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時間:2024-11-15 10:26:07 煒玲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通用17篇)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么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通用17篇)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

各位游客: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其實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特別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人,臺又所以衛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特別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2

各位游客: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制作了樂器。我國后來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黃陵下的軒轅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墻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陜西咸陽乾陵概況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因處于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門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園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內城東西長1450米、南北長1582米,厚度為24米。四面各有一門(東為青龍門、西叫白虎門、南稱朱雀門、北是玄武門),現在各門附近的村莊仍以門名稱之。

  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據《金石萃編》記載:宋金時共有13段題字,但多被風雨剝蝕,唯金代太宗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寫、旁有漢字翻譯的“即君行記”保存較為完整。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為研究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兩通石碑北邊,原有61番酋石像。現存60尊,是武側天為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國名,官職及姓名。明代劉伯溫作詩道:“番王儼待立層層,天馬排空勢欲騰。”郭沫若也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就是對石刻雄姿的描寫。

  乾陵形制雄偉,建筑也很牢固,據《新唐書·嚴善思傳》載:“乾陵玄、石門,冶金固隙”非常堅固。據勘查,墓道長63.1米,寬3.9米,全用石條填砌。從墓道口到墓門共39層石條,每層間都有鐵栓固定,井用白鐵水灌注。這些情況與文獻記載吻合。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熱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于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乾陵的范圍很廣,除山陵外,還包括縣城東北一帶17座陪葬墓在內,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墳墓。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個別墓前陳列著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黨和政府曾多次撥款重修,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重點發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參觀、游覽。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3

各位團友:

  今天我們將游覽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于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向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說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特別。“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臺、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岳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里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嘆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峰。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北峰雙名云臺峰,海拔1550米,這里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云狀,因恰似一座云臺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于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舍身樹等。由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后又被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柔。

  經中峰,我陪同大家去東峰參觀。

  東峰,又稱朝陽峰,峰頂有朝陽臺,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說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峰,上有棋臺,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峰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峰,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據說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來到這里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這里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里,濃陰密閉。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寫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峰。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峰,又稱蓮花峰,得名于峰頂翠云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峰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處有“摘星臺”,登臺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后曾寫下“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現在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于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說。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圣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后,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于是將三圣母壓在華山西峰頂的巨石下面,后來三圣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后,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說,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關于華山的傳說、掌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溫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最后,祝愿我們中華民族像華山一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4

各位游客:

  華清池位于西安市以東約35公里處。從歷史上看,西周時期就在此修建了李宮。秦朝時,人們用石頭建了一個池子,取名為驪山堂(驪山溫泉)。該遺址在漢代擴建為宮殿,并更名為李宮(度假村宮)。唐朝時,李世民(宗泰皇帝)下令建造溫泉宮,747年,玄宗在驪山周圍建造了一座有城墻的宮殿。它被稱為華清宮。由于它坐落在溫泉上,所以也叫胡阿清池。

  華清池位于秦嶺山脈的一個分支——驪山腳下,高1256米。它長滿了松樹和柏樹,從遠處看非常像一匹像深綠色的奔馬。所以有驪山之稱(李意為黑馬)。

  唐朝皇帝玄宗和他最喜歡的夫人楊貴妃過去常常在冬天把他們的家安在霜飄堂。冬天來了,雪花飄在空中,眼前的一切都是白色的。然而,他們立刻在大廳前解凍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從溫泉中升起的盧克熱蒸汽。這是今天迎接我們的霜凍漂流大廳。

  九龍潭就在霜飄堂附近。根據傳說,在非常遙遠的過去,陜西中部平原曾經遭受過嚴重的干旱。于是,按照玉皇大帝(天帝)的命令,一條老龍在八條幼龍的頭上出現,并在這里降雨。然而,當災難剛剛減輕時,他們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事態再次變得嚴重。玉帝一怒之下,把幼龍藏在玉門關下,分別在兩端修建晨光閣和日落閣,讓幼龍整天噴水,以滿足當地灌溉的需要。此外,他把老龍關在位于玉堤上端的咆哮龍水亭的.底部,強迫他控制年輕人。

