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小學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為的關系比較復雜,兩者應該是一致的,課改觀念支配、引導課改行為,課改行為反映課改觀念。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二者又常常出現不一致。課改觀念的轉變在積極倡導與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認。課改觀念只有與課改行為高度統一起來,才會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正實施。那么,當前農村教育工作者的課改觀念及其課改行為的一致性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本研究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對象,試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二、方法和對象
(一)方法
1、依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書,編制調查問卷一份,問卷有十六個命題組成,各用四個命題分別調查被試者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被試者對每個命題做出同意與不同意回答之后,還對與此命題相應的課改行為做出選擇,問卷把課改行為分為:“準備實施”、“正在實施”、“不準備實施”、“沒條件實施”。
2、統計與處理原則:同意某一陳述且在課改行為上選擇“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項者,視為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為一致,而選擇“不準備實施”或“沒條件實施”項者,視為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為不一致;反之,不同意該陳述且在課改行為上只選擇“不準備實施”或“沒條件實施”項者視為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為一致,而選擇“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項者,視為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為不一致。
(二)對象
以岔口中學、黃統嶺中學、巨城中學、娘子關中學、理家莊職業中學、岔口示范小學、紅育口小學、岳家莊小學等8所農村中小學校300余教師作為調查對象,收回有效問卷200份。
三、結果與分析
(一)關于課程觀
1、同意“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學生也在創造著課程。”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40名(20%);“正在實施”者125名(6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21名(10.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4名(7%)。
2、同意“‘生活世界’是課程內容的范圍。”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15名(7.5%);“正在實施”者174名(87%);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8名(4%);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3名(1.5%)。
3、同意“課程是學生反思性、創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20名(10%);“正在實施”者135名(6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24名(12%);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21名(10.5%)。
4、同意“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根本。”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25名(12.5%);“正在實施”者147名(73.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28名(14%)。
總的來看,在課程觀上,大多數農村中小教師對舊的課程觀持否定態度且課改行為上不擬實施,對基礎教育課程觀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為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但在這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重視;①少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在課程觀的問題上仍存在糊涂認識且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若不予以糾正勢必導致其所在學校教育方向發生迷失。②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課程觀雖然正確,但在課改行為上卻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落實。這說明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盡管有課改觀念問題,但創設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客觀條件至關重要。
(二)關于學生觀
1、同意“學生就是在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育機構學習的人。”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25名(12.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02名(51%);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73名(36.5%)。
2、同意“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僅指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指學生具有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47名(23.5%);“正在實施”者105名(5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37名(18.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1名(5.5%)。
3、同意“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期望學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實際的。”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45名(22.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01名(50.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54名(27%)。
4、同意“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60名(30%);“正在實施”者91名(45.5%);不同意該命題者無;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49名(24.5%)。
總的來看,在學生觀上,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對非正確觀念,持否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擬實施,對正確觀念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為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這里應注意的問題有兩點:①在學生觀上,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觀念僵化,行為滯后。例如12.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學生是在“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的人”,這只給學生以角色定位,沒指出學生的本質屬性,這樣看待學生極易造成“只見知識不見人”的現象。②在如何看待學生的發展潛能上所有被調查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都同意“學生是有巨大發展潛能的”,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的現狀令人憂慮。經調查了解,他們所說的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此項原則和方法的本領、素質。
(三)關于教學觀
1、同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進課堂,課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43名(21.5%);“正在實施”者115名(5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12名(6%);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30名(15%)。
2、同意“課堂教學只要有討論、探究、信息教育,就是新的教學模式的標志。”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40名(20%);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55名(27.5%)。
3、同意“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應該完全廢除,課程改革中應都是現代的教學模式。”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15名(7.5%);“正在實施”者75名(3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60(30%)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50名(25%)。
4、同意“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變他主學習為自主學習,突出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和研究等認知過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26名(13%);“正在實施”者155名(7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19名(9.5%)。
總的來看,在教學觀上,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肯定態度,但在這方面顯露出的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流于形式。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但是當一堂結束后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教師給了學生哪些知識,完成了哪些目標,學習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師也不知道,所以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新的教學模式忽視或者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待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要采取辨證的觀點,接受式運用的好,如教師擅長講授,也可以主動地向學生傳遞知識,相反,教師授課會很沉悶,讓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學習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但是運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離題萬里。因此,不能在主觀上認為接受學習是落后的,探究學習是先進的。③教師缺乏課堂調控的技巧,不明確自己在教學觀轉換中角色意識。結果使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的學習缺乏有力的指導這在某種程序上影響教學質量。
(四)關于評價觀
1、同意“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不是區分好壞。因此,評價要從重視結果走向過程和結果并重。”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57名(28.5%);“正在實施”者125名(6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18名(9%)。
2、同意“學生喜歡質量不錯,就是好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正在實施”者20名(10%);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50名(7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30名(15%)。
3、同意“評價農村中小學教師和班級教學質量的高低只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命題且在課改行為“正在實施”者15名(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正在實施”者80名(40%)。
4、同意“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準備實施”者80名(40%);“正在實施”者60名(30%);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為上“沒條件實施”者35名(1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準備實施”者25名(12.5%)。
總的來看,在評價觀上,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舊的評價觀持否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為上不擬實施,對新的評價觀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為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但在評價觀上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①少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學校辦學質量標準評價上“唯分第一”對學校的學風、校風、校園文化建設、師生員工的凝聚力等比較輕視,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農村中小學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無動于衷,對評價教育教學質量旨在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綜合標準不以為然。②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評價觀,雖然正確無誤但由于條件不具備而不能付諸實施;還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雖然對舊的評價觀持否定態度,但在違心“正在實施”。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四、結論及思考
(一)結論
1、多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已經具備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觀,這表現為他們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均正確無誤。
2、多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已將正確的`課改觀念正在或準備付諸實踐。
3、少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仍持有錯誤的課改觀念并支配自己的課改行為。
4、在教學觀上相當多的被調查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持有正確的課改觀念,但其課改行為卻因種種原因而不能實施。
(二)結論引發的幾點思考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成為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首先抓好對教師的培訓,時至今日,仍然有少數農村中小學教師持有錯誤的課改觀念,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課改行為。可見培訓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2、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上述調查表明有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雖然持有正確的課改觀念,但在課改行為上卻因自己缺乏實施此項課改觀念的本領和素質等原因而不能實施。要卓有成效的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必須首先提高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走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這是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3、應構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科學運行機制,為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上述研究結論4提到的種種原因,概括起來,均可歸結為多年來現行教育所形成的以應試教育為明顯特征的一種內在運行機制在起作用。打破這種機制,構建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運行機制,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第一、要改革課程的培養目標,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第二、重建基礎教育課程結構,實施九年一貫制課程結構,設置了許多綜合學科,強調課程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并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第三、改革教學方法,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特征的方法為“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新方法。第四、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將班級授課制、小組教學、個別教學與活動課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在教學中受到多方面的信息影響,力圖使教學過程情景化,教學組織多層次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第五、落實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
4、大力推進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每所學校真正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大的背景,好的氛圍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2
