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健康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的調查報告1
關于前言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任務艱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壓抑”,“煩躁”,學習不能進入狀態,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素質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只會無所適從。所以,從xx日到xx日,我們公共管理系開始了社會調查實習。此次我們小組所選的課題是“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使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的對象是:淮工,師專,職大,最后以調查報告的方式總結和匯報這次的調查活動。實習目的通過社會調查實習,將本學期所學習的《社會調查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為當今大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習內容此次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驟進行:
1、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調查課題并且確定課題,然后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2、發放與回收調查問卷,并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
3、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研究并整理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并做好本次調查實習的總結工作。
實習總結
大學階段面臨著目標的選擇,社會角色與個性意志,理想與現實,自我成熟感與自控能力之間的矛盾,加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許多大學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應對得不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成為能力發揮和身心健康的障礙。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選擇問卷調查的對象上都是在附近三所大學生里的學生隨機調查的。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達100%。問卷回收后,經過我們組成員統計,總結,做成了科學的調查報告。其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客觀。
分析過此份問卷后,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的心理培養,就不能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但是就此問卷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他們心理基本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途徑等幾方面作深刻的分析和闡述。
健康的調查報告2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后飲食質量提高,人群逐漸肥胖化,這兩方面共同導致當代大學生健康狀況低下、身體素質下降.對此,我們做了當代大學生自身健康狀況的報告.
二、研究方案
由于受研究條件和時間的限制,我們決定主要以浙師大的在校學生為目標群體進行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數據,并據此從大學生飲食情況、大學生的睡眠情況、大學生的身體情況、大學生的鍛煉情況及其生活方式,這四個方面來分析數據,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我們也對其中的一些人進行調,查訪問從中再發現一些其他的問題,為我們課題報告做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
三、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及相關結論
一.大學生飲食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得出,在校大學生飲食情況是否規律的比例大體如下: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4.78%的男生和63.04%的女生飲食比較科學.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女生飲食規律程度比例大體相同,而且飲食科學的人數占了大多數.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還應看到1/3的大學生飲食不規律.
并且我們小組進行了個人訪問調查,根據這些調查可以從中反映出大學生在飲食方面不科學的問題包括:例如大多數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尤其是在被調查的大二和大一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主要原因是沒時間.(大一大二的同學其中的大部分理由是大家都爬不起,想睡覺就決定不吃早飯以節省時間.中午晚上由于大家的每天的課的安排不同,吃飯時間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大家如果沒課的話就不打算吃了).大三和大四學生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66.7%的學生一周會去北門吃夜宵2—3次.
此外,我們組員更從“面對面交流”活動中了解到,無論男女,不管年級,大學生在夜宵上的支出占飲食支出的33.3%.并且,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大家都有保持好身材的習慣,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體重,尤其是女生居多,有時會用節食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身材但是又抵擋不住美食誘惑,這就造成飲食失衡.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一周至少吃兩種以上的水果;多數同學都選擇了葷素搭配作為配菜,這些都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
針對以上的問題,希望大學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減肥,應該選擇合理的減肥方式,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二、大學生的睡眠情況
為了解在校大學生睡眠時間的多少,我們就請問你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多少?這一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如圖可知,有66.2%的同學會使用少于6小時的睡眠時間,32.39%的同學睡眠的時間在6~10小時之間,而僅1.41%的同學睡眠的時間超過10小時.
并且由問卷的第三題,關于大學生一般何時睡覺的問題,我們也統計出如下數據:2.78%學生10點前睡覺,44.26%學生在10—12點睡覺,45.72%學生在12—2點睡覺,7.24%學生在2點后睡覺.
據我們深入了解,各年級學生晚睡或者是熬夜的原因各不相同.由問卷分析可知,大一學生主要忙于社團工作或是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大二學生,部分是因為學習,更多數的是將時間投入到網絡游戲(男生),看電影、聊天上(女生);大三學生各種情況都有;大四學生普遍忙于社會工作兼職等等.
由以上數據可知,我們大學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頻熬夜”的不良睡眠習慣.部分是由學習壓力,活動比賽需要產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學生沒有把握好自己玩電腦的尺度,將自己泡在數碼產品的世界.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希望大學生能夠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合理規劃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讓電腦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時間,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質量,讓身體得到深度休息,才能讓我們的健康由內而外.因此,大學生定要重視自身的睡眠.
除了靠自己克制外,學校可以適度的管管,例如可以規定大一不準帶電腦,晚上10點半熄燈并斷網等等,當然這些要制定得合理,畢竟大學里的生活是靠自己的自覺的,別人不會來管什么,但適度的管理還是要的.
三、大學生的鍛煉情況及其生活方式
對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情況,我的調查結果如下
在調查數據中,有47.89%的同學一周鍛煉兩三次,卻只有11.27%的同學鍛煉次數比較多,更有40.85%同學一周鍛煉一次(想必是體育課),甚至就幾乎不怎么鍛煉.
根據小組人員深入分析數據得,男生主要將籃球、乒乓球為鍛煉的首選.女生則更偏向于慢跑、瑜伽等健身方式.
調查顯示,多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體育鍛煉的同學經常會出于亞健康狀態.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是要待提高的,大學生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平時也要養成跑步的習慣,沒事的時候就和幾個同學一起運動運動,至于運動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了.還有我們建議學校對在校學生要求他們每學期都選體育課,這樣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
四、大學生的身體情況
結題反思
這次關于大學生身體健康情況的課題研究的成果很多.首先,我們小組成員從開題到結題,經歷了整個的調查研究過程,并最終呈上了完整的課題研究結果.我們在中間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少困難,比如收發調查問卷的不便,時間的緊迫等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制約了我們的發揮,但總體上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這對于我們,不能不說是一次挑戰.在我們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同許多學長學姐進行了愉悅的交流,嘗試著統計與分析數據,嘗試著從我們自己的視角解讀一個問題,試圖用創造性的想法解決這個問題,在選擇一種最佳的方式展示我們的成果.
但從中我們感受最多的還是團隊合作精神的巨大力量,因為如此繁雜系統的工作,是任何人都無法在短期內完成的,但我們小組由組員積極參與、分工明確、任務落實有效,僅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相關的工作.這種團隊精神指導我們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為集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希望今后還能這樣自主性和探究性極強的課題研究中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綜合實踐的能力,我們將積累前一次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教訓,不段完善使研究過程更加合理、新顏、高效.
