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理財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25 09:07:3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理財的調查報告1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財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理財的調查報告13篇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明扼要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財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理財活動往往缺少系統的規劃性,隨意性較大,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財富積累已經受到了損失。因此,更多地了解一些理財知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本文通過闡述家庭理財的含義,家庭理財的五種主要方式來分析家庭理財。

  關鍵詞:

  家庭;理財方式;投資渠道

  一、 家庭理財的含義

  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從概念上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企業理財和金融得方法對家庭經濟(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計劃和管理,增強家庭經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大家庭效用。從廣義的角度來 講,合理的家庭理財也會節省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從技術的角度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設備,外出旅游,大到買車、購屋、儲備子女的教育經費,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 家庭理財的方式

  家庭理財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兩大類:保障型和投資型。常見的主要有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地產、外匯、古董、字畫、保險、彩票、錢幣、郵票、黃金、珠寶14種。其中,古董和字畫具有豐厚的增值內涵,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郵票在家庭收藏中較為普遍,但作為一種投資,見效并不十分明顯,更適合個人的愛好收藏;外匯,其運作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風險性較大;彩票,近乎賭博,只能作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因此,最為常見的家庭理財方式還是集中在銀行儲蓄、債券、房地產、保險、股票基金這五種工具的運用上。

  (一) 銀行儲蓄

  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從理財的角度講,儲蓄宜以短期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長期儲蓄,依現有銀行利息,考慮通貨膨脹和利息稅等因素,錢存得越久,貶值的風險就越大。怎樣合理儲蓄呢?銀行中有一種稱為短期滾存的方法,即每個月固定存一張一年期的存單,12個月就有12張存單;一年后每個月都有一張存單到期,既保證固定利率,又可滿足家庭靈活開支,如果存單到期不用可繼續滾存,這樣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還可擁有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余地。

  (二) 債券

  目前債券主要分為國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國債券分為憑證式國債債券和記賬式國債債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兌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續費,特別是一年內提前支取,還不計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轉讓。國債利息比銀行利息略高,風險性小,也不交利息稅,因此較受百姓歡迎,但不易買到。企業債券是由企業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國債高,但風險性也較大,有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購買宜選擇信譽等級AA級以上的大企業。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一般不針對個人。

  (三) 股票基金

  基金會——高風險也可能高回報。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重10%左右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積累一些股票和財經方面的經驗,建議選擇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組合,基金投資可以選擇定期定投基金,從而來分散風險。按照巴菲特理論,5年-10年的投資應該賺大于賠,因此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 貸款買房

  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已漸成時尚,貸款買房尤為突出。買房或者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過房價升溫轉手獲得差益,不論哪種,都屬于家庭中較大的一項財務開支。投資住房應考慮地段、質量,售價及付款方式、環境、物業管理和戶型朝向等因素。同時還要關注房產交易的稅賦政策。

  (五) 保險

  保險可分為保障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兩種。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還擁有投資功能。投資保險與銀行儲蓄、債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依靠機構、專家進行投資而后者依靠個人單獨的力量。機構理財比個人理財不僅在于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理財專家隊伍,在投資渠道上更廣泛。如國債券,機構擁有發行一級國債的權利,而個人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銀行機構可通過大額協議存款獲得比個人儲蓄更高的利率;投資機構集眾人之錢而成巨額資金規模,投資風險更低;信息機構獲得信息的渠道比個人要豐富和及時。因此,投資保險不僅保值,還可能獲得豐厚的紅利回報,獲得增值。

  比較以上幾種理財方式,打個簡單的比方:銀行儲蓄是家庭理財的后衛,可用于應急支出;債券可以稱得上是中場,可進可守;股票,基金和房產就是先鋒,會帶來財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險則是強有力的守門員,這個守門員在風險管理和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 投資理財應考慮的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選擇投資理財方式的時候,一方面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形式;另一方面要考慮自身微觀經濟狀況等因素,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理財規劃。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動靜結合原則:即要使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和家庭開支計劃相匹配,流動性與穩定性完美相結合。

  長短兼顧原則:即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在產品期限上要有長有短,長期性與短期性同時兼顧。

  高低搭配原則:即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高風險與低風險有機搭配。

  適合為上原則:即理財無定式,并非所有投資方式適用于所有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結語

  金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錢,提升生活品質需要金錢,因此,每個家庭須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要確保家庭經濟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還須善用錢財。

  參考文獻:

  [1]李向賓 《淺談新環境下的家庭理財》,《北方經濟》 20xx-11-11

  [2]彭萌 《家庭理財策劃五步曲》,《消費導刊》 20xx-01-23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2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理財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對于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更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精打細算,這樣對于以后走向社會收益巨大。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理財

  一、 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 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于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見附錄1),將其發布于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1分,收回有效問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為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志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一)、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高且集中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生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大多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對于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調查表明,一個月可支配費用為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占29.3%,在調查中占了較高的比重,顯示了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學生經濟條件還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的費用還是較高的。

  (二)、大學生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父母給的生活費,依靠理財渠道占少數

  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

  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因此,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很有彈性的,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另外有31.7%的大學生通過做家教等兼職賺取可支配費用。據調查表明,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社會經驗,其次才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做兼職可以賺點外快,減輕父母的負擔,盡早經濟獨立。而有26.8%的大學生依靠獎學金分攤可支配費用。對于家庭條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學生,獎學金是生活費的重要來源。可前提條件是,在成績允許的條件下。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況允許下,都會積極努力爭取獎學金,減少家里的開銷。最后僅有7.3%和17.1%的大學生分別通過做股票或基金投資和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生意。大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是較為薄弱,他們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財投資。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費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而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由市重中之重。無論是男、女個人飲食都占了較大的比重分別為42.5%和57.5%。但男女消費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異。就男性而言,聚會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達51.72%和45.83%。聚會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個月的必要消費項目,玩樂,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費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外出購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和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各占66.67%、64.29%和61.11%(如圖1)。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調查中一覽無余。大部分女大學生在購物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飲食費用,甚至有的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選擇節衣縮食。而對于消費原因此項,七成以上男生認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為主要原因。而沒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出于和別人攀比和出于某種習慣成為女性消費的主要原因(如圖2)。這表明,女生消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對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注重質量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再花錢是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的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后,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了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長社會經驗,而并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游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后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占的比例旗鼓

  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占比例顯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顯然,大學生并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理念缺失

