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終身成長》讀后感1
1、實話說,不認為本書值得書商所宣傳的那么大的美譽,譬如“顛覆傳統成功學觀點,影響美國校園教育的創新理念”。
2、本書核心思想,如果我們要持續不斷地成功,就要具有成長型思維,面對成功不要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要關注努力的過程,以及努力的策略;面對失敗,不要心灰意冷,要找出失敗的原因,針對性進行解決。這樣才能不斷成長,才可能獲得不斷的'成功。
3、固定型思維模式最主要就是認為所有事情是固定不變的,是用悲觀和僵化的方式對待變化,譬如認為個人的才能是天生注定的,對于成功認為是自然的,對于失敗則歸結于才能的不行,逃避挑戰,等等負面情緒。
4、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才能不是固定的,個人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得到成功,面對失敗,更多聚焦于失敗的原因,以及以后如何克服,勇于挑戰。
5、需要警惕兩種誤解:
1)思想開放不等于就是成長型思維,關鍵要看個人能力是否有不斷提升;
2)努力不是成長型思維的全部,需要有策略,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要看努力的結果。
6、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培養的,要時時反省,警惕自己日常言行中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抑制固定型思維特征(負面的、固定的),發展成長型思維特征(積極的、靈活的)。
7、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8、原文摘錄
9、兩種思維方式對比
《終身成長》讀后感2
之所以說喜歡上這本書是因為作者不僅深入淺出帶給我們全新的理論,更給我們指出了實現的策略。越到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不由自主的與自己的教育教學聯系了起來。我不斷審視著我的教學過程,我在教學中的一言一行。
我們要為他們提出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面對遭遇失敗的伊麗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對比賽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但是依然沒能贏,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你要知道,你并沒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許多女孩練習體操的時間都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這是你真心想要的東西,那么你就要為此付出努力。”他父親的話給我帶來啟示,我將它用在我課堂上的那一刻內心無比的喜悅。這是一堂測試課,當我宣布考試時,教室里一陣唏噓,擔心考不好而不想考試。我告訴學生們:“測試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只有在考試中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盲點,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加強和補償,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每次考試都只是我們學習的又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注重的不是分數,而是考試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如果我們把每次出現的問題都解決掉、克服掉,便有了新的收獲和提升。”學生們安靜下來,從他們的眼神我知道,我們已經達成共識。
同樣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建設性批評。批評孩子就要對孩子有幫助,然而好多時候我們的批評變成了抱怨、責備、懲罰,這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正如那位勃然大怒的父親“這就是你的作業?你就不能認真做一次嗎?你要么笨,要么就是不負責任。你說,你是哪一種?”他的口氣是不是很熟悉呢?不要評判,要去指導。就像這樣,面對將釘子灑了一地的菲利普,你會說“你怎么這么笨手笨腳!”而是應該告訴他“以后要小心些,我們一起把它們撿起來”。這便是建設性批評。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孩子們思維模式的建立。很多父母認為,當他們評判和處罰孩子的時候,他們是在教育孩子。然而他們教給孩子的僅僅是如果不按父母的規則和價值觀辦事,就會受到評判和處罰。而沒有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決定。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覺得你覺得他不夠好或比喜歡他或自己不優秀,久而久之就容易有固定思維的傾向。我們要給孩子的不是評判,而是指導。告訴他們標準,并教會他們如何達到標準。泰格.伍茲的父親給我們做出了榜樣,雖然他希望兒子在高爾夫方面有所建樹,但他尊重兒子的選擇“如果泰格想成為一名水管工我不會介意,只要他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水管工。我的目標是培養他成為一個出色的人。”并且他給兒子的建議是要去付出,付出時間、才能和滿腔的熱愛。
如何成為好老師和好父母呢?
