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精選10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1
一、調查背景: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我國農村衛生狀況在不斷改善,農民健康水平在相對提高,但農村衛生基礎相當薄弱,資金投入不足,以致農村社區衛生、醫療條件較差,農村衛生工作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完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衛生條件是目前當務之急。
二、調查目的:
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莊的衛生現狀、存在問題以及了解村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難度的主要因素.及時總結經驗,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動村衛生環境建設的力度,探索新形勢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走訪居民和村級干部、實地察看等形式,開展農村衛生與健康活動的調查,提出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的建議。
三、調查內容:
1.調查時間:20xx年5月1日-5月20日
2.調查地點:xx榮合橋社區
3.調查人員:柳丹
4.調查方法:抽樣調查,走訪調查,通過提問、自由談話等方式了解調查對象對農村衛生問題的看法及建議。
5.調查對象:隨機抽取榮合橋社區10戶居民。
四、調查情況簡介:
榮合橋社區位于xx中部,西與望城橋驛鎮接壤,20xx年由原新塘村、合心村、平田村合并而成,面積近10平方公里。共有農戶1200余戶,總人口4200余人,35個村民小組,共有耕地3348畝,共有167名黨員,其中男性黨員134名,22個黨小組。社區干部5人,聘用大學生村官1人。
五、調查結果: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環境衛生問題
一是有些村民衛生意識淺薄,環保意識差,尚未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調查發現,農民一般隨地吐痰,喝生水,衣服臟了不及時洗,吸煙酗酒,飯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行為比比皆是。尤其農村老人勞動強度太大,小孩缺少應有照料。常常有些小孩抱著小狗小貓;有的小孩在地上玩夠了就趴在地上睡覺,以上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導致各種身體疾病的病源。
二是家庭放養寵物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住房條件和環境衛生等等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福及寵物,越來越多的寵物走進了人類朋友的家庭中,成為富有或有特殊嗜好家庭的“特殊公民”。飼養寵物也成了一種時尚,但是多數家庭疏于管理,經常放養在外面,害得沒有家長接送的中、小學生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總是提心吊膽。而且現在被狗傷害的報道也是隨處可見,這些寵物又很少有接種疫苗,極易引起突發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確實嚴重影響到了當今社會的和諧。
(2)農村醫療衛生問題
一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程度較低。雖然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有所提高,現雖農村醫療費可報達到60%。但由于其籌資規模較小,其保障程度還比較低,導致生大病、重病的農民還是有著生命風險。
二是農村衛生基礎設施還很落后,村里沒有正規的衛生診所,更別談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如有大病疾病便束手無策延誤病情,使村民難以得到相對的安全保障。
2.分析與結論
農村社區衛生、健康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經濟落后,農民文化素質低,居住分散,信息不靈。有些村民對實施多年的兒童計劃免疫接種都覺得無關緊要。有些村民因為經濟條件差,常年臥床不起也不去就醫。
(2).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差。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習慣和落后觀念的影響,以及缺乏宣傳教育,村民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普遍比較差,與城鎮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亂丟,雜物亂放,而且對村中的“臟、亂、差”長期視而不見,這種觀念和陋習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3)管理機制缺失。一是村級沒有公共衛生管理機構,長期無人抓、無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衛生保潔隊伍;三是缺乏先進科學技術的指導。
(4)村干部的思想認識還沒有真正到位。認為這都是上級政府的責任,與己無關;甚至認為搞環境衛生吃力不討好,只有付出,沒有收益。這些觀念就導致表面應付、得過且過,甚至熟視無睹,不愿花大力氣改善環境衛生。
3.對策與建議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政府應分工負責,切實承擔起相應職責,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完善農村設施,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要嚴格按照中央、省級有關農村衛生工作政策規定,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要合理安排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和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加強農村衛生經費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體制。
(2)引導培養村民形成良好衛生習慣。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環境衛生宣傳教育,對各種破壞環境衛生的不良行為,應在側重教育的基礎上,采取必要處罰措施,同時深入開展衛生村鎮創建活動,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提高村民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覺性。
(3)增強村民健康意識,提高村民健康素質。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方式,增強村民的衛生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例如定期進村舉辦健康培訓講座或普及衛生保健知識的文藝活動等。借助中小學生和團員青年的力量,組織他們入戶發放宣傳資料,在村民之中加強健康教育,宣傳衛生保健知識。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2
為了全面準確地掌握農村衛生與健康的第一手資料。本人深入到就農村衛生與健康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結合村衛生與健康工作實際,就做好今后村衛生與健康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村環境衛生的現狀
面積0.9平方公里,560戶居民,總人口,1650人,村有保潔員9名,并配備了一輛垃圾車,做到垃圾日產日出,保持整個村的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村內還有衛生所一家并有3名村醫務人員。
二、村環境衛生存在的問題
1、村的村民的衛生健康思想意識并未得到完全的改變,加上村民素質參差不齊,意識單薄垃圾亂扔,甚至還有隨地大便。
2、群眾缺乏公共衛生意識。由于傳統的觀念和不良的衛生習慣,在2005年“非典”期間,政府大力廣泛宣傳下,人們的公共衛生意識有大大地提高了。但“非典”過后,人們對疾病預防的警惕性也逐漸減弱。
3、衛生死角多,臟亂差現象普遍。由于經費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加上宣傳教育不到位,一些村民衛生意識差,導致農村垃圾亂堆亂倒,衛生死角無法及時清運,各種廢水無組織排放,以至污水橫溢,衛生狀況堪憂,這是農村臟亂差和出現各種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對村環境衛生的幾點建議
科學發展經濟,還應包括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現代化。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切實加強社區衛生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
