說貧困人群看不了醫,就連普通家庭也看病難,主要原因還是看病貴,什么手續費,門診費,專家掛號費,治療費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實施的扶貧計劃,往往側重于經濟上的扶貧。應當把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實施醫療救助計劃。把醫療救助計劃與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

  (4)有組織地引導貧困地區農民外出打工。

  一方面可緩解了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開闊了眼界,見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觀念。最終又帶回了信息,產生了擴散效應。很多地方就是靠農民外出打工使農民脫貧致富。

  (5)貧困地區的計劃生育工作不容忽視。

  加強宣傳,鼓勵一個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獨生子女光榮,提高教學供養質量,為家庭輸出可用人才。

  教育的調查報告 6

  11月11至20日,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全市民辦教育(義務教育部分)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情況匯報并先后到車輛廠子校、中天北京四中、興農中學、春風學校、南亞學校等十六所民辦學校了解情況,調研重點是我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民辦學校辦學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黑衛平參加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我市各級政府強化依法管理,使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的發展。全市現有民辦中小學(含職業中學)共有219所,在校生6.7萬人,占全市中小學在校生總數的11.5%,三城區民辦小學在校生3.8萬人,占三城區小學在校生總數的3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辦職業培訓學校69所,年培訓量為5萬人次。

  民辦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439人,占全市普通中學教師的9.88%;民辦小學專任教師2262人,占全市小學教師的12.33%;職高教師173人,占全市職高教師的16.27%。教師的學歷以中專、大專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外,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教師的平均工資約500元,幅度為250至1500元以上。

  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由企業舉辦的辦學水平高。如中天北京四中、車輛廠中學、川外附中學等學校,與全國名校合辦,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好,設施設備較為先進,收費較高,學生大多是來自中、高收入的家庭。個人舉辦,以外來務工農民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興農中學,辦學理念新穎,內部管理機制靈活,發展為現該校已擁有學生余人,教職員工250多人,學生公寓、實驗室、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齊全的完全中學,高考成績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評為優秀民辦中學。由于該校教學質量高,設施設備先進,一些貴陽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進入讀書。達興學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方面積極探索,初見端倪。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我市民辦教育的現狀,制定《貴陽市民辦中等學校審批暫行辦法》和《民辦流動兒童少年初中必備辦學標準》,成立了民辦中學設置評審委員會,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標準。從起,每年撥民辦教育專項補助經費20萬元,幫助民辦學校購置教學設備,其中80%用于幫助流動人口子女學校。20,市政府撥專款300萬元用于民辦學校建校貸款貼息,幫助民辦學校的發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學籍管理、教學業務、德育工作、師資培訓、教師職稱評審等方面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

  二、問題和困難

  1、《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宣傳力度不夠,相關政策不配套。調查中感到《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定“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新建、擴建民辦學校,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及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落實得不好,認識普遍不到位。民辦學校申請信貸,不能以舉辦者投資興建的校舍作為抵押,制約了民辦學校的發展。征用土地新建、擴建民辦學校,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手續復雜。民辦學校的學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戶口,不能升入本市重點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讀費,民辦學校認為這直接影響民辦學校初中階段的.辦學規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時我市也失去一批優秀的高中生資源。一些辦學者對教育的公益性認識不足,辦學急功近利,對學校建設和發展缺乏長遠規劃。

  2、民辦學校內部管理不規范。我市民辦學校90%是流動人口子女學校,辦學規模小。辦學者有熱情,但缺乏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長沒有管理權,缺乏監督制約機制,不利于學校的規范管理和學校的長遠發展。

  3、相當一批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設施不能達標,設備簡陋,辦學條件差。多數學校是租賃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積窄小,采光不足、通風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課桌椅多是公辦學校淘汰的,新舊不一,教具配置不齊,實驗設備簡陋,影響學校教學質量。一些學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學生活動場地少,課外活動受限制。以流動人口子女為主的學校收費往往較低(約80-500元),僅能維持教育教學低水平運作。

  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穩定性差。在生源以流動人口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里,教師的來源是進城打工的鄉村教師和外地非師范畢業的大中專生,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和職稱。教師工資偏低,大多沒有辦理養老、失業、醫療保險,教師沒有安全感。學校與教師之間沒有正規的聘用手續,雙方缺乏制約機制,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5、教學質量令人擔憂。除興隆中學等少數學校外,相當一部分民辦學校的生源是外地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家長對學校的教學質量要求不高,學生基礎差別大,加上教學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學質量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定的要求。初中生的畢業合格率低。

  6、職業培訓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我市的職業培訓設置的專業雖然有四十多種,但市場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務、藥業加工等專業卻很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

  市場調研報告?安全生產調研報告?社會調研報告?會計調研報告?產品調研報告

  三、建議

  1、加強對《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民辦教育的認識。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形式多樣的宣傳民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國家鼓勵民辦教育的政策和法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民辦教育的積極性,引導民間資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擴大教育資源,以滿足人民群眾對不同層次教育的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民辦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為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各級政府應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各類民辦教育的布局規模、辦學條件、生源、師資進行全面的統籌,制定民辦教育的發展規劃,引導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批民辦學校,合理布局,保護合法辦學,嚴厲查處違法辦學,遏制惡性競爭。同時在流動人口密集地區,整合公辦學校的辦學資源,盡快實現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目標。

  3、加大民辦教育的扶持鼓勵力度,改善辦學條件。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外來人口子女入學需求日益增加,我市民辦教育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政府應依法逐年增加對民辦學校義務教育的專項投入,促進教育公平,積極探索有效可行的辦法,幫助民辦學校解決貸款發展問題。

  4、加強校長及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辦學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將民辦學校納入統一管理,建立健全學籍檔案和教師人才檔案,對民辦學校的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業務培訓、評先評優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制定相關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積極鼓勵公辦學校的教師向民辦學校流動,以吸引優秀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

  5、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監督,堅持公益性原則,誠信辦學。建立和完善有關審批和督導評估制度,通過督導評估,對民辦學校辦學方向、教育教學質量、總體運行狀況進行規范管理,促使學校依法辦學,規范運行,健康發展。遵循社會與教學發展規律,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一個時間內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6、以市場需求為引導,合理設置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培訓機構要調整辦學方向,按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增強實用型和操作型技能培訓,探索和民辦學校接軌的方式,以適應我市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需要。

  教育的調查報告 7

  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事關少年兒童的成長,少年兒童的素質狀況又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帶著責任思考這一問題,立足實際為孩子們多做一些積極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素質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頒布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徐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綱》等政策文件,舉辦了“爭做文明人”主題教育、“中小學德育論壇”和“中小學心理行為健康教育宣傳月”等一系列活動,全市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教育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大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比以往明顯提高。

  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部分少年兒童在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上產生了一些問題。通過對我市640余名6-12歲學生的調研結果看,有些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唯我獨尊,脆弱嬌氣,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規矩意識欠缺,對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缺少感恩,對他人不夠尊重;三是對家長依賴性強,遇到困難和矛盾不知如何處理;四是責任意識和團結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還有極個別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煩躁焦慮、抑郁叛逆等傾向。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調查中有82%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學習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這種認識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還有不少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學習過分干涉或遷就,對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長不清楚文明行為要求,不遵守社會公德,和孩子相處不注重個人言行,對孩子形成負面影響。