通過降低標準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在提高標準的'同時,交給學生達到標準的方法。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朋友對我的訴苦:“兒子一學習就鬧情緒,還一邊學習一邊玩橡皮,摳手指,作業老師不能完成。”一番談話后我得知,她將所有的作業一次性全告訴孩子,而沒有告訴他怎樣去安排時間。在他責備孩子的時候,也沒有注意給孩子提出建設性意見。我給他的建議是:“根據作業量,將孩子的作業分段,并告訴孩子沒完成一項作業就在已完成作業下畫一個對號,并且給孩子休息的時間。另外,如果孩子完不成作業,也不要一味的批評他不認真,精力不集中。而應該跟他共同分析問題原因,并跟他一起克服困難,并分享解決問題后的樂趣。”總之跟孩子擺明立場,我是來教你的,我不是來評判你的能力的。面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告訴他們真相,之后交給他們縮小這個差距的方法,我們能為孩子提供的是資源和技能,面對孩子的成就,不要一味夸獎,更應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讓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有成長的潛力,知道我們會全心全意的幫助他們學習。
《終身成長》讀后感3
如果有人問我,“有哪些書對你的人生影響較大?”卡羅爾·德韋克的著作《終身成長》一定是其中一本,這是本能讓人深刻意識到思維模式對個人成長有多重要的好書。
整本書,圍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展開論述,通過詳細講解和案例分析,不僅讓我逐漸明白了二者的本質區別以及如何從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也使我對自身職業生涯和家庭教育觀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和感悟。
在書中,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因此逃避挑戰,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能力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習不斷提升,因此他們勇于面對挑戰,不斷追求進步,注重長期發展。
回顧初入職場時,我也曾陷入固定思維陷阱,因害怕犯錯、而對工作中的'挑戰充滿恐懼,遇到自我認知里“能力范圍以外”的工作,我常將“這事太難了”掛在嘴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認識到這種思維模式對我的職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逐漸地,我開始正視自己的不足,試著改變自己,我逐漸變得“厚臉皮”,遇到不懂的、不會的經常主動出擊,尋求他人的幫助和建議。直到如今,不能說自己已經徹底轉變為成長型思維的人。但有一天,面對別人“這事我做不到”的結論時,我脫口而出:“我們不能說做不到,而是應該要去想辦法做到”。我內心感到無比喜悅,因為我不再是從前那個對工作有畏難情緒的我了。
改變并非易事,讓我們一起擁抱成長型思維,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終身成長》讀后感4
人是該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活到老,活到老,無論哪一個時代都是的。當然這也是現代人順應時代快節奏發展的一個必須。學無止境,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完成自我生命的成長的,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但作為一個人,在一定時期的成長似乎更為重要,比如,人的性格,人的思維模式,價值觀的構建,孩提時代這些東西的構建遠遠比成人之后更為容易,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沒教育的孩子更難辦,這是一個事實。所以說,人的某些東西的成長是有時間限制的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則是事半功倍,錯過了則是事倍功半。
這本書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他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兩種思維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個人某種思維模式占主導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成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
現在社會或者是任何一個時代,人能否很好的成長都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東西,如何培養具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使得其一生都能受益,都能積極成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教育很值得關注的一個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教,如何給人以終身成長的能力,良好的思維模式是值得我們去培養的,這也是家長和教師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終身成長從各個角度探討和談論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種種不同的表現,讓我們明白什么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什么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個理解的視角和自我檢測的時機,也讓我們明白了一些事情正確的做法,也讀懂了成長型思維給我們的生活中各個方面帶來的不同。很細致和很詳盡,同時在書的每一章的最后,提供和幫助我們培養自我的成長思維,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科學的書籍。能遇見是一種福氣。也是為自我成長和教育打開一個更為重要的視角。像思維模式這么重要的東西,對我們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日常沒有達到這種科學的視角去看和思考,更沒有這種科學的'視角去培養自我,和用在教育上。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以心理科學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科學的自我發現、科學的自我成長,科學的搞教育,這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內容。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書籍,值得所有去讀,對于自我,對于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自我成長,這句話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尤其是成人容易被固化,覺得我已經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你成長的,因此,家長們也一定要關注自身的成長,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從這本書受益。
《終身成長》讀后感5
人從一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對一起都充滿了好奇,開始學習吃飯、走路、說話,問周圍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期間會鬧出很多錯誤和笑話,我們卻依然興致勃勃。但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一樣了?面對錯誤和挫折,有的人會勇敢面對,從批評中學習,但有的人只會逃避、不再努力。
原因在于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在言談舉止中傳遞給我們什么樣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傳遞出一個信息,而孩子對這些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程度又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或者老師跟孩子這么說:
“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沒有怎么看書就得了優!”
