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3-01-16 12:45:41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1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關鍵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關心農民疾苦,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設新農村的今天,讓廣大農民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雙豐收。是各級黨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當前一項嚴峻、迫切和現實的課題。故浙江師范大學彩虹實踐隊的同學們,在浙江,云南,廣西,西藏各省挑選比較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

  【關鍵詞】:外出務工;新農村;政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很多大城市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在城市建設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建筑工地、各類市場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農民工。為了減少貧富差距,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也為了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農民勞務工資收入具有重大意義。有關數據顯示,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務工的潛在空間巨大。因此,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增加農民務工性收入就成為現實選擇。

  《x規劃》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努力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看著好多好多建設農村發展農村的國家政策,我們不禁再想,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沒有被落實,有沒有切實地市農民受益,有沒有它們的不足。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愛國主義彩虹實踐隊在浙江,云南,廣西進行了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是當地的農民,小組發放問卷600份,經篩選整理回收有效問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組根據此次問卷整理出的內容。

  一、外出務工人員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國家和黨的政策方針的指導下,農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它們不在在自己的鄉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大膽的邁進了繁華的城市,在鋼筋混凝土中追尋自己的夢想。在500份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們外出打工養家,而且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輕人,這說明他們靠天吃飯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的未來,去開拓自己的明天。另外還有近百分之21的農民通過個體經營的方式找了謀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農民靠務農和其他辦法養活自己。是什么刺激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外出務工呢?我們看下面一組數據: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500以下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人數73 127 151 149

  百分比14。60% 25。40% 30。20% 29。80%

  從表中可以發現,農民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資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結余也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對比靠家里為數不多的土地賺錢的話,確實要強很多。關鍵的是他們建設了城市,對國家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開闊了眼界,這對以后自己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的。

  根據調查,農民不再滿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醫療方面也開始重視起來。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達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娛樂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達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個標準。我們看到了農民兄弟們即將拉開嶄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成果表現在方方面面,我們知道,新農建設的新具體這些方面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我們從中選取了三個角度進行調查。

  (一)農村娛樂方式的調查

  圖表1農村娛樂方式

  從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看電視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分,現階段,農村中越來越多的農民渴望接觸大山鄉村外面的世界,家電下鄉給了廣大農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優惠,使得他們與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聯系起來。

  (二)住房情況調查

  現在農村的自建房仍然占了農民住房的絕大多數,大約占了百分之70。但是現在的住房已經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富起來的農民兄弟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和支持下都蓋起了“新房舍”,“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三)電器設備普及的調查

  電器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電腦生產設備

  數量441 319 210 143 81 48

  由上表我我們可知,電器化已經在弄村達到普及,更多的農民兄弟使用“新設施”受益,"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所以電器化設備的普及也是農村逐漸步入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在一般家庭的家用電器都應該在兩種以上,農民已經習慣了使用這些電器去享受生活。

  二、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提高農民自身素質的重要性,根據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對國家大事還不夠關注。

  圖表2對國家大事和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

  三、農民的希望

  在對廣大農民朋友的調查中這一個問題難住了好多農民朋友,他們不是很了解國家的補助等等一些政策,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農民大叔大爺笑了,有些無奈,有些戲謔,有些激動,有些期待。很復雜的.感情夾雜在這樣笑容中,我知道他們中的一些過得很苦。在經過和他們做出一些解釋之后,我們整理出了這些數據。

  圖表3農民希望得到國家那些幫助的調查

  農民如今富起來了,心中有些夢想也有機會實現了,我們想知道他們現如今的目標都是什么,于是,我們收集了如下數據作為參考:

  近期目標經商向縣里發展旅游培養子女上學其他

  數量50 54 18 324 83

  百分比10%

  10。80%

  3。60%

  64。80%

  16。60%

  此數據顯示,廣大農民已經意識到知識就是財富,所以更多的人選擇選擇供孩子讀書,有這樣的家長,那我們祖國的下一代的希望指日可待了!

