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本科生簽約率為39%,未簽約率為59%,另有2的本科畢業生雖已簽約但被雇主解約。究其原因,就業難不光有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大學生自身在求職方面也同樣存在著眾多問題。近日,就此現象進行了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專項調查,發現大學生在求職的三個環節上問題比較嚴重。
以特殊才能為后盾
調查顯示,78%的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對于未來的職業選取完全是一種迷茫狀態,他們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己適合做什么,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了解。他們到處投放簡歷而沒有針對性,以至于求職成功率極低。
推薦: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在求職時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
在職業選取時要明確以下幾點,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長什么?你是什么類型的人?在何種狀況下有最佳表現?你有什么比別人占優勢的地方?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來判定職業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職將更有競爭力。目前就業競爭比較激烈,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因此,發掘并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并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個方向準備一種簡歷
作為求職敲門磚來說,簡歷制作是求職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用人單位透過簡歷上的信息,對應聘者進行初步的資格篩選。求職者最終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簡歷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此刻仍有一些學生制作簡歷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銅版紙印刷、貼藝術照,而一份簡歷洋洋灑灑寫四五頁的大學生在20左右。
推薦:太過花哨的求職材料反而容易讓招聘者感覺求職者華而不實,不如把自己的學習、特長、經驗等關鍵信息透過最簡潔、顯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張簡歷中,做到詳略得當,簡單明了,而且一種職業方向最好準備一種簡歷。
例如,你想應聘市場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在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校期間的一些學生活動與社會實踐狀況;如果是應聘研發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專業學習狀況與項目經歷,包括所使用的平臺、工具、語言等等。對于那些沒有什么工作經歷的應屆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夠把簡歷寫得吸引人。即使沒有長時間的工作經歷也會有在學校時的各種實踐或者兼職工作經歷。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長處、仔細闡述自己的潛力,也許用人單位會因為你具有的某種個性的優勢而選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對于寫簡歷與面試,也要當作一個項目來做,這才能在簡歷環節增加自身的另一個亮點,增加成功的幾率。
不能貪圖一時的安穩
此刻的人才市場大多呈現一種怪現象,一方面超多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卻抱怨人才難覓。85理解調查的hr經理表示,此刻的大學生還是怕吃苦,似公司業務員、銷售員這樣絕大多數涉及“底薪提成”收入與每月業績掛鉤的崗位,都很難吸引大學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職類的工作卻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睞。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些求職者聽說公司距離自己住地需要40分鐘的車程而放下面試的機會。
推薦:截至4月底,招聘職位數居首位的工作是營銷人員,占總職位的18.53%,缺口較大。相反,辦公室文員、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職類人員明顯供大于求。求職意愿為文職類崗位的人數比高達21.23%,但文職類崗位招聘數量僅占總招聘量的5.33%,競爭最為激烈。
此刻許多單位對文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專業限制、英語水平、寫作水平,制圖軟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業要求文職類人員在28歲以下,因此文員往往幾年后將應對職業轉型或再次就業。而且文職類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機會比較少,很難有所突破。但做業務、銷售就不一樣了,按業績說話,多勞多得。大部分企業的優秀銷售人員都是從應屆生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企業選取他們時更多的是看重他們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輕人就就應有沖勁,不能一味貪圖生活上的安穩,而不思進取。其實,很多人浪費了大好的時間,如果早點兒就業,積累經驗,此刻沒準已經是擁有主管級別的高薪一族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鑒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群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后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摘 要】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越來越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也隨之發生變化,文章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對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針對大學生就業期望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是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關鍵詞】就業期望;就業城市;起薪;單位;工資福利
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大變革,社會生活正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的這種急劇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華中師范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師范院校,有一般高校的特點,又有師范院校的特點,學科設置較為齊全。華中師范大學地處中國的中部武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匯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為本研究提供齊全的樣本,因此對華師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夠更加客觀地全面地體現大學生的就業期望。
我們的研究將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立足于武漢市就業生態環境,針對華中師范大學大學生就業期待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價值取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就業期望,另一方面,也對公眾觀念中一般理解的大學生就業觀偏差進行研究,還原事實真相。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本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20xx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5分,回收問卷474分,問卷回收率93.86%,有效問卷有效率82.77%。其中男生占33.1%,女生占66.9%。
(二)調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被試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被試基本的就業期望:最低接受就業起薪、期望的就業單位和擇業考慮。本次調查獲取的數據采用SPSS17.0(中文版)進行統計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最低期望。根據調查結果統計,44.5%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為20xx-3000元,35.9%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為3000-4000元,9.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4000-6000元之間,另有7.2%的學生選擇20xx元以下,2.6%選擇6000元以上。據調查,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于合理的水平。