  在問卷中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學都是對每月支出無計劃,但也比較比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個數。而對于每個月支出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數(如下表8)。而當問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情況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或僅僅剛好,略有剩余的同學表示每月有盈余(如下表9)。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為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了。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說,對“理財”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已經擁有的資產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費和管理自己的資產。理財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一般來說,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五、 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余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后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克制。要知道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沖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首先,學生可以選擇定期存款為實現理財操縱的第一步。存錢不在乎多少,關鍵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必要的儲蓄是我們以后生活的保障。學生可以開一個個人儲蓄賬戶,采用跟銀行約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從生活費中拿出幾十元存入銀行,或者將每個月用剩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這樣一學期下來也有百來元的結余。這種零存整取的方式對學生存錢有一定約束力,也有利于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再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學生也可以選擇投資股票來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但眾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并存,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建議大學生適度的投資股票。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理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理財理念。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了解理財知識的僅占兩成左右(如下表12),學生一般是通過各種媒體和銀行的宣傳了解相關理財知識。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校里關于個人財務管理知識的講座有興趣,并且會去聽。既然如此,學校可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外的環境;另一個是校園內的環境。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凈化校園外的環境,盡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腐蝕,將那些社會上高消費的宣傳堅決擋在校園之外,其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倡導理財理念,在學校,政府與相關公關部門的協助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應最大限度的凈化校園內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于成長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期間又是一個學會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并努力將其實現,顯得迫在眉睫。同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盡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

  附錄1:

  關于大學生理財狀況的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A.男B.女

  2. 您所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您平均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是:

  A.500元以下 B.500~700元 C.700~1000元 D.1000~1500元 E.1500元以上

  4. 您可支配費用的來源:

  A.父母給的生活費 B.獎學金 C.勤工儉學 D.做家教等兼職 E.做股票或基金等投資 F.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的生意 G.其他

  5. 您每月的支出項主要都是哪些:

  A.個人飲食 B.外出購物 C.聚會 D.外出游玩 E.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 F.購買生活日用品

  6. 您每次的消費主要出于什么原因:

  A.是自己的需求,注重質量 B.追求時髦,走在潮流前端 C.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 D.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 E.出于和別人攀比 F.出于某種習慣

  G.其他

  7. 您平常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嗎

  A.沒有 B.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 C.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

  8. 您對于每個月的收支(主要是支出方面)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

  A.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 B.無計劃,但也比較清楚 C.大概有個數 D.沒有什么計劃,隨心所欲

  9. 一般來說,您的生活費情況是:

  A.超支 B.盈余 C.剛好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3

  摘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校大學生成為新生的一支強有力的消費群體。但是,放眼國內大學,近幾年在校園里比較流行一個詞語“經濟危機”,一到學期末“經濟危機”,就在校園里蔓延開來,很多同學都要靠借款度日。“大學理財問題”,越來越被同學們所關注,尤其是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大一同學。不少同學由于理財能力的欠缺造成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負翁”的局面;而有的同學則有良好的理財經驗,可以把生活打點得井井有條。如今的大學校園里,相當一批學生不僅沒有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錢度日。雖然這其中有大學生沒負擔、家庭供給有保障的原因,但不良的消費習慣和沒有合理的投資理財計劃也是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本校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現狀及趨勢。并且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前言: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投資,對于一個精神財富相對富有,而物質財富相對匱乏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的生活技能。學會投資不僅是為大學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為走出校門后的揚帆起航積聚能量。

  此次我們的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結合相關數據資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當代大學生生活環境分析

  1)80后一代的消費觀念在悄然變化

  這年頭,口袋里沒兩張卡的人,還真是不多了。且不說充當消費主力的白領們,就是還沒有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也正在成為卡族的組成部分。有人說大學生刷卡消費容易讓還沒有足夠理財觀念和本領的他們成為卡奴,也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精明得很,提早提升理財本領,形成消費觀念,也不是壞事。

  2)教育模式的變化是一種內在動力

  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與父輩相比要相對好些,再加上互聯網的猛速發展,他們接受的信息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他們學著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并且認為生活的基礎來源于一定的物質財富,適應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會理財和投資。

  二、樣本調查和現狀分析

  每到學期初,大多數同學就開始“闊綽”起來,花錢也就沒有計劃,到了月底往往出現透支的現象。月初節余,月底拮據,幾乎成了在校大學生的一種普遍現象。一句話歸結理財觀念淡薄。將近一半的人認為理財僅僅是出于勤儉節約的一種傳統美德,同時也有很多人都片面地認為理財就是生財,就是投資增值,只有那些腰纏萬貫家底殷實既無遠慮又無近憂的人才需要理財。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財觀念,生財并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理財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從此種意義上說,理財應該伴隨人的一生,尤其是大學生。我們的資金大多來自父母,換句話說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一些奢侈品我們消費不起,在讀書階段也不需要。

  在大學里,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攀比心理,大學生節節攀升的花費,不僅給家長增加了負擔,還使自己養成了亂花錢的不良習慣,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在中小學時期缺乏理財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消費問題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

  家長按學期支付生活費占到了33%,按月支付占到了41%,按需支付占到了21%,按年支付只占5%,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是有一定的資金是由自己支配的。

  另外,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39%,500-700元的占41%,700-1000元的占到了20%。這說明,所調查的同學大多數的可支配資金都不高,差距并不很明顯。

  在生活費的花費領域,大部分同學會將其花在服飾、通訊和交友應酬這三大方面。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

  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或大二同學中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

  調查的數據顯示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消費呈現多層次化

  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00元的占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00-6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6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

  三、大學生投資理財的主要特點

  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多樣化

  大學生由于自己所處環境因素和本身的條件,不可能有十分穩定的收入,但是又不甘于完全依靠家里,因而很多大學生就依靠勤奮或從事某項工作來獲得一點收入以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1)獎學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大學時代,學習知識是大學生的本職,所以各個大學都設有不菲的獎學金制度,但都有所不同,一般分一、二、三等:一等約2400元,二等約1800元,三等1200元,四等約800元。而且獲得的比例也比較高,80%左右的同學可以獲得這類獎學金。可以說,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是目前在校大學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也是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的途徑。

  (2)家教最常規的賺錢方式

  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身處于象牙塔內,但是也有他自身無法回避的弱點:沒有實踐經驗,缺乏真正的技能。因此,大學生只能尋找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賺錢。而作為一名大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知識是他們最為熟悉的,也是最為擅長的。家教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也是最被大學生所接受的。

