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13 13:47:06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

  日前,經我們人事局等多家單位調查核實,現出具調查報告如下: 至09年8月6日,我市有7029名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在這些人員中,歷年剩余的2100名,其中本科生800多名,專科生1200多名。今年新接收4929名,其中碩士30人、本科2196人、大專1980人、高職生723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因受編制、人員計劃、財政收入的限制,每年接收畢業生人數有限;據教育部門統計,全市小學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6,中學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6.4和甘政辦發20xx04號文件規定的1:19、1:18相比較低,即現有的教職工人數已經富裕,已經無法吸納多的畢業生;

  二是國營企業改制,現有的變更身份的職工無法再就業,更談不上吸收畢業生就業;

  三是我市社會吸納人員的能力相對薄弱,因為農村富裕勞動力,私營、民營、個體企業喜歡用相對素質低的人員,工資低,也不談福利、醫療保險、養老金等的保障;大學生在這里不受青睞。

  四是付出大學高昂的學雜費、生活費等代價造就了高成本的勞動力,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認為只有成為正式、穩定的單位工作人員才稱得上是就業,是很難有低調的態度面對崗位少,工資低或者無業就的現實。說起對就業概念的認識時拿著資料到人事局報到的學計算機專業的小王說“四年幾乎花的家里經濟崩潰,出來沒有去處,誰能有平常心!”。領孩子報名的李先生激動地說“誰都知道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普通勞動力是大學生的程度,用不了就不要招。”

  五是教育體制改革,自1999年開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后,回我市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擴大大學生就業的對策思考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也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但隨著高校擴招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峰期的到來,全社會就業觀念調整過程滯后,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企業就業縮小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壓力。因此,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做一些更加切實的工作,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任重而道遠。

  (一)加大政府對招生的調控,完善政府對大學生就業的服務。

  政府強化政策導向,從招生源頭上加強宏觀調控力度。每年招生計劃的審批,應從總量上考慮各專業、各層次的結構比例,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做出科學的預測,根據各專業就業率情況來做出適當的調整,對于需求一般、就業率低的專業應從招生總量上適當減少或停招。對于需求旺盛、就業率高的專業應從招生總量上增加。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職能,完善就業市場體制,規范市場就業秩序,構建就業信息傳播平臺,實現全國就業供求信息共享,為大學畢業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大學生在求學以及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完善大學生到基層、到企業、到邊遠地區就業的晉升及進出機制等各項政策,通過政策引導畢業生,在這些能夠擴大就業的領域里更好地就業,解決大學生的后顧之憂。

  (二)切實轉變社會觀念,適應社會需求,搞好社會服務。

  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于人們頭腦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樹立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要知道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初中學歷當總工程師也不是不能。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如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

  (三)深化市場配置,促進畢業生自主擇業。

  在加強政府調控的同時,注重發揮市場配置畢業生資源的作用進一步健全人才市場運營機制,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在畢業生注冊報到高峰期,通過人才市場舉辦人才交流洽談會,邀請市內外有關企業參加,為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促進畢業生自主擇業、自主就業。近年來,我市通過市場配置而實現就業的畢業生達到2847人。

  (四)大學生積極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積極轉變就業觀念

  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家現行的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正確認識求職中的“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的正常規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轉變傳統的就業觀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就業觀。正確估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要從自身情況出發,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客觀的看待自己,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工作,摒棄從眾、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到基層和艱 苦的地方去工作。促進大學生及其家長擇業觀念的轉變,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到基層、一線干事創業,尋找解決生存問題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結合點。

  2、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是在就業日趨競爭激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徑。必須全面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能單純以書本知識為主,而要在成長過程中融入更多社會的東西,提高自身的素質。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好書本外,還要積極地參加學校和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加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時要努力利用各種條件來自覺培養自己的自主創業意識,這樣既能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創造有利條件,而且還有會為其他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在讀書期間更多地與社會接觸、實踐來積極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讓自己在畢業時順利完成由大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

  (五)基層是畢業生就業的大空間,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大量的教師、醫護人員和農業科技人才,對農村實施公益性崗位計劃,全方位拓寬農村就業的空間。

  總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個不爭的社會問題,作為畢業生,只要能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狀況并理性地做出擇業意向,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身的素質,以充分適應社會,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是可以實現的。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2

  內容摘要:

  畢業大學生逐年增多,面對各種畢業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擇業方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眾所周知,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原有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統包統分”,“包當干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逐漸被“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新的就業制度所取代。同時,面對著國家大規模的高校擴招政策和每年龐大的高校求職大軍,各高校畢業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心理壓力,在求職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了種種消極心態。作為大三的學生,一年后就要面對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有利于幫助我們緩解壓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壓力

  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這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別。學歷。專業。所在年級。就業水平。就業還是創業。工資水平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是否繼續深造。就業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擔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調查問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網絡收集為主。資料收集時間為一個月。后續工作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分析,主要因素歸集,調查造成因素的原因,總結所分析的內容,收集各種解決心理問題的建議,總結收集到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三)調查數據分析:

  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占46.2%,女同學占53.8%。說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學歷:本科生占73.8%,專科生占26.2%,調查的學生當中本科生較多,而我們目前所讀的是本科,此數據說明后續數據的分析比較接近我們的狀況。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說明后續數據有可取性。

  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外語占6.2%,電子占9.2%,化藥占6.2%,計算機占7。7%,會計占10.8%,金融占9.2%,其它專業占50.8%,說明調查的大學生中所讀的專業種類繁多。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后就業的占83.1%,選擇畢業后創業的占16.9%,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就業,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選擇就業的大學生大多都因為創業有一定風險且需要資金而選擇就業,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則大多都有資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創業的風險并相信創業能帶來就業機會而選擇創業。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后就業的占83.1%,選擇考研的占7.7%,選擇出國留學的占9.2%,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都選擇畢業后就業。另外一部分選擇考研的學生,大部分都覺得讀完研究生后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且愿意多讀幾年書;一部分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則大部分家里比較富裕,有足夠的資金供其出國留學,且普遍認為出國留學歸國后會比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后留在畢業城市工作的占61.5%,選擇畢業后回家鄉城市工作的占38.5%,說明大部分同學都打算留在畢業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覺得在畢業城市找工作較容易,在畢業城市工作比較有發展潛力,家鄉城市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認為沒有一番作為就回家鄉很沒出息。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資水平要求:1000——xx元的占26.2%,——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說明大部分學生都認為——3000元比較適合,主要原因有: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認為不能勝任很高收入的職位;工資太低的會覺得自己跟沒讀過大學的人待遇一樣等。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比較保守,但又不會太低,足夠解決日常用度的工資水平。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3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復雜,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的應屆畢業生,采取問卷抽樣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136份。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希望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愿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愿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他們認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去。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去。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雖然也愿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強調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沖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于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特征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于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望。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決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遇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合理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準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矛盾和沖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了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采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咨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4

