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晉城蟒河導游詞(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旅游從業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那么優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晉城蟒河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晉城蟒河導游詞 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蟒河,稱之為河,實則是山,處于黃土高原南端的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的交匯處,位于陽城境內的桑林鄉,是華北地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蟒河自然保護區山高坡陡,林深葉茂,四季清泉常流,高山植被常綠,漫步林前小徑,只見那滿山遍野獼猴群掛滿枝頭。隱身石后細看,猴之王國,樂趣無窮。縛藤,吊耍千秋;有的攜嬰抱子,盡享天倫;也有的東追西趕,躥上躥下;還有的磨肩擦耳,啃果嚼食。一見有人出現,領首猴王高叫一聲,群體奔竄如箭,霎時跑得無影無蹤。
沿著崎嶇的山路,先上到一座山峰,此時已經在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四處是古木森森,山花爛漫;山澗中有鳴泉,水聲清亮;山頂上視野開闊,空氣清新。這座山峰就是“蓮花峰”往東南方向看,有兩座刀劈斧砍似的山峰,中間的峽谷云煙彌漫,深處隱約有重疊起伏的`峰尖巒頂。
蟒河出洞,化作兩股瀑布,飛流直下深淵。峽谷中水聲轟鳴,震耳欲聾。在兩股瀑布之間,兩丈寬的凸巖上流水似簾。透過水簾,隱約可見直徑丈余的石洞,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水簾洞附近懸崖峭壁上野桃花、山杏花、馬榴花、山葡萄、獼猴桃姹紫嫣紅。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蟒河風光甲桂林,蟒河的風光融匯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武夷山的秀美。蟒河是我們陽城風景的杰出代表,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驕傲,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自豪。
晉城蟒河導游詞 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現在我把景區給大家作個簡單介紹:蟒河自然保護區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南部蟒河鎮一帶,距陽城縣40公里,它四面環山,中為谷地。它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南連王屋,地理位置特殊,居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1998年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蟒河景區東起三盤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達花園嶺,全區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55.7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45.74平方公里。是集人文、山水、動植物等景觀于一體的著名旅游區。景區內地貌以深澗、峽谷、奇峰為主。海拔最高的指柱山1572.6米。河谷最低處拐莊為300米,平均海拔為8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4℃,無霜期180天。年降水量600~900毫米。空氣溫和濕潤,受氣候影響不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千種生靈萬種植物在這里繁衍生息,素有“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稱。
目前景區有各種動物285種,其中鳥類214種,獸類43種,兩棲爬行類28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鸛,金錢豹,金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大鯢(娃娃魚)。景區共有種子植物88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無喙蘭,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有:山白樹,連香樹,藥用植物有:山萸,連翹,五味子,天麻等百余種。其中以山萸最多,藥用價值極高,現在景區約有7~8萬株,年產量約30~50噸。質優色美,名列全國榜首,為蟒河地區的特產。因此蟒河又被稱為“山萸之鄉”,為我國四大山萸產地之一,因此這里的空氣中含有各種中草藥釋放出來的氣味。據專家講,呼吸蟒河的空氣,就像清洗皮膚一樣清洗呼吸道。據統計,蟒河村內近百年沒人得過癌癥,呼吸道等疾病。
蟒河的山水景觀,有“奇”,“幽”,“秀”,“險”,四大特點。素有“黃土高原小桂林”的美稱。蟒河的'山層巒疊嶂,諸峰錯列,有拔地而起的“望蟒孤峰”,有酷似天斧的“鍘刀縫”,有振翅欲飛的“孔雀峰”,有形似蓮花的“蓮花峰”,雄視千古的“指柱山”,有中通一孔的“窟窿山”,連綿不絕的“三盤山”,“五指山”,“綠化亭”,還有“石人山”,“石斧山”等。蟒河之水洞中來,懸者為瀑,落者為潭,走者為湍,停者為泓。有清泉噴涌的“出水口”,有曲折回繞的“二龍戲珠”,有光潔如鏡的“養心池”,還有“天龍瀑”,“神龜池”,“翡翠池”,“蟒湖”等。為黃土高原罕見的一處水景富集區。蟒河的洞幽深莫測,其中黑龍,黃龍,白龍三洞,被稱為“幽洞三絕”。蟒河的峽谷曲徑通幽,每一處每一景都有美麗的傳說。