(二)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調查結果顯示,如表2,在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上學校占最大比例57.4%,其次為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所占比例相差較小,分別占25.3%,23.2%和22.8%。但仍能看出大學生更愿意到具有國家性質的單位工作。由于本次研究中免費師范生占53.1%,免費師范生被要求本科畢業后必須到學校工作,另外也會有非師范的學生期望到學校工作,所以本研究的結果中會出現學校占絕大比例,這也體現出師范大學的特色。
(三)大學生的擇業考慮。大學生在擇業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工資福利、發展前景和就業城市是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31.0%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工資福利,26.3%的大學生將發展前景作為擇業時首要考慮的因素,18.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就業城市。有14.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擇業時首要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另有7.4%和2.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工作壓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三、討論
(一)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于合理的水平。盡管數據樣本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這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實際月起薪,但由于本次研究被試是大三的學生,非畢業生。被試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現在畢業生的實際起薪也是正常的,這表明在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展下,高校畢業生持續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使得他們的就業期望(包括期望工資)越來越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這些單位最受大學生擇業時的青睞,大學生選擇到國有部門就業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說明大學生更愿意選擇舒適穩定的工作。這也反映出我國國有部門與非國有部門單位之間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間的差距仍然明顯。也側面反映了“學而優則仕”“官本位”等傳統觀念仍然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二)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大學生在擇業時最為關注的事工資福利,反映了大學生希望在畢業后盡快獲得較大的經濟回報。從教育投入這方面分析,本科畢業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讀書到大學本科畢業,期間讀書時間長達18年,在這18年的時間里,家庭的教育經濟投入非常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學生在這段讀書的時間里都是沒有經濟收入的,所以學生自身和學生的家庭都希望學生能夠盡快的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收回教育投入。
四、對策與建議
鑒于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擇業的認識仍不夠深刻,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首先,從學生入學開始,要納入就業形勢與人才素質結構相關的知識與教育,促使大學生一開始就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大學生培養的中期階段,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合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中,融合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中,在獲得豐富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豐滿自身的人文素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在大學生畢業階段,就業指導則應側重于幫助學生認清形勢,正確定位。同時,廣泛開展擇業心理輔導、求職技巧(如何設計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尋找工作信息)和訂立合同等就業訓練和就業服務,注重誠信教育,促進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一、調查方式及范圍:
本次活動主要采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于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沖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于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制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于制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于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于制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類型,雇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占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x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范圍。
2、不愿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愿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范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復呼吁,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于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制造業就業中已占682%,在建筑業中占798%。這幾個數據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說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 “20xx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說。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盡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復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于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于“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于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后,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并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后,隨著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冗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于經營不善也在面臨著破產倒閉。面臨著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于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后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愿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于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干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 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3) 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筑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 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系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布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于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于一年級的新生,應該著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盡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斗的良好習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應著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了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于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并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于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于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志宇.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xx。12