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為,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增強信心,但是孩子可從這些話中聽到另一種意思:
“如果我學東西不那么快我就是不聰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他們會覺得我其實沒有那么聰明。”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針對數百名學生進行七項實驗后發現:對孩子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這其實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定。
父母認為通過表揚孩子頭腦和天賦可以給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但事實上卻起到了反效果,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立即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為了掩飾自己糟糕的成績而選擇撒謊、欺騙。最后,雖然告訴孩子很聰明表揚他們的先天潛力,但卻讓他們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提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避免對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揚,而是應該對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成就的這個努力的過程做出表揚。并且在跟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于表示自己欣賞和贊揚他們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有興趣。
《終身成長》讀后感6
而作者認為成長型思維相信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就算天才,他們都要通過不斷學習來讓自己成長和提升。那我們來看看成長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的時候他們的心態是怎么樣的?
面對成功,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疇,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就是一種成功。這時候他們會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提升自己,他們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而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同樣會覺得失敗是一個很痛苦的經歷。但是它們會認為失敗不能對他們下定義,他們認為失敗能夠讓他們從中學到東西。
在面對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當他們成績不佳的時候,雖然也會難過,但是他們會覺得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再努力,再勤奮一些,自己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他們是不會讓不佳的成績固定自己的。
在面對挑戰,他們會感到很興奮,因為他們認為每一次挑戰都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上面我們對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進行分析,分析他們對于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時候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到底是屬于哪一種思維的。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維,并且不希望自己改變,那當然沒有問題,你可以繼續維持。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問題,讓自己的能力能夠不斷得到提升去取得一個更高的成就,那你可以看下面的這一部分,就是怎么樣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作者在書中提到了5個步驟:
1、接受
我們每個人的腦袋里面都存在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要去接受這個事實,但是我們接受固定型思維的存在,但是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讓它高頻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代表我們要接受它出現的時候帶給我們的危害。
2、觀察
這一步的意思是我們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會引發固定型思維的出現,比如是不是在你接受挑戰的時候,你告訴自己你做不到,放棄吧。我們要去觀察它們是什么時候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它對我們說了什么?我們感覺怎么樣?還有我們要去觀察我們的這種固定型思維是怎么對待別人的?比如,我們對待我們的朋友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一味地去評判他們,而不是通過這件事情教會他成長?
3、命名
當我們已經知道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固定型思維被引發出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去給他們進行命名。這樣的命名,可以讓我們在每一次固定型思維被引發出來的時候,我們直接通過這個命名對它們進行討論,這樣我們就知道能夠對它們進行描述。
4、教育
我們已經通過上面幾個步驟,知道了固定型思維上面時候會出現,也知道它出現的時候帶給我們的'痛苦感受,而且我們也已經給它們進行了命名,我們就可以開始帶著它們成長了。作者告訴我們固定型思維斯是為了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安全,只是它們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它們出現的時候,對它們進行引導,用成長型思維的方式去引導它們,讓他們轉變為支持我們的力量,讓它們和我們一起去面對挑戰,不要放棄。
5、鞏固
當我們走完上面的旅程的時候,不要忘記的是加大練習去鞏固這個過程。就像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情。要讓自己熟練掌握的前提就是加大練習的數量。作者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練習的辦法:
1、把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特點打印出來,貼在鏡子上,讓它每天都來提醒我們這兩種思維的不同。
2、如果還有空間,也印出以下的問題:
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圍的人呢?
我們要去思考我們怎么去利用這些機會,同時還要去制定一個計劃,制定好以后,問自己: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么方式開始實行這個計劃?
當我們因為某些事情,計劃被打亂之后,我們可以重新制定一個新的計劃,還是重復問自己上面的問題。
當我們完成這個計劃,并且獲得成功,我們要學會去問自己:
要保持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些什么?