  四、 總結和建議

  根據此次調查的數據我們分析得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基本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國家各項政策也已經落到實處。在國家各項有益農村政策下,農村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農民改變了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背起行囊,走進了都市,毅然地承擔起了建設祖國的重擔。驕陽下的建筑工地,嘈雜的人力市場,擁擠的車站,他們憨厚樸實的身影隨處可見。就是這樣的平凡的身影,他們如今儼然成了繁華大都市的一道另類而且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一個特殊利益群體,農民工進城既是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客觀要求,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工給農村和城市帶來了雙重變化。首先,進城務工無疑是他們脫貧致富的最好途徑,還有他們離開了山村,可以便于其他人把剩余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另外,他們給自己的家鄉帶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認識。他們其中的佼佼者現在已經成了農業經濟的帶頭人。另一方面,農民工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直接的作用,他們只獲得較少的報酬,卻一直在從事著繁重而且危險的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的無私的奉獻,城市才避免陷于混亂。重要的是農民工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對國民財富的貢獻日益明顯,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城鄉差距的縮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關于建設新農村的提出,使得農村加速邁向小康生活。對于新農村新的意義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1、生產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調生產創新,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全面運用。 2、生活寬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項政策切實保障農民最根本利益。 3、鄉風文明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廣大村民素質,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繁榮農村文化事業。4、村容整潔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學習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周圍的山山水水,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5、管理民主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理想中的烏托邦,同樣擁有現實版,如今的新農村,新環境里整齊地一幢幢新房舍,進到村里面映入眼簾的都是新設施,樸實的新農民載歌載舞同慶盛世太平,這就是新農村的新風尚!

  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爭取使農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們小組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農民增收問題,借鑒一些先進農村的成功例子,建議國家繼續大力支持農民進城務工,并且提出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民工進城可以帶動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同時應該在鄉村發展自己的特色企業,比如依山旁水的鄉村,我們可以搞旅游,可以用本村比較有特色的手工藝品,美食,民族習俗和特殊節日吸引游客。農業叫發達的地區,我們借鑒經驗可以搞一些農家樂之類的服務,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說的就是這個。我們還可以運用科學技術,養殖和種植高價值的牲畜和農作物。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農民兄弟應該把自己身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這里說的合理利用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否則換來的一時的經濟繁榮只能是曇花一現,這樣殺雞取卵的做法我們堅決不要。

  2、農民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建議國家出臺更加完善的保障農民健康的政策,讓農民能吃得起藥,看得起病。各個鄉村診所也應該多派有素養,有能力的醫生。組織農民進行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外還有一點,政府不能只從利益角度出發,忽略環境問題,從而引起村民身體健康問題。

  3、農民教育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占全國人口百分之80以上的農村教育更是不能落下,建議國家大力支持支教,鼓勵更多的老師走進鄉村,走向那些偏遠地區,去為那里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和希望。組織鄉村教師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加強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好務,上好課。當然對大齡農民的教育也不能落下,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建議每個鄉村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都要創辦一個村圖書館,農民可以在這里進行學習,不僅豐富了日常業余生活,還能增長知識,最關鍵的是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更好地創造財富。

  4、農民素質問題,現在國家投入很大精力在建設新農村,雖然硬件設備上去了,我們農村的軟件也應該升升級了,首先是每個村的村干部,建議盡量選拔一些有能力有膽量有激情的年輕一代擔任,他們更加熟悉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對于國家法規也能夠靈活掌握。有利于幫助和領導村民共同致富。建議村民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定期組織黨的政策的學習。拋棄小農思想,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進步。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2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3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區x鎮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農村,大學畢業后再次回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xx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結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范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并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4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了解,并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占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系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戶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閑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并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其中每戶出資400元,其余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說,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其收入主要來自于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稅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戶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于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關系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其花銷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于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于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藥等的購置。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戶家中也有常備藥,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于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占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于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藥價虛高,醫患關系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合中獲得的實惠并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

  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復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溫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群中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著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于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于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3、飲食健康

