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時間:2024-11-05 16:09:04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1

  微型課題的結題報告既是對研究結果的說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問題提出:主要闡明課題產生的過程,即我遇到了什么問題,出于一種什么考慮來研究這個課題。它主要交待課題提出的背景,說明選題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時,它需要從目標要求、現狀分析、研究目的這三個方面來回答問題,揭示出目標要求(大背景)與現實狀況(小背景)之間的矛盾和問題,說明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開展這方面研究的。

  2、研究過程與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該課題研究任務所用到的諸如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闡明每種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體問題。

  ②研究過程:就是把研究步驟具體化。

  研究過程要突出以下問題:

  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萬不能報流水賬,不能把"研究步驟"復制一遍。

  二是如何運用微型課題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的,即怎么進行調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經驗總結的,要充分體現是如何運用教育研究的方法來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遵循教育規律進行理性思考的這樣一個過程。如采取問卷調查法,那就要闡明問卷是怎么設計的、在什么時間向哪些人做了調查、問卷回收情況、調查統計與分析、調查結論及報告等,最后需要把問卷附在報告后面作為佐證材料。總之,在闡述研究過程時,通常是先說理,后舉例。

  4、研究成效:主要闡述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認識成果,即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獲得了哪些新的`認識,豐富了哪些觀點,對這個問題的感悟與思考等。

  二是操作技術成果,即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術、路徑、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現出來。

  三是效果,這些問題的解決促進了學生進步、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的提升等。

  5、微型課題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其研究報告撰寫的靈活性,比如教學日記、教學隨筆、教育敘事等,報告的呈現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組成,因此,以上結構僅供參考,老師們可根據需要或個人喜好產生一些變式。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2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為契機,以提高課堂效率為中心,深入學習的內容及其精髓。深刻領會課改理念,深入研究,不斷提高課改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水平和質量。

  二、課題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課改是課程改革實踐的重要階段,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據。課改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在當前,國內國外課程發展的趨勢日益嚴峻,這為課改提供了一個平臺。課程改革是促進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高課程實施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課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課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方法的指導

  在課文研究方法上,課文研究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方法,是課程改革提出的一項重要課程。課改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改實施的基礎,在課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課改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把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內容、時間、資料、環境、內容、內容、內容和方式的結合起來。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標要求課題研究是課程課程實施的基礎,課程實施的內容、內容、方式以及方式以及方式方法等的綜合運用。課程改革實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法和基礎。課程改革是課程實施的關鍵。

  2.課程改革實習

  課程改革實習是課程實習的重點,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法。課程改革是課程實施的關鍵,課程改革是課程實施的基礎,課程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關鍵。課程改革是課程實習的關鍵。課程改革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實施方法之一。

  3.課程改革實習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課改的重要性及作用,充分認識課改對促進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作用,從而提高課改實習的效果。課程改革實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課程改革實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課程改革方法

  一)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是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教師掌握課標、明確課程任務,同時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課程改革實習中,教師在課程改革實習中,要充分認識課程改革對促進課程改革的作用,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課改的作用,充分認識課改對促進課程改革的作用,從而提高課程改革能力。

  二)課程改革方法

  4.課程改革的重點

  5.課程改革中對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6.課程改革重點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對課程改革的作用。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透徹、不夠透徹。

  7.課程改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3

  一、問題的提出

  (一)問題現象

  開學第一天,我走進教室,教室里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噪聲一片,60個孩子,我面對的是六十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各異,剛剛邁入小學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挺愛說,講起故事來有聲有色,可最讓我頭疼的是:一張張小嘴像小鳥一樣,總愛唧唧喳喳說個不停。你瞧,當我站在講臺上講解重要內容時,總有學生在下面或小聲交談,或玩弄手中的紙片,或一臉茫然,神游于課堂之外。有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來,總有同學一邊舉著手,一邊口中還高喊“我來、我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當我喊別的同學發言時,他們還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或氣餒地與前后左右同學竊竊私語,說些與問題毫不相關的話;或急不可耐,不等發言的同學說完,就跳著喊著舉起了手;更有甚者此時就已經在大聲地發表自己的高論。為了讓孩子們能聽得更清楚些,我只好聲嘶力竭地放大音量,幾天下來我的嗓子已經嚴重受損,而且,我發現教學的效果也并不佳。私下里與同年級老師商量,他們頗有同感。據了解,有的老師為此還自己買了小擴音器,可見,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于是,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們商議,就以此為我們小課題研究的主題,探討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有效策略。

  (二)問題思考

  低年級學生不善于傾聽,原因何在呢?我們通過平時的觀察與調查,發現原因有四:

