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1
知道楊瀾是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她的主持,她高雅的氣質,俊美的外形吸引了我,現在很多電視節目的女主持人都很漂亮,但是我覺得總沒有楊瀾的那樣睿智,后來我就在網上把她主持的《楊瀾訪談錄》幾乎全部看了一遍,讓我更加欣賞和喜歡上了她,因為她是一位博學多才,滿腹內涵的女子。所以當我看到商店書架上赫然擺著楊瀾的《一問一世界》這本書,一眼就被書封面上身著白色禮服的楊瀾吸引住了,她手拿話筒,低頭沉思,那靜靜的眼神,再加上飄逸的衣襟,感覺很美,一種很有內涵的美。拿起書,看看封底,楊瀾穿著一襲黑色長裙,身段高挑,眼瞼低垂,旁邊有幾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渺小的個體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義。作為一個以提問為生的人,我祈望以一個個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業的,可能是心靈的……”看看照片,再看看這幾行字,想去深入了解這個如此精致的女人她精彩的人生,暑假里首先選擇了這本書。
1996年,走出青澀時代的楊瀾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憑海臨風》,15年后,作為入行20年的回顧,楊瀾在新書《一問一世界》中,親自講述她從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臺前幕后,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傳媒江湖。書中還透露了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過招,楊瀾以及她的團隊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對嘉賓巧妙提問,如何精益求精地創造這個有價值的節目。
作為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校但是提問難免會問及令對方尷尬的問題,比如說,她采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導演和制片人都說,楊小姐你一定要問問他萊溫斯基的事情。楊瀾感到這讓她有些為難,即使是一位離任的總統也應得到尊重,怎么去問人家這種難堪的問題?為了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楊瀾做足了功課。
了解到克林頓離任以后建立了克林頓圖書館,并在圖書館里設立展廳,展示了萊溫斯基事件始末。于是,楊瀾就大膽地問克林頓:“通常總統們在自己的圖書館里都會布置那些讓自己感到非常驕傲的歷史,您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一個展示呢?”克林頓不愧是有涵養的政治家,他直面這個問題,談及他意在告訴后人美國黨派之爭的惡性發展。楊瀾又問道:“您在自傳里說過,在萊溫斯基事件初期您一直是過著雙重生活,什么時候您才從這種痛苦中解脫的呢?”這時,克林頓毫不回避地說:“因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充滿暴力的家庭里,我覺得別人不會理解我,我只有自己來處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煩,所以我一開始拒絕任何人進入我的空間。但是我最終決定把真相告訴我的妻子,我突然覺得我的痛苦解脫了,可以面對任何人了。”
當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的時候,我仍然感到自己走入了一個新的世界——記者的世界、電視媒體人的世界。這本書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楊瀾個人的成長歷程;另外一條線索是電視傳媒界的興衰與發展歷程。兩條線索交織著,按照時間順序正敘。作為一代中國最著名的記者型主持人,我看到楊瀾的奮斗與堅持,也看到很多電視傳媒人、世界知名主持人對這個領域發表的觀點與思想。它不是一本深刻而嚴肅的教課書,相反里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一些看似瑣碎實則折射出人性的細節,它由種種真實的故事串聯而成,讓一個行外人了解到了一個優秀電視傳媒人的眼界及思想。讀完之后給我印象最深刻啟示和思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印象很深的書中一句標題是:“世有疑惑,必須發問”
這是書的序言標題。楊瀾講述了她求學時的經歷,在美國上大學,她有一種深刻的感受就是之前在國內教育體制下,讓中國的學生們幾乎不善于提問校而這也是讓我感同身受的。我們在上課時,提問方似乎永遠是老師而非學生,作為學生,我們只是接受知識,再把這些知識反饋給老師。思考-發問-思考,卻是探索的過程。提問,代表著一種思考的積極性與討論的參與度,它標志著從被動接受的過程向積極探索的過程的轉變。
第二,如果想要進行跨文化對話,那么掌握一門母語以外的語言,是絕對必要的。