1、加強群眾對公共衛生的宣傳教育。首先加強群眾對公共衛生的宣傳教育十分重要,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公共衛生的“群防群治”,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把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衛生行為能力作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提升就醫報銷率。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居民的自愿參加為主,籌集的.資金由區財政、鄉財政、個人三部分籌集,真正達到老有所醫,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3、建立區、鄉、村層層包保責任制。要建立獎懲制度,完善管理體制,改善條塊關系。鄉、村要拿出專項環境衛生管理經費,要加強城管科的工作,在村要有城管專職人員、清掃保潔員,明確職責,落實報酬,建立有效的齊抓共管體制。
4、區、鄉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探索農村工作的新方法,提高對改善農民群眾衛生環境狀況高度負責的使命感,以及發展文明城市的緊迫感,千方百計為農民服務好,形成良性循環的工作氛圍。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3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3月份開始,對我市欽北區中學生的情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里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情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發出700份問卷,收回700份。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三、調查目的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如果中學生能夠積極地調控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將有助于青少年以平穩的心態從容面對人生的挑戰。當今社會壓力大,社會環境復雜,家庭不穩定,學習負擔重,中學生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情緒容易激動不夠穩定。
本調查報告針對農村初中生情緒問題進行研究,試圖了解情緒心理產生的原因及發展的規律,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為關注學生情緒問題的教育者提供一些研究的依據。
四、調查對象
我市北區部分學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
五、調查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六、結果與分析:
1.情緒穩定的有160人,占22.9%。分析表明,這部分中學生性格成熟,能面對現實;通常能以沉著的態度應付現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行動充滿魅力,有勇氣,用維護脫節的精神。
2.情緒基本穩定的有300人,占42.8%。這部分學生情緒變有變化,但變化不大,能沉著應付現實中出現的一般性問題。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時會急躁不安,不免受環境影響。
3.情緒激動的有240人,占36.3%。這部分學生情緒容易激動,容易產生煩惱;不容易應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撓和挫折;容易受環境支配而心神動搖;不能面對現實,常常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
七、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1.家庭環境
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暴力,父母性格不良,家庭經濟困難等,影響學生的情緒。
2.學習壓力
造成學習壓力的因素有考試、成績排名、學習方法等。
3.人際關系
(1)緊張的親子關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不愿意傾聽孩子的訴說,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和諧。
(2)不良的同學關系。處理不好同學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摩擦、妒忌、歧視、誤解、猜疑等。
(3)不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的批評、不公對待、評價不當或對學生不夠理解、不夠真誠等,容易使學生產生不良的情緒。
八、結論
喜、怒、哀、樂構成了我們的七彩人生,在生活中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世界同樣是復雜多變、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情緒無論具有怎樣的特點,始終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強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減弱的作用,關鍵在如何調節和利用。因此,我們每一個中學生都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4
一、農村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由于學生心理問題的普遍性和復雜性,且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又很難找到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使學生的德育工作顯得更加艱難。令許多教師苦惱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學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而更為嚴重的是,近幾年來,因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通和矯正而爆發的惡性校園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些事件的發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引發了我們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冷峻思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社會環境因素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影響問題必然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當前,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的社會問題比較多,一些消極因素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例如,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心理壓抑之中;單親家庭的增多,導致這些家庭的學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關愛;社會的主流人才觀與新課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學生在社會評價中屢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令人關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脫節,磨合難。可見,留守孩子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了教育的一個新的難題。
2、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中學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還不健全,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學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盡管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說得多,做得少。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于指導、研究和教育。這樣,學校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理念,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一個得力的人員保障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并實施有體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師資培訓因素
教師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主體。但農村中學的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
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
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
