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成長》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成長》讀后感1
暑假空閑時,讀了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感觸頗深。《與幼兒教師對話》這本書,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首先,充滿獨到而精辟的觀點和見解。關于兒童發展的精辟論述、關于適宜性幼兒教育的獨特觀點、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刻闡述。
其次,隨處可見基于實踐的理論闡述和基于理論的實踐反思。我們能夠感受到,本書的很多觀點并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踐”與“思悟”出來的。
再次,滲透著對幼教問題的理性審視與對兒童發展和幼教事業高度關注的氣質和精神。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子、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教授時刻向我們展示著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把握。在凱茲教授的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其樸實、流暢的語言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的是貫穿始終的她個人的獨特的學術品質!并感受到了幼兒教師的成長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只有不斷充實自身,不斷更新觀念,才能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的要求。
在書中,麗蓮.凱茲博士深刻地闡述了關于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等的觀點和思想,充滿了關于幼兒教育與教師成長的專業智慧,以及她對于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理論和時間的深入把握。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第十一章中談到的: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
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帶著20位四歲的幼兒在戶外活動,因為只有兩輛小三輪腳踏車,幼兒便常為“該誰騎”而爭吵不休。這一天,一位叫寶寶的小男孩跑到老師面前抗議道:“小莉不讓我騎三輪車!”這時老師應如何反映呢?她說一位專業的幼兒教師整個判斷思考及反應的過程,牽涉到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1、此情境可以教導幼兒什么?
2、老師對事件中的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么?
3、課程與管理上應如何處理?讀到這里,我不禁放下書本,思索著……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再熟悉不過了,而我們,平時又是怎樣來處理的呢?
處理的同時關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麗蓮.凱茲博士就談到了專業的幼兒教師在處理時應關注:此情境可以教導幼兒什么:社交技巧,老師可以利用這個事件鼓勵幼兒發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識,氣質培養。社交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處世技能,其中談到了讓孩子學習語言技巧(明確的詞句對話技巧);社交知識,如社交認知,正義觀念,旁觀幼兒的理解與技巧的.學習;氣質的培養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氣質,實驗的氣質,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見,老師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導幼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策略上。在這一章節中,麗蓮.凱茲博士以一個幼兒園里經常發生的事件來說明專業人員與未受過專業訓練人員不同的處理方式。專業人員的反映應該是運用可靠的專業知識及見解來判斷,著眼于兒童長遠的發展利益,而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的反應大多視當時的情況,以在最短時間內來解決事情的方法來決定行為與反應,而不是以兒童長期的利益未目標。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兒教師所使用的專業行為,為兒童發展與學習盡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面臨這樣的事情:在游戲中,幼兒常常會為一件玩具或者某個角色而爭吵。反思自己平時在處理這些我們都認為的“小事”時,自己的反應處理方式是一名專業人員該做的嗎,恐怕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手頭正好忙碌著,比如小朋友本來就有許多麻煩事……這些所謂的原因,使我們常常會出現許多非專業人員的處理方式,比如“說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這時,我們都還沒意識到這些方式的不妥,也許,在這些我們通常都認為的“小事”上,很少會去考慮孩子的長遠發展上。反復讀了這一章節的內容,讓我有了新的的認識,現在我看了此書,知道自己其實可以利用這件事情鼓勵幼兒發展社會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出世技能,這些才是對我們的孩子終身發展有利的。
我覺得,一本好書,更何況是一本非情節性的理論性較強的書,粗略地瀏覽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讀它的精髓的,需要我們反復地閱讀反復地領會才能真正有所收獲。這一次,我只是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說是真正地讀懂了它。我想,手頭若是放一本的話,我們便可以隨時地翻閱,遇到問題時,把它作為我們的導師,請教于它,必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師成長》讀后感2
學期末,陳老師推薦給我們一本書——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秘密》。說實話,我是個不愛看書的人,尤其不愛看課外書。但為了完成老師交代下來的任務,只好硬著頭皮去看了,看著看著,越看越有意思。管建剛老師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印象最深刻——沒有高深且讀來生澀的理論,也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他用樸實自然的語言和真實動人的小故事來分享他在成長過程中悟出的點滴道理,如鄰家大叔的諄諄教導,雖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絢麗的語句,卻令人難忘,激起內心的感動,一次次被那些樸實所震撼。
《教師成長的秘密》這本書共有五部分: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斗、63%的教育韌性、10%的教育寫作。從這些數學上的百分比我們不難看到,在管老師的教育經歷中,教育渴望的分量是最重的,他認為渴望就是力量,他的最初的教育渴望來源于生活,與大多農村師范生一樣,他的最初渴望就是,要和師范同學一樣到鎮里的小學里教書,沒有背景、沒有關系,一切靠自己,拿出真本事,于是,就是這個渴望,讓他練就了真本事,成為特級教師;而讓他持之以恒地堅持練就真本事的,則來源于教育偶像------談永康老師、薛法根老師、魏書生老師,或近或遠的教育偶像則是他練就真本事永遠的動力。
教師成長真的有秘密嗎?
我認為真有!
第一個秘密:2.18%的教育基礎
管建剛老師認為,教育基礎與人的成功不是絕對成正比的。事實上教育界許多名師他們的學歷水平并不高,甚至就管建剛來說,本來是個數學老師,因為生病緣故只想教一個班,所以讓他教了語文。年輕時候也并沒有讀過多少書。他不照樣成特級成名師嗎。有不少老師一直愧疚于自己的教育基礎文學基礎,認為自己怎么可能成為特級成為名師,其實這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包括我自己,一直耿耿于懷于小時候讀書讀的少了,沒有練好童子功,現在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追悔曾經的時光沒有好好利用。與其去天天自怨自艾,繼續蹉跎光陰,還不如從現在起就開始讀其來,亡羊補牢也為時不晚啊!
第二個秘密:120%的教育渴望
從比例上來看,教育渴望應該是教師成長一個最大的秘密了。當然了,你連成長的渴望都沒有,怎么去行動呢?人的意識決定了人的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教育渴望——你的心理源動力應該是教師成長最基本的要素。
管建剛說:“一個對成功充滿了如此強烈的渴望的人,一個有著強烈的‘渴望’、又肯付諸行動的人,上帝也會幫他的'。上帝不幫他,身邊的人會幫讓;身邊的人不幫他,藏在靈魂里的智慧女神也會出來幫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鐘,想吸氣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一直相信人的欲望所生發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是一座活火山。藏在火山下的熱量達到足夠高足夠多的時候,它一定會勢不可擋噴涌而出。人,也一樣。內心里一定要有一團熊熊烈火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停的燃燒,不停的散光發熱。
第三個秘密:75%的教育奮斗
在75%的教育奮斗里,管老師告訴我們要教育奮斗就不要溺愛自己,要撐大自己的空間,要抓住一些教育的機會,責任大于能力,教育是漸漸的力量,是慢工出細活,要暗暗抓根,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
第四個秘密:63%的教育韌勁
想做好一件事情,沒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是不行的。沒有了這份韌勁,前面即使有再大的渴望,再熱的奮斗,都只會行百里半九十,功虧一簣。即使有收獲,那也只是曇花一現短暫如幻覺的美。
堅持,韌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如果沒有極強的自我克制約束管理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了。
即使是一個普通的老師,研究一個頗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堅持研究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那么你一定是這個學術方面的專家了。
就像那盆吊蘭,原本普通,可連長10年,也就不普通了。
很佩服管建剛老師的意志力。能夠每天堅持跳繩1000下。有幾個人能堅持做到?他說他只要上班,就記錄,不記錄不回家。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書的秘訣所在。
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名師臺前的風采,還要看到他們背后的韌勁。
第五個秘密:10%的教育寫作
“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現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你,就是兩個字:記錄!”