  二是學校教育還有不足。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主導了學校的教學活動,造成有的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調研顯示,不少教師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內容不了解;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也使部分教師不能堅守“才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準則,對學生心理認知和行為養成帶來負影響;還有的學校對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夠,專業教師缺乏,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持續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會環境負面影響明顯。調研中把學習排在第一位的學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僅占31.1%、18.3%,充分說明分數至上的社會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已造成較大沖擊。再加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少、漠視公德等不良現象,以及網吧、游戲廳泛濫、網絡和媒體信息龐雜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孩子們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強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是著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家長的引導有機結合,努力改變家庭文明習慣教育薄弱的現狀。市文明辦、教育局、共青團、婦聯等單位應加強合作,聯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定期開設專題講座,讓家長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養成的意義與途徑,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銜接,完善信息溝通平臺,共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調研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巨大,不可替代。建議宣傳部門制作一些倡導家長講文明、重禮儀的公益廣告,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示范。家長要注重個人修養,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對孩子要學會理解和溝通,既關心學習,更重視品德和心理,創造包容、信任、幸福、溫馨的家庭環境。

  二是全力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擔著重要責任,必須著眼未來,帶著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門應立足徐州中小學生實際,組織編寫、推廣使用行為習慣養成通用讀本,努力解決現有教材說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強的問題;擴大傳統文化名篇誦讀活動范圍,從部分學校向更多學校拓展;推動各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之星”、“孝敬父母之星”、“樂于助人之星”等評選活動,激勵孩子向榜樣學習,培養良好習慣;改革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對違反師德標準的嚴肅處理,對德才兼備、為人師表的老師予以重獎。各中小學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發揮教師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訓練,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開設心理健康校本課程,主動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建議每所中小學校盡快配備專職心理教師或學校社會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參與的社會合力。政府要發揮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機構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適度進行投入,重點開展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的課題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兒園、小學、中學各階段要求的量化指標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應更多關注學校心理教育的開展,加強隊伍建設,督促設立心理教師編制;構建醫教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共同參與的平臺,搞好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咨詢。進一步發揮少年宮、體育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的作用,節假日免費開放校內場地設施,增建校外活動場所,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動陣地。加大文化市場、網吧和游戲廳的管理力度,凈化孩子們的成長環境。電視媒體應多宣傳優秀學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學生特點,主題鮮明的節目,對孩子形成良性引導和正面帶動。倡導大型社區和本地名優企業建立特色實踐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走進社會,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學會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的調查報告 8

  按照市委關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為把主題教育落到實處,真正解決醫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影響和制約醫院工作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調研課題,自主題教育開始至10月10日帶領總務科及相關職能科室人員,在全院范圍內,通過巡查、檢修、訪談、個別交談等多種形式全面深入地梳理了醫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不足。現就如何提高醫院后勤保障工作問題的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醫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況

  后勤工作是醫院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醫院保障工作的基礎,更是醫院正常運行的重要支撐。隨著醫院的不斷發展、基礎規模的擴大、患者與職工需求的變化,對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們醫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場地的清掃、院內綠化及養護、供暖及設施維護、職工的餐飲、安全保衛、公用車輛的管理、氧氣供應、日常物資采購和管理以及水電保障等事關廣大職工和患者的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

  二、醫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分析

  1、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務意識還不夠強。個別后勤保障工作人員依然受到固有思想和習慣的束縛,思想上還停留在傳統的工作意識中,不能做到主動去發現問題,開展服務,在面向臨床、服務大局上缺乏進一步開拓的工作思路,服務意識有待提升。

  2、后勤保障隊伍建設不足,業務技術能力有待提升。隨著醫院的發展擴大,對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后勤保障隊伍的不協調顯露出很大的差距。職工隊伍老齡化,崗位人員配備不齊,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技術不能完全跟上新形勢發展要求等,這些因素束縛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作為后勤保障部門,是醫院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重要崗位都需要持證上崗。例如:全院現在只有1名電工,無法執行24小時值班制,存在重大安全風險隱患;鍋爐、水暖等管道維修維護人員趨于老齡化,技術保障人員嚴重匱乏等。

  3、醫院基礎設備及應急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隱患問題明顯。

  一是供暖問題隱患突出。因醫院地處郊區無法接入市區大供暖,長期以來醫院采取燃煤鍋爐進行供暖,但醫院現有燃煤鍋爐老化,同時不滿足環保要求;

  二是電力設施負荷嚴重,電改不夠徹底,部分電力線路老化,無法滿足當前醫院需求;

  三是供水系統年久老化不完善,飲用水供應不穩定。存在水體渾濁、水壓不足等問題。對在醫院運營過程中面臨嚴重的重大問題和安全隱患。

  4、后勤保障運行成本投入不足,控管辦法較為單一。后勤管理是保障醫院業務工作正常運轉,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就醫條件,保障醫務人員在院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物質條件。因醫院資金緊張,不能很好的滿足患者就醫期間的需求。同時在資金投入上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地提升后勤保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用必要的錢盡量多辦實事、急事,需進一步探索。

  5、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力須進一步增強。部分職工對于醫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不夠重視,普遍認為醫院的后勤工作局限于醫院日常水、電、暖的維護,物資發放以及設施環境的管理等。認為常規性管理關系不大,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技能,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但事實上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簡捷高效。

  三、影響醫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內外因素

  1、內在因素主要是干部職工對于醫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想認識不深刻,運行機制不夠完善,資金保障不充足等。

  2、外在因素主要是上級部門對于傳染性醫院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規、社會需求以及后勤人員招聘過程中存在的約束性。

  四、對醫院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及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強科室建設,提升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每位職工潛能,自覺培養工作積極性,不斷提高后勤保障及服務技能。制定完善醫院后勤保障制度,特別涉及物資、設備等物質的采購管理制度,嚴格按照院內成本核算執行,保證工作效能最大化。

  2、進一步加強后勤保障部門職工隊伍建設。合理配置人員,規范崗位職責要求。尤其對目前不可替代性工作崗位,加強內部人才的培訓、培養。加強內部各崗位工作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嘗試一人多崗,以應對處理不確定的應急情況。當然,對于職工隊伍老齡化、文化素質不高、業務技術不能完全跟上形勢發展需要等問題,還需要醫院有院黨委關注,對于進一步提高后勤保障人員的業務素質,可以通過引進人才、第三方派遣、送出去培訓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職工隊伍素質。

  3、醫院應加大對后勤保障領域的投入。通過此次調查研究了解到,有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醫院加大對后勤保障領域的投入。比如,設備設施、餐飲服務,就醫環境問題等。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后勤保障服務的人性化。通過改善干部職工與患者的工作、生活級就醫條件,為廣大醫患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斷增大家的歸屬感、幸福感,使大家時時處在一個被關心、被服務的和諧環境中,讓大家真正的將醫院當成家。