目前,經蟒河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大力開發。使它集地質地貌,秀美山川,野生動植物等觀賞,休閑,娛樂為一體,具有極大的旅游價值,特別是那數百萬年形成的地表鈣化景觀,為我國東部唯一的鈣化型峽谷風光。據中科院地質學家李永兵教授研究,有資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除了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還有許多美麗動聽的人文傳說。歷史上舜漁獲澤,湯王祈雨,穆王東巡,唐代杰出的詩人王維,李商隱都來過這里。
晉城蟒河導游詞 3
好了各位,大家請隨我到院里參觀,大家請看我們正對面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陳氏子孫后代繁榮昌盛吉祥如意。兩邊的民間八寶和四藝吉祥圖案,顯示出主人的風雅、高貴和門第的尊榮顯赫。(民間八寶:八種民間傳說中的'祥瑞之物。八寶指和合、玉魚、鼓板、磐、龍門、靈芝、松、鶴。四藝:琴、棋、書、畫。)入大門向東過庭院,便來到了相府的二門,即所謂的儀門。
這儀門面闊三間,中間之門是正門,是主人和貴賓的通道,平時關閉,只有在皇帝駕臨或朝中一定級別的官員造訪時,才開啟通行,尋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從兩側的偏門,按照左文右武的順序出入。好在歷史發展到了現代,所有的游客朋友進出相府都是貴賓和“上帝”,我們都可以享受從正門出入的禮儀。(儀門的兩側還設有八字磚雕影壁,分別為鹿、鶴、桐、松、花、鳥圖形,寓意六合同春、祿在眼前、福壽雙全、松鶴延年。
晉城蟒河導游詞 4
“五一”節來了,我素有登山的愛好,于是便與兩三伙伴徒步去游覽市郊的白馬寺山。
“白馬寺山”是一個很別扭的名字。按理說,山和寺本應該各自有其名的,但因為山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有的,而寺廟是人們后來才修建的,所以人們通常習慣以山的名字來代稱山上的寺廟。如遠近頗有點名氣的玨山,山頂上的廟宇叫做真武廟,但人們為了方便,習慣上也稱這座廟為玨山廟,卻從不把玨山稱作真武廟山。而白馬寺山就是因為山上有一座白馬寺,而被叫做白馬寺山的'。你說這名字,山不山,寺不寺,不是有點別扭嗎?
這座山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難道他本來沒有名字嗎?不然,這座山原來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馬山。明代萬歷年間編修的《澤州志》記載:“司馬山,城北十里。”引《風土記》曰:“司馬山在晉城。”清代雍正年間編修的《澤州府志》記載:“司馬山,縣北十里。魏司馬懿封長平侯,嘗登此山。”又引《初學記》曰:“晉代祠此,因以為名。”這里告訴了我們兩個事實:第一,三國魏的司馬懿被封為長平侯,曾登過這座山;第二,司馬氏建立晉朝,做了皇帝,人們于是為皇帝的祖宗司馬懿在這座山上建了祠廟,當時這座山就被叫做司馬山了。
說到這里,有人會問:既然司馬山的名字在晉代就有了,又見于《風土記》、《初學記》這些古代著名的文獻典籍,明萬歷《澤州志》和清雍正《澤州府志》又有明確記載,為什么現在這座山不叫做司馬山,而別出心裁地用了“白馬寺山”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我想,這個問題有點太深奧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吧!為什么要叫“白馬寺山”,完全可以不問,但寫文章是比較嚴謹的事,卻不能草率,因此我在這里要聲明一點,既然這座山本來的名字叫做司馬山,又有其歷史文化的淵源,在以下的敘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馬寺山”這個別扭的名字,而直接寫作司馬山了。
這天,天氣好晴朗,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兒云彩。當我們來到司馬山麓,仰望山顛,卻見山與天相接之處掛著一片白云,起初并沒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碩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們從雕塑的大致輪廓和“白馬寺山”的名字判斷出這是一匹騰飛的白馬。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飛撲下來一般。這時,一個同伴大聲說:“這哪兒是馬,你看馬頭,分明就是鳥嘴嘛!”我仔細一看,可不,馬脖子很粗壯,馬頭卻又細又尖,很像是一個長著細長嘴巴的鳥頭。唉!不知是哪位蹩腳的雕塑家弄出這么一幅馬身鳥首的糟糕作品,讓人越看越覺得別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不想再看雖然可以,但卻不能不談,因為這座雕塑標志著所謂“白馬寺山”的文化呀!在晉城,曾經盛傳著“南有孔子回車,北有白馬拖韁”這樣兩句話,“孔子回車”不必說了,晉城人幾乎家喻戶曉,“白馬拖韁”卻令人費解。于是一些有心人便圍繞著“白馬拖韁”這個詞望文生義,附會出許多關于“白馬王子”的民間傳說故事來,說得煞有介事,繪聲繪色。然而,這些所謂“民間傳說故事”一看就知道并非來自民間,而是現代文人的即興創作。因為“白馬王子”一詞是舶來品,不是國產,難以混入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難以對“白馬拖韁”作出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理念的合理解釋。那么“白馬”究竟為何在此“拖韁”,其中有什么含意呢?我們只能求助于歷史文獻了。
明代成化年間編修的《山西通志》說:“白馬寺在澤州城東北十里司馬山上,因白馬馱經過此,故以名寺。”這兒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原來根本就不是什么“白馬拖韁”,而是“白馬馱經”。“馱經”一詞,經過口耳相傳,逐漸訛為“拖韁”,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卻不知道因此誤了多少人。說真的,“拖韁”拖得習慣了,一下子要改為“馱經”,還真是轉不過彎來。話又說回來了,轉得過彎來也好,轉不過彎來也罷,歷史的本來面目是這樣,不由你不轉。等你轉過彎來,再來看這一座被稱作白馬的雕塑,它正高昂著那古怪的鳥頭在拖韁呢,根本沒有一點“馱經”的意味,你說可笑不!
