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計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統計調查報告 1
提高統計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和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是局長在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對各級統計機構提出的新要求。“三個提高”的新要求為統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是統計工作科學發展的準確定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統計調查工作的主線。XX年是我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之年,江西調查總隊要緊緊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以“三個提高”為主線,著力在創新服務理念、增強服務能力、拓寬服務領域、優化服務環境、改進服務方式、夯實服務基礎上下足功夫,全力開拓江西統計調查事業的新局面。
一、創新服務理念
統計調查部門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要積極創新服務理念,進一步增強統計調查工作的主動性和適應性,不僅要敢于表態,更要善于表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判斷,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重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開展調研,“快、精、準”地反映經濟社會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成果。
二、增強服務能力
增強調查服務能力,就是要著力提高數據質量,加強統計分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今年我們工作要的重點有:
1、根據現行抽樣調查網點的現狀,加強對提高調查網點代表性的研究,結合全省農村住戶、城鎮住戶和規下工業等調查樣本輪換,研究各調查主題制度方法的配套改革,不斷改進各主題網點調查數據收集方法,進一步提高調查數據質量。
2、在提高數據采集、監測、處理、審核、評估、應用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情況。
3、高質量完成常規調查任務。如:農民工流動監測調查、企業景氣和規模以下工業調查、各種價格指數、城鄉居民收入、糧食產量、農戶固定資產投資、農村貧困監測等等,并切實提高數據質量。
4、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分析,注意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及時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準確的信息、科學的判斷和政策建議。
三、拓寬服務領域
今年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開基之年,江西調查隊系統圍繞“創業服務年”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開展優勢產業、低碳經濟、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培育發展情況和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資源與環境、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調查研究,加強對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全民創業情況和企業景氣等的動態監測。同時在服務對象上,由單純為領導、部門服務向為全社會服務轉變。把企業和社會公眾對統計產品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內容更豐富,數據更翔實、用戶更廣泛”的要求,努力延伸統計信息社會公眾的服務平臺,通過統計網站、《江西調查》、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公開各類統計指標詮釋、熱點統計調查信息,努力拓寬服務對象。
四、優化服務環境
我們今年注重打造調查服務的軟環境,努力把江西調查隊系統建設成為服務型、創新型、務實型、廉潔型“四型”機關,在系統內營造“爭做服務型干部、創新型干部、務實型干部、廉潔型干部”的良好氛圍。
一是加強學習,增強統計調查能力。要在總結調查隊組建四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思想、意識、觀念進一步轉變到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上來;加強統計業務知識和經濟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和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提高數據質量、做好統計調查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加強調查隊系統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完善各級調查隊領導班子考核機制。繼續加強業務建設和人才培養,落實《江西調查隊系統人才工作規劃》,充實業務人員力量,提高一線調查人員的比例。為“三個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五、改進服務方式
新形勢,新任務,對各級統計調查部門的自身能力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傳統的、常規的統計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需求。因此,統計調查部門既不要固守陳規,也不能隨波逐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主動開展“短平快”的`調查,乘勢建立統計快速反應機制,切實提高監測評價水平,滿足各方面的統計需求,樹立統計的權威。一方面要完善統計調查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反映經濟形勢。另外一方面要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反映各方面的信息,及時提供有價值的情況。
六、夯實服務基礎
基礎牢則事業興。我們一直以來都把調查服務的基層基礎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今年我們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廣泛深入宣傳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在系統內營造人人關心和支持基層基礎工作的良好氛圍,掀起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潮。將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事跡匯編成冊,供系統學習和借鑒,以期達到交流經驗、提高基層基礎工作質量的目的。
二是加強《基礎工作規范化規程》的貫徹落實工作。今年將各地落實《規程》情況納入基層基礎工作檢查的內容,并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三是12月份舉辦一次系統調查技能知識競賽,不斷提高基層統計調查人員業務知識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
四是不斷完善對調查網點的動態管理和維護。認真做好新一輪有關專業調查樣本輪換、城鎮住戶大樣本調查、消費價格的基期更換年等工作。
統計調查報告 2
一、縣環保產業狀況
根據環保產業統計試點工作要求并結合我縣實際,我縣共有4家單位符合要求,其中企業單位3家,分別為: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省市物資回收公司永金報廢汽車回收站、普什醋酸纖維素有限責任公司;事業單位1家,為縣環境監測站。專業從事環保產業生產經營和環境服務活動單位2家,為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和縣環境監測站,其余2家均為兼業從事環保產業生產經營和環境服務活動單位。4家單位分別涉及污水的處理及深度凈化業,廢舊汽車回收、拆卸、破碎、分類、分離、加工再利用業,火力發電業,環境監測服務業,其中小型企業2個,中型企業1個,微型企業1個。普什醋酸纖維素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二、縣環保產業財務狀況
根據調查,我縣四個單位的總固定資產為496750千元,集體資本為1008千元,綜合資源利用產品銷售產值1000千元,環境工程建設營業收入1008千元,綜合資源利用銷售收入50千元,環境工程建設營業利潤負280千元,綜合資源利用銷售利潤30千元。
三、縣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狀況
環境服務本期該項目收入6千元,上年同期該項目收入310千元;環保工程建設本期該項目收入1008千元,上年同期該項目收入461千元;綜合資源利用本期該項目收入6238.38千元,上年同期該項目收入3125.85千元。
四、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縣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行業少,產品較單一,生產能力、質量狀況、技術水平、盈利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環境技術研發應用情況方面,環境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及轉化應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是還需發展一批本地區各領域骨干企業;
四是環保產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下步措施
根據我縣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不足,有如下幾點措施:
一是加強宣傳,宣傳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環保產業發展意識;
二是加強對環保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我縣環保產業;
三是加大投入,加強環境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及轉化應用。
統計調查報告 3
調查目的:
打暑假工和做兼職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首選。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除了賺點小錢,減輕家庭負擔;而且學會接觸各類社會人士,豐富社會經驗;不浪費空余時間,理論結合實際,也是為今后工作打基礎。
調查對象:
大學生與參與社會實踐的普遍情況和發展情況,不只是學校重視的發展趨勢,也是許多人關注大學生發展的趨勢。
調查內容:
這調查通過對(在校與不在校)大學生是否有過打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哪種社會實踐活動,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實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有什么相關的建議或改進的措施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結果:
“我們是年輕人,我們不可能與世隔絕,也不愿成為死讀書的書呆子”,這是眾多大學兼職生的共同心聲。因此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實習等是大學生的“輔助品”,通過兼職、實習等能感受到學校沒有過的壓力和感受,也可以學到在學校學不到的許多寶貴的東西。不論是什么職業沒有層次,都能在其中學到許多東西,有它的利與弊,有可以汲取的地方與不可汲取的地方,要看本人是這樣看待的了。有的大學生認為只要是有報酬,就算是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相符,只要可以令他們接受的工作,可以勝任,他們都會去做。
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的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學生認為要鍛煉自己的能力,對報酬無所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 22%的大學生選擇網絡公司;4%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19%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營銷策劃員;16%的大學生選擇做志愿者;9%的大學生選擇做促銷;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到企事業單位實習的大學生也為數不少,這樣既可鍛煉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又可開闊視野,接觸社會,為日后工作積累社會經驗。 暑假兼職打工賺錢是許多學生的選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多吃點苦,父母少花點錢。”這是時下不少大學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 傳統的家教、推銷翻譯到現在的網吧管理員、市場調研員、快餐店鐘點工、導游,甚至是一些大膽另類的選擇,如替網絡公司試玩游戲等都成為現在大學生打工時所選擇的職業。有的大學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網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學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攤點,為自己打工。盡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著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不少專家也紛紛呼吁,大學生打工要謹防陷阱,社會也應該關注和加強對大學生打工的規范和管理。
也有55%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占38%;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占10%;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里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占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后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占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占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松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系。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于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占12%。
對與這項調查結果分析:
90后的大學生與80前的大學生大相徑庭,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經濟條件,還是自身的價值觀,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因此,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不能確保自己的學習不受到影響就不要考慮兼職。其中有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曾在兼職期間,由于學習時間大量減少,最終在期末考試中掛科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得不償失.而且免不了有居心叵測的人用兼職的幌子來欺騙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這樣一來,大學生的財產人身安全便得不到保障了.現代社會急需綜合型的人才,它需要你具備專業知識之外,更需要你有良好的實踐動手的能力。畢竟,給我們一本書我們可以記很多知識,可過不了多久我們便會忘記;然而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做好它,留下便是不可磨滅的經驗。畢竟大學生畢業之后,只能做一些與專業知識相關的職業了,而現在選擇兼職打工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能豐富大學生的人生經歷!他們需要在打工中磨練自己,鍛煉自己!
