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時間:2022-12-09 15:12:00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通用10篇)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新鄭觀光游覽,首先呢,請允許我代表新鄭熱情好客的父老鄉親和我的同事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真誠的歡迎,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品味。游覽古都新鄭我姓馬,老馬識途的馬,今天各位來到我旅游,請放心好了,有我一馬當先,什么事情都會馬到成功。我是來自新鄭xx旅行社的導游員,大家可以喊我小馬,相信有小馬的陪同,大家一定會玩的開心,游的快樂。當然了,小馬也會竭盡全力為大家服務。那么坐在我身邊的呢,就是咱們旅行社選派的駕駛經驗豐富的司機:x師傅,今后幾天就由他和我來陪同大家,如果您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向我們提我們會盡力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的,好了,現在請大家坐好扶穩如果有那些朋友暈車請您往前面來,前面的朋友會把最舒適的座位給您的,在這小馬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沒有什么事請盡量不要在車廂內走動。

  新鄭市隸屬于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有著極其優越的區位優勢。至于我們的市情,我想用以下五個字概括就再貼切不過了,那就是——中、通、古、豐、美。

  “中”呢,是指我們新鄭的地理位置,處于中州之中,北臨鄭州市區,南接魏都許昌,東依七朝古都開封,西面九朝古都洛陽。

  “通”呢,是指我們新鄭市的交通優勢非常明顯,境內有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縱貫其中,還有我們中原最大的國際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古”是說我們新鄭市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它不僅被命名為“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還被中華古都協會認定為“中華第一古都”。這里不僅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裴里崗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炎黃文化,還有2700年前的鄭韓文化。

  “豐”,是指我們新鄭市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及礦產資源。大家來看窗外,那大片大片的綠林就是我們的新鄭棗林了,新鄭特產——雞心小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品嘗過,有機會我請大家吃哈。我們新鄭種棗歷史悠久,在裴里崗就出土了堪稱最早的炭化棗核。在古棗園里有棵古棗樹王樹齡竟達600多歲。

  “美”呢,則是說我們新鄭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除了黃帝故里,還有始祖山,鄭王陵博物院,歐陽修墓,鄭風苑等著名景點。我們新鄭也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除了高原以外,平原、丘陵、盆地、山地俱全,也正是這多種多樣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我們這個城市的“人杰地靈”。

  好了,大家來看前面,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是著名的古城墻也即我們市區北門的主要標志——鄭韓故城了。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韓國在此建都長達500多年,所以稱為鄭韓故城。故城平面極不規則,周長20公里。目前尚存大部分城墻,最高處達10米。河南省博物院鎮館之寶的青銅器“蓮鶴方壺”即出土于此。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好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華姓氏廣場。該廣場是07年(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長寬各130米,是一個正方形廣場。廣場四周種植著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這960棵水杉,象征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

  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我們60萬新鄭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有什么服務不到位的地方請多指教。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河南,再來黃帝故里。謝謝大家!

  萬姓同根,根在人祖。中華民族的歷史如同一棵開枝散葉的大樹,雖紛繁冗雜,但脈絡清晰。每個姓氏都是這棵生命之樹的春華秋實。每個炎黃子孫都不該忘記這棵生命之樹,都應該記住自己是這棵大樹上的哪根枝條,哪片樹葉。這就是修建中華姓氏廣場的根由。

  矗立在我們面前便是中華姓氏鼎壇,這個氣勢恢弘、碩大無比的鼎叫黃帝寶鼎。鼎壇高3。9米,寶鼎通高6。99米,重24噸,直徑4。7米,全部由青銅鑄造而成,比進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廣東肇慶青銅鼎還高出0。39米,重8噸,為“天下第一鼎”。

  我們穿過馬路這座便是仿漢闕,是最古老的門。用石雕刻而成的闕,是用來記官爵、功績和裝飾。闕的主要功能是掛旌(勁)旗、貼告示用的。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2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帝故里,我是你們的導游xx。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后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

  黃帝故里景區位于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100余畝,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曾經毀建,明清修葺,于祠前建軒轅橋。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鄭州市等各級政府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大力支持下,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重建。

  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郁參天。盤龍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于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于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回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圣”: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黃帝出生地。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黃帝故里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游觀光。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今天我帶領大家去新鄭黃帝故里尋根拜祖,我們由鄭州出發,走京珠高速,在新鄭市下高速,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黃帝故里。