  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飲食并不科學,這對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對于農村人來說,他們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種的。雖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證,但基本上是種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廣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價上漲,物源減少,農民對其望而卻步,加之農民生活較為儉樸,經常改善生活的相對較少。據調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約占50%,每周一次的約為25%,約14%的人平時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樣化,很難保證營養的供應。水果方面,村民平時水果的攝入量比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經常吃的占34.4%,偶爾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經常補充水果在農村尚未真正實現。另外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飯鹽味過重,這長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壓,危害身體健康。

  4、生活方式

  通過走訪發現,該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對較為科學,但也有一些不科學的習慣充斥其中,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從睡眠來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大部分村民能保證每天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晚11點——早6點),個別能喲8個小時,睡眠較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較累,二是無事可做。在體育鍛煉方面,有70%的村民能進行體育活動(多為年輕人),而剩下的30%多為老人,他們很少鍛煉或從不鍛煉。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著住宅——農田——住宅的生活路線,于外界交流僅限于本組內部,鄰居之間二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現在飲食不衛生和在飲酒、吸煙上。由于農村生活條件相對有限,蠅蟲較多,很難保證飲食衛生。在走訪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煙,且煙齡較長,抽煙量較大,這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對身體造成危害。飲酒方面不太嚴重,約60%的人不飲酒,在量上把握適當。這些習慣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長期的生活習慣和經濟因素,健康觀念等的制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積極的引導。

  (三)文化娛樂條件

  由于農村物質生活條件、村民思想觀念、政府組織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農村文化娛樂,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精神生活相對枯燥,條件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屬于后者,但仍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1、現狀

  從硬件設施來看,該村建無文化大院和文化舞臺,乒乓球臺,籃球架,體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從軟件來看,通過村民反映,本村過去有腰鼓隊,舞獅隊等文藝隊伍,從中有一些具有唱戲、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文藝隊處于解散狀態,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無人引導,村里文化活動并不活躍豐富。農閑時,住的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婦女)一般會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將,打牌,這些活動雖無大害,但浪費了大量時間,且長時間坐著對身體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還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參與任何娛樂活動,這極易造成思想封閉。

  2、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該村文藝活動之所以行不起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缺少合理引導。作為政府,對村民文化活動這一塊重視相對不夠,在資金、技術、人才開發與培養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據村民反映,文藝隊解散后器材歸個人所有(而其不能調動村民),村民對此意見較大。作為村民,對公益事業的熱情消減,人們顧及經濟利益,加之村民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沒有人愿意出面組織出面開展活動,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另外有些時候內容不健康(麻將、紙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動)。

  ②人才斷層。熱心于公益事業的人多數為老年人。他們有原文藝隊成員,有的會唱戲、扭秧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能再重現年輕時的輝煌,他們不能再進行腰鼓,舞獅等劇烈活動。而年輕一代對這些傳統活動不感興趣,不愿去學習,且大多數在外務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組織也沒人會參加這些活動。

  ③精力有限。該村一種植業為主,玉米、花生等種植需要人力精力,農活較多,沒時間和精力去組織參與于學習文藝活動。對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無精力去做。

  ④認知和條件的限制。生活在農村的人信息相對閉塞,封建的傳統文化道德觀念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村民特別是老年人對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認識程度,或多或少地給農村文娛事業帶來阻力。

  三、農村養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為例)

  (一)理論分析

  農村養老是人口老齡化之后中國凸現的問題之一,目前,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家庭養老作為傳統養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員對其上一輩老人提供衣、食、住、行、醫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行為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作為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是以社區為單位對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的養老方式。是一種以社會救濟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指我國農村的非城鎮戶口人員(包括鄉鎮企業職工)支付一定的勞動所得,在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取得幫助,享受養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

  分析這幾種形式的不同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是大多數學者的共同目標。

  由于中國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還相對處于落后貧困的狀態下,家庭養老模式的地位很堅固。結合朱寨村實際,我認為家庭養老是適合該村的養老方式。這主要由于現階段,農村養老的人力資源豐富,雖然計劃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貫徹多年,但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在農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時,中國農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顧方面很欠缺,而社會化養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家庭養老成為首選。此外,由于資金的限制,中國農村養老機構大多處于初級階段,很難得到與家庭養老一樣的精細照料。家庭養老仍然是為中國農村老年人提供經濟來源、補償精神空缺的辦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數會選擇在家中養老的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影響,即“家”的觀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觀上,家庭養老在中國農村是優于社會化養老的。

