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聽課筆記
聽課筆記1
這是徐老師第二次給我們上這節課,聽了以后總體的感受:課很精致、教學內容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得很巧妙,特別是學習應用,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教者課前準備非常充分,對教材鉆研的很深。
一、故事導入,激起學習熱情。
教者以《盲人摸象》的成語故事導入觀察,很富有啟發性。先聲奪人,讓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觀察的重要性,有眼睛的幸福,這樣的幸福讓我們看到了光明,看清了事物,同時也向孩子無聲地灌輸了盲人因為沒有了眼睛,靠手摸,得出了同一個事物因為摸的點不同,會給人形成不同的印象。孩子學習的'興趣立即大增。
二、利用圖片實物的比對,巧妙地突破難點。
教學主要內容時,先以孩子身邊的事物照片觀察,引導初步孩子明白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我們所見到的是不一樣的。得出這一結論后,就引入今天的學習內容:觀察小猴
教者讓孩子們分坐在猴子的四邊,并帖出了從四個方位拍攝的四個圖,這一設計方便了孩子對自己的觀察進行表述,同時又讓沒有觀察對的孩子有了一個比對的對象。再通過教者靈活的教學機智,引得孩子們在一次次的觀察中,更深刻地體會到: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結果也不一樣。
因為有了上面的比對,不斷地換位觀察,孩子們在活動實踐中很清楚地撐握了觀察圖的方法。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如何分清一幅圖的觀察點,很輕松地解決了。
光達到這一點還不夠,教者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明白辨別的方法,還教給孩子們畫圖的方法。
三、適宜的拓展,讓孩子們再掀思維的熱潮
好的教學不僅能完成課本中的知識,如果能不失時宜地進行適度的拓展,那孩子們的思維就會得到激發,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學習內容。
教者在本節課中,小結內容后,拋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每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樣呢?拋出這個問題后,孩子們立刻討論開了,并且比劃著,說明著自己的理由。我想下課后,孩子們也會不斷地思考的。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帶著思考去觀察世界,我想這應該是這節課最終的目標。
聽課筆記2
低年級語文中心組在仙林小學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活動。這次教研活動我有幸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收獲良多,下面就談談我聽曹老師講《花瓣飄香》這一課的體會。
《花瓣飄香》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而曹老師的所上的這堂課也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曹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研讀,她讓自己被感動了,然后才能去打動孩子。在課堂上曹老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穿針引線,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靈,通過讀、思、議、說,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曹老師設計的拓展練習,尤為巧妙:教師在學完課文后,設計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表演練習,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時,她們會說些什么?作者和她們之間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從而達到拓展延伸,深化主旨的'作用。反映出曹老師扎實訓練、拓展有度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始始終緊扣文章的主線——“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把學生帶入文本重點,開展個性化閱讀。學生通過交流、感悟等一系列活動,走進文本深處,在學生充分觸摸文本的基礎上,發表各自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深入到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認為學生們書讀得還不夠,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老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感悟課文。同時,通過反復的閱讀,可以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語感的積淀,并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其次,作為一位聽者,我感到曹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很不輕松,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問題的回答只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課堂氣氛較沉悶。
聽課筆記3
時間:20xx年10月31日 8:35-9:15
地點:江濱小學
執教老師:吳慶紅
語文園地一(綜合性學習)
1、教師介紹自身的姓。
2、讓一組小朋友到黑板上寫自身的姓。并用姓說一句話。(8生)同學說的都不一樣,相信同學,他們會做得很好。
3、給自身認識的姓圈上圈。(教師課前把全班同學的姓打印在紙上,每位同學都一張)讓同學們自主地學一學,他們學得很認真。而且因為是自身身邊的知識,所以同學興趣很濃。
4、把同學的`練習紙投影出來,讓他讀一讀。(2生)
5、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認識還不認識的姓。
6、小組合作還沒有認識字,請這個姓的小朋友協助他。
7、假如你還有不認識的姓,請你課后找到該姓的小朋友,請他協助。關注同學個體,并向課外延伸。
8、你還知道哪些姓?/8:50
9、放錄音兒歌《百家姓》。(課間操)
10、導出“駱賓王”(課前讓同學收集相關資料)同學通過收集也還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駱賓王的哪 些事?
12、讓同學自身讀一讀《詠鵝》 (2生)
13、有感情地朗讀。讀給同桌聽,請同桌評價。齊讀,背誦。
14、想象當時駱賓王寫詩時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 同學說:駱賓王看到“詠鵝”說明他不懂這個題目的意思。老師應加以引導。
15、做一做,玩一玩。讓同學自身選擇,有些寫詩,有些配圖,有些既寫以畫。
16、讓同學展示自身的效果,并送給他人。9:15/ 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教育。
總評:
1、充沛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課程資源。把學習姓氏與本班同學的姓氏相結合。并適當補充本地名人駱賓王的信息。
2、注重同學的自主學習。讓同學自身去學本班 同學的姓氏。自身去 學駱賓王的詩。注重 同學自身的體驗。
3、關注 同學的個體發展。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運用各種方式協助他。
4、綜合性學習的形式比較 多,讓同學從身邊學起,通過 讀、畫、找、玩、唱、寫、收集等多種方法,學習語文。
聽課筆記4
科目數學
課題《角的分類》點評
聽課記錄
一、復習導入
讓學生畫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教師展示部分學生作品。
教師用課件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導入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生嘗試給角分類。
(2)認識銳角、鈍角、平角、周角。
學生自學課本;并交流自學收獲。
教師邊用活動角演示邊講解周角的意義。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銳角、鈍角、平角、周角?
。4)畫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5)體驗。
a、提問: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動:誰能用身體動作表示銳角、直角、鈍角或平角?