  現在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黃帝故里了,此刻圍繞在我們四周的是鄭州市市區,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鄭州:鄭州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后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在還有管城區的稱號,隋文帝登基三年后,才有鄭州的稱號,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現已引領著河南的經濟發展并是中崛起的領頭軍,鄭州因良好的綠化和發達的商貿素有“綠城”和“商城”之稱。

  鄭州今日的輝煌也得益于四通八達的交通,它是東西隴海線,南北京廣線的交江點,并且是東西連霍高速和南北京株高速的交匯點。我們現在行駛的正是南下的京珠高速。大家請看,道路寬闊而平整如同一個黑色的巨龍,我們乘龍而馳不久就可到祭祖圣地。在這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兩旁,種植著我們河南的一大特產—紅棗。請大家往右看,您會發現那里種了組多早熟,然而這些棗樹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腫,這是為什么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新鄭種棗樹的記載。千百年來,棗農為了獲得豐收就總結出了一個經驗:每年在春暖花開季節,就拿斧頭在棗樹的根部砍幾刀。這樣結出的棗兒又大又甜。棗不僅有營養和藥用價值而且能美容養顏延年益壽,還是絕佳的禮品,有興趣的朋友可帶些本地的特產給親人朋友。

  速度可真快!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新密市境內。新密市原稱密縣,漢高祖劉邦開始設置縣邑,1994年撤縣建市。200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并被評為“中國最有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之一”。新密市煤炭儲量和產量都相當豐富,被譽為“烏金之鄉”。新密的金銀花、密玉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進獻皇帝。 過了新密就到了黃帝故里所在地新鄭市了。我國第二十一個國際機場、全國十大國際機場之一的新鄭國際機場就在這里。提起新鄭,都知道這里的卷煙廠也很有名,新鄭卷煙廠還獲得市政府對功勛企業獎勵的100萬元重獎呢!

  好了,各位朋友,新鄭黃帝故里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一同拜謁我們的祖先! (黃帝故里景區講解)

  各位朋友:我們腳下站立的正是億萬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新鄭黃帝故里。它是中國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每年都吸引著億萬華人前來拜謁我們的

  祖先——軒轅黃帝。為什么我們有自己的姓氏?為什么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為什么我們確認軒轅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那么今天在我們祖先的故鄉叩問我們的祖先,答案是什么。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中華姓氏廣場,這個廣場是今年新建的,大家看看四周,誰能告訴我那是什么樹?哎,對了,那就是被稱作是“活化石”的水杉。這里共有960棵,象征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說到形式廣場,不能不提到讓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斷發展,歷史上我國曾出現過的姓氏有2.3萬多個,已經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個,起源于河南的約1800個。在前100個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個。萬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載,黃帝族后裔繁衍600多個姓,炎帝族繁衍247個姓氏,炎黃二支與其它民族融合中總共發展到8000多個姓氏。因而,從姓氏上說,后世子孫共尊炎黃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想必前兩個問題大家已經知道答案了吧,現在我們進入故里祠來認識下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和了解5000年前發生的故事。故里祠是整個景區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大殿和東西配殿組成,大殿供奉的是軒轅黃帝,東西配殿供奉的是他的夫人“先蠶”嫘祖和“先織”嫫母。黃帝一生功績顯赫,大殿的八幅壁畫,生動地展現了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每幅圖的背后都有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先看其中的幾幅,5000年前這里居住著一個以熊為圖騰的有熊氏部落,首領為少典,他娶有膠氏附寶為妻,生黃帝軒轅,這幅圖為黃帝誕生。再來看看這幅圖,黃帝修德治兵,創造舟車,大家看中間的這輛車是指南車,上面安裝了一個木頭人,無論車行到什么地方,木頭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這就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的雛形。

