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龍城導游詞

時間:2023-01-04 09:46:19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龍城導游詞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游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么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城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龍城導游詞

龍城導游詞1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將要帶大家參觀的是殷商古城——盤龍城遺址。

  盤龍城地處武漢北郊黃陂區盤龍湖畔。盤龍湖將其三面環抱,因此得名盤龍城。1954年,長江洪水泛濫,武漢受災。防汛中,人們在盤龍湖取土筑堤,意外發現了這座殷商文化遺址。這座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城,也是繼安陽殷墟以后的第二最早古城,于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已入選為中國20世紀一百項考古發現之一。

  下面先讓我們到圖片陳列室對盤龍城作一個具體的了解吧!這座建于商代前期的古城,其范圍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1000米。城內有宮殿區,城外北為平民居住區,南為手工作坊區,東西為墓葬區。大家從圖中可以看到遺址城內東北部三座大型宮殿基址坐北朝南平行排列。城外四周分布的手工作坊、小型墓地、簡陋民居殘跡以及城外較遠的大型墓地,典型地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態,即宮殿在城內,居民區、手工業區在城外。

  這是一號宮殿的圖片。一號宮殿基址面寬39。8米,進深12。3米。基址臺基向四面傾斜,地面鋪碎陶片,起散水作用。從殘存的柱洞和墻基可以推斷,這是一座由中分四室排列的宮殿。四室由木骨泥墻分隔,中間二室較小,且前后各開一門,而兩端二室只有正面有一門,估計是有后窗的。四室之外有一周寬約2米的回廊圍繞,回廊外沿有43根木柱,回廊與主體建筑之間,組成了重檐層疊的宮殿,屋面向四面斜坡。這種建筑格局與古代文獻《考工記》等記述的“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及“茅茨土階”等商人建筑格局是完全一致的。“四阿”即四批頂,“重屋”就是重檐,“茅茨”就是茅草蓋頂。

  二號宮殿基址位于一號宮殿南面約13米處,東西長27。5米,南北寬約10。5米,四周有大檐洞8個。由于基址中間沒有間墻,這里應該是一座大空間的廳堂。根據一號宮殿在后,二號宮殿在前以及結構來看,這可能是“前朝后寢”或稱“前堂后室”的布局。文獻《考工記》追述周代宮廷是“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盤龍城一號宮殿有四室,可能為嬪妃起居室,這二號宮殿中間沒有間隔,應該就是臣僚們參政議事的地方,當然也不能排除是舉行慶功、賞罰、婚喪、祭祀的場所。而這種“前朝后寢”以及廊廡、城垣環繞的格局,便成了此后3000多年中國古代宮廷建筑的基本形式。

  下面就請大家和我一起到盤龍城遺址現場邊走邊欣賞。按照當地老一輩人的介紹,在1954年以前此城四周城垣高出地面7到8米,底寬約20米,而且輪廓完整,是一座外陡內斜的土城。外坡陡峭,難于攀登;內坡斜緩,便于登臨防守,這樣設計是處于設城自衛的考慮。城垣每面中間有一個缺口,應該是當時的城門。由于后來從地表上取出大量的土方,城垣面貌變化很大,今天僅存了這古城西垣和南垣部分,但它們仍高出地面1到3米。

  好,大家一定已經注意到這城垣外的這條深溝了吧!這就是當年的護城河。壕溝與城垣走勢一致,口大底小,溝面寬約14米,溝底寬約4米,距今地表約有9米。溝底還發現了大量殘存的木板、木柱,據推想這可能是當時河上架的橋梁材料,橋用于通行。在壕溝外側分布著商代遺址,經考古工作組發掘探測的結果斷定:城垣的建構,應該在商代早期,距今已有3500多年,屬于奴隸主統治時期的社會。城垣的夯筑法是用層層水平式的夯土筑出城垣的立體部分,同鄭州商城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它的規模要比鄭州商城小得多。這種中原文化風格建筑,可以推斷是由中原人帶來的。

  大家從現在古城內部的現場看,這里地勢高低不平,東部為高地,西部為洼地,落差較大。高地為夯筑而成的土臺,低地可能是以為筑城,筑臺取土造成的,后來就成了城內的池沼或飲水池了。東部土臺上地勢平坦,夯土最后有1米左右。這里發現有建筑基址,以及上面的宮殿建筑,宮殿外側的建筑遺址可能是配殿之類。古人是水平相當高的建筑師,這種高臺建筑除了取得層疊巍峨,遠看有“空中樓閣”的效果外,在功能上,能取得防水、防潮、通風、采光的好處。從防御角度看,它有居高臨下,便于了望、利于防守的優勢。真可謂是全方位立體式的經典之作啊!當然這種高臺建筑,是由當時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條件所決定的。