  (3)撰稿對于一些文筆流暢才思敏捷的大學生來說,為報紙雜志甚至某些網站當撰稿人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現在一些報紙的稿費千字都在百元左右,一個月寫幾篇千字小文,生活費就有了著落。有一些能將手中的筆玩得轉的高手,專門給一些時尚類或者紀實類雜志撰稿,稿酬更是高得驚人。目前,一些大學生便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學寫文章,給報社和雜志社投稿來補貼自己的

  生活費。

  (4)兼職教師時下大學校園里最新興的一族

  這種教師與家教不一樣,是通過協助老師進行科學研究賺取一定的勞務費,報酬相對起家教工作較高。他們一般都是去一些缺乏師資力量的民辦學校或者社會上的各種培訓班授課,比較容易找到這種機會的主要是英語、計算機和法律等熱門專業的大二以上的學生。對于專業能力強,取得國家資格證書的大學生來說更為吃香。

  (5)翻譯給企業翻譯外文資料,可以說是外語系或者英語水平較高的大學生最佳的收入途徑。翻譯的報酬有高有低,口譯相對較高,筆譯較低。由于大學生專業知識的缺乏,所受限制較大,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從事的。在采訪中,一位西大行健文理學院的大三女生介紹說,這項工作讓人在賺錢的同時既能結交新朋友又能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簡直是一舉三得。

  (6)推銷極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有的大學生合伙湊錢做小本生意,賣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化妝品,文具,體育用品,甚至衣服鞋襪都有。熱衷于次道的學生不在少數,據調查顯示。53.6%的在校大學生嘗試過。他們有的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嘗到甜頭后,才慢慢擴大形成一個團隊,全權做起產品的代理。這種既刺激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很適合那些有較強成功欲的學生。

  (7)學會投資為今后的個人理財“投石問路”

  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已經涌現出為數不少的學生股民,他們涉足股市并不全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步入社會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

  大學生投資沒必要局限于股票行業,可適當向其它投資方式傾斜;投資可起用小額資金,資金來源可從兼職所得和父母贊助兩方面入手;盡管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為今后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四、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若干問題:

  1.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過個別調查,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

  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于80元的占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

  在被調查的20人中有4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么“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4

  背景:

  目前在全球經濟整體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相關人士,無論是對于管產品還是投資產品的,大多都不滿意最。而且在股票市場熊冠全球的同時,債券基金也出現了首次整體虧損。當然在如此困難局面之下也有一些產品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比如銀行理財產品、融資性信托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等。所以,從今年發行的信貸資產類銀行產品,尤其是下半年的產品來看,其資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企業的資金周轉。下半年發行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中,特別是為企業募集資金的產品,很多都沒有擔保方。再從該類產品募集資金的企業類型來看,主要以電力行業、鋼鐵行業、地產行業居多。這幾個行業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也充分印證了該類行業資金鏈緊張的情況。

  信貸資產類產品的.資金一般是企業的流動資金以及企業資金面全面緊張而向銀行貸款又受到限制,從而只能靠銀行發行產品來募集資金。但是,投資者要知道,有些行業恰恰在如此的市場情況下,風險是最高的,諸如房地產行業,一旦該類行業出現貸款違約或者無擔保方的情況下,所有的風險都會轉移到投資者身上。

  理財產品的大致情況:

  在中國,理財產品市場主要分為:公募基金市場、債券市場、信托市場、銀行理財市場、保險市場、商劵理財市場等六個。其中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而保險理財產品是既具有保險保障功能,又包含金融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主要的保險理財產品包括分紅保險、萬能保險、投資連結保險和變額年金。保險理財產品雖然與傳統保險產品在理財功能上存在差異,但兩者的保險責任形態基本一致,保險理財產品也可開發成兩全保險、終身壽險、年金保險、定期壽險等,各自具有合同中規定的保險利益。

  招商銀行的股票走勢

  目前在國內資金面緊張,資本市場動蕩的背景下,機構、企業對資金避險與資金收益兼顧的要求更是日益強烈。筆者日前從招商銀行(600036)獲悉,該行“點金公司理財”業務今年迎來大發展,僅上半年公司理財產品銷量達4200億元,逼近去年全年發行水平,單月發行量更是超過一千億創下歷史新高。

  招行表示,點金公司理財服務致力于為企業打造全方位的個性化金融服務。今年是“點金公司理財”重要轉型時期,借助招商銀行作為資產管理人的公司理財業務作為基礎,憑借豐富的合作渠道,招行將與中國優秀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創投企業、證券公司一起全面推出圍繞銀證、銀創、銀保、銀基、銀信推介代銷業務全方位為企業客戶打造企業增值財富管理服務。

  據介紹,招商銀行點金公司理財為國內諸多知名大型企事業單位、上市公司提供了公司理財服務,今年僅上半年產品發行規模就高達4200億元,逼近去年銷售規模總和,服務客戶數逾14000戶,今年7月單月銷量更是創出歷年新高1090億元。在創造良好銷售業績的同時,也為客戶創造了良好的收益。在點金公司理財發展的5年時間里招商銀行公司理財沒有出現一筆零收益、負收益產品。

  運用文案調查法,可得到關于我國保險業總資產的二手資料。

  詳細情況如圖:

  如圖可知,截至20xx年11月底,保險業總資產合計58462.16億元,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五萬億,保險公司已成為債券市場第二大投資者和資本市場重要機構投資者,有力支持了我國商業銀行改革、資本市場發展和匯率改革,促進了傳統的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向現代的、多層次、多支柱的金融體系轉變。

  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如圖:

  伴隨著險資投資渠道的不斷拓展和險資資產管理監管的不斷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在跌宕起伏中逐步收獲成長和穩健。20xx年-20xx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在20xx年收獲最高值達12.17%,20xx年收獲最低值為2.68%;回顧今年股、債市場走勢,20xx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在3.5%左右。

  對于保險中各項保險所占比例如圖:

  目前我國國內的保險理財產品包括分紅保險、萬能保險、投資連結保險和變額年金等四種。

  分紅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其實際經營成果優于定價假設所產生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人壽保險產品。分配給保戶的保單盈余稱為保單紅利。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對象:銀行客戶。