晉城蟒河導游詞 5
看完影壁我們再看二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門和二門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軸線上,這是因為陳廷敬修建府第時是按照前堂后寢、東書院、西花園的格局修建,當地老百姓稱為“皇城小故宮”。皇宮建筑的布局特點是中軸對稱,中軸線上的建筑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筑低小簡單。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所以為了避嫌,他把大門移到中軸線西側,巧妙地避開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禮制。入儀門,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廳,自從康熙皇帝御賜“點翰堂”匾額后,改名為“點翰堂”。
各位請看,大廳上方懸掛著3塊匾額,中間的一塊是“點翰堂”三個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賜的龍匾。點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學士點定文章的地方。這是康熙皇帝對陳廷敬多次作為會試主考官,為國家大量選拔棟梁之才的褒獎。大家再看“點翰堂”兩邊的御匾,這兩塊“博文約禮”與“龍飛鳳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賜。“博文約禮”是康熙皇帝贊美陳廷敬文學才華博大精深,以禮自重,品格高尚。而“龍飛鳳舞”則是稱譽陳廷敬的人品及其書法氣韻奔放、舒展灑脫,并含有龍為君、鳳為臣、鳳隨龍舞、君臣和睦、綱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陳廷敬與康熙皇帝濃濃的師生情誼與君臣關系。旁邊的儀仗是康熙皇帝賜給他的半副鑾駕,由此可見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的信任和器重。
屏風左右兩邊,陳列的是陳廷敬任各部首腦的官階牌,表明陳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務,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晉城蟒河導游詞 6
各位游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歡迎各位光臨素有“晉魏河山第一奇”的硤石山青蓮寺景區參觀游覽!能夠為各位導游講解,我深感榮幸,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同時預祝大家參觀游賞快樂!
這“晉魏河山第一奇”一語,出自明代萬歷年間戶部侍郎王國光1570年游玨山時題的一首詩。王國光是現在的陽城縣潤城鎮上莊村人。一身為人瀟灑倜儻,政績卓著,是張居正改革的得力助手。他閑時多以詩酒為樂。一身中多次來過青蓮寺,并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詩作和一塊手書碑刻。我們一會兒到寺中就可見到。他的詩是這樣寫的:
晉魏河山第一奇,青蓮云涌出天池。
花擎日月開千丈,藕發龍蛇走萬枝。
清水灌根常不老,金仙趺坐穩如斯。
諸賢攜我尋幽谷,欲著荷衣賞景時。
詩寫成后,與他同游的女婿鳴吾不解地問:“岳父大人,晉魏之地縱橫千里,好山好水比比皆是。有的以雄著稱,有的以奇為冠;有的堪稱清涼世界,有的峽谷秀美可觀,你為何獨羨此地,稱它為‘晉魏河山第一奇’呢?”王國廣答道:“天下名山大川,吾游覽無數。有的以雄著稱,但雄而少秀;有的以秀為美,但又少了幾分險峻;有的山形雖美,但無瀑布飛泉;有的雖有流水,但無老松枯柏,而玨山將山之雄、險、奇、秀聚于一身,把水之瀑布溪流呵成一體,奇花異草遍綴其間,古剎梵宮鐘鼓隱隱,如此完景,何處可尋?它兼眾山之長,眾山無它全兼。稱它‘晉魏河山第一奇’豈不更好?”聽了解釋,鳴吾心悅誠服。
不僅如此,距此地不遠的浮山,還是我國遠古傳說“女媧補天”的發生地,浮山上至今還有媧皇窟存在。
各位朋友,此生能到這樣的環境中一游,您確實三生有幸,用佛家的話講,就是您前身與此地結有夙緣。希望此游能為您帶來好運多多!
