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終身成長》讀后感1
雖然書看了一半,但是恰好和自己的想法,和最近的現實來了共振,于是就有了此篇。書中,為方便區分,直接將思維分為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
NBA總決賽,剛好落幕,大家思維中的冠軍隊勇士被不可扭轉的擊敗了。然而,勇士之所以敗北,向來是陷入固定思維了。其實,細心點就會發現,勇士被擊敗不是無跡可尋,因為其對手是猛龍隊——這個常規賽就有過2次戰勝勇士記錄的球隊。
別看不起nba的魚腩球隊,甚至是外籍球隊。這同樣是一種思維的固定。因為nba是職業球隊,每個球員都有一顆總冠軍的心,或許勇士的球員都有一種總冠軍非我莫屬的想當然了。人們總是忽視那些已然存在的,愿意相信自己想見的。常規賽0:2的戰績,居然還不足以讓勇士打起精神,總決賽第一場(109:118)就翻車了。
好在知恥而后勇,第二場就扳下一城(109:104)。也許是勝利來的太快,人們還是傾向于冠軍相的,何況對手只是一個外籍球隊的首次總決賽。然而回到勇士主場的第三場,還能以109:123這樣的比分輸球,這時就該值得認清現實了。實力的差距。主場第四場勇士以105:92輸掉比賽,總比分1:3落后。
只能說,這個勇士的敗北是難以避免的了。若能從固定思維跳出,來年會有一番作為。而作為猛龍來說,就始終是典型的成長性思維。不會因為對手是總冠軍,就固定思維,認為不如對手,第一場的勝利就是最好的下馬威。初生牛犢不怕虎。
同樣是籃球場上,我想起了投籃與蓋帽。固定思維的人,會認為被蓋帽,則是技不如人,丟臉的事。而成長思維的人,則是這樣看待的:被蓋帽,則是投籃途中的必經之路。沒什么丟臉的,只是代表著還有改進的空間,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就是這種秉性,保持投籃,哪怕不進;保持投籃,哪怕被蓋帽,也要保持投籃,就是這種責任感,自我發展,自我激勵,不斷前行。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了!
《終身成長》讀后感2
最近讀了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整本書綜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結合作者自身的經驗,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這一復雜系統問題。正如書中所敘“不能把孩子當作一輛汽車去組裝……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長。你能給予的是陽光、雨露、適當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終,他長成的樣子一定和你設想的不一樣,但一定有驚喜。”
養育孩子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但需要父母傾注滿滿的愛去默默耕耘。書中提出的“無條件的愛”最值得人去深思。愛是一個孩子內在能量的來源,無條件的愛不需要“交換”和“威脅”,也只有無條件的愛才能給孩子帶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許我們所有的父母都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就是無條件的,但認真細想,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無條件的愛。我們總是給孩子設置各種各樣的目標,總是希望他們成長為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對孩子的各種缺點或者離目標的差距,我們總是難以接受。然而,人無完人,父母應該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親子安全邊界,不斷地發現孩子的亮點,學會心靈手巧地去修剪,讓一棵小樹苗逐漸地成長成一棵直直的大樹。
終身成長不僅指孩子需要終身成長,父母更要學會放低姿態,與孩子一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健康狀況都建立在與父母極積的、相互回應的、禮尚往來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復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錯,一定是“原件”出了錯。不要過分糾結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判,不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過程中,汲取錯誤所帶來的收獲,才能擁有成長性思維。
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他無條件的愛,讓孩子認清,學習的過程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積極的去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終身成長”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終身追求的目標。從我們自己開始改變,我相信,一個成長型父母,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并將這種“愛”一直傳承下去……
《終身成長》讀后感3
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叫做《終身成長》。這本書提到了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大體來說,固定型思維的人群會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長型思維會認為只要正確的方向,足夠的努力就能夠實現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績。