  說到政治,我們不能不說說盤龍城戰爭軍事歷史了!早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地區的原始居民屬于三苗。據遺存和文獻記載,武漢最早的市民應該是位于三苗地區的盤龍城中居民,而三苗就是武漢最早的名稱。三苗不是一個單純的族體,而是一個龐雜的族系,其部落紛繁復雜,族民們英勇善戰。三苗鼎盛時,曾一度進入中原南部,同當時中原最早的夏王朝發生過沖突。傳說夏國君王大禹曾南征三苗,經過艱苦的戰爭才取得勝利。到了商朝,商王為了擴大在南方的勢力,為了爭奪南方資源,發動了南征,在武漢等地駐軍和移民,使長江中游大小部落俯首稱臣。公元前十四世紀左右,商王盤庚遷都殷城,其勢力繼續向南延伸。其中一支進入了漢水流域的涢水、灄水兩岸,就是今天的安陸、云夢、黃陂等地區。在今天盤龍湖畔構筑土城,大興宮殿、作坊,鑄造銅器,造就了商人在大江以北的一座堅實的軍事堡壘,這也就是今天我們來到的地方。非常遺憾的是這座展現武漢市文明曙光的軍事堡壘,在歷史上只是一閃而過,僅保留了近三百年就沒落了,只留下一座城池,在武漢北郊沉寂了數千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盤龍城被攻陷時的畫面,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城內貴族們早已喝得東倒西歪,城中的奴隸和城外的三苗人拿著武器,里應外合,出其不意地同貴族軍隊拼死硬仗,整個盤龍城中火光映天,商朝貴族落荒而逃。正是三苗人不畏強權、視死如歸的英勇精神,終于趕跑了中原商人,而這座興盛一時的商代城堡最終埋沒在了武漢的荒郊野外。我想,盤龍城的興盛與沒落也正雙向反映了積極進取、寧死不屈的楚文化精神層面的特征。

  好,接下來,讓我們參觀一下盤龍城文物展覽室。在這里,出土文物之豐富,形式之多樣,藝術之感人,是盤龍城遺址的一大特色。他展現了我國南方古代文明的瑰寶,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圖景。這里出土的文物有青銅、陶器、玉雕、木雕和石雕等多種物件、在生產方面,則有鍤、羌、斧、鏟、錛、鑿、鋸、刀、鐮等些是衡量當時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標尺;在禮儀祭祀等方面,有鼎、鬲、甗、簋、斝、爵、觚、盉、罍、卣、盤等,這是奴隸社會一定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在兵器方面,有戈、矛、斧、鉞、刀、鐓、鏃等數種類。特別是厚重的大鉞、既是戰爭的重要武器,又是“大辟”的刑具,說明當時這里曾駐有一支裝備“先進”的部隊;在食器和飲器方面則有鬲、鼎、甗、斝、爵、杯、簋、盆、碗、甕、缸、豆、壺、罐等器具。其種類、形制益臻完備。大家看這些隨葬用的酒器,有釀酒用的罍,貯酒用的壺、卣,溫酒用的盉、斝,飲酒用的爵、觚等、其種類數量之繁多,令我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輩們是如何的嗜酒啊!

  這些文物大都造型典雅,雕飾奇巧,線條流暢,僅銅器上使用的紋飾就有饕餮紋、夔紋、目云紋、弦紋、夔紋、三角紋、圓圈紋、鏤孔、渦紋、云雷紋和線紋等。如這饕餮紋,古代傳說是一種食人的猛獸,眼如銅鈴,口似血盆,令人毛骨悚然。《呂氏春秋》上說的“周鼎者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它象征了一種權威。

  隨著這個富含文化的千年“死城”的沉寂,楚國的先民帶著中原文化在荊楚大地成功地與本土三苗各族融合,隨著楚國的強盛,形成了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中華主流文化之一——楚文化。正是盤龍城引進了中原文化,傳播了開創的精神,加深了民族間的了解和溝通,加快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成為了博大精深,異彩分呈的文化的淵源。才讓我們于數前年后在這個車水馬龍,燈火闌珊的都市之外的承載悠久文化盛宴的殷商博物館心有所獲!

