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東柵的導游詞范文
東柵以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千年積淀的文化底蘊成為江南古鎮中的佼佼者,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下面是關于烏鎮東柵導游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各位貴賓:
大家好!
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為大家擔任導游。我是張××,你們可以叫我xx。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一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里,保護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游勝地。開放以來,烏鎮每年吸引二百多萬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成為浙江省年接待外賓數量最多 的單個景點。已成功接待了吳邦國、錢其琛、李嵐清、喬石、李瑞環、李鵬等眾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與APEC會議嘉賓。期間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之一,并獲得聯合國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更是年連續三年進入“全國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信息定點播報單位”系統。
江南民俗館
東柵的金家,曾是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們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記載。這兒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與歲時節令等民俗 。精彩的蠟像塑出了一幕幕婚喪嫁娶的話劇,處處融入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可以從中西合璧的風格中窺視歷史的縮影。
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動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風情長卷。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與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特有的做壽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華傳統。
江南木雕陳列館
這里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 。它雕梁畫棟 ,尤其是門楣窗欞上的人物、飛禽、走獸,通過圓雕、平雕、透雕、鏤空雕等表現手法表現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內更陳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木雕館里的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 ”、“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 ,有“打漁” 、“ 斗蟋蟀”、“ 敲鑼打鼓 ”等生活場景 ,也有 “龍鳳呈祥” 、“ 松鼠吃葡萄 ” 、“ 梅蘭竹菊 ”等傳統圖樣,以古樸的風格,細膩精巧的表現手法,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其中的郭子儀祝壽騎門雕花大梁長四米 ,寬約40厘米,用整塊樟木精雕而成,雕刻著唐中興名將郭子儀做壽的場面,人物個個神態逼真,栩栩如生,曾有客商出資數十萬而欲購不得。江南木雕陳列館藏品豐富,可看性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味。細細品味,從中可以領略中國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飽覽東方文明的一枝奇葩。
余榴梁錢幣館
余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鑒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余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綿延整整三十個世紀,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品種之全在全國首屈一指。錢幣館內分批展出的皆為余先生數十年來收藏之精品,在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錢幣就是歷史的書籍。走馬觀花,當可領略浩瀚錢幣世界之一二。
文昌閣
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清末科舉廢止,文昌閣便成了鎮人游玩的地方,同時由于長期以來造就的中心地位,它又是鎮人的新聞傳播中心。 立志書院作為茅盾紀念館的一部分,按原樣恢復后,文昌閣也將重現飛檐臨波的風姿。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茅盾故居據說本不是他的祖居,當年的祖居在烏鎮的鄉下。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故居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建筑,其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
夏同善舊宅地
離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處大家的庭院,規模遠遠超過了沈宅,其大廳中高懸一幅官員的畫像,其人身著清朝官服,頂戴花翎一應俱全,儼然當朝一品的樣子。看后使人不解,經詢問方知此人乃是清同光朝的刑部官員夏同善。其宅第為夏同善的外祖父家,其中還有一段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有關的故事。 夏同善本是浙江錢塘人(今杭州市),夏自幼喪母,后其父續娶之女為桐鄉烏鎮人。繼母婚后對夏同善關懷備至如同己出,在夏同善幼年讀書之時,杭州城里其熱無比,因此年年夏天他便到烏鎮讀書,年深日久烏鎮就成了夏同善的第二個故鄉了。
《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個轟動江南的四大奇案之一,發生在杭州府余杭縣,離烏鎮及杭州都不過百里之遙。此案最后的審判者夏同善又與楊乃武有些瓜葛,一說楊乃武胞姐楊淑英年輕時曾做過夏同善繼母的傭人,通過夏同善的.指點,楊淑英才到北京的刑部大堂告御狀,使楊乃武一案終于得以昭雪。其中另一說更為重要,是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矛盾日深,而此時主政杭州府及余杭縣的大小官員俱是慈禧的心腹之人,慈安太后在恭親王的支持下,借《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為把柄,查處了百余名杭州府的官員,狠狠打擊了慈禧太后在江南的勢力,才使楊乃武與小白菜走出了獄門。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昭雪后,楊乃武雖然已是舉人但是從此終生不第,以懸壺濟世度過了余生。而小白菜葛秀姑卻來到了桐鄉的烏鎮,來到了夏同善的外祖母家,為報答夏同善的救命之恩,情愿為他疊被鋪床,侍奉晨昏三月有余,然后到烏鎮的一個尼姑庵削發為尼。今天懸掛夏同善畫像的大廳就是夏同善與小白菜當年交好的地方。
古戲臺
修真觀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但是1919年的那次修繕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 ,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 。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 ,莊重中透著秀逸 。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臺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 ,進出有邊門與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后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里。樓臺分前后兩部分,后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寬敞明亮;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舊時戲臺兩邊的臺柱都有對聯,這個戲臺也有一副:“鑼鼓一場,喚醒人間春夢;宮商兩音,傳來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懸一橫額“以古為鑒”。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會、三月廿八迎東岳廟會、五月十五迎瘟元帥會等,都要在戲臺演神戲,招待修真觀中的諸神。平時,還演出一些“罰戲”。罰戲是烏鎮傳統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法,凡有人損害公益犯了眾怒的話,當事人得出錢請戲班子在神前演戲,以示懺悔。
1937年,上海救亡二團來烏鎮宣傳抗日,在戲臺演出了當時很著名的話報劇《放下你的鞭子》。現在,戲臺已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每天早上8時起到晚上10時,都有演出,演的是桐鄉花鼓戲(桐鄉的地方戲)。
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與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柜臺,煞是氣派。據《烏青鎮志》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太平天國前還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著,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進,不久即告停業。自匯源當關門大吉,烏鎮典當行的歷史便劃上了句號。今天,匯源當的位置還是在當年的老地方。
當鋪四周有高墻圍護,靠外墻腳均用一人頭高的條石筑就,使盜賊無法翻墻、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嘹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制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外人很難破門而入。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除匯源當外都設有高柜臺、木柵欄。當典物者遞上衣物后,聽憑當里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一頭。后埭是庫房,為了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滿水的七石缸,稱之為“太平缸”。
匯源當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于道光年間創辦的。徐東號資金雄厚,又好做善事,從以下兩事看,他開典當不單是為了賺錢。一是不設高柜臺與木柵欄,交易時雙方可以平等論價。二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戶不計息,而且典值也放得比較寬,而且連石臼也可以入典,此舉完全是為了照顧貧民。所以在烏鎮徐東號無人不知。
【烏鎮東柵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烏鎮西柵東柵導游詞05-04
烏鎮東柵導游詞03-30
烏鎮東柵的導游詞05-04
烏鎮東柵景點導游詞04-01
烏鎮東柵導游詞范文02-07
烏鎮東柵導游詞推薦05-03
烏鎮東柵的導游詞內容05-04
有關烏鎮東柵的導游詞范文12-06
烏鎮東柵導游詞詳細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