近年來,隨著農村適齡人口的減少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學校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農村小學學校規模的不斷縮小已成為農村小學發展的瓶頸。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展,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節,盡快使農村教育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是當務之急。本人在基層工作十余年,親身經歷了農村小學的發展、壯大與輝煌,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優良,中心小學配備了微機室。學校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套,學校師資隊伍不斷壯大。但是隨著農村學齡人口的銳減,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學校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呈現了舉步維艱的局面。農村小學學校規模的不斷縮小已成為農村小學發展的瓶頸。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在農村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了。對此,教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我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細致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的形式為主,走訪了3所小學,調查學生25人,教師及家長13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總體教育現狀,并對農村教育的發展方面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高中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從調查情況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學校領導對素質教育重視不夠,教學設施簡陋,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目前很多農村小學還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堂課”的傳授模式,現有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后。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我縣通過“遠教”配置,各完小的教學設施設備得到長足的完善,中心小學配備有多電腦室。但要使先進的教育設施設備發揮作用,教師使用電教平臺的技能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近幾年來,由于沒有有效的機制確保教師隊伍中的新增人員進入農村小學任教,導致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老化。另一方面學科教師結構不合理,英、美、體、音等專業學科教師缺乏,教師兼科現象較普遍。
2、教師問題: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不滿,感到壓力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大。
2)盡管近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課改,但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考試分數、升學率。受到當前中國教育體制的影響,在高考這一指揮棒的指引下,幾十年來農村小學的教師一直走不出應試教育這一怪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學年末均組織統考,進行排名。在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師們也顧不上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學生在如此環境中,如何談得上“減負”。
3)、教育教研落后,素質教育難以實施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論上的指導,但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缺乏有效地培訓。另外,小學基本上沒有專職英語教師,全部由教師兼課,效果不佳。農村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科課程又多,每位教師要教五、六門課程,備好幾本教案,備課、講課、批改、輔導、考試。
班級管理、安全,特別是安全,家長擔心、教師操心、學校提心吊膽,教師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全員集中教研、課程輔導無法進行,哪怕是半天時間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現意外。教師幾乎沒有空閑時間去鉆研新課程改革,去開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師忙于應付,手忙腳亂,心力交瘁,教研、教學相脫離,教研活動、校本培訓效果欠佳。許多教師依然是“經驗型”、“辛苦型”。“研究型”、“創造型”教師在農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3、學生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看”,“請家教”和“其他”三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學生選擇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的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但由于59.3%的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現狀并不滿意,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關心的全部表現。綜上,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展,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節,盡快使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其有效辦法是:一是提供教師的工資水平。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選派優秀教師、專業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音、美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學校要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經常創造條件促使農村小學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通過學習和培訓,了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關心、幫助、激勵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學困兒童,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然而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多數家庭比較貧困,為減輕家庭負擔,個別學生輟學出外打工。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學生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大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小學(特別是村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需以政府投入為主,教育經費、教育設施盡可能向農村傾斜,特別是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學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平臺,學習優秀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作業優化等,溶入自己教學實踐,為農村教育發展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
我呼吁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該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3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道與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不同的報道內容也有所不同。我們來看看報告是怎么寫的。以下是邊肖編撰的農村小學校本研修研究報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旨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研究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課程改革中,引導教師認同新課程改革方向,幫助教師接受新課程內容,完成新的教學活動,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環節。尤其是在遠離城市、缺乏信息資源和專業支持的農村學校,這項任務更加艱巨。近年來,我省農村小學正在積極探索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的新的培養方式。校本研究被認為是培養具有新課程實施能力的教師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研究者的指導下嘗試開展各種各樣的校本研究活動。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同時面臨許多問題。為了全面了解目前我省農村小學校本教研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了解農村小學教師對校本教研的態度、困惑和期望,為我省農村小學校本教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們對我省農村小學校本教研活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為了獲得全面的數據,本次調查涉及101所小學,發出問卷101份,回收10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0份。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對關鍵問題進行了個別訪談,并查閱了相關資料。經過總結分析,以下是我們調查的總結。
一,農村小學校本研究的現狀和需求
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學校可以以新課程為導向,從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出發,著眼于新課程的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校本研究,呈現出可喜的變化。許多學校已經開始建立相應的教研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教師開始關注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持,學習在他們的指導下觀察和評估班級的方法,并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其他老師開始有意識地閱讀教育理論及相關領域的書籍,以開闊視野。實踐證明,在農村小學開展校本研究,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然而,從實際層面來看,仍處于初步探索和試點階段,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問題有:學校領導對培訓的認識不到位,校本研修不被視為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活動,等同于日常教研活動;學校的各種培訓管理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嘴上說著,行動上卻沒有落實;一些學校缺乏對學校發展目標的分析,對教師培訓需求的分析,以及分層分類的要求,盲目開展各種活動,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其他學校人員少,學校分散,財力有限,沒有更好的培訓資源,只能放棄很多更好的培訓思路。
1.我省大多數農村小學領導和教師對校本研究的內涵和功能定位仍缺乏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為主要研究陣地,以學校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校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為目的,集教師培訓、教育研究和教學研究于一體的研究體系。調查顯示,12%和56%的教師認為校本研究很有收獲或相對有收獲,而29%的教師只有一點收獲。但是,對于校本研究所倡導的校本理念,對于校本研究的三要素即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指導的含義,對于校本研究應該著眼于教師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一理念,大多數領導和教師仍然缺乏準確的理解和把握。23%的人認為學校的教研活動是校本研究。我們認為,要使學校教研活動真正實現校本研修所追求的目標,學校領導和教師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對校本研修的認識,避免教研方向和活動指導的盲目性,以及認識不足導致的追求形式問題。
2.我省農村小學的校本教研活動并沒有真正起到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作用。校本研究以學校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解決學校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調查顯示,一方面,我省農村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在調查中,只有1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校本研究。也有老師提出老師的責任是教學,但沒有做研究的.義務。51%的教師認為校本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60%的教師認為校本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措施。教師們已經意識到,在新課程理念下,校本研究對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省農村小學的校本教研活動沒有起到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作用。雖然農村小學的校本研究更多的是一種教學研究,但教師是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主要關注教師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在調查中,52%的教師也意識到與同事討論課堂上遇到的教學問題是有幫助的。然而,只有47%的教師在培訓活動前“尋找信息,積極準備”,22%的教師在培訓活動后注重應用,26%的教師在聽課和評課后改進教學。可見,培訓活動結束后,教師沒有具體的“行為跟進”。還有5%的教師認為培訓活動的策劃性和針對性差,20%的教師認為學校講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和專業指導,使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如何開展針對性強、貼近實際教學情況的專題研討,真正實現校本研究的“教學研究”功能,是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研究需要解決的難題。
3.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科研資源開發不足。校本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基于學校自身條件,依托學校自身資源優勢和特點的集體討論活動。理論上講,學校里的任何一個人,財務、物質、業務、時間、空間、信息等因素都可能對教師的發展產生影響,都可以成為研究資源,但最重要的應該是“人力”資源。調查顯示,農村學校校本研究資源不足。第一,學校的資源和發展不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村里的小學很少有有風格有特長的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或有教學風格有特長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資源被轉化為群體特征。教師在日常培訓活動中的幫助主要來自網絡信息和教學書刊,分別占61%和45%。只有27%的人在校本研究中得到同齡人的直接幫助,51.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究缺乏的是我們學校的骨干教師。第二,校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風格、有專長的教師主要在中心小學,鄉鎮中心學校多年來形成了“中心”優勢,成為村小學校本研究的主要校外資源。因此,65.1%的教師認為中心學校的資源應該相互共享,50.3%的教師認為村小學應該利用中心學校的資源開展校本研究。一個地區的中心學校或者同類型同水平的學校肯定有更多的培訓資源可以交流。如名師、專題等,都是很好的研究資源。而學校之間的交流僅限于參加上級組織的中心學校講座等活動,教師在日常教研活動中通過教學觀察獲得幫助,占40%。可見,中心學校作為校本研究主陣地的作用和鄉村學校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缺乏實現學校間有限資源共享的有效措施。第三,教師培訓機構參與不深,影響力小,不發揮主導作用。在調查中,我們知道7%和27%的校本研究分別由專業人士和同行直接協助。76%的教師認為校本研究最缺乏的是“專業研究者”的指導。在校本研究中,教師培訓機構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可見,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開展校本研究活動,是當前校本研究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4.農村小學教師的教研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數教師可以隨時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并經常查閱各種媒體獲取教育信息,這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大多數教師已經形成了自覺獲取信息、開闊視野的習慣。雖然教師每天都在接觸新的事物,在工作中研究新的問題,但能自覺整理提高收獲的不到30%,大部分教師還沒有形成整理提高的習慣;在教研活動中,37%的教師只聽取同事的意見,只有29%的教師愿意提出解決教研活動中問題的思路;38%的教師在“表達自己的做法”,只有4%的教師在“質疑別人的經驗和做法”。校本研究的目標是使教師成為教學研究者,具有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因此,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需要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增強教師的創新能力。
5.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一個“學習發展共同體”。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互相配合,互相交流,把自己的教學困惑,教學經驗,教學觀點分享給大家,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素質,也在共同努力,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促進更多人的反思和成長。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普遍認為集體討論的教研活動優于獨立研究(40%對10%),有專家指導的討論優于只有同行的討論(72%對4%),同事之間的討論優于教研小組的常規活動(37%對16%)。45%的教師傾向于“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和咨詢”,42%的教師喜歡“解剖和分析某一課”,這表明隨著校本研究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合作、研究和參與等教研意識得到了增強,大多數教師希望通過小組討論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目前,有必要根據教師的需求有計劃地開展校本研究活動,為教師創造一個學習、反思、合作、交流和分享的平臺。這個平臺應該是一個友好、開放、平等、自愿的“學習與發展社區”。
6.教師迫切需要通過指導、互助和反思來實現專業發展。校本研究有三大要素:教師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指導。73%的教師希望獲得專業幫助,16%的教師希望獲得網絡幫助,13%的教師希望獲得學校專家的幫助,9%的教師希望獲得相關部門的信息幫助,9%的教師希望通過教學觀察和評估活動獲得專業指導。它反映了教師不僅要從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來討論和解決具體問題,還需要在專業人員的理論指導下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指導、互助、反思的不斷循環來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至于教研人員的指導方式,66%的教師選擇“備課、聽課、和老師一起評課,然后在課堂上提高”,25%選擇“以課為載體,組織專家通過各種方式和老師進行咨詢”,34%選擇“聽課、評課后根據經驗對教學方法進行具體指導”。只有9%和1%的教師希望專業人員向他們提供相關的專業信息,并組織教學觀察和評價。通過此次調查,我們深切感受到教師們期待著專業導師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指導,渴望教研人員以協作者和導師的身份參與到具體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并希望在活動中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和民主的學術氛圍,在專業領導的指導下通過互動、討論和行為跟進來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二、對未來農村小學校本研究的建議