3 劉常云.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研究[J].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xx。8
4 王承緒,徐輝.中英高等教育學校討論會論文集[C].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3。2
5 田麗娟.試析人才市場中的結構性失業[J].唐都學刊.20xx。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畢業生就業牽動千家萬戶。來自蘇州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市共接收各類畢業生37486人,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學歷層次大幅提高。去年我市共接收博士生58人,碩士生1201人,本科生20563人。接收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共21822人,占全市接收總量的58.2%;接收研究生數量達到1259人,增幅達52.1%。無論是接收總量和接收質量,都名列全省前茅。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個事實是,在20xx年我市接收畢業生總量同比增長33.5%一舉突破3.7萬人后,20xx年接收畢業生總量仍在3.7萬人左右徘徊。與此同時,蘇州籍畢業生卻在突增,供需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蘇籍學生壓力增大
20xx年蘇州籍大中專畢業生是30116人,這個數據要比20xx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也就是說,蘇州20xx年與20xx年相比接收畢業生總量基本相當情況下,蘇州籍學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劇了就業壓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xx屆蘇州籍畢業生還未就業?目前并沒有數據顯示。因為,通行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將未就業的登記畢業生人數除以總數得到的結果。問題是,蘇州籍大學生也是“雙向的”,分布在全國各地。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當地了,有關方面并不掌握;而還有些人,不管是就業還是未就業,他們都不進行登記。結果是,登記未就業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國所有城市發布的“就業率”都非常高。
非公企業胃口最大
據市人事部門統計,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業的誕生,以及畢業生擇業觀念的改變,非公企業已成為廣大畢業生首選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實到企業單位的近3萬人中,非公企業接收畢業生占了全市企業接收總量的91.0%,繼續成為吸納畢業生的最大載體。全市錄用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人數分別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統2183人)。
而蘇州的五個縣級市,也成為接收畢業生的新亮點。數據顯示,20xx年蘇州市區共接收畢業生15330人,五個縣級市共接收22156人,市區與五個縣級市接收之比為1:1.45。其中,張家港市、吳江市接收總量增幅較大。此外,五個縣級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達135%,縣級市對高層次畢業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強。
總體來看,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較占優勢,新專業面臨新機遇。與我市產業結構相匹配的機械類、電子類等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仍然“吃香”,醫學類以及工程類等行業特點明顯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總體較好,像物流、營銷類等新專業的畢業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
電子機械吸納大戶
歸納有關數據顯示,機械、電子行業仍然是蘇州吸納畢業生的主力軍。這一點,既可從20xx年初發布的《蘇州20xx年人才需求專業目錄》中看出,也能從最新的市場需求中得到印證。從《蘇州20xx年人才需求專業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在16個行業列出的66249個專業需求中,機械電器類占了17341 個,IT電子類占了12645個,僅這兩類就占了近一半的份額。在最新的對市區314家需求畢業生企業的調查數據顯示,排前兩位的,也是機械與電子,它們分別是1514人和959人。
而各縣市區由于所屬轄區的產業結構不同,吸納的人才的數量還有所不同。比如,市區排前5位的是:營銷、機械、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管理。
本科趨緩碩士薪降
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畢業生初始月薪的基本定位。以本科生為例,去年蘇州市勞動部門給出的市區就業畢業生的初始月薪參考價在1600元,高新區給出的就業畢業生初始月薪的參考價是20xx元,園區給出的就業畢業生初始月薪不含個人繳納公積金是20xx元以上。事實上,在許多職位都是10比1,甚至幾十人謀求一個職位的條件下,不少畢業生為謀得飯碗,即使低于這個價的,他們也在做。正因為有那么多的“后備畢業生”可供用人單位選擇,近兩年的蘇州接收畢業生的初始月薪基本不漲。一份調研報告揭示,去年市區本科學歷的起薪均值為1589元,比上一年的1526元,只增長了4.13%。而幾乎所有地區的碩士及以上畢業生的初始月薪都有所降低。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文學院團委制作《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并面向20xx級、20xx級、20xx級50名學生做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
據對5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96%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只有少數的大學生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但憂,認為就業形勢是正常的,竟爭是必然的。
根據調查,個人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此次問卷調查顯示,高達46%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38%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2%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職、家教或擔任學生干部職務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而已踏上工
作崗位的畢業生則認為,在校生應該多進行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這是在校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存在的誤區。
三、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置落后于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四、 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表示擔憂,就業壓力較大。據調查問卷的調查顯示,有58%的大學生認為當前找工作困難較大;12%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有20%的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6%的同學認為就業壓力過大,毫無希望。
1、由于就業壓力大, 30%的同學畢業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競爭力;24%的同學打算畢業就選擇單位就業;8%的同學畢業打算主張自主創業;4%的同學畢業打算出國;14%的同學不知道如何選擇;20%的同學畢業有其他打算。
2、在擇業時,大家比較注重自己在單位的未來發展、并且要求職業符合自己的規劃,大多數同學把就業看成一輩子的大事,認為“一次就業定終身”,精神負擔很重,往往不能正確定位就業期望值
3、大家對薪水的要求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數同學對薪水過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條件、個人專長發揮和今后的成長。畢業生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適當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長處,從而錯過機會,影響了自己的就業。
4、較多數同學已經做過職業規劃。28%的同學自己做過職業生涯規劃,24%的同學通過學校老師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4%的同學通過校外咨詢機構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6%的同學沒有做過職業生涯規劃。
