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惟信的詞作鑒賞
鑒賞是對文物、藝術品等的鑒定和欣賞。人們對藝術形象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惟信的詞作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生平簡介
孫惟信(1179-1243)字季蕃,開封(今屬河南)人。以祖澤調為監當官,不樂,棄去,游四方,留蘇杭最久。自號花翁,名重浙江公卿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與杜范、趙師秀、翁定、劉克莊等交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稱其“倚聲度曲,公瑾之妙。散發橫笛,野王之逸。奮神起舞,越石之壯也”。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謂“孫季蕃老于花酒,以詩禁僅為詞,皆太平時節閑人也”。《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花翁集》一卷,注云:“在江湖中頗有標致,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長短句尤工。嘗有官,棄去不仕。”又沈義父《樂府指迷》云:“孫花翁有好詞,亦善運意,但雅正中忽有一兩句市進話,可惜。”
有《花翁詞》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燭影搖紅
孫惟信
一朵鞓紅,寶釵壓髻東風溜。
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
初試夾紗半袖。
與花枝、盈盈斗秀。
對花臨景,為景牽情,因花感舊。
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
夢云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
別后知他安否。
軟紅街、清明還又。
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
孫惟信詞作鑒賞
女子總是與多情相伴。而嬌美女子的多情,則更有多少清雅之士為之詠嘆。這就是一首抒發一位嬌美少女的閨怨之詞,似怨春光,又盼春光。詞中的女主人公與情人初次相見是在牡丹花盛開的季節,而她又正值妙齡,楚楚娟秀,柔媚多情。那正是花好人秀,景美情深,故上片開頭連寫六句,工筆細描。“一朵鞓紅,寶釵壓髻東風溜”,鞓(ting廳)紅,是牡丹花的一種,這句是寫女子的發飾之美。她發髻高綰,寶釵對插,再戴上一朵紅艷艷的牡丹,在和煦的東風中,流光溢彩,顯得格外窈窕多姿。這種以物見人的手法,含蓄而又傳神,一位嫵媚娟秀的女子形象已隱約可見。“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寫年華和幽會情景。女主人公如花似玉,貌美而又年輕,正如艷麗的牡丹,國色天香,又恰值牡丹花開時節,與情人花邊相會,良辰美景,情歡意洽,有說不盡的柔情蜜意。作為佳冶窈窕的女主人公,“初試夾紗半袖”。從這句可知她只是身著輕柔細軟的短袖夾紗,淡雅樸素,更顯得體態輕盈,容姿清秀。
以上五句,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位婷婷玉立的妙齡女子形象,但作者似乎還嫌該女子不夠妖艷動人,又添上“與花枝、盈盈斗秀”一句。這一句如妙筆生花,秀出意表。“盈盈”二字,形象揭示其體態之美、風韻之美。而“斗秀”二字,則不僅描寫出一位女子正值芳年的閉花羞月之貌,而且點帶出俊俏活潑的情采。花美人更美,花秀人更秀的意蘊全在“斗秀”二字中表現出來。然而接下去轉回眼前情景的描述。情人遠別了,幾度東風,只留下她“對花臨景,為景牽情,因花感舊”。這三個四字句都是口語入詞,不加雕琢,但信筆拈來,圓轉如珠,然而在詞情上卻是一步一跌,懷舊傷別之情愈轉愈深。通觀上片,以牡丹花起、結,一次用鞓紅,一次用牡丹,而花字則反復出現四次,花雖是陪襯映照,但景以花成,姿借花顯,情為花引,又頭戴以花、相見以花,可見其構思運筆確有韻味。