龍城導游詞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原名為武漢市黃陂灄口經濟發展區,成立于1992年12月(武政199270號),20xx年5月,經市開發區管理辦公室同意(武開發區辦20xx5號),更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履行職能不變。20xx年,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審核批準為省級開發區,核定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獨特。開發區地處黃陂最南端,市區之北最近郊,隔府河與漢口相望,在武漢外環線和中環線之間,為陽邏深水港、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之間的一個“金三角”,是武漢市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帶。

  原轄區為灄口鎮,國土范圍157.5平方公里,1993年,黃陂縣成立灄口經濟發展區管理委員會,屬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20xx年4月,黃陂縣改區后,劃出42平方公里(含劉店、下集、葉店、許廟、劉古塘五個村)交發展區管委會封閉托管。20xx年9月,區人民政府將岱黃高速公路以西另外7個村(后湖、劉集、丁店、三店、豐山、龍王廟、黃花澇)劃入開發區托管,區域行政區劃范圍為88平方公里,12村共有140個自然灣,188個村民小組,10493戶、33299人。 開發區境內的商代古城遺址盤龍城,被譽為中華瑰寶,距今有3500多年,已出土一批珍貴文物,1988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追溯為“華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盤龍城遺址絕對保護區1.1平方公里,相對保護區4平方公里。盤龍城遺址現由市文化局直接管理,在此專設了武漢市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籌建處。市人民政府對保護、開發、利用盤龍城高度重視,被列為市“十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擬在遺址附近修建“武漢盤龍文物博覽園”、殷商文化一條街、遺址復原區等,并已開始引資對其進行旅游開發。

  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交通便捷。開發區境內楚天大道東接岱黃一級公路,西連天河機場和外環線,南通過盤龍大橋與市區直接相連,北接川龍大道直達黃陂城區。開發區地處黃陂最南端,市區之北最近郊,隔府河與漢口相望,在武漢外環線和中環線之間,為陽邏深水港、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之間的'一個“金三角”,是武漢市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帶。

  基于開發區具備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基礎條件,從而確立了如下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走誠信立區、環境興區、開放強區、招商富區的發展路子,依托武漢、輻射中國、放眼世界,努力把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建成武漢現代制造業的密集區、高新科技的產業區、環境優美的生態區、中外聞名的旅游區、臨空港產業區;建設類似上海浦東的武漢新城。

龍城導游詞3

  九龍寨城公園的前身乃是九龍寨城(或被稱為九龍城寨),位于九龍半島東北角,早于一六六八年已建有塾臺。及至一八一零年在沙灘盡頭興建了一座炮臺,取代了原本位于東龍洲的佛堂門炮臺。駐軍亦增至一百五十人,炮臺的戰略與行政地位亦相應提高。鑒于防御措施不敷所需,兩廣總督耆英逐于一八四六年上書奏請興建一所寨城。城墻則于一八四七年(道光二十七年)完工,有十五尺闊,十三尺高,同時亦建造多幢房舍作衙門及房舍,九龍寨城亦正式誕生。政府在一九八七年宣布清拆寨城,于原址興建公園。

  公園占地三萬一千平方米,共分為八個各有特色的景區。一踏入公園大門,迎面而來是一幅大石碑,上面寫著“游園尋春夢聽瀑學逍遙”一句詩詞。其意思是指公園景色古雅,又有人造瀑布,使人可以逍遙游覽,享受自由自在的游園樂趣。興建這個公園的主要目的是要保留寨城原有古跡,以及給人提供多一個可以游覽休憩的好地方。所以說,九龍寨城公園乃是一個“古而新造”的游覽公園。 雖然寨城已經不復存在,但寨城的衙門仍然得以修復及保留在原地。這座衙門,建于百年前,為中國傳統司法機關的象征,是寨城原址留下來的歷史遺跡之一。

  除此之外,公園內還有其它重要文物,如寨城南門原有兩塊分別刻上“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的石額,寨城內殘全的城墻墻基,環繞寨城內墻的排水溝和石板街,位于衙門大門前的兩尊古炮、石碑和柱礎等等……這些古物都分別陳列于公園中的不同景區。

  九龍寨城公園跟據江南園林景致建成,主題景點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公園亭臺樓閣如畫,內有曲廊幽徑,山池流水、樹木成蔭,還有五彩繽紛的卵石鋪地、刻有詩詞的石碑和竹木雕刻等,令游人仿如置身于江南一帶的山水園林。公園內的廣蔭庭,擺放了各式各樣的嶺南派四季精巧盆栽,揉合四季景色于一地。公園內的其它景點還包括邀山樓、六藝臺、“歸壁”石雕、童樂苑以及八徑異趣等。