而固定型思維最大的問題在于他認為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過做簡單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確保自己順利的完成以證明自己是聰明的,而挑戰會讓自己有挫敗感,懷疑自己是不聰明的。而成長型思維則不是這樣,他們在心里告訴自己,我通過不斷的挑戰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這次做不好,通過不斷的克服困難,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家里的老人總喜歡夸小孩子好聰明啊,比你媽媽小時候要聰明很多。聽到很多次這樣的話,小孩子就會內心里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給他一個數學題,他覺得自己沒有把握,他就開始大發脾氣說,太難啦,我不要做。這就是固定思維帶給我們的,我們害怕挑戰,因為挑戰失敗會證明自己是不聰明的。所以我對小孩子這樣說,一個人成功靠聰明是絕對不夠的,正確的方向,不斷的練習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你看這道減法題目,你這次不會,媽媽告訴你做題的方法,然后你再試著自己做,再多做兩道題,你就會發現,題目會變得簡單,或者說叫熟能生巧。偉大的運動員絕對不能只靠天賦,我們要看到背后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長型思維不一定會通過父母傳遞給孩子,問題在于,一是稱贊的方式不對,在意學習的結果而不是努力的過程,孩子會不自覺產生固定思維,不相信能力可以培養。二是遭遇挫折的反應,面對孩子偶爾的失敗表現過于在意,孩子會沉浸在失敗的感受中,忽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為了提高分數,各種死記硬背,其實已經背離了成長型思維,不恰當學習方法,不會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識的堆砌。
下圖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改變思維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對問題多一點思考,少一點抱怨,不斷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終身成長》讀后感4
上了年紀讀《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什么都不理想,做很多事都難以成功。父母總說我不夠聰明,朋友也給予肯定,久而久之我自己也默許了,的確是呀,對我人生有很大影響的事情我一次也沒有做好。最典型的就是學習吧,我承認我是笨拙的了,所以就死學了,最后就是沒多大效果。這本書中的很多例子都像我的一面鏡子,看到了曾經現在的自己。
書中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改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單看他們各自名稱的解釋你可能覺得很簡單,覺得自己肯定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但如果將他們放到具體的事情上,你就可以看到兩種思維模式會產生多大不同了。
書中有個例子:你是一個年輕人,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門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課,而且你非常喜歡這門課。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試成績,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準備回家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車上貼了一張違章停車罰單。你感到非常泄氣,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想要傾訴,但是卻沒有打通。
你會怎么想?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我感到被拒絕了。”“我是個失敗者。”“我是個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沒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優秀。”“我太差勁了。”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我會更努力地學習,下次停車的時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過得不開心。”“C+這個成績告訴我,我必須在課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個學期的時間來提高我的成績。”
看出兩者對人的生活有多大影響了吧,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只是對待學習有重大影響,對友誼,愛情,婚姻,教育都有著很大影響。推薦大家可以具體看一看。
我想最大的魔力就是你要肯定你的現狀并相信可以成長,學會從失敗,不痛快中找到有用的知識,積極樂觀不忘成長的初心。
《終身成長》讀后感5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一個信息—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可選擇的差異,即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它無意識的寫照,讀后感m而思維模式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時間所持的想法是,一個人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天分,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的起跑線可能會落后于那些生來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現實中不乏通過后天鍛煉努力獲得不世成就的人,全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們落后于人,還是有方法以及途徑來追趕。智力并不是一個定量,能力更不是,他們是像肌肉一樣,愈鍛煉愈加強大。
許多人格外推崇天賦,輕視努力的價值,認為需要努力就意味著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備與之競爭的資格,如果需要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說明它本身注定不屬于你,這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偏見。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熱衷于評判,結果導向,往往更在意成敗,也更難以面對失敗,遇挫時更易放棄,更易焦慮與抑郁。想要毀掉一個天才,只需要夸獎他是天才便夠了,這會讓他從此活在擔心跌下神壇的恐懼與不安中,縮手縮腳,再也難以發現做事的樂趣。諷刺的是,頂峰是固定思維模式者渴望抵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產品。他們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具有復原力。作者:孫梓軒
《終身成長》讀后感6
思維方式決定一切!
在聽這本書時,我想到了聽的另外一本書《百歲人生》。
《百歲人生》中說,長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或將活到100歲,那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辦?
