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實驗室實驗報告單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實驗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實驗報告1
實驗地點:實驗室。
實驗條件: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材料:
種子發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步驟: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實驗結論:
1、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2、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小學實驗報告2
一、目的要求
認識各大類巖漿巖的主要代表巖石,學習肉眼鑒定巖漿巖的方法。
了解巖漿巖的結構、構造和它們在地殼中的產出狀態。
學習沉積巖的肉眼鑒定方法,加深對沉積作用的理解。通過鑒定初步認識常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積巖。
通過實驗了解變質巖的主要特征;認識一些常見變質礦物和變質巖類型,加深對變質作用的理解。
通過對未知巖石標本的鑒定,達到復習和鞏固對三大類巖石特征的認識,了解變質巖、巖漿巖及沉積巖的一些主要區別,進一步掌握肉眼鑒定巖石的步驟和方法。
二、預習要點
巖漿巖的常見造巖礦物如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等。
巖石的結構和構造概念。
巖漿巖的.分類依據及其主要代表性巖石。
巖漿巖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鑒定方法。
了解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和分類;巖石的構造與結構;各沉積巖類具代表性巖石的特征。 變質作用的概念;變質礦物;變質巖的結構與構造;變質巖的分類及其代表巖石。
三、實驗用品
標本:
巖漿巖: 花崗巖、偉晶花崗巖、正長巖 、閃長巖、輝長巖 、橄欖巖 、 花崗斑巖、流紋巖 、金伯利巖 、玄武巖、流紋巖、安山巖。
沉積巖:礫巖、粗砂巖、細砂巖、豆狀灰巖、生物灰巖、粉砂巖、頁巖、油頁巖、石灰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豆狀灰巖、白云巖、波痕、泥裂、水平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結核等。
變質巖:片巖、千枚巖、板巖、片麻巖、石英巖、大理巖、蛇紋巖、矽卡巖、角巖、混合巖。
工具:小刀,放大鏡,稀鹽酸等。
四、實驗內容,方法與注意事項
主要分類及分析
(1)巖漿巖:
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角閃石、黑云母、輝石、橄欖石。酸性巖漿巖中前幾種礦物居多,而基性巖漿巖中則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巖石的顏色上來說由肉紅色--灰白色--黑色變化。
結構上來說,侵入的巖漿巖里面的礦物應該是較均勻的分布,巖石呈現塊狀。而噴出的流紋巖中會呈現一些流動構造;以及噴出的安山巖和玄武巖中會有氣孔和杏仁狀構造,這種特殊的結構構造也是它們的鑒定標志。
(2)沉積巖:
由于組成沉積巖的礦物都是經過了風化和搬運,所以一般來講每種沉積巖在成分上相對較簡單。沉積巖的劃分就是根據成分劃分的,泥巖、碳酸鹽巖、石英(長石)砂巖。所以沉積巖就以某種成分為主(如以泥質、或以石英等)。
構造上沉積巖一般都呈現層狀構造。當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話可能見不到層理而是塊狀的。
沉積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生物的出現。尤其在碳酸鹽巖里面貝殼等生物的出現很普遍,這是一大鑒別標志。
(3)變質巖:
變質巖是巖漿巖和沉積巖經過后期的高溫或者高壓過后,原來的巖石經過了成分和構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來講除了與前兩種巖有相同的造巖礦物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屬于變質巖的專有礦物或者礦物組合。例如紅柱石,出現紅柱石的巖石就必定是低級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石榴石與紫蘇輝石組成的代表高溫高壓環境的麻粒巖。
但手表本鑒別變質巖更主要的依據是其結構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變質巖很多都具有片狀結構,也因此變質巖能以結構構造來命名為片巖、片麻巖等。
小學實驗報告3
實驗地點:實驗室。
內容: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
材料: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實驗結論: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3、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4、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小學實驗報告4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實驗報告5
實驗名稱
做肺模型
實驗材料
塑料瓶、筆管、橡皮筋、氣球、細繩、橡皮泥
實驗方法和過程
1、用剪刀將塑料瓶的底部剪掉,再把氣球剪掉口部,用半個氣球把瓶底蓋嚴,并將四周用橡皮筋固定。
2、把小氣球套在筆管上,用橡皮筋固定,從瓶口放入,并瓶口和筆管之間用橡皮泥封嚴。
3、用左手握住瓶身,右手捏住橡膠皮膜向下拉,松開右手,瓶內氣球恢復原狀。
實驗現象
向下拉氣球,瓶內氣球膨脹;松開手,瓶內氣球縮小。
實驗結論
向下拉氣球,相當于人在吸氣(隔膜下降,使胸腔容積增大,氣壓減小,氣體入肺),所以氣球膨脹;松開手,相當于人在呼氣(隔膜上升,胸腔容積變小,氣壓增大,氣體排出肺),所以氣球縮小。
記錄人:xxx
小學實驗報告6
思考:
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
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后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小學實驗報告7