(6)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略)
4、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角分為哪幾類?怎樣的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1、復習鞏固學生學過的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
2、教學上利用嘗試教學法組織教學,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新知識。
3、練習的'設計有梯度,能夠考查出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情況。
角的分類聽課筆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角分為哪幾類?怎樣的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聽課筆記5
快速閱讀:
1.意群閱讀法,閱讀速度一定要快,勇敢的省略,記。嚎搭}時間要比看文時間長
2.重點看文章的'結構和態度,不關心內容,大膽取舍,該跳過的就跳過
理論內容無用,觀點涉及人物,誰在說,方法評價最重要。
3.生詞、詞組:名詞采用縮寫;動詞、形容詞根據上下文推測含義
4. TS和重點語言現象仔細閱讀,其它略讀或不讀。不能理解的快速掠過,切記停留!!!
5.看選項順序:
大寫 最高級、唯一性 特殊疑問句
若實在找不到,則蒙A或B。
6.不要精讀,不要回頭讀,不要試圖記住細節,不必了解文章的意思,速度一定要快,一定要作筆記,時間不夠看首段和各段首句
閱讀中的刪減
a)所有論據都可以省略:例子,類比,比喻
b)順接關系
c)冒號后,分號后,破折號后
聽課筆記6
“聽課是當老師的開始,是老師走上講臺的基石;聽課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走上專業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
對于怎么教小學語文,我毫無經驗,一片空白,想要盡快成長,而認真聆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顯然是一條不錯的捷徑。在校園里一年的成長,聽課是我吸取營養的最重要的途徑?晌沂冀K還覺得在校園大師們的課堂上,我似乎關注的東西不全,沒能真正有效的聽好課,降低了聽課的效能。我一直在探尋究竟如何高效聽好一堂課,放假時在書架上發現了《聽課最需要什么—中外優秀教師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我如深山獲寶,翻開細細品讀,認真學習起來。
高效地聽課要帶著“五心”,做到“四到”。
“五心”即“留心”、“細心”、“虛心”、“耐心”及“研心”。
反思自己以往的聽課,這五心,我做到了“虛心”和“耐心”,需要加強的是“留心”和“細心”,缺乏的是“研心”。
以往去聽課,幾乎是沒有提前準備,甚至是上課鈴響后才匆匆趕到,這樣聽課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就是缺乏書中提到的“留心”!傲粜奶煜陆詫W問”以后再次去聽課學習時,一定得提前預習,了解課堂涉及的內容,有哪些基本知識,如果自己上課要如何準備。我想,只這樣,才能在聽課時多留心老師的課堂把握技巧,也易于思考和找出差距,這樣才不至于因為對教材的不熟悉和不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而陷入被動聽課的狀態。
聽課中要全身心投入,既要仔細聽,細心學,又要善于觀察。以往我聽課,注意了聽,缺乏了對細節的觀察。“聽課處處需細心”,“要善于捕捉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眼神、手勢,并且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參與課堂的情緒、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對知識的落實、能力的培養 、道德思想情感的滲透!被仡欁约阂酝穆犝n情景,我真的忽略的太多。以前好像只注意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了,看來,在以后的.聽課中,必須得轉變角色,注重老師在課堂上的實際操作,如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設計,調動課堂的方法等等。聽課的學問還真不小啊!
“四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會聽。聽教師教學設計,聽學生發言表述,聽師生課堂對話。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我們在聽課時,要全程集中精力聆聽,善于把課的前前后后聯系起來聽,善于把師生對話聯系起來聽,善于把教材和設計聯系起來聽,要 “聽”其然,更要“聽”出所以然。
“眼到”,即會看?唇處熣n堂機智,看學生學習狀態,看雙邊教學互動。“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甭犝n教師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聽課時要把課堂“盡收眼底”?唇處煹闹w語言、教學情態,看學生聽課的狀態,投入的程度,等等,而這些又往往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到”,即會記。記主要教學過程,記課堂精彩生成,記教學問題細節,記學生重點發言(包括精彩發言和“卡殼”發言)。一般而言,教師預設性的教學過程即教案是不需要逐字逐句記錄的,因為可以課后索取得到,這樣就可以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到主要問題、重點環節,以及教學生成、學生活動等教案上沒有的、轉瞬即逝的動態內容上來。
“心到”,即要思考。思考為什么授課教師要這樣設計,思考教學問題如何改進,如思考果是我教會怎樣設計和處理。聽課若不加思考,那么可以說基本沒有任何價值和收益。思考可以讓自己身臨其境,置身于教學的情境中來;也可以讓自己從單純關注授課教師如何教,進而聯想到實際教學中的“我”會如何教。這,對于作為新教師的我,顯然是聽課中至關重要的。
就是這樣,邊聽邊看又邊想邊記,“聽、看、記、想”協調發展、聯動推進。
高效聽課還需課后整理和反思。
下課鈴是一節課的終點,但聽課工作卻需繼續進行,這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尤為重要。聽課后,需及時整理課堂記錄,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作一番比較,或是與授課老師進行交流。在整理和思考中,找出這節課的特點和閃光處,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并分析這節課的特點及這些特點是如何表現的。
聽課要帶著“五心”,做到“四到”,并課后及時總結、反思,這樣才能最大量度地吸取到授課教師的課堂營養,才能使自己盡快成長!
聽課筆記7
圖片
師:同學們,認識他嗎?是的,你對他有什么了解嗎?
生:我知道老舍被大家稱為人民藝術家,原名叫舒慶春。
師:看來對他的了解還真不少,我們其實學過很多老舍的作品,你還記得嗎?
生:《母雞》、《貓》、《駱駝祥子》、《草原》是老舍寫的。
師:你看,在我們小學階段就要學那么多老舍的作品,由此,足以見得老舍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朱光潛先生這樣評價他,(出示)我想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了。那么,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老舍的文字,一起走進他的——生:北京的春節。
師:課前,咱們進行了預習,我來考考大家。這組詞語誰會讀?(出示)
圖片
指名讀,師:嫻熟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做某樣事情非常的熟練。
師:非常熟練,就叫嫻熟!俺跹笔鞘裁匆馑?