  當然,家庭養老對有子女家庭是比較合適的,但對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進行社區養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給與關懷,如建養老院等)。

  (二)實際操作

  從理論上找到了答案,在具體操作中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村兩委,一要加大宣傳,形成氛圍。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尤其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戲曲,小品、相聲等形式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使村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意識。要加大對尊老愛老典型的宣傳,樹立典型。該村的“好公婆”、“好媳婦”暨“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要繼續開展下去,但要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發揮出來。二要真說實干,做出成效。要加強對關愛老年人這一塊的資金、技術投入,成立老年人組織(如剛剛建立的老年人協會,還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組織)配置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器具,書籍,使各種設施充分利用起來,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繼續把老年人藝術隊扶持下去,培養扭秧歌,銅器,舞獅,旱船,太極拳等民間藝術繼承人,給村民進行培訓。鼓勵村民開展文娛活動。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要加強對孤寡老人,五保戶,低保戶的關愛,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經常性的走訪慰問,使之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要對家庭不和諧的進行批評教育。

  其次,作為村民,一要努力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尊老愛老習慣,在生活當中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細致關心四時冷暖,為老人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努力解決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難。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點,不急躁,細心傾聽老人心聲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豐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勵老人參加娛樂活動等,力求做到老有所樂。五要與村民和睦相處,見到老人熱情主動,幫助老人,正確處理與老人的關系,不能嫌棄老人。六要相互學習,向先進典型看齊。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具體實施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難,年輕人合老年人的關系將會有所改善,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一定會得到合理解決。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5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垃圾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種類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農村的垃圾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積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對農村垃圾實施無害化處理,各地大都在積極探索農村垃圾處理運作的新模式,農村垃圾處理方式正在由過去的隨意排放向無害化處理轉變。本文針對農村基層開展調研,探尋一條普遍適用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本縣農村垃圾現狀、垃圾處理方式等進行了調查,掌握了當前農村垃圾的實際情況,并在調查基礎上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農村垃圾的處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的對象主要針對自然村的村組干部及村民,向他們發放了調查問卷并對其中的重點問題組織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從全縣24個鄉鎮共選取80個自然村作為調查對象。采取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和專家訪談的方法,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調查問卷的答案,實地深入調查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和方式,發現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與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對現狀、原因、和解決措施進行深層溝通、探討。

  三、調查內容

  (一)垃圾的來源及分類

  農村地域廣闊,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各鄉鎮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等狀況存在著差異,農村垃圾的種類和數量相差較大。我們對抽樣的自然村進行了實地調查,按照農村垃圾的來源,主要分為四類: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

  固體廢物,在農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約占75%,農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廚余垃圾、廢織物、廢塑料、廢紙、陶瓷玻璃碎片、廢電池、廢電器元件以及其他廢舊的生活用品等。

  2.農業生產垃圾。農業生產垃圾是指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被丟棄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殘留的花和果實、畜禽糞便以及生產殘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農戶建房、水利工程、企業建筑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廢料。

  4.產業垃圾。產業垃圾主要指工業、農林業、畜牧業及醫療衛生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常帶有一定的毒性,能夠破壞整個人居環境并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其中很多產業垃圾應劃入危險廢物類別中進行安全處理,但從目前來看,產業垃圾在農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較小。

  (二)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向全縣24個鄉鎮抽樣80個自然村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收回486份,有效問卷486份。其中,年齡分布為:13歲以下占2%;13-20歲占18%;20-40歲占45%;40-60歲占31%;60歲以上占4%。受教育程度分布為:小學文化占43%;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及以上占12%。

  1.垃圾的種類、數量及處理方式。在調查中,39%的人認為周圍的生活垃圾較多,生活垃圾中廚房廢棄物(剩菜剩飯、煤灰、沒用的食材等)占52%;生產垃圾中的自辦作坊所產生的廢棄物占31%。對于垃圾的處理方式,選擇隨意傾倒到垃圾圍的占42%,選擇填埋的占12%。由此可見農村對于垃圾處理的方式還需改進,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