  二、調查提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群眾手中的資金占有量增加。如何更好的運用手中的資金,使它發揮更大的效用,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幫助,是絕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因此,理財市場的需求日漸突顯,商業銀行陸續推出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目前銀行業的一個新亮點。我們為了對理財產品相關知識得以了解和認識,通過對銀行客戶進行問卷調查,搜集相關數據,從而對以上問題得以深入了解及研究。

  三、調查時間:20xx年5月5日-20xx年5月10日

  四、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五、調查過程:查閱資料制作調查問卷、針對客戶發放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六、調查結果

  1、銀行客戶年齡及月收入情況分析:

  我們針對銀行的客戶發放了90份問卷,填寫者的年齡和月收入可由下圖直觀顯示:

  20歲以下年輕的人多為學生,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父母給的生活費,所以收入多在1000元以下,從事低端行業的職工收入多在1000-20xx元之間。

  20-30歲多數收入在20xx-4000元之間,多從事金融、或企業員工,1000元以下的為在校學習的大學生,1000-20xx元的多從事其他行業,4000-5000的經濟實力較強,多從事教育、金融等穩定高薪的職業。

  30-40歲月收入在1000-20xx元的多從事其他行業,多不在高薪行業之中,20xx-4000元的多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大多數為老師,4000-8000元的多從事金融、經濟等高薪職業,只有少數從事金融行業的可以達到8000元以上。

  40-50歲的基本情況與30-40歲的情況相似,1000-20xx元的同樣為其他行業,大多數職工的工資穩定,在20xx-4000元之間,從事金融和IT等高薪行業的多在4000-8000元,在此年齡段職工所占比例較大即20xx-4000元比例較重。

  50歲以上的人中,1000-20xx元的多位小型企業基礎員工和IT行業,比例較大,20xx-4000元的多數從事金融等高薪職業,只有少數的金融從事者可以達到8000元以上。

  2、銀行客戶所辦理業務和方式以及對理財產品興趣分析:

  在銀行的業務辦理方面,由于年齡段的不同,辦理的業務也有所不同。年齡在20歲以下的,由于收入有限,消費方式簡單,普遍去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辦理銀行業務大多是在窗口以及ATM機上進行,只有月收入在一千以上的會有一定比例的人選擇網上銀行辦理業務;在對金融理財產品興趣上,較大部分的人會有一定的購買欲望或者深入了解后進行購買,而收入在千元以下的人有一部分人對金融理財產品毫無興趣,而月收入在千元以上的人中有許多對金融理財產品非常有興趣的人。

  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基本都會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而收入在一千至兩千的人辦理存款業務的較少,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還會辦理理財金業務,月收入四千到八千的人還會辦理繳費業務。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選擇在ATM機上辦理銀行業務,而月收入一千至兩千以及四千到八千的人還會有一定的窗口業務。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有時要在網上銀行辦理業務。在對金融理財產品的興趣上,普遍較低,大都要深入研究。甚至一些收入偏低的根本對理財產品沒有興趣。只有兩千至四千的人對理財產品有些興趣。

  30到40歲的人幾乎去銀行都是辦理存取款業務,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還會辦理繳費業務,而收入在八千元以上的辦理取款以及理財金業務的比重大。在辦理方式上,各個收入水平上的人都會選擇ATM機。收入較高或很高的的會選擇窗口辦理業務。而收入在四千到八千元的人才會選擇電話以及網上銀行辦理業務。這個年齡段收入在20xx以下的對金融理財產品毫無興趣,20xx以上或多或少會對金融理財產品有興趣或者渴望了解。

  年齡在40歲到50歲的人收入在四千以下的多數辦理存取款業務,而兩千至四千的還會辦理一定的繳費業務。月收入在四千以上的只辦理繳費業務。這些人中收入在兩千以下的會去窗口辦理業務,月收入四千以上的愿意選擇在ATM機和網上銀行辦理業務。月收入兩千到四千的會選擇窗口和提款機辦理業務。這群人中月收入兩千元以下的不愿購買理財產品,收入高的有購買欲望或者愿意深入了解。而中等收入的人態度不一。

  年齡在50歲以上的,由于受以前生活方式的影響,收入在兩千元以上的都愿意去銀行取款,而收入低于兩千的會去銀行存款以及繳費。這些人收入低于兩千的多數愿意去窗口辦理業務,而收入在兩千以上的都會選擇ATM機辦理業務,只不過在這一群人中,兩千到四千的還會選擇網上銀行而更高收入的人也會選擇在窗口辦理業務。至于對理財產品的興趣,普遍感覺不太喜歡,只有一部分月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興趣很濃。多半都是興趣不高或者要深入了解,甚至高收入的人干脆沒有興趣。

  3、銀行客戶對理財產品需求分析:

  3.1影響理財產品最重要的因素

  40%的人認為是收益,30%的人認為是風險,25%的人認為是期限。而只有5%的人認為是靈活性。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收益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買不買理財產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理財產品能不能給他帶來最大的收益。每個人都有一筆屬于自己的`財富,如何讓這筆財富衍生出更多的財富,是很多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對于一筆財產,我們可以把它存入銀行,來獲取銀行利息。利息稅的一年一年的減少,使更多的人選擇了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是毫無風險的,是旱澇保收的。但是,零風險,就意味著幾乎是零回報。如果你的財富夠多的話,可以用來投資、做生意,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投資就會用風險,投資就需要去經營。經營就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精力等。面對著這樣的問題,投資,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會有人想到了理財產品。理財產品能夠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第一,理財產品的回報,是要遠遠高于把錢存入銀行的利息。第二,理財產品,并不需要我們過多的去管理,經營。并不需要耗費我們很多的時間,精力。這使得理財產品變得炙手可熱。但是,所有人買理財產品都是一個目標,就是掙錢。那就意味著,收益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這個是很正常的,每一個人都不想自己的錢變得越來越少。收益,是我們的核心問題。風險,也有30%的人認為是比較重要的。風險,往往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有40%的人認為收益,就會有30%的人認為風險重要。風險和收益相互關聯,相互密切。有25%的人認為,期限比較重要。期限,就是理財產品的循環周期。期限越短,收益越高,就越是我們所向往的。在一定意義上講,期限的存在,就是意味著理財產品所能夠給你們帶來的收益。所以,期限,也是許多人所比較關心的問題。而只有5%的人認為,靈活性比較重要。看來,現在的人們,覺得靈活性還不是對于一件理財產品最主要的問題。