五、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里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煉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覺著、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托于在社會關系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說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眾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場畢業生雙選會上,某單位的招聘臺前一下子擠來了個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職者,另外人都是“參謀”——求職者的爺爺、奶奶和父母。對于類似現象,有社會學家指出,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大規模地步入社會,他們的就業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應該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重視。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多年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由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心理較脆弱,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在初次步入職場時,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應聘:全家總動員
楊強是南寧某高校屆畢業生,是家中的獨苗。從今年月開始,為了幫助楊強找工作,他的父親特地從江西趕到南寧,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準備打一場“就業持久戰”。對于這樣做的理由,楊強父親的解釋是“兒子還小,面對五花八門的招聘單位,不懂如何辨別真偽”。
月下旬,廣西人才市場專門舉辦了一場南博人才交流會。筆者看到,楊強的父親邊看邊講,儼然一位解說員,每走到一個招聘單位前,他都要先對該單位的崗位、薪金水平和發展前景進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決定是否同意楊強投遞簡歷。當看到楊強遞過簡歷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辭時,楊強的父親連忙“挺身而出”,協助兒子……
在今年廣西全區首屆人才交流會上,筆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開在房地產公司的招聘臺前同時排隊,而女兒卻悠閑地坐在后面一條長凳上無所事事,待快輪到遞送簡歷時,女兒才有些不耐煩地將其父母替換下來,嘴里還嘟噥著“真麻煩!”。
當筆者詢問“為什么不讓女兒自己排隊?”時,女孩的母親不以為然:“女兒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書,畢業找工作還要飽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應當替她分擔。”
這樣的現象在招聘會場上并不鮮見。一家長對記者說,之所以要跟著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親自上陣“心里會踏實許多”。對于要選擇哪一家單位,一般會全家人反復推敲,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單位的工作地點、工作的穩定性、工資待遇及發展空間等等。
心態:對未來霧里看花
那么,獨生子女的就業心態如何呢?請看廣西大學學生會的一項調查:多名獨生子女中,有近七成的人對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普遍認為用人單位對于工作經驗、學歷的要求過于苛刻,并且薪水達不到自己的預期設想;相當一部分學生希望找一個離家近、工作相對穩定的單位;在調查中,幾乎沒有獨生子女有自己獨立創業的想法。
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普遍不能準確客觀地為自己定位,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以及職業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評價偏高。另外,他們對職業和社會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業前景想象得過于美好或過于艱難,直接導致期望過高或畏縮不前。而且,他們比較注重經濟利益,擇業時往往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調查還反映出獨生子女就業的一些矛盾心理。許多學生對自我缺乏正確的分析,不考慮所選單位是否適合,而是盲目攀比,還有的同學想找一份“比較好聽的工作”。不少獨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長輩的社會關系,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有的獨生子女因專業技能、專業知識不扎實等種種原因,沒有信心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即將踏入社會的獨生子女普遍有一種危機感,他們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人際關系太復雜,自己難以適應。許多人選擇讀研或出國留學以爭取一個緩沖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競爭中,寧可選擇成為一族。
針對獨生子女群體的職業心態,廣西大學招生就業辦負責人說,作為大學生的獨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園生活,經歷簡單,沒有經受過挫折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一旦遭遇挫折,則感到失落、悲觀、失望,對未來失去信心。近年來,學校一直致力于學生的就業指導,從信息來源、聯系工作、出面調節到心理輔導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細致的工作,以便獨生子女在畢業找工作時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樣可以充滿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臨擇業就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有極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強的依賴性。
競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廣西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去年通過自己聯系實習,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術骨干,他感覺公司員工熱情,氣氛活躍,工作中學有所用,很滿意現在的狀態。現在他正準備考托福,出國讀碩士,拿到學位再回國發展。
今年歲的小敏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英語專業,年畢業的她雖然只有兩年的“工齡”,卻已經跳了兩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兩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點,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且和我的專業沒有一點聯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剛開始工作時,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被上司批評一兩句,心里會難受好幾天,還經常落淚。不過,現在已經完全適應和改變了。所以我覺得獨生子女的適應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學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投簡歷謀得深圳某酒店財務部會計一職。在該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說:“工資不太高,主要是覺得自己沒太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買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樂。”
擇業:揚長避短天地寬
很多家長對子女擇業不放心,但是有父母“親自把關”是不是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國凱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說,用人單位看重的是求職者的人品、學歷和經驗。獨生子女們連找工作都要父母親陪同,甚至幫忙查資料、填寫表格,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獨立能力。
對此,社會心理學專家認為,獨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長環境和空間,可以說是社會的特殊群體,在他們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需要大家的關注和引導。一般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經過幾年大學集體生活的磨煉,已經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際能力。但他們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創新精神相對弱些,需要用人單位的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潛能。
