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時間:2024-11-22 09:04:32 偲穎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20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最終根據調查情況形成調查報告。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20篇)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xx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占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于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xx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后沒時間80后沒錢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并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后”,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于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后”,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于并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么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發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占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托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于“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占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采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欲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2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里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嘆。“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走進某某市某某區的居委會辦公室,在簡單的介紹了自己及說明來意之后,該居委會中的一位女性負責人在以后的一星期中接待了我們。在與這位負責人的交談以及走訪中,我們驚訝地發現該區的獨居老人數量近幾年來呈現明顯上的升趨勢。該區60歲以上老人人數為260于人,占社區總人口的20%,而其中的“空巢老人”比例也高達40%,這一數據遠遠高于常熟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為這樣的一組數據感到震驚和難過。

  在為期一周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了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著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沖擊著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于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著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游”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在結束為期一周的實踐調查之后,心中滿是沉重的思考與困惑:我們得到了物質上的,卻在慢慢失去一種親情。或許,只有當人們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后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它已上升到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它關系到“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建設!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給老人一個快樂而不是孤獨的晚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3

  州府社區位于凱里市西北面,東以文化路為界,鄰洗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為界,鄰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為界,鄰城西街道,北以營盤東西路為界,鄰本街道的年夜閣社區和梁子巷社區。面積約0.24平方公里。轄區內駐有州、市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共66個,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072人,占總人口的9.8%,空巢老人24人,占老齡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25%。根據凱里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于展開城鎮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通知》精神及西門街道的相關要求,州府社區居委認真組織人員展開調查工作,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巨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戶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歲以上的占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占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占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占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占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占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占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占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小學及腫恣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占4.2%,小學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專1人,占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兩項合計20人,占83.3%,身體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體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無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于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系。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于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贊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筑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盡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游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于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并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閑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衛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愿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采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據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4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急劇加深,空巢老人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為了及時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狀況與服務需求,建湖縣婦聯結合社會管理創新,以近湖鎮先鋒社區為試點,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107戶的174名空巢老人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基本情況

  1、性別、年齡狀況:

  男81人,占總人數46.6%;女93人,占總人數53.4%。

  60-69歲87人,占總人數50%;70-79歲68人,占總人數39.1%;80-89歲17人,占總人數9.8 %;90及以上的2人,占總人數1.1 %。

  2、文化程度:

  文盲2人,占總人數1.1 %;小學文化82人,占總人數47.1 %;初中文化58人,占總人數33.3 %;高中(中專)文化22人,占總人數12.6 %;大專及以上文化10人,占總人數5.8%。

  3、婚姻及子女狀況:

  已婚配偶健在的77戶,占總戶數72 %;喪偶的27戶,占總戶數25.2 %;離婚的0戶,占0 %;未婚的3戶,占總戶數2.8 %。無子女的3戶,占總戶數2.8%;獨生子女的25戶,占總戶數23.4 %;2個子女的29戶,占總戶數27.1 %;3個及以上子女的50戶,占總戶數46.7%。

  4、居住方式及住房情況:

  夫婦倆共同居住的77戶,占總戶數72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0戶,占總戶數28.1 %,其中男的10戶,占總戶數9.3%,女的20戶,占總戶數18.7%。

  自有住房的有129人,占總人數74.1%。無自有住房、借住或租住的有45人,占總人數25.9 %。

  5、經濟收入狀況:

  有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144人,占總人數82.8%。其中1000元以下的22人,占總人數12.6%;1000—2000元的98人,占總人數56.3 %;20xx—3000元的8人,占總人數4.6 %;3000元及以上的16人,占總人數9.2 %。

  無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靠子女贍養或其他資助生活的30人,占總人數17.2 %。其中享受低保的7人,占總人數4 %。

  6、健康及生活自理狀況、醫療保障狀況:

  身體完全健康的35人,占總人數20 .1%。患有癌癥、癱瘓、半身不遂等嚴重疾病的有30人,占總人數17.2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腰腿疼痛、聽力視力障礙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有109人,占總人數62.6%。

  生活能夠自理的有161人,占總人數92.5 %;半自理的有6人,占總人數3.4 %;完全不能自理的有7人,占總人數4 %。

  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140人,占總人數80.5 %;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34人,占總人數19.5 %。

  調查中,"看病難,醫藥費貴"、"生活不能自理、沒人照料"占"老人們最擔心的事"排名前2位。

  二、主要存在問題和服務需求

  1、缺乏精神慰藉

  中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觀念,隨著老年人年齡逐漸增大,對子女情感依賴性不斷加強。然而,正當老人需要兒女做依靠的時候,兒女卻不在身邊。空巢老人"的子女們或忙于生計,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因為家庭矛盾、代溝等等問題,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調查顯示,只有36.4%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相對多一些,有事才聯系的占59.4%,基本不聯系的占4.2%,與子女經常訴說苦惱和心事的僅占17.5%。孤獨,空虛感是空巢老人的普遍情緒。部分老人生活方式單調,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散步、跳舞、看電視,很少與社會交往,被社會邊緣化。常年勞累、情感孤獨、家庭經濟、醫療壓力再加上思念親人等復雜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負擔,行為退化現象不斷加速。

  2、養老機構需求差異大

  本次調查顯示,只有20.59%的空巢老人愿意或比較愿意入住養老機構,有59.99%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傳統與經濟狀況的影響,傾向于選擇家庭養老,認為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銷太大,無法負擔,也有部分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對子女有負面影響。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大多是經濟條件相對好一些、思想開明和無子女以及子女定居在外的.一些空巢老人。但對養老機構的費用支付預期差異很大。在明確回答每月可承擔具體多少費用的空巢老人中,有65.2%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800元,有24.3%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1000元,有5.5%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1500元,只有5%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超過1500元。

  3、醫療保健需求迫切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醫療保險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巢老人就醫難的問題,但是長年患病、報銷比例低、就醫費用貴等現實原因,致使老人們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點藥湊合過去,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給兒女找麻煩。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則幾乎無人照料。調查中,大多數老人出于習慣或現實經濟狀況考慮沒有做過全方位健康體檢。

  4、安全問題存隱患

  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疾病突發時無法求助、外出走失后無法聯系親人,意外摔倒、磕絆,甚至燒飯、用電、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更有甚者因煤氣中毒、突發疾病死于家中無人問津的事故發生。同時,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齡大,警惕性不夠,行動不便,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此外,因年齡大、記憶力差、文化程度不高,吃錯藥、吃過期藥、憑經驗吃藥等用藥安全也成為老年人不容易忽視的問題。

  5、助老服務跟不上

  "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這就催生了助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社會助老服務明顯不足。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需要的服務主要集中在物業維修(更換水龍頭、燈具灶具維修、換煤氣、維修疏通馬桶、下水道,家電維修等)45.2%、定期檢查身體36.1%、醫療保健知識講座25.55%、陪同看病21.8%,代買代購16.5%、鐘點工家務服務32.2%、陪伴聊天解悶25%.