這個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說,掌握一種語言,就為我們推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楊瀾英文專業的背景也為她后來的發展與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掌握某一些學科的專業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主動選修了社會學專業。楊瀾的書中也說過,提問并非來自于無知,相反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提出更多越有價值的問題。楊瀾表明了她的看法,如今的新聞時代,早已超越了僅僅是問who,when,where,what,why就能寫出一篇好報道。現在,即把一個孤立的事件放在一定時間和社會背景的坐標上,給受眾一個理解和思考的框架。而這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能寫出優質的文章,總需要有廣博的知識與廣闊的思考,要么是政治與經濟領域,要么是人文科學領域,要么是自然科學領域。
第四,無論是不是記者,最重要的都是好奇與堅持。
“真相從不簡單純粹”,CBS主播丹·拉瑟曾對楊瀾如是說。20xx年獲得普利策獎的艾美·高斯坦說:“成為好記者的兩個特征是好奇與堅持。”不僅僅是記者,在任何一個領域里,好奇心引領著人們一步步接近真相,好奇帶來思考,思考引起發問,發問得到答案,然后再質疑,再發問校這個反復的過程就是探索與深入地了解,只有好奇心,那種迫切的想要了解、想要知道的熱情能帶領我們。堅持的意義在于追求真相與探索真理的過程從不如人們所希翼的那般一帆風順。
道理說出來的時候往往總是很簡單,看似是常識一般,而我們卻總善于遺忘。記者是以提問為生的人,但提問與思考,對于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對于大多數人的意義,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向別人發問,而是向我們自己,我們的整個生活發問校不僅僅是“讓我問問你”,也可以說“讓我問問自己”。
從書中我發現光環的背后是近乎吹毛求疵般地追求卓越,是不斷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求最佳的動態平衡。在央視《正大綜藝》工作三年后,在大家看來春風得意的時候,毅然決定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學習國際事務專業。這種勇氣與魄力,非一般的女人能比。通過哥大學習,培養了她國際化的觀察視野,更加專業的新聞素養,更加純正地道的英語,建立了國際化的人脈關系,開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在事業上給她諸多支持的老公——吳征。記得曾經看過一期采訪吳征的電視節目,談到他們夫妻二人創業初期,楊瀾對于電視節目的那種純粹,甚至有些單純的執著,吳征都默默地支持著。當楊瀾創建的陽光衛視最后出現財務危機的關鍵時刻,吳征為了給妻子一個電視夢,通過自己嫻熟的資本運作方式,最終讓楊瀾的夢想沒有破滅。讀到這里,我從心底佩服這個外表看起來有點胖、有點憨的男人。正如書中所說,判斷一份感情品質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情感中的兩個人是否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楊瀾游刃有余地平衡著事業與家庭的關系,事業上,她是資深媒體人,家庭中,她是幸福的太太,兩個可愛孩子的媽媽,她憑借著聰慧成為了精致的女人,演繹出了她精彩的人生。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2
懷著對楊瀾的崇拜和好奇把這本書捧回了家,想由此獲知在做每個人生選擇的時候,楊瀾是怎么想的,她如何面對困惑和選擇,如何成長。
一開始看起的時候,覺得書的節奏挺快,涉及的人物、信息量都有一點,讀著很舒暢,但是讀著讀著,不由得對《一問一世界》有些失望,因為它并沒有回答我想獲知的問題。誠然,《楊瀾訪談錄》伴隨著楊瀾的成長,是她人生的重要內容,但對于這本書我感興趣的并不是《訪談錄》里有些什么嘉賓、楊瀾在訪問嘉賓前是怎樣做功課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想知道,比如,《訪談錄》提問之前、提問之中的過程對于提問之后楊瀾的思想、思考有什么樣的影響,但恰恰這樣的內容在書中一筆帶過。影響肯定有,但我想知道是怎樣影響的!整本書更像是楊瀾的履歷表而不是傳記,書里各種風云人物,看似勵志,看似很有內容,其實是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感覺。如果是讀一個作家的代表作,你會讀到他對書的誠意。在看楊瀾的博文《拿到新書,謝謝大家!》中有寫“其中我寫的部分都是在飛機上或臨睡前在床上零零碎碎寫成”,我想也是,讀起來并沒有那種很費心血的感覺。當然不是說楊瀾沒有誠意,只是這本書被我寄予太多“厚望”,讀后沒找到答案不免有些失望。從書的細節來講,書是由楊瀾和朱冰女士每人寫一部分這樣交錯的形式展現,有些地方內容有重復,由兩個不同的人寫卻沒有看到不同的見解,也是不滿意的地方之一。對于這樣一本通俗讀物,我是不是要求太嚴格啦?!