  2.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對于垃圾分類問題,大多數(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類,只有10%的人能夠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關注或很少(26%)關注環境保護的相關信息。可見,對農村村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宣傳垃圾分類回收和環保的相關知識。

  3.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政策和宣傳教育。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宣傳教育活動,46%的人們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爾有這種活動。環保意識并不是在短期時間內就能迅速養成的,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經常舉辦一些關于環保和垃圾分類處理的活動,長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傳的作用。

  四、現狀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農村的垃圾處理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和運作機制,呈現出處理主體個體化、分散化,技術水平低,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污染嚴重等特點。很多政策性法規在農村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關心,同時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較好地貫徹和落實,無法對農村垃圾回收管理給予統一、有效的制度指導和保障。同時環境保護是一項慢性的工程,在沒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層干部更多的傾向于出政績見效快的項目,因此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還未引起高度重視。

  (二)產生量大、成份復雜、循環利用率不高

  農村垃圾主要以廚房生活垃圾為主,占垃圾總量的56%,如動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飯菜、洗漱殘渣和油污垢等;其次是以渣土為主,占垃圾總重量的24%,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糞便、動物食品骨骼等;隨著農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化纖產品特別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處理成本也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已無法滿足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農村垃圾一般由村內自行收集,垃圾的處理主要采取單純填埋、臨時堆放、焚燒、隨意傾倒三種處理方式,垃圾的循環利用率較低,且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三)保潔人員隊伍不夠穩定

  以我縣為例,24個鄉鎮340個行政村配備了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專門負責農村垃圾收集處置、維護村莊及河道公共環境的日常保潔等工作。據調查,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中,年富力強的不多,因此只能簡單的對垃圾進行清掃,而不能真正發揮保潔員指導、監督、宣傳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潔員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橫向比較,工作缺乏深度,不夠全面,致使垃圾清運、處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時,垃圾的分類、堆放均不規范。

  (四)農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識低下

  農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隨意傾倒,一方面是農村居民傳統的`生活習慣,養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隨意傾倒的處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農村居民對垃圾造成環境嚴重危害的認識不足,缺乏環境保護的主動意識,給垃圾治理帶來了難度。

  (五)基礎設施不健全

  基礎設施建設是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基本物質前提。長期以來,農村公共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生產性投入,對農村的公共環境衛生的投入少,導致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匱乏,管理也很不規范。

  五、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制度保障

  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有序進行,應從立法上完善,力爭使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此需要嚴格立法,建立治理農村垃圾污染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監管和懲罰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應措施,填補農村垃圾處理監管法律上的空白,各鄉鎮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環保意識

  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及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提高農民對衛生保潔重要性的認識,引導農民群眾克服隨處扔垃圾的習慣,逐漸養成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通過各大媒體、宣傳單、宣傳畫,以及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講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環保意義,營造出一種人人宣傳、個個參與的管理氛圍,減少生活垃圾污染的發生和擴散。政府組織建立宣傳隊伍,進村入戶,深入細致地宣傳垃圾的危害性,讓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及衛生監督管理中來,變被動為主動,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增添基礎設施

  資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的關鍵所在。以政府投入為主,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逐步推動和實現農村垃圾處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機制,才是從根本上處理農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的財政投入提供資金保障。縣、鎮財政每年在預算中撥出專項經費,用于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縣財政根據各鄉鎮具體情況制定投入標準,每年進行農村垃圾處理的專項投資,各鄉鎮財政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再給予補貼;在資金撥付上,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農村垃圾定點存放、按時清運、經檢查驗收達標的,按季度發放到鄉村。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設置垃圾箱、垃圾圍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添置收集和運輸垃圾的各種車輛和工具,建立專門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部門,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傾倒、集中處理、專人負責。對于地處偏遠、無經濟能力解決垃圾規范處理的農村,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建立片區垃圾集中投放點和填埋場,保證農村的生活垃圾都做無害化處理。