  九龍潭以西的九彎長廊,直接通向大理石船,酷似水面上的龍舟。在大理石船上有九龍堂(玄宗皇帝用來洗澡的九龍溫泉)。在宮女和數百名官員的帶領下,他會在農歷十月的冬天來到歡慶宮,并在年關臨近時回到長安城。九龍泉最初是用水晶玉石建造的,表面裝飾著魚、龍、鳥和花的雕刻。里面還可以看到雕刻著白玉的雙蓮花。泉水從一個土罐子的裂縫中涌出,噴向荷花。因此得名蓮花湯(蓮花溫泉)。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5

各位游客:

  華山是中國五岳中最高的一座。它在西安以東120公里處。它有五個像花瓣一樣的山峰。最高峰是2180米(7085英尺)。

  我們和一些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討論了去華山的事。由于雙方時間表的變化,這一點沒有實現。此外,他們計劃在晚上爬山,以便在日出時到達山頂。我們對此不感興趣。我們想在山上度過一夜。弗朗斯部門為我們安排了一次旅行,在北峰的簡單酒店預訂。他們派了兩個研究生陪我們,雖然之前沒去過華山。周六早上八點我們遇到他們,打車去火車站。我們四處打聽,我找到了一輛小型公共汽車。公共汽車停了幾站。一個是看一個關于生長在山上的傳統藥物的介紹,并有機會購買一些。如果我們懂中文,可能會很有趣。我們的導游給了我們所講內容的大致輪廓。另一站是快速午餐站。

  華山有兩種途徑。西入口需要在道路上行走10公里,然后才能開始攀爬。我們從東入口出發,在那里公共汽車把你帶到一輛纜車的底部,纜車可以到達1500米的北峰。我們的計劃是走上北峰,然后第二天爬上另外四座山峰,然后坐纜車下去。

  我們在下午早些時候開始爬山。這條小路由石階組成,在最窄的地方有粗糙的鏈條扶手(我們戴著自行車手套來保護手)。從身體上來說,這更像是爬摩天大樓的臺階,而不是在家里走小路。然而,當時氣溫約為95度,沒有多少陰涼。我們帶了很多水,包括一些我們冷凍的瓶子和一些在西安市中心高檔百貨商店買的佳得樂。沿途有很多小吃攤,在那里你可以買到瓶裝水,中國版的佳得樂,以及其他高價的飲料或小吃。

  下午4點前我們到達了北峰,在酒店休息。我們的房間很簡陋,但足夠舒適和干凈。因為山上缺水,既沒有淋浴也沒有水槽可供沖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種體驗就像露營,但是我們睡在一個大帳篷里!

  在酒店餐廳吃完晚飯后,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和導游交談。我們有點驚訝地發現,他們都對日本有負面的看法,但像美國一樣。日本在中國的二戰行為似乎沒有被忘記,并在學校得到了強調。

  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日落,看著天空變得燦爛,有成千上萬顆星星,包括銀河系。這是我們在中國見過的最晴朗的天空。華山的新鮮空氣是一種享受!

  我們的導游都計劃早上4點起床看日出。弗蘭和我把睡眠放在首位。我們碰巧在日出前一點醒來(我們的房間朝東),出去看天空變成玫瑰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的導游錯過了日出,因為他們在房間里熬夜看電視轉播的.歐洲足球錦標賽

  今天的計劃是爬另外四座山峰,但我們保留縮短路線的權利。第一部分是陡峭的中峰攀登。在低的北峰之后,其他的都在大約2000米處。去中峰的路上有很多人——大多數是中國徒步旅行者,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外國人。

  我們在去中峰的路上參觀了兩座道觀。每個人都有一個祭壇,上面有香和水果。友好的僧侶邀請我們做祈禱或向所愛的人送去祝福。弗蘭接受了他們的邀請。在第一座寺廟里,她點燃香燭,跪在祭壇前的墊子上,默默祈禱我們平安到達華山的各個山頂(祈禱得到了回應)。在第二個寺廟,她跪在祭壇前的墊子上,給幾個正在經歷人生挑戰的朋友送去了無聲的祝福。每一次加持后,她都俯身向前,和尚敲鼓。