  今年武漢地區30萬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他們每月的起薪是多少呢?昨日,中國高校就業聯盟網和武漢洪山大學生就業市場發布調查結果顯示:金融、房地產、IT三個行業起薪位列前三名,分別是5500元、4800元、4000元。而按照學歷層次劃分,博士以7325元起薪位列榜首,專科生起薪墊底。

  去年,武漢洪山大學生就業市場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招聘會,有按學歷層次劃分,有按行業劃分,在現場調查及中國高校就業聯盟網上調查結果來看,決定起薪的因素有很多,學歷、就業城市、行業均是其影響因素。此次調查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企業,其中包括武漢市企業57家。數據顯示,20xx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專科生2600元,本科生3100元,碩士4000元,博士生起薪地區差異性較大,一線城市超過8000元,二線城市平均6000元左右。從近三年起薪統計對比來看,各學歷起薪增長情況各有不同(見表格)。

  對于學歷越高起薪越高,不少大學生表示認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陳濤告訴記者,高學歷意味著付出更多,理應得到更多的回報,所以越來越多的本科生試圖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就業層次。

  除了專科生起薪逐年增加外,去年本科、碩士、博士的起薪較前年均有所回落。武漢紡織大學招就處負責人分析,這種回落與近年宏觀經濟形勢有一定關系。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大量高校人才涌入社會,加上近幾年來海歸人才涌入國內,大學畢業生人才市場呈現高學歷、低年齡、高成本的現狀。與之相反,普工、技工和藍領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使得藍領階層薪水逐漸超過大學畢業生。

  各學歷起薪差距縮小

  “學歷不再是企業定論起薪的唯一標準。”武漢洪山大學生就業市場負責人聞霄表示,雖然表面上各學歷層次的起薪有所差別,但這種差距變得越來越小,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能力才是獲得報酬的考核依據。

  在行業起薪調查中,金融、房地產和互聯網/軟件行業占領前三甲,而物流、服裝紡織、零售百貨薪資水平相對較低。武漢一家企業負責人張先生表示,本科以上學歷仍十分有優勢,只要適度調整就業期望和心態,關注崗位所需技能和實操性,應聘成功率將會更高。

  聞霄表示,在調查的學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表示,比起福利待遇、工作環境,他們更看重公司是否提供良好的個人發展空間,是否能提供展現自我價值的實踐平臺。不少用人單位也表示,對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不要過多地看重職位的晉升和薪資的回報,薪資是個人能力和價值的綜合體現,不妨先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專業優勢所在,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進入核心崗位后,對于薪資的漲幅企業不會吝嗇。

  “休學創業還要考慮相關保障問題?”北京大學休學創業者王沖很吃驚。他是在政策出臺之前辦理休學創業的,學校的政策非常寬松,他辦理手續很順利。

  距離教育部發布“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的規定已經一個月了,他的這種心態代表了大部分受訪創業者的想法:生病?意外?發生了再說吧,要緊的是抓住時機全身心地實現創業夢想。因此,學生身份和創業狀態的矛盾可能造成的醫療保障、學籍存放、復學年限問題,并不受創業者重視。

  學生想不到,老師呢?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多所高校學生處、就業中心了解到,現在學校還未出臺細則,目前申請者只能按照休學的統一政策辦理,部分休學創業者建議學校能夠延長休學年限。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家華稱,“允許休學創業”不是一紙文件能解決的,從政策出臺到落實實施細則還需要很長時間,可學生、學校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實際問題,政府應當加強配套研究,出臺相應細則,讓政策具有連貫性并明晰化,才能讓休學創業者無后顧之憂。

  身份尷尬靠哪邊

  曾在一所著名高校負責創業學生的張老師(化名)曾遇到一名休學創業學生找他幫忙,這名學生加入創業公司后,因學生身份而不能獲得正式的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障。當時,他建議先辦一份商業保險,過幾年再想別的辦法。

  的確,學生身份和正式工作者在醫保、社保方面享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休學創業者的雙重身份會帶來很多模糊的問題。

  記者查閱相關法規發現:在校大學生不需要繳納社會保險,而當大學生取得畢業證以后,即具備了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其與工作單位之間的關系變為勞動關系,單位應當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社會保險繳納年限與公民的各項權益息息相關,例如與北京創業者生活狀況息息相關的有是否具備資格買車、買房等。

  “休學創業不同于退學創業。”張老師說,“退學后創業者可以以正式工作者的身份,獲得相關保障,簽署勞動合同。休學創業者卻很難定義自己的勞動,只能以實習、兼職的身份來簽署合同、獲得保障。”

  他更擔心未來:如果休學創業的學生以后進入體制內工作,那么這幾年的創業能算工齡嗎?休學久了,知識性的證明、檔案、戶口誰來保管,怎么提取?

  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稱:“大學生在校時享有的社會保障包括公費醫療,也可以選擇加入居民醫療保險,進入社會創辦公司還可以辦理職工醫療保險。休學創業大學生身份很特殊,具體怎么處理,靠哪邊,國家并沒有明確規定,只有指導性的意見,主要看高校所在地的具體規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保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還在探索階段,各地的情況不同,還不是很成熟,休學創業者的特殊情況還未研究。”

  “都是青年人,不大可能生病的。”王沖很樂觀,表示醫保“真心沒考慮過”,也并不清楚相關細則。

  李家華則覺得,創業的學生年輕又生機勃勃,總覺得很多問題離自己太遠了,創業伊始也不會意識到給自己保障的重要。但正如交通法規一樣,不能等問題出現了再制定細則,應當提前明確很多細則。