  所以說九龍寨城公園揉合了寨城原址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和中國江南傳統園林設計,絕不為過。除了供游人觀賞,亦可令人緬懷歷史過去。我們在游覽公園時所看到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無一不表現著刻意造就的傳統江南園林特色。附近還有購物娛樂中心,是港人假日舉家同游的選擇。

龍城導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城市是江蘇常州。常州,別稱龍城,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它位于江蘇省南部,北倚長江,南頻太湖,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有著十分優越的區位交通,水路通交通便利。常州現轄5個行政區,2個縣級市,人口380多萬,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864平方公里。常州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它自古就有三吳重鎮的美譽。

  常州素以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著稱。其建幫還得從春秋說起,當初吳王之子季扎為了禮讓王位來到這個三清水秀的地方,公元前547年,建封建邑于此,常州城由此興起。

  常州文風蔚然,歷年人文薈萃,名家輩出,涌現了一大批的杰出人物,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瞿秋白,惲代英等等,龔自珍曾說,天下名仕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千年的文化沉淀下來眾多的文物古跡,吸引了古今中外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今天的常州經濟發展,文化昌盛,旅游發展,社會祥和。常州人民圍繞恐龍園,淹城,東坡公園,紅梅公園,天寧寺,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旅游景點形成電線集合的4大精品旅游路線,好山好水好地方,龍城龍園龍文化,古市古塔古運河,名人名館名建筑。時間過的真快,下面來到了今天的景點。

  1.中華恐龍園

  中華恐龍園建于1997年,于20xx年9月對外開放,占地面積600多畝,是一座以恐龍為主題,融博物科普,娛樂,休閑,表演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主題公園,也稱東方侏羅紀。游客朋友們,下面我們要參觀的就是恐龍園的主題建筑中華恐龍館。中華恐龍館由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州市人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管內收藏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0多具恐龍化石。館體外形充分運用了仿生建筑的手法,遠遠望去仿佛三條恐龍高昂著龍頭在竊竊私語。全館總面積2萬平方米左右,龍首最高處達到71米,館體穹頂最高處大36米,它已經成為常州旅游乃至華東旅游的標志性建筑。

  恐龍對大家來說神秘而又陌生,它的英文名叫dinosaur,拉丁文的意思是恐怖的大蜥蜴,而只有中國和日本這2個極具想象力的民族才會吧它稱作恐龍,使

  他披上了龍的神秘面紗。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恐龍,首先要從人類的恐龍的共同的家園地球說起。接下來我們進入地球廳去看一下46億年前來地質演變和生物演變的過程。

  地質學家把地質分為三個時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恐龍在中生代第一季三疊紀出現,侏羅紀達到鼎盛,白堊紀神秘消失,使之成為千古之謎。如果說地球是我們的家園,那么大海就是世間萬物的母親。我們可以一起領略一下史前海洋的神秘。

  穿越海底隧道我們來到海洋廳,整個海洋廳以藍色為基調,運用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營造出一個幻真的無水水底世界。我們可以看到腳下水草在漂浮搖曳。各種各樣的魚類,貝類靜靜地趴在海底,頭頂上魚群在游動,這些都是我館的設計者精心營造的仿真效果,四周的玻璃向我們展示了一些魚類的化石,還有龜,直角石等等。幾億年前,史前海洋由于海水干涸,一些生物爬上陸地,先是進化成兩棲動物。其中一些槽齒動物一部分進化成恐龍。想要真正了解他們,請大家隨我一同進入恐龍廳一探究竟。

  被破墻而出的是恐龍中的暴君霸王龍。霸王龍是陸地上有史以來最大最兇殘的食肉動物,這從他的牙齒就可以看得出來。像匕首一樣向后彎曲,有的牙齒長達20cm.