  4、用信息化建設優化后勤管理。在基礎設施改善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數據庫和信息網的建設,以后勤業務為核心、標準體系為基石,通過將物資保障、餐飲服務、安保消防、交通保障、設施維護、員工服務等后勤業務統一納入信息化系統中,通過與標準業務流程的融合,實現后勤業務信息在線過程管理與縱向一體化管控,加強后勤集中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加快后勤一站式服務信息化項目的研究與開發,整合資源,做實后勤管理與服務。

  只要把服務臨床一線和滿足廣大職工正當的需求,作為后勤保障工作的最終目標,在后勤保障機制上不斷創新、保障內容上不斷求全、服務對象上不斷求廣、服務質量上不斷求高,才能營造出環境清新宜人、服務周到滿意的和諧氛圍,才能為醫院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教育的調查報告 9

  按照縣委組織部文件要求,結合我鄉實際,對鄉鎮干部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鄉鎮干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我國有很多歌頌鄉鎮干部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熒幕里的鄉鎮干部大都是頭頂草帽、脖子上搭條毛巾、挽著袖子、卷著褲管,在炎炎烈日下幫助群眾干活的形象。他們勤勤肯肯、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人可歌可泣。在現實工作中,鄉鎮干部大部分和熒幕形象是相符的,他們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在艱苦的環境下,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貫徹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發展好農村經濟,確保農村社會穩定,經常是風里來雨里去,“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付出了許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和諧農村的構建作出了貢獻。然而,鄉鎮干部身處農村基層這種特殊環境中,處在各種問題和矛盾的焦點上,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工作難度也大,面對當前農村工作新形勢,難免存在一些困難和不適應的地方,因而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也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

  當前一些鄉鎮干部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存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工作的現象。通過各方面的了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思想認識開始松懈、動搖

  每個鄉鎮干部都是懷著青春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景走上工作崗位的,在那時,為了得到組織肯定、領導好評,往往都是工作熱情高漲、積極主動,踏踏實實、勤勤肯肯、謙虛謹慎、任勞任怨。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種種原因,致使一些鄉鎮干部在鄉鎮一呆就是十來年甚至更長時間,長期工作在基層,眼瞧著升遷無望,生活得不到改善,思想就開始動搖,對前途便失去了信心,因而工作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激情,工作不用心了,紀律不遵守了,上班不準時了,最終是耕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

  2、工作干多干少一個樣

  鄉鎮工作,由于它的特性而很難用數字來統計和衡量每個人工作量的大小,加之鄉鎮工作辛苦,工作壓力大、任務重,而鄉鎮政府目前對于干部的工作還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這種狀況導致個別鄉干部產生“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任務式完成工作,因而工作消極、不思進取,情緒低落。

  3、對福利待遇存有不滿

  眾所周知,鄉鎮工作條件差,環境惡劣,福利待遇低,工作時間長,有上班時間而無下班時間,甚至雙休日和五·一、國慶等法定節假日也沒有保證,又沒有加班工資,經常是“兩眼一睜,忙到天黑”,雖然現在工資已經有了保障,但是,鄉鎮福利跟縣直單位的福利是沒法相比的,而越困難的鄉鎮,福利待遇越差。難道鄉鎮工作條件差,環境惡劣,工作辛苦,而福利待遇就得是差的?這是一個讓鄉鎮干部始終感到困惑的問題。這種狀況,必然使一些干部人心浮動,從而消極應付手頭工作,為謀求較好的個人生活而作其他途徑的考慮,這樣就必然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二)存在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的現象

  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干部對于領導安排的各項任務,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辦事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時甚至不了了之,忘得一干二凈,直到領導追問時才“臨時抱佛腳”,草草了事,其結果勢必對全局工作產生一定影響,拖全局工作后腿。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工作積極性不高,造成對領導交辦事情產生抵觸情緒,以至辦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下。

  2、一些干部長期工作在基層,有了“老油條”的通病,有些干部的基層工作時間比領導要長,容易滋長“論資排輩”擺架子的思想,由此不配合領導工作,不服從安排,辦事拖拖拉拉,“磨洋工”。

  3、缺乏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管理。

  (三)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內容。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這就更需要集體中的每個人彼此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在溝通交流中相互學習、團結合作,相互幫助,增進友誼,增進感情,形成一個團結一致的群體,這樣,一個集體才有凝聚力,集體才能抵御所有不利的一切。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然而,一些干部卻缺乏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彼此之間只顧自己的工作,對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認為只要保證在工作中不出現大的差錯,不給領導添麻煩就行了,有種“各自打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除了工作需要外,彼此很少溝通交流,感覺不到團隊的那種團結互助合作的氛圍。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與鄉鎮干部的工作性質有關。現在鄉鎮工作實行的是干部包片包村工作責任制,所以干部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各自支配的,因而在工作中彼此之間溝通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就不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來無影,去無蹤”

  實行鄉鎮干部包村工作責任制,是各鄉鎮普遍的做法。干部包村工作,沒有地方觀念,人情關系也不會復雜,沒有家庭生產的負擔,工作能更為大膽,時間也較寬裕,可以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改變過去,“來時一陣風,離開一片空”的工作方法,壓力到村,責任到人,有利于明確職責,調動鄉干部的工作主要性和積極性,把工作落到實處,使鄉政府對村的領導和管理更能得以實施和體現。但是,這種工作方式對鄉干部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定的難度。因為,現在包村工作自由度大,對于不住鄉的干部而言,除了必要的事情需回政府機關外,其余時間基本不在政府機關,對于他們的去向問題或包村工作做什么、怎么樣的情況問題,或許很多人都不清楚,這種工作特性,為個別干部提供了和領導“打游擊”的方便,這必然會讓其他干部、群眾產生“來無影、去無蹤”的感覺。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我認為是:

  1、與干部個人的工作態度有關。

  2、現在林業、民政等都被收歸縣局管理,對于這些部門人員的管理更是存在難度,雖說實行縣鄉雙重管理,但實質上卻形成上面看不到,鄉鎮管不了的局面。

  3、缺乏約束鄉干部行為的制度。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對于解決干部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著反作用。思想問題是根本性的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因而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影響著鄉鎮工作的好壞,思想問題解決不好,鄉鎮工作就無從談起,而鄉鎮工作的好壞卻關系著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致富,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由此可見,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起著極端重要的作用。解決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針對存在工作積極性不高,思想情緒低落的問題,我提出以下解決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對于干部中存在的思想問題,我認為可以采取這些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定期召開全鄉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給鄉干部勤打“預防針”。

  ②可以把“調查問卷”的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結合起來,領導班子成員就“調查問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解決干部的`思想問題。

  2、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干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會使用一些規章制度和規范去約束干部職工的行為,而這種約束帶有很明顯的強制性,強迫他們去遵守規章制度和規范。如果他們的行為并非出自本身的意愿,那么輕則消極被動接受規范,但這樣工作效率低下,重則,使他們產生對抗情緒。所以,單純用規章制度和規范去約束行為是不夠的,必須把它與激勵方式結合起來,只有建立激勵機制,才能對干部形成促動作用,產生高效率,才能產生凝聚力,才能避免“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的產生,調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激勵是以工資、獎金等形式的物質激勵和以評優評先等形式的精神激勵兩方面組成的獎勵激勵以及在規章制度約束下的處罰激勵。這兩種方式運用很普遍,但實際上,光靠這種激勵是遠遠不夠的,還可采取以下幾種激勵方式提高干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①參與激勵:讓干部參與政府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管理,讓他們多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對政府的各項活動進行監督,那么,他們就會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這樣就會激勵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來。