1、正確把握校本研究的本質和價值取向。校本研究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只有認真學習相關理論,才能腳踏實地地進行研究。因此,我們應該提高對校本研究的內涵和基本要素的認識。校本研究以學校為基礎,以教師為主體,關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它是一種以學校為教師工作和成長的場所,將校本研究與校本繼續教育相結合,構建校本、研究導向、研究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教師培訓模式,以提高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水平。所謂“校本”,即校本,是指樹立校本、校本、校本的基本理念,激發學校主動發展的意識形態,引導學校規劃校本研究內容,建立校本研究體系,創新校本研究方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校本研究活動;要面向全體教師,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要激發教師的主體意識,使教師真正成為研究活動的主體,真正在工作中進入研究和研究工作的專業狀態;教師培訓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以研究為導向,即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素質,保證進一步研究的專業定位、問題針對性和工作適用性;通過修訂促進研究,意味著提高教師素質,改善研究隊伍,提高教育研究質量,增強教育研究的導向作用。校本培訓應該是培訓、共同繁榮、培訓中工作、培訓中工作的一體化。基于以上認識,校本研究的目標是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學校課程實施和課程開發的能力和水平。校本研究的主導思想是立足學校、立足教師、源于課堂、研究現實問題、創新實踐、追求實效。
2.建立符合我校實際的培訓機制和管理制度,營造有利于教師的培訓氛圍。學校應建立能夠激發教師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校本研究體系。可以采用目標激勵、參與激勵、尊重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讓教師覺得只要積極參與校本研究,就能實現個人目標和學校目標,使個人興趣與學校一致。讓每個老師真正認識到自己是一所學校
交流討論的主題是交流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對策,討論導師提供的研究性課程的教學設計并提出具體修改建議。隨后,指導老師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修改了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必須強調研究課題的主導思想,努力解決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問題。第四步,聽課,上課觀察。授課老師上課,其他老師觀摩課,進行課堂觀察分析。課堂觀察不僅注重所有環節和要素,還注重觀察和記錄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教學行為;第五步,課堂評價,深入反思。組織教師對研究性課程進行分析和評價,以研究性課程為例,重新討論研究課題的相關問題,用先進的課程理論和教育理念審視和分析教學中的具體細節,通過教學細節的分析深入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學策略的改進;第六步,訓練總結和行動跟進。
在廣泛討論和形成共識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解決問題和行動跟進的具體策略和措施,以期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推廣成功經驗,創新教學技巧。專題教學研討會是教師根據自己的實踐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的一種活動。它是同一所學校、同一群體的教師在同一文化環境下的一種合作研究和平等交流,因此可以有效地鼓勵教師參與學習和研究。課題式教學研究活動旨在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將理論學習、問題思考、對策研究、課堂實踐、總結提煉、行動跟進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主題式教研活動是確定研究主題的集體討論、圍繞主題的合作學習、集體備課、聯合討論和成果分享。整個過程是一個合作的小組活動,這樣可以更好的營造團結協作、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圍。在大力推進研究型教研活動的同時,要大力倡導學校突出重點、創造特色、講求實效,并根據我校的實際教學情況自主選擇培訓內容、自主創新活動。
3、充分發揮專業領導人員的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以及骨干教師的作用。校本研究不能停留在低層次的講課、評價、交流和討論,必須通過一定的專業指導來提高研究水平,必須引導教師從具體的經驗和表象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反思、改進和創新。專業研究人員和教研人員要深入教學一線,走進課堂,了解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學校教學和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傾聽學校的聲音,了解教師教研中的困難。教學指導應注重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進,注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和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善于發現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亮點和經驗,與教師一起總結提煉,與教師建立平等的對話伙伴關系,倡導創新的研究氛圍,創造生動有效的教學研究指導方式,與一線教師一起體驗新課程,解決課程改革和教學研究中的問題。在校本研究中,必要的專家指導是不可或缺的,但骨干教師和學術帶頭人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特別是農村學校,要根據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學校為中心,挖掘培訓資源,讓骨干教師在培訓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獲得價值,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進行校本研究,形成以學校骨干教師和教研小組為主導的教師集體研究力量。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4
一、調查的原因
1.進行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是學生學習現狀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學習、閱讀狀況的,熟悉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引導,做好教學工作。
2.進行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為小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使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整理、歸納、分析:
1.小學生喜歡進行自主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可見大多數孩子們雖然年齡比較小,還是喜歡自己閱讀的。但差異大,有個別學生興趣不太濃厚,,家庭的氛圍不夠。
2.小學生大多喜歡進行課外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對于你課外閱讀的時間多嗎?這一問題,學生有一半的選擇多和一般,只有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三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文章分別是詩歌、散文和記敘文,感興趣的學生分別占了一半。學生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復述故事和摘錄法。
3.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師指導的。
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閱讀一般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很多地方體會不到,他們還是需要教師的分析和指導的。小學生如論是上課聽教師講、還是自己閱讀都是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啟發、提升的。
4.小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強化。
問卷調查中,對你讀書時喜歡:邊讀邊聯想,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來再讀、對哪些閱讀策略在閱讀中加以運用選閱讀中能夠借助上下文推測、理解詞句的、能抓文中的關鍵句、中心句、能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的各都占一半。可見學生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他閱讀方法掌握的不熟練,需要教師的幫助,強化。
三、對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1.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無論課內課外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自主閱讀,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教師要努力尋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根據主題單元的內容,及時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3.教師要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空。
4.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自主閱讀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在學生自主讀書、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啟發、引導、提升,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5.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讀書交流的平臺。如開展推薦好書活動,開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提高。
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及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時空和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5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于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占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并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6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占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范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么這里還有這么多的代課教師呢?于是,我對這里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里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并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范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許多師范生畢業后寧愿托關系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于飽和狀態,也不愿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于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里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么養家糊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于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小學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于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里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于老師的幾次閑談,我才知道,于老師的心里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里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于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里,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于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于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于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后了。她也不知道為什么。
(五)幾點值得討論的問題
1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后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于讓他們感到晚景凄涼吧。
2 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代課教師也有一顆進取的心,原來因為時代的限制,他們沒能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現在他們參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學文憑,卻又遇上了國家對代課教師轉正年齡的限制,這是不是讓人感到很遺憾呢?
3 現在大學擴招,師范專業的畢業生更多了,面對畢業生們一個勁兒地往城鎮學校跑,哪怕是托關系,而農村學校卻無人問津的現狀,國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勵師范畢業生去農村任教呢?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7
目前, 我們小課題組在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利用新的教學法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與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開展了配合教學的各項活動,對學生問卷調查就是其中一項活動。我們對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共發放小學六年級問卷30份和七年級問卷100份,共收回一百三十份有效卷,我們就問卷進行了統計,同時課題組成員還對問卷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了一些現象現象及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看法及解決的方法。
調查表明:
六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
61%的學生對英語有點興趣。只有49%的學生參加過英語筆試,另有51%的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考試。這種教學過程還會造成學生不會聽課的后果。即學生上課不用動腦筋思考,只需跟著老師簡單地重復。
七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
進入初中后,新課程標準要求陡然增高,教師教學質量壓力大。由于考試機制和形式、內容的束縛和影響,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往往側重于把英語知識教給學生,多采取高強度的筆頭訓練,學生在小學時培養起的英語學習興趣受到壓制。相當部分課堂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調查顯示:進入初中七年級第一學期的后半學期,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弱,有30%的學生對英語基本或者不感興趣。75%的學生學習英語不是來源于自己的主動性,而是家長、學校要求學,必須學。另外,小學生和七年級學生都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74%的學生有偶爾預習的習慣,另有55%的學生偶爾課后復習。
小結: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就對英語沒有濃厚的興趣。到了中學,起初,由于中學階段的新鮮生活,學生英語興趣增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考試知識難度的增加,漸減就對英語失去了興趣。這種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長和學習內容難度的加大,兩極分化現象日益明顯和嚴重。到了八年級下學期有一半學生就不學英語。因此,興趣成為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
我們還發現,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七年級,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要求有了很大的改變。隨著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負擔的加重,對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會產生較大的波動,表現出相當的不適應和不穩定性,從而出現了差異。作為中學教師不能用中學生的要求和方法來要求這些學生,更不能用單純的知識訓練方法來對待這些剛進入中學校門的學生,應該適當了解他們小學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靈活施教。教學方法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有趣生動的教學方法。同時還可借助圖片、卡片、錄像、多媒體等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必須使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好英語,這樣,才能真正完成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內容導航】第1頁:農村小學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現狀調查報告第2頁: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你好!這是一份關于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調查問卷。調查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改進英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做好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希望你能積極支持。請你認真閱讀此問卷,按照你的真實情況選擇,將選項填在括號里,各題均只能選擇一個選項。
謝謝你的幫助!
( )1. 你為什么要學習英語?
A. 我喜歡英語 B. 我要出國留學
C. 父母說英語很重要 D. 學校有這門課程,要考試
( )2. 你的英語老師上英語課時用英語講課還是用漢語講課?
A. 幾乎全部講英語 . B. 大部分時間講漢語
C. 大部分時間講英語 D. 幾乎全部用漢語
( )3. 你喜歡用英語做游戲嗎?
A.非常喜歡 B. 比較喜歡 C. 不喜歡 D. 非常討厭
( )4. 你和小伙伴玩耍時用英語交流嗎?