每天都堅持寫點什么,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興的,不高興的,成功的,失敗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瑣碎事情,都提煉一下,發現其中的價值,寫作價值或是教育價值,即使什么所謂的“高大上”的價值也沒有,那也鍛煉了自己勤“寫”的能力,這也算是一點價值吧,哪怕是流水賬似的記載,也具有幫助你積累生活素材,為今后的回憶多點“料”的價值吧。總之,寫寫,總會有價值的。
《教師成長》讀后感3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的作者羅樹庚老師,用輕松明快的筆調,把教師成長這個大主題說得非常明朗。在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閱讀此書,都能得到啟發。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崗位不到兩年的年輕教師,我非常慶幸在前輩的推薦下閱讀了此書,這讓我對于自己的教師生涯有了更強的動力和更明確的方向。
這本書總結了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六大要素: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內驅力,教師的快速成長源于自我內心的覺醒。當我看到內驅力這一章時,有一句話引發了我的深思:“你在為誰工作?”看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我就想起某一次講座上聽到的另外一個相似的問題:“是你需要這份工作,還是這份工作需要你?”
因為教師工作的繁瑣,我聽到過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這么多的雜事,抱怨這份教師工作遠不是外人看來那樣輕松,仿佛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為別人而工作。其實,就像書里說的,“不論是從養家糊口賺取工資的角度,還是從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角度出發,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說到底,我們不是為學校工作,不是為家長或者學生工作,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
擁有強大內驅力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太陽”型的教師。
就像一個小太陽,每天的狀態都很穩定,自帶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這樣的教師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能夠做到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想要有強大的內驅力,我們必須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平凡、普通、瑣碎的工作與責任感、擔當精神緊密聯系,讓自己成為一臺發動機,如此才能像太陽那樣,擁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種核心素養是學習力,這包括了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
學習是一個默默積累的過程。書中形象地用兩種植物做類比,其中一種是火紅花。在火紅花最初成長的八個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紅花就像著了魔法,它的枝葉花冠一天擴展3米。僅幾天的時間,火紅花便能迅速覆蓋一畝地的面積,并綻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紅花。對于個人的成長而言,我們個人的成長學習也就像火紅花的沉潛。作為教師,我們的沉潛就是苦練基本功,博覽群書,醉心教學。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類知識的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個人的學習速度。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學習、閱讀,那么只能面臨與時代脫節的命運。
第三是行動力,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去做,就不算太遲。
書中告訴我們,“對于教師而言,模仿是成長的開始”。模仿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課堂是一段永遠無法完全復制的奇妙旅程。就算拿著一樣的教學設計,因為教師個人因素,因為學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來的課一定是不一樣的。對于教師而言的行動力,還有“留心收集學生的學習軌跡、思維軌跡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著處理各種事務,雖然總是在做事情,但是每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不知這樣忙碌的意義何在。
第四點是溝通力,交往與溝通是而且永遠都是教學的核心。
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技能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師生、生生間群體生活時情感的激蕩、真情的體驗。我們最怕遇到“特殊”學生或是家長,遇到了就會有所抱怨。其實,與特殊學生、家長打交道,對于老師來說,正是成長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機。既然已經遇到問題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將解決問題當做研究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收獲。
交流的基礎是學會換位思考,重點是不要把認知沖突上升為情感沖突。簡單來說就是對事不對人,意識到家長與教師是教育觀念產生了不同的認知,而不能上升到雙方在情感上產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研和教其實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我們需要帶著研究的情態去工作: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反思總結。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教授某一門學科,我們要經常研究學科知識結構、學科培養目標、學科評價體系,要有既見樹木,更見樹林的智慧。
最后是內省力,有這樣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說過:“教師每天都仿佛蹲在鏡子前面,外面有幾百雙精銳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窺視你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你。”現在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新教師,我每天都面對著班上四十多面“鏡子”,我時刻都在從這些“鏡子”里反觀自己工作的得與失,從這面“鏡子”中我也獲取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這本書實在是讓我受益良多,不禁感嘆真的要堅持閱讀,要選好書閱讀。“一個人會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群人會讀書就可以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千千萬萬個會讀書的老師,就會改變無數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但是我愿意以書做舟,不斷實踐、反思,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長!
《教師成長》讀后感4
“我國中小學教師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于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蘊不夠豐富,學識積累過于單薄,缺乏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別缺乏對中國歷史的洞察和對西方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學教師付出的大量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上的引領,缺乏對于自身工作的高遠立意,缺乏對于“課本知識”所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說極端一點,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為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
以上是《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中的一段話,讀到時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許其言辭的尖銳也刺痛了你的心,覺得所指太失偏頗。但痛定思痛,平心靜氣地想想,身處如今這樣一個浮躁功利的時代,現實其實真的在把我們的文化和思想一點點擊垮,不是缺乏,而是丟失,不是沒有,而是忘了。該如何去改變?我想,作為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其實我們也都在努力地追尋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讓“‘教育’少一些淺化、庸俗化的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讓我們自身擁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于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談談我在近年教學中所作的一點探索和實踐。
人美版第五冊有一節課叫《怪獸》,當它成為一節美術課的課題時,該如何去詮釋和演繹呢?
怪獸,是一個現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為現在太多有關國外的怪獸文化,尤其是影視作品,已充斥和沖擊著孩子們的生活,甚至有些怪獸還成為了孩子們膜拜的對象。陌生,只是因為遠離得太久。孩子們不知道,在我國古代悠久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怪獸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祈福事物,它遠比外國文化中的怪獸出現得早,更比那些兇猛、恐怖的外國怪獸親切可愛得多,其內涵更豐富、更具價值。
通過對教材、課標的深入研讀,我得出了這樣一個思路:本課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并著重以下兩點思想的融入:
1.拓展審美。讓學生學會對表面看似兇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質,看到它獨特的美。在生活中學會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2.拓展視野。現代兒童,是動畫片、游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來文化影響很深。通過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摒棄外來文化的糟粕,學會沉淀,潛移默化中把人類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把美好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誠然,這些美好的想法的實現是需要過程的,但我就是這么去做的。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了“畫動物比賽”和“變魔術”環節,教師通過把學生畫的動物進行錯位組合,在黑板上快速“變”出了一個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而這一新穎的教學形式其實是對本課學習難點的巧妙突破,學生在一個直觀生動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了怪獸創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動物進行巧妙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話音剛落,“怪獸”,孩子們的反應也快極了。帶著對“怪獸”更大的好奇和充滿探究的心情,孩子們滿懷興趣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接著,通過“認識中外怪獸”、“尋找怪獸特征”等環節使孩子饒有興趣地了解了“鎮墓獸”等等怪獸文化,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頭頂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異、背長雙翼的怪獸。尤其了解到中華民族的象征——“龍”其實也是怪獸之一后,他們不僅耳熟能詳地紛紛介紹龍的特征,并且對怪獸產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此時,我不失時機進入了“賞析怪獸作品”環節,與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獸的表現方式、變化規律,啟發兒童抓住動物形象特征進行組合創造怪獸。隨之進行的“誰的年獸最特別”環節,一幅幅想像獨特的年獸作品紛紛誕生。因為此時的孩子,心中已經裝滿了自己的“年獸”,他們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愛或威猛的豐富多彩的“年獸”,他們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帶給大家,他們也已經從學習過程中最初熱情的好奇者成為了積極主動的創造者,從盲目的.“奧特曼迷”變成了有思想、有正義感的“龍的傳人”。
整課教學,通過運用新穎感人的教學設計,營造了愉悅寬松的教學氣氛,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紛紛大膽想像,主動創造得以不斷引發。與此同時,我和孩子們也在這一次小小的“文化傳承之旅”中進行了最快樂和美好的精神洗禮……
《教師成長》讀后感5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以書為友,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利用假期讀了肖川老師所著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
翻開書目,我就被吸引了,從目錄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幸福教師的“兵法全書”:“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里面的內容,于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頗有感觸,文章內容豐富,文筆清晰,構思精巧。正如書中所說,教育是打造靈魂的事業!追求卓越是教師體現教師職幸福的過程。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教師應該樹立職業理想,熱愛教育事業,正是各種任務和壓力,不斷進取,從身邊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民族的振興靠教育,教育發展靠教師,教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優劣。在工作崗位上,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第一輯的開篇絮語中,作者談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而“學校教育不能讓自己的學生胸中充滿雄心和壯志,那么,這將是最失敗的教育!”真是語出驚人!原來我一直以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遠矚看教育,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境界。是啊!作為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思想和意識,就很難培養出雄心壯志的學生,就不能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努力!