  過了中峰,人群就瘦了很多。接下來是東峰,有陡峭的爬梯攀巖。弗蘭對這次攀登表示懷疑,但意識到梯子并沒有那么差,于是開始攀登。這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因為那時我們能夠做一個循環,在這一點上,路徑幾乎是空的。繞過兩邊都有陡坡的懸崖頂,我們愉快地走到了南峰和西峰。甚至還有少量的泥土痕跡!南峰的頂峰是華山的最高點,所以我們當然要求另一個徒步旅行者給我們的導游和我們拍照。每座山峰的山頂景色都很美。華山和周圍的山脈非常崎嶇,讓我們想起了在美國西南部或內華達山脈的徒步旅行。

  我們走了一條路線,最終把我們帶到了從中峰返回北峰的主線上。我們很高興登上了花山的五座山峰(花瓣)。

  坐纜車(亞洲最長的),到公園入口只需7分鐘。我們搭了班車進城,然后轉乘去西安的公共汽車。

  我們的導游告訴我們,我們一共走了4000級樓梯!我們很高興開始時沒有這些信息。回家后的三天里,我們酸痛的腿部肌肉指示我們乘電梯去五樓公寓,而不是爬樓梯。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6

女士們,先生們:

  您好!我是你這次華山之行的導游,顧。我會帶你去看華山的美麗風景。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華山。華山是“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個景點,也是國家AAAAA風景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玉泉醫院。有一個關于它的故事。唐朝的金仙公主在鄯善鎮龔玥的玉井里洗頭時,不小心把一個玉簪掉在水里了。回到玉泉醫院后,用泉水洗手的時候,發現了玉簪,知道玉泉眼和玉井是相連的。于是春天就取名叫玉泉,玉泉醫院也因此得名。

  這是華山最有名的地方——長空棧道。你踩的地方只能裝一只腳。你腰間的鏈子可以保護你,所以不要害怕。所有人都上去。

  走完長長的空棧道,來到陳翔劈山的地方。這里也有傳說。三個圣母愛上了一個普通人并結婚了。由于違反天規,她的哥哥二至把三圣母壓在華山下。她生了一個孩子,名叫陳翔。十年后,陳翔知道了真相,與二雷神戰斗。在眾神的`幫助下,他打敗了二雷神,救了母親。

  這是翻過來的風箏。所有游客都應該注意安全,在這里休息。

  華山的美景太多了,今天看不到。讓我們明天繼續我們的旅行。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7

各位游客:

  西安人總把城墻內的地方簡稱城里,被圈在城墻里的人被戲稱城里人,這話聽起來怪怪的感覺不靠譜!但每次凝視城墻上那厚實的青磚,還是震撼歷史的沉重和榮耀!一堵墻隔住的是人心還是地域?錢鐘書先生《圍城》里那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進去"是在斗室中杜撰情感故事的遐想,還是感慨伍子胥不得出城門的絕望心情寫照,歷史總是這樣生澀的讓人費解!

  公元1369年,當明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后,將原來的奉元路改為西安府,取意“西方長治久安”之意,從而開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統治,也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由于西安在歷史的、軍事地位極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國廣筑城墻的過程中,對西安城墻的修筑更為重視。今天我們能看到的西安城墻,是在明代的“筑墻熱”中筑起來的。也是在唐皇城舊址上建起的。從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歷時8年,西安城墻的`修筑才全部竣工,西安城墻建筑型制宏偉,功能設計周密,矩形城池。新建的城墻大體只相當于唐時的皇城部分,南北寬約2.5公里,東西長約3.5公里,墻體全長13.74公里,南、北垣稍長于東、西垣,高度則無甚么變化,還是12米。城墻每隔120米就有一座突出墻體12米的敵臺,俗稱“馬面”,這大約相當于古代弓箭的“一箭之地”(約合120步),如此,兩座敵臺就可互為犄角,從側面射殺攀墻攻城的敵人,西安城墻共有敵臺98個,形成鋸齒形互為犄角的嚴密防衛體系。

  西安的城墻有三道防線,第一道是護城河,河上有吊橋,吊橋拉起就斷絕了城內外聯系;第二道防線是護城河邊的閘樓,負責拉起吊橋并與它后面的箭樓構成“甕城”形成第三道防線——如城門被攻破,敵兵涌入,可以在這里形成“甕中捉鱉”之勢將入城的敵人聚而殲之。現今的明城墻是在原有基礎上建的,也是全國現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墻。武昌古城墻歷經戰火和建設已毀拆殆盡,故宮外的城墻體系也只剩下前門樓等少數遺跡,當然還有荊州、襄樊古城墻等相對較完整的古城墻,但感覺規模較小,當你看到西安這座千年古都的城墻規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確實難得啊!