  記者了解到,多所高校目前的處理辦法是將休學創業者等同于其他休學者,學籍保留,享受公費醫療。按照《公費醫療管理辦法》規定,國家正式核準設置的普通高等學校(不含軍事院校)計劃內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研究生(不含委托培養、自費、干部專修科學生)和經批準因病休學一年保留學籍的學生享受公費醫療。

  李家華認為,不應當把休學創業和休學等同于一類。“因病休學是被動行為,休學創業是主動行為,出臺允許休學創業的政策帶有國家導向,應當制定更符合創業者特性的內容。”

  北京工商大學團委書記呂良稱,目前學校還未制定出相關細則。他介紹,一般教育部出臺的政策需要各地教委出臺細則,然后學校再根據本校情況制定細則,這有一個過程。

  目前,比較明晰的規定是北京市教委20xx年12月31日發布的《關于支持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實施細則》,高校在校學生可以休學創辦科技型企業,各高校根據本校實際,明確休學時間及具體辦法,并為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學業支持。例如,可將創業時間視為參加實踐教育的時間,并計入相關實踐學分;創業取得的成效或成果,可以與畢業設計或論文有機結合等。

  對于更多更細節的問題,受訪的高校相關工作人員則無奈表示,“我們也不知道,還在等通知”。

  好政策亟須好細則

  “產品用戶今年將超千萬,那時候我肯定比現在更忙碌,屆時已經休學兩年的我無法保證能準時復學,難道必須放棄學業嗎?”休學創業者、“戀愛筆記”CEO付小龍問。

  這也是王沖的疑惑。過些年,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他還可以回到學校修完學業拿到畢業證。但教育部規定,大學本科在校期間不得超過6年,即“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休學上限為兩年。

  他們的疑惑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難以得到回應。這并不是好政策得不到好落實的孤例。

  20xx年,《公司法》大修,允許大學生零資本注冊公司。李家華曾向一家工商局的工作人員詢問辦理情況,工作人員告訴他操作不了,因為還沒有出臺實施細則,“政策是一級管一級,他們也沒辦法”。

  李家華覺得,休學創業好政策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休學創業者處在身份交界的地方,不知道誰能證明自己;另一方面,這是教育部出臺的規定,但是創業者在創業中還會遇到需要工商、稅務等其他部門幫助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理解。

  “我們希望國家層面給出明確可操作的法律法規,讓整個系統一起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努力。”為創業學生辦理各項業務數年的張老師誠懇地說。

  該制定哪些細則?李家華認為應當有以下四個方面:程序清晰,學生向哪個部門申請,誰來判斷學生是否具備休學創業的資格;休學年限為多久,是否要保留學籍、戶口等;休學期間發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應該怎么處理,例如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休學創業后,創業者復學和放棄學業的情況分別應當怎么處理。

  “這不是一個文件能夠解決的,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應當給予他們不一樣的政策。”針對目前休學創業政策的落實狀況,這位創業領域的學術專家和廣受學生歡迎的院長建議應該兩條路應同時進行。一邊,政府層面應組織專家調研,更科學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另一邊,休學創業的落實政策不具有普遍性,學校應當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出臺細則,“千萬不能等”。

  目前政府和社會比較重視殘疾人群體的特殊性,重視經濟方面的幫扶。但是忽視了他們作為社會公民應該享受的平等公民權利,忽視了他們同健全人一樣享受受教育和就業的權利。為此建議:

  一、國家應該從頂層設計角度,加強對殘疾人事業立法,保障殘疾人在教育、就業以及生活等各方面公平全面發展。

  二、殘疾人優秀運動員的上學、就業、退役安置等應該參照健全人優秀運動員的政策執行,保障他們享受健全人一樣的待遇。

  三、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首先應下大力氣解決普及殘疾人義務教育的相關問題,包括入學率、義務教育階段教材和學習內容。保障殘疾人與健全人享受同等教育。同時,應重視殘疾人的升學和職業教育問題。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從殘疾人教育的現狀和長遠發展,優化特殊教育布局,構建特殊教育三級平臺,從根本上為殘疾人的接受各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應以目前的聾障教育為主逐步過渡到智障、孤獨癥和多重殘疾等少年學前康復教育;二是地市級特殊教育學校主要負責聽力語言殘疾、視力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三是省級特殊教育學校主要負責高中及以上教育和職業教育。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5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有關20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情況的調查報告。

  數據顯示,20xx年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平均月薪為4014元,較去年下降751元。

  據了解,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為中國高校20xx年應屆畢業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及博士等,最終收回有效樣本93420份。

  該調查得出的數據顯示,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實際簽約平均月薪為4014元。

  從不同性別來看,男生的實際簽約月薪高于女生,其中男生為4374元,女生為3624元;從不同專業來看,法學、工學、醫學的畢業生實際簽約月薪較高,平均值分別是5545元、4512元、4500元,同去年相比,平均實際簽約月薪均有所下降。教育學、農學的畢業生實際簽約月薪偏低,分別為3258元和3184元。

  調查顯示,縱觀20xx年至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月薪及實際簽約月薪均有所下降。具體來看,相較20xx年,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月薪僅降低110元,而實際簽約月薪較去年降幅達到751元。

  那么,哪些行業的平均月薪較高?該調查也指出,平均月薪最高的為“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應屆生實際簽約月薪為4867元,同比去年下降826元;其次,是“金融業”和“交通/運輸/物流/倉儲”行業,平均簽約月薪分別是4692元和4457元。

  此外,農林牧漁和服務業是應屆畢業生簽約實際行業中薪資水平較低的行業,月薪分別為3347元和3115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調查還顯示,20xx年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月薪大于等于期望月薪的僅占24.2%,實際小于期望的占75.8%。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6

  為全面了解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于9月至11月對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后找什么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占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于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占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煉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么?”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7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

  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么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暑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于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愿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制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制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于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于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系現實情況分析出由于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于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愿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于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二、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后擇業而先就業后擇業的話,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里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三、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么培養大學生以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種基于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8

  自奧地利配合歐盟波隆納進程,將國內文憑學位(Diplom,奧地利傳統大學學制,修業年限約6年,修畢后可相當碩士學位)改為臺灣所熟悉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后,奧國社會普遍認為「學士」畢業生在社會難具競爭力。

  但根據維也納大學針對20xx至20xx年間的3萬900名畢業生發展調查結果,學士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另外,85%的學生在畢業后2年內,也會選擇繼續修讀碩士學位。