80后的我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到90歲, 我們該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00后的你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過100歲,你們會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沒有終身成長的思維理念,我們不是活著,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書,都在說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急于證明自己,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在乎結果,相信天賦,視失敗為一種身份。
成長型思維:能正確看待自己和現狀,能100%承擔責任,分析為什么比結果重要,相信努力,視失敗為一個行為。
從兩種思維模式的表現可以看出,成長型思維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難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對失敗,抗壓能力弱,經受不了打擊。
我們就假設一下,如果對于一個有可能活到90歲的70后,兩種思維的人如何來策劃另外50%的生命時間。此時的70后,人已到中年, 面對復雜多變的時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滿足未來持續的需求。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擁有的榮譽、地位、經歷和能力不容挑戰,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觀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閑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來臨。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預測時代的變化和需求,努力學習新技能,虛心向年輕的人學習,擁抱改變,延長工作階段,迭代知識和能力,擁有好奇心。腳踏云彩時,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時,氣自高潔,活的豐滿而富有生機。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一個權力是別人無法剝奪的:選擇的權力。
所以,現在是什么樣的人和未來準備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終身成長》讀后感7
在公司組織的讀書分享會中,《終身成長》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利用空余時間,也重新閱讀了一遍。
這本書最主要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明確講到了,一個人一輩子要處理兩件大事:與自己相處,與外界相處。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如何與外界相處。不論是做家長、剛步入社會、還是談一段感情,對自身的認知往往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賦和努力的關系,那么就不會一味地去夸獎孩子的天賦,也不會因為他成長速度慢而過度焦慮。
如果你能領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會自怨自艾的浪費時間,也不會因為暫時的不順,而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喪。
如果你能知道感情也需要付出努力來維系和經營,那么就不會因為迷信心有靈犀而一次次錯過溝通的機會,也不會總是對過去揪著不放而做一個永不快樂的人。
我們觀察自己,認識自己,學習書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為了讓自己日日精進。結合實際工作,比如剛入職的新員工,雖然暫時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卻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雖然有時候工作做得不夠好,但是結對師傅以及同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如此這般,你就會發現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
我們還需要給自己制定一些成長型的目標。例如,要經常思考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面對機會要如何把握?制定怎樣的具體步驟,去執行新計劃?做到這些以后,還應該隨時保持一種警醒的姿態去思考:“要保持不斷的成長,我還需要做什么?”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努力的意義,懂得正視批評,并從中學習;希望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成功里得到新知和靈感;希望人人都能擁有成長型思維。
特別感謝公司工會提供的“讀書分享會”這個平臺,讓我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學習到新的知識。最后,讓我們一起愛上閱讀吧,讀過的書多了,許多知識就融進了你的血肉,不僅能讓你及時審視內心,還能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
《終身成長》讀后感8
工作后我的第一位領導曾對我說過,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終身成長》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終身成長,指的是有終身成長性思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們大腦中的思維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長型,固定型思維下人們容易關注結果,在事情發生時會認為一切都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下人們更注重過程的努力,認為事物在不斷變化的。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其實,追溯性格和態度的源頭是思維模式在主導。文中提到的一個實例:一位應聘者準備報考研究院,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只報考了心儀的那一家,然而申請卻被拒絕了,這位競爭者開始懷疑是這次競爭太激烈了,還是自己真的資質平庸?她已經對自己進行了裁決——你配不上這所研究院。后來,經過幾番內心斗爭,她給研究院打電話說:“我不是質疑您的決定,只是想問如果下次再申請,我該怎樣改進,您能否給我一些反饋和建議。”研究院負責人對她的主動性頗為賞識,幾天后答復同意接受她的申請,原來當時招生辦拒絕也只是審閱疲勞后的一念之差。勇于嘗試,不怕被拒絕,這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很好反映。
《終身成長》的最后探討通往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歷程,共分為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維,二是觀察分析觸發固定性思維的原因,三是給情緒命名并時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續學習提高成長性思維。我對其中的第三步很感興趣,當觸發到固定性思維時,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現了,馬大哈來找你了,看你怎么趕走它。我也把自己的這種情緒叫做“小黃牛”,每次它出現時總是很倔強,你推它一下它才動一下,有時可能也推不動。前段時間在跟進項目的過程中,需要走采購和報銷流程,自己內心常常對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個月,被客戶各種催促,后來實在不想看見“小黃牛”把它拉走時,才發現其實各部門都挺配合,流程也沒想象中那么繁雜。
每一次改變都是從接受現在的自己開始,希望能不斷認識自己,做出一些調整,不斷成長,進而內化為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終身成長》讀后感9
“你的手機,每天都充電。而你,多久充一次電呢。”
作者在書中,像我們展示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第一種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向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脫給別人,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后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第二種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才意味著失敗。遇到挫折和挑戰,會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改善和進步。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可以規避錯誤,一直成長。
雖然很不愿意承認,大多數時我是第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每日重復做同樣的工作,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去證明:我能!懼怕失敗,恐懼批評,只愿意承擔自己確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嘗試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可能就會說:我不行!長此以往,在一個固定崗位上干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晉升機會。
固定思維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時常會產生消極想法,比如上學時不敢上臺舉手發言,怕說錯了被他人嘲笑、周一早起堵車遲到、開會與別人發生爭執、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會認為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這個人就不會跟別人溝通,是不是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老公為什么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而成長型思維會怎么想呢?以后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鬧鐘定的早一點,開會時為什么領導否掉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用不用我找個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或者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什么樣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兩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會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歡自己做一個消極的人,還是喜歡做一個有積極性,會帶來正能量的人?
