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沈陽福陵導游詞

時間:2022-04-25 15:27:13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沈陽福陵導游詞(11篇)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么優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沈陽福陵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沈陽福陵導游詞(11篇)

沈陽福陵導游詞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福陵的南向四周圍以紅墻,正中是正紅門,自南而北地勢逐漸升高,門外的兩旁對立著石獅、華表、石牌坊和刻有滿、蒙、漢、回、藏五種文字的下馬碑。正紅門是很長的一段神路,路的兩側有坐獅、立馬、臥駝、坐虎等四對石獸。盡頭是利用天然山勢修筑的一百零八級磚階,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磚階之上是碑樓,樓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內立康熙帝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門,上建三層歇山式的門樓建筑。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城內正中是坐落在須彌座式大臺基上的隆恩殿,是單檐歇山式,殿內供奉著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樓,殿的東西兩側各有配殿五楹。殿的后邊有洞門,洞門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樓,中間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內的建筑,屋頂都鋪有黃琉璃瓦,廊柱是朱紅地仗,梁枋間都是“和璽”壁畫。福陵的周圍,河流環繞,山崗拱衛,望去氣勢宏偉,景色幽雅,風景優勝。清人高士奇曾有詩云:“回瞻蒼靄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正是這里風光的具體寫照。“天柱排青”也是著名的沈陽八景之一。

  明清陵寢地表建筑,基本上是紫禁城建筑的變例,而紫禁城建筑的前身就是沈陽的故宮和昭陵、福陵。其主導思想在于宣傳皇權至上,其等級、使用材料均與紫禁城宮殿一樣,不同的是陵寢是皇帝死后居住之所,不僅要威嚴,還要適應陵寢這一特殊要求,故明樓寶頂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清代陵墓地表建筑與周圍環境十分協調,紅墻、黃瓦、高聳的明樓與蜿蜒的青山、流淌的河水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顏色搭配及其協調的畫卷,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相映成輝。明樓高聳,顯然是設計者依據陵墓地表建筑坐落在群山之中這一特定環境,為強調其陵墓主體標志性建筑而有意設計的。它避免了陵墓建筑低卑、與帝王身份不相符這一難題。

  明清兩代建造許多規模宏大的宮苑、陵寢,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很出色,在裝飾風格的表現上沉雄深遠,映透了明清全盛時期皇權的聲威。建筑的整體氣勢上大大不同于洛可可風格對莊嚴崇高,宏偉氣派的拒絕,卻與巴羅克著意追求空間及視野容量的闊大,追求體積表現力的雄健不謀而合。到了清代中葉以后,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藝術上也表現出一種追求繁瑣綺麗的風氣,工藝品上堆砌玉石珍寶,金銀琺瑯,連建筑裝修上也鑲嵌上琺瑯玉石,藝術之高低仿佛與金銀財寶的多少成了簡單的正比。這似乎與巴羅克,洛可可兩種風格皆有共通之處,前者也是一味采用昂貴的材料——金、銀、銅和大量繡花錦緞的裝飾來表達豪華富麗和榮耀,以炫耀財富為美,以表現奢侈為美。后者更多的追求纖巧與精致,細膩到無以復加,繁瑣到眼花繚亂,充分表現出沒落貴族的頹喪侈糜而又精于鑒賞。清代建筑藝術的細節處理似乎就是這二者風格的集合,既有堆砌的富貴,也有推敲的雅致,各得其彰。

沈陽福陵導游詞2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萬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級臺階),象征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標志。

  福陵公園又稱“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與沈陽市的昭陵、新賓縣永陵合稱“關外三陵”、“盛京三陵”。東陵公園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聰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經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歷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國,定陵號為“福陵”,1929年被當時奉天當局辟福陵為東陵公園,1963年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陵公園地處于沈陽市東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個占地面積為557.3公頃,其中陵寢占地為19公頃,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山形迤邐、萬松參天、眾山腑伏、百水回環、層樓朱壁、金瓦生輝、建筑宏偉、氣勢威嚴、幽靜肅穆、古色蒼然,其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邃人文景觀早已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勢形成前低后高之勢,南北狹長,從南向北可劃分為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陵寢建筑規制完備,禮制設施齊全,主要建筑規模宏偉,陵寢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

  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x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中國的沈陽福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沈陽福陵導游詞3