  下面參觀我館的第一件鎮館之寶許氏祿豐龍,它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中國人在中國大陸上發現的一具恐龍化石。1939年發現于云南祿豐,1941年展出。有游客問我恐龍化石是真是假,可以告訴大家,恐龍化石沒有真假之分,一具恐龍骨架化石含量達到百分之30,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恐龍化石了。

  大家知道怎么辨別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的區別嗎,請看我們旁邊這2具恐龍化石。告訴大家一具話,一看腦袋,二看牙,最具學術看前爪。

  下面我們來到了館中最大的一個展廳“恐龍王國展示廳”,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第二件鎮館之寶巨形山東龍。它1976年出土于山東諸城白堊紀地層中。是世界上迄今為此發生的最大最早最完整的平頭鴨嘴類恐龍。也是中國到目前為止發現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出土化石含量達到百分之80.享有中國龍王的美譽。在這個展廳還有恐龍蛋廳,向我們展示了恐龍是如何繁殖的。旁邊還有一個挖掘現場,一般情況下,一具普通的恐龍骨架從發現到裝架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恐龍還沒有滅絕,他們的子孫還活在我們身邊,那是什么呢?就是天上飛的鳥了。下面我們進入最后一個展廳,也是最具學術的展廳中華龍鳥廳。中華龍鳥化石也是第三件鎮館之寶。

  這邊是東方吉祥鳥的化石,如果說中華龍鳥只是過渡型生物,那東方吉祥鳥就是目前為止發現最古老的擁有角質喙和飛行能力的真正的鳥類。也是我館的第四大鎮館之寶。

  走出恐龍廳,在我們面前的是機器恐龍樂隊。化石給我們展現了恐龍靜態的美,機器恐龍向我們展示了恐龍動態的美。整套設備有香港引進,由機器人指揮一群機器恐龍演奏我們熟悉的樂曲。親愛的游客朋友,恐龍園的講解到此結束。園里還有一些娛樂設施和一些精彩表演,大家不妨去體驗一番。

  2.東坡公園

  提起蘇東坡先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提起他與常州的淵源,知道的朋友并不多。蘇東坡曾經11次來到常州,并終老于此,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這位大文豪。

  東坡公園始建于1954年,由艤舟亭擴建而成,現在由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和一個古運河中的半月島組成,兩島中有古橋相連。

  前面就是東坡公園的大門了,大門上采用了中國傳統的磚雕工藝,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

  進門我們看見一組湖石小品,名曰三蘇苑,三蘇指的就是東坡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他們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中。

  我們繼續往前,前面這個亭榭結合的建筑物就是龍亭。它臨池而建,造型奇特,建于1954年,之所以稱為龍亭,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內召試地方文人,二是亭頂上有2條龍。

  前面是一座假山,俗話說庭院中可以無山但不可以無石。而且中國人欣賞的石不僅要怪而且要丑。

  假山前面是一塊以白石雕成的水池。這就是東坡洗硯池。它長1米,寬0.5米,深0.5米。也只有東坡這樣的大文豪才需要這么大的洗硯池。它原來在東坡的終老地孫氏館,1757年地方文員為了討好乾隆皇帝才移到這里。

  在洗硯池的旁邊有一座小橋,過了小橋我們來到了御碑亭,亭內現存乾隆皇

  帝巡視常州時所寫的六首詩的碑刻,我們來看看最右邊這塊,毗鄰驛口駐飛顱,城郭周巡六轡紆。老幼歡欣稱舊日,江山風物已勾吳。勖哉爾牧無胥怠,弱矣斯民未盡愚。戶口實繁蓋藏少,隱憂水旱豈能無。講的就是乾隆皇帝來到常州,看到這里風光秀麗,人民安居樂業,稱頌當朝成就,心里非常高興。于是勉勵官員不要懶惰,同時要防止水旱災害。

  在看看左邊這塊,髯翁遷八州,浮蹤不系艇。其不遷者存,至今遺佳境。當年艤棹時,水流人自靜。倜儻緬高風,徘徊發清醒。講的就是乾隆經過艤舟亭感慨蘇東坡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蘇東坡高尚品德的敬重。

  現在我們看看最重要的古跡艤舟亭,當年蘇東坡在此停過船,后人為了紀念他在此建亭。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來到常州題寫了玉局風流的匾額。眼前這座亭,四角雙檐飛甍九脊,屬于重檐歇山頂,建于此園最高處,飾有精美木雕和磚雕。亭頂有二龍戲珠,還有蒼松仙鶴,神龍游魚等圖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石柱上有2副對聯。二月江南好風景,故人次日共清明。還有一副是艤舟亭畔喜迎東坡居士,洗硯池邊笑駐西蜀故人。這兩副對聯分別由常州現代書法家錢小山和胡一飛書寫。

  游客們,我們來到御碼頭,是當年乾隆皇帝停泊的地方。在御馬頭的左邊我們看到一座鏈接兩島的古橋,叫做廣濟橋,建于明正德20xx年,1447年,原在城西,跨古運河,為常州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橋,造型古樸優美。