學校:xx
年(班)級:xx
實驗小組成員: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讓癟乒乓球鼓起來
實驗器材:燒杯、熱水、癟乒乓球
我的猜測:球會鼓起來
我這樣做:
1、將燒杯加入多半杯熱水
2、把癟乒乓球放入杯中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癟乒乓球鼓起來了
我認為:癟乒乓球受熱鼓起來;氣體受熱會膨脹
授課教師:xx
評定等級:xx
注:
1.本表由學生在實驗課上根據實驗情況填寫送交實驗室存放。
2.本表每學期按年級每個實驗選樣例裝訂成冊存檔。
小學實驗報告8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結構框架”意在從宏觀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各要素之間的內部關系;“活動程序”意在突出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學科是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它與人的認識過程有較高的一致性,最適用于發現式的學習方法。實驗是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和培養與發展學生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組推出的四環節實驗課教學模式,以其較完美的操作性、開放性、優效性和靈活性形成了自然實驗課的基本框架,較好地揭示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課堂教學諸因素的內在聯系和課堂教學的普遍規律。現就模式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實踐與幾點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四個環節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一)提出問題階段
提出問題階段是當研究一個問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探索并調動他們積極性的'階段。教師可結合要研究的問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恰如其分地提問,讓學生在觀察和思維中發現問題。
例如,《物體的熱脹冷縮》一課,先進行演示實驗,在鐵架臺上放一平底燒瓶,瓶中裝滿水,用酒精燈加熱,水還沒燒開,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師接著問大家,你們看了這個現象有什么想法?學生一下子提出許多問題:“為什么水加熱后往上溢呢?”“水難道會變多嗎?”
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應千方百計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方法,如:做游戲、講故事、變魔術、猜謎語、出示掛圖、運用幻燈等。引起學生要研究問題的興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設階段
學生提出了問題,但在還沒有學習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問題作出假設的回答。教師再從學生假設中引導學生逐漸進入要研究的問題中去。
例如,《水蒸氣的凝結》,教師將還在冒白氣的溫水杯加蓋,過一會兒再揭開蓋,請同學們看蓋上的水珠,水蒸氣碰到什么樣的物體在上面結成水珠呢?引導學生作出假設,發表不同意見。有的同學說:“水蒸氣遇到熱的物體結成水珠。”有的說:“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結成水珠。”教師接著說:“那么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能變成水呢?”這樣就逐漸地把學生引入要研究的課題。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的經驗,通過演繹、歸納、推理而提出的假設,不少帶有猜測的性質。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作出假設,不應壓抑學生的思維,不管是對是錯,都不要忙于作出評價。
(三)設計實驗階段
讓學生自己設計或選擇實驗來證明自己假設的正確性。當然實驗方法也可以和書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讓學生自己動腦,而不要一下子把整個實驗的過程介紹給學生。
例如,《電磁鐵》一課,研究線圈纏繞的鐵釘通電是否能產生磁性,教師問:“我們可以設計什么樣的實驗來證實線圈纏繞的鐵釘通電能產生磁性?”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設計了許多實驗,如:“讓鐵釘接近大頭針,看是否吸引。”“讓指南針靠近鐵釘,看指南針是否發生偏轉”等。教師讓學生按次序都實驗一下。
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可以啟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又能逐步訓練他們研究問題的思維方法。教師在備課中要多方面考慮到學生可能在設計實驗中運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
(四)驗證結論階段
學生設計實驗后,就讓他們自己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假設的正確性。
再如,《電磁鐵》一課,課前每一個實驗桌上放一些實驗報告單,讓學生把實驗結果填在實驗報告單上,然后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學生知道了線圈纏繞的鐵釘通電帶有磁性。
在這一階段教學中,要使學生注意不要將實驗結果輕易認為是實驗結論。教師要積極引導,肯定正確的實驗結果,幫助學生得出結論,有實驗結果與實驗結論相矛盾的實驗,要引導學生查找原因。
二、實施四環節實驗課教學模式的幾點體會
1.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能力