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于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中許多積淀已久的心理問題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農村學生的家庭環境至少有三個不利于學生心理成長的問題:
一是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二是學生大多在校寄宿,與家長的溝通不夠;
三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家庭受到較大沖擊,問題家庭、特殊家庭數量增大,受害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大。
二、加強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幾年才引起重視的。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在社會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共同關注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納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設置了課程,培訓了師資,加強了管理,進行了督導。可以說,這項工作正逐步走向規范科學的發展軌道。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原因是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
首先,社會對農村基礎教育和焦點仍然是教學質量,社會對學校評價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學率。
其次,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應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學校仍然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過程中摸索,對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而,學校在這方面顯得比較被動。當問題發生了才引起重視,日常的教育工作還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與師資培訓力度還不能適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學生心理壓力及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來的問題十分突出。許多農村家庭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圍不利于學生的心理成長。我們在對部分家長中做了調查,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學生的成績,其次是身體健康和安全問題,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長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擺在最關注的位置,高達75%的家長對學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學不了解、不關心,高達80%的家長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不懂。這就很難保證每一個家庭都能給學生一個有利于心理成長的家庭環境。
由此可見,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切實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顯得刻不容緩。
1、加強教育督導。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范疇。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2、改善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應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過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為根本目標,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學生德育工作重要內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從整體上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3、重視師資培訓。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中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強家長培訓。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愛特殊學生。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采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學生評價。科學的學生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當前,農村中學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工作,研究學生評價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系,從評價方面為學生創設健康的心理成長氛圍。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了加快農村社會的發展、加強可持續發展戰略且鑒于長道鎮青龍村要處于保持長期日益發展、不斷提高農村整體水平的長遠目標必須充分處理和解決這些衛生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必須充分準確利用科學原理把握好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充分的落實好、解決好衛生問題與農村衛生保障即醫療防治、保鍵、健康教育宣傳密切相關。
一、我村基本情況
為把我村發展成一個全面的、健康的、穩定的、持續發展的新面貌農村千方百計的拿出方案整頓農村強化農村管理加大實施力度借助“一村一大”學生下鄉對我村農村衛生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深入走訪了解情況后現做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我村200人常年在外務工, 800人在家,農民大多數只有小學文化,學生大多時候在學校生活,在農村生活的大都是老年人。 我們分別從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公共環境衛生方面做了調查。 以個人衛生方面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針對實驗對象的個人衛生、飲食與健康、鍛煉與健康、行為與健康、疾病防治與用藥和心理衛生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農民沒有早晚刷牙的習慣,頭發每隔半年理一次,并且沒有勤洗頭的習慣,冬天很少有人洗澡,生吃瓜果沒有洗的習慣,大多數農民喜喝生水。甚至一部分人在勞動后都沒有洗手的習慣。說到鍛煉90%的調查對象認為勞動就是鍛煉。而對人體所需要什么營養時一部人認為只要油鹽跟上就能夠保證身體需要了。
二、家庭衛生方面
我們主要從家庭衛生、家庭飲食、家庭生活習慣等方面作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農家院子清潔衛生較差。大多農戶廁所不符合衛生要求多是以圈舍、糞坑代替糞便沒有進行處理以至于圈舍內臭味熏天。從糞便的危害性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老百姓認為主要是有點臟,至于有哪些危害性嗎,怎樣傳染等知道得太少,在家禽突然死亡后沒有及時處理并食用死亡的家禽。從飲用水的調查了解到山區農民大多飲用地下水,水質從未檢測過,在問及是否需要消毒時一部分農民認為沒有必要,一部分農民只是簡單的沉淀一下。大部分農戶的垃圾常堆放于房前屋后或就近倒在附近的農田里,很少有人燒掉或掩埋處理。在飲食習慣方面一日三餐多素少葷飲食沒有規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于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都是順著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里。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著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發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造成農村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
三、公共環境衛生方面
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污染重。
一是糞便污染。在山區農村養殖業仍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模式牲畜圈舍與人居環境未分開,既影響家居環境又影響公共環境。