  ②領導激勵:鄉鎮黨政領導是干部眾目之心,是干部的表率,是他們行為的指示器。如果領導清正廉潔,對物質的誘惑不動心,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嚴于律已、民主、身先士卒,這樣的領導本身就能鼓舞干部的士氣。如果領導再充分發揮其能力,幫助干部價值的實現,則更能產生巨大激勵,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③關心激勵:我們的干部大多是愛崗敬業,不畏艱苦的,如果領導能關心干部疾苦,了解干部的具體困難,并幫助其解決,就會使干部產生很強的歸屬感,對他們產生激勵作用,提高積極性。現在有很多企業在員工生日時以贈送生日小禮品的方式表達對員工的關心,這種人性化的關心很值得借鑒。

  ④認同激勵:在我們工作中,雖然有一些干部愿做無名英雄,但那畢竟是少數,而絕大部分干部還是不愿意默默無聞的。當他們取得了一定成績后,需要得到大家的承認,尤其是要得到領導者的承認。所以,當某個人取得了一定成績后,領導者只需向其表示已經知道其已取得的成績,或再加上幾句表揚之詞,便可使其產生很大的激勵,調動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種方式既不必花費,效果又好,就是需要領導及時發現干部的成績,并及時表示認同。

  3、盡量多制定和落實一些偏向鄉鎮的政策

  我認為鄉鎮干部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很大一部分還取決于當地政府對鄉鎮的態度。如果當地政府多制定和落實一些偏向鄉鎮的政策,就會讓鄉鎮干部產生以鄉鎮工作為榮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激發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二)在解決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的問題方面,我認為:

  ①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②除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還必須加強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管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制定“工作落實跟蹤表”,即:表內明確工作責任人,領導交辦事項,要求完成時間及完成情況等內容,當領導交辦工作時,該表一式兩份,一份交責任人,提高工作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另一份則由交辦領導存檔,交辦領導則可根據該表對交辦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解決鄉鎮干部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團隊精神是一種文化氛圍和價值取向,團隊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在無形當中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促使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奮發圖強,為集體的發展壯大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因而,團隊精神的培養很重要:

  ①營造團隊合作氛圍:組織干部進行學習培訓,提高干部的團隊意識,使之高度重視團隊精神,并且利用宣傳標語、宣傳欄的形式加強宣傳,營造團隊合作氛圍。

  ②為干部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機會和平臺,為團隊精神的培養創造條件。比如,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干部喜愛的文體活動,通過活動,讓干部彼此互相交流和溝通,互助合作,于無形中激發干部團隊合作精神的產生,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③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學中認為,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管理,是培養團隊精神的一種重要的管理方法。若領導者多從下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給下屬一些關懷、愛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這樣,就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無比的熱情和干勁,團結一心,創造美好未來。

  (四)在解決“來無影、去無蹤”問題方面:對于這種問題,利用教育學習、正確引導固然重要,能使有責任心的鄉鎮干部安心工作,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不是萬能的,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都與現實密切聯系著的,解決這些問題還是離不開根本的制度,靠制度來約束干部的行為、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貫徹執行,形成管理的長效機制。因而,我建議以下措施:

  ①建立干部當日去向公示制,這樣,可以讓領導和辦事群眾心中有數。

  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組織群眾代表對鄉鎮干部進行考評,促使干部扎實投身于基層工作,真心真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對于不合格的干部要認真批評教育、限制改正。

  ③設立公開投訴中心,配備舉報電話,接受群眾對干部的監督。

  ④實行電話隨機跟蹤制,加強干部的管理。

  教育的調查報告 10

  為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狀況。市關工委家教組會同市教育局關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區大圩鄉的慈云小學、曉星中心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調查組得到了包河區關工委和大圩鄉關工委以及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區、鄉并工委、鄉黨委主要領導和分管教育的負責同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教師代表等40多人參加了座談。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況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占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座談會上反映的情況分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發展

  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撲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幾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扶養成人,至于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聽其自然,沒有什么明確的要求。有的家長對老師說:“孩子聽老師的,全靠您了,我們管不了,您要打要罵都行”。家長缺乏責任心。

  2、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

  許多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他們不愿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愚昧無知的一代,不想讓歷史的遺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家長對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讀好書、上大學、干大事,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占61.2%。因此,對孩子要求就是學習成績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學,將來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的體力勞動,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簡單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錯,父母往往不問青紅皂白,責罵、毆打一頓,懲罰完了還說:“管你,是為了你好。”他們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3、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品德的培養

  在有些家長的觀念里,家庭教育的內容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只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長不支持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如開運動會家長不讓孩子參加;組織慰問鄉敬老院,有的家長也不讓孩子去。這種只關注孩子學習的家教方式,給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4、新的“讀書無用論”,在部分家長中有所抬頭

  近年來,由于高中、大學的教育費用高,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走向市場,找工作難的現象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說,培養一名大學生,家庭要負擔十多萬元,農村上不起。畢業出來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僅靠一點工資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戶也困難。所以只講究“實惠”的家長,對子女的培養熱情不高,對孩子的升學持無所謂的態度。有些收入較好的家長說:“我們現在農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嗎!”

  5、溺愛嬌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農村學校不少班級里獨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師反映,條件好的家庭,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溺愛孫輩,爸爸媽媽放棄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懶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生一上學就向家長要錢買零食吃,家長“有求必應”。曉星小學六(2)學生曹某,父親開私家車,家里經濟條件好,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一不滿足就不吃飯,甚至跑到樓頂上嚇唬人。這個孩子,老師也不能講,一講他就到處跑。老師說:“小孩子太慣啦!”家長說“隨他,跑不了。”老師也無可奈何。該校二(2)班有個學生,一直是家長喂著吃飯,上二年級了還不會用筷子,用勺子吃還撒一地。上述雖是個別的,但也反映家長不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針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為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對農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優化家庭教育外部環境

  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范疇。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爭創“五好家庭”,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活動,評選表彰好家長、好母親、好媳婦、好孩子,爭創文明戶,樹立新形象。

  加強社會教育,以村或鄉開設活動場所,添置設備;組織“五老”隊伍,發揮“五老”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2、積極舉辦家長學校,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為不斷提高農村學生家長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鞏固中求發展,并將家庭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學,家長入校,伴隨孩子升級升學,與孩子同時畢業,經考核發給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家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要有保障。

  3、關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問題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員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關注的教育對象。地方政府和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建立關愛幫扶機制,明確監管對象,設置親情電話,開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切實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外出掙錢不是最終目的,培養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當務之急,打工別忘了孩子。

  4、發揮農村家庭教育的優勢

  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許多優勢。農村家庭簡樸的生活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品質,他們受生活的磨煉,意志堅強,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們從小干農活、做家務,成了父母的好幫手。農村的田園風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了身心健康,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農村教育的自身優勢,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教育的調查報告 11