  3.2理財產品的最佳投資渠道

  23%的人認為是基金,22%的人認為是股票,8%的人認為是外匯,12%的人認為是債券,35%的人認為是保險。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保險是普遍認為理財產品最佳投資渠道。對于保險的看重,就意味著對于風險的看重,這也就是說,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是大家的心聲。雖說,高風險有的時候會有搞的回報。但是,低風險能夠有較高的回報,往往是大家更喜歡的選擇。

  基金和股票分別有23%和22%的認為是理財產品最佳投資渠道。股票,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23%的人是喜歡這樣的高風險高收益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就是很多人喜歡股票的原因。股票很有可能讓你一夜暴富,也很有可能讓你一貧如洗。這樣的時候,就是體現膽量和智慧的時候。所以,很多人愿意通過股票,來實現自己的愿望。而12%的人覺得債券是理財產品最佳的投資渠道。

  3.3客戶理想中的銀行理財產品

  45%的人認為是收益高,25%的人認為是風險低,12%的人認為是隨時存取。14%的人認為是種類多樣,4%的人認為是其他。

  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收益再一次成為了人們關注話題的榜首。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收益,所以收益就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這反映出了現在的人們,覺得利益是比較重要的。往往,收益會是我們對于一件理財產品買或不買最重要的評判依據。25%的人認為是風險,風險的存在,就是說明了收益的重要性。風險低高收益無疑是最好的理財產品了。在收益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風險,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風險的降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的損失。關注風險是正常的。但是風險的過分關注,往往反映了我們的決心和斗志。過分的關注風險,也可以說是人們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種類多樣,也有14%的人覺得是理想中的理財產品。可能現在的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真的是已經使客戶厭倦了。這就需要相關的人員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怎樣的理財產品才是客戶最喜歡的。更多的選擇,才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隨時存取,也有12%的人認為是理想種的理財產品。隨時存取,不僅可以使一定的財產得到最好的循環,選擇更跟上時代最好的理財產品,也可以讓自己的財產短時間取出,以備不時之需。

  4、小結:

  當前人們都大多具有理財意識。收入水平越高的群體,越具有理財觀念。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人,約70%不同意“我現在只懂得把錢存銀行,沒有理財、投資觀念”,比個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群體高出20%左右。

  而當前公眾傾向購買的基金類型主要為風險高收益高的股票型基金和低風險低回報的債券型基金。20歲到40歲的年輕群體更傾向于購買股票型基金,而50歲以上的客戶群體更傾向于購買可以保本的債券型基金。

  近年來股市疲軟等問題可能使得基金這一理財產品收益大大下降,但據調查約有50%的客戶對基金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40%的人表示不確定,只有10%的調查對象認為不看好。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6

  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案件,在審判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根據上級法院的安排,我們近期對泰安市兩級法院審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我們采取走訪、統計、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專題調研,走訪了駐泰三大證券公司,召開了有資深律師、證券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我市兩級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我市兩級法院共計受理委托理財類案件6件,其中,委托買賣股票糾紛1件,因委托理財合同而引發的財產關系損害賠償糾紛2件,一般委托合同糾紛2件,信托合同糾紛1件。在這6件案件當中,已經審結的2件,正在審理的4件。

  (二)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特點及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1、案件的數量較少但標的較大。從案件總量上看,與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兩級法院受理的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數量較少,但是,該類案件總標的達到1.65億元。

  2、案件多發期在20xx年之后。在6件委托理財糾紛中,只有泰山區人民法院受理的1件委托買賣股票糾紛系發生于1996年,其余案件均發生于20xx年之后,這是由于股市長期低迷,在20xx年前后發生的一些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的收益無法兌現,導致當事人發生糾紛,從而成訟。

  3、案由較多,不統一。現在委托理財糾紛并沒有統一的類案由,我市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在確定案由時也不統一,如有的定成委托買賣股票糾紛,有的定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有的定成信托糾紛,還有的定為一般委托合同糾紛。

  (三)在審判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委托理財糾紛的概念不夠統一規范,比較模糊。這直接影響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受理與審判;

  2、審判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不足,判決缺少統一尺度。由于實踐中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加之委托理財合同與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均不甚相符,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很少能找到適用于此類合同糾紛的法條,加大了案件的審理難度。

  二、關于委托理財的概念

  委托理財的概念,在實踐中比較模糊,不夠清晰。而由于委托理財現象比較復雜,因此對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決定著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范圍。因此,委托理財的概念是我們首先需要予以明確的。有人提出將委托理財定義為客戶將其資金交付給管理人并由后者將該資金投資于證券、期貨等交易市場或者以其他金融形式進行管理,所獲利益由雙方按照約定進行分配或者由管理人收取管理費的活動。這里強調金融性質顯然是從委托投資的對象及管理方式而言,而非指委托投資的主體,并排除了非金融性的經貿、實業投資及其委托管理。所以,這一概念沒有涉及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將國債、股票或期貨合約等作為合同標的的情況,因此有些偏頗。還有觀點認為,委托理財是委托人與受托人約定,由委托人將其所有或募集的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交由受托人掌管,并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從事營利性投資經營活動,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委托理財活動必須在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開設資金賬戶,通過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方可進行。這一概念基本上揭示了委托理財的實質,但卻忽略了現實當中存在的以實物資產作為理財對象的情況。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實質上是一種投資委托管理或資產委托管理的行為。嚴格地說,“委托理財”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而只是金融業界的習慣用語。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用語,它包含了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委托理財現象。委托理財合同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委托理財合同泛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如不動產)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而狹義的委托理財合同僅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如貨幣、票據等)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以受托資產的種類為標準,委托理財可分為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和非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金融性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指因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委托人將其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上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組合投資、管理活動所引發的合同糾紛。我們所說的委托理財糾紛,就是指的此類糾紛。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7

  隨著中國銀行業的蓬勃發展,各類銀行不斷通過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來提升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這就要求銀行業在不斷擴充自己的隊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銀行人才的素質,提高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日前,上海翰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了“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調查報告

  上海地區銀行業及理財人員的薪資狀況

  日前,上海翰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了XX年銀行業與理財服務的薪資信息。信息包括香港、新加坡、上海、日本四個地域的各類銀行職務及理財人員的薪資狀況。