  2.村里積極籌資,逐步實現村民自治。各村要通過“一事一議”制度,建立農村垃圾收費項目,同時采取“一事一議”籌資方式收取保潔費用,籌集垃圾圍建設、垃圾桶購買、清掃工具和保潔人員工資待遇等專項資金,有條件的村可以從村集體收入中解決衛生保潔費用。

  3.加強宣傳,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企業的參與,我們可以引導并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同時,加強宣傳力度,鼓勵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采取結對幫扶、社會捐助等形式,幫助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設施。

  (四)加強人員配備,規范運行流程

  要加強人員配備,確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確,同時,加強對有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規范操作程序,增強技術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規范運行體系、規范工作流程、合理確定分工。農戶負責定點投放,做好自家的環境衛生,并按照垃圾袋裝的要求,將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內,村組負責定時清收,將本村的垃圾及時收集和清運到鄉鎮垃圾綜合利用站,進行集中處理。

  (五)探索生態模式,鼓勵綜合利用

  提出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為主,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則將沱江鎮周邊村組納入城鎮污水統一處理系統,確保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9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以上。

  (六)建立監管督查機制,確保常態化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期工作。把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到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程序中,使其成為農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內容,即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人、到崗,以確保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長效性。監督管理是常態化監管機制的重點,考核獎懲制度是常態機制長期運行的動力。各鄉鎮制定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對村、組垃圾處理的檢查力度。同時將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作為鄉鎮領導干部、村組干部的考核指標,列入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年度工作實績考核,考核情況與評先評優、補助資金相連。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6

  提起水鄉農村,深刻在我們記憶里的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氣,而如今走進部分鄉村,印入你眼簾的卻是深綠色的水,水面、水邊不知什么時候成了垃圾流連不去的場所,臭味撲鼻,蚊蠅滋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批工商業產品涌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垃圾也隨之逐年增加,遠遠超過了農村環境的自凈能力,原本被城市人羨慕的農村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由于缺乏專門的垃圾處理設施和隊伍,農村垃圾處理難,已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秦皇島東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海邊城市秦皇島開發區科技大廈,是一家產學研相結合的高科技型集團企業,近些年專門針對農村垃圾處理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在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投資研究取得成功。引進美國和日本的環保理念和技術研發,生產了生活垃圾分類機,餐廚垃圾生化制肥機,低溫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處理機,餐廚垃圾全自動制肥機,餐廚垃圾全自動制飼料設備,填補了餐廚垃圾再利用領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動生活垃圾處理生產線。解決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區,部隊,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美麗農村,養殖廠等困擾了多年的垃圾處理問題,基本上從源頭上達到了垃圾治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秦皇島東陽科技有限公司愿與大家創建美好綠色家園,使城市農村生活垃圾就地資源化;使城市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化;使城市農村生活垃圾就地無害化;使城市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化。

  同時,在我公司多年的市場調研中也發現了一些農村在村的問題,這些問題同時制約著創建美麗和諧新農村的構想,想要把我們的鄉村建設的更加美好就必須了解、解決這些現存的問題,從根源入手。下面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公司發現的問題及應對解決辦法:

  一、農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壞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觀,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目前,由于處理水平落后,農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處理方法,這樣就侵占了越來越多的土地,不僅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妨礙環境衛生,破壞大自然的優美景觀,更可能破壞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質,在土地中的殘留率高達20%~30%,這種“白色污染”嚴重破壞了土壤結構,影響了其透氣、透水性,又造成化學污染等,危害著各種生物的生存狀態,危及農業生產,影響農民增收。

  2、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害農民健康。眾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傳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復雜化和長期簡單堆放,易產生惡臭物質,垃圾堆放場成為多種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場所,蚊繩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質和病原體,通過各種渠道傳播疾病,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遇上大雨或洪災,由于洪水的沖刷,可以造成限度的病原擴散,導致疾病迅速傳播,尤其是消化道傳染病。

  二、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現狀

  近年以來,隨著國家村莊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創建“環境優美鄉村”、農村新“5+1”實事工程等工作的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視,出現了一批水清岸綠、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鄉村。然而由于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等種種原因,大部分鄉村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有著嚴重的不足。