生:初旬應該就是某一個月的,前十天。
師:對了,“旬”是一個時間單位,一旬是十天,那一個月就可以分成上中下三旬。上旬也就是這里說的“初旬”我們一起讀:初旬。
師:第二組詞語,藏著很多多音字,誰會讀?(指名讀,并糾正讀音,一起讀)
出示,第三組詞,并指名讀。
師:非常棒,我要表揚xxx。這組詞語呀,對于我們南方的同學來說特別難讀,因為它每個后面都有一個兒化音,這是北方人習慣的。講話方式經常會有一些兒化音,那我們南方人,講話可能讀這些就有點兒難讀啦。(指名一組學生開火車讀,然后全部一起讀。)(5’30 ”)
師:那把它們放到句子里,誰還會讀?(出示,指名讀,一人讀一句。)
圖片
師:真好,聽大家的發音啊,感覺有點兒接近北京人啦,哎,同學們,如果我們把這些兒話音去掉,讀起來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我們合作著比比看好不好?我來讀前面,同學們讀沒有兒化的句子。
師:比過之后,你覺得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有兒化音的,讀起來比較親切。
生:有兒化音的,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
生:兒話音更符合北京人的習慣,也就說讓我們覺得很有北京的味道。
師:感覺像一個北京人在跟我們說話,聽起來特別的親切、自然。
師出示:那么在文中啊,還有這樣兩個句子,誰會讀?(指名讀)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個兩個句子里面,這兩個詞是我們平時我們不會用到的,這是北京的方言。那我們來猜猜看“老年間”是什么意思?
圖片
生:以前,過往的意思。
師:那“閑在”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閑在可能是清閑、悠閑的意思。
師:你猜對了。用我們剛才對比讀的方式,自己也比比看讀一讀,你覺得用上這些方言之后,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比較有北京味。
師:我們感覺老舍這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面對面的對著我們聊天兒呢,所以老舍在文章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北京的方言,使得他的語言聽起來尤其的親切自然,好像在面對面的給我們講故事,娓娓道來。那么,在課文中,老舍娓娓道來的是一幅怎樣的北京春節的民俗畫呢?
師:課前我們用這樣的一個思維圖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梳理,我現在展現的是xxx的思維圖。
圖片
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預習單,對照一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xxx已經概括的非常準確了,對嗎?那也可以對照著你的,如果有漏了的,咱們在預學單上補一補。
師:先把預學單收一收,放在旁邊。同學們這幅圖,請你觀察這幅圖,你有什么發現?
圖片
生:它是按著春節的時間順序來寫的。
生:我還發現通過從某個時間做的事情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件事情寫的詳略。
師:那么我們讀完課文之后,哪位同學來說說看哪幾天是詳寫的?
生:臘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寫的最詳細的,其他的大部分都是略寫,寥寥幾筆就可以帶過。
師:分析一下為什么這些這幾天要詳寫?
生:因為這幾天是在北京過春節,最有特色的幾天最能顯出北京的春節的熱鬧的氣氛,所以這幾天要詳寫。
師: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這幾天尤為熱鬧,所以進行了詳寫。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一樣能夠反映我們想要表達的主題的,盡量詳寫,關系不大的,或者不太能反應的,我們要略寫。只有做到了詳略得當,才能夠把重點突出出來。(14’20”)
師:那接下來我們就跟著作者的筆觸。先進入春節的第一天,就是——臘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讓你覺得有趣的,請在文中劃出來開始。
圖片
生:我覺得第一自然段的這一句“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從這句可以看出北京人的語言是十分有趣的。也可以看出,北京人說話的時候會帶著一些俗語,說話有意思。
師:你發現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句俗語覺得很有趣,老舍的文字中常常會用到一些有意思的俗語。哎,你讀到這個句子,有什么感覺?
生:我覺得這一句比較夸張,因為他說凍死寒鴉,就算特別特別冷,也不可能會凍死寒鴉。用上這句話就讓我們覺得十分有趣有趣,而且那天的天氣特別特別冷。
生:我覺得這句很有意思:“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我覺得他用了夸張的手法。它只是一鍋粥而已,而且只用了這這些材料中的那么一點,但是居然就說它是小型的產產農業產品展覽會。
師:老舍筆下的臘八粥我們來看是這樣的。(出示)讀一讀這臘八粥什么感覺?
圖片
生:它里面的料很多,感覺很好吃。
師:那我們來比較一下,你看,上面是老舍筆下的臘八粥,下面是我們的閱讀鏈接中斯妤寫的,過年的這些食物。你發現他們倆在寫這些食物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我覺得老舍寫的文章都是非常詳細的,他用了括折號,括號等符號標注的,認為我們可能不會理解的地方,讓我們讀起來非常一讀就懂。而斯妤的那篇除夕看起來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雜棗咸味年糕,非常不理解。
師:寫法不一樣,老舍是把臘八粥這一種食物寫的特別詳細,而斯妤則向我們展現了多種食物。以此來襯托除夕的熱鬧,對嗎?那同學們說臘八粥一讀就懂。我們來看老舍是怎么把這復雜的臘八粥寫清楚的.呢?
生:他本來是寫著與各種干果,然后老舍在后面加了一個括號,他怕我們不知道各種干果里面有什么,然后用括號把里面的東西給列出來。
師:是的,他用了幾個很特別的符號,首先用破折號告訴我們有哪些材料,生怕咱們還不懂,于是再加了一個括號,讀老舍的文字,經常會看到破折號和括號。他要把一件事講的明明白白,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但是我們一讀就懂,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覺得非常的樸實,但又非常的明白,不會故弄玄虛,所以一讀就清楚了。
師:然后,我們再來看這段文字,哪里讓我們覺得也挺有意思的?
生:他寫農業社會一種自傲的表現。因為這時候是農業大豐收,農民就覺得自己豐收很自豪,讓我感覺很有趣。
師:一種很自豪的感覺,讀出來了。當你讀到自傲這個詞語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人們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在煮臘八粥?