  1.班額人數太多,造成教室擁擠,互相影響,尤其是孩子們就是發出一點輕微的聲音,匯集起來也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

  2.不愛聽。學生們都是家中的“小太陽”,一家人都圍著他(她)轉,所以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是必然的。他們喜歡表現自己,唱歌、跳舞、講故事,樣樣都行。但他們不喜歡聽別人說話,在別人才剛開始說話時,他們就喜歡迫不及待地插嘴進來。

  3.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還沒有獲得傾聽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尚在形成之中。

  4.個性的差異造成孩子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習方式,特別外向的孩子由于表現欲極強,當老師沒有給他機會發言時,更難以集中注意力傾聽其他孩子的發言。

  二、問題的研究

  (一)專業學習

  1.理論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傾聽是學生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基礎,沒有傾聽,就無法溝通。

  葉圣陶等我國教育界老前輩歷來都十分重視“聽”的能力的培養,大聲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美國語文教學研究會更主張用一個更大的社會概念“傾聽”來代替簡單的“聽課”一詞。會長丹尼斯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大多數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傾聽來進行的,語文教師首先教給學生的學習技巧應該是課堂傾聽”,即“如何聽課”。丹尼斯在《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指出:“傾聽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師口語表達的信息和能在頭腦中將語言轉換成意義兩部分。”課堂傾聽是一種含有聽課技巧和聽課藝術的積極高效的聽課,它還包含鑒賞性思考、主動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聽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教師授課時,不能滿足于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認真狀”,要對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等進行大膽創意,引導學生最大程度地處于積極的傾聽狀態,以提高授課和聽課效率。因此,美國教學創意者歸納出這樣幾個授課技巧:

  (1)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授課的音調應清楚而舒適(聲音不要太大或太小)。

  (3)抑揚頓挫,避免單一。

  (4)選擇學生能理解的詞匯和資料。

  (5)以圖片、表格增加視覺效果。

  (6)整體把握授課內容,正確的次序和結果是:告訴學生你將要講什么;依自然順序呈現內容,提高學生應該了解的知識和常識,以及相應的思維方法;授課結束時,不要忘了重復剛講過的要點,強調你希望學生注意的內容。

  (7)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問題若具有普遍性,應組織開放性的討論。

  2.他山之石

  美國教師有專門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自選教材,各學校用得最多的是《菲力和湯姆的山谷》,這個故事是講一個黑人老湯姆和一個盲眼男孩菲力在小島上生活的故事。湯姆以他的一生教導菲力如何在小島上生存,菲力運用大量的傾聽技巧,理解了人生的智慧,在和湯姆生活的過程中,他改變了對黑人的態度,增強了自尊心,學會了生存的技巧。

  教師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知識,采用游戲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傾聽技巧,如“傾聽與繪畫”,即一學生蒙眼當盲人,仔細聽另一人所描述的東西,依指示畫。

  在教學時,教師給學生朗讀《菲力和湯姆的山谷》,將學生分組編排,蒙眼人必須根據同組伙伴的描述繪圖,同組伙伴在旁邊建議畫山谷,把山谷畫滿整張紙,然后敘述小屋、小火、螢火蟲……作畫之后,作畫的學生可以決定是否看著重畫。再如“傾聽與學習、表演及演說”即說話者和其他人分享一個或多個主題的資訊。

  在教學時,教師對演說者指導:

  1.選一樣你在小島上生存的必需品;

  2.說明這樣東西對你在小島上有用的兩種使用方法;

  3.問問聽眾這種東西有沒有其他的用法。

  教師對傾聽者的指導:

  1.在腦海中形成演說者所說內容的畫面;

  2.把東西的壞處記下來;

  3.把筆記放在檔案中,利于之后的討論,學生將會比較和對照所選擇的東西和用處。

  聽的訓練,既可以鍛煉記憶力,又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理解要靠記憶的基礎來支撐)。而聽出重點句、重點詞,聽出詞句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不僅僅是語感的另一種表現,更加是文本的語言文字內化為抽象畫面、形象產生的具體過程。學生們通過聽,再將聽到的用畫面、語言存儲、內化起來,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快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力度,培植語感,豐富語感。這正是真正的閱讀教學所體現的。

  (二)教學實踐

  [案例]

  你是哪個小和尚

  這是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是《荷葉圓圓》,孩子們很喜歡這篇課文,讀起來有滋有味,看到學生如此投入,我心中甚喜。不料,進入拓展環節:“還有誰也喜歡荷葉,會把荷葉當做……”也許孩子太希望展示一下自己的奇特想象了,話音未落“我,我……”“小雨點喜歡荷葉……”“你別叫,老師生氣了……”孩子們又忘了“規矩”,怎么辦?忽然想起昨天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方法,試一試,也許有用。