通過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如果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突破去讓自己成長,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練習過程來鍛煉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一步一步去踏實練習,這個過程并不簡單,但是只要去練習和鞏固,你就能夠掌握這樣的方式,并且讓成長型思維方式讓自己獲得更高的成就。
《終身成長》讀后感7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天賦就是全部,認為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并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因為成功意味著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游戲叫“部落沖突”,但我并沒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為我認為游戲里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為平地(他是九級),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么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游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并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終身成長》讀后感8
這本書是樊登老師融合了他前面所講的育兒書籍撰寫而成的。
核心問題有三個點:第一個點我們要為自己為什么,第2個點是要如何教養孩子,第3個點是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系。
第1個點我們要問自己為什么。
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子對待孩子?原因有兩點:
一點是人類的進化,人類的進化里有遺傳、變異、選擇。我們很多時候會遺傳父母的一些教導方式,然后投射性的套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另外一點是我們要如何看待孩子?我們是要用打造汽車一樣,用簡單的體系,復雜的規則;還是要用打造花園的方式,用復雜的體系,簡單的規則。
第2個點是如何教養孩子?
樊登老師說教養孩子需要三根支柱點。
一、無條件的'愛,我們要用無條件的愛來獲取孩子的信任,給予尊重和安全感。
二、價值感,塑造孩子的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和自律水平。
三、終身成長的心態,讓孩子感受學習過程,把困難、挫折當做一種學習。
第3點是我們要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系。
用感謝的方式來改善自己跟父母的關系,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父母在有限的資源把我們撫養成人。
切記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因為標簽會讓孩子久而久之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終身成長》讀后感9
“你的手機,每天都充電。而你,多久充一次電呢。”
作者在書中,像我們展示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第一種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向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脫給別人,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后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第二種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才意味著失敗。遇到挫折和挑戰,會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改善和進步。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可以規避錯誤,一直成長。
雖然很不愿意承認,大多數時我是第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每日重復做同樣的工作,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去證明:我能!懼怕失敗,恐懼批評,只愿意承擔自己確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嘗試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可能就會說:我不行!長此以往,在一個固定崗位上干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晉升機會。
固定思維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時常會產生消極想法,比如上學時不敢上臺舉手發言,怕說錯了被他人嘲笑、周一早起堵車遲到、開會與別人發生爭執、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會認為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這個人就不會跟別人溝通,是不是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老公為什么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而成長型思維會怎么想呢?以后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鬧鐘定的早一點,開會時為什么領導否掉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用不用我找個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或者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什么樣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兩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會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歡自己做一個消極的人,還是喜歡做一個有積極性,會帶來正能量的人?