  其中,從上海地區來看,消費銀行當中工作經驗在3-5年之內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助理的年薪為10-20萬元人民幣;財富管理銷售助理的年薪為20萬元-28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及市場的助理,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的擔保或抵押助理的年薪為18萬到30萬元人民幣。工作經驗5-XX年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副總裁助理,他們的年薪為20萬到35萬元人民幣;財富管理銷售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25-38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及市場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也是25-38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擔保或抵押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35-45萬元人民幣。工作經驗在XX年以上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副總裁的年薪為人民幣40萬元以上;財富管理及銷售的副總裁的年薪為35-42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或市場的副總裁的年薪為35-5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35-45萬元人民幣。

  在公司銀行中,產品管理及市場部門的助理的年薪為20-36萬元人民幣;副總裁助理為30-45萬元人民幣;而副總裁的年薪為40-60萬元人民幣。銷售部門的助理、副總裁助理及總裁的年薪分別為25-40萬元人民幣、40-55萬元人民幣和45-7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部門的助理、副總裁助理、副總裁的年薪分別為20-35萬元人民幣、30-42萬元人民幣、40-60萬元人民幣。

  投資銀行業的公司財務部門,分析師的工作經驗一般為1-3年,他們的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助理的工作經驗在4-6年左右,年薪為30-50萬元人民幣;副總裁的工作經驗為7-XX年,年薪在42-80萬元人民幣之間;總監的工作經驗為10-15年,年薪為83-1.66千萬元人民幣;常務董事的工作經驗在15年以上,年薪為1千6百萬元人民幣。股票分析師的工作經驗為1-2年左右的人員,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而工作經驗在12年以上的分析師,他的年薪就會達到1千6百萬元人民幣了。債券資本市場的分析師的工作經驗在1-3年以內,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

  日本地區銀行業及理財人員的薪資最高

  從香港、新加坡、上海、日本四個地區的總體情況來看,日本地區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待遇是最高的,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上海地區的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狀況偏低,但與新加坡地區的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比較接近。

  在日本的消費銀行中,個人銀行的副總裁、銷售副總裁、產品管理層副總裁、現代風險部門的副總裁的年薪都在12千萬日元以上;而香港地區消費銀行的副總裁的年薪在45-80萬港元之間;而新加坡地區的消費銀行各部分的副總裁的年薪在9-35萬新元之間。

  日本的公司銀行各部門的副總裁的年薪都在13千萬日元以上。日本的投資銀行公司財務部門的分析師、股票分析師、債務資本市場部門分析師,工作經驗都在1-3年左右的人員,他們的年薪在6千到1萬6千日元之間;而各部門常務董事的年薪在25千萬日元以上。而同比香港和新加坡地區的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比,日本低很多,年薪在30-60港元之間,各部門常務董事的年薪在1千6百萬港元到3千萬港元之間。

  銀行業的擴張是創造銀行人才就業機會的主因

  從廣義上講,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包括對個人、公司、企業和機構的,需要大量的理財人員去擴大銀行的業務。這里提到的應該是狹義的理財業務,或更確切的為個人理財業務。

  XX年底,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外資銀行獲準不受地域限制的'開展全部的銀行業務,包括個人業務,信用卡業務。個人銀行的業務一直是外資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不同于傳統的國有銀行,外資銀行個人業務的重點,是為在銀行的資產超過至少5萬至10萬美金的貴賓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理財服務。為了在短時間內擴大客戶資源,每家獲準開展個人業務的外資銀行都會大量吸收理財人員。

  XX年是中國銀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隨著市場準入制度放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外資銀行得以開展人民幣業務。這些銀行通過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將目標鎖定高收入客戶。同時為了占領市場份額,外資銀行紛紛增設分支機構,迅速擴充隊伍。因此,XX年該行業各個部門的招聘活動都呈現出非常活躍的態勢。

  分析表明,XX年銀行業的擴張還將繼續,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將獲得開展人民幣業務的許可。同時,由于外資銀行有望獲準發行信用卡,因此XX年信用卡業務也將得到迅速擴張。這將為銀行業各個級別的人才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其中中高級職位將最為搶手。

  翰德的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高級職位仍將集中在銀行前端辦公系統,而專業性職位如法律遵從、信貸、風險和投資產品管理等職務將需求旺盛。

  經驗和資質是人才薪資的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理財人員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銷售為主,這類理財人員利用各種渠道向潛在的個人客戶介紹銀行的理財服務,吸納其成為銀行的開戶客戶。另一類則是貴賓理財經理或客戶經理,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客戶分析其資產、負債狀況,量身定做投資理財計劃,提供一對一的理財服務。理財經理除了要具備一定的銷售能力,更需要對各種銀行產品、投資產品有深入的了解,外資銀行的理財經理一般都具有相應的執業證書。

  和外資銀行相比,本土的理財業需要用統一的行業標準來規范理財從業人員,加強理財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化的專業服務精神。

  翰德的另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決定一個職位薪資高低的并不是銀行本身,更多的是由該職位在市場的供需狀況決定,還有候選人的具體工作經驗,專業資質。一般說來,中等規模,在中國有長期發展計劃并能全方位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傾向于用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吸引銀行從業人員。”

  香港、新加坡、日本都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有著成熟完善的金融環境,擁有大量的具有豐富銀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據調查,上海的銀行從業人員處于明顯的供不應求的狀況,隨著國際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的細分和擴展,同時,伴隨著本地銀行的業務重組和擴大,具有專業銀行知識,熟悉國內本地市場,擁有7-8年相關銀行經歷以上的人才,成為各家銀行爭取的對象。一些比較新的領域,比如貴賓理財、現金管理等,需要從海外引進擁有XX年以上相關經歷的銀行從業人員。

  國際化人才是發展的有力保證

  從薪資報告中不難看出,上海外資銀行的薪資水平正在和國際接軌。事實上,上海和新加坡的銀行從業人員薪資水平已經十分接近,新加坡很多資深的銀行從業人員也很希望能到上海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新加坡相比,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國際化程度,今年來更為明顯,很多銀行更是以香港為基地開展中國大陸的業務,以規避各種金融法規的限制。香港的薪資水平相對會比新加坡和上海高。而日本銀行業薪資更大程度與日本的生活成本成正比,同樣職位的薪資,會比其他三個地區有明顯的提高。

  上海,包括中國大陸的金融銀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對于外資還是本土銀行,都有廣大的客戶資源和發展潛力,這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上海本土的銀行業人員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市場需求的把握,是其他地區的銀行從業人員所沒有的優勢,然而,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加強本土銀行人員的專業知識、素質和國際化程度。

