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1
九日山是位美麗的歷史老人,渾身刻滿了歷史篇章。
山不高,海拔只有幾十米高,東、西、北三峰相連,好像碩大的沙發椅。東峰因唐德宗宰相姜公輔受貶后來此隱居,又名姜相峰;西峰因中唐詩人秦系隱居,又名高士峰;北峰有塊八戒石,惟妙惟肖,不知為什么沒叫它八戒峰?
金溪江水從九日山身前滾滾東去,流向泉州,匯入大海。
從山麓拾級而上,一路盡是摩崖石刻,真是讓人目不暇接。九日山無石不刻字,讓你應接不暇。最引人注目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宋代海交祈風石刻共十三方,反映了宋代祈風盛事,是我國海交貿易史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現存物證。1991年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考察隊來參觀、考察,對這些石刻感到十分驚訝,當即決定留下刻石文字,以資記念。從此,九日山增添了一道“象征友誼與對話”的新景點。
摩崖石刻是“史”,也是詩,每一塊石頭都有一段歷史。南宋泉州太守、詩人王十朋《提舉延福祈風道中有作次韻》用詩寫史:
雨初欲乞下餓沛,風不待祈來已熏。
瑞氣遙看騰紫帽,豐年行見割黃云。
大商航海蹈萬死,遠物輸官被八垠。
賴有舶臺賢使者,端能薄斂體吾君。
這位將要主持祈風盛典的太守,興奮得半路上吟唱,可見這一典禮的重要性。
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蘘太守寫道:“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太守自知才德撥,彼蒼何故罪斯民。”抒發了作者的一片愛民心情。
九日山的樹木繁多,郁郁蔥蔥,奇數要數”石榕“。飛鳥把榕樹的種子撒在石縫里,種子生根、發芽,年復一年,根漸漸爬滿石頭,把巨石包裹;根葉長在石上,氣根下垂,活像老仙翁。還有一種樹,人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就叫它“無名木”。
走近九日山,讀史讀詩還讀畫,三者融為一體,讓你步步賞幽,流連忘返。“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日山的氣候特點。它有溪流蕩漾,峰巒晴濃,奧衍明秀,陷為一區的迷人景色;它依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屹立于繁榮昌盛的僑鄉,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游人到此,禁不住詩興大作,吟詩作賦,以期留住那如春的醉人風光。
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2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參觀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區西郊南安境內豐州鎮西面,距泉州市區約七公里,為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跡,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日山,一說因晉代南遷者,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遠望,故稱之;另說曾有一道人,從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該山歷史悠久,自唐以來,文人墨客曾先后登臨或隱居于此。山勢疊疊奔騰,高在百米左右,巖石懸崖,巖峣崢嶸,綠樹掩映搖翠,山前晉江流水蜿蜒蕩漾,真是“溪流灣漾,峰巒映發,奧街明秀,隱為一區“,風景優美,文物薈萃,成為泉州著名的游覽區之一。
山有東西北三峰,其形如鉗。西峰因唐代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放稱高士峰,或稱西臺。頂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石佛為五代陳洪進所倡刻,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于蓮座上,衣紋流暢對稱,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護石像,全系石構,硬山式屋頂,面闊進深,均具一間,呈方形。東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輔貶謫隸泉,寄跡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稱東臺,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稱麒麟山。北峰連接東西兩峰,叫北臺,三峰環抱成一塢,曰白云塢。塢中白云出岫,碧譚幽間,出峽南注,為菩薩泉勝跡。
山麓原有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20xx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此翻譯金剛經,學習漢語,山上還留有翻經石古跡。
山中古跡遍布,目前僅留八十余處,多數集中于西峰東坡和東峰南麓,最珍貴的為宋元祈風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處。因宋元時間,泉州海外交通相當發達,亞非人民每年往來于泉州很多。當時來泉州經營海外貿易的番舶,要靠風駕船。來泉的番舶要在春夏東南風而來,秋間則順西北風而去。由于當時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視外賓的友好關系,每年番舶揚帆之際,泉州郡守和市舶(海關)有關官員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在通遠王祠為番舶祈風,并刻石留記。來代石刻有十方記載有關海交職事和海交交渲活動情況,“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實騰,遵令典祈風于昭惠廟……”,“大守貳卿顏頤仲,禱回舶南風,遵齊曲也,提舶寺丞劉克遜俱禱焉……”,“舶司歲兩祈風于通遠王廟……”,“以遣舶祈風于延福寺,通遠善劉廣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記載“神永春樂山山隱士也,居臺峰,后仙去,著靈響,人飼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樂山,遇一翁白須指其處,得杞、楠、夢許護送,一夕材乘漲下,眾神之。作靈樂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遠王,賜額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輒應,奏加封善利王,尋加號廣福,顯濟。”
北宋泉州已設市舶司,祈風是他的`職責之一。九日山這些祈風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記載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績,為宋時我國人民和亞非人民之間的和平友好的歷史見證,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山中幾乎無石不刻字。歷代名人題刻甚多,從書法價值應首推蔡襄、蘇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寬敞,眺望萬壑而來,晉江東去,令人心曠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巖生色,風景迷人,舊稱有三十六奇,如神遠殿、靈樂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巖、菩薩泉、仙人橋、東峰道場、秦君亭、姜相臺、天等巖、水陵堂、放生池、御書閣、墨妙堂、亂峰軒、聚秀閣、廓然亭、思古臺、一眺石、釣臺、翻經石、碧玉峽、水清涼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晉朝松、無名木、醉石、百級石、砌石庭、石龜、石碾、石盆、石硯、皆為秦君遺物也。
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3
九日山是有無石不刻字之美譽。它以溪流蕩漾,峰巒晴濃,奧衍明秀,陷為一區的迷人景色,被授予國家風景名勝區。
在去九日山的路上,我心里“砰砰”直跳,只想快點看到九日山。一會兒,就到了九日山了。我一進山門,就看到一座很大的寺廟,那就是延福寺。我們走了進去,啊!真壯觀,寺前面是三座宏偉的金色佛像,兩邊是十八羅漢,它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看得我眼花繚亂。
出了延福寺,再走上去,就是菩薩泉。以前,泉里的水清清的,可現在卻被有的游人弄得臟乎乎的了,看著真不好受。
我們又繼續向前走,走了走,不知不覺就到了一眺石邊,我們站在一眺石上,向遠眺,豐州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真美!看夠了,我們再向右邊走,走到了石佛巖。傳說豐州以前經常發生火災,就請一些工匠來雕一個就山上的一塊大巖石雕一座佛像,這個佛像是用來振災的。
順著彎彎曲曲的石道走了幾分鐘,我看到有一塊石碑,石碑上寫著八戒石從哪邊走。物們按石碑上指的,去看八戒石。因為要去八戒石必須要走很遠的路,但我還是決定去看看。在路上,我走得口都干了,腳也酸了,可我還是堅持向前走。過了一會兒,我果然找到了八戒石——一塊大大的石頭,那模樣還真有點像豬八戒呢。
看完了八戒廠,我們接著游覽了“天下第一福”、“文東夫人的廟”……
要回家了,我戀戀不舍地走出延福寺,心想:九日山真不愧是我們豐州引以為豪的風景名勝區!
【泉州九日山導游詞3篇】相關文章:
泉州清源山導游詞02-26
青島大珠山導游詞02-02
姑婆山導游詞5篇01-27
湖北東湖磨山導游詞01-22
遵義鳳凰山導游詞01-21
武夷山導游詞優秀03-16
玄峰山的導游詞01-27
合肥紫蓬山導游詞01-27
廣東肇慶貞山導游詞01-27
武夷山導游詞_65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