  6、困難群體生活質量有待提升

  調查顯示,這一代空巢老人主要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但退休金總體普遍不高。老人們考慮子女在外生活壓力大,除無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幾乎也不要子女給錢。因為既要生活又要看病,老人們普遍生活節省,生活質量不算太高。有部分老人因子女經濟困難,尚要補貼子女,占總人數12.1 %。無退休金、退休金很低、還有一部分因病致貧的困難群體總體占到空巢老人總數的28.1 %。這部分空巢老人應成為社會重點關愛對象。

  三、對策和建議

  1、建立完善養老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養老機構;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民間養老機構,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不同層次養老需要。二是建立政府居家養老補貼制度。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興辦養老機構,都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而居家養老不但政府投入少,且能滿足老人傳統的"在家養老"愿望。政府建立一定的補貼制度,為選擇居家養老的困難老人實行家政服務補貼。這樣,政府既投入少量資金,又給困難老人解決了實際問題。三是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專業服務制度。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采取政府與社會組織簽訂合同,按需求項目或按時間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社會組織實施空巢老人相關社會服務。四是建立最低保障救助機制。對無生活來源、長期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門要及時把他們納入救助對象,給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對低保邊緣的困難老人,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及時救助,以保障他們的晚年基本生活。

  2、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功能

  統籌規劃在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免費體檢、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閑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愿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群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閑娛樂方式。

  3、倡導建立志愿服務網絡

  一是建立"老老互助"志愿服務網絡。調查顯示,在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條件下,45%的老人還是愿意和比較愿意為其他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的。通過積極動員組織,以小區或樓幢為單位組織一批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余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與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二是積聚社會愛心力量開展志愿服務。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干部以及居民代表、黨員代表、青年志愿者等建立"空巢"老人愛心幫扶服務隊,對空巢老人進行日常照料和幫扶,廣泛開展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活動

  4、加強"孝"道文化建設

  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形式。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親人的關愛。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弘揚傳統美德。要通過"尊老敬老養老"典型培樹宣傳、"孝敬主題教育"等活動,大力倡導尊老敬老養老之風。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的未來"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嚴格獎懲措施,如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對不承擔贍養義務的子女給予一定媒體曝光等,鼓勵子女關愛老人,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5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的擁向城市,為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在農民背井離鄉,使自己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不斷繁華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明顯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調查目的

  調查人:

  調查時間:20xx年7月6日至7日

  調查地點: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龍鳳鄉紅旗村

  調查對象及人數:紅旗村村民;60人

  調查方式:交流訪談

  調查前工作準備:

  在下鄉調查前,從帶領我們的團委老師那兒了解了當地情況,熟悉了調查路線;

  認真分析了活動期間需要了解的知識;

  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好調查的內容;

  另外還上網搜索了有關其他省市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調查時不僅能完成調查任務,而且還能及時幫助他們排解遇到的困難。

  當地情況

  紅旗村概況:紅旗村地屬衡陽市龍鳳鄉的一個小村莊,是一個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雖然位于南岳區,但是交通條件卻很差。村里設有醫務室,小學,小賣部等。這里生活較安定,既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這里發生,又沒有聽說什么名人的足跡。調查結果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在經濟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軟硬件設施均相對落后。下面就從經濟,教育方面來闡述我們調查后的結果。再于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城鎮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兒童大幅增加。紅旗村的生活還算好,大多數家庭都能看上電視,大多數家庭都裝上了電話,但是經濟上還是拮據的,因為除了上述開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調查過程

  組織學生到農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為當地學生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廣泛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為當地村民量血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與健康相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圍繞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環境污染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普及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式。

  調查分析

  針對有些問題的具體的調查分析:

  關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讓讀書夢從憧憬走向現實曾經是許多貧困孩子的心聲。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同樣是我們這次對紅旗村社會調查的一個方面。村小學那幢新蓋的三層教學樓在紅旗村那片山下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為我們的心中添了幾分安慰,教師隊伍的人才匱乏成了在師資力量方面制約本校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次調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為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至于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致使父母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行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于游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此外,還有40%的人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們自身努力不夠,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最后還有少數人認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績不理想,如教育體系不完善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目前監護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認為:1.家長應該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至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家長教育方面出現盲區。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2.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公平、公證,使留守兒童擁有與其他兒童同等對待的教育,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3.地方政府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

  關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認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性格發生很大變化,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與監護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摩擦。有34%的人認為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

  對此我希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梁,;2.尋找合適的監護人,提高監護人的素質,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溝通;3.學校能盡量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于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的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開展體諒父母活動。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心理問題都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于造成空巢老人現象原因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于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52%的人認為是經濟發展和工作需求造成農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43%的人認為是現在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這一現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認為是因為老年人自愿獨居導致這一現象。由于在鄉鎮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作單位少,收入不高,導致青年人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環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最終制約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

  如何解決這一弱勢群體養老問題,我建議:1.政府應該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給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另外,村委會也應大力尋找致富道路,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帶動群眾自主創業;3.已經發家致富的人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經驗,幫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盡可能地緩解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關于空巢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認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很多外出務工者與老人的聯系不夠;24%的人認為是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農村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勞動負擔重,面臨著各種老年病的威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到極大影響;另外有20%的人認為生活貧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持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

  根據這一情況,我建議: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文娛活動,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減輕兒女們不在身邊的孤獨感;2.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3.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擴大農村低保范圍,讓農村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都參加進來。

  關于空巢老人現象希望他們的兒女們做什么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67%的人希望這些老人的兒女能多與老人經常聯系,有31%的人認為讓外出打工的人找離家比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離家近比較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長期外出打工與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閡,只有2%的人認為應該給老人錢保證父母的經濟。所以,心里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要時常與父母保持聯系,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就近找合適的工作,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外出的,給父母一定的物質撫慰也是必要的,一定要保證父母的生活狀況。

  關于村民的中國夢

  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國夢。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這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兒童居多,在調查過程中我問到許多孩子的中國夢,這里的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貧困或富裕同樣都懷著大學的夢想。他們憧憬著走出大山,追逐大學夢。他們中許多有著潛力的孩子還沒有被發掘,有時即使被發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終還是被埋沒了。在這個本應有著平等權力的社會里卻由于地理因素導致的差異,讓孩子們無法展現自己,發掘自己,可能還未起跑就已經放棄。這不僅給他們帶來了遺憾,同樣也是國家的損失與悲哀。也有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希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些老人們的夢想也是希望著自己的兒女能夠在自己身邊。當問到他們的中國夢時,許多老人和孩子都講到希望村子發展起來,生活更好一點,希望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

  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狀,我們向村民調查了很多問題,并和一些這樣的老人孩子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及時向他們介紹在平常遇到問題時怎樣解決和處理。

  調查結論

  經過本次對紅旗村的調查,收獲頗豐,村民也是極其認真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甚至有的村民積極主動地詢問我要調查的內容,其中很多村民通過電視、廣播等渠道已經對目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有所了解,這給我的調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村民關注農村問題意識的提高使我不僅順利完成此次調查,而且更讓我為之欣喜,這說明現在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富足,他們已經學會多渠道的了解時事,關注三農,關注中國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結束這次調查,留給我們的只有思考。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無法為這所小學的教育,這個村莊的發展獻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雖然村子已經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與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國家政策可以說為教育事業添加了一份催化劑。只有在的國家帶領下教育事業才可能進步,事半功倍。社會是一個大群體,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幫助與護理,每一個成員都應做出貢獻。當這些都能很好的結合時,相信農村輝煌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青春與時代同行,責任與奮斗相伴。我們是時代的支柱,更該擔當起這個責任。在人文關懷的浪潮背后,跳動的是當代青年緊跟時代,心系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敢于有夢,也讓我們大學生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6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很多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采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采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基本情景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占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于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xx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里說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占全縣60周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景,其中文盲的占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小學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占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占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本事的占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本事的占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景,靠子女供養的占81.9%,自我供養的占9.7%,社會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我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能夠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我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雇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著很多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所以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經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僅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能夠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據,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僅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可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于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忙十分有限。由于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情景不在少數,由于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本事的研究,“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么拖著,僅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杯具。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提議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當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研究到農村的實際情景,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景,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僅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本事去贍養老人,盡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資料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貼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范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到達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范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忙,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景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能夠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本事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當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于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研究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立完美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能夠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景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提議采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當地政府能夠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能夠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期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酷愛跳廣場舞,可是場地有限,期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所以,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煉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應當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丑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于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于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忙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忙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堅持聯系;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后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所以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戶,了解農村用電情景,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忙,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結束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向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今日,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忙、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著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歡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溫暖。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7