正如一位兒童心理、衛生專家提出的那樣——“愛比維生素還重要”。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家長對“獨苗”教育比較重視,所以一般而言獨生子女智力早熟、興趣廣泛、知識面寬。同時,獨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愛,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個性發展健全,多數獨生子女性格活潑、開朗、大方、敢說敢想。可以說,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只要善于揚長避短,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他們是有獨立見解的一代,他們是平等意識、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很強的一代,也是市場經濟觀念很強的一代。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 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 聯合機制 ,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 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 、寧愿 為理想而待業 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前言: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x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xx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采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了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至x月x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xx%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xx%。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xx%,還有xx%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群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xx%,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x%,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x%。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于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為后不選擇。調查人群中,xx%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xx元左右,而對于xx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并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xx%,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xx%。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于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了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后。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為掌握我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們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就業狀況問卷調查。主要是通過專場招聘會現場問卷、進入高校隨機尋訪問卷、勞動保障網站網上問卷等調查形式。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往屆大學畢業生、以及部分招聘單位進行了調查。調查時點為20xx年4月30日。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5份。現將調查問卷的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1、人員結構。本次共調查大學畢業生772人,用人單位13家。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應屆畢業生467人,占60%;往屆畢業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學歷結構。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本科以上學歷399人,占51.7%,其中:碩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0.1%;專科學歷311人、占40%;高職57人、占7%。
3、專業分布。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分別來自理、工、農、醫等十三個專業,其中,工學203人,占26%;管理學138人,占18%;理學122人,占16%;經濟學110人,占14%;文學69人,占9%;其他如農學、醫學、法學、教育學、藝術等共101人,占13%。
二、調查大學生就業狀況
(一)大學生簽約率較低且工作不夠穩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調查的467名應屆大學畢生生中,已經簽定就業協議的145人,占31%;未簽定就業協議的182人,占39%;其他雖未簽定就業協議,但準備自主創業的56人,占12%;準備讀研或出國的28人,占6%;準備考公務員的14人,占3%;尚無具體就業意愿的42人,占9%(見圖一)。
往屆大學畢業生(主要是06、07、08屆)中,有280人(占92%)曾經就業,有25人(占8%)從畢業至今未就過業。在曾經就業的大學生中,有194人有過失業經歷,且目前處于失業狀態;有86人(占28%)目前處于就業狀態但希望調換工作。在曾經就業的大學生中,有175人是當年實現就業,有92名大學生(占33%)累計就業不到1年(見圖二)。
(二)往屆大學生就業愿望更加強烈
從求職方式看,調查列舉了“通過老師、親戚、朋友推薦到用人單位”、“直接到用人單位咨詢”、“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通過各類政府或中介有組織的招聘會”、“用人單位直接到學校招聘”和“其他”八種不同的求職方式。調查結果顯示,應屆大學生中有64%的人僅使用單一一種方式求職,而往屆大學生中70%的人選擇2種以上方式求職(見圖三)。這說明往屆大學生求職就業的主動性高于應屆大學生。
(三)大學生比較注重網絡和市場在求職中的作用
通過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求職渠道分析,往屆大學生求職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和“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們中分別有75%、54%、45%的人通過上述三種渠道尋找過工作。(見圖四)。應屆大學生求職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通過老師、親戚、朋友推薦到用人單位”和“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三種方式,分別占34%、25%、24%。盡管應屆和往屆大學生求職渠道有所區別,但他們都將網絡和人力資源市場作為自己求職的主要方式。
(四)大學生就業實際工資收入比期望值低
調查反映,大學生就業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體是:14%的大學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達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實際上,往屆大學生在就業期間的平均工資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見圖五)。由此可見,有35%大學生實際收入比預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學生就業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經濟和自主創業轉變
調查顯示,目前與應屆大學生簽定就業協議的單位中:國有企業占40%、私營企業占24%、其他內資企業占14%(見圖六)。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僅次于國有企業,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調查的未就業的應屆和往屆大學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創業,其中:往屆大學生中想自主創業的人數達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營企業工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國企業或國有企業工作。由此可見:自主創業和到私營企業工作,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六)多數大學生接受過就業服務
在接受調查的全部往屆大學生中,有81%的人接受過至少一樣就業服務,16%的人沒有接受過任何就業服務(見圖八)。從享受就業服務項目看,在“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檔案管理”、“培訓申請”、“社保關系接續”、“鑒定申請“以及“其他”八項就業服務項目中,有41%的人享受過求職登記,有24%的人享受過職業指導,有23%的人享受過職業介紹。從享受就業服務的場所看,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機構,以公辦就業服務機構和學校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其他社會機構接受就業服務,有24%的人到學校接受就業服務。
(七)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普遍樂觀