俗話說,天下名山寺占多,此地也不例外。我們面前的青蓮寺已在這名山秀水中經歷了一千余年。它始建于隋。唐、宋、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現在保存的是宋代重修后的規模。宋太平興國三年(986),太宗趙光義曾敕青蓮寺為“福巖禪院”。一千多年來,到此游覽的文人雅士、達官顯宦、豪商巨賈不計其數,已隨歷史的洪流成為過眼云煙,但他們為青蓮寺和我們這些子孫后代留下了不少名詩佳畫(話)和手書墨寶,讓我們在游覽中品味古人的同時,也得到藝術的熏陶。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呢,就是青蓮寺著名景觀之一“乳竇泉”。顧名思義,乳竇,就是形同乳頭的一個山洞,但此洞并不似別處山洞那么深幽,而只有四米余深,寬也不過五米余。古代,這里有一股常年不枯的清泉,所以受到文人雅士們的格外青睞。在它的周圍山崖上,分布著唐代以來名人題刻十余幅。千年惟留十幅字,是不是少了點?是。但是,正因為少,才更顯得珍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駐足品藻。
從乳竇泉往東看,依次為“山月溪云”、“濕流風”、“迸雪噴雷”、“大玄深處”、“青夢重游”。距乳竇泉最近的“山月溪云”的下方還有一幅對聯。再往東邊的“迸雪噴雷”、“大玄深處”、“青夢重游”,是明代澤州知府陳棐所題。由“迸雪噴雷”四字,可以想見,在明代的'時候,這里曾是一股懸泉飛瀑,噴珠濺玉,漂飛澗底,生態之美,令人羨慕。可是這一景觀不可能再現了,是不是太遺憾了點兒?那么希望大家都要從現在開始,加強環保意識,還給我們的子孫一個“迸雪噴雷”的秀美景觀。由此往上十余米,就是陳棐所題的“大玄深處”。大玄,是極其深奧的意思。這幅字一語雙關,既是說這里是太行山的最深處,也是說青蓮寺是我們探究人生玄妙哲理的去處。
再回過頭看那個小山,就是此地得名的“硤石山”。它的意思,就是山峽中的小石山的意思。在它的東邊,同樣是明代陳棐題寫的“青夢重游”四字。青夢,是說進入此地,就如同進入夢境一般。由以上三幅字,可以想見陳棐當年,對青蓮寺是多么的流連忘返!
現在,我們回頭看寺院方向。面對我們的山崖,就是青蓮寺第二景觀“擲筆臺”。
相傳,隋初的慧遠大師在此注疏《涅槃》經文。書成后,它暗暗發誓:“倘此疏義契合禪理,我擲此筆當駐于空。”誓畢,將筆擲出。奇怪的是,他擲出的筆果然在空中駐留片刻才墜下地來。后人因而將此臺命名為“擲筆臺”。清代澤州知州景文魁于康熙二年(1663)游覽此地后,寫下《擲筆臺》一詩。詩是這樣寫的:
涅槃疏就是何年,擲筆臺看跡尚鮮。
怪石卻愁春霧重,巖山偏結老僧緣。
身隨飛鳥乘風上,藤繞蒼松帶月穿。
孤峭直令群岫頫,肯教高與玨峰連。
擲筆臺前的小亭,就是著名的款月亭。款,是誠懇,懇切,留,止的意思;款月亭,就是誠懇地等待月亮升起的亭子。亭子四周鑲嵌了七塊名人詩刻。其中有明代大司徒、沁水人李瀚和明嘉靖間戶部尚書裴宇的兩首詩。我們一會兒還要上去,到時再作詳細介紹。
晉城蟒河導游詞 7
好了,各位,大家請隨我繼續向前參觀,由相府內院西側門可通往小姐院,這里是陳廷敬3個女兒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繡樓,是陳家小姐的起居室,東西廂房是女仆和貼身丫鬟的住處。南房為過廳,與風景優美的西花園相通。西花園是小姐們吟詩作畫、鼓瑟撫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繡樓屋頂的建筑式樣,這種屋頂叫做“卷棚頂”,前后屋坡的相交處呈弧形曲面,沒有屋脊和脊獸,好像一張巨大的弓俯臥在屋頂上。
我國傳統建筑中屋頂的形式很多,總共有7種,分別是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和盝頂。其中以重檐廡殿頂和重檐歇山頂的等級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頂和單檐歇山頂。卷棚頂是等級較低的一種形式,但是它線條柔和,造型優美,常被用在皇家園林建筑中,在傳統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見的。小姐院完全采用卷棚頂的屋頂形式,有兩層寓意,一方面寓意著陳家子女必須溫柔賢淑、恪守婦道;另一方面顯示出陳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意識。
雖然陳氏家族受封建禮教約束很嚴,但畢竟是名門望族,對千金小姐們還是有所嬌寵,在嚴格執行禮教規矩的同時,也給她們安排了花園和望河亭來消愁解悶。現在我們來到的西花園面積不大,但假山、魚池、花圃、回廊等設施一應齊全。花園的中心是一個形似珠蚌的魚池,內有兩股泉水噴出,形成許多水泡,極似珍珠,故稱“珠潭蚌池”。人們常說蚌能生珠,這里暗喻著小姐是陳家的掌上明珠。
蚌池東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石堆砌成的.假山,據說是模仿泰山形狀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稱。假山腳下有綠竹數叢,山腰有臘梅一株。山上這個小亭叫“望月亭”,是陳氏家人賞月的地方。后來又在外城靠近西花園的這一段城墻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階與花園假山相通,從而擴大了小姐們的觀景范圍。現在請各位隨我一起登上城墻參觀。這座望河亭上的楹聯:“城中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據說這是陳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晉城蟒河導游詞 8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目前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站——陽城電廠近在咫尺,通訊網絡覆蓋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晉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航空、鐵路、公路、城內交通等便利通暢。交通條件十分方便。
皇城相府是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建筑由內城、外城兩部分組成,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于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為明代建筑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筑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講究、雕刻精美。外城城門外有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著“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后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里,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為國內少見。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枕山臨水,依山而筑,城墻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樸實典型,錯落有致,渾厚堅固,其建筑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筑,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皇城相府是一座被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的明清官宦巨宅。