  過了廣濟橋,映入眼簾的是情緣常州的雕塑。由中央美院的專家制作,是改造后新設的景點,取材于東坡與好友的典故。

  目前,半月島除了有陳列東坡資料書法等作品的東坡書院,九十歲的藝術大師劉海栗題寫的江南園林廳堂建筑抱月堂,楚頌亭,蘇子墻,還有香泉井等等、前面就是仰蘇閣。蘇東坡的一生可謂歷盡艱辛,大起大落的一生,但他始終抱著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后人為了紀念他,1994年建仰蘇閣供大家緬懷。

  3.南山竹海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位于天目湖往南20公里處的南山竹海。南山竹海僅毛竹就有3.5萬頃。有萬畝竹海之稱,近看是竹,遠看是竹,滿山是竹,滿目是竹,走進南山竹海,就走進了竹子的世界。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南山竹海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大門是由2把扇子構成,大扇高11.8米,小扇高9.5米,這把大

  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把扇子,橫跨41.5米,扇面上有南山竹海四個字。字跡剛勁有理,瀟灑脫俗,是從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筆記字體中烘托而出的,扇面上刻的都是古人詠梅詩篇,鄭板橋有詩云,誰家新竹破新泥,昨夜春風到竹西,借問竹西何限竹,萬竿轉眼上云梯。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為什么要用扇子做大門呢。一來是設計者出于別具一格的理念。二是因為古代一些文人雅士都喜歡將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事物繪于扇中。另外竹海就像一把打開的扇頁,美不勝收。歡迎各位的參觀游覽。

  鏡湖娛樂區展現在我們面前了。這是個蓄水量為15立方米的山間水庫,里面的水都是由山上的山泉水和天上的雨水匯集而成。水非常清澈,最深處達到14米,平均深度也在10米左右,湖面宛如一面鏡子,竹子如一位位搖曳多姿的少女,把每一份的美麗都照的清清楚楚。

  對面的水榭長廊,它臨水而非水,似陸而非陸。是山水的聚焦點,也是您休憩的好地方,同時也是通往小鳥天堂的一條主要通道。大家請隨我進小鳥天堂游覽。

  走進小鳥天堂,您是否感覺進入了鳥的王國呢,在這里可以觀看鳥類表演。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各位游客,您看到老壽星了嗎,這老壽星高12.8米,他正笑瞇瞇的歡迎各位的光臨。傳說中的彭祖就是名副其實的老壽星,大家知道他活了多大嗎,他活了八百歲。還有一位老壽星是老子,名李耳。他在母親的肚子里懷了72年才出生,一生下來就頭發雪白,所以叫老子。因為生在李樹下,所以姓李,老子有道德經,是中國道教的創始人。

  下面我們來到了壽文化區,這里您可以真正體會到南山人的生活多么愜意。南山也是壽山,竹也是祝,如果要為家里老人祝壽就老南山竹海吧。您可以帶老人到古井旁飲不老泉。再品嘗竹壽宴,讓老人做一回真正的老壽星。

  步入百壽長廊,可以觀賞到99種不同書法形式書寫的壽字。每一種壽字都有他的解釋,您不妨了解一下。包含了許多養身之道,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沿著這條通幽竹徑,我們可以登上了吳越第一峰石門尖,海拔508米。鳥瞰到南山竹海的整個全景,真正體會到山深翠竹綠,海綠波萬頃的感覺。

龍城導游詞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盤龍城位于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公元前15世紀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遺址,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盤龍城城池在遺址的東南部,近似方形,南北長約290米,東西寬約260米,周長1100米。現殘存有土夯城垣,城外壕溝遺跡,大型宮殿(共3座),以及柱穴,大型柱基,陶制水管道等。現已發掘1號、2號宮殿基址,可復原為兩組宮殿建設,一為周圍有回廊,中央分為4室,一為大空間廳堂,其建筑格局與文獻所載"前朝后寢"相符。

  城外四周分布著民居、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制陶、冶煉遺址。 大型墓地分布在城外李家咀一帶,已出土一批精美的商代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其中有大量的制作考究的青銅食器、禮樂器等,尤為罕見的是94厘米長的玉戈。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商代社會,城市建設及商代文化面貌等,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龍城導游詞】相關文章:

盤龍城的導游詞06-10

盤龍城導游詞12-17

盤龍城最新的導游詞01-25

關于盤龍城的導游詞02-05

盤龍城遺址導游詞06-11

盤龍城導游詞3篇12-17

盤龍城導游詞范文3篇_湖北導游詞12-24

九龍城寨公園的導游詞06-13

龍城飛雪的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