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筆記(匯編15篇)
蘇菲的世界筆記1
近來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一本書。未看時,我就聽同事說起這書,說是講哲學的,有點難看下去。一聽“哲學”二字,我的頭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無聊透了。但這次由于開展名著推薦閱讀,幾本書在班級間相互輪換,《蘇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級首輪分到要閱讀的書。推薦給學生看,做老師的豈能置身書外?于是我翻開扉頁,僅僅看了這書的概述和幾位大家的評點,我就知道我錯了,同時也為結緣此書而慶幸。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正如馬德蘭·藍格爾說:“《蘇菲的世界》一書讀來清新可喜。作者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不俗,也是一個絕佳的教師,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這本書吸引著我們跟隨蘇菲在神秘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指引下,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史。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
看《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形而上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
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條閃爍著生命智慧靈光的河流,我們也許未能在這條河流中暢游或深潛,但我們一定能領略到它的瀲滟波光。它會啟迪我們的智慧,教會我們思考問題認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說我們真該好好讀讀賈德這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蘇菲的世界》,你一定會為她著迷哦!
蘇菲的世界筆記2
你是誰?世界從哪兒來?
這些問題被無數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探討過。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不過作為我們,也許不過是塵埃一般的存在罷了。
許多人相信轉世,相信宗教,相信也許在某個地方會有世外桃源的存在。我們會不會也只是被人書寫的一個虛擬人物,會不會一切都是如夢一般的存在?人生是一本寫不完的劇本,在不經意間,美好就會消逝不見。一片落葉飄零的速度有多長,會是一個人生命的長度嗎,會有另一個平行世界在重復飄一片樹葉嗎?
人們常寫一些句子來形容時間的珍貴,可當時間在他們身邊走過時,會發出腳步聲嗎?我自知自己的渺小,人們自知自己的渺小,可還是不斷地在探索,想要證明些什么。秦始皇一生都在尋找長生不老藥,但如果唯你一人的生命永不停歇,卻要眼睜睜望著至親之人離去,你一定會快樂嗎?
也許我們與蘇菲和艾伯特一樣,被艾勃特這么一位“上帝”玩弄于鼓掌之間,那我們為什么不像他們一樣努力活出自己的生活呢。每片樹葉都不相同,每根脈絡的走向也是疏密有致,滿樹的葉子構成的就是這棵樹木的生活,每片葉子的所見所感也與之相連,可不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嗎?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只是微風輕拂過你的發梢,可能就是一個季節的變換。
世界也許變化無常,也許在宇宙的某個角落有一個比我們存在的世界還要磅礴壯大的地方圍繞著某個恒星作著永恒的運動。
蘇菲的世界筆記3
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
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于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于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
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并不遠,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獲更多。
蘇菲的世界筆記4
放假在家閑來無事就把以前在大學買的書整理一下發現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說要看什么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隨便翻幾頁就扔在那里。心里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決定在這個假期里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里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這段時間在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作為哲學啟蒙書來說真的不錯。
一開始就來了兩個問題:1.我是誰? 2.世界時怎么來的? 哲學的基本問題大概也是這兩個吧。
然后提到德謨特里克斯的原子理論(atom)我很佩服他,在當時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的時候,僅僅只是憑借常識就將物質說的跟現在的發現一樣,真的很強悍。
然后是偉大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很喜歡柏拉圖的兩個世界理論,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認識,后者僅僅靠五官感覺就可以了,卻不大準確。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恒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質和抽象物質;感官世界,或者說是現實世界,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馬都瘸腿了,但我們還是可以靠理性想象出一匹完整無缺的馬來。從某個角度來講,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體的不完美復制品。柏拉圖還將人分為三個部分:頭,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氣;腹,代表欲望,應該遏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倫理學,提出做人要做到 “黃金中庸”。
羅馬時代,宗教與哲學趨于統一。多種宗教的碰撞使得許多新興學派誕生。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新柏拉圖派。犬儒學派認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境的優勢;斯多葛學派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宇宙常識的一小部分,主張宇宙間只有一個大自然;伊壁鳩魯學派主張享樂主義,盡可能避免痛苦,而前兩者則希望忍受痛苦;新柏拉圖派相信存在上帝的神圣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恒的靈魂。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表明當不能知道現實和夢境的區別時,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處于思考懷疑狀態的自己。他認為宇宙有兩種形式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是屬于純粹意識的靈魂“思想”,另一種是屬于物質的“擴延”,此為二元論。當考慮精神時用唯心看待,“擴延”時同唯物看。
與笛卡爾相反,斯賓諾莎認為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這就是一元論。他也認為上帝存在,而且用過自然法則作為內在因來控制世界。
經驗主義---人物:洛克,柏克萊與休姆。其中休姆認為我們心中有的只是許多不同的知覺和感受,最后像電影的原理一樣構成了自我。他也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承認也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柏克萊認為人有“靈”,是萬物的成因,是天主。