  維也納大學副校長Christa Schnabl表示,該校學士畢業生平均在畢業后2.5個月內找到第一份工作,雖然目前就業市場不被看好,但該校學生一畢業即找到工作的比例提高了26%,因為此類學生10個有8個在讀書時即開始工作。整體來看,75%的學生在畢業后半年左右找到工作,另外25%尚未就業的學生,則可能因為在海外進行論文寫作、等待實習機會或是失業中。

  在所有科系的畢業生中,(經濟)資訊系與氣象學系畢業生的求職時間最短,通常在畢業后一個月內即找到工作;數學系、統計系、企管系、歷史系、教育與護理系畢業生,則需1至2個月的求職時間。

  在畢業后,約有3分之2的學生走向雇傭關係,相關人數并在3年后提升至88%;另外則約有5.1%的畢業生自行創業、6.6%選擇擔任自由工作者或其他「非典型」雇員。維也納大學學生畢業3年后有20%的人選擇進入公家機關工作,12%的人進入大學工作。

  該校畢業生薪資因畢業科系不同而有所差異。平均畢業生稅前薪資為1,800歐元(含法律系、教育系實習生薪資),3年后提高為2,400歐元,5年后則提高為2,700歐元(不含兼職收入)。另一方面,女性畢業生的收入有偏低趨勢,13%的女性畢業生薪資在就業3年后仍比修讀相同學系的男性畢業生低。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學士畢業生起薪約為1,600歐元,傳統文憑學位畢業生起薪則為1,700歐元,碩士畢業生為2,100歐元,博士畢業生則為2,800歐元,從碩士畢業生收入比傳統文憑學位畢業生較高來看,波隆納進程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新制改革已逐漸被奧地利社會所接受,并有其效用。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奧地利確定將德文能力列為小學入學條件 20xx年06月01日 09時訊

  為了確定移民子女可及早融入奧地利社會,奧地利聯邦教育、藝術暨文化部(Bundesministerium fur Unterricht, Kunst und Kultur, BMUKK,主管奧地利中小學及專科以下技職教育,后簡稱教育部)部長Claudia Schmied與內政部移民融合國務秘書(職責為協助內政部長處理政務,位階等同于國內部會之政務次長)Sebastian Kurz經過多次討論后,終于在5月下旬達成共識。

  K國務秘書原要求無法跟上課程的學生強制進入學前學校就讀,但教育部S部長認為如此將形成「放牛班」效果,讓孩子被貼上標籤。幾經討論后,雙方決定由各校校長自行決定學生應否進入學前學校就讀,或可在一般班級接受語言輔導課程即可。目前雙方提出政策原則如下:1. 日后德語能力將成為國小入學資格審查依據。2. 為確實了解孩童德語能力,幼稚園與小學間應加強訊息交換。3. 校長可決定語言促進方案的推行方式,如果校內僅有少數學生有語言能力問題,則可直接進入一般班級就讀;在其他情況,孩子應先進入學前班就讀(主要受影響地區:維也納)。4. 在學期間轉入奧地利就讀的7,000名學生,可以獲得密集語言輔導。5. 自20xx/2014學年開始,在試辦地區會嘗試使用其他語言輔導學童學習德語,如果成效頗佳,則將考慮修法納入體制。

  美國一直是世界的熱點留學國家。美國科技、經濟、金融、教育發達,生活質量較高。美國現有各類高等院校近4000所,擁有眾多世界知名高校,教育資源豐富,很多大學提供豐厚的獎學金。

  美國引領著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時下最熱的產品及網站iPhone、iPad、Google、微博均發源于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國家,美國已經成為高科技及服務業的創新源頭,不少學生都向往通過美國的教育能吸收到美國的創新思維,學習美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為自己今后的職業選擇上增加砝碼。同時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對留學生畢業工作有較寬的政策,國際學生畢業后可以申請一年的實習(OPT),獲得海外工作機會及經驗。

  20xx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表示,美國將接受更多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至此赴美留學簽證的通過率逐年放寬。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赴美留學。

  20xx年赴美的中國留學生增長近30%,達到13萬人, 20xx年的增長率是22%,達到15.8萬人,預計20xx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會增加25%,總人數將會達到20萬,留學人數每年都在創出新高。

  在20x年之前,中國學生出國主要是去讀研究生,本科比例比較小;目前在美讀本科的學生已經超越研究生群體成為主流,數據顯示去年去美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增加43%。在中國高考也不再是高中生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重金支持孩子放棄高考出國留學,據人民網報道,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超過50%的90后學生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會選擇出國留學。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xx年高考全國棄考人數達84萬;而20xx年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的比例達21.1%。美國留學推薦閱讀: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即將步入電腦化美國院校科學家接受中國賄賂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9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海內各所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基于此,為了正確掌握大學生創業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xx大學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為建設立異型國家培養和貯備大學生立異創業人才”和xx市建設立異型城市的號召,將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關于探究“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查。xx學子對于創業持怎樣的立場?又有多少人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創業?創業過程中碰到了怎樣的難題?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何種支持?帶著這些疑問,調查職員展開了此次調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現狀

  1、概念: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立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現狀:從xx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很多地方政府接踵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社會熱門話題。跟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數目所占的比重則更大。大學生創業意向與社會環境、學校氛圍息息相關,也與自身的創業意識密不可分。

  二、研究目標(核心題目)

  此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的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研及訪談,旨在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需求狀況,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響應我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要求,并由學校相關部分依此來制定支持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軌制以積極引導山大科技園威海分區所屬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調查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方法的制定。為了確保資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調查職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的對象為我校12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教授教養部xx級—XX級在校本科生和XX級、XX級研究生。

  調研采取系統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分配問卷。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專業,在選定的專業中隨機選擇班級,并且使男女人數比例為1:1,保證了調研的科學性。

  四、問卷基本情況

  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情況,共打印650份問卷,實際發放634份,實際收回614。其中,商學院發放 189 份問卷,實際收回187份問卷,缺失2份,廢掉6份;法學院發放49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5份;新聞傳播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48份問卷,缺失3份;翻譯學院發放33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3份;韓國學院發放31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1份;藝術學院發放26份問卷,實際收回26份問卷,缺失0份;數學與統計學院發放44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0份,廢掉9份;空間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發放45份問卷,實際收回43份問卷,缺失2份;海洋學院發放52份問卷,實際收回50份問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學院發放41份問卷,實際收回41份問卷,缺失0份;機電工程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51份問卷,缺失0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放19份問卷,實際收回19份問卷,缺失0份;馬克思主義教授教養部發放1 份,實際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兩份。