  關注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重塑中國社會文化風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小學國學誦讀課的開展是一種很重要的途徑,本文著重調查了石家莊市高新區部分小學(包括高新區二小、西仰陵小學、韓通小學、南辛莊小學)國學誦讀課的開展現狀(內容、形式以及效果),總的來看,國學誦讀課內容的選擇主要來自于課外讀物,由老師根據課程內容安排。根據問卷及訪談所得信息來看,小學國學誦讀課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部分課程設置不明晰、年級間發展不均衡等,并據此提出了一些建議與對策,希望能為學校更加科學有效的開展國學誦讀課提供參考和幫助。

  一、引言:

  在當今社會,“國學熱”一度成為一種時尚,對于國學知識及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反思正成為今天教育實施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黨的“十六大”也明確提出必須把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任務,而小學國學誦讀課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肩負著重要的任務。國內一些學校和老師也在積極實踐中探索與推動國學誦讀課的發展。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課程運動中積極提倡“晨誦午讀暮省”,主張建議兒童多背誦適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詩詞。許多學校開展國學誦讀課及朗誦比賽。

  石家莊地區很多小學也在國學誦讀課的開展方面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但更多的只是自己學校的獨立探索,各個學校及地區間并沒有進行交流與總結,因而,很難在這門課程的開設上形成完全系統化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此次研究關于石家莊高新區小學國學誦讀課的開展情況作了一個大致調查,并就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補充這方面的空缺,希望能對該地區小學國學誦讀課的實際開展活動有所幫助。

  二、調研概述:

  (一)、研究目的

  1、通過本課題研究,為學校如何更加科學有效的開展國學誦讀課提出建議,

  以彌補當今存在的不足。

  2、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擴展知識面,使國學中所弘揚的優秀精華實實在在的融入學生生活中。

  (二)、研究內容

  1、石家莊高新區部分小學國學誦讀課開展狀況的調查,包括誦讀內容、開展形式以及開展效果三方面。

  2、所調查的學校中國學誦讀課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找出有效的對策。

  (三)、研究對象

  20xx年4月起,我就石家莊市高新區部分小學國學誦讀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調查、經驗總結法為輔,對高新區二小、西仰陵小學、韓通小學、南辛莊小學這四所小學的開展狀況進行了廣泛研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國學誦讀課內容、形式與開展效果三方面。調查中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45份,回收到的問卷的有效率為96.7%,被調查對象的年紀分布比例為,高年級占64.1%,中年級占24.8%,低年級為11%,本次調查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結果可信度高,能較為客觀的反映出高新區小學誦讀課開展的總體情況。

  (四)、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問卷調查法:

  確定研究問題,收集分析相關文獻,自主設計問卷,抽取樣本,發放并回收問卷,統計并分析數據,撰寫報告。

  2、訪談法:

  通過同所調查幾所學校的部分教師交談,聽取他們對國學誦讀課開展內容形式與效果的建議與意見,并吸收這些意見中的有效部分,以求論文寫作中更為客觀和全面。

  3、經驗總結法。

  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國學經典誦讀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本次運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SPSS11.5軟件,是一款社會學統計軟件,這是為了強調其社會科學應用的一面兒開發設計的,具有操作簡單(除了數據錄入及部分命令程序等少數輸入工作需要鍵盤鍵入外,大多數操作可通過“菜單”、“按鈕”和“對話框”來完成)、無須編程、功能強大(具有完整的數據輸入、編輯、統計分析、報表、圖形制作等功能)、方便的數據接口、靈活的功能模塊組合,適用于本次調查數據的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石家莊市小學國學誦讀課開展現狀

  根據所回收的石家莊市四所小學的145份(總共發出去200份)問卷調查結果,我利用SPSS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了分析,在145名學生中,多數學生(占調查人數的53.5%)表示他們學校開了國學誦讀課,而35.4%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有沒有開展這個課程,但卻能很好的回答出之后的相關問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部分學生所在學校雖沒有明確提出國學誦讀課,但在日常學習中也能很好的開設這門課程。就問卷所涉及的問題,我將從石家莊市小學國學誦讀課開展的內容。形式以及開展效果這三方面來對結果進行分析:

  1、國學誦讀課課程內容的選擇情況分析

  關于國學誦讀課內容的調查,問卷中主要涉及的有學生所背誦的國學詩文的來源.老師如何安排誦讀內容以及學生希望誰來決定誦讀內容這三個問題,對所得結果頻次的分析結果來看,大多數的學生(調查對象的42.3%)背誦的國學詩文主要來自于課外讀物,其次38.7%來自于課本;而關于老師如何安排誦讀內容這一項來看,多數學生(56.4%)認為教師是根據所學課程內容,其次25%是隨機安排;就結果來看,相當多的學生(38.3%)希望由自己決定誦讀內容,其次31.2%希望由小組討論決定誦讀內容。

  此外,就以上三部分結果分布同被試年級的關系分析來看,在背誦的國學詩文來源中,課本和課外讀物所占的比例都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增加,在低年級和高年級中,詩文主要來源于課外讀物,而高年級主要來源于課本;在老師如何安排誦讀內容部分,根據課程內容來安排誦讀內容所占的比例隨年級遞增,并在各年級都居于主導因素;在希望由誰決定誦讀內容方面,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都更希望由自己決定,而中年級同學則更多的希望由小組討論決定。

  2、國學誦讀課課程形式安排的情況分析

  在國學誦讀的課程形式安排中,我主要調查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每周的開課情況。大多數(67%)是安排在每天第一節課前,也有相當一部分(35%)是每周固定開課。第二是國學誦讀任課老師的安排。班主任擔任的情況比較普遍(48.3%)。第三是本門課程與語文課的結合情況。大多數受訪者(56.6%)表示會和語文課結合。第四是國學誦讀課以何種形式布置作業。超過一半(56.6%)都采用的是背誦的形式來檢查誦讀效果的。第五是學校開展過什么樣的`國學誦讀學習活動。從調查結果來看,主要是國學誦讀興趣小組(30.3%)和國學誦讀比賽(40.7)。第六是受訪者喜歡怎樣的誦讀方式。這一調查結果并無明顯的個人偏好。個人獨立進行(31.0%)、小組合作進行(33.8%)和全班統一進行(31.0%)都有選擇。

  我還分析了這六方面的調查結果與受訪者年級的關系。在這六方面的調查內容中,只有受訪者喜歡的誦讀方式受年級的影響。從分析結果來看,高年級的同學偏好于個人獨立進行,而中年級的同學傾向于小組合作進行,低年級的同學則更加喜歡全班統一進行。

  3、國學誦讀課對學生的影響的分析

  我首先調查了學生認為學習國學誦讀的好處,按答案分布的百分比高低排列如下:吸收傳統文化精華(40.6%)、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37.1%)、提高識字、閱讀、寫作的能力(30.8%)、增強記憶力(30.1%)、通過考試(4.9%)、其他(2.1%)。

  我還調查了學生在學習中印象最深的情感體驗,按百分比高低排列如下:深厚的友誼、為人處事(62.2%)、愛國主義(42.7%)、美麗的風景(16.8%)、日常生活(14.0%)、其他(5.6%)。