  到達福陵時已經是下午四點了,不過應該還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說游覽時間只需約四十分鐘。

  沈陽人很少稱它為福陵,都是叫的東陵,大概是因為它在沈陽市的東北處吧。這個稱呼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這里就是清東陵。其實真正的清東陵在遵化,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來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

  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種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時期的統治者、衰落時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無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進門就能看到覆蓋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蔥蔥,連綿不斷的一片墨綠,讓人頓覺神清氣爽,胸襟為之一開。

  據說當年建陵時曾植下松柏30000棵,歷經世事滄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福陵疊翠"、"天柱神松"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書本上領略了。

  陵墓的紅墻黃瓦掩映其中,若隱若現,愈顯其清幽閑適。

  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長長的神道,神道兩側是石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右一對石駱駝,然后依次是石馬、石虎、石獅,均勻地順著神道排列著。這些石刻被參天古松包圍著,掩藏在雜草中,默默守護著這份寧靜。

  我踩進去細細觀看,石獸的雕工雖然不是很細致,拙拙的樣子倒顯得很可愛,配得上關東的大氣率直。來自南方的我看著駱駝一個勁地追問:"清代沈陽有駱駝嗎?現在有沒有?這些是想像出來刻的嗎?"同伴苦笑著說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來翻一翻書,好象明清兩代的陵墓都有石駱駝,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勢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盡頭是108級臺階,俗稱"108磴"。這臺階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間有一處平臺,好讓人歇歇腳。108是個非常圓滿的數字,到處都能碰到,在沈陽的飯館吃了幾次飯,有兩次都不約而同地支付了這個數目的飯錢。

  當時修這個臺階時,用了這個數字,就是為了這個圓滿的意思吧?

  清代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間,都會前來拜祭一次祖墳。在古老的號角聲中拾階而上的帝王們的心情,已不可揣想。他們的腳步,也如我這般的緩緩嗎?

  不論哪一個帝王,總是祈望著千秋萬世,江山永固。所以臺階上有一座碑樓,名曰"一眼望不斷",寓意就是萬世一系,這是清帝陵的首創。可惜眾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這實在有些諷刺。

  繞到碑樓的后面,就可以看到方城,一切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樣,只不過規模要小些。有城門,有角樓,有大殿,城墻還可以上去。一切都是為了事死如生,讓努爾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樣起居理事。

  轉到大殿背后,通過了一道頗長的陰暗門樓,同伴說象是從陰間走到陽間的路,那種陰森的感覺的確有點象。然后我眼前一亮,是一道沐浴在陽光中的影壁,曾經叱咤風云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面的墳丘里。

沈陽福陵導游詞4

  清福陵坐落在沈陽市東北郊,又稱東陵,這里是清朝的奠定者太祖努爾哈赤與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福陵始建于1629年,完工于1651年,它背倚天柱山,草木繁茂,在這里既能感覺到皇家陵園的氣魄,又能享受到寂靜的天然情形。

  福陵的正門是正紅門,進入后腳下是磚鋪的甬路,兩旁整齊地分列著華表、駝、馬、獅、虎等石雕,在登完108級石臺階(稱為108蹬)后,看到的是一座大碑樓,內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面雕刻著康熙帝撰寫的碑文,首要是贊美清太祖創業建國的好事。

  碑樓的北面是方城,是福陵的主體構筑。方城為磚筑長方形城墻,墻上有馬道、垛口,墻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樓,這座方城恰似既像一座小型宮殿又像一座小型城堡。隆恩殿是方城的正殿,內里供奉著神牌和祭奠,殿前有焚帛亭,兩側有對象配殿,殿后有石柱門、石五供和券門。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寶城,寶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寶城的正中是寶頂,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宮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皇后葉赫那拉氏。因為整個陵墓依山勢而建,你會發明構筑物也跟著坡勢升沉,顯得越發犬牙交織、高峻宏偉。

沈陽福陵導游詞5

  福陵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東郊渾河北岸的天柱山上。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為位于盛京的東邊,故又稱“東陵”,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創業君主,他最初是明朝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從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開始統一女真族各部落。到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稱汗自立,創建了“后金”政權,成為與明王朝對立的地方政權。以后其力量逐漸壯大,開始不斷往外發展,與明朝中央爭奪政權。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在寧遠戰役中,努爾哈赤負了重傷,8月11日,死于離沈陽四十里的璦雞堡,終年68歲。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三月,才選中渾河北岸的天柱山,開始在這里營建陵寢,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竣工。以后又經過康熙、乾隆等朝的增建,逐漸形成了今天這樣一組完整的陵寢建筑群。

