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導游詞2篇
【導語】“碧霞祠”創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讓小編來告訴你關于泰山碧霞祠導游詞吧,一起來閱讀下文!
【篇一】泰山碧霞祠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游覽一座白云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天上宮殿還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哎,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在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云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邊"等句子來贊頌它。
“碧霞祠”創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碧霞祠現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征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圣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則淪于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之后,原來就是曾經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圣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飛檐畫棟,宏偉壯麗。
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由于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
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內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鉚固瓦當的是水獸,用來防止火災。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海寧”。殿內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做領導的有沒有威信,關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參觀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南邊的大山門,門的里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煙繚繞,紙火升騰。
我們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 ,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播海內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參觀完了這座“天上宮殿”,現在我們繼續前行,到別的觀光點繼續游覽泰山。
【篇二】泰山碧霞祠
各位朋友,祝你們已經成功的潘岳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體驗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現在咱們即將參觀的是泰山上最為完整的具有仙山雄閣之稱一個道觀泰山碧霞祠。
現在我們來到地景點是碧霞祠,它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地上廟,也是泰山上最雄偉,最有特色地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地歷時了。宋真宗登封泰山時,因為疏通山頂泉池,發現了一尊被毀壞地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換為玉石像,并建了一座祠廟,用于祭祀,賜名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號為“圣女之女”,由于帝王地發現與加封,一尊普通地石像一躍成為泰山女神。明清兩代經數次重修,形成現在地規模。
碧霞祠為前后二進院落,整個建筑群左右對稱,布局緊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每當云霧開滕時,周圍仙云繚繞,富麗堂皇地碧霞祠就像天上宮闕一般,威嚴神圣。第一進院落有東西南三個神門組成,南神門外面有一個大照壁,上面寫著“萬代瞻仰”四個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照壁前有一個大火池,是供善男信女燒香的地方,縱觀泰山上所有廟宇,只有這個地方是香火最旺盛的。南神門上面有一個歌舞樓,每當有刺死活動是,歌舞樓上奏響歡慶的音樂,供有人欣賞。 大家現在穿過山門重點觀賞一下第二進院落,,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座門叫山門。我們首先看到地是道教中鎮守四方地四尊兇神猛將,左青龍,右白虎,還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鐵鑄造地。威風凜凜。走進山門你會發現左右兩邊有兩座碑亭。是乾隆皇帝所以,通道兩邊是明代所建的千斤頂和萬歲樓,這都是泰山上精美的古跡,繼續往前走,殿前是“香亭”,即明代萬歷年間所建“金闕”之處,內供元君的小銅像,十分華麗。兩側各有一座銅碑。左邊地是“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碑”也是明代萬歷年所立。神宗皇帝地母親慈生太后患眼病,求過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換元君像為鍍金銅像還愿。并鑄造銅鐘銅亭,亭子叫“金闕”。碑上刻有“金闕記”。記敘了仿武當山建造金闕地經過。亭子右邊地是“泰山靈佑宮銅碑”。立于明代。這兩座碑均為紅銅鑄造,在形式,裝飾方面基本一樣。高都是3.72米,這么高大地銅牌,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細膩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繼續前行,就是美輪美奐的正殿了,正殿共五間, 正殿采用地是金屬和土木
磚石相結合地材料,主要為了防止山頂雷石地轟擊和狂風云霧地侵蝕。造價極高。僅明代洪武年間地一次維修就耗費了黃金4950兩。殿上地瓦,龍頭等均為銅鑄,這樣可以防止高山氣候多變,云蒸魚降造成的材質損壞,殿上地瓦壟條數是360,象征這周天之瓦當上有一排似龍非龍,似蛟非蛟地動物,叫蛟龍水獸。古代人為了防水災,常用水獸避邪鎮火。而且,這些水獸起到堅固作用,同時還有點綴,美化作用。這種設計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無與倫比的地位。正殿內供奉地是泰山上有求必應,無所不能的碧霞元君。坐像為銅鑄,神態慈祥,造型生動祠內供奉地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最著名地女神。碧霞元君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稱“泰山老母”。民間則親切地稱之為“泰山老奶奶”。傳說他叫玉葉,是東漢石敢當的女兒,三歲懂得做人的道理,七歲懂得到家的法規,并對西方王母頂禮膜拜,14歲來到泰山的黃花洞進行修煉,三年后功成,全身撒發著金光所以人們也成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道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男子的道之后成為真人,女子道到后稱為元君,。泰山老奶奶被宣揚為賜福人間地神,能為眾生造福,消病免災。窮人要衣食溫飽,莊稼人要五谷豐登。有錢人要長命百歲,家族要傳宗接代,都離不開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禮拜,這里的香火及盛,這種朝拜活動經久不衰,形成獨特地泰山民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么心愿還沒完成呢,要是有的話可以祭拜一下泰山老奶奶啊,,泰山老奶奶啊,也是極力的護佑著天下人民呢。
院中還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奉地是眼光奶奶,他可以讓人心明眼亮,與人為善,并可以治眼疾。西配殿供奉地是送子娘娘,生兒育女,繁衍后代,傳說他們是碧霞元君的姐妹,非常靈驗,都是鳳冠紅袍,慈顏莊重。
今天我們領略到了泰山碧霞祠的美景,觀碧霞祠整個建筑群。由于地形限制,南北長70米,東西寬僅36米,總面積不過2500余平方米。但它設計精到,選址巧妙,全然不縣局促。碧霞祠位于天街東端地勢徒然抬高之處,前院設有東西南3座高大地神門,游人一般自天街東來,由西神門進祠,而西神門下是峭拔如十八盤地百余級連續地臺階。由此進祠忽見樓臺嚴整,氣氛肅穆。同天街風情迥然不同,人們首先感到了碧霞祠地赫赫氣勢。東神門與西神門相通,通往玉皇頂地盤道就在前院之中,且忘南又開有南神之門,人在此視野并未被封閉,因此小地空間便產生了打地空間地感覺。北面,碧霞祠北門高高屹立,不進山門便不知
祠內有何物。使人產生神秘感,更覺此祠非同小可。及至進到北院,大殿之前有香亭居中。亭兩側又有銅鑄金牌,亭前又有千斤鼎,萬歲樓,令人目不暇接。更感到這里地不同尋常。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內空無一物,一覽無余,區區300余平方米地天井,又怎能有如此地韻味與效果呢?
泰山地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地建筑藝術受到了建筑學界地高度稱贊,被譽為中國古代高山建筑地典范。是同類建筑中獨具一格地神品。
各位團友,碧霞祠地游覽到此結。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泰山奶奶地保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泰山碧霞祠導游詞2篇】相關文章:
泰山的碧霞祠導游詞3篇04-19
泰山導游詞05-18
晉祠導游詞12篇03-16
晉祠導游詞(11篇)03-21
晉祠導游詞11篇03-21
山東泰山導游詞05-21
晉祠公園導游詞6篇03-24
五公祠導游詞10篇03-22
泰山導游詞講解導游詞03-31
太原晉祠公園導游詞3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