生:十分驕傲的心情,感覺這一鍋粥里的東西都是自己拼搏了一年的戰利品。
圖片
師:所以熬著粥,臉上則帶著一種自傲的表情。你看,多么生動,就這樣一個詞語就寫出了我們煮臘八粥時的這種心情,一種喜慶熱鬧就出來了。
師:老舍他自己這樣說。(出示)
圖片
他說,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你看,老舍的語言是非常親切自然的,又是非常樸實明白的,他把這種語言稱作俗白語言。就是我們讀起來一讀就懂,一看就明白的語言。但是在這樣俗白的語言中,又藏著像我們剛才感受到的自傲這樣的生動的語言,是不是?比如說剛才小米也講到了這一句。“”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毙∶讋偛庞X得,很有意思,哪位同學也來聊聊,為什么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
生:因為農業產品展覽會就是里面有很多的農業產品,他把這個臘八粥比作小型的農業產品,可以寫出臘八粥里面的用料十分豐富。
師:雖然粥很小,農業產品展覽會感覺很大,兩個好像差距特別大。但是剛才xxx幫我們分析啦,又好像特別巧妙,他們倆是有共同特點的,對不對?像這樣出人意料的,但仔細想想,又好像特別巧妙的比喻。老舍稱之為經道的比喻。他說沒有比一個筋道的比喻更能給予深刻的印象的。
師: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老舍的作品。你還記得這些比喻句嗎?(出示)
圖片
你看,用來比喻的東西都是很普通很常見的。但細細一品,好像這樣的比喻又是最恰當、最恰當的,我們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東西去比喻了,對嗎?這就是老舍的筋道的比喻,所以在它俗白的語言背后,其實藏著的是他語言的生動和有趣。
師:同學們,老舍的俗白語言,首先體現在他語言的親切自然和樸實明白上,但在這基礎上,他又用他超高的語言功底,使得簡簡單單的文字卻又是那樣的生動有趣。這才是真正的俗白。(24’25‘’)
師:我們不妨再來看這段文字。(出示)
圖片
生: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色彩。
師:俗白語言就是在樸實中生動,在樸實中有色彩。帶著對俗白語言這樣的理解,我們來讀課文的第二段,你能不能從他的這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老舍的俗白語言體現在哪?
生:“把蒜拌泡著,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前面說還要泡臘八蒜,后面還把怎么泡臘八蒜說了,就是很俗白。
師:非常的清晰,我們一聽就懂。
生:“到年底蒜泡的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睆倪@一段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這個臘八蒜是非常美味的,非常好吃的。知道了它的顏色,也知道了它的味道。
師:是的,對我們南方孩子來說,臘八蒜見都沒見過。但讀了之后,我就知道了。所以,我們感受到的是他樸實明白的語言。那生動你有感受到嗎?
生:這里寫了蒜泡的色如翡翠。我從“色如翡翠”看出他的語言很生動。翡翠是非常精致的,精美的寶石,那么色如翡翠,一下子,我們就覺得這東西十分美味,十分好吃,很想嘗一嘗。
師:比我們寫顏色綠了,要好多了。這就是生動。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高醋”嗎?可以猜一下。
生:是用高湯泡的醋嗎?
師:所以啊,不是北京人可能就不太理解。高醋啊,在北京的一些飯館里,為了區別桌上的醋和醬油,往往把醋放在高的瓶子里,醬油放在矮的瓶子里,所以北京就有高醋矮醬油的說法。你看,原來這里也藏著很有意思的北京的方言俗語。我們從這段文字中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舍俗白的語言特點。就像他自己說的,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生接讀: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色彩。)
師:帶著這樣的感覺,請同學們進入小組合作學習?辞宄厦娴囊,先各自默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受到老舍俗白語言特點的語句或語段。在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然后選擇一處進行重點討論,并記錄討論的結果。請組長組織組員開始學習討論。
圖片
師:我看討論的聲音漸漸輕下來了,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小組的學習任務了嗎?哪一組先來匯報你們學習的成果。
生:我們找到的是第12自然段的第二至三句,“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大年初一是體面的,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她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玄燈結彩,整條大街像半像是辦喜事,火赤而美麗。這句話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元宵節和除夕與大年初一進行了對比。因為我們知道除夕和大年初一也都是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寫了的,肯定也都是很熱鬧的,但是元宵節呢,比他們兩個還要好,這就突出了元宵節的熱鬧和美麗。同時它還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街上的熱鬧的景象比作是辦喜事,這就讓我們感到十分有畫面感。
師:這個部分,那你們組其他同學有補充嗎?
生:第一句,用了一個括號,他說元宵,括號里面說湯圓。因為我們南方人都把他這個元宵叫做湯圓,所以,他如果說元宵的話,我們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一說或者叫湯圓的話,我們就知道了,原來元宵是湯圓。
師:這么一個小細節對吧?生怕讀者不明白,你看老舍的語言明白如畫,但又是非常生動的,這就叫俗白的語言。還有嗎?
生:我們研究的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寫了貨攤子賣的貨,補充說明賣的東西,這樣子更加詳細,然后讓人一目了然。第二句“這些攤子都讓孩子們的心跳的更快一些!彼f讓孩子們的心跳的更快一些,讓人感到更加生動形象,其實就是讓孩子們更開心。
師:我們仿佛心跳也快了,就是激動。但老舍不說激動,他說讓心跳的更快一些,多好的語言啊。繼續還有嗎?
生:我們組研究的是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一句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边^小年已經非常熱鬧了,然而他還說這是春節彩,也預示著春節也會更加熱鬧。
師:而且說過小年是春節的彩排。就更能說明小年這一天,很重要。
生:第二句:在老年間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人們隨著鞭炮聲把灶王的紙相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袄夏觊g”、“一擦黑兒”這些俗語,就更能體現老舍這種切的感覺。
師:老舍這樣親切的語言在給我們講了一個春節的(習俗)。他在告訴我們為什么會有小年這么一回事兒,原來是要送灶王,你看一讀就懂,還有嗎?
生:第三句: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型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型。就是我們本來是不知道麥芽糖與江米糖大概是什么樣子的,然后他后面解釋糖型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讓我們一讀就能明白江米糖跟麥芽糖大概是什么樣子的?