  (二)、國學誦讀課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根據問卷及訪談所得信息分析來看,這幾所小學國學誦讀課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學校課程設置不明晰

  從問卷來看,一部分學生并不清楚學校是否開設國學誦讀課,但在后面題目的回答當中可以明確看出他們有開設這門課程,只是沒有準確地定位為國學誦讀課,教師也沒有較為完善的課程規劃,學校主管教學的領導層也沒有合理的引導,致使一部分學校在這門課程沒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2、年級間發展不均衡

  部分學校在高年級的投入力度都是明顯高于低年級,特別是師資投入力度、課程開設數量、課程開展形式等方面都是有明顯差距的。在低年級開展的誦讀課更多地就只是對一些經典詩文的誦讀和背誦,缺少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形式。沒有根據不同年級段學生的心理特質制定具體的教學形式,對學生的整體提升不利。

  3、缺乏合理的誦讀環境和與該課程相關的文化氛圍

  大多數學校開展國學誦讀課并沒有上升到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上來,更多的是根據上級要求或者是其他學校生搬硬套而來,更多地只停留在課前帶領學生誦讀,并通過背誦、默寫等傳統方式來對誦讀的開展狀況進行檢測。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在國學經典對學生深層次的影響方面做的還不夠。

  4、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

  通過見習中的經歷以及訪談相關老師和學生,多所學校在開設國學誦讀課的前提下并沒有構筑合理的誦讀網絡和長效的評價機制,致使不同年級、班級間沒有同一的學習計劃和評價結果,也就造成了課程效果的參差不齊以及教學上的秩序混亂,不利于國學誦讀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針對國學誦讀課的開展情況提出的相關對策

  1、堅強的組織領導是開展好活動的保障,學校應該成立由相關校領導為核心的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總體指導、安排誦讀活動的各項工作同時在各班成立以班主任為核心、以學生為主要力量的活動小組,針對各個活動小組任務的不同分別制定活動方案。教師應提前對誦讀課的誦讀內容和活動方式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特別是國學誦讀材料的深層次意義方面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內容的難易程度確定不同年級的誦讀內容,如一二三年級誦讀《三字經》《百家姓》等,三四年級誦讀《弟子規》《笠翁對韻》《舉禮常要》等,五六年級誦讀《千字文》《增廣賢文》等。并根據不同老師的特點進行不同年級段的科學分配,特別是教學投入上加大對低年級的投入力度。

  3、讓經典進校園,實施環境育人。在現有物質環境的基礎上修建以經典名句為主要內容的國學文化展示墻、文化長廊,個面墻壁懸掛、張貼以國學內容為主的師生書畫作品、手抄報,各班在顯眼處張貼孔子等古代賢人的畫像。

  教育的調查報告 12

  一、調查的研究對象

  建湖縣近中聯盟的五所農村學校(裴劉中學、蘆溝中學、近湖中學、慶豐中學和海南中學)中的部分老師、學生和家長。

  二、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一)對教師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了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校本練習和對學生的學法策略指導等。

  方法:通過訪談和“推門聽課”相結合。

  (二)對學生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課程設置、學習英語的目的、學習的難易點及掌握程度、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及英語課外活動等是本次調查的重點內容。

  方法:問卷調查。在每個學校各個年級抽15名學生,計45名學生,五所學校共抽22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率是100%。

  (三)對家長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家長的知識水平和留守兒童情況等。

  方法:現場訪談和電話訪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三個多月來的調查,結合有關文獻資料的查找與學習,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對教師的調查結果分析

  1、教學理念的理解

  在本學期始,省“名師團送培到縣”的全縣所有英語教師的培訓中,南京、揚州和建湖縣實驗初中的老師各上了一節觀摩課,聽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蘇南的課堂教學教師放得開,而蘇北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放不開。而再將縣實中的課與農村學校相比,農村的課就更放不開了。基于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在與英語老師訪談交流和聽課中發現,80%以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以課本為中心,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應試教學傾向嚴重。“精講多練、善導自學、激發興趣、師生和諧”的十六個字的教學理念,絕大部分教師沒有實施在課堂教學中。聽課發現,幾乎所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時間講解語言點,教師過度側重對知識點講解而忽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課堂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時間很少,老師常用機械操練取代學生的真實交際,且在操練時老師往往使用一個固定的對話模式,這更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但在訪談時老師解釋說,這是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不浪費時間。顯然這是不讓學生自由表達,而不是老師所說的理由。在這一環節上,課堂預設是要有的,但要更注重課堂生成的內容。在課堂中許多教師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輸入,而忽視學生的語言輸出,從而產生英語教學中輸入與輸出的不平衡,造言教學事倍功半現象。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教師應當記住:“Teach me,I know. Show me,I remember. Involve me,I learn.”

  2.英語課堂氛圍的營造

  經調查,只有不到10%的老師盡量用英語授課來營造英語課堂氛圍。大多數老師把不用英語授課歸為學生素質低、英語底子差,課堂聽不懂,90%以上的老師用中文授課,或中英文混合使用。教學手段主要還是傳統形式的粉筆加黑板加錄音機,使用多媒體教學頻率約50%,有的是因為教師懶得用,有的是因為教室里沒有,到多媒體教室又怕麻煩。由于教師教學方法過于機械,導致自制力不強的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而教師忽略學生的消極反應,只顧自己講,導致老師和學生達不到互動的效果。時間長了,學生也習慣于被動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習惰性普遍,簡單的問題都懶得舉手回答,課堂氛圍因此難以活躍,思維散了,效率自然就無法保證了。

  3.教學模式的使用

  在前兩年,縣教研室就在全縣范圍內啟用每一科目的教學模式,英語最主要的是使用新課標中倡導的“任務型教學”,但在調查中發現,在常態課中,68%的老師仍然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表現為:以教師為中心;重講輕練,忽視學生的活動與體驗;重視知識的講授,忽視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雖然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但無視學生的英語實際能力,生搬硬套教學參考書。有的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就是讓學生做練習造新對話之類的練習,所以認為任務型教學只適用于條件好的學校,學生基礎好、素質高才能實施。甚至有的教師認為開展任務型教學是浪費時間,因為其結果只是訓練學生簡單的口語能力,學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知識。其實以上這些想法與做法都是不對的,越是成績差的學生越要進行“任務型教學”,讓他們覺得學有所用,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想要多學點。

  教材使用這么多年了,老師們仍然不會使用教材。其實,新教材不像老教材,它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老師靈活使用教材。80%以上的老師認為凡是寫在教材中的就是該教的,不能有一點的改動,根本不懂得與時俱進地使用教材。比如,在教9AUnit 5中的Main task時,教者可以把鞏俐的影星介紹的例子改成現在當紅的學生知道的影星介紹的例子,在調查時有的教師在課堂中甚至于把時間浪費在讀那些影片的名稱上,這樣的課堂只能讓學生更加生厭。《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總之,對教師來說,教材不再是金科玉律,而是一種教學依據。教師只能根據教學實際使用教材,而不能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1)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并不意味著教材不合格或者完全不適用。即使再優秀的教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有取舍和調整的余地。