接下來講講書的內容。除去開頭的代序和結尾的代后記,目錄中提出六個問題,書以回答這六個問題為線來編排相關內容,每個問題的回答都由楊瀾和朱冰女士各寫一部分。這六個問題是:
一、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
二、你不想贏嗎?
三、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
四、為什么總問女人這個問題?
五、奧運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嗎?
六、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臺?
對于“一、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楊瀾的回答是“所謂遠見,即洞察力,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它是某種稀缺資源,不是因為它要求當事人有多么聰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是是說,歷史是人的選擇,是人民大眾的選擇,領導者順應了這個潮流就是有遠見的表現。
第二部分“二、你不想贏嗎?”強調的是人可以實現精神和物質的雙贏。
“三、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的發問來自臺灣著名編舞者林懷民。在石頭上睡覺?又硬又冷!但如果你做到了,克服了依賴舒適的惰性,那么,石頭上也會留下你的溫度。我覺得這是在講人與事物之間一種相互探討相互適應的做事態度和方法。
“四、為什么總問女人這個問題?”是問——怎樣在事業和家庭上實現平衡?楊瀾的回答是它倆本來就不是對立面,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社會角色的掌握。
“五、奧運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嗎?”這部分講了申奧以及奧運(主要是開幕式時)的努力。文化的交融和傳達可以很浪漫。
“六、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臺?”作為書的最后一部分,意在回歸自我,也如楊瀾在“代后記”中講到的現在《訪談錄》里的提問不為追求深刻,而是“回歸常識”,其實也是她對自己人生新階段的理解和思考定位吧。
看了書中講到的在上海時《楊瀾訪談錄》的“夢之隊”團隊,讓我對這個團隊心聲好感和好奇,要找一期20xx年之前的節目來看。我看了20xx年訪問李光耀、吳開棟、李顯龍三位新加坡總理的視頻,覺得剪輯有點亂,提問也不怎么樣,沒有書中所說的那種水準啊。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3
20xx年是楊瀾入行20年,也是《楊瀾訪談錄》10周年的紀念,這樣的“XX”,對楊瀾來說,實在是美麗的巧合。楊瀾說:“20xx年也好,20 年也好,在人生中不長也不短。回頭一看,其實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趕路,顧不上停下來。借這個機會我停下來,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再望望前面的天空。” 她的這個“停下來”,就催生了《一問一世界》。這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展現了她非同尋常的媒體生涯;讀者從中也可以看到楊瀾20年來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以及她對世界的處置方式和價值觀。
在《一問一世界》中,楊瀾對自己20年的媒體人生進行了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為生的她,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回歸。楊瀾在序言中強調:“出現在本書中的六個問題是從一萬多個問題中挑選出來的,它們基本涵蓋了《楊瀾訪談錄》訪談嘉賓集中的若干領域:國際政治、商業、文化、女界、體育、藝術等。我希望經由這一個個問題,串聯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訪,亦希望以這些人物的談話去接近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共同的記憶。”
在千萬里、千百遍的“問”里,楊瀾對世界、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她說,在采訪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后,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有了質疑:到底什么算成功?更成功又怎樣?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患了“成功綜合征”?為了“成功”,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初衷和內心真正的渴望;為了“成功”,我們忽略了路邊的風景,忽略了身邊的人,我們能不能停下腳步給他們一個微笑,給他們一個擁抱?生在這個追求成功的年代,許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成功的意義何在。那么到底何為成功?楊瀾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只說自己曾收到一個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賺了多少錢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這一切身份的時候,還有人愿意在你身邊對你微笑。”