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很樂觀態度和比較樂觀態度的占47%,感覺一般的占42%,沒感覺的7%(見圖九)。而對整個就業形勢的判定上,有10%的人認為形勢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認為形勢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認為形勢嚴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見圖十)。多數大學生對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業的大學生人數增長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萬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萬人,短短8年時間,全省大學招生數上升22萬人,年均增幅13%(見圖十一)。但據今年工商局統計數據反映,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季度投資有減少趨勢,用人單位吸納就業能力相對下降,大學生就業供需矛盾將會進一步增大。
(二)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會上接受調查的13家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最看重的因素分別是:工作能力占92%,相關工作經驗占85%,道德品質占69%。而對學歷、專業、在校成績等并不是很關注。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學期間從事過兼職工作(其中:40%兼職時間累計不超過2個月)。憑2個月以內的兼職工作經驗,培養用人單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難度較大。說明用人單位強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正成為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風向標,也反映出用人單位希望聘用人員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降低崗位培訓成本。
(三)資金、政策和項目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關鍵因素
在接受調查的準備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要求其從“合適的項目”、“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技術支持”、“社會關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種支持中選擇幾項,結果選擇需要資金支持的人占59%,選擇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選擇需要項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學生就業理念需要調整
在接受調查的已簽約應屆大學生中,對簽約的用人單位滿意的占55%,未簽約應屆大學生認為,沒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無法滿足自我未來的發展。這說明應屆大學生在進入社會時,比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來的發展,對自己不滿意、不適合的用人單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隨意簽約,就業觀較為理想化。
(五)大學生就業維權、保護意識要增強
所有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工傷保險條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七部與就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全部知道的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幾部的(見圖十二)。在調查現場,有大學生問:用人單位不給休假怎么辦?為什么要辦理失業登記,能夠享受什么待遇?而參加調查的未就業的往屆大學生中,僅有11人辦理了失業登記。說明大學生對就業相關的勞動保障政策、法規不熟悉,接受就業服務的主動意識不強,借助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四、對策建議
(一)以充分就業為前提,穩定就業崗位
分析往屆大學生就業狀況,大學生就業不充分、不穩定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相當一部分人經過短暫的工作經歷后即失業,說明一些用人單位聘用崗位靈活性較大,大學生自我擇業意識較強。往屆大學畢業生工作時間不長,就希望調換單位或工作崗位,由就業轉入失業,加大了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供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關注已就業的大學生就業狀況和想法,加強失業風險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單位吸納大學生穩定就業的政策措施,穩定他們的就業崗位。
(二)以私營企業吸納就業為重點,增加就業崗位
從調查數據來看,私營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私營企業經營靈活,發展較快,吸納就業作用明顯,在經濟轉型、私營企業擴大發展時,可以成為繼國有企業之后,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要通過制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充分發掘私營企業安置就業的能力。同時,加強對私營企業的用工管理,從社保、維權等方面,維護大學生就業合法權益。
(三)以自主創業為導向,擴大就業渠道
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一些地方已經出臺了鼓勵創業帶就業的文件,為安置大學生就業的企業和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政策支持。要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在資金、政策、項目上,給大學生創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額擔保貸款和稅費減免的工作中,總結前期下崗失業人員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中的經驗,簡化辦理手續,提高可操作性,鼓勵大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加入到自主創業的行列中,扶持發展更多的中小企業,培育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
(四)以職業培訓為手段,提高就業能力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接軌,加強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接。努力通過職業培訓,彌補高校課程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通過職業教育,減緩當前大學生就業增長需求過快增長,儲備優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為橋梁,提升就業服務
大學生都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他們在尋找工作時,大多數都借助信息網絡等技術手段。要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資源庫和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庫,實現供需雙方網上匹配和信息交換;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蓋省、市、縣、社區的信息網絡,將就業服務延伸到學校和社區,對大學生開展零距離的就業指導、培訓和職業介紹、就業管理服務,及時解決他們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全方位地提供就業服務;三是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在網站上開設面向大學生就業服務的專欄,實時發布職業供求信息,提高職介成功率。
(六)以宣傳為抓手,轉變就業觀念
要根據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就業的方向,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把大學生的就業意愿從追求單純的國有企業穩定工作中,引導到非公企業、農村基層、城市社區、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更廣泛的就業領域。通過搭建輿論宣傳平臺、就業服務平臺和權益維護平臺,引導高校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理性選單位、擇崗位、看薪資,通過多種就業安置渠道,盡快實現就業。
(七)以執法監督為保證,凈化就業環境
定期發布工資指導線,明確行業、工種的工資指導標準,指導用人單位合理定薪,讓大學生在市場中準確定位。同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大對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治工作,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對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事件,要嚴厲打擊,努力營造寬松的大學生就業環境。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調查地點(對象):
鐘桂云老師、陳煥明老師、黃元盛老師
三、調查方法:
人物訪談,組織討論,網上查資料
四、調查目的:
(一)為了對精細化工專業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學習如何在將來的就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了解周邊化工企業現狀,化工技術專業的發展現狀,預測化工技術專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三)調查本專業畢業生在企業的就業崗位,明確崗位任務和要求
(四)崗位工作任務,明確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五)調研周邊典型企業對化工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和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為我校教育建設指明方向。
五、調查內容:
鐘桂云老師
學生:老師,您對我們現在所學的行業有什么看法?