  我國農村正經歷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景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景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準,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一樣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戶;2、夫妻戶。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戶(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戶(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戶(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戶,占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戶數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占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戶從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幾類家庭戶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戶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戶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戶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戶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布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陜西、廣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布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到達90%,留在家里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占64.9%,喪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愿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戶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系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對象,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占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忙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占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本事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團體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序過于復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約948萬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國家、團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占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占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占18.4%,經常感到孤獨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過自殺念頭的占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著經濟十分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戶和兩代戶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周處于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于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戶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持的只占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到達1827元,遠高于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很多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愿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后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占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占7.0%,需要上門護理的占35.4%,能供給上門護理的僅占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愿的占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于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景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后,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系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系。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提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研究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供給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貼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并研究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采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研究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并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衛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辟綠色通道。進取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于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采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把服務對象擴展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眾i在農村社區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托為老年人就地就近供給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構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團體要進取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進取倡導鄰里互助、志愿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戶、隔代戶、兩代老人戶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系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簽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禮貌家庭和禮貌村鎮的評選表彰資料,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系。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忙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景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供給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衛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職責。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進取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8

  隨著社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益加快,青壯農民進城務工據社部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城市流口達2.67億導致越越農村獨守空巢絕部留守原居住極少數跟隨進城空巢問題已經全社共同關越發嚴重社問題何解決打工外掙錢與陪父母身邊深思待解決問題。

  1. 調查對象:

  本調查別選取長春x縣xx村留守作本調查案

  2. 調查:

  本調查主要采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調查涉及農村空巢狀況、需求、醫療及社保及所養面存問題及策思考等入戶典型調查農村狀況、醫療保障、養現狀精神文化四面采用結構式訪談入戶典型訪問20戶。

  一、基本情況

  長春市老齡人口已達到1306384人,占長春市人口比例的13.75%,其中喪偶、獨居的空巢老人為29456人。

  空巢(說指60周歲〔含60周歲〕)已經社普遍關注社問題據完全統計 全縣60周歲(含60周歲)共57670其留守達40369占全縣60周歲70%其男性數17244性數23125受教育程度情況其文盲占總數61.7%受教育占33%受初教育占4.6%受高教育僅占0.7%;身體健康狀況能自理且能事較輕農占總數78%半喪失勞能力占總數15%基本喪失勞能力占總數7%;經濟源情況靠供養占81.9%自供養占9.7%社扶助占8.1%

  二、空巢現狀與問題析

  (一)部門留守仍需要體力勞動

  外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改善由于相收入高且部都自家庭要供所部要靠自身勞維持平計據調查部留守事體力勞仍要承擔農業產重擔面事農業產增加家庭經濟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支減輕負擔另外面絕數想給自田丟荒所堅持事農業產由于身邊許重農要雇本比較高進行田間管理

  (二)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著量外務工家庭養功能弱化需要親情慰藉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齡增各種身體器官衰弱某些面趨于孩童化更需要照顧目替代位置由于外除春節或清明節能幾外基本能家與團聚甚至幾沒家難免孤寂通空巢調查析80%外務工經給父母打電電與交流溝通主要式精神慰藉甚至連些基本精神慰藉都沒尤其病需要陪同醫院治療身邊靠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孤獨助喪偶更加艱難

  (三)留守醫療衛狀況仍容樂觀

  留守擔病病幾乎導致切困難:經濟拮據缺少照料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健康狀況整體較差處于亞健康狀態其患慢性病比例較高農村基本進行體檢覺舒服候才看病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改善農村口醫療保障由于相關律規完善及基層實施環節素影響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未發揮應作用由于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封頂制度制約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患病實質幫助非限由于經濟收入高病醫。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試想,很多的年輕人,遠離父母,外出打拼掙錢,也許他們掙錢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許等你掙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許你會后悔,沒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過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該幸福的時光——晚年。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會也應該給這些老人更多的關愛。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9

  一、導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空巢”家庭已成為社區、社會熱切關注和以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經過這次調查發現,社會老齡化的形勢也日趨嚴重,與此同時空巢老人也成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問題也成為我們社區關注的焦點。本文就是通過對北京市望京周邊社區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所提及的問題進行的調查與分析,通過對所反應問題的分析,對社會及家庭對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提出一些建議。

  (二)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調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這些老人的年齡都在60周歲及以上。這些老人具體又包括兩種,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獨自生活,二是老夫婦二人一起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在抽樣方法上選用的是非概率抽樣中的判斷抽樣,因為對于空巢老人我們接觸到的數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據調查到的少量個3體以了解整個總體的情況。

  (二)收集資料方法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我們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獻,在調查過程中通過與老人的聊天即個案訪談,所以這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并輔以文獻法和訪談法。這次問卷調查始于20xx年10月17日,共調查了5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入戶訪問以及對養老院老人交流完成的。在請他們填寫問卷的同時,我們也及時的通過聊天對其進行小型的訪談了解情況。

  (三)分析資料方法

  本次調查在問卷回收后,通過歸納統計,運用單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次之調查的5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別有25人,各占50%。年齡在60-69歲,70-79歲,80歲及以上的分別有20人,18人,12人,各占被調查人數的40%,36%,24%。在婚姻方面,未結過婚的有1人,占2%;初婚有配偶的有25人,占50%;再婚有配偶的有9人,占18%;離婚未再婚的有7人,占14%;喪偶的有6人,占12%;其他4婚姻形式的有2人,占4%。工作狀況方面,正式退休后有過繼續工作經歷的有5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沒有繼續工作經歷的有25人,占50%;沒有工作的有10人,占20%;其他的有10人,占20%。子女方面,有2個老人沒有子女,占4%;其余48個老人均有子女,子女個數從1個到3個以上不等。

  (二)社區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

  根據本次調查顯示,社區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養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經濟來源有子女供養,占27.8%;親友資助占0.8%;撫恤金占2.1%;工資收入占12.4%;社會救濟占2.9%;其他經濟來源的占4.1%。其中,這里的其他經濟來源有:拆遷補償,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遺產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資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中,工資收入也是他們的經濟來源之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已退休或之前就沒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資收入的20%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幫別人帶孩掙取收入,他們表示別人聘用他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經驗且比較喜歡孩子,而且大多數都是經過熟人介紹,他們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間,雖然說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對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觀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彌補子女不在身邊的空虛與寂寞。由此可見,空巢老人的5

  工作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現狀的重要途徑。

  另外,在調查空巢老人的經濟支出哪項比例最大,有32個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須品支出,占絕大多數(64%);其次是保健品及醫療支出,有18人(36%)。由此可見,在北京市這座中上等發達的城市老人的生活溫飽問題已解決,可見,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其次就是解決看病問題,因為在這36%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醫療費用已成為他們沉重的生活負擔,因病致困的,生病沒錢治的也成為空巢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三)社區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況)

  1、身體狀況

  經調查:被調查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中絕大多數(33人,66%)的老人身體狀況回答很好或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13人(26%),較差的3人(6%),非常差的僅有1人(2%)。由此可見,本市的.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相對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老人,除了平時多鍛煉身體外,保健品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狀況

  精神生活對與老人而言具有特別的意義,對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關系著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所以說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當今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狀況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對人生的態度,調查顯示,在50位調查老人中有30位老人(60%)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只有2位(4%)的老人表示對生活并不樂觀,比較消極;剩下的18位老人(36%)表示生活態度一般。由此可見,本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還挺不錯。