二是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通過調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農民使用塑料及其制品回收率很少,并且在用完后隨意丟棄在農田里。這些難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農膜成為我村農業環境一大污染源,導致農田的板結、糧食產量降低。
三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這些垃圾連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燒不還田而是亂倒在池塘、溪邊、村旁、路邊。
四是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于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并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以上的調查情況總結如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大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群眾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2)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
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后。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后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于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
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范。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
(3)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緩慢。
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群眾疾病預防觀念不強。
二是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反映較大。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設備落后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絡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群眾用藥安全難。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6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促進我縣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審議議題。審議前,組織了調查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先后聽取了縣衛生局有關工作匯報,深入走訪城關鎮、大紅城鄉、舍必崖鄉等17個鄉鎮、街道,實地走訪1家二級乙等醫院和一級婦幼保健所、13家一級鄉鎮衛生院,分別召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及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了解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于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后制訂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自治區、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僅“十一五”期間,內蒙古先后投入46億元,完成3000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區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得到強化,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取得明顯進展。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扎實推進。
一是實施農牧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農牧民健康工程”是對鄉鎮中心衛生院,縣級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貧困旗縣綜合醫院,邊境旗市的一般衛生院進行重點建設。到20xx年,我縣一級鄉鎮衛生院醫療工作的基本條件達到國家標準,能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進行急、重、危病人的搶救、轉診工作。“十一五”期間,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快速發展,截至20xx年底,全區參合農牧民達1214.6萬人,人均籌資155元,最高支付限額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倍以上。
二是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到2006年,全區90%的縣級衛生防疫站達到自治區標準,真正成為適應本地區實際需要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執法監督指導中心。
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扎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到2006年,全區90%的婦幼保健所達到自治區標準,成為適應本地區需要的婦女兒童衛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心。能夠組織、指導基層普及婦幼衛生科學知識,負責培訓婦幼保健人員,對臨床產科、兒科、計劃生育等進行技術指導,開展對婦女兒童常見、多發疾病的診治、搶救、轉診工作,并能解決本地區婦幼專業疑難問題。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一是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村衛生室承擔規定的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殘疾人康復等工作,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和轉診服務。要按照方便群眾、合理配置衛生資源的原則設立村衛生室,鄰近行政村可以聯合設置衛生室。可采取村民委員會辦、鄉鎮衛生院辦、鄉村聯辦、社會承辦或有執業資格的個人承辦等多種形式舉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要積極提供巡診和上門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簽訂服務合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
二是加強農村衛生機構監督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全行業管理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嚴格農村衛生機構、從業人員、衛生技術應用的準入,建立并完善農村衛生技術人員考核制度,禁止非衛生技術人員進入衛生技術崗位,杜絕不具備執業資格的人員執業,嚴厲打擊非法行醫。逐步推行農村衛生機構藥品集中采購,也可由鄉鎮衛生院為村衛生室統一代購藥品,保證藥品質量。縣級價格主管部門要規范農村衛生機構價格行為,加強對農村衛生機構執行藥品和醫療價格政策的指導和監督檢查。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差
1.政策扶持不足。大部分旗縣區不能按現有的國家政策定額或定項給予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在鄉鎮衛生院產權結構、投入回報機制上不明晰,降低了鄉鎮衛生院在籌資、融資上的吸引力。強調能人效應的時候多,思考制度管理的時間少,沒有有效探索建立發現、選拔、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造成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勇于改革探索,參與市場競爭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鍋飯思想嚴重,只講公平,不講效率,服務能力差。
2.衛生院人員業務素質偏低,鄉鎮衛生院發揮職能不全。近年來,由于鄉鎮衛生院人員待遇不能保證,人員流失嚴重,加之大中專畢業生很少進入衛生院工作,使得衛生院缺少業務人員,同時衛生院也拿不出專款對現有醫生進行繼續醫學教育,造成專業技術人才短缺,人員技術結構斷檔,久而久之形成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造成技術力量差和服務水平不高的局面,業務萎縮、效益下降。各衛生院不得不采取重治輕防的辦法,有的衛生院甚至連基本的防保工作任務都不能保證完成。
(二)衛生防御體系職能不健全