老師:你們現在學的這個行業還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業率還是挺高的。但是比較擔心招生情況,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這必然會造成整體質量下降,若停止擴招,又會對生源造成一定影響。
學生:在您教學時,最喜歡什么,最不喜歡什么?
老師:最喜歡的是學生能夠認真聽課,還有和學生溝通交流,最不喜歡的是學生上課不聽講,以及玩手機、睡覺等行為。
學生:您是從事教師這一專業的,請問一下您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老師:因為跟學生在一起心態會得到鼓舞,還有自由時間比較多。學生:你認為當老師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師:能夠培養優秀的學生和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重要的是一些畢業的學生還保持著聯系,他們會咨詢一些有關專業前景的問題。陳煥明老師
學生:老師您什么時候開始在這里工作的?職位是什么?
老師: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調入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同年擔任復合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學生:那您以前是從事什么工作的?
老師:我以前在江門甘蔗化工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擔任過車間主任和廠長助理,長期主管工藝技術管理工作。學生:老師,請問我們的所學的專業有哪些核心課程?
老師:主要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化工原理、樹脂合成、膠黏劑技術、涂料生產技術、精細化學品技術等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專業的就業方向怎樣?
老師:你們這個專業主要從事涂料膠黏劑及日用化學品等精細化學品的生產和生產工藝控制、生產原料與檢驗等工作;在機械、電子儀器儀表,汽車制造等企業從事相關產品表面電鍍與涂料工藝操作、技術開發與生產技術管理,鍍液及助劑的、應用于開發等工作。黃元盛老師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的專業怎么樣?
老師:你們這個專業比較重視實踐,強化職業性和開放性;本專業校內擁有省級的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設備齊全。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99%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
學生:請問老師,在校期間我們應該著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師:比如膠黏劑生產和涂料生產工藝控制、膠黏劑和涂料生產原料與檢驗等。
學生:我們這個學期要考高級化工證,請問老師這個主要考哪些內容的?通過率怎么樣?
老師:這個考試分為筆試和實操兩個部分,主要上課認真聽講,做實驗時步驟規范,考試是沒什么問題的。
學生:老師,我們讀這個專業畢業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樣?
老師:按以往的來看,一開始的時候工資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較低,等你們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會慢慢的根據你們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所提高,你們的上班時間一般都是八小時制的。
1、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現狀:我們國家自80年代確定精細化工為重點發展目標以來,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發展較為迅速。“八五”期間已建成精細化工技術開發中心10個,年生產能力超過800萬噸,產品品種約萬種,年產值達900億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末精細化工率達到35%。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他們僅就電子工業一項就需精細化學品1.6萬種,彩電需7000多種,國內產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進口。其它在織物整理劑、皮革涂飾劑等方面更為短缺。另外從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品種、技術水平、設備和經驗來看,都不能滿足許多行業的需求。(摘要)
2、就業崗位根據調查,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就業范圍非常廣泛,面向醫藥行業、日用化學品、食品行業及化工行業相關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畢業后可按自己的具體情況從事制藥業,化工業,自來水,環保業,塑料業,農藥業,或油漆涂料膠粘劑等待業的工作,在這些單位可從事技術操作、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產品檢驗和市場營銷等工作。
3、就業去向及工資待遇:該行業對人才的技術性要求較強。需求職位中以技術類、銷售類、管理類職位為主。從行業來看,該專業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業、能源業、醫藥、生物制藥業以及環保業,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細化工制造業等也都需要大量專業人員,由于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畢業生2-3年內轉行的較多,人才相對缺乏,所有市場對此專業人才需求量都大。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面向外資企業、全國各大、中型國有和民營化工企業,工資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調查總結
總的來說,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通過三年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具有精細化工行業生產運行、生產管理及產品開發的技能;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本專業培養從事化學工業生產工藝、技術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與本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熟練掌握化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和正確選擇工藝流程及生產設備、工藝操作條件、生產控制指標、操作要點等,能運用工具書進行化工工藝計算,能在化工生產一線從事生產操作與管理等。因此我們要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輕松而滿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要從長遠來看,要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面臨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局面,大學生就業難與社會整體就業環境有關。目前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共有20xx余所,在校學生約2100萬。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現今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后的就業率大約為70%左右。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左右,還沒有計算歷年累計下來未就業學生人數。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富余人員下崗分流,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等等,都使大學生面臨一個不寬松的勞動力市場,進而造成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一些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盲目擇業現象嚴重。
(三)畢業生就業整體結構性矛質突出。
(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限制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一些高校在教學管理及實習環節上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之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部分畢業生掌握的知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五)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緩慢,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盲目追逐熱門專業,導致專業趨同現象嚴重,使得專業人才的產出和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給嚴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養中仍存在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現象,使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就業指導,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第二課活動,加強就業實踐環節。比如開展“模擬求職演練”、舉辦“挑戰杯”科技競賽、營銷大賽等活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師資力量,從實際出發,開設實用性較強、社會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展露頭角,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2.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樹立新型就業觀
教育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新型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加強就業觀教育,轉變就業觀念,讓大學生破除到國企、事業單位端“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
教育畢業生要客觀的面對現實,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科學定位。組織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動員大會,舉辦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給畢業生做就業、創業報告,談經驗、講體會,以及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以轉變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思想,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創業、再發展”的新型就業理念。
3.拓展就業渠道,廣開門路促就業
各高校積極與企業聯系,傾聽企業對學生的意見,采納他們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的合理化建議。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基地參加實訓,在實踐中成長自我、提高就業能力。把就業與實習結合起來,在實習中實現就業。學校積極和用人單位聯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狀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回訪,掌握最新就業動態。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邀請多企業來校園招聘,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平臺等。