  1、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污染嚴重。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則處理,將垃圾隨意倒在溝邊、河邊、塘邊、路邊等致使垃圾成堆,村里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去處理垃圾,去維護環境。村民在面對數量大、成分復雜的垃圾時連采用焚燒、填埋、漚肥等看似比較簡單易行的處理都辦不到,致使垃圾嚴重污染環境。

  2、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基礎設施缺乏。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農村可變現的公共資源有限,村民自身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上級政府的財政投向主要又是城市垃圾處理,鄉鎮和農村的垃圾處理基本沒有資金投向,農村的垃圾根本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3、村民的整體環保意識差。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全民共同參與,需要農民的積極配合。但是實際上村民“自掃門前雪”都難以做到,又如何為“他人瓦上霜”呢相當部分村民的衛生意識較為落后、整體環保意識較為差、價值觀念滯后、生態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足,成為制約農村垃圾處理的主要因素。

  三、農村垃圾處理可借鑒的模式

  各地可根據經濟實力、發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點,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選擇與當地實際情況相適合、與經濟承載實力相適應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1.清潔工程治理型。就是依托新農村建設工程、農村沼氣能源工程等項目綜合治理農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氣技術集中或分散處理農村生活、生產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采用沼氣池凈化,農民做飯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能源生產模式,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基礎設施比較配套,缺點是項目覆蓋面不廣,實際效果還有待提高,短期內難以推廣到千家萬戶。

  2.義務清掃治理型。就是通過實行門前屋后衛生“三包”和成立義務保潔隊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戶農民做好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并且定期檢查公布清潔戶、衛生戶、尚清潔戶及不清潔戶。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村村可以搞,缺點是組織難度大,長期堅持難,廢物難降解。

  3.有償包干治理型。就是借鑒城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采取有償包干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農村多樣化保潔。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基本與城區保潔接軌,比較容易堅持,缺點是經濟實力不夠,居住比較分散的村暫時辦不到。

  4.依托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農村地區通過推進城區垃圾處理網絡向農村延伸,完善城鄉共享的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垃圾綜合處理體系,有效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要求每個農戶生活垃圾裝入垃圾袋(筒)內,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統一運送與管理。這一模式有地域局限性,非近郊村莊難以實現。

  四、對農村垃圾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1、政府推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

  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一定的法規來進行保障,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是管理力度不大,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辦法。政府需要發揮推動作用,建議市委、市政府形成《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辦法》,通過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的'領導機制、目標、內容、方式等,規范村民行為規范,并為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體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為本,建立有效垃圾處理網絡

  農村垃圾面臨著范圍廣、任務重、清運處理困難的難題。科學高效的垃圾處理網絡是確保農村垃圾收得攏、運得出、消得毀的根本保證。就目前農村實情分析看,農村垃圾運送關鍵是深化完善“戶集、村收、鎮(鄉)運、縣(市)區處理”梯次運送網絡。“戶集”要求每戶農民自覺落實垃圾入袋裝桶,并定點傾倒存放。這個環節的發展趨向是將食物垃圾與非食物垃圾分離。“村收”要求每個行政村按要求將村域內垃圾清掃收集運到中轉站,力爭日產日清。這個環節的重點難點是實行垃圾分揀處理。“鎮運”要求每個鄉鎮定期將分類后的垃圾集中運至垃圾處理場(垃圾中轉站)。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實現垃圾運輸全覆蓋。“縣(市)區處理”要求將集中垃圾按相關標準進行統一處置。這一環節的發展重點是走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各鄉村要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垃圾處理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處理網絡。

  3、多元投入,落實長效管理

  農村有機質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僅靠財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須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一是市、鄉鎮財政投入一部分;二是發動熱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會轉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于垃圾處理保潔經費;四是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向農戶收取一定的垃圾代運費。只有經費有了保障,垃圾處理工作才能實行長效管理,長期抓落實,切實做到環境潔化、街道亮麗、村莊秀美。