以后如果再面對未知的挑戰,我會把我不行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系,不斷挑戰和學習后會越來越擅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10
這是樊登老師把自己以往看過講過的,跟育兒有關的書中的觀點融合貫通的一本書,書中有一種育兒法則,很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在孩子做對事情成功的時候,給予二級反饋表揚并說出為什么,這是孩子的價值感增加。
第二在孩子做錯事情失敗的時候,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時孩子的歸屬感增加。
第三無論孩子成功還是失敗,做對還是做錯,家長都要在事后給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或者說終身成長的心態,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永動機。
家長的不打擾給孩子充足的自由選擇權在孩子那里,家長只是輔助孩子自主的選擇,加上投入的嘗試,更能讓孩子發展出心靈的體驗,更容易獲得幸福,從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并堅持下去。
此外家長自己也需要成長性思維不糾結于孩子一時的失誤,這樣才能更好的.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通過和孩子一起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問題,也能更好的給孩子親身示范什么是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珍視自己的努力,也更加容易擁有堅毅的品質。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碼,獲得價值感,獲得歸屬感,擁有成長性思維。
父母育兒過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碼,孩子做對事二次反饋,孩子做錯事無條件的愛培養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性思維。
《終身成長》讀后感11
過去兩周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時間將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讀完。這本書早在20xx年就已購買,但一直安靜地放在書柜,甚至連塑料膜都沒有撕開。畢竟這類書不像文史類以及哲學類的書容易閱讀,所以讀這本書對自己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挑戰。
說到讀書,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讀不下去”,在此,也分享一下自己近幾年所總結的讀書經驗。很簡單,只有兩點:第一是讀書要專一,不能東翻西閱,一本書沒讀完絕不看另外一本書(自己最多同時也只看兩本非專業書,一本放在辦公室,利用午睡前看十幾分鐘或者工作累了之后翻看一會兒,全當休息;一本放在包里或家里以便隨時翻閱);第二是,看書要迅速突破全書的百分之三十,因為大多書籍都會有自己的內在結構,無論緊密與否,讀書都不要太過拖沓,一本書的前百分之三十如果遲遲讀不完,后面就很難推進,而且時間越久信心就越少。讀《終身成長》也是一樣,自己快速讀完前一百頁,剩下的兩百頁也就非常輕松地讀完了。
言歸正傳,本書名曰終身成長,而內容其實就是讓人們認識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并教給讀者如何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所謂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指相信一切都是固定不可改變的,具有這類型思維模式的人總喜歡給自己或他人貼上諸如“天才”“聰明”“愚蠢”“漂亮”“丑陋”等非黑即白的標簽,并且很難改變,往往使用一些“我/你/他(她)/他(她)們總是這樣或那樣”;“為什么別人針對的總是我?”一切都是命運”……等等詞匯。
而所謂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更多的相信什么事都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變得更好,而前提是需要不斷做出努力。哪怕是犯錯也要從中學到經驗,而不是抱怨他人或者過多的.責怪自己。
說到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也是個二者并存。好比老人們常講“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很多“神童”最終因為不再努力而泯然眾人,同樣也有很多小時侯資質平平卻因后天的不斷學習努力而有所成就,由此可見“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并不可取。 對于孩子無論多大無論現在如何,父母的態度就應該像《士兵突擊》中那句話:“不拋棄,不放棄”,相信孩子可以改變,并且會變得更好。當然前提是作為父母也要改變,最理想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至于成長型思維的例子可以參見《了凡四訓》也可以從動畫片《哪吒》中找到答案,其中無論是“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都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在此不再贅述。
幾天前,自己給女兒講不要過于相信什么星座和血型,就給她講任何星座都可能會誕生總統也可能會有殺人犯;有億萬富翁也會有乞丐;有文化淵博的學者也會有文盲……然后我問她:你說星座代表什么?其思考一下答:代表在哪個時間出生。這是小學五年級孩子經過啟發后給出的答案,仔細想想不也正是如此嗎?
接下來再講一講,為什么要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因為在宇宙中變化是唯一的不變,好花不常開,青春不常在,我們不能再用在學校時所獲得的一張就業船票繼續登上如今飛速向前的巨輪。即使我們有的人很聰明,但如果不繼續學習而是不斷透支自己的聰明,最終就會像無源之水一樣,總會有枯竭之日。所以只有不斷學習,建立成長型思維,鍛煉大腦肌肉,才不會像電影《土撥鼠之日》主人公一樣日復一日地過著“today is tomorrow ”的生活。
個人如此企業也是一樣,一個企業依然需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正如樊登在推薦語中所說“彼得.德魯克說過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但是善意這個詞顯的太過籠統,究竟哪方面的善意,才是我們需要去激發的?最終我在《終身成長》中找到了一個接近答案的答案”。