健康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一個健康的孩子,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孩子,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關注的是孩子體格、智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卻忽視孩子心理的需求。孰不知,幼兒期是一個心理發展最為迅速、最為重要的時期,而幼兒的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在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小班,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哭鬧是部分小小班幼兒表達自己的一種語言,哭鬧行為時有發生。哭鬧不僅影響孩子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還擾亂了集體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了了解孩子發生哭鬧行為的心理因素,對針下藥,以采取應對策略,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特對本班30名幼兒進行追蹤調查、研究。
二、調查對象
明水中心幼兒園小小班30名幼兒
三、調查內容
明水中心幼兒園小小班幼兒不愿入園心理分析
四、調查方法
1、問卷法:設制家長問卷,了解孩子在家的情緒表現。
2、觀察法:設制觀察、記錄、統計表,以記錄孩子情緒狀況。
3、行動研究法:實施一定的教育措施,穩定幼兒的情緒,以探究孩子哭鬧的心理因素,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調查報告觀察內容
調查時間:
觀察內容:
幼兒園小小班不愿入園心理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1、問卷法:設制家長問卷,了解孩子在家的情緒表現。
2、觀察法:設制觀察、記錄、統計表,以記錄孩子情緒狀況。
3、行動研究法:實施一定的教育措施,穩定幼兒的情緒,以探究孩子哭鬧的心理因素,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二、調查內容:
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六個大人一個孩子,以至于現在的孩 子都比較嬌慣,孩子上幼兒園更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塊送,孩子剛離開家庭步入社會,需要一個適應期,剛上小小班孩子是不愿入幼兒園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調查了一下小小班孩子不愿入園的調查報告。
【調查分析】
入園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關鍵一步。個體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幼兒由于身心稚嫩、適應能力差,初入園時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
【調查反思】 1、原有“情感斷乳”,造成幼兒心理的不安全
案例:哭鬧是孩子入園初期最典型的行為表現,一般孩子勸慰后,能回到自己的座位。而任銘小朋友無論教師如何勸慰,就是寸步不離教師;只有待在教師的懷里,他的情緒才是最穩定的。以致影響集體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反思:孩子自出生起,與父母、與周圍環境朝夕相處,建立起牢固的依戀情感,這種依戀情感構筑了孩子安全感的基礎。入園初期,陌生的環境、
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一切使孩子置身于陌生之中。陌生帶來了恐懼,恐懼造成了情緒的不安。幼兒面臨著依戀對象 “情感斷乳”的心理沖擊,陷入極度的分離焦慮之中。孩子失去了那份安全感。教師懷里成了孩子臨時的港灣,寸步不離,唯恐失去。
另一方面,多數孩子已習慣家中“焦點式”人物,進入幼兒園后,“小皇帝”的位置難以維持,一些孩子不免有失落感;教師稍不留神就會挫傷孩子敏感的心靈,孩子常常是情感失落,情緒低落。
2、集體規則約束,造成幼兒心理的不適應
案例:小小班新生入園后,個子矮小、動作靈活的黃馨悅是教師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她喜歡隨便亂跑。入廁后,整隊發現少了一人,原來她一人留在水池邊玩水;全班孩子吃早點時,她的小椅子是空的,結果是坐在娃娃家里玩電話;做完早操后,又不見她的身影,原來是跟著別的班級隊伍進了他班教室。很慶幸,自由的她入園后情緒很穩定,可到學期中旬,別的孩子的情緒趨于穩定時,她卻哭著鬧著不愿上幼兒園。以致家長對教師的教育產生誤解。
反思:入園前,孩子在家往往會形成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慣。就睡覺而言,有的晚睡晚起;有的不睡午覺;有的要成人陪伴;有的有特殊的習慣伴隨:吮吸手指、含奶嘴、捏耳朵方能入睡。吃飯更是花樣多多:成人喂、邊玩邊吃、邊哄邊吃幼兒在家通常是寬松而隨意的,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既沒有內容的規定,又沒有時間的限制。入園后,孩子舊有的習慣難以實現,幼兒神經系統固有的動力定型被限制、被中止,導致孩子心理的不適應,情緒的不穩定。相對而言,幼兒園生活顯得有目的、有組織,其間還必須遵守相應的常規要求,如:獨立吃飯,集體活動時不
可以自由散漫、到處亂跑,安靜午睡等等,對黃馨悅這樣的幼兒來說,行為舉止一旦受約束,他們就會感到不自在;以致心理不適應,并以哭鬧行為來抗爭。
3、教師的態度,造成幼兒心理的傷害
案例:胡天元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很快適應集體的生活。樂于交往,隨著教育活動的加深,孩子的常規逐步形成;參加集體活動的意識、能力大大提高,從沒有哭鬧行為的發生。可臨近學期末,孩子卻拒絕上幼兒園。即使勉強留在幼兒園,其情緒也極不穩定,時而哭鬧、時而攻擊同伴以宣泄自己不滿情緒。經調查得知:那天該幼兒帶零食來吃,代班教師非常嚴厲地訓斥了他,以致當時該幼兒并哭鬧不止。孩子拒絕來園的這種狀況竟維持了一個多月。
反思:暫且不說“帶零食來園”是不是錯誤行為,即使是錯誤行為,而幼兒的錯誤行為很少屬于行為問題;并不像教師想象的那么嚴重。導致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幼兒好奇想探索引起的;有的因幼兒有意注意差,神經興奮過程強于抑制過程,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造成的;有的為了引起教師、同伴的重視故意而為;有的為了宣泄心理的壓力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區別對待。不能一味粗暴制止和懲罰,而因心平氣和地對待幼兒,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帶零食,是自己吃?給同伴吃?在沒弄清的狀況下,武斷將此歸納成錯誤行為,并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或許認為自己沒錯就被教師無故訓斥,這種委屈、恐懼,小小班的幼兒心理無法接受,唯以拒絕來園,拒絕見到這位教師來緩解內心的壓力。若不能順應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行為表現并是哭鬧。可見,教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小小班孩子心理的影響非常重要。
健康的調查報告4
一、幼兒心理健康現狀
在十幾年前,“心理健康教育”一詞,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字眼,直到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轉軌,素質教育要求實現人的全面而健康的發展,心理素質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成為教育界及至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在中小學,我國一些學者開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目前國內還沒有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那樣如火如荼,可以借鑒的成果也非常少。
然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卻比任何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為必要及迫切。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穩定發展、家庭幸福的 要求
目前,我們正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我們要接受風險、競爭、高節奏的考驗,要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這些無疑對新一代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個體素質的優化,一方面將有力地推動整體素質的發展;另一方面,心理素質也可以直接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現代社會的競爭是科技競爭,而科技的發明需要的是高素質人才,現代社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呼喚心理健康教育。當前我國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的活躍,將來就業求職的雙向選擇,對將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在幼兒階段沒有解決好一些心理上的沖突,他們將來就難以適應社會對其的要求,更難面對挑戰。正如江1990年10月13日在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代表大會上致詞時所指出的:“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昌盛,都離不開國民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調查手段
調查工具包括
A家長/教師幼兒健康情況調查問卷
B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問卷
C家長/教師訪談提綱
三、結論
1、對困難挫折態度
所謂對困難挫折態度也叫自責,就是責備自己。這種傾向走向極端就會過低評價自己,自責、自我鄙視、自我輕蔑。這種狀態是受悲哀和憂郁情緒支配的。如果對這方面的癥狀不盡快地加以科學有效的指導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反社會性格的形成。
①、從本質上講,自責傾向隱蓋了人對外在的敵意和攻擊,是人在無法實現對外在的敵意和攻擊后轉而向內攻擊的結果。比如:孩子依賴父母-父母嚴厲懲罰孩子-孩子對父母抱有反感和敵意-這種反感和敵意表現出來時-父母越發嚴厲地懲罰孩子-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標-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轉向內部-形成自責傾向。
②、另外,老師和朋友的懲罰、批評與指責也能引起自責傾向。當一個學生犯了錯誤后,被父母、老師和朋友責罵、懲罰,此后,他可能會感到無法生活或者是無法適應現實情況,并因此而對這些人(老師和朋友)產生憤恨與不滿,如果這些憤恨與不滿得不到順利的解決,就會產生自責傾向。
2. 沖動傾向是指易在某種強烈情緒的驅使下出現帶有暴發性或攻擊性的話語或行為。表現在有時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無理由地想到遠處去,或想死等這種想干危險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觀念。
產生沖動傾向主要原因有:
①、遺傳因素的影響。一些人的沖動傾向,往往起因于生來具有的情緒易變性和激情性。這種沖動傾向與其生物學的神經類型有關。對于沖動傾向特別強烈的人,就必須考慮到其是否屬于先天的沖動性和情緒易變性。
②、被強烈的焦慮所驅使。比如,在坐立不安無法靜止下來時,沖動傾向就會增強。有一些孩子由于反復的人際關系沖突,出現了反復的情感危機,為了避免被遺棄,他們極力與人建立情感關系,而采取了過度的交往方式,使言行帶有較強的沖動性。還有一些孩子自我心像(對自己的看法)、個人偏好及目的性不清楚或紊亂,不知如何與人相處,長期感到空虛,并伴有不踏實的焦慮感,因此,也容易有沖動性的行為。
③、后天的學習與模仿。有一些具有沖動傾向的孩子,其父親或母親的言行也有較強的沖動性。在長期的生活交往中,孩子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了父母的言行。
④、沖動行為的不當強化。有一些孩子在起初出現沖動性言行后,沒有受到及時的制止與懲戒,反而得到了某種獎勵,因而沖動性行為得到強化,并發展起來。比如,孩子想要某種東西沒有如愿,于是,他發脾氣扔東西,結果父母不但沒有懲罰他的不良行為,反而滿足了他的要求,從此,孩子就會習慣于用沖動性行為來達成自己的愿望。