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余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里。地下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創辦了煤炭開采,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等多種產業。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新十大旅游景點之一。它的影視文化也是非常豐富的,《關中女人》、《我認識的鬼子兵》、《康熙帝國》、《康熙王朝》、《契丹英后》、《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等都是在皇城相府取景拍攝的。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致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讓整個小鎮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會狀態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皇城相府的主要建筑有:斗筑居、中道莊、樹德院、河山樓、冢宰第、石牌樓、御書樓、紫云阡、陳氏宗祠、麒麟院和龜樓等等。皇城古八景有:石壁飛魚、南宅觀書、樊溪春曉、靜坪紅葉、土垸流泉、黃閣青山、梅莊杏花、午亭山莊。 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敗落后,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戶村民。自1998年5月以來,當地政府將村民遷出,并籌資2000萬元對建筑群進行了修繕。同時,有關部門根據史書記載恢復了一些已經坍塌毀壞的建筑,并對環境進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舉辦了“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研討會”、“皇城相府首屆文化藝術旅游節”。
皇城相府榮譽:皇城相府自1998年正式開發,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07年申請5A級景區,歷經3年,投資2.8個億,從旅游交通、旅游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游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開發和建設,2011年1月順利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2011年2月22日舉行揭牌儀式,這是山西省繼云岡石窟和五臺山之后,成為我省第三家5A級景區。
皇城相府近年來已成為接待游客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億元的綜合性景區。皇城相府生態園位于皇城相府景區西北楊莊嶺,總規劃面積為1072畝,其中可建設用地為360畝,總投資1.3億元,投資回收期為9年。皇城相府與玨山景區榮獲省級風景名勝區稱號。
晉城蟒河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皇城相府,我是你們導游xx。
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午亭山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皇城,枕山臨水,依山而筑,城墻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樸實典型,錯落有致,是一組別具特色古代建筑群。明清兩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述作繁盛,冠蓋如林。祖居這里陳氏家族更是明、清時期享有盛譽文化巨族,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間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并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詞林"之美譽。在此期間,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個中國為官,足跡遍及14個省、市,且多政績顯赫,百姓稱頌,致仕去官時民為立祠。在陳氏家族鼎盛期康熙年間,居官者達16人之多,出現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編一典《康熙字典》盛況,堪稱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在皇城,無論是踽踽而行,還是駐足瞻觀,那濃郁歷史氣息無時無處不浸入心脾。清代初葉,就在這一方厚土上,產生了著名政治家、文化家、理學家、詩人陳廷敬。在陳廷敬故居,留下了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筑群,當地人稱之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一處官僚巨宅,巨宅中走出來最為出類拔萃人物當數清代康熙年間官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陳廷敬既是康熙皇帝老師,又是當朝宰相,是康熙近臣、重臣。陳廷敬20歲走出這古城堡,中進土、入翰林,一生升遷28次,參與國家政要軍機40余年,成為康熙皇帝股肱之臣,為清王朝發展,康熙盛世形成,尤其是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施展起到了重要輔佐作用,立下了顯赫功勛。陳廷敬是一位出色政治家,同時還是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理學家。