1.疾控事業的建設、管理與發展方面。鄉村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仍十分薄弱,基層疾控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還沒有建立起密切的協作聯系機制,農民得不到健全的公共衛生服務;基層人員隊伍素質偏低,由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缺乏穩定和吸引人才的條件,在疾病預防控制隊伍中,非技術人員多,高學歷人員少,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影響工作的深入開展;疾控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覆蓋縣鄉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絡報告系統已基本建立,但預測預警能力較弱,醫療機構的發現報告和早期處置傳染病等應急意識不強,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裝備嚴重不足,還沒有真正實現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2.衛生監督執法方面。旗縣衛生監督辦公用房全部為借用別單位的,辦公條件丞需改善。衛生監督人員缺乏,經費難以保證,農村衛生監督任務難以到位,為農村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理埋下隱患。衛生執法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應急快速檢測設備、車輛及取證工具,嚴重影響了對衛生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衛生執法業務經費嚴重不足,衛生監督人員長期沒有業務培訓經費,影響了衛生監督工作的開展和隊伍建設,衛生監督人員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其提出的要求。
三、建議及對策
(一)對各級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1.進一步完善各級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要根據國家、自治區的標準合理確定布局,并按相應類別標準,調整其規模和功能,集中力量加強基礎設施、設備裝備和人才隊伍的標
準化建設,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將其建設成區域性的地段醫療保健服務中心。
2.理順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所屬鄉鎮衛生院的人、財、物及業務工作,行使對鄉鎮衛生院發展規劃、資格準入、院長聘用、政府投入經費等方面的管理職能。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鄉鎮衛生院的從業人員、大型設備、衛生技術應用等要素嚴格準入,規范管理。鄉鎮衛生院要協助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開展農村衛生行政執法工作,加強對轄區內公共衛生和醫療市場的監管,協調解決各種矛盾,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3.推進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鄉鎮衛生院設院長1人,副院長1~2人,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招聘作風好、懂技術、擅管理的中級職稱以上優秀人才擔任,每屆任期三年,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旗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鄉鎮衛生院院長的考核、獎懲辦法,經考核不稱職的衛生院院長要予以解聘;鄉鎮衛生院院長必須經過自治區或市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業務培訓。
4.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一是把好鄉村醫生的準入制度。加強對現有鄉村醫生的學歷教育,鄉村醫生要達到中等以上學歷水平,目前尚未達到的,通過考試逐年淘汰不合格的鄉村醫生,到2010年,鄉村醫生要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新進入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通過群眾、村委推薦,鄉鎮衛生院審核,旗縣區衛生局審批,市衛生局備案等逐級考核審查制度,確保準入上崗的鄉村醫生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較強的業務素質;鄉鎮衛生院對鄉村醫生實行統一調配,實行聘用制。
二是嚴格村衛生室的準入制度。旗縣區衛生局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原則,以鄉鎮衛生院為中心,對村衛生室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村衛生室主要承擔農村常見病診治、疑難病人轉診、預防保健和健康宣傳等工作,要通過對行政、業務、藥品、財務等四方面的統一管理措施,強化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監管作用。
三是規范衛生服務行為。旗縣區衛生局要制定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規范鄉村衛生人員的服務行為,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增強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責任感。
四是統一藥品購銷和規范用藥。旗縣區衛生局逐步推行藥品統一配送制度,村衛生室用藥由鄉鎮衛生院統一代購,但代購方不得以謀利為目的;根據自治區衛生廳有關文件要求,制定村級醫療機構的基本用藥目錄,規范用藥行為,確保農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五是規范鄉村醫生例會制度。各鄉鎮衛生院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鄉村醫生例會,通過例會,以會代訓,監督管理,加強鄉村醫生的業務知識培訓,增強與鄉村醫生的聯系。
六是逐步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鄉鎮衛生院可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鄉村醫生共同完成農村居民健康調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掌握醫療衛生服務對象,拓寬衛生服務領域和服務項目,為促進鄉鎮衛生院自我發展打下基礎。
(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建議
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工作效率,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和健全經費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衛生服務供給;更需要健全和完善績效考評等各項制度,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重大傳染病防控應對能力。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7
為了解、掌握五里鎮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課題組自20xx年8月起,開展歷時1年多的調研工作,掌握了豐富的一手資料。現將調研結果分析報告如下,以期對深入開展和提升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這次學生基本情況及心理發展狀況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為了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我們嚴格遵循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富強初中、四合九年制學校、民主九年制學校等校初中各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0%。
2、調查方法
(1)我們課題組采用《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情況調查問卷》,本問卷共設計28道相關問題。涵蓋學校基本情況、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心理咨詢室建設情況及心理健康開展情況等四大項內容。
(2)課題組采用自編的《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對3校的管理者及教師進行了訪談。訪談涉及到6個開放式問題,即: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困難、下一步此項工作計劃與設想等。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組通過對調查問卷匯總和分析,組織邀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進行座談會,大家達成共識:農村初中師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工作缺乏科學規劃,方法簡單,教育措施缺位