大多數學生的沖動傾向與焦慮有關,部分起因于生來具有的情緒易變性和激情性,或與學生外向性格等遺傳因素有關。教師可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指導孩子與人交往的方法,在行為上設定清楚的界限以防止沖動行為的不斷強化,并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健康的調查報告5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3月份開始,對我市欽北區中學生的情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里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發出700份問卷,收回700份。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三、調查目的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如果中學生能夠積極地調控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將有助于青少年以平穩的心態從容面對人生的挑戰。當今社會壓力大,社會環境復雜,家庭不穩定,學習負擔重,中學生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情緒容易激動不夠穩定。
本調查報告針對農村初中生情緒問題進行研究,試圖了解情緒心理產生的原因及發展的規律,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為關注學生情緒問題的教育者提供一些研究的依據。
四、調查對象
我市北區部分學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
五、調查組成員
組長:趙瓊輝(全面具體負責)
組員:邱峪霄
容麗萍
六、結果與分析:
1.情緒穩定的有160人,占22.9%。分析表明,這部分中學生性格成熟,能面對現實;通常能以沉著的態度應付現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行動充滿魅力,有勇氣,用維護脫節的精神。
2.情緒基本穩定的有300人,占42.8%。這部分學生情緒變有變化,但變化不大,能沉著應付現實中出現的一般性問題。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時會急躁不安,不免受環境影響。
3.情緒激動的有240人,占36.3%。這部分學生情緒容易激動,容易產生煩惱;不容易應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撓和挫折;容易受環境支配而心神動搖;不能面對現實,常常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
七、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1.家庭環境
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暴力,父母性格不良,家庭經濟困難等,影響學生的情緒。
2.學習壓力
造成學習壓力的因素有考試、成績排名、學習方法等。
3.人際關系
(1)緊張的親子關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不愿意傾聽孩子的訴說,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和諧。
(2)不良的同學關系。處理不好同學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摩擦、妒忌、歧視、誤解、猜疑等。
(3)不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的批評、不公對待、評價不當或對學生不夠理解、不夠真誠等,容易使學生產生不良的情緒。
八、結論
喜、怒、哀、樂構成了我們的七彩人生,在生活中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世界同樣是復雜多變、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情緒無論具有怎樣的特點,始終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強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減弱的作用,關鍵在如何調節和利用。因此,我們每一個中學生都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健康的調查報告6
體育運動是個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本次調查運用在線調查問卷方式調查了部分大學生的運動狀況,進而研究如何更好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大學生體育運動現狀分析: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男女比例額相當。就調查數據顯示,參加調查的大學生參加運動體育鍛煉的態度欠缺積極,體育運動的動機與方式上男女間也存在一定差異,較少參加調查者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而且參加的運動項目強度一般,運動量適中者或較低者居多,特別是調查數據顯示參與者堅持一周運動一小時以上的僅僅占4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運動積極性相對比女生高,運動強度也比女生的好。
大學生缺乏運動或疏于運動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幾種:首先,學習壓力及就業等競爭過大導致心情不好,情緒提不起來,寧愿呆在宿舍或者逛逛街打打游戲。其次,懶惰或缺乏組織也是影響運動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常這類同學會以早上起不來太早,晚上上完課天都黑了這兩種理由作為疏于運動的借口。第三,天氣與體育場地,體育器材成為影響鍛煉的有一大因素。特別是天氣,數據顯示大約有65%同學不愿在不喜歡的天氣鍛煉。另一方面,大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也影響他們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方式。就調查結果來看,一般參與者會選擇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騎自行車,散步,這幾種方式較為受歡迎,但運動方式相對顯得較為單一而傳統,當然,這也與一所學校的基礎設施有一定相關。最后,有沒有人作伴一起鍛煉成為多數參與者特別是女生來說參不參加體育運動的一個原因。相對來說,有人陪伴參加運動的頻率與強度就相對高些,調查顯示,在沒有人相伴時,有信心或者有毅力堅持鍛煉的人不到40%,這是就男女總體而言。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大學生運動的毅力不夠強,這受個人性格,習慣影響比較大。
如何更好促進大學生的體育發展呢?針對目前這種情況,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在學生方面,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強運動自信心,樂觀面對生活。
在學校方面而言,要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加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更加重視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要加大運動設施資金投入,采用何種方式鼓勵或者經常舉辦體育活動比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就社會或政府而言,應該加大體育健康的宣傳力度,倡導全民健康運動,從而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推動全民運動,例如積極舉辦大學生運動會等等。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在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已經對體育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學生借著各種理由不參加體育運動。并且應注意進行長期的鍛煉與練習,保持足夠的營養、休息與睡眠等。
運動狀況調查意義:運動有助于改善大學生情緒狀態,緩解壓力,特別是如今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難免受到較多挫折,適量運動正好改善這種難題;而且,運動韻助于培養大學生意志品質、并能夠遷移到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去。通過這次調查,了解大學生體育運動狀況,對提高他們運動健康意識,敲響大學生的警鐘,引起他們的重視,同時促使國家與學校加大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力度,借助國家,學校,社會的力量共同解決如何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
健康的調查報告7
健康素養是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國公民健康素養,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我院按照“20xx年福建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工作要求,我院于4月8日-5月22日對轄區內的的50名居民進行了《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調查先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調查社區居民5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其中最小13歲,最大73歲。調查點則為每村隨機抽取5個人;共計10個調查點。回收問卷53份,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94.33%。調查對象為全鎮10個村的10~80歲常住人口。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知曉率≧71%;對吸煙可導致哪種疾病的知曉率≧62.5%;對日常行為習慣的知曉率≧68.5%;健康技能掌握≦35.8%。我鎮村居民總體健康素養和3個方面健康素養均顯示如下特征:(1)男性高于女性;(2)45歲以下年齡組高于45歲及以上年齡組;(3)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備健康素養的比例也越高。
通過調查,轄區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為習慣的知曉率較一般,對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識掌握的較差。轄區居民普遍能接受衛生院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配合健康教育講座及問卷調查。我院今后將每年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一次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動態監測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變化趨勢,及時發布監測結果,全面系統地掌握我鎮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影響因素,為制定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科學依據,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計劃,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健康素養,提高我鎮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健康的調查報告8
【摘 要】大學住宿生的膳食營養狀況與其經濟條件、飲食習慣和食堂的膳食供應有著密切關系。學生的營養狀況不僅影響其生長發育和學習能力,還對其體質健康狀況有較大影響。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其營養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間接影響國家的發展。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這項以內蒙古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為例的大學生飲食健康的調查。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飲食健康;飲食習慣
1.調查與分析
1.1問卷構成
通過結構化訪談和文獻查閱,共收集了40個關于大學生飲食健康方面的問題,其中選取了15個作為問卷題目,分布在大學生飲食健康情況、個人飲食習慣、日常飲食營養均衡情況等方面。
1.2對象
內蒙古科技大學全體在校學生
1.3調查
1.3.1 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涉及內蒙古科技大學各年級大學生,期望能夠客觀反映當代大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狀況。
1.3.2 樣本結構
表一 樣本結構
性別 年級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計
男 97 87 68 57 309
女 55 54 44 32 185
合計 152 141 112 89 494
1.4問卷回收情況
共發放600份問卷,收回518份,回收率為86.4%,剔除廢卷24份,有效494份,有效率為82.3%。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男生309份,女生185份;大一152份,大二141份,大三112份,大四89份。
1.5統計分析
1.5.1 大學生飲食健康現狀
1.5.1.1三餐飲食習慣
(1)你的一日三餐都按時吃嗎?