A. 經常 B. 偶爾 C. 很少 D. 從不( )
( )5. 你會背英語課本上的小歌謠嗎?
A. 全部會背 B. 會背很多 C. 只會幾個 D. 基本不會背
( )6. 你會唱英語課本上的英語歌曲嗎?
A. 全部會唱 B. 絕大多數會唱 C. 會唱幾首 D. 基本不會唱
( )7. 你喜歡聽英語故事嗎?
A. 非常喜歡 B. 比較喜歡 C. 不喜歡 D. 非常討厭
( )8. 對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你會:
A. 搶在其他同學前面回答 B. 思考好了之后舉手回答
C. 老師不點名,一般不回答 D. 擔心同學嘲笑我的英語,一般不敢回答
( )9. 你遇到英語問題時,你一般:
A. 請教老師或同學 B. 自己獨立思考解決
C. 很想問老師或同學,但是不敢 D. 不管它,以后會解決的
( )10. 你在課堂上能和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嗎?
A. 絕對不能 B.一般不能 C. 一般能夠 D. 完全能夠
( )11. 你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嗎?
A. 不知道怎么制訂 B.很少制訂
C. 經常制訂計劃 D. 完全能夠
( )12. 你能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與你平常的生活聯系起來嗎?
A.一般不能 B. 一般能夠 C。完全能夠 D. 從不
( )13. 你閱讀過課本外的英語故事或看過其他英語課外讀物嗎?
A. 經常 B. 偶爾 C. 很少 D. 從不
( )14. 假如你的英語老師是一位姓王的女老師,你會怎么稱呼她?
A. Teacher Wang B. Wang Teacher C. Miss Wang D. Mr Wang
( )15. 英語課上,你的老師說你: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你會對她說:
A. Really? B. I’m very happy.
C. Thank you! D.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 )16. Halloween 是西方一個重要的節日,每年的________,人們慶祝它。
A. 12月25日 B.10月31日C. 2月14日 D. 7月4日
( )17. 下列選項中哪一個是慶祝感恩節的主要食物?
A. Coloured eggs (彩蛋) B. French fries (炸薯條)
C. Pumpkin pie(南瓜餅) D. beef and mutton (牛、羊肉)
( )18是哪一個國家的國旗?
A. 加拿大 B. 美國 C. 英國 D. 澳大利亞
( )19上圖是哪一個國家的重要標志物?
A. 加拿大 B. 美國 C. 英國 D. 澳大利亞
( )20你特別渴望上中學接受更多的英語學習嗎?
A. 非常渴望 B. 無所謂 C. 走著看 D.想放棄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農村與城市中小學比較,其學生素質,師資水平,學校條件,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層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農村中小學應立足于農村校本實際,充分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優化農村中小學學生學習的方式,積極探討農村中小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為農村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積累第一手資料。為了提高農村高中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校管理,本次調查以農安縣12所農村中小學生為樣本進行。此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中旬進行,共對12所學校170個班680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6800份,收回6790份;總聽課1200節,課前測試16000份;期中期末檢測2次,批閱試卷29000份;進行五項綜合素質評價1次,填寫評價表23498份;組織組織各校質量分析報告1次;組織家長會24次。
二、調查對象分析、內容、方法
1、對象分析:農安縣青山中學、龍王中學、楊樹林中學、前崗中學、開安中學、高家店中學50個初三和初二班學習狀況等比分析;青山小學、楊樹林小學、前崗小學、開安小學、龍王小學、高家店小學110個三至六年班質量狀況等比分析(其中10個一年班)。
2、內容:問卷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外作業、按時復習、質量檢測、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師生交流、學生交往、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習心理特點等項目。
3、方法:采用不記名查、考、評、聽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課前預習
課前有學習計劃者占70%,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也有兩成多的同學沒有學習計劃,在學習上盲目進行。但有計劃不等于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68%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有復習計劃者也有63%是偶爾制訂的,更何況要落實到行動中去。由于沒有學習計劃,只有11%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的學生就占了50%。
2、課堂探究
在課堂上,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還不夠認真的,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重點地記筆記的占44%;而有35%的學生會經常開小差;4%的學生不記筆記;同時,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動陳述自己的想法的僅占15%;只會照抄板書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與沒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認真聽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的占82%。
3、課外作業
部分學生認真對待作業,41%的學生能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不重視錯題矯正,只有32%的學生能及時訂正錯誤,74%的學生沒有自備的錯題集。但在作業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現象需引起我們的注意:33%的學生有抄作業的行為;22%的學生有時不能甚至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24%的學生雖有錯題集卻不能認真使用。
4、按時復習
學生不大重視復習,課前長期堅持復習舊知的僅占5%;課后馬上復習的也僅占6%;考試前,75%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復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質量檢測
學生重視考試不夠,只有63%的學生注意尋找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65%的學生重視考后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吸取教訓,32%的學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25%的學生只關心成績,能訂正錯誤,但不分析存在問題。
6、學校管理
有18%的學生不喜歡所在的學校,學生對學校管理感到滿意的占有37%,還有12%的學生對現在的學校管理不滿意。學生對學校的在班級方面的管理平均滿意度占有25%,還有15%的學生不滿意現在的班級管理。
7、班主任工作
學生對班主任平時的訓導認真聽只占44%,不愛聽的學生就有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之一與學生談心,情況不容樂觀,班主任從來沒有找學生談心的就占有20%,經常談心也僅占8%。在班級的學習風氣上,認為所在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僅占38%,覺得不濃厚占有15%。
8、師生交流
學生很希望老師能多與自己交流,但老師沒有和學生交流就占有55%以上,師生交流讓學生感到壓力占14%,老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僅占有14%,不關注學生的占有21%。
9、學生交往
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情況較好,很難交到朋友的學生僅占有5%,但在異性交往方面存在認識上的不足,覺得初中這個年齡階段適合談戀愛的就占有12%。不能處理好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學生就占有17%,不知道結果如何的占有21%,表明學生在異性交往方面存在迷茫,而且在與異性朋友交往中受到壓力的就占有42%。在對待男女同學交往的行為上,認為男女同學追逐打鬧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0%,認為是無聊行為的占有56%,21%的同學在面對收到的情書的表現緊張和不知所措。
10、學習態度。
多數同學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30%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持久性,很多是源于家長的被動趨勢,源于功力的趨勢,學習習慣的主動性很脆弱。
11、學習方式和方法。
大多數學困生學習方式處于接受式狀態。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僅在公開課或聽課時有所表現。60%學生學習方式呈現兩層皮的狀態現象很嚴重。
12、學習心理特點。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教育價值觀的另外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還表明,74%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這些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調查結論
1、部分學生學習態度還不太端正,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有學習計劃的僅占有7%,沒有學習計劃的就占有22%,學生能在課前預習的占有51%,近一半的學生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能認真聽課的學生只有30%,有37%的學生上課開小差,對待作業上有時不完成或經常不完成的學生就占有24%,只有42%的同學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51%的同學能正確改正作業的錯誤,73的%的學生沒有錯題集,重要考試前能制訂計劃的也僅占有38%,考后能分析得失也只占有64%。
2、相當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學生有69%課前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其中有10%沒有執行;66%缺乏課前復習舊知的習慣;81%課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或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聽取老師和同學觀點;36%有抄襲作業現象;21%雖有錯題集卻不能經常使用;85%沒有課后馬上復習習慣;79%考前才復習;65%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54%考后只關心成績,或未想辦法改正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92%從不或偶爾與老師交流。
3、學生對學校管理的認可程度不高。
學生對學校管制七分褲表現相當反感,對學校食堂管理不滿意,對食堂的飯菜一成不變反應強烈,希望學校能多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不高,只有19%的學生明確喜歡本校。學生對宿舍管理有12%的學生不滿意。學生對學校的在班級方面的管理滿意度占有25%,還有16%的學生不滿意現在的班級管理。
4、學生對班主任、科任老師工作要求高。
學生對班主任平時的訓導認真聽只占45%,不愛聽的學生就有12%;學生很希望能多與班主任或科任老師交流,但老師出于種種原因,能和學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學生對班主任在班級建設方面要求較高,表現在對班團干的認可和對班級的學習風氣的看法上,認為所在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僅占28%,覺得不濃厚占有16%。各課任教師沒有把教學進度提前告訴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計劃經常變動或不能執行,同時老師沒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預習等常規的學習方法。由于很多許多老師是剛從鄉中上來的或是老教師偏多,學生要求這些老師盡快適應新課程教學,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5、學生的人際交往總體較好,但異性交往認識不夠。
學生目前的人際交往有較多朋友的就占有48%,小范圍交友的也占有43%,說明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同學之間能進行一些交流活動,能在學習生活中進行討論,也可以是同班同學之間的交流。31%的學生能和老師的自然的交流。學生很談論過異性同學的就占有97%,說明學生對異性同學交往的關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進行交往當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如認為男女同學追逐打鬧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3%,20%學生認為高中年齡段適合談戀愛,但卻有12%的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交往。收到情書時有20%的學生表現緊張和不知所措。