  (2)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或調整,不會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優秀的'教材允許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或調整。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和調整并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評價成績。學生的學業評價,特別是水平測試,并不以某種教材的具體內容為基礎。有些教師擔心對教材進行取舍或調整后,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擔憂。

  4.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

  據調查,農村學校70%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淡漠。多數老師上課時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略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多數教師采取翻譯法和聽說法,進行程序化的技能訓練,其教學目標是講授語言知識,分析語法結構,培養應試能力。很多老師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養。在本人的教學經驗中可以知道,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使我在教學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學習“偷懶”,給學生以方法,讓他們自己去學,這樣既“幸福”了自己,又提高了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5.校本練習的設計

  在調查中發現,這是我縣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隨著農村人進城的大流,成績好的學生也紛紛進城讀書了,留在農村讀書的都是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成績方面不行的學生。針對于這種情況,編寫一本符合農村學生的校本練習真的很有必要。當然,編寫一套高質量的校本練習是很費時的,因為農村學校同軌人少,最多四人,正常兩人,所以老師不愿意做這項工作,學校里又不作要求;再者,因為新書下發時有一套練習,雖題目顯得舊了,還有點偏深,但這練習是領導檢查教學工作時必須查的,所以學生必須做,老師必須講,這已經讓學生的作業量足夠了,如果再有一套練習,學生的作業量就多了。所以農村學校至今沒有幾所有校本練習的,這很不利于“因材施教”,很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對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的問卷一共有十六個選項,在匯總時主要歸納成以下四方面:

  1、42%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學習英語,20%的學生表示喜歡學習英語,有38%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學習英語。由此可見,英語教學的形勢是很不容樂觀的。學生的學尚處于被動狀態,還沒有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2、學生學習英語還停留在對語法的死鉆不放而忽視語言本身的交際功能這一平臺上。因為受老師教學的影響,學生的應試觀很強。

  3、80%的學生認為自己口語能力最弱,50%的學生認為自己閱讀能力最弱,認為自己聽力和寫作能力最弱的各占40%,說明現在學生較過去更加關注自己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聽的能力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卻遠不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也恐怕是所有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值得所有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育工作的教師應深思的問題。

  4、因為學生的聽力差,所以40%的學生認為教師英語課上應中英合用,這樣既讓學生訓練了聽力,又能聽懂老師所講的。85%的學生希望英語教師上英語課時每周大約兩三次課安排同學們練習對話或做英語游戲,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60%的學生認為好的英語老師應該能很好地組織課堂訓練活動,85%的學生認為好的英語老師英語口語應該很棒,只有18%的要求好的英語老師能細致地講解語法和課文。可見學生要求課堂氣氛活躍,課堂訓練到位,讓他們能夠參與課堂,而不是一個專門裝知識的容器。

  (三)對家長的調查結果分析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是三位一體的,在教學效果的取得這一問題上,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農村與縣城的學生成績有所差距,家庭方面對諸多問題的不同理解與做法對學生學習英語也有重大影響。據調查歸納出以下幾方面問題:

  1、農村學生的家長相對受教育程度較低,大專以上學歷家長不多,初中或高中畢業的算是有文化,很多家長是小學畢業或者是文盲。他們思想認識比較落后,認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18%左右父母懂得一點英語,剩下的82%的完全不懂英語。

  2、10%的父母要求其子女既要有較高的筆試能力,又要能夠與人交流,20%的父母要求其子女只要考試能拿高分就行,35%的父母要求其子女能開口講幾句較流利的英語。其中有35%的父母對其子女從未明確表示過什么要求,似乎不怎么重視,據與老師交談得知,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已不再過問。在假期中,只有不到8%的父母送其子女到一些專門的培訓班去培訓學習。由此可知大部分的父母平時對子女英語學習就不夠重視,更別說輔導了。我的班級上沒有一個到老師家或專門機構培訓的,而縣城的培訓機構就很多了。

  3、農村家庭相對貧困,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物質條件。據訪談可知,初中生中有英語字典的學生占8%,有復讀機的學生則不到10%。

  4、留守兒童居多,許多農村家長忙于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托給他人照看,使學生在生活,情感,性格等方面欠缺,影響學習。

  在此次調查中可見,農村家長的知識能力、對子女學習的態度和家庭條件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

  四、基于存在的問題的幾點建議

  1.繼續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利用課題作為引領,要求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在研究實驗中,讓他們的教學理念得到最終的改變。學校要在教科研加大投入,讓教師多走出去學習,回來后談感受,這樣觀念才得到轉變。再者,現在是網絡時代,利用網絡,登錄“教學新時空”和省、市、縣的教研網站,觀看每個課堂視頻和其他提高業務能力的多個教研活動,且要求觀看后寫教學反思,學校要把此列入對教師的考核中。這樣,教師頭腦中有了新的理念,自然在教學過程中便會使用。

  2、在全縣范圍內要加強教師之間的流動,不僅是聯盟間,非聯盟間和城鄉間教師也要流動頻率高些,讓教師在不同的地點多些新鮮感,自然也就從不同的同事間和不同的學校吸收到新鮮的血液,再次激起教師的教學熱情。不要總像以前一樣,每年總通過考試的方式抽調鄉下教師到縣城,讓老師們感覺鄉下的教學質量已不再重要,既然好教師抽調走了,我們就瞎教教吧!所以從某個層面講,教師對新理念的不認真落實,認為學生差不好運用新的理念,領導的這種教師非均衡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種情況自今年暑假已有所改變,希望教師不再有借口落實新課改的理念。

  3、學校在對學生的素質評價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這樣對于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應試教育觀點會有一定程度的轉變,“重知輕能、重講輕練、重結果輕過程”會得到改變。教師就不會只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學生的筆試成績,學生就不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死記硬背語言知識和應付考試中,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活動多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和自學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訓練和培養,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4、對于學生的聽力、閱讀、寫作等弱項,教師自然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注意這方面的訓練,但同時作為學校也要注意對此方面的投入。對于英語教學學校要配備語音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多聽豐富多彩的內容,不至于聽到聽力就覺得頭痛。在閱讀上,在圖書館要多配備一些英語的刊物,這學生在借閱時能有選擇語言的機會。新課標要求到九年級的課外閱讀量達到十五萬字,而作為農村學校的學生在這點上做得遠遠不夠。

  5、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以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學校要利用家長學校、校信通、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多聯系,來轉變家長觀念,以求在教育學生這一問題上家長與學校的觀念一致。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孩子是可以教育的,對于他們要有金錢的投入,更要有情感的投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在一邊激勵他們,作為父母,不能有“棒打成才的觀念”,但也不能有“順其自然”的觀念。

  五、結束語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在農村的英語教育上在各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得到最好的解決。政府、學校、教師、家長等各個層面也會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農村的英語教學。“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明天的英語教學不會再存在著城鄉之別!