“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反用唐人盧渥得紅葉題詩典故,表達了人們對愛情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可是,詞中的女主人公卻說“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意思是無法傳遞自己的濃情,只能借流水之逝而表達自己的凄涼之感。“夢云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將凄涼的詞情再深入一層,訴說出女主人公相思的苦楚。她非但得不到紅葉題詩的機緣,連在枕邊的山水畫屏前做一個甜蜜的夢也不成,因此只能忍受著離恨別苦的折磨,但沒有只想著自己,而是惦念著遠別的情人,于是寫出“別后知他安否”一句。雖只短短一句,卻是牽腸掛肚,思念之切,一語道破。詞的最后四句:“軟紅街、清明還又。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回應上片最后三句的臨景、牽情、感舊。軟紅街,指臨安城。繁華的臨安,又到了清明時候,柳絮飄飛,春已歸去,而遠在天外的情人,音訊杳然,朝思暮想,永晝難度,真是“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刻骨的.相思使她形容憔悴。
寫到這里,詞雖收結,但辭盡而情未絕,離愁郁結,幽思渺渺,不允卒結。
古代詩詞中寫懷舊傷別的作品,非常繁多。而這首詞卻以樸素洗煉的語言形象勾勒出悲歡離合的真實情感。從上片到下片,愈寫愈深,讀罷全詞,給人哀婉曲折之感。
燭影搖紅
孫惟信
一朵鞓紅,寶釵壓髻東風溜。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初試夾紗半袖。與花枝、盈盈斗秀。對花臨景,為景牽情,因花感舊。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夢云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別后知他安否。軟紅街、清明還又。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
或有人以為這是一首“寫女子懷舊傷別的詞”(見唐圭璋等主編的《唐宋詞鑒賞辭典》第一八七六頁),筆者以為鑒賞者搞錯了性別,它實質上是一首以男子口吻寫成的懷念情侶之作。唐詩人中有位多情的種子,名叫崔護,他有一首《題都城南莊》絕句以及圍繞這首詩流傳的“人面桃花”的謁漿故事。很顯然,本詞作者受其影響,舊曲翻新,編織的也是一則以清明時令及“去年今日”為背景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是那桃花在本詞中已變成牡丹而已。但詞中男主人公“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笑迎風的不勝悵惘之情卻宛然如斯,昭然若揭。
詞人開篇選擇花中富貴者──牡丹作為發端,以引起對人面如花的超群風韻的起興:“一朵鞓(tīng廳,皮帶)紅,寶釵壓髻東風溜。”鞓紅,牡丹的一種,以花色似朝廷官員圍系的紅鞓犀皮腰帶,故名。其出產于青州,故又名青州紅。開篇點明這是一個牡丹花開的盛春季節,一朵青州紅盎然怒放,宛似美人頭上橫插寶釵的云鬢螺髻,在春風吹拂中圓轉流動。以花喻人,這在中國文化中已成慣例,主人公見牡丹而想到那搖曳多姿、妖冶生態、國色天香的美人,原本不足為怪,然而,牡丹之于主人公還有另一番非同尋常的遭遇。“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去年也正是這個東風融融、牡丹花盛開的季節,他與情侶花下幽會,擺宴歡飲。可以想見,其時一對情侶,于春風麗日,攜手并肩,舉杯對酌,情歡意洽,完全沉浸于無限幸福之中。此時此刻,也許男主人公正帶著三分飄飄然的醺醺酒意,忘情注目對面的意中美人:“初試夾紗半袖。與花枝、盈盈斗秀。”今天,她可謂“淡掃蛾眉”,沒有濃妝打扮,而只是身著一件細軟輕柔的夾紗短袖春衫。這應時得體、素雅大方的妝束,使得她顯得格外清麗脫俗,可與富態妖冶的牡丹花競相媲美。初試,謂第一次穿上,即指新縫制的衣服。盈盈,狀美人體態輕盈,風姿綽約。斗秀,即比美爭艷。行筆至此,嬌花美人,兩相映襯,更有花妖人更秀的效果,正應了古人所云“閉月羞花”之意。此三句神來之筆,把情人眼中的西施刻劃得鮮活靈動,娟秀動人。然而,這花下酒邊、良辰美景畢竟是“年時”的美好回憶,如今呢,時隔一載,主人公面對的是“人面不知何處去“這一極不愿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因此“對花臨景,為景牽情,因花感舊”的無限感懷不禁油然而生。是的,主人公舊地重游,這景是曾經給予他們無限快樂的幽會之處;這花是曾經和情侶競相斗秀的牡丹花。如今鮮花猶在,風景依舊,然而惟獨人面杳然。一片惘悵之情注滿于這三句十二個不假雕琢的尋常字眼之中。