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師。如何做卓越的`教師?作者引用了一個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進行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如開發潛能,愛崗敬業,勇于實踐、善于反思、博覽群書、加強研究等。其中對我思想觸及最大的是第二項修煉“愛我所選終不悔”。回想自己從教15年的經歷,雖然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么?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干脆“愛我所選”,因為“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
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松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作者說:“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給我們的方法有: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重復著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們將本職工作當作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我們就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樂!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我們就能體會“工作著是快樂的!”的內涵。
當然快樂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開心的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為幸福的人”。作為教師,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閑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作者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我們的境界提高了,我們的胸懷寬廣了,我們能不開心和幸福嗎?
當然,本書中還有一些部分專門敘寫如何做會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時間關系,我還沒有認真閱讀,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語言我已摘錄如下,以便以后細細品味:
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
有同行說:“讀《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這次全校同讀一本書的機會,好好研讀,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
《教師成長》讀后感6
拜讀了《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成長?幼兒教師》后,感觸非常深。想想自己,進入幼教隊伍已經快六年,總覺得自己的保教工作已經做得不錯了,但在對照了書里的標準后,才發現自己的自大是多么的可笑,我的工作頂多算的上及格,因為我的思維僅僅是停留在“開展好一日活動,注意孩子安全。”上,總覺得做好了這一點,就算的上成功了。但現在看來,我離成功還很遙遠,還需要不斷汲取經驗,繼續成長。
《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成長?幼兒教師》這本書對我的啟迪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書中的專題14對我的觸動極深,讓我明白了觀察的重要性。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但觀察又是反思的重要途徑。
看完書后,我也在反思: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你了解身邊的孩子們嗎?你知道他們整天嘰嘰喳喳,興致盎然地議論著什么嗎?你知道他們為什么爭吵,又是如何解決矛盾的嗎?特級教師張月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回答—有效觀察,而且有效觀察的形式就是記錄,根據記錄進行反思。
我們很容易做到觀察,但我們很少人對記錄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反思,這樣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造成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張月老師的觀察是很成功的,因為她的觀察見證了一個孩子的成長。她的法寶就是:明確觀察的目標,其次制定周密詳盡的觀察計劃,最重要的是堅持做好觀察記錄并進行反思。
前段時間,我也開始像張月老師一樣每天堅持觀察孩子,并進行記錄反思,希望能見證孩子們的成長,以下便是我的記錄反思過程:
4月14日 星期一
浩浩是個靦腆、安靜的4歲小男孩。近期忽然表現得有些“粗魯”,具體表現在他的語言上。上個星期開始,經常掛他嘴邊的都是“瓜娃子”、“臭××”、“屁××”……總之,幾句話下來,就把別人說的很難受。今天他說的很頻繁,我及時嚴厲地提醒了他,并問他原因,但他總是不理會我的提醒,我很是驚訝于他的表現,因為他和平時判若兩人。
4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區角活動時,瑞瑞高興地跑到浩浩身前說:“瞧,這是我新買的飛機。”瑞瑞邊說邊擺弄著手里的玩具。看到瑞瑞的玩具,浩浩小聲地說:“能借我玩兒會兒嗎?”“不行,想玩兒自己去買一個唄!”瑞瑞說著繼續玩手里的玩具。“那我們一起玩兒好嗎?”“不行,我只想自己玩兒。”瑞瑞回答到。又一次被拒絕后,浩浩馬上表情就變了,由原來的渴望變成了陰沉,不屑地說道:“你的飛機有什么好的,一點兒都不好,樣式早過時了,要是我早就丟了。”說著又大聲地補充道:“好什么好,好個屁。”聽到這樣打擊人的語言時,瑞瑞也急了:“不許你這么說我的新玩具。”看到瑞瑞生氣的樣子,浩浩一下就高興了,說道:“我自己玩兒去了。”說著一蹦一跳地走了,留下瑞瑞一個人在生悶氣。我走過去安慰了瑞瑞,然后又走到浩浩跟前,蹲下身來耐心地給他講了一些關于禮貌的道理。如果在平時,我早就嚴厲批評他了,今天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換了種方式,想看看浩浩有什么反應,浩浩很奇怪地看著我,慢慢地底下了頭,我不知道這樣是否妥當。
4月16日 星期三
今天早操時,欣欣站到了浩浩的位置上,浩浩上前看著欣欣剛冒出一個“臭”字,話到嘴邊馬上就咽下去了,因為他看到了我,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到浩浩的情況有所改善,心里稍微有些放心了。早操過后,我走到浩浩面前,蹲下身來問他為什么最近總愛發脾氣、罵人。他小聲地告訴我:“我爺爺奶奶現在在我家住,他們說話就是這樣,我覺得好玩兒,就學他們說話,他們也總是覺得好笑。”原來如此。我心里的疑團終于解開了,原來是家人的影響。爺爺奶奶首先做了一個不好的示范,但在浩浩模仿他們說話時,他們不但沒有制止,而且覺得好笑,這樣浩浩就越來越喜歡說粗魯的話。放學后,我與浩浩的爸爸取得了聯系,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家里人一起幫浩浩及時糾正這個不好的行為,浩浩的爸爸很配合。
4月17日 星期四
浩浩今天不僅沒有說粗魯的話,還主動和小朋友一起玩兒,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可見家園共育還真的很重要。但同時我也得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自己平時可能太嚴厲了,如果能換種方式,蹲下身來和孩子溝通,不讓孩子老是形成一種仰視的姿態,效果可能會更好。
總結:兒童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再加上成人的不當反應,便開始沒輕沒重,這樣可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以上便是我的一個觀察記錄反思,可見觀察并及時反思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首先確定并發現了目標,而且我也制定了詳盡的計劃,更重要的是我堅持了每天記錄。當然,這不是說我多么的成功,但至少我做到了有效觀察,記錄了孩子點滴的同時又見證了他們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為以后的教育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有效觀察并非容易的事,我們每天觀察的事可能會非常瑣碎,如果我們怕麻煩,只靠腦袋記錄,會記不全并容易忘記,這樣就是失去了一些可貴的第一手資料,這需要持之以恒。
“教師是否熱愛孩子、關心孩子,可以從如何觀察孩子中體現出來。”這句話說的真好,謝謝《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成長?幼兒教師》帶給我的思想盛宴,此刻,我想套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話來分享我的感受:“從觀中學,從觀中思,從觀中求進步。”
《教師成長》讀后感7
在房間里面讀《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仿佛明人為自己指了一條路。我是很想從事教育工作,但現在只是一個在校學生,很缺乏實際操作的能力。而閱讀這本書,從中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東西。我知道有個K12論壇,據說還是東莞的,還有教育在線之類的論壇。正如里面一些老師提到的,以前還真不知道網絡可以這樣用,以前上網,就是聊天、電影、找資料。沒想到,還可以真正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心得。這是一年前,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這本書時,寫下的只言片語的感受。今天,我重讀了這本書,體會加深。
正如眾多的老師所說的那樣,授課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以前還不是很理解。覺得教師這個行業嘛,只要不斷重復地教同樣的知識,自己也能牢固掌握這些知識。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一個不思進取的誤區。從沒想過進軍教師這個行業之后除了一如既往地教書還能做些什么。在見習期間閱讀的教師成長途徑,為我打開這扇窗口。結合這次高中地理見習活動,細細體會,覺得授課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說得很恰當。因為老師授課的時候不單只要按照自己備好的內容來傳授知識,同時也要應對學生的突然提問以及隨時為學生提供解答技巧。
重讀這本書,我想,作為一個即將站上講臺的準老師來說,有以下四點需要做到:
一、授課第一步:備教材、備教案、備學生
教材,不僅要通讀學校使用的教材,還要參考其他版本的教材,這樣在處理課本及高考知識點的時候才能不遺漏。教案,即自己上課的教案,作為新老師,寫教案是不能偷懶的。以前我模擬課堂時,總喜歡從網上粘一份教案,懶得提筆,現在發現,既然進入教師這個行業,那么筆頭功夫是少不了的,該動筆時就動筆。學生,當然是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班級的學生(主要針對高二、高三已經分班的學生),我這樣說并不是刻意把學生分類,而是結合學生的需要進行授課。比如,術科班的學生高考是不用考地理的,他們只需要參加水平測試,所以,在上課時,不必往課外拓展得太寬,因為術科班學生專業學習任務也很重,我們文科地理就不要給學生太多負擔了。而重點班學生不同,他們高考主要還是傾向文科內容的學習,所以,在這個班級上課的那種氣氛又不一樣。
二、課堂重難點的處理
以前自己上網看別人寫的教案。不明白重難點的處理是怎么一回事,見識過真正的課堂時候有了一點想法,盡管還很不全面。比如,在《熱力環流》這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理解等壓面變形以及等壓面變形之后氣壓的變化這個知識點時,最好用一道題,讓學生在做題過程突破這個難點。又比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在講這個時,學生剛剛上完水土流失的原因,如果這樣照本宣科地把書本上的治理措施讀給學生,學生會覺得相當乏味,而且記憶這些內容的時間也變得很有限,很快就把這些知識遺忘了。那么,可以怎么做呢?可以讓學生先做一道水土流失的題目,先讓他們回顧水土流失的原因。然后,再從原因中找對應措施。比如,水土流失的.一個原因是:過度放牧,破環植被,對應措施就是: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這樣子,就能讓學生在記憶原因時把對應措施也記住了!