  接著這幅圖則為炎黃結盟,五千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中華大地,興起了許多氏族和部落,當時居住在陳丘一代的炎帝部落勢力逐漸強大,侵凌周圍部落,黃帝率有熊部落的軍隊與炎帝部落進行了三次激烈交戰最終打敗了炎帝,從此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為聯盟,這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咱們中華子民共尊黃帝為我們的始祖,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咱們再去做邊看一下,當炎黃結盟時,東方九黎族部落興起,其部落首領蚩尤更是兇神惡煞,所向披靡。黃帝與他大戰九次都不能勝,因為蚩尤能在作戰中吞云吐霧,使人迷失方向,后來皇帝就用我們剛才看到的指南車破了蚩尤的大霧,徹底打敗了他,這就是“征戰蚩尤”。黃帝平定蚩尤后,威名遠震,各部落對他欽佩的五體投地,一致擁戴他為萬家部落首領,然后黃帝率部族回歸故里昭告天下,定都有熊,也就是今天的新鄭,在此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古都。(相傳黃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登基,此后民間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黃帝建都有熊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民族統一的龍旗,這龍圖騰為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組成,也就是個部落圖騰的統一體,之后龍即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成為龍的傳人。

  好了,朋友們,我們之前遺留的問題有了答案了吧,現在留給大家充裕的時間觀賞這幾幅畫,之后我們同去東西配殿拜謁兩位偉大的夫人。謝謝大家!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4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您現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青石建筑叫漢闕,是黃帝故里景區的大門。闕高17.08米,其形為蜂腰形子母闕。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因為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闕”或“雙闕”。

  新鄭做為黃帝的故里故都,史有明載,地有確跡,代有傳述,世所認同。史有所載指的是,戰國《竹書紀年》、漢代《史記周本記》和晉朝《帝王世紀》等歷代史籍,均說黃帝是古有熊國君少典的兒子,生于軒轅之丘,建都于有熊,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地有確跡指的是,目前新鄭仍保留著黃帝文化遺跡多達30多處,如黃帝屯兵洞、黃帝飲馬泉、軒轅廟、嫘祖洞、避暑宮等。代有所傳指的是,有關黃帝的神話傳說自古及今,世代相傳,至今在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故事。它們共同構成了新鄭得天獨厚的黃帝文化旅游資源。另外,新鄭一帶現存有從唐代至民國的13通碑刻,記述了新鄭是有熊國、軒轅丘、軒轅故里及黃帝在新鄭一帶活動的史實,這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眾多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都認為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說:“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國和少典氏之國,經《史記》記載,兩千多年來史無疑義。”

  從漢闕至軒轅橋區間,沿中軸線寬十八米的紅黃花崗巖甬道東西兩側,東區矗立著1996年在市博物館后韓國宗廟遺址發掘出的戰國時用于觀測天文時移的日圭。西區安放有銅制黃帝指南車,車上的銅人始終面向南方。

  春秋時期《國語·晉語》里記載說,當年有熊國君少典娶有蟜氏為妻,生下黃帝在姬水,所以黃帝就又以姬為姓。我們眼前的這座橋是姬水河軒轅橋,于2002年新鄭市委市政府在故里祠前建橋挖基時,恰巧發掘出一座明代古橋,正與新橋相重合,于是就形成如今這橋下有橋的奇觀。橋東側有陰刻篆文“軒轅橋”三個字,西側刻有“隆慶四年許州造磚戶王仲”字樣,即公元1570年所建,后因地理變化,古橋被沉埋地下整整439年!圍繞這座古橋還有一段故事呢,那是明隆慶二年,宰相高拱回老家來此拜祖時,因這里是條河,不小心被摔了一跤,許州知府看到這樣的情形,他為了巴結當朝宰相,也為了造福當地百姓,于是就建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軒轅橋,由此說明古人和今人息息相通。

  您看到的這兩個憨態可掬的石熊,是黃帝故里的鎮祠之獸。我國大多廟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獅子,這里卻把熊作為鎮祠之獸。是因為在五千多年前,新鄭一帶的中原地區,有很多熊。熊,是一個很威武、強悍的動物,黃帝父親少典氏領導的部落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后人為紀念黃帝的根基地有熊氏部落,特在黃帝故里祠前立有這對石熊。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黃帝故里景區的核心部分故里祠。它始建于漢代,歷代都有修復,明清時期多次被修復,大體保留明清時期的建制,至今大殿和東西配殿的山墻上仍保留著古人為修復黃帝故里所立的功德碑刻,乾隆29年8月重修大殿碑刻記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