統計調查報告 4
一、問卷背景:
消費,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廣大群體,有著和社會與眾不同的消費狀況與心理。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引領消費時尚、改善消費構成方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他們的消費狀況、消費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夾著取向。作為莘莘學子中的一員,作為深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本著對中國經濟的的深切關注,深入調查和收集數據從而完成這篇報告,力圖從消費意向、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上解讀目前大學生們的消費現狀和消費趨勢。希望通過此次調查把我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趨向,解讀大學生消費新理念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進行合理的消費和理財。
二、問卷介紹
我們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發放調查,所以會有男女年級不同的差別。問卷所要調查的有大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生活費的主要來源、主要支出項目,生活費花在食品、服裝、通訊、旅游等方面各所占的百分比,以及調查學生對每月生活費消費情況是否滿意等總共15個問題,都是圍繞大學生的最切身的狀況進行問題設計。以下就是我們的調查問卷:
三、估計誤差(計算樣本量、給出問卷量)
我們根據簡單隨機抽樣絕對精度決定樣本量的公式,如下:
n=得出如下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采取隨機抽樣,對所有東華理工大學南區總人數N=4950,
我們應發放的問卷n=200份;實際共發放問有效問卷200份,實際回收問卷162份,其中有效問卷共162份。從而我們計算出估計誤差d= 6.1%,d落在區間[5%,8%]范圍內,因此d= 6.1%是有效的估計誤差。
四;實施過程(哪發問卷):
(一)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南區學生
(二)抽樣方式:簡單隨機隨機抽樣,根據調查的主題設計問卷,再對總體
估計樣本量而得出我們應發放的樣本量,我們打印了200份問卷,然后小組的每個人分了40份各自進行分發。主要的分發方式是在周末的時候我們到南區各自習室對正在自習的同學進行隨機分發。
(三)遇到的問題:我們在問卷發放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問題,主要的是:
有些同學認為問卷中的個別問題涉及隱些問卷涉及隱私而不愿意填從而導致不少問題出現缺失值;我們給同學發放問卷后因為某種原因沒及時收回從而導致有些問卷無法回收;有些同學不愿意接受調查而讓我們遭受不少冷眼。
五:統計數據、分析、對總體推斷
總體狀況: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是食品支出、交通通訊支出、服裝飾品的購物、學習費用、健身休閑娛樂、人際交往消費6大方面。
該選項,占到總數據的90%以上;其次是“兼職打工收入”,有42位同學選擇了該選項;其中選擇“投資理財”的最少,只有3人。
統計調查報告 5
隨著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建立單位gdp能耗制度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能源統計工作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加強能源統計工作,確保“十一五”目標的順利實現,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目前能源統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能源統計的“雙基”工作薄弱。基礎和基層是能源統計數據的源頭,當前企業的能源統計工作比較薄弱,基礎資料欠缺,能源統計工作開展不理想。除少數重點耗能的大中型企業有比較完整的會計記錄和相關的能源資料外,絕大多數小企業處于無基礎資料、無統計報表、無統計臺賬、無統計人員的“四無”狀態。加之部分領導對能源統計工作不重視,缺少專門的能源核算機構,能源消耗資料采集困難,難以反映能源消耗的真實情況。另外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對統計指標不理解,造成能源統計的基礎松動,源頭數據質量難以保證。隨著重視程度的提高,能源統計工作量將不斷增加,人員與任務的矛盾將更顯突出,對“雙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部分企業對能源統計工作配合程度低。《統計法》明文規定:企業對政府統計部門實施的統計調查具有法定的回答義務。但有的單位對統計工作配合程度不高,重視不夠,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應付了事,拒報、瞞報、亂報統計數字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企業和單位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有的為爭取投資、申請貸款、評優爭先、提升形象,虛報能源數據;有的為逃避稅賦,逃避節能檢查,瞞報能源數據;也有部分企業輕視能源統計,胡編亂造統計數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數據質量。
三是能源統計人員匱乏、業務素質不高。能源統計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非常強,難度較大的業務工作,對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要求較高。按常理企業能源統計人員應熟悉本企業的生產工藝、耗能環節;應明了能源計量器具的配置及計量的各個節點和步驟;應熟練掌握能源統計專業知識,但極少有企業的能源統計人員能達到要求。目前,除地市級統計部門擁有一定業務素質的專業人員外,縣區統計人員業務水平整體不高,基層企業專職能源統計員極少。能源統計人員匱乏、業務素質不高、變動頻繁已成為影響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一大“瓶頸”。
四是能源統計制度不夠健全。首先,能源消耗統計范圍不全面。能耗涉及全社會,現行的能源消耗統計較為重視生產領域的能耗和利用效率,除規上工業有較完善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外,其它行業如農業、交通、服務業等基本上沒有能耗數據來源,也沒有建立能源統計調查估算制度,主要指標只能通過經濟普查或有關資料進行推算,難以如實反映全社會能源消耗的水平、結構、變化及趨勢。其次,能源消耗統計體系不完善。能源統計不僅要包括消費,還要包括供應,目前除供電部門能夠反映主要行業電力消費情況外,煤、油等行業統計體系還不健全,不能提供主要能源的調入、調出、消費及分布情況。
五是統計核算、業務核算和會計核算不統一影響數據質量。在能源統計核算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業務核算、會計核算資料,特別是會計核算資料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到統計核算質量。如大中型企業或能耗較多的企業對煤炭、油料等品種的核算,會計核算往往把這些能源一次性記入當期能源消費中,但在使用時可能不是一次消費,而是分批次消費。按照“誰消費、誰統計”、“何時消費、何時統計”的統計核算原則,兩種核算方法存在差異。同樣在消費部門向業務核算部門(倉庫)領取煤炭、油料的時候,也不可能按實際消耗領取,也存在多領或少領的現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力、天然氣、汽油等能源采用智能卡交易方式日益普及,在此情況下,利用智能卡購買的能源可在較長時期內使用,為了遵循統計原則,統計人員必須對總的購買量在各個報告期的實際消費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缺乏專職能源統計人員和嚴格管理的單位很難實現準確填報。
二、加強能源統計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強化能源統計隊伍建設。()能源統計涉及社會經濟各個層面,任務重,環節多,資料搜集困難,迫切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強化隊伍建設,積極組建專業化的能源統計機構和網絡;健全部門能源統計制度,疏通能源統計渠道,電力、交通、石油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配備統計人員,各盡其職做好能源生產、消費、流轉、銷售等多環節的統計工作,為圓滿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要加強能源統計業務培訓。開展能源統計業務培訓是確保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保障。針對能源統計隊伍知識薄弱的現狀,適時舉辦形式多樣的能源統計培訓班,加強統計系統內部人員、基層單位尤其是重點耗能企業統計人員業務知識和能源調研分析寫作知識的培訓,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企業節能降耗起參謀助手作用。三要健全能源原始記錄。真實有據,準確可靠是對原始記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根據企業的.不同生產性質、規模、工藝過程、能源管理和報表填報的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能源統計原始記錄,使之規范化和系統化。