師:是的,一讀就懂,又不乏生動。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
生:第四句: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帝報告家中的壞事了。就是這里他寫為什么要買糖,糖買來之后有什么作用,我們就感覺非常的清楚。
師:一讀就懂,把這個習俗講明白了。這組同學我覺得,完成的特別好,他們把這個語段讀的特別的細,分析的特別透。再請一組吧。
生:我們組選擇研究的段落是第四段,兒化音的句子有很多。比如說,那個帶有北京味的兒化音就有很多像買雜拌兒。零七八碎兒聽起來就非常的親切,非常的接地氣,讓人感覺老舍先生就在跟我們一起聊天一樣。還有這一句,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孩子們對雜拌兒的喜愛,眾所周知,餃子都是很好吃的,孩子們為了買雜拌兒,甚至可以犧牲吃餃子的機會,體現出了孩子非常喜歡吃雜拌兒。而老舍先生這這句話讓我們一讀就懂,表達的十分生動。我們南方人一般是不懂雜拌兒的,但是老舍先生就把雜拌兒什么做的也清清楚楚告訴我們,甚至把它的規格也說了,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當然第一次我讀這個的時候不懂高級的沒有皮。老舍先生可能也知道我們會不懂,然后就告訴我們普通的是用帶皮的榛子,我心里就懂了這皮是什么意思,同時也體現出了老舍的語言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師:你對他的評價可真高。我覺得他就在展現自己是怎么來讀這段文字的。讀著老舍的文字,他其實像在跟老舍在對話。講到這兒不懂,老舍馬上給我補一句。就是用這樣的補充說明的方式,老舍把文字寫得清清楚楚。
圖片
師:同學們,剛才他們組講到的這個自然段里面其實還藏著一個小秘密。你們看原文,其實是這樣寫的。我把里面最大的不同用紅色標注出來(大事)。這樣的三件事是大事嗎?就買點吃的,買點玩的算大事嗎?老舍卻說這是大事,生:這三件事對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
生:感覺他好像和我們小孩子一樣。
師:說到了我們心里,說到了孩子的心理,是這個意思嗎?他懂孩子,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老人樂呵呵的看著孩子們在計劃著怎么過年,也很生動有趣。
圖片
師:同學們,這就是老舍的文字,我們在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他俗白的特點,語言親切,自然樸實明白,但又不乏生動有趣,就像他說的那樣——
生: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色彩。
師:就像作家曹郁評價的一樣,他的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這就是老舍,這就是老舍的文字。
師: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他俗白的語言特點。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他筆下北京的春節,去看看北京孩子們的春節,是怎么樣的?讓我們在其中找一找北京孩子們過年的趣味。同時,我們也可以試著寫一寫咱們過年的獨特趣味,這節課咱們先上到這兒。
聽課筆記8
近期,我閱讀了《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一書,這本書立足于推進改革深化改革這一原點。叢書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均來自于全國各地實驗區的研究與實踐。書中帶著新課程的理念敘述著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解決,激發著教師的熱情,智慧與信心。全書共分5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著課程改革的背景,平臺,橋梁及如何正確進行說,聽,評課,最后還展示了一組優秀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改革摸索階段中的老師指明了方向,書中對于每一個理念的產生,操作,實踐,與反思都有具體的一個過程與評析。因為這些問題均來自教師的實踐,所以,讀來仿佛覺得許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但尚處在迷惑中,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如果能通讀本書,就會幫你疏理改革實踐中的小阻礙,對有的章節還可以進行精讀與摘錄。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經驗交流時,都談到了教研活動的重要性與有效性是推進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此,本書中就這個問題闡述了實踐中的問題,摘錄如下:
1, 傳統教研制度的弊端。傳統教研關注的重點是教材,教法和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很不夠,教研活動大多是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念,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這種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師個體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研究機構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系,長此下去就會導致教師視野狹窄,心態封閉,妨礙教師個體成長,有必要對教研組織的結構重新構建,使之產生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校的教研組織結構。
2 ,構建新穎的教研組織結構 :
A 構建開放型的學校教研組,賦予學校教研組的內涵。
B 建立大學,教研機構與中小學的'合作研究制度,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3 ,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進教師自我革新。模式是"聽課————評課————再上課————再評課",這與荷蘭學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師在反思中發展的機智不謀而合。
B 建立說課,聽課,評課的相關制度,促進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提高。
在讀了這一章節之后,對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頗有同感。專家評課就是借助專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師教育的行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提供適合于當時場景的可供選擇的行動方式。當教師在傾聽過程中意識到該場景所蘊涵的理論在實際場景中的聯系與應用方式時,就會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之感,專家的評課過程不僅向教師展示了具體的"教育智慧",同時給教師提供了一種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數學組在教研活動中,就十分注重評課這一環節,當資深老教師評課時,我們會發現許多我們不曾意識到的環節,老教師卻捕捉到了,并從理論依據出發,結合現場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反應融合在一起加以點評,聽得我們心服口服。如: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性,適時收放,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千萬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讓其走到教師預先設計好的軌道上來,這樣學生的諸多潛能均被扼殺。這就是學生學得過死,思維局限的根源所在。經過老教師的評課之后。我們不僅知道如何直接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另一方面也學會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所以邊進行學習此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會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十分有益。
聽課筆記9
一、記提綱一目了然
有的同學反映,課堂上記語文筆記,常感到聽了來不及記,記了來不及聽的現象。其實,沒必要記下所有的東西,應詳略得當,提綱挈領。記好提綱,使得一部分內容學下來后,覺得脈絡清楚,然后可根據提綱進行回憶,補充。
記提綱也有個度的問題,如果一部內容先前進行了預習或在適當場合下接觸過,在記錄時可以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如果是新學內容或較難理解的內容就應適當詳細些,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解釋,更應不失時機在提綱下注解。有了恰當的提綱,我們在整理筆記時,就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記思維按圖索驥
曾經有人說,語文教學實質上就是解題的教學。雖然有些偏頗,但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語文學習中,一些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的訓練。一般來說,解一道題,從題意分析,方法探討,策略構建,過程表達,語文檢驗等,是個復雜的過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記錄,時間上不允許,也容易造成記了來不及思考的顧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記思路是切實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時有了航標燈,自然就有了前進的路線和方向。
記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對于一個困難題,聽了或看了仍頭緒不清,難以理解,比較茫然,這時,記思路就應該詳細些,并記好結論,方便復習和思考。
三、記重點有的放矢