  請隨我步入故里祠正殿瞻仰始祖軒轅黃帝。這里供奉的是軒轅黃帝。這是黃帝故里第一尊黃帝像,是老年金身塑像。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黃帝時期的生產生活狀況,我們用了八幅壁畫生動地展現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據漢朝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年后,寬厚仁慈,見識淵博,善惡分明,深得部族擁戴,繼任有熊氏部落首領。黃帝在此演兵歷練、屯兵訓獸、訪賢問道、融炎帝、戰蚩尤,而后務農桑,興醫學,制舟車,織衣裳,創文字、定歷律,定都有熊,劃野分州,封官司職,封三公(風后、天老、五圣)、拜六將(常先、大鴻、大隗、力牧、太山、應龍)、置史官(蒼頡、沮涌),設左右太監,監于萬國。其疆域東至于海,西至甘肅,北達河北逐鹿,南抵長江,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本版圖。有熊國都新鄭,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都,被史學家稱為“中華第一古都”。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后,采用由各部落圖騰組合而成的龍圖騰,作為有熊國的族徽和旗幟。它由熊的頭、馬的嘴、蛇的體、鹿的角、魚的鱗、虎的掌、鷹的爪、蚩的尾等組成,寓意著中華民族是多民族大融合、大發展和大繁榮的命運共同體,這個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黃帝一生共有三大功績。一、他締造了中華民族。5000年前,黃帝征戰天下,統一萬國氏族部落,融天下為一家,開創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組成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二、他奠基了中國版圖。國學大師錢穆在《黃帝的故事》中說:“傳說中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帝一個偉人,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黃帝時代,中華大地上有萬國氏族部落,為了爭奪土地、財物或人口等,他們經常發生摩擦,甚至戰爭,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黃帝通過融炎帝戰蚩尤,一統天下,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奠定了中國的基本版圖。三、他肇啟了中華文明。一是肇造物質文明。黃帝時期發明犁耕、鑿井灌溉,種桑養蠶等,在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改善,解決了族民的吃飯問題;發明絲綢、冠冕、衣裳,解決了穿衣問題;發明舟車、指南車,解決了交通問題;發明灶具、甑、盤、熟食等,其他日常用具應有盡有。黃帝時代的這些發明創造,雖經數千年的歷史變遷,時至今日我們仍在享用。二是肇造政治文明。包括黃帝的哲學思想、社會理想,建立國家體制、治國方略和構建大同和諧社會等等。三是肇造精神文明。主要有文字、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音樂、繪畫、詩歌、醫藥、姓氏、鑄鼎等。黃帝無論是肇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或精神文明,其最終目標是在我國建立了一個和諧的大同社會。所以,后人尊崇軒轅黃帝為中華人文始祖。

  黃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主體和主流,它所具有包容性、創新性、和諧性、團結性、統一性,這是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擬的。黃帝的自強不息、堅韌力持、創造創新、包容萬物、和諧和平、共同發展的民族品德和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和繁榮昌盛。

  在東配殿供奉的是黃帝的`元妃,也是他的夫人,她美麗漂亮,聰明睿智,不但協助黃帝治家理政有方,而且在我國上古時代最早開始養蠶織絲,被后人尊為“先蠶娘娘”,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西配殿供奉的是黃帝的第四位夫人嫫母,這位娘娘相貌丑陋,卻聰慧異常、才智超群,是黃帝治國理政的得力助手,是她發明了中國最早的織布工具“織機”,后人尊她為“先織娘娘”。

  軒轅黃帝作為中華人文初祖,人們一直把他敬若神明,歷代的賢達人士和平民百姓都來此尋根問祖,敬香還愿。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孫中山先生親撰“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的詩句更昭示出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歷史貢獻。為紀念軒轅黃帝,自古以來,許多歷史名人來此拜謁始祖黃帝,春秋時期名相子產,就每年率官員到此祭拜,并且形成例制,明代宰相高拱也常常到軒轅丘前,叩首跪拜,敬獻虔誠。當年主持虎門銷煙、抗擊英國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就曾到此拜謁始祖黃帝,至今黃帝故里還留存有林則徐拜祖紀念碑。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5

  周六早上,我們全家收拾完東西,開始向黃帝故里前進。

  黃帝故里位于新鄭的軒轅路。新鄭是黃帝的出生、創業、建都之地。每年的三月三日是黃帝的拜祖大典舉行日。在三月三日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要祭奠黃帝,來表示我們對皇帝的尊敬。

  進入景區,我的'注意力被一些小商店所吸引,這些小商店都是賣一些有關于姓氏的東西:有扇子、項鏈、鑰匙鏈、戒尺……各式各樣,琳瑯滿目。挑了一會兒,爸爸給我買了一把扇子和一本有關于“張”這個姓的傳說,讓我好好看看。

  往廣場中心走去,就是每年拜祖大典的舉行點。廣場正中央有一棵美麗的金樹,再往前就是一尊軒轅黃帝的石像,后面有三卷攤開的竹簡書,兩條飛龍在黃帝的左右兩邊翩翩起舞,別提多壯觀了!