  教育的調查報告 13

  一、調查概況

  通過對試卷的分析,雖然七年級9、10、11班的生物成績還可以,但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有欠缺,可能是學生們的學習方法有欠缺,就這個問題,我對學生就生物課學習方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初一的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有所了解,希望我能幫他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學生在課前與課后預習復習情況;

  2、學生上課情況;

  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初一年級大約150名學生進行了這次調查,使調查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更加可靠。調查內容包括課前、課上、課后這三個時候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許多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著問題。

  (一)課前預習情況

  1、上課的預習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不預習新課,但是少數大約有百分之五的學生則是在課前翻一下書,對這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而百分之十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

  2、預習方法

  學生們主要是以課時練,為主要的.預習材料,有少部分學生只是盲目的翻一番課本,并沒有找到這節課的重難點。

  (二)上課情況

  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覺得生物并沒有樂趣而且是小科,甚至不認真學習。

  (三)課后復習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有十分之一的學生不按時完成完成作業。而且學生又不會的題就已略過,也不翻課本找答案,也不問老師。在復習時沒有計劃,只是盲目的復習,當時記住了過一陣就忘了。

  (四)學生對生物的看法及建議

  在調查中,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認為只要認真聽講、討論及時復習就能學好;有少數的學生認為只要感興趣就能學好;有一些極端想法的學生認為多做一些習題就能學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學好;有幾個學生認為生物比較難學,他們認為生物比較難學所以他們都不喜歡生物。學生建議多做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多動手,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調查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情況設計教學方案,不要以傳統觀念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學生們就愛學習生物了,而且生物是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多穿差一些課外知識。在課堂總結的時候,我們可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檢測,并對話回答正確的小組進行肯定,對于回答錯誤的小組進行鼓勵。

  教育的調查報告 14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么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制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占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占22.3%;參加工作11-2017年的教師為63人,占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占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占83.46%;

  2、對教育科研“愿意參與的”占36.4%,“覺得太難”的占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占25.65%,“缺乏信心”的占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占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占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占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占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鉆研科研知識”的占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占22.3%,“參觀學習”的占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么來引導教師鉆研教育科研知識、怎么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占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占47.21%,“不知怎么提煉成果”的占28.62%,“影響教學”的占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于“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占34.2%,“學會了怎么去研究問題”的占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占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占65.43,“比較熟悉”的占12.64,“很陌生”的占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占44.61,“各有側重的”的占27.51%,“一回事”的占13.88%。

  6、認為教育科研課題應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問題”的占51.67%,“解決工作問題的策略”的占24.54%,“有關大綱教材的認識問題”的占17.84%;

  從這部分數據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本質認識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立足于教育實踐研究的特點,這表明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感興趣的選題類別,是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評判不僅僅是在于教學成績提高,更在于教育科研的感受和體會、學會怎么去研究問題。這表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于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這種結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目前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狀況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問卷中的第10-14題來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結癥反映。各題統計選項比例較大的情況如下。

  1、 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會使“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的占70.26%;

  2、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覺行為”占33.46%,“學校的組織管理”的占27.88%,“上級的指導”的占15.61%;

  3、認為要使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應該“完善激勵機制”的占55.76%,“領導帶頭”的占26.02%,“注重物質獎勵”的占14.5%;

  4、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的占35.32%,“沒有上級的支持和指導”的占33.83%,“教師沒興趣”的占21.19%;

  這部分數據間接反映出,目前學校已將教育科研納入議事日程,教師們有了嘗試教育科研的沖動,意識到了教育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但是,學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還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需要學校引導、教育科研的熱情和過程操作需要學校的肯定、怎樣將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研究更需要有人點撥和指導。忽視這三方面的問題,就不容易讓教師將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就不容易使教師注重過程研究,教師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動力。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是學校目前開展群眾性教科研的突出問題。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問卷第18-20題,主要了解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統計反映如下。

  1、認為教研部門指導幫助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側重“學校實際問題的剖析”的占50.19%,“理論知識講座”的占22.68%,“案例分析”的占15.99%,“監督考核”的占11.15%;

  2、認為我縣對于教育科研的工作應該“設立單項基金”的占39.03%,“列入對學校的綜合考評”的占23.42%,“著重成果獎勵”的占17.1%,“加強宣傳”的占16.73%;

  3、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傾向性的希望和建議如下。

  (1)希望: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訓、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的機會、案例分析、提供資料、參與課題組研究活動”等。

  (2)建議:傾向性的是“設立相關獎勵政策、學校設單項考核、改善環境條件”等等。

  從統計分析來看,教師對這一部分的總體反應是希望從自己身邊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點,希望獲得教育科研的體驗。對于看中成果獎勵的教師并不多,這與前面“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于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相互印證

  四、工作建議

  (一)、領導應從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發展來研究課題

  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關鍵。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應當關注課題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領導頭緒繁多,不可能只考慮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專門來做課題。但是,領導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領導搞科研,重在研究課題與辦學理念的關系、課題與學校的發展的關系、課題目標內容與教學改革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考慮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把握學校課題研究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二)、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教育科研骨干

  目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沒有專設教科室的情況下,一般是教導主任來擔當。教導主任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認識相對普通教師來說要充實得多,看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本質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導主任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來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骨干教師帶動廣大教師一道來解決問題。學校要培養科研骨干,只有讓骨干教師承擔課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高理論修養、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主任感嘆教師不會教育科研,學校沒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什么時候讓我們的教師學一學教育科研。其實,與其說“學”教育科研,不如說“做”教育科研。學的目的是會做,但學的時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學的東西就有距離。做就會遇見問題,有問題就得去學,這時候的學就沒有距離感,就學得實在、適用。學會了再做,和在做的過程中學,那一種更適合學校的需要,這自然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三)、足現實條件搞課題

  教師在做或者是準備要做課題的時候,往往是抱怨學校條件和環境差,沒有現成的資料。學校對于教師的不滿有很多苦衷,本來就是經費不足,條件差,資料設備欠缺是不足為怪的。對于教師的要求,學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師的不滿和學校的棘手,都在于潛意識里將教育科研與高科技聯在了一塊,將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認為科研就是高設備高條件的產物。其實,學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決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常規教學工作方式下的產物。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一般是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增添措施等。這些途徑完全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難提供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選題更多的考慮就是自己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研究考慮更多的就是怎么充分挖掘潛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完全立足于現實條件搞課題,搞課題也就有了生命力。

  教育的調查報告 15

  一、調查目的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開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開展奠定良好素質根底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根底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么,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二、調查的對象、方法、步驟及時間

  (一)對象: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個別調查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調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調查,同時,對我園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三、結果分析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答復下列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擬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答復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根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兒創造自由選擇的時機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調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缺乏,答題的正確率只為57.5%。說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著體、智、德、美全面開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無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無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開展、無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無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

  百分比統計說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為58%和57.2%。

  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擬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為55%和52、l%,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說是均衡的。

  四、結論

  根據以上調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據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開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開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同時要使教育目標需求化,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從只注重教材和教師既定的目標與內容,轉變為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斷調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標相適應的內容,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開展。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開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時機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開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猜測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愿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調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也就是說,教育創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擬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于創新、敢于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為先導,在學校總課題研究的根底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絡,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標準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教育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的調查報告03-10

教育調查報告06-29

教育調查報告【精選】10-24

教育調查報告12-19

教育調查報告03-08

對教育調查報告01-06

教育的調查報告04-15

高中教育調查報告08-22

教育教學調查報告09-24

學生教育調查報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