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語的意思你知道了么
一鱗半爪
典出清·趙執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
清代有一個詩人,名叫王士禎,他作詩要求有神韻。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談論作詩之法,講到神韻時說:“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意思是:神韻這個東西,就如神龍相似,它在云霧之中,東現一個頭,西現一個尾,有時則這里現一只腳爪,那里現幾片鱗甲,時隱時現,不可捉摸。)
后人把“一爪一鱗”說成“一鱗半爪”,用來比喻事物零星片斷,不夠完整。
九疊云屏
廬山,是中國的名山之一,在江西境內,南瀕鄱陽湖,北倚長江,自古以來,就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也是人們避暑的勝地。
廬山又稱匡盧,它最出名的是瀑布。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匡盧九疊云錦織”就是說的這“九疊云屏”。
廬山的瀑布,是從雙劍峰、鶴鳴峰之間奔馳而下。這兩座高插云天的奇峰,夾著一條白練似的飛瀑,如春雷怒吼,奔騰直瀉。宋人蘇東坡有詠廬山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說得真確切,如果不是過來人,無法寫出這樣精磨細琢的詩句。因為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奉詔從黃州(湖北黃崗)移往汝州(河南臨汝)。他為了要到筠州(汪西高安)看他的弟子蘇子田,就過武昌,到九江。廬山在九江附近,他怎能放棄這個機會,所以登了匡盧,就寫出這樣的詩句來。
真不錯,當你到了廬山的時候,你真的看不出廬山到底是個什么樣兒。廬山的云,廬山的瀑,濃云密霧,糾纏不清。如果你要登古嶺,上五老峰,人一直是在幾千尺的山頂上爬。四面的山,都隱隱約約地看不清楚,只有一條銀練,和白龍一般,從天而降。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三疊泉。這條瀑布之高,真有千百尺,落在深潭里,發出了金戈鐵馬之聲。
三疊泉固然是廬山最著名的飛瀑,還有李白所說“九疊云屏”。這條瀑布,不是在香爐峰,空生殿所能看得到的。而要到最幽靜的一個處所黃巖去看。從黃巖這個山峰上,看對面的九疊飛泉,如同孔雀開屏一樣,放出了絢爛奪目的奇光異彩,真如五色繽紛,天花亂墜。
楚囚南冠
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春秋時,鄭國在晉的幫助下打敗了楚國,俘獲楚大夫鐘儀。鄭國將這個俘虜獻給了晉國,但后來鄭又附楚疏晉,晉楚之間發生了戰爭。
有一次,晉侯到軍府視察,看見了鐘儀。他問:“那個戴著南方人帽子的囚徒是什么人?”一個官吏回答說,此人叫鐘儀,是鄭國人獻給晉國的楚國俘虜。想到鄭國以往對晉親近,如今又反目為仇,晉侯十分感嘆。他下令將鐘儀釋放,并召見了他。鐘儀對晉侯的寬宏大量十分感激,兩次向晉侯下拜行禮。晉侯問鐘儀的身世,他說世代都是樂官。又問他是否會奏樂,鐘儀說:“這是我家祖傳的職業,我不敢做其它事,只會奏樂。”
晉侯命人拿來了琴,讓鐘儀演奏。鐘儀彈起了楚國的民間樂曲,其聲傷感。晉侯問起他楚王的情況,鐘儀不作正面回答,只推辭說:“君王的事,我怎么會知道呢?”后來,晉侯將見到鐘儀的事告訴了范文子,文子很感動地對晉侯說:“這個楚國人說起祖業來如此恭敬,不敢違背。讓他奏樂,他奏的是本國音樂,不忘故國。君侯何不放了他,讓他回去為晉楚友好出力呢?”
晉侯果然放了鐘儀,并備了厚禮讓他帶回國,謀求兩國的和平。
后人用“楚囚南冠”的典故形容困居他鄉,懷戀故土;或指被囚禁的人。
師曠調琴
典出《郁離子》:晉平公作琴,大弦與小弦同。使師曠調之,終日不能成聲。公怪之。師曠曰:“夫琴,大弦為君,小弦為臣,大小異能,合而成聲,無相奪倫,陰陽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統矣。夫豈瞽師所能調哉?”
晉平公讓人作了一張琴,琴上的弦精細一樣,沒有大弦、小弦的區別。琴作好后,他讓樂官師曠來調音。師曠調了一整天,也沒調出個曲調來。晉平公很不滿意,怪怨師曠不會調琴。
師曠回答說:“一張琴,大弦為主,小弦為輔,大弦小弦各有各的用途。它們彼此配合,才能合成音律;它們有條不紊,才能奏出和諧悅耳的音樂。您現在把琴弦搞得一模一樣,破壞了它們應有的系統。這樣的琴讓我怎么調呢!”
后人用“師曠調琴”這個典故說明:人們要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有秩序的生產,就必須以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分工協作。
春蚓秋蛇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蕭)子云近世擅名匯表,然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梁朝的蕭子云,自幼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雖出于近世,卻獨具一格,因而是聞名于長江一帶。但當時有人卻有不同看法,認為蕭子云的書法“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意思是:只能說他會寫字,他的字沒有骨氣,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個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后人用“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跡一樣,彎彎曲曲的。
白衣送酒
典出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喜歡喝酒,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他曾在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里說自己生性最愛好飲酒。但隱居山鄉,家境貧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親朋故舊知道他的嗜好,有時便備辦了酒菜請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盡興之后,便立即向主人告辭。他性格中的灑脫豪放,也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南山清晰可辨,秋風吹拂,飛鳥翩然。這么美好的佳節,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這天陶淵明家中一滴酒也沒有。他只好無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從中,有意無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來消磨時光。正在百無聊賴之時,陶淵明遠遠望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來。走近一看,此人手里還抱了一大壇酒。原來,這個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給陶淵明送來一壇酒。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他連忙向白衣人表示對朋友王弘的謝意,收下了這壇酒。
白衣使者剛走,陶淵明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壇蓋,陣陣酒香向他襲來,他立即開始喝了起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屋里。
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贈酒、飲酒。或詠重陽風物。
【這些成語的意思你知道了么】相關文章:
這些做人的道理,你懂了么?04-11
這些難懂的成語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嗎04-06
比較有哲理的名言格言你知道這些么03-19
我終于知道了你的心-散文04-07
你是懶惰的么散文06-21
你懂得感恩么?09-29
剖析這些成語的含義07-13
你以為你是襲人么散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