  翰德的分析師說:“現在本土的銀行業應該提供良好的業務和發展平臺,吸引具有本土的銀行從業經驗,有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的本土從業人員加入,培養其成為銀行的中堅力量。”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8

  一、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個人對所增長的財富如何進行更好的管理與運用,越來越多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老百姓手中的閑錢多起來了,理財不僅成為人們生活得一部分,也成為了商業銀行新的競爭點。

  二、目的

  為了了解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類型,以及居民的理財需求,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識和關注程度。我作為郵儲銀行工作者,針對理財業務的銷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三、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主要類型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目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

  1. 根據風險和收益特征,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并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于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2. 根據投資幣種的不同,可以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理財產品。如外幣理財產品只能用美元、港幣等外幣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只能用人民幣購買,而雙幣理財產品則同時涉及人民幣和外幣。

  而人民幣理財產品根據其投資方向和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債券類理財產品,信托類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代理境外理財產品(QDII型)。

  債券型——投資于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信托型——投資于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托產品,也有投資于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

  結構型——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其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大。

  代理境外理財產品——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后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后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四、銀行理財產品介紹

  農行理財產品主要有“本利豐”、“安心得利”、“安心快線”、“進取增利”、“安心靈動”、“如意”六大系列,滿足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和激進型等類型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具有收益較高、期限靈活、安全穩健、適合廣泛的特點。

  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利得盈”、“匯得盈”、“QDII”、“乾元-日鑫月溢”、“代理理財產品”。 “利得盈”理財產品包括產品收益較好、期限合理、投資方向明確的信托貸款型理財產品;低風險、流動性強的債券型理財產品。

  光大銀行的理財頁面首先按幣種分為兩大類,然后在“人民幣”分類中又分為“短期產品”、“中長期產品”、“資產管理類產品”和“結構性產品”,每種產品有很多投資系列,例如“短期產品”中有“盈系列”、“陽光e理財”、“活期寶”、“假日盈”、“月月盈”和“季季盈”等。“外幣”則分為“外幣A計劃”和“外幣T計劃”兩大類。

  五、結果分析

  從整體上看,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群體多在40歲以上的'客戶。從月收入角度來說,購買者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500元以上。大多數客戶對理財產品不是很了解之間,大部分客戶對理財產品方面的知識還有待提高。很重要的一點是,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對于風險意識很強或者說很懼怕風險的存在,要求理財產品為保本保息。

  目前客戶對黃金,白銀等實物投資,對股票基金投資較少,這由于近期股票市場狀況不好所致,也表明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屬于偏保守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多數客戶表明看好銀行理財產品,因此,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大多數客戶對于銀行提出的預期收益半信半疑,這是一種正常且成熟的心理,說明群眾對于預期收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在銀行實際銷售中,對于預期收益這一概念一般都以淡化處理,導致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預期收益就是收益率。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6月以內理財產品是客戶的理想選擇,說明客戶喜歡投資短期產品。

  六、發現的問題

  1. 產品設計管理機制不健全。各家銀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往往忽視了對質量和風險的管控,銀行未能按照符合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適應性原則設計理財產品,導致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

  2. 過分強調收益淡化了風險,誤導了投資者。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能充分認識到產品的風險程度。

  3. 投資者盲目認購現象嚴重。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是沖著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去認購理財產品,盲目地只看到了收益而不顧其各類不可預知的風險。銷售人員應該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根據他們自身風險偏好等情況,合理有效地提出不同的理財意見。

  七、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督管理,完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并且根據客戶的收入狀況,對保本以及投資方面的要求因素,分別對不同需求的投資者設計合適的產品。

  2.重點關注“潛在客戶”,高學歷年輕人。銀行個人理財金融產品的潛在客戶呈現年輕化、高學歷趨勢,單身的居多,月平均收入20xx~5000元之間的占多數,呈現平民化。同時,這群高學歷的年輕人正處于職業的上升期,未來預期較好,理財需求很高。一般而言,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接納能力,對新鮮的事物樂于嘗試,同時,這樣的家庭負擔較輕,具有較強的購買力。

  3. 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過程中,不能只追求盈利,還要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按照風險匹配原則,講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9

  公道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就以我們調查的初中學生為例。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項目中,經常購買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盤等。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里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里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

  基于以上調查的結果,我們就讓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買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10

  萬事達卡20xx年9月22日在北京發布了最新“XX年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查報告”,本次調查首次將臺灣地區大學生納入調查范圍。而調查顯示,大陸受訪大學生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較于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學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相較于去年的70%有所提升。對于理財教育興趣度的提升,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大陸學生信用卡持卡數量的上升。大陸大學生對信用卡使用越來越熟悉,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財的學生比例占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僅7%不清楚信用卡對個人理財的作用,相較于去年的22%有顯著降低。

  雖然大陸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對理財感興趣,但是受訪者中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的占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為高。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執行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馮煒權先生表示:“中國大學生的信用卡市場在快速改變。調查報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年輕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理財的方式。我們相信良好的理財教育應該從校園開始,我們理解學生的喜好和興趣,并致力于通過萬事達卡‘信用與理財’校園知識普及行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財。”

  在調查發布之后,萬事達卡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高校內安排理財培訓推廣活動,繼續宣傳理財小知識。

  本次調查今年五月開始、六月結束,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臺灣五個地區30所大學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

  本次調查的重要結果還包括:

  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和消費習慣

  ·大部分大陸學生(68%)和臺灣學生(57.7%)只擁有一張信用卡。42.3%的臺灣學生擁有兩張信用卡,比大陸學生(24%)高一些。

  ·更多的臺灣學生傾向于一次性還款(90.5%),而傾向于一次性還款的大陸學生比例為69%。

  ·大陸受訪大學生信用卡辦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銀行校園推介(64%),而臺灣地區學生決定申辦信用卡時,63.5%的學生認為受到親友推薦的影響。分別有22%的大陸學生和20.6%的臺灣學生表示銀行網點是其辦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來源。

  ·在各類信用卡推廣或客戶營銷項目中,購物折扣(27%)和積分(10%)仍然最受大陸受訪大學生的歡迎的促銷手段。臺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大部分認為刷卡若有現金回饋(64.1%)會讓其更愿意繼續和堅持使用該卡片,而認為紅利積分對其有吸引力的也占了16.6%。

  ·大陸受訪大學生中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財的占23%。在臺灣這一比例為28.5%。