按時的有39.8%,從不按時的有22.5%,看情況的有37.7%。
定時就餐的同學很少,其中男生的規律性比女生更差,超過半數的男生不能按時吃三餐。
(2)你是否會因為心情而影響你的食欲嗎?
經常會的有37.2%,不會的有13.4%,有時會的有41.7%,因好壞的程度而定的有7.7%。
大多數同學會因為心情而影響食欲,在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下,有利于實現正常的消化功能。當處于抑郁、憂傷、失望、悲痛等不良情緒狀態下時,不利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女生更容易受情緒影響,這與女生自身的心理特點有關,其自我緩解情緒的能力差。
1.5.1.2膳食結構
(1)挑選食品時你首要考慮的是?
選擇口味的有41.2%,選擇外觀的有23.3%,選擇營養價值的有29.1%,選擇其它的有6.4%。
多數學生根據喜好來挑選食物,而不是根據食物的營養價值來決定。這種飲食狀況往往會引起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不利。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
(2)你平時偏愛哪種口味的'食品?
酸甜的有12.7%,清淡的有32.3%,辛辣的有46.2%,油膩的有8.8%。
選擇清淡飲食的同學較少,很多同學喜歡辛辣食品。男生偏重于辛辣口味,女生則是清淡和酸甜口味居多。但是長期食用辛辣食品對腸胃有著不良影響。
(3)你的飲食習慣比較偏向于?
多肉少菜的有22.5%,少肉多菜的有52.3%,葷素均衡搭配的有25.2%。
大多數女生吃飯選擇以素菜為主,男生則更多的喜歡食用葷菜。長期素食,雖能益壽延年,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患癌癥機會,但卻能引起膽結石,不利于高血壓者的降壓,引起營養不良。
1.5.1.3飲食衛生
(1)你經常在哪吃飯?
食堂的有47.8%,校外飯店的有18.3%,路邊小吃的有23.6%,宿舍里湊合的有7.9%,其它的有2.4%。
外出就餐頻率上男生高于女生,但大一學生外出就餐率明顯高于其他年級。然而就實地調查發現,學校周圍有很多飯館的衛生條件并不是很好。經常在街旁的飯店吃飯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
(2)吃飯時常會出現什么情景?
和同伴邊聊邊吃的有12.8%,一邊玩手機一邊吃的有42.9%,一邊玩電腦一邊吃的有11.3%,認真吃飯,其它什么干的有21.2%,其它的有11.8%。
能專心吃飯的的很少,男生更喜歡吃飯時玩手機,女生則喜歡與同伴聊天。人們在進食時,消化系統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有條不紊的工作,唾液腺、胃腸的腺體不斷分泌消化液,胃腸蠕動加快而促進消化與吸收。如果吃飯時高談闊論,或一邊吃飯一邊看書或思考問題,勢必把尚未嚼爛的食物咽下,加重腸胃負擔,而營養成分也難于被人體吸收。則會引起胃病,久之則可能產生消化系統潰瘍,患腸胃疾病。
1.5.1.4早餐飲食健康
(1)你每天都能按時吃早餐嗎?
能的有57.9%,不能的有23.2%,偶爾的有18.9%。
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70%女生按時吃早餐,男生則很少。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大腦盡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大腦的“開關”。
(2)如果有你會選擇什么作早餐呢?
速食食品的有21.4%,飯菜的有23.3%,水果的有22.2%,隨便湊合的有33.1%。
俗話說得好“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據一些營養學家認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為它提供了展開一天所需的能量。所以早餐應該吃得最多、最豐富。 1.5.1.5其他食物的攝取
(1)你經常會以什么飲品來解渴?
白開水、礦泉水的有23%,奶的有14%,碳酸飲料、瓶裝果汁等的有38%,茶、新鮮果汁的有22.3%,其他的有2.7%。
很多同學喜歡喝碳酸飲料,這種飲料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膨脹,影響食欲,甚至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并且大量糖分也有損人臟器健康。
(2)你喜歡以什么樣的食品作為零食? (可多選)
水果的有38%,甜品、膨化食品類的有36%,堅果、蜜餞的有42%,其他的有16%,沒有吃零食的習慣的有8%。
大學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歡吃零食,女生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緒不好或沒時間吃飯。
(3)你多久吃一次水果?
每天的有14%,偶爾的有47%,不吃的有22%,記不得的有17%。
總體來說,水果攝入很少,其中女生略優于男生。
1.5.2 大學生飲食健康觀念特點
1.5.2.1飲食健康習慣的了解程度
(1)你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嗎?
選擇非常了解有26%,選擇基本了解有63%,選擇不了解有21%。
非常了解的同學比較少。李素景朱惠蘭等在《大學生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中調查顯示缺乏了解和一般了解營養健康知識的人員占調查人員的86.75%,表明大學生不重視營養健康。
1.5.2.2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飲食健康存在顯著差異
在調查中發現:
(1)三餐情況上,大學生不良的飲食習慣較嚴重,其中,偏食、因心情決定飲食、喜歡含油多、經常在小攤吃飯占比例較高。男女比較,三餐沒有規律、為減肥而減少食量兩項男女有顯著性,男生三餐沒有規律比例高于女生,女生為減肥減少食量比例高于男生。
(2)大學生經常喝的飲料方面,男生經常喝的飲料主要是白開水,其次是純凈水或礦泉水,還有碳酸飲料,而女生經常喝的飲料是白開水、牛奶,其他均較少。
(3)就餐地點上,男生主要選擇學校食堂和學校外的飯店,女生主要選擇學校食堂和校外小吃。
(4)零食喜好上,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喜歡吃零食,膨化食品攝入量較大。
(5)水果攝入上,女生吃水果的頻率高于男生。
(6)早餐就餐上,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加關注,但是喜歡將水果作為早餐,男生則更加喜歡速食食品。
1.5.2.3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飲食健康存在顯著差異
在調查中發現:
(1)在三餐情況上,大一學生初次離開父母,無人約束,相比其他年級學生而言更加沒有規律。經常性暴飲暴食。
(2)大學生經常喝的飲料方面,大一學生偏向于碳酸飲料、瓶裝果汁和牛奶,大四學生偏向于白開水、礦泉水。
(3)就餐地點上,大一學生因初到學校,經常聚會及因為口味問題更喜歡在校外就餐,大四學生則偏重于在食堂就餐。
(4)水果攝入上,大一、大二學生吃水果的頻率更高,但大四學生因為忙綠很多不吃水果。
(5)早餐情況上,大一學生略好于其他三個年級,更多選擇飯菜作為早餐,提供足夠的能量。
2.結論與建議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我校大學生的飲食很不健康,且關于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質量不高、偏愛零食、偏愛快餐、偏愛油炸食品、白開水飲用量少、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少,常因心情影響食欲等方面。威脅我校大學生健康最大的營養性缺乏病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維生素A缺乏癥、缺鐵性貧血和鈣的攝入量不足。
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飲食要規律,尤其要注重形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食品以滿足食欲而又不覺飽脹為度,切不可養成暴飲暴食或饑一頓,飽一頓的不良習慣,并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狀態和好心情;
第二,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飲食健康的知識, 加強自身的預防和學習意識,有節制的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少喝碳酸飲料、少吃零食。不吃特別硬的、燙的食物,每天堅持吃適量水果或蔬菜,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注重異地食品互補,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
第三,注意飲食的衛生。習慣的衛生與否,與食物攝入后的消化、吸收有著密切關系,保證攝入后健康安全,要取舍清潔衛生、整潔、舒適的食堂進餐。
參考文獻:
[1]李素景,朱惠蘭,賈瑞珍,張樹玲,大學生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xx.4
[2]謝佩娜,大學生飲食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xx.9.30
[3]蔡玫,大學生飲食健康的調查與分析.[J].華章20xx.8.10
健康的調查報告9
關鍵詞: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
為了解、掌握五里鎮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課題組自20xx年8月起,開展歷時1年多的調研工作,掌握了豐富的一手資料。現將調研結果分析報告如下,以期對深入開展和提升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這次學生基本情況及心理發展狀況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為了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我們嚴格遵循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富強初中、四合九年制學校、民主九年制學校等校初中各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0%。
2、調查方法
(1)我們課題組采用《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情況調查問卷》,本問卷共設計28道相關問題。涵蓋學校基本情況、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心理咨詢室建設情況及心理健康開展情況等四大項內容。
(2)課題組采用自編的《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對3校的管理者及教師進行了訪談。訪談涉及到6個開放式問題,即: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困難、下一步此項工作計劃與設想等。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組通過對調查問卷匯總和分析,組織邀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進行座談會,大家達成共識:農村初中師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工作缺乏科學規劃,方法簡單,教育措施缺位
一些學校的校長、教師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不清,不到位,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只要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配備了心理咨詢室、開展了心理咨詢活動即可,至于如何開展這項工作,那是政教處、德育處、班主任、心理教師、政治教師的事,與自己的工作無關。一些教師只注重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大多數學校仍然使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來進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備的心理咨詢老師就是政教主任,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混為一談。還有的將心理健康當作一門學科來對待,在課堂上系統講述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更有甚者,還要安排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課的考試……還有,更多的社會群體關注的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認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所以,我們研究者應該把關注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級開設,約占調查學校的62%,有極少數的學校將其作為必修課,更多的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或校本活動課程,課時是很難保證的。有些學校課表上呈現《心理健康教育課》,其實并未按課表上課,這勢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實效性。