最后,希望我們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經營企業,都摒棄固定型思維,慢慢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不要動輒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一碗水看到底”式的貼上各類標簽尤其是負面標簽。所以將《終身成長》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閱讀一下,沒有時間的或者一時還沒有信心讀完紙質書的也可以聽一下音頻,畢竟對于改變、學習與成長,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
《終身成長》讀后感12
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的牽掛,有了孩子,父母身上的責任更大但是他們的幸福也就更多,可能本來好玩的父母開始每天拿著奶瓶,臉上還有被孩子劃的涂鴉,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陪陪孩子,他們就是想要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不想錯過他們成長的瞬間。
著名演員馬伊琍曾經在一段采訪中說過,沒有孩子以前,她每天的時間都在工作,應酬、見導演的時間總是充滿了每一天,但是她有了孩子以后不再參加吃飯應酬,每天晚上八點以前一定要回到家里去陪孩子,因為她害怕錯過孩子珍貴的瞬間,怕孩子有秘密不和她分享,怕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不正是如今的父母嗎?還有著名演員張柏芝,即使孩子有校車接送,即使她支付著昂貴的校車費用,但是她依然堅持每天送孩子上學,她說:“送孩子上學的時光是最幸福的,他們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和她分享,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平時她所不能了解到的”這可以拉近她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作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明明是至親的親人,但是卻有很遠的距離,互相不了解。每一個父母都想陪孩子終身成長,但我們好像也忽略了我們其實都是孩子。
所謂愛,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懂得的,也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感同身受,愛是不斷的學習來的,在教育當中,很多的父母深刻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意義。所謂父母之愛必將為其深遠,就是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一定會為他們深謀遠慮,不會只考慮到他們的當下,所以如今很多育兒知識都被當下的父母重視。他們會學習各種各樣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這本書當中,也總結了許多育兒知識值得現在的父母去學習。根據一些總結,例如我們愛孩子沒有錯,但是不能過分的溺愛。就像我在女兒十歲生日上對她的寄語一樣:“我們寵你,但是不會一味的溺愛你,嬌慣你,因為那樣只會害了你。人生的路還很長很長,希望你能記住做事容易,做人難,人一生一世得先學會做人。人生總會經歷很多坎坷,你一定要學會堅強,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終將會離他們遠去,他們也終將會自己去面對社會,面對苦難,我們希望的是他們可以像小草一樣,堅忍不拔,像柏樹的清脆常綠,不想讓他們就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便會枯萎凋落。郭德綱曾經說:“在自己家里你不教育孩子,那么社會也終將會替你教育”警醒了大多的父母。其次就是培養孩子感知愛與感恩愛的能力,任何的愛都不是義務,父母愛孩子勝過生命,但這并不是他們的義務,這是他們對于孩子無私的愛,孩子也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愛并且懂得感恩愛,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才是最無私不求回報的,孩子也應該懂得感恩,主動去愛。之后就是教導他們主動交流,現代化的`社會是開放性的社會,必須懂得交流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中一個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在社會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有難以排解的壓力,但是這些壓力最好不要帶給孩子,因為他們還有一顆單純的內心,不懂得社會的復雜,這些情緒可能會感染他們,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無憂無慮單純快樂的童年,但是忽略了家長的負面情緒會更大程度的影響他們。他們是無辜的,不應該承受家長的壓力與負擔。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當中,我們就看到當今父母他們的社會壓力轉移到了子女身上,希望他們以后過上好日子,有優越的生活,還有可以和其他家長攀比的資本而不斷的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完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做父母的應該想的是如何為孩子們減輕壓力,家長為之計深遠,我們可以理解,但要適量,不應操之過急。
孩子就像是一顆種子,需要家長的澆灌,精心的呵護才能健康成長成一顆參天的大樹,一旦水澆多了,就可能會出現燒苗的現象,這個大家都懂。孩子還是家長的小太陽,不斷的給予家長溫暖。孩子的世界是最單純的世界,我們總可以從孩子那里得到治愈,他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天使,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天使在世界上完成他們的使命。
《終身成長》讀后感13
我最近讀書只是為了樂趣,想要培養讀書習慣。那為什么近期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我遇事又開始出現逃避心理了。于是,通過老鐵介紹,我就去看了這本書。其實這類書我以前讀的時候會覺得很艱澀,所以會拒絕讀它們。但是這本書里提到了2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我覺得對于我最近的狀態有非常大的啟發,所以我才想要硬著頭皮把它們讀下去。一遍看不懂,那就多看幾遍。相信會有逐漸理解的時候。
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表現的非常明顯。
1、對于努力,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去思考過。我從來沒有把它與成功掛鉤。努力就真的會成功嗎?