  在閑暇活動的內容方面,根據本次調查顯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參加體育活動(25.9%),閑坐聊天(16.7%),看電視(14.7%)。除此之外還有讀書讀報(12.4%),做家務勞動(11.2%),參加文藝活動(9.2%),看孩子(7.6%)等活動是空巢老人比較喜歡做的事情。但是社區組織的有關老人的活動還是比較少的,所以說在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區仍需努力改善。

  (四)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

  在調查的空巢老人對社區服務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較多的是:社區精神活動較少(如應定期在社區內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豐富人們7的精神生活);社區綠化工作需加強;社區公共設施建設應加強,多建些娛樂設施;社區衛生與安全保障應加強;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本市“特色”的就是公廁太少,對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所以說社區與政府應該就老人提出的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給予解決。

  四、建議與對策

  以上分析顯示,本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總體而言還不錯,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空巢老人生病沒錢治問題,社區服務不能很好滿足(如社區精神生活貧乏等)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社區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設。以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為出發點,加強社區文體設施的建設,使社區現有設施和場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區應經常開展老人喜愛的文體活動,使空巢老人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促進彼此的了解,以減緩他們的孤獨與寂寞;另外就是對獨居的空巢老人,社區與政府應經常組織有關人員對他們進行探望,了解他們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能夠及時解決。

  2、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對老年人而言,醫療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北京市這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難,看病8貴”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應對這一方面應加強努力。另外,對社區而言,對老年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更應該是全方位的,如對老人出行不便這個問題,應定期在社區內聘請醫療服務隊,使老人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夠解決看病問題,減輕他們的不便。此外,還應在社區內加強對疾病防治的宣傳,提供醫療咨詢,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個老人都掌握一定的醫療防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對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結果與分析,以及對政府及社會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問題的建議及對策,希望引起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0

  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度的快速推進和城鎮化加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我國城市空巢老人現象也呈日益加劇狀態。根據20xx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有1.77億萬人,是總人口數量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有1.19億,約占總人口的8.87%,這就是所謂的“銀色浪潮”現象,而伴隨著這種現象的則是本報告所討論的“空巢現象”。所謂“空巢現象”是文學上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長或成年后像鳥兒一樣離開家庭,僅留下老年成員居家生活。城市老齡人口“空巢化”形勢正呈大大加深的趨勢,所以關注空巢現象,關愛空巢老人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需要,空巢現象也由此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概念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喪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邊沒人照顧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主要分為三種情景: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三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則是指生活在城市區域范圍內的無子女,喪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邊沒人照顧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成因

  城市空巢老人的產生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來自人口內部結構的因素,也有來自個人主觀觀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對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能夠歸納為以下五點:

  1.物質經濟基礎

  “家庭養老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以家庭代際關系為基礎。伴隨著工業化的到來,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增長,家庭養老的經濟基礎逐漸被打破,家庭養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由于教育、醫療、住房等諸方面的支出,導致人們的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平時家庭收入大多用于撫養下一代,等到中年又要為孩子的成家而很多投入,老年時期則沒有了必須的經濟積累來實現自助養老。而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新的一代越來越重視物質追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導致自我入不敷出,使得新的反哺代際關系難以構成。物質經濟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兩方面:其一是部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增高,居住條件的改善,使得子女紛紛離巢自居。其二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收入較少,滿足自我的生活都已經很是困難,子女不得不出外打工用來維持生活和贍養老人,原先他們在城市生活卻只能住在一起,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另購住房,子女出外打工以后在新的城市生活,從而導致他們隔城生活,長時間的分離。這些經濟和物質原因,從根本上導致了核心家庭的強化,客觀上造成了家庭空巢化的發展趨勢,物質經濟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產生的根本原因。

  2.年輕人外出就業或求學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的進一步推進,傳統封建社會中的子承父業、守家待業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年輕一代的就業需求。社會的發展使很多人不在害怕遠行,人們的生活也從單一地域向多區域發展延伸。背井離鄉的求學或就業不再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它同時也包含了年輕對實現夢想的渴望,包含了老人對兒女有更好發展的期盼。同時傳統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漸弱化,很多原先由家庭承擔的職責改由學校代為承擔,很多年青一代很早就開始在學校寄宿,家庭的空巢階段就這樣被提前了。

  3.代際觀念的沖突

  隨著西學東漸、中國某些傳統觀念的瓦解,使得年輕一代的觀念日益與老年人拉大差距,致使青老之間得隔閡與矛盾日益加深。他們不再僅僅依靠家庭來滿足自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他們特立獨行追求自我,即使有的仍與父母長輩同居,但他們對自我的關注要遠遠大于對父母,隨著他們經濟的獨立,他們會更加專注于自我夢想的實現。有些老年人在心里是想和兒女住在一起的,但由于雙方價值理念、生活習慣均存在差異,很容易產生代際矛盾,為了避免矛盾激化,這些老年人只能無奈選擇獨居:有的老年人故土難離對自我居住得社區有了依靠,從心理上并不愿意離開常年生活的區域;有的老年人選擇獨居是因為心疼自我的兒女生活不易,不愿意加重子女的負擔;有些城市空巢老人多年為家庭、子女奔波,在子女離開后,渴望自由選擇自我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代際觀念的差異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的成因之一。

  4.傳統養老觀念的瓦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而“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為內核的孝道文化為傳統的養老形式奠定了必須基礎。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掀起了文化意識大解放的浪潮,使東西方文化重新交織在一起,人們對社會形態的認識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加快了社會的前提高伐,改變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大大增強了社會對物質的期望,大批的年輕人為了事業、為了成功不惜拋棄傳統家庭的牽絆,紛紛踏上追夢的旅程當年輕人全力追求事業,奮力邁向成功的時候,家中老人在年輕一代心中的地位也被大大降低了,對老人關心與關懷的缺失,也導致了空巢老人問題的很多產生。

  5.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足是法律政策原因

  我國多年來持續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城市家庭一般僅有一個子女,這使得我國的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家庭空巢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在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不斷減少,年輕子女長大后紛紛脫離家庭獨自生活,直接導致了空巢家庭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增多。同時,國家政策的推行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力不足則是城市空巢老人產生的法律政策原因。以家庭傳統代際關系為代表的傳統力量是受傳統家庭秩序的影響而建立起來的,這種傳統的觀念以固守的方式和國家法律體系發生這你攻我守的角力,導致法律的強制性很難發揮他的正確功能,反而使老人在行使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失去了親情的慰藉。

  三、城市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

  1.物質生活困難

  根據城市空巢老人物質方面的成因可知,有一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以及自身經濟收入單一,所以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質方面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空巢老人中有14以上是單身老人,其中有必須數量的老人是經濟困難者,屬于生理性社會弱者和社會性社會弱者。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長,社會將面臨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撫養一位子女的艱巨情景。如何向老人供給更具保障性、更具品質行的生活照料,對于他們的子女來說,這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的生活負擔。所以,對于子女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是屬于困難群體的。

  2.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

  由城市空巢老人的定義可知,城市空巢老人是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而隨著老人的年齡逐年增長,身體機能越來越弱,所以老人的生活需要一些必要的生活照料。當老人身體依舊健康時,生活方面尚能自理;一旦生病,以及子女不在身邊時,就會有產生諸多不便,如若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空巢老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隨著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家人的依靠性越來越高、自身脆弱性越來越強。如果老年人身邊缺少照料人和監護人,他們與家人及社會之間的信息發生了斷層,將導致老年安全帶出現松弛甚至斷裂。近年來我國城市空巢老人病死在家中的事件多次發生,正是缺乏生活照料的體現。