  陵園的總面積約為19.48萬平方米。南向,四周圍以紅墻,正中是正紅門,自南而北地勢逐漸升高,門外的兩旁對立著石獅、華表、石牌坊和刻有滿、蒙、漢、回、藏五種文字的下馬碑。正紅門是很長的一段神路,路的兩側有坐獅、立馬、臥駝、坐虎等四對石獸。盡頭是利用天然山勢修筑的一百零八級磚階,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磚階之上是碑樓,樓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內立康熙帝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門,上建三層歇山式的門樓建筑。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城內正中是坐落在須彌座式大臺基上的隆恩殿,是單檐歇山式,殿內供奉著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樓,殿的東西兩側各有配殿五楹。殿的后邊有洞門,洞門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樓,中間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內的建筑,屋頂都鋪有黃琉璃瓦,廊柱是朱紅地仗,梁枋間都是“和璽”壁畫。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前壁的正中有琉璃一座照壁,其后是圓形的寶城。寶城的正中是圓形的寶頂,下面就是埋葬靈樞的地宮。

  福陵的周圍,河流環繞,山崗拱衛,望去氣勢宏偉,景色幽雅,風景優勝。清人高士奇曾有詩云:“回瞻蒼靄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正是這里風光的具體寫照。“天柱排青”是著名的沈陽八景之一。

沈陽福陵導游詞6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陵寢,因坐落在沈陽市東北11公里處。故又稱東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努爾哈赤是滿族人,姓愛新覺羅,受明冊封為女真族(滿族前身)建州部首領,后來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稱后金)政權。他精通漢蒙文字,不僅在軍事上頗有建樹,而且創立了八旗制度和滿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頗有建樹,為滿族的初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滿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

  其子皇太極建立清政權后,他被追尊為清太祖。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聰三年(16xx年)。竣工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方具今日規模。

  19xx年,奉天省政府將福陵開辟成公園,因位于市區東部,故得此名。福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具有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傳統和滿族文化風格。道路兩側聳立著成對的華表、駱駝、獅子、馬、虎等石雕。蹬上一百零八級臺階,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這是陵園的主體,方城后面為月牙形寶城,寶城正中是突起的寶頂,下面是埋葬努爾哈赤和葉赫那拉氏的地宮。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清幽肅穆,東陵依山傍水,令人流連忘返。

  陵園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墻,南面中央為單檐歇山式正紅門三楹,拱門三道。門內參道兩側成對排列著石獅、石馬、石駝、石虎等石雕。平地盡頭,利用天然山勢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階,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過了石橋,正中為碑樓,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門,下為須彌座式臺基,內立清圣祖玄燁親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刻,記載著努爾哈赤的功績。再北的城堡式建筑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樓。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門,門楣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成"隆恩門"三字。進門迎面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殿后洞門之上設明樓,內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為圓形寶城,兩城間呈月牙狀,因而也叫月牙城。寶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寶頂,下為埋置靈柩的地宮。福陵建筑群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將我國傳統建筑形式與滿族建筑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于關內各陵的獨特風格。

  陵園依山而建,南面正是正紅門。一條名曰“一眼望不斷”的神道直通山頂。神道兩側有很多石雕刻。像石獅、石馬、石駱駝、石虎這和關內的陵墓有些相像。

  過橋是108磴石階,寓天罡36星和地煞72星數之和,表示天地宇宙,象征帝王對社稷的主宰。過108磴,是碑樓,碑樓后面的城堡式建筑為方城,是陵園的主體建筑部分。

  方城北面是寶城,也稱月牙城,正中突起的土堆即是寶頂,其下的地宮埋藏著努爾哈赤和葉赫納喇氏的棺木及骨灰。福陵規模盡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列兩大特點,再加之環境優美,仍獨具魅力。所以,人們游罷昭陵,依然能興致勃勃地繼游福陵,而且不會產生雷同感。xx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了中國的沈陽福陵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沈陽福陵導游詞7