四要規范能耗報表的上報。目前基層企業對能耗報表的上報存在較大的可變性,指標漏填現象普遍,能源月報
之間的數據銜接不夠規范。在加強企業能源統計人員培訓的同時,必須規范能源報表的報送要求,建立能源數據質量責任制,加大審核評估力度,明確相關部門領導和統計人員的質量責任,嚴明紀律,強化約束,形成人人關心能源數據質量、個個維護能源數據質量的氛圍,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做到數據、質量、責任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五要改革能源統計調查制度、完善能源監測體系。建立全社會能源統計制度,針對不同調查對象,采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等多種手段,搜集全社會能源消耗統計資料,核算分行業綜合能耗數據。一要完善能源供應統計調查體系,建立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各煤炭供應企業等在內的能源銷售去向定期統計報表制度。二要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監測體系,盡快建立主要耗能產品單耗監測指標。三要建立能源統計監測機制,制定能源統計監測發展綱要,實時對能源消耗占全市80%以上的企業和行業監測并逐步對全社會用能進行監測。
六要擴大聯網直報范圍。目前國家將年耗能在1萬噸標準煤的千家能耗大戶納入了聯網直報范圍,xx省確定了百家能耗大戶作為直報對象。隨著條件的日逐完善,可逐步擴大聯網直報的范圍,將能耗大、影響面廣的大中型企業納入到國家、省直接控制和掌握的范疇之內,使國家、省從宏觀的角度在第一時間掌握和了解能源消耗狀況,這樣不僅對推動能源統計工作的開展起到示范作用,而且有利于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和地區間的橫向對比。
七要強化宣傳,提高社會認知度。虛報、瞞報和篡改統計數據屬違法行為,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種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為此,必須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統計法》,在全社會樹立起依法統計的意識,重實數、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使能源統計工作真正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
八要加大能源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執法檢查主要應針對能源統計人員落實情況、報表報送時效性、統計方法的正確性、原始資料是否齊全、準確等方面開展檢查,做到執法檢查經常化,制度化。對在能源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的各種違法行為要使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進行處罰,增強統計法的震懾力;要將審核或評估上報數據中存在較大疑問、質量較差的企業作為檢查的重點,對存在問題的要責令限期整改,必要時依法進行行政處罰,切實把能源統計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做到統計報表數出有據,手續完備,真實可信。
統計調查報告 6
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國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20%,這是一個政治任務,也是一個約束性指標,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加強能源統計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是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重要抓手。現結合納溪能源統計實際,談談當前能源統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統計現狀
1、領導重視,建立健全了能源監測統計機構。納溪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能源統計工作,及時成立了能源監測統計股,設立了辦公室,建立了能源統計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落實了人員。各鄉鎮、街道辦明確了1名能源統計人員,建立了能源監測統計制度,建立了能源監測統計臺帳,配備了電腦等信息化辦公設備,統計力量基本得到了保障。
2、經費保證。目前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了專門的能源統計經費,對統計工作所需的必要經費采取了實報實銷的方式給予保證,保證了能源統計工作順利開展必須的經費開支。
3、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是在工業能源統計制度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目前,區級統計部門只負責公共機構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能源統計工作,統計范圍僅包括全區公共機構單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等。統計內容為能源產品的生產、購進、消費和庫存等情況;設置的報表周期為月報、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主要表種有:公共機構基本信息、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狀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統計部門匯總情況、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表、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附表、主要能耗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情況表和工業企業水消費表。
二、能源統計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統計隊伍穩定性差。能源統計人員身份構成比較復雜,主要來自公務員、事業人員和“村官”。據了解,從近兩年來看,全區鄉鎮從事能源統計的人員變動達到三分之二左右。由于能源統計人員的頻繁變動,加之能源統計業務受人、財、物等多方面的制約,雖每年舉辦數次業務培訓,但仍達不到本專業的`要求,造成新接手的人員業務不熟、概念不清,直接影響了能源統計數據的質量。
(二)能源統計人才嚴重缺乏。據調查了解,全區鄉鎮能源統計人員雖然大多數均有統計從業資格證,但無一人是學統計專業的。加之統計人員多數身兼數職,對能源統計業務鉆研不夠。短期的培訓滿足不了專業的需求,能源統計專業水平明顯較低,難以適應新時期能源統計事業發展的需要。
(三)能源統計基礎薄弱。近年來,能源統計基礎工作得到了明顯加強,特別是能源監測機構的成立,帶動了全區能源統計工作的發展。但是,隨著統計人員的頻繁變動,新接手的統計人員不了解能源統計工作,甚至找不到統計報表,嚴重地影響了統計工作的正常進行。有的企業和單位對能源統計工作的配合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對能源統計工作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盡管大會小會三令五申要完善能源統計基礎資料,但是極少數到目前也未完成,甚至一些不引起重視。當前納溪區能源統計基礎工作面臨新的課題,需要各方面的關注來加強工作。
(四)能源統計工作任務繁重。近年來,能源統計工作任務有增無減,要求越來越高。既有月報、季報,還有半年報、年報,加之各項專項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及大型普查任務,基層既要紙質報表,同時還要網上直報。報表的邏輯關聯逐年增多,能源統計審核任務十分艱巨,專業技術性強、質量要求高。能源統計涉及面廣,報表種類多,工作量大,如此繁重的能源統計任務,尤其是在年報期間和普查年份,能源統計任務與統計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幾點建議
(一)充實能源統計力量,加強能源隊伍建設
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給予支持,充實和強化能源統計隊伍建設,要給機構、給編制、給人員,積極組建專業化的能源消耗統計機構和網絡。基層能耗單位是能源數據的源頭,是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各能耗單位要有專門人員負責能源統計工作,為圓滿完成能源統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日益繁重的能源統計工作。
(二)加大《統計法》的宣傳力度,狠抓能源統計執法檢查。
要進一步加大新《統計法》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開展大張旗鼓的、形式多樣的統計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統計人員及社會各階層的法律意識,營造依法統計、支持統計、重視統計的良好社會氛圍;要進一步加大能源統計執法檢查。切實改變處罰不到位,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對違反《統計法》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持依法處理,并通過新聞媒介予以曝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強化能源業務培訓,提高能源統計水平
