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導游詞(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游人員,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龍門石窟導游詞1
尊敬する観光客の皆様: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今日は龍門洞窟をご案內することができて光栄です。
洛陽という古い都市の歴史文化と史跡について、初めて知っていただくために、洛陽の歴史と龍門洞窟の大體の狀況を紹介します。龍門洞窟は市內から13キロの龍門は洛陽の南にある天然の門戸です。ここの両岸の香山、龍門山が対立しています。伊水中流は天然の門闕のように遠くから眺めるのです。「世界的に有名な龍門洞窟は伊河両岸の崖に彫刻されています。北魏孝文帝が洛陽に遷都した時から建造を開始し、東魏、西魏、北斉、隋、唐、北宋に至るまで、累計で大規模な開削は約四百年余りで、現存する洞間2345個があります。碑銘は2800枚余りで、仏塔は70席余りで、造像は11萬尊に近いです。その窟の間、像作りと題記の數の多さは中國石窟の冠に位置し、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とともに中國三大仏教蕓術の寶庫と呼ばれていま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は1961年に龍門洞窟を全國第一陣の重點文化財保護機構として確定しました。20xx年11月、ユネスコの第24回世界遺産委員が「世界遺産リスト」に登録されました。
知らないうちに、私たちはもう龍門洞窟のふもとに來ました。まず伊水西岸に沿って西山を見物します。
今私たちが見ているのは千仏窟です。千仏窟は一つの部屋の大きさしかなくて、高校三年四メートルです。両側の石壁には無數の小さな仏像がびっしり並べられています。これらの小さな仏像は三、四センチの大きさですが、小さいのは二センチしかないです。彼らの背丈は小さいように見えますが、全部細かく彫刻されています。數は多いですが、きちんと並んでいます。
次に、龍門洞窟で一番有名なところ、奉先寺に行きます。ここには全部で9つの仏像がありますが、その中で一番大きな仏像があります。この仏像は、身長17センチです。14メートル、頭の高さは4メートル、耳の長さは1。9メートルの雕刻工は極めて巧みで、大仏の座る姿は端正で、顏は優しくて、両耳は肩を垂れて、服のしわさえ、皮膚の筋はすべて雕刻して明らかに見えます。他の8つの仏像も背が高く、形が様々です。全體から見れば、奉先寺の洞穴は雄大で壯観で、気勢がみなぎっています。周りの薄い霧に加えて、更に神秘的に見えます。まさに神來の筆です。
時間の関係のため、龍門洞窟の西山の説明は至るところ終わって、みんなに自由な時間を殘して、龍門洞窟は更に多くの美しい景色があります:東山の上の石窟、香山寺、白園はみんなは更に事細かに観賞に行くことができます。
龍門石窟導游詞2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游叫××。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舉世文明的龍門石窟,和有著《龍門二十品》的古陽洞。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2.5公里處,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迄今有1500余年的歷史。這里有一條伊水河,河兩岸是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延至清代,歷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群。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000余米,兩山現存石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
約2870多塊。龍門石窟最大的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石窟長寬各30米。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古陽洞,古陽洞很出名。這里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們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就
集中在這里。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這次旅游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門石窟導游詞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導游員李明珊,很高興認識大家!首先我代表河南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對各位不辭旅途的勞累來參觀祖國的歷史文化,表示深深的敬意。
龍門石窟位于美麗的河南省洛陽市,它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在20xx年11月,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來這里參觀,你會感覺到龍門的秀麗風景、氣勢磅礴。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這神奇的藝術寶庫之中。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的確,大家看:青山對峙,伊水流淌,多美呀!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時期,到今天,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石窟內,現存佛洞佛龕3600多個,佛像十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而最小的卻只有2厘米。造像雕刻3600多品。朋友們聽了我介紹的這些數字,是不是感覺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呢?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石窟中最有名的奉先寺吧。唐朝是石窟鑿刻的最盛時期。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奉先寺就是這個時期鑿建的,先后用了3年時間。據記載,洞中佛像集中體現了唐代佛像的藝術特點:(我手指正中大佛,引著游客觀看)大家看,這尊大佛面形豐滿、兩耳下垂、嘴角微翹,呈微笑狀態。形態圓滿、安詳、溫和,宛如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尊敬。這尊巨大佛像是咱們龍門石窟里的最大佛像,請大家記住他的名字記:盧舍那佛。佛經上說,盧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他會給百姓們帶來光明和幸福。它身高17.14米,將近6層樓那么高。光頭部就有4米高,耳朵長1.9米,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杰作。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典雅的外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它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下面,就請您根據我的介紹,走進奉先寺,親近盧舍那,感悟他們的無窮魅力吧!最后,我要送給大家幾句溫馨的提示:在觀光時,請把我們文明的語言、文明的行為、文明的足跡,留在這秀麗、祥和的龍門石窟吧!
祝各位游覽愉快!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鞏宇翔導游,歡迎大家來到我們XXXX旅行社,祝大家今天玩得開心。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峽谷東西兩岸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多稱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巖體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一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塔50余座,佛像97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xx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還有雕啃薩,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刻畫的也十分傳神。
介紹完賓陽中洞,我們接著瀏覽奉先寺,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盧舍雕像總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雕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稍低,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
聽我介紹完,大家一定很想去參觀吧!好,我這就帶大家去。不過,要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損壞這里的公共財物,還要注意安全啊!