  第二部門 本次調研需要顯示的幾個核心題目

  一、描述現象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了解,他們的創業意向,以及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是已經開始創業,仍是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

  2、性別與創業意向之間的聯系。

  3、不同學院、不同專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

  二、總結題目

  我校學生對創業的立場。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0

  近年,大學生基層就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并且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國家也一貫倡導大學生到基層去就業。為了深入了解山東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基本情況,以便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提供依據,山東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于20xx年5月開展了本次調查活動。調查活動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分兩種,分別針對學院和學生。本次調查得到了各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學生的熱情配合,我們將調查情況分別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結果匯總如下:

  一、學院調查結果分析

  學院層面的問卷調查覆蓋全校的29個學院,《山東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學院)》由各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填寫,共收回有效問卷29份,回收率為100%。

  山東大學自合校后,20xx--20xx年,我校共有968名畢業生面向基層單位就業,其中,20xx年120人,20xx年172人,20xx年222人,20xx年232人,20xx年222人;博士23人,碩士174人,本科生771人;面向基層就業的學生主要分布在外語、法學、機械、文學、環境、能動、化學等學院,其余學院相對較少。

  調查顯示,對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各個學院的認識是比較一致的,普遍認為這是今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可以使畢業生在基層工作中鍛煉成才,更好地為國家社會服務。

  在具體的工作中,有的學院持積極響應的態度,有的學院存在顧慮,擔心就業質量不高,會影響專業的發展。從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可能會遇到的阻力從大到小依次為:生活條件差,風俗習慣難以適應;前途不明朗,擔心政策有變化;工作條件艱苦,難以發揮自身能力;家人不理解,親戚朋友反對等。

  各個學院對學校開展到基層就業宣傳教育活動也提出了許多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入學教育開始將基層就業教育融入學生就業教育整體規劃中,對于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2、邀請正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與在校生進行經驗交流。

  3、利用校區內的宣傳欄、櫥窗進行政策宣傳,使學生較早獲得相關信息,樹立基層就業的意識。

  4、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倡導奉獻精神,鼓勵先進,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5、為畢業生提供相關信息,加強對于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的指導,提供基層就業的相關知識和服務。

  6、為基層就業的學生提供相應的鍛煉機會,并相應提供一些外部優惠條件。

  7、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正確面對現狀,教育學生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了解基層對人才的需要,明確基層就業同樣可以發揮才干、建功立業。

  二、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針對學生的調查,我們選取了法學院、管理學院、機械學院、文學院、信息學院等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學院,由各學院組織學生填寫,共收回有效問卷1000份,各學院的分布情況見表一。

  調查顯示,在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有:基層就業政策落實不到位(34%);渠道不暢通(23.3%);用工不規范(18.8%);對基層就業的認識存在誤區(17.8%)等等。

  三、小結

  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基層就業正逐步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針對問卷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提高認識,強化服務意識,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內的網站、宣傳欄、櫥窗等各種渠道對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進行政策宣傳,使廣大學生了解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義和國家相應的優惠政策,轉變對基層就業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對基層單位的宣傳,幫助學生了解基層對人才的需要,認識到基層崗位是青年學生鍛煉成才、建功立業的沃土,從而增強畢業生投身基層,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同時應當服務上狠下功夫,未到基層的學生的排憂解難,盡可能的提供便利。

  1、積極開拓市場,努力為企業和畢業生搭建形式多樣的平臺,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尤其注意基層就業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工作。

  2、爭取做面向基層就業學生的堅強后盾,做好他們的檔案、戶口和組織關系的管理和遷移轉遞工作。落實各項政策,以免除其后顧之憂。同時建立和暢通他們與學校的聯系,做好跟蹤服務,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積極進行宣傳,樹立先進典型。

  3、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拓展第二課堂等多種形式,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教育和創業能力進行培訓,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項目、咨詢等信息服務,建構引導和鼓勵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長效機制。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西部和基層就業,利國利黨利民,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著眼于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和西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節畢業生人才資源的基礎上,切實做好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西部和基層就業工作。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1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面對最多的應該是“就業、擇業與創業”這一系列的詞匯,然而對初次接觸這些的大學生來說或多或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如今激烈的就業形勢,隨之而來所產生的是大學生不同的就業心理。

  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重要來源,其發展狀況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潛在的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然而,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以大學畢業生為代表的當代青年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而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更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承受著就業方面的巨大壓力,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壓力的主要誘因。由于大學畢業生自身的期望值和就業市場存在著較大差距、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用人單位過分追求高學歷要求過于苛刻、教育體制和學校方面的問題,當然還有大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問題,使得大學畢業生在這時期承受著就業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還面臨著學校學業方面的壓力。此時他們面臨著畢業論文或論文答辯、畢業考試、考研等問題。在這種種壓力之下,大學畢業生的心理和行為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據國內有關文獻報道,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不是最多,確是最重,因而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而這其中,就業心理更值得高度關注。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往往并不是由單一的因素引起的,它是受個體自身及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所有這些因素中,壓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就業在壓力這一重要因素中又首當其沖。然而20xx年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以20xx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產為標志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虛擬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實體經濟。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中國,雖然保持經濟穩定的基本面,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經濟低迷、出口下降、需求不振、價格跳水、經營困難……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寒冬”正呼嘯而來。

  金融海嘯的危害才剛剛開始,大學生成為就業市場上最直接受害者.....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相當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繼續留在學校深造或然而更多不怕“冷”的應屆畢業生則繼續在求職“戰”場上,尋求著自己未知的求職之路。

  在這次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原本就已愈發嚴峻的就業壓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更造成了大學畢業生不同的心理影響。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有些同學可能還具有一些其它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因此,如何改善和引導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一

  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然而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凸顯并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1)就業心理壓力增大,情緒普遍有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金融危機的出現無疑是雪上加霜。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擇、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沖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于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于城市學生。

  焦慮則是由于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因自卑、自負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

  求職失敗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是由心理沖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種復雜情緒的反應。焦慮在則有是主要表現為:大學畢業生既希望謀求到理想職業,但又擔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擇業上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而對擇業準備感到無所適從;害怕被用人單位拒絕以至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付諸東流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畢業生容易出現的問題。