他長期擔任康熙皇帝經筵講官,同時主持編篡了《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明史》、《大清一統志》等重要文化典籍,這位杰出思想家、文學家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清史研究學術成就,拓寬了清史研究學術領域,為中華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陳氏家族是當地旺族,家境殷實,教育得當,因而人才輩出。皇城村陳氏家族中,從明代中葉至清代嘉慶年間,九人中進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傳世詩人達33人之多,成為清代北方聲名顯赫文化大家族。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在中國文化上一大貢獻,而實際主持《康熙字典》編纂,卻是陳廷敬與張玉書,由于張玉書在康熙下令編纂《康熙字典》第二年去世,《康熙字典》主編之責實際留在了陳廷敬一人身上。
公元1710年6月,也即康熙四十九年,陳廷敬受命與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共同負責主持編纂《康熙字典》。當時陳廷敬已經72歲高齡,既是內閣宰相,又是當朝老臣,他在接受《康熙字典》編修工作后,力辭官職獲準,康熙命他以原官致仕,留京,專事《康熙字典》編纂。就在這時,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突患重病,臥床不起,《康熙字典》編修,全部落在陳廷敬一人身上。
《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用“字典”命名字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全書42卷,字數達47035個,比明代《字匯》多13000多字,是中國當時字書之最。 《康熙字典》是一部宏篇巨著,它對中國古代漢文字研究與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在民間流傳甚廣,影響很大。這部字典取材豐富,文化內涵頗為深、廣,具有辭典作用,可稱為大而全。它可以查找到清康熙以前所有字書所失收字,成為一部經典傳世之作。
陳廷敬在編纂《康熙字典》過程中,精選了30多人編纂班子,日以繼夜,嘔心瀝血,就在字典初具規模時,陳廷敬于公元1712年4月逝于任上。他未能看到《康熙字典》成書,也未能參與成書時康熙皇帝舉辦大型慶典,但他精神與貢獻卻留在了《康熙字典》中。在編纂過程中,康熙皇帝曾巡視書局,看到白發老人陳廷敬伏案躬耕情景,頗為感動,當即潑墨揮毫,奮筆疾書,為陳廷敬寫下了“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楹聯,對陳廷敬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康熙還動情地說:“朕特書此匾與卿,自此不再與人寫字矣”。
經過六年努力,這部大型字書問世,康熙對這部宇書以“善兼具美”予以評價,同時以自己年號為這部工具書命名《康熙字典》。于是,《康熙字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字書。
皇城相府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這組規模龐大古城堡式建筑群是明清建筑文化精品。
皇城相府背倚青山,俯視河川,依山隨勢建成了層樓疊院。院內,御書樓立于最前端,樓上陳列康熙為陳廷敬題匾“午亭山村”四個大字,同時還有康熙為陳廷敬題詞:“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相府正門,有高大巍峨城堡式門樓,上方書有“中道莊”三個大字。中道莊,為皇城相府舊稱,習慣指皇城相府外城。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修建,主要建筑有外城城墻,家宰第、點翰堂、小姐院、翰林院、書院、花園及功德牌坊等,是一組規模宏大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筑群。這組建筑群落風格別致,空間布局合理,充分體現官居特色,同時又與地方建筑風韻相吻合,體現著傳統封建禮制文化,又體現著清代官居建筑文化,同時還折射出封建建筑文化,幾種建筑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了皇城相府建筑文化理念。
功德牌坊是進入皇城相府后最為醒目牌坊。入院第一座牌坊是一座大牌坊,四柱三樓,通體石雕而成,基周瑞獸相擁,坊額雕龍刻鳳,氣勢恢宏、壯觀,正面上方刻有“冢宰總憲”四個大字,對陳氏家族官文化加以概括。“冢宰”是宰相別稱,“總憲”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別稱。陳廷敬先后在朝擔任四部尚書,后入閣拜相,成為一代名臣。牌坊兩側刻有“一門銜澤”、“五世承恩”八個大字,告訴人們陳氏一門五代都受到了皇恩,再下邊為陳廷敬兄弟、子侄們官職名稱。
再往里進,為小牌坊,仍是通體石雕,兩柱一樓,上載從明代嘉靖到清代順治年間陳廷敬父輩所授官職,這同樣成為陳氏一門榮耀標志。
這兩座牌坊,明顯地成為封建社會“官文化”重要標志物。一進門就向人們展示出陳氏家族仕途榮耀,輝煌歷史。尤其是陳廷敬,一生升遷28次,步步登高,仕途坎坷在他身上幾乎看不到,如此順利,如此青云直上,成為人們難解一個謎。而展示“官文化”也并非牌坊一處,還有陳氏宗祠祠堂內家族世系圖譜,更準確無誤地告訴游人陳氏旺族不同凡響,也是一處“官文化”陳列。
相府大院,是陳廷敬宅第,名為“大學士第”,為皇城外城主體建筑,這是一處座北向南一進四院。相府大門后有“冢宰第”雕刻,有“大學士第”匾額,還有八字影壁。正北大堂是相府大院主要建筑,門上懸有康熙皇帝御筆手書“點翰堂”匾額。整個房舍是具有地方特色雙層出檐樓房。大院內,斗拱、門窗、樓欄、影壁、柱礎等裝飾構件工藝精湛,雕工極佳,整個院落氣勢不凡,富麗堂皇,風格幽雅別致,成為一處“宮文化”封建禮制與地方傳統工藝完善結合典范。
內城,是陳氏家族明代修筑城堡式建筑,其中,河山樓頗為顯赫,成為皇城相府標志性建筑物。河山樓,是陳氏家族為了抵御外敵侵擾而建防御性建筑物,始建于明代崇禎五年,即公元1632年,已有近400年歷史。由于明末天下大亂,烽煙四起,陳家為防御亂兵侵擾,建起了河山樓與藏兵洞。河山樓高百尺,人稱百尺河山樓,是皇城相府內最高建筑物,也是明清時期國內罕見一種建筑形式。樓分為七層,樓內有樓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難。三層以上有窗戶,樓頂建有垛口、堞樓;底層深入地下,挖有水井,備有碾、磨等生活設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河山樓建成后,果然遇到亂兵圍攻,村中八百多人及陳氏家族避難于樓內,在一個月內抵御了亂兵侵犯,使千余人生命受到保護。河山樓全部用石砌成,歷時400多年,依然屹立于相府內,雄姿偉岸,可謂是一大奇跡。