  3.缺乏精神慰藉

  據調查發現,城市空巢老人經常會出現心境郁悶、沮喪、孤寂,食欲減低,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等精神狀態。老年人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質量與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關系,與病痛等身體上的傷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巨大的傷害。空巢老人無法享受大家庭的天倫之樂,與鄰居和朋友的交往本事減弱,部分老人不能啟發自我的興趣愛好,容易產生孤獨感。心里話沒處敘說、有時間沒事可打發,這樣老人很可能出現抑郁癥狀。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從而導致他們的生活品質降低了必須程度。

  四、對策

  如何切實解決城市空巢老人所面臨的諸多方面的問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是應對“銀色浪潮”和“空巢現象”挑戰的艱巨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資料。從根本上說,解決城市空巢老人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的長期協調和配合。

  1.加快推進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健全社會養老體系。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而有效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城市空巢老人還在必須程度上依靠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并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著留守的城市空巢老人如果依舊堅持單純依靠家庭養老模式則有著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社會養老保險推進的過程中,盡管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同時在實際運行中也遇到了許多挑戰,但只要在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城市空巢老人實際情景的基礎上加以不斷調整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就會逐漸從中受益。

  2.加強各大社區引導作用,發揮社區為空巢老人供給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進取發揮社區的作用,使得鄰里交往頻繁,社區人際關系親密,從而構成較強凝聚力的社區。社區成員能較好地被動員起來實行養老互助,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夠在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上發揮巨大的進取作用。例如,為不能出門的老人供給鐘點工、保潔、送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顧和生活護理方面的服務;建立社區家政服務站,幫忙他們進行心理調適,維護身心健康,擺脫空巢綜合癥的陰影;能夠采取大眾傳媒手段如廣播、電視、報刊雜志或舉辦娛樂活動等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幫忙他們建立健康行為。經過這一系列的舉措來進取發揮各大社區的作用,從而使社區為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貢獻必須的力量。

  3.經過“兩微一端”加大宣傳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家庭是我國的解決老齡化和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基石性載體,今后在中國社會仍占主要地位。各級政府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當然,我們強調家庭養老,其主體內涵是子女盡到贍養的義務,而在養老形式上正日趨多元化,不能簡單地將“居家養老”看作是家庭養老,或將“敬老院養老”看作是社會養老,因為兩者只是養老地點的形式問題,而并沒有說明養老的支持來源。在子女格盡贍養義務的前提下,“分而不離”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家庭養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幫忙父母做點家務,溝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學中開展孝敬主題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4.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會適應本事,擴充他們的社交領域,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許多老人沒有自我的愛好,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這只能增加自我的寂寞和孤獨感,這對自我的身心健康也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晚年培養自我的愛好、豐富自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城市空巢老人閑暇的時間較多,能夠鼓勵他們從事自我感興趣的社會活動,增設適合老人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還能夠大力組織青年人群體和低齡老人群體為高齡老人群體服務以實現互動,這對于堅持不一樣年齡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著進取作用。

  5.政府加大財政投人,制定扶持規劃。一是財政要加大對老齡工作經費的投入,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努力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創造條件。二是加大對城市社區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改善工作條件,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大力提高服務質量。三是要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干部、工作人員待遇,確保各項工作有人做、愿意做,提高工作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城市空巢老人問題是一個涉及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應對迅速發展的老齡化趨勢,僅依靠家庭養老也是不夠的,還應當在進取推廣家庭贍養老人的基礎上,適當發展福利設施,建立老人活動設施,來滿足老人的不一樣需求。此外,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城市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顧和關愛。

  6.建立各類社區民間組織,為城市空巢老人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對城市空巢老人來說,物質生活的困難是一個方面,而精神空虛和孤獨感的問題也是值得重視的另一個方面。所以,一方面,要發揮老人協會作用,利用這一平臺,組織老人開展鄰里互助、互相結對等活動,讓一些談得來、相互信任的老人結成互幫伙伴,彼此交流,增進感情,減少精神空虛和孤獨感;同時更應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發動青年志愿者,為空巢老人開展聯誼幫扶,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利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能夠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關愛熱線、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對一些社區還未建立老年秧歌隊、老年健身公園的應向上爭取資金盡快建立起來,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數都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奮斗歷史,他們見證了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的發展繁榮,同時,他們也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一切,所以,我們不能忘了那些城市空巢老人,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忙、關心他們,使他們能幸福、歡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溫暖。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1

  摘要: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路口鎮實際調查走訪,分析和概述了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拮據,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身體健康與醫療沒有保證,情感孤獨,缺乏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生活乏味,沒有足夠的娛樂活動,與鄰里關系也時常緊張。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

  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現狀;主要原因;想法與建議

  一、調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全國老年人占到人口總數的10%,并將在20xx年達到兩億。)如何安置老年群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我們“愛尚崇陽”實踐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

  本次的調查目的地為湖北崇陽縣路口鎮。路口鎮位于崇陽、通山、赤壁、咸安四縣市區交界處,是崇陽縣的“東大門”。面積235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31個村民小組、12個居民小組。截止到20xx年總戶數為8962戶,其中農業戶為8409戶,總人口約4萬人,農業人口約3.6萬人。20xx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17%和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0元。

  路口鎮區位條件優越。106國道和省道橫路線穿境而過,與京廣鐵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車的寧樟高速公路貫穿集鎮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可到達省會武漢。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路口鎮地區5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或者子女外出務工、定居,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雖與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區,但不與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無后人照料。調查的題目包括: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20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回收后,我們對問卷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

  走訪調查中,我們小組選擇了路口鎮市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采訪交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滿意。通過我們與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們認為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為吃喝問題而發愁。多數老人期待和兒女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由于住房、代溝或者不愿意給子女添麻煩等種.種原因未能夠與子女一起生活。

  我們調查對象年齡在60~80歲,其中60~70歲的老人占57.10%,71~80歲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于“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甚至逢年過節都是兩家分開度過。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里,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郁郁寡歡。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鎮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在我們調查的對象中35.7%的老人獨自在家感到孤獨,

  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于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說其他方面了。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而85.80%的老人經濟主要來源是農耕,自給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贍養;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沒有保障的。

  三、現狀分析

  (一)健康問題——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關于老年人健康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身體狀況比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纏身。令人難過的是,有一位老爺爺凄涼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沒有人愿意照顧了。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于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針對老年人的就醫保障或者醫療保險,雖然黨中央一再頒布各項優惠政策,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舊有34.80%沒有享受到任何的就醫優惠。

  (二)娛樂活動——“老有所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共同心聲。在我們進入福利院進行文藝表演的時候,爺爺奶奶們都看得很認真,也看得很開心。我想這樣的文藝表演雖然簡單,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卻是一天中的亮點,一天中的美好回憶。像路口鎮這樣的小鄉村,老年人的娛樂文化比較單調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樣有專門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樂部。但是,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娛樂的小圈,打麻將,下象棋,釣魚,看話劇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著兩極分化。

  在我們調查的尾聲,老人們提出的意見和希望: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多組織適合老年人參與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給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從而可以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從而能夠保障他們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席卷全球。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面臨著老齡化問題,因此,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我們更有經驗。例如,德國政府通常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時幫助老人洗衣、做飯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用繳納房租。這樣,即節約了大學宿舍資源,還能保證“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在日本,政府為更好的關愛“空巢老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甚至出現在家中死亡而無人知曉的狀況,日本政府會把“空巢老人”家庭進行統計,并將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夠及時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這些措施可以給我國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帶來啟迪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借鑒推廣,對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后記

  通過崇陽實踐的調查,我們與老年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當前正值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們去理解、關愛。我們有責任、全社會也有責任找到與老年人溝通的契合點,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老、敬老、愛老”的風氣,使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溫暖,安度晚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2