能源統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事能源統計工作的人員,既要有專業的統計知識,也要有能源消耗與計量等方面的相關知識。目前,區級及區以下企業統計人員業務素質都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過培訓學習、交流經驗、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統計人員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只有不斷提高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并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證能源數據質量。
統計調查報告 7
背景介紹:新《統計法》已發布,其中規定在鄉鎮要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鄉鎮統計隊伍是全國統計隊伍中的重要力量,是獲取統計數據的重要窗口。基層統計工作的優劣決定著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基層統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又是統計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市開始進行機構改革試點,至,鄉鎮統計站已全
部并入財政所。為全面了解此次改革以來全市鄉鎮統計力量的變化情況,獲取市鄉鎮統計力量的相關信息,借全市各縣開展鄉鎮統計人員培訓的契機,我們對全市98個鄉鎮,229名鄉鎮統計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總的印象是:人員整體素質較高,培訓比較到位,工作經費較為緊缺,領導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機構改革中鄉鎮統計站撤并入財政所嚴重削弱了鄉鎮統計力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統計工作。
一、市鄉鎮統計力量現狀
根據對調查的229份《鄉級單位統計基礎情況調查表》的匯總分析,市鄉鎮統計統計力量基本情況如下:
(一)人員情況
全市98個鄉鎮(街道),統計崗位設置于財政所,共有統計人員229人,平均每個鄉鎮2.34人。按學歷情況看,本科以上學歷的占12.67%,大專學歷的占56.33%,中專以下學歷的占31.00%。按從事統計工作的時間來看,以下的占25.33%,10-20年的占32.31%,20年以上的占42.36%。
(二)經費和辦公設備保障情況
27.07%的人認為上報統計報表很方便,44.11%認為一般,28.82%認為不方便;上報報表時的費用39.30%可以報銷,29.70%很少報銷,31.00%不報銷;0.87%的人認為所在鄉鎮統計工作經費多,17.03%認為一般,82.10%認為少;6.11%的人對統計辦公設備很滿意,49.78%滿意,44.11%不滿意;國家統計局提供的電腦和打印機專用于統計的占40.17%,兼顧其他業務的占49.78%,沒有用于統計的占10.05%。
(三)業務培訓情況
參加過2次以上統計業務培訓的占60.70%,一次的占22.72%,從未參加的占16.59%;認為自己對統計業務知識和計算機水平熟練的占36.24%,認為不熟練的占42.80%,認為很不熟練的占20.96%;認為需要參加統計業務和計算機知識培訓的占80.35%,認為一般的占16.59%,認為不需要的占3.06%。
(四)統計站合并影響
認為統計站合并到財政所后對統計工作有正面影響的占14.41%,認為無所謂的占23.58%,認為有負面影響的占62.01%;認為統計站合并后工作難度很大的占60.26%,認為一般的占32.31%;認為不大的占7.43%;認為統計站合并后兼職的其他工作量增加的占65.94%,認為不變的占33.19%;認為減少的占0.87%;對統計站合并后的待遇感到很滿意的占2.62%,滿意的占9.17%,不滿意的占88.21%。
二、統計站并入財政所的影響分析
通過調查結果匯總分析和與鄉鎮統計人員座談后得到的建議,統計站并入財政所的影響主要有四。
其一統計人員兼職任務加重。原統計站一般設兩到三個統計崗位,專職從事統計工作。統計站撤銷后,平均每個鄉鎮仍有2.34個統計人員,人員雖無明顯減少,但65.94%的人認為兼職的工作量比以前有所增加。在統計工作任務也不斷加重的前提下,難怪鄉鎮統計人員難以承受。
其二領導工作重心不在統計。現財政所領導一般為原財政所領導,工作重點一般放在財政方面,對統計工作并不了解,關心程度不夠,因此統計工作均由統計人員自行承擔,這樣在工作協調、爭取經費方面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其三工作經費得不到保證。市鄉鎮財政一般實行實報實銷,工作中的花費能否報銷,往往取決于領導的態度,由此造成統計人員的工作經費無從保障,報送報表、開會培訓的花費經常無法報銷,對統計人員的工作熱情是極大的打擊。有31.00%的同志反映上報報表時的費用無法報銷。多數同志反映縣局劃撥的`統計工作經費一旦通過財政所,就很難用于統計工作。而一些專項調查經費下撥到財政所后,也往往被挪作他用,如接待費用,即使指明是給統計人員的工作補貼,也無法下發。
其四是工作熱情受打擊。鄉鎮統計崗位為事業編制,而同一科室的財政崗位為參公編制,待遇相差數百甚至上千元,可以說是同工不同酬,何況統計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要遠大于財政崗位。不滿意是比較出來的,多數統計人員對于待遇的不滿并非絕對待遇較低,而是相比財政崗位,他們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其工作熱情當然要大打折扣。
三、鄉鎮統計工作存在的其他問題
(一)年齡結構、統計知識均趨于老化
現在市鄉鎮統計力量的主力來自90年代鄉鎮統計站籌建時招聘的工作人員,從事統計工作多在十年以上,部分同志工齡更在30年以上,雖然經驗豐富,但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已趨于老化,難以適應要求越來越高的統計工作。產生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統計機構人員流動性較差,統計從業人員難以調往其他崗位;另一方面說明鄉鎮統計崗位待遇較差,很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個笑話講道:鄉鎮干部競爭上崗的時候,競爭最低的就是統計崗位。統計知識老化現象就更為嚴重。調查顯示只有36.24%的人認為自己
的統計業務知識和計算機水平熟練,80.35%的人認為需要參加統計業務和計算機知識培訓。這對于這支四分之三的人員均從事統計工作十年以上的隊伍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在目前統計范圍擴大,普查任務日重的形勢下,對鄉鎮統計系統充實工作人員和開展相關培訓,刻不容緩。
(二)統計對象配合程度差
統計對象為個人時:由于部分基層群眾法律意識淡薄,而在鄉鎮一級,干部的工作都很具體,身為統計人員進入社區、村委會,群眾也會將其視為鄉鎮領導,如果因拆遷、補償等各種問題與政府存在糾紛,同樣會對統計人員訴苦不迭,如果訴求得不到滿足,可能統計工作都無法開展。
統計對象為企業時:企業,特別是私企,經常存在兩套賬目的問題。對銀行使用一套賬目以順利獲取貸款,對稅務、統計等政府部門使用一套賬目,隱瞞利潤,以求避稅。由于鄉鎮統計人員無統計執法權力,且專業知識有欠缺,難以對虛報統計數據的行為進行核查。
(三)鄉鎮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本次調查顯示,只有13.10%的人認為鄉鎮領導對統計工作很重視,僅有40.17%的統計人員經常與鄉鎮領導進行統計工作交流。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統計數據很多匯總不到鄉鎮,鄉鎮行政工作對統計數據依存度較小。這個問題應該說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減少了統計成本;另一方面卻損害了鄉鎮開展統計工作的積極性。如果能針對鄉鎮的需求,開展相關統計工作或相關數據的匯總工作,相信對加強鄉鎮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大有裨益。
其二:市縣統計局與鄉鎮政府溝通不夠,沒有引起鄉鎮領導的足夠重視。市縣統計局往往只關注鄉鎮統計員,很少直接鄉鎮政府溝通。在當前統計工作越來越受各級政府重視的前提下,市縣統計局多與鄉鎮領導進行統計工作方面的交流,相信會引起鄉鎮領導的興趣的。
其三:鄉鎮領導大多工作繁忙,無暇顧及統計工作。實質上還是統計工作地位不高所致。鄉鎮領導的工作經常直接面對企業、群眾,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對不太棘手的工作難以顧及。這就要求鄉鎮統計人員加強統計分析,定期向領導做統計工作、統計數據匯報,使領導認識到統計工作的意義。
四、對策建議
(一)縣級統計局直管鄉鎮統計人員。鄉鎮統計機構(或人員)是鄉鎮政府的組成部分,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必然會影響鄉鎮統計工作的穩定,而在機構改革中,鄉鎮政府規模有逐漸縮小的趨勢,地位較低的統計機構遭裁撤的命運難以避免。而財政系統正在進行機構改革,全省財政系統將由省級直管,統計崗位將被清出財政所,這是否能作為一個契機,將鄉鎮統計人員劃歸縣統計局直管?由縣級統計局直管鄉鎮統計人員,無論采取派出機構或是派出人員方式,均可保證統計人員的穩定性,增強工作獨立性。據了解,北京市統計局在就已開始試行鄉鎮、街道統計機構“撤科建所”的統計管理體制,原鄉鎮、街道的統計機構和人員剝離出來成立統計所,由區縣統計局直接管理,街道、鄉鎮政府對統計所的管理也由原來的直接領導變為協助管理。對各地都是一個啟示。