相府內內墻城墻,建于明代末年戰亂年代,墻體周長705米,墻厚2—3米不等。城內遍布藏兵洞,城頭建有垛口,東南、東北二角設有文昌、關帝二閣,整體構造堅固、雄偉。據測算,內城城墻用3000多萬塊磚,土石料20多萬立方,用工15萬多個,工程規模相當大,七個月時間建成,成為一處雄偉巨制建筑,今日在城墻上游覽,內城外城建筑歷歷在目。皇城相府城墻建筑規模、檔次,在民宅建筑中是罕見,其觀賞價值不言而喻。
相府內城,也稱為“斗筑居”,城內外府院相連,125間“藏兵洞”層層疊起,“榮山公府” 、“御史府”、“陳氏宗祠”、“世德院”、“樹德居”比肩而立,形成了內城龐大規模。也成為今人游覽主要目標。
這里要特別提到是“南書院”,原名“止園書堂”,位于相府城南,居于相府“止園花園”內,“止園花園”為古建筑群中面積最大,園林設施最多公用花園,南書院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南書院建于明末崇禎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這個書院建成,為陳氏家族子弟提供了一處學習深造園地,這里成為了培養陳氏家族人才搖籃。陳氏子弟在這里受到了嚴格文化教育,陳廷敬兄弟及其族中成員,大都是在這里接受教育進而走向仕途進入清廷官宦行列。這里,當然就成了陳氏家族教育基地,也成為了培養官僚學習基地,更是山西著名陳氏家族這一文學巨族發祥地。
相府院內,內城外城,建筑頗多,“西花園”、“西山院”、“紫云阡”諸多建筑物,既有北方建筑豪氣,又有江南建筑園林氛圍、文化氣息,成為一處令今人嘆為觀止建筑群。在這一建筑群內,磚雕、木雕、石雕隨處可見。這些雕刻藝術品,工藝精湛,雕鏤細致,一件件躍然壁上,成為相府大院一道亮麗風景線。名門旺族大氣,建筑成就輝煌,文化氛圍濃郁,成為皇城相府大院特有文化內涵。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有前堂后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講究,雕刻精美。外城又稱"中道莊",由于筑于清康熙太平盛世,其修建在很大程度上表現是"一品光祿大夫"門第容耀,但總體建筑結構遠遠未達到居大學士之位應享有榮耀。"中道莊"內石板鋪路,沿路建有石牌坊兩座。其主要院落包括冢宰第、點翰堂、東書院、內府、內宅、小姐院和花園。冢宰第西南有管家院,城墻以南又建有南書院、花園、九曲橋、狀元橋、快哉亭、魁星閣、飛魚閣、轉轂樓、八卦亭、祖師廟等。山頂還有文峰塔。
冢宰第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大門開于正南,入大門影東折為一狹長庭院,東側建如意門通東書院,南面為一側座,北為二門,門兩側施八字形影壁,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且有西方樂可可式建筑風格。明間內柱間設木質屏風,此為主人及貴賓通道,平時封閉。入二門為一寬敞文武庭院,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相傳康熙南下巡視時,曾兩次駕臨皇城,并御筆點定陳廷敬之子陳壯履為"新科翰林",之后,前堂遂改為"點翰堂",康熙走過正門也稱為"御道",百官司吏及庶民一律改走東西次間偏門,其風韻至今猶存。入大門西折往北沿一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其假山、魚池等遺跡如今仍歷歷在目。花園往北就是專為陳氏女眷居住而建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門以通花園,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亭。
"中道莊"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為炫耀其家皇恩浩蕩而特建,樓內現有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楹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御書樓建造,表現了陳氏人生面、價值觀和道德取向已經完全適應了封建禮教文化客觀要求,而其修房建宅格局及形態更是對傳統禮制文化一種肯定和詮釋。
外城所有清代建筑,裝飾一改明代質粗務實風格,大量運用了制作精細構件。其柱礎及門枕石,花飾多樣,富有變化,制作精美。冢宰第和南書院影壁幼獅滾繡球、麟等雕塑圖案生動有趣,動感極強。門窗以六抹隔窗為主,欞花有多種圖案。室內裝飾承襲了明代落地罩做法,但茶較明代豐富。勾欄多不設欄板,飾樓空幾何紋圖案。從明代簡粗到清代奢華,這種巨大變化和顯著差異,不能不說與陳氏家庭社會地位提高、財富增加有著直接關系。整個皇城(午亭山村),包括內城"斗筑可居"和外城"中道莊",從整體平面來看,似一頭北尾南神龜,輪廓鮮明,因有"龜城"之說,寓千秋永固之意……縱觀皇城相府(午亭山村),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余間,設9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內城,內城套外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堅固堡壘。城墻總長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寬2。5米至3米不等,城樓、堞樓、角樓互相關照,垛口星羅其布,組成了一道堅固防御線。
皇城相府成名,除去自身文化底蘊厚重外,還得益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其中,影響最大,還是電視連續劇鴻篇巨制《康熙王朝》。
晉城蟒河導游詞 10
好了,“點翰堂”先給大家簡紹到這里,大家請隨我繼續向前參觀,現在我們來到了相府的中院。相府東房是陳廷敬的起居室,陳廷敬在長達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陳廷敬的書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寶,墻上掛著用紅木做的梅、蘭、竹、菊墻屏4塊,象征著主人嚴謹自謙、做人為官的品德。室內南側所放琴、棋,顯示出了陳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學素養之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下面大家請隨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參觀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間,掛著康熙皇帝中年時的`一幅畫像,這幅畫像以及兩邊的詩作,都是康熙皇帝賜給陳廷敬的。(過去,皇帝能夠賜贈其詩、畫,這對朝官來講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大家再看這邊,這邊是東廂房,陳列的是陳廷敬的詩作和書法展。西廂房擺放的是陳廷敬在朝為官期間所寫的奏折。
晉城蟒河導游詞 11