五、調查建議
1、加大投入,改善辦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的快進步,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充分認識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組織領導干部和教師認真學習有關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理論書籍、刊物和文件,增強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熱潮。
3、各校要根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科特點,研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學習常規一并貫徹于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
制訂各個環節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如何指導學生復習、如何指導學生聽課、如何指導學生筆記、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等等。
4、認真抓好自學課,嚴格控制各課任教師擠占學生自習的時間,班主任應多與本班的課任老師協調好。
自習時間是給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時間上的保證。復習和預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在時間自主的條件下形成的,離開了時間自主,這些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5、學校要像抓教學質量一樣抓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要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要制定習慣養成的規劃和保證措施;
二要作為學校的教學常規工作與以落實;
三要通過科研的方法將習慣養成中難以落實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
四要通過檢查和評比促進習慣養成工作的落實。
學習習慣養成要從起始年級抓起,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外部環境。
6、學校要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潮流。
學生管理要現代化,以及大力發展學校的文化建設,使高一學生盡快適應學校學習等各種環境,讓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同時,創設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使師生交流能真正關注到每位學生,同時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輔導學生的能力。
7、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任老師要在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學生心靈,引導學生正確的交往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回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健全人格的建立與發展,還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成長。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9
家庭問題信訪案件中,來訪者遭受家庭暴力,其中絕大部分是身體暴力。調查結果顯示,報告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中,30%是高中文化水平,31.25%是大學及以上文化水平。此外,30%以上出現家庭暴力的婚姻在來訪中提出離婚或進行離婚咨詢,而大部分人仍選擇停留在目前的婚姻關系中。
婚外情是“80后”產生婚姻危機的主要原因。從問題婚姻家庭信訪和離婚案件調查顯現,24%的婚姻家庭問題信訪案件中,來訪者遭受婚外情給家庭帶來的困擾。
此外,婚外情問題往往還會和家庭暴力以及遺棄問題交織在一起。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女性在發現配偶有婚外情后遭受身體虐待,甚至遭受脅迫離婚。一些女性則發現配偶斷絕對家庭的經濟支持,使得女性和孩子的生活變得困窘,而不得不向婦聯尋求權益保護。
同居關系對“80后”女性弱勢群體危害極大。調查結果顯示,90%的同居信訪者是由于懷孕或生育后被男方遺棄。這表明,在同居關系中,有10%的案件男方是已婚的并沒有考慮他們的未來。
在同居信訪案件中,70%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30%的女性無業,絕大部分女性都來自較低的社會階層,女性對同居男方存在經濟依賴問題。同居造成懷孕或生育后被遺棄和女性社會階層低交織在一起,這部分被遺棄的女性和孩子給未來婚姻家庭生活帶來危機。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得到重視,作文是一個人書面表達的一種途徑。因此,如何從小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眼下很多中小學生都不喜歡寫作文、不知道寫作的重要性,認為作文可有可無,甚至沒有更好。同時很多農村學生家長因為自身學歷淺、不了解當下教育情況等原因,忽視了對孩子寫作能力的鍛煉和教育。語文作文老師也認為作文難教、學生難學,從而輕視了在平常教學過程中的在作文教學。
學生作文寫作能力不僅是應試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勢在必行。我認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從小培養。為了切實了解當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情形和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我對南充市嘉陵區天星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時間及對象基本情況調查時間:xx年8月至0月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天水市麥積區伯陽中心小學六年級共有2個班級:82名學生,有40名女生,42名男生。最小的歲,最大的4歲。其中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占48%。
三、調查項目
(一)農村小學生對作文教學的認知傾向、
為了深入分析調查結果的成因,有必要從思想上調查農村小學生對作文教學的認識,我們稱為認知傾向調查。這項調查的內容大體上分為兩個方面:自己對作文課的`認識,對作文老師上作文課的認識。具體調查項目如下:
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的問卷調查
親愛的同學:
你好!這是一份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調查問卷。調查目的是為了了解當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情形和你喜歡的學習方式,希望你能積極配合。此次調查以不記名形式展開,請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認真填寫。祝同學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1、你喜歡作文課嗎?
A、喜歡B、一般C、不喜歡
2、喜歡作文課是因為什么?(多選)
A、有意思,可以了解很多知識,拓展知識面B、作文老師老師講解清楚,教學認真,方法得當C、作文學習對升學和就業很重要D、受成績好的同學影響E、其他
3、你不喜歡作文課的原因是?(多選)
A、學習基礎不好B、對作文學習內容不感興趣C、老師上課不吸引我,太枯燥D、感覺作文學習內容太難,學習上缺乏信心E、作文老師講課不清楚F、老師不關心我,與老師關系不融洽G、其他
4、你認為作文學習對自己健康成長是否重要?
A、重要B、一般C、無所謂
5、你認為作文課對自己有哪些影響?(可多選)
A、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B、對自己認識社會人生有幫助 C、對自己養成良好素養有幫助D、對自己情感陶冶有幫助
6、作文教學方法主要是哪一種?
A、老師講,學生聽B、師生共同探討C、教師引導下自主探討D、教師參與,學生小組互動學習
7、目前作文教學內容偏重于哪方面?(多選)
A、例文分析B、作文知識講解C、應試教育D、語言知識與人文精神的傳遞
(二)農村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方式及對作文教學的期望為了深入了解當前農村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方式,我將這項調查的內容大體上分為三個方面: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平時的學習習慣、對作文教學的期望。具體調查項目如下:
1、你在課堂上處于什么狀態?
A、以聽老師講為主B、常處于思考感受中C、積極參加到活動中,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D、做其他的事
2、你希望老師在寫作方面給你哪些幫助?(多選)
A、精批細改B、多講評,多指導學生自己修改C、增加自由練筆指導D、多介紹課外好文章
3、你讀課外書時喜歡?
A、摘抄好詞佳句B、寫讀后感C、寫批注D、只讀,不動手
4、你平時有寫日記的習慣嗎?
A、天天寫B、偶爾寫C、老師要求才寫D、從不寫
5、你經常和別人討論問題嗎?
A、經常討論,發表見解B、有時討論C、只聽別人討論,不發表見解D、從不討論
6、你喜歡用什么方式獲得知識?
A、讀書籍B、讀報刊C、網絡閱讀D、其他
7、作文教學方式你喜歡那一種?
A、以學生為主的討論交流B、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學習C、自學前提下的專題討論D、老師指導下去圖書館閱讀
8、你希望老師多展開哪些課外活動?
A、演講B、書法比賽C、指導閱讀名著D、普通話訓練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1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這里有勤勞樸實的農民,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還有那一排排我所熟悉的老屋。我的家鄉是一個北方的鄉村,下面我將分類介紹一下這次調查中我獲得的信息。
(一)農業:我先介紹一下這里的農業發展狀況。“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我們這個村地處北方平原地區,降水適中,因此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薯類等,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兩耕
(二)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為國人所重視,它不僅關系到農村人才的培養,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這里的村民普遍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隨著農村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更關系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山東省是現在這里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學歷,我調查的農戶中大部分人都說孩子上學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應該盡量支持孩子的學業。同時,這里的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硬件、軟件不斷完善,這里的中小學已經有了專職的音體美教師,并且計算機的普及工作在小學四年級已經開始。由于近幾年興起的教師外出進修的熱潮,多數的教師都希望能在假期外出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教育方法,利用合作辦學的教育資源。
但是農村教育與新農村建設存在脫節,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多數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農村,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沒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后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而且深層次的對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三)經濟:首先列舉一些有關農村的經濟新面貌:一是彩電開始普及,我到的農民家庭一多半已經用上了彩電,靠近城鎮的地方,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線,大部分都是衛星接收。從調查情況看,電視是農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徑。二是摩托車普及了由于外出務工的人員增多,與城鎮中心地區交易來往增多,很多人都買上了摩托車。三是電話普及快,用手機的多。我們村中,70%的安裝了電話,還有一些農戶想安電話而安不成,因為電信的門子少了,比我高一個輩分的叔叔大爺中,一半使用了手機。這些都是由于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取得的成果,在我采訪中,有人說:“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民、村社、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單是知識分子倡導的社會改良和實驗,不單是農民的自發行為,也不單是政府的一相情愿,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的積極性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工業反哺、工農互促、城鄉互動、和諧發展等,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最鮮明時代特征。”也有人說:“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整體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經驗告訴我們,既要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大量轉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素質退化的嚴重后果,哪些大量輸出勞務的村落顯現的凋敝現象足夠我們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迫在眉睫。”