  好啦,美麗的古城游覽完啦,希望你們有個愉快的旅程。我們也該說再見了,Bye!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8

各位游客:

  陜西汗青專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開性汗青類大型專物館。籌修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合放,它的修成標志著中國專物館偶跡邁進了新的倒退里程。陜西汗青專物館以其歉富的文物匿品成為展示陜西汗青文化以及中國今代文亮的殿堂,被譽為“今都亮珠,華夏寶庫”。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亮身世、倒退的首要區域之一,中國汗青上最為光輝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修都。歉富的文化遺存,深薄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汗青文化風貌,被譽為“今都亮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汗青專物館則是展示陜西汗青文化以及中國今代文亮的藝術殿堂。

  陜西汗青專物館是一座綜開性汗青類專物館。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古代化的措施方法的大型國家級專物館。是“4A”級旅游景點。

  陜西汗青專物館修建的外觀著意凹起了盛唐風采,館舍由一組“中口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作風修建群組成。館舍布局呈“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口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點。把唐代今典修建作風與古代專物館成效相結開,融中國今代宮殿與庭院修建作風于一體。館區占地65,000仄方米,修建面積55,600仄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仄方米,展廳面積11000仄方米。

  陜西汗青專物館館匿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前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雙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器物,光陰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汗青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

  王朝曾在陜西西安附近修都,擁有歉富的文化遺存,深薄的文化積淀,文物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價格廣,此中有俊麗的商、周青銅器,aaa,綽約多姿的歷代陶俑,和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堪稱陜西悠暫汗青以及文化的象征。陜西汗青專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以及“中漢文亮的瑰麗殿堂”。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于西安鄉內亂爭西大街南院門的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修于亮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以及清坤隆五年前后二次重建。樓上本有巨鼓一壁,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

  鼓樓橫跨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以及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相互輝映,為今鄉增色。鼓樓是亮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修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仄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沒有亞于鐘樓。今時樓懸梁掛一壁大鼓,厚暮時擊鼓向齊鄉住民報時,故稱鼓樓

  今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中午”,等于“子夜”,“五鼓”等于“五更”,一晚上共報5次。亮代的西安鄉周長11.9千米,面積為8.7仄方千米,鼓樓地處西安鄉中部恰恰西北,為使鼓聲能傳遍齊鄉,就必須修制高樓,設置大鼓。亮、清二代,鼓樓周圍大可能是陜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以及四周的`住民生活都離沒有合鼓聲,鼓聲亦成為其時人們最熟悉的動聽之聲了。李允嚴所謄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一語敘破,說亮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現在樓內亂爭設有樓梯,登臨樓上,憑欄便能眺望齊鄉景色。西安鼓樓是鄉內亂爭亮清修建物的次要標志以及代表之一。

  從50年代合始,百姓政府曾多次建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舉行了大規模的維建,為入一步合收以及操縱文物資源,慌忙成文化旅游偶跡的倒退,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意重造鼓樓大鼓。重造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劣質牛皮蒙造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造,加之4個銅環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奮入,跨進21世紀。該鼓聲音洪明、渾薄,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以及鼓樓之間,合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制型獨特的聲光噴泉沒偶然變動,是今村夫民戚閑、娛樂的好往處。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臨潼區。它最早發現的.時間是1974年。說來也奇怪,它的發現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農民。它的發現,即刻引起了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及時地采取了保護措施和開發工作。

  兵馬俑一共分為3個坑: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大家瞧!這是一號坑,坑里嚴謹有序的陣容,反映了秦始皇時代軍隊的強大。二號坑和三號坑內,有些陶俑因接觸空氣而脫落顏色,有些還會因此破碎,考古學家不得不再用黃土覆蓋上,所以二、三號坑里的陶俑比一號坑中的陶俑相對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塊塊燒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里約有20_個陶俑,還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沒有挖掘。可想而知,這多麻煩、多辛苦啊!坑內每一個陶俑都跟真人一樣,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形象逼真。可見當時的勞動人民多么的聰明、偉大!

