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秋天的成語
美麗的秋天帶來的又是另外一番風景,書上的樹葉開始變成金黃色,一陣微風吹落在地上,仿佛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金黃色。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二年級秋天的成語,歡迎閱讀!
二年級秋天的成語1
1、月旦春秋: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2、望秋先零:比喻體質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3、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4、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5、秋月春風: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6、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7、秋色平分: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8、秋毫之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的尖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
9、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10、秋風過耳: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11、千秋萬歲: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12、千秋萬代: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13、皮里陽秋: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
14、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
15、琨玉秋霜: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16、疾風掃秋葉: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17、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18、春秋鼎盛:比喻正當壯年。
19、春秋筆法: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20、春露秋霜: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21、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22、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23、多事之秋: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24、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5、百歲千秋:一百年,一千載。形容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26、冰壺秋月: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27、春蚓秋蛇: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28、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29、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30、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31、萬古千秋: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32、葉落知秋: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二年級秋天的成語2
1、豐收在望:豐收的景象看得見。豐收:大多指農產品豐收。在:馬上。望:預料希望。
2、林寒澗肅: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3、社燕秋鴻: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里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面又離別。
4、五谷飄香:五谷指糧食,五谷即稻黍稷麥豆。秋天糧食成熟了,飄著香味。
5、丹楓迎秋:很多火紅的楓樹迎接著秋天的到來,丹:火紅;楓:楓樹或楓葉。
6、秋蘭飄香:秋季蘭花香飄四野,渲染一種收獲和諧的氣氛。
7、疊翠流金:形容秋天美麗的景色,碧綠和金黃交相輝映。
8、秋風瑟瑟:秋風吹動的聲音。
9、冰壺秋月: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潔。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樣潔凈。
10、金風送爽: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秋風帶來了涼意。
11、西風殘照: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
12、秋色宜人:指秋天的景色,氣候或溫度令人舒適的;溫和或溫暖的。
13、春生秋殺:春天萬物萌生,秋天萬物凋零。
14、千秋萬代: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15、稻谷飄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飄著陣陣香味。
16、冰壺秋月: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17、天高氣爽:形容秋天天空高遠明朗、氣候涼爽宜人。
18、華星秋月:像星星那樣閃閃發光,如秋月那樣清澈明朗。
19、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0、金桂飄香:象征著秋天了。
21、倉箱可期:倉箱:盛糧食的工具。糧倉有望裝滿。比喻豐收大有希望。
22、瓜果飄香:瓜果成熟時的芳香,一般用來描寫秋天。
23、秋風送爽:形容秋天天氣涼爽。
24、秋雨綿綿:意思是這雨下的沒完沒了,也作秋思解釋,特別是逆境中的思念。
25、秋高馬肥:秋高氣爽,馬匹肥壯。
26、楓林盡染:整個楓林都被染成紅色的了。
27、雁過留聲:比喻留名聲于身后。
28、秋風蕭瑟:①形容風吹拂樹木發出的聲音:長松千樹風蕭瑟。②冷落;凄涼;悲涼的氣氛;你秋色將臨,能無蕭瑟之感。
29、秋蘭飄香:秋季蘭花飄香四溢。
30、時和年豐: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二年級秋天的成語】相關文章:
形容秋天的成語大全09-18
秋天的快樂作文二年級12-29
秋天的雨二年級作文12-20
描寫秋天的古詩二年級12-14
二年級上《秋天的圖畫》說課稿12-20
二年級秋天日記12-20
二年級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2-17
秋天的景色二年級作文15篇01-06
秋天的雨二年級作文12篇12-20
二年級古代成語故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