(四)醫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我們村里有人說:“以前有病誰不愿治?主要是叫錢蹩住了。有病沒錢,進不了醫院的門,只好挨一天算一天。”以前不少農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后,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后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贊賞。
20xx年,政府投資支持五大重點領域新農村建設擺在首位,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飲水安全,農村公路,沼氣等可再生能源,農村電網,農村公共文化,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區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及種養業良種工程等。可以說我們村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這里將來能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成果。
有了對農村貧困根源的知識,才能發現和尊重農村事務的規律。了解了這種規律,才可能恰當地處理國家援助與村民“自助”的關系,村民物質需要與文化需要的關系,以及農村眼下的迫切需求與歷史發展方向之間的關系。
中國農民貧窮,從根本上講,不是因為國家政權的“下沉”,不是因為基層政權的腐敗,不是因為“權利”被剝奪,不是因為農民稅費負擔過重,不是因為城市的剝削,更不是因為農村缺少“基礎設施”。中國農民貧窮,有五大根本原因。1、制造的產品已取代養殖和種植的產品,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來源。農業已成為“產業”。占人口10%以下的農戶,用機器耕作遼闊的耕地,方能獲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中國迄今最高的糧食年產量是5000億公斤。按每公斤一元算,總價才5000億元(而國家對農村一年的投入要3000多億元)。中國GDP近19萬億元,糧食只占中國財富總量的5%。2、中國農村人口過多。農村人均耕地少,構成“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一半農產品不進入市場,而是供農民自己消費。中國農民人均耕作一、兩畝地,而在農業發達國家,人均耕作上千畝地。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是我們時代最落后的一種生產方式。在工業時代,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拒絕自種自食,養牛的也得買牛奶喝,對鮮奶進行衛生消毒和包裝的是專業工廠。因為引進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農村人從一億上升到四億,自由小農經濟的成功達到了頂峰。在1840年,這種生活方式進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一個半世紀后的今天,中國在冊的農村人口高達九億,包括將近五億農業勞動力。盡管農業技術在飛速進步,耕地總量卻是固定的,因此,農業領域的勞動積極性空前下降。3、組織社區合作非常艱難。人們獨立自由,不肯合作,習慣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車”來抵制合作組織。中國農民家庭的經濟獨立和人身自由有兩千多年歷史,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與工業時代嚴密的組織化生產格格不入。無拘無束、瀟灑閑逸、獨立自由的耕織生活,用了一代人時間就征服了滿族,使這個習慣合作的游牧民族忘掉了關于戰爭的藝術。但在工業時代,所有產品都是合作勞動的結果,包括教育領域淘汰了只有一個老師的私塾。4、市場機制摧毀不肯合作的小農。小規模家庭農業無力應付市場上變動不居的成本和銷售價格,無力適應市場機制對規模效益的要求,更無力聯合起來建立非農的產業。所以,農村整體淪落到破產的邊緣:一部分農民陷入絕對貧困,大多數農民陷入相對貧困,農村與城市的鴻溝急劇擴大。市場經濟是事實,是農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農村的手段。不組織起來合作,農民就無力適應市場的殘酷競爭,就只能淪落為21世紀里自種自食的“自耕農”。5、衰落的農村導致農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場條件下農村經濟的衰敗,以及中國一些農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誤,導致了農村基層原有社區組織的潰敗。農村基層社區組織的潰敗,導致了農村文化的衰敗甚至倒退。在繁榮的城市面前,農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墮落到求助傳統迷信。
文化垮了,就更加一無所有,就使農村人更難組織起來,更難應付時代的挑戰。中國農民處于無組織狀態,中國工人也處于事實上的無組織狀態,其他普通中國人也正在走向無組織狀態。因為組織上的瓦解,中國人在精神上的凝聚力也瓦解了。然而,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數集體經濟社區里,我們能看到強大的非農經濟,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比較豐富的文化生活。身陷貧困的中國農村,向中央政府發出了SOS求救信號,也向城市發出了警告。對流動民工犯罪的恐懼已經把居民區變成了城市監獄,變成了鐵窗鐵門和保安警衛的天下。在市場機制下,城鄉逐漸呈現的對立,正在取代作為共和國基石的“工農聯盟”,威脅中國的社會統一,威脅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
有了這樣的知識,建設“新農村”的途徑也就清楚了。答案在于減少農民,把農村人口降低到總人口的10%以下,降低到一億人以下。危機中孕育著機會,也預示了光明的前途。若保持以往每年減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半個世紀后,農村人口將降到總人口的10%以下,中國將逐漸呈現一個發達國家的社會結構。
一個古老的、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鄉村中國”,將會變成一個年輕的“城市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幫助農村人組織起來,找到非農業的生存方式,促進“城市中國”盡快誕生。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2
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8日——20xx年11月18日
調查地點:三建鄉中心學校小學部
調查對象:小學語文教師,語文課堂,小學學生
調查方法:
1、聽課
2、座談會及作業教案檢查
調 查人: 向彥橋 白將軍 黃平 李力
為了解新課改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我校的普遍現狀,我們對我校小學部通過訪談、聽評課、查看教案作業等方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優點
1、大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合作、參與”等新的課改術語能在課堂中頻頻出現,教師的角色行為相應地發生了轉變。如:“誰來幫幫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教師能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運用。如“同桌互相讀讀,先左邊讀,再右邊讀,讀得好了再表揚表揚”“老師跟你合作好嗎?”“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的這些問題”三、四年的課改實驗,的確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課堂富有親和力,學生敢想敢說,生命課堂的構建越來越顯著了。
2、多數教師能遵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施教。江美老師的拼音教學課,師生關系融洽,把四聲的拼讀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引入汽車的行駛,生動貼切,學生愛學樂學;李亞紅老師笑容可掬,一個微笑,一個眼神,讓孩子神氣活現,字詞理解更是聯系實際,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圖上看一看,在讀中想一想,用動作演一演,用聲音學一學,課堂富有生命的氣息。總之,多數老師能在課堂中創情設境,通過游戲、故事,激勵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能很好地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二、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沖擊。
盡管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轉變,取得一些較為可喜的成績,但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傳統教育觀念仍占主流。
多數教師的教育視野不夠開闊,不能從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培養中去關照語文素養。只盯著學生的字詞劃會了嗎?意思會背嗎?課文會背、會默寫嗎?只瞅著學生卷面上的成績,不能著眼未來,閱讀、感悟、朗讀指導、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并不重視。
學生主體地位受到嚴重沖擊。教師主宰課堂,不相信學生,不放心學生,處處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已有運用和體現,但因缺乏具體的方法指導而流于形式。聽、說、讀、寫訓練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不能較有效地進行指導。
總體來看,大部分教師理念相對新一些,青年教師普遍有一定的課改意識,角色行為體現了較濃的課改色彩;老教師雖然老,卻因外出培訓的機會多,課堂教學雖然傳統,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中青年教師因外出機會少,在傳統的路上走得較遠,角色轉換不夠到位,還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教學觀念過于陳舊。
2、教研教改意識不強,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
農村村級學校教師人數少,沒有專職語文教師,部分教師既教語文,又兼教好幾門其他學科,平時教學任務繁重,自學、集體學習、相互聽評課相對較少。現代教學手段未發揮應有作用,教師缺乏資源意識,同時,據調查80%教師未使用媒體教學,20%的教師只有在集體觀摩時才使用。
由于缺乏學習、研究,加上教師基本功不過硬,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3、教學方式方法趨于傳統,三維目標被機械割裂。
由于觀念陳舊,素質不高,致使教學方式方法趨于傳統。雖然多數教師認為在教學方式上應該采用現代理念倡導的參與式教學,但從課堂觀察和訪談中看到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強,教師講得過多、過細,學生自主讀書、討論交流的時間過少,三維目標被機械割裂,教師重語文知識的講解,重字、詞、句的意思的講解,把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課文肢解為孤立的字詞句,而且字詞句的教學只停留在會認會寫的層面上,很少能聯系語言環境理解,也很少講求學習的方法,編兒歌、順口溜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極少運用。拼音教學除能適當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外,教師一領到底,很少以游戲和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很少運用編兒歌、講故事,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問到底,以問代講,以問代讀,問題缺乏針對性、啟發性,擠占了讀書、思考的時間。語文自身的.魅力,教師的人格力量等沒有充分調動,教學感受不到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中優美的詞句段很少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典型句式和寫作方法,很少引導學生學習借鑒;美的畫面、情感,很少啟發學生在讀中感悟,受到熏陶和感染;而是喋喋不休地講解問答,過繁過細的分析,課堂缺乏生命的氣息。如翠鳥的美、荷花的美,不能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聽讀想像,而是在簡單的讀一遍,提幾個問題,找到答案后再齊讀一遍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4、朗讀背誦及作文教學,缺乏指導,急待加強。
(1)、部班級唱讀現象比較嚴重,教師缺乏引導矯正意識。一提要重視朗讀,課堂上從上課到下課,齊讀聲不絕于耳,范讀、領讀、個體讀、默讀、快速瀏覽等很少運用,而且缺乏朗讀的層次性和有效性指導。想像讀、圖文結合讀、情讀、欣賞讀等被忽視了,而是浮光掠影泛泛一讀,以為達到了朗讀的要求,文章的情、神、色、味均化為烏有。
(2)、雖然決大多數教師重視背誦積累,但很少將背誦引進課堂,很少講求背誦方法的多樣化,而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事半功倍。