  一、調查目的

  為深入了解紅旗村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我校“三下鄉”活動的三十幾位成員在村里全面展開問卷調查,走進村民生活、深層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狀況。幫年老的村民量血壓,送上最真切的關愛。

  二、調查對象衡陽市紅旗村

  三、主要過程及基本情況

  走訪的村戶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們的90%。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養大,但甚至也有十歲左右小朋友獨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顧孩子,爺爺到山上的家里做農活、忙家務。由于常年干較重的農活,農村許多的老人身體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錢,對于原本就貧窮的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獨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學就趕回家做飯、洗衣服。與留守兒童交流之后,我們發現,他們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愛,長期和父母分開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別是一些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見到父母的機會就更少。但是,他們并沒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齡,加上親人的引導,各個都變得很懂事,主動承擔家里的負擔,很理解父母的難處,他們都會試著去面對現狀,去承受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發現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沒法和他們溝通,這些老人很少與人交流。他們有些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內心卻充斥著孤獨寂寞。心情郁悶、沮喪、孤寂,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還是比較理解子女的處境。

  1、學習。在留守兒童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的留守兒童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并且比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好,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學習態度端正,成績優良。而有的留守兒童對學習表現出散漫、厭學、逃學的癥狀,遇到難題不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上進心缺乏。由于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上的輔導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對他們成長過程中問題的解答。在成長環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問題與父母存在著空間和時間的代溝,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也由于各方面的.差異,使留守兒童缺乏親情和家庭教育,讓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內向等性格趨向。

  (二)在空巢老人問題方面則面臨一下幾個挑戰:

  1、生活保障。在農村的空巢老人經濟問題、生活質量、生活空間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他們。

  2、日常照料服務。農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證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還必須幫著子女照顧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樣面臨考驗。

  1、留守兒童

  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上述諸多問題的原因是由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與子女缺乏起碼的交流和溝通,監護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雖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浮出很多問題和不良現象,但是仍有許多留守兒童懂得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關系,不但在學習中有著優良的成績,在家庭中也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適當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們也是非常優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現是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離開家庭,雖然大部分年輕人有贍養老人的意愿,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與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務工和學習,這是空巢家庭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與子女存在代溝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對老人不聞不問。

  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上,雖然原因出現了多樣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種原因讓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學習,而打工又占了絕大多數,從而使他們無法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無法給予他們親情和家庭的關愛,無法照顧孩子和老人,無法給予精神的慰藉。

  四、根據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幾點建議:

  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規方面予以保障。特別是鄉、村(社區)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問題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項。大力完善相關政策規定。

  2、社會各界人士應給予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關愛。我國歷來就有敬老、愛老和養老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當大力號召、動員社會各界多關心,多理解老年人,積極營造有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留守兒童方面,積極爭取希望工程、各類基金會及企業捐贈資金,發動地方政府、企業家、民間組織協助募集資金,要讓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關心和支持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3、發展縣域經濟,將農民工留在家鄉就業。如果農民工能留在家鄉就業,那么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就會減輕很多,子女就會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和老人,無論是在經濟、家庭生活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學習教育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層次,激發其創新精神,改善農村教育環境。實現結對幫扶的良好機制。

  五、總結:

  近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僅僅的關注是不夠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難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網而努力!幫助弱勢群體,我們在行動!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3

  據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天津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的抽樣調查,昨天,調查報告正式發布。老人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情況、住房情況、生活照料情況、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養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請保姆和計時工來照顧生活。

  以上的數據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居住方式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于男性。

  婚姻狀況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喪偶的有356位,占29.7%;離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收入情況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項目,占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占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健康情況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病、高脂血癥、腦血管病、骨質疏松、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癡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于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占6.1%。

  就醫情況

  (數據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余老人享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住房情況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系,最多的方式是電話,占64.7%,其次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書信和網絡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占4.5%。

  背景

  本次調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年滿60周歲,且不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單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調查對象為市內六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戶作為調查樣本。受訪老人中,60-79歲的中低齡老人占近九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所占比重為10.8%。中低齡老人中,以70-74歲老人最多。根據老年人口各年齡組人數,可以計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齡為71.97歲。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4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卻可能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沒有在身旁;他們渴望溝通交流,卻找不到能夠訴說的對象;他們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然而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困難與不便,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

  (2)通過此次對長安區周邊社區空巢老人的走訪調查,能使我們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我們對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群體的認識與關注,提高我們自身尊老愛老的意識,更好的為我們身邊的空巢老人獻出愛心。

  二、關于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義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老化也日趨明顯,我國老年空巢家庭數量也呈上升之勢。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逐步在我國城市地區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狀況,分析影響長安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提高的因素,進而實現長安區的進一步和諧構建。

  (二)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的意義

  關愛空巢老人,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空巢老人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更要起到帶頭作用,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力量。

  三、當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會救濟,9%左右為其它來源。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據,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無奈收入菲薄。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雖然大部分老人都參加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很低,到醫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年回來一次,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負擔重。

  如果僅僅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的教育卻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一是因為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學習。如果小孩比較調皮,老年人根本無法管教。同時,當前科技飛速發展,手機、網絡等各種負面的信息都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不少老年人都對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身邊又沒有親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至幾十例。

  四、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實踐內容

  (1)走訪了長安區部分社區,如鑫園小區、君悅花園、金堆城小區等,看望了這些社區的空巢老人,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房間、清洗衣物、為老人購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散步,傾聽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內心想法。

  (2)根據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共計1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并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后,我對問卷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統計分析,對每個指標進行加總,并計算出各項比重。

  五、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據。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二)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7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總數的1/3,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卻越來越難以自理。在調查中顯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當他們需要照料時,他們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務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樣年邁或纏綿病榻。

  (三)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本次調查的時候我發現將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所調查的社區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很少,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社區有比較完善的活動器材,所以老人的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泄,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頻率上來看,只有少數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六、 體會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觸頗深,接觸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深切的體會了他們目前的處境;我也收獲了許多,我覺得不僅是完成了一次社會調查,更是從中獲得了一次品德的升華,還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讓身邊的人了解到空巢老人的難處,不讓空巢老人也成為我們父母的代言詞。許多大學生身在異鄉上學,不能隨時感恩自己的親人,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份愛給更需要的空巢老人們,給這樣一個弱勢群體。讓我們相信,也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5

  xx州府社區位于凱里市西北面,東以文化路為界,鄰洗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為界,鄰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為界,鄰城西街道,北以營盤東西路為界,鄰本街道的年夜閣社區和梁子巷社區。面積約0.24平方公里。轄區內駐有州、市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共66個,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072人,占總人口的9.8%,空巢老人24人,占老齡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25%。依據凱里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于開放城鎮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通知》精神及西門街道的相關要求,州府社區居委認真組織人員開放調查工作,現將調查狀況匯報如下: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閱歷做法,爭辯探討對策方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困難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爭辯老齡工作供應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戶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歲以上的占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占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占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占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占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占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占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占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學校及腫恣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占4.2%,學校11人,占45.8%,學校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專1人,占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力量。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兩項合計20人,占83.3%,身體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體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緣由: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無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緣由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掛念: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于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情愿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當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緣由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軌制化的支配,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很多老齡工和城鎮基層工深化思考、樂觀探究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消滅,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轉變的成就,是社會進展的必定規律,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爭辯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殊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格外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系。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究和解決的問題。由于我國特有的經濟進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當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揚,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提倡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贊譽敬老養老先進,責怪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化人心,使子女應擔當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待政策,鼓舞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支配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究,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筑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開放“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開放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供應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掛念,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大事準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大事應急制度等,以保盡早發覺和準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開意外狀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實行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開放消遣、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游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殊要鼓舞、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與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轉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談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消遣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退孤獨孤獨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平安。“空巢老人”家庭的消滅,常使老人處于無人照看,突發疾病搶救不準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平安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狀況,并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閑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供應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衛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愿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實行結對幫扶方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據的“空巢老人”供應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6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xx村的留守老人