三、教師的技能
以前在學校就聽師兄師姐說過在學校要學好哪些能力,但是,沒有真正上戰場,是不知道這些能力的重要性的。如今,看了許多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才知道自己是這么不足。特別是板書版圖能力。地理課堂的學習,很多都要用圖來解釋,在看到許多老師能直接手繪中國版圖、單手畫圓的能力之后,我覺得,是要勤奮學這些了。
四、教師的心理輔導
我一直認為學生都有向師性,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作為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比如,學生剛剛經歷期中考試,考完之后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特別是對于付出努力卻得不到收獲的同學,此時更需要鼓勵和幫助,但是,一個老師對60多名學生,一對一根本輔導不過來。所以,了解學生的特點之后,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集體輔導,當然,其中你要讓學生感覺到,你的某些話語是對他一個人說的,這樣子他就會在課堂上重拾信心,繼續學習!而關于輔導的內容,我覺得除了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學生實際情況之外,可以適當在語言上下功夫。比如,可以加入學生的一些口頭禪,讓學生感覺師生距離其實很近等等
以前以為,教育就是自己關在辦公室里,拿起書本備備課,其實不然。原來,在教育路上,我一直不孤單。有一天,我闖進教育論壇,發現新世界,于是驚呼:還有這么精彩的去處!教育之路,有志同道合之人相伴,不孤單!
《教師成長》讀后感8
昨天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學繼續教育培訓,第一場講座是王晗英校長給我們講的《教師的專業成長》,我聽了之后,感觸很深。一個老師不僅要能教好課,還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如果老師缺乏了文化素養,那么就會導致自己視野不夠寬闊,底蘊不夠豐厚,心胸不夠寬廣。教師就是讀書人群中的一份子,讀書也就是我們的必須生活。沒有閱讀過名著的心靈是枯燥的,沒有被感動過的情懷是苦澀的,沒有被厚重的經典名著洗禮過的人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我們教師的閱讀史就是我們的成長史。
是啊,閱讀是一件多么廉價的成長道路,一本書幾塊錢,十幾塊錢,老師可以少抽一包煙,少喝一頓酒,少買一件新衣服,一個學期區區百十元就可以滿足我們閱讀的需要。而有的老師買一件衣服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都很舍得,花錢很大方,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如果要是買書,二十元以上的書都感到貴,不舍得買,也不舍得給自己的孩子買。特別是繪本,一本繪本二十多元,便宜一點的也要十幾元,而且繪本里面圖多字少,所以家長就舍不得給孩子買。但是如果要是給孩子買衣服,便宜的衣服卻是從來都不讓孩子穿,總是給孩子們買名牌,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都舍得。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在吃飯飲食方面都非常重視營養搭配,力爭讓自己家的生活營養豐富,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也很有助于一家人的身體健康。那么我們的精神營養呢?大家想到過嗎?如果我們的孩子只讀課本,我們的老師只讀教參書,那么我們就像天天吃飯只吃白面饅頭一樣,長此以往下去,我們的精神是不是會很枯澀,會不會讓自己的精神營養不良呢?
那么孩子也是一樣,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不一定能夠帶出一批批愛讀書的孩子,但是我敢說一個不愛讀書的老師一定不能帶出多少愛讀書的孩子。老師是孩子的向導,一個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小學生,更是對老師崇拜地五體投地。在小學生的心中,老師的話就是圣旨,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自己模仿的對象。記得我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天天讀拼音書,當時回到家我們也沒有強迫她,而她總是自覺去讀書。因為第二天老師要在課堂上檢查。老師會問:“昨天,認真閱讀的同學舉手。”孩子們都很誠實,如果自己沒有好好讀書,一定不會高高舉起自己的小手的。如果一個孩子天天不舉手,老師就會及時調查孩子的情況。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長不支持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家里一本閑書也沒有。家長總是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考試考出好成績就行了,讀不讀書無所謂。這 時候 老師就會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給家長講讓孩子們進行大量閱讀的好處,那么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老師的這一舉動很有可能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從此愛上閱讀,擁有一個豐富的閱讀人生。
記得 薛瑞萍 老師也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她說:“我們那里的學生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很多家長也是憑著辛苦的勞動去掙錢,很辛苦。我每學期都會孩子推薦一套書。但是鑒于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我要求孩子可以只買其中的一本,互相借著看,一樣能夠起到閱讀的效果。但是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他爸爸是用架子車推煤。買煤球的。每天都是帶著一身黑乎乎的.煤灰回家,掙錢真的很辛苦,這個孩子也很懂事,從來不向家長要求什么。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情況的下的這位父親,卻愿意花二百多元錢去給孩子買全套的書讓孩子去讀。我當時真的很感動,這要比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家長都舍得。這個孩子也很受感動,從此后,她天天都很認真地去閱讀。家長在哪方面對孩子進行投資,就會在哪方面有所收獲。”
是啊,“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在要求孩子讀書,要求孩子進步的同時,是否能夠想得,我們教師也需要讀書,需要進步,需要成長。我們老師要從教書匠向學科講授型的教師轉變,唯一的途徑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能夠滋潤我們的心靈,更有助于我們專業的發展。閱讀就像爬山,我們心中要先有一座山,向著山頂不斷攀登,在艱難爬行的過程中,或許剛開始是很艱難的,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和自制力來克制自己的。但是隨著我們爬行的越高,我們的心靈就會感到越開心,越高興,生活就會感到越幸福。一種感恩的心時時刻刻讓我們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充實快樂的生活讓我們忘卻的生活中的一些煩惱和不愉快。
閱讀和寫作是老師成長的雙翼,讓我們借助繼續教育培訓的契機,能夠從此改變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習慣,走上閱讀成長的道路。那么受益最大的不僅僅是我們教師,還有我們的學生。
《教師成長》讀后感9
“不管抱著怎樣復雜的心情,我們都上路了;無論是怎樣的一段歲月,我們都走過了。回望來路,那段支教的日子,是我們一生的守望。”拿起《教師成長密碼》隨手翻了翻,就看見這么一段文字,它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后,耐心的細讀里面的文字,這么多教師成長的故事就這樣像是一幕幕電影片段,在自己的腦海里,被剪輯成百年經典,成長的過程很艱難,很糾結,但也很幸福。
《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覓到了教育界的很多教師像一位老朋友一樣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娓娓道來與我們分享,說實話,不是很感人,不是太典型,但很生動。作為一名重點中學的教師,接觸到的優秀教師不勝枚舉,他們就在身邊,很平凡,默默的做著該做的事情,卻又默默的用心用行動影響著改變著成就著每一位學生未來的精彩人生。
趙桂海老師《最樸素的,也是最高尚的》一文,用最樸素的文字來告訴我們“師德的最高境界不在那些上綱上線的條條框框里,也不在那些歌功頌德的豪言壯語中。它就存在于我們對待職業的樸素態度上,閃耀在我們平日里樸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字字珠璣,言簡意賅。“生活是樸素的,樸素的生活境界亦是師德的最高境界。”無論人們給教師戴上多么大的光環,它也就是一種職業,一個不平凡但很偉大的職業。
《靈魂掙扎在師德和現實的縫隙》讀后讓我對瀟然老師肅然起敬,我相信每一位經歷過評職稱的教師都會對這一過程刻骨銘心,這一段時間,眾生百態。每一位豁達的'人都會自我安慰:這次評不上,下次再評,以后還會繼續努力工作的。有時候,機遇和公平是背道而馳的,這一段文字可以寫也可以不寫。一個能坦蕩的寫出自己心中真正所想的人,我想他應該是豁達的,只此一點足以令我敬佩。真的應該是“痛定思痛莫氣餒”,要做到“千萬不要牢騷滿腹,千萬不要影響工作,千萬不要影響情緒”,坦然對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喜歡肖盛懷老師用《情緣未了》來表達他對教師這個行業的熱愛,我也喜歡周國霞老師《與心靈有個約定》的詮釋,這些都極精準的抓住了我的心,想當初,我1997年畢業就當上了教師,雖然只是個行政人員,也是因了這些個原因的。我清楚的知道,媽媽對我的影響是無形的,雖然我曾那么抗拒當一名教師;下鄉支教的時候,當我面對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大齡孩子時,我知道,我的選擇是對的;教初三畢業班化學課的時候,當我得知很多孩子在中招考試時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的時候,我知道,我的選擇是對的;多年后,我從事著行政,每次走在大街上偶然聽見以前的學生極親切的喊一聲“老師,你好”的時候,我知道我的選擇是對的……你看,教師這個行業就是這樣的,它讓人充滿敬仰而心畏之,教學的過程就像是一段師生間的約定,只想起來就是美好親切的。
