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山居筆記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居筆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倚山閑居,筆書記錄。《山居筆記》一書,通過十余篇歷史文化散文,以小見大,從細節處抒發了余秋雨先生對中華文明的感悟和對文明盛衰的興嘆。
全書以《一個王朝的背影》開始,以《歷史的暗角》結束。仿佛為我們推開了歷史的大門,讓讀者徜徉在文學和歷史交替的世界中,游走在歷朝歷代、游走在名人雅士的身邊。政治與文化的生死與共、經濟與文化的水乳交融、軍事與文化的狹路相逢在他的筆下,淋漓盡致。
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中,我最愛的一直都是《一個王朝的背影》,可能由于我對清朝特殊的偏愛,總覺得歷史在那一個時代綻放出了別樣的光彩。文章以清朝作為背景,以康熙的“長城”——避暑山莊為線索,帶領我們走近清朝、聆聽心聲。“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千古一帝的康熙,借助文化筑起一座“無形的長城”通過在避暑山莊與各民族地區建立常來常往的合作關系,還有設立“木蘭圍場”進行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政策,鐵血與懷柔兼具,將政治、軍事與文化融為一體。不得不說安排精細、心思巧妙。我非常喜歡康熙,他的個人生命力非常旺盛、人格也比較健全。也許是受了小的時候看《康熙王朝》的影響,總覺得這樣的人,不僅僅是封建王朝、也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唯有這樣的決策者,才能拉開“康乾盛世”的序幕。相比而言,之后的列位皇帝就遜色很多,而康乾之后,清朝逐步走向了衰敗。擯棄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清朝滅亡后,著名學者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水自盡:“一個風云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后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縱觀歷史,政權不斷更替、歷史的腳步不斷邁進,文化卻是一脈相承。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中流砥柱。作為肩負社會主義使命的建設者,對待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在工作中,我們更要重視文化的引領作用,不斷的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文化素養、打造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
《蘇東坡突圍》也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從蘇東坡在黃州赤壁的遭遇開始說起,將他在黃州的遭遇比作重重埋伏,而他要不斷的突出重圍,才能在當時的時代尋找一片立足之地。文章借古諷今,借蘇東坡先生令人悲憤的遭遇,彰顯了文化名人蘇東坡的人格魅力。無論哪個時代,總是會有不懷好意的“小人”,最重要的是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這和《歷史的暗角》一文有異曲同工之處。“小人”是被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所唾棄的,卻也是歷史發展所不能摒棄的。誠如先生所說,部分“小人”也許還能推動歷史的發展。所以,生活中,我們在面對改變不了的環境時,要學習蘇東坡先生,擁有曠達樂觀的態度、有豁達的胸襟。工作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學會尋找“突圍點”,用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工作中的挑戰。
繼續跟隨余秋雨先生的腳步,我感受到了文化、政治的相互覬覦和妥協,體會到了城市文明的脆弱,聆聽了健全文化人格、傳遞文明薪火的呼喚,體驗了游子濃濃的故鄉情,了解了“小人”社會現象的由來及歷史發展······一切的一切,余秋雨先生用他那樸實無華的語言,精妙生動的比喻,緊湊巧妙的文章布局向我們娓娓道來,令人不得不嘆服余秋雨先生的見識廣博,體驗深刻。
全書一章一節都體現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充斥著大量的史料、詩文、掌故、傳說、名人名言以及文學知識,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犀利的文筆,擯棄浮華,給讀者一種心靈深處的親切感。以小見大,借古喻今,從容而又不失理性的批判,可以引發讀者對歷史、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的思考。余秋雨先生漫步祖國大江南北,將不同的地域文化融會貫通,獨到的觀點,使得文章所觸及的問題與當前社會遙相呼應,充滿了現實意義和時代氣息。
【山居筆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山居筆記》閱讀筆記09-24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11-15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05-31
山居筆記書評范文05-04
山居歲月讀書筆記01-29
讀山居筆記后感04-26
關于山居筆記的好詞好句05-31
山居筆記好詞好句08-10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通用31篇)05-23
山居筆記后感2000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