一些學校的校長、教師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不清,不到位,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只要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配備了心理咨詢室、開展了心理咨詢活動即可,至于如何開展這項工作,那是政教處、德育處、班主任、心理教師、政治教師的事,與自己的工作無關。一些教師只注重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大多數學校仍然使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來進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備的心理咨詢老師就是政教主任,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混為一談。還有的將心理健康當作一門學科來對待,在課堂上系統講述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更有甚者,還要安排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課的考試……還有,更多的社會群體關注的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認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所以,我們研究者應該把關注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級開設,約占調查學校的62%,有極少數的學校將其作為必修課,更多的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或校本活動課程,課時是很難保證的。有些學校課表上呈現《心理健康教育課》,其實并未按課表上課,這勢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實效性。
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由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主設計和進行的,約占46%,隨意性強,缺乏規劃性、系統性。學校在經費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難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終擱置或者放棄。
2、校際發展不平衡,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開展方面,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每個學校都安排了健康課;無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咨詢室設置形式化、設施簡陋、開放度低,未形成常態化。
3、缺乏專業隊伍,業務亟待提升
農村中學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大量教師流入城市,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于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調查思考與建議
《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確保專門的師資崗位編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和師資編制,并把它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范疇,作為評估、考核學校業績的一項重要標準。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同時,學校的環境建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切實解決目前部分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設施不完備、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工作量未計入、缺少相關的圖書及資料等現實問題。學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的同時,校領導要親自過問、專門負責,并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常規課程管理之中,保證其課程時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實施水平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小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時,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提高校長及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詢技巧,并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心理教師的流動性大、專業教師少、兼職教師業務不熟練及培訓機會少等現實問題。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教師。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專職心理教師的交流、學習與再培訓工作,努力將其培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中堅骨干。
3、構建學校監管建設機制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學校而言,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于指導、研究和教育。學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學校要經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研討會和學術交流;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氛圍,重視環境育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心理可產生深遠的的影響,優良的校風、班風、學風對學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從而起到一種正面的引導作用。
4、適時開展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注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脫節,磨合難。由此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采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們認為: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發動多方力量,健全關愛機制,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8
九墩灘是一個生態移民區,轄區內現有居民8261人,均為涼州區張義鎮、古浪縣、天祝縣等不同縣區的移民,人口流動性較大。隨著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外出打工的父母只好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里。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展。
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其中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則是最為社會各界與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筆者為此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和研究相關問題。調查對象來自全灘5個村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留守兒童,從收回的問卷中,獲得的資料基本上可以作為描述全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依據。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留守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具體情況可從調查的數據中看出:留守兒童在自感挑剔、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愛打罵架、煩躁易怒、偏激、孤僻、孤獨感、被拋棄感、自卑感、不能集中注意力、煩惱郁悶、憂慮感等10多個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