  秦始皇陵兵馬俑龐大雄偉的氣勢,不愧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1

各位游客:

  經過我的介紹,想必大家對紅石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識,下面,我們就一同來欣賞紅石峽的書法藝術和石窟風我會將其中的重點向大家作詳細的講解。

  “河山千古”為田玉廣、王守基在游覽雄山寺時所題。玉廠為貴州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延綏鎮總兵。王守基為山東人,任延綏鎮守營郡司,后成為田玉廣的副將該題刻贊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聯防守邊、精誠團結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李棠所書。李棠,14歲時在榆林考中秀才,18歲赴長安中了舉人。民國年,出任陜西靖邊縣縣長,在執事三年期間,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稱頌其“兩袖清風,廉潔奉公”。1899年,書寫“功在名山”,贊譽劉宗周、高折五兩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業績昭著。

  “大漠金湯”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延綏總兵龍得勝所題。題詞寓意紅石峽關雄地險,堅不可摧。

  “力挽狂瀾”,這塊石刻為1924年4月榆林中學丁級班學生畢業題刻紀念。當時正處于大革命時期,李子洲同志擔負著在陜北點燃革命火種的.重任來到榆林中學執教,他提議題刻“力攬狂瀾”于紅石峽,全班同學通過后,校長杜斌丞推薦教務主任崔煥九書寫。題詞顯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凌云壯志。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2

各位游客:

  李勃死后,唐高宗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家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征陰山、鐵山和烏德鍵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撅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武則天稱帝時,李勛的孫子徐敬業起兵討伐。李顛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后,唐中宗為李勃追復官爵,并重新安葬。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后重新修復的李勃墓。墓前有石人1對,左側有石羊、右側有石虎各3對。墓內出土的一頂三梁進德冠,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唐帽。還有一幅《歌舞圖》,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極為珍貴的資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態各異的胡桶和駱駝桶,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盛況,體現著初唐時期中國各民族的大融合。

  50多年來,從昭陵及其陪葬墓里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志銘。這些碑石不僅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也是研究唐代歷史的`稀有文字資料。因為這些碑石和墓志的內容除對死者歌功頌德外,對其官品職務、重要功績及立功年代也有較詳細的記載,這些都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重大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3

各位游客:

  碑林(Forest of Steles),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石刻類第1號)、國度一級博物館、國度 AAAA級旅游景區、世界18個非凡旅游景觀之一,是保藏中國古代碑石時刻最早,保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十五號。

  碑林的源頭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長安務本坊國子監內的《石臺孝經》、《開成石經》,正式首創者為北宋名臣呂大忠(陜西藍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經驗代網絡,局限逐漸擴大。現保藏文物11000余件,個中國寶級文物19種(組)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聞名的"昭陵六駿"有四駿藏于碑林。

  碑林不只是中國古代文化文籍刻石的.齊集所在之一,也是歷代聞名書法藝術珍品的群集之地,有著龐大的汗青和藝術代價 。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西安碑林距今已有900多年汗青,1944年,在“西安碑林”基本上,操作西安孔廟古構筑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保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原名陜西省博物館,建于1944年。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門構成,占地面積 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余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你們這次游覽的導游。大家能夠叫我小陳。

  秦兵馬俑在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都是精美的藝術珍品。誰明白它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呢?對,就是20000平方米,大概有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想不想明白他的來歷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以前有幾個農民相約一起打水井,發現了有一些陶片,他們繼續打井,發現那是一條通道。他們陸陸續續下去察看,就發現了‘秦兵馬俑’。好!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兵馬俑不僅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些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是什么俑?他就是將軍俑。那神態自若的樣貌,一看就明白他們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身的領軍人物了!

  大家跟我來。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對,就是武士俑。

  誰明白身著短甲,下穿緊口褲,左手握弓箭,右手執韁繩的又是什么俑?錯了,是騎兵俑。你們看,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術珍品。仔細端詳,他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走近他們身邊,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呢!哈哈!!!!