肖盛懷老師是坦蕩的,他的《記憶深處的兩個巴掌》像是一記重磅砸在我的心里,類似這樣的事情好像也經歷過,當然,動手是不允許的,有時候語言暴力更容易傷害學生,回過頭想一想,有沒有不夠親切,有沒有不夠隨和,有沒有刻薄犀利,有沒有不夠理解?這些,對于學生是那么重要,自己做的夠好嗎?每一年教學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都是極高的,說明他們是寬容的,我們深知,表揚就是激勵,高度評價就是鞭策。
《用心磨練教育藝術》這個題目起得好,我想說的是,教育確實需要藝術。在8中,有很多這樣的優秀教師和班主任,用心的愛每一個孩子,在教育中充滿藝術,在滴水間滲透教育,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體現每位教師不同風采的藝術。我默默的感受著,欣賞著,學習著,這些需要自己琢磨和提升,去變通為己用的精華,再升華為藝術,需要磨練,需要時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寫盡八缸水,博取百家長”。多學習他人,欣賞他人,才能成為自己,提升自己。這是朱松德老師在《欣賞他人提升自己》一文中的一段話。他建議要“帶著欣賞的心態去聽別人的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老師還告訴我們,要在聽課的過程中,欣賞他人如何處理教材,欣賞他人的教育教學技巧,欣賞他人如何喚醒學生……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任何一位教師精心準備的公開課,一定有他個人獨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機會,不斷地在聽課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就一定能夠很快地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
第一招:先入為主夸自己;第二招:揮灑自如講好課;第三招:以身作則守信用;第四招:真心實意愛學生,這是王金鳳老師交給我們的“贏得學生愛”四招。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浮現了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對呀,那些平日學生喜歡的老師,愛戴的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這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
掩卷沉思,回首自己成長的過程,走了不少岔路,那是一段難忘的青春,那是一段艱辛的過往。作為一名教師,也許還不夠優秀,在未來的道路上,我一定銘刻這成長的密碼在學習中進取,在歷練中成長。
《教師成長》讀后感10
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將近三年了,在這三年里我時常會想起那句“我愛我做我求索”,正是這句話讓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還能自信的站立在講臺上,還能向同事和學生展露自己的笑容,也是這句話激勵我要不斷完善自我并讓我更有信心和勇氣堅守在教師這個崗位上。我選擇教師這個行業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育人先育己”,所以做教師可以激勵我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會更具有挑戰性。我做我愛的,我覺得很幸福,可是在工作中我卻發現,“育己先育心”,而非常情緒化的我似乎與教育人的工作格格不入,尤其在做班主任之后,對此感受更深,甚至曾想過要放棄,但是因為我愛,所以我要不斷的求索,絕不可以輕言放棄。利用寒假,在陽光里,音樂中,我讀完了這本《教師心靈智慧與成長》,感覺到好像是與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靈的對話。他仿佛在為我上一節生動的心理學課,而課上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感同身受。在這一節課里我不僅更多的了解了教師心里健康標準和不同職業階段的教師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學會了一些調適心里情緒的方法以及應對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書中所列舉的事例都是關于一些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教師,很慶幸自己沒有那些嚴重的心里問題,但這些心理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會情緒不佳,心理不適的時候,仔細反省,在與同事和學生的相處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應手。其實,人都有多樣的情緒和復雜的心理,只不過有些轉瞬即逝,而又些卻越演越列,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還記得剛工作時,我也是個理想主義,完美主義者。我曾想讓我的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英語,讓我的課堂生動活潑,可為了應試,我卻不得不改變我原有的一些設想,雖然盡量去堅持自己的一些風格卻有一些無可奈何的感覺。但隨著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自己不斷的調整,在掌握一些應試技巧的同時也力求堅持自己的風格,有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內心深處還是沒有放棄一些改革的想法,當然這些想法在現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環境下時難以執行的,所以不是的還是會小郁悶一下。而我的完美主義讓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總是期望所有的學生都有進步,總是期望他們能理解我為他們所做的一點一滴。
可這些是那么的不切實際,但有一段的時間我卻固執的堅持著,也對自己失去過信心。雖然失望,失落,但我沒有逃避現實,而是積極的去面對,總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讀了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多與老教師談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現在看到這本書中對年青教師成長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覺得很欣慰。工作的第一年是我收獲最多的一年,我成功的完成了教師角色的轉換,而這一年的收獲也讓我更有自信的站在講臺上面對我的學生。而工作的第二年是我困惑最多,也是最痛苦的一年。剛到一個新環境,又擔任了班主任一職。我知道到一個新環境一定會又一些不適應,而且我以前也沒有見習過班主任,我很清楚一定會困難重重,但我相信憑我的一腔熱情和對學生的熱愛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但結果卻讓我很受打擊。由于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不甚了解,我在班級管理上漏洞重重,經常顧此失彼。而且本人性格急躁,容易發火,總是在情緒不佳的時候不能更好處理一些問題,也不能抓住一些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有效的教育。雖然對學生付出了很多,也是真誠的愛著他們,并且也受到他們的喜愛,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失當,從而使班級狀況不太理想:學生行為習慣不太好,學習成績也不出色。而且我還在“尊師愛生”這個問題上不太確定,也曾為到底愛學生多少這個問題彷徨過。現實生活的種種和學生的現狀讓我第一年的成就感蕩然無存,這讓我很痛苦。我也傷心流淚過,可我沒有失去方向和信心,痛定思痛,我依然勇敢的站在學生的面前,接受他們的一些建議,我也反復反省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點,利用種種方法去調整自己,因為我知道要教育好這幫孩子我必須要盡快完善自己,而這也是我選擇做教師的初衷。
我對書中的一些調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會做的更好。而書中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對“尊師愛生”觀念的詮釋,拓寬了我的思路,讓我明白只有與學生互尊互愛才能其樂融融,再也不會去擔心是不是對學生太好就會失去自己的威信。書中的一些話讓我記憶深刻。“人在發脾氣、憤怒時,是智能較低下的時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斷和荒唐的決定。要做好工作,為了集體,為了國家,也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或不發脾氣。”“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好教師。”“要學會對所有你認識的人微笑。”這些話會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個人的修養。書中提到的心里問題的對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完善自己的品格,還能讓我們學會一些與人相處的技巧,還可以讓我們學會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去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我永遠不會忘記書的扉頁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當我在人生旅途上苦悶彷徨時,這本書將成為一劑良藥,幫我恢復平常心態,繼續我幸福快樂的教師生涯。
《教師成長》讀后感11
在我的印象中,凡是教育類書籍,大都是枯燥、乏味,高深、莫測,就像一根硬骨頭,難啃,常讀上幾頁,就哈欠連天,難以繼續。而今,我手捧這本深紅色的書籍——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秘密》,卻是一口氣讀上了幾十頁,仍陶醉其中,愛不釋手。
這本書,記錄了管建剛老師成長的足跡;這本書,書寫了管建剛老師從一個普通小學老師到特級教師的心路歷程。語言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卻字字透著智慧,句句含著思想。這本書就像一位長輩,一位老者,在給我們講述著管建剛老師的人生故事,真誠、實在、親切,沒有虛偽,沒有高深的理論,卻觸碰著我們的思想,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一、謹記“四字真言——上班真好!”