(3)、訪談中,多數教師深有感觸地說:“如今的作文教學太難,教師不會輔導,學生無話可說,胡編亂造、病句滿篇、土話連篇,更有許多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只好讓學生讀背《作文選》。”細一分析,除了教師不會輔導,學生缺乏發現的眼睛、生活內容單一外,一方面貧窮落后的鄉村生活和文盲半文盲家庭教育,使學生缺少一個良好文化氛圍的熏陶,另一方面,學生課外閱讀量、背誦經典詩文的數量和課標精神相比少得驚人。95%的學生把教科書、作文書及大哥大姐們讀過的課本作為主要閱讀內容。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文學名著農村學生幾乎未曾見過。沒有厚積,焉能薄發?作文教學確實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亟待開發的一塊荒蕪地。
三、建議
1、加強培訓學習及教學研究,切實轉變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上級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各級學校要多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培訓,進一步熟悉課改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要多給教師“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的機會;教研部門要深入基層學校多聽課、多評課,堅持“送教下鄉”,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學校要利用僅有的電教資源,組織教師多觀看光盤,多收看空中課堂,多組織觀摩教學;廣大教師要加強自學,向特級教師學,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教。只有廣大教師在理念上受到充分的“洗禮”,才能較好地實現觀念的轉變、角色的轉化,促進其專業化成長。
2、教學中要注重三維目標的統一,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廢棄過去知識的傳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學,要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注重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切實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奠基。
3、各級學校、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和背誦積累。開放圖書室,動員家長購買圖書,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積極開展班級讀書會,同時要鼓勵學生背誦積累經典詩文,增加語言積累,豐富人文積淀。
4、各級教研部門、學校和教師要把改進作文教學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兩大課題,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通力研究,形成適合農村學校較為科學、操作性強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經驗,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5、教育行政部門要關注基層學校教師隊伍年齡老化,人員緊缺,合理解決和分配人力資源。建議不應以學生數為定編標準,切實減輕基層教師繁重、繁雜的教學任務,以利于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三建鄉中心學校辦公室
20xx年11月20日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3
為了更客觀地了解西南地區小學生冬季“缺衣少穿”的現狀,進而使相關公益資助服務更加貼近當地受助者的實際需求,中國青基會發起了關于“云南省福貢縣農村小學生冬季衣著和鞋履情況”的小型調查,該項目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蘇楊研究員的業務指導。
調查的初衷是反映中國西南省份小學生冬季“缺衣少穿”的客觀現實。因西南省份緯度較低,地理位置接近或穿越北回歸線,云南、貴州、廣西等省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冬季相對溫度較高,零度以下天氣零星散見。這種總體的氣候狀況容易導致一些人認為,這些地區“缺衣少穿”只是正常現象;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在那些海拔相對較高的山區,氣溫仍然很低,單薄的衣衫和拖鞋并非冬季的正常著裝。帶著這些相互沖突的觀點,我們調查組進入實地展開了調研。
12 月上旬,調查組赴云南西北怒江州福貢縣進行了相關調查。該調查目的縣的選擇,由諳熟云南全境基本情況的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薦。由于福貢縣可以呈現出西南邊遠貧困地區的一些典型特征,因而頗具代表性。
縣情背景介紹
該縣是少數民族聚集縣。傈僳族(75%) 在境內人口最多,怒族(20%)是世居民族, 漢族是該縣的少數民族。這里與緬甸接壤,緬甸籍的打工者在怒江全州都頗為常見。
該縣為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所夾持,居民沿怒江峽谷而居。傳統草編民居多搭建于半山,農業也大都集中在陡峭的大山上,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土地掛在山坡上”。雖然屬于中國南方,但地處山區的福貢縣氣候成垂直分布。境內河谷區域屬亞熱帶,半山坡屬溫帶,高山屬寒帶。縣內最高點在碧羅雪山上,海拔4300米;最低點是海拔1010米的怒江江面,相對高差超過3000米。
1、經濟背景
根據統計年報,怒江州在xx年云南省共16個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名中倒數第一;而福貢縣則是倒數第一(怒江州)中的倒數第一:該縣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60 元,在云南省縣市區排名中為最末一位——第129 位。福貢縣現任縣長曾用“邊區中的邊區,貧困中的貧困,落后中的落后……”來總結福貢縣的縣情。xx年12月初,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20xx 年)》提出,未來十年將對14個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福貢縣屬于《綱要》所提及的14 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滇西邊境山區。
與經濟相對困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物價畸高,與北京等大城市相差無幾。而由交通不便導致的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商品價格甚至還高出北京的同類商品。高物流形成的原因是路網的缺乏,地處峽谷地帶,怒江州府六庫至福貢只有一條主干道。
去往福貢的交通情況和所耗時間可以直接體現物流的艱難。六庫在怒江峽谷南端,離六庫最近的機場是南部的保山市或西邊的大理市,到達這兩個城市機場一般需從昆明轉機。自保山市或大理市進入六庫,高速車程三四個小時。而六庫一路向北去往福貢縣,120 公里車程同樣需要三四個小時,而且常伴有堵車。當地官員介紹,越向北海拔越高,地理位置越偏僻,交通運輸成本自然越高,物價也就越高。比如一雙在州府六庫售價約五十元的雜牌皮鞋,到了福貢就會漲價,而再往北邊的貢山縣就會賣到一百元。
物流成本的昂貴對于此次調查的數據分析尤其重要。
2、教育背景
福貢縣對教育極為重視。盡管xx年縣財政收入只有2658萬元,但當年教育投入高達983 萬元。而且,據教育局領導介紹,福貢縣已經達到并超過國家教育改革綱要所提出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4% 的目標。
近年來,福貢縣的基礎教育相關投入在持續加強,“兩免一補”全覆蓋,“邊疆補貼”全落實。每個在校小學生每月補貼95元,由學校統籌安排,基本可實現住校學生吃住全安置。在學校里不僅免除學雜費,作業本、筆等文具也由學校發放,就餐質量也不錯,“零負擔”下的家長如今愿意送孩子上學,該縣小學生階段輟學率小于1%。因為家長們多數漢語不通,現在鼓勵孩子“讀了書過得更好”。而鼓勵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也是地方政府的宣傳重點之一,“磨刀不誤砍柴工上完初中再打工”的大標語直接刷在了山體上。
現在對家長來說,孩子主要的花費就是日常衣物,此行調查的20 位家長每年為孩子的支出從一百元到數百元不等,其中主要的內容就是衣物,部分家庭條件略好或有搭車途徑的學生會從家長那里拿到交通費。
調查的對象、內容及方法
這次調查的對象主要為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生,共計197人,這些學生分布于6 所學校,其中包括:4 所完小(含1 所中心完小)和2個教學點。雖然學生的穿著情況與年級并無直接相關性,但調查仍然盡量覆蓋了幾乎全部年級,一年級因漢語學習時間短(入學僅3個月)而沒有實施問卷調查。完小和教學點的比例選擇兼顧了總體的學生數和宏觀并校趨勢。
此外,我們還就相關問題對20 位學生家長以及6 所學校校長做了結構式訪談。
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福貢縣農村小學生冬季衣著和鞋履情況,此外也涉及一些相關問題。就學生的問卷調查而言,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上學狀況,包括是否住校,上學的交通方式,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第三部分為冬季鞋履情況,包括鞋子的類型,新舊程度,價格以及數量;第四部分為冬季衣著情況,包括冬季穿衣的件數,是否有棉衣,所穿衣服是否能保暖,身上最保暖衣服的價格,以及增添衣服的需求等問題。
為了跟學生的調查問卷形成對照,我們也對一些家長做了結構式訪談。訪談內容既包括子女的衣著和鞋履狀況,還增加了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及對子女的經濟投入狀況。在校長的訪談中,內容主要包括學校的硬件與軟件方面的設施狀況、財政投入狀況、以及對資助的需求情況。
方法上,我們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定量研究層面,設計了學生問卷,以及針對學校校長和家長的結構式訪談問卷。考慮到學校地理分布的特殊性和調查團隊人力上的限制,抽樣上我們放棄了概率抽樣而采取了立意抽樣的方法。
我們依據學校類型(覆蓋完小和教學點)、地理分布、交通狀況以及調查人員人數,抽取了6 所農村小學中的197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定性研究層面,我們具體采用了非結構式訪談和民族志的方法。一方面,我們對典型學校及5個左右的典型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另一方面,我們圍繞調查主題,在當地市場做了衣服和鞋子價格的調查,并且在村莊中做了很多村民日常生活的參與式觀察。這些定性的調查對于我們的數據分析極為重要。
調查數據的分析
1、學生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
調查樣本中,傈僳族學生占絕大多數, 而漢族學生最少。其中,92.4% 的學生為傈僳族,5.1% 為怒族,1.0% 為漢族,1.5% 為白族。學生年級分布于二年級到六年級,平均年齡分布在9 歲到14 歲(見下表1):
從表1 的均值上看,二年級學生平均年齡為8.97 歲,說明他們的上學年齡普遍偏晚。從樣本標準差上看,高年級(四、五、六年級)的標準差明顯大于低年級(二、三年級),說明在高年級中,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差異較大。以六年級為例(標準差為1.12),其中,最小的學生11 歲,最大的學生則達到17 歲。數據表明,到了高年級, 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學習進度跟不上,出現留級現象。
學生家庭成員數平均為5.4,75.1% 的學生家庭成員數為4~6 個。學生父母的職業狀況以務農為主,占據92.8%;父母均為公職人員的占5.6%,只有父親是公職人員的占1.6%。在父母打工情況的調查中,66.3% 的學生的父母均在家務農,22.3% 的學生的父母中有一個在外打工,11.4% 的學生父母都在外打工。
2、學生的上學與鞋履狀況
調查樣本中,住校學生占57%,全部來自完小,教學點無住校生。住校學生休息時間比較靈活,有的上十天學放三天假,有的放半月假或月假。在上學方式中,走路上學的占95%,騎自行車和坐公交車的各占2.5%。在上學時長一項中,47%的學生上學時間超過1 個小時,17.1%的學生超過2 小時,13%的學生走路上學超過3 個小時。需要說明的是,因為計時工具的缺乏和時間概念的缺失,部分被調查小學生對時長缺乏概念。而典型特征是大大縮短了其走路時間,某班多位學生都自認為走路時長為半小時,而了解情況的班主任根據其居住村落判斷為3 小時甚至更長。
在過冬所穿鞋子類型中,赤腳占1%,拖鞋占了27.6%,運動鞋(或其他可保暖鞋類)占71.4%。在學校類型和鞋履類型上,可以發現:穿拖鞋學生主要集中在教學點。(見表2)
在鞋履類型與上學時長的關系上,我們也發現:赤腳走路上學的學生,上學所需時間確實相對短些,因為他們來自于教學點,家校距離較近;而穿運動鞋上學的學生,上學時間相對最長,說明家校距離最遠;在上學時長上,性別差異并不明顯(見圖1)。
圖1:性別、鞋履類型與平均上學時長
但是,從圖1 來看,即使是教學點,赤腳走路上學平均時約23 分鐘。這在我們看來已不可思議了,但在小孩子那里還屬能忍的范圍;超過45 分鐘時,他們才選擇穿拖鞋; 對他們來說,超過1 個小時的時候,運動鞋才成為他們的選擇。可見,運動鞋對他們是多么的珍貴,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學生不輕易穿。在冬季所穿鞋子的新舊程度(以購買時間衡量)一項中,約25.9% 的學生鞋子是最近一個月剛買的',49.7% 的學生買了才半年左右(見圖2)。
圖2:所穿鞋子的新舊程度
但是,這絕不表明學生特意追求時尚,經常買新鞋。要理解這一數據,我們必須聯系到當地市場背景。據此行的市場調查,二三十元的鞋子充斥市場,而這些價低的鞋子并非“物美”。有位班主任老師說,二十元的運動鞋在不總穿的情況下,都未必穿得過一個冬天,還不如十元錢的人拖鞋耐穿。另據云南省青基會理事長沈光鑫介紹,整個云南省邊遠地區等貧困鄉鎮,都是假貨泛濫。
也就說,鞋子之所以新,首先是因為鞋子本身質量差;再加之農村學生經常走山路,致使鞋子易磨損,不得不經常重復購買低價低質量的鞋。一位家住鄉鎮的家長在訪談中說,他只給孩子買50 元左右的運動鞋,因為25 元的運動鞋只能穿15 天,而50 元的能堅持5 個月。該學生家長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鄉鎮集市上買賣貨物,其清晰的數概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些家長的計算中,如果買不起更好的鞋,還不如穿拖鞋。
