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目十行成語解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目十行成語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詞目】: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解釋】: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出處】: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行,不能讀作“xínɡ”。
【成語辨形】:目,不能寫作“木”。
【成語辨析】:一目十行和“走馬觀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但一目十行偏重于“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義。
【近 義 詞】:十行俱下、一揮而就、不假思索
【反 義 詞】:慢條斯理、老牛破車、蝸行牛步
【成語例子】:那三官雙名景隆,字順卿,年方一十七歲,生得眉目清新,豐姿俊雅,讀書一目十行,舉筆即便成文。(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英語翻譯】:read ten lines of writhing with one single glance
【成語謎語】:最厲害的目光
【成語故事】: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記憶力很強。他讀書的速度相當快,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而且能夠做到過目不忘。11歲時就博覽群書,寫詩賦文章得心應手。因此被任命為宣惠將軍,丹陽尹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是簡文帝蕭綱。蕭綱天資聰敏,六歲就會寫文章,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連他的父親梁武帝也不相信。有一天他給蕭綱出了一個題目,開誠布公地說:“你就坐在我面前寫,我親眼看著,就知道你到底會不會寫文章!”蕭綱提筆揮寫,一會兒工夫便寫完了。梁武帝邊讀邊贊不絕口地說:“好啊,語句流暢,辭采甚美,這下子誰還敢不相信我兒的真才實學了。”蕭綱長大以后對讀書是如癡如醉,而且看得極快。《梁書.簡文帝紀》中說蕭綱“讀書十行倶下”。成語“一目十行’就是由“十行俱下”這一句演變而來的。
成語典故
南朝梁武帝非常愛好文學,他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四歲開始識字讀書,到六歲時,已經會寫文章了。
兒子這么好學,梁武帝當然很高興。有一次,他特地把蕭綱叫來要他做一篇文章,考考他。蕭綱毫不怯場,不慌不忙地提筆就寫。不一會兒,寫成了一篇聲韻和諧、辭藻華麗的駢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這孩子呀,真是我們蕭家的東阿王!”東阿王是三國時文學家曹植的'封號,他以才思敏捷著稱。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閱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讀通十行的內容,而且記憶力超強。
蕭綱的文才很好,但因為長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文字輕靡(mǐ)濃艷,被后人稱為“宮體”。
二十八歲那年,蕭綱被立為太子。公元549年,蕭綱即位,這就是梁簡文帝。可惜的是,兩年之后,他就被叛軍用毒酒害死了。
不過,“一目十行”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被人們用來形容看書的速度很快。
【一目十行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一目十行的成語解釋06-21
一目十行成語故事11-16
一目十行的成語故事12-28
一目十行成語故事09-25
成語及解釋12-12
成語及解釋11-02
形容夏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6-12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2-28
關于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