2、天賦,我也沒有真正了解過它。但是我認為人們會成功是與天賦有關的。
3、當一開始我做事情很順利的時候,我可能會洋洋得意,然后,當我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放棄這件事情。
4、我很著急。當我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我不能接受這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我總是覺得它可能一個月就得會有效果,要不然,我就不會成功的。
5、我時常拒絕溝通。我可能是覺得別人都是錯的。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媽媽有時候會這么說我。而我只是覺得我是對的,我不想聽你們說的,你們就讓我犯錯誤,犯過錯誤后我下次自然就不會再犯了。
以上這些情形在我看來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所導致的結果,讓我深受其害。通過最近看這本書,我思考了這些問題,覺得很苦惱。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可是當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遇到這些問題時,大多數時候還是依然被固定型思維模式控制著大腦,從而做出一系列不理性的行為。所以,即使你發現了問題,但是突破口在哪里呢?我還在尋找。
《終身成長》讀后感14
微風拂面,人頭攢動,真是好美麗的一次體驗!
所有與會的女神臉上都洋溢著甜美的笑容!
我的心情也很放松!作為分享人之一,羅里吧嗦地說了很多,把8分鐘分享拖成了18分鐘還不止,非常感恩大家對我的傾聽和包容,讓我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和私心——想要克服人前說話恐懼的心理。
本章是對前面如何夸贊孩子這個話題的再重復,作者再次強調了固定思維只會贊孩子聰明,成長思維是贊過程和成長的行為,他會對孩子的失誤給出建設性批評而不是僅僅只是批評。
我認為成長思維可不可以認為就是善于轉念,看到了事情閃光的一面,不在負面的地方糾結自責指責,總是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那如何做到轉念,看到發光的地方呢?我覺得這跟自己的學習有關,要不斷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豐富自己的.內在,用道充實自己的大腦,知道愛自己,接納自己,愛好自己才會愛別人,才能給到別人愛,也知道如何去愛。
我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長呢?解放自己,打開自己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打開自己的心胸,接納和欣賞,信任周圍的人,跳出情緒的圈圈,欣賞自己的優點,做一個有活力,有熱情,靈魂有趣的人!想要幸福指數高,就要改變自己,自己的生活只和自己有關,和別人無關!雖然成長伴隨著苦痛,尤其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更是痛上加痛,但是還是咬著牙看到光明的未來!相信一切會更好!
祝福同行的我們!歲月越長越甜美!
《終身成長》讀后感15
《終身成長》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經過數十年研究之后寫的一本書。
在書中,卡羅爾·德韋克指出,人的一生存在著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那究竟什么是固定型思維?什么又是成長型思維呢?
作者在書中開頭就給出了一個簡單判斷:
1.你的智力屬于你比較基本的特質,很難做出很大改變。
2.你可以學習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3.無論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
4.你什么時候都可以對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你選擇了1和2,那么你就是固定型思維,如果選擇3和4,那么就是成長型思維。
在書中,作者通過大量事例詳細描述了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并且告訴讀者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人們生活,工作,事業,學習……帶來的不同效果。
當然,作者也指出,一個人的思維不能單純地劃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很多時候都是兩種思維并存。我們要努力克制固定型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努力地運用成長型思維方式。
而對于固定型思維,我們首先要接受它,因為人都是不完美的,沒有人能時時刻刻保持成長型的思維,我們要觀察它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出現,甚至給它個名字,和它共同成長。
在培養人們的成長型思維的時候,作者特別指出,要注意鼓勵的方式,表揚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夸獎他的能力,而要鼓勵他努力的過程,但是單純的鼓勵也并不能達到目的,正確的方式是先幫助他找出達到目標的正確的方法,然后再努力,也就是說首先得樹立目標,找準方法,再努力。
其實想想,這本書表達的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不斷突破自己的過程,與所有人共勉。
【《終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12-01
讀《終身成長》感悟范文05-09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8篇03-14
終身成長讀后感09-28
《終身成長》讀后感10-21
終身成長經典讀后感01-11
《終身成長》讀后感03-07
《終身成長》讀后感【熱門】12-30
《終身成長》讀后感【推薦】01-13
《終身成長》讀后感【精】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