  1.講故事

  于是,我笑瞇瞇地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一年級小朋友最愛聽故事了,他們一聽講故事,馬上安靜下來了。我講起了《四個糊涂的`小和尚》,故事大意是:四個小和尚進行“禁口”比賽,他們要穿過一個長長的山洞,中間不許說一句話。當他們很努力地堅持到快走出洞口時,不巧一股風吹滅了他們手中的蠟燭。第一個人很驚慌,脫口而出:“哎呀!滅了!”第二個人猛地拽了一下他的衣服,提醒道:“師傅吩咐不讓說話!”第三個人生氣地抬手給了第二個人一巴掌:“不讓說話你還說!”第四個人泰然自若地來了一句:“反正我什么都沒說。”故事講完后,孩子們都樂開了,看來他們已經明白了我的用意,我說:“不說話這一點你們總也忍不住,老師也知道你們不是故意的,可是你們都違反了紀律,現在請你們對照自己講話的原因,仔細想想你是屬于哪個‘小和尚’?”孩子們七嘴入舌地議論開了,紛紛表示自己不愿再做“糊涂的小和尚”了。

  2.手語

  接著我問:“你們愿意跟老師學一種不用嘴巴說的語言嗎?這樣你想和誰交流也就不會影響別人了,也不會影響班級的紀律了。”結果學生都非常認真地學起了手語,我們用豎起食指在嘴前表示不準說話,兩手一攤表示翻書……學生的創造力是巨大的,他們還自己發明了許多手勢和同學、老師交流。后來,我們還把中午課前十分鐘定為“無聲世界”,經常練習用手語進行交流,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來網上學的招還真靈,以后的課堂,我就如法炮制,如果課堂上有了不該發出的小聲音,只要我輕輕地提醒一句“小和尚”,聲音馬上消失。或者豎起食指,輕噓一聲,立刻鴉雀無聲。

  辦法雖好,可用多了也有不靈的時候,一天課堂上,班上有兩個極調皮的男孩竟然也學著我說“小和尚”,或者干脆就大喊一聲“別說話”,弄得大家哄堂大笑眼看前功盡棄,我沒有生氣,走到他們身邊,摸著他們的頭說:“你們真是老師的好助手,看到同學講話,也替老師著急,老師要謝謝你們,可是你們的方法是不對的!”我看到一個男孩低下了頭在小聲嘀咕,另一個男孩撅起了嘴巴,我知道他們對我的批評有意見。“你們先聽我說件事吧,有個過路人看到瓷器店里躥進一只老鼠,就操起掃把窮追猛打,結果老鼠是打死了,可是瓷器也碎了一大片,你說瓷器店的老板會喜歡這個過路人嗎?”“不喜歡。”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為什么呀?”我問。“因為過路人好心辦了壞事。”“那你們呢?你們同樣也引起了班里的混亂。”這時,他們慚愧地低下了頭,教室里恢復了平靜。

  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傾聽習慣的培養應貫穿于課堂始終。在這個案例中,我采用講故事這樣一個聰明的辦法,旁敲側擊提醒孩子們注意傾聽,既激發了學生傾聽的興趣,更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是聰明的,故事給他們以啟發,更令他們思考,自省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自我約束的目的。這顯然是一種比說教更巧妙的辦法。

  (三)策略研究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學會傾聽,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那么,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者的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呢?僅提供幾種有效策略:

  1.構建傾聽的平臺

  “教師在教室里認真聆聽學生或來賓的意見,能夠為學生樹立有效傾聽的榜樣。”(《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小學生的向師性強,教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要求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教師首先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教師首先應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讓學生把話說完,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適度的評價;課后與學生談心、受理學生的“告狀事件”時,也要注意耐心聽取學生的講話,給孩子一個展現個人思維的機會。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樣一來,既達到了課內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傾聽氛圍。不僅如此,我還經常同學生換位思考。讓他們走上講臺去傾聽臺下同學們的發言,甚至是我的講話。

  2.教給傾聽的技巧

  小學生的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學會聽。”對于學生“聽”的訓練要注意有針對性,切入口不要太大,從小處練起,循序漸進地分項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

  (1)聽優點。訓練學生聽優點的能力,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從聽者的角度看,聽優點有利于他們發現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學習的榜樣;

  從說者的角度看,聽優點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的訓練,更能促進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

  (2)聽缺點。訓練學生聽缺點也是從兩方面考慮的:從聽者的角度看,可以通過發現他人的不足之處,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范的聽說習慣;