運用此模式教學,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有極大的幫助。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教學中的1、2階段,是培養學生擴散思維能力。學生為了盡可能地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而積極開動腦筋。教學中的3、4階段是培養學生集中思維能力。
教師在學生擴散思維階段(在教學時間許可范圍內),不應壓抑學生的思維,要積極地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集中思維階段,則應積極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2.運用此模式教學,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教師應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制定研究項目及所需要的各項材料。在課上主要是觀察學生的研究情況,傾聽他們的意見。學生開展討論,教師不要用言語或表情去干擾他們的思考。學生發言時,教師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導他們開展討論或爭論,必要時也需做適當的啟發。
3.運用此模式,教學中的每個階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課中,有時可把兩個階段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時可用一兩句話把兩個階段教學銜接起來。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發展、完善,并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其作用。在四環節自然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正確指導下,必將實現整個教改過程科學化、高效化,必將大面積提高自然實驗課教學質量。
小學實驗報告9
實驗名稱
測太陽高度
實驗材料
太陽高度測量儀等
實驗方法和過程
1、把太陽高度測量儀放在地面上,調節水平螺絲,使儀器成水平狀。
轉動觀察架,使太陽光穿過通光孔與投影屏上的圓完全重合。觀察架上的箭頭所指刻度,便是太陽高度。
2、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觀察、檢驗、記錄。
3、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
4、分析記錄數據。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據,把發現的規律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
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據,把發現的規律記錄下來。
實驗結論
從日出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之后逐漸減小。
記錄人:xxx
小學實驗報告10
實驗內容:
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實驗報告11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實驗報告13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實驗報告14
實驗內容 11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實驗報告15
【實驗名稱】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了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
【實驗器材】長木板、毛巾、彈簧測力計、被拉動物體(鉤碼及小車代替)
【實驗步驟】
1.檢查實驗儀器是否齊全
2.用彈簧測力計在光滑的木板上勻速拉動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3.在木板上鋪上毛巾,讓它表面變得粗糙,再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剛才的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動物體,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變化;向小車內加放鉤碼來改變物體重量,再拉動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再減少鉤碼,再拉動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你會發現:物體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實驗儀器,各就各位。
【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實驗目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杠桿尺 鉤碼
【實驗步驟】
1.檢查實驗儀器是否齊全
2.將杠桿尺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請調節兩側的平衡螺母。(若向左邊偏,將左邊的平衡螺母向右調,或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右調;若向右邊偏,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左調,或將左邊的平衡螺母向左調,左邊第一格處掛1個鉤碼,右邊第一格處掛幾個?左邊第二格處掛2個鉤碼,右邊的2個鉤碼掛哪里?
3.在3處分別掛一個鉤碼,觀察 。 右側掛兩個鉤碼,觀察(怎樣做才能平衡?)
4.將左側鉤碼挪到4處,觀察(怎樣才能平衡呢?)
5.整理實驗儀器,各就各位。
【實驗結論】左側距離×左側質量 = 右側距離×右側質量
【小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實驗報告05-27
小學實驗報告范文01-25
小學實驗報告范文推薦04-27
小學生實驗報告06-19
小學生實驗報告01-23
小學實驗報告(精選10篇)11-19
小學生實驗報告11-27
土壤實驗報告范文_實驗報告11-13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05-21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