如果說上片重在觸景憶舊的話,那么下片則重在傷春懷人。
“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換頭二句緊承上片回憶往事的情節,反用唐宮閨詩人韓氏紅葉題詩典故,以引起對情侶的懷思。據《名媛詩歸》和《云溪友議》記述,唐宣宗時,士人盧渥進京應舉,偶臨御溝,得一紅葉,葉上題詩一首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渥乃置紅葉詩于箱中。后宣宗遣出宮女。盧渥得韓氏為配,即當年紅葉題詩者。一日,韓氏見箱中己題之詩,嗟嘆久之,復作一詩,有“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之句。古人紅葉題詩,有御水傳情,遂演成佳話,終使有情人成其眷屬。而今呢?男主人公慨嘆,他沒有盧渥那樣幸運,情侶沒有紅葉題詩那樣的山盟海誓為憑,御溝之水也總是那樣的無情。“空回首”三字回應上文,再度流露了失望的愁悵和相思的苦悶。接著“夢云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二句把這種失望和苦悶再深著一筆。去年的花下歡聚已一去不返,紅葉題詩的幸運已成空話,那么就連在山水畫屏之前做一個高唐云雨之夢也難以達到。“真個”一句對舊夢重溫、好事再偕充滿絕望之意。此二句亦反用典故。據宋玉《高唐賦·序》記述,昔懷王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夫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此二句暗用此神話典故,言主人公面對屏風上的山水畫面,不禁萌生做個好夢的念頭,然而就連這一最低要求也無法實現。感傷凄涼之意,至此已然寫足。那么接下去情思的轉換則順理成章了。既然和情侶天各一方,無由相會,也不知“別后知他安否”。刻骨的相思化作一句對遠別情侶平安與否的牽腸掛肚。詞人于此讓主人公擺脫花前月下、高唐云雨的庸常,升華為深深的惦念和真摯的關切之情。這一轉折,更見深情。有一點尚需說明的,這里的“他”,切勿拘泥于男性,因為古人兩性第三人稱皆用“他”,聯系上下文看,這里的“他”應是“她”即男主人公的情侶無疑。“軟紅街、清明還又。”回應上片“年時”一句,言光陰迅速,主人公在這繁華的都市里轉眼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軟紅,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屬車塵。”這里代指男主人公所在的都市(或以為指南宋都城臨安。可能從詞人長期留居蘇杭推斷),亦即他曾經和情侶度過一段甜蜜歲月的地方。“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本是最能逗人思鄉懷親的傳統節日之一,更何況他們還有去年清明時度過的一段難以忘懷的“桑中之約”。接著收束三句描寫傷春感懷的情景:“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晚春時節,柳絮濛濛,離人遠隔關山,魚沉雁杳,那漫長的春日煎熬得主人公日見消瘦。煞尾三句把相思的凄苦情懷推至無以復加的程度,用以回應上片結尾三句對觸景生情、因花感舊的題旨。
讀者若把詞中男主人公目之為詞人自己,未免有牽強之嫌。但是詞人孫惟信一生超逸不群,視祖蔭顯貴如草芥,棄官不就,自甘清貧,疏放不羈。于婚后不久,出游江浙,漂泊一生,終老江湖。晚年曾作《南鄉子》(璧月小紅樓)慨嘆自己“空為梅花白了頭”,為自己婚后半生追求豪隱、萍蹤不定、與妻子離多聚少而深感歉疚,因此于詞中表現了晚年對發妻深沉真摯的懷思之情。由此可知,這首《燭影搖紅》無論寫于何時,詞中男主人公無論是否系詞人自己,而個中情思和《南鄉子》卻是一致的。它表現了對情侶熱切真摯、純潔無瑕的思戀之情。
孫惟信的詞向以“婉媚多姿,聰俊自然”著稱。這首詞以天香國色的牡丹起興,引起對昔日美好生活的回憶和今日相思離怨的抒發。詞中昔日的歡愉,今日的凄涼,兩相對照,使情感婉約低迴,曲折纏綿。花的嬌艷,人的娟秀,兩相映襯,使情味嫵媚多姿,儀態萬方。加之文辭質樸而不俗,平淡而醇美,實已達到雋永自然的化境。于南宋后期格律派詞中堪稱佳構。
【孫惟信的詞作鑒賞】相關文章:
孫惟信燭影搖紅的鑒賞06-13
《掃花游聲》的王沂孫詞作鑒賞05-04
《掃花游聲》王沂孫詞作鑒賞05-05
辛棄疾的詞作鑒賞11-14
黃庭堅詞作鑒賞10-20
蔣捷詞作鑒賞06-12
鑒賞林逋的詞作06-12
《西河》詞作鑒賞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