晉城蟒河,位于中國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南部的蟒河鎮區域,距離陽城縣中心約40公里,是一片集山水、生態與人文于一體的自然景觀和旅游勝地。它地理位置獨特,北依太岳山脈,東臨太行山,西靠中條山,南接王屋山,恰好位于溫帶氣候區的南緣以及亞熱帶氣候區的北界,這樣的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蟒河以其獨特的地貌特征而聞名,雖然名為“河”,實際上涵蓋了廣袤的`山區,是黃土高原南端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壯麗的山川風光和秀美的峽谷景色。這里還設立了蟒河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生態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如獼猴等。
對于游客而言,蟒河風景區提供了一處親近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可以進行徒步探險、觀景攝影、生態科普等多種活動。在導游的引領下,游客不僅能欣賞到四季變換的自然美景,還能深入了解該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這里,您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魅力,體驗山西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晉城蟒河導游詞 12
各位尊貴的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如畫、生態豐富的山西晉城蟒河風景區。我是您此行的導游,您可以親切地稱呼我為小X。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將帶領大家一同探索這處被太行、太岳、中條和王屋四大山脈環繞,融山、水、林、石于一體的自然奇觀。
蟒河,雖然名字中帶有“河”,實則涵蓋了連綿起伏的山脈與蜿蜒流淌的`溪流,是黃土高原南端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它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南部的蟒河鎮,距離陽城縣中心約40公里,地理坐標特殊,處于溫帶與亞熱帶氣候交界處,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蟒河自然保護區,以其秀美的峽谷地貌、清澈的水流以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而聞名遐邇。這里不僅是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華北獼猴的重要棲息地,更是多種瀕危植物的庇護所,構成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生態畫卷。
在我們的游覽過程中,您將會欣賞到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溶洞、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原始森林的神秘氣息以及那靜靜流淌的蟒河水。我們還會深入探訪獼猴樂園,近距離觀察這些聰明伶俐的生靈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狀態。
此外,這里的四季變換也各有韻味:春天萬物復蘇,山花爛漫;夏季涼爽宜人,滿目翠綠;秋季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冬季銀裝素裹,猶如仙境。
最后,希望大家在游覽蟒河的過程中,不僅能領略到大自然的壯美風光,更能體會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共同守護這份屬于我們人類共有的寶貴自然資源。期待在這段旅程中,每位朋友都能收獲滿滿的美好回憶。再次感謝大家選擇蟒河作為旅行的目的地,祝大家旅途愉快!
請跟隨我的步伐,讓我們一同開啟這段探索蟒河秘境的精彩之旅吧!
晉城蟒河導游詞 13
歡迎大家來到山西省晉城市蟒河風景區,這里是中國北方的一片生態秘境,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生物多樣性著稱。蟒河,依偎在太行、太岳、中條和王屋四座山脈的懷抱之中,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使得此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群落。
景區內,雖然名為“蟒河”,實際上是一處集山、水、林、洞、石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景觀區。蜿蜒曲折的河流穿行于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了壯美的峽谷風貌,而清澈的河水滋養了兩岸茂密的'森林和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其中尤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北獼猴為最引人注目。
蟒河自然保護區內,四季景色各異,春天萬物復蘇,滿眼新綠;夏季郁郁蔥蔥,清涼宜人;秋天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冬季銀裝素裹,靜謐純潔。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著自然的韻律,是游客親近自然、感受原始生態魅力的理想之地。
此外,蟒河風景區還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沿途您可以探訪到古村落、歷史遺跡以及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讓您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深深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氣息。
請大家跟隨我,一同踏上這趟探索之旅,在領略蟒河獨特山水之美之余,也讓我們共同珍惜并守護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使之得以永續傳承,造福后代。
【晉城蟒河導游詞】相關文章:
蟒河的作文12-12
介紹晉城景點的導游詞08-24
介紹晉城景點的導游詞08-29
蟒河一日游作文09-17
蟒河一日游作文2篇10-09
蟒河一日游小學作文(精選17篇)08-22
舞陽河導游詞08-23
舞陽河導游詞06-14
濠河導游詞04-08
麗江束河導游詞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