以后如果再面對未知的挑戰,我會把我不行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系,不斷挑戰和學習后會越來越擅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10
通過終身成長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成長是孕育一個成長性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養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會的不斷熏陶,而不僅僅是個人,企業也是需要這種思維模式來保障自身的成長。
人是該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學無止境,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它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他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兩種思維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個人某種思維模式占主導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于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去除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占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有沒有發現有我們的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工作時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要以成長性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固定性思維只會沿用別人的經驗,無法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
我們用成長性思維考慮問題,可以發現設備問題的多面性,維修設備時就能多考慮設備出現的問題,是如何發生的,發生問題時出現的前兆,如何去解決問題。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在學習中自我成長,只有我們作為企業的一員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給好的發展提供動力。
《終身成長》讀后感11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天賦就是全部,認為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并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因為成功意味著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游戲叫“部落沖突”,但我并沒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為我認為游戲里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為平地(他是九級),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么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游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并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終身成長》讀后感12
特別感謝敘事者推薦閱讀《終身成長》這本書,書中很多觀點值得我們深思,也能對我們產生有利的影響。該書通過許多實例清楚地講述了一定的道理,也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其中,讓我記憶深刻、感觸良多的內容是思維模式和對學生的表揚方式。
首先,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不同,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和才能都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這種思維模式的人非常關注自己是否聰明,他們認為只有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擁有天賦的人無需努力就可以成功。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他們怕付出努力也沒有成功,就沒有什么借口了,只能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特別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其實,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中的“避免失敗者”類似,只愿意從事特別簡單或者特別困難的事情,簡單的事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特別難的事情失敗了也不是自己的問題。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也是可以改變的,哪怕沒有天賦也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成長型思維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戰性的任務,即使最后沒有成功,也可以在相關行動中讓自己得到提升。
其實,思維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獲得更多的成長。
其次,書中通過許多案例提到了對學生的努力進行表揚所產生的良好效果,倡導我們表揚學生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要這樣,親愛的’,她對他說,將他的臉捧在手里,‘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等著變聰明,我保證,你只要去做,你就會有所成就。我是不會讓你失敗的’。”這是一名老師對一個孩子說的話,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有一些震撼,我們對待學生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學生又將會是什么樣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后期的探索。
《終身成長》一書帶給我很多思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遇見!
《終身成長》讀后感13
人從一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對一起都充滿了好奇,開始學習吃飯、走路、說話,問周圍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期間會鬧出很多錯誤和笑話,我們卻依然興致勃勃。但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一樣了?面對錯誤和挫折,有的人會勇敢面對,從批評中學習,但有的人只會逃避、不再努力。
原因在于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在言談舉止中傳遞給我們什么樣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傳遞出一個信息,而孩子對這些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程度又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或者老師跟孩子這么說:
“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沒有怎么看書就得了優!”
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為,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增強信心,但是孩子可從這些話中聽到另一種意思:
“如果我學東西不那么快我就是不聰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他們會覺得我其實沒有那么聰明。”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針對數百名學生進行七項實驗后發現:對孩子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這其實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定。
父母認為通過表揚孩子頭腦和天賦可以給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但事實上卻起到了反效果,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立即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為了掩飾自己糟糕的成績而選擇撒謊、欺騙。最后,雖然告訴孩子很聰明表揚他們的先天潛力,但卻讓他們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提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避免對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揚,而是應該對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成就的這個努力的過程做出表揚。并且在跟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于表示自己欣賞和贊揚他們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有興趣。
《終身成長》讀后感14
人們常常認為"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應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
——《終身成長》
最近,我認真地讀了一本關于心靈成長的書,書的名字叫《終身成長》,這本書有五個部分內容:
一、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二、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
五、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時其中所舉的一個案例。
著名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許多人只知道喬丹是體育界明星,卻鮮有人知道他一路走背后的故事。在高中時,喬丹被校隊淘汰了。他沮喪地回家向母親傾訴。他的母親說,那就回校好好訓練。從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點離開家到校練習。上大學時,進一步訓練防守、控球和投籃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輸了比賽,他會在賽后更加努力練習。即使贏了比賽,他也會對不滿意的地方作出調整。后,因為年齡原因,他的體力和靈活度不如以前。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他更加注重協調性和動作的訓練,以此保持良好的狀態。他說,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從不去嘗試。
作為高速收費公路收費站最基層的一員,隨著高速公路事業的發展,明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收費站的形象。所以必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用優質服務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首先,要把收費業務練熟練精。其次業務技能要過硬。最重要的是服務態度要優質。人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收費工作,我們的工作態度必須始終如一,工作中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用真誠的微笑、彬彬有禮的熱情、明得體的語言和整潔的儀容面對司乘人員,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展示新時代收費員的明風采。
【《終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12-01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07-15
讀后感:終身成長06-12
《終身成長》讀后感06-10
《終身成長》讀后感06-22
終身成長讀后感01-07
終身成長讀后感09-28
《終身成長》讀后感10-21
500字征文:經典伴我成長,受益終身09-27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精選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