  從“大書”后面穿過,又來到了一座殿堂。踏入宮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坨”“巨無霸”樹根,有上百根樹根交錯著伸展。看介紹說是蟠榕樹的根,原來兩只主根分別象征著炎黃二帝,曲曲彎彎的小根是要我們炎黃子孫團結互助。另一個展臺是一把軒轅乾坤劍,全長是蟠榕樹的根3.3米,意為黃帝統一天下。劍柄上刻著一條神龍,有56片鱗,象征著56個民族團結互助。

  今天學到的東西真不少,我為我是一名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自豪。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6

親愛的游客和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河南旅游。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我是你們的導游,這是我們的司機,站在我旁邊的張師傅。我們很榮幸為大家服務。如有需要,我們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祝您旅途愉快!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帶你們去新鄭黃帝故里尋根祭祖。我們將從鄭州出發,走京珠高速,在新鄭市下高速,然后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黃帝的故鄉。

  現在,我們車前面所指的方向,就是黃帝故里。此刻,我們被鄭州的市區包圍了。先簡單了解一下鄭州:鄭州在古代屬于禹州。公元1027年,殷滅后,周武王將此地封為郭關,成為東漢的關城。現在有官城區的稱號。隋文帝即位僅三年,才有鄭州之稱,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即將經過的綠色雙塔是鄭州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至鄭州。鄭州沒有讓人失望。現在已經引領了河南的經濟發展,是中國崛起的領頭羊。鄭州因其良好的綠化和發達的商業而被稱為“綠色城市”和“購物中心”。

  鄭州今天的輝煌也得益于四通八達的交通。它是東西向的隴海線、南北向的京廣線的交匯點,東西向的連霍高速和南北向的京珠高速的交匯點。我們現在開的是南去的京珠高速。如你所見,道路寬闊平坦,像一條黑龍。我們很快就能參觀乘龍的祠堂了。這條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兩旁,種著河南特產紅棗。請向右看,你會發現有許多早熟的樹,但這些棗樹的根非常臃腫。為什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新鄭就有種植棗樹的記載。幾千年來,棗農為了獲得好收成,總結了一個經驗:每年春天的季節,他們用一把斧頭在棗樹的根部砍幾刀。這樣生產出來的棗又大又甜。紅棗不僅具有營養和藥用價值,還能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也是極好的禮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帶一些當地特產給親戚朋友。

  真的很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新密市。新密城原稱糜郡,漢武帝劉邦開始設郡城。1994年,他退出縣城建城。2006年,他成為中國百強縣市之一,被評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200強城市之一。新密市煤炭儲量和產量豐富,被譽為“黑金之鄉”。新密的金銀花和秘玉也很有名,曾經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新密之后,我到了黃帝故里新鄭市。中國第21個國際機場、中國十大國際機場之一的新鄭國際機場就在這里。提起新鄭,我們都知道這里的卷煙廠也很有名,新鄭卷煙廠還獲得了市政府100萬元的立功企業獎勵!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黃帝新鄭的故鄉到了。請帶上你們的隨身物品,和我一起下車祭奠我們的祖先!(黃帝故里景區解說)

  親愛的朋友們,站在我們腳下的是億萬華夏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新鄭黃帝故里。它是中國4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鄭州十大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吸引數億中國人前來參觀

  祖先——軒轅黃帝。為什么我們有自己的姓氏?為什么我們自稱是中國龍的傳人?為什么我們確認軒轅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那今天問問我們老家的祖先。答案是什么?