對一個學生來說,怎樣把握學習中的重點。的確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要想記筆記時突出重點,需要有個積累經驗和體驗方法的過程。
首先要關注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誤認為,開頭不是正代,結尾則是正代的重復,聽不聽無關緊要。其實,老師講課的開頭,有的雖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全盤托出重點,有的循循善誘,引經據典,潤物無聲的引出重點。所以在開頭時就能明確提綱、把握重點,記錄時就有的放矢。結尾雖話語不多,卻是這節內容的精彩提煉和復習鞏固的提示。總之開頭與結尾有前呼后應、互相啟迪的作用,密切關注,必有收益。
還要高度關注老師反復強調的內容。重點內容在課堂必會得到反復的強調,有時老師會把有關內容框出、劃出,或者用彩色筆寫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點。明確了重點,我們的記錄就能詳略得當,經緯分明。在記錄重點時,也要不失時機記下有關解析內容的經典范例和突破重點的巧思妙解。
四、記疑難追根求源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難表明新學的知識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們發現困難,并克服了困難,無疑是一次進步。否則表明我們的學習沒有超越,只是在鞏固,增加熟練程度而已。
記疑難是我們做筆記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自學或上課的`過程中,發現疑難要不失時機的記錄,因為疑難一般是在我們學習新知識或進行問題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是我們前進中的困惑,它會一閃而過,如果不及時記錄,也會莫名其妙地遺忘,導致無形的損失。
記錄了疑難,就明確了困難的方向。我們應知難而上,及時各個擊破解決困難,獲得進步。千萬不能把問題積累,因為困難積累得太多,會讓人喪失克服困難的信心,失去學習的激情
五、記補充信手拈來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妙例譬喻,即補充一個經典的例題或恰當的比喻來引入概念、突破難點、強化重點、說明方法或優化思維。有的會讓我們恍然大悟,有的會讓我們回味無窮。記下補充的內容,用到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使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這些補充內容的功能,把知識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綱,教材是本,教材內容高度濃縮,簡明扼要,點到為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恰當補充些內容是必要的。我們一方面記下課堂上老師補充的內容,另一方面,在自學其它的參考書時,也應收集并記錄好的案例,多管齊下,使學習的內容豐滿而精彩。
六、記總結高屋建瓴
會學習的人總是可以把學習內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學習者不斷思考補充、發問的過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學習者善于歸納和總結,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絡。
每節課聽下來,老師都會歸納或引導同學歸納所學知識的精髓,達到高度概括,簡明扼要。記錄好總結的內容,使得所學的相關內容變得一目了然。如果自己能給出言簡意賅的總結,說明這部分知識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
總結已有系列。每節課有歸納,每章節內容要通過復習給出總結,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也應給出階段性知識和方法的梳理。在總結時,不僅能給出各個單元的總結,還應梳理出有關單元的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體系,觸類旁通,顧此失彼。
七、記感悟標新立異
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懂,就是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或看懂書上的有關內容,這是學習要達到的初級層次。其次是會,需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模仿練習和實踐。第三是悟,就是對所學知識悟出道理來,對所訓練的方法悟出規律來,從本質上進行把握,這是學習的高層次,也是我們追求的效果。
感悟也分多層次的。我們可以從學習每段內容的體會開始,有則多寫,無則少寫,然后對有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點評,還要對重點突破和難點詮釋的方法途徑進行回顧。長期堅持,就能形成習慣,提升感悟的層次,把握要點,掌握精神實質,促進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維能力。
俗話說:學習有法,學無定法。上面僅是對做好筆記作了一些總結,可能掛一漏萬,大家可以共同商榷,不斷完善。下面摘錄《道樂吉學習方法》的一歌謠與大家分享:
課前要預習,聽課易入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
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
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
課后須復習,回憶第一條?磿钏,消化細咀嚼。
重視做作業,切勿照搬抄。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了。
總結:高一語文學習方法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祝同學們能學好語文,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語文成績,更祝同學們高中生活愉快。
聽課筆記10
課前談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板書:天堂)
讓學生就杭州(天堂)發表見解
一、揭題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選讀。
挑自認為最優美或最生動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讀
3、點評
師:學會欣賞往往是進步的開始。
三、局部感悟
1、選擇角色,朗讀展示。
師:大榕樹生機盎然,鳥兒們活力充沛,選擇樹還是 鳥?
選擇樹的同學齊讀(7、8段)
選擇鳥兒的同學齊讀(12、13段)
2、樹、鳥分組對話。
1)細讀描寫樹、鳥的段落,找出描寫各自特點的詞
寫在黑板上,允許同桌討論(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現的詞語
學生觀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復詞語。
3)選用、串連詞語做第一人稱介紹。
自由選擇、組合準備上講臺介紹
樹:......
鳥:...... (爭鋒相對)
四、換位整合
1、教師介入導向:文中的.樹和鳥應該是什么關系?
2、變換角色朗讀。(欣賞、體驗)
1)分角色朗讀。
2)談體驗
這次讀下來有什么新的收獲,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談體驗。
師:互相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和諧
3、教師引讀第13段。
現在允許我也吐露一下心聲......
五、拓展體驗
1、假如你是小畫眉,此時會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樣唱一唱。
你可以像詩人那樣讀一讀。
你可以像畫家那樣畫一畫。
可以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畫眉之歌》
詩、畫
打油詩
詩歌......
結束語(師):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聽課筆記11
有幸聽了吉春亞老師的《和時間賽跑》一課,真是有如沐浴著春光般舒暢,令人受益匪淺。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上她那豐富的、恰到好處的評價語言。吉老師那詩一般的語言猶如涓涓細流流入孩子們的心田,也流入了在座各位老師的心田。
孩子們!
多么親切、暖人的稱呼呀!學生平日里聽慣了一聲聲平淡無味的同學們,聽到這飽含愛的孩子們,還有誰會不感到高興呢?還有誰會不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呢?
能找到嗎?找到以后老師再來叫你,好嗎?
多么耐心的等待!當老師提出問題而學生沒能馬上正確回答出來的時候,我們大多數老師會顯得很急躁,特別是在公開課上,面對眾多的聽課老師,執教者會因此而感到面子上過不去,要么埋怨學生啟而不發,要么埋怨自己啟發不到位。而吉老師呢?從她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一點急躁、埋怨的樣子,反而顯得那樣從容自若。因為她知道,課堂上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是很正常的,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多一份耐心一步步引領學生揭開云霧見青天。
這位爸爸朗讀得語重心長。這位爸爸朗讀時帶有一絲哀傷。
這樣的朗讀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棒的。吉老師鼓勵學生朗讀時要讀出自己的理解,不求千篇一律,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才能不抹殺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你不僅把這段話背出來了,還背出感情來了。
背誦,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將一些美文佳句背誦出來,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積累,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有了豐厚的儲蓄,到用時只須信手拈來。但平時,我們很多老師在指導朗讀時要求學生讀得有感情,可一到背誦時,便把感情全拋了。吉老師很注重讓學生背出感情來。一句你不僅把這段話背出來了,還背出感情來了,不但肯定了那一位學生,更暗示了全班同學,背書就要背出感情來。這樣一箭雙雕的評價,我們多用點又何妨呢?