一、以自我為中心、性情孤僻、怪異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研究證明,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常有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在此次調查中,有自我為中心想法的留守兒童有57%,自感是個愛挑剔別的孩子的比例有49%,而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的比例有47%,有孤僻、怪異傾向有59%,而非留守兒童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18%、30%、36%、25%,差異非常明顯。在對教師進行的訪談中,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教育容易導致任性自私的性格之外,另外的原因在于不完整的家庭造成這種現象。在社會學的視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較難提供規范化的互動模式。完整家庭是長幼有序、相互妥協的互動模式,這中間應該學會妥協、學會忍讓、學會按照次序與規則行事,否則會受到懲罰,但是留守兒童往往因為其身份特殊,臨時監護人往往不忍用強制手段迫使他們遵守相關的規范,從而使其驕縱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愿與他人共同分享利益與情感,從而為大眾所孤立、拋棄。
二、焦慮、煩悶、易怒、偏激
兒童的成長方向與親子溝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促進兒童向親近社會的行為發展,有益兒童心理健康。調查表明,由于缺乏關愛和交流溝通,留守兒童有73%出現過煩惱、郁悶傾向,有72%的留守兒童有過憂愁、焦慮的傾向,有61%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怒、愛發脾氣,有4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打架或和別人爭吵,而非留守兒童的比例這四項比例分別僅為35%、42%、19%、25%,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留守兒童對于自己父母親的打工行為的評價是較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遠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學等家庭開支費用的負擔,父母又必須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對于這一現象的評價是充滿矛盾的。同時面對矛盾時,心里也是充滿壓力的。他們對于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對于學習很有興趣的僅30%,而非留守兒童則高為90%,相比低了近60%,留守兒童對于學習的傾向性要低出許多。因此學習成績又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不少。有近80%的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判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要比非留守兒童的差。在訪談中留守兒童往往陳述自己面對著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與屈辱時,他們想要回報父母,但是自己成績又不好,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內心充滿了不安、焦慮與緊張。在調查中發現,正是這種道德焦慮的影響,致使他們上課時思想常常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后悔與不安時時折磨著他們,對學習、生活及未來缺乏自信心。
三、孤獨感、自卑感、被拋棄感強
在此次調查中,有孤獨感的留守兒童有59%,有自卑傾向的留守兒童有65%,有被拋棄感的留守兒童的比例為53%,而非留守兒童此三項的比例分別為21%、23%、19%。留守兒童和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沒有父母的貼身呵護、形單影只。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留守兒童普遍陳述自己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面對同學、鄰里的時候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有近38%的留守兒童認為因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離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責之中。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他們不像其他正常兒童那樣有父母的指導而只能依靠自己解決。在調查中,教師普遍反映當留守兒童出現錯誤和問題后,比一般學生的負罪感更強。他們會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自卑,然后在接著再犯錯的狀態之中。
教師在訪談中反映:一方面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嚴實地封閉起來;另一方面,當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似乎并不愿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相反會向老師與同學強化自己是個正常的孩子。
四、行為異常、愛挑剔、易產生沖動
此次調查中,有52%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行為較為偏激、異常,有58%的留守兒童有過違抗命令的過激行為,有48%的留守兒童有過說謊的經歷,有6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有過較為沖動,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舉動,而非留守兒童的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22%、41%、23%、53%。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留守兒童不健康的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所受教育不一致。留守兒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環境中,臨時教養人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不一致。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留守兒童年紀小,父母又不在身邊,要加倍愛護才是,于是,任其所為,百般嬌慣;另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將其托付于己,必須嚴加管教,否則難以交待,常常給孩子下命令,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常使兒童心理產生矛盾,感到無所適從。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在面對自身問題時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要循規蹈矩,另一方面又時時被驕縱,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學會了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曾經說謊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同時他們又無法把握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不確定性的環境和自卑、沖動、孤僻、焦慮等因素相互結合,導致了留守兒童較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傾向。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9
一、背景
居民健康素養的基本含義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
為掌握我社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排專職人員于9月1-4日對部分城鄉居民進行了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基本查明了xx社區居民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行為和健康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出了當前并且預測今后一個時期健康促進與健康干預的突出問題,為后面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提供了依據,指出了方向。
二、調查方法與內容
在隨機抽樣的基礎上,我們抽中xx村、xx社區兩個地方為監測點。調查對象為16-70周歲的常住居民,調查內容,以中國居民健康素養66條為基礎。涉及了健康基本知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健康技能三方面。
健康基本知識指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等等;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主要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4個方面;健康技能比如看懂并且完全理解藥品、食品的說明書,發生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同時打119等等。
為保證高質量地完成調查工作,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挨家挨戶上門,詳細解釋問卷上的內容。此次工作的開展,旨在進一步了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和變化趨勢,分析居民健康素養影響情況,同時提高廣大居民的'健康意識。