  現在我們正在參觀今年新建的中國姓氏廣場。看看周圍,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樹?啊,對,那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這里有960棵樹,象征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說到構成正方形,我們不禁要提到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姓氏。姓氏有很多起源,并且在不斷發展。歷史上,中國已經有23000多個姓氏,調查了4000多個姓氏,其中約1800個姓氏起源于河南。前100名姓氏中,有73個源于河南。所有姓氏都有同一個根,根在祖上。據史書記載,黃帝子孫繁衍出600多個姓氏,炎帝繁衍出247個姓氏,炎黃兩個支系在與其他民族融合中發展到8000多個姓氏。所以姓氏方面,后人尊稱炎黃為祖輩,自稱炎黃子孫。

  想必我們已經知道前兩個問題的答案了。現在,我們進入祠堂,了解一下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以及發生在5000年前的故事。家鄉廟是整個景區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一個正殿和一個東西副殿組成。正殿供奉的是軒轅黃帝,東西副殿供奉的是他的妻子雷祖第一蠶和嫫母第一織女。黃帝一生成就斐然,正殿八幅壁畫生動地展示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每張圖片背后都有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先看其中一些。5000年前,生活著一個以熊為圖騰的雄師部落。領頭的是邵典。他娶了尤嬌富寶,生下了黃帝軒轅。這張照片展示了黃帝的誕生。再來看看這張圖。黃帝修德治兵,造舟。你可以看到中間那輛車指的是安裝了Woodenhead的南車。不管車去哪里,Woodenhead的手總是指向南方。這是中國古代指南針四大發明的雛形。

  然后這張圖展示的是顏與黃的聯盟。五千年前,中國出現了許多氏族和部落,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當時,生活在邱晨一代的顏地部落逐漸變得強大,并入侵周圍的部落。黃帝率領熊部落的軍隊與顏地部落進行了三次激烈的戰斗,最終打敗了顏地。從此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成聯盟,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我們中國人尊稱黃帝為祖師,自稱顏,我們邊做邊看。燕國與黃國結盟后,東方九個黎族部落崛起,部落首領蚩尤勇猛無敵。黃帝和他打不贏九場戰爭,因為蚩尤可以在戰斗中抽煙,讓人迷失方向。后來皇帝用我們剛才看到的指南針打破了蚩尤的迷霧,徹底打敗了他。這就是“為蚩尤而戰”。黃帝平定蚩尤后,聲名遠播。所有部落都欽佩他,一致支持他成為數千個部落的領袖。然后黃帝帶領部落回到自己的家鄉,向世界宣布,它的首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新鄭,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古都就是在這里建立的。(相傳黃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日登基。從那以后,人們都說龍在2月2日抬起了頭。)黃帝以熊建都后,升起象征各民族團結的龍旗。這個龍圖騰由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組成,是部落圖騰的統一。之后,龍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成了龍的傳人。

  好了,朋友們,我們之前留下的問題有答案了嗎?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看這些畫。之后,我們將去東西大廳拜訪兩位偉大的女士。謝謝大家!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新鄭、歡迎你們來到皇帝的故里!我是你們的導游小張,希望我們能在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上午!

  黃帝故里景區位于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80畝,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組公德,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請大家放眼望去,擴建后的黃帝故里規模多么宏大,氣魄多么雄偉!

  黃帝故里景區共分六個區域:廣場區、故里前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祠前廣場。大家看,那棵棗樹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但依然牢牢地立在那里;那棵古老的槐樹枝葉茂盛,遮天蔽日;那棵銀杏樹歷經百年,風采依舊。軒轅橋下姬水河河水清澈,緩緩流動。綠樹環繞,小河淙淙,多么富有詩情畫意!

  大家再往前走,這里是故里祠,祠中有前門、正殿、配殿,正殿中央塑有軒轅黃帝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姆母像。點上一柱香,拜一拜始祖,會保佑你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請大家跟我來到鼎壇區。這里建有黃帝寶鼎壇,它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另外還有其它八鼎,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大家伸出手來,一個一個摸上一遍。有的能保佑你和和美美,有的能保佑你壽比南山,有的能保佑你財源滾滾,有的能保佑你一生平安……

  怎么樣?在這里,我們不能不佩服黃帝文化的魅力,不能不感恩始祖的功德,不能不為自己是一名炎黃子孫而自豪!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8

  黃帝陵,素有全國第一陵的稱謂,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紳士士祭奠黃帝的場合。據記實,最早進行祭奠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歷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向是歷代王朝進行國度大祭的場合。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我國其后能巍然挺立于天下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墻,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高視睨步。