啟蒙運動中,康德同意經驗主義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的,也同意理性主義中認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認知世界。換句話說,他認為我們對于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另外,他有個理論是:因果律根植與我們的內心,既然我們無法確知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來了解世界。他認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康德在倫理學方面提出了“無上命令”的概念,這個道德準則其實也就是良心。康德的倫理管也被稱為“義務的倫理觀”,“善意的倫理學”,因為他認為只有純粹是基于責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為,也就是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是否出自善意而為之,并非行為后果。更多地,他覺得我們只有在追隨我們的"實踐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擇時,我們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也正是制定這項法則的人。
緊接其后的是浪漫主義時代——歐洲最后一個偉大的文化紀元。活躍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最主要的哲學家是謝林,他認為大自然的去全部,包括人的靈魂與物質世界,都是一個絕對存在(或世界精神)的表現。另外,浪漫主義的反諷指的是藝術家會在作品里向觀眾說一些諷刺的話,表明這個虛構的世界是他操縱的。
蘇菲的世界筆記5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叫《蘇菲的世界》,我深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非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敘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敘述的哲學,讓我明白了許多。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么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蘇格拉底。大約在公元前400年,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說的話總是令人能夠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說話無疑是當眾出丑,并變成世人的笑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墮落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來可以央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注重良知與真理,為了守護自己的真理而死,這也是無比自豪的。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領會到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這句話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還有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筆記6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人為什么要活著?人為什么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
前段時間,不知為什么,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而最近,我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面的主人翁和我的處境是一樣的。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看完,但我了解過它的大致內容。
一個叫蘇菲的女孩,14歲。有一天收到了一位神秘人的來信,內容只有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而也就是這僅僅兩句話,改變了蘇菲的生活…
而我也在思考著…
我是誰?是有思想的人?還是四肢直立行走無毛的高級動物?這完全取決于我自己。生活中,我可以做到精神抖擻得過每一天,臉上永遠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我也可以萎靡不振,白天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永遠都是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這也取決于我。當然我也知道,自己也不想太累,簡簡單單就好。
那我為什么要活著呢?這個,也許我也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是爸爸媽媽給予了我生命,首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就沒有資格自己結束我的生命。也是爸爸媽媽帶我來認識這個充滿了善良、愛心、美好事物,同時也有邪惡、丑陋、憎恨、謊言的世界。所以,我遇到什么都會和他們講,因為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告訴我,我應該怎么做。
我時常想不出很多問題的答案,只能對自己說: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吧,想想以后的生活,也許就會輕松些。人是為了什么而活?最簡單的答案:為了父母。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開開心心得過每一天,永遠沒有煩惱,憂愁,不再走自己走過的路:都希望自己為兒女打出一片天,兒女們就不用再操勞,只有享受。可只有當兒女們也為人父母時,才能真正體會到當年父親母親的那片苦心啊…每次一想到這些,我就不禁落淚。所有的人要都是這么單純該多好?沒有邪念,公平公正。大家合作,奮進。也只是為了父母——自己最愛的人而活。
但是,現在的我慢慢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么好,最后還是要我自己走。他們只是為我準備好了船,而我現在要做的是,揚帆起航!航海的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但我希望都能自己頂過去。記得,是微笑著解決困難的。當然,如果有一天,我累了,至少我還可以去一個地方,家——一個最溫暖的港灣。
蘇菲的世界筆記7
至此,《蘇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學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紹完了,在這里簡單總結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學家關注的主題是大自然與它的循環變化,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萬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動”的還是不變的。德謨克里特斯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但流動的背后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最小單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學家蘇格拉底比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地位,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圖過于強調理性,他是理性主義者。亞里士多德則認為真實世界中最高層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們用感官察覺的事物,他強調感官先于理性。