  而“80后”大學生對風浪和挫折體驗相對較少,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很不穩定,大多數畢業生都處于一種煩躁狀態中。平時很多學生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郁悶。其實,在心理學上,郁悶是焦慮的代名詞。在就業的初期階段,

  畢業生最突出的問題是目標焦慮,即現實能否達到心理預期值。受金融危機襲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本對自己比較有信心的同學也開始擔憂起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金融危機前15%的畢業生都對自己的就業很樂觀很有信心,60%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比較樂觀、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機后亮相數字分別下降到6%和27%,而越來越迷茫的人則由13%上升到44%。

  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像金融業等。受這次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金融行業,以美國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開始了裁員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無法比擬的行業優越感,在中國,從業中的部分金融精英們正在選擇抽身,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為其他工作顯得更加有利可圖。原本很牛氣的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們現在也擔憂起自己的前途來了。

  (2) 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向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并一廂情愿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可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當發現現實

  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并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并可能導致擇業行為的偏差。

  (3)就業心理期望明顯降低

  在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下,大學生對就業的心理期望也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對就業起點工資的要求、在求職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因素、對基層工作的態度、工作是否專業對口、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降低。例如,畢業生在起點工資方面普遍降低了500到1000元的要求。而對基層工作以前沒有考慮過現在開始考慮的人占8%,連同一直在考慮的共占19%近20%,一改以往基層工作“冷門”的情況。另有9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只要跟專業有關聯即可,不需要專業絕對對口。金融危機前43%的畢業生對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有具體要求,而金融危機后這一數字下降到29%。而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沒有特別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4)自負心理相對減弱

  所謂自負心理是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部分大學畢業生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思想不夠解放,認為考上大學就等于跳出“龍(農)門”,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畢業時即脫離“苦海”,理應得到豐厚回報的職業。特別是一些家庭環境不錯、社交能力強、參加社會活動較多、接觸面較廣的學生以及熱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優秀大學畢業生,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種優越感,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自視清高,在求職擇業時好高鶩遠,結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

  去良好的就業機會。金融危機影響下,即使再優秀也要冷靜地想一想。很多很優秀的同學在被問到關于是否創業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態度都很謹慎,“現在找工作都這么難,開公司又談何容易”。原本有創業計劃的同學也發現創業并不是一腔熱情就可以,“現在市場不景氣,還是先找份工作積累些經驗,等經濟復蘇了再考慮創業”。

  實事求是地說,大學生找個工作并不難,難的是找一個理想的工作。作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必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也沒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縮不前或自暴自棄。

  個人觀點:

  制定一個長達十年的人生發展規劃。從第一次就業開始到后面10年如何發展,都要有一個計劃。制定職業生涯計劃不宜過于短暫,也不宜太長。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應考慮“三性”:對職業的適合性、對個人的興趣性、對社會的現實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認為可以做的事情,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確的人生發展規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應該根據自己所學知識以及感興趣的方向,找準自己心儀的工作或發展方向。要明白你適合做什么,你能為社會奉獻什么。以平和的心態合理定位,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此,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就業路上的曲折,多些順暢。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2

  為了解西鄉塘區高校教師對汽車的需求狀況及消費特征,探索老師對汽車在價位、品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期獲得有關數據信息,為4S店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特進行此次調查。本次調查由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汽服1001班陳源組小分隊承擔,調查時間是20xx年5月7日至11日,調查方式為入戶(辦公室)問卷訪問和去汽車4S店進行專訪,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為80名高校教師,訪談對象為4家汽車4S經營店銷售顧問。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后,本調研小組將調查內容予以總結,其調查報告如下:

  一、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一) 樣品基本情況。本次調查主要是廣西大學、民族大學、經干院、農職院這4個高校各

  級各系辦公室教師,發放問卷80份,收回80份,其中有效問卷78份。在有效樣本中,男性教師為43人,占總數的55.13%,女性教師為35,占總數的44.87%。其中45人是已婚,占57.69%,33人末婚,占42.31%。

  (二) 個人收入情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的年收入是在5萬~7萬之間,從南

  寧市總的消費水平來看已經算是中等偏小康的了,樣本中只有12.82%的教師年收入是在3萬以下的,這足以說明高校教師的消費水平還是不錯的,汽車經銷商應當重視這一消費群體。

  二、 專門調查部分

  (一) 以下內容都可以結合樣本的屬性進行分析如:不同的婚姻狀況、收入、性別、文化程

  度等 ,同時也可以根據其中的幾項進行多元對應分析。 1、 高校教師的年收入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年收入主要集中在3萬至10萬之間,其約占總樣本容量的76.92%。雖說收入不是很高,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由于教師的收入比較穩定,再加上各種獎金、財政補貼,以及汽車經銷商對高校教師購車采取的一些優惠政策,因此高校教師對于汽車還是相當有購買力的。

  2、 在近期1~2年高校教師是否有換/購車意向的情況

  從圖中看到,在樣本容量為

  78個教師的調查中,有意換購車的就占了一半多,足有66.7%,這說明了高校教師會基于種種原因想要換/購汽車。

  3、 高校教師的`品牌購車意向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選擇的是品牌是國產民族或者國產歐美合資的。選擇這兩個品牌的占了

  69.24%。

  4、 高校教師對于汽車的個性需求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師購買汽車最主要看重的是安全性與經濟性,其占了總量的66.67%。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知識豐富的人群,教師在購車時擁有更多主見與理性,特別注重愛車的實用性與便利性,對于外觀大氣、技術先進、使用安全的車型尤為青睞,而且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教師對愛車的選擇標準也大不同。

  5、 高校教師購車動因情況

  從圖中看出高校教師購車的主要動因是出于實際的需要,比如交通需要。高校教職工購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方便上下班,。由于大學城離南寧市區較遠,并且大學城內目前缺乏教職工宿舍,各高校教師的工作時間、地點又不穩定,在上下班途中均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大大影響工作效率。多數教師反映,有了自己的車之后,節省了大量時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6、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多數教師購車時所選擇的顏色是紅色與黑色,選這兩種顏色的教師占了總量的54.1%,最少的是墨綠色。原因這兩種顏色除了好看,耐臟之外,還能襯托出駕駛員的氣質。

  7、 高校教師對汽車的期望價位

  從圖中看出8萬~12萬是大多數教師的首選價格。其中想要購買10萬以上的就占了70以上,說明高校教師購買力不容忽視。

  (二)汽車經銷4S店對于高校教師消費群體看法的訪談

  1、請問貴公司對于高校教師這一消費群體的關注程度如何?