今天,大家玩的高興嗎?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龍門石窟導游詞5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讓我給大家當一次導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導游,下面讓我給大家說一說龍門石窟的美景吧!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以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 7。 4米,最小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這邊的椅子上座下歇會,我給大家講一個龍門的傳說吧!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她,如過在聽到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末了,山崩地裂,龍門山立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中傾出,奔騰咆哮地流過洛陽城,一瀉千流向東海,水流之后無數清泉從山崖石中迸出,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出現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游客們,湖的那邊有很多景觀比如白園、白居易、武則天、萬佛洞,蓮花洞等景觀。
謝謝大家!今天游龍門石窟結束了好好休息,明天還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6
各位團員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xx。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里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云岡石窟一日游。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7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xx。
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請聽好這次旅游的注意事項:1、為了保持景區優美的環境,請不要在景區內亂丟垃圾和隨地吐痰。2、請不要在景區的墻上、樹上刻字或寫字。3、請記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帶領下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因為這里環境清幽、氣候宜人,所以還被列入了洛陽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讓我來講一講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漁,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山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后,兩山的崖壁上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聽了龍門石窟的傳說,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游覽一下龍門石窟內部的'美麗景色。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它高、寬各9米多,深近7米。大約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們相信嗎?看!阿彌陀佛正端坐在須彌臺上呢!看起來慈祥極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它因為窟頂有一朵大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為裝飾,不過,像蓮花洞里這種精美的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一點兒也不多見。
龍門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紹到這里,剩下的需要游客們自己去細細游賞,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游詞8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人人旅行社的導游,我叫張智媛,你們就叫我小張。
今天我帶你們去游玩龍門石窟,那些佛像可是從唐代初期保護到現在的呀!你們可不能在佛像身上亂涂亂畫呀。
我告訴你們一個關于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放牧,常常聽到從地下付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牧羊娃喊了一聲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
聽完了這個傳說,我們一起去賓陽洞玩玩吧,你們知道嗎?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各位游客們今天的旅游至此結束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在做你們的導游,再帶你去瀏覽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
龍門石窟導游詞9
洛陽,原作“雒陽”,古為豫州的一部分,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舊稱伊洛。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淵藪和發祥地。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纏、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龍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脈相承,連綿不絕。建國后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我國古籍所載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也發生這一地區。
龍門石窟導游詞10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于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里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里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說,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于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里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洞窟約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里,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導游詞11
大家好,我是太炎小學的蔣躍楓,大家叫我蔣導好了。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大家的。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出口處,距市區125.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有28萬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陳巖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時古陽洞、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洞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中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約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
我們通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種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扁。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后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
由于時間關系,龍門石窟的主要講解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兒時間拍照,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游詞12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于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即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盧舍那大佛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2007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2009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中國之最。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余座。龍門石窟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蓮花洞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
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導游詞13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有幸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龍門石窟,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為方便大家游玩,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我給大家四個小時地游覽時間,請大家愛護這具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文化遺產,謝謝合作!祝大家旅行愉快。
龍門石窟導游詞14
大家好,我是炫光旅行社的程導,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的洛陽市,洛陽是中外聞名的古城。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鄰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他和郭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共同組成了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或是天然形成的洞,用來藏身或藏食物。
龍門石窟的雕刻,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形象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巖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易風化和大面積脫裂。
好,今天我們就說到這里。
龍門石窟導游詞15
大家好!
有幸讓我為大家解說,我們今天的旅游景點是“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得伊河兩岸,它青山綠水,萬象生輝,能讓人有流連忘返的感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一句話:“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是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之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
龍門石窟分潛溪寺、賓陽中洞、賓陽南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萬佛洞。萬佛洞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才得名,這些佛像有些小巧玲瓏,有的像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有的體態輕盈,有的婀娜多姿。在洞口的南邊還有一尊觀音像,它的整個姿態顯得那么優美端莊。洞內主佛是阿彌陀佛,它端坐在雙層蓮花座上,無所畏懼,主佛背后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坐著一位菩薩,他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整個佛洞金碧輝煌,感覺很熱鬧。
這里是蓮花洞,蓮花洞里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這本是佛教象征的名物,俗話說,出淤泥而不染。洞頂也有許多以蓮花作為裝飾的,但是像蓮花洞里的這樣碩大而精美的蓮花,在龍門石窟是很少見的,蓮花洞里的飛天細腰長裙,姿態自如,生動細致,栩栩如生······
各位旅客們,龍門石窟的景色實在太多了,說也說不盡,希望您這次收獲很大,不枉此次一行,希望下一次還能和我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壯麗的景象。
【龍門石窟導游詞(精選15篇)】相關文章:
龍門石窟講解導游詞(精選5篇)12-27
龍門石窟導游詞3篇01-12
云南昆明西山龍門石窟導游詞12-28
龍門石窟旅游作文01-13
游河南龍門石窟作文(4篇)12-24
游河南龍門石窟作文4篇12-24
江蘇導游詞精選-江蘇導游詞01-05
云南導游詞精選-云南導游詞01-04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精選3篇_西藏導游詞12-24
江蘇無錫黿頭渚導游詞精選-江蘇導游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