  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配置紅墻圍護,東南側面為欞星門,兩側有仿制的漢代石闕。陵園區內陸鋪著磚,顯得古樸典雅。黃帝廟前區氣魄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進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征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每到晴朗時節,來自天下各地的炎黃子孫,常到這里拜祭。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9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Huangdi;YellowEmperor)軒轅氏的陵墓,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陜西黃帝陵為《史記》正史記載的唯一一個黃帝陵。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為全國首批確定的5A級旅游景區。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

  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和唐大歷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陵前的“黃帝手植柏”樹齡高達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見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請周恩來總理部署對黃帝陵進行維修保護。黃帝陵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是歷史上歷朝歷代國家大祭的場所,成為歷史上一項政治制度。歷史上從漢代先后有歷代皇帝親臨祭祀或者祭文,如漢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等,近代有孫中山、蔣介石、毛主席、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的親筆祭文和題詞。以及連戰、宋楚瑜、何厚鏵等愛國人士。

  2014年,國家文物局決定將黃帝陵保護上升為國家法規,由國家文物局牽頭制定黃帝陵保護行政法規。目前正準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 篇10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被譽為世界中華第一陵的——黃帝陵。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游,我姓蔣,也可以叫我蔣導。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問題,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會幫助大家。祝大家旅游愉快!為了讓大家對黃帝陵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申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黃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聯盟領袖。據古籍記載,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因長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號有熊氏。曾居于軒轅之丘,又號軒轅。因崇尚土德,土色黃,所以又稱為“黃帝”。

  傳說中,黃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領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們把許多發明創造都歸功于黃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車、制衣冠、務蠶桑、創醫學、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燒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風俗習慣中的婚喪禮儀等,后人以黃帝時代作為中華民族邁人文明社會的開始,所以,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

  關于黃帝埋在哪里?現在有很多說法。但是,從歷史資料的記載以及歷代政府的態度上看,大家馬上就要看到的黃帝陵就是黃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寢之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明確說“黃帝崩,葬橋山”。而黃帝陵歷史上就稱為“橋陵”,1944年才改稱今名。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黃帝是在黃陵縣的橋山騎龍升天的,后人們將黃帝衣冠埋葬在這里,起冢為陵,這就是黃帝陵的由來。另外,黃帝陵一帶被考古證明曾經是這一帶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帶有鮮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北距西安約180公里。黃陵縣原名中部縣,1944年經呈請原民國政府批準,更名為黃陵縣。1997年6月,黃帝陵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軒轅廣場。這里是謁陵的起點。軒轅廣場的地面是用秦嶺天然河卵石鋪就而成的,共計5000塊,含義是代表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悠久歷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傳是黃帝洗筆的地方。印池之水來自沮河。在古漢語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來臨,這里會出現“沮水月夜”的美麗景觀。

  現在,我們所經過的這座橋叫軒轅橋。這座橋橫跨印池,為全花崗巖石材建造,被譽為“中國近代全石材第一橋”。軒轅橋北端通向廟院的龍尾道共有95級臺階,寓意黃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級而上則是寬闊的廟前廣場,近年來的公祭活動大都在此舉行,現代傳媒已使它廣為人知。站到寬闊的廟前廣場,請大家再回頭看軒轅廣場,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雄偉、莊嚴、肅穆、古樸”的恢弘氣勢。

  拜祭黃帝,一般為“先祭廟,后謁陵”。軒轅廟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雄偉壯觀。請大家跟我走進這個神圣之地。這座祭祖黃帝的古老廟宇,相傳初建于漢代。原來在橋山西麓,宋代移至這里。軒轅廟由四進院落構成,廟門為漢代建筑風格,廡殿頂,白墻,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樸大方。“軒轅廟”三個字是由蔣鼎文先生書寫的。跨入軒轅廟大門,左側有一株參天古柏映入眼簾。古柏枝干蒼勁,蒼翠欲滴,冠如華蓋,郁郁蔥蔥。該樹樹齡已有約4700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栽植,所以稱“黃帝手植柏”,1982年,英國林學專家羅皮爾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個國家之后來到我國,驚嘆它是“世界柏樹之父”。1998年,該樹被第一批認定為“中華一百棵古樹名木”之列。