  南寧市高新區廣緣雷克薩斯4S店

  銷售顧問:不是很關注。一般高校教師會買中低檔的車,中檔偏多。首選價格10萬~15萬元。因為高校教師的收入雖然穩定,但相對于雷克薩斯這一品牌的高檔車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就算能買得起的也是一些收入較高的校長或者教授之類的,不過他們為了不太張揚也不會買這么貴的車。

  南寧市高新區一汽大眾4S店

  銷售顧問:穩定的收入來源、較好的社會形象、獨特的消費品位,還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往市郊方向發展,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刺激著老師們的購車需求。而且相對目前南寧市西鄉塘區各高校教師的平均收入,受訪的老師們的收入水平處于中上級別,這個級別也正是多數汽車經銷商最看重的收入人群。因此高校教師是我們公司倍加關注的潛在消費群體之一。

  2、請問您認為哪些教師想要買車?

  銷售顧問:我認為目前南寧市西鄉塘區各高校主要有四類教師的購車意向比較強烈:

  年輕未婚教師——這個群體的老師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別喜歡一些剛剛上市的新車型。在他們看來有了車就能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和交際圈,未來發展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購車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職業投資”。

  英語、藝術類女教師——這個群體的老師對于時尚和潮流的嗅覺比較靈敏,更加期待尋找創造更多靈感的創意激情生活,而兼具創意性與實用性的汽車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學校行政管理已婚教師——這個群體的老師相對普通老師來說,工作的內容和范圍更廣更復雜一些,出于工作的需要購車的也不在少數。

  高學歷教師——這個群體的教師大多是各個學校的“頂梁柱”,承擔著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加班基本上是家常便飯,為了讓工作與生活更好地銜接,讓工作之余多出一些休閑時光,買車代步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3、為刺激高校教師購車的欲望,請問貴公司過去或近期對這一群體采取過哪些促銷方式?

  銷售顧問:每逢節假日,我們公司都會對教師購車時給一些優惠,比如在價格方面可以相應降低,在貸款買車首付時,別人要首付30%,而教師則可以只付20%,貸款年限別人只可以到3年,而教師則可以到5年等等。

  三、 關于高校教師購車意向的二手資料

  各高校教師購車的不同說法———購車習慣因專業而異

  購車是跟教師的專業方向很有關系的,實用性強一點的學科,比如管理類,經濟類專業的購車教師相對來說更加多一些,其余的可能等到年紀大了才會有購買實力。———華南師大李老師

  我買車主要考慮外形和品牌,雖然想支持民族工業,但對國產車的品質還不是很放心,所以選擇通用。———廣東工大龔老師

  我算是廣州有私家車的第一批人,第一輛車是原裝進口的本田,因為日本車的操作性和經濟性都不錯。換了現在這輛別克君威2.5G,是想換換口味。如果以日常代步為主,第三輛車會選擇皇冠;如果只是為了滿足欲望的話,我會選擇越野車。———馮副教授

  10年前我就有了第一輛愛車———一汽大眾的奧迪100,到今年為止已經換了三輛車。其實我平常用車少,通常都乘坐樓巴或公交車到市區上班。買車原因一是喜歡,二是鐘愛自駕游。用車最多的時候是周末或者假期,與朋友集體駕車出游。———天河某高校葉老師我認為,沒有汽車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市區打車比開車方便也更節約,卻不自由。但有車就有了一種自由,空間上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生活。———馮老師

  我在市區和大學城兩邊跑,比較喜歡廣州本田的車,我已經把買車列入了“第二個5年計劃”。但現在還是會考慮先有房子后有車。———周老師

  我的家人不在廣州,所以現在渴望有自己的車。以后回家小聚就方便了。現在只要有空,我都會通過網絡、報紙了解某些車的性能和有關情況,甚至跑去車行轉轉。對于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豐田凱美瑞算是比較合適的,口碑也好。而且豐田車也不容易貶值。

  ———中山大學張副教授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3

  44.6%的人表示,如果可以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有沒有戶口不重要

  連續兩年考研失利后,中國人民大學20xx屆畢業生小高今年3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軍。辛苦尋覓了一個多月,她發現自己面前已經橫起了一道怎么也邁不過去的門檻。“他們要的要么是應屆生,要么是擁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者本地戶口的,而我都不具備。”小高開始后悔畢業時把戶口遷回了家鄉,她也明白了為什么當初同學們都千方百計把戶口留在北京。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xx年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超過700萬人,歷年畢業后未及時就業的大學生超過100萬人。對于非應屆生來說,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并落戶尤為艱難,尤其是北京,幾乎沒可能。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騰訊網針對就業人群(112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參加顯示,58.5%的人認為應該打破往屆畢業生落戶的限制。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應屆生和往屆生在落戶問題上應該一視同仁。

  往屆生落戶有多難?

  湖南某高校20xx屆研究生張茜(化名)畢業后應聘到北京一家外企,戶口卻只能留在湖南。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國辦事,辦理護照需要戶口本,她為此專門請了幾天假,湖南、北京兩地跑。

  像張茜遇到的麻煩,在“北漂一族”中并不少見。調查顯示,33.1%的人認同“不解決戶口問題,會帶來很多不便”。

  比起這些,也許更大的問題還是在于無法落戶帶來的盲目感和漂泊感。調查中,28.3%的人覺得解決戶口可以獲得更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感,還有14.9%的人認為解決戶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如果大學畢業時沒找到能解決本地戶口的單位,你會怎么做?34.2%的人表示會將戶口遷回家鄉;25.0%的人會將戶口在院校所在地集體戶口保留兩年;20.0%的人會留下來,不要戶口了;14.6%的人不知道怎么辦;僅有10.3%的人表示會去另一個城市就業。

  根據XX年年北京市關于大學生戶口及檔案滯留問題調查報告,自XX年以來,超過保留期兩年依然不符合留京條件的戶口滯留在京的畢業生約有3萬人,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9.5%,其中近一半是女生。