在“問”的世界里,楊瀾提出了自己對幸福、挫折的理解。她說,我相信幸福要靠運氣,但更要靠能力:夢想的能力、創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總之三個字:幸福力——追求和給予幸福的力量。我要的幸福是豐富而有價值的生命,是充滿愛和溫暖的情感,請不要讓我取舍。她說,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努力奮斗,而且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認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你經歷過很大的歡喜,也經歷過很大的挫折,但是你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很大的考驗。人生于世,誰沒有追求,誰不希望成功、祈求幸福?但何為幸福,幸福與成功有何關系,幸福的感受如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每一“問”中,楊瀾發現別樣的世界,引發更新的思考。
20年過去了,楊瀾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她用自己的獨特追求,發掘著人生中的美好和智慧,成為成功的資深媒體人。在《楊瀾訪談錄》里,她盡情揮灑著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她不停地追問別人,也追問自己,通過這個舞臺,她完成了豐富的人生積累。她為何對此情有獨鐘?楊瀾說:采訪其實像是一次探險,是一種對人心的探險。做專訪常常是交淺而言深,一個從未見面的人坐在你面前,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層的東西,人家憑什么要告訴你呢?這就好像你進入一個叢林,你只是大概知道一個方向,并不知道你中間會遇到什么河流,什么溝壑,是否會在山窮水盡之際突然柳暗花明,眼前開闊。如果一直能有一份好奇心,訪談就變成一次有趣的旅行。
在書中,楊瀾談到語言對認識世界、對話西方的重要性。她說,當年考大學本來打算報考藝術類或者社會學、歷史學專業,但最終在父親的建議下,選擇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英語。后來,她依靠語言上的優勢,走進電視主持行業的大門,又在《楊瀾訪談錄》的對話平臺上,與東西方的各路精英們談古論今。隨著工作的開展,楊瀾越來越感到,掌握母語之外的語言,絕對不僅僅是獲得了學習工具,而是得到了新的思維方式,甚至是被引領著進入了新的世界,進入文化的比較,對于不同世界的比較。在這個過程中,楊瀾以對話者和溝通者的姿態推進著中國與世界的融合,也讓西方世界和外部世界逐漸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
一個提問者要問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所仰仗的是其常識系統。楊瀾覺得自己的常識來自兩大系統:一是人生的常識,另一種是科學的常識。不同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又身處于不同的文化中,那么就擁有了繽紛各異的常識系統。楊瀾說:“在探索世界的同時,我們有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問的問題可能比問他人的問題更重要,簡單的問題比復雜的問題更重要。作為一個以提問為生的人,我企望以一個個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業的,可能是心靈的。我感謝《楊瀾訪談錄》的所有受訪嘉賓,謝謝他們讓我走進他們的世界。哪怕并不完整,哪怕仍有保留,都讓我有機會與觀眾一起分享世界的寬度、理性的深度和人性的溫度。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進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開你自己的世界。”
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當我們回首歷史,我們要問‘為什么’,當我們面向未來,我們要問‘為什么不’。”所以,楊瀾在序言的結尾鼓勵大家: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么不把它喚醒?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4
她,一個在美女如云的媒體群中,不是最美可卻擁有一種特有的知性與優雅的女人。她,在眾多世界重量級的大腕面前,淡定且睿智。她,在一本叫做《一問一世界》的書中全方位地展現自己20年的媒體生涯。
她,就是楊瀾。