希臘文化主要經歷四個學派。犬儒學派認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學派認為物質與精神不可分割,與柏拉圖相反,是一元論者。伊比鳩魯學派強調人要即使行樂。新柏拉圖學派認為人是二元造物,但萬事萬物都是一體的。
中世紀的圣奧古斯丁承認柏拉圖有關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時相信人有靈魂。圣多瑪斯自稱可以用理性證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紀的哲學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們的思想才逐漸解放。
十七世紀又稱“巴洛克時期”,辯論的話題圍繞精神與物質展開。笛卡爾認為物質和精神同時存在且互不影響,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與之相反,斯賓諾莎是一元論者,他將大自然與萬物的情況簡化為一個單一的實體,這個實體同時包括精神與物質。
十八世紀盛行經驗主義。洛克過多強調感官經驗,并且將感官的性質分為“主要”與“次要”兩種。休姆認為人有兩種知覺,一種是印象,一種是觀念。并且他將概念分為單一與復合兩類。柏克萊相信人有“靈”,亦即天主。他認為,我們周遭的世界與我們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萬物唯一的原因。
啟蒙運動時期康德將理性主義者與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綜合起來,認為對于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學走出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間的僵局。
浪漫主義時期,謝林主張將心靈與物質合而為一。黑格爾認為世間沒有“永恒的真理”,我們的理性事實上是動態的,是一種過程。他還指出每一種新思想都要經歷“正”、“反”、“合”三個階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爾過于強調絕對精神,他是客觀唯心主義者。
個人主義者祁克果反對浪漫主義者的理想主義與黑格爾的歷史觀。他認為世間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個人“自己的存在”,我們不只是“時代的產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十九世紀流行自然主義。馬克思提出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指出人類的意識形態是社會基礎的產物。達爾文則證明人類是生物逐漸演化的結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研究則發現人們的行動多半是受到“動物”本能驅策的結果。
最后,二十世紀主要是存在主義。尼采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薩特認為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蘇菲的世界筆記8
輕輕合上《蘇菲的世界》,我深深地長舒一口氣,全書四百八十七頁的閱讀旅程實在是讓人回味無窮。回想著蘇菲的世界中的一點一滴,印在我心中的不單單是那個十四歲的女孩。
在《蘇菲的世界》中,我第一次讀到了柏拉圖曾說過的那句話:“哲學始于驚疑。”它告訴我,不論誰,倘若對這個世界和人生不曾有過驚奇和疑惑,就不會開始哲學的思考。
書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這個世界好比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變出來的一只白兔,所有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人們一開始對這種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也就會逐漸沿著細毛滑回到兔子的毛皮,他們覺得非常安適,便不愿再爬回柔弱的兔毛頂端。
對于孩子們而言,世上的所有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而對于大人們來說,這個世界就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在生活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話莫過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么?”“白菜現在多少一斤?”“某某電影票房好像過億了!”等等。大多數人因為忙于日常生活瑣事而使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受到了壓抑。難道我們就只能生活在這種整天談論菜價、爭議股票的世界里么?
哲學才是拯救這個世界的良方,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這條危險的旅途,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以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在《蘇菲的世界》中,艾勃特化身為艾伯特向同樣化身為蘇菲的席德進行了哲學啟蒙,一堂堂哲學課變成了懸疑與破案,虛虛實實,似夢似真。
帕梅尼德斯想要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恩培竇探索著四種基本元素,即使因為哲學理論而被迫離開雅典的安納薩哥拉斯也仍對大自然的組成提出疑問,德摩克利特努力證明組成各種事物的是原子;希波克拉底堅持著“醫學倫理”;蘇格拉底重視良心,真理,仍舊反對詭辯學家;柏拉圖研究著雙重性質的人;亞里斯多德又對柏拉圖的理性論提出新的質疑……自古至今的西方哲學家,每位都在不斷探求中得到新知,每位都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心,他們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的戲法看個究竟,弄個明白。
同在一片十四歲的天空下的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朝向兔子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滑去:我開始習慣這個社會,習慣這個世界,從未去考慮過更深刻、更有意義的問題。一本《蘇菲的世界》,一群哲學家攔住了我,他們揪住我的衣領,將我拽回毛尖,在那兒,在兔子的頂端,希望我也能以嶄新的眼光度量生活。
葛朗維格曾說:“真實啟蒙之于人,如同陽光之于土。”《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每個人對生命的好奇,帶我們爬回兔毛頂端。
蘇菲的世界筆記9
談之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秘。看完之后,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也感到自己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面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秘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著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心。“你是誰?” “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秘的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并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說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仿佛與蘇菲一起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有趣而又神秘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但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那種善于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她都不退縮,永遠心中都存有一個“為什么”,而我就沒有那種精神,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算了吧,別人也沒有做到,我沒有波要去做,可蘇菲并不這樣想,只要遇到困難就一定會去想怎樣解決,而不是放棄,我們應該學習蘇菲的那種精神,多觀察、多思考、多問一個為什么,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他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充滿智慧的我們應該多當那個魔術師,去挖掘世界那個你不知道的地方。