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由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主設計和進行的,約占46%,隨意性強,缺乏規劃性、系統性。學校在經費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難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終擱置或者放棄。
2、校際發展不平衡,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開展方面,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每個學校都安排了健康課;無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咨詢室設置形式化、設施簡陋、開放度低,未形成常態化。
3、缺乏專業隊伍,業務亟待提升
農村中學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大量教師流入城市,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于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調查思考與建議
《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確保專門的師資崗位編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和師資編制,并把它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范疇,作為評估、考核學校業績的一項重要標準。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同時,學校的環境建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切實解決目前部分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設施不完備、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工作量未計入、缺少相關的圖書及資料等現實問題。學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的同時,校領導要親自過問、專門負責,并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常規課程管理之中,保證其課程時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實施水平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小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時,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提高校長及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詢技巧,并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心理教師的流動性大、專業教師少、兼職教師業務不熟練及培訓機會少等現實問題。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教師。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專職心理教師的交流、學習與再培訓工作,努力將其培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中堅骨干。
3、構建學校監管建設機制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學校而言,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于指導、研究和教育。學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學校要經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研討會和學術交流;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氛圍,重視環境育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心理可產生深遠的的影響,優良的校風、班風、學風對學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從而起到一種正面的引導作用。
4、適時開展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注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脫節,磨合難。由此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采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們認為: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發動多方力量,健全關愛機制,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健康的調查報告10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推廣居民營養膳食的科學化。學生豎家的棟梁,其營養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系到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現在許多學生由于對飲食營養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為進一步探討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我科研小組針對我校區學生進行了飲食方面的調研工作。
二、調查相關說明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學生飲食狀況的了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不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學生擁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方法
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系,能夠真實映出當代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
(三)調查時間
10月5日至12月15日
(四)調查范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涿州校區的一、二學生
三、概念界定
(一)飲食
本義:喝。甲骨文字形。右邊是人形,左上邊是人伸著舌頭,左下邊是酒壇(酉)。象人伸舌頭向酒壇飲酒。小篆演變為“飲”,隸書作“飲”。
(二)膳食結構
是指消費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構成。
(三)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的偏好,烹調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
四、調查問卷分析
(一)飲食習慣
(1)您暴飲暴食嗎?
選擇經常的占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有占總數的58%,選擇從不的占總數的21%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不應該暴飲暴食,俗話說:“若要身體好,吃飯不過飽”,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會發生生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吃喝、暴飲暴食。
(2)您早晨又喝水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5人,占總數的65%,選擇沒有的有35人,占總數的35%。
多數同學選擇有。這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涼開水,有利于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后,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3)您有挑食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34人,占總數的34%,選擇沒有的有66人,占總數的66%。
多數同學不挑食和偏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于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營養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
(4)您就餐時邊喝水或飲料嗎?
選擇經常的有25人,占總數的25%,選擇偶爾的有53人,占總數的53%,選擇從不的有19人,占總數的19%。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飯時最好別喝水或飲料。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食物中的部分營養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了。如果在吃飯前、吃飯時或飯后喝茶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并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時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此外,飯后飲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故用餐時不宜喝水。
較長時間在胃內停留,可促進胃液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6)您有吃早餐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7人,占總數的67%,選擇看情況而定的有27人,占總數的27%,選擇沒有的有6人,占總數的6%。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腦盡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腦很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凍狀態。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并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饑腸轆轆的現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而引起營養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健康的調查報告11
xx市位于xx省南部,地理位置處于北緯22°33′—25°12′、東經116°54 ′—118 °90′,轄薌城、龍文兩區,龍海一市,漳浦、云霄、東山、詔安、平和、南靖、華安、長泰八縣,以及xx經濟開發區和常山經濟開發區。xx年全市人口468萬人、生產總值702.02億元。xx市地理交通條件優越。轄區地勢由北西向東南傾斜,地貌依次為中低山、丘陵臺地和沖海積平原,有xx省最大的盆地~xx盆地。水系發育,主要河流有九龍江、漳江、東溪和鹿溪;交通便捷,324、319國道和廈(門)漳(州)、漳(州)詔(安)、漳(州)龍(巖)高速公路及鷹(潭)廈(門)鐵路穿境而過,xx港可直通東南亞國家,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絡。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溫暖多雨。區內地層主要有奧陶—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和第四系,廣泛出露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侵入巖。區域構造處于政和—大埔深斷裂帶的西南端,南部屬閩西南拗陷帶,北東向、北西向和東西向三組斷裂組成本區的主要構造格架。