對于楊瀾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人類對于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似乎一直都在發問。也正是由于這種種的疑問,人類開始探索世界,從而有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如果說楊瀾是通過問來悟出生活的哲理,認識真實的世界,尋找真正的成功,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是否也要問問自己,怎么才能讓我的學生能夠學會提問呢?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仿佛總是老師提了問,學生記住了答案,然后再在考試時還給老師。盡管學生在學習時也有諸多疑問,可真正能主動提問的,又有多少?書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楊瀾在讀大學時,按時上學按時交作業,可期末成績卻是B,教授說,你上課從沒提過問題,證明你上課參與度不夠高。看到這兒,我驚了一下,回想下自己對學生的評價,竟全然沒有顧及到這個方面。可是,要怎樣才能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呢?我想,最基本的,要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興趣。而我,要轉變角色,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思考如何提高學生問的質量。
楊瀾,問出了一個世界,也許我們并不能像她那樣的優秀,但至少,我們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問來探索,來提升自己。
半個月前買的《一問一世界》,當時我同時在看三本書,分別是在辦公室、廁所、臥室里抽空看的,因為白天上班一直比較忙,所以看得速度比較慢。再多翻看幾頁《一問一世界》的時候,我已被她深深的吸引了,撇開其它的兩本書,專注于楊瀾對電視新聞的這份執著,勇于選擇,為了理想而奮斗到永遠的書。
看完這本書,才了解了60后楊瀾接觸主持人,選擇深造,創造精彩的欄目,開辦電視臺,申辦奧運,做慈善等等。她的事業是如此的成功,不僅如此,她的家庭也異常和睦,吳征一直都尊重、支持楊瀾的事業,作為兩個兒女的母親,她是孩子鋼琴課上出席次數最多的母親。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家庭和事業必須二選一,,楊瀾做到了,得到了。其中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楊瀾訪談錄》10年,楊瀾把一個二人訪談節目做到如此高端,采訪的嘉賓500多位,背后有一個旁大的團隊,說其旁大,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理想、奮斗的目標、對電視新聞的熱愛、創新精神,他們就是個旁大的搜索引擎,為了能提出更優質的問題、帶著問題找尋真相,堅持不懈的努力。團結可以將力量最大化,楊瀾就是組織者。
正是因為楊瀾的對專業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懷有一顆善良的心,通過她自稱記者的身份,轉播給大家,也把她的成功分享給了我們,身受感染。我想贊美,卻顯得詞窮。
《一問一世界》今天看完了,放下書,我感受到了一個與我印象里有些不同的楊瀾。合上書后的感想如下:
1、這本書中多處看到人文歷史與人性,秉承探求事實真相,留下一段記錄,這是楊瀾制作《楊瀾訪談錄》的所注重的。
2、一個人做一件事,其注重的品質與做事風格會被人們知曉后形成其個人品牌,并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楊瀾就是這樣吸引了優秀的專業人士加入。
3、一起做事情的人會因為個人的原因離開;也會因為發展變動有一些人離開。變動是難免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只要堅持仍然會繼續前行。
4、支持愛妻事業的丈夫是多么難能可貴。
5、完整的女人有家、有事業、有孩子。楊瀾并不因事業上需要而使一起干事業的女人放棄做媽媽,還會鼓勵催促她們生小孩。
6、做電視以收視率為重,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使得楊瀾面對現實做出了多種選擇。
7、作為母親在理解與包容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5
接觸《一問一世界》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那天,陪老公報名參加面試培訓,地點就在一家書店。無意中看到店主推薦書目中就有這么一本書。看到書名還有封面上的楊瀾的第一感覺是好清新。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一問一世界》,一個問題里就蘊含著一個大世界,這本書里蘊含著多少大的世界呢?苦于書本包裝嚴謹,買下之前又不允許拆開瀏覽書本的內容,就直接買下了。
結果,拿回家一看,傻了,都是關于楊瀾從業20年以來的經歷,無論記者的工作也好,采訪提問的內容也好還是那些高端人物的事跡,似乎都提不起我多大的興趣。但是本著花了錢就不能浪費的原則,我還是拿起了這本書。雖然,我會時不時地放下,甚至有一段時間直接把他壓在了其他書底,但斷斷續續地,直到今天還是堅持把它看完了。