  從說者的角度看,有利于他們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訓練,還能促進學生之間互助氣氛的形成,發展“合作精神”。

  (3)聽異同。讓學生聽差別不大的話語,比較異同,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范的聽說習慣。

  讓學生明白了聽什么,還要讓學生清楚如何聽,因此,我們還可以在班里建立師生共同遵守的傾聽規則。①老師說話時,大家聽,若發現有同學違反規則,沒有聽清老師的意思,任何同學不要提醒。②同學發言時,要等發言結束后再舉手,提出不同意見,也可以補充說明。注意有序性和學會謙讓。③同學發言時,老師也要認真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學生可以反駁老師的意見。④老師和學生在發言時,都要考慮能不能吸引別人。

  3.提供傾聽的舞臺

  小學生表現欲強而自控力差,光靠一時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這要進行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訓練。

  (1)“請等一下!”針對學生沒有聽完別人的話就舉手搶著發言的現象,我沒有大聲地呵斥,而是善意地提醒他們:“請等一下!”我總是要求學生等別人的發言結束后,再說出自己的看法。課堂上,我還盡量利用手勢和眼神提醒孩子們注意傾聽。

  (2)“你聽懂了嗎?”有些學生既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卻又聽不進別人的發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則有意識地“設疑布陣”,“剛才這位同學的發言你們聽懂了嗎?”接著我會讓發言的同學再說一遍,這樣就會引起孩子們的足夠重視。

  (3)“你來點評點評!”了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養成傾聽習慣,課堂上,我還經常對學生提議:“你們做回小評委,一起來評評他(你)的發言。”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對別人的發言作一個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他們聽得會更專心,發言也會更積極。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評價時,要引導他們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后再進行指正、補充。

  (4)“我有一雙神奇的耳朵!”課堂上,我們也常常能發現一些善于傾聽的孩子,我從不吝嗇對他們的贊揚。“我有一雙神奇的耳朵”就是專門針對學生的課堂傾聽設置的一項評選活動。課堂上,老師及時發現學生中的榜樣,予以肯定評價:“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通過真誠地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學生獲得五次這樣的贊揚可以獲得一顆金色五星,五顆金色五星可以領取一張“神奇的耳朵”的榮譽卡。

  三、成效與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訓練,孩子們的傾聽習慣逐漸養成,連開學初我自己掏錢買的擴音器也用不上了。最讓我欣喜的是,有些孩子還學會了細心聆聽他人的表達然后站起來說:“我對他的意見有補充”“我覺得他說的有點問題……”“我幫他說清楚……”我還記得我上《兩只小獅子》一課時的這樣一個故事。學完課文,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聽了獅子媽媽的話,這只懶獅子會怎么做呢?他長大了會怎樣?”孩子們紛紛舉手,幾個孩子都表達了相似的看法: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以后,也會努力練功,長大以后,成為了一只真正的獅子。這時,我們班的張東陽把手舉得高高的,從他急切的眼神中似乎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想法。“東陽,你還有不同的看法,對嗎?”孩子們立刻被吸引住了,目光投向張東陽,他頓了頓嗓子,大聲說:“我想這只獅子有可能沒聽獅子媽媽的勸告,繼續每天曬太陽,從不練功。它長大以后,獅子爸爸、獅子媽媽都死了,他沒了依靠,連食物都找不到,這時他很后悔,就像亡羊補牢里的那個放羊人一樣后悔已經遲了。”孩子們聽了張東陽的發言,很感興趣,這時,陳銳迪站起來說:“我聽了張東陽編的故事,想起了一句詩,我想告訴大家:‘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多么精妙的概括,我連忙把這句詩寫上了黑板,并請陳銳迪給大家帶讀了兩遍。有了傾聽,孩子們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可以讓課堂更精彩!

  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很快發現,由于學生自身資質的參差不齊,他們的傾聽能力和傾聽狀態也會有很大差異。據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傾聽效果是由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其傾聽目的來決定的。聽課過程中,學生往往以自身具備的傾聽能力和自身養成的傾聽習慣來決定聽什么,什么時候聽。有時候因為能力問題(如聽不懂)或心理問題(如對老師反感),他們會自動關閉接收口語信息的通道,故意聽不見老師的講解,這樣便產生了心理學所講的“選擇性失聰”現象。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如何應對,值得進一步研究。

【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結題報告02-04

課題結題報告03-08

聽取《微型課題方案與結題撰寫》培訓心得02-11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3-14

心理課題結題報告07-31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5-26

課題結題報告范本07-28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9-12

(推薦)課題結題報告09-26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02-21