各位朋友,你們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大家到福陵參觀游覽,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的寢陵,因其位于沈陽城的東郊,故又稱東陵,它與新賓的永陵,沈陽昭陵被合稱為清初的關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長白山的余脈,原名石咀頭山,東牟山,福陵的修建歷史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即天聰時期的草創,順治時期的修繕,康熙時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座落于翠綠的群山之中,氣勢雄偉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積19.48萬平方米,依山傍水,整個陵園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勢而建,寶城、寶頂俱建在山巒之顛。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為三部分,即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三部分,從下馬碑到正紅門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兩座在東、西紅門附近,正紅門前兩側的下馬碑上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寫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了下馬碑,陵園前東西兩側各聳立著石獅一對,華表一對,石牌樓一對。石碑樓也叫下馬牌樓,為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樓,橫坊上有斗拱,二龍戲珠等紋飾。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種瑞祥圖案,文字朝外,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著“往來人等至此下馬,如違定依法處治”整個牌坊的雕工古樸、典雅、精美。從正紅門到碑樓為陵園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區,正紅門是陵園的正門,兩側是五彩蟠龍袖壁,四周是矩形紅包繚墻將整個陵園圈為一體,正紅門為三楹單桅歇山式仿木架結構,上頂鋪滿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黃。拱門三道,彩油為飾,上有染金門釘及獸面“鋪首”、三道拱門,正中一間叫“神門”,是供所謂墓主“神靈’出入的門戶,此間平日不開,只是在大祭時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員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東為:“君門”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為“臣門”是祭祀大臣走的門,過了。正紅門一條與神門相逢300米長的“神道”直至石拱橋、神道和神門一樣有極嚴格的使用規定,除抬祭品的官員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嚴行禁走,違者受法律懲處。對神道的設置,清代陵墓有一項特殊的規定,郎神道與隆恩門之間必須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斷、名曰“一眼望不斷”,寓意大清江山萬事一系。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龍風門,沈陽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據地理條件還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雙層隔斷作用,這是福陵區別于其它清陵之處。

  神道兩側成中軸對稱,整齊的排列著一對石望柱和四對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傳犼是龍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讓其守陵。石象生依次為獅、虎、馬、駱駝。據說,石馬是仿當年努爾哈赤的坐騎龍馬——一種典型的蒙古馬雕刻的。神道盡頭便是與兩座“神橋”相連接的,巧妙依山勢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稱“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絕佳處,石階送爾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獨一無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階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級呢?一種說法與星宿有關,相傳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就是就是這些星宿“下凡”,“一百單八蹬”寓意將天罡地煞星踩于腳下,以保福陵平安無事。也以此顯示至高無上的皇權。

沈陽福陵導游詞8

  達到福陵時已經是下戰書四點了,不外應該照舊能好好嬉戲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說游覽時刻只需約四異常鐘。

  沈陽人很少稱它為福陵,都是叫的東陵,或許是由于它在沈陽市的東北處吧。這個稱號很輕易讓人誤解,覺得這里就是清東陵。著實真正的清東陵在遵化,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天子,就是其后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

  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種偶合呢?清朝的奠定者和壯盛時期的統治者、衰落時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處所上,有時頂用了溝通的名字。

  一進門就能看到包圍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蔥蔥,綿延不絕的一片墨綠,讓人頓覺神清氣爽,胸襟為之一開。

  聽說昔時建陵時曾植下松柏30000棵,歷經世事滄桑,到本日只剩下1600棵。“福陵疊翠”、“天柱神松”這些令人憧憬的美景,也只能在冊本上明確了。

  陵墓的紅墻黃瓦掩映個中,若隱若現,愈顯其寂靜閑適。

  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長長的神道,神道兩側是石獸。起首映入眼簾的是閣下一對石駱駝,然后依次是石馬、石虎、石獅,勻稱地順著神道分列著。這些石刻被參天古松困繞著,掩藏在雜草中,冷靜保衛著這份平安。

  我踩進去細細寓目,石獸的雕工固然不是很過細,拙拙的樣子倒顯得很可愛,配得上關東的大氣坦率。來自南邊的我看著駱駝一個勁地追問:“清代沈陽有駱駝嗎?此刻有沒有?這些是想像出來刻的嗎?”伙伴苦笑著說不知道,我本身也有些欠盛意思了。

  返來翻一翻書,好象明清兩代的陵墓都有石駱駝,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勢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止境是108級臺階,俗稱“108磴”。這臺階并不是一向向上,而是在中間有一處平臺,好讓人歇歇腳。108是個很是圓滿的數字,處處都能遇到,在沈陽的飯店吃了屢次飯,有兩次都不謀而合地付出了這個數量標飯錢。

  其時修這個臺階時,用了這個數字,就是為了這個圓滿的意思吧?