管建剛老師寫到:“一段時間,我對上班有懼怕。寒假快過完了,想著臨近的開學,心慌慌的。雙休日,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頭,澆了冰水似的。”實話說,這樣的心情我也有過。怎么鼓勵自己重新投入“戰斗”?怎么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管建剛老師教給了我們好辦法:想想上班的好,想想做老師的好,念念上班真好!“你和工作的關系,好比你和那口子一起過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壞,念他的.壞,那準完蛋!”管建剛老師的比喻多么生動呀!凡事我們都應該多往好的方面想,樂觀一點,多想想好的,一切就會好起來!有句話說得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是呀!想想假如今天你失業了,下崗了,你會怎樣?想想那些人才市場里忙著找工作的人,臉上布滿焦慮,不安,期盼,失望,你會有什么感受?再想想我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多么幸福,知足感就會涌上心頭,心平了,氣和了,就會覺得有“班”上多好,上班真好!所謂:知足者常樂!我們要學會安慰自己,激勵自己!
二、堅持“教師的10%——記錄。”
書中有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現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就兩個字,記錄。一天工作以8小時計算,480分鐘,你要能勻出10%的時間,或者多付出10%的時間,即48分鐘,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五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說得有道理呀!誰能堅持思考,堅持記錄,誰就能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從“平凡”變為“不平凡”,堅持就是勝利。記得,師范里,老師就告訴我們將來工作了要勤于動筆,學會記錄,善于反思。剛剛畢業時的我記得可牢了,信心滿滿,充滿熱情,也曾一度記過,寫過,卻好景不長。因為某某原因,種種緣故,堅持不了了,放棄了,懶了,惰了,不寫了,荒廢了。我想正因為我沒有恒心,無法做到堅持,才使得我至今如此“平凡”。其實,我們都可以變得“卓越”,只要我們做到堅持,做到持之以恒。水滴才能石穿!
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秘密》一書給予我的啟發太多了,感謝這本書一次次地點亮了我心中的燈,一次次照亮了我的心房,給我指明了方向。感謝管建剛老師,也感謝推薦這本書的薛麗芬老師。
教師成長的秘密讀后感5
開學初,學校推薦給我們一本書——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秘密》。拿到這本書,我如獲至寶,認真地閱讀起來。
管老師用生動自然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斗,63%的教育韌勁和10%的教育寫作。不管是哪一章節,管老師總能讓我們看見如今困惑的自己以及經過何種方法變成如今的管建剛。這種種方法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只要我們能堅持做下去,必定會有不俗的成就的。這或許就是教師成長的秘密吧!
這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中的幾句話:雞蛋,從外面打破,那是食物;從里面破殼而出,那是生命。人也是,目標也是。從外面過來的是壓力,從自己心里長出來,向外面展開去的,那是真正的動力。這幾句活給了我重大的啟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所需要的不就是自身的需求嗎?老師,如果自身想要進步,他就會不辭辛苦地拼搏努力,不會尋找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沒有條件等等借口。即使在遇到困難時,他想到的也會是該如何克服苦難,做得更好,而不是打退堂鼓。學生也一樣,如果是他主動要學,而不僅僅是因為家長和老師要求他學,他的學習效果也會不一樣,在疲乏時,在別人玩耍時,它能夠始終堅持在學習上……因為這是我們內心的需求,是我們主動要做的事情,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自然。
除了這點,本書還有很多地方讓我豁然開朗:比如我們要學會管理我們的情緒,不能像野馬一樣,蝙蝠咬它一口,就能把它活活氣死。又比如我們要學會拒絕沒有必要的活動,拒絕沒有必要的娛樂,拒絕沒有必要的交往,因為有時拒絕一個東西,比獲得一個東西更為重要。
總之,讀了管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秘密》,我豁然開朗!