如果說,之前我是為了實現書本的價值強迫自己去看;那么,一段時間之后,我是發自內心地,心甘情愿地喜歡上了書中的楊瀾,她的節目制作團隊,那些被采訪的嘉賓,喜歡上了《楊瀾訪談錄》這一高端的節目。雖然,有的時候,由于知識的局限性,我很難很好地理解楊瀾的提問和嘉賓的回答,但我還是饒有興致地甚至有時候是迫不及待地去看書中的內容,能看懂一個大概,能理解到我個人所能理解到的東西,不是也挺不錯的嗎?后來,我就把《一問一世界》和電視節目《楊瀾訪談錄》結合起來看,理解起來就輕松容易地多了,這就越發引起了我對這本書和這個節目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每天看一點書,再看一兩個前幾個月的訪談節目。到今天為止,終于狼吞虎咽地把該書看完了。
不曾想過,要做何等偉大和出眾的人物;也不曾想要刻意去追求何等的成功。但是在這個拜金主義盛行的時代,我想我可以追求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隨波逐流,被淹沒在世俗的大潮之中,就如同楊瀾和她的團隊竭盡所能向我們展示的社會,歷史和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盡管有時不盡如人意,不夠絕對深入、全面和徹底坦誠;沒有楊瀾身后那個精英團隊的支持,就不會有楊瀾和這個節目制作的成功,在浩瀚的世界中,我們顯得如此地渺小,一個人真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團隊的合作,家人親戚朋友的適時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也是我高二時候作為備課組長的深切體會,失去了組員之間的團結和協作就談不上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成功;沒有家人的支持和幫助,我就無法安心地坐在這里工作,所以真心地感謝身邊的朋友同事和親人,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現在的舒適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但真要發揮一個團隊的優勢,就必須能夠敏銳地發現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把每個人的才能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不是相互地揭短、不停地抱怨和刻意的逃避。原本一直以為,一個女人選擇了穿高跟鞋,就無法順利地在泥土地中自由地行走;選擇了事業就意味著放棄了家庭。而像我這樣,已經選擇了工作,卻又在無法顧及到家人和孩子的痛苦中苦苦掙扎的女人尤其顯得可憐又可悲,我時常自怨自艾,結果是于事無補,沒能切切實實地照顧到家人,又荒廢了自己的工作。楊瀾告訴我們,一個女人如果能夠做到統籌兼顧,方法得當,可以擁有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事業,只要我有足夠的幸福力——發現幸福的能力。
對,每個人小小的心靈里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大大的世界,而如何讓我們內心的大大的世界絢爛多姿,五彩繽紛,主動權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千萬不要停下我們探索他人,探索世界和探索我們自己的腳步。地止與此,而海始與斯,讓我們以憑海臨風的激情,來期待美好的將來!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6
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
當一個人決定離開床的舒適,去石頭上睡覺是,他就已經擺脫了某種惰性,而帶來許多種可能。有一天,頑石也會留下他的溫度。無可厚非,在這個世界世界上,我們都是在石頭上睡覺的人,關鍵是你是選擇怎樣入睡的。
看楊瀾的新書《一問一世界》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以及一個個鮮活的人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
一直很敬佩楊瀾,驚異于她獨到的視角,她的勇氣,她的美麗以及這么一個小小的女人造出的這么一個大大的世界。是的,她說不上漂亮,但每一個見過她的人都被她的美麗所吸引。
整本書是將三件事交織一起展開寫作的。第一件事是楊瀾本人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第二件事是《楊瀾訪談錄》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與這些被采訪的“大佬”過招,楊瀾以及她的團隊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對嘉賓巧妙的提問,如何精益求精的創造這個有價值的節目。從楊瀾20年的職業生涯,我看到的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他們那一代人看問題的角度。
“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這是楊瀾在書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遠見,源于思考,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它決定于人們能否在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決定。縱觀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家以及政治家,之所以成功,是他們富有遠見,之所以遠見成為遠見,是因為他們成功。成功就是世間最大的硬道理。誰不想贏?