(二)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資金用途審查。調查顯示,82.10%的人認為鄉鎮統計工作經費少。鄉鎮統計工作經費缺乏的問題由來已久。甚至存在鄉鎮統計人員報送報表、參加培訓的交通、食宿費用都無法報銷的情況。在加大經費投入的同時,也有必要加強資金使用巡查,做到專款專用,嚴禁統計經費挪作他用。而各級政府布置的專項調查必須配備相應的工作經費到鄉鎮一級,宜由縣級統計局直接發放給鄉鎮統計人員。
(三)提高鄉級統計在鄉鎮工作中的地位。鄉鎮統計站并入財政所對鄉鎮統計工作造成巨大影響。應該說,鄉鎮統計之所以得不到重視,與鄉級統計地位較低、鄉鎮領導對統計工作認識不足有關。而要提高鄉級統計地位,必須使鄉級統計在本級行政工作中發揮作用,引起各方重視。這就需要市縣統計局在可能的情況下將統計數據匯總到鄉鎮,同時要求鄉鎮統計人員加強統計分析,為鄉級政府行政工作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建議。
(四)加大縣級統計執法力度和《統計法》宣傳力度。鄉鎮統計人員并無統計執法的權力,即使遇到統計違法案件,也無法處置。這就需要與縣級統計部門多溝通,加大統計執法力度,減輕鄉鎮統計人員工作壓力。同時進一步宣傳《統計法》。新《統計法》已發布,卻并未深入人心。在基層特別是鄉鎮,統計工作仍然面臨巨大的困難。這就要求各級統計系統,加強宣傳工作,使依法統計的觀念為大眾所接受。
統計調查報告 8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垃圾分類作為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我國各大城市得到了廣泛推廣。為了深入了解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本次調查旨在通過數據分析,揭示城市居民垃圾分類行為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觀察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設計涵蓋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參與頻率、分類準確性、影響因素等多個維度,通過線上(社交媒體、社區群組)和線下(社區活動中心、公園)發放,共收集有效問卷1000份。同時,在部分小區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觀察,記錄垃圾分類桶的使用情況及居民投放行為。
三、調查結果
1. 垃圾分類認知程度
高認知率:9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了解垃圾分類的基本概念,知道垃圾應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知識盲點:但仍有約10%的受訪者對某些特定物品的分類存在疑問,如電池、藥品等有害垃圾的具體分類方法。
2. 參與頻率
日常參與:約70%的受訪者表示會經常參與垃圾分類,但仍有30%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或從未參與。
影響因素:參與頻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居住小區垃圾分類設施完善程度、政府宣傳力度、個人環保意識等。
3. 分類準確性
總體準確率:經實地觀察和問卷反饋,垃圾分類的總體準確率約為60%,其中可回收物和濕垃圾的分類準確率較高,而有害垃圾和干垃圾的分類準確率相對較低。
錯誤原因:分類錯誤的主要原因包括分類知識不足、投放時的不便(如垃圾桶標識不清、距離較遠)、以及對分類效果的懷疑(認為即使分類了也會被混合處理)。
4. 影響因素分析
政府引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宣傳力度直接影響居民的參與度和分類準確性。
社區環境:垃圾分類設施的完善程度、社區組織的活動頻率等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個人因素:居民的環保意識、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個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垃圾分類行為。
四、問題與建議
存在的.問題
知識普及不夠全面: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則了解不夠深入。
設施不完善:部分小區垃圾分類設施簡陋,標識不清,影響分類效果。
監管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導致部分居民分類意識淡薄,隨意投放。
改進建議
加強宣傳教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力度,特別是針對有害垃圾和干垃圾的分類方法進行重點宣傳。
完善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對垃圾分類設施的投資力度,確保每個小區都配備完善的分類設施,并定期檢查維護。
強化監管與激勵:建立垃圾分類的監管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同時,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社區動員: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組織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活動,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分類準確率。
五、結論
本次統計調查報告顯示,城市居民垃圾分類行為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完善設施建設、強化監管與激勵以及社區動員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參與度,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統計調查報告 9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日益嚴峻,綠色出行作為一種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解當前城市居民綠色出行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次調查旨在通過統計分析,揭示城市居民綠色出行的習慣、影響因素及改進建議,為推廣綠色出行、促進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線上(社交媒體、網絡問卷平臺)和線下(社區、公共場所)兩種渠道進行。問卷內容涵蓋個人基本信息、日常出行方式、綠色出行認知與態度、影響綠色出行的因素等多個方面。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0份,有效回收率為95%。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出行方式分布:調查顯示,目前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中,私家車出行占比最高,達到45%;其次是公共交通(地鐵、公交)占30%;步行和騎行(包括共享單車)分別占15%和8%;其他方式(如出租車、網約車)占2%。這表明,盡管綠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行及公共交通占有一定比例,但私家車出行仍是主流。
綠色出行認知與態度: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了解綠色出行的概念,并認為綠色出行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行動中,僅有約40%的受訪者經常選擇綠色出行方式,表明認知與行為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影響綠色出行的因素:調查發現,影響居民選擇綠色出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距離(56%)、時間成本(45%)、交通便捷性(38%)和個人習慣(30%)。此外,天氣條件、經濟成本、健康狀況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改進建議:受訪者普遍希望政府能加強公共交通建設,提高公交、地鐵的覆蓋率和準點率;同時,增設自行車道、優化步行環境,降低綠色出行的.安全風險和不便。此外,鼓勵政策如減免停車費、提供綠色出行補貼等也被視為有效手段。
四、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居民對綠色出行有較高的認知度,但在實際行動中仍面臨諸多挑戰。為推廣綠色出行,建議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層面: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步行和騎行設施,打造安全、便捷的綠色出行環境;出臺更多鼓勵政策,降低綠色出行成本。
企業層面:開發更多綠色出行產品和服務,如智能導航推薦綠色出行路線、共享出行平臺優化資源配置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提升公眾綠色出行意識。
個人層面:樹立綠色出行理念,從自身做起,減少私家車使用;積極參與綠色出行活動,傳播綠色出行正能量。
綜上所述,推廣綠色出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推動。通過不斷改善綠色出行條件、提高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我們有信心讓綠色出行成為城市居民的首選出行方式。