《教師成長》讀后感12
教育是一門藝術,學前教育更是一門藝術,因為它所面對的是還不能正確表達意愿、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以及深愛著孩子的家長。從事這門藝術的自然是我們教師。教育是為了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而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主體也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于是,以幼兒發展為本、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成為這本手冊貫穿始終的主線。
整個七月,細細品味了這本手冊帶給我的樂趣,與其說它是一本幫助幼兒園教師成長的書,還不如說它是一本真實寫照幼兒園教師一天工作的手冊,以下就讓我來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吧。我認為此手冊:
一、目錄獨特,清晰明了
這本手冊不同與其他的書籍,它采用的是“樹形”目錄,從樹根到樹干最后到樹枝,分層清晰,一目了然。樹形目錄試圖用一棵大樹形象地暗示教師的不斷成長,新手教師從最基本的根基出發,逐漸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內涵豐富的專業教師,同時根基也在不斷地加深。因此,兩個自評體系,即新手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體系和成熟型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體系,分別取代樹干和樹枝組成一個整體,它們的位置并不意味著有些領域是主干,有些領域是枝節,相反,各領域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目錄是一本書的.指引者,指引讀者如何讀好這本書,就像生活中,我們為自己定位目標,沒有目標只能是盲目的生活,因此給自己確定方向,做起事情來才能有條不絮。
二、格式一致,通俗易懂
閱讀中發現兩個自評體系都有自己的格式,給閱讀者更清晰的思路,其中,新手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體系包括:關注的幼兒發展目標(關注的目標)、試試這樣做、小貼士和案例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讓我確定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下一步該做些什么,通過小貼士和案例進一步在“試試這樣做”中嘗試更多的做法,以至積累自己的經驗。
成熟型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體系包括:等待你發現的問題、試試這樣做和案例三部分。有這樣一句話:熟手是昨天的新手,但不一定是明天的專家。
我想這類體系的教師應該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介于自己還是位新教師,只是粗略的看了看這部分內容,但在今后的逐步成長中我還是會仔細閱讀。
一致的格式也是一種學習的模式,可以說是一個框架,平日的生活學習就需要一個簡易的框架,就像寫作文時先列一個提綱,跟著提綱的步驟內容自然豐富了起來。
三、聯系實際,易于學習
教育充滿了創新,在教育的過程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同的,對他們的要求自然是因人而異,人們常說:教無法定,就是對這個充滿挑戰事業的概括吧。在自己平日的教學與生活的中,時常會碰到一些無法決定的事情,或是讓自己找不到頭緒的事情,會變得焦慮、急躁,給自己一定的壓力。但通過這本手冊,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了,一點點小提示、一個個小案例在不知不覺中讓我想到了很多以前發生的事情,有的是親身體驗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在聊天中大家提到的,每一章節都能讓我受到啟發,不管是班級建設、家長工作還是幼兒一日活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貼切,可以說就是我們的生活,在閱讀時也不會存在枯燥與乏味,而且能清楚看懂它所要表達的意思,記憶猶新。
邁開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后,不知不覺中我已渡過了兩個春秋,所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幫助我們更快成長,這理論的力量當然不容小看。作為新手教師,可能會感到面臨的問題太多,有太多的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幼兒園教師這個角色,有時會讓自己迷茫,假如你也有類似的經歷,不妨也來閱讀下這本手冊吧,我相信它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講話,讓我們一起和這群高尚的人起舞高歌吧。
幫助孩子長成為“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為《幫助孩子長成為“地球公民”——美國斯坦福幼兒園規則教育》。這片文章主要寫了美國加州洛杉磯第六區斯坦福幼兒的規則教育,讓我知道了所謂的規則教育是什么樣的,并可以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引導幼兒學會遵守現有的規則,是幫助他們成長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這就是規則教育的的大目標。這是一個人性化的教育目標,教育幼兒成為一個社會人。規則教育包含兩個部分,園級規則和班級規則,具有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在大規則的統一下,班級教師根據班級情況制定班級的規則,看上去很普通的規則都具有廣泛的遷移性。
在這篇文章中還寫到了規則教育的方法,我覺很適合我們教師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兒園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師”被認為是該園規則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對待幼兒的紀律問題的上,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處理方法,方法的步驟是非常的科學合理的,幼兒園配有相應的心理教育老師。
我們教師日常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幼兒心理學的知識,更好的服務于孩子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重視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們真正教育他們成為一個身心發展健康的人。
《教師成長》讀后感13
隨著教齡增長,在教育叢林中越走越深,未知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教育這項使命重大的職業,注定了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成長。從滿懷熱情與期待步入教師崗位,到后來的身心俱疲,我在這周而復始、碌碌無為的四年中,我逐漸感覺到茫然,像一棵脆弱的小樹,失去了向上生長的動力。工作第五年,我換了環境,開始了新的教學生涯,我再次開始嘗試向上生長,而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讓我久旱逢甘霖,幫我理清頭緒,再次擁有了向上生長的力量。
教師向上生長的力量,從書的封面看,一目了然,即: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反思力。這也是羅樹庚老師歸納的教師成長秘訣。
教師成長需要內驅力。教師的成長,從來都不能靠他人推著前進,只有靠自身的強大內驅力。內驅力來自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那份使命與擔當,對職業敬畏感,來自那顆想要向上生長的心。擁有了內驅力,便仿佛汽車擁有了發動機,助我們前行。
教師成長需要學習力。有了發動機,沒有燃料,再好的汽車也只是擺設。同樣的,內驅力是發動機的話,那學習力就是能給發動機提供能源的燃料。毛主席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就像朱永新教師說的,讀書能改善教師的專業結構,增強教師的專業智慧,提升教師的專業精神。對于科學教師來說,讀書能讓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填補知識盲區。在信息化的當下,看微博、看公眾號、看短視頻等等,也不失為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知識的好方法。我個人更喜歡圖文并茂的科普知識,既滿足了我本身的.求知欲,對于我的科學教學來說也是一大助力。微博、短視頻中一些科普博主的科普既有趣又能豐富知識,例如:《博物》雜志的編輯張辰亮的小號“無窮小亮”幫助我認識了身邊很多有趣的動植物,新開辟的“亮記生物鑒定”更是把這些有趣的生物做成了集錦;菌物學愛好者“趕尾人”會科普很多有趣的菌類;科學科普博主“石炭紀的貓”介紹的很多礦石也讓我大開眼界……
教師成長需要反思力。擁有發動機和燃料汽車,還不能不斷奔馳,還需要方向盤。反思力恰恰是是決定汽車前行方向的方向盤。海明威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我并不在意。我只想弄懂如何在其中生活。”想要弄懂,就需要思考,最能幫助教師成長的思考就是反思。相信每個老師在上完課后都會對這節課中的環節進行反思,思考哪里需要改進,有什么改進的方法等等。我認為反思還有一個大難關,就是堅持記錄,反思過后沒有及時記錄,就會錯失很多寶貴的經驗。每節課課后的授后小記則是記錄反思的一個好方法,不需要長篇大論,把上課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以及可以改進的方法羅列下來,我相信這些反思的小記錄會成為教師成長的一大助力。
教師成長需要行動力。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成長,必須要有行動力。很多事紙上談兵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不簡單。不知道怎么管理課堂,行動起來,多聽聽有經驗的老師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怎么寫論文,別慌,行動起來,多積累素材,多看看優秀的論文是怎么樣的;不知道怎么上好一節課,行動起來,多向周圍的優秀教師請教,多觀摩優秀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受益匪淺。
教師成長需要研究力。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作為新教師,不要怕失敗,多一些基于實證的研究,發揮出研究力。
教師成長需要溝通力。人在社會中,總會與其他人產生交集,而教師則是一類特殊的群體,除了自己的社交圈,教師更多的是與同事、與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教師要成長,溝通力也必須要提升。剛踏上教師崗位時,我很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因此我每次上課前,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和學生聊一聊,學生很愿意跟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還喜歡提問一些五花八門的冷知識考一考我這個科學老師,通過這個方式,我與學生的溝通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教師與家長有很多溝通的渠道,QQ、微信是常用的通訊工具,微博和抖音上也會看到一些教師或者家長吐槽。羅老師在書中提到的微博上罵家長事件,是一個溝通反例。信息時代,網絡工具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皆大歡喜,有時候雙方過于情緒化,通過網絡工具的放大和傳播,則會引起大矛盾。教師成長,得學會善用溝通工具,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溝通力。
以上內容,是我讀了《教師如何快速成長》之后的一些感想,可能有些許雜亂,但記錄下來,能幫助我擁有向上生長的力量。
《教師成長》讀后感14
初讀本課程,只是為了掛時間。每天忙忙碌碌,哪有心思看書,而且長時間盯著電腦備課、做課件,頸椎酸痛。
有一天,突然有點閑情,仔細看了幾行,便覺得饒有興趣,不由慢慢讀下去,豁然開朗,相見恨晚,覺得引人入勝,頗有收獲,不僅自己看,還要求老公一起學習其中的道理。
一是課程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其實內容并不多,但引發的思考多,內涵豐富。不像有些專業課程,拖沓冗長,深奧難懂,讀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這正證實了本課程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一: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二是課程結構合理,框架明顯,枝節有序,讓人一目了然。這又正應驗了本課程的另一教育理念:學習就是認地圖。學習者先弄清楚自己的立足點或出發點,最好先學習“主干道”,再去學習“分支”和“分岔”的街道。這就是“整體學習”和“掌握知識結構”。本課程善于抓住主干,理清結構,把握整體。
三是豐富的視頻資料,讓我親臨各級講座現場,感受大師們研究教育、發表作品、探討教育的魅力。累的時候,聽聽講座,品味其中的詼諧幽默和內在涵義,確實是一種享受。
最喜歡課程中的案例,選材貼切,形式多樣,引經據典,短小有趣。每一則案例都隱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在閱讀故事中自然領悟課程要義,印象深刻。編者也一定是廣泛閱讀,深刻感悟,視野開闊,頗有研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個案例。
一是關于“教師的氣質”的案例。沒有必要挑剔教師的長相,但是,教師應該有某種職業尊嚴感和內在的.精神氣質。按照林肯的說法,一個人在四十歲之后,就該對自己的長相負責。沒錯,長相不由我們決定,但氣質可由我們自己改變。作為教師,應該具備一種高雅、睿智、親和、自信的氣質,這樣去感染學生,學生也會覺得是一種享受。而這種氣質不是與生俱來或想有就有的。它是長期的知識學習、心態調理、人際協調、休養陶冶而來的。