大學生就業,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興旺發達。高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一、前言: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就業制度有了很大改變,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開始更大地邁向個人自主擇業。這種改變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給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和途徑,就業機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現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競爭、專業不對口現象、社會崗位趨于飽和等等都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挑戰。并且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似乎呈現了越來越來難的趨勢,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與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以及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也為滯后就業提供了難題,根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與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差距持續縮小;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為2766元,比20xx屆(2479元)增長了287元;20xx屆大學畢業生為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將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并且藍皮書指出,從總體就業分布上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中,有82.1%的人畢業半年后受雇全職或半職工作。1.6%的人自主創業;有9.3%的人處于失業狀態,其中1.1%的人準備國內外讀研,6.1%的人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2.1%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由于就業不易,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選擇讀研而不是參加工作據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為608.2萬人,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大學專業的不斷擴招使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求職大軍的隊伍越來越浩大,畢業生要在人才輩出、高手如云的求職隊伍中激烈競爭,為了了解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在網上和周圍做了一個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三、解決方案: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找到了大學生就業的一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對策:
1.解決專業結構性失業。問題一中高校跟風,熱門專業逐漸變“冷”,其實是就業供大于求造成專業結構性失業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調控各專業的供應量,專家建議,大學生就業的專業預警機制應該涵蓋三個層面:國家層面、省級層面、高校層面。我認為各高校應該調控專業供應量不能盲目擴招,大學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就業觀,認清就業形勢,把我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
2.先擇業后就業。大學生剛踏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從底層做起,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磨礪自己,有利于將來工作的提升。而專業不對口現象出現時,我們應該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層鍛煉自己,在工作中學習.
3.準備好吃苦。大學生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簡單地,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不要頻繁跳槽,就業時先滿足生活需求,累積經驗,等到穩定和有能力時再考慮自己喜歡的工作
4.國家政策。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并且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推動就業機制改革,加強對大學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5.增強綜合素質。大學生應該自強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么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等。
6.企業科學用人。一些企業用人單位應該科學用人,要懂得與時俱進,廣泛吸納人才,選人標準要合理,選人程序要科學,鼓勵就業者提出建議,勇于創新。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一、引言
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
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二、調查形式與結果
1.調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后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后統一整理,分析。
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盡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盡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三、結果分析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煉”“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盡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盡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于求職者來說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并且還存在著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并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于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布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于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于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并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xx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3.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
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
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
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
最后,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4.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著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5.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于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后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6.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
對于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么,我們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為企業所青睞。為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說服力,特別邀請到了xx王先生為我們解答關于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為“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
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為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為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為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
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所學專業性知識;
②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
③吃苦耐勞的精神;
④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
⑤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
⑥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
我認為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7.大學生應采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xx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占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了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說,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于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么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于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xx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脫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xx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致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后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并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著激烈的競爭,xx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并不是說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說,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說,它關乎著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并為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04-27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27
大學生畢業就業調查報告09-2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02
大學生誠信就業調查報告11-04
大學生創業就業調查報告11-13
大學生社會就業調查報告11-11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06-2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論文04-11
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報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