為確保調查的效果,調查前兩天我們在xx村、在xx社區醒目處張貼健康素養調查的通知,告知村民(居民)們朋友們將開展調查。同時我們在村醫陪同下帶工作證上門,這個工作證起到了表明身份的作用,為入戶調查進一步消除了障礙。
三、主要結果
經統計顯示,本次共調查60人。全部為有效答卷。應答1200道題答對844道,我社區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總知曉率70%.其中基本防病知識知曉率76%,衛生行為形成率為66%,基本技能知識知曉率為72%.城區居民600道題答對433道題,城區居民健康素養總知曉率為72%。城區居民基本防病知識知曉率、衛生行為形成率、基本技能知識知曉率分別為81%、71%、77%;農村村民600道題答對411道題,農村村民健康素養總知曉率為68%。 農村村民基本防病知識知曉率、衛生行為形成率、基本技能知識知曉率分別為70%、62%、67%。健康素養合格即正確回答80%及以上題目的城區居民30人有6人,健康素養水平為20%,同樣方法統計出農村村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0%。
我們鄉村健康素養水平略低于2018年全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17.06%,雖然城區居民高于全國城鄉平均水平,但與東部發達地區仍存在差距。下面把此次測試突出的幾個問題提出來,一起關注。
xx社區居民知曉率最低的幾個問題排行榜
70%的居民認為得了病輸液效果快;
61.6%的居民認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60%的居民認為高血壓按醫生說吃藥就好,別的次要;
55%的居民認為慢病患者可以根據感受調整治療;
51.6%的居民對藥物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抗生素可以預防流感,認為長期用藥有成癮性的選擇了高血壓藥,其實應該選擇鎮痛藥;
38%的居民認為高血壓病人鍛煉時間是清晨;
25%的居民認為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喝白開水更好。
四、分析與對策
通過分析發現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低于城區;在年齡方面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低于中青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學程度的最低;性別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去年xx健康管理學校在我社區舉辦了團體健康活動,半年多的活動,具體給老人們講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參加了此次活動的兩位老年人健康素養知曉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獲得了可喜的高分。
這些知曉率低的人群是下一步重點干預的對象,上面集中分析知曉率最低的一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跟居民一起重點學習的。xx健康管理學校老師們傳授給我們的經驗是值得好好借鑒的。通過這次問卷調查,了解到了我們社區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的現狀。為今后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規劃、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提供科學依據。眾所周知,健康知識是健康知識是健康行為形成的基礎和前提,只有了解了相關健康知識,轉變了觀念,才能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相關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重點人群、對健康素養知曉率低的人群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我們將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以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社區居委會、公園等地為平臺,采取講座、咨詢、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以農村、低文化程度、大年齡人群為重點,大力開展健康教育,采取主動上門服務,通過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相結合的辦法,有針對性的采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干預措施。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10
一、引言
為了深入了解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次調查對農村居民的飲食習慣、運動情況、健康問題以及健康知識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我們獲得了大量寶貴的數據和信息。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XX份,回收有效問卷XX份,有效回收率為XX%。同時,我們還對部分農村居民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以獲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調查結果
飲食習慣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農村居民的飲食習慣不夠健康。近50%的居民每天攝入的蔬菜和水果量低于推薦值,而超過60%的居民攝入的鹽量超過了推薦值。此外,部分居民還存在飲食過于油膩和食物種類單一的問題。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肥胖等健康問題。
運動情況方面
在運動方面,農村居民的體育鍛煉時間普遍不足。超過半數的居民每周的運動時間少于推薦值,僅有少數人能夠堅持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長時間的久坐和缺乏運動已經成為農村居民生活中的常態。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
健康問題方面
農村居民普遍存在多種健康問題。近30%的居民存在超重和肥胖問題,超過50%的居民處于亞健康狀態。此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這些健康問題對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了不良影響。
健康知識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的健康知識普遍較為薄弱。近60%的居民對健康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了解不足,缺乏基本的健康素養。這可能導致他們在面對健康問題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四、建議與對策
基于以上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素養。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健康宣傳資料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導農村居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
推廣健康飲食,減少鹽、油等不良因素的攝入。鼓勵農村居民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減少高鹽、高糖、高油食物的攝入,以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
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提高身體素質。引導農村居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抵抗力。
建立健全的健康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深入了解了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以期為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農村居民的健康問題,共同推動農村健康事業的發展。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12-12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5-08
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7-20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精選10篇)06-09
關于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11-22
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狀況問卷調查報告08-08
健康狀況證明01-23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調查報告09-26
健康狀況證明范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