  2.調查方法:20xx年6月,中新網公布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于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采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閱文獻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秘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了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采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后,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于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盡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于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三)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對于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四)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系,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后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煉自我、增長才干、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么好的機會出去鍛煉、體驗生活。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7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后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后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占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于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人老了還能有什么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周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欲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于“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占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采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二、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8

  一、調查目的和現狀

  目的:為了解本地有關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和身心健康,以斛有關農村空巢老人的各種普遍的生活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國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相關政策。

  現狀:社會幫助的缺位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1)、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閑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2)、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托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持、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雇員,還有大量的志愿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區,以志愿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托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絡”。

  據全國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說,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二、農村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農民工外出務工。出于增加經濟收入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出土地,選擇外出務工,外出務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農忙或春節時才返鄉回家。大量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將老年人留在家中,造成了農村空巢老人數量的大量增多。因子女外出務工而成為空巢老人的約占空巢老人總數的80%。

  2、大學畢業生不返鄉就業。近年來,隨著全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升入高校的高中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經濟不發達,可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且整體工資水平較低,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大都選擇在外地尋找工作。絕大部分畢業生在外地工作學習、甚至安家落戶,他們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為了空巢老人。

  3、老人無子或與子女關系不好。一些老人只有女兒,沒有兒子,女兒結婚出嫁到外村后,盡管偶爾也回娘家探望,但絕大多數時間不在父母身邊,使得這些老人只能依靠自己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巢老人;還有少數老人與子女或兒媳關系處理不好,甚至關系緊張,使得子女對老人生活長期不管不問或者很少過問,造成了不應出現的`老人空巢。

  三、農村空巢老人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農村空巢老人群體增大的同時,其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不便、精神空虛。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村空巢老人飲食起居、料理日常生活只能依靠自己,一些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的老人由于行動不便,維持自身生活十分困難。同時,空巢老人精神上也較為空虛,特別是一些喪偶老人,平時在家連個說話聊天的對象都沒有,村里又沒有老年人活動室,許多老人只能聚在一起通過玩麻將、打牌來排解孤寂。

  2)、承擔大量體力勞動。子女不在家,農村空巢老人只得自己從事農業生產,不但常年管理自家的農田,還得照看子女家的農田,農忙時若子女不回家,只得自己從事耕作、收獲、播種等各項繁重的體力勞動。此外,在鄄城縣,農民工外出務工時大都把孩子留老家讓父母看管,使得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維持自身生活,還要擔負起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

  3)、經濟收入較低。除享受低保的老人外,相當一部分農村空巢老人家庭月收入在200元以下。部分老人能夠通過自己從事農業勞動獲得收入,但是仍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年齡大、身體差而無法從事勞動生產,在遇到旱、澇、冰雹等自然災害時更是束手無策,從而導致莊稼歉收、收入減少。

  4)、生活質量較差。農村空巢老人大都居住在房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房子里,居住條件十分簡陋;同時,由于收入較少,許多老人平時不舍得吃穿,生活質量不高。為了省錢,有些老人即使患病也不主動去醫院就醫,小病不愿看、大病不舍得看,使得病情加重不得去醫院診治時往往花費大量醫療費用。

  5)、人身安全存在隱患。由于青壯年大量外出,留守在農村的大都是空巢老人,他們身體素質差、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據統計,近年來專門針對農村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越來越多,周邊地區發生了多起不法分子到農村老人家中搶羊、搶牛、甚至搶奪嬰幼兒的嚴重違法事件,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

  四、改善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做法

  一、在農村營造尊老愛老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開展敬老意識和老年法規宣傳,建立了孝文化教育基地,并對評選出的全縣“十大孝星”、“十佳老人”進行表彰。同時,重視戶外宣傳,在全縣16個鄉鎮政府駐地及規模較大的行政村主要街道粉刷敬老、愛老宣傳標語132幅,在210個行政村的村務公開欄內設立“村風文明榮辱榜”,對各村的十佳好婆媳、敬老愛老標兵進行張榜表彰。

  二、提高社會化養老水平。鼓勵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目前全縣已有1995名農村老年人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努力擴大五保供范圍,將4758名農村老人確定為五保供養對象;同時對全縣16個鄉鎮敬老院進行了擴建和改建,要求條件較好的對社會開放,在保證“五保”老人入院的基礎上,吸納富裕家庭老年人自費入住。

  三、大力開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在16個鄉鎮全部建立了高標準鄉鎮文化站,設置了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室,并在全縣207個行政村建立了圖書室,大大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時,培訓建立了200多人的老年人活動輔導員、教練員和1800多人的老年問題活動骨干隊伍,多次組織老年文藝團體下鄉,積極引導老年人參加釣魚比賽、太極拳、秧歌等多種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

  五、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空巢老人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衍生物,也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的必然現象。筆者認為,在未來20年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空巢老人數量將進一步增加。而且到那時,新一代農村空巢老人在生活需求上將不同于現在的空巢老人僅僅滿足于維持基本生存上,他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會大大提高、各種需求也會增多。屆時,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將更加突出,處理不當,將影響農村穩定。所以,解決好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意義重大而深遠。

  結合實際,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欠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一、提高農民敬老愛老意識。加大《老年法》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在廣大農民中普及相關法律法規;開展農村社會治安集中治理,打擊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犯罪活動,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大張旗鼓地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事跡,表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大力營造尊老愛老氛圍。

  二、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養老問題是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基本問題,目前我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正在部分試點地區推行且進展良好。而鄄城縣作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政府 財政實力差,配套資金不足,下步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可能會面臨較大難度,建議省政府探索建立一套不發達地區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機制,并盡快在全省大范圍推廣。

  三、向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在東部一些縣市已推行多年,而鄄城縣作為財政弱縣,無能力向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建議由上級財政拔付一定資金、地方政府搞好配套,聯合向70歲以上老人定時發放生活補貼,各縣可根據本縣財政狀況,適當調整補貼標準和發放范圍。

  四、將農村空巢老人納入集中供養。鄉鎮敬老院是鄉村主要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鄉鎮敬老院職能,出臺優惠政策吸收大量農村空巢老人入駐,盡可能多地實現空巢老人集中供養。同時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城鎮養老機構建設,增加養老機構數量。

  五、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及村級基層組織職能。長期以來,鄉鎮政府、基層村委會在解決空巢老人生活困難問題上一直乏力且積極性不夠,建議通過資金支持、制度建立、考核評議等方式調動鄉鎮政府關愛空巢老人的積極性;鼓勵村黨支部、村委會通過對空巢老人建檔立案、定期走訪、結對幫扶等方式,解決空巢老人生活困難。

  六、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工業項目,將企業開辦在鄉鎮或農村,讓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出遠門就能就業;同時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改變以往單純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習慣,轉而種植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使其在家門口就能獲得較高收入。

  七、興建老年人活動場所。目前大部分農村沒有老年人活動場所,有些農村雖有老年人活動室,但條件較差、軟硬件設施不全、服務不到位。建議上級政府在財政上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活動中心建設給予資助,保障老年人的活動需求,為空巢老人參加各類文體活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條件。