蘇菲的世界筆記10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竇桂梅老師推薦給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閱讀的一本書,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來讀它并寫讀后感,可能顯得層次低了一些,但我并不膽怯,因為我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心。我的知識并不豐富,活了三十多年,最大的遺憾就是青少年時期幾乎沒有讀過一本課外書籍,錯過了人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為了在六十歲回頭看人生的時候不再為此而遺憾,我開始了我的閱讀之旅。在書店里拿起了《蘇菲的世界》隨手翻了幾頁,覺得很乏味,但是仔細的翻開一章靜讀后,便發現這不是一本空洞無聊的書,于是我便欣然的帶著它離開了。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述的是小姑娘蘇菲在神秘哲學家艾伯特通過書信的誘導下,開始接觸哲學,思考哲學問題,并且了解了整個哲學史的發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學家。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把原本比較難懂的哲學,通過艾伯特讓蘇菲思考的一系列問題,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使得哲學變得生動有趣,我們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學發展史。
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讀了這本書后,豐富了自己在哲學方面的知識,隨著書中艾伯特給蘇菲所提供的哲學問題,我也跟著思考了,然后繼續看下去,發現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還有些相同,讓我有種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觸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進入了一個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我隨意發揮著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會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別人的傾聽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著那些精髓,不斷豐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卻始終堅守著自己內心的那一份信仰。
蘇菲最開始接觸到的哲學問題是‘你是誰’和‘世界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這本書的興趣。還有,書的開頭出現了要蘇菲轉交給席德的信,這些都設置了懸念,也讓我們漸漸踏入哲學的世界。有許多哲學我們無法通過查資料得到確切的答案,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學問題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我們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貫穿哲學發展的過程,也讓我們自己了解了哲學方面的歷史,了解了哲學家們的思想。我了解了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及伊比鳩魯學派與蘇格拉底哲學的淵源,還有神秘主義、印歐民族、閃族文化…
看過后才覺得《蘇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思想啟蒙的書,現在的小學生也應該開始了解哲學方面的歷史了,這本書有益于開啟小學生的智慧,使他們的眼界更寬闊,精神領域更加富有內涵。并且書中蘊涵的哲學思想要遠比課堂上學習哲學時多得多。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我的教學,我的生活提供幫助。
蘇菲的世界筆記11
到這里你可能會不耐煩了,這些問題真是煩人,那么多杰出的頭腦思考了那么久都得不到確定的答案,那么我費心思思考這些問題不是白費時間嗎?有什么意義呢?正如前面所說,哲學所提出的問題都是重要而根本的,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我們可以不問“我們應該如何生活”,但我們總是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生活;我們可以不問“如何獲取正確的知識”,但我們總是要求知。對這些問題多一點思考雖然不能得到確定的答案,但卻能給人以啟示,指引人做得更好。所以以往哲學家的思想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筆財富。雖然哲學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但你雜取百家之長之后,卻能做到一種確信,能找到更明智的觀點,并且按著該觀點的指引去實踐。也許你的觀點不久之后也被人挑出有漏洞。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你的觀點和實踐已經為后人鋪路了。
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都會對基本的哲學問題有一套觀點。因為這些問題是必然會遇到的,非拿出一套觀點來應對不可。但這些觀點卻是未經反思的。我們可能沒有思考過“我們應該如何生活”,而是一直按照習慣,按照周圍人的模式生活。喜歡這樣的生活固然好,但經常的,生活中我們會隱隱地感到別扭,不舒服。懷疑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時進行一些反思和調整就是必要的了。這時候一部哲學史就會很有幫助。廣泛借鑒以往哲學家的思考對自己的思考大有裨益。
總之,作者有著十分可愛的信念:哲學和每個人相關,哲學能讓人活得更好。
蘇菲的世界筆記12
盡管我們都想過哲學性的問題,卻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哲學家。由于種種理由,大多數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瑣事,因此他們對于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壓抑。對于孩子們而言,世上的種種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對于大人們則不然。大多數成人都把這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
————題記
我本來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帶給我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讀這本書時,我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日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飛速發展的工業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揮到了極致。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
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從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到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
笛卡爾說:“我思,因此總和。”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筆記13
“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來到這里的目的是什么?”