  好了,還有很多精彩的東西,大家自由參觀,自己欣賞吧。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5

各位游客:

  紅河谷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眉縣營頭鎮境內,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里、寶雞60公里,公園入口距下板寺26公里,可和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形成環形旅游線路,山外可和西寶高速常興、西寶南線相連。

  公園已開發景區四個,景點80多處。入園即可看到靜林寺、顯洞寺、玉皇閣、觀音崖等宗教文化古跡。公園具有秦嶺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幽、奇、峻、秀的景觀。園內山勢險峻,石峽深邃,幽谷含秀,飛瀑深潭,珠飛玉濺,景觀多變。太公石船古樸悠遠,雙洞水簾神秘莫測,群仙聚首如生靈顯現,神龜寶蛋美妙故事讓人回味留戀。蟠龍灣,曲徑通幽,穿林涉水,別有風情。斗母瀑布氣勢宏大,從斗母奇峰傾瀉而下,垂直落差八十余米,堪稱陜西第一瀑。傳說趙匡胤,時乖命蹇,窮困潦倒,到此幸游觀景,誠心禮拜后,時來運轉,黃袍加身,登基稱帝,稱此地為福澤之地。

  紅河谷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眉縣營頭鎮境內,太白山主峰北麓。公園具有秦嶺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以“幽、奇、峻、秀”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名冠三秦,可謂“天下美景一谷收”。

  紅河谷森林公園是個值得去的.好地方,空氣很清新,環境清幽,而且瀑布也很壯觀,總的來說景區服務很好。凌云棧道很不錯,瀑布壯觀美麗。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6

各位游客:

  衛青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2019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稱“帝國雙璧”,官至大將軍,封長平侯。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元封五年(前12019年),一代名將衛青離開人間。他死后,武帝下令按國葬禮儀將其葬于自己的陰宅茂陵旁邊,形似廬山,以紀念他打擊匈奴立下的汗馬功勞,可見武帝對其情誼之深。

  衛青墓位于茂陵東北1公里處,東緊鄰霍去病墓。衛青的封土為覆斗形,北面有一個兩層臺。墓為山形,《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為冢像廬山”。經過2019年的`風化,山的形狀看得并不真切。高24.72米,東邊邊長113.5米,南邊邊長90米,北邊邊長67.6米,西邊邊長62米。占地總面積為8064.55平方米,體積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進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北面中腰有平臺,遙望之如一小山。

  墓前立一墓碑,寫有“漢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公青墓”十四個字,是清朝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續《資治通鑒》的作者)所立。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17

各位游客:

  榆林白云山位于陜北佳縣城南5公里的黃河之濱,因山上建有古跡白云觀,山下黃河峽谷風貌奇異而聞名遐邇。白云觀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萬歷四十六年,萬歷皇帝朱翊鈞給白云山親頒圣旨一道,親賜御制《道藏》4726卷,從此聲名大震,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后經歷代續建補修,白云觀共占地8.1萬平方米,建成以道為主,兼有佛、儒教廟宇54座,各類古建99處,并存有古建、雕塑、繪畫、書法、音樂等豐富的文化精萃,成為全國著名的道教圣地,西北地區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陜北最具影響的道教文化旅游勝地。白云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和宗教活動場所。

  參加白云山廟會將美不勝收,因為白云山屬典型的.廟觀文化,它把祖國的傳統文化、宗都文化、黃河文化、黃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機地熔于一爐,其內涵深刻,形式多樣,內容廣泛,不失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庫。相傳古時有一蓬頭赤腳道士,自稱玉鳳真人,于山上結草茅庵,白日采藥,夜間修煉,醫術高明,為民除疾,藥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張總兵認識,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審訊忠良岳飛,故出家修道,后得張總兵鼎力相助,于山創建廟宇,即后來山上之白云觀。此山為陜北著名的道教勝地與旅游名山。山上之觀則是西北明清時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譽為黃河上的一顆明珠。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相關文章:

陜西導游詞02-16

名勝古跡導游詞11-30

甘肅名勝古跡導游詞04-12

荊州名勝古跡導游詞01-25

江西名勝古跡導游詞范文04-21

陜西華山導游詞12-23

陜西昭陵的導游詞05-30

陜西導游詞15篇02-18

中國名勝古跡故宮導游詞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