  六、關愛空巢老人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新聞,對于空巢老人我們應該關心、愛護。

  1)例 心理安慰空巢老人

  福建省福清市公安邊防大隊日前組織開展“心理安慰空巢老人”活動,選派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暉警官走進駐地敬老院,向“空巢老人”講解健康常識,幫助他們安享晚年。

  2)例 重慶市開展農村空巢老人情況普查

  一是成立重慶市農村空巢老人情況調查組,由市民政局局長、市老齡辦主任劉濤任組長,市民政局副局長王永武、市老齡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蔣志強任副組長。

  二是確定了“農村空巢老人”范圍。本次普查的“農村空巢老人”是指60周歲以上、并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居住、本村內無子女居住或子女因故外出半年以上的老人(五保對象除外)。

  三是全面調查真實情況。調查內容包括農村空巢老人年齡、數量及個人信息等基本情況;農村空巢老人在經濟供養、健康醫療、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和應急救助、權利保障及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需求;各地在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所采取的辦法和措施、取得的經驗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對于全市開展關愛農村空巢老人工作的對策建議等。

  七、結語

  社會上還是很多關心空巢老人的朋友,國家有發放對于空巢老人的安置和呼吁社會上的人們對空巢老人的關心,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跟緊步伐關心、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19

  一、調研時間: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調研地點:

  重慶市XX區

  三、調研目的:

  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在如今的社會中越發地突出,而他們的生活情況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通過調查,我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空巢老人,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困難,從而采取相應措施解決他們的困難。

  四、調研情況

  1、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遞增,老人和孩子漸漸成為了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數量還在增加。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

  以前,農村外出務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為主,老人、婦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現在,打工族攜妻帶子外出漸成趨勢,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他們生活上缺乏照料,成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務工的子女們忙于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還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們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于“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里,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郁郁寡歡。

  在孤寂與憂郁中度過年年歲歲的老人們,除了未受到他們應該享有的天倫之樂外,就連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至與他們的子女永遠的告別。

  2、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溫情越來越少。過去在農村經常能看見四世同堂的溫情,如今越來越少,甚至連春節時那樣的溫情也

  越來越少了。據調查,我國農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溫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獨感與失落感,正在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農村“空巢老人”因為傳統的分家觀念、對于土地的眷戀等等,很少對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們還秉持著為了子女,只要自己還能動,就要繼續干下去,再苦再累也無怨言。而如今的社會又有幾個子女能明白老人們的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由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子女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加上我國老年保障體系的不完善,許多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較艱苦。

  ●生病易,看病難。對于每一個人生病都是在所難免的,何況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農村空巢老人在家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子女的托付,難免會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慮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雜的.手續過程和昂貴的醫藥費嚇得望而卻步,對此,空巢老人們也顯得很無奈。

  3、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分析

  ●農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雖然我國現在在實施計劃生育,但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也較嚴重。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此外,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愿意分開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們的不盡責使不能老有所養。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和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仍有許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尊老敬老在許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體現,相應的意識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被打亂,嚴重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關于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其次,觀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最后,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后,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

  4、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解決措施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并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采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保證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穩定。②醫療衛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辟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養老金制度,對于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高齡老年人可采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③加強農村綜合服務型養老機構建設,是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務。通過以上種種措施,使得農村老人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

  ●加強子女盡職盡責意識,提高人們尊老敬老、互幫互助意識 通過媒體對廣大人民進行法制道德宣傳,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事跡,表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夠清楚自己的義務,不僅是從經濟上慰藉父母,更要從精神上關愛自己的父母,時常和老人們溝通交流,通過關愛關心讓老人們不會覺得孤寂和憂慮。

  ●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衛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 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己組織、自己教育、自己管理和自己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應當引起我們整個社會的關注,并給與相應的幫助,同時,這類問題也應該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輪到自己的時候才能夠老有所終,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20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包括長期帶未成年的孫輩一起生活的老人。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農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普遍,給社會保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對萬州區四個村進行了典型調查,發現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令人擔憂,急需得到各界關懷。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普遍

  調查涉及萬州區高梁鎮新店村、新田鎮譚紹村、分水鎮郎咀村和長嶺鎮涼水村四個村4759戶農戶,共有1902戶空巢老人,比重高達40.0%。也就是說,四個村莊中高達四成的農戶,家中常住成人只有老人。

  空巢老人戶基本可以分為無人贍養、自愿獨居和子女外出務工三類。調查的空巢老人戶中4.6%戶的空巢老人無子女或沒有得到子女或親屬的贍養,新店村712戶空巢老人中有5戶的后人已離家,開始時還能打個電話、寄點錢,到后來不寄錢贍養老人,甚至都失去消息幾年了。有34.6%戶的空巢老人自愿獨居,他們多數夫妻健在,身體比較健康、生活能夠自理。他們認為單獨居住,生活更加自在,并能夠減少各種原因帶來的家庭矛盾。譚紹村320戶空巢老人戶中有40戶就屬于這種情況,老人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兒子結婚后就分家,各自獨立生活。剩下的60.8%戶的空巢老人,希望能與子女一起生活,但子女為了生活離家外出務工,將老人留在家中,有的還將年幼的子女留在家中交由老人照看。如郎咀村558戶空巢老人戶中有405戶空巢老人戶是由子女外出務工造成。

  二、農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生活困境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空巢老人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困境:

  (一)生產能力差。空巢老人年老體弱,從事生產勞動的能力低下。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絕大多數都只是從事農業生產,沒有能力從事較重的`生產勞動和外出務工。

  (二)收入水平低。根據萬州區46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總收入只有2200元左右,比全區農村人均總收入少3700元。收入主要來自于第一產業和轉移性收入。新店村空巢老人劉允興,兒子外出務工已10年,目前音信全無。自己的收入一共只有2264元,但全年生活費用已達2200元,如果不是得到了1000元的無償救助,春節就沒辦法過。

  (三)生活質量差。少數空巢老人還居住在土墻房屋中,家里電器除電燈外只有一臺破舊的黑白電視機,而且還接收不到清晰的節目頻道。新店村有20戶空巢老人還居住在土墻房屋。農村空巢老人特別是無人贍養的空巢老人生活十分拮據,飲食主要靠自產的糧食和蔬菜,肉類食品很少涉及,幾年難買一件新衣服,更別說其它方面的消費。即使手里有一些錢,也過得十分節儉。根據萬州區46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只有1700元左右,比全區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少1900元。

  (四)負擔較重。一是空巢老人“隔代教育”負擔重。因子女長期外出務工,自己承擔了留守孫輩的養育責任,即使條件較好的家庭,老人們對自己也十分節約,把好的全部留給了孫輩。二是人情負擔重。農村用于紅白喜事、新居搬遷、壽辰等的人情花銷越來越大,戶均一年的禮金花費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元。這給收入不高的空巢老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支出負擔。三是醫療負擔重。空巢老人最怕生病,即使合作醫療能補貼一部分醫療費用,但剩余部分仍難以承擔,并且病后農田無人耕作,留守孫輩無人照看。

  (五)擔憂自身的養老保障。雖然各項扶持政策不斷落實,農村低保、農村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等政策能夠讓空巢老人維持基本生活,但他們仍然擔憂自己的生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生病時無人過問、完全失去勞動能力時無人伺候等。

  (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空巢老人大多物質生活條件較差、年老力衰、體弱多病、與外界的接觸很少,生活的困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據調查,大多數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家庭空巢綜合癥”,沒有子女陪伴讓空巢老人很孤獨失落,部分老人認為自己身體不好、沒有用處。特別是沒有配偶的空巢老人,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08-13

關愛空巢老人03-20

空巢老人詩歌06-24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最新12-07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2-02

空巢老人現狀調查報告01-02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范文05-30

社區空巢老人調查報告04-09

關愛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1-07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優秀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