xx市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已經鑒定40處,除XX縣外,其他七縣一市兩區普遍分布,類型以偏硅酸為主,個別含鋅和鍶,累計探明可采儲量2834.77立方米/日。二十世紀80年代末,xx開始勘查和開發利用礦泉水。90年代是xx礦泉水行業發展壯大時期,在此期間全市礦泉水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經優勝劣汰后又從多到少的大起大落過程。以20xx年、20xx年和xx年三年為例,礦泉水企業數分別為5家、18家和15家,年采水量分別為1.099、3.443和1.862萬噸,年工業產值分別為864、1137.27和1356.57萬元。本世紀初,xx礦泉水行業經重新洗牌而出現了新的格局。xx年度,全市共有礦泉水生產企業12家,直接從業生產人數292人,年采礦泉水3.89萬噸,年工業產值2258.74萬元,主要產品有xx紫山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紫山礦泉水、龍海虎甲山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龍谷礦泉水、xx市長力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長力礦泉水、xx省平和三平礦泉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平圣水、xx市金文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文礦泉水、xx省閩南地質大隊勞動服務公司生產的靈芝山礦泉水、xx閩寶礦泉水飲料廠生產的閩寶礦泉水等。
xx礦泉水行業的發展變化過程,歷經曲折坎坷,飽含經驗教訓,其中有一條最值得回顧反思——科學開發利用是礦泉水質量創優的根本途徑。
健康的調查報告12
引言
筆者在校常常閱讀心理類書刊,并努力發現揭示自己的心理。在自我感悟的時候,逐漸關注別人的心理狀態,熱心于心理工作,產生了與他人心理溝通的興趣。本次暑假,在學院社會實踐的光榮號召下,我大膽的將理論學習寓于實踐中,選擇一有關心理的課題對母校某班進行了問卷調查。
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生活的節奏的逐步加快以及人們參與社會的程度越來越高,人類心理發生了多維度多層次的深刻變化,也由此產生了各類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同時,也由以上原因,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態度關注個體的生命質量,心理科學成為人們完善自我、追求身心和諧的重要參考學科。
高中生處于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生發展階段,生理上發生著改變并趨于成熟,心理上也表現的異常活躍,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在這個階段頻發。
有關調查表明,同時也是社會的一項共識,目前的眾多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大多表現在行為缺陷,性格異常,情緒不穩,社會功能障礙,心理苦悶,思維障礙等類型上。[1]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隨著素質教育在中小學的深入開展,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視、研究與探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項新課題,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疏導,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強迫癥簡介
1、醫學上如此描述強迫癥:
[2]強迫癥(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縮寫OCD)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癥。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患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
2、通俗表述。
就是一個人對于一個事物總是念念不忘,由此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和快樂。此病癥雖然描述起來十分簡單,但它對于患者的心理折磨與摧殘卻是十分嚴重的,它對患者個體以及社會造成的影響也是強烈的。它使患者不能進入正常的生活的狀態,有時雖然表面上未發現有任何異常,但內心卻充斥著激烈的沖突,讓患者痛苦不已,嚴重時也會反映到外在言行。
3、強迫癥的幾種類別
A強迫觀念 B強迫動作 C強迫意向 D強迫情緒
患者一般擁有其中的一種,但通常擁有其中的多種,強迫癥的具體內容則是多變的,即在生活的中的任意一個環節他都有非正常性思維,也就是說強迫癥指的是一種思維行為習慣,具體的表現有總擔心門沒有鎖,以致最后成為一種變態的擔憂,并反復的檢查;為一個問題困擾不已,明知道自己不必要思考那么多,還是窮思竭慮;強迫的對立,有事看到一個句子,覺得它有語病,接著有說服自己它沒有語病,又覺得別扭,反反復復的思考,即認為對,又認為錯;特別注意衛生,以至于吹毛求疵,不容許任何瑕點,于是又反復的洗滌;強迫計數,如反復的數錢,看是不是某個數量等等……
但萬變不離其宗,強迫癥的關鍵在于不能中止一個習慣,不能拋開一件事情,這個特征使當事人痛苦不已。
4、最新研究成果
[3]20xx年,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對14名強迫癥患者及其12名直系親屬進行了研究,并與另外14名無強迫癥家族病史的健康志愿者進行對比。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識別圖像目標的特殊實驗,當這些人參與實驗時,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設備掃描他們的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強迫癥患者及其直系親屬的“眶額葉皮質”外側區域都不活躍,而這個大腦區域負責終止各種習慣性行為。
這項成果從生物學角度闡釋了強迫癥的心理特點
5、治療
主要可分為心理輔導和臨床藥物治療
心理輔導通常是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學原.的運用和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進行解釋與疏導,重塑他們的心理健康。森田療法通常是心理輔導的理論方法,精髓在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藥物通常是指運用相關藥物對患者引起病變的生理因素進行調.,因為心理失調同樣對應于生理病變,并交相作用。藥物治療通常為人們所不解,他們覺得用藥控制心理不可思議,其實這也是人們對心理科學的不解與隔閡造成的。實際上,藥物并不是徹底改變人的思維心理內容,他只是改變一下心理中的某些過激的方式、態度,和由神經系統紊亂造成的情緒錯亂,只是稍微修補,而并非神奇夸張的思想控制。
二、調查意義
1、強迫癥是一項非常.本文.由方的隱蔽的病癥,患者在未懂得心理衛生,在心理健康上還處于盲的狀態時,如果自己為病癥所困擾,他并不會有心理失調的意識,或者朦朧地有,也不能科學對待。據多數患者的經歷,他們開始很不好意思把這種狀態反映給別人,他們覺得自己很無聊,認為那種強迫狀態說出來很丑,并且他們夸大自己內心的特異性,認為這種心理說出來大家也不會懂,反而會得到嘲笑。的確,由于心理知識的普及率不高,一些人對于別人不一般的心理描述給予不甚至譏笑的態度,這大大妨礙了患者治療的進程。而盡早干預則會有利于病癥糾正。
2、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非常.本文.由方的繁重,升學壓力非常.本文.由方的大,學生生活的只圍繞著高考的主題,這影響了學生對身心和諧的探知,如果出現了不和諧因素,也會對考試不利。但是,在教學只周旋于高考應試的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并未正式地列入教師的教育日程。
3、和所有心理障礙一樣,隨著時間延續、病史增長、強迫內容積累,強迫癥的復雜程度會越來越高,病癥越來越嚴重,治療的難度就越來越大。
4、對于沒有強迫障礙的人來說,(嚴格的說,人人都有強迫的狀態)通過問卷向他們普及一下心理科學,也會增長他們的知識,減弱他們的偏見,這為患者營造了寬松的條件,也對未患者預防起一定的積極作用,為現在的未來的社會增添了一份和諧因素。
鑒于以上并列的或遞進的4點原因,我認為在高中實行一項問卷調查,具有一定意義。它可以發現群體中的障礙因素,為學生尤其是有強迫障礙的學生的個體發展提供了關注和建議,或多或少的為和諧教育環境提供了參考。
三、調查方式
1、選擇國際上鑒別強迫癥使用的Pauda Inventory問題,問題為生活的中心理狀態的描述,對每題作“0沒有1輕度2中度3較重4較重”的分值量化,要求被試根據自己與所述情況的的符合程度定分。此外,還附有姓名、性別、來自城鎮或農村、是否做過同類測試,以及其他需要表達的問題。將其打印成A4紙問卷表。
2、此表共60題,但國內只選擇其中48題進行鑒定。48題分為四個考察方向.的..:A思維失控與懷疑感(共22項)B受驅使與行為失控C污染反應D檢查行為對被試的四個方面分別累分,然后累計總分。
3、測試對象說明
貴池中學高三15班(.科復讀班),復讀班的特殊性可能對于此調查更能產生考察意義。樣本容量為75。
本班性別分布為男53 女22 ,性別分布差異為調查在性別探討上帶來障礙;
城鄉分布為城鎮學生 34 農村學生41,差別不很懸殊,探討城鄉有一定可行性。
4、測試時間:20xx年8月23日晚
5、調查經過:由班主任帶領進入復讀班班級,先由老師引薦,再自我介紹,然后請大家配合做一個關于心理健康的調查,但不涉及強迫話題以免學生對號入座產生干擾;請班長幫助發放問卷;說明如何填寫;收回問卷..,并請大家等候結果。此外還簡單的談到了復讀生應該珍惜與悅納這個特殊的學習階段,充實的過好學習生活的,珍重復讀班老師的關愛,在此和大家建立了共識。
6、審閱問卷,錄入數據
先觀看學生“想說的問題”,與被試者在文字上作簡要接近,初看大家的問卷結果,重點看學生有否在哪一項上填了“4”這個反映感覺很深的題項。
對樣本編號,然后一一算出個學生四個方面的各個方面的得分,使用excel電子工具錄入,并讓計算機統計總分,按分數高低排序。按分數高低重新編號。
健康的調查報告13
調查源起:基于當前小學生身體普遍處于亞健康的現狀,我們必須認真透析和反思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健康教育的關注程度和實施力度。
眾所皆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偉大的教育家洛克更說過:“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確實大多數偉人、思想家、學者、智者和各領域的精英都非常重視身體的鍛煉和保養。然而在當代社會,人們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況,尤其青少年更是過早地背負起課業重擔!這樣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嗎?他們是不快樂的,體質是不佳的,所以愛護、必須關心小學生的成長問題——亞健康!我們從國家、社會、家庭及小學生自身多方面反思,探究其原因,以尋求解決途徑。
國內外都十分重視健身教育問題,更關注青少年健康狀況,然而面對競爭的壓力,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家長的高標準高要求,學生柔嫩的背彎被壓重了,我們真不忍看到重重的書包、厚厚的眼鏡和各種貪吃貪睡,生活無序無規律的孩子就這樣長大!好的習慣是要從小培養,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還在成長中的小學生們,他們需要更多科學的培養和鍛煉,需要良好的社會鍛煉氛圍,科學的學校、家庭健身教育,加強體質,打好身體的底子,將來才可能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
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致力于研究這一現象,透析國家和教育機構對健身教育的實施,社會對健身教育的關注,家庭對健身教育的重視以及小學生的自我健身意識,從中發掘健身教育的缺乏而導致小學生的亞健康狀況,運用專業所學、參考文獻及自身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建設性的策略與方案,以引起社會對小學生健康狀況的關注,配合學校、家庭加大健身教育實施力度,提高小學生的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讓他們積極參與身體鍛煉,健康快樂地成長!