課堂上最美的是瑯瑯的書聲。你的朗讀不僅燦爛了自己,也照亮了大家!
這樣的贊美,誰聽了會不喜歡呢?我們的課堂上,就要多一些這樣的鼓勵和贊美,少一些不必要的批評和責罵,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信,讓自信照亮每個學生成長的道路。
吉老師美妙精彩的語言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揣摩、借鑒。
聽課筆記12
一、激趣導入
師:說到月亮,很多人都喜歡,誰來說一說自己賞月的情景呢?
師:無論是明是暗,是圓是缺,你們說到的月亮都很美。有一位老人,他一生閱歷豐富,見過很多地方的月亮,但在他心里,都比不上自己家鄉葦坑上空的那輪小月亮呢。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散文,請齊讀課題。
二、新課學習
1.活用四字詞語
師:這句話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安史之亂時,杜甫與幾位弟弟離散,面對夜空中的明月,寫下了這首詩。
師:月無處不明。但他們卻說,這是為什么呢?就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起去尋找答案吧。季先生寫的文章字字珠璣,課前老師已經請你們關注了課文中的四字詞,請自由地讀一讀它們,注意讀準字音。
圖片
師:你們讀得很認真,請這一組讀第一行。
師:這個“燕”字讀得非常準確。“燕”最早指的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名,現在當它表示國名、地名或者姓氏的時候,就讀第一聲“燕”。你們看,這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它叫“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是一座很美的園林式建筑,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燕園”。(拓展一聲“燕”的知識)圖片圖片
師:請這一列讀第二行。
師:讀得非常準確。來,請你們。
師:讀著這些詞語,你們想象到了哪些畫面呢?可以選一個詞說一說。請你來。
師:根據這些詞語的不同意思,你能把它們選擇合適的填到下面句子中來嗎?
圖片
2.帶著任務走進課文
師:不知不覺我們就積累了這么多好詞,可以進入課文的學習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自由地讀一讀學習提示,看看有哪些學習任務呢?
圖片
師:誰來說說?請你來。
師:帶著這些任務,咱們一起先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想一想這些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好,打開書開始學習吧。
圖片
師:我們來看看你們找到了哪些作者回憶往事的句子。
師:你們找到的往事大多集中在課文的3、4、5、6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寫的是什么時候的往事?
師:是他小時候的童年往事。
師:那五六自然段呢?
師:成年后的經歷。
圖片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童年時光,去看一看他都回憶到了哪幾件往事,又抒發了什么感受?
師:用一個簡單的詞來說,這是什么事?想象一下,他邊數星星可能邊想著什么?
師:這是一件什么事?捉知了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師:這是坑邊。這是一件什么事?看月亮給他帶來什么感受?
師:還有什么事情?
圖片
師:還有什么事情?
師:作者數星星、捉知了這些事情是發生在什么時間段的呀?
師:就是這樣,用明顯的表示時間順序的詞把這些事情串聯了起來。如果我們找到了它們,就可以依次進行概括,不容易遺漏了。
圖片
師:回憶起這么多好玩的事,作者的內心充滿了快樂。咱們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在這美麗的夏夜里,他還可能會做什么呢?
師:回憶著這樣好玩的事情,你覺得作者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師:課文中也有一句話,直接讓我們讀到了他的心情,是哪呢?
師:這個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內心感受,讓我們一讀就能體會到他的快樂之情。像這樣的'表達方式就叫直抒胸臆,讓我們也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圖片圖片
師:我們剛才通過關鍵的詞語梳理了作者回憶到的童年往事,還抓住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把自己想象成了文中的我,去體會到他童年的快樂和對童年深深的留戀之情?鞓返臅r光總是短暫的,六歲那年,作者離開故鄉去濟南求學。請一位同學讀這段話,其他人思考,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圖片
師:在這漂泊天涯的日子里,作者又有了哪些經歷?抒發了什么感受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5- 7自然段,找到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圖片
師:作者寫到了哪些經歷的句子呢?
師:無論是異國還是他鄉,這些月亮是什么樣的呢?我們請看,這是異國之月,這是燕園之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圖片
師: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它們?
師:那我們也美美地來讀一讀它吧。
師:看著這樣美麗的月亮,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
圖片
師:小月亮這個稱呼讓你感受到什么?
師:我們又抓住了作者這些直接抒發自己感受的句子,體會到了他對自己故鄉的深深懷念之情。
三、情感升華
師:我想,如果時光流轉,作者一定還會在童年的月夜下快樂玩耍,因為
圖片
師:一定也會在旅居異國的月夜下暗自神傷,因為
圖片
師:一定還會在燕園荷塘的月夜下悠然惆悵——
圖片
師:既然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月亮,那他為什么還要把別處的月亮寫得這么美呢?
師:這是一種對比手法,把他鄉的月亮寫得越美,就越能夠表現出作者對故鄉月亮地深深眷戀。
圖片
師:作者輾轉一生,為什么心中始終放不下故鄉的月亮呢?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看完它,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師:你們想到了什么?
師:讀到這里,你們是不是真正明白了“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含義呢?
師:月亮是游子的故鄉,作者就是想通過月亮來寄托他的思鄉之情啊。讓我們也飽含深情地讀出作者的心聲吧。
圖片圖片
四、分享古詩積累
師:一個愛字勝過千言,在這綿綿不絕的鄉愁中,人們寫下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詩篇?誰來分享一下自己課外積累的思鄉詩句呢?
五、布置作業
師: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搜集自己喜歡的思鄉古詩,制作成書簽,在班上交流展示。
聽課筆記13
推薦今天上午,聽了周老師講的《小攝影師》,心頭不由得生出了許多感慨。
說實話,如果讓我來挑選文章,我不會講《小攝影師》。除了因為它離孩子的生活太過遙遠,更重要的是課文比較零亂,對話太多,文章也太長。對于剛剛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周老師敢于選擇這篇文章,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也因此,讓我不由自主地進入教材,決定好好地研究一番。
《小攝影師》其實就是講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的前前后后,從編者的角度來看,是要告訴孩子高爾基是怎樣一個人。但是,據實際情況來看,我發現,孩子們對高爾基是怎樣一個人倒沒有多大興趣,再怎么樣渲染,他已經是一個光輝的形象,沒有任何懸念,倒是對小攝影師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許,因為這個形象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吧。如果讓我來教,我會這樣來設計:
首先,在導入部分,要引導孩子了解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師”,為什么叫“小攝影師”?