  ·大陸和臺灣受訪大學生中傾向于在商場購物時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為63%,使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在大陸學生中的比例為24%,在臺灣的比例為18.5%。

  大學生收入現狀

  ·大陸受訪大學生月平均生活收入為人民幣709元,,其中北京學生收入最高(人民幣788元)。臺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約人民幣1,682元(約新臺幣7,427元)

  ·大陸受訪大學生主要是生活費的`來源還是父母支持(85%),其次是兼職工作(11%)、獎學金(3%)。相似的是,臺灣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同樣大多來自于父母支持(76.2%),其次則是兼職工作(21.1%),僅有2.7%來自于獎學金。大學生理財觀念

  怎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32%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在五年之內有購房計劃。4.9%的臺灣受訪大學生已經擁有房子,12.4%預期畢業后五年內買房子。

  ·29%的大陸受訪大學生準備在畢業后一至五年內買車。8.4%的臺灣受訪大學生已擁有自用汽車,34.5%的學生預期畢業后五年內買。

  ·70%的大陸受訪問大學生愿意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如購房、購車等)。65.4%的臺灣受訪大學生表示將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大陸和臺灣向父母及朋友借錢的比例較小,分別為23%和16%。

  ·中國大陸學生所擁有的投資形式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臺灣的情況相反,投資項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險(19.7%)居多,只有10%的學生投資股票。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11

  一、調查背景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為人們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大學生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強烈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群體。我對財經學院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在理財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

  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雖然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理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中旬

  三、調查對象

  內蒙古財經大學

  四、調查目的

  通過實踐調查,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消費理財觀念和意識,發現有關問題,并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五、調查方法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財經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投管系,會計系,金保系,計算機系。本次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3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進行調查,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六、調查數據分析

  據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占52人,女生占98人;大一、大二占120人,大

  三、占30人。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400元以下的沒有;400-600元的34人,占26%;600-800元的44人,占33%:800-1000元的24人,占18%:1000元以后的30人,占23%。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占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

  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七、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二)伙食費占最大比例

  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占很大比例,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于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

  600-1000元之間。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當了班干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為不夠交情.

  (三)大學生“月光族”

  大學生“月光族”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10%。

  (四)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

  財商不高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從匯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八、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剛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一)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

  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二)錢要花在刀刃上

  如今的大學生大多不必考慮家庭也不必顧慮未來,很多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由儉入奢易!作為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的地方,而且花錢時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九、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理財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半年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后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網上購物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盡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并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癥下藥,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總之,大學生的理財實踐,將直接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態度。理財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縝密,懂得籌劃的人。相反,那些理財不當,花錢如流水的,則往往缺少宏觀的計劃。所以,大學生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應該先從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開始。

  十、小結

  本次調查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理財習慣是一個大學生必須養成和保持的,而且我們現在還都是消費者,對金錢無節制的揮霍不僅是大學生素質低下的表現,更是高等教育的失敗。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之一就是反映出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大學生能夠深切反思自己的消費方式,并能從他人的習慣中得到借鑒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12

  一、內容摘要

  當今社會,在技術以及信息的快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變,人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同時,選擇怎樣的理財方式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個重要點;而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理財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和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采用了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學生的理財過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就是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

  二、調查背景和目的

  1、調查背景

  大學期間我們參加了網絡營銷能力秀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是以諸葛理財”平臺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在線數據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并根據有效調查數據撰寫調查分析報告以此來對大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進行評比。

  2、調查目的

  通過此次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一下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的理財意識、理財觀念及理財行為,同時也了解一下大學生對于諸葛理財的了解有多少。發現在校大學生在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或建議,讓大學生能夠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理財生活。

  三、調查基本信息

  1.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11日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問卷調查分析

  1、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1)題目

  關于你是否成為理財大師的問卷調查

  (2)設計思路

  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此問卷分析以此來了解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經濟現狀以及對諸葛理財的`認識。

  2、調查數據結果統計分析

  (1)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50%的大學生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一般,32%的人是不了解,9%的人的了解;

  (2)34%的人的理財目的是合理安排收支,23%的人是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其他的占了33%;

  (3)68%的人對于諸葛理財不了解,只有5%的人對諸葛理財有了解,27%的人是有一定的了解;

  (4)通過調查問卷統計,21%的人選擇用銀行存款的投資方式,16%使用理財,炒股和購買基金國債分別占了13%。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最偏好最首選的理財方式就是儲蓄;

  (5)35%的人認為風險太大是影響他們理財的重要因素,2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對理財產品不了解,23%的人則是認為理財的收益率低,1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缺乏專業知識;

  (6)在調查中發現68%的人不會選擇諸葛理財進行理財;

  3、問題及解決方法

  (1)此次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對于諸葛理財了解不多

  解決方法:通過正當的方法對諸葛理財進行宣傳,提高影響力,同時從自身出發,多做出一些對理財者有利的方案,擴大理財用戶數量。

  (2)大多數人的消費不理性以及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單一

  解決方法:有些人的錢都花費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且對錢的消費安排不合理,所以我建議大學生應該制定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3)大多數人對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技能缺乏。

  解決方法:首先大學生自己平時應該多注意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應加大理財知識相關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們了解怎樣理性消費和理性的理財,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消費習慣,用所了解的知識去指導自己消費理財。

  五、總結

  1、成就

  此次調查的對象大多都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讓我了解了她們投資理財的一些看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不少的關于理財方面的知識,我們也會經常溝通,相互討論、探討對于投資理財的一些想法觀點,共同學習,互相進步。

  2、不足

  調查問卷設計的問題不夠全面,有些不合理,還有就是調查的人數有點偏少,且是自己第一次做調查問卷,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夠完美。

  3、收獲

  在此次的問卷調查設計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在微信公眾平臺編輯并推送問卷給別人填寫,還懂得了怎樣設計問卷,自己真的學到了很多。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報告我知道了大學生要進行錢財管理,使自己的錢財通過合理的安排、消費,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于此同時,這個活動還讓我對能力秀有了更大的興趣。

  理財的調查報告 篇13

  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望。那么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什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講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形式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路線

  就月平均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費用最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日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形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經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么應該花什么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分析(三)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理財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理財調查報告05-18

理財的調查報告02-24

理財的調查報告通用02-24

理財調查報告(精選20篇)12-15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06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18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報告06-06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報告03-26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4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