調查基礎:1、“亞健康”的含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
2、作品基礎:《中小學暑期“課業加餐”情況調查報告》,我們有大量的調查報告,訪談記錄以及宣傳經歷,研究現在中小學生普遍課業負擔偏重而導致的健康不佳,身體、心理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令人堪憂!從這個研究層面引發我們對于小學生健康狀況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前瞻性!
xx年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強身健體積極鍛煉——家鄉人民的保健意識考察》;
3、國內外已有研究參考:
①小學生身心健康教育作者:[日]坂人博子著,[中]王樹范譯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內容提要:教育孩子歷來是一個傳統而棘手的問題。在中國有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無論是家長、教師經常只是把孩子放在接受教育的被動地位;總是想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什么和怎么做,至于在啟發孩子自己主動地去做什么和怎么做方面下功夫就太少了。本書所介紹的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則相反,它通過在小學校日常發生的事情,教育孩子主動地自己培養自己。真正把小學教育當作啟蒙教育階段,讓孩子認識大自然,了解自己身體的一般構造和機能,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本書對家長及教師都會有很好的啟示。
②《小學生健康教育》作者:鄭日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圖書發行部(蘭色暢想)出版日期:xx-7-1
本書全面介紹了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旨在幫助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和感受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專業性質、基本原理、實施方法及組織管理,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能以正確的視角對待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為將來能參與這項工作打下初步的專業基礎。
③一些健康教育網站參考
④《xx年年江蘇省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競賽短信試題答案》引用地址:
研究方法:
發放調查問卷,加上訪問兩者并駕齊驅,雙管齊下。
信息的整理與數據統計:我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卷58份。(后附調查問卷2份)
3.充分利用書籍和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研究資料。
4.基于問卷邏輯,編寫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與分析:
1.“亞健康”狀態分析
從問卷第一大題——共有10種“亞健康”狀態,分析所得數據:62.1%出現過或正處在亞健康狀態,剩下37.9%的小學生沒有出現過亞健康的癥狀。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處在“亞健康”狀態的。
健康的調查報告14
在這次活動中,對社會學院的歷史系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安徽師范大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90%。報告采用有效問卷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樣本進行分析。結果公布如下:
第一,學習問題
在這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例如,在問題33“從大到小整理以下項目造成的心理壓力”中,44%的學生認為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近一半剛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尤其是不適應大學學習方式,心理壓力很大。通過緊張的高考,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大學開放輕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者過于緊張而無法擺脫高中的應試教育,或者覺得生活空虛,整天無所事事,浪費學習,浪費時間。再比如第29題“你覺得上大學后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學生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說明新生迫切需要引導,尋求心理成就感。
第二,業余時間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45%的人認為大學生活是自由開放的,學生更注重學習,自我意識很高。其中56%的學生在第三個問題“你業余時間主要做什么?”業余時間我選擇自學或者聽課。相反,只有10%的學生選擇玩游戲或網上談戀愛。但也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學習壓力還是很大的。
第三,經濟生活
現在大學生經濟生活難度不大。第六個問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夠嗎?”其中67%的學生基本夠用,11%的學生有富余。同時,在問題7中,“你認為每月的生活費是自己的負擔,會造成心理壓力嗎?”60%的學生認為沒有壓力。以上種種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經濟生活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明顯減輕。
第四,心理平衡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的學校和你理想中的大學有多大區別?”其中56%的學生選擇“很大”,反映出理想的大學和現實的學校還有一定的差距。問題13“你有自信嗎?”69%的學生選擇“不自信”或“有時不自信”。問題五“你覺得現在你大學生活最糟糕的是什么?”57%的學生認為他們缺乏自信。這兩個問題都反映出我們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自信。然而,在問題23中,“關于你的煩惱,你有什么不能說的嗎?”你經常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嗎?“只有20%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問題。問題26:“你的人生目標一直很明確嗎?你在為此不懈努力嗎?”只有31%的學生認為“可以”。這兩個問題也說明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以上問題說明,學生沒有從不同角度達到心理平衡,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有差距。
第五,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是本次調查的突出問題。在問題33“請將以下項目帶來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中,33%的學生認為“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壓力最大。問題8“和一群朋友在一起,你會經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79%的學生選擇“是”或“有時”,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樣,在問題29中,“你認為上大學后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33%的學生選擇了“不適合宿舍生活”,這與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人數相當,這表明學習方法和人際交往是本次調查中學生面臨的兩個最嚴重的問題。
相當多的大學生來自農村。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慮的范圍很窄,與他人交流的機會也很少。剛來大學的時候,面對這么開放自由的環境,這么多的學生。面對這么多的公共場所,我不知所措,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我羞于表達自己內向的性格。而在城市長大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很難了解農村學生的情況。于是就形成了縫隙。與此同時,在問題20中,“你認為大多數人不可信嗎?”78%的學生認為“是”或“偶爾”。這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問題。
本次調查充分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社會學院歷史07班的學生是典型的。它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實、豐富的素材和生動的實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向海星研究會和歷史07班表示衷心的感謝!