“我要到哪里去?”
這看是幼稚園小朋友好奇的四個問題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哲學家們的思考直到今天。難怪說孩子們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本書《蘇菲的世界》作者構思布局精巧,用哲學的的理性,浪漫的筆法,虛實結合,把晦澀難懂模糊不清時間久遠的千年哲學發展史分解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讀者悅讀的同時理解接受。
“我是誰?”
蘇菲是席德的投影,是席德鏡子對面的人物,艾伯特是艾勃特的投影也是艾勃特鏡子里的自己。但艾勃特的意識是處于高維空間的,因此他可以看到蘇菲(席德)前前后后的事情。哲學家們具有高維認知,他們說出的真理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如同攝影360度無死角。“我”也只是思維空間的一個投影。
“我從哪里來?”
無論是從泰利斯的萬物起源于水萬物皆有神性還是恩培竇可里斯的四根說(大自然由土氣火水組成)還是后來達爾文物種起源的進化論以及后來的宇宙大暴暴,幾千年的西方哲學發展史都遵循一個規律:建立——推倒——重來——建立,哲學的真正意義是為了提供深思的訓練,創造新的世界。
“我來到這里的目的是什么?”
我作為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和那些沒有思維的存在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此存在非彼存在。我的存在是為了思考創造。薩特認為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我要到哪里去?”
這是一個關于焦慮關于死亡關于靈魂的問題,我來自哪里我就回到哪里。饒了一大圈又回到我是誰我來自哪里。物理科學家研究結果:我們是光,是振動的粒子,太陽星光是我們的家。我們有永生的靈魂。
我們的物質肉身是一個可見的存在,但我們的思想卻可以容納無限的空間并且擁有非凡的力量。蘇菲,艾伯特,還有那些童話故事里許許多多的人物事件場景都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創造的。這也是人的智慧之處。書中艾勃特是巨人的肩膀,席德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艾勃特從黎巴嫩回家一路的經歷足以說明這些。哲學走到今天從蘇格拉底洞穴里的人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正是哲學家們的肩膀搭起來的天梯!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這本關于哲學的啟蒙書,是小說是故事。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就是蘇菲席德,坐在哲學門口的小板橋瞪著眼睛兩手肘關節尊在膝蓋上,兩只小手托著下巴津津有味的聽哲學大師講課。第一次讀關于哲學的書籍,雖然內容有些長但因為作者巧妙的用筆而增加了閱讀的吸引力,感覺幾千年的哲學發展史也像一次短暫有刺激的穿越。讀完雖然我形式上還是我,但思想意識上已不是穿越前的我。
蘇菲的世界筆記14
哲學入門書,深入淺出的概括出人類哲學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滿足了我對于宗教的好奇心。
我才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是耶穌誕生前的哲學家。
任何宗教的誕生、哲學的理念,你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來看,否則沒有任何意義,以現代的思想去批判過去的哲學,這是非常錯誤的,設身處地是非常必要的。
而對于我個人而言,大多數人早早就停下自己的腳步,早早就在兔子的毛發深處找到安樂窩,我有滿腹的好奇,我有那么多不明白不理解,我不輕信,我覺得不對勁。所以我是被戳著腦袋、被評價著“你太特了”長大的。
我在書中找回自信,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哲學是我新交的朋友,我有多愛他,他就有多愛我,這真正讓我平靜,讓我淡然,我接受哲學的洗禮,我想我終于找到我的信仰,那就是大自然,也就是我自己。
其中康德的哲學理論最貼近我的世界觀,他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為什么我曾經思考過“宇宙從何而來”,并且也合理解釋了為什么我覺得“從無到有”、“大爆炸”這些答案都有點站不住腳。ps。但他的宗教信仰那部分,我沒有想法。
我一直對宗教十分好奇,祁克果的一句話讓我有了更深的對于宗教的理解,“重要的并不是__是否真實,而是對你而言,它是否真實。”
如果想要開始接觸歐洲哲學,我認為這本書是最佳的啟蒙讀物。
蘇菲的世界筆記15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筆記】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筆記01-09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1-05
蘇菲的世界筆記15篇01-09
蘇菲的世界筆記(15篇)01-09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5-25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09-17
《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9-22
關于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6-08
蘇菲的世界筆記(通用15篇)01-10
蘇菲的世界筆記合集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