統計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凸顯,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樣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的流暢度、環境質量及居民生活質量。本調查旨在通過收集和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相關數據,了解當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分布特點、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為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查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了某中等規模城市的居民作為調查對象,涵蓋了不同年齡、職業、收入水平的群體,以確保調查結果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2.2 數據收集方式
問卷調查:設計包含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出行距離、出行目的等問題的問卷,通過線上(社交媒體、官方網站)和線下(社區、公共場所)兩種渠道發放,共收集有效問卷XX份。
訪談調查:選取部分問卷受訪者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他們選擇特定出行方式的原因、對交通狀況的滿意度及改進建議。
數據收集工具:利用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分析的`科學性。
三、調查結果
3.1 出行方式分布
公共交通:占比最高,達到XX%,其中地鐵和公交為主要選擇。
私家車:占比XX%,顯示出私家車在城市出行中的重要地位。
步行與騎行:占比XX%,主要集中在短途出行和健身需求。
出租車/網約車:占比XX%,因其靈活性和便捷性受到部分居民青睞。
其他(如摩托車、電動車等):占比XX%。
3.2 出行時間與距離
大多數居民的日常出行時間集中在早晚高峰時段,出行距離以短途(5公里以內)和中短途(5-15公里)為主。
公共交通用戶更傾向于長距離出行,而私家車用戶則更多選擇短途出行。
3.3 出行目的
上下班/上下學是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占比XX%。
購物、娛樂、探親訪友等也是重要的出行目的。
3.4 影響因素分析
交通擁堵:是影響居民選擇出行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私家車用戶感受最為明顯。
出行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對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影響。
環保意識: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關注出行方式的環保性。
政策引導:政府出臺的限行、限購、公共交通優惠等政策對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具有引導作用。
四、問題與建議
4.1 主要問題
公共交通系統雖覆蓋廣泛,但在高峰時段仍存在運力不足、班次間隔長等問題。
私家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加劇了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
部分區域步行和騎行設施不完善,影響居民綠色出行。
4.2 建議
優化公共交通系統:增加運力、縮短班次間隔、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居民選擇公共交通。
推廣綠色出行:建設和完善步行、騎行設施,鼓勵居民短途出行采用綠色方式;同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
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根據城市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交通狀況,實施差異化的交通管理措施,如限行、限購、擁堵收費等。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和交通法規意識,倡導文明出行、綠色出行。
五、結論
本次統計調查報告顯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呈現多元化特點,但公共交通仍占據主導地位。然而,交通擁堵、出行成本、環保意識及政策引導等因素對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針對存在的問題,建議從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推廣綠色出行、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及加強宣傳教育等方面入手,以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統計調查報告 11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綠色出行作為一種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調查旨在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當前城市居民綠色出行的習慣、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企業優化服務以及公眾提升環保意識提供參考依據。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通過線上平臺(如社交媒體、專業問卷網站)及線下發放紙質問卷兩種途徑進行,確保數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訪談則針對部分重點群體(如環保志愿者、公共交通管理人員)進行深入交流,獲取更豐富的定性信息。
樣本情況:共收集有效問卷1500份,覆蓋不同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同時,進行了30次深度訪談,獲取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綠色出行認知度:調查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對綠色出行有所了解,其中近半數能夠準確說出至少兩種綠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行、公共交通等)。但仍有部分受訪者(約15%)對綠色出行的概念較為模糊。
綠色出行習慣:
步行與騎行:約30%的受訪者表示日常出行中經常選擇步行或騎行,主要受距離近、鍛煉身體等因素影響。
公共交通:近50%的受訪者將公共交通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認為其便捷、經濟且環保。
私家車:約20%的受訪者依賴私家車出行,其中不乏因公共交通不便、時間成本高而選擇私家車的情況。
影響因素分析:
便利性:公共交通的班次密度、站點設置直接影響其吸引力;步行與騎行則受道路安全、設施完善程度影響。
成本:經濟因素是部分居民選擇私家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隨著油價上漲和環保意識的增強,這一因素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環保意識:近六成受訪者表示,環保意識的提升促使他們更傾向于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存在的問題:
基礎設施不足:部分區域步行道、自行車道不完善,公共交通覆蓋不足。
宣傳教育不夠:雖然大部分居民對綠色出行有所了解,但深入了解和主動實踐的比例不高。
政策支持力度:在鼓勵綠色出行的政策方面,如稅收優惠、補貼等,尚需進一步加強。
四、建議與展望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對步行道、自行車道及公共交通設施的投資力度,提升綠色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深化宣傳教育:通過媒體、社區等多種渠道,加強綠色出行理念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完善政策支持: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如綠色出行補貼、低排放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激勵居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鼓勵技術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系統等技術創新,為綠色出行提供更多可能性和選擇。
綜上所述,城市居民綠色出行習慣的培養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宣傳教育、完善政策支持和鼓勵技術創新等措施,我們有望推動綠色出行成為城市居民的主流選擇,為構建低碳環保的城市交通體系貢獻力量。
統計調查報告 12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垃圾分類作為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解當前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水平、行為習慣及存在的問題,特開展本次統計調查,旨在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社區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供數據支持。