在鞋子價格的調查中,59.9% 的學生鞋子價格低于20 塊錢,30.2% 的學生鞋子價格在21-50 元之間,也就是說90.1% 的學生鞋子價格不到50 元。就此,還需要參考當地的物流背景:由于交通不便導致的物流成本增加,使得這里的物價水平幾乎與北京持平,部分商品價格甚至高于北京的同類商品。調查時某年輕老師腳穿一雙國內二線品牌運動鞋,花200 多元在縣城買的,而同樣品牌、鞋款在大城市的實際購買價格只需150 元。所以,不管真貨、假貨, 這里的價格都相對較高。近6 成的學生鞋子低于20 塊錢, 可以想象其耐穿性如何。
在鞋子數量方面,22% 的學生常年只有一雙拖鞋, 67% 的人除了拖鞋,只有一雙其他鞋子可換(通常是運動鞋,當地人叫常通鞋),而這雙鞋子大部分時間不輕易穿著,除非是上體育課,或者走較遠的山路,平常大部分時間還是拖鞋。而這兩部分人占到了樣本總數的近90%。所以,冬季穿拖鞋的學生真實比例要遠遠大于之前統計的27.6%。
3、學生衣著狀況及需求
在冬季所穿衣服件數的調查中,約62% 的學生所穿衣服不超過兩件(見圖3)。在福貢,由于海拔相對較高,溫差大并常有山風,冬天早晚氣溫常低于5 度。對于四處透風,沒有任何供暖設備的教室和宿舍來說,薄薄的兩件衣服顯然不足以保暖。而且,觀察中可以看出,學生們所穿衣服不僅少,且十分破舊,有的看起來幾個月沒換洗過了。據某教學點點長介紹,有些看上去不太合身的衣服是民政局聯系捐贈的二手衣物,這里的學生不挑穿,有衣服遮體就可以湊合過冬。
圖3:冬季所穿衣服件數
在是否有棉衣選項中,沒有棉衣的學生占57.6%,剩下的42.4% 的學生雖然有棉衣,但也顯得十分破舊。在冬天所穿的最好(最保暖的)衣服的價格調查中,價格低于30 元的占51.3%,30 至50 元之間的占35.4%。也就說,冬天學生身上所穿的最好衣服的價格低于50 元的占了86.7%;而價格超過100 元的只占2.1%。在冬天所穿衣服是否能保暖一項中,61%的學生不能保暖。在進一步問到冬天還需要增添什么衣服的題目中,12.1% 的學生需要保暖內衣,19.3% 學生需要棉衣,10.7% 的學生需要運動外套,57.9% 的學生以上都需要。
為了為此次調查留下照片記錄,每到一校我們都從多角度拍攝學生照片。面對鏡頭時學生們有時靦腆有時雀躍,回看自己的照片是最興奮的一刻。不過我們也發現,拍照時很多孩子面對鏡頭微笑前總要習慣性的吸一下鼻子,鏡頭拉近時,會清晰的看到不少學生人中處的清鼻涕痕跡,顯然,早晚的天寒、單薄的衣衫讓部分學生們引致感冒。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大山阻擋日照時間短,該地區冬季大部分時間溫度偏低,最低氣溫甚至低于零度,早上上學路上平均氣溫都不到10度,學生們穿著單薄的衣衫走在山間小路上。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4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于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占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geo2k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并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開展此項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調查地點:Xx小學。
調查對象:Xx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二、調查方法
Xx小學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現有6個班,185名學生。我們把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兩個段,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按時上學、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聽講答問情況,預習、復習、考試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外閱讀情況,講究學習衛生等顯性方面展開調查,其中低段涉及5個方面,高段涉及10個方面。
(一)、問卷調查法。這次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家長,共發出問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對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訪問調查法。對本校的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家長和30名學生進行訪問,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觀察調查法。通過對學生的在校聽課,作業等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按時上學及完成作業的占89.2%,考試不作弊的占96.2%,課前備齊學習用品的占90.2%,課堂上能書寫筆記的占84.3%,能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占總數的83.6%,綜合評價達到“較好”的占80%。從以上數據可以說明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較好的現實狀況也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對新課程目標的認識逐漸全面,能在教學工作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能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調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師所帶班級更加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當然,農村人的樸實,能吃苦耐勞也反映在學習習慣之中!
2、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調查設計的范圍列出幾個問題。
(1)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答問、記筆記的習慣還存在著問題。調查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為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有9%的學生經常不聽講。我們了解到,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占30%。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能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的約占37%,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發問,也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偶爾問答的占42%,從不問答的占21%,農村孩子學習不主動性,于此可見一斑,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養成。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并不令人滿意。能夠經常閱讀僅為32%,偶爾閱讀的占52%,而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占了16%。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各年級課外閱讀有量的要求,學校有5000冊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但由于農村家庭不具備促進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缺乏必要的輔導指導,學校沒有嚴格的量的要求,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必須加強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作業、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責任感。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人占72%,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的約6%。更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適當,做作業前并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復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不高。預習和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到六年級學生能自覺經常預習復習的僅占42%,有時進行預習復習的.也占42%,不預習復習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級有兩個班的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只有15%,“溫故而知新”,如此狀況實難如愿。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健康的用眼習慣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較少。
3、存在問題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例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學生中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就少。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對子女管教過嚴,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父母缺位導致行為習慣不良,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養在親戚朋友家里,在調查中發現有46名學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數占學生總數的近25%,這些學生中的76%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沒有培養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只教書不育人。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3)社會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學費用高、就業難使部分家長產生了畏難思想,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農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憑體力也能掙錢養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長輕視教育。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不能低估。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點建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有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但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培養,經過反復的、長期的訓練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里著手,關鍵是沒有一套學生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體系。學校明確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級進行實施。
2、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課堂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戰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3、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持。在習慣的養成中,特別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互訪。對有不良習慣學生的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結對子,教師將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及時通報給家長,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矯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能有一個好習慣真的讓人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通過點滴積累而形成的。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讓我們共同重視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
【農村小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2-04
關于農村小學調查報告03-10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2-04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2-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3-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1-27
農村現狀農村現狀調查報告02-28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精選10篇)06-25
關于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