  北京某高校戶籍科王老師說,一般情況下,學生畢業后要全部遷出學校的集體戶口,對于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學校也建議他們從學校集體戶口中遷出,自行解決戶口和檔案的接收問題。

  王老師坦言,雖然原則上規定,非京籍大學生畢業后戶口可以在學校集體戶滯留兩年。但是戶口留在學校就不準再調出了,以后想辦理什么手續都沒法借出戶籍卡,反而會耽誤事。而且畢業時滯留在學校的戶口,最終轉為北京戶口的幾乎沒有。

  在北京市海淀區人事局的官方網站上,記者發現不少詢問非應屆畢業生是否可以落戶的留言,絕大多數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或者是一句話,“現行的畢業生進京政策的受理范圍只是符合進京條件的應屆畢業生。”記者隨即致電該辦公室,對于非應屆外地生源畢業生來京工作的落戶政策,工作人員均表示不清楚。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4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海內各所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基于此,為了正確掌握大學生創業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xx大學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為建設立異型國家培養和貯備大學生立異創業人才和xx市建設立異型城市的號召,將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關于探究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查。xx學子對于創業持怎樣的立場?又有多少人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創業?創業過程中碰到了怎樣的難題?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何種支持?帶著這些疑問,調查職員展開了此次調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現狀

  1、概念: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立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現狀:從xx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很多地方政府接踵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社會熱門話題。跟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數目所占的比重則更大。大學生創業意向與社會環境、學校氛圍息息相關,也與自身的創業意識密不可分。

  二、研究目標(核心題目)

  此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的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研及訪談,旨在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需求狀況,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響應我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要求,并由學校相關部分依此來制定支持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軌制以積極引導山大科技園威海分區所屬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調研采取系統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分配問卷。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專業,在選定的專業中隨機選擇班級,并且使男女人數比例為1:1,保證了調研的科學性。

  四、問卷基本情況

  第二部門 本次調研需要顯示的幾個核心題目

  一、描述現象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了解,他們的創業意向,以及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是已經開始創業,仍是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

  2、性別與創業意向之間的聯系。

  3、不同學院、不同專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

  二、總結題目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立場。

  2、調研對象所認可和傾向的創業模式。

  3、影響我校學生創業實踐的緣由。

  4、調研對象在創業中碰到的主要題目和難題。

  三、提煉觀點

  1、為進步創業水平和質量,學校應做哪些工作。好比,宣傳推廣創業賽事等。

  2、學校應該給有意向創業的同學提供哪些匡助,給與什么政策攙扶。

  3、如何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凸起立異,進步立異水平。

  第三部門 調研數據分析

  一、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

  二、xx大學學生的創業意向及實踐狀況

  1、調研對象的創業意向

  (1)有超過半數的調研對象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在調查中,總共599人回答了您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狀況如何?這一題目,其中,有191人表示從來沒有過創業打算,占總人數的 31.9%;表示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的人數為379,占總人數的63.3%;正在進行創業或者已經成功創業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 4.6%,有超過半數的調研對象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2)調研數據顯示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創業

  (3)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有一定的關系

  在調查中,商學院與其他學院比擬,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在人數上顯著多于其他學院,在比例上也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由此可見,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是有一定關系的,不管在何種層面上說,商學院的同學都更加輕易接受有關創業的相關信息,由于與學科聯系關系性較強,創業對于商學院的學生來說不是那么遙遠

  2、對創業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調研的相關數據

  (1)對 教育部分試點創業教育的了解程度

  (2)對團中心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項目的了解程度

  (3)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承辦的syb項目的了解程度

  (4)對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 的了解程度

  (5)對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項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數據資料可知,調研對象對諸如教育部分試點創業教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承辦的syb項目、 團中心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項目 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項目等項目了解較少,表示不了解這些項目的同學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對于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在被調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總數的73.0%。這是由于,挑戰杯賽事是我校長久以來鼎力宣傳的重大賽事,而對其他的項目宣傳推廣較少,甚至還未啟動。由此可見,學校對相關創業賽事的推廣和宣傳是進步學生認知和介入這類競賽的條件,也是普及創業教育、推進創業的保障。

  三、xx大學學生創業需求調查

  1、 創業資金、創業團隊、創業項目、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心態是大學生以為創業成功最需要掌握的因素。

  2、調研對象以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良好的思惟道德素質和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以及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5

  《中國各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排行榜》的前20名中,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雄踞前三甲,三校畢業生月薪都超過了8000元,薪酬水平北京上海最高,其次是廣州、杭州、南京經濟發達城市,百年英才楊雅平教授表示,薪酬排行榜受地方經濟發達程度的影響非常嚴重,比如上海的大學普遍排名靠前,但這并不能說明上海的大學生遠比其他地方更優秀。這樣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出各大學的真實就業競爭力。

  下面百年英才高考管家帶大家來看看,清華北大的詳細數據分析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20xx屆畢業生共有7035人,本科生3113人,碩士研究生2667人,博士研究生1225人;截止20xx年12月8日,該校20xx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8.20%。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70%,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9.20%,博士研究生就業率98.20%。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本部20xx屆畢業生共有7250人,本科生2637人,占36.37%,碩士研究生3630人,占50.07%,博士研究生983人,占13.56%;截止20xx年11月30日,該校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8.34%,其中,簽約就業和靈活就業比例為61.46%,國內升學比例為20.44%,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6.44%。截止20xx年11月30日,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61%,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8.68%,博士研究生就業率99.08%。

  薪酬水平工學專業最高,理學、文學、農學所占比例小

  在體現“專業錢途”的《中國大學專業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工學相關專業的數量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共有14個相關專業入圍榜單,其中軟件工程專業以8026元的月薪高居畢業生榜首。其余入圍專業則是理學(包括應用化學、生物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3個專業)、文學(僅語言類綜合1個專業)、經濟學(僅金融工程1個專業)、農學(僅應用生物科學1個專業)。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學相關專業中只有“語言類綜合專業”入圍此榜單,但其薪酬水平卻表現不俗,僅次于“軟件工程”位居第二位。英語類,小語種社會需求量始終很高。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12-13

大學畢業生創業狀況調查報告09-29

關于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12-12

準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19

有關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的調查報告01-17

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1-14

關于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求職調查報告10-08

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精選13篇)03-15

大學畢業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2-25

大學調查報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