其實,我發現,這個“小攝影師”并不僅僅是對小男孩的一種稱謂,更是飽含著高爾基對孩子的尊重。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孩子們要從高爾基身上學到的,可能并不是像教參上說的“關心愛護下一代”那么深奧。我想,文中高爾基之所以那樣配合孩子,更重要的在于他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對每一個人的尊重。他把孩子的拍攝當成一種職業來看待,來尊重,也許正是這兒才是孩子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下來,應該把課文最后一部分提上來,將雜志社的大攝影師和這個沒有什么攝影水平的普普通通的小攝影師進行比較,讓孩子初步認識到大小兩位攝影師的區別,了解高爾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
所以,在導入這一部分就應該埋下伏筆,讓孩子媽心頭升起一個問號,那就是,為什么高爾基不愿意接受大攝影師的采訪,而愿意接受一個沒有技術的小攝影師的采訪?
其次,應該引導孩子深入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從扔紙團開始,到小男孩跑掉結束。在反復的朗讀中,運用想象的方法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指導孩子讀好人物對話。
指導朗讀怎樣進行?怎樣讓朗讀有效地進行?我也很模糊。對于這一課,我有一些初步的設想:
第一,讓孩子畫出小男孩和高爾基的對話部分,自己嘗試朗讀,朗讀的同時要琢磨一下,我究竟該怎么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第二,同桌兩人進行分角色朗讀。教師穿插其中,結合學生的'朗讀情況,隨時打斷全班同學,進行點評。這一招是學習靳家彥老師的《陶罐與鐵罐》,我自認沒有靳老師那樣高的技巧,但目前為止,也實在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在打斷進行點評指導的過程中,強調孩子帶著動作讀,在反復上下打量后,在擺弄了很久很久后,在坐在地上哭泣的時候,運用想象加動作的方法,可能更加激起孩子的共鳴,朗讀會更投入。
第三,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體會高爾基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的耐心。一個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甘心情愿受一個小男孩的擺弄,因為什么?因為對孩子的喜愛,因為對孩子的尊重,因為對孩子的關心。這時,高爾基這個形象可能會更加豐滿。
最后,仍然回到剛開始的問題,高爾基為什么不讓大攝影師進來呢?大小攝影師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這時,再給孩子提出高爾基對宣傳自己不感興趣,對關愛少年兒童成長特別熱心這一中心,可能會更好。
雜七雜八想了這么多,但仍然沒有解決朗讀中的根本問題。真應該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些什么了。
聽課筆記14
判斷標志:(a)首句提出過去、傳統、大家都接受的觀點,這些觀點是舊觀點首句有表示時間概念的詞或動詞的完成時態:often, common claim, usually, traditionally, longmaintained, until, recently, it is frequently assumed, the dominant view, the common belief等。
觀點的持有者在語法上表現出泛指的語法范疇:some historians, child psychologists, some recent historians。
。╞)二句或二段首句出現表示轉折或讓步的'詞匯,如however, but, yet, nevertheless, unfortunately等
Top Sentence:新觀點給出之處對舊觀點取非即得到新觀點(取非后可能有多種結果,新觀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釋)
解題思路:強對比,互取非(加減not),注意必須是對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解釋關注的重點:強對比取非;批判糾正型,經常出現的詞有:correct, counter gains, criticize, refute
新舊觀點題型:
。1)判斷標志:首句有表示時間的詞
。2)對舊觀點取非得到新觀點
(3)新觀點永遠是主題句,不管作者態度如何
(4)舊觀點負評價,新觀點正評價
聽課筆記15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墩撜Z》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從小就知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看完《論語》后這句話又引起了我的感慨。很簡單,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只能停滯不前。相信任何人都能解釋這兩句話的意思,但有多少人能切實體會到這兩句話所包含的玄機呢?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2個字,就將學習方法的真諦明明白白地總結了出來。
一個人,只是讀書,學習,而不去思考自己為什么讀書,為什么學習,不深究讀了書,學了習做什么用,怎么用。只停留在讀懂書,而不能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遞的信息。那么,他也就會因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迷惘。
相反,一個人,如果只是去思考自己要讀什么樣的書,要怎樣讀書,怎么才能取得書中的真經,等到真的面對書時卻懶得去讀,去學習。這樣的人,也只能永遠停在原地。就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話本身作為例子來說吧。有多少人能解釋它的意思,又有多少人在自己實際學習的時候真正想到要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的呢?恐怕任何人都能做到前者,但很少人曾經意識到,在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方法。這就是學而不思。學了這句話,也知道它的意思,在需要用到它的時候卻想不到去運用。這就是因為在學習這句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句話還會有用處。更沒有想過應該用在哪里,怎么去用。而實際上,這12個字,確確實實概括了學習的最最正確的法則。
孔子的確是圣人,雖然他所主張的某些東西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但也有些東西,是在任何時代任何文化群體中都正確的.真理。更重要的,他能用最最簡潔樸實的語言來概括這些道理,讓任何人都能弄懂它們。但悲哀的是,正因為這些東西太樸實了,反而讓人們不太重視?芍灰阕屑毴ハ胍幌,這是圣人的話啊!肯定是因為它有著足夠的重要性和正確性,圣人才會說出來。宋朝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F在看來,孔子短短12個字就可以解決天下人的學習方法問題,那半部論語就能治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假設,如果讓學生能按照老夫子的方法去學習,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些呢?但很明顯,有些人還沒有體會到這12個字的真正偉大價值,不會運用它們啊!墩撜Z》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僅可當作頁碼看待!墩撜Z》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聽課筆記】相關文章:
聽課筆記07-21
小學聽課筆記06-30
聽課筆記[熱]07-22
聽課筆記范文07-15
小學聽課筆記范文06-30
[專題范文]聽課筆記范本03-28
[優]聽課筆記15篇07-31
聽課筆記優選【15篇】07-31
聽課筆記15篇(優秀)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