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手抄報內容文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節手抄報內容匯總
在各個領域,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手抄報吧,通過手抄報的制作能有效鍛煉我們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成語
鞭炮齊鳴、歡天喜地、春風拂面、喜氣洋洋、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川流不息、座無虛席、人滿為患、火樹銀花、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摩肩接踵、熱鬧非凡、沸沸揚揚、盛況空前、載歌載舞、歡聲雷動、欣喜若狂、燈火輝煌、踵趾相接、接踵而至。
恭喜發財、財源滾滾、三羊開泰、龍馬精神、雙龍戲珠、五福臨門、福星高照、春意盎然、前程似錦、錦上添花、花好月圓、圓圓滿滿、恭喜發財、財源滾滾。
春節造句
1、妹妹最怕放炮。春節那天,大家到門外放炮。鞭炮聲一響,就把頭鉆進被子里。等炮聲一停,被子里就傳出“咯咯”的笑聲,晶晶慢慢地露出頭來。看著她悶得通紅通紅的小臉兒,大家都笑了。
2、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象征著團結、興旺,是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春節對于中國人,就如同圣誕對于歐美人,都是重要的節日。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
3、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盡管大家民族眾多,幅員遼闊,但是千百年以來,還是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
4、春節期間,爸爸都會把盛開的水仙花放在客廳的茶幾上,我仿佛看見一朵朵水仙花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條條長長的葉子像一雙雙友善的小手,向來訪的親朋好友送出一份份甜蜜的微笑和一串串深情的祝福。
5、過春節讓我了解了春節時各種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也體會到了朋友們之間那種純潔無瑕的友情。雖然我的口袋里裝滿了的紅包,有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們想知道嗎?
6、真好!姥姥家養了一只小灰兔。春節回老家,我就去看它起初,兔子還有一些驚慌,不過慢慢地,它與我熟了,溫順地趴在我的身邊。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喬。不僅朗朗上口,還與“瞧”諧音呢。
7、啊,潔白如雪的水仙花,芳香四溢的水仙花,你開放在春節,為喜氣洋洋的春節又添一道風景,愿大家的生活也像你一樣,芬芳迷人。
8、春節的鞭炮,一片喧鬧。時而,如星星點點,在夜空中炸響;時而,如滾滾雷聲,轟鳴不斷。
9、春節那天,走在廣場上,人真多啊!黑壓壓的一片,像密密麻麻的螞蟻一樣,圍得水泄不通。
10、春節悄悄的來到了人們身邊,帶來了喜氣,福氣還有那合家團聚的機會。整個城市好象是一個待嫁的女孩濃裝淡抹,一派喜慶的樣子。大街上人來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買年貨,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慶的樣子。
11、我期盼這春節,春節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新的一年,我長大一歲,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將要播下美麗的種子,收獲幸福與愛的果實。
12、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起鞭炮,放起禮花,辭舊迎新,釋放一年的快樂。我當然也不例外,過足了放鞭炮的癮。回憶起童年放鞭炮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3、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
14、在花市里,桃花最討人愛。大方得體,芬芳滿屋,給春節又多添了一份喜慶。
15、春節的來臨,意味著春天將要降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人們在度過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怪不得在春節時,人們會這么喜悅地來迎接這個節日。
16、眼看著春節就要來臨了,這幾天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拎著大包小包購買年貨的人,每個人的臉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氣洋洋,仿佛過年的快樂從人們的心里溢了出來流淌到了全身。
17、翻開精美的日歷,我細數著春節將要來臨。那是大家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我期盼的佳節,因為只有這幾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學習,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著一年中最歡樂的日子。
18、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19、春節前夕,桃花就開得十分燦爛了,一大片紅艷艷的,像一個紅色的海洋。許多人都到這里買桃花來了,他們在桃花林間穿梭,就像一群群魚兒在這花海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20、春節快來到,向你問個好。開心無煩惱,好運跟著跑。家人共團聚,天倫樂逍遙。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遼。事業風水順,金銀撐荷包。好運從天降生活步步高!
節日名稱
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古代,“歲”是一種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莊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寫法是一個人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人們以多種形式慶祝豐收、祭天祭祖、驅除鬼神,逐漸形成了過年的習俗。
從詞源角度來看,“春節”這個名字由兩部分組成:“春”和“節”。“春”代表的是春天,象征著一年的開始,生機勃勃,萬物復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天被視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節”則意味著節日,即特定的、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人們會進行特殊的慶祝活動。因此,“春節”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就是春天的節日,或者說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節日。這也反映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節日,更是一個象征著新生、希望和團圓的特殊時刻。至于春節的命名由來,由于它標志著農歷新年的開始,且這個時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際,因此人們將其命名為“春節”,以此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以及大自然的重生和更新。這個命名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時間和自然的敬畏與尊重
自古及今,每年的第一個月都叫正月或元月。雖說叫法相同,但古代中國的不同朝代,正月的具體日期卻并不相同,“春節”在我國歷史上也不是節日,而是特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時,“春節”泛指整個春季。“春節”這一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辛亥革命后采用公歷記年,才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歷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節日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于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動。歲首節日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歲首),意味著新的一歲已開啟。“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歷法,“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歲星”、“太歲”。在傳承發展中,后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后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系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干支(歲)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后順時針方向旋轉,循環往復。在傳統文化中,干支與方位以及八卦等聯系在一起,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歲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歲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歲由此開始。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立春歲首具有重要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雖然此后由于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歷歷法制度的推廣,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春節是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古人在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驅邪攘災、祈歲納福。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春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03-13
春節手抄報內容01-31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10-15
春節手抄報內容01-11
春節手抄報的內容06-12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03-14
春節手抄報內容01-29
春節手抄報內容09-06
春節手抄報內容09-04
春節手抄報內容的圖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