二是關于“父親的腳后跟”的案例。“如果父親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許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帶路,他在后頭寧可隨我多走一點冤枉路,一邊加以修正。其后并畫圖比較近路與遠路,如此我不只會熟悉家城之間的路徑,城東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過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親跑腿辦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父親式的老師,走在前頭,一味要學生“尾隨”。教學的終極追求是讓學生學會自學,并由此擺脫對教師的依附。只有自主學習或主動學習,才算是真正的學習。只有當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或主動學習的習慣之后,學生才真正“成人”,真正成為有獨立意識和獨立人格的人。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我應該多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爭取成為最最上乘的老師。
三是關于“期待效應”的案例。當我們被期待,被賞識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如此重要,會充滿信心和斗志。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是渴望得到賞識”。真是很透徹。欣慰的是,我平時做得較好。哪怕其他老師都不喜歡的學生,我都對其包含期待和欣賞。我常常對學生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杰作!”我還常常對那些讓人頭痛的調皮鬼說:“我對你充滿希望!”我甚至假裝不知道他們干的壞事,旁敲側擊地指出類似的不足。真的奏效。這些學生不僅尊敬我,而且樂于接受我的意見,最終他們大多數都不會辜負我的期望。我的宗旨是:決不放棄任何學生。只要有希望,就會有出路。
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案例,如 “曹操同袁紹的差別”、崔永元的《不過如此》、顧泠沅老師的“效果回授”、占魁學校的導師制,以及學習就是學走路、認地圖、學習要像玩游戲等等,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大開眼界。
很久沒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像久旱的大地,如此渴望知識的滋潤,如此暢享知識的甘露。每一章,每一節,循序漸進,不斷成長,享受閱讀的快樂!
非常贊同課程中的觀點,覺得更多的老師需要認真學習和領悟其中豐富的專業知識、深刻的思想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
反思自己,在忙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有很多尚且不足。比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確實想得到,做不到。常常擔心學生這不懂那不懂,聽寫單詞都必須親臨,生怕課代表報不標準或選詞選句不當;課堂上也總是在趕進度,生怕學生走的彎路過多,耽誤我的進度。學生沒有出錯的空間,必須在我正確的“指引”下迅速前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現在看來我是多么不放心,簡直比“父親的腳后跟”里的“父親”還落后,他是讓孩子“跟”著走,而我簡直是“牽”著走。我必須努力改變我的“包辦制”,給學生更多自主和自由的空間。此外,在教師的行動研究方面,我也還做得很不夠。常常以工作太忙為由而忽視自己的學習,研究和發表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實就是盲目走路,忘了抬頭看路。
學了本課程,初步領悟了作為教師,我應該要具備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及人格魅力,知道如何成為快樂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最重要的是讓我再次充電,感悟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需要,感悟到學無止境的真正含義。當然必須結合實際,在實踐中應用、摸索,反饋和矯正。不再盲目趕路,而是抬頭看路。讓我們一起在繼續教育中充實自我,在學習和實踐中快樂成長。
《教師成長》讀后感15
讀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師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發現此書其實就是寫給處于特殊時期的像“我”這樣的老師看的。
首先,書中探討了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我想,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不同種類的工作,作為一名老師,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行業,就一定能從這個行業中找到專屬于這個行業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終告誡自己,我要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服務到底,我要保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但是,在從事教師行業的漫漫長路上,我們經歷著挫折,經歷著煩惱,經歷著無奈,因此,我猶豫過,畏懼過,退縮過。我曾經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選擇產生了懷疑的態度,甚至有段時間對自己的工作情緒低落。在那個時期,我無法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負面心情牽絆著,糾結著,這樣的心情不斷地反復。直到看到這本書,肖川先生指導我們: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懷里,為有價值的目標不懈努力;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師這個職業確實跟別的職業不同,我們經歷的過程比別的職業豐富得多,因為我們接觸的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對象在變,經歷在變,感受也在變。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我們要為自己尋找一份真正的職業幸福感,讓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會幸福,因為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開始了自己的尋找幸福、創造幸福的教學生涯。我對自己說,幸福來源于一個教師的方方面面,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充實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質高的`老師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學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所以,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讓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來迎接每一天的挑戰。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夠好,我們也要對自己抱一顆寬容的心。其實,對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對自己寬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學會在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對自己多一份寬容。
其次,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他們是有思想的,所以,學會跟學生友好地相處,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氛圍也是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的一件事。所以,我們要學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走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再者,對幸福的界定要明確。一個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別人決定的,而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是這個世界上的普通人,我們不能要求得太多,我們要為自己創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錢作為自己的幸福標準,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為自己的幸福標準,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開開心心過日子作為自己的幸福標準。
我想,我很簡單,只要我能按時處理完當天的工作,對學生永遠用一顆赤誠的心、仁慈的心去對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拿到《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這本書的時候,以為是理論類書籍,隨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隨筆,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有共鳴。若不是要寫讀后感的話,讀起來應該更加輕松,當然也許并不會去讀。無論是作為工作要求,還是案頭隨手翻閱的文字,反正讀了。
第一輯是詩意地生活,第二輯是教師的解放,第一輯給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輯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詩意地生活談談善待自己。
并沒有細讀,只是覺得第一輯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線教師的心聲,沒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說教,讓教師這個職業和其他崗位一樣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線教師叫屈。在閱讀《生命的境界》一文時,善待自己這個詞驀然從腦海中跳出來。一直以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樣的詩句從道德上綁架了教師,要求教師無私奉獻。不能想象一個連自己都不好好對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為生計而奔波忙碌的人;擺脫了生存危機為欲望的滿足而苦心鉆營的人;為追求自我實現、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對于第二類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對于第三類人則是發自內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經有一個階段自己屬于第一類人,書中說到要一個尚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僅是強人所難,也是殘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師必須為了生計而忙碌,此時更需善待自己,別讓所謂的崇高壓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體,你才能在這個崗位上繼續發揮光和熱。對于學校,若你的身體不好了,你的崗位可以讓另一個有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取代;對于學生,會有另一個他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老師去教他們。唯有教師自己是品嘗沒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上周人民醫院的醫生給我們做的講座中多次強調一個人的心理對自己的身體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調整好心態,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不必太當一回事。管理好情緒才能客觀冷靜地面對孩子們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至于怒發沖冠。
善待自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這是對有超強內心的人來說的,要不世界上就沒有那些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殺身亡的新聞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學中盡力而為,則已經對得起所謂的良心飯。社會道德綁架的壓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門為了政績而向下施加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學生家長舉報投訴的壓力,加上部分不和諧的家庭壓力,若沒有學會自我減壓,那對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來笑著面對每個孩子?
特別欣賞肖川說的這句話: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條件,一個不會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對別人也會比較苛刻。
【《教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成長讀后感01-05
《教師成長》讀后感09-16
教師成長感悟07-21
教師成長作文01-27
《教師成長的秘密》讀后感02-15
《教師成長密碼》讀后感01-12
教師成長的秘密讀后感01-18
教師成長讀后感精選13篇01-05
教師成長讀后感(13篇)01-05
教師成長讀后感19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