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斷橋導游詞
作為一名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丹東斷橋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丹東斷橋導游詞1
丹東鴨綠江斷橋位于丹東鴨綠江大橋南側,是日本殖民統治的遺跡,該橋1911年10月建成,是一座12孔開閉式大橋,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被美軍炸斷。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1993年鴨綠江斷橋被重新維修開發利用。
橋上現有原橋旋轉及炸斷處觀賞臺各一處,炮樓一個,橋史話展板30塊。游客參觀斷橋,不僅能了解斷橋歷史,觀看中朝兩岸風光,更能激發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2001年6月,鴨綠江斷橋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列為國家重點建設紅色旅游景區。
斷橋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歷史老人,憑吊和銘記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績。橋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橋頭飛翔的群群白鴿,把戰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畫面同時呈現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東斷橋導游詞2
丹東斷橋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歷史老人,憑吊和銘記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跡。現在,鴨綠江斷橋是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橋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橋頭飛翔的群群白鴿,把戰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畫面同時呈現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東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與對面的新義州可謂是一衣帶水。是旅游觀光好景點了。每天到斷橋的游人很多。顧名思義,斷橋就是一座斷了的橋梁。這座連接中朝兩國的交通大動脈是鋼鐵骨架結構。這里,沒有西湖斷橋白素貞與許仙的浪漫;這里,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恥辱與不屈。現在,斷橋已經成為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沿著鐵橋向河心走去,跨過四孔殘橋便走到了斷橋的'盡頭,也就是說到了國界。對方是光禿禿的幾個嵌滿彈洞的青石砌的橋墩子,形影相吊,凄慘慘的矗立在江的一側。再往遠看,隱隱約約見到一座二層樓房,那便是朝鮮的重要城市新義州了。 斷橋的左側,還有一座橋連接著兩國,一列火車恰好從朝方馳過,奇怪的是只掛著兩節車廂,而且窗戶布簾都拉的嚴嚴實實,看不見里面的情形。與國內繁忙的鐵路運輸相比,這條交通線顯得非常沉悶,冷落,孤寂。
斷橋我方一側橋身漆為淺藍色,意為不忘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梁正中懸掛著一塊紫銅巨匾,上書“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斷橋上的鋼軌靜靜地臥著,斑斑鐵銹似乎在向我們講述著當年一群優秀的中華兒女是怎樣“雄赳赳,氣昂昂”地踏著它的身軀走向江對岸的。橋上成千上萬處彈痕,像一只只眼睛,見證著恨與愛的硝煙,見證著血與火的凝練。
下了大橋,有游艇兜攬生意,可以乘船游覽鴨綠江風光,還可以從江上近距離觀望朝鮮。我們乘船來到江心,一江碧水,綠的發沉,江流滾滾,濺在船舷上,飛起雪白的浪花,爽人心骨。
在游船上看斷橋,中國一側就像一條獨臂,而朝鮮一測的幾座橋墩則像殘留的幾顆牙齒,全然沒了唇齒相依的感覺。
水無聲。江水有情。江水是一樣的。江的左右兩岸卻是兩道截然不同的風景,一側是“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側是“蕭瑟秋風今又是”。
江的左側是丹東市,群山疊翠,綠樹成蔭,危樓廣廈,接天摩云,車水馬龍,花木扶疏,景色殊美。熙熙攘攘的行人穿紅戴綠,像一道五彩繽紛的河流在大街上流淌。喝鴨綠江水長大的丹東姑娘們,身著短衣長裙,像一只只飛舞的蝴蝶,和情侶在江岸邊的涼棚下啜著茶,聊著天,咬著冰淇淋,優哉悠哉,給這座英雄城市帶來不盡的青春活力。
江的右側是朝鮮的新義州。游船盡量靠近了朝鮮一方的江岸,使我們清楚地看到兄弟國家的境況。新義州淹映在一片稀疏的綠蔭之中,隱約只能看到露出樹梢的幾幢起脊的紅瓦屋頂,唯一引人矚目的是那幾叢粉紅色的花木。
丹東斷橋導游詞3
河口斷橋——原名青城橋,位于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長甸鄉河口,是鴨綠江上最早修建的公路橋。1941年,出于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需要,日本侵略者指示偽滿洲國和朝鮮當局建立“青城大橋橋墩”全橋全長709.12米,橋面寬6米。它有22個橋墩,21個洞,建于1942年。
1950年10月19日,時任朝鮮志愿軍司令員的彭·,只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和一個電臺,就從這座橋上開著一輛吉普車到了朝鮮戰場。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6批30余架次進行轟炸,青城橋斷裂,成為永遠的斷橋。斷橋在斷橋以西的中國作為旅游景點開放,而對面韓國的'橋面至今沒有修復,保留了戰爭的創傷。
丹東斷橋導游詞4
丹東鴨綠江斷橋該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最初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于1920年5月鴨綠江斷橋動工建設,連接朝鮮平安北道新義州與中國安東(今丹東),次年10月竣工通車。[1]為便于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側在第四孔處架設旋轉式“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該橋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游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此橋被改為公路橋。
朝鮮戰爭期間,由于該橋作為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橋墩被炸塌。戰后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一直保留,被習慣上稱為“斷橋”(1992年曾改名為“端橋”,20xx年后恢復),而朝方一側則把所屬六孔和中方剩余兩孔殘橋拆除,僅存橋墩。
1993年丹東市投資重新維修該橋,在原橋旋轉及炸斷處建觀賞臺,橋身被漆為淺藍色,意在不忘戰爭,祈盼和平。同年6月作為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放,今橋上有遲浩田所題寫的`橋名。后經多方提議,橋名恢復為“鴨綠江斷橋”,橋身恢復為鋼鐵灰色。20xx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
【丹東斷橋導游詞】相關文章:
丹東斷橋導游詞02-13
丹東鴨綠江斷橋的導游詞范文(通用10篇)10-08
丹東導游詞07-24
丹東鴨綠江導游詞05-17
介紹丹東的導游詞05-05
丹東的導游詞-導游詞范文01-05
丹東大鹿島導游詞01-11
丹東導游詞范文介紹12-20
介紹丹東的導游詞范文08-26
介紹丹東的導游詞范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