二、調查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隨機抽取了某市10個城區的居民作為樣本,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0份,有效回收率為95%。
2.2 調查工具
采用自編的《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與行為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職業等)、垃圾分類知識了解程度、垃圾分類實踐情況、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因素及改進建議等。
2.3 調查方式
通過線上(社交媒體、電子問卷平臺)與線下(社區現場發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
3.1 垃圾分類知識了解程度
高了解度:約60%的受訪者表示對垃圾分類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區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的基本分類。
一般了解度:30%的受訪者表示對垃圾分類有一定的認識,但具體分類細節不夠清晰。
低了解度:剩余10%的受訪者表示對垃圾分類知之甚少或完全不了解。
3.2 垃圾分類實踐情況
經常分類:約45%的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垃圾分類,并認為已形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偶爾分類:40%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情況偶爾進行垃圾分類,但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
從不分類:15%的受訪者表示從未進行過垃圾分類,主要原因是缺乏相關知識和設施不便。
3.3 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因素
知識普及程度:70%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程度直接影響其分類行為。
設施完善度:60%的受訪者表示社區垃圾分類設施的完善程度對其分類行為有重要影響。
政策激勵:5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政策激勵(如分類獎勵、違規處罰)能有效促進垃圾分類。
個人習慣:40%的受訪者認為個人習慣和生活方式是決定其是否進行垃圾分類的關鍵因素。
3.4 改進建議
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認知度。
完善垃圾分類設施,確保投放便利性和準確性。
出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激勵措施,鼓勵居民積極參與。
加強監督執法,對違規行為進行適當處罰,形成有效約束。
四、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總體較高,但實踐行為仍有待加強。為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效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利用多種渠道和形式,如媒體宣傳、社區講座、學校教育等,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公眾參與度。
完善分類設施:根據居民需求和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布局垃圾分類收集點,優化設施設計,提升投放便利性。
強化政策引導:制定科學合理的分類標準和獎懲機制,通過經濟激勵和行政處罰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推動社會共治: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良好局面。
統計調查報告 13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日益嚴峻,節能減排已成為全球共識和緊迫任務。城市居民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群體,其節能減排意識和行為對于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深入了解當前城市居民節能減排的意識水平、實際行為及潛在障礙,本次統計調查旨在通過數據分析,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企業和社區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活動提供參考依據。
二、調查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覆蓋了某市不同年齡段、職業背景、居住區域的居民,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為91.7%。
2.2 調查工具
采用自編的《城市居民節能減排意識與行為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基本信息、節能減排知識知曉情況、日常節能減排行為實踐、影響因素及改進建議等多個維度。
2.3 調查方式
結合線上問卷和線下訪談兩種方式,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線上問卷通過社交媒體、官方網站等渠道發布,線下訪談則深入社區、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進行。
三、調查結果
3.1 節能減排知識知曉情況
高知曉率:近70%的受訪者表示對節能減排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識別出常見的節能產品和行為。
中等知曉率:約25%的受訪者表示對節能減排知識有一定認知,但不夠深入。
低知曉率:剩余5%的受訪者表示對節能減排知識了解甚少。
3.2 日常節能減排行為實踐
積極實踐者:約40%的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如使用節能家電、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等。
偶爾實踐者:50%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情況偶爾實踐節能減排行為,但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
較少實踐者:10%的受訪者表示較少或從未實踐過節能減排行為,主要原因是缺乏動力或覺得效果不明顯。
3.3 影響因素分析
知識普及:約80%的受訪者認為節能減排知識的普及程度對其行為有顯著影響。
政策引導:7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是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因素。
經濟條件:約50%的受訪者表示經濟條件(如節能產品價格、節能減排成本)會影響其節能減排行為的選擇。
社會氛圍:40%的'受訪者認為周圍人的節能減排行為和社會氛圍對其有一定影響。
3.4 改進建議
加強節能減排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
政府應出臺更多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補貼等,降低居民和企業節能減排的成本。
推動綠色消費,鼓勵使用節能產品和環保服務,形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社會氛圍。
加強科技研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提高節能減排效果。
四、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顯示,城市居民節能減排意識普遍較高,但實際行為仍存在一定差距。為了進一步提升節能減排效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深化宣傳教育:利用多種渠道和形式,普及節能減排知識,提高公眾對節能減排重要性的認識。
強化政策引導: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勵力度,引導居民和企業積極參與節能減排。
推動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研發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提高節能減排效率和經濟性。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政府、企業、社區和公眾應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統計調查報告 14
一、前言
單放機——又稱隨身聽,是一種集娛樂性和學習性于一體的小型電器,因其方便實用而在大學校園內廣為流行。目前各高校都大力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湘潭大學已經把學生英語能否過四級和學位證掛鉤,為了練好聽力,湘大學子幾乎人人都需要單方機,市場容量巨大。 為配合某單放機產品擴大在湘大的市場占有率,評估湘大單放機行銷環境,制定響應的營銷策略,預先進行湘大單放機市場調查大有必要。
本次市場調查將圍繞市場環境、消費者、競爭者為中心來進行。