相較于杰出的男政治家和男企業家,我更敬佩那些在江湖中的女人們。在這個時代,女性作為勞動力和消費者的影響與日俱增,已經成為21世紀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動力之一。女性的“權利”與“權力”需要被重新定義;女性的“成功”與“成長”需要有不同的選擇。無疑,楊瀾就是這樣一位女性,接受楊瀾采訪的女性也都是這樣的女性。有人說,如果有更多女性能夠參與到世界政治中,特別是成為領導人的話,世界將更加和平。我并不確定女性是否更愛好和平,但是可以肯定的說女性正在參與改變的不僅是職場規則、政策決定,更重要的是,改變既有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從而改變人類的未來。什么是幸福?“我相信幸福要靠運氣,但更要考能力:夢想的能力、創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總之三個字:幸福力。我要的幸福是豐富而有價值的生命,是充滿愛和溫暖的感情世界。”楊瀾于她自己做了最好的詮釋,她就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看過《楊瀾訪談錄》的人都知道,節目嘉賓本身是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物,采訪的過程并不只是單純關注嘉賓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側重于人性本身,尊重生命個體,彰顯個性基調,這也是楊瀾一貫堅持的觀點,也是《楊瀾訪談錄》的價值觀。是人,他就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自己的七情六欲,當你站在空空的舞臺,當所有人都走了,燈還亮著,那時的你會不會覺得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就像哲學家周國平寫過的:有趣的是,你們想象不出這是個多么無趣的時代,。我朝四周看,看看人人都在忙碌,臉上掛著疲憊、貪婪或無奈,眼中沒有興趣的光芒。我看見老人們一臉的天真,聚集在公園里做兒童操和跳集體舞,孩子們卻滿臉滄桑。······我看見許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毀滅,許多無趣的現象正在蔓延。是啊,我們不得不慢下我們匆匆的腳步,回過頭再去思考這個社會,去思考我們贏的價值。我相信有些人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就如楊瀾那樣用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去思考,去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我們都是在石頭上睡覺的人。但是誰能夠在石頭上輕松地睡覺?兩種人:找到適合的石頭的人或讓自己適應某一塊石頭的人。而楊瀾就是這兩種人兼具的人,無疑,她贏了!她贏得的是她自己!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7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的一本書,雖說是名人傳記,但是這本書并不是和一般的名人傳記一樣,僅講名人的生平,他更多的是給我心靈上的啟迪。書中的楊瀾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年輕人,她為我們中國的電視節目帶來了新的趨勢,她的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原來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不是很難。
她是個奇女子,這是世所共知的事情,但她的成功下免不了她的汗水,她用她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堅持就會取得成功,也許道路不是怎么平坦,但是只有通過布滿荊棘的道路,才可以看到最美好的花園。就仿佛傳說中的天之庭院一樣,只有真正相信他存才,并且肯為之努力的人,才可以看到她的面貌。
《一問一世界》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小故事構成的,但其中卻包含著她的感悟和感受,隨著書頁的一頁頁地翻看,好像我們也隨著她一起領略了她心靈的成長路程。她的感悟也許只是寥寥幾句話就被帶過,但是其中的情感卻被我深深地記住了,雖然沒經歷過,但是我依舊能感覺到她的心隨時間發生的變化,就好像原石,被慢慢雕琢,最終散發著迷人的光暈。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8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想更加了解下楊瀾這個成功者。我們平時見到的,是楊瀾出現的電視上面風光的形象,而對于我來說,更想知道她背后的故事。果然,這本書寫到了她成功背后的點點滴滴。看完本書之后,覺得有必要寫下她給我的幾個啟示。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么不把它喚醒?這句話,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讓我充滿著力量,興許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但是我沒有行動的動力。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在1994年毅然離開了讓她成為的央視睜大綜藝節目,而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放棄在美國電視機構做主播的機會,而是毅然決定回國建立傳播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平臺;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不顧懷孕帶來的不便和危險而跑遍港澳辦、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相關部門,游說每位審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國第一個定位于歷史文化的專業化電視頻道——陽光衛視;正是因為夢想,楊瀾才具備各方面的素質而得以與全世界的各式各樣的大人物斗智斗勇,因而有了了解世界的《楊瀾訪談錄》。無論如何,一個人沒有了夢想,正如航海中沒有了指南針而變得目無方向,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絲實現的可能,就請你堅持到底,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團隊的力量。如果把楊瀾的所取得的成就歸于一個人的功勞的話,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在楊瀾的背后,還隱藏著一些無名英雄,但是他們都是響當當的人物,無論是在上海的團隊,還是在北京的團隊。每一個對嘉賓的問題,都是這些人物,如復旦大學教授蔣昌建,不斷收集嘉賓資料,然后經過整理,細細挑選才整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問題是汗水和智慧的結晶,當然在電視機前我們只看到了睿智的楊瀾,卻忽略了背后的英雄。
背后的人。還有讓楊瀾幸運之處就是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吳征,從最初的一個小小的想法,到陽光衛視,陽光基金會的創立。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09-06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10-18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作文11-27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1000字09-15
周一問候句子07-04
那一問作文05-07
歸一問題說課稿11-04
《歸一問題》說課稿01-24
一問一答套路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