  這座亭叫“碑亭”。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內容系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所作的一首祭詞。右手第二通是“黃帝陵”三個大字。左側第一通為1937年4月5日國共兩黨同祭黃帝陵時親筆撰寫的祭文。第二通為鄧小平手書“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離開碑亭后,繼續向里走,會看到左手邊有一塊一米見方的青石塊,石上刻著一副巨大的黃帝腳印。該石出土于黃陵東南的郭洼。據說黃帝的腳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東,一副就在黃陵,腳印石旁有柵欄圍護。據當地人講,如果有人隔著柵欄用硬幣投中大腳趾,就預示著大吉大利,萬事順意。

  在軒轅殿前左側,有一株柏樹。樹干斑痕密布,縱橫成行,好似有斷釘在內。據傳,公元前l09年,漢武帝北征朔方歸來,祭黃帝陵時在此樹干上釘釘子掛盔甲所致。所以叫“掛甲柏”,也叫“將軍柏”。每年清明節前,樹孔內還會溢出柏汁,凝結為珠,像淚珠一樣。清明節后,又恢復原樣,被人稱為“群柏之奇”。

  現在,映人我們眼前的建筑叫軒轅殿。大殿建于明代,門額上懸掛著程潛1938年所題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進入大殿,映人我們眼前的是半浮雕黃帝像。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東漢武梁祠廟的畫像石刻拓片為藍本,經國家文物局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后批準,放大刻制而成。

  軒轅廟北端坐落著2004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04年清明首次以國家級禮儀公祭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儀式在這里舉行,大殿整體建筑秉承漢風唐韻,融古老傳統與新時代氣息為一體。殿前祭祖廣場均由花崗巖鋪裝而成,占地1萬余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行祭典活動。

  好了,軒轅廟就參觀到這里。下一步我們將登山,拜謁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冢,被稱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陵家位于黃陵縣城北1公里的橋山上。

  黃帝陵有一絕叫“橋山古柏”。不論您從哪個方向進人縣城,都可以看見面積5800畝的橋山,滿山翠柏,蔥郁一片。目前,坐落在陜西省黃陵縣的“中華始祖”軒轅黃帝陵景區內共有柏樹8.1萬余棵,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達3萬余棵,是我國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這真是“古柏參天黃帝陵,蒼煙繚繞曉風輕。橋山徹底高聳翠,沮水纏腰萬載青”。這些古柏可都是無價之寶,因此,我國歷代政府都高度重視黃帝陵古柏的保護。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就來到了陵園大門,請大家向門外左側看,這個高20米的圓錐土臺,叫“漢武仙臺”。據說漢武帝祭祖后,非常羨慕黃帝馭龍升天成仙。于是命數十萬大軍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間筑成這座高臺。他登臺祈仙,對眾人說:“如果我能如黃帝那般乘龍歸天,拋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過如撇下鞋子一樣罷了。”而今,漢武仙臺有兩條石砌曲徑通向臺頂。上行77級臺階,下行78級臺階,謂之“七上八下”。據說登臺一次可增歲添福。

  朋友們,前方這座陵冢就是我們的祖先——黃帝的安息之地。該陵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橋山龍馭”四個大字,意思是此地為黃帝駕龍升天之地。傳說黃帝活了100多歲,天帝感其豐功偉德,派一條巨龍接他升天,臣民們不愿黃帝離去,將他團團圍住。巨龍馱著黃帝騰空而起,慌亂間人們扯下了黃帝的衣襟、靴子、佩劍。人們把黃帝的衣靴寶劍埋在這里,起土成冢作為紀念,這便是黃帝陵是衣冠家說法的由來,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史記》等書明確記載“黃帝崩,葬橋山”。而且漢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來此祭奠黃帝,所以這里是公認的黃帝陵所在地。

  “橋山龍馭”碑前還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書寫的“黃帝陵”三個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咱們今天黃帝陵的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參觀,半小時后我們門口集合,請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相關文章:

新鄭黃帝故里景區導游詞參考范本03-02

新鄭黃帝故里導游詞03-19

新鄭黃帝故里導游詞范文12-05

新鄭黃帝故里導游詞怎么寫06-11

新鄭黃帝故里游記作文01-02

黃帝故里導游詞(精選6篇)02-28

黃帝故里導游詞最新范文09-17

河南導游詞:黃帝故里導游詞06-12

黃帝陵景區英語導游詞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