二、調查目的
要求詳細了解湘大單放機市場各方面情況,為該產品在湘大的擴展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銷方案提供依據,特撰寫此市場調研計劃書。
1、 全面摸清企業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滲透率、美譽度和忠誠度。
2、 全面了解本品牌及主要競爭品牌在湘大的銷售現狀。
3、 全面了解目前湘大主要競爭品牌的價格、廣告、促銷等營銷策略。
4、 了解湘大消費者對單放機電器消費的觀點、習慣。
5、 了解湘潭大學在校學生的人口統計學資料,預測單放機市場容量及潛力。
三、調查內容
市場調研的內容要根據市場調查的目的來確定。市場調研分為內、外調研兩個部分,此次服裝市場調研主要運用外部調研,其主要內容有:
(一)行業市場環境調查
主要的調研內容有:
1、湘大單放機市場的容量及發展潛力;
2、湘大該行業的營銷特點及行業競爭狀況;
3、學校教學、生活環境對該行業發展的影響;
4、當前湘大單放機種類、品牌及銷售狀況;
5、湘大該行業各產品的經銷網絡狀態;
(二)消費者調查
主要的調研內容有:
1、消費者對單放機的購買形態(購買過什么品牌、購買地點、選購標準等)與消費心理(必須品、偏愛、 經濟、便利、時尚等)。
2、消費者對單放機各品牌的.了解程度(包括功能、特點、價格、包裝等);
3、消費者對品牌的意識、對本品牌及競爭品牌的觀念及品牌忠誠度;
4、消費者平均月開支及消費比例的統計;
5、消費者理想的單放機描述。
(三)競爭者調查
主要的調研內容:
1、主要競爭者的產品與品牌優、劣勢;
2、主要競爭者的營銷方式與營銷策略;
3、主要競爭者市場概況;
4、本產品主要競爭者的經銷網絡狀態;
四、調研對象及抽樣
因為單放機在高校的普遍性,全體在校學生都是調查對象,但因為家庭經濟背景的差異,全校學生月生活支出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消費購買習慣的差異性,因此他(她)們在選擇單放機的品牌、檔次、價格上都會有所不同。為了準確、快速的得出調查結果,此次調查決定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先按其住宿條件的不同分為兩層(住宿條件基本上能反映各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公寓學生與普通宿舍學生,然后再進行隨機抽樣。此外,分布在湘大校內外的各經銷商、專賣店也是本次調查的對象,因其規模、檔次的差異性,決定采用判斷抽樣法。
五、調查員的規定、培訓
(一)規定
1、 儀表端正、大方。
2、 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 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 訪員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5、 訪員要經過專門的市場調查培訓,專業素質好。
(二)培訓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采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并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六、人員安排
根據我們的調研方案,在湘潭大學及市區進行本次調研需要的人員有三種:調研督導、調查人員、復核員。具體配置如下:
調研督導:1名
調查人員: 20名 (其中15名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5名對經銷商進行深度訪談)復核員:1—2名 可由督導兼職,也可另外招聘
如有必要還將配備輔助督導(1名),協助進行訪談、收發和檢查問卷與禮品。問卷的復核比例為全部問卷數量的30%,全部采用電話復核方式,復核時間為問卷回收的24小時內。
七、市場調查方法及具體實施
1、對消費者以問卷調查為主,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市場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制作以及調查人員的培訓等相關工作后,就可以開展具體的問卷調查了。把調查問卷平均分發給各調查人員,統一選擇中餐或晚餐后這段時間開始進行調查(因為此時學生們多剛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調查,能夠給本次調查節約時間和成本)。調查員在進入各宿舍時說明來意,并特別聲明在調查結束后將贈送被調查者精美禮物一份以吸引被調查者的積極參與、得到正確有效的調查結果。調查過程中,調查員應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記得一定要求其在調查問卷上寫明學生姓名、所在班級、寢室、電話號碼,以便以后的問卷復核。調查員可以在當時收回問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這有力于被調查者充分考慮,得出更真實有效的結果)。
2、對經銷商以深度訪談為主:
由于調查形式的不同,對調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異。與經銷商進行深度訪談的調查者(訪員)相對于實施問卷調查的調查者而言,其專業水平要求更高一些。因為時間較長,調查員對經銷商進行深度訪談以前一般要預約好時間并承諾付與一定報酬,訪談前調查員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列出調查所要了解的所有問題。調查者在訪談過程中應占據主導地位,把握著整個談話的方向,能夠準確篩選談話并內容快速做好筆記以得到真實有效的調查結果。
3、通過網上查詢或資料查詢調查湘大人口統計資料:
調查者查找資料時應注意其權威性及時效性,以盡量減少誤差。因為其簡易性,該工作可直接由復核員完成。
八、調查程序及時間安排
市場調研大致來說可分為準備、實施和結果處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它一般分為界定調研問題、設計調研方案、設計調研問卷或調研提綱三個部分。
2、實施階段:根據調研要求,采用多種形式,由調研人員廣泛地收集與調查活動有關的信息。
3、結果處理階段:將收集的信息進行匯總、歸納、整理和分析,并將調研結果以書面的形式——調研報告表述出來。
九、經費預算
1、 策劃費 1500
2、 交通費500
3、 調查人員培訓費 500
4、 公關費 1000
5、 訪談費 1000
6、 問卷調查費 1000
7、 統計費 1000
8、 報告費 500
總計7000
統計調查報告 15
一、摘要
簡要概述調查的目的、主要方法、關鍵發現及結論。摘要應精煉,使讀者能夠快速了解報告的核心內容。
二、引言
背景介紹:闡述調查的背景,包括為什么進行這項調查,它所涉及的社會經濟背景或行業現狀。
研究目的:明確調查的具體目標,比如了解市場需求、評估政策效果、分析消費者行為等。
研究問題:具體列出本次調查需要解答的問題或假設。
三、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說明數據的來源,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公開數據庫、企業報告等。
樣本設計:描述樣本的選擇方法(如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等)、樣本量及樣本分布。
數據收集:介紹數據收集的具體過程,包括問卷設計、調查執行等。
數據分析:說明采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統計、推斷性統計、回歸分析、因子分析等。
四、調查結果
數據展示:通過圖表(如柱狀圖、折線圖、餅圖、散點圖等)和表格形式展示關鍵數據。
分析解讀:對展示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揭示數據背后的意義,解答研究問題。
對比與趨勢:將當前數據與歷史數據、行業標準或競爭對手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趨勢和差異。
五、問題與討論
問題發現:基于數據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或異常情況。
原因探討: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可能的原因。
對策建議: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六、結論與建議
總結結論:總結調查結果,重申主要發現和結論。
政策建議:針對政府或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企業策略:為企業制定市場策略、產品改進等提供建議。
未來研究方向: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建議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七、注意事項
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避免誤導性信息。
報告語言應清晰、準確,避免專業術語的濫用。
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尊重受訪者隱私,保護敏感信息。
通過遵循上述框架和內容要點,可以編寫出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參考價值的統計調查報告。
【統計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統計調查報告11-01
奶茶統計調查報告11-29
經典統計調查報告范文05-30
統計學調查報告02-23
統計調查報告15篇02-28
統計調查報告(15篇)02-28
統計調查報告優秀范文05-09
最新統計調查報告模板通用02-28
統計調查報告(通用15篇)03-14
調查統計分析調查報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