  4、強化宣傳,營造垃圾綜合利用的氛圍

  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衛生環境的整治。要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努力營造一個人人關心生態環境,時時注意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加強村民的保潔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7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用了4周時間,對家鄉的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里,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面貌。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時間:4月1號至5月1號

  2.調查地點:岳池縣斷橋鄉慶龍村及附近幾個村莊:金虎村,青龍村,石橋村。

  3.調查人:冉浩

  4.調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對自己所在的慶龍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及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

  5.調查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1、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后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代末到代初,由于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后,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從上世紀代后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通過的發展,我家鄉的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生活條件也逐步提高。到我家鄉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下面是對家鄉家電的調查:10%的家庭擁有空調,80%的人家買了彩電,2%的村民能在家里上網。

  2、按不同人群來說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

  19世紀的人們的娛樂活動主要就是玩撲克,麻將等。而今的娛樂活動非常豐富:上網、看電視’‘聽音樂、看書。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隨之顯現了出來。從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黑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游戲或者聊QQ。電腦和網絡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游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里,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卻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于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在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里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嚴重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現在村里的一些雜貨店里大多都買有自動洗麻將的機器供人們來打麻將,自己從中收取費用。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全部是漢族,有近5%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傳播,后果將不堪設想。

  四、幾點建議

  以上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使村民的生活豐富多彩。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學校的硬件設施設備。

  是農村的學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條件。而不能因為是鄉村學校就不加配制應有的教學器件。還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農村與城市中小學比較,其學生素質,師資水平,學校條件,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層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農村中小學應立足于農村校本實際,充分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優化農村中小學學生學習的方式,積極探討農村中小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為農村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積累第一手資料。為了提高農村高中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校管理,本次調查以農安縣12所農村中小學生為樣本進行。此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中旬進行,共對12所學校170個班680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6800份,收回6790份;總聽課1200節,課前測試16000份;期中期末檢測2次,批閱試卷29000份;進行五項綜合素質評價1次,填寫評價表23498份;組織組織各校質量分析報告1次;組織家長會24次。

  二、調查對象分析、內容、方法

  1、對象分析:農安縣青山中學、龍王中學、楊樹林中學、前崗中學、開安中學、高家店中學50個初三和初二班學習狀況等比分析;青山小學、楊樹林小學、前崗小學、開安小學、龍王小學、高家店小學110個三至六年班質量狀況等比分析(其中10個一年班)。

  2、內容:問卷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外作業、按時復習、質量檢測、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師生交流、學生交往、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習心理特點等項目。

  3、方法:采用不記名查、考、評、聽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課前預習

  課前有學習計劃者占70%,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也有兩成多的同學沒有學習計劃,在學習上盲目進行。但有計劃不等于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68%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有復習計劃者也有63%是偶爾制訂的,更何況要落實到行動中去。由于沒有學習計劃,只有11%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的學生就占了50%。

  2、課堂探究

  在課堂上,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還不夠認真的,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重點地記筆記的占44%;而有35%的學生會經常開小差;4%的學生不記筆記;同時,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動陳述自己的想法的僅占15%;只會照抄板書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與沒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認真聽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的占82%。

  3、課外作業

  部分學生認真對待作業,41%的'學生能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不重視錯題矯正,只有32%的學生能及時訂正錯誤,74%的學生沒有自備的錯題集。但在作業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現象需引起我們的注意:33%的學生有抄作業的行為;22%的學生有時不能甚至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24%的學生雖有錯題集卻不能認真使用。

  4、按時復習

  學生不大重視復習,課前長期堅持復習舊知的僅占5%;課后馬上復習的也僅占6%;考試前,75%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復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質量檢測

  學生重視考試不夠,只有63%的學生注意尋找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65%的學生重視考后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吸取教訓,32%的學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25%的學生只關心成績,能訂正錯誤,但不分析存在問題。

【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03-08

關于農村生活垃圾現狀調查報告04-21

關于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03-04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6篇04-16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調查報告03-02

2022關于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精選7篇)10-28

農村現狀農村現狀調查報告02-28

現狀調查報告04-17

現狀調查報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