  清代的每一位天子在位時代,城市前來拜祭一次祖墳。在迂腐的軍號聲中拾階而上的帝王們的神色,已不行揣想。他們的腳步,也如我這般的漸漸嗎?

  豈論哪一個帝王,老是企望著千秋萬世,山河永固。以是臺階上有一座碑樓,名曰“一眼望不絕”,寓意就是萬世一系,這是清帝陵的創始。痛惜眾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這其實有些嘲諷。

  繞到碑樓的后頭,就可以看到方城,統統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樣,只不外局限要小些。有城門,有角樓,有大殿,城墻還可以上去。統統都是為了事死如生,讓努爾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樣起居理事。

  轉到大殿背后,通過了一道頗長的幽暗門樓,伙伴說象是從陰間走到陽世的路,那種陰沉的感受簡直有點象。然后我面前一亮,是一道洗浴在陽光中的影壁,曾經氣吞江山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頭的墳丘里。

沈陽福陵導游詞9

  清福陵坐落在沈陽市東北郊,又稱東陵,這里是清朝的奠基者太祖努爾哈赤與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福陵始建于1629年,竣工于1651年,它背倚天柱山,草木茂盛,在這里既能感受到皇家陵園的氣勢,又能享受到清幽的自然環境。

  福陵的正門是正紅門,進入后腳下是磚鋪的甬路,兩旁整齊地排列著華表、駝、馬、獅、虎等石雕,在登完108級石臺階(稱為108蹬)后,看到的是一座大碑樓,內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面鐫刻著康熙帝撰寫的碑文,主要是歌頌清太祖創業開國的功德。

  碑樓的北面是方城,是福陵的主體建筑。方城為磚筑長方形城墻,墻上有馬道、垛口,墻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樓,這座方城好似既像一座小型宮殿又像一座小型城堡。隆恩殿是方城的正殿,里面供奉著神牌和祭祀,殿前有焚帛亭,兩側有東西配殿,殿后有石柱門、石五供和券門。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寶城,寶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寶城的正中是寶頂,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宮埋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皇后葉赫那拉氏。由于整個陵墓依山勢而建,你會發現建筑物也隨著坡勢起伏,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

沈陽福陵導游詞10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昭陵,因為位于沈陽市的北郊,所以又稱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擠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也是我過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出生于現在的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戰陣,在位17年,完成了東北統一大業,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崇德八年,也就是公歷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陽故宮的清凝宮東屋南炕上“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2歲。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寢暫安。順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與皇太極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順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現在的規模。在建筑風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長處,又具有滿足陵寢建筑的特點,是漢滿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寢”的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建筑采取對稱形式分布,中軸線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體。現在我們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順序進行參觀游覽,首先是第一部分。

沈陽福陵導游詞1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萬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級臺階),象征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標志。

  福陵公園又稱“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與沈陽市的昭陵、新賓縣永陵合稱“關外三陵”、“盛京三陵”。東陵公園始建于公元16xx年 (天聰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經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歷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國,定陵號為“福陵”,19xx年被當時奉天當局辟福陵為東陵公園,1963年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陵公園地處于沈陽市東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個占地面積為557.3公頃,其中陵寢占地為19公頃,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山形迤邐、萬松參天、眾山腑伏、百水回環、層樓朱壁、金瓦生輝、建筑宏偉、氣勢威嚴、幽靜肅穆、古色蒼然,其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邃人文景觀早已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勢形成前低后高之勢,南北狹長,從南向北可劃分為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陵寢建筑規制完備,禮制設施齊全,主要建筑規模宏偉,陵寢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

  20xx年xx月xx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中國的沈陽福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沈陽福陵導游詞(11篇)】相關文章:

明顯陵導游詞04-16

沈陽怪坡導游詞04-14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游詞03-21

沈陽故宮導游詞遼寧導游詞03-25

陜西昭陵的導游詞5篇04-10

沈陽張氏帥府導游詞03-17

沈陽故宮導游詞(集合15篇)03-20

沈陽方特導游詞6篇03-17

沈陽故宮導游詞(集錦15篇)03-03

介紹沈陽故宮導游詞6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