健康的調查報告15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促進我縣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審議議題。審議前,組織了調查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先后聽取了縣衛生局有關工作匯報,深入走訪城關鎮、大紅城鄉、舍必崖鄉等17個鄉鎮、街道,實地走訪1家二級乙等醫院和一級婦幼保健所、13家一級鄉鎮衛生院,分別召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及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了解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于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后制訂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自治區、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僅“十一五”期間,內蒙古先后投入46億元,完成3000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區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得到強化,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取得明顯進展。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扎實推進。
一是實施農牧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農牧民健康工程”是對鄉鎮中心衛生院,縣級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貧困旗縣綜合醫院,邊境旗市的一般衛生院進行重點建設。到20xx年,我縣一級鄉鎮衛生院醫療工作的基本條件達到國家標準,能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進行急、重、危病人的搶救、轉診工作。“十一五”期間,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快速發展,截至20xx年底,全區參合農牧民達1214.6萬人,人均籌資155元,最高支付限額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倍以上。
二是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到2006年,全區90%的縣級衛生防疫站達到自治區標準,真正成為適應本地區實際需要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執法監督指導中心。
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扎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到2006年,全區90%的婦幼保健所達到自治區標準,成為適應本地區需要的婦女兒童衛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心。能夠組織、指導基層普及婦幼衛生科學知識,負責培訓婦幼保健人員,對臨床產科、兒科、計劃生育等進行技術指導,開展對婦女兒童常見、多發疾病的診治、搶救、轉診工作,并能解決本地區婦幼專業疑難問題。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一是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村衛生室承擔規定的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殘疾人康復等工作,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和轉診服務。要按照方便群眾、合理配置衛生資源的原則設立村衛生室,鄰近行政村可以聯合設置
衛生室。可采取村民委員會辦、鄉鎮衛生院辦、鄉村聯辦、社會承辦或有執業資格的個人承辦等多種形式舉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要積極提供巡診和上門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簽訂服務合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
二是加強農村衛生機構監督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全行業管理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嚴格農村衛生機構、從業人員、衛生技術應用的準入,建立并完善農村衛生技術人員考核制度,禁止非衛生技術人員進入衛生技術崗位,杜絕不具備執業資格的人員執業,嚴厲打擊非法行醫。逐步推行農村衛生機構藥品集中采購,也可由鄉鎮衛生院為村衛生室統一代購藥品,保證藥品質量。縣級價格主管部門要規范農村衛生機構價格行為,加強對農村衛生機構執行藥品和醫療價格政策的指導和監督檢查。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差
1.政策扶持不足。大部分旗縣區不能按現有的國家政策定額或定項給予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在鄉鎮衛生院產權結構、投入回報機制上不明晰,降低了鄉鎮衛生院在籌資、融資上的吸引力。強調能人效應的時候多,思考制度管理的時間少,沒有有效探索建立發現、選拔、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造成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勇于改革探索,參與市場競爭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鍋飯思想嚴重,只講公平,不講效率,服務能力差。
2.衛生院人員業務素質偏低,鄉鎮衛生院發揮職能不全。近年來,由于鄉鎮衛生院人員待遇不能保證,人員流失嚴重,加之大中專畢業生很少進入衛生院工作,使得衛生院缺少業務人員,同時衛生院也拿不出專款對現有醫生進行繼續醫學教育,造成專業技術人才短缺,人員技術結構斷檔,久而久之形成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造成技術力量差和服務水平不高的局面,業務萎縮、效益下降。各衛生院不得不采取重治輕防的辦法,有的衛生院甚至連基本的防保工作任務都不能保證完成。
(二)衛生防御體系職能不健全
1.疾控事業的建設、管理與發展方面。鄉村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仍十分薄弱,基層疾控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還沒有建立起密切的協作聯系機制,農民得不到健全的公共衛生服務;基層人員隊伍素質偏低,由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缺乏穩定和吸引人才的條件,在疾病預防控制隊伍中,非技術人員多,高學歷人員少,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影響工作的深入開展;疾控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覆蓋縣鄉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絡報告系統已基本建立,但預測預警能力較弱,醫療機構的發現報告和早期處置傳染病等應急意識不強,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裝備嚴重不足,還沒有真正實現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2.衛生監督執法方面。旗縣衛生監督辦公用房全部為借用別單位的,辦公條件丞需改善。衛生監督人員缺乏,經費難以保證,農村衛生監督任務難以到位,為農村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理埋下隱患。衛生執法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應急快速檢測設備、車輛及取證工具,嚴重影響了對衛生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衛生執法業務經費嚴重不足,衛生監督人員長期沒有業務培訓經費,影響了衛生監督工作的開展和隊伍建設,衛生監督人員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其提出的要求。
三、建議及對策
(一)對各級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1.進一步完善各級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要根據國家、自治區的標準合理確定布局,并按相應類別標準,調整其規模和功能,集中力量加強基礎設施、設備裝備和人才隊伍的標
準化建設,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將其建設成區域性的地段醫療保健服務中心。
2.理順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所屬鄉鎮衛生院的人、財、物及業務工作,行使對鄉鎮衛生院發展規劃、資格準入、院長聘用、政府投入經費等方面的管理職能。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鄉鎮衛生院的從業人員、大型設備、衛生技術應用等要素嚴格準入,規范管理。鄉鎮衛生院要協助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開展農村衛生行政執法工作,加強對轄區內公共衛生和醫療市場的監管,協調解決各種矛盾,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3.推進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鄉鎮衛生院設院長1人,副院長1~2人,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招聘作風好、懂技術、擅管理的中級職稱以上優秀人才擔任,每屆任期三年,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鄉鎮衛生院院長的考核、獎懲辦法,經考核不稱職的衛生院院長要予以解聘;鄉鎮衛生院院長必須經過自治區或市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業務培訓。
4.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一是把好鄉村醫生的準入制度。加強對現有鄉村醫生的學歷教育,鄉村醫生要達到中等以上學歷水平,目前尚未達到的,通過考試逐年淘汰不合格的鄉村醫生,到2010年,鄉村醫生要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新進入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通過群眾、村委推薦,鄉鎮衛生院審核,旗縣區衛生局審批,市衛生局備案等逐級考核審查制度,確保準入上崗的鄉村醫生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較強的業務素質;鄉鎮衛生院對鄉村醫生實行統一調配,實行聘用制。
二是嚴格村衛生室的準入制度。旗縣區衛生局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原則,以鄉鎮衛生院為中心,對村衛生室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村衛生室主要承擔農村常見病診治、疑難病人轉診、預防保健和健康宣傳等工作,要通過對行政、業務、藥品、財務等四方面的統一管理措施,強化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監管作用。
三是規范衛生服務行為。旗縣區衛生局要制定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規范鄉村衛生人員的服務行為,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增強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責任感。
四是統一藥品購銷和規范用藥。旗縣區衛生局逐步推行藥品統一配送制度,村衛生室用藥由鄉鎮衛生院統一代購,但代購方不得以謀利為目的;根據自治區衛生廳有關文件要求,制定村級醫療機構的基本用藥目錄,規范用藥行為,確保農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五是規范鄉村醫生例會制度。各鄉鎮衛生院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鄉村醫生例會,通過例會,以會代訓,監督管理,加強鄉村醫生的業務知識培訓,增強與鄉村醫生的聯系。
六是逐步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鄉鎮衛生院可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鄉村醫生共同完成農村居民健康調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掌握醫療衛生服務對象,拓寬衛生服務領域和服務項目,為促進鄉鎮衛生院自我發展打下基礎。
(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建議
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工作效率,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和健全經費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衛生服務供給;更需要健全和完善績效考評等各項制度,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重大傳染病防控應對能力。
【健康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健康的吃》大班健康說課稿07-10
健康日中班健康教案07-06
大班健康教案《健康食譜》12-30
大班健康教案:《健康食譜》07-20
中班健康活動:健康的皮膚08-23
《吃健康的食品》大班健康教案06-16
大班健康教案:吃健康的食物06-12
大班健康教案:吃健康的食品07-26
大班健康《吃健康的食品》教案09-30
經營健康班級大班健康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